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背景工作汇报十篇背景工作汇报十篇

背景工作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0:53:49

背景工作汇报篇1

关键词:应收票据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和应收票据的性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主要目的,是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助于评价企业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二是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三是有助于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及影响现金净流量的因素,掌握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可以从现金流量的角度了解净利润的质量,为分析和判断企业的财务前景提供信息。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兑现的商业票据。商业汇票按承兑人不同可以分类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由于银行承兑汇票具有良好的流通性和延期付款的信用功能,实务中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现金流量表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基础编制。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应收票据的期限一般为六个月以内,并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定义。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专家技术援助小组信息公告第七号,银行承兑汇票不属于现金等价物。但在会计实务工作中,与应收票据相关的现金流量列报尚存在一些会计准则没有明确的问题,存在一定的争议。笔者认为,应根据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及作用具体业务具体分析,必要时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补充说明,以便投资者正确理解。

二、与应收票据相关的业务如何在现金流量表中准确列报

(一)应收票据背书

1.商业承兑汇票背书。由于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在承兑人到期无法付款时,开票人需承担连带付款责任,且其不符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定义,因此无需在现金流量表中列报其发生额。

2.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虽然银行承兑汇票不属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但如果将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是否需要在现金流量表中体现现金流,目前实务中对此问题争议较大。笔者认为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应在现金流量表中列报。其主要理由如下:(1)银行承兑汇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存在和现金相似的支付功能,经过银行承兑后,其信用程度和现金不存在较大差异。此外,银行承兑汇票的期限较短,在年度内背书的票据到年底大部分已到期,且企业也可以随时通过贴现加以变现。因此,采用票据结算与采用现金结算,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实质及对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及偿债能力的影响基本一致。(2)如果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形成的销售收款以及背书付款不在现金流量表中体现,现金流量表将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而降低其使用价值,尤其是应收票据收支所占比重较大时,企业销售收现比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将严重过低,与一同披露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之间缺乏相应的勾稽关系,可能使投资者产生误解。

例1:甲公司2012年初无应收票据,2012年1月份销售商品收到银行承兑汇票2000万元,当月将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500万元背书支付货款,另300万元背书支付给在建厂房施工方。假设甲公司当月除上述业务外,未发生其他业务。

如果不将上述应收票据背书发生额列报于现金流量表中,当月的现金流量表将无发生额,与真实发生的业务相背离。针对上述背书发生额,笔者认为应将800万元(500+300)记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将500万元记入“采购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将300万元记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

因此,如果不将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体现为现金流,将损害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性”和“可理解性”这两个重要的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特征。考虑到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及作用,需要将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列报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及“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或“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

3.不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近年来,随着货币政策持续收紧,部分企业无真实贸易背景取得的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以及背书转让形成的资金往来也大幅度增加。在此种背景下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笔者认为不应列报于现金流量表中,以防止虚增企业的支付能力。

(二)应收票据贴现

1.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是指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转让给银行,银行按贴现率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付给持票人的一种授信业务。由于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之外的付款人,其到期无法支付款项的风险较大,同时贴现人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因此,笔者认为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业务实质为承兑人担保下的银行贷款,在现金流量表中可列报于“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

例2:乙公司2012年2月份收到客户一张1000万元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日期为8月,当月将该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支付贴现利息50万元,除上述业务外,当月未发生其他业务。

乙公司在编制2月份的现金流量表时,应将1000万元记入“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将50万元记入“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8月票据到期时,乙公司应将1000万元记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同时记入“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2.银行承兑汇票贴现。(1)具有真实贸易背景取得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实质上是将票据的到期收款权有偿转让给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因让渡票据到期收款权而取得的现金流入,应作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并非一项筹资活动,贴现资金也不像银行借款需要到期偿还,若作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因销售取得票据会因贴现而无法体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因此,真实贸易背景下取得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应列报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2)不具有真实贸易背景取得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如企业将无真实贸易背景取得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则纯粹是一种融资行为,取得的贴现资金应作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予以列示。

背景工作汇报篇2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一直是很多学者以及教学工作者所关心和研究的课题,在这一比较宽广阔的研究领域当中,对词汇教学的研究又是重中之重。本文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的现状,挖掘该教学领域当中依然存在的非科学性的教学方法,提出具有专业性、科学性以及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英语词汇教学方式--超级情景背诵。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取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词汇教学超级情景非英语专业背诵

1.目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更是人们传递信息的最大符号系统。在这一庞大的系统中,词汇居于中心地位,是语言基础的基础。学习语言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三大要素的学习,其中,词汇的学习是重中之重。对于非英语国家的人们而言,英语的教学是teFL,即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不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更不是英语母语教学。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最大的难点,无论从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从老师的教学方法来看,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1教师的词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从教的方面看,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词汇教学。在大学阶段,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认为,学生在中学的时候已经学习了解了英语的基本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因此词汇量的扩大和语法巩固是学生课后自学的内容,教师一般不会再花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词汇教学,而把重点放在语篇讲解,培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没能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词汇教学,教授学生怎样理解和记忆词汇,也就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单词记忆能力,学生学不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对于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来讲,集中教授生词,引读──讲解──记忆──听写,仍然是最惯用的词汇教学方法,学生经过被动的一阵风似的练习,而后在进行主体内容(如课文或对话)的教学中,似乎也“顺利”地完成了规定任务,但实际上“得来容易”的东西并不能在脑海中留得更长久。再者,教学中生词的解决,方法单调,平铺直叙,不仅使学生感到词汇学习枯燥无味,失去兴趣,而且还不能让学生理解该词的真正含义及其用法。

1.2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些传统的学习方法也给词汇学习造成障碍。首先,学生在平时听、说、读、写中依赖性强,每遇生词就查词典,没有养成主动钻研词汇的习惯,缺少办法,能力很弱,导致了学生在独立面对新的语言材料或生词时束手无策。其次,学生记忆词汇不得法。凡要记住生词,则必然机械地抄写很多遍生词。在这种记忆中学生往往不去思考、观察和发现,不讲究方法,这种孤立的、脱离了一定语境的教学方式,其效果可想而知。

外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外语词汇学习的因素以及影响学生外语词汇学习的因素很多,有外部的,也有内在的。就词汇而言,我们知道它不仅具有组词造句的句法结构功能,而且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使用者具有的民族社会文化特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语言核心内容的词汇自然也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性。我们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将自己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东西带到英语学习中去,从而影响和阻碍外语词汇的获取。显然,学生在外语词汇学习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是影响外语词汇学习成功的关键。由于外语学习中可能产生的这样和那样的制约因素,加之缺乏教师的科学指导,很多中国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存在着问题。

2.背诵文字是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之一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得到长足发展,为我们借助短文背诵提高大学非英语专业低英语水平学生的英语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针对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所作的超级情景背诵试验中,我们发现背诵短文语境比教材课文语境更利于这些学生的英语词汇积累,更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词汇提取和组织的语义启动(Semanticpriming)和语境效应(Contextualeffect)证明,在有语义联系的语境中辨认词汇、判断其语义比处理孤立存在的词要快;将词汇组成有意义的语群(Chunking)并与长时记忆中已经贮存的信息结合(elaborativerehearsal)能够大大提高工作记忆中的有限加工资源利用效率,超级情景背诵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正是基于这些理论而提出来的。

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大学生来说,理解课文要占用他们工作记忆中大量的加工(processing)资源,因而没有为贮存(Storage)功能留下空间。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前期学过的生词的语音、语义、拼写和语法性不能进入长时记忆,就会加大后续课文的理解难度,需要占用更多的认知加工资源,造成恶性循环。而超级情景背诵当中,我们利用单词编写而成的小短文、故事或对话的篇幅较短,但内含所要学习的生词,其余多数为学生已经很熟悉的词,句子结构简单,可极大减少句子结构与语义加工对记忆的负担,有利于词汇的习得与记忆。

背诵是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背诵式语言输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习得短语、增强语感、提高口语、写作以及翻译能力,并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背诵强度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背诵强度与英语学习成绩呈正比。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迁移论,研究者们已多次证实篇章背诵可以强化对语言的敏感度,有效克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心理语言学的肌动理论(motortheory)认为,言语的感知(perception)和产出(production)之间是相关联的,语言的感知参照语言的产出而进行,即听者利用潜在的发音知识来帮助感知言语。神经语言学研究也发现人脑里负责言语感知和负责言语产出的区域紧密相联。因此,通过背诵式产出的方式,可以强化英语词汇、句子、语篇在长时记忆中的联系,强化语义启动效应,帮助语音语义的快速模式识别(patternRecognition)。

3.情景背诵的基本原理

情景背诵理论是基于人的左右脑平衡原理、从形象到抽象的语言习得规律等原理而提出来的,属于一种情景认知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学习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习者置身于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因为语言主要是习得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记忆单词、学习语句,还是背诵英文,当我们引入图像、色彩、声音、情感、潜意识等概念,创设英语情境,就能使学习者借助积极联想,能更快捷、有效地掌握这些内容。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特定的情景下,思维能力可以达到超常的发挥。心理学研究还认为“新颖的、活动的、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优势的兴奋灶”。另外,人类的大脑有左右脑之分,左脑负责语言、逻辑、顺序、分析、符号等认知领域,而右脑负责色彩、图像、空间感、节奏感、情感、创造力、想象力等认知领域。如果我们接受信息时,左右脑的功能同时得到发挥,那么大脑在吸收这些信息的时候就更轻松。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主要建立在左脑模式的基础上。学生面对的往往是苍白、缺乏图片的教材;而课堂上,教师把更多时间花在分析语法、解析生词等方面,忽视了学生直觉、联想、情感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情境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情景,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丰富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让学习者积极地实践语言,并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语言。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老师的作用是在教学中创设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单纯地知识输入。

学习者只有在丰富的语言情境下,发挥主体功能,实际地运用语言,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脱离情境的学习是无效果的学习。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i+1的语言输入理论,即假设学生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为i,语言发展的下一个阶段为i+1,只有给学生输入的语言知识水平为i+1时,才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因此让学习者尽可能多地暴露在语言知识语境中,且要慢慢增加语言的输入量,学生才会很自然地提高语言的输出能力。

4.情景背诵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基于我们在上部分中提到的左右脑平衡、从形象到抽象的习得、情景认知等原理,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超级情景背诵就是将所要教授和学习的新词汇编成一段朗朗上口的小短文、小故事或者小对话,再辅以颜色鲜明、形象生动的图像示意图(教师需将情景背诵图当中的各种图示、颜色以及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对学生加以详细的说明),让学生在大脑上完成一个“新词接触――词转图像――图像解说――去词背诵――应用输出”的词汇五步学习过程和语言习得过程。通过超级情景背诵中的这五个步骤,学生对新词汇的学习也就达到了输入-记忆-应用-牢固记忆-输出的学习效果。

在新词接触阶段,教师要将所要教授的词汇给学生作一个整体性的展示,让学生在视觉上和大脑上首先对所要学的词汇有一个直接性接触。教师所作的展示最好是一次性将这些词展出,而不是一个一个地解释。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的文章主题设计出各种独特有趣的展示形状,这样可加深学生对词汇的接触印象,并且使其在大脑皮层上对这些词留下整体而深刻的烙印。在词转图像这一步,教师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将课前设计好的与所学词汇有关的超级情景背诵图像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根据背诵图像上标有的符号及文字信息,自主地将图像所显示的内容编写成简单的小短文、对话或故事。图像解说是情景认知理论在超级情景背诵的词汇教学方法中的具体体现。这个步骤要求教师将步骤二中的图像进行分解,并将每一幅图像所示的正确内容逐一呈现给学生。

语言的习得是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在词转图像中,我们将所要学习的语言转化成了形象的图示,在去词背诵这一步骤里,我们要求学生做一个从形象图像到抽象语言文字的转化。这一步骤是超级情景背诵词汇教学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在这里要求学生将在以上三个步骤中积累于大脑里面的词汇语言信息在无任何文字提示的情况下从记忆中输出。教师可将步骤二中所展示的图像去掉所有单词及文字信息,仅仅呈现给学生一幅教师作过英文表达讲解的图像,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图像和记忆把教师在步骤三中解说过的英文句子背诵出来。情景背诵的最后一步是应用输出。这是一个对学生所学词汇精心检验的过程。众所周知,英语的学习最忌讳的是哑巴英语,学生要把所学的输出并应用到实际中才算是真正学到了,为此,在最后一个步骤中,老师要扮演极为关键的角色,对学生的所学进行检验和考核。一方面,教师可以编写相关的词汇应用练习,在学完课文后要求学生完成并给予讲解;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背诵的超级情景短文或对话,老师可以像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那样进行检查,检查包括抽查背诵和学生集体听写,集体听写只是检查背诵的手段,因为时间紧缺,教师不可能检查每位学生的背诵。背诵和听写都是由教师念出中文,学生背出和写出英文,允许学生在不损害原文意义和大体结构的基础上作稍许变动,这样就帮助学生达到了巩固强化记忆的效果。

5.结语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而在词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又非常重要。情境背诵的教学法所体现出来的学生主体地位的特点,是对知识本位传统教学模式的超越,促进了学生个体认知发展机制的完善和进化。但在情境教学中,有两个方面是我们必需把握的,否则课堂教学容易会成为一盘散沙。首先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情境教学的设计是否符合学习者的需求,另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是在情景教学中,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师生共舞。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词汇教学的情景背诵设计无疑能给这个难点的克服带来诸多的方便,我们应在这方面多一点深入的探究,使词汇教学与情景背诵设计更好地结合,从而发掘出更大的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育学2情景与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72.

[2]KRaSHenS.theinputhypothesis:issuesand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65278.

[3]吴霞.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词汇学习策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53-57.

背景工作汇报篇3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高职英语;教学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文化背景下学习英语,可以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语境有更好地理解。高职英语教师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加以运用,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氛围,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知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这一环节存在的不足,以及文化背景知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探讨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结合文化背景知识来提高教学效果。

1高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现状

随着英语在我国学校课堂的普及和英语教师的辛勤教育,学生的英语成绩明显提高,但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仍然停留在语言层面上,只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应付式地去学习英语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盲目地去练习听力、口语、答题技巧及翻译技巧等知识,对老师教授的知识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缺乏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容易造成英语理解上的错误,形成文化上的脱节。一些高职学生由于受英语基础的限制,对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人文、生活常识等方面不甚了解,知识面相对较窄,容易形成理解上的错误和表达上的错误,比如在我国,对老人表示尊重习惯用“老”来尊称,但在国外,“老”则意味着老朽、没用,是对人的轻视,如果不了解各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则容易产生误解。

此外,高职英语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和引导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一些老师对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加入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他们依然保持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英语教学主要向学生讲授语言知识,认为语法、句子结构、词汇比文化背景知识更重要,对学生依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对学习英语提不起兴趣,对学习的知识一知半解。总之,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层面,缺乏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仍需要进一步努力。

2文化背景知识对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

高职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向学生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授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生活习惯、社会文化、各国历史、习俗礼仪等,这些知识的讲解比较有趣和丰富多彩,比单纯地传授枯燥的语言知识更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自己去更多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去感受各国不同的习俗、文化、礼仪,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开阔学习视野,提升学习的信心。

2.2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英语词汇、语法、句子结构,学生在英语阅读时往往只看词汇是什么意思,看看句子是什么结构,然后再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虽然有些英语词汇比较简单,很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有时一句同样的话在不同的语境里表现的意思不同。此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生活习俗、宗教礼仪、社会价值观念都有着天壤之别,如果学生在英语阅读时,对国外的文化背景不够了解,而是从国内的文化背景去理解,有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出现理解上的错误。英语阅读包含的信息量较大,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涵盖许多文化内涵,是一项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不仅要对英语词汇、语法、句子结构有着较好的把握,还需要对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高职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掌握较多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无疑有着很大的帮助。

3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高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渗透、课外拓展等方法向学生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1课堂渗透

高职英语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根据教材中涉及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适当拓展,将涉及到文化内涵的部分做好标注,并进行深层次挖掘,对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更好理解和把握。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对涉及到的风俗、宗教、婚恋等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进行专题介绍,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此外,在教授词汇或者语法的同时,对词汇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寓言故事、典故等)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3.2课外拓展

由于课堂时间的局限性,如果仅靠课堂时间让学生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识还是十分有限的,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举办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沙龙、英语角等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积累文化背景知识,拓展知识面,鼓励他们多看有关的外文书籍,外文电影,以加深对国外文化背景的了解。这样,促使学生多渠道地积累文化背景知识,日积月累,学生的学习热情、阅读理解能力、交际能力都会有所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老师的教学效果都会大大提高。

3.3增加外籍教师授课

外籍教师本身拥有的文化背景、文化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笔财富,增加外籍教师授课,让学生多接触外籍教师,会提高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加深对国外文化知识的理解,修正自己的错误理解,掌握全面的外文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含、杨元元.浅析英语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07(41).

[2]崔江涛.文化背景知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传播,2010(05).

[3]任萍.基于文化背景知识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02).

背景工作汇报篇4

与英语专业相比,大学英语学习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备、学时和学习氛围与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课时的限制,大多数高校大学英语只开设了读写课,听力和口语融于阅读教学之中。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教师队伍及相关的教学资源配置严重不足,语言教学需要的小班教学难以实现。

不仅如此,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不高还与其他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脱节。大学英语教材课文多以反映英美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为主,学生在教师讲授、词典解释、教参注释及翻译的帮助下,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即把英文语篇转换成汉语翻译语篇。二是学生倾向对语言要点进行分类或强制式机械记忆,从而割裂了语篇内容与表达方式的关系,把词汇、表达方式与汉语对应起来识记,忽略其语法范畴知识和语篇情景意义。由此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重重阻碍。

首先表现在课堂口语复述和相关的阅读语篇练习中。学生不能用学过的、语义上相互连贯的词和表达式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更不能依据英文语篇的形与义的衔接与连贯规律再现原文的主要内容。词汇英汉对应式能记忆方式,导致语言应用中的“硬译”现象,出现汉式英语。

其次,学生缺乏必要的巩固和内化语言知识的交际环境。除了课堂之外,学生很少有应用英语的机会。不仅小班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如此,条件差的大班教学情况更糟,学生依赖的课堂英语交际机会十分有限。再加上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他们了解的大多是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的知识和此背景下的高校生活。这样就造成课堂上教材语言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背景知识的交际语境不协调。

其结果充分反映在学生的日常主题交际和写作中。在英语口语角训练中,学生谈论的范围有限。了解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知识一方面是自己的专业,很系统,很熟悉,但专业性太强,需要大量的术语和逻辑较强的语篇结构,学生无法表达;另一方面,对每天通过不同的汉语媒体了解的社会和自己熟知的校园生活,无法从“英汉对照”的词汇库中灵活地再功和调用。

口语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从四、六级作文和课堂作文练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大学英语学习方法和效率的问题。记忆词汇缺乏语篇联系性、英汉对译式存记、复用式词汇有限等。在正式文体中使用大量的口语和汉语结构表达式,说明其语言句式结构规则和词汇知识与规则的储存是相互割裂的。词汇和结构由于缺乏相关情景交际应用的巩固和内化,从而难以达到自动化的合理复用。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找到最简单便捷的渠道,即中国传媒英语的阅读与欣赏。首先,中国媒体英语除报道国际新闻、海外风情之外,主要是反映中国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秀丽河山、历史遗产等。而且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偏重。有的以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动态为主:有的则以中国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为主。以中国社会为背景的媒体英语,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较强的“中国文化”特色。媒体英语的专栏性特征也同样反映在中国的英文报刊杂志中。同国外期刊一样,定期发行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及时反映变化的社会,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各媒体以相对固定的栏目从不同的社会视角追踪报道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其语言风格、词汇选择的倾向性也就相对一致,即某一语域的词汇出现频率就比较高,有利于语言词汇的认知与巩固。如自然景观类的栏目,固定刊登描述中国的名山大川。这里不仅可以反复出现描述山河壮丽、秀美的语言词汇,而且具有许多反映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底蕴的“特有”语言表达,如:beautyspots,scenicspot,attractions,landscape,beautiful,charming,spectacular,theSilkRoad,taoism,taoist等。其次,中国媒体英语与汉语媒体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和协调性。由于中国媒体英语的目的在于对外宣传中国,因此其内容与汉语媒体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外交事务、国际形势等领域,英汉媒体以不同的语言形式,传播同样内容的事实信息。最后.现代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大众传媒,融声音、影像为一体,使英文材料更富有真实性和形象性。如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和国际频道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真实地传播和宣传发展中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与此同时也为现代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声像资料。

背景工作汇报篇5

论文摘要:由于新闻报道自身的特点和中英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对外新闻报道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些承载着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的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在对外新闻报道中,对文化词汇常采用音译、直译或直译加解释性文字、意译或意译加解释性文字、或重组的方法进行转换,并针对不同的受众对象和传播目的选择有效的翻译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发展,汉语从一个最大的地区性语r正走向国际化。大众媒体的对外宣传与报道,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中国这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的大国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语言是文化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文化的影响和塑造,而语言又反映文化,它隐含着一个民族的人文历史、心理变迁、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衣食住行。因此语言与文化的联系非常密切。一个民族的语言与这个民族的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正因为语言中渗透着文化,语言中的词汇和惯用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对外新闻报道中,我们所关心的“不仅仅是我们报道了多少内容,而且还应该关心有多少内容能进人读者的头脑”。因此,如何将中文词汇中的文化信息快速、通顺、准确地传递出去并得到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理解,正是我们对外新闻报道中所特别关心的。

对外报道中常用的文化词汇转换方法

纽马克先生将文化词汇(culturalwords)分为生态、物质、社会、姿势和习惯及社会组织、习俗概念等五大类。在对外报道中,最常见的文化词汇莫过于地名、人名和社会组织类的专有名词。除了像“北京”、“上海”、“长城”等众所周知的有代表性的地名和人名可直接用汉语拼音外,其他社会组织类名词则常用音译加解释性文字,使读者了解一些基本信息,加强印象,扫除有碍理解的模糊概念。对于介绍中国特色的词汇,则总是先尝试直译或直译加少量解释性文字,因为这样才能突出我们的“特色”,使读者了解我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对外新闻报道虽然是一种书面语的形式,但由于面向的是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群体,因此它的语言主要以简洁、通俗易懂为主旨,而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性较强的术语。对于文化背景深厚的词汇,因无法直接说明或详细说明而需要占用大量报道空间的词汇,我们往往借用英语中比较通俗易懂的词汇,以求传意,从而克服文化理解障碍。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文化词汇转换方法。

音译或音译加解释、补充性文字。有一些中国特有的词汇,我们常常选用音译,以保留“中国味道”,同时也丰富了英语词汇。1998年出版的《牛津大辞典》中已经收人不少的汉语拼音词汇,如武术"wushu”或功夫“kunfu",风水‘`fengshui",阴阳“yinandyang”等。但是这些词在新闻报道中还是尽量在拼音后加上简短的解释比较好,这样更符合受众的“大众口味”。比如:wushu,achinesemartialart.(武术,源于中国的一种搏斗技巧)。对于一些新闻报道中人物和地名的处理最好在音译后加适当简洁的相关背景资料和解释,这样便于读者理解,更能增强新闻报道的立体感和真实感。例如:《中国日报》(英文版)在2009年12月27日报道曹操墓被发现时这样描述曹操:legendhasitthatcaocao,kingwuofweikingdominthethreekingdomsperiod(ad208to280),hadbuilt72tombstothwarttombraiders.(据说,这座墓是曹操的,即公元208年至280年三国时期魏国武王曹操。)这样经过信息补充,普通的读者也知道曹操是一位距今多少年的中国历史人物。而地理名称的翻译再加上方位词的补充会让不熟悉中国地理的读者对所发生事实的大概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立体感和即时性。如:ahigh-speedraillinelinking7hengzhou,capitalofcentralhenanprovinceandxi’an,theancientcapitalinthenorthwestshaanxiprovince.(chinadaily,december282009)(该高铁铁路线连接了中部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和位于中国西北的古城、陕西省省会西安。)这样的补充,对中国读者来说显得呷唆,但对西方读者来说却是必要的。

直译或直译加解释性文字。直译即按字面意思翻译。直译比较容易反映汉语文化词汇的内涵,但这要建立在读者完全明白汉语文化词所传达的信息之上。纽马克曾经说过:“如果直译能保证所指意义和语用意译与原文相同的话,那么直译是正确的也是不能回避的。’,值最常见的就是对“一国两制”的翻译,即:onecountry,twosystems.其他常见的还有打工族oob-seek-ers)、工薪族((wage-earners)等。《时代》周刊1996年12月9日一期中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百花齐放’—允许有争议的见解……”英文翻译是“letahundredflowersbloom"—topermittheairingofconflicting…这是将“百花齐放”直译后再做简短的解释,指明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允许各种相互冲突的意见出现”,非常形象、生动。

意译或意译加解释性文字。其实有很多文化词汇,用音译、直译都无法正确完整地传达信息。因此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出现新词或加载着浓厚文化信息的词汇,这些词汇的翻译既要遵循新闻报道文体的清晰易懂原则,又要注重受众对象的差别,最终还要特别强调传播效果。因此,在对外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为了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而采用“舍形取意”的方法进行翻译,重点在于突出其主要内容,很好地传递文化信息。如:《中国日报》(英文版)2000年6月10日对的讲话“我们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采取积极措施,培养和选拔大批优秀青年干部……”的英文翻译是:"weshouldtakeactivemeasurestoselectandtrainagreatnumberoffineyoungleaderstomaketheranksofcadresmorerevolutionary,youngerinaverageage,bettereducatedandprofessionally,morecompetent."saidjiang.根据语境,译文展现的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具体内涵,尤其是“年轻化”翻译为“平均年龄小一些”,而不是“maketheleadershipmembersyounger(使领导干部变得更年轻)”。

重组。重组也就是对一些文化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内涵经过音译、直译和意译或做适当的增补组合后再现其真正意义。这类翻译方法经常用在一些“中国味”很浓的词汇中。比如“端午节”的翻译:thedragonboatfestival,fallingonthefifthdayinthefifthlunarmonth,isalsocalledtheduanwufestival,hasbeenmarkedbyeatingzongzi(glutinousricewrappedtoformapyramidusingbambooorreedleaves)andracingdragonboats.(chinadaily,may28,2009)即:龙舟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也叫端午节,这一天常常赛龙舟、吃粽子(用竹叶或芦苇叶把私米包成像金字塔形状的一种食品)。这个翻译将音译和意译结合起来,加以补充解释,非常清楚简洁。

文化词汇转换的策略

新闻传播是一种价值的传递,体现着传播者自身对社会现象和新闻传播内容的价值判断。从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角度来看,对外新闻报道不管采取什么传播媒介,其内容和形式总会深深打上中国的文化痕迹,这就难免会对其他文化背景的读者造成理解的困难。在对外新闻报道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受众文化价值观的多样化,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受众对象采取不同的文化词汇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德国功能派翻译学家reiss,vermeer和nord等从翻译行为的目的性出发提出的“目的论”翻译理论为此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和保证。该理论的核心原则是“目的准则”:“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简而言之,就是‘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因此,在以需要为宗旨的对外新闻报道中,对文化词的具体处理办法要视新闻报道的目的和受众对象而定,可以采取归化也可以采取异化策略处理一些词汇,而不是一味把有些汉语文化词汇以固定不变的方式呈现在其他文化背景的读者眼前。

比如对故宫的简单介绍,如果是针对北美读者,可转换为:theconstructionoftheforbiddencitytook14years,andwasfinishedin1420,72yearsbeforechristophercolumbusdiscoveredthenewworld.(紫禁城的修建花了14年,在1420年竣工,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72年。)如果针对欧洲的读者可以在“in1420”后加上"14yearsbeforeshakespearewasborn"(比莎士比亚出生早14年)。这样对不同的目标群体采用不同的类比手法,借用不同读者所熟悉的历史和人物来理解中国的历史年代同样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再如对春节的翻译,虽然世界各地都知道中国的春节,但在翻译时仍旧保留其浓厚的文化信息旨在突出“中国文化”,同时通过类比使读者对这个节日有更深刻、清晰的认识:thespringfestival,fallingonthe1stdayofthe1stlunarmonth,isthemostimportantfestivalforthechinesepeopleandisthetimewhenallfamilymembersgettogether,justlikechristmasinthewest.(春节,每年农历一月一日,是一个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的节日,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就像西方人的圣诞节一样。)

再如:“啃老族”比较常用的翻译是:eattheirelders,youngadultswhoareca-pableofsupportingthemselvesbutlivingofftheirparents.(chinabuz,december19,2009)其实在英语中也出现了一个新词“neet",意思与我们说的“啃老族”相类似,即:thenumberof16-to18-year-oldsbrandedas"neet”—notineducation,employmentortraining—hasrisenamidgrowingfearsthatschool-leaversarebearingthebruntofjobshortagesintherecession.(这些既没读书,也没工作或接受任何培训的16岁至18岁的青少年被称为“啃老族”。随着“啃老族”群体的日趋壮大,人们越来越担心这些辍学者在经济衰退时期会首当其冲受到就业岗位减少的影响。)(chinadaily,november23,2009)因此对“啃老族’,的翻译可以借用nest这个词,也可以使用直译加解释性文字来转换,主要根据报道中所描述的对象而定。

可见在对外新闻报道过程中,文化词汇的转换是灵活多样的,在转换过程中考虑的因素也是全方位的,既要符合文体特点,也要清楚新闻的受众对象;既不能为了让西方受众了解中国文化而一味追求保留中文文化特征(异化),也不能为了行文的流畅而一味用英语文化取代汉语文化进行解释(归化)。正如张健教授所说:“为了达到通过翻译传递信息和增进了解的目的,文化传输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异化处理外,译者还需酌情对文化信息采取归化处理。”

背景工作汇报篇6

[关键词]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15)12-0099-03

1文化导入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高职院校里,大部分学生因为在中学时期就没有养成正确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浓厚,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导致了其英语成绩不理想,学习没有成就感。因此学生的学习学习动机不强,积极性主动性很差。随着近几十年来,我国对英语的重视以及海外业务的扩展,学生要能熟练使用英语来交流,尤其是一些服务性专业的学生,例如: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和工商管理等。在要求他们掌握英语的同时,还要求他们懂得并且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例如:一些必要的西方礼仪和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增加一些文化导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全面。但目前大部分教师更多地关注听说读写译甚至于语法,还是沿袭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掌握语法规则和一定的词汇量就能很好地使用英语,或者说英语就已经学得很好了;也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底子弱,基础差,没有必要给学生引入那么多额外的文化知识。在一部分职业技术院校里,部分教师依然根据英语专业教育的定势思维和标准来教授不同专业、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手段来主要强调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材、统一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结果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不学,没有兴趣,也表示学不会;文科专业的学生似乎是有兴趣学习,但是效果不佳。为了有效地改善这种现状,我院目前采用分层教学将文化教学引入课堂的模式。例如:不同的专业采用不同的上课教材,教材的选择也分等级、分层次,非常贴近生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导入文化,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以及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文化内容的导入也应根据学生掌握语言能力的不同来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英语教学也应该是从学生的基本日常生活开始逐渐延伸到深层次的文化内容。不仅是在教学中,在平时教师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都会发现,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词、短语或是句子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而且是越简单的词所赋有的背后的意义越多。只有让学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学习英语,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英语学习的优点。(2)内容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主要指教学方法和内容适度。我们知道,高职院校学生的高考成绩普遍不高,尤其是英语成绩,对文化内容引入的选择要有一定的范围,实用、够用即可。由于文化本身范围就很广,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的知识补充,扩大知识面,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3)应用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很简单,一是为了考试,二是为了对话和使用。所谓实用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导入与学生所学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更加实用的还是以后就业当中所能运用到的知识。在考虑到学生的职业性质后,结合实际,给学生讲授一些与他们专业相关的文化背景或者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文化会更吸引学生。例如:旅游管理的学生通常会对一些景点的介绍或者景点的背景等更感兴趣,笔者就会从这些文化入手,而一些不爱学习英语的男生,他们大部分会对体育方面或者电子类信息的文化更感兴趣,就可以导入这些方面的内容来激发其兴趣。这样学生也不会觉得语言学习过于无聊枯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也变得具有目的性和实用性。(4)交流性原则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可以使用语言来交流。然而语言的交际能力同时又是我们获得文化知识的一种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导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认识、辨别。例如笔者在讲述Greeting这一主题的内容时,引入了其他西方国家打招呼的方式和习俗,学生们的反响就非常好,积极性也非常高,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3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方法

(1)教学中的文化导入tl:e727-5038381①词汇背后的文化构成语言的基本元素是词。词汇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传递信息、搭建平台的作用。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可以很好很全面并且完整地在词汇上体现出来。所以课堂的词汇讲解,可以很好地让学生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英语国家的一些当地风俗、人们的、思维方式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因此,在日常的词汇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单词的同时,还应介绍一些与此词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实现正确的文化导入。例如在英语中有许多颜色单词,背后除了颜色本意以外还有另外的含义:red,红色,还有热情的意思;green,绿色,也可以表示新手的意思;blue,蓝色,可以表示忧郁、伤感的意思。颜色的背后也有他的文化含义。英文中有一单词fairy,意味仙女、漂亮的姑娘,但是实则在英文国家很少使用这个单词,一般的意思暗指同性恋,如果学生不了解单词的文化背后的意义,就会误用单词。②加强文化背景在阅读文章下的讲解大学英语课本中所选的阅读材料有好好坏,褒贬不一,教师应该根据单元相关的背景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并且在讲解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背景知识,例如:政治、经济、文化,让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并对文章做出一个符合事实的评价。有些时候,由于文化的不同,我们在不了解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会误解文章的意思。这在一些英语的等级考试当中会经常遇到。③在对话练习中进行文化导入课堂上的对话练习与角色扮演中,学生特别容易出现花样式的语法错误。一节好的口语课,除了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交际用语,还要给学生讲述一定的与话题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首先我们要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语境,鼓励学生进行语言对话练习,这样在增长学生语言实践技能的同时,增加学生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在学习applyingforajob这个单元的时候,笔者引入了面试礼仪的相关文化背景,让学生知道英文面试也是有一定的礼仪的,提前引入礼仪文化后,学生在学习后面的面试知识的时候,会更好地加以使用。(2)课堂下的文化导入①学生进行英文材料阅读阅读大量课外材料可以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英语课的上课时间要少于专业课,由于课时量少,上课内容有限,教师要让学生多阅读其他的英文材料了解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英语学习的杂志、报纸和原版书籍,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真实的英语环境。这些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有很大的帮助。②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教学是我们现在的最新的教学模式。网络为学习西方文化提供了非常便利和有效的平台。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拥有应有尽有的资源和材料,储有丰富的各类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平台与喜欢英语的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也可以帮助其了解其他国家发展动向。教师也可以从网络上共享先进教学资源和科研成果。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引导学生进行查询和学习各种自己所需的信息和学习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的学习。③积极组织课外文化活动在校内外让学生举办各种各样的英语文化交流活动,如学院口语大赛、写作大赛。笔者所在的院英语社团利用西方的节日,例如:万圣节、圣诞节等组织英语晚会,组织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参加英语晚会,给大家讲解他所在国家的节日文化。教师也开展一些同学们之间的比赛,例如英语话剧、英文歌曲演唱比赛、英文小品表演等。学生在做准备的过程中回去查阅很多资料来丰富他们的视野,加强他们对文化的理解。④丰富多彩的英语文化活动通过播放英文电影、电视剧,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听英文歌曲,以小组形式对各国文化进行汇报以及其他形式多样的英语文化活动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西方各国的文化习俗以及文化禁忌。

4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有语言就有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只注重单纯的语言教学,而忽略文化的导入,教师应该把语言看作是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的一个整体。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要比其他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师有着更强的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应适当结合西方文化,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文化导入,让原本枯燥无比的语言课变得生动有趣。只有这样,学生才有英语学习的兴趣,才能学好英语。文化的导入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文化水平,同时享受到学习英语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还能行之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变被动学习英语转变成主动学习英语,也更好地达到了教学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参考文献

[1]董岩.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42.

[2]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

[3]黄远振.文化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原则[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6).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李小花,陈金平.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中州大学学报,2008(4).

[6]刘凤霞.跨文化交际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刘志琴.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山大学学报,2005(4):55.

[8]吕良环.外语教学与课程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91-192.

[9]闵会玲.试论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9).

[10]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45.

[11]吴炜.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43.

[12]徐世猛.对中学外语教程整合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4(4):90.

背景工作汇报篇7

【关键词】贸易背景监管建议

一、贸易背景真实性的疑点

(一)数据背离显示贸易真实性有待考证

一是与港口货物吞吐量的背离。海关数据统计,2013年一季度出口增速超过18%,贸易顺差430.7亿美元。而与之对应的港口货物量却显得十分低迷,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80449万t,同比仅增长9.1%,增速较2012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中国沿海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增速都相当低,一季度广州、深圳、湛江、厦门以及北部湾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都低于10%,但这些地区的外贸增速却迅猛增长,广东、福建、广西出口分别增长34.3%、21.2%和19.2%。二是与贸易伙伴国数据的背离。中国台湾数据显示,从内地进口同比下跌了1.2%,而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对中国台湾地区出口增加45%。此外周边地区的出口增速都在3%以下,中国出口的高增长不免引发质疑。

(二)进出口贸易新特点引发对贸易真实性的怀疑

通过调研青岛市主要的出口行业,纺织品、工艺品、金属制品等企业均反映人民币升值出口形势不好,企业出口额明显下滑,出口增长似乎未能反映实体经济的实际情况。而境内外套利者,多采用虚构低体积/高价值货物在内地与香港的进出口虚构交易达成目的,2013年一季度,内地对香港的黄金出口量同比大涨300%,内地从香港的黄金进口量也飙升了175%。此外,近年来转口贸易出现的新特点也预示了企业可能存在虚构贸易背景进行套利的情况,一是经营主体境外与境内交易方多为关联公司,大多是境内的在香港设立的离岸公司,交易商品以大宗基础性原材料为主,青岛市转口贸易商品集中在贱金属、农副产品和化工产品。二是交易国别相对集中,香港是转口贸易的主要进出口对象,进出口额占比分别达80.32%和91.65%。三是结算方式固定,转口贸易付款以信用证为主,收款多采用电汇方式,据调查,青岛市转口贸易付款中信用证的结算量占到96.67%,收款结算方式中电汇占比达99.98%。四是通过保税监管区域进行的转卖业务成为转口贸易的主力军,占比80%以上。

二、存贷款数据变化显示套利资金增加

外币贷款转化为人民币存款。中国一季度外币贷款增迅速,余额达75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8万亿元,同比增加34.8%。与此同时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不可思议的增加了6.11万亿,比2012年同期多增加了2.35万亿,同年同期人民币存款仅增加3.8万亿。说明大量外币贷款转化为人民币存款,套取利差和汇差。

利用虚假贸易背景套利的主要模式

青岛外汇局曾经查获青岛通商进出口有限公司与其关联的香港离岸公司尊尼国际(亚洲)集团有限公司及斯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上公司均为化名)之间虚构转口贸易背景,骗取银行授信,在内地与香港之间套利流通的案例。

虚构贸易背景套利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离岸与在岸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套利

离岸市场上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大涨,导致离岸人民币/美元,比起在岸人民币/美元要贵得多。高峰时段,离岸人民币比在岸人民币之间贵出0.6%。以上述案例为例,青岛通商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内地借取1000万美元,按汇率折算即6200万人民币,然后与关联离岸公司尊尼国际(亚洲)集团有限公司虚构转口贸易背景,从香港进口货物并用人民币支付,这样6200万人民币就到了香港,按照离岸汇率,兑换成1008.13万美元。最后,其再与关联离岸公司斯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将原来进口的货物出口给香港合伙人,并用美元结算,完成获利81300美元。

(二)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利率之间的套利

仍以上述案例为例,青岛通商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内地以年利率6%借入1亿元2周,再以3%利率存入银行(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更高),与关联公司尊尼国际(亚洲)集团有限公司虚构转口贸易背景从香港购入货物,同时要求银行开出信用证。用该信用证,尊尼国际(亚洲)集团有限公司可以从香港银行拿到1亿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然后青岛通商进出口有限公司再与斯柯国际集团虚构转口贸易货物出口合同并收款1亿元,然后归还银行贷款。人民币存款利率与离岸人民币融资成本之差,就是他的盈利。目前,扣除各项成本后,利差70基点。1亿元两周毛利70万,扣除贷款的成本25万,最终获利45万元。

(三)在利差与人民币升值之间套利

举例来看,青岛通商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内地贷款1亿人民币,利率6%,贷半个月,把1亿元到银行存成1年定期存款,利率3%,与关联公司尊尼国际(亚洲)集团有限公司虚构转口贸易背景从香港购入货物,再让银行开出信用证,离岸美元/人民币汇率6.15,尊尼国际(亚洲)集团有限公司可在香港以2%利率借入1626万美元。青岛通商进出口有限公司随后与斯柯国际集团虚构转口贸易出口货物的合同。此时在岸汇率若为6.2,去除贷款利息,已获利56万元(1626×0.05-10000×6%×15/360),将利润再放入定期存款中。一年后定期存款总值1.036亿元(10056×(1+0.03)),净利约360万元,若一年内人民币汇率升值2%(汇率变为6.08),利润为59.2万美元(360/6.08)。

三、相关建议

(一)资本项目要有序开放

资本项目未实现全面可兑换之前,热钱成规模涌入的成本和风险是高昂的。建议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之间要统筹兼顾,坚持循序渐进,资本项目需在满足一系列条件后方可有序开放,如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金融市场不存在严重风险等。

(二)尽可能消除套利空间

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加码,全球主要央行降息我国内外利差空间加大等因素,使我国面临巨额资金流入的压力。而套利空间收窄自然不会引来热钱的投机。建议央行在减少国内外利差与有效控制通胀之间寻求平衡,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运用汇率、利率等价格机制进行合理引导,以缓解利率平价和购买力平价等带来的套利空间。

(三)银行应加强真实性审核,审慎开展贸易融资业务

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加强客户准入管理,严格做好各环节尽职调查,充分了解客户背景及信用状况;加强贸易真实性审查,严格审核合同、报关单、发票等单据,确保贸易背景真实。并审慎开展理财产品质押办理进出口表内外贸易融资业务,严控理财业务与进出口业务之间的风险传递。

(四)继续对“热钱”等违规资金流入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背景工作汇报篇8

[关键词]英语报刊选读;大学英语四级;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11-116-1

大学英语学习作为当代中国每所院校必开课程是有其根源与意义的。听说读写是大学生都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熟练的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大学英语四级就是对这个效果的整体的检测和验收。因此,大学英语学习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经过一定时期会做出一些调整。2013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一个大的调整就是将原有的半句翻译改为段落翻译,这大大加大了四级考试中翻译的难度。而我们的大学生对翻译题本来把握就不是很好,这样段落的翻译让他们就更觉得无从下手。我们很清楚,翻译的难度大,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词汇量。段落的翻译对词汇量的要求很大。因为我们还没有见过一次改革后的四级考试的真题内容,所以对翻译题的把握只能从他的大纲上了解。段落翻译的主要内容是跟文化有关的。这方面的词汇很多很广,学生把握上就很有难度。而《英语报刊选读》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就很利于这方面的提高。我们知道英语报刊有很多资源。比方说杂志,报刊等等。这些资源上的词汇都是最新最常用的词汇,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记住这些实用的词汇。而且,英语报刊中会出现很多关于文化方面的词汇,短语,谚语等等,对学生做段落翻译的时候能给予很多的帮助.

2.文化了解。翻译中另一个难点就是文化中的背景和时事的把握。平时,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很注意听说读写的训练,但对译的要求就不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翻译在四级考试中的分值不高。现在,四级考试中翻译的分值大大提高,所以大学生也开始重视这个题型。而要想做好翻译,对于翻译内容中所体现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把握就非常重要。只有了解了文化背景,才能根据原文意思,结合背景知识更好的选词来做到词文达意。这样,《英语报刊选读》课程就是一门能帮助大家了解时事背景的课程。特别是英语新闻报纸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在体现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下背景知识。通过多多阅读英语报刊,提高文化综合素质,才是对我们的翻译的最好辅助。

从应试的角度,《英语报刊选读》课着重于将语言技能训练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文章的翻译以求把原有的语言基本功转化为真正的工具,帮助学生在大学英语考试中取得跟理想的成绩。

如何提高学生在《英语报刊选读》课上对知识把握的能力,我们做出以下分析:

1.提高学生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通过良好的翻译水平更好的把握英语报刊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的运用学到的应用知识进行沟通交流,在提高自身英语综合水平的同时,还能为其今后的学四级考试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

2.通过熟悉英美报刊、杂志的文章的一般特点,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布局、语言技巧及文体修辞等,进一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语言是一门综合能力的体现,阅读的提高是在学生能很好理解语篇的前提下,翻译是媒介,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通过时新的英语报刊文章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学习兴趣,能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的投入到语言文化的翻译中,为其能在考试中更好的理解文章,做好阅读部分;更好的理解翻译原文的意思,做好翻译部分;更好的明白听力语义,做好听力部分等等做好铺垫。

3.结合着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及教学课程,侧重翻译技巧的提高。把英语报刊上的内容作为学习媒介,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实践,理解中英文化的背景的差异等。是他们能在四级考试过程中把这些翻译技巧更好的运用其中,把这些理论更好的实践到四级考试的翻译中去。

结合上面的问题,我们要好好的考虑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传统的翻译教学中,其教学重心多集中在翻译知识的讲解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一味的接受,除了学习兴趣不高之外,无法形成统一的认识。

2.一些大学生在高中使其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大学水平,在踏入大学校门后,仍要进行着“重复式”的教育,在产生懈怠情绪的同时,还会对英语产生反感。

3.经过翻译得出的语言有着严格的要求,除了语言准确外,还要求具备一定的逻辑性;这是因为在整个文学文本中,除了传递信息的功能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情感动能、审美功能,由此对翻译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并非文学性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使用翻译方法与技巧,否则会与实际的语言交流相违背。

针对上面的教学问题,我们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1.让学生在英语报刊阅读的文化渗透下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翻译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

背景工作汇报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文化背景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5-0042-01

英语是高中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也是学生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影响了英语学习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际,简要阐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方法策略。

一、利用词汇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词汇的文化意义不断变化,在不同历史背景下,词汇意义也有着较大的不同,认真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首要任务。英语词汇与中文词汇一样,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积淀。很多看似对应的中、英词汇由于来源背景不同,意义差别也很大。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认识和掌握词汇,而且要让学生了解这些词汇的来源和发展,以便学生深刻领悟词汇的内涵意义,准确地使用这些词汇,不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英语应用能力。

例如,dragon这个单词,它的汉语意思为“龙”,但是东西方国家对于“龙”的理解却大相径庭,中国人把“龙”看作权利、成功、吉祥的象征,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西方人却把“龙”看作恶魔、恐惧、罪恶的代名词,常用来指比较凶残且年纪较大的妇女,这主要是因为在《圣经》中用“thegreatdragon”来称呼恶魔Satan。就连“亚洲四小龙”在英语中都翻译为“Fourasiantigers”。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向学生讲解单词背后蕴藏的文化背景和与之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内容,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利用英语原版文章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接触的文章大都是经过加工或截取的内容,文章涉及面窄,学生容易理解,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章很少涉及。英语中的一些专业术语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阅读英语原版文章,鼓励学生购买原版英语书籍和报纸杂志,开设相关的英语阅读课,并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学生之间要积极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掌握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例如,在高中英Z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名为“Gonewiththewind”的英文原版文章,让学生认真阅读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对美国总统林肯、美国的发展历史以及南北战争等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在阅读原版文章时也能够真切地体会主人公的语言和内心感受,领略到美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通过阅读教师推荐的原版英文文章,能够不断开阔眼界,从深层次上了解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感受西方文化,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实践出真知”,“说得好不如做得好”,高中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组织实践活动,通过模拟环境让学生进行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英语课程标准也要求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语用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实践,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背景工作汇报篇10

【论文摘要】词汇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部分,社会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反映这些发展的语汇的相应变化。中外的交流和沟通,需要通过语言采进行,而词语的翻译更是首当其冲。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语言文化中必然会产生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词汇。我们国家的变化和发展要介绍到国际社会去,就需要通过汉译外.因此.对于政治经济词汇的翻译是否正确则直接影响到外国人对我国社会政经方面的进步及其相关政策的理解程度。文章则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简要归纳此类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词ft-的英语翻译方法和策略。

自从改革开放政策在中国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我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他们不可避免地会碰上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这一类词汇是中国特有国情和文化底蕴的产物,对于外国人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比如说,近年来,某些主流媒体将“民主党派”译为non—Communistparties,它们可能想以此指中国共产党以外的政党。但事实上,中国的民主党派是在抗日战争和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这里没有在朝党与在野党的区别。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和西方国家根本不同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这种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以Don—Communist与Communist相对,似乎有欠妥当,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有些民主党派成员同时也是中共党员,他们的身份就不能说是non—Comn~u—nist。由此可见,“民主党派”译为lion—Communistpar—ties实在欠妥,其规范的译法仍然应该是多年来沿用的democraticparties。以小见大,我们也可从中认识到正确翻译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的重要性。

一翻译中的文化对等与差异

翻译不仅是语言上的转换,也是文化的交流。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身独一无二的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而这些方面的不同就注定了各国的语育也被赋予了独有的文化背景。作为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更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还要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这样才能做到译语与源语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方面的真正对等。

然而,文化间的差异及表达习惯的不同,往往给翻译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而首先遭遇这一困难的,无疑是词语翻译工作。要把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及中国国情特点的词语和概念准确、妥帖地转换为外语的对应词语。就并非易事。汉语中的许多政治经济词语或词组,在英语中都没有完全对等的说法,这是文化差异带来的一种正常现象,因此我们在汉译英的过程中选用英语词汇时不能不考究它们的政治内涵和价值取向.不可有丝毫的马虎。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精辟阐述的“三个代表”英译为threeRepresents。也已经成为规范的译法。“三个代表”是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原文中的三处“代表”都是动词,因此译文也应该使用表示“代表”之意的动词。当这三句话浓缩为“三个代表”时,这里的“代表”又似乎具有名词的色彩。译者相应地将动词represent作名词化处理,字尾加上表示复数的字母s,前面加上three,并以专有名词的习惯用法大写为threeRepresents。按照传统穆维方法。这样处理似乎在语法上不符合常规,但这是一种合理的处理。其实,将动词作名词化处理,早有先例。

“三要三不要”。英译为the“threedosandthreedon’ts’’,来源于英语习惯用法do’Sanddon’ts(也可写为dosanddon’ts),这都是将动词作名词化处理。由此可见,threeRepresents的译法是完全符合英语习惯用法的。“三个代表”全文的译文经过多次润色,定为:ourpartymsutalwaysrepresentthedevelopmenttrendofChina’sadvancedproductiveforces。theorientationofChina’sad—vanecdcultureandthefundamentlainterestsoftheover.whelmingmajoirtyoftheChinesepeople。

二政治经济词汇的蕴含意义

(一)、汉语中政经词汇的形象确指意义

汉语重意象。而英语重逻辑,因此,中英互译中则免不了形象词汇的转换表达。但译者首先要异明白源语中形象表达的实指意义才能正确地进行翻译。例l:建立“一站式”中心,提供“一条龙”服务。

Setup‘‘one—Stop”ServiceCentertoprovideacoor.dinatedprocessservice.

例2: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inadherencetotheprincipleofplaceequalemphasisonmaterialprogressandethicalprogress,withneithersa-pectsneglected

例3:发展才是硬道理

Developmentisthemostessentialcirterion/theabso.1uteprinciple

例4:抓大放小

tomanagewelllargeenterpirsesandadoptalfexiblepolicytowardssmallones

例5: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上一个大的台阶。

people’slivingstandardwillyieldsubstantilaprogress.

例6:清理“三角债”

tocleanupthe“chaindebst”

上述几例中,汉语中的“一条龙”、“两手抓”、“大小”、“三角”、“台阶”都是形象的表达法,如果照字面意思翻译,则会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时注重将这些有中国特色的形象词汇通过转换表达的方式让读者理解其确切意义。

(二)、汉语中政经词汇的引申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汉语中的一个字或者词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不止有一个意义,包括其原始意义和引申意义。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由于文化背景或个人经历的不同,对同一个字词的意义选择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翻译有中国特色的政经词汇的时候,尤为需要注意这一点,应该综合考虑词汇出现的上下文、文化背景以及表达习俗。例7:民办教师转正

Convertignthestatusofcommunitysopnsoredteach。erstothatofregularteacher.

例8:街道妇女

Housewivesoftheneighborhood

民办教师是中国特有的职业,街道妇女也是中国特有的表达方式,如果不加以解释,外国人则无法明白这两个词汇的蕴含意义。

例9:农转非

Changingfromagriculturaltonon—。agircluturalsta。tsu

例10:打黄扫非

wipeoutoprnographicpublicationsandcrackdownonillegalpublishingpractices.

两个“非”字。在上述例9和例10中,分别指代不同的意义,一个指“非农业”。另一个指“非法行为”,这是由不同的上下文和背景所决定的。

三政经词汇的直译与意译

(一)、政经词汇的直译

所谓直译。即Literaltranslation:thesourcelna-guage(SL)grammaticalconstructionareocnvertdetotheirnaeresttagretlanguage(tL)equivalentsbutthelexiclawordsaregaaintranslatdesignly.outofcontext.一一pe—ternewmark

该引文所提出的直译之法,前提是在SL和tL中能找到几乎对等的表达方式,或者说这种对等表达的意思在两种语言文化中的所指没有很大的差别。

例11:吃“大锅饭”

thepracticeof“aetignfromthe~ll’nebigopt”

例12:“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米袋子”省长负责制。

thesystemofthecityamjor’3restx~ibilityforthe

“amrketbasket”andthatoftheprovincialgovernor’sresopnsibilityofrthe“ircebag”.例13:敢闯敢试的劲头

thevigorofdaitgntoblazeamewtiralandmakeex-epirments

例l4:“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

acampaignforthe“YaerofQuality。Vairetyandefficiency’’

例15: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topursuetheture,thegoodandthebeautifulandresistthefalse,thebadnadtheugly

例16: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

Familyvirtuesofrespectingforthegaedandlovigntheyoung,equlaitybetweenmenandwoinen,harmonybetweenhusbandandwife,indsutryandthriftinhouse.holdmanagementandneighborhoodunity.

(二)、政经词汇的意译

具有中国特色的许多词语难以从英文原版词典中找到现成的对应词。这就需要中国的翻译工作者开动脑筋,构思出准确表达原文含义又能为国际社会正确理解的译法,即采用意译。翻译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就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新意识而言,作为翻译工作者,我们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透彻理解不断出现的新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尽可能完美地以目标语传达原文包含的信息,力求做到意形兼备的意译。

最近几年来,“外向型经济”一直英译为export一,orientedeconomyi这原本是正确的译法。然而。现在情况起了变化。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事实上,一些中国企业集团已经在国外多处建厂或收购当地企业,“走出去”正在成为一种对外开放的新态势。“外向型经济”的含义有了变化,不再局限于产品的出口。我们改译为out.ward—lookingeconomy,字面意思似乎没有问题,但过予直译,原文的内涵在英译的表述中不够准确完整地体现出来。在翻译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文件时,又改译为global—market—orientedeconomyo我们考虑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融人世界市场,global—market—orientdeecoonmy似乎更能确切地表达这个意思。党的十六大文件中,“走出去”译为goingout,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文件中改译为goingglobal。理由很简单,“走出去”是为了融人经济全球化(eocnomicglobalization)。从goingout到goingglobal,一个单词的变化反映出译者对“走出去”战略在理解上的深化和表达上的创新与完善。

还有些汉语政经方面的词汇,过去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英译,难免使人有译成中式英语的感觉。例如,“社会治安”一直译为publicsecurity。或socialorder,或socialpublicorder,英语国家的人们恐怕难以理解这些译法。十六大报告中提到“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译文是takecomprehensivemeasurestomain.rainlawandorder。这里,lawandorder是一个习惯用语,其含义是situationinwhichthelawisoebyed,与汉语中的“社会治安”在概念上是相符的。

再以“小康”为例。这是一个目前人们经常使用的词。以往不同的译法有comparativelywel—off,或moderatelywell—off,或comfortablywell—offo十六大报告中说,“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所说的“小康”是指在中国特定条件下的小康,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康。“小康”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译文应该尽可能简练。十六大翻译组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将“小康”译为wel—off,前面不加任何副词,“小康社会”译为lfwell—offsociety,“人民生活总体上达~Jzj,康水平”译为onthewhole。thepeoplehaveraechedawell—offstandardofliving。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译为buildawel—offsocietyinna8ll—roundway。有些译者觉得well—off的水平比“小康”更高,是否不够确切,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据《牛津》词典,well一0ff的含义是inagoodposition,especiallyfinancially,用俗话说,就是手头宽裕的意思。wel一0ff这个词并不表示具体确切的经济水平。2o世纪5o年代初期的“富裕中农”在毛选中的译法是wel—to一domiddlepeasants,那时的well—to-do只是勉强温饱,更是低水平的。上世纪5o年代刚从大学毕业的机关工作人员,每月工资56元,按当时全国平均工资水平计算,完全够well一0ff或well—to—do。由此可见,well一0ff或well—to—do都是相对的。我们在对外报道中,经常将“小康”和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联系起来,“小康”的具体水平就很清楚了。采用意译方法的例子还有许多:

例17:实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toearlyouttheplantoassist80millionpeopleinhavingsufficientfoodandclothingwithinsevenyears

例18:开源节流

increasingi’evenueandsavign01"1exepnditures

例19:“三资”企业

enterprisesinthe“thereformsofventures”:Sinoforeignjointventurse,cooeprativebusinessandexclsuiveforeign—owndeenterprisesinChina.

例2o:领导班子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ayounger,better—educatdenadmoreprofessionalleadership

例21:两中方针,放还是收?二者必取其一。

to“openiwder”,orto“narrowdown”?wemsutchooseoneortheotherofthesetwooplicse.

例22:“四有”人民,“四有”干部

peopleandofficialstaughttohaveideals。moralsin—tegrityandtobewell—deucatedandself—discipl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