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十篇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十篇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5:55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篇1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问题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自由,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其中民营企业以势不可挡的态势迅速地崛起。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民营企业中的民营科技企业这一类。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可以说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状况,所以一个国家的科技企业的发展状况就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却不是很理想,受到了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特别是筹资融资方面的问题,尤其严重,下面将进行具体的分析。

1民营科技企业简述

说到民营企业,大家的第一反映大概都是各种小作坊、小工厂,经营的项目主要是各种手工业、制造业,然后经营的好一些的可能也就是比这样的民营企业看起来好一些而已,其实如今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今非昔比了,过去的民营企业确实如上文提到的那样,形式小、经营项目少、市场竞争力小,但是随着这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民营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国的民营企业不只企业的形式壮大了许多,企业经营的内容也更加的多种多样,而且民营企业中有不少已经涉及到了科技这类技术性较强的处于时代前沿的企业。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民营科技企业的相关内容。民营科技企业具有成长性强,灵活性强,创新性强,能够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等特点。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优势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1]。民营科技企业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些问题逐渐地凸显出来,特别是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方面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该类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要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想要更合理的解决筹资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的具体要求。

2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要求

2.1明确资金需求。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明确资金需求。民营科技企业如果要进行筹资和融资,就要首先明确企业到底需要融资多少资金,然后再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去为企业寻找筹资的来源。做到这一要求,这就需要对企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都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在进行筹资融资活动时能够正确地估计企业接下来需要的资金的具体数目。一个没有周转资金的企业是没有未来的,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资金,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再好,项目再好,各种策划再好,没有可以投入的资金又怎么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发展呢?所以说,资金对于企业的运营和进一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进行筹资融资活动时要有一个准确的估计,才能在这个基础上顺利地进行相应的筹资和融资活动,选择合适的筹资和融资的方式,为企业的发展注入血液。

2.2降低资金成本。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就是民营企业筹资和融资要求的第二点:降低资金成本。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在企业进行筹资和融资的活动之前,要进行一个合适的估算过程,得出一个大概的数字再去进行相应的筹资和融资。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的方式和渠道有很多,但是不同的融资渠道存在不同的理财方式,不同的筹资方式带给企业的资金压力也不同。因此,企业要以降低资金成本为目的,谨慎认真地考虑融资的渠道,选取正确的资金来源方式。降低资金成本大致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就是尽量减少筹资融资时需要的资金数目,这样才能更容易达成预定的目标。我们试想一下,当你需要两个亿和四百万时,一定是四百万更容易达成,可选取的筹资和融资的方式也更加广泛。第二个层面就是在选择筹资和融资方式上,我们一定有许多种方式可以选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种方式的代价各不相同,需要支付不同数额的利息,所以在做出选择之前一定要进行相应的计算,选择更加合理的筹资和融资方式,降低资金的成本,做到理性筹资。

2.3合理安排结构。民营企业的筹资融资的要求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合理安排结构。这里的结构指的是资金的结构,我们要知道的是,运营合理的民营科技企业的资金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自由资本,另一部分是融入借入资本,二者相互融合配合企业的资金周转,来完成一个企业的发展与经营。需要合理安排的结构就是指合理安排自由资本和融入借入资本的结构,对这两个部分进行合理的分配,这才达到合理安排结构的要求。两方面的资本不可以出现较大倾斜,否则将导致资金的结构不合理,也许短时间内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当紧要关头,企业急需资金周转时往往会起到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破产这样严重的后果。所以企业的管理方面一定要有专业的人士负责,相关的规章制度一定要严格,并且在进行工作中要严格的规范员工,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

3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现状

民营科技企业在我国的科技企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科技力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民营科技企业是吸纳高科技成果的有效载体,研究院所、高校产生的科技成果,绝大多数由民营科技企业吸纳、转化。因而,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加速我国科技产业化和推动科技进步的新生力量[2]。虽然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道路并不顺利,在其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阻碍,这就是该类企业的融资和筹资问题。民营企业的背景大都来源于民间,没有庞大的资金系统的支撑,所以在发展中经常需要进行筹资和融资活动,来缓解燃眉之急,以保证企业能够顺利地发展下去。但是在筹资和融资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给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甚至导致一些企业的破产。所以,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并且帮助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解决这类问题是如今社会的当务之急,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得到顺利的发展,保证我国的科技力量稳步增长,巩固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我国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加便捷美好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科技的发展是这一切的根本,那么促进科技发展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就是根本的根本,解决其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就可以上升到是在解决我国发展的根本问题这一层面。

4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问题

4.1资金短缺。通过上文对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现状和筹资融资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企业的资金短缺是最根本的一个问题,需要最先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继续解决其他的问题。资金短缺之所以是最基本的一个问题是因为这些筹资融资活动都是在资金短缺的基础上发生的,如果不存在资金短缺这一问题,那么也就不需要继续研究在民营科技企业筹资和融资方面发现的问题了。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资金在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和进一步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这一切得以实现的基础,所以资金短缺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并且该问题还引发了后面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资金短缺是制约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民营企业存在资金基础薄弱、资金运转不周、可自由支配资金短缺等问题,就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障碍,严重的民营科技企业将会出现生产断链,产品供不上需求,客户与订单量骤降,那么就会形成产业化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企业的破产[3]。也就是说资金短缺只是这一问题的一个简单的表现形式,其最终产生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我们需要提高对该类问题的重视程度,着重解决这一类问题。

4.2体系落后。导致民营科技筹资和融资活动存在问题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我国民营科技的体系比较落后。这里的体系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民营科技企业自身的体系的落后,二是指对该类企业的支持体系的落后,这些支持体系包括有金融借贷体系,社会政策体系等等。我们先来简单的分析一下第一个体系――企业的自身体系,这里包括企业的具体运作方式,企业对社会的服务方式还有企业的发展方式等等,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和日、美等发达国家的科技企业在发展、运作等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当然我们不可以直接就说国外的发展体系比较优秀,但是我们通过几例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发现国外的科技企业的发展体系确实有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地方。第二个体系――社会支持体系,这类体系主要指出了企业自身的各种体系之外,外力给予的支持体系。可以这样说,同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支持体系非常不完善。特别是在筹资和融资方面,我国的支持体系在这里存在着支持范围窄、手续繁杂、偿还力度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无一不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限制的作用,同时还对民营科技企业的筹资和融资活动的进行带来了非常多的麻烦,导致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并且导致该类企业的发展的风险较大。

5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研究

5.1完善自身服务体系。对于上文提到的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特别是筹资融资方面的问题,接下来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帮助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首先是要完善该类企业的自身服务体系,上文已经提到,和西方的发达国家这类企业的发展状况相比,我国的民营的科技在发展中自身的体系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从企业的自身开始考虑,如何合理地解决这类问题。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借鉴国外该类企业发展中的相关经验,这样可以保证少走弯路,有效的缩短发展的时间就可以达到最终的发展目的,同时对于自身的各个体系的发展要探索具体的发展之路,对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筹资和融资问题要积极地探索,不要只考虑外界的问题,还要从自身考虑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顺利的达到目的。不要忽视自身的问题,否则外界的条件再合适,自身的条件达不到,存在的问题也不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5.2构建合理支持体系。除了从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的自身考虑解决问题办法,我国的社会和政府也应考虑如何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缓慢,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只是企业自身不完善造成的,我国的社会大环境也有着一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合理调整我国的社会支持环境,保证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顺利发展,如何完善相应的政策,保证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资金问题得到保障,不再出现资金断链导致企业破产等问题,保证企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地通过筹资和融资的各种方式快速地获得有效的支持,并且完善偿还的制度,降低企业偿还的压力等等方面的改变都需要外界的支持。所以外界支持体系的完善对于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筹资融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两个体系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一起促进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良好发展。

6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帮助读者大概了解了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详细的分析了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在筹资和融资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进行原因分析,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给出了两点整改性意见,一是从企业自身的发展中进行相应的改变,二是从外界的支持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望社会能够给予这类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支持类的制度和措施能够更加完善,从实际中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给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外界支持环境。

参考文献:

[1]忻学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高科技企、iU如何选择融资渠道[J].科技金融快讯,2006(01).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篇2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企业融资问题道路选择

民营科技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以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特征,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是它们共同面临的难题。为了扶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各级政府为此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1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

2003年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137.6亿元,同比增长70.3%;出口创汇13.5亿美元,同比增长173.2%,综合实力跃升为全国第八位。虽然民营科技企业取得巨大发展,提高了河南省的科技水平和技术水平,但是企业在发展中不时的被融资问题所困扰,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

,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融资不外有经营人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政府资金支持等。

(1)经营人自筹资金。这种融资方式在民营科技企业成立之初,是非常普遍的。因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在创建初期很少能够得到政府的投资,银行贷款也比较困难,所以只有靠自筹资金,或是自己的积蓄,或是向亲朋好友筹集。

(2)获取银行贷款。银行的贷款是民营科技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银行发放贷款的考虑因素之—是资金的安全性,而不是企业的经济性质或企业的规模。众所周知,河南省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除拥有技术成果外,没有什么可抵押的固定资产,规模比较小,抗风险能力小,一旦技术开发失败,投资就会血本无归。对于企业化运做的银行,利润最大化、最大可能降低资金的风险是他的追逐目标。可见,民营高科技企业的高风险,导致了银行贷款不是民科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尤其对于中小科技企业来说更难。

(3)发行债券和股票。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在资金、技术上给与民营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特殊的优惠。但是,由于我国对企业发行债券有着严格的控制,而且大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对于向内部员工发行内部债券与股票也热情不高,此渠道融资效果并不理想。

通过向公开发行股票,或者以私募方式向特定募集人筹集资本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但是前提是民营科技企业是股份制模式,通过调查发现,河南省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采取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尤其是中小民营科技企业,他们的资本还没有实现社会化。

(4)融资租赁。租赁是市场经济企业融资的一种方式。当企业缺乏资金而需要昂贵的机器设备的时候,可现由租赁公司采购,再出租给企业使用,名义上是租赁,实际是一种融资方式。目前河南省的民营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占62%。第二产业的最大特点是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经济发达地区如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区的民营科技企业已经利用租赁方式解决了购置机器设备的资金困难问题。但是河南省的租赁业发展缓慢,不能满足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租赁过程中的问题。

(5)获取风险投资的支持。根据国际经验以及北京中关村的实际经验,风险投资主要选择处在创建期的企业。但由于河南对于风险投资引入刚开始,民营科技企业从此获取的资金相当有限。

(6)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每年省政府以及各地市政府都从财政中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如郑东新区的建设)、科技企业的贷款贴息、科研资助、各种担保等,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民营科技企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2融资难原因分析

根据上述的对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以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难看出加入wto以后的民营科技企业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在“非国民待遇”背景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进行的是不平等竞争。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四个成长阶段来分析其不同阶段的资金供求状况。

(1)种子期。新发明和新技术已经产生,需要少量的资金对产品和市场进行可行性。研究难度大,商业目的不明确,风险巨大,难以吸收银行、政府等外部资金。这个阶段主要依靠民营科技企业的自筹资金,因为企业尚未投入生产,所以一般自筹资金可以满足需求。

(2)创建期。这一时期需要风险投资介入民营科技企业,但是河南省乃至全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对于像资金规模普遍较小的民营科技企业,都不愿把有限的资金投入此类公司。

(3)成长期。这一时期,新产品已经投入市场,企业开始获得销售收入,风险相对降低,但是仍然需要大量资金扩大生产和销售。此时,资金来源由三个渠道:①风险投资基金的后续投资。这一点在前面已谈及到,民营科技企业很难获得资金;②商业银行的贷款。我们知道,从目前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来看,银行的贷款方式和战略发生了改变,主要向国有大型企业倾斜;③利用二板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由于资产规模、效益指标等民营科技企业很难上市,对于处在这个阶段的河南省的民营科技企业来说,资金缺口依然非常大。

(4)成熟期。此阶段资金主要用于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贷款。但是对于河南省并不是很发达的资本市场和不是很乐观的银行业来说,民营科技企业如果想从中获取资金也是相当困难的。

此外,由于多数民营科技企业自身的素质不是很高、信用不是很好,没有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没有按照现代公司制度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获得外部资金的支持。

3河南省民营融资道路选择

3.1从政府层面上,积极引导、扶植民营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科技企业的

应该一视同仁的看待民营科技企业与国有企业,给民营科技企业“国民待遇”。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占高科技企业总数的80%以上,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首先从思想上应该重视它,特别当前经济处于转轨,政府手中仍然掌握得相当大的权利和资金,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利用经济的手段、的手段帮助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因此,政府应该通过直接的资金支持,使一些有着长远发展前景的民营科技获取足够的资金来发展,并且支持企业做好、做大,使之成为该地区乃至全国的龙头老大。在这一方面,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是成功的,已经成为亚洲生产规模最大的、生产工艺最为先进的大中客车生产企业。

3.2从企业层面上,完善民营科技企业的信用体系

首先,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水平,为外来的融资提供符合要求的条件,同时加强内部审计,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向。其次,企业应该想方设法节约内部成本,尤其在目前融资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节约资金本身就是一种融资的方式。

3.3层面上,构建专门的民营科技企业服务体系

3.3.1成立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基金

其宗旨是监督成员企业的发展,向成员企业提供政策建议。向有资金困难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或者融资平台,向企业提供技术援助,实现河南民营科技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基金资金的构成:每年由省财政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另外由于实行“会员制”,会员企业在加入时,认缴一部分资金,类似imF中的认缴份额。同时吸引其他民间资本,股份制银行的资金以及外资。对企业实行贴息或者无偿贷款。在基金的组织结构中(见附图),其中理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下设项目评估委员会,负责项目计划的可行性,以评估一个创新项目在和技术上的优势,决定能否获得资金支持;政策与发展委员会负责民营科技企业的咨询服务,为其提供政策建议和技术服务;资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基金资金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项目评估委员会的建议和对“河南民营科技企业的信用资质评级”对企业进行资金援助。

3.3.2建立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投资银行

民营科技企业银行是基于股份制的银行,以民间资本为主,可以包括民间资本、私人资本、外国资本,政府也可以参股,形成特殊的股份制银行。随着加入wto,外资银行进入,民营科技企业银行的成立也是理所应当。建立民营科技企业投资银行的可行性在于:首先,资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资金来自于当地民间,也用于当地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发展。其次,民间游离资本很多,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投资者对于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状况、前景不很了解;民营科技企业在最需要资金的时候却四处寻找资金。民营科技企业银行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资金的供求双方及时了解彼此信息,使资本收益最大化。

政府在民营科技企业银行中的作用。一方面不应该过多干预银行内部事务,减少对民营科技企业体制上的约束,使其规范办事,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自由发展。另一方面,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包括建立市场准入机制、退出机制,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协调建立同行业的竞争规则等。最后,对民营科技企业给与“国民待遇”,并且对产权予以保护,这样可以解决民营科技企业银行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其建立和发展。

4结束语

根据国外发展的经验,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无不重视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要想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一方面要苦练“内功”,提高信誉,另一方面要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

1剧锦文,周济.破解民营高科技企业融资难题[J].投资北京,2004(2)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篇3

【关键词】创业板;民营科技企业;外源融资

一、引言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为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带来赶超发达国家的契机,近百年来历次经济危机的历史经验证明,善于依靠科技创新的国家都能较快摆脱危机并实现持续快速的发展,因此在我国,以高新技术及产品为主要业务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民营科技企业兼有“科技”和“中小”特征,是中小企业中富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民营科技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在经济危机冲击下格外突出,很大一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因面临资金链断裂而濒于倒闭边缘。充足的资金保障已经成为民营科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对于快速发展的企业来说,外部融资不足是制约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和成长的瓶颈因素。创业板的推出为民营科技企业开辟了有效的融资渠道,但就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而言,其解决资金短缺的能力仍然有限。

二、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外源融资“瓶颈”分析

受金融体系与融资政策环境的影响与制约,银行借贷、风险投资及股权融资是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常见外源融资渠道。银行的借贷行为存在着逆向选择,出于严格控制内部风险的考虑,在发放贷款时兼顾安全性、盈利性以及流动性问题,因此更倾向于发展成熟、营业收入趋于稳定的企业。而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由于获利能力和经营前景不确定性高、可供抵押的资产少、信用等级低、经营管理体制不规范等,无法获得银行信用贷款支持,即使获得贷款,金额也十分有限,往往不能满足企业成长扩张的需要。风险投资不同于银行贷款,无需担保抵押,引入风险投资对于高成长高风险的民营科技企业来说是一个解决融资难题的好途径。但是由于我国的风险投资刚刚起步,规模小、资金来源单一、管理和内部运营不够完善、缺乏进入和退出机制等因素,致使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科技企业还不能利用风险投资基金来加快自身的发展。就股权融资而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水平较低,规模较小的民营科技企业很难进入主板市场进行融资,能进入中小板融资的企业也是凤毛麟角。近年我国有部分中小企业选择到美国otCBB市场进行融资,但海外上市仍存在成本较高、市场压力大、流通性较差等问题,因此无论在国内或海外,股票融资数额相对于众多的民营科技企业及其庞大融资需求而言都无法很好地解决资金短缺难题。

因此,由于民营科技企业的高风险特征和发展规模的限制,加之我国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等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在国际经济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环境下,民营科技企业受外源融资的瓶颈制约而发展受阻。创业板市场的推出为其提供一个直接融资的良好平台,但对于是否能够彻底解决日益凸显的融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辩证看待创业板的作用。

三、创业板启动――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新途径

创业板市场是指专门为暂时无法在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新兴公司和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经过近十年的反复论证和筹备,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开盘,整体发展态势较好,人们至今对于其一夜之间制造了28家企业的78位亿万富翁的神话仍然津津乐道。目前我国创业板主要定位于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高成长性的传统行业企业,支持农村的中小企业,以及西北落后地区的优秀企业。创业板市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资本市场支持,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设立创业板市场是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意义重大。

(一)创业板市场为民营科技企业的股权融资提供平台

相对于主板市场和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将为更多的民营科技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上市融资平台。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不够完善,多层次的、全面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股票市场从某种程度来讲更多的服务于上市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主板的入市门槛高,而中小企业板虽然理论上作为分步设立创业板的第一步,但其定位及相关制度安排与主板市场非常接近,门槛同样较高。

创业板的属性和特点,决定了其融资对象主要为相对而言成立时间短但具有高成长性和广阔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在成长阶段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尽管拥有先进的技术,但由于科技成果尚未产业化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矛盾。对于这些暂时无法在主板与中小板上市的民营科技企业,门槛较低的创业板提供了直接融资的证券交易市场,无论是ipo上市还是增发股票,都能为企业带来规模较大的融资数额,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数额不足的现状有较大的改观。

(二)上市创业板能优化民营科技企业治理结构,利于其他方式融资的采用

在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中,家族式、合伙制的治理模式普遍存在,即便是股份制企业,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种治理结构缺乏健全的内部制衡与外部监督。创业板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状况、信用状况等提出一系列的上市条件,这些较为严格的审核标准和监管能对企业整体水平提升和治理规范化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

民营科技企业通过上市创业板而转变为公众公司,将自己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将实现管理高效和财务规范,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信用等级得到提升,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更愿意为其提供贷款和担保。同时创业板市场也为国内国外的战略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发现优质企业的平台,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平台。如此一来,民营科技企业在充裕资金的支持下迅速发展,形成利于投资者和企业的双赢循环。

四、解决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创业板作用仍然有限

(一)创业板市场资金有限,上市竞争激烈

经济危机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的恶劣影响仍在继续,尽管国家在不断推出利于市场稳定和经济复苏的各项政策,以求股市行情能够出现好转,但效果甚微。如果在2000年到2007年这段全球经济扩张的高峰期能适时地推出创业板,不仅能够分流一部分a股市场的资金,减轻危机发生后泡沫破裂带来的巨大冲击,更能借整体经济迅速发展的态势推动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经济发展受到重创,再加上“大小非”的不断解禁和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资金的分流,创业板整体的资金容量并不能满足上市企业需要。

另外,相对于主板和中小板市场创业板门槛较低。根据统计数据,目前全国50多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大约有15000多家企业有在创业板上市融资的意愿。而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书的企业中不乏各项标准高于创业板要求的,甚至符合中小板、主板上市条件的优秀企业,由此可见创业板上市竞争之激烈。所以,能顺利在创业板进行融资的企业只占总体的一小部分,目前绝大多数的民营科技企业还是与创业板无缘。

(二)市场发展不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比例低

自开板至今,关于创业板的话题从未中止:发行价和市盈率过高、众多上市公司股东一夜暴富、市场的疯狂炒作等。企业未来成长性被过分透支,投机性强所隐藏的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这些问题不容忽视,整个市场体系的建设、完善依然任重道远。

同时从国外资本市场创业板的经验来看,一定比例的机构投资者在缓解市场投机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目前,中国内地创业板的参与者以散户居多,基金等机构表现得较为谨慎。在10月30日上市首日有25.26万个人投资者账户买入了4.23亿新股,占当日创业板股票交易量的比例超过97%,而机构投资者累计买入1142.95万股,仅占市场的2.63%。如此失衡的投资比例,反映了创业板市场的未来发展风险及上市中小企业的后续融资难题。

五、完善创业板市场的相关建议,基于满足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需求视角

(一)逐步降低入市门槛,增加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机会

根据相关政策,我国创业板的拟上市企业的盈利和资产应符合下列要求:1.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2.最近一期期末净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这虽然比主板和中小板的发行条件降低不少,但与国外一些较为成功的创业板例如伦敦aim市场相比门槛较高。

我国成立创业板的出发点是为弥补现有市场功能的不足,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平台,过高的门槛会使相当一部分真正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小企业被排除在创业板市场之外。伦敦aim市场的很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为中小企业制定宽松、快捷的上市条件,对具有成长性且得到保荐人认可的上市企业的最低利润、经营年限等均无限制。在创业板的设立之初,为了保证市场规范发展而执行严格标准是十分必要的,但当创业板运行一段时间后,应逐步降低准入条件,不仅关注企业的盈利指标、总股本、净资产等,更要重视未来发展能力,使越来越多民营科技企业得到融资机会。

(二)完善市场监管,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持续稳定的融资环境

由于创业板公司经营风险大,市场存在较大的波动和风险,所以创业板市场应该有比主板市场更严格的制度来抑制投机、保障稳定发展。可以借鉴英国aim市场的做法,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定保荐人的资格和责任,以确保保荐人在企业上市的整个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建立比主板市场为完整、详细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监管机构应对违规情况加大执法力度,对发行人公布虚假错误信息、进行内幕交易的行为给予严重惩罚。通过加强市场监管,使创业板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降到最低,维护市场发展的持续性,充分发挥其融资平台的作用。

(三)增加机构投资比例,培养理性的市场投资者

创业板市场的成功运作与参与其中的专业投资者密不可分,因此,在构建市场制度的同时,也需积极发展机构投资。国外创业板市场机构投资者比例都较高,如英国aim市场机构投资者比例达到40%以上。鉴于此,我国可以适当修改有关法律和规定,以基金为主要投资力量,允许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社会公益基金进入创业板市场,并批准设立专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国家科技创业基金来增加市场机构投资者比重。另外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存在的众多中小散户,自身素质较低、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不强、缺乏对风险的充分认识使得其投资行为缺乏理性。因此,上市公司应主动提供风险警告,证券服务机构必要时可对中小散户进行适当的投资指导,并推出投资组合以降低投资风险,促进投资行为理性化。这样创业板市场才能够保持高效良好的运作,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民营科技企业成长中的作用。

六、结语

虽然现阶段我国创业板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有待改进,但其为具有成长性及高科技含量的民营科技企业提供了新的外源融资渠道,对企业资金短缺的缓解作用不可小视。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完善的创业板市场将吸引越来越多优质企业进入,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跨国公司,推动我国自主创新力的提升,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黄晶华,马继鹏.创业板将成中小企业发展“助推器”[n].国际金融报,2008-05-16.

[2]宋德正.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探索和实践[J].江苏科技信息,2007(8):4-5.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篇4

【关键词】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对策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Jiangsuprivateenterprisesisalwaysaheadinourcountry.inthecircumstanceoflimitedresourceandincreasingcost,privateenterprises,whichareunderhighpressure,arefacinggreatchallenges.thekeyforthemtosurviveandstayaheadistoaccelerate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enhancethecorecompetitiveness.

【Keywords】privateenterprises;technologicalinnovation;Countermeasures

1江苏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底,江苏省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131.3万家,比2011年增加11.5万户;户均注册资本由上年底的302万元提高到322万元,户数、注册资本总额均居全国首位。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3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50.5%。2012年,民营经济贡献了江苏省56.3%的税收。

据南京海关公布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江苏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4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3%,高出当年全省进出口总体增速29.7个百分点,占当年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6.5%。据介绍,江苏省民企进出口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般贸易为主、机电产品为主的特征。2012年,全省民营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937.1亿美元,增长16.5%,占同期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的64.4%。同期,江苏省民企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方式进出口大幅增长至384.8亿美元,增幅高达1.2倍。

从上可见江苏民营企业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江苏民营企业要提升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

2江苏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

尽管江苏省的民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制约着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2.1企业融资困难,金融机制有待健全

创新的一大特点就是高风险,对创新资金的依赖性很强。资金不足是江苏民营经济创新能力提升的最主要障碍。

1)创新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银行对创新项目如何评估缺少必要准备,创新信贷远远不能满足民营企业创新资金的需求。江苏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发展不快,社会创新资金的筹集远不能满足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需要。

2)民营企业极难得到创新资金。根据国际经验,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有创新动力、创新活动最活跃的部门。江苏科技型中小企融资非常困难。据调查,江苏8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资金困难,融资位居其发展困难的首位。民营企业主要有三种融资方式: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或发行股票、企业内部积累。在美国,37%的民营企业可以从银行获得贷款,而在江苏,一般很少有银行愿意给民营企业贷款。受政府调控政策及企业内部政策等多种原因的影响,江苏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家较大。

2.2创新人才短缺,人才队伍有待提升

人才是影响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创新人才缺乏是民营经济创新能力不强和创新成功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调查,有58.3%企业反映缺少创新人才,位于制约企业自主创新内部因素的第一位。

人才总量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高技能蓝领人才供不应求。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占工勤岗位人数的1/3左右,其中高技能人才占工勤岗位人数比例只占1/20左右。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蓝领工人的缺位,影响了民营企业创新工作的实施和执行。

2.3加工贸易为主,自主创新后劲不足

由于民营企业规模有限、发展的时间较短,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少,发明专利不多,原始创新成果极少,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与高科技民营企业还缺乏更新换代的主导技术产品以及长期发展自有核心技术储备。由于发明专利少,以及由发明专利所形成的产业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外国跨国公司手中,所以形成民营高科技企业其效益比较低,多数企业的平均利税率只为10%左右,其增加值率只有20%左右,甚至有段时间的利税率与增加值率还低于传统工业产业,其原因就是大部分利润被掌握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赚走了,我国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只赚了点加工费。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的老总们也曾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打工仔”,“主要如从专利技术看,近几年来全国民营科技企业的专利数量虽然增长很快,但仍有70%以上企业没有发明专利,只有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他们所拥有的技术主要是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二次”开发技术,其中绝大部分是模仿型技术,自主创新的程度较低。

2.4政策支持不够,产学研合作有待加强

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是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江苏目前很多促进创新发展的政策法规有待不断完善,存在出台易,落实难的现象。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尚未真正形成,制约了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执情。重复侵权、故意侵权以及冒充专利、假冒他人专利等违法行为屡见不鲜。政策落实不到位。如:税务部门对技术开发费用的认定极为严格,企业实际享受到的税收优惠很少,弱化了税收对科技产业化的引导作用。

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尤其是南京地区民营企业发展较好。在江苏省多家发展较好的企业中,苏南地区的占70%多。全省技工贸收入超亿元的多家民营企业中,宁、苏、锡、常地区就、就占77%左右,而苏北地区具有规模的民营企业却寥寥无几,创新人才严重短缺。江苏省很多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人难招、才难留的问题,,这就是制约苏中、苏南、苏北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最大的因素。

3加强江苏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对策

3.1健全金融机制、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

通过建立和完善贷款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信贷投放,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渠道;优化省级财政经费资助结构,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偿还性资助和贷款贴息的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实施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同时加大对金融资本、创业资本及民间资本参与科技项目实施的引导力度。

加强对科技企业信贷服务,研究建立科技贷款统计制度,不断提高科技型企业贷款投放量占全省总量的比重,确保科技贷款增幅高于同期全部贷款的平均增幅。

加快推进创业投资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海外资本支持创新创业;积极探索发展科技担保和科技保险,组建地方性的科技担保公司,提高科技保险保费补贴比。

寻求科技与金融结合新路径,促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融资体系为民营科技企业服务。促进银企合作,引导银行围绕民营科技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大银行对民营科技企业的贷款份额,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3.2培育创新人才、构造人才优势

江苏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及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创造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有利环境。完善公共人才服务体系的建设,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技术平台以及科技人才数据库等。

要深入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和双千人才工程,进一步向民营科技企业倾斜,拓宽民营科技企业人才培养渠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引进中的作用,实施民营企业人才国际化,战略重点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优化民营科技企业人才结构;建立健全民营科技企业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对引进人才投入力度、金融支持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激励机制,让人才获得与贡献相匹配的荣誉、地位和实惠;建立我省民营企业家后备队伍培训的长效机制。全面了解我省民营科技企业人才信息和总体状况,及时更新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盘活民营科技企业现有人才资源,聚集优秀人才。

3.3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是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是创新的重点。如:吉利主张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以形成自给自足的产业化能力。以自动变速箱为例,技术和市场几乎被美国、日本和欧洲厂商垄断,外方对整体设计、关键参数、相关生产设备和零部件控制得极为严格。技术人员在6个月内自主研发出了自动变速器并进行了搭载试验,随后完成了包括制造工艺设计、生产检验设备制造、产品定型、零部件布点在内的产业化工作,建成了年产量3万台的生产线,实现了产品批量生产。吉利通过重点开发关键零部件技术,突出了自主创新的核心力。

加强产学研合作,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为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做好各项宏观方面的工作,如给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应有的自,制定和调整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通过相关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创新的结合;逐步增加对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的投入,并通过政府投资和税收优惠以诱导、鼓励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倡导官、产、学、研、中、金相结合,发挥各部门的协同作用。其次是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在运行机制方面,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调节,使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自动为经济建设服务活力。在组织结构方面,改变条块分割,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相脱离,研究开发、中试和成果的产业化隔离的状况,再次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应通过示范增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对中介咨询的了解和需求,并通过相关的措施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使用中介服务。

为解决产学研合作的资金缺口,应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只有建立风险投资体系,才能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阶段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筹资能力、国家财政支持、私人资金投入和银行贷款之间不足。

1)寻求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在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中,逐步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银行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参与的投资体系。

2)加强风险投资的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税率优惠、税收减免、加速折旧等多种形式的优惠政策来激励风险投资机构的积极性。由于政府实行对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需要对风险投资机构征收双重税收或者高税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而且增加了风险投资机构对未来的预期收益,可以吸引和激励更多不同的投资资金主体进入风险投资,增大风险投资资本供给规模,促进风险投资多元化发展,从而推动和加快技术创新进程。同时借鉴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的关于税收优惠政策的相关规定。

3.4推进地区科技创新的平衡发展

关注江苏各地区的平衡发展,利用政策扶持苏北的一些民营企业,增加对苏北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缩小苏南苏北民营企业的差距,通过政策倾斜,培养、吸引优秀人才进入苏北民营企业,推进苏北企业的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曹颢,尤建新,卢锐,等.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19.

[2]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

[3]林贵.金融市场建设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理论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21).

[4]吴浪,邵慧力,沈志强.科技创新需要人才支撑[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1(04).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篇5

创新是一个社会经济过程,除了受技术因素的制约外,制度环境也是决定创新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创新过程中,无论是创新资源的获取、整合和创新动力的提供,还是创新机制的运转和创新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制度环境体系的支撑。影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创新动力、创新风险、创新能力、创新融资,它们影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意愿,决定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行为。制度设计能否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欲望,是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行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一、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动力机制不完善,企业不想创新

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创新需要大量投入,而投人又不能很快得到相应回报,创新必然影响企业的即期利润,因此,创新的投入产出方式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其次,资本实力、技术实力雄厚和创新能力很强的民营企业很少,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优势仍停留在劳动力和资源使用的低成本上,在创新中存在规模、技术、资金管理方面的制约,企业自主创新较高的机会成本也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第三,民营企业靠机会、靠公关、靠利用廉价劳动力可以获得较高利润,企业投机心理较强,对自主创新的必要性认识不够。

(二)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企业不敢创新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民营企业缺乏创新管理的基本经验,无力应对创新的巨大风险,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另外,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过于集中也不利于分散创新风险。合伙制和承担无限责任的民营企业,一旦创新失败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有时甚至倾家荡产。此外,我国支持创新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仍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佳,与自主创新相比,模仿反而成本低、效益好。

(三)创新人才缺乏,研发能力有限,企业不会创新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仅靠自身的力量太过薄弱,而企业间及产学研的经常性合作机制尚未建立或完善,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能通过在“干中学”的学习机制和产学研合作机制得到提升。民营企业创新人才缺乏,研发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企业创新的连续性。创新人员缺乏的直接后果就是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有心无力”,技术研发能力差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乏力。因此,人才是制约民企自主创新的首要因素。

(四)金融体制不配套,融资困难,企业不能创新

民营企业创新的两个最重要环节就是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而这两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高投入,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创新中都会遭遇融资瓶颈。当前,政府科技投入体制还倾向于将资金投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很少投入企业,而投人民营企业的则更少。我国民营高技术企业也很难通过外源融资渠道获得融资,由于民营企业资信差、寻保难、抵押难,从银行获取贷款相当困难。因此,民营企业创新只能严重依赖内源融资。此外,我国高技术企业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机会很小,阻碍了企业的创新。

二、推进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战略构想

实施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战略,必须依靠制度创新。要通过利益补偿机制,解决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问题;通过风险分担机制,分担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降低创新成本;通过建立合作机制,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重构金融体制,解决民营企业创新融资难问题。

(一)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使民企愿意创新

民企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需要政府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科技开发及政府采购政策,注重其可操作性和有效实施,对企业自主创新进行利益补偿,让其有利可图。

首先,加大各级财政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支持强度;其次,研究现行税制中阻碍技术创新的问题,改革不利于创新的税收制度;第三,建立中小企业科技开发准备金对中小企业创新予以扶持;第四,完善政府采购配套措施和强化政府采购政策的执行力,引导政府采购向民营企业高技术产品倾斜。

(二)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让企业敢于创新

首先,建立风险投资的母基金,推动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大发展;其次,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创业扶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第三,切实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使创新者的利益不受侵害;第四,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支持冒险、鼓励冒险。

(三)健全创新合作机制,让企业善于创新

合作创新是当前企业基于降低风险和缩减成本的重要战略,也是企业获取外部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合作创新,广泛建立企业间及产学研紧密的合作创新机制。在企业间建立大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问的创新联动机制;在产学研合作上,建立由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负责研究开发,由企业来负责生产和市场销售的创新模式。

首先,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战略技术联盟,让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创新合作中优势互补;其次,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使企业获得扶持的创新能力;第三,完善为合作创新服务的专业化服务体系。

(四)重构金融体制,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

科技型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过程,会经历不同阶段,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企业的规模、赢利能力、发展目标、技术创新活跃程度、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都不相同,因此企业的资金强度、资金筹措能力等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适用不同的融资策略,需要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提供融资策略,需要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提供融资支持。因此,应当以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解决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融资的远期目标,推进创业板的开设,为风险投资提供退资通道,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同时,加大金融政策的扶持,推动民营企业在间接融资和政策性融资上有所突破。

首先,将中小企业板逐步改造为创业板,拓宽高技术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其次,继续推行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和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建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五)设立中小企业银行,解决融资难题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篇6

[关键词]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对策

民营科技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创办的,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或实行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智力、技术密集型经济实体。他们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对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拉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1.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分布广

目前,河南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推动该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截止2007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14839家,比2006年的13817家相比增加了7.4%,占全国第四位。从全省民营科技企业五十强来看,2007年全省民营科技企业五十强技工贸总收入1486.2亿元,同比增长29.3%;资产总额达1169.4亿元,长期职工人数达17.9万人。目前,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已涉及机械、冶金、建材、纺织、食品、环保、石油化工和农、林、牧、渔等各个行业,以及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

2.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截止2007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3650亿元,比2006年的2887亿元增长了26.4%,居全国第八位。从全省民营科技企业五十强来看,2007年全省民营科技企业五十强实现工业增加值403.2亿元,同比增长32.1%,全年实现利润129.5亿元,同比增长91.9%,实际上缴税金48亿元,出口创汇6.2亿美元。

3.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据统计,2005年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0万人,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支出达35.3亿元,比2000年新增31.23亿元,增长767.32%,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达67.4%。从目前全省民营科技企业五十强来看,2007年全省民营科技企业五十强科技活动经费为21.4亿元,占全省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的29.3%;平均每个企业科技活动经费4285万元,提高2742万元;技术性收入2712万元;五十强企业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4884人,占长期职工总数的13.9%。2007年全省民营科技企业五十强共申请专利550项,占全省14839家民营科技企业申请专利总数的23%,其中,获得授权专利213项。

4.企业分布相对集中

从全省民营科技企业五十强来看,五十强企业分布在中原城市群区域的有33家,占总数的66%。其中郑州市10家,许昌市8家,洛阳市和漯河市各4家。五十强中已有21家是省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

二、河南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外部环境政策有所改善但仍然有待优化和落实

尽管河南省近年来先后制订出台了《河南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条例》、《省委、省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若干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政策,但是在基层的贯彻落实上并不如意。一方面,有关部门对上级政策执行不够彻底,许多政策被束之高阁。如针对民营科技企业制定的某些优惠税收、注册政策都没有得到切实落实。另一方面,一些相关的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仍显不够主动,也存在着因相关部门宣传力度小、主动服务意识不够,而导致民营科技企业不甚了解,浪费了有限的政策资源。同时,有些法律政策对民营科技企业仍然存在不公平。比如在市场准入方面,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仍然受诸多限制。在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初期和扩大规模阶段,资金及相应政策的支持极为重要。不平等待遇所形成的社会环境,严重制约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2.企业内部筹资能力有所提高但外部融资渠道仍然不畅

近年来,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的盈利能力显著提高。以2007年全省民营科技企业五十强来看,全年实现利润129.5亿元,同比增长91.9%,部分缓解了企业快速发展所需的资金缺口,但我们了解到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困扰、制约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发展瓶颈,而民营科技企业又往往难以得到足够的金融支持。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科技企业创业初期的资金基本是依靠内部融资获取的,其发展壮大过程中的资金支撑主要依靠外部融资模式。只有少数像郑州宇通,瑞贝卡等能通过上市来实施外部融资外,大部分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和手段单一。同时,河南省的风险资本市场和信用担保体系均不健全,因而大部分民营科技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3.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需要加强

我省民营科技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第一,民营科技企业的产权有待清晰。到2007年底,全省将近三分之一的民营科技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股权多元化。但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要么财产归属权不清,表现为“红帽子”企业,要么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界定不清。产权不清使产权应有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还给企业的继续发展留下一系列隐患,譬如管理效率低下、争夺控制权、经营活动受到外界干预等。

第二,民营科技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组织结构与企业的发展阶段不适应,如当企业发展到集合阶段和正规化阶段,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是职能型或事业部制与其相适应,但仍有部分企业停留于简单型组织结构;另一表现为组织结构与企业发展模式不相适应。

第三,企业文化建设不够重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企业没有制订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没有专项经费投入,未将企业文化建设列为企业经营者的主要工作。部分企业的文化建设存在形式化和个人化的倾向。将企业文化构建等同于企业文化活动或等同于企业形象工程,他们只注重企业文化的外在形式,忽视企业文化的内涵。

4.研发经费逐年增加但持续创新能力仍然较弱

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研发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截止2007年底,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全年研究开发总投入为73亿元,比2006年的31.6亿元增加了近41亿元。随着民营科技企业规模和实力的不断增强,从民营科技企业整个群体来讲,具有持续创新能力且呈稳定增长趋势。但是从个体观察,相当数量的民营科技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不理想,他们由于缺乏持续创新能力,往往在经历了初创时期的短暂繁荣之后即陷入困境或倒闭。部分原因是内部原因包括人才、技术、资金条件普遍不足,多数企业无力创新。也有部分原因是外部原因,比如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市场风险大,多数企业不敢创;还有包括民营科技企业在享受科技计划基金、金融、人才优惠政策方面缺乏平等待遇。

5.员工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高级人才流失仍然严重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进入我省民营科技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增加,其士、硕士在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比例大幅提高。但调查显示,民营科技企业中人才流失率比其他民营企业要高,民营科技企业中中高层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的流失更为严重。这既有企业外部社会环境因素原因,比如民营科技企业在人才引进、入户、子女上学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限制;也有企业内部原因,比如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等。

三、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对策

针对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上述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有关对策,全面提升民营科技企业的竞争力。

1.完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一,完善立法,确保民营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对任何单位和个人剽窃、篡改、假冒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民营科技企业知识产权和其他科技成果,侵犯企业技术经济权益和商业秘密,应依法追究其相应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第二,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排除不公平的市场准入壁垒,进一步拓宽民营科技企业的领域,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热情。在法律政策的取向上,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要允许民营经济进入其他领域,与外商一视同仁,鼓励民间投资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行投资和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第三,完善河南有关民营科技企业的地方法规,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民营科技企业的法律地位,规范和保障其合法权益。比如严禁违反规定向民营科技企业摊派、收费、罚款、集资等。

2.以建立民营科技企业信用体系为基础,完善和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融资体系

第一,建立多元化的信用担保机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形成政府信用担保、民间信用担保和企业互助担保等多种担保机构并存的担保体系。

第二,在河南省引入和推动风险投资业。科技型企业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相比处于传统行业的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成功率更低,但如果企业获得成功,将产生巨额回报。如微软公司、德州仪器公司等,他们都为最初的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因此,要发展与民营科技企业特点相适应的融资方式。风险投资是一种理想的选择。风险投资是由专业机构提供的、投资于极具增长潜力的创业企业的权益资本,它具有以下特征:风险资本的投资对象是股权,是一种权益资本;风险资本投资于新创立的企业;风险投资追求高收益。同时能承担较高的风险。它能很好地与民营科技企业的特点相适应。

第三,允许民间资本成立中小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产生的体制背景,使其在获取民营科技企业经营信息、监控民营科技企业的资金运用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产生于民间的中小金融机构,能较充分地利用地方的信息存量,比较容易了解到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从而克服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控制问题。

第四,积极帮助具有条件的科技企业参与海内外上市直接融资。

3.以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要求为目标,全面提升民营科技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第一,理顺企业产权结构,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这是为民营科技企业今后的快速发展和“内耗”隐患清除障碍。

第二,合理设计组织结构。在进行组织设计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如规模、行业特征等因素设计组织结构,避免跟风行为和迷信权威,并在保持组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适时地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使企业组织形式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第三,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把学习看作是企业成功应对市场竞争,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使学习成为企业和员工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首先,企业家要对企业文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加强自身学习以及各方面修养;其次要成立专门的负责机构,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计划,使企业文化建设系统化、规范化,并保证足够的资金支持;再次,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学习观念深入人心,并将这些观念付诸行动。

4.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和综合创新

技术创新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原动力和核心载体。离开了技术创新,民营科技企业将失去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只有进行持续有效的技术创新,才能够让企业快速的成长起来。一是政府要从出台相关的科技扶持政策,特别是技术创新奖励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技术服务体系。二是要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民营科技企业进行合作研究,形成“科技联盟”。三是企业要提高创新意识,注重持续创新。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另一方面要不断充实创新型科技人才,要结合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

5.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

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要积极营造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健全民营科技企业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人才在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建立合理规范的人才流动机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不断创新激励方式和激励制度,重视智力资本价值,承认科技人员的研究与开发成果在经济活动中的分配权,作好技术入股、管理入股等工作,用股权、期权等手段留住高水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建新著: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王建明:建立民营科技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7):174~175

[3]河南省统计局编。2006年河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篇7

章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在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F276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6-0003-02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6.002

1科技型小微企业概念的界定

小微企业,是指规模相对较小,但又具有产品生产

经营能力的企业。而科技型小微企业就是指从事高新技

术研究和开发、高新技术生产和经营,并且具备独立核

算或者相对独立核算能力的智力密集型企业。目前在各

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中,有相当数量的科、技、工、贸

一体化的高技术小微企业,新型能源、生物方面的科研

技术、新型医药技术、软件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及关于

节能环保方面的科技产业已成为目前科技型小微企业当

中的几大新兴产业。

近年来,国家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对

小微企业的经济扶持,力图通过扶持小微企业,激活我

国经济市场发展的全局。在这样良好的发展局面下,为

了能够使国家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在顺境中持续快速健康

发展,就需要总结研究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中的融资创

新问题,以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未来发展。

2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2.1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低效率、高成本

科技型小微企业一般都具有先进的科研技术成果,

但是规模一般较小,由于企业的规模太小,所以无法凭

借这方面进行担保,从而无法有效地获得融资。大多数

科技型小微企业不但很难从银行进行贷款,同时也很难

通过其他的融资方式进行贷款,即使融到资金,往往也

成本高昂。通过相关的调查可以发现,近些年来,很多科

技型小微企业无法进行正常的资金周转,这种情况非常明

显地表明了我国目前融资行业非常不完善的现状,同时也

对科技型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2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具体可以分为两种,分

别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包括股东资金、留

存收益及折旧摊销,外源融资又可分为直接融资、间接

融资及政府基金,其中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

资、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而间接融资主要指的是银行

贷款。其中内源融资是指小微企业将它在生产经营活动

中积累的原始资金重新投入生产经营的过程,同时也包

括在企业的创业初期发起人及股东投入的资金。而外源

融资是指企业将除其自身以外的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吸收

进来,并投入生产经营的过程。和内源融资相比,外源融

资的融资机制比较复杂,手续比较繁杂,有的甚至需要借

助相关的融资工具,还具有高成本性及高风险性。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在需要资金的

时候,都只会想到向银行的融资机构申请贷款,但是通

过上文已经得知科技型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难度很

高。很多小微企业由于缺乏经验和知识,不懂得融资租

赁等多种融资渠道,导致企业融资下不了,阻碍企业的

发展,也削弱了企业的发展潜力。除此之外,一些科技

型小微企业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并自信在广阔

的互联网时代可以占据自身的一席之地,对企业的“身

家暴涨”怀有憧憬。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存在企业对于

自身的股份看得非常重要,害怕外来资本的进入会侵蚀

到自身手中的股权,不愿意用股份转让的方式来进行融

资的实际情况。这也就导致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资金无法

及时到位,使得科技型小微企业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总

之,单一的融资渠道不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

2.3无法合理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

目前来看,我国的大部分科技型小微企业都是利用

知识产权来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具体的方式是科技型

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所有人把知识产权出质,从而从银

行当中获得贷款,这种融资的方式也被称为负债式知识

产权融资,小微企业按期进行偿还。但是目前科技型小

微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具

体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一些科技型小微企业对于自身的认识不充

分。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进行融资的重

要性。另外,我国家很多科技型小微企业对于自身的知识

产权没有进行严格的保护,不懂得利用法律来对知识产权

进行保护,从而也就无法有效地保障自身的权益。

其次,知识产权的估价比较困难。知识产权所涵盖

的行业是非常多样化的,并且涉及一定的专业性和科研

性,所以也就很难对其价值进行评估。目前在我们国家

还没有专门的机构对知识产权进行估价,所以这也是一

个阻碍科技型小微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贷款的因素。

最后,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登记制度还不够完善,

无法为知识产权的评估提供保障。而这些工作都应该是

由专门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来完成的,所以建立专门的

知识产权评估机构才是目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3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创新

3.1以民营商业银行为突破口

首先,要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可以尝

试设立一些小型的民营商业银行。通过民间资金的进

入,来缓解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是一种非

常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另外,小型的民营商业银行在其

他途径的放款上无法和国有的几大银行进行竞争,所以

小型的民营商业银行就只能通过科技型小微企业来实现

自身的盈利。这种情况也就决定了小型的民营商业银行

和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相互依存关系。

其次,因为小型的民营商业银行主要立足于为当地

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服务,所以小型的民营商业

银行也就势必要对当地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做足够的了解

和调查。因为地理环境上相对接近,所以一旦科技型小

微企业出现什么状况,小型的民营商业银行也可以迅速

地做出反应来进行解决,从而有效地控制贷款的风险。

最后,应该设立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来对科技型

小微企业进行服务。目前的金融产品多数都是要以固定

资产进行抵押,但是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主要资产都

在知识产权上面,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非常少,这样

也就无法获得相应的贷款。所以,我们必须根据科技型

小微企业的这种特点和具体情况来提供更加适合科技型

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对银行的贷款模式进行合理的更

改,专门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来提供无抵押融资等方式

的融资产品。

3.2建立针对知识产权的服务机构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主要资产在于科研技术的知识产

权,所以应该利用知识产权来进行融资。目前来看,我

们国家还是比较鼓励知识产权市场化的,国家相关的部

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科技型小微企业利用科技

知识产权来进行贷款。但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一定要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用知识

产权贷款提供保护,同时也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知识产权

的制度,保证知识产权的实际价值。另外,也要积极地

建立专门针对知识产权贷款的服务机构,这种服务机构

应该是由政府相关机构及一些融资机构共同组成的,

为科技型小微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进行贷款提供便利的通

道。同时也要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法律方面及政策方

面的咨询服务,保证贷款过程的效率。

3.3建立科学合理的融资管理体系

通过从发达国家获得的相关经验,应该针对科技型

小微企业引进合理的风险投资,客观地说,风险投资对

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

建立一个合理的风险投资市场,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相

关政策,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条例,建立相关的投资

基金,对于我们国家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

利的。同时也要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民间借贷进行规

范,针对民间借贷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防止

民间借贷不合理高额利率问题的出现,保证民间借贷市

场的正常运行,维护社会安定。

3.4加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自身建设

首先,在互联网时代,科技型小微企业想要谋求好

的发展,要树立“产品为王”的生产经营理念,而要做

出好的产品,就需要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自身能力,

改变一些不好的印象,包括企业管理者素质低、违约率

高及贷款风险率高等问题,做到“内强素质,外强产

品”,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其次,现代社会是高度文明的社会,繁杂交错的社

交网络,只有“诚信”才是一个企业最好的名片,也是

企业能够长久发展的最宝贵财富,所以科技型小微企业

在经营的过程中要把诚信的理念融入到公司的文化当中

去,从而更好地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

4结语

近些年来,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政府

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概

念进行阐述,并且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对科技型小微企

业融资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结合笔者

的相关经验,提出了一些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的相关对策。希望能够帮助我们国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改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篇8

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据测算,一项技术从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到形成产品推向市场并形成一定的销售规模,其资本的需求量比例为1:10:100。可见,民营科技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随其发展过程而呈几何级数增长。而长期以来,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资金投入不足,严重束缚着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创业初期的企业缺乏资金扶持,致使许多科技成果因缺乏资金投入不能进入中试而束之高阁;快速发展阶段的企业则缺少新的资本注入而无法实现规模壮大。加入wto后,民营科技企业面临国外同类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严重冲击,面临更大危机。

融资的条条大道都存在各种障碍,在这些障碍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的瓶颈:

一、间接融资渠道不畅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的支持,渴求巨额投资的民营科技企业更是如此。但我国银行业中居于垄断地位的国有银行一直有重国有轻民营的观念,银行信贷绝大多数资金用以支持国有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三分之一GDp的民营企业,拿到的银行贷款不到总额的10%。民营企业中的科技型企业,又存在着许多不利于贷款融资的固有因素,进一步抬高了银行信贷的门槛。

1.民营科技企业信用担保不足。在贷款时,有形资产和通用性资产较多的企业更容易被银行接受。而民营科技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其财产总额中无形的智力财产占很大比重。在贷款时,既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又缺少健全的信贷担保体系,银行缺少对其放贷的积极性。

2.对民营科技企业贷款的风险性较高。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转换,降低资金风险、追求安全性成为银行目前金融活动的主要目标导向。根据商业银行普遍推行的信贷终身负责制,对贷款造成损失的相关人员,要追究责任。而民营科技企业与生俱来的高投入高风险特征,更使银行信贷人员望而却步。

3.对民营科技企业贷款交易成本过高。据有关统计资料,民营科技企业全国平均每户注册资本只有100多万元,年实际经营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为数不多。这一整体规模偏小的现状,使银行贷款投放的操作成本和审查监督成本较高,相同的利率水平下,银行自然更愿意将资金投向国有大企业。

二、风险投资雷声大雨点小

承担高风险追逐高收益,主要以处于初创阶段且具有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为投资对象的风险投资,被视为有效解决民营科技企业资金制约瓶颈的良方。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是利用风险投资的典范,美国风险投资对小高科技企业的扶植率超过90%。风险投资奠定了美国硅谷传奇的基石,也为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带来美好向往。然而,几年的实践却让我们看到我国的风险投资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使其发展远远落后于人们的期望。据统计,我国已经转化的科研成果中,引入风险投资的仅占4%。风险投资的发展有负众望的原因主要有:

1.我国风险投资尚未实现资金来源市场化。风险投资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市场行为而非政府行为,西方发达国家风险资本的来源中民间资本占绝对主导地位。而在我国目前风险资金来源中,政府提供的风险资金比重超过90%,民间资本只占不到10%,民营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尚未正式启动。政府部门为主要出资方,使我国的风险投资或多或少地带有政府行政管理的色彩。国家资金的直接界入往往导致责任和利益的不对称,投资运营的效率低下。

2.风险资本退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风险资本进入创业企业的目的是通过企业的高成长换取资本的快速增值。因此,风险资本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实现资本变现后退出企业,寻找新的投资机会。风险投资可选择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公开股权回购、企业兼并、收购和破产清算四种。其中公开上市的收益率最大,是风险资本首选的退出方式。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公司上市不仅有严格的资格限制,审批手续繁多,而且上市也主要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私营企业的上市之路曲折坎坷。退出机制不完善严重制约风险资本的注入。

3.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道德风险较高。风险投资没有担保,也没有抵押,运作的全过程与企业诚信是分不开的。从投资前的项目评估到投资后的项目管理、监控乃至项目退出,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任何一个风险投资家都不可能完全掌握欲投资企业的全部信息,风险投资决策在相当程度上是建立在企业诚信的基础之上的。而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干扰风险资本对风险企业前景的科学判断。

4.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按国外风险投资模式,风险投资更多的组合形式是采用有限合伙制,而我国《公司法》却没有这种形式,因而在法律上还存在着障碍。另外,有关风险投资基金的募集方式,以及风险投资退出时的公司回购股份与股份转让等方面,法律上还有许多不清晰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二板市场遥遥无期

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创业板市场作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重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于是我国理论界从这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出发,主张建立创业板市场。二板市场相对主板市场而言,门槛较低,不仅能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一个直接融资渠道,而且是风险资本退出的重要市场。但近几年各国创业板市场发展陷入困境,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受到重创,日德等国的创业板市场纷纷退出,于是希望在中国建立的创业板市场的热望也逐渐地降温了。而且,目前我国主板市场仍存在着种种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出台还须耐心等待。

四、债券市场可望而不可及

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同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债券市场的规模往往为股市规模的1倍至5倍,企业直接融资主要依赖于债券市场而不是股票市场。但我国债券市场也不能成为民营科技企业在股市之外的另一直接融资渠道。

1.《公司法》规定从根本上限制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按照《公司法》有关债券发行主体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申请发行公司债券。这一规定将大量非股份制的民营科技企业排除在外,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渠道。

2.民营科技企业信用缺位。健全的企业信用是整个债券市场的基础,信用状况是确定发行企业债券主体融资成本的重要因素。科技型民营企业与其他民营企业一样,存在财务信息虚假、财务报表不全、一厂多套报表等违背企业诚信的现象。信用缺失成为民营科技企业被债券市场拒之门外的又一重要原因。

3.我国债券市场实行规模管理,在安排年度发行计划时,优先考虑农业、能源、交通、城市公共设施项目,发债企业大多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重点行业中的骨干企业,一般的民营科技企业还不属此行列。

五、政府资助资金有限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篇9

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4年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我省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进富民强省、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举措,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最佳发展环境,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促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竣挑战中,民营经济经受了考验,实现了新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占据全省经济“半壁江山”。到2009年底,全省私营企业已达91万家,个体工商户261万户,分别是2005年的1.8倍和1.5倍。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注册资本达21718亿元,是2005年的2.77倍。近4年全省民营经济年均增长15%以上,去年在国有经济增速放缓、外资经济大幅下滑的形势下,仍然增长13.4%,实现增加值17923亿元,占全省经济比重上升到52.6%。

规模企业加速成长,建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一大批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迅速壮大,全省共有111家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其中36家企业进入前百强,沙钢集团、苏宁电器集团营销收入超过千亿元,分列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沙钢成为中国内地唯一入围世界企业500强的民营企业。全省年利税总额超过10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15家。依托骨干企业以及产业、市场等优势,民营企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催生和壮大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全省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161个,超百亿元的75个,超400亿元的8个,吴江纺织、海门家纺、戴南不锈钢等产业集群,规模和特色优势日益明显,在全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服务业比重稳步提升,民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产业看,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去年已占民营经济总量的40.6%;超过半数的私营企业从事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6%。民营企业加快进入新兴产业领城,特别是科技创业势头强劲,近三年全省共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792人,创新团队891个,成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从区域看,苏中苏北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民营企业向城镇集聚步伐加快,去年苏北私营企业数占全省23%,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取得进展,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民营科技型企业数量增多。去年达到24431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在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7%;全省已建成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200多家,在孵企业11000多家。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增强。特别是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注重自主创新,去年全省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省企业的62%,专利授权数占全省企业的7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约占全省的40%。民营企业品牌建设力度加大。在全省200多个中国名牌中,民营企业占90%以上;1731个江苏名牌中,民营企业占92%;“江苏阳光”、“波司登”荣获世界名牌称号。

社会贡献日益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上缴税收、吸纳就业、投资拉动和外贸出口等方面,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增强。全省民间投资突破万亿元,去年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62.6%;民营企业上缴税收2500亿元,占税务部门直接征收总额的49.3%;从业人员1770多万人,新增就业人员的70%在民营企业就业;私营企业出口总额320亿美元,近4年平均增长30%以上,新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占全省的60%。此外,民营企业还积极投身社会建设,共有1643家企业与1882个经济薄弱村实施结对帮扶,累计兴办光彩项目1800多个,实际到位资金450多亿元。

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既有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民营企业总体上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突出表现为“三多”:一是中小企业多。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对市场需求、成本变化等导致的风险抵抗能力不强;二是从事传统行业多。许多民营企业由乡镇企业改制而来,产业提升步子不快,虽然部分企业进入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领域,但尚未形成整体竞争优势;三是处于加工制造环节多。多数民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和能源消耗型,主要为外资和国内大企业加工配套,赢利空间比较小。

二是多数民营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中小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动力普遍不强,生存发展主要靠物质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民营企业较少,主要原因是,科技创新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企业不愿冒风险;企业科技人才、专业人才缺乏,创新心有余力不足;政府扶持主要集中在创新的后半段,“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三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存在“惜贷”、“惧贷”现象,集中表现为“四多四少”:政府项目贷款多,民营企业贷款少;大企业贷款多,中小企业贷款少;短期贷款多,长期贷款少;担保贷款多,信用贷款少。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多,新办企业、科技型企业融资更难。

四是民营企业原有体制优势在弱化。过去民营企业以自主经营、机制灵活著称,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原有优势逐渐变成劣势。一是产权结构单一。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为家族所有,家庭成员间产权模糊,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热衷于封闭运行,缺乏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和做大做强的愿望。二是管理比较粗放。普遍以家长式、家庭式管理为主,与现代经营的要求不相适应,质量管理、品牌建设、营销理念跟不上。三是企业家新老交接出现困难。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老一辈创业者面临退休,但第二代又难以顺利接班。

五是土地、人才、资源、环境等要素约束越来越强。企业普遍反映,用地政策越来越紧,项目多,落地难;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最低工资、保险等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实施,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对劳动密集型、传统加工型企业影响尤其明显;企业出现“招工难”。还有的地方反映,中小企业税费负担较重。据江阴抽样调查,中小企业税费约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6%,是大企业的2倍多。

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思路

现在,江苏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作为全省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民营经济必须加快转型升级,这也是解决其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出路所在。基本思路是“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科技创业。就是以科技创业为重点,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增量扩张带动存量调整,提升产业层次。要坚持人才引进与创业载体建设相结合,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重点支持领军人才和创

新创业团队,同时积极推进各类科技创业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助推科技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坚持科技与资本相结合,探索建立科技金融结合的有效机制,大力发展各类风险投资,鼓励支持企业上市,促进科技企业加快发展、迅速壮大,真正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民营经济上水平的强大推动力。

第二,坚持培大育强。就是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增强全省民营经济整体实力。在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的同时,排出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从项目审批、资源保障、财税政策、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促其加快发展。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利用“后危机时代”产业振兴重组的有利时机,积极实施收购、兼并、联合,实现低成本规模扩张。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整合利用资源,增强竞争优势,不断做大做强。

第三,坚持创新驱动。就是加大技术、体制、管理等方面创新,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新动力。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引导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构建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加快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打造更多的知名品牌。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吸收新的资本、技术、管理等来改善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增强民营企业的体制机制活力。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加大民营企业家培训力度,推广先进的管理方法,促进民营企业质量、经营、人力资源等管理走上规范化和现代化。

第四,坚持集约发展。就是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推动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提高民营经济竞争力和产出效率。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资源集约的原则,推动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整合。依托优势产业、重点企业,高起点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基地。推动各类园区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加快向园区集中,拉长产业链,以集中促进集约,以集群带动规模扩张,以特色强化产业竞争力。

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加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和落实力度。根据新形势下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制定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切实把政策的着力点转到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上来。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重点扶持科技型、服务型、就业型、资源综合利用型等民营企业,对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环境等企业给予限制,引导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细化配套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服务力度和推进力度,帮助企业做好政策对接,使政策真正落实到企业,发挥出最大效用。

进一步拓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梁道。加快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和信贷担保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更优、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创新和深化银政银企合作,通过举办金融超市、推行金融顾问制度、中小企业金融专项服务等措施,向银行推荐成长企业、创新项目、重点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中小企业贷款比例。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选择一批有技术、有市场、有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指导和政策鼓励,积极探索发行中小企业联合债券。进一步完善融资担保体系,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促进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合作,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简化流程、优惠利率。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创业的投融资服务,通过设立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创投引导资金和推行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促进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向科技型企业集聚。

缓解民营经济发展要素瓶颈制约。解决“用地难”问题,重点要在盘活存量用地上下功夫、做文章。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鼓励建设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施“腾笼换凤”,有序转移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腾出用地空间。解决“人才紧缺”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政府要搭建人才招引平台,加大对高层次人才激励,帮助解决在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发挥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规范和推广技能考证,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工人;企业要加大人才方面投入,以待遇、感情、股权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企业家队伍。要把民营企业家培养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分类指导,因人施策,提高实效。完善企业家培育机制,在培养对象上,重点加强“二代”接班人、科技创业者、中青年企业家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可实行政府资助和企业出资相结合,开展高校合作、高端讲座、境外培训等多种方式;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企业战略、资本运营、品牌建设、走出去、企业文化塑造等方面内容,努力打造一支熟悉国内外市场、具有战略眼光、管理水平先进的优秀民营企业家队伍。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篇10

关键词:民间资本;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保障制度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我国专利总量的65%和新产品总量的80%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创造。[1]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提升湖南科技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产业聚集和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湖南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都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瓶颈问题,推进其金融支持机制创新是保障其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湖南民间积累了大量资金,民间资本较为丰富。由于难以找到有效的投资渠道,民间资本投资难问题日益凸显。为什么会出现民间资本投资难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融资难的奇怪现象呢?笔者认为,关键于民间资本与湖南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有效对接机制,两者难以实现协同发展。因此,构建与完善湖南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的政策与法律保障制度,是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与湖南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创新的新思路。

1促进湖南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的意义

促进湖南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而且有利于推进湖南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实施。

(一)有利于充分利用民间资本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湖南积累了大量民间资本。民间资本为了保值与增值,必然多维度寻找投资途径。当前,由于湖南地区的资本市场还不发达,民间资本可选择的投资渠道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存款利率低,储蓄难以为其本带来合理利润。特别在当前物价指数居高不下情况下,投资者更不愿意将手中的资金存进金融机构。在此情况下,大多数民间资本只能通过民间借贷等方式寻求增值。促进湖南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对接,有利于畅通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对接通道,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规范湖南民间资本发展,充分利用民间资本,而且有利于实体经济获得持续稳定的金融支持。

(二)有利于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促进湖南促进科技创新、推进"四化两型"战略实施、保障经济持续增长起着极为重要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数属于民营企业,其发展主要依靠民间资本,民间资本与其具有内生的亲缘关系。在湖南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种子期、成长期,民间资本是其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其支持作用极为重要。湖南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难以对接,不仅使得难以有效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发展,而且导致民间资金违法使用案件频发,中小企业融资秩序失范。构建两者对接机制,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而且将其融资秩序规范化。

(三)有利于规范民间金融发展

民间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其优势和特点使它能够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分散化、非制度化和标准化的融资需求。特别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种子期、成长期,正规金融大多不愿为其提供金融支持,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只能转向民间金融需求支持。在投资途径有限情况下,引导居民将民间资金转化为民间金融资本,有利于增加居民的资本性收入,促进民间资本阳光化和中小企业融资。但是由于湖南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难以对接,民间金融长期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引导湖南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对接,有利于规范湖南民间金融,促进其阳光化发展,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益,强化金融对科技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

(四)有利于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垄断的金融体制使得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权高度集中于政府,以按其偏好向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断输送金融资源,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可利用的金融资源十分有限。金融资源配置不公和效率低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由此而生。促进湖南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对接,必然要求打破正规金融市场垄断,允许民间金融及民营中小金融机构有序发展,形成金融市场的适度竞争局面。促进湖南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对接,将推进金融市场竞争秩序构建与金融体制反垄断进程,逐步激发金融市场活力。

2促进湖南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的保障制度现状

湖南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有效对接的实现,以完善的政策与法律保障制度为基础。尽管湖南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难以对接问题产生的原因众多,但相关制度不健全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检视现行保障制度,分析其不足之处,而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完善十分必要。促进湖南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制度现状可从国家与湖南地方层面进行分析。

(一)国家层面的相关保障制度现状

(1)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制度

促进民间投资是我国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激活民间资本的重要举措。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提出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等垄断行业的措施。2012年,银监会制定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人银行业的实施意见》,细化了鼓励与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扶持政策与措施。同年,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打通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对接通道,探索民间金融规范发展路径。

(2)促进民间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

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多样化投资形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优化民间资本利用与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重要路径。2002年,《中小企业促进法》第17条规定:"国家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各类依法设立的风险投资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投资";第28条规定:"国家鼓励个人或者法人依法以工业产权或者非专利技术等投资参与创办中小企业。"2010年,国家银监会与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鼓励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等设立创业投资企业,逐步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创业资本筹集机制和市场化的创业资本运作机制,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机制,促进风险投资健康发展。"2012年,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规定"在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放宽民间资本、外资、国际组织资金参股设立小金融机构的条件。强化小金融机构为小型微型企业服务的市场定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以上制度意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缓解其融资难问题,为促进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保障制度建设奠定基础。

(3)促进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制度

目前,国家层面促进科技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制度主要表现为部委政策及规章等规范文件。2007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关于印发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鼓励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业投资企业,支持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创立和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政策支持和风险补偿。"同年,财政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创业风险投资方式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要目的,用于对处于种子期与起步期创业企业的风险投资"。2012年,科技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科技新领域的意见》主要就深化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体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渠道、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等进行了全面的规定,是促进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的基本规范。

(二)湖南地方层面的保障制度

湖南一直把创新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引擎。2010年,湖南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湖南的目标。2012年,颁布了《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进一步加快了创新型湖南建设步伐。2010年,湖南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资本市场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非上市公司股份柜台交易试点和省内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探索建立覆盖面广、监管有力的场外交易市场。"2011年6月,湖南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在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大县和专业镇(街)鼓励探索发展专门的特色科技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机构",以及"积极支持与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实体经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机制。2012年,湖南制定的《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创新型湖南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逐步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政策目标,并对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天使投资,培育与发展创业投资体系、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进行了规定。湖南通过以上政策与法律保障制度建设,促进科技和金融融合,不断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为其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加速创新型湖南建设步伐。

3促进湖南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保障制度存在问题

湖南已经从政府、金融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推进其金融支持与融资能力建设,但是对于促进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对接保障制度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两者的有效对接。

(一)制度理念较为滞后

首先,以上促进湖南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保障制度普遍存在过于迷信政府作用,轻视市场机制功能等问题。虽然民间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促进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保障及监管作用,但构建市场化运行机制,是促进民间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其缺乏从湖南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合发展、协同创新理念来构建保障制度。虽然一些政策性规范对湖南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对接有所规定,但是大部分缺乏对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对接理念指导与相关制度设计。其次,缺乏从适度竞争、公平竞争理念来构建相关制度。虽然政府试图通过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设置,促进民间资本设计金融机构等来打破金融市场垄断,但相关制度的立足点依然是维护国有正规金融对市场的垄断地位。

(二)制度层次较低

从总体来看,以上促进湖南民间投资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保障制度大部分表现为部委规章、政策及地方政策性文件,很少有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制度效力层次普遍较低,权威性不高。其次,大部分保障制度的政策性色彩十分浓厚,相关规范较为原则与粗放,可操作性不强。促进湖南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的立法层次较低,不仅影响到保障制度的统一性与体系化,也影响到政策与法律规范的执行性和实施效果。

(三)系统性不强

上述大部分促进湖南民间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保障制度存在较为明显的部门利益倾向,缺乏从整体性、体系化角度构建促进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对接政策与法律体系,缺乏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契合民间资本运作规律来设计相应保障制度,从而导致相关制度难以实现引导民间资本发展,促进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对接的目标。此外,部分政策与法律规范存在相互冲突,相互重复,协调性不高等,也影响到制度落实及实施效果。

(四)基本制度不健全

构建湖南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对接保障制度,是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基础。而相关基本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到两者的有效对接。首先,促进湖南民间资本投资设立中小金融机构政策与法律规范不完善。虽然国家与湖南地方政府出台了系列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政策与法规,但是,民间资本投资设立中小金融机构在准入、业务及治理等方面仍然受到众多歧视性制度限制。其次,民间金融规范制度缺失。当前,湖南等地方政府对民间金融的规制政策有所放松,但其仍然缺乏法律规制,引导民间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缺乏应有的制度保障,使得民间资本难以通过最为简单的金融形式转化为金融资本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其次,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风险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法律制度不健全,制约到中小企业融资的多元化发展与民间资本的对接。最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湖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法律地位不明确、服务对象、支撑体系、运行规则与扶持措施等极为模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民间资本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4促进湖南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保障制度完善的对策

民间资本希望找到投资市场,而中小企业融资刚好可以满足其需求,相对其他融资方式而言,民间资本天生具备了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能力,具有很好地协调性和一致性。[2]促进湖南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对接是多赢之举,而完善两者对接保障制度是促进湖南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创新的重要路径。

(一)变革制度规制理念

变革民间资本、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规制理念是构建与完善湖南促进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球儿对接的基础。首先,坚持政府适度干预理念。破除对政府干预的迷信,消除政府对民间投资、民间中小金融机构等过多管制。充分利用湖南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对接的内在动力,构建市场化的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对接机制。其次,从民间资本、中小企业融合发展,协同发展理念来构建两者对接政策与法律规范,整合现有制度,构建内在协调的保障制度体系。其次,确立金融市场适度竞争理念。打破金融业垄断是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优化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对接的基础。为此,湖南应改革严格管制金融市场的基本政策,允许民间金融、正规金融与外资金融机构展开公平竞争。在金融风险控制前提下,逐步放松对利率管制,建立利率市场化法律机制,引导各种类型的金机构在利率上展开适度竞争。

(二)制定促进湖南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对接的专门性规范性文件

制定规范和引导湖南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对接的地方性法律性文件--《促进湖南民间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规定》,是协调相关政策与法律,提高规范湖南民间资本、促进其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政策与法律规范层次及实施效果的有效路径。《促进湖南民间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规定》作为地方性法规,应依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等规定,由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促进湖南民间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规定》应依据湖南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规律,以构建多类型、功能协调的金融支持体系为目标,就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目标、基本原则,制度体系、促进措施与责任等进行规范。

(三)完善湖南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制度

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是促进湖南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的重要路径。首先,湖南应在现有"中小企业板"市场机制基础上,逐步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条件,特别是要引导和支持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借助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实现直接融资。其次,构建湖南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融资制度,支持与规范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融资。最后,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产权交易机制,规范各类产权交易市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股权等交易,变现产权,筹集资金,以实现湖南民间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的有效对接。

(四)完善湖南促进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法律机制

降低金融业准入门槛,让民营企业可以进入银行业,尤其是要加快推进农村银行建设,允许更多的民营中小银行存在。[3]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是优化湖南科技型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机制,促进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对接的重要途径。完善相关法律机制是促进湖南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的基础。首先,湖南可依法降低中小金融机构设立条件,在注册资金、审批与登记、运行管理等降低对其要求,鼓励民间资本成立中小金融机构。建议湖南改革现行村镇银行必须由银行金融机构控股的制度,允许村镇银行控股权对民营企业开放,由此可以加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加大村镇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4]其次,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监管法律机制,构建以湖南地方金融监管为主,以差异化监管、审慎监管为原则的监管机制,建立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预警和退市法律机制。最后,优化湖南中小企业发展支持机制,就中小型金融机构税收优惠、清算支持和业务创新等方面构建扶持制度。

(五)构建湖南民间金融规范发展法律机制

民间金融和中小企业的长期互动关系表明,单纯依赖商业银行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并不现实,规范发展民间金融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5]规范民间金融发展是促进湖南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融资对接的重要措施,而构建民间金融规范发展法律机制是前提条件。首先,湖南应确立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规范民间金融的首要前提是确立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6]湖南应消除对民间金融的严格压抑政策,明确其作为民有金融与正规金融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其次,构建规范湖南民间金融机构法律机制,就组织型民间金融机构准入、业务运营等方面进行制度规范,以引导民间金融阳光化经营。其次,构建民间金融监管法律机制,就其监管机构、风险控制指标及监管措施等进行规定。最后,完善民间金融法律责任机制。修改过于严格的民间金融刑事责任,从保障其健康发展层面构建行政责任与完善民事责任,形成行政责任规制为主、刑事、民事责任规制为辅及三者相互协作的法律责任机制。

(六)完善湖南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完善湖南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是强化其资能力,优化其与民间资本对接的必然选择。首先,湖南应明确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地位为非金融机构的法人单位,不能从事金融业务及财政行为。其次,规范信用担保运作,就信用担保设立条件及程序、业务办理、收费等进行规范。其次,构建担保机构风险控制法律机制,通过建立金融机构风险共同承担、反担保、再担保制度及完善担保机构监管机制等来构建科学的风险控制机制。最后,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扶持、优惠机制,激励其积极担保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参考文献:

[1]李佳峰:以科技金融促民营经济快速发展[J].汕头科技,2010(2):34-35.

[2]李中,刘卫柏: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与思路--基于民间融资体制建设视角[J].财务与金融,2012(3):17.

[3]徐剑锋: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机制创新[J].浙江社会科学,2011(12):35.

[4]谭岳鑫:引导民间资本有序流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n].湘声报,2012-1-11-2.

[5]王忻怡: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研究[J].求索,201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