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篇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篇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23:39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3)

22—0062—01

初中语文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近年来,新课改对教育工作也有了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受长期以来教育习惯的影响,我国西部偏远地区的语文教育一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本文主要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满堂灌”。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授课本内容时,通常采用讲解和板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记录,有时还要求学生背诵。教师把一切都做好,也就使得学生不愿主动动脑思考,而且教师也很少会去考虑学生的思想,一切都按照教师的准备进行,这使得学生只会被动填鸭。

2.对教学目的认识存在偏差—“以考定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的存在偏差,大部分教师都是为考试而进行教学,很多知识内容都是跟考试有关,逐渐淡化了语文教育的本质目的。使教学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学生也就不能正确地进行学习。因为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的教学,所以在课堂上很难提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过于沉闷。

3.教学所面对的对象不够全面—“抓大撂小”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都很看重自己的教学成绩,因此,就重点培养那些成绩处在中上等的学生,而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放任不管,这种做法普遍存在。这是由于教师对教学本质理解的偏差,初中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说读写能力,让他们能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而不是只单纯的提高卷面成绩,卷面只是对成绩的一方面考察,并不是全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的改善对策

1.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对科目感兴趣,才能很好地学习该科目。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先激发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样在教学方面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无论教师如何努力讲解,学生在没兴趣的时候都不会用心去学习,更不用说提高文学修养了。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问题改善措施的第一步。

2.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改善措施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进行第二步,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习惯能决定一切,正确的习惯更能带来好的成效。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所以该环节中有一个正确的学习习惯会对之后的高中学习带来很多便利。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很好的引导,比如说,在每篇课文学习之前,教师让学生提前进行阅读预习,开始时学生可能很不喜欢,把它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自主预习的习惯,这需要教师来进行合理的引导。

3.鼓励学生提问和发散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授课,学生记笔记的教学模式。这就是教育主体的缺失现象。在语文教育中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要解决这一现象就应该将这种枯燥的教育方式打破,教师应该在授课前先让学生对要讲的内容进行预习,从中找出不会的问题,在授课的时候向教师提出疑问,也可以向其他学生提出疑问,让他们找资料进行解决,而且在回答同一个问题时,教师不能强调答案的统一,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是不相同的,所以不能局限答案,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2

朗读历来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5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4.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将进酒》中最后一句话“与尔同销万古愁”。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李白内心的沉痛,两字一顿,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5.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据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到四次(相对环节而言,非指读的人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

1.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2.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平时不爱朗读或平时还没有在朗读中培养起兴趣的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听一位教师上《赤壁赋》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赤壁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为何“美美”,景色美又在何方?课后,我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

(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实效性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87-01

一、前言

语文作为初中的主要学科,其教学实效性对初中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除了受到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但要认真分析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要根据已存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取得积极效果,进而满足初中语文教学需要。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在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文教学上,对作文教学缺乏足够的关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弱,既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开展,同时也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如果不进行有效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将偏离教学大纲的方向,作文教学将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基于这一认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课文教学,也要对作文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使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都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2.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除了被动听讲之外,没有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渠道。长久以来,必然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对语文课堂教学造成不良影响。从这一角度来看,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注重教师而忽视学生实践的教学模式是存在弊端的,只有对此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和诉求,才能做到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内涵,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注重学生实践,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3.现阶段的教学理念不够先进

新课程标准推出以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更多的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教学,以及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把语文教学片面的看成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但是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于注重书本内容的教学,在教学侧重点的把握上,主要以中考考点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这一教学理念不但制约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有效更新教学理念,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基于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分析,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对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给与同样的关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片面的认为课文教学比作文教学重要。根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在具体教学中,应制定具体的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计划,并积极开展作文训练,使学生能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还能在作文写作中得到良好的锻炼。因此,给与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以同样的关注,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除了要受到广泛的关注之外,还要在教学中正确分析学生的诉求,并掌握学生的特点,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取得实效。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学生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满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积极创新教学理念

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在当前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教学理念满足教学实际需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应将素质教育作为重点,而不是片面追求考试成绩。树立了这一教学理念之后,应加强对教学大纲的解读,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理念进行全面创新,使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相适应,提高教学理念的适应性。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从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除了受到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但要认真分析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要根据已存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建民,刘强朵.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2]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朱琳.培养中学生阅读非智力因素的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4]应丽娅.论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教学观念

【中国分类法】:G633.3

语文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基础教育备受人们的关注,教育部对小学语文课堂要求将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部已经颁布了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及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小学课程标准。虽然新课堂颁布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笔者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几点对策。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缺乏新型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传统的“注入式”教育模式仍然普遍存在,常常出现老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台下被动的听。而且部分教师仍然本着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思想,不注重教学过程只注重最后的分数,可结果却事与愿违,学生分数不但没提上来,反而使学生思想僵化,缺乏灵活的创新思维。教师身为教育的主导者并没有清楚的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主人的实质,更没有体会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21世纪的小学生活泼好动,这种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他们对课堂及对知识学习失去了兴趣,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对知识的独特见解完全掩盖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发展。

1.2课堂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及生活化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率课堂是广大教师追求的共同目标,更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而师生互动环节就是影响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通过师生互动可充分的培养及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师生互动的实质目的是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更快的理解及吸收老师在课堂中普及的知识。然而现实生活中的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没有全面的去了解,在课堂教学时也没有采取师生互动及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知道大部分小学语文课堂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小学生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只知道学习语文是为了考试,为了将来升学。语文教师不进行生活化教学导致语文学习成了小学生的生活负担,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3课堂教学缺乏新型的教学观念

新型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改革高高在上的传统教育观,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与新型师生关系。以学生出发,处处为学生发展着想,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及点评,积极改进教学评价,将封闭式教育改革使学生开放式学习,开放式发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及意识。然而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小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他们认为,语文课堂学习只是他们升学的重要工具,与他们平时的生活无关,更不要说个人素质、创新意识及个性方面了,这与新型教学理念严重脱节。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观念过于传统缺乏新型的教育观念。教师总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并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使学生没有“开放性”发展。

二.解决小学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2.1改革教学模式及教育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师身为教育的主导者要清楚的意识到未来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三者共存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从各方面进行努力,改革教学模式及教育观念,在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下以正确的思想观念及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中来,建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及质量观。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时刻以学生出发,处处为学生发展着想,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在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培养优秀心理素质的前提下,遵循科学性和导向性原则探索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方式营造团结互助学习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精神。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多利用创新的思维来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及增加学生的创新空间。

2.2改革师生学习方式生活化教学

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改革师生学习方式,进行生活化教学使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师应通过课堂及课外对每个学生实际情况全面了解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取向与所学课堂内容相结合,创新的思维设置课堂及课后拓展作业,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实践动脑动手,建立生活化师生关系。另外,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情景再现,体验生活;辩论演讲,表现生活等方式使课堂教学生活化。其次,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共同进步。这样不仅缩小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了亲切度更利于老师全面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及对自己教学的认可度。同时学生在不损其自尊及自信心的情况下改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相互学习有效的提高了对自己及他人的认识水平。再次,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管理中来。让学生意识到课堂管理不仅是老师的重要工作同时也与他们息息相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身为教育的主导者要清楚的意识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真正含义,并深刻体会到自身职责所在。从自身出发全方位提升自己并以正确的思想观、教育观、学生观及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中,打造高效课堂与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钱莉.如何转变提升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观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

[2]叶子,庞丽鹃.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4).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5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问题策略

在我国中职院校中,语文课程其教学的必备学科,甚至在整个中职教育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目标是要进一步巩固和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不断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水平。同时,中职语文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这一点必须引起中职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期望语文教师能够不断发现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果。[1]

一、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中职语文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在中职院校,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很陈旧,依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首先,中职语文教师过于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基本上以文学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致使语文课堂出现了“满堂灌”的现象。其次,中职教学不存在升学问题,大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多大压力,学生也没有学习兴趣,往往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只注重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缺少实践活动,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过少,几乎没有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严重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分析能力,无法满足学生职业素质和个性的需求。[2]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其主要目标,以便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这表明中职教育比较注重专业课程,语文课程处于次要位置。实际上,在就业压力剧增的今天,不管是学生和家长,还是教师,都认为掌握技能是根本,这种认识同时存在于整个社会,即人们只关心专业课的教学和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在不乎文化基础课。因此,中职学校很少举行文化课教研活动,教师很少参与培训,对教学设备的投入不足,极不利于中职语文教师的发展。另外,尽管中职语文课和普高语文课的内容基本一致,教学内容也注重语文技巧的学习,但是缺乏新颖性、趣味性和职业性,选入教材的篇目难度大,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3.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合理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门技能,主要是为学生的就业服务,这种情况使得中职教育十分重视学生专业课的成绩,甚至为学生考取资格证书而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专业等级证书已经成了学生、教师和家长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然而,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不但没有建立外部有效的评价机制,而且没有完善内部的评价机制,难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的改进策略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中职学校教师要转变观念,走出“重专业、轻语文”的误区,不但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由于中职语文课程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综合素养与职业素养,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紧紧围绕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以“育人”为教学目的,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3]

2.注重语文课的实用性

“职”是中职教育的集中体现,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有职业发展的眼光,加强语文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这也是一名优秀职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注重语文课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学习说明书、策划书、广告词等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旅游专业的语言交际艺术、文秘的公文写作等等,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职业特色。

3.完善教学的评价体系

改进中职语文教学,需要完善教学的评价体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的功能。对于中职语文课程而言,需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别是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阶段评价。关于参与评价的主体,不但要有教师,还要有学生本人、同班同学、实习单位等;关于评价方式,不仅要有笔试,还要有面试、口试、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

结束语

总之,现阶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这一切都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特别是要转变中职院校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更新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勇于创新,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己任。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当注重语文课程的实用性,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尽量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使语文教学真正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景春.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文学.2011,(3):70.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98

在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朗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它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因素相辅相成,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深度理解,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全方位发展。然而一直以来,作为“应试”考试的盲区,相关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在指导方式上也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针对目前教师在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将从教师确立起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丰富朗读教学方式,以及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技巧指导等层面出发,对当下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当下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语文朗读教学,不论是在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还是规范性方面,都还存在相应的问题。具体而言,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一)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对朗读教学加以重视,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存在的一项普遍问题。由于“朗读”并未被纳入相关的卷面考察,这便很难要求教师将“朗读”摆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在笔者的教学观察中,不少教师仅仅是将学生朗读,作为日常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朗读教学虽然在课堂中常有出现,但更多时候只表现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不具备术技巧和情感,未能实现朗读教学的真正内涵。

(二)朗读教学形式单一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的形式都比较单一,主要表现为“齐读”或者个别有朗读功底的学生进行的“示范读”等形式。前者在语调、语速、情感方面都整齐划一,难以彰显学生的个性化见解;而后者,由于“朗读”本身便是一项实践性和个体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少数几位“优生”的示范,除了降低普通学生的参与感外,于班级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并无太大的裨益。

(三)朗读技巧指导不够

当前的初中语文朗读环节中,学生缺乏系统而规范的指导,朗读水平仅停留在“出声”层面,即朗读逐字逐句、平淡而无感情。首先,在语调方面,部分学生的朗读缺乏“抑扬顿挫”之感,不具有音律美;其次,在语速方面,部分学生的语速显得急凑或者过于平缓,不会进行科学的换气或停顿;最后,在情感方面,教师未能深度引导学生融入思想感情,致使部分学生的朗读显得干瘪生硬。

二、对当前朗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确立起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是当下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基础。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优质的朗读,可以直接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正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项重要元素;另一方面,朗读教学本身便与写作教学、阅读教学相辅相成,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以帮助其深度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从而在整个语文学习进程中融会贯通。

这便要求相关教师将“朗读教学”视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根据笔者的观察经验,当前教师对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视程度,正随着学生学龄的上升而递减。学生步入初中以后,教师很少对其进行有关朗读的细微指导,认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识字断句的基本能力,进一步的细化指导显得并无必要。然而,正是这种态度,造成了学生的朗读质量难以提升。相关教师应该树立起朗读教学的正确观念,运用相关的形式和策略,对如何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深入探索。

(二)丰富朗读教学形式

想要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传统的“齐读”或者抽取个别学生进行“示范读”的教学形式,都难以实现班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真正提升。

因此,相关教师应该在传统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开展多样化的朗读教学形式,比如通过相关的比赛读、分角色朗读、配音朗读、接力读等形式,可以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发挥出学生的朗读个性。

以人教版课文《鲁提辖拳打郑关西》为例,这篇节选自名著《水浒传》的课文,涉及人物有“鲁提辖”、“金氏妇女”、“郑屠”、“店小二”等多个性格各异的经典人物。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一场课本演出活动,引导学生来进行包括“课文旁白”在内的系列角色扮演,进而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情景中。

(三)加强技巧指导,引导规范朗读

面对当前不少初中学生缺乏系统而规范的朗读指导这一问题。相关教师应该从朗读内容的选择、具体的技巧指导,以及培养学生的朗读情感等方面出发,来引导学生进行规范朗读。

首先,教师应该精选朗读内容,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而帮助学生实现有效朗读。这便要求教师一方面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对适合学生朗读的课文进行梳理和重点选择,比如《背影》、《春》等散文,写作考究、感情细腻,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重点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内涵以及作者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提升自我素养,不论是基础的字词发音,还是情感的正确融入,都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基础甚至造诣,进而才具备引导学生实现优质朗读的可能。

其次,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基本朗读技巧的指导。在断句、停顿、重音、语气的抑扬顿挫等方面,一些细节足以影响学生对整篇文章的认知。尤其是在朗读诗词时,比如《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学生的语气、节奏和停顿,直接影响着整个诗歌所呈现出的基调。此外,在字音上,部分学生受地区方言的影响,存在着“平翘舌”“前后鼻音”“鼻边音”或者“h”“f”音难分的情况,教师也应该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重视和纠正。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7

一、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Z文作文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作文教学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学生的作文水平完全是靠学生自己的积累,教师很难来帮助学生得到提高。这样就造成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课,通常只是通过阅读范文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作文的写作,然后在给学生讲解一些写作方面的技巧。通常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乏味,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写作的基础水平还是得不到提高。在当前初中教学背景下,学校多是以应试教育为基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低为目的,只要学生能取得高分就是很好的表现。但是,即使学生三年来的成绩不错,在写作方面仍然得不到改善和提高。如果长期下去,学生会把作文当成是应付考试的工具,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二)学生自身对语文作文的态度问题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写作是让他们感到很头疼的事情,甚至有些学生逐渐对写作产生了厌倦和恐惧,提到作文就会很恐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基本上对写作持有一种应付的心理和态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怎样才能把写作水平得到提升。这种被动性的写作态度,势必会对语文作文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当然,积极的写作态度是对写作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和写作环境。在日常的练习写作中,还存在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写作带来的影响。一开始,学生在接触写作的过程中,长辈就限制了学生的思想,总是会让学生对爱祖国、爱社会的大方向靠拢,这对学生的写作就造成很大的困扰,使学生很难写出发自内心的作文。

(三)学生抄袭作文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初中阶段,应试教育对教师的作文教学和学生的写作水平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相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的任务明显地增加了不少,学习时间就会越来越少。有的学生为了能投机取巧,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会抄袭,而不是自己真正进行构思和完成的。这种消极的态度,会让学生对语文教学越来越不重视,产生的结果也可想而知。

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能在考试的过程中拿到好的成绩,他们选择背诵作文的方式,有些和主题无关的素材也硬放到上面,这样并没有真正表达学生自己的思想情感,展示他们的生活。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语存在问题对于初中生的作文来说,教师给出的评价往往就是比较简单的几句话,形式比较单一。通常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讲出评价,而不管学生是否持这种观点,学生只是负责听。还有的评价就是教师让作文优秀的学生通过给大家展示他的内容,然后和大家谈体会。这样无法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学生对教师的评语也不放在心上,认识不够充分,觉得教师的评语只是评语,根本没有认真对待,而往往只关注分数,使得他们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目前初中生的写作来看,他们缺乏对写作的兴趣,这是导致学生写作水平不能得到提升的关键因素。提高学生的语文作文水平,最有利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并让学生在这种兴趣的驱使下,进行构思和想象,从而完成一个优秀的作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需要教师多下工夫。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发现学生的兴趣点,然后让学生从他们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点出发。这样,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顺畅写作也就不会那么被动,从而能有比较出彩的文章。

(二)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小学生相对,初中生对一定的问题有了把握能力,并在语言的表达上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可能在文章的新颖程度,还有一定程度的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有侧重地进行教学,实现有效指导。在作文指导时,教师不能束缚学生的个性潜能,因为这样不利于学生的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8

一、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当前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不少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无法处理好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仍然比较注重讲解句子含义和分析语法结构,忽略了对文化背景和文化内容的渗透,导致教学行为片面化。其次,要想真正落实文化教学离不开高素质的高中英语教师,不可否认,大部分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不过部分教师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较为有限,他们通常将英语当作一门普通的知识课进行教学,将文化与语言进行隔离。再次,考察评价中缺失文化内容。无论是在平常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布置中,还是在考试中,从高中英语的考察重点来看,真正考察文化方面的内容较少,很多教师也没有设置专门的文化类作业或试题,文化渗透渠道被弱化。

二、解决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1.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渗透

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想解决好文化教学中的问题,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文化渗透,帮助学习转变语言学习思路,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汉语规则的影响,真正运用英语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和表达。为此,高中英语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信息内容,深度挖掘隐含的文化因素,让学生受到英语文化的熏陶,使其在恰当场合准确运用英语语言。

比如,中国人在见面打招呼时经常会问:最近工作怎么样?工资多高?年龄多大?这些都是中国人喜欢闲聊的日常话题,不过在英语文化中,收入、年龄等则属于个人隐私,不喜欢被别人询问。在西方,人们喜欢谈论轻松的话题,如Howistheweathertoday?Howwastheholiday?whatsportsdoyoulike?在英语文化中,比较注重个性和自由。教师应向学生渗透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避免他们在日常运用中发生文化冲突。

2.灵活运用多种文化教学手段

文化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特殊部分,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从不同渠道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文化内涵,让他们感受到中英文化之间的不同。所以,高中英语教师需灵活运用多种文化教学手段,采用当前比较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渲染文化氛围,采用符合文化意境的画面或音乐,让学生感受浓郁的英语文化气息。

例如,在进行Festivalsaroundtheworld教学时,本单元的阅读内容Festivalsandcelebrations主要介绍的是世界各地不同主题的节日和庆祝活动,这里面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此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些节日的图片或视频,包括文章中涉及的盂兰盆节、万圣节、端午节、哥伦布日、感恩节等,重点是西方文化中的万圣节、感恩节和复活节。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行更好的文化渗透。

3.开展对话交流,模拟英语情境

为培养高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模拟英语情境让他们开展对话交流活动,将语言应用与文化信息有机整合在一起,进一步提升其交际能力。为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真实的西方文化对话情境,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知识积累和所学内容在情境中进行交际训练,使其亲身感受到英语文化信息,并掌握正确的运用方式和技巧。

比如,教师可针对中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营造对话情境,西方人比较关注的是吃得好、吃得简单,在吃饭时准备的菜量比较少,即使是在请客时准备的菜也不多;中国人在招待客人时,比较喜欢追求排场和面子会准备大量的菜肴,与西方饮食文化差别较大。学生通过在具体文化情境中进行对话交流,可张扬个性、解放思维。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对话交流并不是纯粹地为学生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而且启发其思维,帮助他们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技巧。学生在对话交流中可逐渐掌握正确的英语搭配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文化交际水平。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9

摘要:针对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艺术存在的“频繁放映,喧宾夺主;直接呈现,思维僵化;预设情景,课堂呆板”等问题,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艺术的四点建议:要处理好老师、学生、课程、影视四者的关系;要认识到影视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要提高影视艺术运用的效果;要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影视艺术;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影视艺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影视文化深受学生喜爱。特别是在校园内,影视文化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第二课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中受到了教育、熏陶、感染和启迪,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创新思维、生活方式、审美空间、艺术修养发生了深刻变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品质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充分发掘校园影视的特点和功能,把影视的教育教学功能应用到教学中来,是新课改下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性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影视艺术逐渐走进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悄然发生变化,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影视艺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仍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当前影视艺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题

(一)频繁放映,喧宾夺主

把影视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频繁地播放影视作品,大大地降低了语文教学中语言和文字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语文课程的性质,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影视频繁地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也会成为干扰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因素,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直接呈现,思维僵化

有些教师一上来就播放影视作品,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探究,而是直接呈现问题或答案。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就演变成影视代替教师讲解、代替教师板书。由教师的“满堂灌”“填鸭式”演变成为影视的“满堂灌”“填鸭式”,这会阻碍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互动交流及其创造性的发挥。

(三)预设情境,课堂呆板

课堂教学中预设情境,不当地使用影视手段,会妨碍师生之间的知识与情感的交流,不利于学生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把握。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花大量时间让学生观看《中国桥梁发展史》专题片,忽视了说明文的教学重点,忽视了师生、师生的互动交流。

二、如何实现影视艺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的有效性

(一)要处理好教师、学生、课程、影视四者的关系

具体而言,教师是主导,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指挥者”。教师既要认真研读教材,全面了解学情,又要善于剪辑影片,处理好课程与影视的自然衔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之构成思维的联动网络;影视资料是教材的补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载体,也是学生更深刻地把握教材的媒介。

(二)要认识到影视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教师要充分挖掘影视作品的教育教学价值,所选的影视片段必须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应适时随课播放,且课内放映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就会喧宾夺主,把语文课变成纯粹的“电影课”或者“电视课”。

(三)要提高影视艺术运用的效果

在播放之前教师一定要懂得取舍,通过剪辑呈现明确的观察目标,向学生提出确切的观察要求,提出科学的观赏方法。观赏后让学生用准确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效果并在以后的运用中不断改进。

(四)要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知识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头脑的加工改造才能掌握。因此,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比如,模仿表演、情境朗读对白),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

总之,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中运用影视艺术的积极意义,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大胆创新,努力实践,恰到好处地将影视艺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实现语文教学与影视艺术的有效整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从而获得语文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王千红.雕琢课堂时光:关于电影与语文有效整合的一点思考[J].成才之路,2011(24).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10

论文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广大中小学校都在围绕着改革的精神在改革的园地中进行着一些探索。由于经验缺乏等问题,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关注。笔者就自己的发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对新课改理念、新课程标准,学习、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

1、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得不到有效落实。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回答的人次多,发言的学生少,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在状态,教师不督促,不引导,视若无睹。

2、教学中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多元解读得不到有效评价和指导。

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但当学生的多元解读、独特体验出现时,教师对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多元解读不能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有效指导,缺少教学机智和智慧。

3、对“三维目标”的理解有偏差。目标是“三维”的,但有核心、有重点,这个核心、重点就是知识与能力。否则学科设立将失去意义。

4、学习理念落实不讲究实效。

新课标中的学习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教师运用时自主缺乏,合作浮华初中语文论文,探究虚假,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解决对策:

1、各校要重视新课改理论和新课标的学习,《课标》要人手一册论文开题报告。

2、研读要联系实际,要和本地、本校、本人的实际联系。特别要重视研究本地有资源使用、本校有条件利用、本人有能力运用的部分;能支持、帮助、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的部分,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有利学生发展的部分。

3、尽快地把新课改的理念和新课标的要求转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学生个性化阅读没有占到应有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是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之一,读者的个性心理不同,其阅读感受和欣赏体验也必然不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作品由不同的人解读,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感悟。对中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显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的阅读变成了纯功利性的阅读,它以终极的意义解读为目标,以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追求现成、确定的知识。不少教师死守教条,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说法,不敢越雷池半步。语文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共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一个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

分析与对策:细心倾听,延时评价,激励学生阅读的创新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考的核心是创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为此,教师不应以绝对权威的角色主宰课堂的局面,而应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真诚地成为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合作伙伴,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初中语文论文,要学会倾听,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创新,大胆张扬自我的个性,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发表的见解,应给予延时性的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方式既可为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又可给那些异彩纷呈的答案预留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课堂提问主体固定,忽视“学困生”

经常听学生抱怨“老师从来不叫我,总叫喜欢的那几个学生回答问题”。从这些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不满和挫折感。仅提问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的教师给了班级大多数成员一个消极的反应——我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也不会关注我。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在课堂上开小差,从而导致集体斗志的丧失。还有很多教师对“学业不良”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偏见。例如,教师等待他们回答花的时间短,没有给他们提供反馈,很少注意他们。但是,当某个学生开小差了,教师冷不丁地提起来让其回答某个问题,即提惩罚性问题。这样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很容易使师生关系僵化。

分析与对策:研究表明,教师的偏见会使学生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点那些积极的学生的意图是因为他们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而使教师看起来是一个很有效率的教学。这种情况在公开课时表现得更明显论文开题报告。但是,假若教师想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成功者的话,就应该给他们每个人以同等的机会。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体验成功中热爱学习。提问要面向全体,切忌针对个别学生或部分学生。我一直认为应该先提出明确的问题,再找学生回答。这样做,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班级的全部或大部分学生集中精力,

四、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1)随意性大,体现为作文命题的随意,指导的随意,评改的随意;(2)生活积累意识欠缺初中语文论文,对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观察,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链条;(3)漠视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像力、思维敏锐性的培养;(4)批改方式单一,效益低;(5)部分教师自身写作素养差。

分析与对策:我们的老师应正确把握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新课程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创造了条件。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材料、立意、情感和语言四个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在生活中去积累、筛选写作的材料。作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如:想象和联想、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比较思维、整合思维、抽象思维等,提高学生的立意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的批改方式要多样化,如:学生互批互改、面批、朗读比赛等。评语要避免老师写得多,学生看得少,面面俱到,流于形式。

所以,只要老师们在探索新教法的征程中,多学习,多借鉴,多反思,就一定可以多避免一些问题。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更得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