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十篇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十篇

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5:06

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煤矿技术管理;煤矿安全生产;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U415.12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煤矿生产现状

在国民经济中,煤矿是较为基础的产业,煤炭消费在国内能源生产和一次性消费结构中在市场份额中占有70%的比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成就,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已经基本上得以形成,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得以完善和健全,但是在世界上,我国所发生的煤矿伤亡事故还是最多的。根据相关统计,一次性死亡人数达到10人以上的事故属于煤矿产业的占有80%比例,煤矿事故没有1人死亡,经济赔偿不得低于10万元,将更多的不幸和痛苦带给家庭,与此同时也使国家的经济遭受到严重的损失。

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出,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相对还是比较严峻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矿难经常性发生,国有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几率逐年递增,其中生产性事故发生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第二,开采工作地点事故较为集中,其中挖进工作面的危险性是最大的;第三,大部分事故中,瓦斯爆炸最重要;第四,职业危害较为严重;第五,地区不同的煤矿安全生产发展也会出现不均衡现象;第六,煤矿事故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只有安全合理的投入,生产的顺利进行才可以得以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事故的发生几率可以得到有效地防止,从而使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提升。对于煤矿行业整体工作而言,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企业生产达到的最终目的,但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第一”是必须要遵循的原则。煤炭生产是煤炭效益的重要来源,若是没有安全管理,生产煤炭就无从谈起。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对于企业效益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企业发生事故总会或多或少地造成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且通过财力、物力、人力以及精力进行处理,这些都会造成经济的严重损失。除此之外,因为事故伤亡产生的影响,造成员工人心不稳,不能按时出勤,生产工作很难开展,这些都是不能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在煤矿生产行业中,安全生产管理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煤矿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想要使安全生产做的更好,运用各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在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中,煤矿安全管理所涉及的工作是各种各样的,但是煤矿生产的过程也具有着一定的复杂性,涉及环节也比较多,所以,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技术管理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煤矿生产管理中技术管理也全面贯穿其中,对煤矿生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从而使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配合,相互发挥作用,防止由于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使生产秩序无法正常进行,或者造成严重的损害。

在管理煤矿的过程中,安全生产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煤矿的安全生产不仅与煤矿的矿产职工人身安全有密切联系,而且与煤矿的正常运营也有密切的关系,社会的稳定也会因此受到影响。煤矿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关系到每一个环节,而这每一个环节的运转与生产的稳定性也会有一定的关系。在管理煤矿的过程中,技术管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针对煤矿的技术管理,在煤矿各项管理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也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煤矿的技术管理针对生产的过程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因此煤矿的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要相使煤矿的安全生产得到有效地保障,对煤矿的技术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正常地运行煤矿的技术管理,煤矿的安全生产才能够得以实现,而其水平则是煤矿安全生产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据和条件。

四、煤矿的合理开拓开采方案设计主要取决于技术支撑

针对煤矿的开拓开采,进行一系列的技术设计方案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设计,才能够在开采过程中更有计划性、规律习惯以及科学合理性。煤矿的开采,需要在科学合理的验证基础上,实施前期技术勘察,详细汇总各项数据,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与相应的科学原则相结合,将合理的开采方案制定出来。在设计煤矿开采的时候,要对各项因素的存在进行充分地考虑,看其是不是会对开采造成影响。不仅要对开采前期的各项因素进行考虑,而且也需要对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突发事故进行考虑,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实施补救,才能够使损失降到最低。在开采过程中所采取的开采技术要具有先进性,利用先进的开采设备,合理配置开采工艺流程。上述的这些都需要在技术管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统筹安排开采的各个环节,对每一个环节的流程进行合理设置。设计应该遵循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原则,巷道布置最好简单,每一个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重点是要技术可行、然后是要经济实用,针对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到位,上述都需要在技术支持前提下,保证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确定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与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的时候,技术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提高对技术基础工作的认识

煤矿生产技术基础工作主要是指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等技术文件,看似与安全生产没有较大关联,但正是由于其工作细微,因此,可以说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对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等技术性文件的指导工作重视起来,必须充分认识到“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均需要交予相关工作人员审批审阅,确认通过后,再交予专业的副职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来进行学习和落实;井(区、段、队)的各个负责人主要负责作业落实,所有的施工操作人员以及需要进入到施工现场的人员,均必须根据作业规程中的相关要求来执行”。工程技术人员在对施工现场进行作业指导时,同时还应当结合实际所需,对规程进行修改、补充等,若施工条件或者作业面地质出现变化,则应当及时更新安全技术要求,做到万无一失。规程、设计以及报告等均属于指导性技术文件,对整个生产工程的安全、效益、质量以及效率均有非常大的关系。在对规程、设计以及报告等指导性技术文件进行编写时,要结合时代的特征,编制出更加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可操作性以及前瞻性的文件;并坚持安全可靠、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原则;并保证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要求;同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煤矿生产操作进行制约。

六、突出抓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最近几年中,瓦斯、煤尘和火灾事故,在总事故次数中占有45%的比例,死亡人数在总数中占有62%的比例,并且很大一部分安全生产情况比较好,也具备较高技术管理水平的煤矿也陆续发生特大瓦斯、煤尘和火灾事故。例如,武乡县东庄煤矿,在1994年5月28日发生的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24人死亡;沁源县黄土坡煤矿,在2000年10月13日发生的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郊区南村煤矿,在1999年12月21日发生的火灾事故等等。这些案例都说明煤矿对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思想上也不够谨慎,在此基础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不能在根本上控制重大瓦斯、煤尘以及火灾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生产中就不会占有主导地位。所以,要将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彻底扭转过来,将“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很有必要的,抓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将瓦斯、煤尘和火灾等重大、特大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想要做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一)将各级领导以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责任制建立起来,并且对其健全和完善,实行齐抓共管,相互合作开展工作。对行政正职的“一通三防”工作的第一责任者进行确定,让总工程师对“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负责,并且重点把好五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查关、隐患处理和“一通三防”安措资金使用关。

(二)对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进行高度重视。它是矿井对瓦斯、粉尘和防灭火防治工作的基础,在实践工作中,要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管理进行加强,针对不合理的通风系统进行调整改造,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将完善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建立起来,对风量进行合理供给和分配,从而使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得以保证,确保供风的充足性。

7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并且将其完善,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地发挥

“人权”在中国是很被重视的,一直以来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此,在发生一系列的煤矿安全事故发生之后,我国对于煤矿的安全管理也越来越重视。那么在管理煤矿安全的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应该得以充分地发挥,由于人在生产活动中占有着主导性地位,控制生产环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煤矿的技术人员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而言,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煤矿技术管理上,技术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建立安全制度,执行安全规范,都需要在技术人员的帮助和引导下完成。技术人员,不仅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还需要针对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违章违规现象要及时制止,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全面地激发出来,这就需要对技术人员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福利保障。对技术人员的地位要引起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建议得以重视,在生活上和工作中要给技术人员一定的特殊待遇,将技术人员的带头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相应的规章制度也会得以健全,将在技术总工程师为总负责人基础上成立领导班子,在行政上形成的管理秩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使管理流程得以完善,为我国的煤矿事业做出贡献,为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利环境,使社会的秩序更为稳定。

参考资料:

[1]瞿芳彬.浅谈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

[2]胡文国.国内外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经验及启示[J].煤矿安全.2011(05)

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矿井;地质工作;煤矿安全生产;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a

矿井地质工作隶属煤矿生产,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煤矿的安全以及项目开发密不可分。矿建地质工作的勘测、探索和把控上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地质工作伴随着煤矿的每个阶段,包括开发、使用至最后的废弃。依据相关调查,在所有煤矿发生的事故中,如瓦斯爆炸、突水等,都与矿井的地质工作有着重要的关系。所有这些事故类型都要通过矿建地质的勘测来找出原因,加以预防。有效的矿井地质工作的开展能够很大程度上预防或者减少矿井事故的发生,实现煤矿安全作业,提升灾难预防和施救能力,保证企业较高的经济收益和社会价值。

1、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

近年来,瓦斯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对“一通三防”(“一通”是指通风,“三防”指防瓦斯、防煤尘、防灭火)的实质认识不够,不能正确处理“一通三防”的内在关系,不重视通风基础工作而造成的,具体表现如下。

通风系统是矿井通风的基础设施,通风系统形成不及时或不稳定,结果就直接导致风流短路,瓦斯积聚。分析瓦斯事故,都是对通风系统不重视引发的。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少数通风管理人员不明白通风工作的重点是什么,把煤矿通风系统的构建等同于其它无关紧要的事来抓,在具体工作上就是拖延推诿,最终酿成事故。其次通风工作具体实施上,部分通风管理人员只重视生产区域的通风系统而不重视对死角\盲区的管理。

2、矿井地质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1实现对瓦斯事故的预防。在所有煤矿的事故中,瓦斯爆炸或者瓦斯突出的事件是极其恶劣的。它也是属于突发性的事故,灾害的范围比较广,所带来的危害比较严重。所以,在煤矿的生产中,对于瓦斯爆炸事故的有效抑制是整个安全管理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在传统的管理中,将这类事故的预防措施局限在一通三防的范围内,忽略了矿井地质工作对其起到的主导作用。甚至彻底放弃了这一方面的作用,完全不考虑地质工作对瓦斯事故预防的指导性作用。这样做导致的后果就是没有形成对瓦斯爆炸事故的主动性预防,仅限于被动的预防和应对。无法形成行之有效的预测和提前计划。没有找到这类事故发生的本质所在,也就无法更好地控制。在进行全方位的矿井地质工作之后,能够对煤与瓦斯突出以及煤层的结构发到清楚的了解,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在地质工作的配合下,可以掌握瓦斯涌出的规律性,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实现有据可依。

2.2有效防止矿井中水灾事故的发生。矿井中的水灾属于突发性的灾难,危害性比加强。如果灾害程度比较大,在短时间内就会使矿井收到巨大的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为了实现对其的有效防治,必须加强对相关排水设施、设备、工具等硬件的认识和管理。除此之外,更要重视对矿井地质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健全和完善水文地质方面的软件设施。细化工作流程,用于探索。积极勘探复杂地形。对作业进行中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积极、及时和细致的整理。结合各种相关理论,进行全面、科学的探讨。从而对某一地区的含水岩极其水文特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把握含水层的特性与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实现对地质工作以及安全生产的宏观指导;预测生产中容易发生水灾的区域,采取预先钻探放水的措施。对有疑问的地区一定要实现进行勘探,而后再进行挖掘。掌握水灾的主动控制权,从而将矿井水灾发生率降到最小,尽量减小危害程度。

2.3杜绝因设计不科学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2.3.1煤矿的生产也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设计进行施工操作。矿井的地质工作会在实际勘探的基础上获得大量有关煤矿的一些数据和资料,也会获得某方面的技术成果,这些都是进行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具有现实意义。地质工作主要是对煤层的结构、特性、厚度进行分析,了解水文特征,岩浆岩侵入的实际情况等。这有掌握了这些具体的资料,设计部门才能根据这些数据设计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方案。这种资料上的完善涉及很多内容。但是越具体越有助于决策的指定。保证了煤矿生产处于安全有序的环境中进行。任何生产的核心都是安全。而安全系数的高低主要是由设计初期的基本数据和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决定的。例如,如果某一地段存在火成岩侵入,或者局部含税的情况,那么在详细资料的提示下,在设计初期就对此最初判定,避免选择这一地区。预先制定有效的对策,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促使整个生产处于安全状态,同时对危害具有预警的作用。

2.3.2如果矿井地质工作落实不好,没有对实际生产环境进行严谨、细致的考察和探究,缺乏对详实的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设计就内有任何依据可循。无法给出恰当的设计方案来反映客观的环境,促使整个生产处于极大的盲目状态,无原则可言。在这种生产环境下,透水等实践很容易发生。同时,也会造成一些间接事故,给整个施工生产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

2.3.3地质资料的各种缺陷是造成煤款连锁反应、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根据行业特征,工程的周期、工程设计的工序、工程量与事故发生的几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正比的关系。一个完美的设计,主要的设计目标就是尽可能地提高工程的利用效率,减少工程量,削减周期,防止出现工期的延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防止出现人为灾害。同时,一定要重视矿井地质工作。实现资料的精准性。这是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3、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

3.1顶板事故也是煤矿生产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安全事故类型。随着煤矿行业先进科技的引进和使用,同时也加强了安全管理,这类事故发生的几率降低,但是在一些技术落后、落后地区的小煤矿中,仍然成为限制其安全生产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类型的事故诱因很多,如技术和工艺的落后,脱离实际的生产工序,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对技术掌握能力差,地区条件不优越,地质构造特别等。其中其关键作用的是地质构造。

3.2如果具备详尽、准确的地质资料和数据,那么在施工开始之前,可以对施工地点的具体岩层情况做一了解,如岩层的坚硬程度,褶曲或者煤层产状等。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方案的施工。尤其是要注重爆破工艺和支炉的模式。一些物料和设备要提前安排,人员分配也要预先完成。这样可以实现管理和技术的双层保障,对顶板事故起到防御的作用。

结束语

矿井地质工作在整个煤矿行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安全生产和作业。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良好的矿井工作,能够有效杜绝水灾、瓦斯以及顶板事故的发生。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安全运营环境。为了使煤矿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要正视矿井地质工作的特征和性质,重视它在整个行业、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实现科学、高效的决策,顺利开展工作。由此看出,矿井地质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工作,同时由于生产和安全密不可分。同时,良好的矿井地质工作能够保证企业正常、良性、可持续地健康发展,为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宗梅.煤矿安全生产与矿井地质工作[J].煤,2004,01:54-55.

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篇3

1.当前工矿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工矿企业设备使用存在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工矿企业由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部分企业管理层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尽可能压缩生产成本,使得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转,有的企业甚至存在部分设备带病运转情况;同时,对于需要进行保养维护的设备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及设备老化,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基于上述情况,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机械设备操作说明书的要求操作与保养设备,采用适当的方式降低设备的使用损耗,增加设备使用寿命。同时,对于部分设备保养问题必须考虑仔细,调配合理,避免设备之间的使用与保养发生冲突使得保养工作不能有效落实。

1.2工矿企业设备管理程度相对较弱

现在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然而,部分企业缺乏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使得设备使用混乱,以至于由于设备故障及使用不合理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同时由于企业部分管理人员忽略设备管理对生产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企业设备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企业应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建设,确保机械正常使用,避免超负荷运行而导致设备故障发生。

1.3机械设备使用及维护人员专业化水平低

目前各工矿企业大部分机械设备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功能较多而使得设备操作相对较为复杂。而且很多企业设备操作人员由于未受到专业的培训,对设备的具体构造及性能未能够明确的了解,甚至部分操作人员无法及时判断和处理设备故障,不仅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还带来的安全隐患。对于上述问题,生产企业应加大对设备专业操作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专业的知识更好得为生产创造价值,为企业带来更大收益。

2.关于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几点措施分析

2.1完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前面提到由于目前企业关于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对设备的保养未能有效的落实及不按要求对设备进行操作,最终就会使设备使用寿命明显变短,甚至造成设备瘫疾而无法正常使用。对于企业应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应建立健全相关设备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设备维护小组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与维护;其次及时记录设备的运行状况,如有故障及时维修;再者对于设备故障应有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必要时可通知生产厂家进行维护及保养。

2.2加强对设备设施的有效检查

设备使用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排除。通常点检制度可分为两种,曰常点检主要指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的日常清洁、保养等;而对于定期检查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完成,这些人员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具有该类设备运行维护经验的专家及设备生产厂商的技术售后人员。通过上述人员的检查维护可确保设备正常的使用,对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及减少设备运行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

2.3加强对设备相关资料的保管及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

设备所带的技术资料是设备使用及维护最好的参考资料,也是设备实际情况的详细说明,做好设备相关资料的保管有利于设备出现故障时的检查。同时由于部分企业设备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如煤炭开采企业),设备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使得使用性能降低,因此设备使用过程中应根据设备a身情况及使用周期做好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与维护,确保设备使用状态良好。

3.关于煤矿开采机械管理对生产安全的重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煤炭开采的自动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发展,随着大型机械化设备的使用使得煤矿开采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安全。煤矿通风设备是煤矿生产主要设备之一,其良好运行是煤矿开采安全的基本保证。由于目前煤矿供风设备基本采用螺杆压缩机或活塞质缩机,其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煤矿开采的安全性。煤矿风机常有的故障为设备防爆措施不够完善,使用海命短,设备散热性不好等。这些故障通常会给煤矿开采带来严重的影响。一旦通风供风系统设备及管道出现问题使得供风不正常,必然会导致矿井内部空气不能及时与外界交换使得矿井内部有毒有害气体增多,这种情况会使得井下作业人员产生窒息中毒,容易引发事故。据统计,在煤炭开采中很多事故都是由于通风设备出现故障引起的,可见通风系统的稳定运行对煤矿安全开采的重要性。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运行,关键在于供压机组的可靠运行,而保证机组运行的前提应做好对设备的保养与维护,落实有效的监督制度,可见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对生产安全的重要性。

4.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措施;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m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292-01

前言: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国家越来越重视生产安全问题。其中最为关注的就是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的不仅仅是国家能否获取煤矿利润,更为关键的是对生命的重视。煤矿安全是煤矿企业的基本工程,也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重工程。煤矿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煤矿安全生产,解剖安全生产和存在的问题是主要方向,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是目的,希望打破我国煤矿安全的现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做到煤矿生产零事故的安全煤矿。

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煤矿大多分布在非平原地区、因地势险峻、地形特殊化,所以煤矿一旦出现事故就会是重大事故。因地势险峻对救援有一定的影响,一旦发生事故救援不及时就是对生命延误。从我国开发煤矿资源开始,煤矿安全问题一直存在,发生率频繁,轻则伤亡几人,重则伤亡几百人不等,引起煤矿发生事故的问题就在于我国对煤矿管理及安全设施做的不够完善,一起又一起的煤矿事故让国家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及人身安全问题,不断在安全问题上提出新的政策和对策,在国家着重的管理下煤矿安全问题虽然有所改善,但还是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加大管理制度和重视程度,将成为改善煤矿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在国家管理的同时,个体煤矿企业也应该对煤矿安全问题给予重视,在大部分煤矿挖掘中,有些企业老板急于挖掘煤矿给自己带来的利润而忽略了煤矿工作者的人身安全问题,为了减少工作者的开支也会聘用一些不是正规从事煤矿挖掘行业的不专业人士,种种现象反映出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环节意识的薄弱,以及对生命安全的不重视。

二、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一)地质条件,地理位置的制约

煤矿开采的主要环境就是地下作业,地表层以下的空间是有限的,由于地势的恶劣加上工作环境的限制,煤矿问题屡屡发生。煤矿主要以挖掘为主,每一步深入挖掘都是对地皮表层的考验,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挖掘越深,对煤层的考验越大,透气程度低,掺杂杂质多是底层煤层的特点。煤层中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有害物质越多,对煤矿安全性考验越大,一旦发生危险将很难应对。

(二)安全生产技术的制约因素

在煤矿的挖掘中,精湛的安全生产技术,将发掘出煤矿的地质条件和存在的自然灾害,所以安全生产技术水平一定要高。当下我国的技术水平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包括无法对瓦斯进行探索,瓦斯对身体的危害程度极高,我国太专一于研究事故的防范措施,忽略了瓦斯本身存在的规律和危害。单一的应对方式难以预防瓦斯的突出及运移方式,这种单一的防范方式无法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

(三)煤矿安全生产装备的制约

煤矿开采在地表以下,这大大加深了工作难度,细微的动作都可能引发矿难,矿井做业最基本的就是生产设备是否完善,生产设备在煤矿挖掘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生产设备应该不断地提高,对安全的检测性和可靠性都有极大的考验。很多企业都为了减少煤矿开采的开支不采取引进技术,有些煤矿企业并没有安装建立瓦斯抽方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低成本的监控系统已经满足不了当下煤矿将会发生的隐患,没有好的安全监控系统意味着生命将会受到威胁。

三、高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措施

出现问题就应想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安全隐患威胁最大的就是煤矿工作者,加大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监督体系的完善。主管部门加强对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建立奖罚制度加强对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效率。在加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要严惩非法开矿的企业。有些企业为了谋利私自开矿,以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非法活动要严惩,在我国煤矿发生危险的概率中,小煤矿发生问题的占百分之六十,在如此大的数据比例中,我们能发现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重要性,有些非法煤矿企业为了减少开支所以不建立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危险率就频频发生,先进的生产技术会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所以,国家应该严重打击非法煤矿企业这种不重视人生命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煤矿工作业的口碑,延误了国家煤矿经济的发展,和藐视人生命价值的行为。

四、提升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可行性方案

矿难的发生主要源于危险源没有精准的勘测,对危险源的勘测技术加大精准度,将会大大减少矿难的发生。安全评估工作要贯彻落实,着重加强对安全评估工作的处理,调动相关人员进行排查和检测。发生问题时要及时解决,不拖时,不停滞安全检查的脚步。安全生产问题做为煤矿工作之中的重中之重要加大监管力度,各级部门要频繁的对安全生产进行检查,以确保安全生产的更安全性。其次还要进行合理性的安全评估,安全评估的工作要和其他工作相结合,通过安全评估工作的进行,对整体矿井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以矿业安全为剩更好更高的提升生产效率。煤矿开采工作不单单是煤矿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各级煤矿相关企业部门的责任,贯彻落实好安全评估问题和安全质量的结合,通过开会研讨的方式来研究,确保实施时可以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提高煤矿的质量。安全意识增强会带动煤矿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煤矿产业在社会的整体经济。

结论

煤矿产业的整体发展带动了我国整体工业的发展和生产,所以必须要对煤矿生产安全问题加以重视,煤矿开采一旦发生事故就是大事故,所以各级领导必须严加对待,增强煤矿工作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定期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学习煤矿相关知识,在突发状况时能自我保护。在煤矿产业政策上继续深入研究,从以往的煤矿事故中吸取教训,找明原因,针对原因,对安全技术不断加强和完善,真正做到安全开矿,安全生产,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整体推动我国煤矿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珂.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03(02):90-91.

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煤矿采矿;安全事故预控;力度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a

1煤矿采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

1.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表面化

为了能够进一步巩固煤矿采矿安全生产,实现煤矿采矿安全生产制度化法律化发展。我国相继制定了《煤矿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等多部法律法规。法律法规中对煤矿采矿安全生产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1.2生产技术与设备落后

我国对煤矿开采技术的研究相对较晚,不能够与同时期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对一些在煤矿采矿过程中使用的技术与设备还不能够很好的进行控制,无法彻底解决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瓦斯、有害气体等。经济管理思想在传统煤矿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制约着煤矿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煤矿开采适应的设备相对落后,很容易造成煤矿开采危险事故的发生。我国煤矿采矿市场生产效益相对较低,一些企业很难引进先进的专业设备投入到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生产受不到重视,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规模的扩大中,对安全生产只是维持在表面状态。应该采购的安全设备明显不足,不能够对老化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使煤矿开采安全隐患进一步恶化。

1.3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煤矿开采安全事故发生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薄弱造成的。在生产过程中没有重视自身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煤矿岗位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意识,没有将安全生产作为工作的重点。

1.4现场管理松懈

我国制定了多部法律规范煤矿行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煤矿开采的正规化。但是煤矿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情况,主要表现在违规操作、纪律执行不严等情况。煤矿开采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开采作业,在施工现场采矿较为随意,现场管理人员不能够对这种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指导,缺乏原则性,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施工指导工作。

1.5私采乱挖现象混乱

煤炭资源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我国正在积极有效的制定合理开采的办法,这样能够提升资源的利用情况。但是没看在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私挖乱挖现象,使我国的煤炭资源遭受破坏,无法组织有效的利用。开采之后的采空区也没有合理的进行利用,环境遭受破坏同时出现地表下沉现象。规范煤矿开采是保证煤炭行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表现,避免在开采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我国煤矿私挖乱挖现象影响着煤矿行业正常生产,造成的混乱局面对规范煤矿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煤矿采矿安全事故预控措施

2.1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煤矿企业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要依据国家规定与要求结合实际的生产情况制定。增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强化设备操作要求,这样才能够避免设备被人为性损害,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规章制度的建立要落实到实处,强化岗位责任,在工作中建立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体制。

2.2现代化安全管理方式的引进

煤矿采矿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利用现代安全管理方式主要采取预防性措施为主,对采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排查,制定预防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综合评定,这样能够明确煤矿企业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针对这些问题建立危险程度表,改善生产工艺流程提升安全防护装备,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强化安全检查力度

煤矿企业在生产作业之前并没有进行安全检查工作,这就造成了生产作业期间安全隐患爆发记录的提升。所以煤矿企业要强化安全检查力度,制定岗位责任管理制度防止施工人员在生产作业中出现大意思想。

2.4加强生产人员安全培训工作

煤矿采矿生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威胁较大。一旦出现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对生产人员要加强安全技术操作培训工作,使审生产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经过培训合格之后的生产人员才能够上岗工作。开展定期安全工作培训,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

2.5安全监察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

巩固安全生产成果,对所在区域内的煤矿生产进行总体性布局,明确煤矿生产总量,实现各级协同作业。加强执法监督管理意识,根据《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出现问题的矿井要进行限期整改工作,对煤矿直接负责人进行严肃的处理,强化执法力度,加大处罚力度,提升人们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煤矿监察管理涉及到众多方面的内容,在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着更多的问题。

2.6提升投入力度

煤矿企业在新时期要加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逐渐发展成为正规化、高效化生产行业。煤矿企业要强化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在科学的带动下推动煤矿企业的创新,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在煤矿生产中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提升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保证生产人员的施工安全。先进的施工技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积极有效的推动新技术的创新发展,优化生产环境能够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科学手段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是实现煤矿企业高效生产的重要方面。

2.7明确生产与效益之间的联系

煤矿企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上。煤矿企业要想提升经济效益就要制定完善的施工方式,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下经济效益提升的重点内容。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主要表现是煤矿的开采量的增长,同时也会提升开采过程中危险事故发生的几率,使煤矿企业面临经济损失与社会效益的影响。

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篇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尽可能地分析出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方方面面的原因,为煤矿企业,政府,社会,人大等提供煤矿事故的具体原因,从而为遏制和减少煤矿安全事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课题提出的背景资料

最令人心痛的事故莫过于中国各地频发的矿难,先是发生于6月的北京大安山矿难,河北邯郸矿难,接下来是10月的河南大平特大矿难,继而是发生于11月的河南平顶山矿难,四川彭州矿难,以及近年来矿难死亡人数高达166人的陕西陈家山煤矿事故.2月14日,辽宁抚顺孙家湾煤矿发生特大瓦斯事故,一次死亡214人,更是创造了45年以来我国一次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第二节频繁的煤矿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煤矿事故的负面影响

煤矿作为一个高危行业,由于生产环境的特殊性,条件多变性和不可知性,发生事故的机率较高,安全工作历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关注安全,珍惜生命,追求企业的本质安全已成为广大职工的迫切愿望.我煤矿灾害事故的消极影响远远超过了经济范畴,每发生一起事故,都会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使煤矿企业形象受到巨大损害,企业市场亲和力受到削弱,严重的影响了煤炭企业后续发展的动力.我国严峻的安全生产问题还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严重的环境危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电视,报纸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对煤矿灾害事故进行深入的报道,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另外,我国严峻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形象和对外贸易.再者,煤矿高伤亡率也对国家和政府的形象不利,容易被国外某些势力所歪曲利用,对中国进行人权抨击.因此,如何遏制矿难频发,已经成为煤矿,政府,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煤矿安全事故根源的探究,就是要系统地,全面地分析和研究煤矿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从中寻找出关键的问题,以便给煤矿企业,政府机构等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从而减少和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发生煤矿事故的大致分析

面对如此频繁的煤矿事故,如此高的死亡人数,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使煤矿事故成为中国的顽症对于中国的煤矿事故,专家和媒体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分析和解读.有的认为片面追求利润是主要原因,有的归咎于管理制度的不严,也有的认为对事故责任者处罚过宽等等.应当说,这些分析看法都有一定道理.矿难频发可以看作是高能耗,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市场反应.面对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面对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的市场环境,面对大干快上gdp竞赛的某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巨大冲动,尤其是面临并深陷其中,处于锁定状态的高能耗,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矿难的发生又具有必然性,矿难频发又具有令人痛心的某种规律性.

三煤矿安全的意义

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煤矿安全事关矿区社会稳定和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关注安全,珍惜生命,追求企业的本质安全已成为广大职工的迫切愿望.再者,煤矿高伤亡率也对国家和政府的形象不利,容易被国外某些势力所歪曲利用,对中国进行人权抨击.煤矿安全涉及到社会稳定,煤矿能源的合理开发等诸多因素.因此,如何更好地剖析煤矿事故后的深刻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本课题研究现状及研究的方法

目前国内大多数煤矿事故原因的研究方向是从煤矿事故的某个侧面或是某些原因来研究,没有系统地,全面地去研究分析.本课题主要是收集大量的有关煤矿安全事故的资料,收集媒体,政府,社会人士对煤矿事故的评说,结合煤矿自身安全状况,得出一个比较客观和合理的结论,从而为减少煤矿事故提出建议.

第二章:煤矿安全事故的自身原因

第一节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一近几年煤矿事故统计数据

煤矿灾害事故频繁发生,让我们先看一看国家安监局官方公布的数字:煤矿企业发生伤亡事故2863起,死亡5798人;共发生死亡事故3082起,死亡5670人;共发生死亡事故4344起,死亡6995人;全年煤矿企业发生各类伤亡事故3853起,死亡6009人.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管理的规范,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从总体上讲,出现了不断好转的局面.在开展机械化生产,原煤产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1949年至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总体趋于稳步下降态势.1999年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为6.08,为6.0,年为5.85,为5.0,为4.170,为3.100.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五,但死亡率却占全球煤矿的百分之八十.世界煤炭产量约50亿吨,煤矿事故死亡总数约8000人.当年我国的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80%.我国煤矿平均每人每年产煤321吨,全员效率仅为美国的2.2%,南非的8.1%;而百万吨死亡率则是美国的200倍,南非的30倍.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即使控制在3.1,但与世界上先进产煤国家相比,差距仍然不小.美国产煤10亿吨,仅死亡27人,美国已经连续3年煤矿死亡人数在30人以内.中国是世界产煤大国,去年煤炭产量约十九亿吨,远远超过美国,俄罗斯等国.按理较为发达的产业,其安全技术也应比较先进.然而在中国情况却并非如此,中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世界上主要采煤国家死亡总

人数的4倍,去年,中国煤矿事故夺去了六千多人的生命,制造了六千多个家庭悲剧,为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二我国煤矿自然现状

从我们国家煤炭的自然状况来看,目前全国的煤矿大概是两万六千多处,煤矿数量多,大,中,小并存,差异大.我国煤矿数量多,超过世界上其他主要采煤国家的煤矿总数.我国煤矿的生产能力分散,根据1999年统计分析资料,全国煤矿平均每处生产能力5.85万t/a.其中,大中型煤矿总设计生产能力7.25亿t/a,占全国煤矿总设计生产能力的41.43%,平均每处109.66万t/a;中型煤矿342处,能力2.18亿t/a,占16.6%,平均每处63.7万t/a.这些数据充分反映出我国煤炭生产分散,生产集中度过低,大多数小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与装备水平低下,抗灾能力差,给安全生产管理带来困难.鉴于我国的灾害程度,现在50%左右的煤矿是高瓦斯矿井,60%-70%的煤矿是在复杂和极复杂的构造条件下进行开采.煤矿的自然灾害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和扩展,瓦斯,水灾还有火灾,矿压等等,对于煤矿的威胁是日趋的严重.从目前的生产开采条件来看,开采的技术应当说从全国来看有50%的小型煤矿是采用落后的开采方式进行开采的.从技术面貌来看,目前我们国家的煤矿整体的技术状况还是比较落后的,现在的机械化程度国有煤矿已经达到60%-70%,但是大量的乡镇煤矿机械化程度很低,装备水平相对是比较落后的.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来看,我们国家煤矿的安全投入欠帐是非常大的,仅国有重点煤矿,据统计在安全工程,安全装备和安全设施方面欠帐就达500亿左右.另外,目前的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相对也比较低,在煤矿的安全生产过程当中违章,违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从经济类型看:乡镇煤矿发生的事故占绝大多数,如,在全年发生的321起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事故中,乡镇煤矿259起,占80.69%;在全年发生的56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中,乡镇煤矿40起,占71.43%;乡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高达12.12,是国有重点煤矿的9.7倍,是国有地方煤矿的3.2倍.从事故的分类看:在煤矿企业的4344起,死亡6995人死亡事故中,瓦斯灾害死亡事故325起,占煤矿死亡事故的7.48%,死亡1703人,占煤矿死亡事故的24.3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瓦斯灾害事故是煤矿企业中危害最大,死亡比例最高的重大事故之一.

第二节煤矿生产能力状况

具有安全保障的煤矿的定义为: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煤矿,一是生产具有合法性,证照齐全;二是安全管理体系完整有效;三是矿井生产系统协调,合理;四是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健全,安全技术措施完善;五是应急救援体系完整有效.全国原煤产量为19.5亿吨,其中约12亿吨是具有安全保障的生产能力,4亿吨需要对安全系统进行改造,1.5亿吨是安全状况不达标的,另2亿吨是不具备基本安全条件的小煤矿和已报废(破产)的矿井生产的.这部分煤矿由于产量被核消,基本不投入,普遍存在装备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各种隐患很多,是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

国有煤矿生产能力的瓶颈制约主要是通风系统,提升系统,运输系统,采掘面,分别占调查统计煤矿的33%,29%,19%和19%.占国有煤矿总数15%的矿井的核定能力是由通风系统决定的.因此,加强通风系统的改造不仅有利于提高矿井生产能力,也有利于安全生产.

第三节煤矿自然条件状况

一,国有煤矿自然条件状况

我国大多数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导致自然灾害多,容易引发重大事故,给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困难.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煤炭资源分布总体格局是北富南贫,西多东少.全国2300多个县(市)中,有1200多个境内有煤炭资源.煤田总体构造在世界上属于中等偏下,条件较差.我国煤矿特厚煤层少,埋藏深,决定了我国露天煤矿数量少,这与以露天煤矿为主的美国,澳大利亚相比,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难度较大.我国井工煤矿有像神华大柳塔,兖州济宁三矿这样自然条件非常好的矿井,但大部分煤矿存在着地质构造复杂,倾角大,煤层薄,煤层不稳定,灾害严重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造成我国井工煤矿中高产高效矿井不足国有重点煤矿总数的1/4,国有地方煤矿机械化程度更低,安全生产难度较大.

国有煤矿自然灾害较重.瓦斯,水,火是我国煤矿的主要灾害.原国有重点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占26.8%,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17.6%,除山东,内蒙古的大部分矿区为低瓦斯矿井外,其他地区的瓦斯普遍较高,并有相当一部分煤矿瓦斯涌出量大,突出次数多,强度大.自然发火危险性严重,比例大,覆盖面广.据的统计,原国有重点煤矿中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占51.3%.自然发火危险矿井几乎在所有矿区都存在,因自燃而造成煤炭资源的破坏,每年达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冲击地压危险性增大,个别煤矿十分严重.据统计,1999年17处大中型煤矿就发生1377次冲击地压,最大强度达到里氏4级.辽宁省抚顺矿务局老虎台煤矿,发生各类冲击地压6127次,其中大于3级21次,平均每天发生冲击地压17次,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和城市的公共安全.煤尘爆炸危险普遍存在,危害严重.我国煤矿爆炸危险普遍存在.原国有重点煤矿有532处矿井煤尘有爆炸危险,占87.4%.小煤矿中91.35%煤矿的煤尘具有爆炸危险,其中高达57.71%的具有强爆炸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害制约安全生产.我国大中型煤矿中,水文地质条件属于复杂或极复杂类型的煤矿占25.04%.,全国煤矿共发生水灾事故146起,死亡463人,占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的比例仅次于瓦斯事故.煤矿热害已成为矿井新的灾害.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围岩温度提高,矿井热害问题越来越突出.1999年,70处大中型生产井工煤矿的采掘工作面最高气温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其中26处超过30℃,最高达到37℃.部分矿井同时具备以上不利因素中的多项,难以发挥机械化和集中生产的优势,造成用人多,环节多,是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频率都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煤矿开采难度呈增大趋势

随着我国煤矿向深部开采,灾害更加严重,治理技术越来越复杂,防治成本不断增加.根据对国有煤矿的调查,我国煤矿越向深部开采,瓦斯的浓度越大,突出的次数和强度都在增加.中国的煤矿开采条件较差,开采深度深,瓦斯含量大,煤层透气性低,煤层瓦斯采前不易抽放.据介绍,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地质条件复杂的突出矿井往往停产关闭,但中国尚无可能做到这一点.深部开采带来的支护,巷道维护,深部通风,运输等问题都需要解决.伴随煤矿的深部开采,地温,冲击地压等灾害也相继出现.东北地区国有重点煤矿由于开采历史长,多数矿井垂直深度已超过600米,冲击地压,地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严重威胁安全生产.

第四节煤矿防灾害系统状况

当前对煤矿安全生产威胁最大的仍然是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等几大自然灾害.近年来多数国有煤矿对主要和重要的防灾系统环节进行了技术改造,建立了合理的通风系统,相当部分高瓦斯矿井新建了瓦斯抽放系统,多数高瓦斯矿井和部分低瓦斯矿井建立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国有煤矿防灾抗灾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安全生产效果明显.但在防排水,防灭火,防尘,机电运输等方面实施技术更新改造和投入的力度普遍不大,进度相对滞后;在煤与瓦斯突出机理,预测预报,防治等难题上缺乏联合科技攻关.国有重点煤矿的防灾系统相对较完善,国有地方煤矿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通风系统

绝大多数矿井总回风瓦斯浓度在0.5%以下,有9%的矿井总回风巷瓦斯浓度偏高.多数煤矿通风压力适中,1/4的矿井通风压力偏大或通风困难.仍有部分国有煤矿特别是国有地方煤矿通风机老化,效率低下,通风系统不合理,通风断面小,通风设施破损等.近15%

的国有煤矿存在超通风能力生产,超能力产量占四分之一.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占85.8%,国有地方煤矿占14.2%.二瓦斯抽放系统

国有煤矿高瓦斯矿井有60%建立了瓦斯抽放系统,主要是原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只是少数.国有煤矿瓦斯抽放能力76.6亿m3/年,实际抽取瓦斯19.5亿m3/年,抽放能力和抽放量较有大幅度增加.

三瓦斯检测系统

60%的国有煤矿建有集中监测监控系统,其中80%是在后配备的,实监测点数占应监测点数的比例超过90%,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联网已超过半数.

四防灭火系统,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系统

国有煤矿对外因火灾消防系统较为完善,部分国有煤矿在内因火灾(自燃发火)防治方面存在问题.目前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还没有研究认识清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设施不够完善,缺乏统一指导和科技联合攻关题.

五防尘系统

国有煤矿大部分按规定设有较为完善的矿井防尘洒水系统和隔爆设施,有1/3的煤矿存在设施不足且老化的问题.多数矿井喷雾洒水自动化程度较低.

六机电运输系统

部分国有煤矿机电设备超期服役,此类设备主要有:高低压开关,大型固定设备及其构件和控制系统,架线电机车,高低压电缆等,特别是服务年限长的煤矿问题比较突出.

第五节煤矿安全投入状况

前些年,由于煤炭价格低迷,企业严重亏损,许多煤矿连基本工资都无法发放,进一步加大了煤矿安全的欠账.特别是1997年至1999年,国有煤矿安全投入很少,~国有煤矿安全资金投入总计124.14亿元,其中,国家补偿资金占22%,企业自提占68%,地方补助及其他占10%.资金主要用于以一通三防为重点的安全技术改造.据对45家国有重点煤矿统计,截至底,安全欠账高达164亿元.其中安全工程欠账占52%;安全设施欠账占48%.安全监管局对全国煤矿安全欠账的最新估计是500亿元左右.这些欠账是历史上由于安全投入不足而积累下来的,特别是国有煤矿,前些年由于经营形势不好,资金极度短缺,有些矿务局连职工的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在这种情况之下,安全方面的投入明显减少,以至于长期积累而造成目前的状况.有些煤矿要对一些必要的设施进行更换就要加大投入,一个年产90万吨的矿井,它为此一次性投入要增加5000多万元,以后吨煤的成本要增加10~15元.虽然以来,煤炭行情持续看好,煤矿效益大幅增长,部分煤矿开足马力生产,但所获得的资金一部分用于还帐(偿还工程款,职工工资等),一部分用于扩大生产能力的改造费用,安全投入资金偏小,安全技术装备水平低.安全资金的投入缺少使一大批安技措项目不能得以正常实施,采掘方法,一通三防标准较低,使煤矿整体抗灾能力得不到有效保障.

第六节煤矿人力资源状况

一煤矿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短缺

据统计,目前国有煤矿中,大专以上程度的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左右,而发达国家为60%以上.在近40个年产50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煤炭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不足人.由于煤炭行业困难,地矿类专业学生在全校学生中所占比例,由几年前的40%下降到目前的5%.据9所原煤炭高校的不完全统计,1999~共有毕业生37931人,到煤炭行业就业的只有3538人,占9.3%.某矿业集团近流失人才900多人,其中技术人才270人,内未进1名大学生.原15所煤炭院校以往每年要培养派遣8000到1万名采矿,选矿,通风安全和地质测量人才,且大部分充实到生产一线.随着煤炭院校的改制转型,多数学校换了牌子,撤销了采矿地质类专业,目前全国每年招收的采矿地质专业新生约500人左右.其中不少人还不愿意到煤矿,不愿意到生产一线.据的调查,96%的煤矿缺乏机电专业人才,88%的煤矿缺乏采矿专业人才,通风安全,防瓦斯突出等人才更缺乏.这几年的情况尤其严重.受过系统学习的采矿专业毕业生,只有很少一部分毕业后选择了本职工作,其他的选择了考研和与所学专业不相干的其他工作.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很多的学生逃离了这个高强度,高危险性,低工资水平的行业.以东北大学的采矿专业为例,近几年的毕业生去矿山工作的并不算多,去的人中又有人选择考研离开.技术人员匮乏和层次低使技术措施不到位,制约煤矿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煤炭工人的构成比例

中国煤炭工人总数有700多万,比全世界所有产煤国的煤矿工人加在一起还要多.机械化程度不高的中国矿山,人力在采掘作业中仍起很大的作用.而中国矿山企业所雇用的职工的技术水平却参差不齐,如部分合同工,只经过短期培训,甚至有的只是简单被告知安全规程,便进行采掘作业,遇到矿难,他们缺乏逃生的知识.国有煤矿中采掘一线工人相当一部分是农民工,特别在经济效益较差的西部地区煤矿.多数农民工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安全意识较低.农民工一般采用协议工的形式,一般在煤矿干几年,有的刚熟悉了工作,就卷铺盖走人,流动性较大,安全教育缺乏针对性,违章作业现象时有发生,人的不安全因素较为突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全国各地煤矿对外承包工程比较普遍.外包队伍整体技术素质差,缺乏安全装备,流动性大,难管理,是煤矿生产建设中极不稳定的队伍,有些包工头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顾工人生命安全,违章施工.6月29日某煤矿发生的塌冒事故,就发生在外包队伍.部分煤矿的矿长,区队干部,班组长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低,管理知识技术水平差的现象,从而影响到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如何加强煤矿外包队伍和外包工程的监管是摆在煤矿监管部门和煤炭企业的重要课题.

第七节煤矿内部存在的问题

由于自己在煤矿工作,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分析得出以下原因:

一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差

具体表现为:职工对安全重视不够,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没有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总是认为安全是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却不知一旦因违章而发生事故,所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还可能伤害他人或被他人伤害,对家庭的正常生活带来痛苦.特别是企业的

主管,认为生产象打仗,哪能不发生工伤事故,没有把职工的身体健康摆在首位,摆不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也就不能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更不能保证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使违章行为不断出现,导致事故的不断发生.安全管理主要是由管理人员凭主观意志和经验进行工作,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这种管理模式,由于受管理人员的知识,经验和责任心的限制,很难适应矿井灾害事故的复杂多变条件.二明知故犯

从事故调查中,经过对事故直接责任者的询问可以发现,出现违章行为,违章者很清楚自己的行为是违章的,认为这样做一是省事省力;二是存在侥幸心理,见别人这样做没有发生事故,得自己这样做也不会发生事故,殊不知60%的事故发生是人的违章行为造成的,而死亡事故的发生90%则是人的违章行为造成的.

三愚昧无知,盲目蛮干

具体地讲,一是生产指挥人员对安全知识和安全制度一无所知,在生产过程中违犯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瞎指挥,强迫命令操作者冒险蛮干;二是操作者不接受(没接受)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术培训),对安全操作半点不知,更不用说具有自我保护能力了,在生产过程中违章操作,随便进入危险区域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人身伤害事故屡屡不断.

四习惯性违章

造成的主要原因:一是新职工入厂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或虽然进行了,但不正规,使操作者不能够规范操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性违章操作行为;二是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不严,责任制没落到实处,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约束力,使操作者对违章操作习以为常,形成了习惯性违章操作;三是检查不及时,使违章行为不能得以纠正,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习惯性违章.

五经济利益作崇

煤矿单位的领导特别是企业的承包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措施不落实,安全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设施达不到安全要求,也就是说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可靠性低,在操作者产生误动作时,起不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过度疲劳,在生产过程中精力不能集中,产生误操作,导致事故发生;还有就是生产煤炭的设备长时间运转,得不到有效的检查和维护,产生设备故障,造成人员伤亡.

第八节煤矿开采技术,设备装备水平低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非常严峻,灾害事故频繁,瓦斯爆炸等重特大事故也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安全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重大的科技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没有建立起煤矿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的平台和煤矿安全监察监管的技术支撑体系与科学的矿山安全管理模式.

一我国煤矿安全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年,原国有重点煤矿的采煤机械化程度75.43%,综采机械化程度59.42%,综掘机械化程度15.03%.而原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机械化程度普遍较低,全国平均采煤机械化水平还不到40%.统计,原国有重点煤矿有35处高瓦斯突出矿井没有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配备瓦斯抽放装备,47处高瓦斯和突出矿井没有装备瓦斯监控系统,占高瓦斯突出矿井总数的17%.现有煤矿多数矿的监控系统装备不全,尚未实现网络化管理,部分设备功能落后.44处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尚未建立防灭火系统.66处矿井尚未建立防尘供水系统,占矿井总数13%的煤矿需要更换防尘供水管路.不少的矿井没有安设防隔爆设施,既使配备了隔爆设施的矿井,设置的数量少,没有达到安全规程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原国有重点煤矿的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仪,光学甲烷检测仪,甲烷断电仪等必备的安全仪器仪表配备不足.有164处矿井50%以上的电气设备超期服役.数量众多的小煤矿安全装备水平更低,有的根本不具备防御灾害的能力,多数小煤矿仍旧沿用落后淘汰的电气设备,电气防爆性能差,失爆率高.

我国煤矿的自然条件复杂,虽然我国煤矿的瓦斯灾害防治技术,如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措施等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防灾抗灾的安全仪表和装备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如安全仪表中的初级仪表(敏感元件等)的加工水平大大低于国外先进水平,致使监测瓦斯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足.由于煤矿井下湿度过大及爆炸气体环境等原因,煤矿的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与其它行业相比要落后10~20年.尽管现在煤矿产品必须要取得煤矿安全标志,但是生产厂家繁多,同一类型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产品繁杂,产品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承担产品安全性能检验的各质检中心的检验装备存在着设备老化,测试技术水平降低等突出问题,急需更新和提高,以上原因造成部分煤矿产品达不到真正安全程度.有些煤矿虽然设施到位了,但组织管理的混乱却屡屡酿成大祸.河南大平煤矿早已进入600米以下瓦斯突出区,却仍按400米以上非突出区进行管理.去年10·20矿难发生时,下水平面喷出的瓦斯流已经逆行到了上水平面运输巷道,多处瓦斯浓度测定仪报警,此时距爆炸发生仍有31分钟.这么长的时间,竟没人去切断电源,最终导致架线电机车行驶到巷道拐弯处引发爆炸.

煤矿安全装备是防治煤矿事故的重要手段,在防治灾害事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仍有许多装备存在适应性不强,可靠性差的问题.另外,面对新出现的灾害,缺乏必要的控制灾害的专用装备.煤矿安全的监测仪器仪表也存在着寿命短,精度低,稳定性差,满足不了安全的需求.设备短缺仍是煤矿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二煤矿重大科技攻关课题难以实施,重大安全技术问题难解决

目前我国煤矿在一通三防,防治水,矿井深部地压,冲击地压,高温灾害和支护等方面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这些涉及行业技术发展共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科技课题,国家支持范围和力度与过去相比大大减少,基本上处于中断状态.重点煤炭企业下放后,受单个企业和科研院所经济实力限制,难以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煤矿安全的现实需要.随着矿井开采向深部发展,一些矿井的开采深度已超过1000米,随着深度的增加,煤层瓦斯含量和矿井瓦斯涌出都将随之增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增大,从而加大了治理的难度;高产高效矿井的集中生产和综采放顶煤开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加大了矿井通风与防火综合治理的难度,增大了瓦斯灾害事故发生的几率.随着煤矿生产发展和开采工艺进步,出现了新的瓦斯安全技术问题论述中国煤矿开采技术状况,为了防止煤矿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煤矿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瓦斯灾害的防治措施方面,对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不够,防治措施单一,综合配套能力差,只治标,难治本,还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煤矿灾害的发生.如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研究仍停留在假说阶段,尚没有成熟的理论来指导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的开发和研究,致使突出事故时有发生.随着煤矿向深部延伸,诸如延期突出,矿震,热害,高地应力等灾害更为严重,对这些灾害缺乏必要的研究,还不能找到完全有效的治理措施.

第三章:社会及政府原因

第一节社会经济需求,能源结构不合理

矿难频发可以看作是高能耗,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市场反应.面对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面对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的市场环境,面对大干快上gdp竞赛的某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巨大冲动,尤其是面临并深陷其中,处于锁定状态的高能耗,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矿难的发生又具有必然性,矿难频发又具有令人痛心的某种规律性.

一受巨大的经济利润驱使,煤矿超限开采,超负荷经营现象严重

根据一季度发改委的资料显示,,全国发电量47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即便如此也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发改委当时预计,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在万千瓦以上,二十多个省市需要拉闸限电.这一局面不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制约,在我国目前发电主要依赖煤电的局面下(煤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80%),必然带来煤矿资源的加速消耗,大量电厂的投产,增大了对煤炭的需求,而冶金,焦化等

行业的用煤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据报道,去年以来,煤炭价格一路飙升,9月份原煤涨幅高达40%,而供暖季的到来,令原本高位运行的煤价更是涨势惊人.煤炭价格一路上涨,煤炭行业持续处于卖方市场,刺激了煤矿的超能力生产,由于近年来新投产的大中型煤矿不能满足需求的更快增长,巨大的经济利润空间,促使企业和地方政府用增产增收策略代替了适度规模条件下的安全生产策略.某些地方政府和煤矿负责人对煤矿的效益非常看重,以衡量经济指标大小作为煤矿的政绩的多少,为了完成生产任务,完成既定的经济指标,突击生产,甚至带着问题和隐患生产,这就给煤矿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目前,我国各类煤矿基本处于满负荷,超能力生产状态,安全生产的压力很大,继续增产的余地有限,今年煤炭的供求矛盾将会更为尖锐.一些矿产地企业和地方政府不放过难得的发展机遇,于是,超限开采,乱开乱采,置安全和生态保护于脑后的高密度开采大量开花,超负荷经营,突击生产致使煤矿安全得不到保障,这是目前采掘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二我国的能源结构对煤的依赖,来自于经济发展模式对现有能源结构的依赖

我国煤炭产量世界第一,煤的消费占了能源总量的74%.我国石油资源贫乏,但煤资源就很丰富,为了弥补石油的不足,唯有加大力度开采煤矿.值得指出的是,20多年的发展造就了经济增长的奇迹,然而这个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尚未能够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支撑.我国消耗的钢材,水泥,煤炭,电分别占世界消耗量的30%,40%,30%,13%.而对能源使用的效率之低更是让人触目惊心.据报道,每增加1美元gdp,中国所耗能源为世界平均量的3倍,美国的4.7倍,德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中国每实现1000美元的gdp就需要消耗0.78桶原油,是亚洲各国平均水平的两倍,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达国家成员国平均水平0.37桶的两倍多.又根据有关报道,我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中国经济的发展未能摆脱粗放,外延的模式.结构不合理,效益不好,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土地供应短缺已构成发展的重要约束.能源利用方式的高消耗,粗放利用,导致了原材料生产,开采中的重产量,轻综合利用的滥开滥采行为.

采煤企业对高密度,高强度采掘方式的依赖,又来自于一些地方政府财政结构和经济发展冲动对gdp的依赖.由于油气能源紧张,煤炭生产利润空间加大,超负荷生产是顺利完成财政指标,突破gdp数字的便利而不费事的选择.对利润,gdp指标的迷信,被难得的市场机遇进一步放大.中国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能源供给的严重短缺所带来的严峻矛盾已经成为煤矿事故的催化剂.从长远来看,将导致煤矿资源的耗竭,从目前来看,后果就是煤矿抢工抢点,滥采滥挖,越挖越深,越挖越险.煤矿的超负荷运转,不仅超出了自然资源的承受能力,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矿工的灾难.

三矿难的背后是煤炭行业承载了过重的生产任务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消耗的重工业化时期,以高物耗和高能耗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又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的压力.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牵动着经济发展全局.一面是煤炭供应偏紧,能源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另一面是生产能力不足所导致的超能力生产,以及由此引发的矿难.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是在中长期范围内保障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着眼点.

第二节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煤矿体制和监察体制的变迁

一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煤矿体制的变迁

1986年3月19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于1986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了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但对不同资源的补偿标准还不够明确,合理.

1988年,撤销煤炭部,石油部,水利电力部,成立能源部.

1993年,撤销能源部,重组煤炭部,电力部.

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决定》以及与之配套的《矿产资源勘察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等多项配套法规和规章.

1998年,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撤销煤炭部,家经贸委下设国家煤炭工业局;原煤炭工业部直属和直接管理的94户国有重点煤矿下放地方管理.国家煤炭工业局的主要职责是拟定煤炭工业的发展战略,行业规划,研究提出发展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组织制订行业规章,规范和技术标准;整顿煤炭生产和经营秩序等,其职能类似于行业学会性质,不利用煤矿安全监察和管理.

3月,撤销国家煤炭工业局,有关行政职能并入国家经贸委.

3月,国家经贸委撤销,在国家发改委下设能源局,负责制定我国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政策.

自1988年至1998年间,煤炭部撤销~重组~撤销,煤炭行业的管理部门几经易手,煤炭管理职能始终未能理顺.自1980年开始,原国家经委每年下拨8000万元专项资金给煤炭部,作为安全投入.1988年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成立后,专项资金取消,由总公司从所属煤炭企业中按吨煤提取安全投入费用,总额仍保持在5000万元左右.1993年以后,随着企业扩权,原煤炭部不再集中掌握安全资金,从煤炭企业集中上收的安全投入费用下发各矿务局自行掌握.由于煤炭严重供大于求,煤矿经济效益滑落低谷,安全投入欠账逐年增多.特别是撤销国家煤炭工业局,煤炭行业更是却少了专职的管理机构.煤炭部撤消以后,煤炭行业管理职能一分为四,安全由国家安全生产监察局负责,资源管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规划和项目审批由国家发改委负责,生产技术管理由企业自己负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走向市场,企业形式多样化,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主体.在煤炭

机构改革中,一些煤矿经济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步削弱,加上部分企业没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这也是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二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煤矿监察体制的变迁

1983年,煤炭工业部颁布《煤矿安全监察条例》,指定煤炭部的监察部门,省一级的安全监察局,国有矿山的安全监察处和县一级的安全监察科共同承担安全责任.这一体系结构在1999年前基本没有变化.

1999年12月30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成立.负责全国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在重点产煤省和地区建立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办事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实行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为主,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

1月,国务院决定在煤炭工业局之外再设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sacss),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建立独立于煤炭生产管理机制的煤矿安全检查机制,负责全国的煤矿安全.它与成立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下设煤矿监察一司(监管大中型煤矿企业),二司(监管小型煤矿企业).煤矿安全生产及管理下放到地方的各矿务局负责,而安全生产的监察由新设立的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能主要职责是:对煤矿安全实施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对煤矿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实施行政处罚;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负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和矿长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工作;负责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组织煤矿事故的调查处理.地方煤矿安全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对本地区煤矿安全进行日常性的监督检查,对煤矿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实施行政处罚;监督煤矿企业事故隐患的整改并组织复查;依法组织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矿井;负责组织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参与煤矿事故调查处理;对煤矿职工培训进行监督检查.根据上述职责,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及其职责做出具体规定.

11月7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通过《煤矿安全监察条例》,自12月1日起施行.煤矿事故仍然不断.

到,包括19个省级煤管局及68个安全监察办事处的国家,省,地区三级煤炭安全垂直监察体系建立.这一年,《煤矿安全监察专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煤矿安全监察档案整理规范》,《煤矿安全监察管理暂行办法》,《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出台.

3月,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被升格,为国务院主管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煤矿安全监察的直属机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其分支机构与其负责监管的煤矿之间,没有任何经济或体制上的联系,成为独立的第三方监管人.

11月,国务院调整补充了部分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将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改为监察分局.

2月,中国国务院决定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同时专设由总局管理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强化煤矿安全监察执法.

如今,中国现有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20个,地区煤矿安全监察分局71个,从业人员大约有名左右,这么多的人监管全国26000个大小煤矿,实在是显得势单力薄,力不从心.即使有省,市,县级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但是这个政府机构人员少,在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煤炭生产的大省,有不少拥有几百上千的大小煤矿煤窑的县,由于财政紧张和编制的限制或被挤占,这些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通常只有数名官员,其中还有不少是兼职的,缺少煤矿安全专业知识.这样的安全监督管理局本身属于一个却什么权力也没有的空架子,他们在整个的煤矿企业的决策过程和经营管理之外,没有任何的人事权和财权,更不是象公安局,工商管理局和税务局那样,他们完全没有司法权.在这种情况下,对矿山的安全生产,他们能监督,管理的事情就有限了.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主要由所属地区的煤矿,以前煤矿职能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他们和所属地区的煤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从人际关系上,都会左右对煤矿的监察力度,甚至会出现不严格执法的现象.所以,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应采取异地执法的方式,以利于严格执法.从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的情况看,对于作为资源性能源产业的煤炭工业,政府监管和调控的手段都比较强.美国年产煤炭10亿吨左右,美国能源部拥有14000名直接雇员,其中人左右从事与能源政策相关的工作.能源部下属的能源信息署拥有600多名职员.

二,我国煤矿体制和监察体制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国煤矿长期以来力图建设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群众监督的管理体制,强调各个经济管理部门管理生产必须管理安全的思想,国家确立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明确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但实际中确存在一定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煤炭行业管理机构的撤销,国家对煤炭行业的宏观调控乏力.特别是一些产煤省撤销了煤炭管理机构,政府对煤炭工业的行业监管弱化,资源管理,技术政策,劳动管理,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监管都不到位.煤炭行业管理相对弱化,宏观调控乏力,安全管理缺乏有力的体制保障,煤矿安全监察体制不完善.

经过几番改革,变动之后,煤矿安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基本格局确定,煤炭行业管理与安全生产监管分属不同政府组织的机构设置也渐次清晰.但长期以来,政府既要管生产,又要抓安全的观念,在短期内仍难以彻底消除.

第三节国家对煤矿监管方式不合理,不到位,不强硬

一,国家监控体制不健全,没有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国家,地方和企业的关系

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是煤矿安全工作的基本格局.国家在明确界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责的同时,赋予了地方政府八项职责,着重体现事权一致的原则,按照规定煤矿安全工作主体是企业,责任也在企业.国家监察和地方政府监管,主要在于安全执法,监督检查和协调指导,不能代替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在这个模式下,国家监察中发现出的煤矿安全问题采取2方面措施,一是直接对煤矿进行处罚,二是对当地政府提出整改建议,由当地政府监督煤矿落实整改.由于当地政府的安全监管机构人员少

,煤矿专业性不强,监管落实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煤矿企业落实整改隐患时有时将整改情况直接报告给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当地政府很少过问具体落实情况,实际上地方监管有时就是一句空口号.现实中,地方政府对于煤矿的执法还是很有必要的,煤矿如果不按规定整改隐患,地方政府就应该采取必要行政,司法手段对煤矿实行强制执法.因此,国家监察内容应增加对地方政府的监察内容,应对地方政府的不作为或是少作为给予一定的行政干预或是处罚,这样才能落实地方监管的责任和积极性.(二)是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与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关系

这两者之间应该是分工协作关系.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重视发挥地方监管机构的作用,主动征求监管机构的意见;各级地方监管机构要注意维护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的权威性,接受驻地监察机构的检查和指导.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共同做好工作.但在实际中,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只注重类似技术方面的行业管理,而对安全问题则认为主要是安全监察机构的事情.

(三)是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与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的关系

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对煤矿安全的监督管理,这种监管具有一定专业性,通常是通过行业规划,行业技术政策,行业内部指导协调等途径和手段来实现的.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安全的监督管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宏观性.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兼容,都很重要.

四是地方安全监管部门与煤炭企业的关系.二者之间是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煤炭企业特别是特大型,大型企业,在接受国家安全监察的同时,应该主动接受地方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自觉执行监管部门规定的各项制度,重大情况及时报告,把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置于地方政府的有效监管之中.地面安全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煤矿的监管力度,同时也应充实专职煤矿监管人员,完善监管内容,落实监管责任制,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优质高效的监管服务.

二,国家对煤矿安全监管的不到位导致安全技术设备投入太低

年底,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根据国务院指示,曾对建立煤矿安全设施投入长效机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13个省区调查分析,认为规模以上煤矿安全欠账达300多亿元,由此推算出全国煤矿安全欠账高达500多亿元.另外,监察煤矿安全投入时只看财务数字,而不看产品质量.例如,陈家山煤矿的安全生产成本被要求严控在吨煤78元以内,救护队员曾经发表感慨我们买的十台呼吸器,质量都不是很好;我们下井穿的胶鞋基本上三天就会开裂,便宜啊!这只是一个缩影.

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篇7

煤炭是电力、水泥、供暖、钢材以及多种化工企业的重要能源和原料,是其他能源类型无法替代的,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和存在价值。随着煤矿产业的蓬勃发展,其衍生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2013年1月3日,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发生煤矿透水瞒报事故;2014年11月26日,辽宁省阜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恒大煤业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发生重大煤尘爆炸燃烧事故[1];2014年6月3日,重庆南通矿业发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等等,多起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致使多人丧命,为受害者家属带来痛苦和负担的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威胁社会的长治久安。我国重视发展煤矿产业,煤矿勘探与挖掘工作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众多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煤矿企业管理、构建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具有必要性,也是新时期社会向煤矿企业下达的任务。

2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

2.1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为安全保障提供思想基础

思想是驱使人行为、语言的重要基础,强化思想建设是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构建的前提条件。在煤矿企业中,应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严格对待煤矿勘测和开采的每个环节,强化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在态度上更为积极、谨慎,在技术操作上更为规范。首先,应对煤矿生产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列举往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伤亡人数和对社会的危害性,对自身所处的位置进行估量,将事故案例以视频的形式向员工展示,能引发员工在思想上的共鸣[2]。另外,煤矿事故的发生,会对企业的声誉、行业口碑和内部环境产生强烈的影响,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不断下降,企业的运营境况变差,员工自身也会受到影响,强化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是基本内容。例如,企业应制定安全培训纲要和实训计划,列举可能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提出其预防和应对事故的有效方式,对员工进行提前培训,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2.2建立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制定紧急预警实施方案

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受到外界环境、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束缚,安全风险发生概率高,为了降低煤矿安全事故所产生的危害,应做好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可行的紧急预警方案,对安全风险进行科学合理性的评估,能有效做好应对措施。在煤矿企业内部,应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着手,建立安全风险指标。在人员方面,应强调人员执证上岗,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面对事故时的反应能力等,都是对安全风险监测的重要指标。设备方面,不安全的设备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降低风险的发生,应从设备的购买、使用、维护与保养等,每个环节都隐藏着安全隐患,因此,应时刻对设备的质量进行检测,检查设备故障、安全防护装置等配备是决定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指标。在外部环境方面,外部粉尘的浓度、微气体、照明情况以及地质性灾害等,是导致煤矿危险丛生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外部环境的检测与勘查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有效途径。

3构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应构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对煤矿的生产与作业过程进行监管,从源头着手,实现对过程的全面化监督,是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重要保障[3]。现阶段,我国众煤矿生产企业由于认识上的缺失,导致在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方面存在薄弱性,对煤矿作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作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存在违规操作或工作态度不严谨的现象,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处罚,根据安全事故的严重性给予其相同程度的处罚,以此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监管体系包含监督与管理职能,在监督的基础上,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对作业人员的行为、煤矿勘测与挖掘技术、粉尘防治技术、瓦斯排放技术、深井通风技术等进行全面的规范,对整个作业过程开展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能保证煤矿工程质量,避免煤矿坍塌、粉尘爆炸等现象的发生。例如,在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中,应建立“一通三防”标准,在高瓦斯的矿井之中,应适时先抽后采的模式,对开采期间瓦斯的浓度进行严格的规定,切记矿井内的瓦斯浓度不可超过标准浓度,是保证煤矿安全的有效途径。

4结束语

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党建工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作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272-02

引言

党建工作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进行培养和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就煤矿行业而言,煤炭生产利益客观,有的煤矿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对企业的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阻碍。尤其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员工的思想意识层次不高,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麻痹大意的现象,进而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现代化的黑岱沟露天煤矿开采工艺全,抛掷爆破―吊斗铲倒堆工艺,单斗电铲―自卸卡车―破碎站―胶带输送机半连续工艺等,生产环节多、要求较高。作为我国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煤矿生产在当前社会中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加强党建工作是提高煤矿企业生产水平、促进煤矿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煤矿企业的党建工作还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于煤矿企业内部,尤其是长期以来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党建活动氛围不浓,对员工的教育意义作用不大;一方面来自外部环境,外界的各种舆论消息、国外的文化思想不断传入我国,对我国煤矿企业的员工思想产生了一定的侵蚀,工作懒散、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在煤矿企业中经常出现。为了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在煤矿企业内部要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在党建工作中更要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以党建保安全,以党建促生产。

一、党建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分析

在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安全管理是一个重要内容,有不少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安全生产的理念、方法以及措施,对煤矿生产产生了相应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煤矿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指的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为了保障煤矿生产现场以及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关的规则与标准,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规范的过程。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始终存在,而且因为采矿工程是危险系数很高的行业,例如黑岱沟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火区采空区安全隐患、机械设备安全隐患等,就生产工作人员而言,其生命健康安全受到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加强对煤矿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保护就成为一个重点任务。党建工作是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行教育的过程,在不同的行业中,党建工作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就煤矿企业而言,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安全教育,党建工作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煤矿党建工作是煤矿安全工作的政治保证

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是确保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生产工作良性发展以及企业实现平稳发展的基本保障,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也可以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可以为企业生产配备更多高性能机械设备,提高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因此企业的安全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之间共同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例如,黑岱沟露天矿在生产过程中,党建工作针对煤矿生产实践中“三违”现象,工会在每个班组中设置1名群众监督网员和开展安全协管等活动,团委在每个班组设1名青年安全监督岗员,矿里制定了“领导干部跟班带班制度”,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对于生产过程中的一些违规违章行为进行了有效地管控,使得煤矿生产安全性有了极大提升。

2.煤矿党建工作是煤矿安全建设的重要基础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所讲的安全管理,指的是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制定,并且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检测,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并且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的过程。在煤矿开采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例如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边坡岩石滑落,导致人员伤亡,开采人员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不当,导致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等。为了遏制这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则必须要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建设,而煤矿企业安全建设的主体是人,安全建设是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需要所有员工共同承担的工作,有赖于全体职工的共同愿景,通过企业价值来实现个人价值。煤矿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将企业的员工当做党建工作的主体,以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约束,以规范化的生产标准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引导,以人性化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感化,并且营造安全建设氛围,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发挥党员队伍先进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煤矿安全建设水平,对煤矿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3.促进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实现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管理不当也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出现。例如在黑岱沟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各工种岗位工作人员不按照岗位标准作业流程操作,风险预控措施执行不力等习惯性违章,所导致事故的发生,严重影煤矿生产安全,给煤矿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党建工作是提高技术人员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党建工作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并且促进企业生产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促进企业实现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煤矿企业党建工作现状

随着煤矿企业不断改革发展,加上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煤矿企业的发展面临了新的机遇,有的煤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煤炭行业10年黄金期,造成导致煤矿企业机构冗余、人员关系复杂,很容易产生员工工作不力、不规范生产管理现象出现。新的经济形势下,必须要积极加强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是新时期煤矿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其保证饱满、积极的热情,对党组织工作进行落实和完善。在当前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煤矿企业开始重视党建工作,在企业内部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完善,并且发展了一批新的党员队伍,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的必要性越发明显,尽管当前越来越多煤矿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的党建工作,但在落实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党建工作中的以人为本理念认识高度不够

党建是促进煤矿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结合实际,党建工作的目的是提高煤矿企业的发展水平,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煤矿企业不同岗位、不同身份的员工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也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各种思想问题的产生一般也都是伴随着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而当前煤矿企业的党建工作和党建教育与实际工作的衔接不够,脱离实际,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因此导致党建工作效率不高。例如在煤矿企业党建工作过程中,对于工作在一线的生产人员应该要加强安全教育,引导员工形成安全生产理念,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针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则应该要加强对管理全局意识的锻炼和培养,促进煤矿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但是当前煤矿企业党建工作采取“一手抓”的工作模式,没有针对性,认识高度不够。

2.煤矿企业党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滞后

随着煤矿企业的不断深化改革,煤矿企业的生产压力逐渐增大,有的煤矿企业开始精简人员,从事党建工作的人员身兼数职,待遇和工程技术人员相比较低,在工作中不能积极发挥出党建工作人员的作用,重业务、轻党建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对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不利,党建工作基本人员、党组织机构配备不足,干部队伍建设很滞后。

3.党建工作与安全管理脱节

传统的党建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各种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党员接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越来越复杂,外部世界对党员的影响越来越大,煤矿企业在对党员进行党建教育的时候依旧采用传统的方法,同时,在党建工作中由于注重形式轻视内容,从而导致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之间的融合力度不够,基层党组织没有积极发挥相应作用。基层党支部在安全生产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的煤矿基层党支部只是应付上级党委的工作检查,甚至出现做形式、补记录的现象。

三、煤矿党建工作策略

1.结合企业发展,对企业员工进行全面思想教育

长期以来,煤矿企业党建教育和党建工作主要采用理论化教育的方式,忽视了企业员工的主体地位,因此使得党建教育效率不高,形式大于内容。在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是一个基本理念,要想做到以人为本,则要将党建工作与员工的日常教育结合起来,使得煤矿企业的党建工作更有针对性。在新时期煤矿企业党建工作应该要实现对员工的全面教育,要从企业生产安全、企业经济转型、企业绿色生产等方面着手,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在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当做煤矿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一个常态内容,借助新媒体平台,增加更多生动、有趣的素材,例如黑岱沟露天煤矿借助党旗红微信群、调频广播转发一些企业党支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视频,利用生动形象的影片资料,提高党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2.提高党建人员业务水平

党建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煤矿企业所有员工的综合能力水平,将煤矿企业建设成为一个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党组织的基本作用,而且要充分发挥煤矿企业这个基层党组织中党员的带动作用和榜样作用,为社会提供更多服务。党建工作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党建工作质量,也决定了煤矿企业的基本形象,在煤矿企业党建工作中,应该要将提高党建工作队伍的综合业务水平当做一项重要内容,强化煤矿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党建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确定,减少党建工作人员一人兼职数值的现象,从而使得党建工作人员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党建工作中,不断创新煤炭企业的党建模式。

3.将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党建工作与安全管理的融合,体现出党建工作的安全教育功能,将党建工作落实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3.1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突出党建工作重点。党建工作与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机结合,应该要首先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职工”的理念,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利用一切舆论工具,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宣传安全价值观,做到寓教于乐,取得实效。同时,在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基层党委应该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安全目标、安全主旨、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理论引导,使得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在物态、制度、精神三个层次上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机制。例如黑岱沟露天煤矿党委结合生产实际,充分运用“调频广播、oa办公、网站、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在企业内部开展积极正面的宣传教育,开展“一日一题、一事一议、一人一语”谈话活动,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并且在企业内部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

3.2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安全意识培养。随着煤矿行业的不断发展,煤矿企业的生产要求越来越高,黑岱沟露天煤矿率先推行岗位标准作业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深度融合,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地防范,提高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企业的党建工作必须要结合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从而真正提高煤矿生产水平。例如,黑岱沟露天煤矿直属各党支部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开展“机组有党员、产量要争先”,“党员与职工群众结安全对子”等“一部一品”活动,矿工会定期开展安全实践教育、安全协管好亲临生产现场体验安全等活动,在工作过程中传输安全生产理念的重要性,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加强技术人员的团结合作精神,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4.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应用

在新时期,党建工作与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机融合,可以结合各种新媒体,使得党建工作教育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党建工作必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对党员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引导党员学会自律,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促进企业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例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对思想政治学习,将其当做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一个常态内容,借助新媒体平台,增加更多生印⒂腥さ乃夭模例如借助神华“两学一做”平台、准能集团微信、矿调频广播转发一些企业安全生产视频、党支部社会实践活动视频等,利用生动形象的影片资料,提高党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党建工作是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在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党建工作也应该要与安全生产进行有效融合。针对当前煤矿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将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员工的安全意识进行培养,提高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促进煤矿企业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元.煤矿党建工作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1)

[2]赵振.试论煤矿党建工作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企业导报,2013(01)

[3]杜占荣.煤矿党建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与思考[J].华章,2009(11)

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矿山测量;煤矿安全生产;作用;措施

引言

众所周知,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性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方面,因为煤矿生产大部分都是在地下进行操作的,所以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很多,也很容易造成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要想尽可能的避免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应该针对矿山环境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尤其是要对于矿山地下的一些基本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这也就需要矿山测量工作给予其一定的支持,充分准确的矿山测量确实能够给后续的煤矿生产工作提供较强的安全保障,其安全作用表现的方面也是多种途径。

1、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从后期具体的煤矿生产过程中来看,矿山测量对于其安全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矿山测量在巷道掘进中的作用

对于具体的煤矿生产过程来说,巷道掘进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方面,只有保障其巷道掘进的安全性,才能够促使其整个的煤矿生产具备较强的安全效果,具体到巷道掘进工作中来说,其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针对巷道掘进的方向和路径进行准确的选取,只有保障其方向和路径选取的准确性才能够提升其生产的安全性,而这种方向和路径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就需要相应的设计人员对于周围的地质环境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和认识,这也就需要矿山测量工作的参与,设计人员充分参考相应的矿山测量结果和数据,进而才能够更好的选择出一个最佳的方向和路径,保障按照这一路径进行煤矿的生产不仅仅能够提升其生产的效率,还有助于保障生产的安全性。基于这一点来说,设计人员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中还应该重点关注到安全性问题,避免仅仅着眼于相应的矿产资源而选择了具备安全隐患的一些路径,要始终把相应的生产安全性放在首位。

1.2矿山测量在保护煤柱留设中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在具体的煤矿生产过程中,还需要预留一些煤柱,这些煤柱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出现一些坍塌问题,基于这一点来看,在具体的煤矿生产过程中,就应该针对这种煤柱的留设问题进行必要的关注,保障其留设的合理性,进而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其生产的安全性。而要想在实际的煤矿生产过程中恰当的预留好相应的煤柱就应该重点针对其整个的煤矿开采环境有一个准确详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才能够更好的保障其煤柱留设区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也是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个重要作用表现,并且在这一应用过程中还应该重点针对相应的力学结构进行准确的计算,在计算好煤矿生产区域内部载荷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更好的通过留设保护煤柱来保障其安全性,而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所需要的各方面资源和数据也都是依靠相应的矿山测量来提供的。

1.3矿山测量在地下水防治中的作用

在具体的煤矿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下水的不良影响,这种地下水的不良影响就极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针对地下水进行充分有效的防治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只有避免地下水的干扰,才能够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而要想尽可能的避免地下水对于煤矿生产的影响,就应该针对当地的地下水状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认识,这也就是矿山测量工作所提供的一些数据资源和信息,通过对于矿山测量过程中所得到的地下水信息进行全面准确地分析和探讨,进而也就能够更好的提升其预防控制的有效性,尤其是能够避免在具体的煤矿生产过程中突然遭遇地下水的不良干扰,避免地下水引起的安全事故问题。

1.4矿山测量在顶板管理中的作用

顶板管理同样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性的一个必要条件,对于这种顶板管理工作来说,其主要就是围绕着顶板进行的,通过对于顶板进行及时有效的观察来尽可能地提升其整个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水平,对于一些危险故障的出现也具备较为理想的感知效果,而这一作用机制的运用在较大程度上也是通过矿山测量来实现的,正是因为矿山测量为具体的顶板管理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数据信息,才能够有助于相应的管理人员了解到具体的实际状况,进而做出相应的反应,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2、提升矿山测量水平的措施

相对于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来说,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采取最为恰当地措施来提升矿山测量的准确性也就显得极为关键,具体来说,要想提升矿山测量的准确性,应该主要围绕着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1)切实提升矿山测量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矿山测量人员对于具体测量结果的影响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如果能够切实提升矿山测量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就能够为具体的测量工作提供较好的人员保障,最终保障其相应的矿山测量工作具备较好的准确性;(2)充分应用各种测量技术手段,对于新型测量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是提升其测量准确性的一个关键举措,比如当前比较突出的“3s”技术以及数字矿山体系的建设都能够为矿山测量的准确性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必须要针对煤矿生产的环境有一个准确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这种了解和掌握主要就是依靠相应的矿山测量来完成,矿山测量能够为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提供较为充足的数据信息,尤其是对于一些容易出现故障的区域进行显著地提示,避免煤矿生产中出现安全事故,尤其是在巷道掘进、保护煤柱的留设、地下水防治以及顶板管理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就应该加强研究,尽可能的提升矿山测量的精确性,保障这种安全作用和价值的充分实现。

参考文献:

[1]陈俊杰,邹友峰.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J].中国矿业,2005,10:42-44.

[2]李梁.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5,07:113.

[3]卢星星.矿山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机械管理开发,2015,05:84-85+95.

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篇10

1.1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

全省除六盘水、毕节2个地区(州、市)有独立的煤炭管理局外,其它6个地区(州、市)、县(区、市)、乡(镇)大多数均无专门的煤炭管理部门,地、县两级煤矿管理部门均由乡镇企业局兼管,多数只有煤炭管理科,没有安全监察科,全省产煤乡(镇)在机构改革中,大多数乡(镇)煤管站已撤销,由乡(镇)社会事务管理站兼管。在三级煤炭管理部门人员中,大多数为聘请临时的管理人员,少数为事业编制人员,煤炭管理人员一般1~3人。

1.2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缺乏

地(州、市),县(区、市)、乡(镇)三级煤炭行政管理部门大多数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在聘请的管理人员中,虽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近年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仅有书本知识,没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是全省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最大隐患,也是管理严不起来和安全事故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在聘请的管理人员中,以前的工作均从煤矿管理费中开资(含事业编制人员),现今上级部门已不允许收取煤炭管理费。由于有的煤炭管理部门财政紧张,工资待遇低,工资发放不能按时到位,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不安心、缺乏积极性,缺乏创新热情,不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煤矿安全检查责任心不强,有的安全检查人员不懂,查不出问题。有的未尽心、未尽责,煤矿

安全检查工作存在死角。

1.3对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心中无数

全省地、县、乡三级煤炭管理部门的领导大多数均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说他们也想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搞好,管理的力度也比较大,但没有人知道怎样才能把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搞好,没有长期打算和远期目标,对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心中无数。有的煤炭管理部门的领导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管理混乱,流于形式,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责任意识从上至下呈现层层衰减,逐级弱化趋势。

1.4领导调动频繁

1998年“关井压产”以来,全省地、县、乡三级煤炭管理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调动频繁,至今,大多数均全部更换。由于煤矿是地下作业,技术性强,危险性大,工作环境差,煤矿井下作业点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运输、有害气体等灾害的危害,新领导又不是专业技术人员,难以胜任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对乡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只停留在一般工作布置上,管理、监督和责任制也只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会议上。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1.5煤矿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

有的煤炭管理部门未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对煤矿检查到位,有的只有检查,没有落实,有的未建立安全隐患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跟踪落实档案。没有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要求找差距,抓整改。煤矿安全意识淡薄,存在着“侥幸的心理”等。

2对策及建议

2.1从人的因素上消灭安全隐患

从全省乡镇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存在的安全隐患来看,可以说都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到位和人为造成的。这就充分说明了决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好坏因素是人。所以,要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首先要从人的安全因素上消灭安全隐患。根据全省各级(地、县、乡)煤炭管理部门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较少和无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实际,建议各级煤炭管理部门配备1名主管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技术管理的工程师,负责指挥和指导本辖区内的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对目前所有不是安全技术管理的人员全部组织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煤矿安全执法证书者方可从事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因此,只有消除人的安全隐患,才能消除煤矿安全事故隐患,才能有效地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2.2建立健全煤炭管理机构

建议地、县级设立煤炭管理机构和煤炭监察机构,重点产煤乡(镇)设立煤炭管理站。根据本辖区内乡镇煤矿的实际,配备足够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从事煤矿开采技术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层层分解,处处落实和把关,变领导负责为全员负责,变领导关心为大家关心,真正的形成一级向一级负责的良好局面。地、县级煤矿管理部门和重点产煤乡(镇)配备一名主管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总工程师,负责指挥和指导本辖区内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煤矿安全生产才有保障。

2.3聘用合格的领导干部

作为煤炭安全生产管事部门的总工

程师或主要分管领导是各级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指挥者,必须具备丰富的采矿工程专业理论和独立解决采矿工程专业技术领域重要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采矿工程专业相关科学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的技能,有丰富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在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能撰写有重要价值的技术报告或提出重要价值的建议和意见。熟悉国家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规程、规范、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并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实践中去。要从指导方针上、措施对策上有“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飞跃,要知道如何扭转该辖区内煤炭工业的投资环境和提高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要知道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外商家的投资环境和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制政策环境。要能够为今后该辖区内煤炭工业的发展和推广介绍引进国内外商家的煤矿建设项目、煤炭深加工利用项目、煤炭洁净技术(选煤、型煤、水煤浆、煤炭高效燃烧、煤电、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煤炭脱硫等技术)项目,要能够为将来煤炭工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2.4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国家对乡镇煤矿开采技术要求的提高,那些传统的煤炭开采方法将被先进的符合现代化的开采技术所取代,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来管理,因此煤炭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专业化。所以提高各级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全省各级煤炭管理部门今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依靠科学的进步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才能把煤矿安全事故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