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十篇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十篇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0:47:49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篇1

一、教育装备管理队伍的尴尬现状

教育装备队伍由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组成。本文所述的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是指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和图书管理人员。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教育装备管理队伍不被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重视,形成当前的被动局面:

1.被边缘化的人群,缺乏归属感

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属于哪支队伍?归谁管理?全国、各省及各市、州情况各不相同。教育部没有条件装备司,由基础教育二司管理,也没有教育装备所(仅有教学仪器研究所),从1999年至今,国家也没有出台一个教育装备工作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基层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接收不到来自国家高层管理机关指挥的文件和声音。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各省及直辖市的情况也不相同,有的设立教育装备处,有的设立教育装备中心,有的与后勤产业处合并,有的与电教馆合并,其名称有的带有“装备”二字,有的不带“装备”二字。在四川省,虽然省内设有教育装备处指导装备业务工作,但各市、州大多与电教馆合并,只有少数几个市的教育装备机构没有与电教馆合并。在同一个地市内,同样的装备机构,其职能职责也不相同。在学校,有的管理人员由教务部门管理,有的由后勤部门管理。正是由于管理的混乱,造成装备队伍和管理职责的混乱,从客观上造成了基层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找不到自己组织的问题,从而缺乏归属感。

2.来去自由的人群,缺乏专业感

由于现在的教育装备管理机构大多是由过去的教学仪器设备供应机构翻牌而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其职能是教学仪器设备的收发运转,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术,工作责任也相对较小,工作任务也较轻松,并且由于掌握着物资大权,因此其便成了解决领导干部夫妻两地分居、子女就业和安置照顾对象的场所,没有从业资格要求,所进人员大多没有正规院校的学历文凭,也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进行上岗资格考核。相反,一些个人素质较好的人员,则常常被调出或安排去从事其他工作。因此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极不稳定,且整体素质较差,缺乏专业技术知识。

3.没有任职条件的人群,缺乏职业责任感

在四川省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文件中,没有教育装备管理序列,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只能评聘实验师系列职称(尽管他们中许多人并没有从事实验教学工作),但即使是参加评聘实验师职称,也没有专门的实验师的任职条件。在评聘实验师职称系列的实践过程中,对实验人员的要求极低,从而造成职称评聘也不能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业务进修提高起任何促进作用,给人们的感觉是评实验师系列职称任职条件低,评不上教师职称的人员才评实验师职称,进而给人以实验师系列人员低人一等的感觉。

4.待遇低下的人群,缺乏荣誉感

在《教师法》第九章四十条中明确指出“其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教研、电教等被明确为教育机构,而教育技术装备机构则没有被明确为教育机构,在其他文件中,也都找不到教育装备机构属教育机构的文字。在重庆等个别省市有关于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享受教师待遇的补充文件,但在四川等省市享受教师待遇的补充文件中,只有青少年宫、勤工俭学机构人员享受教师待遇的补充文件,从而造成装备管理机构人员虽然评的是实验师职称,但至今还有一些地方的装备管理人员不能享受教师的待遇。在大多数学校,装备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装备管理人员地位低下,在评先评优、奖金发放等方面往往被遗忘,不能被同等对待或享受同等待遇,从而造成许多人不愿评实验师职称,不愿从事装备管理工作。

二、建设高素质教育装备管理队伍的几点建议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严入口关和把紧出口关,让有一定文化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人进入到装备队伍来,使进入到装备队伍的人爱岗敬业。为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装备管理机构的建设,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切实发挥教育装备管理机构的“规划、规范、协调、指导、供配、服务和监督”的职能

教育部应设立中央教育装备管理所或装备管理司,省教育装备处要突出管理职能,市、县都应设立独立的装备管理所或站,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装备管理处。通过理顺管理机构,明确装备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强装备队伍的建设。

2.明确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逐步实行资格证书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

首先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进行资格认定,在认定的基础上给予任职资格证书,同时对从事某项管理工作的人员实行全省统一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发给上岗证。不具备上岗证的人员不得从事装备管理工作,不得评聘实验师等专业技术职称。对评聘装备管理的专业技术职称,要制定明确具体的任职标准或条件,坚决制止把体弱多病或并无专业技术的人员照顾进装备队伍。也可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实行计划单列,人事部门按专业技术岗位编制单独调配。对不适合从事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的人员要调离装备工作岗位;学校要把懂技术、精应用的年轻人充实到装备队伍中来,促进教育装备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

3.建立职称评聘立交桥,享受平等的教师待遇

由于教育装备管理的复杂性,应允许装备管理人员评聘多种技术职称。如物理实验管理员可评实验师序列的职称,也可评物理教师的初中高级教师职称,图书管理人员可评图书馆序列的专业技术职称,也可评有关的教师职称,关键是把他们的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同等对待。在管理人员评了实验师等职称后,还可允许其在达到条件的基础上评聘相应的教师职称,消除一些条件较好人员担心从事装备管理工作后在评职上的顾虑,让其安心从事装备管理工作,保持队伍的稳定。

4.建立平等的管理机制,将教育装备研究成果纳入相应的职称评审认定范围

四川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四川省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成果)认定范围的试行意见》的通知(川教〔2007〕81号),列出了作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成果评审参考范围的主要类型,其中在“省教科所、市(州)教科所、省电教馆、市(州)电教馆举办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论文(课件)评选中获奖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课件(成果)和在县(区)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和电教部门举办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论文(课件)评选中获奖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课件(成果)”均列其中,但却没有包括教育装备部门组织的自制教具、装备论文等评选的成果,从而影响了教育装备部门的形象,打击了广大教师和装备管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研究和自制教具等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教育装备工作的开展。建议省教育厅有关部门将教育装备部门开展的有关活动成果列入教师及相关人员职称评审认定范围。

5.享受同等的教师待遇

目前,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与任课教师相比,其地位和待遇偏低,职称评定到中级后大多不能再评高级职称,其评先评优、外出培训、参观考察等机会也较少,导致装备管理人员不稳定,甚至产生埋怨情绪,一有机会便想方设法跳出装备管理岗位,难以提高一些能力较强且愿长期从事装备工作的同志的素质。要建设高素质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必须将高素质的人才吸引进和留在装备管理队伍,且让其享受与任课教师同等的待遇。所谓享受任课教师同等的待遇,就是在评聘职称、晋级、进修、评先及福利待遇等各方面要与其他教师一视同仁,机会均等。首先,要确定其教师名誉。只有承认其是教师,才能名正言顺享受教师待遇。其次,要制定一个完整的教育装备管理队伍工作的评价体系,定期对装备队伍的工作成绩、科研成果进行评估检查和认定,对成绩突出者及时给予表彰宣传,晋升提级,促进装备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第三,学校在评聘职称、晋级、进修、评先等方面要兼顾甚至照顾装备管理人员,使其机会均等。第四,要根据学校规模、当地教育规模和装备工作的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减轻其过重的工作量。第五,切实关心和改善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除了落实兑现现行的劳保待遇外,还应修订或制定更加科学和适应现时环境条件的劳保待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6.提供培训机会

国家和省市教育装备机构对教育装备管理人员要制定好培训规划,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培训,可以采取在岗轮训、短期集训和脱产进修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参观学习,或请专家开设讲座,还可以培训重点骨干,然后以点带面,推动整体,从而形成一种层层抓培训,一级抓一级的培训网络;同时要提供信息交流的机会,经常组织专题经验介绍和工作研讨会,以提高装备队伍整体水平;省级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培训政策,每年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学习,这是提高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物质保证。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篇2

[关键词]中职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

课程改革与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福建工业学校作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之一,准确把握福建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对电控技术人才的新需求,将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融入电气控制应用(以下简称电控)专业建设中,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实训室与师资队伍建设多方面进行探索。下面笔者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具体做法。

1培养目标

福建“十二五”规划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领域之一,以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区域为目标,将福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基地。围绕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根据“海西”制造业基地对电控技能人才的需求,我校确立电控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良好工作态度、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能按照供配电系统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具备供配电系统安装、接线与调试、日常运行维护、故障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同时具备中级维修电工证、中级家用电子维修工、电工安全证之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2课程体系构建

电控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从事电气控制设备的装配、调试、检修,供用电系统的安装、维护,次要就业岗位是电控设备销售、电子设备维修。根据电控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走访用人单位,通过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沟通研讨,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列举其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从电控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素质与道德教育为基础,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电控行业所具有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所涵盖的考证知识与技能来确定学习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具体做法是:

2.1整合课程内容

《自动控制系统装调》在设置上是这样考虑的:在原教学内容这一块,《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单独设立,变频器涵盖在《电力电子技术》内,由于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又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以下简称“pLC”)缺少知识和技能的连续,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传感器、变频器不知该怎么学,用在哪里。考虑到pLC、传感器、变频器这些自动控制设备在企业中被普遍使用,中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中已将其列入考证项目。基于此,为了跟上职业岗位的技术需要,把传感器、变频器与pLC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动控制系统装调》课程。

2.2新设及其他课程

由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电控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经过调研和反复论证,在课程体系中增加电控领域应用广泛的新技术课程。如:《电气制图与识图》、《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梯控制维护》等课程。将应用相对较少的《工厂供电》内容进行整理,更名为《供用电技术》,同时与企业合作,让授课内容更贴近生产一线。尽量取消单纯的实训和单一的理论课程,建立理实一体、任务引领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电控课程体系

3专业课安排

专业课课程安排见表1。

表1专业课课程安排

专业课课程课程安排合计

电工工艺技术第一学期,110学时第一学期180学时

照明系统安装与维护第一学期,70学时

电子工艺技术第二学期,150学时第二学期310学时

电气制图与识图第二学期,80学时

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第二学期,80学时

电气控制技术第三学期,100学时第三学期330学时

自动控制系统装调第三学期,150学时

单片机应用技术第三学期,80学时

供用电技术第四学期,100学时第四学期300学时

电梯控制维护第四学期,80学时

电子产品检验与测量,电气产品销售(二门选其一)第四学期,70学时

强化技能训练第四学期,50学时

4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体化课程标准

为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我校电控专业教师编写了《电工工艺技术》、《电子工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供用电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装调》等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了《电工工艺技术》、《电子工艺技术》、《中级维修电工训练》、《自动化生产线组装与调试指导书》等配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课程标准选择适用的教材。

5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师生共同在专业实训室或现场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把理论与实训紧密结合起来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如实施《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时,在实训室里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工作计划能力、方案实施能力。表2为教学项目设计总表。

表2教学项目设计总表

6实训室与师资队伍建设

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必须加强专业实训室建设,创设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除配备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室、照明线路实训室、电机实训室外,按照专业系统教学模块需要建设仿真教学实训室、供配电实训室、智能实训室、自动化综合实训室等作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地。专业课的教学尽量安排在实训室进行,由过去的“理论+实验验证”的教学模式转到“手脑并用”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教师是教育质量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支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我校电气专业教学部有多名专业带头人赴德国进修,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参加“福建省骨干教师培训”和“中职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又通过校内开展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同时聘请企业中具备教学能力的工程师、技术能手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并参与校本教材编写、实训室建设、技能竞赛等教学工作。

7电控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几年来“教、学、做”理实一体教学活动的实施,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学生在“做中学”,指导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2009年,我校学生参加中职组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2010年、2011年,我校学生参加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及电气安装与维修(团体赛)项目均获奖。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起薪点和就业质量比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篇3

引导文教学法职高物理教学方法

职高物理学知识的普及离不开物理的系统教学,目前还没有专业的物理学教学,应用于职高物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还有进一步的探讨、改革与完善。物理这门学科本身就与其他学科有着较大的区别,所以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应该依据该学科的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一、引导文及引导文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引导文就是工作指导文件或指导书,在指导中通过借助引导性问题,结构化的处理学习内容。引导文教学是一种借助于专门的教学材料,即书面引导文(又称引导性文字材料)的帮助,通过工作计划引导学生自行控制学习和独立工作的教学方法。通俗一点讲就是任课老师将原来要讲的内容用引导材料的形式编写出来,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学习、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一些引导性的文字,独立分析、计划、决策、实施、检验、评价教师布置的任务和问题。在职高教育中,引导文教学法其实是实现了学生角色的转换,将学生本人摆在了教学的中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职业教学,从而激励学生掌握未来工作时所必备的岗位技能和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知识,最终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二、引导文教学法在职高物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引导文教学法是国外特别是在德国职教领域采用的一种教学法。在学习物理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运用引导文教学法,不是以学校的教学为导向。在物理学教学中,指导老师要结合实际布置学习任务,并且努力研究学生所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准备相应的引导文资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在用引导文教学法通常将一个典型的物理工作原理分解成几个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又是一个待解决的小工作问题,每个小工作问题对应一个引导文,引导文的排序遵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不断认知,从简单到复杂,学生依照引导文的顺序依次解决项目中的小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出现矛盾、障碍后,小组沟通协商、寻找答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承受力、问题解决的能力、主持能力以及媒体运用能力等。

下面以“变频器应用”课程项目举例,项目名称为“变频器的认识、安装、出场设置恢复”,学生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路分为三个任务:变频器的外观识别;变频器的安装;变频器的参数恢复出厂设置。学生引导文编排如下:某机械设备的外观及铭牌如图,查阅资料,指出它是什么设备,将牌铭翻译并写出各部分含义;从各方面观察该机械的外观并且了解其各个部分的名称、作用;查阅该设备的使用手册,了解该设备的各个部件之间的差别以及各个部件的功能;查阅该设备使用手册,总结一下在安装该设备前后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变频器安装的注意事项,对电源有什么要求;在网上查找其他资料,查找该机械设备的图纸,掌握该设备的电气符号以及常规的控制接线;变频器通电,绘制物理原理图;根据变频器手册,收集变频器安装所需要的材料;用CaD绘制各个主要的工作原理图,设备材料明细表,打印图纸后交给教师审核签字;检查安装线路、安装工艺以及安全检查;分析把变频器所有参数恢复到出场设置时需要设置参数,写出详细的参数情况,修改参数所需要添加或更换的设备;安装绑定设备,变频器通电,修改参数,将参数恢复到出厂设置,同时记录通电情况。

从引导文的编排可以发现,本例适合学生方法能力为主的能力培养,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来进行选择、判断,该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解决问题。在解决一些比较困难的物理学知识时,要求学生要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化、系统化。这些靠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必须靠团队之间的精诚合作,合理分工,共同努力。所以大幅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实施职高物理引导文教学应该注意的事项

对于教师而言,在制定出所有要素的引导文的同时,不能简单地将物理课本作为引导文,但是也不能脱离课本,任意设计引导文。教师在设计引导文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具体的某一教学单元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的要求,尽量创建与当前主题相关的场景,尽可能真实的学习场景。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途径,以及解决此类问题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探究,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另外,在确定工作任务的时候,应该是一个项目,不能迷惑学生。在学生学习期间,要帮助学生确定工作流程和评估学生的工作成果。

学生要在引导文教学法里实行六个基本步骤。收集获取信息并思考引导问题,制订学习计划(最好以书面形式写出来),确定做的方法与所需要的材料(该阶段可与教师讨论),实施计划,检查成果并纠正错误,与培训老师一起完成工作成果的评价工作。与此同时团队合作,互帮互助也是不可缺少的。

四、结语

职高教育中应用引导文教学法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只起指导作用,操作技巧等都需要学生自行解决。物理学史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一门课程,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基础性学科。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就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过程,学生从中得到的不仅是书面知识,还有工作经验,实际教学法中应用引导文教学法将会大幅度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综合能力的21世纪新人。

参考文献:

[1]钟晓强.职高物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7).

[2]叶康.物理机械加工实训中引导文教学法的优点.科技信息,2010,(8).

[3]在物理教学中采用引导文教学法的探索.大家,2011,(23).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篇4

随着当前社会的急剧转型和发展,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我校电子专业学生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基础,结合电子专业特点开展电子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情况,并列举了学生活动实例。

关键词

电子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形式的改变,社会对职校学生的需求明显增大,职业学校也担负起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重担。然而,生源质量的下降,使得中职学校的学生存在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差、自身素质差等现象。同时,由于中职生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考失利者,在中学,他们就是“差生”,是失落的群体,他们有些对前途悲观失望,厌学、懒散、纪律性差,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甚至不善于与身边的人交往,不注重塑造自身形象,不懂得基本的礼仪常识,不会使用礼貌用语。在就业方面,表现为眼高手低、盲目从众、与领导沟通不良,与同事相处不好等现象。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除了技能的培养,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职业核心能力作为职业素养综合培养的重要途径,已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1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情况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称为“关键能力”,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有人称它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为“基本能力”,在全美测评协会的技能测评体系中称为“软技能”;香港称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等。职业核心能力可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大类。

方法能力是指主要基于个人的,一般有具体和明确的方式、手段、方法的能力。它主要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方法能力是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是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知识、信息和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职业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浅谈电子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雷娅(重庆市轻工业学校)社会能力是经历和构建社会关系、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奉献与冲突,并负责任地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它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

2电子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在重庆大力发展笔电行业的现状下,电子专业中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处于严重紧缺状态。通过学校对电子行业的用人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发现,电子行业需要的是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由于电子行业的特殊原因,很多都需要在流水线进行一线操作,对高素质综合技能型人才,企业更是求贤若渴。几乎所有企业都喜欢既懂技能又懂管理,专业知识面广,具有社交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专业人才。同时,企业从思想素质到职业道德及人文素质都提出来较高要求,针对电子行业的学生,企业要求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勇于奉献、乐于合作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品质。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我校电子与信息系率先在电子专业学生中开展了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基础,结合电子专业特点的电子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该课程分为2个层次的培养,针对中职学生开展初级训练,大专学生开展初级和中级训练。初级训练分为两个学期,第一学期学习职业社会能力,第二学期学习职业方法能力。初级训练结束后,进行与人交流模块的初级测评。在通过初级测评后继续进行中级内容的训练,中级训练也分为两个学期,第一学期学习职业社会能力,第二学期学习职业方法能力。在对电子专业学生进行电子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训练中,需要任课教师在通过了职业核心能力指导师与考评员认证的基础上,还要具备电子专业知识,能够从电子专业方面围绕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因此,我校进行电子职业核心能力授课的老师均为通过了职业核心能力指导师与考评员认证的电子专业课任课教师。

3电子职业核心能力的学生活动实例

在对电子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的教授以外,我们更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和感悟。在进行学生活动的设计时,我们结合学生电子专业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设计。下面,就列举一个在与人合作模块中开展的学生活动。因为电子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后,首先进入生产流水线的情况较多,针对这一情况,在进行与人合作模块的训练时,我们设计了让同学们以流水线的形式进行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活动项目。虽然在前期的电子技能实训中,学生已经进行过收音机的安装和调试,但是在实训时,是以个人为单位,独立完成一台收音机的安装,虽有一定基础,但没有进行团队配合。

在此项活动中,我们要求学生6人为一组,对6台收音机进行流水线作业。在活动中,学生需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任务分析。(1)分析电路图。①看懂电路图。②明确各部件的功能。(2)分析安装图及其工艺要求。①元器件安装的工艺要求。②明确安装的注意事项。③以先小后大,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一般后特殊,先易后难的原则制定安装方案。2)任务分配。(1)合理分配小组每人的任务。(2)任务内的元器件清理、识别、质量检验。3)收音机的安装、调试及维修。(1)收音机的安装。①任务内元器件成型、焊接。②机械件的安装。(2)收音机的调试与维修。①收音机测试点、收台测试。②对中周、双联电容的调试。③其他零部件的维修。最后,6台收音机完成最快,质量最好的一组为第一名,以此类推。通过进行收音机流水线安装与调试活动,学生不但复习了电子技能实训中的专业技能知识,又在活动中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找到自己在与人合作中的优缺点,使学生从职业技能和素养两方面得到了培养和训练。通过类似活动,我们不断对电子专业学生进行电子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兼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型技能人才,促进学生个体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人交流能力训练手册.人民出版社,2011.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社会能力训练手册:初级.人民出版社,2011.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篇5

[关键词]校企交融实训组织氛围营造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吴丽华(1975-),女,山东潍坊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服装教育;曹新锋(1977-),男,陕西渭南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王福娟(1979-),女,黑龙江绥化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河北邢台054035)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16-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对一线高级技术工人需求量加大,为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做了很多理论与实践探索,如校企合作教育、顶岗实习、轮岗实习等,并已取得了相应成效。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来看,也普遍体现出高职教学的企业化特色,具有企业化特点的工作过程式教学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特征,已逐步成为全国公认的教育模式。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怎样使校企合作更好地进行,使企业任务真正走进课堂,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对接机制,许多院校的校企合作只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融入教学之中。企业顶岗实习中,大部分企业为保证正常运转不愿接收学生进入核心岗位实习,学生只能从事一线生产或其他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鉴于以上情况,为使高职教育企业化得到进一步加强,更好地服务于区域产业的发展,作者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高职实训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以供探讨。

一、深入调研周边产业环境优势互补,校企共建实训课堂

许多高职院校以引进名企为荣,力求借助名企带动发展。但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产业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可充分依托周边地域产业环境,深入企业调研,与不同层次企业合作,特别是需要技术支持的中型或小微企业,联合进行生产或研发项目合作。也可把企业的部分生产线引到学校的实训课堂,校企交融共建实训课堂。深入调研分析著名企业机构设置及各岗位要求,设置与之相对应的机构及岗位,借鉴企业生产流程及管理方式,吸引企业人员参与实训教学计划制订,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协助管理指导,校企共建完善的课堂企业化实训机制。河北邢台周边县市服装加工产业发达,如石家庄、辛集、保定、宁晋、清河等地,但独立品牌不多,多为订单加工,服装批发,出口外单,军工服装生产等,因此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与石家庄、宁晋等城市的多家企业进行不同层面的合作,将小型服装厂的加工生产线引进学校,并将企业生产任务作为实习载体,实施全境化的服装生产实训教学。为中小型技术薄弱的企业进行技术输出,也是校企合作的很好方式,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与际华轻工集团职业装研究中心合作联合开发职业装样品,将企业任务引进实训教学,丰富不同课程的实训内容,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企业的核心岗位、核心任务,用企业项目将各门课程实训融于一体。

二、实行全程企业实景化实训教学,实现校企交融

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某一专项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整体的思维结构;在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重点训练关键能力及积累技术、方法上的经验。如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控制与评价的能力,这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在校企交融式实训教学中,确立以工作过程为核心的阶梯式实训组织结构。各课程实训教学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及公司生产流程排序,所有实训按统一项目组成生产或经营过程。因此课程实训的选择与编排,要更注重直接性的职业经验和职业过程训练。每一工作过程都要有对应载体,如产品、任务、部件等。具体组织实施分析如下:

(一)校企交融式实训教学组织管理方式

在设定实训教学计划前根据课程实训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企业岗位设置及生产组织流程调研,依据企业调研,结合教学实训内容的需求,设立相应的企业化实训机构及岗位构成,引进企业人员参与管理。以班级为单位组成模拟企业实体,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相应岗位,如部门经理、产品设计人员、产品生产人员、市场推广员等。实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生,又是模拟企业的工作人员。每个职能部门由一至两名能力强的学生当经理,指导教师安排好各部门的总体任务后,由部门经理负责安排实训顺序、分配任务,并监督实训过程,甚至组织讨论、处理实训结果等。这样,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实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做各部门的总指导,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在实习之前将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纪律要求、工作时间及额定工作量讲解分配清楚,实习过程中指导、监督、巡查,协调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传帮带”,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训能力以及互助协作的精神。实习作业既可以是与企业合作的工作任务,也可以是学校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的自主研发课题项目。校企交融式实训教学将企业机制与生产流程引进到教学组织中,让学生成为模拟企业下的员工,班级变成虚拟企业实体,淡化课堂概念,强化了工作形式。以“企业项目任务”为载体,将实训教学变成企业工作过程,学生实训作业即是企业产品,使高职实训教学与企业有机结合,是校企共赢的有效组织形式。

(二)合理安排实训任务,因材施教

在实训过程中,实习任务的安排很重要,合理的任务安排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个人基础、理解接受能力、动手能力都存在着差异,因此要以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人特点为依据,把实训任务分为不同难易程度的阶段任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的自我爱好进行合理任务分配,做到人尽其才。如接受能力慢基础差的学生可安排基础性生产环节任务,而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参与综合项目的设计开发环节任务等。另外也可根据任务的性质及难易程度分流水线式操作管理,高中低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分成一个流水线式协作完成额定工作量,环环相扣,任何一环都不可忽视。通过合作完成工作任务,可避免差等生掉队和自卑心理的产生,团队成员相互协作与监督,可让学生建立团队荣誉感,锻炼协作能力,培养职业素养。

(三)校企交融式实训教学中的激励机制措施

合理的激励机制会使学生的实训效率提高,有效的竞争机制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实习效果。指导教师在实训内容的安排和组织上,可有意营造竞争的气氛,比如开展部门小组之间的工作成果比赛、竞争上岗制度、晋级式岗位设置、额定工作量制工作时间管理等,给学生一定的激励管理,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如实训初期,所有学生先进入基础任务环节,按完成情况及学生表现出的潜质,分批次让学生晋级高级环节的实训。这样,可保证所有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利用竞争心理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平行部门之间进行工作效率比赛、技能比赛、产品创新比赛等,获胜的组可颁发一定数额的奖金,并给予加学分奖励。比赛可提高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生实习的热情,促进提高实习效果。对于指导教师也可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如根据平行班级之间的实习成果比赛、技能大赛的评比结果,给予指导教师一定数额的奖金,教师职称晋级时给予等比例加分等政策,提高教师实训教学指导的热情与力度。

三、营造实训课堂企业文化环境氛围,实现全面职业化熏陶

学生创新精神和企业适应能力的培养,都是单纯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是一个长期熏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实景化工作环境的熏陶,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高职院校实训场所环境布置要融入职业文化的内涵,体现企业工作环境,从而体现企业风格和职业内涵。用企业文化理念来带动和引导课堂实训管理,使学生接受一些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的熏陶,在就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融入企业文化。教学实训场所的环境布局、环境装饰、文化传播设施、文化展牌等物质环境,对师生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此,要布置一些与实习对应的规章制度、生产管理规定、岗位职责、操作流程标准、文化标语、文化展牌等,营造企业文化氛围。通过营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使教学实训环境进一步与企业工作环境接轨,有利于培养学生作为未来职业人所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

四、调整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实训效果

考核是检验实训效果的手段之一。企业化实训教学应以职业岗位要求为标准,完善考核配套政策,调整考核标准、考核方式,才能促进实训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考核应以工作过程中的岗位职责的称职度、工作内容完成的程度、工作结果的优良程度、对于工作完成产品的创新、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评委由教师、企业管理者、团队小组同学、学生本人等多方组成,完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实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评价标准也不一定体现为分数,可以分等级评价,如优秀、称职、不称职等,能够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遵守工作纪律者为称职;能够创新工作方法,高效超额完成工作任务,或创新改良产品,遵守工作纪律者为优秀。总之,高职企业化教学实训考核应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为目的,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全面职业素质的提升为目标,辅助实训教学高效顺利进行。

五、校企交融式实训教学的意义

通过模拟企业制实训使课堂教学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使教师和学生深入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不出校门承担企业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岗位,更有兴趣完成实训作业,有利于职业技能的提高。学生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为他们就业提供良好的参考。在企业制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亲手承接各类公司的生产任务,同时可以参与项目运行的策划和决策,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实训过程中,学生与企业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可以在学校体验未来工作,积累工作经验。模拟企业制实训组织,既不打乱企业的正常运作,又为企业提供了产品或技术服务;学生在实训中体验了企业的工作流程,在实践中职业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因此企业交融式实训教学的实施可使企业和学校共赢。

高职实训教学重点应缩小学校实训与企业工作之间的差异,以达到校企无缝隙融合。学校要与企业共同制订实训方案、编制实训计划,在实训和业务研讨中融进一定比例的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负责和承担实际的实训任务;充分利用地域产业环境,加强与周边企业的合作,有计划、深层次地融进企业管理与任务,借鉴企业组织模式及工作流程,有效改进实训教学,校企交融,才能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企业输出高水平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篇6

2017年电气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1】本人于20xx年7月毕业****专业,20xx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xx年年7月-20xx年4月,工作于***有限公司,先后担任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售后服务以及产品研发等工作。20xx年5月-2xxx年3月,工作于****有限公司,主要担任电力系统的安防工程技术支持工作。20xxx年3月-至今,工作于*****有限公司,主要担任特种车车内供电设计工作。

从毕业到现在先后进入以上3家公司工作,从一名青涩的大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电气设计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职业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对现在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帮助。现将过去几年的专业技术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大学期间由于学习成绩优秀,从积极分子逐步发展为重点培养对象,进而成为预备党员,工作后转正成为中共党员。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自己深深认识到,只有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上的清醒,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勤奋精神。因此,在平时工作中,自己更注重不断地补充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和理论素养。一是抓好学习,尤其是理论学习,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工作,在学习中,自己一方面按照规定的学习制度参加集体学习,记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还利用工作和业余时间抓好自学,注意拓宽学习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水平;并注重了解和掌握时事政治,在思想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工作步调上与县局保持一致;同时,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与同事们一起有针对性地学习探讨,研讨工作学习方法和体会,用正确的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工作,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二、安全方面

作为从事电工、电子、电气行业的一名技术人员,无论在哪个公司工作,首先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防止事故发生,保证人身安全是从事电类行业工种的首要问题。在入职初期,在对电气设备进行设计、操作、维护工作中,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程,认真分析安全工作中各类难点,针对各个工作任务的特点,有意识、有目标、有重点地做好各项安全措施。除此之外,还积极参加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知识学习,细心体会,并认真讨论分析安全事故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防止安全责任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学习工作方面

1、基础理论的提高

在大学里面,我们所学习的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东西,而对现实的实物、实例了解较少。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的不够,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这对深入学习是不利的,是所谓的闭门造车,没有实践的指导,理论不会得到很高提升。参加工作后,以前理论的东西得到了实物的指导,使原本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突出表现为对电工、电子、自动化产品的性能以及用途,有了深刻的理解。

2、专业技能的提高

*****公司主要以生产电工、电子、自动化教学实验平台为主,通过对该类产品的装配、调试、技术支持以及到后来的研发工作,将自己专业所学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的合理结合,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检验理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掌握了大部分产品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多次被派到高校去维护设备和客户培训。通过两年的工作,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在*****有限公司工作2年期间,主要担任安防技术支持工作。本公司主要工程对象是电力系统的安全防范工程。安防行业对我来说虽然是全新的,但电厂、变电站是我所熟悉的。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掌握了现场勘察、CaD图纸制作、工程项目组织、安防系统施工以及工程项目洽谈的技能,同时对电厂、变电站、配电所等供电环境有了全新的认识。

从2xxx年到*****有限公司工作至今已经有5个年头,主要担任特种车车内供配电设计工作。特种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但电是我所熟悉的。特种车虽然空间很小,但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实现供电、输电、配电的工作,是一个小型的供电网络。通过向老师傅请教,通过一年的学习,掌握了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供电系统的设计思路,同时逐步能够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独立设计不同的特种车辆。由于在国家重点工程中的优异表现,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优秀工程师以及优秀党员称号。在公司工作中,将以前企业中先进的设计理念,引入到特种车供电产品中,在20xx年申报了专利,适合特种车的综合电源控制装置,并在20xx年拿到了专利证书。在专利产品为公司的科技创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

四、培训学习

为适应发展以及工作的需要,参加了高级电工技能培训、安防技术人员培训,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如《plc原理及应用》、《系统集成项目管理》、《输变电专业知识》以及《实用电路手册》等书籍,以此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五、存在的不足

1、对电能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以及电能的自动分配知识还有待提高,要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2、努力学习自动控制知识,学习系统集成知识,更好的为供配电设计服务。

3.关注社会科技信息,要尽可能的多渠道了解行业信息,跟上当今特种车供配电行业科技的更新速度。为我们解决当前的问题尽可能多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六、今后的努力方向

尽管在师傅、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待,踏踏实实,拒绝似懂非懂;多与师傅、同事们交流,积极吸取他们丰富的实际经验,及时的发现总结存在的问题,并立刻改正;勤勤肯肯,态度端正,真正从思想上做到静、悟、实,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努力做一名优秀的电气设计人员。

2017年电气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2】本人XXXX年七月毕业于XXX市职业中学,于同年10月份参加工作,至今已有12余年,一直从事电气安装工作。1992年10月经人介绍进入XXX市电气安装工程处(供电局下属单位,后为XXX市电气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从事现场电气安装工作。1993年9月由于公司需加强技术科技术力量及工程概预算人员,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让我进入公司技术科从事工程施工技术负责管理及工程概预算工作。在工作中,我工作认真、负责,劳动积极,并坚持党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同时认真学习电气专业知识,熟悉国家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结合实践,所以由我负责的工程均能以一次性合格,通过验收部分工程达到优良标准。工作得到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并于1995年9月份取得电气专业技术员任职资格。1996年6月,XXX市电气安装有限公司成立,当时需要大量的电气安装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及概预算人员,我调入该公司工作并担任技术科科长,从事工程技术负责及工程预决算工作。于1999年12月份通过职称评审,取得电气专业助理工程师资格。在职期间我认真工作,同时参加有关专业知识及大专学历学习,于20xx年7月份取得XX大学大专学历。现取得助理工程师至今已有4年,在这4年中,通过学习、实践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及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下使本人自被公司聘任为电气专业助理工程师以来的工作总结:自从本人被公司聘任为电气专业助理工程师以来,承担过多个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及工程预决算工作,同时协助项目经理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及技术把关。如XX菜市场17#楼,XX新村4#楼,XX厂a、B、C幢,XX小区a1、a2、a3、a4幢、XXXX改建工程XX花苑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认真做好各工种的配合工作。使工程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

20xx年2月,XXX市XX菜市场开工,由我担任该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及工程预算员。该工程一层为菜市场,二至七层为商住楼。建筑面积较大,工艺较复杂,且时间较紧。针对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我认真、仔细的查阅施工图,发现问题及时在施工图会审时提出,同时提出建议方案,得到设计人员的认可,并以最快的速度编制好工程预算,按该工程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家规范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施工验收规范组织施工,把握好每一道工序,做好上一道工序合格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的原则,同时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工作,与总包单位及其他各施工单位配合工作,使该工程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竣工验收一次性通过,得到业主及主管部门的好评。该工程产值175.6万元,上缴税收14.3万元,创利润21万元。

20xx年11月,我担任XX团组7号楼电气施工技术负责人,从事现场技术及施工管理工作。该工程设计单位为外省设计,可能由于该设计院不了解XXX地区的实际情况,所以施工图纸的平面电气布置不合理,并且进户干线的电线截面偏小,针对该工程设计问题及结合XXX实际情况,在施工图纸会审会议上,我提出调整电气平面布置及电线截面面积增大一级的设计方案,经过专家及设计人员核算,一致认为我提出的方案比较合理。进场施工之前,认真做好该工程的施工方案编制工作及施工人员安排,做好现场施工人员技术交底工作,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图施工,施工规范及优良标准施工。在施工中遇到技术难题及时解决,做道勤检查,不错过任何一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该工程在竣工验收时一次性通过,被评为安装优良工程,得到业主、监理单位及主管部门的好评。该工程造价66.5万元,上缴税收5.93万元,创利润13万元。

20xx年由我担任技术负责人的工程由:XX花苑eH2,eS1及XX花苑B标段等多个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及工程预算工作。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篇7

LinYurui

(福建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福州350007)

(FujiannormalUniversitypeople'sarmedCollege,Fuzhou350007,China)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福建省内89所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教学机制、教师队伍、学科建设及教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高校如何更好地加强国防教育寻求对策,以促进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

abstract:inthispaper,thestatusofnationaldefenseeducationof89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Fujianprovincewasinvestigatedandanalyzedthroughquestionnairesurvey,andthentheidentifiedproblemswerediscussedfromaspects,suchasteachingmechanism,teacherteam,constructionofdisciplines,andteachingsecuritysoastoprovidecountermeasuresforbetterstrengtheningnationaldefenseeducation,promoteitsdevelopment.

关键词:国防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Keywords:nationaldefenseeducation;status;existingproblems;countermeasuresstudy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271-02

0引言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其实早在1985年,我国就已在全国部分高等院校试行国防教育,设立军事理论课。经过20多年的实践,这项重大举措受到全国普通高校的普遍关注与欢迎。

1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分析

近日,笔者在福建省教育厅和省国防教育办公室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对全省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103份调查表,有效表为78份(回收率为75.7%)。笔者以有效调查表为主要依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走访省军区、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及几所重点院校,进一步获取与核实了相关资料。

1.1国防教育机构与教师队伍目前,全省高校国防教育的机构设置缺乏统一规范,大致存在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我省最早开始国防教育试点的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大等高校(占4.5%,以下简称一类高校),校内有相对独立的人民武装部和军事教研室,负责军事训练工作并承担军事理论课教学任务,国防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较充足,教学效果较好。第二类为老牌普通本科高校(占20.5%,以下简称二类高校),原设有人民武装部、保卫处、派出所“三合一”机构,平时仅负责少量军训和征兵工作。在2002年教育部明确下文要求成立国防教育教学机构后,有的增设了军事教研室,成为“四合一”机构,任务基本不变。第三类是新升格、合并组建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民办高校及一些独立学院(占75.0%,以下简称三类高校),由于受人员编制等限制,基本没有设置独立的人民武装部或军事教研室。

从师资力量看,本省一类高校已进行多年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拥有一支较好的师资队伍,一般配有5~8名专职教师,但由于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只能勉强满足本校的教学需要。二类高校配备少数专职教师,大部分军事理论教学主要由其他行政干部或教师兼职承担。三类高校基本没有配备专职教师,所有军事理论课都是由其他人员兼任或请外聘教师。

1.2教学模式与时间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但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全省高校在国防教育的教学模式、时间等安排上,各行其是。一是在军事训练模式上,有的选定在校训练(占65.0%),也有的将学生送到部队训练(占23.0%),或是采取上述两种相结合的方式(12.0%)。二是在训练时间与内容上,有的安排10~20天(占85.5%);有的只训练5~10天(占14.5%);训练内容有的仅安排队列、齐步、跑步、正步等(占68.7%),与《教学大纲》要求有一定差距;有的增加了军体拳,战术基础动作等(占31.3%),基本上按纲施训。三是在军事理论教学上,有的学校安排36学时2学分(占52.3%),按公共课标准安排教学;有的则达不到《教学大纲》要求,安排18~36学时1~2学分(占33.4%);还有的仅安排5~7天军事训练,由军训教官或临时聘请老师开设1~2次国防教育知识讲座(占14.3%)。这就使得高校国防教育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其效果也大打折扣。

1.3课程性质与成绩考核目前,全省高校虽然大部分已开设国防教育课,但由于受重视度不同,其地位、内容、考核等重要教学活动也有较大差异。例如:绝大多数学校把国防教育列为必修课(占86.2%)。但也有少数学校(占10.5%)将其列入选修课之一,还有的学校(占3.3%)目前尚不明确。对国防教育课的具体安排,有的学校统一纳入教学计划,安排考试和计算成绩(占60.5%);有的学校虽列入教学计划,但不统一组织安排考试和计算成绩(占34.5%);有的学校考核成绩单独核算,不列为学生个人总成绩(占5%)。

1.4经费投入与设施建设总体上看,各高校普遍存在国防教育教学设施不足问题。全省89所院校中,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下达国防教育经费的学校人均达到上级要求的只占24.2%,基本上达到的占50.5%,经费缺口较大的占25.3%。这导致国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受到条件制约,严重影响了普通高校中国防教育的效果。

2存在问题

2.1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不完善《国防教育法》颁布已10年,全省各高校对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却有一定偏差,致使活动开展缺乏有计划、有步骤的统一组织。尽管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军事训练和理论课,却没有设立“军事教研室”等专门的职能机构,而有的虽有此类机构,却有名无实,教学管理上也存在许多问题。有的还认为,国防教育事关军队与军事院校,地方普通高校只要配合开展一些军训和少量的军事理论讲座即可,无需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在这次调查还发现一个普遍现象:高校中国防教育教师职称评定难度较大,大部分只能挂靠体育类进行,申请课题和开展学术研究更是困难重重,使国防教育专业教师信心受到打击。

2.2师资力量不足且水平有限一是编制受限。《兵役法》第四十条规定:“高等院校设军事训练机构配备军事教员,组织实施学生的军事训练”。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有的高校没有设立军事教员编制;二是教师科研水平普遍不高,国防教育教师除部分是由部队转业外,大部分均为转行或是临时兼任,专业不对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实际效果,降低了教学质量。三是教学手段落后、形式单一。目前,各高校国防教育主要采用班级集中面授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单调,根本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由于缺乏形象直观的电教化教学器材与实践的条件及实习基地,也使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

2.3法制建设还不健全《兵役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等对公民的国防义务、国防教育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可如何贯彻落实这些规定的配套性法规却不健全。比如,《国防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但规定中缺少相关的管理规定与制约机制。高校不执行,怎么办?没有法规能对其产生制约与究责。因此,有的高校不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军事训练或是应付了事,却无法承担任何责任,也无法追究其责任。

3发展方向展望

针对上述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国防教育法》的贯彻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本人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教学机制法规化一要严格按照《国防教育法》相关规定,从编制体制上解决国防教育组织机构和教学人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成立军事教研室,配备相应专职教师,形成独立教学实体,确保国防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二要严格按《教学大纲》要求,把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列入统一的教学计划,作为本、专科学生必修课。三要规范教学管理,统一管理与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四要健全考评机制,教育部门要把高校国防教育情况纳入高校教学综合考评范畴,以此促进和推动国防教育工作建设与发展。

3.2教师队伍建设正规化要核定科学合理的人员编制和机构;要建立健全教学制度,通过相互听课、观摩教学、召开师生交流会等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制定培养计划,通过进修、培训等多种途径,努力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要解决好职称评定问题,理顺渠道,消除教师后顾之忧;要注重培养国防教育课程或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在教学、科研中的示范作用。确保有一支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具有丰富的国防知识和过硬军事技能的高素质的国防教育教师队伍,从而,实现教师队伍建设正规化。

3.3课程体系建设科学化①整合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中,应着重加强国防观念教育、国防精神教育、国防技能教育等内容,以及培养民族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等;要根据学校特点、专业特色、辅修或选修相关教材,优化课程内容,合理安排必修和选修课课时;要注重挖掘和思考专业知识与国防教育的联系,把专业学习与国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国际国内形势教育、组织学生讨论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增强其对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认识、分析和思考。②使课程和教育形式多样化。要将理论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借助投影、挂图、模型及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措施,提高视听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将参观现代武器装备和兵器模型等,加深学生对军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③延伸教育课堂。充分利用当地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和其他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场所,以及“七一”、“八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的国防教育,采取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④拓宽课程资源。把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实现国防教育的目标;把校园文化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将国防教育内容贯穿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要把网络宣传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扩大国防教育信息量,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国防信息,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4教学保障规范化一是要有专门的教学经费。要把国防教育经费列入学校年度预算,确保专项使用。二是设立专门图书资料室,逐步更新军事类图书或资料等,以满足军事理论教学需要。三是要修建训练场地,添置器材、武器装备模型等,确保教学与训练需要。四是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立专用教室,增加多媒体、音响设备、能改善教学手段、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做好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文彬.广西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发展方向探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刘浩波,肖云龙.校国防教育工作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3.

[3]刘建军,王华彪.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0.10.

[4]谢俊峰.加强高校民兵队伍建设开创国防教育工作新思路高等教育.2009.11.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篇8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基于工作过程职业情境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近几年来,我校对电类专业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毕业生进入职业角色的适应期较长,且岗位技能水平不高。经过深层的调查和分析得出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技能之间没有很好地对接且实践技能不强。众所周知,在职业竞争中学生需要的是具有较强实践技能,较高的职业素质,具有能适应某类工作群和转岗的一种能力;无疑,现在的学生就缺乏这种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不高。为了使学生获得以上能力,实现与工作实际零距离的对接,我校对《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改革与探索,其中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1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电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模拟电子技术》[1-2]是电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由于课时数少,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等特点,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比较难学;而在教学中,往往偏重理论知识,对学生的绘图、识图能力,电路的焊接、制作、测量、排故等技能培养力度不够,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到位,理实分离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最终培养的学生在踏上电器设备调试员、电器设备维修员等各种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好满足岗位的需求,且岗位的适应周期较长。

2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电子》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施的前题是做好项目准备[3]。教研组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相关岗位的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以工作岗位提取的典型真实产品作为载体,同时参考李乃夫老师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将课程中的知识、技能、素质等内容由易到难化为三个大的教学项目,再将项目分解成若干子任务。最终确定了该课程校本教材的具体内容如表所示。

下面以“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项目为例,详细介绍基于工作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的具体组织与实施步骤。

(1)情境引入-确定任务(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明确任务内容及要求。我校实验室急需一批稳压设备,供我校学生实训使用,做为电专业的学生,如果我们来接手这个任务,应该如何完成?电路性能参数要求:①输入电压:aC220V;②输出电压:DC3V~18V连续可调。本任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让学生既能学到新知识又能复习旧知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学生发挥潜能。

表1

项目名称任务名称

项目一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1.1二极管的认识与测试

1.2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1.3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

项目二

声控闪光灯的制作2.1三极管的认识与测试

2.2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2.3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2.4声控闪光灯的制作与调试

项目三

音频功放器的制作3.1集成运放应用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3.2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3.3otL功率放大器的安装与调试

3.4音频功放器的制作与调试

(2)分析任务-制定计划(学生分析/教师指导)。在明确任务之后,首先学生对分发的电路图进行讨论分析,分出哪些是已知知识、哪些是未知知识。然后学生结合模拟电子产品的一般生产流程编写学习计划,最后教师帮助学生出谋划策梳理思路确定学习计划。

(3)知识链接(教师讲授新知识)。通过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的动画仿真分析电路构成、识读电路工作过程,使学生明白信号流向、各部分波形和主要参数以及电路连接关系,从而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减少抽象思维的难度。针对未知知识,以问题的形式给同学布置如下的学习任务:描述出Lm317稳压器的类型;如何识别和判断Lm317稳压器的引脚;稳压器在应用时注意哪些问题?

(4)实施任务-完成计划(以学生为主)。教师通过动画仿真软件演示电路的组装和测量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学生观看学习之后独立完成元件的测量,电路的组装、调试、排故、测量等工作。期间,采取教师巡回指导和小组相互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单独指导、重点指导和整体指导。

(5)任务考核(师生合作)。以过程考核为主,采用自我评价、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最后由学生代表和教师根据最终的成品板的插装和焊接质量评定一个“最佳技能”奖,综合评定一个“最佳团队奖”。通过建立奖评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依据行业标准评价产品的职业素养,而且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对自作能力有了清楚认识。

3存在问题

3.1工作过程中的“情境创设”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其实是对工作岗位的一种模拟,但它不能等同于真实的工作岗位。其原因有:一是真实的工作岗位种类多,学校的教学模式无法一一替代;二是教学中的工作岗位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岗位上在设备、工作环境等客观条件也不全相同。因此在教学中的工作岗位与实际的工作岗位有一定的差距[3]。

3.2知识的完整性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首先通过操作解决怎样做的问题,然后通过观察反思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后引出理论知识的讲授;这种建立在行动体系上的教学,其效果是事半功倍的。不过,虽然这样的教学保持了职业活动的完整性,却打破了知识系统的完整性,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连贯。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电子》课程教学以职业情境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以过程评价为核心;通过创造职业情境实施教学过程,很好的启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好的实现了和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但笔者个人认为也存在知识的完整性、创设情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土生.模拟电子技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杨碧石.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篇9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继电保护管理体制

一、引言

继电保护包括继电保护技术和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技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主要由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继电保护原理及实现、继电保护配置设计、继电保护运行及维护等技术构成。继电保护装置就是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二、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一)选择性

当供电系统中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有选择性地将故障部分切除。也就是它应该首先断开距离故障点最近的断路器,以保证系统中其它非故障部分能继续正常运行。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就称为有选择性;否则就称为没有选择性。

(二)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对故障和异常工作状况的反映能力。在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内,不管短路点的位置如何、不论短路的性质怎样,保护装置均不应产生拒绝动作;但在保护区外发生故障时,又不应该产生错误动作。保护装置灵敏与否,一般用灵敏系数来衡量。

(三)可靠性

保护装置应能正确的动作,并随时处于准备状态。如不能满足可靠性的要求,保护装置反而成为了扩大事故或直接造成故障的根源。为确保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则要求保护装置的设计原理、整定计算、安装调试要正确无误;同时要求组成保护装置的各元件的质量要可靠、运行维护要得当、系统应尽可能的简化有效,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三、继电保护管理体制设计原则

最有效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因此针对目前县级供电企业人才短缺,继电保护技术力量分散问题,县级供电企业应突破目前已经规定的岗位设置,采取集中力量,团队作业的方法,组建高效的管理队伍。因此对继电保护管理体制工作内容分配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工作职责细化原则,电力企业应首先根据部门职责进行以下划分

1.继电保护管理人员招聘和选拔职能由人事管理部门负责。

2.继电保护施工管理、继电保护定值管理和继电保护监督管理必须打破现有规定的分离制度,建立一个新的核心部门全面、专业负责上述三项继电保护工作,该组织可以称为继电保护班或继电保护科。

3.现有的变电运行部门和生产技术部门参与继电保护监督管理,但不能是核心部门。

4.变电运行人员的继电保护工作培训职能由职工教育部负责,继电保护班协助。继电保护班人员的工作培训由公司委托专业学校或厂家负责。

(二)工作内容细化分工原则,继电保护工作面广,一般涉及10个以上变电站、3种以上厂家设备类型,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工作内容必须细化到人。

(三)管理等级明确原则,继电保护管理总负责是分管生产经理或总工程师,继电保护班归属变电工区或检修部门,继电保护班下面分别设立施工组、变电运行培训管理组和定值计算管理组,各组组长直接受继电保护班长管理,具体工作中可以及时采取矩阵制交叉安排,另设立继电保护监督工程师为副班长一职,全面负责继电保护监督工作,主管继电保护定值管理组和继电保护培训组。

四、继电保护工作分析与岗位设置

为了保证县级供电企业继电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分析了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关系后,需要进一步确定继电保护管理体制包括哪些内容,根据继电保护工作流程,可以把县级供电企业继电保护管理体制内容反映出来。

县级供电企业继电保护管理体制:继电保护管理人员招聘和选拔、继电保护定值管理、继电保护监督管理、继电保护施工管理、继电保护工作培训、继电保护工作考核管。

从实践和以上介绍来看,县级供电企业继电保护管理工作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继电保护工作中的监督管理。二是电网定值计算管理。三是继电保护定值调试管理。三者缺一不可,必须相辅相成,才能保证继电保护管理工作不出现问题。新的体制把这三部分工作都安排在继电保护班,由继电保护班全面、专业负责,解决了县级供电企业继电保护力量分散问题,形成了继电保护工作的核心团队,更容易达到“帕累托最优”,使工作关系和谐。

供电企业、电力生产企业设专职技术监督工程师和相应的技术监督小组在总工程师领导下从事技术监督工作。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程师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继电保护技术监督队伍应保持相对稳定。网调、中调、网内省调应设立调度、运行方式和继电保护科。地区调度所和一级制的调度所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立调度组、运行方式组或运行方式专责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继电保护组或继电保护专责人员。可见,在电力生产上,现有有关规程、文件对继电保护管理分工是明确具体的,但县级供电企业目前继电保护管理混乱局面的形成,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相应的继电保护人才加上用人制度混乱和无法按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的继电保护管理体制造成的。因此各县级供电企业首先必须采用优化原理方法,从人才入手,突破以上文件、规程规定,重新按新组合体制进行岗位设置,解决继电保护人才短缺这一直困绕企业继电保护管理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为解决继电保护人才短缺情况,必须确立达到继电保护管理目的的最优化方法,需要的专业人员多少才能达到效率最大或人力成本最小,因此首先考虑招聘和选拔工作,而招聘与选拔工作必须首先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确定某一工作的任务和性质是什么,以及哪些类型的人适合被雇佣来从事这一工作。

五、结论

继电保护工作管理的两个基本点就是:安全、效益,即在保证安全基础上的达到电网多供少损,取得电网最佳供电效益为目标。近几年县级电网负荷的迅速增长,各县主要运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变电站及客户主变增容频繁。同时有些县城城区环网供电进入了实用化的阶段,35kv网络变化较大,对保护设备管理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程层层把关,对保护定值的计算提出了更深更紧迫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肖秋成.县级供电企业农网继电保护的动态管理.才智.2008,14.

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篇10

徐州工程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苏省徐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主干专业学科对应地方支柱产业,具有一定区位优势的地方高校。目前,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高校、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江苏省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高校。学校多次被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授予和谐校园、文明学校、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1990.5亩,校舍面积57.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4.4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1.47亿元,设有14个二级学院、1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和1个成人教育学院,开设46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0338人。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大力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五大工程”,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学校现有教职工1269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88人、副高职称299人,具有博士学位119人、硕士学位606人;拥有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委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二级教授5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0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8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8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0人。

学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学校现有2个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类),3个省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研究基地,5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学科综合训练中心,2个省级校外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0门省级精品课程,2部在建精品教材,13部省级精品教材,3部省级重点教材,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3项。学校建有195个校外实习基地、110个产学研基地。近年来,教师共完成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98项,横向科技合作项目39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2项,实现重要科技成果转化100余项。

学校秉承“格物致知,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学生获各类国际竞赛奖项10项、竞赛奖项489项、省级竞赛奖项432项,其中包括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算量大赛总冠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和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挑战赛总决赛一等奖等多个高层次奖项。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能力强”的特点受到社会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学校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近年来,学校先后与美国、法国、俄罗斯等11个国家的15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举办合作办学项目10个,培养学生1470人;认真推进“中青年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工程”,派出教师和管理干部386人次到境外培训、访学和攻读学位;留学生工作、中外合作科研和汉语国际推广不断取得新成效。学校是“茉莉花留学江苏政府奖学金”资助高校;有3位外籍教师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荣誉奖章”。教育部简报2012年第212期以《徐州工程学院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为题,报道了我校师资国际化的探索和实践。

学校注重结合区域文化特征,努力发挥文化传承功能。学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传承作为高校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突破口,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科研,举办了两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获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学校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奖。

展望未来,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本科院校。

艺术学院简介

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具有近三十年的办学历史,属国内同类院校中较早创办设计类专业的院校之一。自1985年开设工艺美术专业,特别是“十五”以来,艺术学院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已成为省内外艺术设计人才和音乐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90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14人,中级职称50人,博士和在读博士2人,硕士和在读硕士56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朝气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学院还聘请了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十余名。

学院现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音乐学等五个本科专业,在校生2000余人。

学院现设有6个教研室,即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环境设计教研室、服装与服饰设计教研室、装饰教研室、美术教研室、音乐教研室;两个中心,即徐州工程学院书画艺术研究中心、徐州工程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三个市级学协(学)会,即徐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徐州市工艺美术学会,徐州市民族管弦乐学会分别挂靠我院。

艺术学院实验中心现有五个分实验室,即计算机辅助实验室、艺术设计实验室、服装与服饰设计实验室、动画实验室、环境设计实验室;另有琴房、舞蹈房、排练室等专业设施。目前实验中心总资产为812万,合计1810台/件,实验室总面积3600余平方米,其中,计算机辅助实验室300平方米、艺术设计实验室1500平方米、服装与服饰设计实验室900平方米、动画实验室410平方米。琴房、舞蹈房、排练室500平方米。同时,建立了40余个实习基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院办学成效显著,已形成“学术性、实用性、技术性”三性统一的办学特色。艺术学院历来重视教师的教研、科研和专业创作,学院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教师的教研、科研和专业创作水平逐年提高。近年来,艺术学院教师300余篇,教科研课题、专业创作和指导学生参赛获省奖120余项、省部级奖170余项,显示了学院教师整体教研、科研和专业创作实力。艺术师生在市级以上各展馆举行设计类个展、专题展、设计周等20余场次,形成了设计专业一枝独秀的局面,在淮海经济区高校中形成一定影响。

学院坚持科学发展观,立志将学院建设成为立足地方,面向苏北,服务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艺术学院。

报考指南:

一、招生计划:

招生专业

科类

层次

计划

生源省份

学   费

视觉传达设计

文理兼收

本科

15人

安徽省

6800元/年

15人

山东省

环境设计

文理兼收

本科

15人

安徽省

6800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