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青马思享会工作总结5篇青马思享会工作总结5篇

青马思享会工作总结5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7:01

青马思享会工作总结第1篇

【关键词】高校“青马工程”现状促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58-04

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成长离不开党。[1]同志指出:要使我们的党保持千秋万代永不变色,就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_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_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同志在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第一次提出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概念。2006年6月5日,_作出重要批示: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事情,要注意总结各地行之有效的经验,引导一大批优秀学生干部健康成长。同年10月,下发了《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并明确提出要以此为契机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2007年,_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理论学习,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让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和相信党的理论,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年5月,_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它将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和教育青年,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实施“青马工程”,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事关青年的健康成长,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过去的两年里,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出台一系列措施,以加快推进“青马工程”的落实。笔者在网络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现状,提出进一步推进“青马工程”的建议和思考。

一、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现状

1.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成效

(1)分级培养格局初步形成,培训范围不断扩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_、全国学联举办“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每年对全国主要高校200名左右学生骨干进行为期一年的集中培训和跟踪培养,建立相应的学籍管理、导师辅导、评价考核等机制。各省级团委、学联纷纷参照这一做法,每年对本省(区、市)主要高校学生骨干进行集中培训不少于200人次,多数高校也应时而动,开办了校、院、系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班),形成学生骨干培养的层级体系和人才梯队,形成了分级培养格局。[2]同时,各高校有效依托学生骨干培养学校,除对学生干部以外,将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要求进步、在学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纳入“青马工程”培养体系,扩大了培训范围。如大理学院团委直接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三生教育”研究会等理论学习型社团营造理论学习的氛围,并通过学生社团联合会举办一年一度的社团骨干培训,把学生社团干部列入“青马工程”培养对象,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内容不断丰富。从培训内容来看,各高校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如2009年云南省的“青马工程”主要围绕建国6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宣传和调研,并明确分为社会实践和理论学习两个环节,其中,实践环节由各高校组织实施,主要结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理论学习环节由团省委组织,主要由红色党史、辉煌成就、青春团史、青年创业、素质拓展、学习交流等六个专题组成,培训的内容丰富,符合学生干部的实际,得到了广大“青马”的赞同。又如首都经贸大学,它的学生骨干培养课程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和业务理论课程三个系列,内容涉及“_”精神学习、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学习、时事政策教育、清正廉洁观念教育、法制教育、公文写作、大型活动组织等。[2]除了举办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培训班,各高校还积极组织学生骨干成立理论宣讲团(如“_”精神学习实践宣讲团、科学发展观宣讲团、法制宣讲团等),结合共青团组织的一年一度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的理论宣讲活动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使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不断提高“青马”的综合素质。

(3)以集训的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培训力度不断加强。各高校多采用集中培训班和训练营的方式对“青马工程”的学生骨干进行培训,集中组织学员听取报告、开展讨论、撰写论文、接受辅导,加强了培训力度。如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领袖精英培训营”,学员集中在培训营中听取校友报告,参加团队辅导训练活动,接受领导管理、组织策划、形象礼仪、时政民生、生涯规划等内容的专题培训和锻炼,在一周的学习辅导后,学员参与完成所在团队的具有挑战性的项目。[2]

(4)政策倾斜和制度支持,使培养效果得以保障。《“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明确要求:①组织分工。各地团组织要切实加强对本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逐步建立领导决策、议事协调、表彰激励等工作机制,通过重点项目和活动,推进各类青年骨干的培养。②硬件保障。一是经费保障各级团组织应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和挖掘社会资源,为工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二是阵地保障:要依托各级团校、团内教育培训基地以及高校业余党团校、各类理论社团等,强化阵地建设;努力构建能够广泛影响青少年的强大网络阵地。三是师资保障_和各省(区、市)要广泛吸纳专家学者、党政领导、企业管理者、社会知名人士等组建开放式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导师团,为培养工作提供师资保障。四是教材保障: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高校“两课”教材、中央编印的理论读本等,组织力量编写切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需要的各类资料和教材。③机制建设。一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通过规范培养时限、科学安排内容等途径健全培养机制。二是建立重点培养对象信息库,切实加强跟踪培养,为他们的成才发展提供切实帮助。三是各级团组织要探索完善定期向党政积极举荐优秀青年人才的机制,积极推动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人才培养规划,推动党委政府把优秀的青年人才纳入相应的后备人才培养范围。四是健全推介机制,通过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三好学生、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评选活动,加大对重点培养群体中优秀典型的选拔、表彰、宣传和推介力度。

各省(区、市)纷纷依据_的指示,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青马工程”的顺利推进。各高校也十分重视争取政策支持,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为“青马”的培养提供保障。例如:共青团云南省委制定了一年一度主题鲜明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计划,并组织本省的马列研究专家(教授)、_党史研究专家(教授)、团的领导、青年工作专家、资深专职团干、青年企业家、青年创业典型等组成“青马工程”的导师团。浙江大学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学院,建立了由著名专家、教授、党政高层领导、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成长导师团和专业导师团,指导学员们的学习、实践和生涯规划,此外,还建立了学院“种子库”,为优秀学生骨干建档立册,在选拔政治辅导员、研究生支教团、出国交流以及就业推荐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并实施跟踪培养。宁夏大学允许本校参加“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的学员竞聘到校团委挂职锻炼,担任团委副书记,实行定期考核,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重点推荐就业或破格选留在学校从事学生工作。[2]

2.高校实施“青马工程”存在的问题

(1)全球化背景给“青马工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推动政治多元化的发展,它使马克思主义面临多样性解释的挑战。有的打着马克思主义的幌子,坚持的是资本主义;有的借助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的理论,来改良资本主义,实质上还是资本主义;有的将马克思主义发展为专制的集权的社会主义,等等。各种马克思主义(包括自称的马克思主义)必然会争夺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权,不可避免地出现争夺“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局面。同时,西方一些政要和右翼思想家甚至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自由与民主的理念已无可匹敌,历史的演进过程已走向完成”。[3]

同时,以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资本主义文化在全球的扩张,带来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冲突,这种冲突直接反映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中。特别是“冷战”之后,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更多地利用全球化的机会,通过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比如,通过国民在海外经商而从事商业、宗教、教育或其他活动,通过双边外交进行文化交流和渗透,通过输出文化产品、招收留学生等进行文化传播,等等。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文化的全球范围交融,资本将附属于其自身的文化传播到了资本所能到达的地方,全球文化(包括马克思主义)都受到了冲击。资本主义利用其全球经济优势,将资本主义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同马克思主义争夺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3]这给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给“青马工程”的顺利推进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渗透使得部分学生干部产生了信仰危机。现阶段,我国恰逢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政治多元化、经济和文化多样化、社会生活复杂化等,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他们对政治教育和政治活动的兴趣大不如前。[4]与此同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一切机会对我国实行思想文化渗透,他们把渗透的重点转向青年一代,从各个层面以各种途径来宣传资本主义、诋毁社会主义、污蔑马克思主义,利用具有欺骗性的两党制、“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普选制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制等诱发青少年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崇拜、利用科技及网络技术全球化,使处在转型期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少年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让他们崇尚西方文化,淡忘本土文化,崇尚利益至上,淡忘道德建设,以达到让我们的青年一代崇尚资本主义而摒弃社会主义的目的。这就使得我国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产生了信仰危机,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现象,[5]他们逐渐对西方制度和西方思想产生了较高的认同度,认同西方的多党制,认同强调个人责任的个人主义。[4]

(3)重形式、轻实效,重理论、轻实践,培训的长效性有待加强。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颁布以来,各地高校纷纷响应_的号召,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制定和颁布本校“青马工程”的实施方案(意见)、成立领导小组等,以加快推进“青马工程”的落实。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部分高校把之形式化,轰轰烈烈地搞几次培训、开几场讲座、做几场报告、开几次专题讨论会,然后写写总结材料,上报了事,并没有真正从“青马工程”的实效性以及培养“青马”的长期性上去下工夫。部分高校则依然以一贯的马列课讲授的方式进行“青马”培训,十分重视理论培训和讲授,哪怕其理论培训所用教材(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或科学社会主义)的很多内容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6]还依然我行我素,忽视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锻炼和教育环节,例如,在志愿服务、对外交流、课题研究等方面都不够重视,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当前大学生骨干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是他们区别于普通学生、更具竞争力的重要素质,也是增强大学生骨干培养的针对性和创新性的具体要求。因此,从部分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情况来看,这样的培训,很难照顾到大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共鸣,也很难让党意图通过“青马工程”传授给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精华最终内化为学生的个人品质,这也成为了目前“青马工程”长效性加强的重要阻碍之一,也是“青马工程”实施者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此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指出,“青马工程”的实施要做到阶段性和长期性相结合。但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高校较多地采用集中培训的模式,现行高校学生骨干的培训时间普遍不长,少则一两周,有些是采用为期三个月的轮训,最长的培养学制也只有一年,而且,多数是利用每周的半天或双休日来进行培训,因此,集中培训的阶段性效果固然明显,但对于将在高校完成四年甚至更长时间学业的学生骨干来说,“青马工程”培训的持续性不够强,长效性无法保证,这也是影响“青马工程”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4)重点培养与普遍培养未能有机结合,培训结构有待完善。目前,各地在推进“青马工程”的进程中都扩大了培训规模,如,安徽省计划由各高校建立本校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每年重点培养600人,5年培训10万人。[2]在高校扩大“青马工程”培训规模的同时,如何将重点培养和普遍培养有机结合、统筹兼顾,如何保证规模扩大后的培训效果,就成了比较突出的问题。当然,提高大学生骨干培养的覆盖面的确是落实“青马工程”的重要举措,然而,如果不进行培训结构的优化,不制定与集中培训相对应的长效考核机制与晋级制度,只是扩大培训规模,将会影响普遍培养的效果,特别是在学员选拔、课程设置、师资分配等环节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重点培养的效果。[2]

二、对促进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思考

1.整合教育资源,营造社会氛围,形成他育-自育的良性循环。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教育过程都包含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教育以及教育者自身内化两个过程(当被教育者自学的时候,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视为同一人),只有两个过程都进展顺利,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大学生接受“青马工程”的培训也是如此。每一个被教育者就像一个带选择性活塞的量筒(如图1)。如果箭头和活塞的开口方向不一致,那么其就不可能进入量筒,也就是说,如果教育的内容本身不能符合被教育者的需求,与被教育者的价值取向不一致,那么,我们的教育,只能被被教育者感知,并不能被其内化。如果箭头和活塞的开口方向一致,那么其就可以顺利进入量筒,也就是说,如果教育的内容符合被教育者的需求,与被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吻合,那么,我们的教育,不但能被被教育者感知,而且其内容可以被被教育者内化,成为其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

目前,政治多元化、经济和文化多样化、社会生活复杂化,以及现实资本主义国家表现出来的比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暂时优越现象,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实际上也就使得大学生们“带选择性活塞的量筒”的活塞开口方向变得复杂多变,加大了“青马工程”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难度。我们需要整合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如学校、网络、媒体、家庭等,全策全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社会的影响自觉地改变自己的“活塞”方向,使其价值取向与我们的主流价值方向一致,这样,才能真正地使我们的“青马工程”成为学生所需,为学生所向往,让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变成主动的自学者,形成“他育-自育”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我们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才能不流于形式、实现质的飞跃,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才能后继有人。

2.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养内容,突出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在坚持重点培养和普遍培养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养内容,突出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加大集训力度的同时,要积极地改革培训形式,可以引进问题式教学法、一对一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7]等教学方法;在以办讲座、作报告、开专题讨论会等形式进行理论培训和教育的同时,丰富培养内容,突出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干部进工厂、进学校、进社区、下农村等等,开展志愿服务和调研活动,提供给他们对外交流的平台,指导他们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当前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让他们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使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学到的理论内化为品质,使培训的内容转化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其次,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网络的教育引导功能日益彰显,而目前我们在网上建设马克思主义阵地的研究和实践还相对薄弱,马克思主义理想和信仰教育还难以在互联网上发挥引导和控制社会主流舆论的作用。[5]“建立和壮大马克思主义网上阵地是加强网络时想信念教育的当务之急。”[8]因此,高校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构建“青马工程”的网络平台,紧扣大学生学习、生活网络化的特点,建立大学生骨干培养专题网站(网页),建立大学生骨干QQ群,开设博客、BBS,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实现学员学习交流讨论网络化、日常化,构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网上精神家园。

此外,在理论培训内容方面,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教育青年,认真组织大学生骨干学习_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保证。要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关键所在。最后,要开展无神论教育。当前大学生中信教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校缺乏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教育,所以,我们要把无神论教育作为一个“青马工程”培训的专题提上日程,它是学生骨干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前提,也是抵制“”势力的一剂良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7]

3.加强组织建设,优化培训机制,完善层级培养的良好格局。

青马思享会工作总结第2篇

关键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科学的工程。探索建立与创新其培养机制,拓宽培养途径,对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的顺利实施和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建设思路和原则

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

首先注重阶段性培训。各高校要根据最新的时政热点、思想理论、目标和任务,对具体的培训内容做调整,制定出短期的培养方案,对大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其次重视“青马工程”的长期培养。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培训对象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因此,各高校要对所培训过的学生骨干进行跟踪培养,这样既可充分调动培养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使“青马工程”的推荐、选拔、培养、考核形成长效机制。当然,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是相辅相成的,阶段培训是长期培养的基础,长期培养是阶段培训的最终形式。我们只有坚持阶段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的建设思路和原则,才能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_正落到实处。

教育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青马工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教育引导与自我教育的度。既要重视学校的教育引导,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两者相辅相成,不容分割。具体说来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骨干,深入了解学生的愿望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扎实有效的培养教育工作。比如通过热点新闻、时事政治、影视资料等方式拓宽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坚持正面引导,弘扬正能量,使大学生骨干在听讲座、看视频、做实践中体会“青马工程”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并化理论为行动,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充分调动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的目的。

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我们首先需做好对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大学生骨干,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其次,加强社会实践锻炼。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参观访问、经验交流等形式使培训对象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社会,亲身感受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真正地做到在实践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大学生干部还要将所想、所感、所悟应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崇高理想,成为具有丰富科学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经历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完善“青马工程”内容体系

理论内容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①我们要坚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_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特别是加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同时,我们要跟进理论上的发展与创新,不断扩展新视野,将理论成果及时融入到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之中,使培训对象在政治思想上保持敏锐度和先进性,保证其思想政治素养、政策理论水平、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与进步。

实践锻炼形式多样

在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实践锻炼是不可或缺的重点培养内容。“青马工程”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既要符合实际需求,操作性强,又要形式多样,具有教育意义,使大学生骨干在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收获。因此,各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要全面统筹、认真思考、精心设计,真正使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人心。例如:各高校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国情,坚定理想信念;高校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和专业特色,组织培训对象深入到企业、社区、农村中去,将所学专长服务社会、奉献社会;针对某一理论政策或时事热点,组织学生骨干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洗礼;教育引导大学生关注弱势群体,懂得感恩,针对这类群体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等。

3健全“青马工程”管理机制

构建分级管理、分层培养的工作格局

根据_的整体部署安排,各省级团委每年推荐优秀的学生骨干参加全国的青年大学生骨干培养,并对他们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和跟踪培养;各省级团委也参照这一模式,从各高校遴选大学生骨干参与省级“青马工程”的集中培训;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构建以团课、党课、“青马工程”为主要形式的学生骨干培养体系,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开设相应的课程,从而形成分层次的培养模式。在分级管理方面,各高校要按照“青马工程”上述培养模式,形成校级领导指导-校团委领导负责-专职团干具体实施-指导教师参与培养的管理体系,自上而下地为“青马工程”的实施保驾护航,使“青马工程”的工作格局更加条理、细化、便于实施。

完善优胜劣汰的考核评价机制

首先,健全推优机制。各学院要综合考察推优学员的能力素质,扩大推优范围,确保优秀的青年骨干能脱颖而出。其次,重视短期培训的考核。在学习过程中,要突出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综合表现等方面的成绩考核,树立优秀典型,便于学员们相互学习。第三,坚持长期培养的考核。建立“青马工程”培养对象信息库,根据以往参加培训的考核记录,对大学生骨干进行跟踪考察,并结合学院、老师、同学的意见给出合理的评价。第四,建立奖惩机制。各高校对综合表现突出的学员给予表扬和激励,为其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和平台;对政治立场不坚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没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学员做好思想工作,帮助其转变态度,以保证“青马工程”的培训效果。

深化保障落实机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长远实施,需要我们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阵地保障、物质保障。各高校需要引起重视,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形成党委领导、团委主抓、院系分工负责、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组织管理体系。通过开设专题学习网站,了解学生骨干的思想动态变化,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保证培训效果;建立广泛的实践活动基地和挂职锻炼基地,为大学生骨干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拓展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平台;高校应为“青马工程”的实施配置专项经费,既要保证理论学习过程的各项经费支出,又要在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阵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

4创新“青马工程”继续推进的新举措

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路线图

首先确定培养对象。各高校可以将各级团校、党校等培训班作为依托,对基层团委、团支部推荐的学生干部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使培训对象具有团课、党课、“青马工程”等培训学习的多重经历,为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奠定基础。其次突出培训过程。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的课程安排是全面科学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员应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强劲的创新和发展潜力”。②第三,重视跟踪培养。各高校在完成学员的阶段培训后,及时发现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总结经验,继续跟进学员的后续培养,使培训对象学习先进模范,改变自身的不足和缺点,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实施高校导师培养制度

“青马工程”的指导教师既要关注培训对象的理论学习,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任务艰巨。在日常教育中,导师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启发式教育,结合培养对象的特点进行辅导。并观察培训时期的综合表现,了解、掌握培养对象的思想动态,引导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指导教师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培训内容,带领学员进行社会调研,并在实践过程中言传身教,将自己的成长经验与培训对象分享,提高大学生骨干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帮助学生快速成长。除此之外,指导教师还要与已培训过的学员保持联系,进行跟踪培养,对其学习、生活、工作、自身发展上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与化解,确保高校导师培养制度落到实处。

建设网络平台,推广典型经验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网络成为青年大学生认知世界、了解世界、改变世界的主要途径。因此,高校在“青马工程”的建设与实施中,必须充分运用好这块网络阵地,实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提高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具体来说,各高校应紧扣大学生学习、生活网络化的特点,建立“青马工程”专题网站,及时上传理论学习资料,完善网上培训的体系建设。同时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工具加强大学生骨干的联系,实现培训对象学习、交流、讨论的网络化。在利用网络教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及弊端,各高校要加强沟通与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升网络运用的典型经验做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实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①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12-113.

②白建民,方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34-37.

参考文献

[1]文件.中青发[2007]27号关于印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

青马思享会工作总结第3篇

【关键词】青马工程;高校学生干部;社会实践;创新路径;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积极分子,是学生的代表,同时又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协助者、老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老师与学生的桥梁。他们在学校建设、规章制度的执行、学生活动中发挥着桥梁纽带、组织凝聚和模范带头的重要作用,是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同时,“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力量之一。”正因为如此,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受到来自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关注。

_历来十分关心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_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2007年,_还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同年5月15日,正式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实施。“青马工程”,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对于引导当代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实施“青马工程”是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战略需要

和全国学联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中明确指出,“加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造就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青马工程”在高校的深入推广,对于进一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主流思潮中的指导地位,为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等方面意义十分重大。

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电子通信、新闻媒体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外界信息越来越方便、快捷。高校学生作为我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外界信息,潜移默化地受到来自各方面舆论思潮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加之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一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特别是价值观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影响,造成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横行;另一方面,由于国外一些企图遏制中国发展和崛起的势力与我们争夺青优秀青年人才的斗争愈发激烈,造成中国高校优秀人才外流的现象十分严重。根据数据显示,“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我国留学人员流失比例达到了近50%。”中国_在《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中承认:“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

因此,涉世未深、思想单纯的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干部在当今错综复杂的舆论环境中,能否始终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能否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和辨别力,能否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这直接关系到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成效,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这样的形式和背景之下,贯彻实施“青马工程”,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当代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他们一心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在当前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青马工程”实施背景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症结与对策分析

第一、当今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干部培养方案不完善、缺乏长期性的培养规划

在高校制定学生干部培养方案时,大多会将激励方案、评优考核方案等纳入其中。在激励方案中,短期的加分鼓励比重大,易导致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的动机不纯,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影响学生干部的长期工作积极性与热情;在评优考核方案中,考核指标不够全面,难以客观的对学生干部做出准确全面的评判。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在大学生骨干的培养上不能做到统筹规划,注重梯队,分层实施。重使用轻培养,重工作轻考核,重任用轻跟踪,缺乏长远的任职计划。这样一种短效培养方式,不能发挥长期功效,对将来学生骨干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学生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低

在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当今高校相关资源投入不足,培训课程比较少;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高校学生干部无法真正了解学习政治理论的重要性,无法理解党的相关知识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教育方式不够新颖,听讲座上大班课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干部的培养内容也有待扩充,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加强。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干部在理论学习中,重实践而忽视理论学习,认为重要的是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任务,而对于研究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却没多大耐心,在上相关的团课、党课时,态度不端正,不认真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对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理论学习趋于被动化,政治思想淡薄。

3、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不高

部分学生干部不积极主动为学生服务,缺乏自我管理观念,不能很好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对于培养优良的校风学风,维护同学正当权益有不利影响,这是一种责任意识缺乏的表现;在实践中,有些学生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办事机械,工作盲目被动,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去主动探索完成工作的最好途径和最新思路。有些学生干部以自我为中心,过多的关注个人利益和前途,缺乏大局意识,严重影响了整个学生干部队伍的工作效率。

“青马工程”为解决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实施“青马工程”是_、_根据时代要求,探索“培养和发展青年”这一时代课题的理论和实践产物,它的贯彻落实能够不断地提高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引导青年骨干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他们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高校实行“青马工程”,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第一,制定长期培养规划,创新教育方式

“青马工程”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培养内容与培养形式上对不同的培养对象做出了不同的要求,并且形成了分层次、分阶段的培养格局,从而构建了全国、省(区、市)、高校及院系等不同的工作格局,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

同时,“青马工程”要求青年学生及时了解最新国际国内形势,掌握最新理论成果,为其他青年树立榜样。这对于转变过去那种单向理论灌输和纯粹道德说教的方式,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渗透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激发学生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利于广大青年在日常生活体验中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情感,同时也使培训对象在优秀群体中找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相互感染、互相学习,形成良好的教育、学习氛围。

第二,强化理论学习,促进自身提高与发展

“青马工程”的培养目标就在于帮助大学生骨干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不断提高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它着力于构建一个学习型干部队伍,在“青马工程”的实施中使学生干部努力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到两者并重,促进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发挥表率榜样作用。在此过程中,逐渐使高校学生干部对自己形成清晰的认识,做出准确的定位,促进自身发展。

第三,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对外交流、课题研究是目前“青马工程”提出的主要培养课程。从理论上讲,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锻炼,大学生干部将会得到一个全方位的提升:理论学习能够培养大学生骨干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理论素养和辨析能力;基层实践锻炼对于增加学生骨干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大学生骨干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对于他们自身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学生干部参与团队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不仅会得到很大的激发,对于学生干部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

三、结合社会实践,探究“青马工程”背景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创新路径

自2007年“青马工程”实施以来各高校纷纷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及学生特点开展培养活动,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今年7月,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以“吃苦在基层,成长在基层”为主题,组织部分学生干部前往甘肃省舟曲县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实地感悟,提出一些时代视阈下学生干部培养的新思路。

1、重视和发挥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的作用

当前高校“青马工程”最普遍采用的培养方式是传统集中授课或报告的形式,这种方式形式过于单一,往往是“填鸭”的模式,致使“青马工程”实施者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也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缺乏兴趣和耐心,甚至对所灌输的思想理论产生排斥和抗拒的情绪。

重视“第二课堂”在高校的实施开展,能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更加具体化、生动化,对于解决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具有极大的改进作用。舟曲县在2010年8月8日经历了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县城被毁,千余同胞遇难。此次实践,当学生干部到达当地,看到了家家户户飘扬着的五星红旗,看到了热火朝天的重建施工,看到了逐见雏形的新城区,看到了党和政府在这片“泥殇”之地的大爱。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学生对党在地方上的帮扶政策和深切关怀形成具体的认知,对时事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在之后的各项调研中,团队成员都能够发扬不怕吃苦,精诚合作的精神,高效率完成预定任务。重视和发挥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的作用,在实践中感悟、领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进而做到“课外”反补“课内”,与课内理论学习相结合,形成培养教育合力。

2、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推进“青马工程”长效化

新时期辅导员不但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工作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第一线,在“青马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从而为机制的长效化形成提供保障。

外国语学院此次实践随队配备3名辅导员担任指导老师。从前期课题准备到过程的统筹安排以及结题的论文撰写,辅导员的参与和指导都为实践的完成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无论是工作方法的教授,还是帮助学生心态的调整,以及结合环境适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干部的成长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此外,辅导员在争取活动经费、对外联系活动单位、活动安全后勤保障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实施“青马工程”的过程中,重视高校辅导员工作角色的双重性,有利于将“青马工程”的培养工作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将“青马工程导师制”的新型培养方式落到实处;有利于丰富“青马工程”培训途径,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与锻炼平台,全方位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规范经费申请制度、落实激励机制;也有利于使“青马工程”做到阶段性和长期性培养相结合,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迈进。

3、重视课题研究,注重发挥学生干部自身主观能动性

外国语学院舟曲实践调研,以学生干部的自主选择为第一向导,从实践地点、调研内容、到实施过程均以学生干部为主体,根据各个学生干部的兴趣指向,将成员分为两个课题小组。学生干部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图书馆、在电子阅览室查阅了大量资料,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大量具有创造性的实施性强的建议。如将问卷调查、走访普通居民、采访政府人员、查阅文献四者结合,对课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以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的正确的认识等。

笔者认为,鼓励学生干部独立思考,带着课题进行社会实践,以课题研究的方法开展社会实践,可以有效引导其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而自觉领悟“青马工程”内涵。在“青马工程”实施过程中,当代高校学生干部应转变被动学习的常规模式,积极培养自主读书、自觉学习、独立思考的新型学习方法。课题研究属于“青马工程”的培养范畴,它要求每个大学生骨干在培养期间,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选择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完成并提交一份研究报告,以提高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高校也应积极搭建平台,尽量给予每个大学生骨干以一次或多次的课题研究机会,鼓励学生干部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青马工程”的培养氛围中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研究,让学生干部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中国_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坚定将自己培养为新时代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决心。

四、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青马工程”建设,注重与时俱进

青马思享会工作总结第4篇

关键词:共青团;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会协同

共青团的_报告明确了团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报告指出: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积极参与和促进制定政府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承担政府委托的青少年事务。江南大学团组织响应_号召,认真执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努力做好每一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此工程在共青团工作体系中占重要地位,为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08年开始,每一届江南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力求创新,为打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懈努力。青马工程以企业讲座、挂职助管、海外交流和创新实践等项目为立足点,围绕“关注青少年成长”的主题,旨在建立多元化的服务机制,提升团组织成员的服务意识,培育社团核心文化,本文的重点在试对其成效和实施机制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化社会的社会管理创新

1.新时代共青团组织的角色定位。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积极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写入团章。从团章的表述中,共青团既是“中国_的助手和后备军”,又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作为青年的政治组织,必须为青年代表在国家_中表达青年声音做出坚实贡献,并代表青年参与到青年化社会的社会管理创新中。在当前政治环境下,促进青年化社会中的社会管理创新,最佳主体是共青团组织。共青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突击队和生力军。

2.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实践——江南大学青马工程。团组织的活动注重追求活动的整体质量和综合效益,在不断总结和完善实践指导工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项目化运作、专业化指导、社会化发展、多元化成果的社会实践组织模式:企业讲座模式、三下乡社会服务模式、挂职锻炼模式、参观实践模式等。江大也借鉴了其模式,并有所创新。主要有以下模式:(1)基于专业优势,搭建青年公共服务平台。为发挥江南大学商学院的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搭建了企业家与组织成员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揭开了创业、就业在广大学生眼中的面纱,2013年5月至7月,江南大学青马工程共开设相关企业讲座和教育讲座十余堂,邀请各领域的领先者从创业就业、商会运转、个人修养等方面对组织成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在活动期间成员们积极与企业家交流,向企业家传递了当代大学生的心声,也从企业家那里了解到企业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个活动在企业家与营员间均获得了热烈反响。(2)以驻外团组织为纽带,完善团组织覆盖模式。海外交流项目通过与韩国、香港等地的学校建立合作,输送组织成员进行参观、学习和探究,旨在拓宽成员眼界,培养国际化的思维方式,了解同龄国际友人的学习状况,接触更多不一样的文化熏陶。每年江南大学青马工程组织半个多月港澳游学项目,组织成员在当地进行课程学习、优秀组织参观、当地课题研究等活动,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尝试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学习中,并与香港和澳门当地大学生及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学生工作及学校架构的不同与相似之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江南大学的学生工作吸取了经验,获得了学员较好的回馈。通过参观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香港高校,在后期,青马学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香港高校社团运作模式对内地高校的适用性思考。香港由于社会、经济活动频繁,体制提倡民主参与,故高校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方式丰富,次数频繁。江南大学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地理、社会环境类似于香港,同属于经济发达地带。且无锡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市场活跃。江南大学作为无锡唯一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与当地中小企业加强合作,与当地政府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志愿服务、挂职见习等不同方式,向社会输出学生或教师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高效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新模式。(3)以地方资源为依托,开拓校地合作新局面。挂职助管项目通过与当地市团委、企业进行通力合作,通过整合当地政府或某类企业的资源,为高校学生提供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机会,使组织内部成员得以接受实地培训。挂职助管项目的学员都是各学院推荐或在校级学生组织表现突出的品学兼优生,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进一步培养,他们经过一定的社团磨砺无论在组织管理还是交流沟通上都有绝对优势,并且这部分同学对各类社会活动都很热衷,因而对于挂助管项目而言有着绝对优势,对于实现挂职助管的功效性有着极高的现实意义。本着结合实际的原则,挂职助管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特色,推荐学生到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挂职,对工作的实际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根据“党政关注、群众所需、志愿者能为”的要求,为了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及青马学员挂职体验的工作领域,在本次挂职实习当中还加入了一些新兴企业及新农村等产业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员的优势及特点,这使得青马学员们在实践中能很好的增进了解,相互学习,为我们探索如何有效创新组织模式提供了切实经验:首先,在参与对象上挑选的是比较优秀并对社会活动热衷的同学,其次,在服务单位上采用就近原则,并且在联系单位时依托区团委为媒介。这些举措对促进挂职助管的实际实施有着重要意义。经过实践也充分证明组织这批同学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于机关单位而言是一次革新机制的有效途径,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业而言是生命活力的一次注入,于学生自身而言是发挥其优势才能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业发光发热的良好途径,于高校共青团组织而言则是培养青年、服务青年自我价值的体现。

二、共青团与志愿组织社会协同实践分析

中国共青团是联系党与广大青年群众的桥梁纽带,基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整体呈现出青年化倾向,使其在建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积极社会管理格局方面扮演着重要而独特的角色,突出以青年为主体的草根志愿组织形成协同治理的伙伴关系,使其成为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的一大亮点,并为开拓其他社会管理和服务领域中新局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基层实践经验。共青团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重点要从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入手,紧紧围绕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方面来开展工作。

1.做好志愿服务调研及管理模式创新工作。为实现志愿服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目前志愿服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例如:江南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训练营的影响带动能力还有待增强;完备的管理、激励机制仍需完善;服务保障能力尚显不足;志愿服务工作领域还需要拓展等问题,确定专项课题,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社会组织进行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并形成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尝试推出一系列崭新的管理模式和办法,例如尝试建立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和奖章制。试点推行志愿者在商场、餐饮、健身、休闲等场所享受优惠价格,为志愿者提供便利生活和优质服务。尝试探索社区志愿服务的标准化记录格式,维护好社区志愿服务联络站的运转工作等。

2.拓展志愿服务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青马工程设计推出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志愿服务公益行动,动员号召社会各界积极认领服务项目,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高潮、季度成体系、年度树品牌的目标。在确定重点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积极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推动志愿服务向农村延伸拓展,积极探索志愿服务融入中心工作、公益服务和社会生活的途径和方式,切实提高志愿服务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三、结语

高校共青团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与草根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协同伙伴关系的实践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共青团组织社会管理服务创新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积极尝试。而此次青马工程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此类工作的重大创新。青马工程在培养营员中,注重营员善于突破惯性思维、勇于创新,善于总结不足、争取进步,善于立足实际、务实创新,善于互帮互助、分工合作的能力,使之能组成一个和谐进取的团队。正是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开展工作时,就更需要增强自身使命意识,切实把青年学生的实际需要及促进社会发展的全局意识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为青年成长成才不断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晓静.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探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

青马思享会工作总结第5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带领全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南。广大青年学生紧紧追随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在高校校园中持续形成了学习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_、全国学联先后举办了全国高校学生学习《_文选》座谈会、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验交流会,积极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党的_以来,以同志为_的_坚持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近年来,广大青年学生通过参加“两课”、业余党团校学习,通过参加“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个新的理论学习热潮正在高校学生中兴起。相信通过这次汇报交流会,将激励和带动更多的青年学生学习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支有生力量。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_明确指出:“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理论学习,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让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和相信党的理论,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_的这一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五四”青年节,_致信“中国青年群英会”,他希望全国广大团员和各族青年“努力成长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为广大青年的健康成长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_重要指示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年、青年学生更好地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各级共青团组织将从今年起,大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今天这个会同时也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启动会。刚才,军科同志对这项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下面,我就团组织和大学生如何共同实施好这项工程谈几点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共青团组织要把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我们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的章程也写明“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这一基本属性决定了共青团必须把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输送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自己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职能。建团85年来,一批又一批先进青年正是在团组织这个大熔炉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逐步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在党的领导下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力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党的要求、时代的发展和青年的特点,共青团教育引导青年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为党赢得青年的光荣职责始终没有变,也不能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同时,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广大青年、青年学生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面对这些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共青团教育引导青年、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职能不仅不能弱化,而且要进一步加强;要求不仅不能降低,而且要进一步提高。团组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重大现实课题和长期战略任务,把广大青年、青年学生更好地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只有这样,共青团组织才能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共青团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二、青年学生要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自己

我们为什么要学理论呢?因为不学习理论我们就很难认识现在,把握未来。改革开放到明年就30年了,国内外都公认,这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30年。这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超过9%,远高于世界年均增长速度。2006年,我国GDp达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是1978年的倍,总量居世界第四位,并已接近排名第三的德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居世界第一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制造”已成为国际市场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标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我们党围绕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_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科学理论,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过去的成就正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今后我们国家的发展,仍然要靠这些理论的指导。我们不学习理论,行吗?显然不行。党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生动的,丰富多彩的。_提出,要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算起来,也就是30年左右的时间。这又一个30年,正是现在在校的大学生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的30年。要担负起这样一个重任,当代大学生就必须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真正信仰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实践党的创新理论,进一步确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三、青年学生要坚持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当代大学生有很多优势,比如,知识面更宽,视野更开阔,观念更开放,接触和掌握新的信息更快捷,等等。这是我们那一代大学生自叹不如的。在看到这些优势的同时,同学们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方面。扬其所长、补其不足,才能更好地成长进步。谈到不足,我觉得最突出的一点,是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从校门到校门,从书本到书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程缺乏了解,对国情民情缺少认知,缺少社会经验,因此最需要补的是实践这一课。从大处讲,我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理解不深是因为对实践了解不够;从切身利益看,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往往输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上。这就要求广大青年学生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把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作为了解国情民意的平台,多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全党全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主题,是当前最大的实践。希望广大青年学生踊跃投身这一伟大实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文化的广阔舞台上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要自觉响应党的号召,树立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要从身边做起,努力建设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自觉维护校园稳定,在创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更好地成长进步。

四、青年学生要努力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社会是由一个一个人组成的,没有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就没有社会的整体进步,个人也就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我们讲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多优势,是与之前的大学生比,如果与时展的要求比,那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努力。我们所处的时展很快,现在发生的许多事情在几年前都难以想象。比如十年前谁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就算是一项特长,现在几乎成了一项基本技能,互联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交往的一部分。同时,我们国家今后的发展对大学生成才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比如,我们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60-8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每出口一台DVD机,都要向跨国公司交纳超过10美元的专利费,而有的企业生产一台DVD机的利润只有一两美元。要改变在科技创新方面落后的状况,就需要现在的大学生加倍努力。再比如,过去经济类一直是热门专业,现在我们强调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许多社会发展领域很可能成为新的热门专业,对大家的综合能力也会有新的要求,等等。要适应这样的更高要求,就必须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炼就过硬的素质本领。科学发展观不仅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青年学生个人的成长进步、成才发展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青年学生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既要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思想品德的锤炼;既要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也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注重身体素质的发展,也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健康,努力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共青团组织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_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工作摆上重要日程,采取具体措施,加大推进力度,找准工作的着力点,确保“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是要切实改进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方式。我们的理论武装工作有时候效果不好,不是因为理论本身的问题,也不是因为学生不愿学,而是因为方式方法有问题。理论武装工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工作中,既要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变化,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和工作载体。要在坚持普遍教育的同时,加大对大学生骨干的培训力度,针对重点学生群体进行有计划的持续培养。这次培训班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要充分发挥高校业余党团校、学生理论学习社团的作用,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己开展学习研究。要充分发挥网络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建设以团属网站为主要依托、能够广泛吸引和影响青年学生的强大网络阵地,使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更加生动有效。二是要不断拓展大学生实践锻炼渠道。共青团的特点和优势是实践育人。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动员和组织更多的青年学生到农村、社区、厂矿等生产建设一线参加政策宣讲、科技服务、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提供更多的机会,组织青年学生更多地参与各种国际交流和与港澳台交流,帮助他们开阔眼界,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三是要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共青团是青年群众组织,在任何时候都要竭诚服务青年。要深入学生当中,认真了解学生的愿望和需求,针对大学生中迫切需要关心的就业创业、经济困难、心理健康等问题,尽心竭力地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要逐步建立针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重点培养对象的选拔、培养、激励、使用和举荐等机制,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搭建舞台、创造条件,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树立积极的导向,促进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