首页范文初中地理微型课十篇初中地理微型课十篇

初中地理微型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45:34

初中地理微型课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课后评价

一、完善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模式

据笔者统计分析,在微课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九龙微课学习中心三个资源平台中,有一部分初中语文微课程极度不规范,除时间上符合标准外,课程内容的组织和编排毫无逻辑,教学主线混乱。换句话说,这些不足以称为语文微课程。

目前,很多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已经建立了不同的微课程设计模式,但这种模式几乎都是建立在全部学科基础上,没有从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建设语文微课程设计模式。因此,笔者尝试在已有研究者的基础上,完善初中语文微课程的设计模式。

从初中语文微课程设模式来看,语文微n程的设计总体分为三个部分:前期分析、微课程要素设计、评价反馈。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再在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并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辅助工具以及学习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实施,分析学习效果,并做出相应的反思,再将教师反思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总结分析后,再次应用到新一轮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整个微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是一个有机的循环过程。

这个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为设计的理念基础。在前期分析部分,强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并掌握学习者学习特点和学情状况,力图在前期分析中,准确掌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教学。中期的课程要素设计,强调对微课程设计者即教师的专业要求。“微课程只是一种载体、一种技术,本身不会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是技术背后教师的专业素养。”初中语文在知识量上的要求不多。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中期的要素设计,除了教学目标、学习策略、知识点的分析和讲授,还设置了反思环节。教师通过对课程的反思、对问题的反思,在情感上引导学生思考。最后,评价反馈,有教师教学反思,学习情况分析,也有相关学习资源的拓展。

二、完善课后评价和反馈

通对微课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九龙微课学习中心这三个微课程资源平台中教材同步型、知识考点型、拓展提高型三种类型的初中语文微课程的分析,笔者发现这三个平台和每种类型的微课程,它的课后评价和学情反馈都形同虚设。微课程页面中大多有“随堂练习”和“反馈”栏,但是“随堂练习”中全都没有练习题,“反馈”栏中也没有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情况反馈和经验分享。

据笔者研究统计,目前的初中语文微课程,绝大多数是以知识点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点是语文“工具性”的一个表现。鉴于微课程的特殊性,即它完全依托于网络平台,没有师生间、生生间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检验,微课程的课后评价和学情反馈显得格外重要,它是一个课程完整性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关键。

微课程资源平台需强化初中语文微课程的学习自测功能。初中语文知识点繁多而复杂,课后的“随堂练习”成为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阵地。随堂练习的练习题范围可以很广,可以是诗歌默写的检查、文言文翻译的考查、考点的例题练习、重点词句的诵记等,也可以是开放性问题的思考、课程内容的总结、课外资料的查阅等。只有通过学习的自测,学习者才能发现自己课程学习的不足和缺点,学习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微课程资源平台需强化教师的指导功能。学生的学习自测,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和知识的局限,测试必然会出现种种困难,因此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随堂练习”的答案,可以同步也可以异步呈现。对相关知识点或答案设置链接,方便学习者进行拓展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异步或同步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问题做出反馈,这样形成有机的良性循环,从而增强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初中语文微课程平衡发展

对上述三个微课程资源平台中初中语文微课程三个类型课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微课程发展不平衡。笔者发现初中语文微课程中,教材同步型微课程最多,知识考点型课程次之,拓展提高型的课程少得可怜。

教材同步型和知识考点型的课程,着重于语文知识点的教授,是知识的积累和丰富过程,强调的是记忆、理解、应用。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理论,这是“低级思维”。拓展提高型的课程,从课内出发,引申到课外,由一点入手,发展成整体,强调分析、评价、创造、多元思考和学以致用,是属于“高级思维”。但目前真正应该提升和发展的“高级思维”的微课程却没有得到重视。当然,拓展提高型的微课程在知识的细化和课程的设计方面都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是推动微课程设计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设计与应用中,应该有意识地平衡好初中语文微课程的三种类型所占比例,将拓展提高型微课程作为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辅助资源。因此,笔者认为,微课程类型的平衡发展,特别是拓展提高型课程的重点发展,是促进初中语文微课程良性发展的关键。

另外就是微课程区域的平衡发展。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国内微课程资源平台的建立重在东部地区。近两年,中部地区加入建设微课程资源平台的队伍,而西部地区还处在滞后阶段。从目前举办的各种“微课大赛”的参赛单位来看,东部地区的参与学校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C20中,绝大部分是东部沿海学校,西部只有成都、兰州、重庆参与。

要促进微课程区域的平衡发展,首先各个区域的教师要增强认可和接受微课程这一新兴的教学形式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提高微课程设计制作的热情,积极参与每年组织的各种微课大赛,展现区域教学特色。各个区域可以以市教育局或省教育厅为单位,建立微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学习华东师大慕课中心和微课网,举办“微课大赛”,调动当地一线教师开发和设计微课程的积极性,有规模有组织地整合地区课程资源,形成每个区域的教学资源特色和风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个区域也可以以学校为单位自行组建云平台,建立各个学科的微课程资源库。

总之,微课程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已有的研究成果较少,针对具体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的研究少之又少,这个领域还有着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等着我们去研究。笔者期待有更多的人去开展有关初中语文微课程相关的探讨和实验,设计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微课程模式,将微课程应用到初中语文的教学实战中。

【参考文献】

[1]戴清贵.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7):173.

初中地理微型课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39-02

1前言

新课改下,一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以微课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占据各学科教学的舞台,给教学带来深刻变化。微课即微型视频课程,其是以精短的教学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或学科知识点所开展的富有情境性、趣味性的新型网络课程。将微课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课堂上难以完成的知识讲解清晰地展示出来,从而弥补传统数学教学的不足,显著提高数学教学效率[1]。

2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优势

生动直观,突破教学难点初中生认知面有限,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难免有不容易理解的地方。在传统教学中,针对一些教学重点、难点,数学教师会通过一些身边的例子,让学生形成想象的载体,来理解数学中的理论知识,这无疑是教学中常用的好方法。但是,这样的实例势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所举到的例子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看到过或是体验过,又或是实例需要想象力的辅助。而运用微课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抽象世界的探知欲,使数学课堂变得灵动而具体,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成效。

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动画来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图形的旋转等知识,让数学知识在动态的演示中直观起来,让学生从动态中去体会有关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学习的兴趣。

补充教材,提高教学效率微课是主要围绕某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或学科知识点所开展的富有情境性、趣味性的新型网络课程,因而其可以突出主题,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2]。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件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等等,这对于教材是一种补充。相比于普通的课程,微课的“上课时间”不到10分钟,内容上通常只有一个主题或一个知识点,能够直击要害,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点状复习,完善知识巩固微课既可以针对教材中的某一知识点,也可以采用专题讲解、中考链接等形式,这是因为其具有“点”状复习的功能。微课的“点”资源碎而不散,精短凝练,对知识点讲解精简而到位,可以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点连在一起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让学生脱离题海战术的泥潭。另外,微课可以反复播放,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从而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遇到教学难点时,可以采取慢放的形式,适时加以点拨,真正达到知识巩固的效果。

3微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科学讲解,提高教学效率微课中最普遍的一种方法是讲授法,即教师在微课视频中导入知识讲解的过程,以视频为载体,以口头讲授为手段,完成对数学公式、概念及其他基础知识的讲解。采用讲授法时应分成两步达成。

1)热身处理。热身活动是新课导入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良好的热身活动能够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如在教学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一节时,重点是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难点是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的探究过程。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时钟上不停转动的秒针、大风车的转动、荡秋千的小孩、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汽车上的括水器……通过这些生活中的“转动情境”来导入知识点,使学生初步形成对旋转的概念。

该环节可在微课视频和学生的互动中实现,无需教师进行专门指导,因此能够让学生产生“近似上课”的体验,并且能使其心神放松,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3]。

2)知识呈现。该环节与知识点的讲解及运作过程息息相关,是微课教学的重点所在。其间,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应交由微课视频,教师主要是负责答疑解惑。该环节中,教师需要在微课视频中穿插一些与讲解进度相匹配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如在教学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一节时,利用微课导入相关概念后,可将“荡秋千的小孩”转化为数学模型――单摆,并提出问题:“单摆上小球的转动由位置a转到B,它绕着哪一个点转动?沿着什么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了多少角度?”在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总结后,教师再给出旋转的定义,此时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将更为容易、深刻,还能节省课堂时间来进行其他的一些互动活动。

合理启发,提高理解水平合理启发是微课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手段。采用演示法时,教师可通过视频将一些数学公式的基础概念、推理步骤展示出来,并加以适当的启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考虑到初中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在设计微课视频时应不拘一格,适当掺入一些趣味性内容,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尤其是制作演示操作方面的视频时,可以增加一些真实的生活片段,从而增加学生的代入感[4]。

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关知识时,教师可设计一个微课视频,有机结合相似三角形与实际生活。如在阳光下,人与人的影子、树与树的影子等,都会是一对对的相似三角形形成于地面上;并且可以让学生来测量抽象出来的三角形边长,对比掌握的知识,从而让学生站在生活角度对“相似三角形”形成一个具体的了解。

深刻反思,做好课堂总结值得一提的是,微课只是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而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加强对微课教学的反思,充分认识微课的优点和短板[5]。

首先,切忌为微课而微课。教学模式需要创新,需要高成效,但是盲目地采取微课课程、不考虑实际应用的课程开发是毫无意义的。微课课堂要辅助课堂教学,要利于使学生投入学习,而且能使他们自己建构起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微课所能传授的知识有限,有些知识十分繁琐,并非一两句话就能说清,这时还需要教师亲自进行详细的讲解。

再次,在制作微课视频时,教师要对视频材料进行精挑细选,避免出现过多的知识点,努力做到主题突出。

最后,每一节微课结束后,教师应及早总结不足,并积极予以改进,以便下一节微课中为学生呈现更精彩和有效的内容。

4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是教育发展的产物。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践研究,积极运用微课进行科学讲解、合理启发,并认真做好课堂总结和反思,从而提高微课运用水平,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素芹.中小学教育中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2]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

[3]吕伟梅.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俪人:教师,2015(18).

初中地理微型课篇3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数学;运用;教学;实践

一、前言

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强调更多的是实用性和有效性,多种学习模式也成为创新教学理念的新方法之一.在信息化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能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将微课程应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之中,在传授知识理论的同时,教师应该把教育重点转向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和态度[1].我国在教育方面所进行的改革不断深入,重视在教育中应用网络技术服务于实践教学工作.微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微课程在教学中的主要特点是内容精炼、教学时间短以及针对性强,有助于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微课程的概念和特点

(一)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程指的是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和教学实践的要求,教师在课堂内绕知识的重难点,借助多媒体,以视频为主要的载体开展丰富而又精彩的教学活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特别是在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的背景下,微课程能进行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甚至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进行远程学习.微课程成为网络web2.0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能提供学生深入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平台.微课程是根据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发设计的以视频类、图文类以及数字类三种类型相结合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作为教师,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积极创新和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合理地配置教学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平台进行电子备课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得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学生,可以在微课程上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能满足学生对不同教学资源信息的需求,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科知识内容进行个性学习,不仅能强化和巩固重要的知识点,还有助于学生查缺补漏,补充课外知识点,拓展学生的视野.便捷高效的微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探讨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二)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的特点主要有四点.第一,时间短,内容精炼.微课程主要是对一个知识点或者实验等教学环节做一个简化的、细分的教学,相对于一般的教学模式来说,它是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小课程,它的教学内容少、时间短,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容易掌握,是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新模式.第二,突出重难点.微课程是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实验而展开的教学,所以它的目标非常明确,重难点很突出,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更好地突破重难点知识.第三,灵活的教学模式.微课程的教学方式非常新颖,学生可以在上课前或者上课中以及上课后观看微课程视频,不受课堂的局限,自主学习空间比较大.第四,资源很丰富.微课程的主要载体是视频,在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些优秀的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把自己设计好的微课程教学视频进行上传,而学生或者教师在这些丰富的资源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借鉴运用,优化了教学模式,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范围,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加强学习能力[2].

三、微课程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和制作水平高的微课程课件

微课程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生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微课程中可以将讲授、问答、启发、讨论以及演示等教学类型进行综合运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微课程时间的限制,一般情况下一节微课程只能使用一种或两种微课程类型的组合教学,但分类并不是唯一性的,而是具有开放性的.随着现代教学理念和授课形式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微课程类型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进行发展和完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微课程把讲授类和合作探究类相互结合运用,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任务和课时来划分两种形式不同的小组,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讲解,通过视频将课程内容展现出来,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效果,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立体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理解.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可以适当增加课外知识,教师要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突破重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中深刻体会到就业的意义.教师善于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突破常规的学习思维,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能消除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课程产生的排斥心理,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思考和探究.

(二)找到微n程应用的切入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微课程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教师没有把握好微课程教学的切入点,他们不管教材内容是否适合运用微课程,都强制性地在数学课堂上应用微课程进行教学,这样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的[3].在数学教学中,微课程只是起一个辅助作用,教师不能拥有“把微课程当成教学重点”这样的错误观点,而是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再根据内容选取合适的微课程课件.要想借助微课程的辅助作用强化数学教学的效果,就应该把握好教学重点的位置,找准微课程应用的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微课程的作用.

(三)分散知识点,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初中数学最重要的特点是知识点多、记忆量大,这也是让广大初中学生学习数学最头痛的问题之一[4].在教学^程中,如果教师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会因为知识点多、记忆量大而产生知识点混乱的情况.微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宽泛的数学知识体系分为小块的知识点,采用分段式的方式来理解和记忆,同时,对于不同章节中的知识点采用分散记忆且反复记忆.微课程的这个突出特点同样也是解决初中数学知识点多、记忆量大的最好的方法,教师通过运用微课程,把知识点分散开来讲解,不仅方便学生进行记忆,还能将知识点分析清楚、讲解透彻,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得他们更容易掌握和记忆知识.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把每个版块分成3个教学任务,每个任务包括3~4个微课程,教师要有选择性地对课程重难点和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教师课前制作ppt或者录制相关的视频,在微课程中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将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不同,通过微课程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的内容.

(四)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在应用微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同行的有效教学方法方式,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课堂当中,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教师通过开发微课程,一方面,可以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理解能力,展现自身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在对微课程进行使用时,可以掌握新的教学技巧,增强自己的教学技能.所以,开发和运用微课程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建设,还可以帮助教师把教育理念跟教育实践有效结合起来,让教师更好地将实践带入课堂当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微课程还使得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教育理念的发展.

四、结束语

微课程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围绕某个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以移动媒体的形式而开展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微课程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深入实践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有效渠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索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需要积极地推广微课程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还需要更加积极地寻求适用性方法,为初中数学教育质量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樊雅琴,解月光.基于微课程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352(05):65-71.

[2]于大平.初中数学微课程的实践探索――以“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微课程开发为例[J].数字教育,2016,05(01):77-81.

初中地理微型课篇4

关键词:微型;化学;实验;能力;初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领域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服务的部门,因而,教学改革频仍,素质教育登上教学改革前沿。素质教育强调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介于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微型化学实验走进我的视线。它不仅可以起到大型试验的作用,而且解决了大型试验产生的不良影响。

一、引入微型化学实验,提高初中生的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是基本要务。在教学中引入微型化学实验,将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

1.自制微型化学实验箱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加工制作一个微型化学实验箱,实验箱内的全套微型仪器都是利用医院或学生家庭中的废旧物品经简单加工做成。如把医用安培瓶、一次性输液管、一次性针筒、各种口服液瓶和饮料瓶收集起来,整理分类,代替烧杯、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试管、导管等。实验箱内的药品,一部分是学生动手从废旧物品中收集来的,如从废电池中收集到锌、石墨、二氧化锰等;一部分是由老师一次性为学生配备的。

2.人人参与演示实验

化学课中的演示实验在整个化学实验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用微型仪器操作后,增加了每个学生的实验机会。凡是微型实验能操作的演示实验都放手让学生去做,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3.重视学生实验

常规实验改为微型实验可节约试剂用量,减少污染,可以放手让学生做更多的实验。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又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益。如"硫酸的性质"这节实验课,安排学生用微型九孔板代替其中多数试管实验,这样节省了课内实验时间,在多余的时间里再要求学生把稀硫酸换成稀盐酸重复实验,结果学生多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过程中,为了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化,要求学生在试验前认真做好预习,教师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错误。

学生的实验能力需要经历多次实践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和拓展。在复习课中、边讲边实验中、课外活动中等引入微型实验,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实验练习获得操作技能,强化实验能力。

二、引入微型化学实验,提高初中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化学能够提升学生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观察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智力、增长学生知识、帮助初中生认识世界,也是学生认识事物积累知识的基本方法。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不会有灵敏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记忆力。观察是思维外壳,要使思维得到发展,必须学会认真、仔细的观察,从而得到广泛的感性认识。

过去课堂上的演示实验都是由教师一人做,全体学生进行观察,许多实验现象只有前排学生看得清楚,多数学生印象浅,效果差,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入微型试验后,由于微型试验小巧便携,学生每人都有自己的实验箱,教师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做微型试验后,在实验中每个学生都能近距离观察实验。实验前教师明确实验要解决的问题,讲清观察方法和方向,提醒学生观察重点现象,实验中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观察目标、观察步骤进行仔细观察,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思维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得出概念性的结论,使学生既增强了观察能力,又轻松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

三、引入微型化学实验,培养初中生的发展思维能力

观察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此,需要使其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需要借助思维。通过思维活动,把观察的结果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事物的内在因果关系和本质特征。由于微型试验仪器精美小巧,尤其是学生自己做的仪器,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一看到小巧的九孔井穴板、酒精灯就迫不及待地想操作,使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许多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上认真听讲,按照试验步骤操作,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讨论、解释现象、证实结论。

在复习课上,为了改变以往复习课难上、枯燥、沉闷的不良现象,让学生边复习边做几个微型实验,将化学知识串联起来,激发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复习课充满生机。如复习氧族元素的性质时,要求学生设计一套硫、硫化氢、二氧化硫为主干的系列实验,且配以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通过对试验现象的比较、分析、综合,提高了归纳、推理、判断的能力,从而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除了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微型实验外,还让学生不断改善实验仪器,自拟实验习题,自己探索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和药品,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如针对废电池乱丢会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要求学生把废电池收集起来,进行“废电池中的化学”实验,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微型课篇5

【关键词】微课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40-02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任何学习都必须在一定的学习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初中化学学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准备,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一直是困扰高一化学教师的难题。高中化学教师到初中听课较少,不熟悉现行的初中教材和教法,衔接意识不强,甚至没有梳理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或者因高一化学教学时间紧,不能花费一到两个星期的时间专门复习初中化学知识等,导致学生初高中化学学习出现脱节和低效的现象。还有,处于高一的学生,面对环境的新旧临界点,也面对自身的心智发展的新旧临界点,需要寻找一些途径帮助学生克服他们学习的困境。

微课是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重要资源。微课短小、内容精、情境化、便于应用等特点满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微课贴合了学生的兴趣,避免疲劳和乏味,可反复观看学习。如今,以微课为主的现代化教育方式正在我国迅速火起来。科学、有效地应用微课,可以帮助教师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值得探讨。在此,笔者尝试聚焦探讨,如何使用微课,助推化学教材知识内容、教学重难点的有效衔接;助推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衔接及其学生学习心理的有效衔接。

一、微课的内涵及其有关研究

在国内,2010年广东佛山教育局胡铁生提出微课,并定义了微课的含义,2013年再次丰富微课的内涵。胡铁生认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的主要载体是微型教学视频,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他特别强调了微课的视频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近年来,黎加厚,张一春,郑小军,吴秉健等各地学者也都提出了微课的内涵,强调了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融合了多种数字资源。微课在我国研究发展的时间比较短,2013年后知网上呈现的有关微课的研究明显增多,研究者大多在研究如何设计微课内容,寻找开发微课的工具、软件,或者进行理论建构。有学者研究如何将微课融入高中的化学教学中,或者探讨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使用策略。有关如何使用微课进行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的文章很少,2015年中学教师郑于艺在《地理教学》期刊上发表了《让微课为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润色》的文章,对探寻使用微课助推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的策略有借鉴意义。

二、微课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的应用

(一)理清知识内容的衔接点,找准微课切入点

借助微课开展衔接教学,首先需要理清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初中的化学学习主要包括5个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高一化学必修模块提出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六个学习主题。初高中化学课程在内容设计,教学要求,编排体系上都有相应的衔接,但是高一必修化学的教学内容广度大,起点高,习题相对初中难度大。通过分析这些衔接点,找准切入点,再强化和铺垫,有效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比如,在教材的第一章“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的第1节,关于粗盐的提纯,与初中重点学习的溶解、过滤、蒸发衔接紧密,在此,可以以微课重现这些基本操作的过程,温故知新。同时,以此为线索,让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杂质CaCl2、mgCl2及硫酸盐等,深化过滤除杂知识。再比如,学习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时,以微课展示图书馆,超市等因为有序分类带来的方便性和重要性,避免教师讲解枯燥。同样,以微课对初中酸、碱、盐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从物质进行有序分类方便生活,过渡到对化学物质的分类,这些都是为了方便研究其性质,引导学生从分类法的高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Co2H2Co3CaCo3和CaCaoCa(oH)2CaCo3的转化关系,从而强化了学生对酸、碱、盐的认识,领会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研究的重要性,为日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梳理知识衔接的重难点,建立微课资源库

短小精悍的微课,集中几分钟的时间聚焦解决一个问题,丰富又灵活,可融合于课堂又可移动地学习,高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微课,可以浓缩初中知识关键点,整合教学资源。教师通过测试,教学经验积累等途径找准学生初中化学知识的盲点。针对知识盲点把握关键内容,包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及其易错点,组织语言讲解透彻,录制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从互联网上整合多方资源,形成知识关键点的微课资源库,呈现给学生。针对高中时间紧,无法使用长时间专门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复习的情况,可以尝试在每个章节中使用微课对衔接知识点进行铺垫,使用微课资源包,融入课堂,或者留给他们做移动性的随时性的自我充电,引导学生事先适当地复习和预习,实现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平稳过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资源包也可以融入课堂教学中,比如在初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时,学生的障碍点往往是不记得元素的化合价,或者不会判断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或者思维还停留在“得氧和失氧”的片面角度。此时,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分析的过程和元素化合价记忆口诀以微课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从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及时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也衔接了知识点,并使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延伸。

(三)分析学情,以微课助推学习方法的有效衔接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教材内容浅简,直观性和趣味性强,以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高中教学内容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化学原理多,知识的难度深度加大,以理论和抽象思维为主。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方法也跟随着转变才能适应学习内容的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不只是内容的衔接,更需要解决学习方法的衔接。当前的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处在高一的学生,生理上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潜意识里普遍存在习惯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去对付高中的学习。生理、心理上微妙的变化,使得更多的高一学生碰到问题碍于颜面不敢于或者不愿意向教师或者同学请教。还有,学生处于求新求异求新奇的时期,手里的手机、ipad、平板电脑、mp4播放器是他们的挚爱,如何引导他们发挥这些信息设备的学习功能呢?

微课发挥独特的魅力,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有效引导学生运用微课资源库自主掌握学习节奏,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点击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点,或者重点关注自己的学习盲点,反复琢磨,因时因地因需克服学习盲区,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激发他们主动分享学习的乐趣,提出问题,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线提出疑惑,在QQ群或微信群中进行讨论,解决问题,收获成就感。教师从中及时地分析出学生在哪些知识的衔接上断链,或者及时反馈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采用微课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新手段引导学生在移动中学习和在线学习,促进学生比传统课堂更积极、投入地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适应高中的学习,助推学生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另外,教师把学生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可以使得备课更有针对性,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做到以学定教,有效助推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总之,微课这种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以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微课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注入了活力,是帮助学生迈进高中化学学习的关键性的第一步,为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习得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资源。建议我们广大化学教师,以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为起点,集中集体智慧,开发微课资源,不断扩充、优化和综合利用微课,建立微课资源库进行分享,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汪金鑫.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

[2]张晓菊.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论坛,2011(13)

[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

[4]郑于艺,黄志明.让微课为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润色[J].地理教学,2015(17)

[5]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项课题[2013ZJJ107]

初中地理微型课篇6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语文;设计与应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的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进行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新型的教学模式被语文课堂所应用,微课程设计就是其中的一种。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来说,教师需要掌握其课程设计的要领和策略,对其适用范围进行分析。下面本文就对微课程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探究。

一、微课程的概念及教学意义

微课程设计的概念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实际教学内容,主要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教学目的。这里的“微”字可以这样理解:一节四十五分钟的初中课程,去除空话,删掉大部分细节,只留下核心概念和框架,就变成了一个十分钟左右的微课程。实际上利用这些连续的微课程进行网上教学,并配上相关的任务和讨论,可以达到和传统课程几乎一样的学习效果。

对于语文这类知识点繁多的基础课程而言,长期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感,冗长的课程和繁杂的知识令学生对课程提不起兴趣,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而将微课程应用到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中,一方面可以通过这种短小精悍、知识点浓缩的课程特点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从教师的教学效果上来说,传统教学中的课程导入等教学步骤占时过长,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段时注意力就开始减弱。而微课程长驱直入的教学方式能最快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核心,并通过多媒体等新技术设备对知识点进行巩固。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教学效果而言,微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二、微课程的设计

1.教学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案的设计应围绕所选的教学目标进行,要求教学内容科学严谨,突出教学重点和核心知识点,教学效率高,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微课程的教学方案要注重学生的交互,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过程的设计

微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要求教师在课程的导入上尽量节省时间,单刀直入地进入课堂主体和重心,教学态度严谨,教学思路清晰,线索分明,易于理解,结尾注意对课程内容的总结,保持课程在结构上的完整性。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师的板书设计十分重要,板书应当清晰整洁,设计得当,便于学生做笔记;教姿教态端正,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教学课件的设计

微课程注重ppt等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课件内容包括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分知识层次进行制作)以及学结和任务布置。课件要求图文并茂,突出课程的重点,不宜通篇采用模板,这样做与传统课程中应用课件无异。

4.教学任务的设计

微课程在教学内容结束的时候同样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任务的布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由于微课程对于知识的讲解较为简单和直接,因此在练习环节教师可以围绕核心知识点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出发,布置不同类型的任务,让学生更立体地加强对知识点的学习。

5.教学反思的设计

加强微课程教学效果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进行教学反思。在一节微课程结束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写出教学心得和教学后记,也可以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获得学生的反馈建议,以此进行微课程的调整和改进。

三、微课程的实际应用

1.合理应用ppt等多媒体课件

微课程教学中重视多媒体的应用,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文中语句配合春景的图片制作ppt,并添加适宜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加强学习效果。在课程结束后可以将课件传到网上与学生进行教学资源共享。

2.录制教学音频、视频

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许多课程较为依赖传统的课文讲解式教学,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将微课程的功能转化为课程导入,教师可以事先录制微课程的教学音频或视频,选取一节完整课程中的重点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剪辑和整理,制作成一个完整的微课程视频。在学习新课之前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播放,借此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的状态之中,比传统的课程导入效果更好。例如在学习《归园田居》一课,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因此可以录制微课程视频导入,内容为对此诗的深情朗读和诗句鉴赏,配合中国古典音乐并以此为背景,创设情境使学生受到感染,进入古诗词的学习氛围。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教学方式,其设计环节与传统教学大体相似,在应用上有所不同。初中语文教师选择合适的课程点进行微课程设计,应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将会丰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微型课篇7

一、微课的概述与类型介绍

微课是新型的教学形式,由微和课构成,这里的微指微小、碎,微课的长度一般都是10分钟左右,这是由学生的学习习惯决定的,如果学生一次学习太多,就会有疲劳的感觉,而这种时间短,讲授知识相对完整,学生能每次学习一点的方式,正好符合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微课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方便学生灵活使用。微课的主要特点就是小巧、精细、具体、便利、新颖,微课的时间短、容量小、播放时间短,但是能对授课的内容集中展现,对知识的讲解具有针对性。

在目前微课的应用中,主要有ppt式微课、授课式微课、情景设计式微课等三种类型。

ppt式微课是最简单的一种类型,主要有声音、图片、文字等构成,并利用ppt自动播放的功能形成视频。授课式微课是老师根据所讲内容,以模块化、专题化等形式,进行授课拍摄成视频,后期经过认真剪辑而形成微课的形式。情景设计式微课是根据教材的内容,由老师或学生撰写情景的脚本,选择合适的场地、演员、导演等拍摄成的情景剧短片,拍摄完成后再进行后期的剪辑制作成微课。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感受和体验,不但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性,而且还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使他们学到了传统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更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微课的有效使用

1.根据授课内容,科学设计制作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习新课的时候,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可以选取与所学课堂内容相关的图片、声音、文字等素材,以新颖的表现形式制作成视频短片,学生通过看这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老师就能轻松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的学习情绪更快地进入到课堂中来。例如,在讲授人教版8年级上半学期教材中的Unit4wideanimals这个单元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教材中涉及到的动物的图片和一些简单的文字描述,制作成ppt式微课的形式,这样学生通过这个短片,就可以了解到giantpanda(大熊猫)、bear(熊)等动物的形态和生活的习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了本课的内容和单词,从而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2.情景设计要合理

为了使学生能培养和提高英语的口语能力、英语的交际能力等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合理的教学情景,只有情景设计合理了学生才能更愿意参与到其中,也才能锻炼和发挥出他们的口语和交际能力。如果老师没有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和基础,而设计出了学生不感兴趣的、有难度的情景,那么就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或参与的积极性。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的教材中的Unit2traveling就是以旅游为单元的主题,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就是使学生了解世界上的著名景点。老师在课前可以上网收集相关景点的视频资料,然后通过视频软件剪辑制作成符合我们教材需要的微课。在讲授本单元的时候,可以播发给学生看,学看到如此丰富有趣的视频内容,肯定会大大激发他们想学习的欲望,老师可以根据视频的内容,用英语向学生提问,并让学生用英语回答,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逐渐的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也能更好地掌握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单词和句型,提高教学效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3.合理呈现微课内容

微课的呈现可使用在初中英语教学的作文写作课中、阅读教学课中、语法教学课中、口语交际课中等方面。例如在教阅读使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把课文的内容制作成微电影,让学生在进行略读的时候,让他们进行观看,从而帮助他们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增加学习学习的趣味性。人教版教材7aUnit4《myday》中,讲述了millie在学校的生活,英语老师可根据这个内容,制作成微电影,学生看后就会对课文的内容有更加直观的了解,而且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会自觉地想课文中的单词和词组,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会更加高效。

再比如,进行作文写作教学时,老师可根据写作的题目,利用微课的形式把要写作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明白写作的内容和要求。如让学生写作植树节的作文时,就可以把植树节上的活动内容录制到微课中,学生看过微课后,就明白了写作的内容和要求,这样的微课会给学生更多的启发和提示,并让他们形成好的写作思路,从而提高写作的效率,改变学生抓耳挠腮的写作困窘。

初中的语法知识和单词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如果老师反复的给学生说和讲,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产生学习疲劳感。如果老师能把语法和单词制作成微课,用新颖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就会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积极性,进而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强化记忆语法和单词。

初中地理微型课篇8

【关键词】微课;动画情景;互动体验感悟;教学效率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即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近几年来,微课已经引起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一、新课导入

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来说,热身活动是新课导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成功的热身活动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使他们能够更积极地快速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这节课时,重点是旋转的概念和性质,难点是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的探究过程。作为新课导入,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或动画,如:飞速转动着的电风扇叶片,时钟上不停转动的秒针,大风车的转动,荡秋千的小孩,汽车上的雨刷等等,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转动情景”导入新知识点,让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初步形成旋转的概念,在微课视频和学生的互动中轻松达到,因此学生能够产生近似上课的体验,兴趣盎然心神放松,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教学难点突破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有些数学知识难免有不容易理解的地方,在传统的教学中,针对一些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往往会通过身边的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形成想象的载体,进而来理解数学中的理论知识。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这样的实例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教师所列举的例子并不一定是每个学生都看到过或者是体验过,又或者是实例需要想象力的辅助。微课的生动直观性,突破了初中学生认知面有限,生活经验的局限性,利用微课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抽象世界的探知欲,使数学课堂教学灵动而具体,教学效果良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利用微课讲解代表性题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需要提供最佳的教学,并给以足够的时间,多数学习者能获得优良的成绩。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讲授,可以发现部分学生都是紧绷神经,课堂氛围压抑,学习者生怕错过一个环节,而微课教学为学习者创建了一个舒适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营造出了轻松地学习氛围。再加上微课能形成对比这一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初中三年级即毕业班数学复习中,很多学生和老师在题海中疲惫不堪,复习来复习去学生还是会做的题会做,不会做的题仍旧不会,复习效果不佳,其实许多难题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教师要将题型进行分类,使用微课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例题,然后再呈现一系列思想方法相似的练习题突出这些习题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形成对比,进而突破难点,完全掌握一类题型。

四、利用微课形成完整知识网络帮助学生记忆

在初中数学中由很多公式,学生们需要的记忆量很大,章节之间有联系,学习中,学生往往是因为前面的知识体系遗忘,导致新知识的学习困难。例如,在学次函数中就涵盖了很多前面学习的知识点,如与之有联系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我们可用微n来解决,把一章的概念按接收知识的过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微课具有时间较短,学习者在观看过程中,不会疲倦,注意力不易分散,以及他们可以使用手机、ipad、电脑等任何多媒体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观看等优点,因此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课余反复播放,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逐步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另外,利用微课教学还应注意一些问题,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堂辅助手段要合理利用,不能为微课而微课,科学讲解也很重要,形成生态课堂,真正实现学生课堂。

总之,把微课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合理地利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对学习者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和评价,将会发现微课制作及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及时研讨、修正,不断提升自我的业务能力,也能使微课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得到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2]吕发成.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10):99-101

[3]顾小清,顾凤佳.微课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

[4]刘敏,雷蕾.浅析微课程在辅助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10):123-125.

[5]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2014.

初中地理微型课篇9

一、微型课题研究需要权衡和自主互融

微型课题研究的内容如果一味地任由教师自由去选择,那肯定是行不通的。我园主张的权衡和自主互融,指的是在大方向不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自由组合、自主选择内容。

1.内容选材不能散

内容选择时一定要尽早规划好,我园每年9月份都会利用新学期的教科会议进行动员,开设园级微型课题研究的申报工作。微型课题的申报建立在三个大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如我园的主课题是《生态环境中幼儿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教师可以根据此课题进行分化,从中取一瓢,老师们可以结合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去整合,如《一日环境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研究》、《游戏环境中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等,既能兼顾到主课题的发展,又能在有个性化的和感兴趣的课题研究中有所收获。

2.人员配备不能凑

为体现课题研究的自主、自愿原则,我们鼓励教师自由组合申报微型课题。当然,组合并非随意乱凑,我们提倡在老师自主配对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强弱调配,保证每个微型课题都能力量均衡,为课题的正常开展提供前提。我园现有微型课题10个,每个课题都有2-3个班级老师共同研究,每个课题都推荐一名能力较强的老师为课题负责人,由负责人全权管理好微型课题研究。

二、微型课题研究需要帮扶和自助互补

微型课题的管理不提倡手把手地研究,也不能做出放任不管的姿态。我园主张的帮扶和自助互补,指的是微型课题产生后由各小组教师自助管理,当教师在自助式研究遇到难题时适当地拉一把、推一段、举一例。

1.期初微型课题研讨――1+1式

定好微型课题研究计划是一项重要工作,它决定着一学期的课题研究方向和发展,为此,我园在学期初会组织开展微型课题研讨活动。此次研讨活动并不如以往常态的一锅式,而采用1+1面对面的研讨形式。研讨前,教科室会将问卷式的课题调查表下发,主要是了解上学期研究中的收获及存在的困惑或问题;研讨时,教科室在传达本学期主课题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时,还会针对各组提出的困惑或问题进行剖析,共商对策,制订出本学期的主要研究内容。研讨后,教科室要求各组在一周内制订好课题研究计划,通过检查对不合理的小组课题计划表进行调整。通过面对面的指导与沟通,帮助各个微型课题进一步梳理课题思路,让各课题老师有内容可做,有研究重点,有显性分析,为每个课题的更好发展打下了基础。

2.期中微型课题解惑――小组式

在学期中旬,我园会组织各微型课题负责人召开期中交流活动。交流内容分三个方面:(1)本组开展了哪些课题活动?在课题研究中你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难题?(2)对下阶段工作你有什么设想?(3)推荐一段或一本与课题有关的名言或文章。活动前每位负责人都要进行思考和整理,要求研讨内容真实、具体。研讨最后有针对性地对共性的问题进行切磋和协商,并制定好下月的研究计划。通过各微型课题组的交流、分享,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下阶段课题研究积累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

3.每月微型课题汇报――随机式

为便于管理和操作,每月微型课题小组要按时完成一月一次的月汇报单,简要汇报一月的课题研究过程。同时,教科室还会随机地跟个别组进行交流,倾听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的做法和想法,了解老师们的研究动态,适当地给予帮助和指点。

三、微型课题研究需要量化和创新互进

微型课题研究的评价促进方式不能一概而论,不然会适得其反。我园主张的量化和创新互进,指的是微型课题研究评价既有统一的量化标准,又考虑到年龄差异、层次差异、级别差异而有所收放。

1.评定考核

结合期初制订的计划内容和本学期的研究动态,学期结束时对各微型课题组进行考核,从活动开展成效、过程性资料质量、成果积累等量性方面展开考核,并与教科奖励相结合,对分值较高的成员进行一定金额的奖励。通过评定考核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及时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从而提高大家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2.弹性考核

针对我园教师性质不同、层次差异等情况,我们专门设立了弹性考核项目,分别对园内骨干老师、老教师、青年老师进行个性化的考核评价,以此激励有特长的老师更有闯劲,鼓励能力一般的老师更有干劲,引导刚入门的青年老师更有冲劲。

3.进级考核

我园对各微型课题进行逐级申报、分层管理,就现有的10个微型课题中,我园结合开展情况进行了考评、核定,对取材较好、研究过程较显性、预期成效丰富的微型课题定级为园微型课题,共产生了4个,另6个微型课题定级为小微型课题。在申报市级微型课题时,我园又公平、公开地对4个园微型课题《张家港市微型课题申报表》的材料进行了删选和考查,从中挑选了3个有一定研究价值的、有一定研究优势的微型课题申报了市级微型课题。通过一轮轮的删选和考验,三个课题均顺利认定为市级微型课题,为我园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又添上一笔。

初中地理微型课篇10

【关键词】新课改微课初中数学教学运用

当前,微课这一新式教学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并在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从微课进入教学领域开始,这一教学方式便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欢迎,且慢慢成了绝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必备的教学辅助工具之一。为了更好地推动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希望为初中数学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微课的内涵及特性概述

(一)微课的内涵探究

微课即以新课改理念及教学实际需求为依据,以教学视频为核心承载,彰显教师于知识传授时针对某一知识点、教学环节实施教学及学习的各类资源的完美融合。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可科学利用微课的辅助教学功能,切实发挥其于知识传授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微课的特性分析

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有其独有的特性。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第一,内容丰富多彩。具有丰富多彩的画面是微课最典型的特性。相关研究证实:视频教学于学生知识的接收及消化而言有着特别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微课教学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是特别有帮助的。第二,目标明晰,主题鲜明。微课教学的目标即解决知识传授过程中遭遇的某一难题,抑或展现教学的某一主题,所以其教学目标更明晰,主题更鲜明。第三,视频短小精简。毫无疑问,视频片断属于微课的核心资源。遵照视觉驻留规则及初中生认知特性,视频片断通常需控制在8分钟左右。这是由于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时间愈长,注意力愈难集中,学习质量愈差。但是微视频却具有短小精简的特性,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便可以得到有效提升。第四,以互联网为依托,使用便捷。微视频格式通常为支持互联网传输的流媒体格式,其资源通常可以便捷地在互联网上展现为文本及图片,学生只需使用计算机便可自行观看视频资源及各类信息。

二、新课改视阈下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借助微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热情是学生主动探索某一事物的内在推力。教学实践证实:要想对数学教学课堂实施变革,首先需要提升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的学习热情。教师以情境的创建、疑难的处理为出发点,刺激学生的求知心理及积极融入学习情境的心理。教师借助微课本身所具备的独有性能,将笼统的语言说明转化为直观的视觉感受。这样可以为学生创造多种情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念头,令学生在兴致高昂的情景当中学习。此外,为学生提供极具创意的刺激,使学生从低落、分心情绪中走出来,对教师所授内容产生热情,进而增强学习自主性。教师的正确引导,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还可以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促使其自主思考,勤于钻研,更好地学习与接收知识。

(二)巧借微课,解决重点与疑难

就初中生的心智程度与目前我国初中数学课本的难度而言,要使学生在少量时间里完全了解与把握课本中的重点与疑难,无疑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把学生反馈较多的重点与疑难问题设计成微课,挂到移动互联网络中,让学生主动挑选其觉得具备难度的内容多次学习,如此不但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更有利于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

(三)妙用微课,充盈课堂教学知识容量

对于笼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而言,不少知识点因为事物难以呈现,学生某些经验的相对局限,加之想象与表述困难,所以学生难以全面地把握事物。在课堂上使用微课,可以极大地增强教学知识点的直观性与生动性。因此,科学地应用微课对相应事物改变过程的呈现、运动的模仿,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与把握知识,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成效,同时对于某些教师在少数知识点方面的欠缺更是一种补充,使课堂氛围极具生动性。

(四)借助微课,拓宽教学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微课是一种引申与延展,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翻阅许多的相关文献。庞大的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源亦有限,而且教师还需整本整本的查找,逐页逐页的翻查,这一过程需花费教师许多的时间。而互联网给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却不计其数。此外,教师还能够借助微课查阅自己所需求的信息,极大地减少了其备课所花费的时间。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远程教育网校不断涌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加广袤的沟通空间。而许多培训练习型软件与计算机辅助检验软件的涌现,使得学生能够与微课比较自己所答的课题,进而从中找出问题,纠正错误,最终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微课属于一种顺应时代需求而出现的新型教学法。在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当下,微课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也正是因为这样,它才慢慢成了教育界的“宠儿”,且被频繁地运用于教学之中,推动教学事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