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建设和管理十篇城市建设和管理十篇

城市建设和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35:42

城市建设和管理篇1

【关键词】县城;城市规划;管理

1. 目前县级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城市规划执法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行政执法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规划行政执法机关有对城市规划建设审批监督、审批后的监督检查及对未经规划部门批准的违法建设行为依法查处的权利。但是,现行的法律法规规定政府执法部门除公安机关外没有对人的强制执行权,造成了执法主体管理的职能被弱化,监督力度不足,对违法建设行为难以有效制止,影响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此外,尽管有一些县级城市解决了城市规划管理权限统一的问题,但是对于规划建设中各项资源的投入却十分有限,使得城市规划执法明显滞后于城市规划的发展。

1.2城市规划管理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

当前城市规划部门既是规划编制与审批单位,又是规划决策与执行机构,致使管理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同时对于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的划分不清楚使得政府和规划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政府对于城市规划的宣传力度不到位,居民对政府城市规划政策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使得规划部门和居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增加了规划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此外,部分城市在城市规划编制时不能和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的需求相适应,导致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审批程序后难以利用现有资源及时组织编制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从而难以形成全面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1.3文物古迹保护力度不够

我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遗存的文物古迹众多。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县级城市政府及规划部门不能充分意识到文物古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缺乏对文物古迹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修缮,盲目的追求城市现代化的进程,甚至有的城市对一些文物古迹进行拆除,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在城市发展和文物古迹保护方面,政府和城市规划部门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城市的发展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1.4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问题

土地规划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管理总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由于我国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普遍超前于土地利用规划,并且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由于分属不用的部门,造成了再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衔接;其次,部分城市在规划中对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城市商业区不断占用公共区空间,使得城市绿化面积和公共活动区面积逐渐缩小,城市商业区人流和交通过分密集;最后,城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废气及污水的大量排放,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的质量。

2.县级城市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建立城市规划委员会

为了科学指导和规划全县经济、社会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建立城市规划委员会,采取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决策原则,加强城市规划指导、规范审批、强化监督实施、建立健全规划管理体制,对县城重大的规划建设事项统一进行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委员会作为县级政府重大规划的决策性机构,在人员组成上应由县城主要领导班子、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大中型企业代表以及部分市民组成。在规划委员会下应设办公室 ,作为常设办事机构,与规划部门合署办公 ,处理规划委员会 、专家咨询委员会日常事务、行使执行、协调 、组织、监督的职能。通过建立督办制度,及时将例会确定的事项,性质,进行责任分解 , 明确时间节点,进行跟踪督办,并将实施情况及时向规划委员会报告。

2.2 推动城市规划走向法制化、制度化

目前我国指导城市规划的法律是《城乡规划法》,它对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保护环境和历史文物古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在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及与其密切联系的环境权、公共安全和卫生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立法空间。同时,对于乡、镇及村庄的规划也应有配套的法律法规,结合乡镇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实际,加强乡镇规划管理。

2.3 建立完善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为了给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及规划实施的各个层面提供合理的法律依据和技术指导,政府及规划主管部门应该充分重视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健全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提高城市规划编制水平,以能够有效管理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城市建设活动,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提供一个有效的依据。

2.4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市民参与的程度还较低,仅处于告知性参与。城市规划不仅是规划者或者政府部门的政务,公众作为城市的主人,也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同时公众也有智慧和能力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出言献策,政府应该加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城市重大规划决策时可以采取利用规划展览的方式,广泛征求咨询公众的意见,并听取和采纳其中合理性建设性的意见。

2.5 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执法监督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科学的规划,对于既定的规划政策规划执法部门应该切实执行,在规划审批过程及行使权利时应加强监督,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事,避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发生。发挥各部门及部门之间的监督和制约,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制止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热情,积极维护城市形象,推动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

结论

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关系到规划、建设、管理每个环节,规划是指导,建设是手段,管理则是保障。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推进城市开发发展,为市民营造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态家园。

参考文献:

[1]何青.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四川建材,2010,(1).

[2]肖国庆.对县城建设与管理的思考.理论研究,2010,08.

[3]杨富堂.县城的城市化意义及发展思路[J].许昌学院学报.2007,(6).

[4]石运峰,蒋济同.关于城市规划执法工作部分难点问题的对策与研究[J].城建档案,2008,(3).

[5]陈湛.浅谈如何做好城市规划的科学管理[J].市政建设,2005.

城市建设和管理篇2

关键词:污水管网 建设 管理

城市污水管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的关键,是污水处理保护水资源和改善环境的必要手段。由于受城市建设、经济条件和管理方式的制约,我国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一般相对滞后,其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污水管网与污水厂不配套、设计过于保守、污水厂进水浓度过低、排污来源不清、雨污不分流不彻底、养护不到位等方面,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也是我们当前必修面对和思考的。

一、 科学严谨的排水专业规划对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当前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已成为共识,一般也都有排水专业规划,但是正向一句调侃语 “计划没有变化快,变化没有规划快”所表达的,有些规划还是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其一是存在着换个领导换个思路,已完成的规划也要重来,规划没有连续性;其二是规划大而虚,规划深度不够,可操作性不强;其三,同一城市或区域规划不统一,专业规划与总体规划不协调,缺少一盘棋意识;其四,规划不严谨,存在规划中和设计中已经明确污水管道随路建设,但个别部门因为工程投资等问题随意取消污水管道或污水支管的实施,道路或周边建筑建成后给后期污水管道的实施带来较大难度,甚至可能改变区域污水管道布局。对此,应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尽可能有一个责任主体负责修订专业规划,扩大规划的范围和深度,突出规划的整体性、系统性和严谨性,深入研究新城区的建设、老成区的改造、城区内化工企业废水排污管理规划、医药行业废水管理规划、城郊乡镇的排污管理规划、区域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应用等课题,根据水质污染状况、城区污水排放状况和治理情况、城乡经济发展状况的要求,制定出年度实施规划。统筹规划区域污水治理的全局,特别是城郊之间、城区之间、城区与开发区的统筹规划,尽量避免出现空白区域或死角。进一步研究老城区污水截流、工业污水治理的途径,不断提高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效率。规划一经通过,应确立其强势的指导地位,由规划、建设部门通过行政手段确保其顺利实施。

二、 进一步加强对污水管网工作的统一领导,实现统筹兼顾和可持续发展

三、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

四、 重视老城区排水管网建设和管理,合理实施污水的截流改造与分流改造

五、 全面调查管网现状,明确产权管理,落实责任与目标,有效发挥现有管网的效能

   污水管网属于地下设施,管理维护存在一定难度,一般都存在污水管网的现状不清的情况,这主要是多头建设和管理造成的,使一些已建设管网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甚至出现一些建设单位也无法说清管线建设位置、是否并网、管径多大、是否存在断头或封堵的情况。这些都给后续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题,使得建成的管网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给统筹规划带来不利影响。

   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协调相关建设部门收集竣工资料结合现场勘察等措施,尽量摸清管网现状,进一步明确污水管网产权管理的范围,按照规划打通关键节点使得建成的污水管线能组网运行,充分提高污水收集、输送的效率。同时根据现状情况逐步建立一套管网设施的评价标准,制定不同的管养维护或更新标准,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管养工作。

六、 加强源头管理,结合排水许可制度逐步建立重点排污户档案

   在污水管网的运行中经常会遇到偷排和超标排放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在查找污染源的时候都比较困难,可能对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稳定造成严重,特别是合流制截流式管道还可能对河道造成污染,造成污染事故,因此应积极推广建设项目综合验收,在现有综合验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污水接管审核、备案和许可制度。通过对排污用户排水水质、排污量、排污口设置、特征污染物等情况的了解逐步建立排污档案,并根据排污量和污染物特点建立排污户分级制度,针对不同级别的排污用户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从而实现污水排放的源头控制,进一步保障污水管网设施和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

七、 重视污水管道养护,加大污水管网养护的投入,切实加强现有设施的维护管理

   目前城市污水管网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在污水管网养护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造成养护手段单一,已有管网的维护管理或者维护管理力度不够,方法不对,没有采用必要的检测手段,没有形成科学、系统、周期性的机制,造成管网存在较多病害,例如日常清淤多以人工为主,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同时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管道发生堵塞,堵塞位置及情况不清,疏通手段有限;管道破损维护不及时,维修方法单一。随着我国的下水道普及率及城市化进程的提高,管道老化和破损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为了避免管道损坏给人们带来的各种损失和不便,需要有计划地对管道进行养护,定期检查和维修。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改变原有的排水管网的管理和养护理念,让养护维修和管理手段逐步向机械化过渡,不断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有效提高排水管网的工作效率,创造更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这也是整个排水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八、 规范污水管道施工企业的施工行为,严格工程竣工验收和项目移交的管理

众所周知,在污水管道的施工中还普遍存在一些质量通病,例如施工单位随意更改施工图纸;竣工图纸与施工实际不相符;管道接头质量不好,存在脱节和移位等清苦;为通过闭水试验或止水在检查井内乱设封头;拆除封头不彻底,打开一个小洞了事;道路基层施工时将石块或灰土填入检查井,甚至将检查井铲平,覆盖在道路基层一下;检查井基础后周边土方回填随意造成检查井沉降明显等等。这些情况都给污水管网的安全运行和养护管理待来严重隐患,因此必须加强污水管道的施工行为的管理,特别是随道路或其他市政工程配套的污水管网更应该引起重视,在产权移交时接收单位应要求移交提供竣工资料,现场校核竣工图纸和闭水试验的准确性,并抽干或降低检查井内水位(管口至少露出1/3),全面检查井内和管道的施工质量,是否有封头、淤塞等情况,对于存在问题的应不予接受,直至整改达标。

九、 污水管网的运行、维护的市场化管理也是一种发展趋势

     随着近年污水处理的产业化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纷纷面临改制,这就使厂网分离形成一种必然,目前一般的形式是污水处理厂由项目公司负责运行,而管网则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或由市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在当前精兵简政的大前提下增设一个负责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的综合机构是不和适宜的。因此,主管部门可以尝试将污水管网及污水泵站的运行管理、巡视、维护等具体行为委托给更专业的公司承担,主管部门则可以以较少的人员,在深化管理和细化服务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实现降低运行成本和提高社会效益的双赢。

城市建设和管理篇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畅通、洁净、靓丽、文明、和谐”为目标,以“建管百个城镇村庄”行动为载体,开展城市管理和村镇建设管理检查评比,提高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创建舒适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

二、检查评比范围和内容

(一)城市管理。检查范围为县市城建成区,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道路拥堵治理、垃圾围城治理、广告杂乱治理、立面破旧治理、沿街为市治理、绿化缺失治理7大类31项。

(二)村镇建设管理。检查范围为全州77个乡镇集镇,每个县市选择2个位于主要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和规模较大的中心村集镇,共93个村镇。检查内容包括规划编制及实施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区建设、建设投入及管理情况5大类11项。

三、检查评比计分办法

检查评比实行百分制,其中城市管理70分,村镇建设管理30分。城市管理和村镇建设管理均先按百分制进行量化评分,然后按权重计算出实际得分。城市管理基本项目95分,特色项目5分,根据《2012年全州城市管理满意度问卷调查权值表》(附件3)有关规定,以城市管理检查得分乘以群众满意度权值计算出检查最终得分。

四、检查评比方式

(一)城市管理。由州住建委牵头,州监察局、州卫生局、州文明办、州环保局等部门负责人带队,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明查暗访和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全年开展两次(每半年一次)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检查组随机抽查一个社区、一条主干道、一条次干道、一条背街小巷、一个住宅小区、一个建筑工地、一个垃圾转运站、一个特色市场、一个综合性公园、一个公厕进行暗访,同时随机抽查一个中心城区,开展城市管理社会满意度问卷调查。

(二)村镇建设管理。由州住建委牵头,州监察局、州环保局、州农业局、州水利水产局等部门参与,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全年开展两次(每半年一次)抽查,每次随机抽查不少于30%的村镇。各县市政府要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村镇建设管理情况自查,并将自查情况报州人民政府。

检查结束后,各检查组对检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检查报告报州住建委,由州住建委汇总排名后报州政府审定公布。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和村镇建设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城市管理和村镇建设管理迈上新台阶,创建和谐舒适文明的人居环境。

城市建设和管理篇4

城市空间与规模扩张的产业支撑问题

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的背后,支撑现代城市繁荣的根基究竟是什么?仍然是产业。这一点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改变。从最简单的手工业到现代高科技产业,从实物产业到虚拟产业,从物品产业到服务产业,正是这些产业的发展和推动,才产生了建立城市和扩张城市规模的内在需求,城市的规模效益和实现规模扩张才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不能设想在一个产业凋零的地区,可以建设起一座超大型城市。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地方正在调整规划,扩大城市空间和规模,为了防止“空壳化”和“圈地运动”再次发生,应特别强调产业支撑是把城市做大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足够的产业支持,或者仅凭虚幻的投资预测,在那里一厢情愿地搞“筑巢引凤”,其结果只能是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和基建投资,重犯“圈地”的错误。

在拓展城区土地使用面积时,要依据产业发展和项目摆布的实际需要,采取小步滚动开发策略,用多少,占多少。当然,规划出一定面积的预留空间也是必要的。但这种预留地,一定要有近期的潜在需求,而不可遥遥无期不能使用。否则,占有一大片土地,动迁一大片民宅,使一大批农村人口划归城市管理,而没有相应的产业填充其间,既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又使离开土地的农民就业无着,增加新的贫困群体,对各方面都是有害无利的。

拓展城市空间,扩大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必然要先行。基础设施的功能和投资特点决定了它的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不能零打碎敲,现用现建。但是,以这种超前性的把握也要适度,也要与直接生产部门的实际需要相适应。有些地方修了高等级的公路长期没有几辆车跑,修了一些机场没有多少飞机起降,圈了一大块地搞“七通一平”,则招不来商,都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对此,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城市公用设施投融资问题

中国近年来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宏大,有不少地方的城市当局在财政拮据的情况下,拿不出更多的钱来用于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于是,有人套用市场化经营、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名义,把有偿出让公园、动物园、公交线路、公路、停车场经营权成为时髦;把城市土地、道路、桥梁、污水处理、供水、供气、供暖、环卫、公交、出租客运、公园、广场、消防等有形资产和依附于其上的名称、形象等无形资产纳入产业化经营的范围。

严格禁止多元资本进入公用设施投资领域,显然是一种僵化的不恰当的做法。但是,多元资本进入公共领域,有一个前提条件绝不能放弃,这就是保证公共用品的性质和社会职能不被改变。不能因为有什么人愿意出几个钱缓解了政府当前的燃眉之急或迎合了政府为追求“政绩”而确定的扩张偏好,就轻易转让这种社会公益权。本来应该由政府出钱办的事情,政府却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一句托词推向了社会,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出让公用设施经营权,一定要谨慎行事。很多公用设施,它的性质不适合商业性经营,否则必然损害公众利益。这种设施的经营权就不能出让。有些设施可以全部或部分出让经营权,但政府必须负起规范和监管的责任,以防止其盈利动机的恶性膨胀而不惜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怎样治理道路反复开挖问题

城市道路开挖已经成了“家常饭”,动不动就开肠破肚,搞得尘土飞扬,行人不便,交通堵塞。对此,各地广大市民早有怨言。避免重复开挖有没有好办法?面对重复开挖,许多人显得很无奈,似乎在目前的背景下,只能如此而为之。今天你下个管,明天他挖开再放条线,就是这种体制,你有什么办法?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不必这么悲观和无耐,办法还是有的,就看政府是否有长远眼光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讲,把这些管线整合起来有序安放而不必年年开挖是没有多大困难的。国外有的城市一二百年前修的隧道现在还在使用。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主要区段上一次性投资修建这样的隧道,使其足以容纳下各种管线并可随时增容调整,既满足发展需要又避免挖路之苦。如果请工程专家来谈这个问题,他的办法一定更好更多。其次从管理体制的角度来讲,解决多头管理、多头决策、多头投资、施工时间不同步问题,也是有办法的。这里必须明确一个基本规则,城市道路是公共用品,不是私家花园或菜地,想挖条沟就挖条沟,想开条路就开条路。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负起责任,挺直腰杆,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集中有效地提供共用品,而决不允许各自为战。

如果算总账,采取治本之策,花钱不但节约,而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要好于零打碎敲。地下工程隐蔽性大,展示价值小,官员政绩表现不明显,但它的实用价值和根基作用则是巨大的。作为领导者要真的是“执政为民”,就应该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在这上面多下些功夫。比如,少搞点地面上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花架子工程”,多搞点“地下工程”,把“看不见的战线”构筑得牢固点,把未来发展的地基打好。另外,在具体支出策略上,应采取“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方针,不撒胡椒面,每年集中财力彻底解决几个路段的问题,经过几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城市道路和地下管线面貌一定会有明显改观。

科学合理的路权分配问题

城市道路是一种稀缺资源,也是一种公共资源,有限的道路面积如何分配给各种使用者,这是当前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近些年来,很多城市为了解决日益拥堵的交通问题,把着力点主要放在了修路、扩路、增加道路面积总量上。这种“造路”运动,在一定时期之内具有合理性。但路不能总这样“造”下去,因为“亚当斯定律”告诉我们,道路面积的增加不但缓解不了交通难题,反而会使交通拥堵更加严重。当造路的潜力释放完毕之后,比如无地可造,扩路已扩到极限,拆除大量建筑物改成路已不可行,在这种情况下路还是不够用,还是拥堵不畅,我们就不能一条道走到黑,需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了。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路权分配政策,使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用到它最该用的地方去,以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

对动迁居民的人文关怀问题

近些年来,全国城市拆迁可以说一波接着一波。如何对待这些动迁户,有一种倾向是应该引起注意的,这就是给予一定物质补偿后而忽视人文关怀。

居民搬迁,被摧毁的可能不仅仅是他们的家园,还可能伴随着失业,生计无着,活动成本增加,生活陷入窘境。比如,农民失去土地,无以耕作,又无资金和技能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市民动迁户的门头房被拆除,店铺关闭,从而失去原有的谋生手段;搬迁到城区边缘之后,交际圈发生变动,多年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网疏远,使原有的经营业务受损;由于居住地变得相对偏僻,交通距离延长,上班、上学、购物、就医、办事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费用。

所有这些,对于动迁户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和付出,而现行的补偿政策只按拆迁房屋面积确定补偿额度,而对这些由于拆迁而产生的继发性连带损失则无硬性补偿措施。对此,政府和社会有关组织应采取必要的扶持和救助措施,以帮助这些搬迁户度过困难而转入新的生活,不要只给他们安个新“窝”就完事大吉了。

城市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

建设现代化城市,其基础构件很多,在当今物欲膨胀,世俗化倾向极为严重的大背景下,注重对市民多培育些人文精神.多启迪些深沉的理性,是必不可少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不能光靠有形的硬件去支撑。钢筋混凝土能使高楼林立,但不能铸就高品位的市民之魂。一个缺乏理性的城市,一个不善于抽象思维的群体,是不可能朝着正确方向迈向未来的。

近年来,随着经济大潮的涌起,给人们带来了财富和金钱,但人文精神的大量丧失,着实令人堪忧。钱财的富有与人文精神的贫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人们口袋里的钱是多了些,但空虚、萎靡、无所事事随之而来,与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并没有成正比例增长。不择手段,吹糠见米式的赚钱法,除了金钱不知还有其它价值的灵魂沉渣,恐怕与现代化城市的内含是不相容的。

大自然千百年的鬼斧神工,才造就了各种城市独特的自然景观。我们怎样保持他的神韵,让子孙后代永续享用,这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不能不考虑的大问题。为了多盖几栋商品楼或别墅,劈一大片山,毁一大片林,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看问题,是不是值得?污水和垃圾的排放,已经造成严重污染,靠近城市的江河湖海区域的生物不能正常生存,进而危及人类自身的健康。这些情况都应该用更长远的眼光作出新的审视、判断和选择。

处理城市建设中几个关系的问题

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城市建设过程,是一个由各种因子构成的内在逻辑关联极为紧密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城建工作中必须统筹规划,全面考虑,不能跳跷跷板,搞单打一,顾此失彼,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问题。

1.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的关系

每个城市都有它的重点路段、核心区域和标志性建筑设施。这些点、线、面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和对外展示价值,因此,各地城建的着力点大都向此倾斜,每年都要确定一批“重点”项目,由主管部门和市领导亲自抓。如果这些重点项目决策科学,确有兴建之必要,从人、财、物各个方面给予重点保障,使其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对于解除瓶颈制约,缓解短缺状态,改善城市功能,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把有些重点项目搞过了头,突出到了不适当的位置,就很成问题了。比如,有的广场,有的路段,几经改造,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标准,为了争“第一”,比“靓丽”,不停地进行翻新改造继续投入大笔资金。与此相反,大量的民用设施、民生设施却得不到应有的改造和完善,长期处于带“病”运转状态,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城市建设在搞好必要的重点工程的同时,应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民生”项目上,更多地关注一些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把城市公用设施的观赏性和实用性、标志性和普惠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2.富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关系

城市公共工程建设其资金主要源于纳税人。如果这些资金使用不当,过度地用于少数人受益大的项目(如高尔夫球场,高档宾馆,饭店的环境建设),而对多数人无关紧要,不仅造成社会不公,而且会引发社会不满。地方政府一定要关注到这样一个事实:贾府里的焦大是不爱林妹妹的,城市贫困阶层没有多少兴趣去欣赏和享用那些“靓丽”的工程,因为望梅止渴毕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财政资金的投向,应有忧患意识,在考虑到富人情趣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大多数民众的利益。

3.政府主导与市民参与的关系

在城市建设工作中,政府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政府是城市建设的规划者、决策者、管理者和公共用品主要投资人。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能不能搞好,关键取决于政府的能力、效率和威望。作为城市政府及其组成人员,应担当起使命,不负众托,精密筹划,科学决策,扎实工作,务求实效,为民造福。但是,也必须认识到,政府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包办一切,代替一切,它也有失灵的时候。为了避免工作失误,在城建工作中除了正确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之外,要争取社会各界人士和市民的广泛参与,集思广益,把各种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吸纳进来。尤其是各行各业的专家,他们的独立研究和专门视角,对政府决策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即使是唱反调的意见,也要高度重视,反复比较,全面权衡,择其善者而从之。

4.加速发展与稳步推进的关系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很长一段时间相对滞后。在这种情况下,有计划地兴建一批新的城镇,改造旧城,完善城市功能,加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建设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有其客观必然性。

在争取较快城市发展速度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城市建设的内在规律必须遵循,不能超越历史前提和现实条件盲目扩张。有的地区领导干部滋生了一种浮躁心理,仅仅凭借浪漫的激情制定大而不当的城市发展规划,在财力拮据,资金不足,产业萧条的情况下,搞大规模动迁,开工一大批基建项目。这样大兴土木的结果,有的地方政府负债累累,陷入财务危机;地方企业和百姓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那些半截子工程、花架子工程发挥不了实际作用,眼看着老百姓的辛勤汗水付之东流。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的这种急躁冒进做法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5.本届政府和下届政府的关系

城市建设和管理篇5

关键词:城市设施、管理水平、

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cityinfrastructureistheconcentratedreflectionofanation'scomprehensivestrength.Raisethecitymanagementlevel,isanimportantpartofthemodernizationofthecity,isanimportantdutyofgovernmentatalllevelsofthecity.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socialeconomyandtheimprovementofpeople'slivingstandard,peopleincreasinglyhighdemandforcreatingbeautifullivingenvironmentmoreand.Doagoodjobunderthenewsituationofcitymanagementwork,tofurtherimprovethecityfunction,improvethelivingenvironment,promotethebuildingofaharmonioussociety.

Keywords:cityfacilities,managementlevel,

中图分类号:F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相当落后,被视为“非生产性建设”,是一种“破费”,因而要“因陋就简”,提倡“节约投资”。从而给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带来诸多阻力。同时,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也相对滞后,造成城市基础调入布局不合理、人为破坏和综合效能不高等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加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普遍受到重视,它己成为现代城市是否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一、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

基础设施产业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城市基础设施是既为物质生产、社会发展,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基础性公共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包括广泛的内容、复杂的系统和许多特点。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中有越来越多的系统形成独立的产业或行业。例如,已经形成庞大的能源产业、交通产业、运输产业、通讯产业、环保产业等。有人认为,1999年的十大产业之首是“公共基础设施产业”,第三位是环保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产业还能带动其他一系列产业,如基础材料产业、房地产业、汽车产业、装备工业等,因此基础设施产业是城市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化适应基础设施建设量和投资量不断扩大的需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基础设施内容越来越广泛,城市经济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日趋扩大,从而对基础设施的依存性也越来越大。城市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设施现代化。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量迅速增加。只有不断实现产业化,才能适应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增长的需要;反之,投资和建设的增加,又要求基础设施实现产业化。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提高效率和追求公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目标。城市基础设施是重要的经济领域和管理部门,一方面,由于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与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居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个领域的公平和效率对整个社会的公平和效率有着重大的影响。目前,中国城市中的许多企业效益不高,不能说同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关系。通过市场交换,推行产业化经营,是目前条件下维持公平和提高效率的手段,甚至是最重要的手段。所以,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经营,同其他生产经营领域一样交给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大量事实证明,不少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由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往往投资很大,效率低下、分配不公,而交给企业家投资、建设和管理后效率明显提高。产业化经营和管理是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有限的财力需要基础设施产业化。随着城市的急剧发展,一方面,城市公共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越来越细致;另一方面,城市政府机构又受到财力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大,相反需要尽可能的精简,以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城市政府要把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交给企业去办,变成企业的经营活动,以集中精力办好只能由城市政府办的事。这样,可以更有力、更灵活地筹集资金,动员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的城市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承担原来由政府承担的一部分任务,已经收到较好的效果。当然,这还仅仅是初步的,城市建设和投资公司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还需要有其他各种类型的企业加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行列。一部分基础设施实行产业化经营,政府就可以加强规划、调控、监督的职能。虽然城市的财政收入不断增长,但与基础设施发展相比,仍然不能满足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这是中国目前城市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基础设施产业化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使由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也可以实行产业化建设和经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条件。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成为科学技术的重要领域,国家和城市致力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推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基础设施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建设和经营效益。据美国新兴预测委员会和日本科技厅等有关专家做出的预测,在未来30年间,全球在能源、环境、农业、食品、信息技术、制造业、生物医学等领域,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有关“垃圾处理”的新兴技术被排在第二位。随着这类新兴技术的出现、成熟和产业化,在21世纪的头10年,发达国家日本生活垃圾中的50%将被回收利用。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发垃圾资源化技术,通过回收垃圾中的有用成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国外一些国家,如瑞士、澳大利亚、丹麦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已占垃圾处理的65%~75%,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利用垃圾进行堆肥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国内也在这方面取得很好的经验。例如,广汉市结合“九五”攻关,由当地政府和私营企业共同出资建成了一座日处理量100~150吨的垃圾处理厂,在处理垃圾的同时,生产颗粒复合肥并回收废塑料作为再生原料。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量技术的发展,对许多基础设施的使用和消费都可以直接计量,即原来不能分割出售的,现在能精确的按单位出售,这也为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技术条件。目前,中国实行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实现投入资本化、实现产品(服务)商品化、推行管理价值化、建立主体企业化、开始与国际接轨。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特征与管理水平

城市基础设施作为一项公共事务,是为全体城市居民服务,它不是为一群或某一企业服务的,更多体现的是它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这种服务也是高度社会化的,受到政府和高度制约的。也就是说,其经营管理由市政府直接负责或干预,管理体制、价格、义务和权利均有明确规定,有的事项必须听取公众的意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城市基础设施之间以及与人口、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房屋建设必须在质和量、空间和时间上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使其协调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也称城市公共设施,指城市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人工手持承载体的总称,大致包括7大系统:交通基础设施系统、信息通讯系统、能源供应系统、给水排水系统、环境保护系统、防灾设施、住宅系统。城市7大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搞活城市经济和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条件。城市基础设施不仅是为经济发展服务,更重要是为人民生活服务,这些设施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市民生活的安定与否,这些设施要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使之与生产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相适应。有计划地搞好旧城改造,重点是基础设施的改善,努力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从而为减灾、防灾提供高效的环境效益,抑制污染及其传染病的蔓延,保护人民的躯体健康。提供住房,为居民创造安居乐业的空间环境。我国城市人民政府中,管理城市基础设施的机构有三种:

综合管理机构。城市政府设置的建设委员会或规划建设委员会以及类似的机构,一般是综合管理机构。因为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专业机构均履行各自的职责权限,但动态中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必然产生大量的相互交叉和相互协调的职能,而城市政府又无力或很难直接履行这项职能,所以综合管理机构代表城市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统一的宏观管理。

专业管理机构。根据技术性质和功能特点,城市基础设施可以划分为若干专门系统,如水系统、交通系统、电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系统等。从事专门系统的管理的机构就是专业管理机构。例如,在大中城市政府里一般设有公用事业管理局、市政工程局及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公共交通、邮电通信等专业局。

协调机构。城市政府为了协调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和城市其他各项事业管理的关系,达到城市管理的综合效益而设置的跨部门、跨专业、跨领域的委员会。如有的城市设置的交通管理委员会,就是运用各种机构的资源综合管理交通,其职能就是协调规划、市政、公安、工商、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的横向关系,对全市交通实行统一管理。

临时机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动态因素很多,特别是我国城市与城市管理正处于发展完善阶段,难免面临一些重要的新出现的或突击性的任务。这些任务依靠常设机构往往难以顺利而高效地完成。因此,有时城市政府需要设置一些临时机构。例如,为了使重要的市政工程早投产、早收益,有的城市成立的“××工程指挥部”。这些机构完成任务后就随之撤销。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机构的职责是,依据国家大政方针和有关法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方针政策,拟定法律法规,制定战略规划,并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实行监督。城市基础设施涉及全体城市居民及企业的利益,一旦规划出现问题,将贻害无穷。建立专家决策制度,邀请城市规划、建筑、社会学、心理学以及各方面专家,为基础设施规划及管理出谋划策,改革城市基础设施“短视眼”、“单一化”等现象,并建立相应的维护、养护、更新、改造基金或经费从而大大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水平。每一类城市基础设施都有专门的管理法规、规则。组织力量,对违反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细则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并配以社区服务作为辅助处罚。提高人们对公共基础设施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往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也要进行改革。主要表现为:(1)建设单位要与政论脱钩,实行政企分开,建设单位之间地位要平等。实行公开竞争。(2)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要把城市基础设施纳入市场经济轨道,规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实行等价交换,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专业部门朝商品化、营利化的方向健康发展,实现它的资金的良性循环。(3)从软计划型转换为硬计划型。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特殊的商品生产部门,客观上,要把社会劳动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这是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城市建设和管理篇6

第二条  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建设临时用地(除道路用地范围内堆物、堆料、堆放渣土或临时性施工作业、设置临时汽车候车棚等临时占地外)和临时建设工程,均按北京市有关规定和本规定管理。

第三条  凡临时用地和临时建设工程,均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规定使用期限,核发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下简称规划许可证)。临时用地和临时建设工程使用期应限制在2年以内。 因特殊情况延长使用期的,应在期满前2 个月向原批准机关提出延期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延期使用。

第四条  临时用地和临时建设工程,不得任意改变使用性质,不得转让、交换、买卖、租赁或变相买卖、租赁,不得建设永久性或半永久性建设工程。使用期满或城市建设需要时,使用单位应无条件自行拆除临时建设工程及一切设施,恢复地貌,交回用地。

第五条  临时用地和临时建设工程,由使用单位按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交纳临时用地费、临时建设工程费。交费标准为:城区、近郊区每日每平方米0.02元,远郊区每日每平方米0. 01元。经批准延期使用的,延期使用期间,按以上标准的5倍交费。

建设单位经批准在的城市规划绿地和市政用地范围内临时用地和建设临时建设工程的,免交临时用地费和临时建设工程费。

第六条  临时用地费和临时建设工程费,按审批权限,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许可证时计收,上缴同级财政部门。对不按规定期限或标准交纳临时用地费和临时建设工程费的,不发给规划许可证。

第七条  凡未经批准擅自占地、建设临时建设工程,任意改变临时用地或临时建设工程用途以及擅自转让、买卖、租赁或变相买卖、租赁的,按违法建设处理,并按本规定的第五条规定标准的10倍收取临时用地费和临时建设工程费。

城市建设和管理篇7

9月21日,三门峡市召开全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汇报会,听进度、促落实,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市委书记、市长赵海燕在讲话中强调,城市建设进度事关经济发展和群众福祉,要进一步优化完善规划方案,细化工作措施,严格节点进度,强化责任意识,加大督查力度,以良好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

市领导郭绍伟、杨骁、吕挺琳、高战荣、吕均平、宋跃、王峰等出席汇报会.

会上,市住建局汇报了2016年城市道路建设计划和“十三五”期间城市道路建设计划,湖滨区、开发区分别汇报了近期和2016年道路建设及城市建设工程计划.会议还听取了“以克论净深度清洁”城市环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在听取工作汇报后,赵海燕对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给予肯定.她指出,城市道路规划建设要严格相关手续,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打好提前量,紧扣时间节点,明确责任,强化跟踪督查,严肃问责问效,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湖滨区要强化与市直部门的联动意识,进一步细化规划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开展全面调查,切实摸清背街小巷底数,设立基本情况台账,明确背街小巷名称,确定具体点位,从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进一步优化道路规划设计,真正让人民群众受益.要高标准、严要求做好“以克论净深度清洁”城市环卫工作,以工作成效检验作风转变成效,以整洁优美的环境促进休闲文化城市建设,争创一流城市管理水平.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市“加强作风建设、推动转型发展”大会精神,把会议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切实在工作实践中改进作风,以良好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

城市建设和管理篇8

一年来,城乡建设和城市管理局系统工会在局党委和区总工会的关心指导下,在各基层工会组织的支持下,顺利的开展了工作。现将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抓队伍、强素质、加强学习教育

1、抓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组织工会干部对党的十八大精神、新党章、“两区”建设相关文件精神等内容的学习,并做了相关学习笔记。

2、抓法律法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组织各基层工会、各站所室进一步学习了《工会法》、《城乡规划法》、《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了干部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工作中能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二)抓慰问重帮扶

1、重新核查困难职工档案,入户回访了所有在档困难职工,掌握详情,做到心中有数、档案有存。

2、送温暖。

①元旦、春节前夕,局党政领导班子及工会主要负责人对退休的11名老干部职工进行了慰问,送出慰问金3300元。

②组织发动局系统干部职工开展雅安芦山地震捐赠和“助残一日捐”活动,共募得善款3万余元,并在“助残日”当天为中街辖区3户残疾人家庭送去慰问金600元。

③中秋前夕局工会主要负责人走访慰问了静宁街延伸段和南一路道路工程等工地的农民工,为节日期间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农民工送去了价值15000余元的羊肉、月饼、苹果等慰问品。

(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文娱、体育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1、筹备并组织召开了城建系统2018年度表彰总结会暨迎新春联欢会,局系统干部职工130余人参加了大会。大会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要求,一切从简。

2、在“三八”妇女节期间,组织50名干部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开展了趣味游戏活动。

3、积极组织建设系统干部职工参加了惠农区职工运动会和市建设系统职工运动会。

4、为进一步提高市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地震自救互救能力,系统工会在5.12“防灾减灾日”和纪念唐山大地震37周年组织开展了宣传活动。宣传活动采用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咨询处、发放宣传单、现场讲解、展示宣传版面等形式进行,重点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石嘴山市市民地震应急手册》、防震减灾常识和地震自救互救等知识。此次宣传活动共有100余人参与,悬挂宣传标语12条,发放宣传册、宣传彩页10000余份。

5、在局系统内组织开展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知识竞赛答题活动,上报有效答题卡12份,上报250人女职工花名册。

6、组织职工定期参加创城环境卫生综合大整治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

7、上报工会工作信息10条。

二、2020年工作思路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提升全局职工综合素质

配合局党委大力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利用“学习日”,集中组织职工学习时事政治,学习城建工作政策法规,学习业务知识;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深化理论学习效果,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业务素质。 

(二)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及时了解困难职工的情况,特别是老劳模、老先进工作者、特困职工的困难,不断完善困难职工档案,配合党政部门做好帮扶工作。重点做好春节、中秋、十一等重要节日期间“送温暖”活动,落实经常性“送温暖”制度。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推进和谐单位建设

城市建设和管理篇9

你公司以燕化(93)基字第207号文上报市人民政府“关于变通燕化临建拆除办法的请示”,市政府办公厅批转我局办理。现就请示中提出的问题函复如下:

一、根据《北京市实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细则》关于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必须持市或区、县人民政府核发的建设用地批准书(不需要申请用地的,持城市规划管理机关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和国家规定的其他批准文件、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向区、县房地产管理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发给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拆迁的规定,你公司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临建、暂设工程均须依法向区房地产管理局提出申请并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

二、凡不属于城市建设需要拆除施工暂设、临时房屋的,应按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城市建设和管理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设计;影响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cityconstruction,cityplanningmanagementisparticularlyimportant.Basedontheauthor'syearsofexperienceoncityplanningandmanagementofcityplanninganddesignofsimpleexposition.

Keywords:cityplanningmanagement;cityplanning;effect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

1.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我国目前正在逐步改善和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也是创造能够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和物质空间的实践活动。在城市开始规划建设的前期阶段,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根据所处城市发展的基本状况,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实施策略,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实现的规划设计。大体上从规划设计实践的区域和完成的时间来看,我们把城市的规划设计分成了全局规划设计和区域规划设计,长期规划设计和短期规划设计。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出现并完善的进程中,设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内容开始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前进。更加注重了城市不同职能的区别,针对交通、自然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方案。城市设计是一个综合概念,因此不仅包含事物本身,同时也需要联系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一个城市最终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联系。在我们实施城市规划设计的同时,会受一定的历史社会因素、人为因素、地理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城市建设。所以,对于城市的规划设计,我们一定要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贴近城市实际发展需要的设计。

2.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管理也可以说是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是对该城市建设过程进行调节、控制和引导,是城市实现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前提,也是一个城市规划设计颁发后能否实现的重要保障。城市规划管理可以定义为:为了实现城市发展的需要,使我们手中可利用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对城市建设中的各项活动所做出的规划和管理方法。城市规划管理就是要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城市空间得到了充分调整,人们生活的环境和质量得到保证,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城市规划管理在当今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的城市管理规划有这几个内容:

首先是城市建设的选址的管理规划。在城市建设当中,尤其是选择和确定公共设施建筑和大型行政行建筑的选址过程中,这项管理规划是进行建设、使用土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城市的建设要有好的导向和操作,这就需要有良好的项目选址发挥作用,因为这也是城市规划和设计得以保证的关键之处,影响着整个城市的总体布局,更对该城市未来经济的发展,城市职能和性质的确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城市建设的用地的管理规划。用地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核心和关键。不同于土地管理,而是负责城市的总体规划,按照城市规划设计来确定每块土地的使用和开发范围,提出所占用土地的使用要求,让所用的城市建设都能在此前提下展开。通常的情况下,城市建设的用地管理都要一定的规章制度做依托才能得以实施,所建设的土地或待使用地都必须经过国家的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和地方相关的部门进行怕批准审核,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投入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之中。

二、管理对设计的具体影响

1.实现城乡协调规划与统筹发展相结合

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以实现城乡的协调规划与统筹发展相结合。无论是城市的用地规划还是城乡的建设,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才能有其实现的可能和物质保证。而城市的建设又不是孤立的,不同空间都紧密联系依赖,城乡的协调与统筹发展是在这种规划设计体系下出发产生的更具体的方法,也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的理论之一,能够有效的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让更多的市民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设计,为城市规划和城乡建设的体系做出贡献,更促使城市的规划朝着革命性的方向发展。

2.科学有效的开发建筑项目和建设规则

科学有效的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凭借建设的现实要求和任务条件,根据所要开发的建筑项目和建设规则设计,确定建筑物的占地空间、具体性能和建筑材料。如果没有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就无法实现对城市科学的管理,就不能进行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项目的投入。城市的规划设计规定城市具体的建筑投建,那么规划管理就是对针对建筑做具体的安排,通过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解决城市建设的点和面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投建的建筑设施更加完善,设计师也能够遵循建设的规则,注重人文关怀和环保意识。

一个城市的象征就是城市内重要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对城市的形象有着很深刻的影响。所以建筑开发的项目和建设规则是否合理,就要遵循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同时,建筑设计的思想也要尊重城市规划管理,符合设计书的要求,这样才能让城市的总体建设更完美、更科学。

3.提高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城市规划会影响一个城市发展的多个方面,不单是实现城乡协调规划与统筹发展相结合,科学有效的开发建筑项目和建设规则,还能提高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城市的规划管理能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缩小地区间的差距,而且这样也是适合时展的潮流,这样使得城市管理设计的实现的得到了科学的实现。

根据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地区环境,对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要求和建筑的设计要求也就越高了,城市的规划设计受着时代的影响和牵动。根据地理研究学、社会环境学、经济管理学、建筑设计学等对城市的规划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实了城市建筑的设计理论,渐渐的成为城市建设领域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践,城市的设计者和建筑者也开始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研究出更多适合城市发展建设的方案,丰富城市建设理论,顺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还需要不断的改建,伴随着也会出现更多问题,城市规划管理要尽可能的运用知识和想象力,进行科学的管理,促使城市规划设计得以顺利实现,提高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规划设计是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前提和依据,而城市规划管理的实现也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城市规划设计越完善,就更方便城市规划管理的实施,才有可能实现整体的城市的建设,适合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下,城市规划设计也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城市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更对整个城市的行政和公共事业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在两者协调、科学、有序的前提下,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建设的更美好,国家变得更富强。

参考文献

[1]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06).

[2]何世源.城市规划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谢鹤良.对城市规划管理的几点认识[J].规划师,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