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健康教育的建议十篇健康教育的建议十篇

健康教育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01:59

健康教育的建议篇1

关键词:健康教育;转变观念;贴近生活;以生为本;拓展空间

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是以课程为载体,在小学阶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教学活动,使青少年与儿童获得一系列必要的健康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健康教育课程存在课程内容不全面,课时设置不合理,缺乏专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学资源不充实等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进行探究。

1转变观念,对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准确定位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健康教育就是学生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在这样错误观念的误导下,教师没有给予健康教育课足够的重视,往往不能按课时来完成教学计划。健康教育不仅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而是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它是一门以所有人为对象,进行生理、心理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是改变不良行为,建立科学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学科。目前,小学阶段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搞好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养,就必须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健康教育学科。因此,作为新时代肩负学生发展与成长重任的教师,需要提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改变照本宣科,机械讲授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实用性不强,学生感觉不到与自身关联性,往往会认为学了也没有用,而且还枯燥单调,学生不感兴趣,教学自然不会成功。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要善于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事例来入手进行教学,这样大大增强了教学的亲切性与可信度。学生会感受到健康教育课程与生活的关系,自然就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会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

3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具有的供教师展示和操作,有的供学生操作,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作用,但是相比较而言,学生能够实际操作的教具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学习效果也较好,这是由生本理念决定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当他们想去探寻一个问题时,如果老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源供他们自主探究实践,学生的学习动力会增强,学习的程度会大大加深,课堂的氛围也会更热烈。例如,在使用平衡膳食金字塔演示模型时,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在讨论研究,当上台演示的同学操作时,学生都认真地在比对自己的想法,最后再由老师在黑板贴图指导。我想,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学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一定是扎实的。

4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既要有相应的内容传授,又要有适当的课堂讨论,更要有课外延伸。学校应充分利用广播、班会、宣传栏、校报、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学生宣传不同内容的健康保健知识,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参加健康教育活动。不仅需要校内教育,还需要校外、社区、家庭的支持,通过邀请校外医疗机构开展知识讲座,召开家长会等,形成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保健习惯,最终达到“教育一个孩子,转变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的功能,形成全社会都关心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大健康教育”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进行健康教育,是促使中学生掌握健康保健知识,形成健康行为的有利措施。我们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健康保健宣传活动,举办卫生救护演习、健康保健知识图片展、健康保健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受到深刻的健康保健与安全自救教育,取得一定成效。

5健康知识教授要与学校的常见病防治相结合

在当前的学校健康教育中,很多学校都秉承着对疾病采取预防为主的态度,对于常见的可以通过学生日常行为加以预防的疾病,学校都积极开展相应的预防活动,主要集中在视力保护、龋齿防治等几种疾病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对视力保护不注意,就极容易造成近视的后果,因此学校对近视眼的预防格外重视,为此教师应当积极配合学校的活动,监督学生做好眼保健操,并定期对学生的视力进行检查,从而促进学生眼保健操效果的提高。鉴于写字姿势不正确也会影响视力,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授课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使学生的视力得到全方位的保护。小学生的生活习惯不好,例如吃糖过多或者刷牙不及时都会引发龋齿问题,为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形成早晚刷牙、控制食糖量的习惯,并定期对牙齿情况进行检查,防止龋齿的严重性加大。

6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平台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相结合起来,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平台,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宽广,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模式互相促进,使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避免学生在学校学的是一套,到了家中与社会上又是一套的现象发生。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家访,尤其是对于一些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孩子,要及时与他们家长沟通,互相了解情况,使家长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健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学阶段的健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健康意识与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夏明娟.构筑小学健康教育的理想课堂[J].小学教学研究,2013,(26).

[2]刘丽灯.浅谈中小学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师道•教研,2013,(8).

健康教育的建议篇2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大学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途径等。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生开展的教育活动。诚然,个别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如前所说,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清华大学铊中毒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还有的就此迈上了自杀、轻生的道路来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压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容易只注意到学生表面的那些行为问题并将之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任务和要求,应引起每一位教师的认可与重视。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据我调查和一些相关资料反应。近年来,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市七城区2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了“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工程”的研究与探索,主要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家校协同和学生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不同的层面,全方位地、立体地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并得到了广大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与好评。为了推动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时,北师大也在各大城市办起了有关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师研修班。

下面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谈谈几点建议: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而有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教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学生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处理关于钱的问题,其它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二、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三、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四、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这在一些学校组织的意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手拉手夏令营或者少年军校的活动被塞满高级食物的书包和每隔三两天一次的探望搞得变了味道的教育现状中得到充分体现。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因此,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初中生阶段,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各种心理品质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过渡性的特点。古语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虽然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但也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小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切勿错过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中学阶段被一些理论学家称为“心理的间断期”,这时个体正处在从童年期到青年期过渡的转折期。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在生理上进入了青春期。他们的生理成熟期大大提前,心理的成熟却远远滞后,出现了中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性的现象,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危机。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现状决定了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古语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就是说中小学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但中小学生正经历着生活和学习的种种迷茫和困惑,因此,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的成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健康教育的建议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问题与建议

[作者简介]耿菲菲(1984—),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13)

一、引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必不可少的方式。教育部2001年3月16日印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1]。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存在着更多的来自学习环境、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在成长成才路上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中更显得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与每个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是紧密联系,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本应是受到学生关注和欢迎的。然而当前的现实是:学生逃课、旷课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课程教学总体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符;任课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过于单一;在考评制度上,仅仅是给个题目写篇小论文或者试卷形式让学生死记硬背,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仅仅停留在空洞的理论说教上,其应有的应用价值体现不出来。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偏离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一目标使得学校把教育重点放在学生专业课的教学上,其他的人文学科的教学则被放在次要位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是作为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课程,加之这些课程都是基于教育部门硬性规定开设的,所以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仅限于达到预防心理问题和治疗心理问题的作用。因此势必使上课教师把重点聚焦在“问题”上,教育学生怎么矫正心理问题,忽视了对学生积极品质和情绪的培养。过于片面、消极的目标偏离了正面的教育导向,会使学生产生自我防御和排斥心理,从而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本基本都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主,另外加一些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理论性太强,缺乏趣味性、可读性,不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与接受能力,而且纯理论的讲授会使课程变得枯燥、单调,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缺乏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色和他们所关注问题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不但不能给学生带来幸福感反而会使他们感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心理负担和学业压力,进而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产生望而却步的学习态度。

(三)学时安排不合理

我国的高职教育,在较长的时间内遵循以学科结构为中心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重视专业课,忽视人文、品质类的教育课程。据了解,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为学期课程,每学期的课时一般为16课时,部分是32课时,教学时间短,教学进度快,而且是以公共课的形式开设,上课时间多安排下午后几节课或者周六、周日,教师、学生的休息时间被占用,因此很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的反感情绪。结果使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成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生为得到学分而学”的学科。

(四)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主要采用理论知识讲授的方式,缺乏师生互动,单方面的传授方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多数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耐心,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厌学情绪。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中加入了团体心理辅导,但是因为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团体辅导室,团体课程只能在普通教室中进行,硬件设施的欠缺使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的教育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以培养积极品质和幸福体验为目标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积极地品质和幸福体验为目标。这就需要教师以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教育学生。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理解、尊重、积极关注学生,启发他们运用心理学知识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积极、乐观地面对遇到的问题,理性地分析、处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其次,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主宰自己命运的“自由人”,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幸福和成就感[2]。

(二)构建符合高职生特色的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来进行设置和编写,在保留内容的共性特征外,具有个性的特色。课程可以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必修课程以普及心理学知识为主,力求通俗易懂,减少心理学专业名词和专业理论的陈述,讲解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紧密联系起来[3]。在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必修课基础上开设选修课程,如:积极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等,而且选修课程的开设要与专业和学生的需求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应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并且要针对不少高职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迷惘,觉得自己的未来没有希望,缺乏信心,甚至自暴自弃的情况,开展职业心理教育。深入到各行各业内部,研究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行业或岗位心理,再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适应行业或岗位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积极面对未来的工作。

(三)合理安排课时,弥补课时数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足够且合理的课时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最好安排在周一到周五,这样老师和学生的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好的学习态度。同时为了弥补课时数不足,高职院校可以开展讲座或者团体辅导,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亲身体会心理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对个体和团队的意义。让他们不仅在理性上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在感性上感受心理学知识的奥妙与乐趣。

(四)重视教学过程,讲授为主多种方式相结合

人本主义的教学目标是强调教学过程而不是结果。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尝试把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以讲授为主,多种方式相结合。可以尝试如下教学方法:运用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ppt课件和网络技术、案例分析、心理剧、故事续写、自我白描、心理访谈、专题讲座、心里影视欣赏等[4]。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将理论客观知识与主观感受、体验相结合,印象会更加深刻,而且能将这些理论用于实践,真正提高学生素质。又比如:可以采用主题活动的形式,将班级统一采取分组活动,每组选一个代表,老师给每个组员说明活动的规则,活动结束之后,大家一起分享活动后的收获,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向大家说明活动的目的、需要掌握的知识、通过活动体会到的感受在心理学上的解释和遇到相关问题该如何去解决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会,进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幸福感!

四、总结

我们要重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地加深认识,进行相应的改革,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把心理健康教育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学会解决诸如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困惑、情绪、情感困惑等问题。

健康教育的建议篇4

从上述慢跑现象中,可以发现,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缺乏严密和规范的组织性,如队列队形、队伍调动和安排等;教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行为和不良习惯未能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教学理念亟待更新。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是中职体育能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育人作用的关键所在。

二、改进当前慢跑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与健康实践课突出了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的学生主体地位,这使得学生拥有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和自。在实践课教学中,一些教师也因此把教学的舞台交给学生,自己则成为了“导演”和“观众”,但对于学生在舞台上出现的一些“不当行为”疏于管理。在此,笔者尝试从体育与健康课的结构来进行课堂管理分析。

1.开始部分———严格而又规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体育与健康课的开始部分如同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准备活动,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在生理上达到热身效果,避免受伤,为后面的练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因此,体育老师须认真对待,规范进行。整队应该以“快、静、齐”为标准,严格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不能有丝毫松懈。在“快”中突出准时,强化时间观念;在“静”中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在“齐”中塑造团队精神。这三方面与学生的职业素质紧密联系,使学生养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良好习惯。慢跑时应要求班级队形整齐有序,精神饱满,匀速前进;专门性准备活动时,动作应准确规范,充分到位,而不流于形式;游戏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

2.基本部分———到位而不越位。《纲要》指出,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和合作等学习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提高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能较好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或探究学习,并进行巡回辅导。但对于学生的练习是否按要求进行,练习的效果如何,学生的合作是否顺利,探究是否有效展开等,则关注甚少。从表面上看,体育教师似乎认真负责,教学到位,实则不然。体育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应通过巡回指导,适时参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密切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及时进行沟通和教育,个别学生可课后交流。当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产生矛盾和分歧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化解。只有当教师在课堂上的管理细致到位,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效,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如果说教师的课堂管理到位是必需的,那么“越位”则过犹不及。笔者曾在一次篮球公开课教学上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学生的篮球分组对抗比赛中,把甲组的一名学生与乙组的对换,原因是教师认为这样双方的实力旗鼓相当,比赛更公平、更精彩,但却导致学生的大为不满。因为他们是以宿舍为单位展开对抗,这样就使得他们原本“约定”的比赛无法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个性发展,使学生对老师的做法产生了不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体育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时往往从学习上开始,但却在不知不觉间延伸到生活中,乃至个人兴趣爱好的交流、当前的时尚话题等,完全脱离了学习。这表面上看师生互动、其乐融融的场景,实质上却是教学内容的“走形”,教师的“越位”。

3.结束部分———关注细节。结束部分主要包括放松、师生小结、回收器材和布置课后作业等主要内容,有效完成这些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师生交流和教学反馈。笔者做过调查,发现在公开课和评优课上,教师都能认真组织放松活动,原因在于许多体育老师认为这个环节在评优课和展示课上不可忽略,否则,难以获得好评,甚至是失败。但在平时的体育与健康课上很少进行放松整理活动。在与中职学生的交流中得知,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恢复,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利于整个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开展。

(二)更新教学理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慢跑中出现的问题,寻根溯源,主要原因在于体育教师。因此,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势在必行。200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教学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学生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作用,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明确教学任务。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的任务有别于普通中学,即在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运动技能和方法,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对于这一点,当前许多中职体育教师未能深刻理解,以至于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中,没有有效地执行和渗透。学校应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省市专门性的培训,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开展教研组的沙龙研讨和课题研究等形式的活动,提高教师对于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在人才培养中所能发挥的特殊作用。

2.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与健康教学强调要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潜能开发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这样的教学理念在中职体育课堂上同样适用,但我们更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把握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专业,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合作能力。如在田径接力跑项目练习时,让学生课前进行关于握棒、传棒、接棒、衔接等过程的资料收集和练习方法的设计,并在课堂上组织进行练习,老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三)提高综合能力

不可否认,中职体育教师为了改变慢跑的现状,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却效果不佳。时间长了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被潜移默化,顺其自然地接受了这种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体育教师教学和管理能力的不足,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1.提高管理能力。由于中职学生组织纪律性不强,学习习惯较差,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课堂常规管理和教学组织安排比较困难。如机电和电子专业男生居多,练习中好动,容易开小差,我行我素,相互间常发生争执;会计和旅游等服务专业女生较多,缺乏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练习消极应对。面对这样的现象,体育教师首先需要有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使学生按照课前的教学设计来进行练习,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管理能力则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从场地器材的安排到认真备课;课后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各种培训,丰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2.提高人格魅力。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提倡在平等对话中进行,在肢体语言互动中交流,学生能否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除了看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方法外,还要看教师是否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体育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往往是性格外向、身体强健、开朗健谈的印象,学生也往往乐意同体育老师交往,甚至成为朋友。中职学生调皮好动,要让他们尊重体育老师并不容易。首先,体育教师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即掌握扎实的体育运动技能,用运动技能来赢得学生的青睐。其次,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以美德来感化学生。教学中既要真诚的关爱学生,用真情打动学生;又要严肃认真,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学生在课堂上受伤时,教师应第一时间进行妥善处理,确保学生的安全,并在心理上进行安抚,消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感到温暖而踏实。当一些学生课堂上故意捣乱,做出滑稽搞笑的动作,影响正常的教学时,体育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教育,还需在课后加强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联系,了解学生这样做的原因,掌握他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症下药,展开教育,使学生对老师的教育心服口服。

健康教育的建议篇5

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甚至心理问题。在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中职学生具有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广泛,思想活跃,务实功利,心理问题较多等特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发现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中职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为中职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事实依据,促进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

本研究采用《学生心理健康测验》,用于检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该测验共有八个分量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敏感倾向、身体状况、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结果是以全量表总的焦虑倾向的标准分和八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来表示的。全量表的标准分在1~64分之间为正常,没有问题或只有较轻的问题;65分以上为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需要个别辅导。每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在8分以上者视为该内容量表的心理问题检出者,需对该方面进行辅导。

一、方法与对象

方法:本研究运用了学生心理健康测验(mHt)实施问卷测试,对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查。

对象:深圳市某中职学校2013年级,8个班共324名学生,排除掉无效答卷2份,共有有效答卷322份。其中男生208名,女生114名。

二、结果分析

依据测验标准并经数据统计处理,本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结果如下。

从表1全量表心理健康水平统计结果看,心理总体健康水平正常者309人,占95.96%;问题较严重的13人,占4.04%。

表1全量表心理健康水平结果统计

结果类型正常(没有和只有较轻的问题)异常(有较重的问题)

检出人数30913

所占比例95.96%4.04%

由表2各分量表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统计结果看出,依问题的检出率排列,第一位是自责倾向,其次是恐怖倾向和身体症状,然后依次为对人焦虑、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

三、教育对策

(一)针对教师的教育建议

本测验从以下八个方面检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敏感倾向、身体状况、恐怖倾向、冲动倾向。

1.学习焦虑的教育建议

职校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上处于弱势,很多焦虑源于害怕成绩差被人看不起,受人歧视,该类学生需要树立信心。科任教师要依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差异积极帮助学生减轻压力。

2.对人焦虑的教育建议

在指导对人焦虑较强的学生时,第一步是让他感到同学们、父母和老师是喜欢他、承认他的,使其树立自信心。第二步是在对人关系的态度和技术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建议该类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评价过低可能是人际交往焦虑的重要原因。要注意引导该类学生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人际交往技巧,逐渐摆脱对人的焦虑感。鼓励他们在与朋友的交流中,要用谦虚、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3.孤独倾向的教育建议

教师需要指导该类学生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克服自卑。该类学生或许是由于自卑而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所以不敢与他人接触,从而造成孤独状态。要让他们明白其实人和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第二,多与外界交流。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虽然客观上对与外界交流造成困难,但依然可以通过某些方式达到交流的目的。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感到孤独时,翻翻旧日的通讯录,看看自己以前的影集,也可给某位久未联系的朋友写信等。

4.自责倾向的教育建议

教师要对学生有正确的期望,不可要求过高,否则将使学生经常处于失望的境地。应该善于发现这类学生的优点,予以表扬,表现出对其的认可与赞赏。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事物正确归因的能力,能够冷静客观地面对问题,分析前因后果,避免过分自责。要引导学生分析导致消极评价的错误认知方式是什么,进而和错误的认知方式质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信念,以此反击那些自责心理。

5.过敏倾向的教育建议

首先要承认这类学生,帮助他们恢复自信。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培养交往能力。在教育中创造机会,充分发挥该类学生的特长,让他们担当一定的责任,多给予他们积极的暗示和鼓励;及时鼓励、表扬他们取得的进步;适当创设让他们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机会,增强该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在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的同时,正确理解交往的信息,避免因自卑而误解他人。

6.身体症状的教育建议

引导该类学生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好的心情;可以引导其学习一些放松的方法,如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等;鼓励他们在症状严重时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寻找心理或生理的病因,积极配合医生对症治疗。

7.恐怖倾向的教育建议

建议该类学生多和同学朋友交往,如果实在害怕,出门时多和他人结伴,尽量不单独将自己置于容易恐惧的场景中;可以学习一些放松的方法,如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等;鼓励该类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逐步培养自己的胆量。学生如果情况严重,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8.冲动倾向的教育建议

让该类学生认识到,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要学会以平常心来对待;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尤其是对挫折的容忍力。引导该类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失败的真正原因,能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引导该类学生学习一些放松的方法,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改善学校教育工作

要在思想上足够重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品德的形成,还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利用中职学校专业的特色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健康周、心理情景剧等大型活动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定期组织教职员工进行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聘请有关专家介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提高教职员工科学育人水平和自身的心理素质。开设心理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属于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掌握实用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技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矫治。

(三)改善家庭教育状况

当前,中职生的思想问题既多又复杂,教育难度很大,只靠学校或家庭单方面的教育,很难奏效。学校与家庭必须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学校可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状况,改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鼓励家长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让孩子有一定的自,尊重孩子的人格,不独断专行,不伤其自尊心。

健康教育的建议篇6

中小学的健康教育不仅为儿童、青少年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而且还对实现素质教育的长远目标以及对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问题的提出

怎样使当前的健康教育适合我国少年儿童的变化,国家教育部和许多学者都在不断努力和探索。2008年12月,国家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对健康教育提出工作要求,特制定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同时废止了国家教委于1992年颁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本文就新颁布的《纲要》与《要求》的主要不同之处进行研究,指出《纲要》变化的具体方面,为处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第一线的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3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即查阅与本论文有关资料,包括国家教育部下发有关文件;比较分析法,即对《纲要》和《要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差异所在。

4结果与分析

4.1目标比较分析

《纲要》和《要求》的总的目标虽文字表述不同,但大体意思相似。(见表1)。

但是,在新颁布的《纲要》里除了表1中的总体目标外,针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又规定了更为详细的目标,即把总的目标又具体到了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五个级别当中。这样就使得《纲要》的目标更为具体,更为细致的指导体育教师去完成各个目标。

4.2内容比较分析

《要求》只根据年级分为了小学和中学,而《纲要》根据学生年龄把学生分为了五个级别水平,体现了更强的针对性。同为小学生,一年级和五年级的身体和心理发育水平显然是不相同的,《纲要》根据年龄的特点把具体内容合理分配到五级水平中,并针对不同级别水平学生对内容进行微调,使教育内容更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水平(表2)。

《纲要》在内容上面的变化还体现在把“心理卫生”改成“心理健康”,这样改动更符合现在少年儿童心理发育早熟的现象;把“安全与意外事故伤害的预防”改为了“安全应急与避险”,突出了对学生紧急避险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预防伤害,还要学会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险情。

《要求》提出“中学生要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纲要》把青春期教育课提前至小学,更体现了教育的衔接性,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3实施途径比较分析

《要求》提出:“在目前已经具备师资等条件的省、地、市各级中小学校要求开设每周至少一学时的健康教育课,而尚无条件者,鼓励可由不定期的健康教育讲座逐步过渡到定期的健康教育课。”《纲要》提出:“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对无法在《体育与健康》等相关课程中渗透的健康教育内容,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

《纲要》与《要求》相比,体现了国家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的重视。《纲要》不仅教学课时数大幅增多,而且对学生进行教学的途径更多,教师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生物等相关课程以及实践活动等进行健康教育。《纲要》规定了更为详细的实施方法,更体现教育过程的灵活性,有利于为促进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与《要求》相比,《纲要》的总体目标变化不大,但是《纲要》的目标更为具体,针对不同阶段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

《纲要》的内容在心理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以及青春期教育课提前至小学等方面有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纲要》的内容具体针对了五个不同级别水平的学生,内容更加细致、更有针对性。

《纲要》规定的健康教育课时数更多,并可结合生物、化学、实践活动等多门课程进行教学,与《要求》实施途径更加灵活多样。

5.2建议

各中小学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纲要》的学习,加强对健康教育的监督,建议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进行教学,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开展以知识传播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工作,逐阶段达到健康教育的各个目标。

针对《纲要》在内容以及其他地方的新变化,建议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完成以往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对新变化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将《纲要》变化的新内容贯彻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各中小学在教学计划中要保证学校健康教育的时间,要坚持以健康教育课为主要教学形式,并且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健康教育课无疑是其最重要的实现形式,因此课时务必得到保障。同时健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健康教育还应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如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把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践行健康行为提供支持,以实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

建议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对学校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落实。一方面可以对学校健康教育师资进行分期、分批的业务培训,尤其要培训一批健康教育骨干师资,全面提高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评估活动,评估活动不仅仅是评价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比如学生健康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卫生习惯、健康行为的形成,还应包括实施的过程,如学校对健康教育课程(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等,多方位的评价可以促进中小学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峥.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D].河南:河南大学,2002.

[2]黄悦峰.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问题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健康教育的建议篇7

【关键词】健康教育;内科疾病;满意度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健康人群保持健康,促进患者恢复健康。随着现代服务理念的转变,护理工作不仅局限于患者的疾病,更需要关心患者的心理健康,解除患者的心理恐慌,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健康教育可以有效达到上述目的[1];与此同时,健康教育还可以增进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本院为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内科疾病护理中的价值和意义,开展了此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消化道疾病患者13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对照组69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9例(55.71%),女性31例(44.29%),年龄21-70岁,平均(51.4±5.5)岁;对照组男性38例(55.07%),女性31例(44.93%),年龄20-70岁,平均(50.2±5.5)岁。组间一般资料如发病时间,患者年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1.2.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同时自患者入院即进行健康教育,如因消化内科疾病的折磨而对疾病产生恐惧感的,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所患疾病的病因,病情发展,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等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解答患者疑问,消除患者夸大疾病程度的想法;有不良嗜好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劝导,并讲解此嗜好的危险性;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制定相关饮食方案,建议患者合理饮食,例如糖尿病患者应戒烟戒酒,低糖饮食,控制饮食量等;某些患者住院期间适合运动的,建议患者进行户外活动,如消化道疾病快康复出院的患者可建议进行适当户外活动,但某些不宜活动如急性胰腺炎及消化道大出血等患者应该对其讲解原因并建议卧床休息。出院时要针对患者康复状况适当给药,并建议其进行治疗后的康复训练,对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指导。

1.3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临床护理服务进行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种评价。

1.4统计学方法选用pme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健康教育是对患者宣传保健知识,通过自我护理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健康护理是指贯穿于全面身心健康护理的护理方式,临床实施往往不尽人意。在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中体会到生活方式,态度,信念支持系统是影响患者行为改变的重要内容,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改变患者不良嗜好和对疾病的态度,使患者能按时用药,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情绪,配合治疗,自觉锻炼身体,采取合理饮食。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护士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系统化的护理,有效促进了护患的关系,并对相关疾病与护理知识进一步认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健康的恢复。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发展,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护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院为研究健康教育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开展了此次研究[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自入院起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我院护理满意度为92.86%,而对照组仅为79.71%,而且观察组医患关系要比对照组好,患者对疾病的态度更加乐观,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更加配合治疗[5]。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内科患者的健康恢复,对内科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有利于增进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沟通与理解,使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协调医患关系,而且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燕,张毅,苗志敏,等.健康体检后续服务管理体系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2009,7(11):326-328.

[2]庄会云,高云波.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12(10):475-476.

[3]都艳敏,王雪萍.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9(18):219-220.

健康教育的建议篇8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研培结合;培训提高素;教研提高水平

根据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我校在2006年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的岗位,主抓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和培训工作,主要作用是通过组织开展心育培训和心育教研来提高我县专兼职心育教师的育人水平,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几年来,在心育研培结合上,进行了一番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我县心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开课情况

我县有中小学教师5000多人,1289个教学班,然而,专职心育教师只有3人,少的可怜,根本适应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根据省市要求,没有专职教师,要配备兼职教师。为此,我县建立了由班主任、校医组成的240人的兼职教师队伍,来承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3名专职教师,有2名是本科教育心理专业毕业的,1名是学俄语后改心育的,其他兼职教师都没有系统学过教育心理学或心理学,专职教师只分布在两所高中,小学、初中的心育全靠兼职教师。高中有专职教师,开课只限于高一年级,每周一节课。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纳入课时计划,只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一些活动,如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随意性强,满足不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二、积极开展培训,加强队伍建设

鉴于上述状况,我们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来提高专兼职心育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注重探索了以下四个培训渠道:

1、指导校本培训。

为了给专兼职心育教师提供学习素材,我们征订了由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编写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一书,供基层学校校本培训之用。同时我们还深入基层学校对《读本》的使用及重点、难点进行指导。指导部分学校编写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教材》,并在会议上展示,供同类学校学习、借鉴。

2、组织县级培训。

“十一五”末到“十二五”初,我们举办了三期专兼职心育教师培训班,对243名专兼职教师进行培训。由我们心育教研员和骨干专兼职心育教师作专题讲座,培训的内容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等。在培训中,我们还采取了主讲者和学员互动的方式,研究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以期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通过培训使专兼职心育教师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奠定基础。

3、参加市级培训。

从2008年12月至2011年11月,我县共组织1211名班主任参加了齐齐哈尔市教研院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一次是面对面培训,三次是网络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教师职业道德与心理素养、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我县的专兼职心育教师都参加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负责组织、指导、布置作业,以此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通过培训提高了专兼职心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4、推荐省级培训。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综合教育研培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研室定期举办骨干专兼职心育教师培训班,我县推荐24名骨干专兼职心育教师参加了3次省级培训。这些骨干得到了省一级专家的培训,他们受益匪浅,回来以后还要承担二级培训的任务。他们在我县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研活动发挥着带头作用,有力地推动我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搭建教研平台,交流心育经验

1、发挥专职教师的示范作用,开展心育观摩活动。

龙江一中、龙江二中是高中,配备了3名专职心育教师,他们参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和其它资料编写出教案,每周在高一年级上一节心育课,课型有三类:心育知识课、心育活动课、心育辅导课。龙江二中丁艳春老师的心理辅导课在“龙江县‘十一五’中小学德育心育总结表彰会议上观摩,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龙江一中朱静、周思聪两位老师的心理活动课接受省级检查,受到省教育学院领导的赞扬。3名专职心育教师均在省市“龙心杯”心理健康教育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2、开展主题班队会竞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主题教育。

我县已经开展六届中小学“育人杯”主题班队会竞赛,每次竞赛都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兼职心育教师中的班主任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从容面对挫折》、《走出心理阴影》等主题班会教育效果很理想,教育学生如何从心理上战胜挫折、如何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等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结束后对优胜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在县教育信息网上简训,提出活动的优点、不足及建议,为今后开展此项活动提供方向。

3、搭建技能展示平台,调动兼职教师积极性。

由于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固定的课时,我县的兼职心育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专题讲座和主题班队会,素材自己找。为了发挥兼职心育教师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我们开展了兼职心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活动,形式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心育案例进行演讲,全县有34人参加了展示,达到了很好的交流效果。展示结束后心育教研员进行总结,在内容设计、表达形式和演讲技巧上进行指导。我县推荐参加上级比赛的选手,有5人分别获省市级特等奖,受到上级的好评。

4、举办心育论坛,提升教师心育水平。

为了提升专兼职心育教师的育人水平,我们举办了“心育论坛”,组织、策划论坛的主题、形式和内容。龙江一中、实验小学各出一个代表队在全县会议上展示,每个代表队由6人组成,一个主持人和五个成员,五个成员各以一个心育专题进行演讲或叙事,或者是根据一个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分五部分进行演讲或叙事。演讲结合案例、运用课件,有理有据、有声有色,深深打动在场观众。龙江一中的心育论坛还在省心育课题结题会议上展示,受到省领导的好评。

5、指导心理咨询,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健康教育的建议篇9

一、换届工作

1、学会领导审批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于2008年7月25日批复中国性学会:经审查同意中国性学会正、副理事长和秘书长的任职。2008年8月4日批复中国性学会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变更通知书(民社登[2008]第2106号):同意中国性学会变更法定代表人。

2、章程审批

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于2008年7月24日批复中国性学会社会团体章程核准通知书(民社登[2008]第9026号):经审查你会2008年6月21日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通知《中国性学会章程》即日起生效。

3、会费标准备案

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调整社会团体会员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2003]95号)和《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明确社会团体会费政策的通知》(民发[2006]123号)的规定,中国性学会会员费收取标准备案成功:个人会员每年30元,事业单位会员每年1万元;企业单位会员每年2万元。

4、组织机构代码变更

2009年11月5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年检中国性学会组织机构代码合格,至此换届工作结束。

二、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

1、卫生部

为卫生部出台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提供建议。

2、中央文明办

为中央文明办如何加强对性用品广告及经营行为管理提供建议。

3、新闻出版总署

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如何判定物品提供建议。

4、中国计生宣教中心

为中国计生宣教中心推广青苹果之家提供建议。

5、广东省计生委

为广东省计生委组织第七届全国(广州)性文化节的策划提供建议。

6、北京市计生委

为北京市计生委组织北京市全民性健康教育提供建议。

三、学术活动

1、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11月27日~30日在南昌市举行第七届全国中医性学研讨会,共92人参加,收到论文75篇。大会由中医性学专委会现任主任委员、著名中医性学家李曰庆教授主持,他高度评价中医性学专委会十余年卓有成效的工作。

2、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委会于2008年12月15日~20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第四届第一次学术年会,共134人到会。本次会议首次采取了教师现场授课和专家评课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展现了我国目前大、中、小学性健康教育课堂的现状。既为一线工作的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相互交流的平台,也为年轻教师向专家面对面学习、取经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3、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委会于2009年7月12日~14日在杭州召开第四届第二次学术年会,共215人到会。共收到个案报道25篇、课例教案60篇、论文34篇。大会举办的全国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共评出一等奖30名,二等奖37名。会议通过课堂教学优质课例说课、精彩片段展示,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展现了我国目前中小学性健康教育课堂的风采,体现了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是人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的理念,发现了一大批既有热情又有相当水平的性健康教育教师。

4、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国性医学学术会议于2009年6月26日~28日在山西省太原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三十一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的500名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00余篇。

5、中国性学会性教育专委会于2009年10月25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开展主题为《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的研讨活动。

6、传媒专委会于12月1日的世界艾滋病日联合12家媒体共同搞了联办、联播、义诊、咨询等活动,这也是传媒专委会近几年每年必搞的活动,今年已经是第六年了;

12月26日与天津妇联、天津计生委联合举办了庆祝“悄悄话”节目创办21周年及“中国性学会传媒专委会”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

四、培训

1、中国性学会性传播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11月14日~18日在贵州省凯里市举办了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性病、艾滋病防治高级培训班暨生殖健康与性传播疾病防治新进展学习班”。此次培训共有138位学员参加。

2、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会于2008年12月15日~20日在四川成都举办了“2008年度全国学校性心理发展及性健康教育高级培训班”。此次培训共有98位学员参加。

3、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委会于2009年7月12日~14日在杭州举办了一线中小学教师性健康教育培训班,共有120人参加。

4、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委会于2009年10月20日~22日在北京举办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性健康教育培训班,共有62人参加。

5、中国性学会性传播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与河北省皮肤性病学会、衡水市医院协会将于2009年11月28日~30日在衡水北方皮肤病医院举办“皮肤病性病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学习班”。约有150人参加。

五、组织工作

1、各专委会换届已完成。

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贺占举;

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曰庆、李元文(候任);

中国性学会性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彭华;

中国性学会性传媒专业委员会任委员:王桂芝;

中国性学会性人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新芝;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徐震雷;

中国性学会性传播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跃华;

中国性学会性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洪炜;

中国性学会性法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金钟。

2、山东省性学会已经通过业务主管部门山东省卫生厅和注册登记机关山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并于2009年7月3日至4日在济南举行了成立大会。至此共有21个省、市性学会成立。

3、今年新入会的会员人数为90人,至此共有会员6115人。

六、社会活动

1、第六届广东性文化节于2008年11月在广州举行。

2、第七届广东性文化节于2009年10月在广州举行。

3、2009年世界艾滋病日大型社会公益活动于11月29日在北京举行。

七、国际获奖――赫希菲尔德奖

2008年11月8日,在慕尼黑召开的第18届德国性学大会上,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胡佩诚教授荣获“赫希菲尔德奖”(magnusHirschfield)。

八、宣传教育工作

1、《中国性科学》杂志,月刊。

2、《青苹果健康指南》杂志(内部资料),双月刊。

3、《悄悄话侃侃谈》中国性学会传媒专业委员会编著。

4、《性学通讯》(内部资料)。

5、中国性学会官方网站省略.cn

6、青苹果网站greenapple.bjmu.省略

2010年工作计划

进一步规范学会工作。

推动《中国性科学》杂志进入统计源期刊。

健康教育的建议篇10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一个科学有力的推进机制

(一)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健康促进工作,牢固树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核心理念,把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程,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卫生计生、教育、人社、广电等30余个单位部门和7个镇街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健康促进县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工作;抽调20余名业务骨干组建创建办公室,具体负责健康促进县创建具体工作。各成员单位成立相应创建工作组织,制定创建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职责,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推进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一体推进、全民参与”的组织保障体系。1月21日,召开了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县动员会议,县直各相关部门单位、各镇(街道)分管领导,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办公室主任、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国家卫计委新闻宣传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胡俊峰进行了业务培训。

(二)构筑政策支撑体系。将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纳入2016年全县发展计划,制定出台健康促进县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健康促进政策文件。在财政收入趋紧的前提下,将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列入2016年度为民办实事工程,计划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经费300万元。2015年,我县将糖尿病等30种慢性病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把65岁以上老人健康查体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在全省率先将宫颈癌检查内容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和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纳入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开展儿童窝沟封闭项目,2015年投资7.6万元为全县2536名三年级小学生实施免费窝沟封闭项目。投资100万元建设城乡卫生信息化平台,实现系统内门诊、住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机结合。

(三)细化创建指标体系。制定下发《**县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县创建方案》,将健康促进县的5大一级指标、23项二级指标、48个分项,涵盖机制建设、组织实施、场所建设和重点活动等方方面面。各相关部门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紧紧围绕创建评价指标体系,立足各自职能,切实做到任务细化、时间明确、责任落实。各镇街严格落实属地责任,成立专门队伍,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创建任务。

(四)构筑创建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建立财政投入机制,发挥县财政作为创建资金投入主渠道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创建专项资金,切实保证创建专项经费充足,各单位部门、镇政府也拿出专项资金,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创城办牵头,卫计局、城管等成员单位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调度会议,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部门联动、城乡互动,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开展工作,保证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三是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根据各单位部门承担的责任,对其完成质量和长效管理机制的运行,结合检查考核结果,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对工作不力,整改不及时的给予曝光批评,取消年度评先树优资格,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四是建立督查机制。县政府同各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县委、县政府督查局,将创建工作列入督查,全面督查落实情况。

二、建设健康**,创建一个惠及群众的服务品牌

(一)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推广行动。以镇街为单位全面启动“健康山东.全民健康方式行动”,以“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为主题,拉开了**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序幕。在全县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制度,选配380名“健康生活指导员”分片包干,主动上门服务,开展健康行为干预,为居民家庭发放限盐勺、控油壶等干预物品,指导城乡居民做到低盐饮食、少油饮食,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截至目前,全县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市级“示范单位”11个、“示范社区/村”10个、示范学校7家、示范餐厅/食堂8家,创建“无烟医院”8家,“无烟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达到100%,无烟机关和无烟学校覆盖率均达100%。在全县重点公共场所、示范点设置健康加油站13处,在所有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健康自助监测点50处。

(二)开展全民健身行动。以“健康山东**行”活动为载体,在全县深入开展以“我行动,我健康”为主题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实施宣传教育、卫生创建、城区环境清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全民控制吸烟、疾病控制、全民健身八大行动。不断加大各社区(村)宣传载体和健身站点建设力度,健身设施和健身场地不断完善,先后组建以太极拳、太极剑、门球、扇子舞、台球、乒乓球等项目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团体1012个,组织开展了广场舞比赛、最美夕阳红老年人健身、环民丰湖健步行、拔河比赛等20余类全民健身活动,引导群众主动开展健身运动,最大程度地满足各年龄段、各行业、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截至目前,全县社区健身站点、群众性健身团体覆盖率达100% 。

(三)开展健康惠民工程。一是实施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自2015年起,为全县35-64岁的44000名城乡适龄妇女进行“两癌”免费检查实行新周期、新标准、新内容的“三新”项目。即:将检查周期由三年缩短为两年;检查人数由原来的14000人增加到22000人实行新周期、新标准、新内容的“两癌”筛查项目。即将检查周期由三年缩短为两年;检查标准由市、县两级财政按被检者每人每年148元提高至218元;在宫颈癌项目中增加了HpV分型检测,并对贫困“两癌”患病妇女进行救助。二是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4指标70元的“4+70”关爱查体项目,4指标是指4个关爱项目: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健康指导和纳入慢病管理,70指在上级无要求的情况下,额外增加70元/人。

(四)开展健康“六进”活动。一是开展健康教育进学校。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县教育局将健康教育列入学期教学计划,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学校健康教育课本拥有率、开课率均达100%。二是开展健康教育进街道、社区、家庭。在居民区等公共场所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小区和健康教育一条街创建工作,截止目前,举办社区健康讲座892次,受益居民10万人次;在43个社区配备健康教育指导员,覆盖率达67.44%,促进了居民健康行为的形成。三是开展健康教育进机关、企业、医院。全县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健康教育网络实现全覆盖,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93%,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7%。

三、突出整体提升,打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宜居环境

(一)打造硬件宣传环境。一是搭借有力平台。在县疾控中心设立健康教育所,成立专职健康教育队伍。镇(街道)村医疗机构设立健康教育室,并做到“四有四落实”,即:有组织、有计划、有资料、有设备,重点疾病健康教育落实、农民健康档案落实、健康教育入户落实、重点人群健康体检落实。依托卫生室(社区服务站)健康教育室,不定期举办讲座,为居民讲解健康教育知识。二是打造户外环境。积极打造1处健康主题公园—民丰湖公园,设置健康知识宣传栏4块,宣传牌80余块,设置健身提示标识,建设健康步道,定期在主题公园举办健身活动。在育才路、新兴路设置大型公益广告牌2块,在县科贸街中段设立健康教育宣传一条街。

(二)打造软件宣传环境。充分利用媒体、网络、重大节日等载体,为辖区内居民,特别是重点人群积极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在全县努力打造多渠道、立体式健康教育宣传新格局。**电视台在《卫健康**》栏目设立健康教育专版,每2周1期;县卫生计生局开展“健康**”镜采行动,周四、五、六、七在黄金时段重复播出。利用“世界无烟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12次,参与宣传人员1800余人,受益群众8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