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生体育锻炼十篇高中生体育锻炼十篇

高中生体育锻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40:43

高中生体育锻炼篇1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体育锻炼,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提高高中生体育的锻炼意识呢?

一、营造学校体育氛围,提高学生体育意识

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的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的场所,要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体育意识,体育宣传是实现培养学生自觉参加课外锻炼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多媒体等宣传阵地,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定期开展各种活动,营造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加深对体育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学校体育不能只局限于使学生在校期间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还应注意培养学生毕业后坚持终身锻炼的习惯,而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能使学生全面、科学地认识体育现象,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对学生坚持终身锻炼的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采用针对性强的教材、注意理论传授与实际锻炼相结合,改变单一的理论教学形式,以多渠道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体育理论课突出以学生终身受用的体育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感到有知识可学,用得上,有兴趣,愿意学,并切实指导他们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借以提高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重视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学生中起着良好的表率作用。所以,体育教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在积累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努力修正和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但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要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去影响更多的受教育者自觉地加入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行列之。

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要有终身体育教学思想。过去不少体育教师把教学的任务都局限在传授运动技术与锻炼学生体质上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树立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的思想,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向学生传授"三基"锻炼学生的体质与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有机地联系和结合起来。

作为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丰富的知识、熟练的运动技术、技能、严谨的治学态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要广泛宣传终身体育的深远意义。在教学方法上要勇于创新,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与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自我锻炼方法和独立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所以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提高,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丰富课堂内容,变换课堂形式

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并鼓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随时和一些熟悉或不熟悉的同学结为组合,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不但提高了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以及完成动作的质量,而且扩展了他们的交往范围,学会了互相协作与帮助,体验了被助与助人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另外,同一个项目可以采用不同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必要时应考虑到男生女的强度分配,个别动作要分开练习;当学校的体育器材不够或出现损坏时,可以启发学生自制一些简单的器材。丰富多样的体育课堂能让学生们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技能,提高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高中生体育锻炼篇2

1中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存在的心理问题

1.1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动机水平较低:调查显示,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动机呈现出集中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大部分学生将强健身体作为锻炼动机,个别学生选择体育成就、促进社交、治疗疾病作为锻炼动机。说明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动机处于低级水平,以满足生理需要为目的的“强健身体”的锻炼动机选择人数最多,生理需要是马斯洛需要理论中最低级的需要;位居第二的调节情绪的动机可作为中学生为满足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较为低级的需要;排在第三位的减肥健美的动机是为了获得尊重的需要而产生的;为实现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选择体育成就作为锻炼动机的中学生不满一成。高级的需要之所以产生较少,是因为低级的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也就是说,因为中学生的体质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健康程度,所以才产生了锻炼身体的低层次需要,只有当中学生的身体真正强健了,才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因此学校要为中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1.2女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兴趣不足:通过调查发现,七成以上的中学生对自主锻炼感兴趣,总体情况较好,选择该项的女生仅占半数;此外近半数的女生选择一般,远远高于选择该项的男生人数。反映出女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兴趣不足,这与女生的性别、个性有较大关系。因此,首先应提高她们的认识,通过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减肥健美,还可改善性格、促进社交、调节心情等;其次,广大家长和体育教师应结合女生的身体特点,多给予正面引导,争取她们态度的正向转化。另外,近三成的中学生选择一般,还有极少数的中学生对自主锻炼持否定态度。“一般”是一种中立的态度,即无所谓,它在某种情况下会向正、反两个方向转化,因此这些不确定的群体需要外在体育文化环境的影响、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家长的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等,慢慢转变她们对体育的认识,增强她们主动自觉锻炼的兴趣,使她们的态度朝正向转化;还有极个别的中学生对自主锻炼不感兴趣,导致她们不积极主动参与锻炼的原因不一定是体育本身,可能有其他因素,如场地设施不足、先天身体素质较差或不喜欢体育老师等。

1.3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情感与认识表现不一:调查表明,九成以上的中学生认为自主锻炼在强身健体上的意义和价值大,选择热爱锻炼并积极参与的意义和价值大的中学生仅占八成多。研究发现:高级中学绝大部分学生对自主锻炼在强身健体的认识方面持肯定的态度,但在自主锻炼情感上表示认同的人却不多。表明情感与行为倾向的相关程度高于认识与行为倾向的相关程度,也就是说一个人,虽然对体育活动的价值评价很高,但不热爱自主锻炼,那么往往在锻炼时不卖力、不认真;而对锻炼的价值缺乏认识却对锻炼有好感的人,自主参与锻炼可能是全力以赴的。表明当认识和情感不一致时,情感就决定了行为倾向。由此,情感在一个人的行为活动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自主锻炼“惯习”的培养应该十分重视体育情感的感染与熏陶。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媒体需要加强相关宣传,争取有这一倾向的中学生将自主锻炼的消极情感转化为积极情感,充分调动他们自主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1.4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意志力较为薄弱:通过三种不同表现:不参与锻炼、参与锻炼和有锻炼习惯,来调查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情况。结果显示,有八成以上的中学生参与锻炼,但仍有近两成的中学生不参与锻炼;参与锻炼的中学生中绝大部分并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而是偶尔或在想到时才锻炼,有锻炼习惯的女生不足两成,男生占两成多。反映出大部分中学生参与锻炼较随意,想到或与同伴商量好时就锻炼锻炼,其他时间不闻不问。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坚持锻炼的意识或想法;二是有想法,但没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下来,女生表现尤为突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学生一进入高级中学,面对愈加繁重的学业任务和艰巨的升学压力,没有时间和心情锻炼身体;另外,有锻炼想法的中学生由于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锻炼枯燥、又苦又累、天气不好等,而终止锻炼。实际上,关键在于他们缺乏吃苦耐劳、坚强不懈的意志品质。

2促进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对策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感到中学生不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动力不足,也有客观条件限制;既有家庭、学校重视督促不够,也有从小没有从点滴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另外,在应试教育的机制下,也确实挤不出更多的体育锻炼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采用如下对策:

2.1培养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志趣:目前,中学生有自主参与锻炼习惯的人数很少。基于心理因素,即内因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兴趣是中学生能够坚持锻炼的内因和关键。因此,学校和家长应从培养中学生的锻炼兴趣入手。

首先,学校和家长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和个性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己的锻炼动机:如针对体质差的学生,树立强身健体的动机;对于肥胖的学生,将减肥作为锻炼动机;还有性格内向的学生,通过锻炼培养良好社交能力的动机;对于身体棒且性格开朗的学生则将体育锻炼当做展现自我价值和获得成就感的动机等。这需要教师付出爱心、拿出真心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去用心培养。其次,广大教师要主动抽出课余时间来帮助中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通过游戏、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组织他们锻炼,在活动中,用运动项目本身的魅力以及有趣的活动方式来牢牢抓住他们的心,从产生锻炼“兴趣”到获得“乐趣”,最终形成锻炼“志趣”而长期坚持下去。

2.2加强中学生亲身锻炼实践的磨砺:中学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要鼓励中学生亲身参与锻炼实践,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在课堂内、外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参与一些难度适宜的障碍运动,如拓展训练、攀岩、轮滑、游泳等运动项目,以锻炼他们在运动实践中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世界观,通过各种运动项目来不断磨练这些初出茅庐的中学生,通过克服各种各样困难的经验累积以感知、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形式深刻地储存在自己身上。亲身锻炼的经历是痛苦、深刻和难忘的,中学生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历经各种实践环节的磨砺,进而不断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适应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社会,最终形成各种既持久存在而又适应变化的良性性情倾向系统,进而指导中学生积极、主动、科学地参与体育锻炼。

2.3营造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良好环境:首先,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家长等要树立正确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引导中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其次,体育教师与社会体育指导员要经常对自己习惯的教学指导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等进行及时反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做既“专”又“博”的新型体育教师或社会体育指导员;最后,中学体育教师要在对中学生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上下足功夫,经常与中学生沟通交流、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培养他们自主参与锻炼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参与锻炼的能力,帮助他们尽快构筑自主锻炼的“惯习”。

3结论与建议

目前,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动机虽呈现多样化趋势,但其动机水平较低,大多是由强身健体的需要而产生的;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兴趣总体情况较好,但女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兴趣明显不足;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情感因素不足,科学认知有限,削弱了他们主动参与锻炼的行为动机;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意志力普遍较薄弱,表现出认知与行为的不一致。

教师和家长要主动了解学生的生理和个性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适合自己的锻炼动机,主动抽出课余时间积极帮助他们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教师和家长要鼓励中学生亲身参与锻炼实践,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上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难度适宜的运动障碍,以锻炼他们在运动实践中克服困难的能力以及培养乐观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较为积极的个人“惯习”;体育教师要树立“三大立身理念”,并付诸实际行动,即:真诚地热爱学生是立身之本、广博的专业知识是立身之源、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是立身之基,最终帮助中学生成功构筑自主参与锻炼的“惯习”。

参考文献

[1]刘丽云.中学生体育意识认知水平及成因分析.辽宁体育科技,2005(2).

高中生体育锻炼篇3

[关键词]高中体育健康体魄综合素质个性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85

众所周知,体育从小学以来就一直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可见学校体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上好体育课能让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而这些不仅仅是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对健康人才的要求。所以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体育课对提高高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要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重视他们身体素质、协调能力、意识潜能、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用心设计体育教学,用心去教,这样高中生就会不自觉地爱上体育课,从而加强体育锻炼,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强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表面上是为了强身健体,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的。其实,体育锻炼的作用不仅于此,它还能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反应速度,开拓思维和视野等。正如,约翰・格霄所言:“身体的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高中生正处于性格活泼好动、学习任务繁重的阶段,如果一直处在紧张的学习状态中,不但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塑造,还可能会让高中生厌学、恐学,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反过来成绩下降又会使压力更大,如此恶性循环对高中生来说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高中体育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让学生学会宣泄情绪、缓解压力、消除疲劳,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样体育锻炼就达到了高中体育的教学目标,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调整自己的心态,治疗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二、合理的体育锻炼,能让高中生的个性得以塑造

德国体育教育专家海克尔说:“体育课主要是教学生如何参加体育运动,并在此过程中利用各种可能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不但要保证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有健康的个性、心理,并能在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中很好调整自己,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重中之重。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体育竞赛、游戏活动中慢慢发现自己的个性,并通过反复的体育活动,起到心理暗示、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但要靠自己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去发现、去强化、去塑造,教师也要给学生心理暗示,并给学生适当的鼓励、表扬,让他们在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中得到满足,从而增加自信,坚定个性。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个性是我们教师教学目的之一,也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工作大有裨益。

三、合理的体育锻炼,能让高中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高中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可想而知,所以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和复习,而把体育锻炼抛在了脑后。其实,这对学习繁重的高中生来说是相当不利的。没有合理的放松、锻炼机会,在紧张的学习状态下,学生不但身体吃不消,学习效率也会大大下降。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紧张的备考状态下,不忘锻炼。要让学生明白适当的体育锻炼能消除疲劳,提高脑力工作的效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人的生命在于运动,合理的运动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让学生放松心情,提高学习效率。

四、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塑造高中生良好的品质

高中生体育锻炼篇4

一、端正态度――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

要想改变学生的运动习惯,首先要端正学生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教师要严格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重视高中体育课程。教师需要了解学生不想运动,或者运动方式不对的原因,才能从根源入手,纠正学生的错误。所以体育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制作一个表格,调查学生每天的运动情况,让每个学生填写。调查的问题和方式有很多,比如,每天运动的时间量、运动是否具有多样性和持续性、运动的地点和方式、饭后运动或者饭前运动、剧烈运动之后是否进食,等等。通过了解学生的日常运动习惯,教师才能发现问题,才能从根源上纠正学生错误的运动方式。体育课能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使之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身体各项机能的发展。但不良的运动习惯会带来很多隐患,甚至发生危险。教师通过给同学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明白良好运动习惯的重要性。

例如:在进行类似于篮球的高强度体育活动时,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在比赛中要严格遵守比赛规则,注重团体的整体性和合作性,并且要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有较大的情绪波动而影响技能的发挥。

二、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当代高中生的很多不良的运动习惯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体育锻炼,加之学习任务重,生活节奏过快,从而无法合理地分配运动和学习的时间,造成严重缺乏体育锻炼。有的学生整日待在教室或宿舍学习,根本不进行户外的体育活动,甚至对户外活动产生厌倦、恐惧的心理,这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不但影响了生活规律,学习质量也会下降。所以体育教师要多带学生到户外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学生对自己的不良体育习惯没有改正意识,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指出并告诉他们坏习惯的危害。

例如:许多高中生有不良的饮水习惯,在运动之后就大口喝水,这其实对身体有极大伤害。另外,一天当中最适合运动的时间是早晨和黄昏的时候。学生一定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每天进行晨练或者晨跑,这对锻炼坚强的意志和身体素质有极大的好处,此外,用餐后也不能马上进行体育活动,因为用餐后,人体各项机能都在运行,特别是消化系统,肌肉、皮肤等器官都处于缺血的状态,立即运动有可能造成消化不良或者反胃、呕吐等现象。

三、注重方法――巩固学生的运动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讨哪种运动方式是最合适的。每次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许多学生往往忽略了剧烈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容易造成运动过程中的突况,甚至发生事故。比如篮球、排球等的体育项目就容易造成骨骼的挫伤和拉伤;游泳前不热身很容易在游泳过程中抽筋;跑步前不热身也容易造成肌肉拉伤或扭伤脚踝。此外,紧张的高中生活,学习已经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导致学生不能自己合理地分配学习和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形成不良的运动习惯和不规律的运动方式,教师应该耐心和详细地为学生解释不良运动方式的坏处,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些解决方案和分配时间的方法。

例如:学生每天一定要服从学校的管理进行晨跑,一日之计在于晨,有一个好的开始是很重要的。每天早晨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跑步,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身体素质,为一整天紧张的学习做好准备。晨练之后不能立即吃早餐,需要让肌肉有所放松之后才能进食和喝水;下午五六点的时候,已经进行了一整天的学习,学生有些疲倦了,@个时候就可以到操场上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比如打篮球、羽毛球、跳绳等,让全身筋骨和肌肉得到放松。

高中生体育锻炼篇5

一、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必要性

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不仅仅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业负担,让学生从沉重的作业训练中释放出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育运动素质,在运动中享受快乐体育;同时,对于高中阶段是增强体育素质的最佳时期,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参与体育运动的能力。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学对体育学科教学不够重视,体育锻炼的目的不够明确,方法缺乏灵活性,更谈不上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提升,这为学生以后的工作与学习带来一定的隐患。

因此,高中体育学科教学,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加强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好基础。这就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使之终身受益;让学生在教学中应以“被动”教学向“主动”学习方面发展。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有效策略

1.强化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在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并形成每日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充分感知健康的体魄对工作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充分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精神愉悦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于体育运动的理解更为深刻。从科学的角度理解体育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通过这些角度,教师要引导他们形成自主锻炼的意识,将体育锻炼伴随学生的终身。

2.通过积极实施因材施教,逐步养成自主锻炼习惯

目前,普通高中体育学科教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仍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增强学生体质为教育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要达到既定的目标要求,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爱好、兴趣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性,通过积极实施因材施教,开设多种形式的选修课和选项课,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选择自己喜好的运动项目。

3.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训练的独立性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做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u价。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训练的独立主动性。比如,在训练学生的耐力跑时,对于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学生往往训练一段时间便失去兴趣,这时可以将与足球运动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并通过竞赛训练的形式,学生的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不知不觉得到充分锻炼,这样一来,学生在课余时间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足球训练,培养学生自主训练的独立性。

4.学会自主评价与心理调节,提高自主锻炼的质量

高中生体育锻炼篇6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陕西省咸阳市陕西科技大学附中303名高中学生,其中男生153名,女生150名。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及访谈法。在陕西科技大学附中,对高中各年级男女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当场收卷。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30份,回收率91%,其中有效问卷303份,有效回收率91.8%。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育锻炼态度情况

在受访的学生中,喜欢运动的占57%,不喜欢运动的占27%。由此可以看来,咸阳市高中生还是能够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的。可从男女生对比来看,女生在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主动程度方面却明显低于男生,这也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体育锻炼行为情况

(1)频度。在受访的学生中,一个星期不运动的占27%,一个星期运动2~3次的占55%,一个星期运动4~5次的仅占8%,一星期运动5次以上的占10%。由于学习压力大,大部分学生时间都用来学习,很少有时间有规律地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但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学生都能保证每周参加体育锻炼2~3次,这说明多数学生还能在紧张学习的情况下,抽出时间来进行锻炼。(2)时间。在受访的学生中,每次运动半小时的占52%,每次运动1小时的占了18%,每次运动1~2小时的占了25%,每次运动大于2小时的占了5%。由此可以看来,中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少,且多集中于半小时内的锻炼,超过两小时的寥寥无几,这与高中生课业负担较重有很大关系。(3)项目选择。在所有受访的学生中,常做球类运动的高达53%,而常做田径的与体操(单双杠)的分别仅占了10%与9%。据观察,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球类项目作为锻炼项目,各有一成的学生分别选择了田径和体操来进行锻炼。另有近三成的学生没有相对固定的锻炼项目,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略显盲目。

3.影响因素

在所有受访的学生中,40%的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强身健体,而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中,30%的人是怕影响学习,30%的人是因为体育锻炼太苦太累或其他原因。

(1)主观因素。调查显示,意志薄弱、怕苦怕累以及体育锻炼功利化是咸阳市高中生不愿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主观原因。①意志薄弱,怕苦怕累。高中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学生表现得懒惰、脆弱,缺乏毅力,没有恒心,不愿意进行艰苦的体育锻炼。另外,生活水平提高,长期的营养过剩造成身体肥胖,使学生不愿意多运动;交通的发达给学生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减少了学生步行的机会;电视、网络日趋普及,诱惑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些因素致使学生在面对体育锻炼时怕苦怕累。②体育锻炼功利化。调查显示,学生平时很少运动,快体育考试的时候,才练习800米立定跳远等考试项目。学生坦言,参加体育锻炼也只是为了分数。这样体育锻炼就被功利化,活动内容也受到了限制。(2)客观因素。根据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得知,时间被学习占用是咸阳市高中生不愿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客观原因。大部分教师和家长只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略了身体锻炼;学生面对高考的压力而疲于学习,以致没有时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咸阳市有半数以上的高中生喜欢体育运动,并且有超过七成的高中生能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但仍有近三成学生不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甚至有一成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少,且多集中于半小时内的锻炼。高中生由于学业负担过重、体育锻炼功利化等因素,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动机都受到了影响,制约了他们正常的体育锻炼行为。

高中生体育锻炼篇7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加强培养自主锻炼意识

在没有任何教师指导学生的情况下,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下达的练习任务,同时对身体进行思想与意志的锻炼,这一过程我们一般称之为自主锻炼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正确地建立锻炼目标、锻炼内容及锻炼方法,还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终身体育思想意识,对于高职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能力

1.1加强课堂教学的有趣度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度地设计教学内容,使之具有特别感和乐趣性。同时可以在教学中增加情景音乐和难度适宜的游戏,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在示范体育动作时应提高形体的优美度,以便为学生营造生动自然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对体育这门学科的兴趣[1]。只有在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1.2加强课堂教学的多元化

在过去传统型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研究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挖掘法及展现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而随着各门学科呈现先进的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已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方式。多媒体技术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多种教学手段,如图像、声音及动画等,同时要结合传统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将体育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完整体现出来,从而使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

1.3加强课堂教学的实际使用价值

在制定体育锻炼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将锻炼重点与学生就业工作相结合,制定与其就业相关的针对性锻炼内容,以便学生快速适应就业岗位的工作环境与劳动强度。例如:对于长期固坐的学生,教师应建议学生多开展韵律方面的运动;对于长期直立的学生,教师应建议学生多开展慢跑、骑自行车及快速行走等运动;对于长期运动的学生,教师应建议学生多开展游泳、爬山及打球等运动[2]。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主体育锻炼的实用性,使学生逐步养成终身自主锻炼的意识。

1.4加强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有效度

学习体育课程的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思想与体育态度。在实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适当调整理论知识的教学比例,给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逐渐了解锻炼和健康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让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树立自主锻炼意识。

1.5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学练环境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属于学习的主体,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在确保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要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练环境。从学生爱好的多个角度出发,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自己做主的学练环境中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

2.提高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发挥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2.1快速适应就业环境

在高等职业院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数会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中就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一定的困难度和艰苦性,其就职岗位一般会要求毕业生具备吃苦耐劳、勇于争取、坚持不懈及顽强不屈的精神[3]。在实际体育教学课程中,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使学生自觉养成积极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长时间学练课内外体育内容,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识,促进学生达到自我挑战、自我超越及自我认识的境界。

2.2形成快乐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就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锻炼中,有目的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通过亲自体验和学练充分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让其自由选择锻炼项目和锻炼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完全反映每个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个性、爱好及才智的有效性发展,体现快乐的科学性教学方法,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够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

2.3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钻研精神

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形成自主锻炼意识,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地提高探究式的学历能力,让学生在体育的学练活动中不断拓宽自主思维空间,增强独立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开展一系列钻研体育锻炼的活动,进而逐渐具备对体育锻炼方法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自主锻炼的意识,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性发展,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4进一步深化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

大多数高职体育教学仍处于传统型的教育观念上,未能充分了解与掌握体育的各项功能和主要目标,将体育教学当做是简单的身体锻炼。由于教学方式单调乏味且各项体育设施过于简陋,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进一步改革传统型的体育教学,就要不断更新当前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体育的各项锻炼活动,养成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5]。

3.结语

在高职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锻炼环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此外,还应给学生创造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条件,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体育素质,养成终身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董富占,王高宣.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积极性培养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26):421-422.

[2]胡建明.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中国西部科技,2011(15):176-178.

高中生体育锻炼篇8

【关键词】高中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活动、课余训练、课余竞赛以及校外体育、家庭体育等多种组织形式和内容。由于金华一中对课间操的组织管理规范、要求严格,将课间操的管理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开展,所以学生的参与程度高。鉴于课外活动“组织活动的规定性与学生参与的自愿性”的特点,反映学生在非强制条件下的体育锻炼的情况,所以本研究主要是课间操以外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主要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认知、参与动机、内容选择、锻炼形式、参与频度、锻炼强度、影响因素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金华一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情况,从金华一中三个年级各抽取50名学生,共计150名在校高中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学校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查阅、收集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相关的书籍、资料、期刊文章。

(2)数据统计法。对问卷调查获得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和整理,得出论文的研究结果。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金华一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现状

通过调查得知,金华一中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认知,94%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很重要或重要,而认为无所谓和根本没必要的共有10人(6%),并且各年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差别不大。这表明一中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他们已经认识到强健的身体是日常的学习、生活的基础。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是积极的、明确的、健康的、多层次的。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动机多样,不单纯是为增强体质,还向娱乐休闲、调节情绪的方向发展。注重个人的兴趣爱好,以消遣娱乐的方式来改善体质、增进与同学、朋友、家人的沟通交流。男、女同学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也存在差异,男同学侧重于健身、提高身体素质,提高技术等方面;而女同学的动机相对多样,在受同学影响、健美体形这两个方面上动机远大于男生。另外有66.7%的学生选择了“缓解学习压力”,排在了8项动机中的第3位。表明高中阶段的学习紧张、繁重程度,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成为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的重要活动和方式。

学生在授课日期间有96.7%的同学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并且值得一提的是59.3%的学生授课日每周保持锻炼次数在3到4次每周。这说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深入开展,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体育锻炼,使得学生在授课日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频度增高。

学生在双休日期间的活动频度较小,有59.3%的学生在双休日期间根本不参加锻炼活动,其中女同学所占的比重较大。通过了解主要原因是:①补习功课,有部分同学利用双休日时间找家教补习功课或参加辅导班。②受其他一些娱乐项目的吸引,如上网、逛街、玩电子游戏等。③缺乏伙伴或活动的指导。

2.金华一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影响因素

在金华一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促进因素中,排在前6位的是:同学朋友影响、校内体育氛围、广播电视节目、舒适的场地器材、体育明星影响、老师的影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促进因素除受上述6种因素影响之外,男同学还受体育网站信息影响较大,女同学还受家人体育锻炼影响较大。此外,影响男同学积极锻炼的因素比较多样,而影响女同学积极锻炼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同学朋友影响”和“校内体育氛围”两项上,这说明男同学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比女同学容易调动,并且可调动因素较多。同时,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和同学朋友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的重要因素。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消极因素中排在前六位的是缺少体育场地、意志力不强、缺乏指导、自然环境因素、缺乏锻炼方法、缺少充足时间。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第二大因素是意志力不强,这说明学生怕吃苦、不想动。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第三大因素是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缺乏指导就目前学生状况来说,还有学生没有形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同时学校重视学生课间操、运动竞赛,忽视下午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组织。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金华一中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明确,他们已经认识到强健的身体是日常的学习、生活的基础。

(2)金华一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样,不单纯是为增强体质,而向娱乐休闲、调节情绪的方向发展。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存在差异,男生侧重于健身、提高身体素质,提高技术等方面;女生的动机相对多样,在受同学影响、健美体形这两个方面上动机远大于男生。另外,高中阶段学习紧张、忙碌,课外体育锻炼成为缓解学习压力的重要活动和方式。

(3)金华一中课外体育锻炼运动内容是符合学生需求的,既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运动锻炼需要,也能兼顾男女同学之间的差异。男生喜爱表现灵敏性、速度性和勇敢性等对抗性强,活动量大,具有身体直接接触的集体项目。女生则更喜爱姿势优美、韵律性强,显示柔韧和协调的健美操等有一定活动量,对抗性弱且无身体直接接触的项目。

(4)金华一中学生参加锻炼的组织形式选择具有一致,即倾向于集体锻炼,并且较少与家长一起锻炼。表明学生正处于特别渴望和依赖同龄人的友谊和交往的年龄阶段,他们需要从友谊中获得心理上的支持与归属。

(5)金华一中学生锻炼的频度情况是良好的,但双休日期间的锻炼频度以及女生的锻炼频度的情况不太理想。金华一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整体强度是中等以上,包括课间操活动时间与体育课时间,学生的活动时间大部分能达到一小时标准。同时,男同学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比较高,存在大量的体育活动积极分子,女同学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稳定性较高。

(6)金华一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促进因素是:同学朋友影响、校内体育氛围、广播电视节目、舒适的场地器材、体育明星影响、老师的影响。此外男生还受体育网站信息影响较大,女生还受家人体育锻炼影响较大。金华一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消极因素是缺少体育场地、感觉累不想动、体育活动无人指导、自然环境因素、不会锻炼、学习任务重没时间。

2.建议

(1)学校对学生课外活动进行科学化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体育课无法替代的功能,学校要真正抓好课间操,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使课外体育活动制度化、课表化,增加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和次数。

(2)学校要继续加大校园体育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体育文化节和各种体育比赛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为其进行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对于体育场馆或体育场内的体育活动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提高学校内场馆的利用率,以此减少阴雨天气对于高中生体育锻炼的影响。此外还要加强学生在双休日期间体育锻炼的引导,改变学校放假期间学生锻炼情况不够良好的现状。

(4)学校安排专人负责课外活动的指导工作。学校要将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大事来抓,健全与完善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制度,定期开设讲座与培训,使教师都能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范立.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教育学,2000(2):7-11

[2]毛振明.学校课外体育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滕子敬.学校体育研究与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霍岩.沈阳市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4

[5]王国良.长春市一中课外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4

[6]都本强.吉林省白山市区一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D].白山:吉林大学,2007

高中生体育锻炼篇9

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可是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到今天,我们的青少年出现了小胖墩、身体畸形、免疫力低下、易生病等问题。他们的体质实在让人担忧,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体育锻炼行为被严重制约了。哪些因素制约了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呢?现对制约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因素来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引导广大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行探讨。

一、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家长为了孩子在高考中金榜题名,将来从事一个高收入、轻松,舒适的工作,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业体育活动,怕在学习时间上没有了保障。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学校教学质量的硬指标就是高考成绩,领导看重的是学校高考上本科二批的人数,并且下任务定指标。作为学校的领导只能督促学生争分夺秒的去学习文化课知识,中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被剥夺了。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制度使我们广大的家长和社会各界认为只有学习好,成绩好才是最主要的。作为学校,也只能围绕着家长要什么,上级部门看什么开展工作。

二、“事故恐惧症”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开展

计划生育政策使我们国家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孩子是家长的未来和希望,孩子在家里娇生惯养,一旦在学校出现了意外伤害,或轻或重,家长都不会轻易的放过学校,即使学生因为自己的过失,家长也会已在学校出事为由,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学校在社会上处于弱势,没有人会为学校声援。家长的不依不饶、社会的不理解,和上级教育部门给的压力,所有学校都患上“事故恐惧症”。所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谈安色变”,形成学校“宁肯让学生坐死,也不能让学生跑死”的局面。于是单、双杠教学在体育课堂“下岗”,无人光顾,跳箱、山羊彻底“下课休养”,铅球、铁饼和标枪“入库”;长跑无人练,短跑不敢冲!试想从人类进化的“老祖宗”留下的走、跑、跳、投、支撑、腾跃、悬垂、攀爬的基本技能都丢失了,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活动还能有啥,体育课大部分成了自由活动,只能聚在一起聊天、下棋了。

三、学校体育设施不足制约体育活动开展

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虽然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已经达到GDp的百分之四,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农村薄弱学校教育经费拨款不到位,以至于学校没有经费添置体育器械。农村学校基本上都是没有场地,体育器材短缺,一个学校连一个像样的跑道、沙池都没有,运动场地就是教室与教室之间的空地,教师要想上一节丰富多彩的体育课都要绞尽脑汁,既要上好体育课还要顾及到别的班级上文化课,场地小、器材少上体育课就显得枯燥单调,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兴趣的培养,课堂效果必然差。长此以往,别说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就连教师也没了激情,产生了消极情绪。

四、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跟不上,缺乏创新精神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考主要是文化课科目,以至于学校领导对高考科目教师重视,体育教师坐了冷板凳、也被其他学科教师看不起。不同学科受到的补贴待遇不同,在工作量和责任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的同时,体育教师倍感不平等,事业心和积极性受到极大程度的打击。时间长了,教学态度消极,备课、上课积极性不高,更没心思去探究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作为体育教师不去深入研究新的教学理念,不加强业务学习,总抱着上学时学到的那些专业知识不放,不思进取,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注定不会被当代青少年所接受。方法老套学生学生学习没有兴趣;组织形式不新颖,学生没有活动的激情。作为教师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锻炼的热情,体育课就没有了其锻炼价值。所以说教师很有必要加强业务学习,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因素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首先,大力宣传健康体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加快新课程改革步伐和把学生健康状况纳入高考录取条件之一,学校才会重视,家长才回支持,学生才会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

再者就是针对学校“事故恐惧症”,说到底就是在我国司法不够独立,在学校出了意外事故,不管校方有无责任,负有多少责任,上级部门怕舆论影响不好,为了息事宁人,给下级做出严厉的处分,甚至撤职。如果我们国家做到学校应担的责任学校担,学生的责任家长负,上级部门不在为了面子,做出学校难以承受处理。意外事故协商解决不行,要勇于走司法途径,我相信学校“事故恐惧症”就会不治而愈了,学校也敢于组织文体活动了。

其次,政府要真真正正的把教育经费落到实处,作为校领导也要提高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认识,加大体育器械和设施的的投入,保证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需求。场地有了,器材充足了,不同体育爱好学生的锻炼需求也就满足了。

高中生体育锻炼篇10

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对高中生来说,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通过对国内几家知名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在招收员工时,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质状况是排在首位,如果这一关不能通过,将会遭到一票否决。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如今学生体质不佳,其中营养因素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营养是有机体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保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且在影响人体生长发育、身体素质提高的诸多因素中'营养的作用与影响最为明显。

我校一直很注重学生体质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素质标准相接轨,在抓好基础理论、文化和培养良好品德的同时,着重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我们在保证两操(晨操和课间操)、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每天另安排学生近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学生的体育成绩、身体状况虽有改观,但通过我近几年的测试、观察、询问等,发现这种改观还不容乐观,有68%左右的学生营养不良,寄宿生的情况尤为严重。

目前高中生年龄大都在16-19岁,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为旺盛的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较为复杂,各器官机能逐渐趋向成熟,总之是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体质状况与营养和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确保高中生科学合理的营养至关重要。但在体质测试过程中发现:学生们虽然增加了体育锻炼的时间,部分学生仍出现睡眠质量差、头晕、消化不良、食欲差、腹泻等情况,个别人还出现情绪不稳定。我们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分别是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它们是我们人体运动的物质基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身体无严重疾病,能正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本校高一、高二756名学生。

2.方法:(l)文献资料法:查阅体育运动学、生理学中《热量消耗表》、《脉搏频率与能量消耗表》计算出学生的能量消耗情况。(2)测量法:测量学生每个活动所花的时间,测量脉搏和肺活量来确定运动强度。

表l:学生平均每日活动项目、时间、强度和能量消耗情况

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是每周各两次,分析时采用平均法。

3.结果与分析:

高中生早上一般是5:50起床,6:10就要做晨操,身体刚从一个休息状态,立刻进入一个运动状态,而且有时心理比较紧张(怕迟到),要求身体各器官需要有很强的适应性。若是晨跑对身体和营养就需要更高的要求,热量和能量的消耗明显提高(表1),这时机体需要消耗大量的储存糖元、蛋白质和维生索以保证身体状态变化及运动的进行。

在9:10左右,学生经过两课的学习后进入课间操的锻炼,这时会消耗学生体内蛋白质、少量的脂肪、维生素,体内血糖明显下降,这时气温有所升高,课间操会使学生体内水的消耗有所增加。

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学生自己安排的体育锻炼,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消耗的营养素的量有所差异。

(1)速度性运动的营养特点(短跑、中跑、篮球、足球的加・速跑等)。速度性运动的代谢特点是运动中高度缺氧,负有氧债,能源主要依靠高能磷酸系统与糖原无氧酵解供应,例如100米,atp―Cp和糖酵解供能占能量系统的98%,因此其营养应符合体内能源物质迅速发挥作用,使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腺苷(Cp)的再合成加速,所以学生在膳食中应补充含丰富且易吸收的糖、维生素C、维生素B2等营养。此外,短时间内形成的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神经活动高度紧张,还供给含蛋白质与磷丰富的食物,为使体内碱储备充足。

(2)耐力性运动的营养特点(长跑)。此类项目特点是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小,但总能量消耗很大,能量代谢以有氧氧化为主,主要靠脂肪提供,肌糖原消耗增加,蛋白质分解加强,需供应较多的糖,为使运动员血红蛋白和呼吸酶维持在较高水平,需供给较多的蛋白质、铁、维生素B2、维生素――在运动中热量消耗为200-280kcalkg/日(表1),为了保证食物热量,又缩小食物体积,以减轻胃肠负担,食物中的脂肪量可适当提高,此外,耐力运动的学生失汗较多,在运动中及运动后水和电解质的补充十分重要。

(3)力量性、爆发性运动营养特点(投掷、跳远、跳高等)。力量性、爆发性运动要求肌肉有较大力量与爆发力,为发展肌肉,对蛋白质与维生素B2的需求较多,特别是长期进行这方面运动的学生,蛋白质供应量提高到每千克体重2克以上,其热量百分比可达18%左右,其中优质蛋白质不低于三分之一。此外,为保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钠、钾、钙、镁的补充也很重要。

二、高中生七大营养素的平均摄入量

1.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询问法、文献资料法和计算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学校食堂和学生发放问卷,了解学生饭菜量及品种。(2)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国营养学会资料《常用食物营养成分表》。(3)计算法:根据营养成分表计算出学生平均摄取的营养素的量。表2:七大营养素学生每日实际平均摄入量与推荐量表3:维生素(常见)学生每日实际平均摄入量与推荐量。

表2:七大营养素学生每日实际平均摄入量与推荐量表

表3维生素(常见)学生每日实际平均摄入量与推荐量

表4矿物质(常见)学生每日实际平均摄入量与推荐量

2.结果与分析: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营养观念。表2-4中已体现了学生营养摄入的严重不平衡,首先学生要知道健康离不开运动和营养,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代表营养搭配得合理、营养充足,而事实上学生营养摄入与国家推荐量有一定差距,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糖类,就容易形成肥胖,给运动也带来一定的负担;其他摄入不足就会使学生反应变慢,甚至带来疾病。要不偏食、挑食,不吃零食,多吃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和水果,饮食要多样化,一日三餐的热量要合理分配(早餐占供给热量的30%-35%,中餐占35%-40%,晚餐占25%――30%).千万不能出现不早吃饭的现象。教育学生如何将营养与体育相结合,达到健康体魄的目的。

(2)学校食堂菜品种要丰富多元化,以及加工、储存和烹饪方式要迸一步改进。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在走后勤社会化这条路,食堂承包出去,老板为了减少损失会常买那几种成本低不易变质的菜;有时会一下子购进大量的蔬菜,加上储存不当,使蔬菜中大量维生素B、维生素C等流失;食堂菜都偏咸,na超标(表4),学生血黏稠度高,这样在运动中学生大脑易缺氧;食堂为了迎合学生口味还油炸鸡蛋、鸡肉等,使原本高质量蛋白质的食品变成了致癌物质,产生大量自由基,吃人体内会消耗人体内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索e,这样大量运动后学生的心血管系统会易老化等等。

(3)不吃垃圾食品。一些同学三顿饭不好好吃,课后给自己加餐,绝大多数学生吃的是方便面、油炸烘烤食品、话梅果肉等这样含有色素、防腐剂的食品,大大增加学生体内自由基,破坏我们体内的营养素。还有一部分学生爱喝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会带走我们体内大量的钙,使我们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发生异常,给运动带来不利因素。

(4)保持现有的运动。学生每天仍要保持1-2小时的运动,这样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吸收的营养被充分利用,就会更有利于新营养素的吸收。营养素的充分利用,又利于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和体质的提高。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