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层建筑设计标准十篇高层建筑设计标准十篇

高层建筑设计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20:30

高层建筑设计标准篇1

关键词:建筑设计财产

1、加强报警系统和灭火装置

(1)加强智能报警系统应用。随着科学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高层建筑上。同时,为了有效保证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高层住宅小区内引入了智能化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已经尤显重要。首先,要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要设置的自动报警设备消防控制室,并装备有感温、感烟和感光的探测器,自动喷水设备。以便对报警、灭火、疏散、排烟、广播等进行控制和指挥,其次,在公众场所布置手动报警器、感烟探测器、紧急广播等报警设施;在位于高层建筑中的商场、娱乐场所、银行等处设感烟探测器、手动报警器,并设置扬声器用于平时背景音乐。

(2)加强灭火装置设置。首先,高层建筑灭火装置重点就是消防栓设置。消火栓应设在走道、楼梯附近等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消火栓的间距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消火栓的设置在消防电梯前室或与防烟楼梯间的合用前室内,方便消防队员尽快利用消火栓灭火;同时,室内消火栓箱内应设消防卷盘,用于非消防专业人员扑救初起火灾。其次,合理设置屋顶水箱。为了保证初起火灾时消防用水量和消防水压的要求,超高层建筑屋顶水箱设置高度应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0.15mpa。如是并联给水方式,其分区消防水箱的容量应与高位消防水箱的容量相同,发生火灾时,消防水泵供给的消防用水应进入高位水箱,而串联给水方式中是允许的。第三,合理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等综合因素。

2、强化防火设计思维

(1)合理布置高层建筑总平面。高层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应服从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城市消防规划要求,根据建筑物的面积、长度、高度、使用性质以及耐火等级等,合理确定其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同时,高层民用建筑在进行总平面布置时,要求其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m、进深大于4m的裙房。另外,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防火间距、灭火设施、消防道路位置,消防车通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布置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2)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线。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楼层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场所;其二是发生火灾时,烟气和火势竖向蔓延快,增加了安全疏散的困难。因此,对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应从其建筑及使用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建筑功能与消防安全的合理关系。同时,在布置疏散路线时,既要力求简捷明了,便于寻找、辨别;又要不致因受某种阻碍反向而行,并要特别注意疏散楼梯的位置。对于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米。一般地说,疏散楼梯靠近电梯布置是恰当的,因为发生火灾时,人们往往首先考虑并经常使用的路线和火灾时紧急使用的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人员。同时,要防止疏散楼梯与消防电梯合用一个凹廊作前室。

(3)强化消防车道设计。首先,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高层建筑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距离不宜超过80m。其次,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第三,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第四,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消防车道。同时,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m,消防车道上空4.00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从设计上切断烟、火蔓延途径。高层建筑中,因有毒烟气窒息死亡的人员占死亡人数的750%左右,因此,烟气成为高层建筑火灾中的隐形杀手。《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目前,高层建筑中玻璃幕墙和竖向管道常常成为火势蔓延的途径,造成火势跳跃防火分区,扩大火灾损失。因此,要保证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在设计中应重视到烟气的水平流动速度和垂直方向扩散速度为。同时,要保证防排烟设施合理有效。由于楼梯间、电梯井及各种竖向管井是高层建筑火灾垂直方向蔓延的重要途径,易形成“烟囱效应”。因此,高层建筑在上述部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能够达到疏散和扑救通道上无烟的目的。在高层建筑封闭避难层内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除满足避难层内一定的正压值,能够防止烟气入侵。

3、充分强调灭火、报警、给水系统的协调统一

(1)合理的报警系统设计对尽早发现火灾,采取及时有效的灭火手段,降低火灾损失有着极大的意义;灭火系统是保证建筑物在火灾中不受重大损失的最重要设施,目前,在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消防联动不合理,常常有因不能联动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案例出现,第三,消防给水压力不足、水量不够,是导致火灾损失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新疆的奎屯市商贸大厦火灾就是一个由于缺乏水源,导致火灾损失扩大的典型例子。总之,报警、灭火、水源在高层建筑消防系统中缺一不可,应多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科学的设计手段、前沿的消防产品,保证三个系统的合理有效运行。

(2)对高层建筑的住户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定期进行防火演习。例如,可在楼宇视频媒体中插播消防知识,发放宣传画册,使人们了解消防知识、了解火灾发生时的逃生和自救办法以及防毒面罩、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等。

高层建筑设计标准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施工

承担高层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全体施工人员的原有科技知识水平,施工实际操作技能和水平,以及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都远不能适应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发展的需要,适应不了高层建筑施工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新要求的需要,这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潜在的问题。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多采用滑模浇筑,施工程序不断标准化,系统化。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和要求的个性化越来超强,施工要求和建筑工程风格各有特点,工程项目施工的经理部整体科技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超高,这是所胡建筑工程企业所面临的新情况,必须采用学习研究、培训、现场提高等有效举措来加以应对和解决,以适应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发展和质量的要求。

1.高层建筑工工程的设计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工程设计图纸,要求高度精确和完整,工程设计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和保障。必须具备工程施工设计的完整性,系统性,协调性和有郊性,严密精确,一丝不苟。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完整性,一方面要求设计图纸数量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要求设计图纸内容的完整性。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要求涵盖高层建筑工程主体施工、电气工程施工、给排水工程施工、防雷消防工程施工、智能化及绿化工程施工等方面,各方面的设计图纸数量要完整齐备。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内容。要求和进度要形成统一整体的设计结构,紧密结合,实施统一的施工标准,进度和要求。在电气工程施工平面图、给排水工程施工平面图、防雷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图以及智能绿化工程施工平面图中,都要标出与土建工程施工的相关内容。例如墙、柱、伸缩缝、门窗位置及轮廓;给出主要平面尺寸、备轴线尺寸、柱间尺寸、柱的编号;还要注明各房间的名称及屋内层高、开门的位置及方向等,以便各工程施工过程的协调配套和施工方便。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要充分体现施工设计图纸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有效性。

要求设计图纸是系统的图纸,能概括表明各项施工的组织系统及其联系关系,施工设计图纸的协调性,要求各工程施工图纸之间能够相互说明,互相解释,说明各设备、设施的平面位置,说明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各种原材料的特性,各种参数的设备材料表,有效地指导施工。各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标准有所重复是允许的,但是必须保证各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这些标准的协调一致,这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的关键方面。

2.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一经确定就是有法律的全权有效性。为此在建筑工程施工开始之前,必须认真组织学习、研究、会审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精确掌握施工设计图纸的各项标准的要求,进而研究制定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这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落实的基本措施和基础,也是高层建筑工程开始施工的前提和保证,为做好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准备,必须认真组织好对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学习,研究和会审。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学习研究和会审落实,首先要组织施工的工程技术和施工管理的人员学习研究工程施工图纸,之后还要组织各组员及和单项施工负责人进行学习研究,发现问题要及时和设计部门沟通解决。

高层建筑设计标准篇3

关键词:旧层加层抗震鉴定抗震设计

1目前各地采用的方法

1-1主张按加层后的房屋总层数和总高度,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对旧房屋部分进行加层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对新建部分(加层加高部分)进行抗震设计。其理由是:适当放宽加层房屋的抗震要求,尽量减少加层房屋的加固工作量,以利于降低造价,及加层施工尽量不影响旧房的使用。

1-2主张对旧房部分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进行加层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对新建房部分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其理由是:旧房已成事实,完全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加固困难较大,故对其适当放宽。而新房部分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无困难,故不放宽。

1-3主张对旧房部分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加层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对新房部分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其理由是:使加层房屋新旧两部分抗震能力相匹配。

1-4主张对旧房部分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加层抗震鉴定和抗震计算,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新建部分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其理由是:考虑旧房屋抗震不利因素较多,故对其采取加强措施。

1-5主张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主,参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对加层房屋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其理由是:采用两种标准结合使用比较现实合理。

1-6主张对旧房区别对待,当旧房为按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时,此时应对加层新旧两部分均严格按照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当旧房为按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时,对加层房屋新旧两部分也可按旧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其理由是:这样可使加层房屋新旧两部分的抗震能力保持一致,比较经济合理。

2目前各地采用方法存在的问题

上述六种意见,各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均存在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方法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新建房屋都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而加层房屋由新房和旧房两部分组成,即使是对旧房进行抗震加固也比新建房屋抗震能力差,如若采用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低的标准(抗震鉴定标准)对加层房屋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则显然房屋的抗震能力更差,故不宜采用此法。

方法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加层房屋的新旧两部分采用不同的设计标准,尤其是对旧房屋部分采用较低的设计标准不够合理,造成加层房屋抗震能力上强下弱,对抗震很不利。

方法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比较科学合理,得不够全面,如若采用分离式加层结构方案,此方法就不适用,对与外套结构完全分离的旧房没有必要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标准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

方法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旧房部分按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提高一度采取构造措施,标准偏高且对旧房来说难以满足要求,加大了加层设计施工的难度,提高了房屋加层造价。

方法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定的太原则,具体招待起来困难太大。

方法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造成加层房屋采用的抗震鉴定标准和抗震设计规范不统一,使一部分加层房屋达不到现行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3建议采用的方法

首先应当明确指导思想,即对加层房屋的抗震要求应比新建房屋更严一些好,还是放宽一些好,还是不严不宽好?此问题解决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也就比较容易解决了。笔者认为:对加层房屋采用的抗震鉴定和设计标准不应低于对新房屋采用的标准,也不宜采用比新建房屋更严的标准,建议采用与新建房屋相同的标准。

加层房屋虽也有一些有利的因素,但不利因素更多,如旧房屋部分已使用多年,新旧部分连接整体性较差,对加层时加固的房屋不宜采用比新建房屋低的设计标准。若采用比新建房屋高的设计标准,则需要更多的投资,加大了加层房屋加固的工程量和施工难度,难于执行。采用与新建房屋相同的设计标准符合我国国情,比较经济合理,安全度也有保证,比较合适。根据调查,我国已有加层房屋多数是这样做的,我国正式出版的有关旧房改造(含加层)的专著也均主张按现行设计规范的标准进行设计和计算。既然对旧房的承载能力应按设计规范的标准进行设计验算,对旧房的抗震鉴定(包括抗震横墙间距、构造柱、圈梁设置、房屋总高度、总层数限值、高宽比限值、局部尺寸限值等)也应以抗震设计规范为标准。

对加层房屋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具体应采用什么规范和标准,笔者建议如下:

为便于执行,首先把加层房屋分为两大类。

高层建筑设计标准篇4

   际操作技能与水平,以及管理体制与管理水平,都远不能适应高层建筑工程发展的需要,适应不了高层建筑物抗震、抗裂要求级别的提高;适应不了高层建筑施工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新要求的需要,这是高层建筑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质量潜在的问题。

   1.高层建筑物的自身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般而言,高层建筑具有占地面积少、建筑面积大、造型特殊、集中化程度高的特征。但,正是这一特点,使得高层建筑在现代化大都市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现代化大都市中,过度的人口与建筑密度,城市用地日趋紧张,真可谓寸土千金,使得人们不得不向空间发展。高层建筑占地面积少,不仅可以大量的节省土地的投资,而且有较好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效果。然而,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建筑的防火防灾、热岛效应等已成为人们急待解决的难题为了充分发挥高层建筑物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尽量减少和避免在建造高层建筑物时的安全隐患,工程从业人员应在设计以及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谨慎对待,这样才能使高层建筑物质量更加可靠,稳固。

   2.高层建筑工工程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层建筑物施工的工程设计图纸要求高度精确与完整,工程设计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和保障。工程设计成果必须具备工程

   施工设计的完整性,系统性,协调性和有郊性严密精确,一丝不苟,工程图纸对于施工人员来讲就是施工依据,施工参照。工程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对于工程设计最为重要的是高层建筑建筑结构方案的确定,因为它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可靠、使用要求、经济投入、施工技术和建筑美观等诸多方方面面的问题。要求设计者综合运用力学概念、结构破坏机理的概念、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破坏的经验教训、结构试验结论和计算结果的分析判断等进行设计,这在工程设计中被称为“概念设计”。概念设计虽然带有一定的经验性,涉及的范围十分丰富,但是它的基本原则是明确的。经过缜密的结构分析后,施工图纸也显然很重要。一方面要求设计图纸数量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要求设计图纸内容的完整性。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要求涵盖高层建筑工程主体施工、电气工程施工、给排水工程施工、防雷消防工程施工、智能化及绿化工程施工等方面,各方面的设计图纸数量要完整齐备。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内容。要求和进度要形成统一整体的设计结构,紧密结合,实施统一的施工标准,进度和要求。在电气工程施工平面图、给排水工程施工平面图、防雷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图以及智能绿化工程施工平面图中,都要标出与土建工程施工的相关内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要充分体现施工设计图纸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有效性。要求设计图纸是系统的图纸,能概括表明各项施工

   的组织系统及其联系关系,施工设计图纸的协调性,要求各工程施工图纸之间能够相互说明,互相解释,说明各设备、设施的平面位置,说明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各种原材料的特性,各种参数的设备材料表,有效地指导施工。各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标准有所重复是允许的,但是必须保证各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这些标准的协调一致,这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的关键方面。

   3.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种应注意的问题

   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是直接将蓝图变成高楼的过程,所以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施工质量对整个高层建筑的质量尤为重要。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一经确定就是有法律的全权有效性。为此在建筑工程施工开始之前,必须认真组织学习、研究、会审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精确掌握施工设计图纸的各项标准的要求,进而研究制定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这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落实的基本措施和基础,也是高层建筑工程开始施工的前提和保证,为做好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准备,必须认真组织好对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学习,研究和会审。

   3.1施工设计图纸的研究会审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学习研究和会审落实,首先要组织施工的工程技术和施工管理的人员学习研究工程施工图纸,之后还要

   组织各组员及和单项施工负责人进行学习研究,发现问题要及时和设计部门沟通解决。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会审,应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第一是初审,由施工单位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参加。第二是会审,由各项施工单位,土建,电气,水暖,智能等方面协周会审。第三是进行综合会审,由土建工程总计承包单位和各分包单位,包括设备安装、机械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监理等有关方面参加,共同检验,核对图纸,协调施工进和的配合、衔接等问题。在综合会审中,发现

   图纸的问题,要及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共同协商研究,取得一致认可的解决办法,加以科学解决,以保证正确无误地施工和施工工期、施工质量,全面完整落实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工程施工。

   3.2施工配套工程的协调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要求高,原材料配件使用标准严,各方面工程施工协调配套,建筑工程结构复杂,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所以,对高层建筑安全网工程施工管理要严,标准要严,施工组织工作要求要更严密。科技、管理及施工人员要持证和考核合格方可进场,严格按岗位要求选配人员,严格岗位责任制。原材料及机械设备要经检验合格进场。施工的各个阶段以其衔接,要严格按施工设计标准、工程质量和工艺要求施工。各配套工程要按图纸要求,同步协调施工。建立严格的现场工程施工质量与岗位责任制,进度,质量工艺要求要同工资、资质直接挂钩。严格施工组织,使施工过程紧密协调,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严格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查,请工程施工的监理部门现场办公,监理人员现场检查。

高层建筑设计标准篇5

关键词:高层办公楼;标准层;核心筒设计;防火性能

就目前而言,高层办公建筑都选在交通比较方便的位置,并且符合城市规划局的要求以及卫生安全等相关法规的规定。高层办公楼的标准层设计是决定整个设计的关键,通常它是大城市和一些中小城市中价值最高的区域,高层办公楼的标准设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1.高层办公楼的标准层设计的内容

高层办公楼凭借高度以及体积上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用地和城市需求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高层办公建筑以设施的便利以及管理的便利为设计宗旨,通常采用转角空间以及落地窗等等方式来设计。当代高层办公楼巧妙地运用新颖的平面形式来取代了仅凭借外观设计为主的设计方法,使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紧密的融合在一起。

其次,高层办公楼的标准设计体现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时代的经济技术水平,高层办公楼的标准层除了正常的办公区域,还包含电梯区域、楼梯区域以及卫生间区域等等。电梯载重一般在1000~1600kg之间,是根据高楼办公建筑中的人数以及等候时间来设定的。在我们的日常办公当中,两台楼梯就可满足疏散要求。办公楼梯作为日常的交通工具,它的占地面积约小,相反开发商的利益则越高。在高层办公楼的标准层设计上,楼梯的布置以中心为宜,这样双向疏散楼梯就达到经济合理的最终目的。办公楼的卫生间设计也是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前室,镜子、红外线烘手器以及肥皂盒等等都是必须具备的。此外,卫生间内部的视线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设计要起到视线遮挡的效果。

最后,在设备管井方面,一般有卫生间的水管井、雨水管井以及其它一些水管井设备。

设备间的大小会根据标准层面积的不同而做出调整,设备管道的走向,对高层办公楼的布置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将所有辅助功能尽可能的集中布置,留出大面积的办公场所,灵活布置办公空间。高层办公建筑的外部特征明显区分于其它高层建筑物,因此,我们设计高层办公建筑时应该对周边的环境进行分析,设计的整体形象与城市周边环境相融合。同时作为现代高层办公建筑,功能要求必须放在首位,尽可能使平面布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2.高层办公楼标准层的核心筒设计

高层办公楼的标准层核心筒设计在办公楼中办公建筑面积大约占70%~80%,其余的20~30%是用于核心筒高层办公楼,其中办公电梯就占用了大部分面积。通常情况下,核心筒中需要有两部防烟楼梯。核心筒有以下几种布置方式:

2.1位于建筑物的中心的中央型

就目前而言,综合实际使用和疏散的需求,中央型式大多数是将核心筒部分放在接近中心的位置。第一个方面,在正方形标准层平面中,高层办公办公楼的标准层面积一般在1000~1500m?之间,而一般外墙到核心筒的距离是10-15m之间。因为正方形标准层凭借平面外墙面积小以及内部使用功能比较经济的优势,迅速成为了多数高层办公建筑采用的布置形式;第二个方面,在长方形标准层平面中,标准层面积一般在1500-2500m?之间,且外墙到核心筒距离大概保持在30m,由于长方形标准层的长宽比对结构设计有影响,因此高层办公楼建筑一般采用长方形的标准层平面应该以小型为主。

2.2位于建筑物的四周型

当高层办公楼的标准层面积达到一定面积以上,中央型的核心筒设计已经很难满足办公区域的功能布置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将将核心部分向扩散。而像这种类型的办公建筑常常应用于政府机关办公楼以及需要有较大面积的建筑当中去。

2.3位于建筑物的某一边或者两边及两边以上的混合型

位于建筑物的某一边属于偏心型,位于建筑物的两边或几边的属于分离型,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就是混合型。我们可以将高层办公楼的标准层平面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成为相对独立的核心系统,这些核心部分主要应用于大型或者超大型标准层平面设计。高层办公楼的标准层核心筒设计中,中央型是最为普遍的核心筒布置形式。为了适用于大小公司的租赁需求,办公区域与其它辅助空间区域应该保持相对独立,这样就十分有利于各个公司的使用和管理。

3.高层办公楼标准层的性能化防火设计

在高层办公楼标准层建筑中,楼梯是高层建筑物最主要的交通疏散途径,消防电梯可与楼梯使用同一个前室,在出现火灾以及在电梯停止使用的情况下,楼梯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位置应该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3.1符合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在发生紧急状况的时候,高层办公楼标准层的设计应该符合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到人在发生火灾后或者电梯停止使用的时候可能的疏散方向。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情况,第一,靠近电梯厅,人在精神紧张的时候,选择的路线通常是熟悉的,因此在电梯厅附近布置楼梯有利于人员迅速疏散。第二,我们要考虑到双向疏散这个问题,通常人们往一个方向逃跑时受阻时应该及时转向另一个方向,为了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楼梯一般位于高层办公区域的两端。

3.2需建立完整的消防设计体系的要求

现代高层办公楼的消防设计不仅仅是在室内和室外安装消火栓,而是需要一个专业的消防设计体系来解决发生的紧急问题,其中包括:办公楼的消防出入口、道路、疏散楼梯的设置以及火灾的自动报警设备等。

3.3拥有相对独立功能的区域的要求

在办公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不同的功能的入口一定要严格的区分开来,做好是能保证互相不交叉;其次,不同功能的区域应该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不同的防火分区其疏散宽度也不一样,我们应该采用隔墙、防火卷帘以及防火门等相关措施保证每个区域的安全。在高层办公楼设计中,楼梯的安全疏散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当发生火灾时,办公人员应该将自己迅速的疏散到安全的地方。

3.4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

高层办公楼建筑行业对施工质量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一个细微的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并且可能产生重大的损害,因此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所有相关环节都必须到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众所周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广泛,它的发展和创新是高层建筑物质量的根本,是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关键所在。因此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实施、

图纸审查以及技术阶段设计图转换都是极其重要的。

4.结语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高层办公楼建筑设备的不断更新普及,结构、材料以及生态环保等技术的也不断发展,为高层办公建筑创作赋予了新的灵魂。在高层办公楼标准层的设计活动中,我们要认真分析每一个项目的必要设计条件,用恰当的外在表现形式实现使用者对各个区域的功能需求。在秉承城市文化的同时,与环境相互协调,不断借鉴不同的设计方法以及建筑形式,以不断创新的态度来响应时代精神,寻求独特新颖的设计方式,设计出有更多具有生命活力的高层办公标准层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黄鑫,倪照鹏,杨丙杰,谢天光.高层塔楼办公标准层的性能化防火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5):528~531

[2]董平华.高层商务办公楼标准层的核心筒组织设计[J].房地产导刊,2013(18):86~87

高层建筑设计标准篇6

【关键词】建筑分类;高度和层数;防火分区;消防疏散设施;公摊面积;保温材料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已经于2015年5月1日开始实施,其内容相对于之前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均简称为“旧建规”)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以下均简称为“旧高规”)两本规范,做了修改和增补。其中有关住在部分的内容与也有变化和增加。对这些内容加以研究、解读,会对今后的住宅设计工作有所帮助。

1、建筑耐火等级的分类标准的变化

新版防火规范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改变之前住宅建筑以层数做为建筑耐火等级的分类标准,而是改为以建筑高度做为分类标准。新版防火规范中,“对于住宅建筑,本规范以27m作为区分多层和高层住宅的标准;对于高层住宅建筑,以54m划分为一类和二类。该划分方式主要为了与原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中按9层及18层的划分标准相一致。”(5.1.1-(2)条文解释)。另外,新版防火规范附录a中对于的建筑高度定义为室外地面至屋面面层或屋脊与檐口的平均高度,室内外高差1.5米以内或2.2米架空层不计入高度。由此可见,新版防火规范尽管采用以建筑高度做为住宅建筑耐火等级的分类标准,但是制定标准的思路还是沿用旧建规、旧高规以及《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的相关规定,其实改变的幅度很小,对于住宅设计基本没有影响。

但是,新版防火规范附录a中计算建筑高度的定义标准是到“屋面面层”,考虑到北方的住宅多属于严寒或寒冷地区,其屋面要设置保温层。如果按保温层厚度100mm,两个水落口距离15米,2%排水坡度,找坡层最薄30mm厚度,20mm厚找平层计算(忽略防水层等厚度),则屋面面层做法厚度应为300mm(100+30+7500×0.02+20)。将屋面面层厚度均摊到每层,那么按新版防火规范规定,54m(18层)的住宅层高无法达到3米,应在2.9米左右。这点在设计时应引起注意,否则极易突破新版防火规范的标准。层高的降低不一定是坏事,住宅层高每降低10cm,可降低造价1.2%~1.5%。所以,从另一方面看新版防火规范间接地控制了住宅层高,对于降低建筑材料消耗、降低造价、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推动作用。

2、防火分区的变化

首先,新版防火规范将高层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提高到了1500o。虽然和旧高规相比提高了500o,但由于住宅建筑的特殊性,面积的增大对住宅设计的实际意义不大。但是对于高规格、大面积的高档住宅设计,带来了一定的灵活性。

第二,新版防火规范中5.4.10-3条中规定“住宅与其他功能建筑合建,....住宅部分和非住宅部分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区和室内消防设施配置,可根据各自的建筑高度分别按照规范有关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这条如果按住宅是高层主体,其他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时,可以理解为:住宅与其他功能建筑合建,住宅为高层主楼,其他功能建筑为多层裙房,因住宅的疏散楼梯要与裙房完全防火分隔,主楼在裙房的投影面积仅为住宅的疏散楼梯,其他部分可以划分为裙房面积。而5.3.1条中“注2”规定“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该条的条文解释为:“如果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间未采取上述措施时,裙房的防火分区要按照高层建筑主体的要求确定。”这两条规范对于裙房范围的定义有区别,即住宅与其他功能建筑合建时其裙房面积比其他建筑的裙房面积要大。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住宅的火灾危险性小,且一般住宅主体面积放在裙房位置其利用率也较低,综合这两点而放宽了住宅与其他功能建筑合建时裙房的防火分区面积、安全疏散等的消防设计要求。

3、安全疏散对于住宅公摊面积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住宅作为相对特殊的民用建筑,其需求量大而火灾危险性较其他建筑要低。因此,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适度降低住宅的防火设计要求,从而降低消防疏散设施所占面积,降低每户的公摊面积,提高每户的套内面积利用率。这在目前房价居高不下,政府的土地供应量减少的大背景下,上对于整个国家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下对于每个购房者实际所得的户内面积的大小,都具有积极意义。

新版防火规范对于不大于54m(18层)的住宅的消防疏散设施的设置,其要求与旧建规、旧高规相比变化不大。虽然明确了开向前室户门的数量应不大于3樘(5.5.27-3条),但是对住宅公摊面积的影响很小,这类住宅压缩公摊面积的方法已经很成熟,可以沿用以前的设计思路。

对于大于54m的一类住宅建筑,新版防火规范的要求更为严格,规定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5.5.25-3条)。新版防火规范已经禁止采用旧高规有关18层以上住宅中采用一部疏散楼梯加连廊的设计方法。两个出口的设置,加之一个单元需要设置两部电梯(《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6.4.2条),势必导致公摊面积的增加。一直以来满足住宅必要的消防疏散设施和减少住宅公摊面积一直是住宅设计的一个矛盾点。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考虑,简言之,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即指通过增加标准楼层的户数,增加分摊公共设施面积的数量,从而减少每户公摊面积,是更为有效可行的措施。通过增加户数来减少公摊面积的典型案例是某房产公司乌鲁木齐的一个项目,该项目采用一层六户的设计方案。其89平米户型可以做到三房两厅,73平米户型可以做到两房两厅,非常具有市场竞争力。但是这六户中有两户仅有东向或西向采光,居住的品质不高,弥补这一缺陷方法是将这两户设计成小户型(73平方米)并优化户内布局,减少无效空间。

“小处着手”是指尽量采用各个要求指标的下限,够用即可,来压缩整个消防疏散设施的面积。关于疏散楼梯可通过采用剪刀楼梯间来满足两个疏散口的要求,楼梯踏步宽取260mm下限,踏步高取175mm上限来进一步压缩疏散楼梯的面积;担架电梯可兼做消防电梯,载重量取800kg下限,另一部电梯可选用载重量最小(630kg)的客梯,进一步压缩电梯井道的尺寸;合用前室只要不小于6o,独用前室不小于4.5o即可。另外,设备、电气井道也可以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压缩尺寸,将检修空间与走廊、前室等功能合用。

标准楼层户数太少少会导致每户公摊面积过大,户数过多又会使部分户型的舒适度较差。如何取得一个户数与公摊面积的平衡点,是今后住宅设计的关键。目前按设置剪刀楼梯间的消防疏散设施,约为50平方米(按2.9m层高设置剪刀楼梯间,800kg担架兼消防电梯一部,630kg客梯一部及相应的前室、合用前室、设备电气管井),再加上走廊面积可能达到约65平方米。我们以100平方米左右三房的市场刚需户型为参照标准,如果一层仅设置二户,不考虑走廊面积,将户门直接开向前室,则每户公摊面积为25平方米,其公摊面积占户型面积的25%,套内建筑面积仅为75平方米左右,基本不可行。而一层六户的设计虽然可将公摊面积降至11平方米,但是至少有两户的朝向不好,而且一层六户必然要利用东西采光面,单元之间无法拼接,其节地效果不佳,东西向住户还会产生视线干扰。那么按一层四户设计,其每户公摊面积约为16平方米,公摊面积占户型建筑面积比例16%,在可接受范围内,而且四户均可朝南,唯一不足是中间两户南北通风效能较差,但是也达到了一定的舒适度要求。可见,一层四户布置方案应该是这个平衡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新版防火规范的实施对于不大于54m(不大于18层)的住宅影响不大,而对大于54m(大于18层)的住宅影响较大。对于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的市场刚需户型,一层二户则基本不可行,要满足均好性要求及控制公摊面积不至于过大,其合理的户型布置应该是一层四户。当然,在满足市场需要的前提下,可以设计一层大于四户的户型。如果户型面积要求在120平方米以上,按照一层三户计算,每户公摊面积约22平方米,公摊面积所占比例18.33%,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4、保温材料的要求

保温材料的耐火性能要求是新版防火规范新增的内容,制定这部分内容的思路是:对于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这类火灾危险性小的住宅,其材料耐火性能有所放宽,而对于大于27m的住宅,其标准有所提高。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允许使用B2级材料,但其外墙上门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0.5h(6.7.5-1-3条、6.7.7-1条);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可以采用B1级材料,但需要层层设置防火隔离带。可以看出新版防火规范对于外墙保温材料的规定更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高度不同,火灾危险性大小,既有放宽也有加强。

5、结语

综上所述,新版防火规范在住宅建筑耐火等级分类上面,与旧建规、旧高规保持一致,但27m(9层)、33m(11层)、54m(18层)这三个高度等级的户型层高会受限,基本只能保证2.9m的层高。关于防火分区的面积变化,与住宅合建的建筑其裙房的防火分区要比其他建筑的大,设计上更有灵活性。而影响住宅户型套内面积使用率的最大因素――公摊面积,在不大于54米的住宅类型上的影响与之前的防火疏散标准相比变化不大,影响最大的是大于54米的一类高层住宅。可以预见,今后这类住宅的标准层布置方式应该是一层多户,而对于市场刚需的100o三房的户型,标准楼层一层四户的平面布局因为各方面要素均衡,会成为主要的户型布置方式。

高层建筑设计标准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在国内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推进的经济环境之下,物质文明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准,由此人们对作为衣食住行四大生活要素重要载体的建筑也有了更高的标准。而就高层建筑来看,由于其规模较大,且结构力学设计较为复杂,由此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由此,为经验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必须从设计入手,针对现今高层建设结构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其可靠性指标。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分析

(一)短肢剪力墙设计缺陷

就现实情况而言,当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者在设计短肢剪力墙的过程中,大多会出现增设短肢剪力墙的问题。根据国内对结构设计的全新规范不难得出,现今短肢剪力墙其截面高厚比应该处于5~8的范围内。根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经验与设计参数不难得出,在对其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应该设置过多的短肢剪力墙,以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二)抗震Y构设计规范问题

在进行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时,由于其高度较高,所以必须考虑较多不确定性因素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所以一直是高层建筑结构设置中的难点。现今国内对高层建筑设计年限的规定至少为50年,并且对其烈度与震级对应下的高层建筑抗震能力指标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由于国内生态问题的持续恶化,国内地震问题在近10年间已经多次发生,其震级与烈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如果仍然按照原有的设计规范,一旦出现地震事故,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堪忧。

(三)超高设计问题

超高是现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多由于建设方为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罔顾建设规范准则,过度增加建筑层高或加高建筑层高,这一问题将大幅度削减高层建筑的力学性能,对其抗震性与可靠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特别是在风荷载较大及地震烈度较高等极端恶劣条件时,建筑的稳定性很难得到保障,甚至将会严重威胁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扭转设计缺陷

高层建筑设计必须要尽可能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重心、刚度中心与几何中心处于同一位置,以避免产生由于偏心弯矩过大所导致的结构扭转坡外。但就现实情况来看,现今大部分高层建筑的设计都难以保证其三心处于同一位置,偏心问题普遍存在,一旦受到水平荷载的作用,建筑结构将很容易产生扭转破坏,这也就给其投产埋下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优化措施

(一)合理选用结构设计方案

为确保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必须合理选用适宜的结构设计方案。首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建筑设计师所提供图纸以及国内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系统的确定其整体结构,防止所选择设计方案与建筑设计标准的冲突。另外还需要结合项目建设地点的地质情况、气候因素以及近50年来地质变动与水文情况对其结构细节加以优化,尤其需要根据工程规模对结构设计整体方案加以优化,在提高其结构稳定性的同时,确保设计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经济效益。

(二)完善抗震结构设计

在进行抗震结构设计时,应当结合项目区域地震基本烈度等级,对其抗震等级加以详细认定。必须对其抵抗侧向荷载结构组件的位置加以详细认定,确保其节点受力平衡与结构受力的合理分布。另外还应该保证建筑结构设计具有连续稳定性,并在保证其结构组件刚度与强度的同时,确保其经济合理性。在初步设计时,应该尽量对高层建筑的结构片面加以简化处理,在保障其基础强度、刚度的同时,增加基础的荷载传递能力。也就是说,必须避免其结构整体性的破坏与地基沉降对建筑的损害,进一步提升其抗震能力。

(三)优化结构性能设计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尽量符合结构性能的各项标准,大体涵盖以下几大方面:其一,优化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延性设计,避免其由于层高问题而产生变形与坍塌。其二,结合其水平荷载作用(主要包括地震横波、面波与风荷载),通过结构设计提高其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也就是说必须根据计算结果对建筑结构组件的弯矩调幅、塑性内力分布原则,确保建筑结构能够满足于性能化设计的各项标准。

(四)完善扭转设计

为避免高层建筑受到地震、地质水文条件与气候因素影响而产生的扭转性损坏,在对其结构加以设计之时,必须对其结构模式与平面布局进行综合考量,尽量确保其质量重心、刚度中心与几何中心处于同一位置。在一些特定条件下,由于高程建筑需要满足预定的功能指标,因此在需要选择不规则平面结构时,必须将其长厚比与宽厚控制于允许范围中,并尽量确保建筑结构的对称,以提高其抗弯扭能力。

三、结语

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与思辨性,能够为建筑的稳定性提供充分的保障。而就实际设计工作来看,由于其高层建筑设计需要较高标准,因此必须要综合考虑建筑设计规范与建筑工程实况,并选用优化的结构设计模式确保结构的力学性能,同时针对当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选用适宜的优化方案,以此在提高其结构设计可行性的同时,促进我国高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参考文献

[1]岳文萍,茂,刘飞飞.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03):90-91.

[2]赵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门窗,2016(01):137-138.

[3]赵华琪.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江西建材,2015(17):18+

24.

[4]王号.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相关问题及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5(01):233

高层建筑设计标准篇8

摘要:结近十几年来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引发了许多不容置疑的新问题,如管理费用增加,施工困难,建设周期长,工作条件受限制,防火、防爆、防盗、防震等安全问题不易解决,而其中的防火问题尤为重要和不可忽视。从近年来发生的许多建筑火灾实例来看,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相当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带来一定的社会负效应。

关键词:高层建筑;自救;施工质量;火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中各种功能的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建筑不断涌现。在各种防火条件大体相同的条件下,高层建筑比多层建筑、单层建筑火灾危害性大。

一、高层火灾主要特点

1.火势猛烈,火灾蔓延速度较快。高层建筑一般装修豪华,室内含有大量的可燃物质,如家具、窗帘、地毯、吊顶装饰等,发生火灾时燃烧猛烈。加之高层建筑的竖向井道多,如电梯井、楼梯井、通风井、管道井、电缆井、垃圾道、排气道等,它们都是火灾蔓延的通路,形成“烟囱效应”;加上这些竖井的抽风作用,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火势越猛。据测定,初期的火灾,烟气水平扩散速度约为0.31mS;在火灾猛烈燃烧阶段,水平扩散速度为0.5~0.8ms,而竖向扩散速度高达3~4ms,例如,美国希尔顿饭店8层起火,火灾蔓延到30层的顶部,仅用了20分钟。2.火灾扑救工作困难。扑灭初期火灾至关重要,但现场人员却对灭火设备不会使用或无力使用,而现在的高层建筑动辄100多米,等消防人员全副武装从驻地赶到现场,登上高楼,不仅体力消耗人,还可能与消防中心、水泵房等联系不便、配合困难。另外目前国产登高消防车辆尚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和扑救火灾的需要,不能将人员及时疏散到室外。

3.人员疏散困难。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疏散到室外地面、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或避难层所需的时间也相应增长。由于高层建筑人员众多,不少公共活动场的人员相对集中,火灾时增加了疏散的难度,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二、高层建筑自救灭火的主要措施

1.消火栓灭火系统。该系统在我国被作为最基本的灭火设备,在每一个高层建筑中都设置。消火栓系统实施灭火需要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消火栓设备,二是使用消火栓的消防队员,二者缺一不可。灭火时,赶到火场的消防员从墙上消火栓箱内取下水枪及水龙带,在距火焰约10m的范围内用水枪喷水灭火,以此控制火势,最终扑灭火灾。

2.防火分区系统。防火分区系统的设置在我国几乎和消火栓系统一样普遍。它是采用相应耐火性能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隔物,将建筑物人为划分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该系统主要由防火墙、板、防火门、防火卷帘、挡烟垂壁、防火阀等及相应的火灾探测装置构成。探测装置探测到火情后,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等自动关闭,把火势封闭在局部空间内,阻止其蔓延,以有利于消防扑救。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比较普遍使用的固定灭火系统。国内外应用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灭火成功率高等优点,是现代高大建筑不可缺少的消防设施。

三、现阶段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设计图纸不全 少数地(州、市)县的建筑设计人员不重视建筑防火设计,有关设计专业的技术人员缺乏,建筑消防设施设计不配套,加之一些建筑工程建设时间紧,设计周期短,设计人员只图简便,而各专业设计人员不相互配合协商。

2.施工质量差,消防设施运行难

有些施工安装单位在工程投标中隐瞒工程量,采取低报价投标,造成工程总造价缺口过大,影响了工程质量;一些施工安装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标准、规范不熟悉,甚至完全不了解,不按规程、规范施工,造成安装的技术性错误。例如,没有将末端试水装置安装在管网最末端,虽然也能测试压力和水流量,但所测得的结果是不准确的;防排烟系统线路错接,造成排风阀送风,送风阀排风;应急照明灯亮度不够,疏散指示标志标识方向错误;消防水泵电机的连接线相序接错,致使水泵反转;防火卷帘无联动功能和应急操作装置,不能远程控制和应急操作;火灾事故广播不能在控制室强行切换、无选层功能等等。而有些施工安装部门为了索要欠款,竟人为造成消防设施故障,导致一些设施无法投入正常运行;有的消防工程公司无固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承包到工程后临时招聘施工人员。

四、对策建议

1.重视施工质量,实行施工人员上岗证制度

随着高层建筑的档次和使用功能的提高,建筑防火也越来越复杂,对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消防设施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重视施工安装质量,严格按规程、标准、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安装消防设施的单位一定要取得经公安消防机构考核合格的消防设施施工安装资质,并应有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除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建设外,对施工操作人员也要进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后方能允许持证上岗。在施工安装中从班组到施工工段都要配备施工安装质量检查人员,对每一项工程、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安装质量都要全面、细致地检查到位,逐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为了对施工安装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特别是对一些隐蔽工程施工安装质量的监督,同时,也为解决消防监督人员工作多、人员少的矛盾,建议实行消防设施施工安装监理制度,开展消防设施安装的质量评定,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施工安装质量。由于国家目前尚没有制定消防设施质量评定标准,建议出台消防设施施工安装质量检验的评定标准,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

2.严把设计质量关,实行消防设计资格证书制度

为保证高层建筑自身具有火灾防消能力和减少火灾损害的能力,建筑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消防法》及各项技术标准和有关设计规范,不得随意降低防火设计标准,特别是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应按照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必须有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等方面的消防专编。凡没有取得消防设计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一律不得从事高层建筑工程消防设计。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今,全国发生高层建筑火灾超过10万起,其中60%以上属于居民住宅火灾。一些老式高层民用住宅普遍存在建筑消防设施匮乏、楼内消火栓丢失或损坏、疏散指示破损严重及缺少灭火器等问题,加之楼层高不易逃生等特点而成为火险的集中地。

参考文献:

[1]蒋永琨主编.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3

[2]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出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高层建筑设计标准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空气调节系统;设计

某高层建筑总面积为4820.0m2,共设置a/B塔楼以及a/B配楼,两座塔楼地上层高为32层,整体高度为96.0m,地下2层,两座配楼地上层高为3层,整体高度为10.0m,地下2层。现结合该高层建筑实际情况,详细探讨空气调节系统设计中的关键要点。

1冷热源设计分析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室内区域分工不同,所对应的环境温度、湿度设计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对于新风量也有不同的需求。本高层建筑中,主要室内分工及其设计参数可概括如下:(1)对于办公室而言,夏季环境温度参数要求控制为26.0℃,相对湿度参数要求控制为55.0%,冬季环境温度参数要求控制为20.0℃,相对湿度参数要求控制为40.0%,新风量控制标准为30.0m3/(人・h);(2)对于会议室而言,夏季环境温度参数要求控制为26.0℃,相对湿度参数要求控制为60.0%,冬季环境温度参数要求控制为20.0℃,相对湿度参数要求控制为40.0%,新风量控制标准为30.0m3/(人・h);(3)对于展厅而言,夏季环境温度参数要求控制为26.0℃,相对湿度参数要求控制为55.0%,冬季环境温度参数要求控制为19.0℃,相对湿度参数要求控制为40.0%,新风量控制标准为20.0m3/(人・h);(4)对于走道而言,夏季环境温度参数要求控制为27.0℃,相对湿度参数要求控制为50.0%,冬季环境温度参数要求控制为18.0℃,相对湿度参数要求控制为40.0%,新风量控制标准为10.0m3/(人・h)。

同时,a/B塔楼及配楼在计算设计冷热负荷的过程当中,根据勘察设计所计算得出的地上面积参数进行整个建筑室内的冷热源配置设计工作:首先,对于a/B塔楼而言,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配置标准为:3516.0Kw(额定制冷量)*3(台)以及1934.0Kw(额定制冷量)*1(台)。总配置制冷量为12482.0Kw,该方案下满足6.0~11.0℃供回水温度。燃气真空热水机组配置标准为:2093.0Kw(额定制热量)*3(台)。总配置制热量为6279.0Kw,该方案下满足50.0~60.0℃供回水温度。其次,对于a/B配楼而言,按照建筑楼层设置独立运行系统,系统标配为VRF多联空调系统,共设置系统12套,总额定功率为220.5Kw。

2空调风系统设计

两座塔楼大空间区域(包括会议室、门厅、以及餐厅在内)所选取运行系统为全空气低风速变频送风系统,系统集中设置空调机房。同时,两座塔楼小空间区域(包括办公室、以及包厢在内)所选择运行系统为基于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结合新风空气以及水处理系统的综合系统。而两座配楼则均采取基于VRF多联空调以及新风空气的处理系统。

结合现阶段的相关标准规范来看,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由于其对于建筑外立面的要求较高,进而百叶无法直接设置于建筑外立面,受到这一因素影响,导致新风无法直接送往各楼层,而需要在避难层设备区中进行集中处理。同时,由于本高层建筑门窗的密封性能源高于规范要求水平,空气通过门窗缝隙渗透的难度较大,因而,若不及时对排风系统进行设计与优化,可能无法保障进入室内新风量负荷设计标准。同时,结合当前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要求,本工程中,分别要求a/B塔楼在1~2层避难层以及屋顶设置组合式转轮全热回收机组,该机组正常运行状态下,可以竖向管井为载体,对各层排放进行收集,经由表冷器处理后,再经由竖向管井传输至室内各个区域。

空调风系统设计期间,为了满足设计标准中对于机组节能运行的相关要求,建议按照如下步骤展开设计作业:

第一步,根据热回收机组新风量对塔楼新风排风量进行计算:既定新风量为58000.0m3/h。为了防止本区域内因空气渗透而对新风量产生影响,维持室内微正压水平,按照0.7h-1标准设定所需风量。同时,根据房间面积以及高度参数计算室内微正压水平维持下的所需风量,具体计算方法为:

所需风量=13750.0m2(室内面积)×3.0m(室内净高)×0.7h-1;

进而,本层热回收机组排风量可采取:新风量-所需风量方式计算,最终结果为28875.0m3/h。

第二步,确定各个状态点参数取值:为确定室内各个状态点的取值标准,首先需要计算在热回收处理下,新风所对应的比焓数值,具体计算方法为:

热回收处理下新风比焓参数=室外环境新风比焓参数-焓交换率*质量流量(室外环境新风比焓参数-室内排放比焓参数)/新风质量流量;

该计算式中,焓交换率取固定值为60.0%,质量流量按照新风与排风数值孰低的方式计算。因此,最终结果显示,本区域内夏季环境状态下所对应比焓参数为79.83KJ/Kg,冬季环境状态下所对应的比焓参数为14.05KJ/Kg。

3空调水系统设计分析

本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设置模式为两管独立运行模式,本模式主要特点为冷热兼用,同时,以季节为标准进行运行模式切换。首先,对于空调冷水系统而言,系统模式为二级泵模式,一级泵定额,两座塔楼均采取二级泵结合变频的运行模式;其次,对于空调热水系统而言,系统模式为一级泵结合变频的运行模式。

现场数据显示,由于本高层建筑a/B两座塔楼的建筑高度均在96.0m以上,按照现行标准规范,均属于超高层建筑。而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在空气调节系统设计过程当中,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空调水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冷源供冷效率科学可靠以外,还应当尽量的控制系统设备的投资消耗。结合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来看,除需要确保设备承压符合标准要求,每增加一级板式换热器,冷源所对应的供冷效率会下降近1/5比例。与此同时,末端装置所对应的换热面积会提升1/5左右比例。而同时,过多的分区不利于系统费用的控制以及对初始投资金额的限制要求。本建筑系统中的空调水系统竖向分区给水系统采用高位水箱给水方式,在楼层中间20层设备层设置高位水箱。20层的高位水箱储存调节全楼水压。25层以上为上部区域,20层以下是下部区域。其中低区系统冷水组选用工作压力1.0mpa的设备,高区系统选用2.0mpa的设备。高区系统设备工作压力提至2.0mpa时可以对20楼以上地区进行水压供给。

考虑到这一问题,本工程空气调节系统中,水系统的设置方案为:以a/B塔楼第二避难层为分界点,设置高区、低区两个分区。在第二避难层以下位置,冷热水供应均直接由冷热源机房负责,而对于第二避难层以上位置,冷热水的供应需要在换热机组的换热处理后进行供应。同时,由地下室消防水池为冷却塔提供补水支持,通过集中立管对冷凝水进行收集,排除消防水池,最大限度的对冷凝水内部冷量进行回收利用。

高层建筑设计标准篇10

关键词:竖向垂直度全站仪坐标转换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高层建筑物安全监测的主要工作有两项,一个是建筑物基础沉降观测;另一项是建筑物垂直度监测。前者主要是采用周期监测建筑物基础不同重力载荷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建筑物安全运营;后者是为了保证建筑物各层轴线位置的一致。实践证明,采用tCa2003自动照准全站仪直接对建筑物各角点观测,测量数据经内页坐标转换,能直接求出建筑物垂直度。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行,安全。

二、用tCa2003全站仪观测竖向垂直度的外业操作过程

tCa2003测量机器人测角精度能达到±0.5″,测距精度1mm+1ppm,而且具有自动照准,自动识别,免棱镜观测等功能。

使用tCa2003全站仪测量方法快速简单。只需仪器安置在高层建筑物前50米处。仪器可根据施工条件自由设站,整平后即可观测高层建筑物各角点坐标。观测的点位包括高层建筑物第一层各角点坐标及最高层哥角点坐标。分别采用免棱镜模式,观测过程中要求观测的第一层角点位置与最高层角点位置要相同,例如都是墙棱角位置。分别记录各角点X,Y,Z坐标。观测完一侧角点坐标可搬站根据施工条件再安平仪器测量其余角点位置。

三、独立坐标系在观测竖向垂直度中的应用

由于tCa2003采集的数据位自由测站数据,无后视方向,所以其坐标数据位独立坐标系测量成果。只需进行坐标旋转,即可求出建筑物的垂直度。

坐标旋转公式为

Y1=cos(angle)*Y-sin(angle)*X;

X1=cos(angle)*X+sin(angle)*Y;

其中,X1,Y1,为旋转后的坐标,X,Y为旋转前坐标,angele为旋转角度。

首先利用设计图纸计算出高层建筑物某一边方位角,再利用自由设站侧得相应边计算方位角,angele=设计方位角-自由设站方位角。

然后利用坐标旋转公式计算旋转后各角点坐标。

建筑物垂直度的计算

同意轴线楼顶与墙角坐标X值之差

=

为同一轴线楼顶与墙角坐标X值之差

为同一轴线楼顶与墙角坐标Y值之差

为高层建筑物垂直度,为高层建筑物同一轴线楼顶与楼高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