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生村官交流发言十篇大学生村官交流发言十篇

大学生村官交流发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5:30

大学生村官交流发言篇1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xx,担任xx村支部书记助理。通过一年的农村基层实践,我磨练了意志,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工作责任心,熟悉了农村基层工作程序。农村政策的理论理解水平得到了提高,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与此同时,在与村镇两级基层干部及村民的朝夕相处中,增进了理解与交流,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学到了许多工作方法,并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发展意识,真切感受到基层锻炼的价值与益处。

转眼间任职有一年了,在村工作的一年,是我们勤勉向上、奋发进取的一年,同时也是走向成熟、总结提高的一年。我们逐渐实现了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农村干部的转变,逐渐融入社会、走向成熟。

一年来,我们耐得住清苦,发扬以苦为乐的精神,踏实工作,不断自我激励,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创造了和谐的工作关系,自觉维护了“村官”形象,高效、圆满、妥善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的热情是高的,但是在工作中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工作过于毛糙、缺乏有效沟通,急于建功立业的现象,与上级组织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自身学习,认真总结提高、扬长避短,尽快学习成长起来,并克服困难想方设法为群众办更多的好事、实事。通过这一年的工作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基层的锻炼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它既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又塑造了我们的人格。

大学生村官交流发言篇2

1、选聘计生主任。由于本村前任计生主任离职,该村需另选聘一名计生主任,我来之前就已经考核选出三名候选人,我上任以后遇见的第一件事就是协助徐书记组织三名候选人的民主表决评议工作,在党员、群众代表的大力配合下,该项工作终圆满完成。

2、配合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根据林业部门的要求,我协助徐书记对现有的林业情况进行了规范、整理工作,规范并上报本村的林权情况,使有关部门对我村的林权情况有了更为细致的了解。我也借此机会大体了解了我村的村情。

3、民主测评、推选新一轮的入党积极分子。10年入党积极分子测评、09年入党积极分子推选工作于8月底开展,我们村与小陈庄村是联村,该项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但是在管区干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协助徐书记顺利召开了入党积极分子的推选测评工作会议,顺利完成了任务。

4、认真妥善处理村民纠纷。我村上届村委会遗留的问题比较多,低保户、社会救济户之间利益不均衡,因调整土地个别村民之间也引发了一些不和谐,无理取闹的人、事也时有发生,但我向其细心地讲解法律政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帮助他们权衡利弊,很好的化解了矛盾,使我村能够和谐稳定的发展。

5、拟定相关的土地承包合同。由于我们村需要调整土地,在跟随村委成员进行完土地测量后,徐书记安排我拟定机动地、茶园和桑园承包合同,经过多方请教,我顺利完成了这一任务,并撰写了《告全体村民一封信》,每户一封,用通俗语言向土地承包者讲解合同的法律效力,使大家在土地承包问题上能按法律程序办事。也确保了土地种植规范化合法化深受村民好评。

6、通过远程教育设施播放农业科技片,配合镇农业服务中心加强农业技术指导,使农民能够进行科学种植,科学养殖,还充分利用宣传栏搞一些对村民有用的小知识,与三农有关的时事新闻,方针政策等,开阔了村民的眼界,是他们更好的了解科学,更好的应用科学。

大学生村官交流发言篇3

关键词:江永松柏土话社会语言学

松柏瑶族乡地处湖南省江永县东南端,东与江华瑶族自治县接壤,西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交界,北与黄甲岭乡相邻。松柏乡属于双语双方言区,境内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并用,西南官话和土话并用。本文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词汇对比调查法对当地土话情况进行全盘摸底,进而探究影响松柏土话使用现状的社会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一、松柏乡语言使用现状

松柏瑶族乡共有松柏、建新、棠景等14个行政村,除了枇杷所村只讲官话外,其他村土话和官话并用。问卷着重发放除枇杷所之外的13个村。

通过整理分析调查问卷,松柏乡土话的使用面貌逐渐有了清晰的呈现,土话的生命力依旧十分旺盛,保留得十分完整。下面分别从问卷的四大部分分析土话的使用情况。

(一)语言本体

“语言本体”主要调查当地人对“女书”文化的了解程度及其流传态度。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听说过“女书”和完全没听说过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听说过“女书”的人中57%表示基本不了解。22%的人了解程度一般,自认为了解“女书”的人数只占4%。可见,当地民间对“女书”文化的价值和流传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保护和继承“女书”文化的意识十分淡薄。

(二)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主要调查当地人的语种及其熟练程度。

从表中可以看出,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仍是土话,其次是官话和普通话。可见,土话依旧是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交际语言。官话是最重要的辅助语言,普通话则是第二辅助语言。

(三)不同场合交际用语

“不同场合交际用语”的问卷从四类场所考察人们的语言使用情况:家庭用语,与同村人、外村人交流用语,政府等公共场所用语,学校用语。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家庭用语中,土话占绝对优势。与同村人或附近其他村子的人交流时,土话仍是人们交际的主要语言,辅以官话。与非附近村子的人交流时,人们的主要交际语言变成了官话,使用人数占65.3%,但仍有15.4%的人用土话,这部分人大多是只会说土话的老年人。去政府部门、江永市区、学校等公共场所时,人们的语言以官话为主,文化素质高的人则会有意识地使用普通话。

(四)语言态度

“语言态度”主要调查人们对土话的使用态度和对未来发展前景的看法。对土话的态度,60%的人感到骄傲;35.5%的表示没感觉,平时说习惯了;4.5%的人则认为土话不好听,显得很土。关于土话的发展前景,46%的人表示只会在松柏乡范围内发展,28%的人选择顺其自然,只有10%的人认为土话会有很大发展,4.5%的人认为在其他语言的影响下,土话在不久的将来会不再使用。在普通话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关于土话会不会被普通话取代的问题上,64.4%的人对土话充满信心,16.6%的人认为会被取代。可见,当地人对自己的母语是十分热爱的,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总体持乐观态度,这种积极的心态无疑会促进土话在本地的继续发展。

二、影响语言使用现状的因素

实践证明,社会和文化因素会对语言的使用产生明显的影响,即使是生活在同时同地的两个人,他们的语言也可能不尽相同(谭颖沁,2006)。对松柏土话影响比较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说话者年龄和文化程度、外嫁女。

(一)年龄与语言的社会变异

年龄差异对松柏乡土话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尤其是文白异读词上新老派读音差异非常大。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些意义比较土的词,新派已经无法用土话表达,但在老派中却保存比较完整。

上表中的“放”字在新派中大多数都被普通话同化,声母读唇齿音f;老派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方音,声母是双唇音p。由于这些词的文读音平时说得少,而新派的文化程度普遍比老派高,因此新派在遇到土话难以表达的词时,会不自觉地用普通话来折合。

第三,有些字的文白两种读法在老派中差异较大,但在新派中,文白读已经没有区别,基本被白读代替。

“人”字的文白读在老派中有8个村子存在差异,而在新派中只有4个村子有差异,大多数村的文读已经被白读代替,个别村子的文读被普通话同化。

第四,姓氏字的读音,老派保留了土音,新派则用普通话折合。

“飞”字,两派读法一致的只有4个村,其余村的读法在新派中,或韵尾脱落,或介音不同,或声韵都不相同。

(二)文化程度与语言的社会差异

松柏乡土话的使用,受发音人文化程度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语言能力和不同场合交际用语上。语言能力方面:没有读过书的人只会说土话和官话,接受过教育的会普通话、土话、官话。区别在于文化程度越高,普通话的熟练程度越高。不同场合交际用语方面,“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五类文化程度的人与家庭成员交流都是用土话。用语区别主要在以下几个场合:第一,同远处的外村人交流时,有文化背景的10%选择使用普通话,这在没有接受文化教育的人群中是没有的。第二,去市区或政府部门办事,文盲以使用土话为主,官话为辅;其他文化程度的人主要使用官话,也有使用普通话的,并且文化水平越高的人越善于使用普通话。第三,与会说土话的同事交流,89%的文盲使用土话;小学文化程度者86%用土话,14%用官话;初中文化程度者44%使用普通话,31%用土话;高中、大学文化程度者69%用普通话,27%用土话。虽然对方也会土话,但是考虑到是同事关系,工作场合,所以文化层次越高的人越会注意有意识地使用普通话。第四,学校的语言使用。小学生在校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是官话,不论课内课外都使用官话或土话。初中生、高中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普通话。初中生课后与老师同学用官话、土话交流;高中生课后与老师交流用普通话,与同学交谈用官话、土话或者普通话。

(三)外嫁女的语言使用情况

松柏乡与江华县、广西省富川县搭界,外地嫁过来的女子也被纳入调查范围。根据外嫁女的迁出地将这部分人分成三种类型。

第一种:本乡的外嫁女。这部分女子本身就在松柏乡出生长大,只是嫁到松柏乡其他村。她们对嫁入村的土话和官话的掌握都很熟练,能像本村人一样运用自如。

案例1:任伟莲,39岁,小学文化,出生于建新村,嫁入花楼村17年。会普通话、土话、官话,其中土话、官话很熟练,平时跟家里人说土话,与其他村子的人交流也用土话,只有去政府办事或去市区才说官话。

第二种:江永县其他乡镇嫁进来的女子。这类人群又分成两种,一是迁出地是松柏乡附近的乡镇;二是离松柏乡较远的乡镇。前者对土话、官话都很熟练,后者则只熟练官话,土话用得较少。

案例2:申桂英,49岁,不识字,出生于黄甲岭乡石岭村,嫁入花楼村30年。会普通话、土话、官话,且土话、官话都很熟练。在家里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土话,与附近其他村民打交道时土话、官话混用;与远处村子的人说官话;去市区和政府部门办事说普通话。

案例3:李玉珍,49岁,专科文凭,出生于允山镇小古源村,嫁入棠景村27年。会普通话、土话、官话,土话的熟练程度一般;官话很熟练。在家里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是官话。家庭用语,除与父母交流时土话、官话混用外,其余情况说官话;与本村人说土话,与附近村子的村民则土话官话并用,去政府办事和去市区则说官话。

第三种:其他外嫁女。她们多来自江华、广西、广东。来自江华的官话熟练,土话熟练程度一般。来自广东的、广西的,大多只使用普通话。

案例4:李双明,34岁,小学文化,出生于江华县大路铺镇,嫁入大同村8年。会说普通话、土话、官话。土话熟练程度一般,官话很熟练,除此之外还会说一点客家话。平时在家里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是官话。与父母、丈夫说官话;与子女说普通话、土话、官话;与平辈、祖辈、同村人说土话和官话。与其他村子的村民只讲官话。去政府部门办事说官话,去市区则说普通话和官话。

综上所述,外县、外省的外嫁女以使用普通话的居多,但嫁入时间越长,土话和官话的掌握程度也慢慢提升。本县的外嫁女以说官话为主,土话掌握程度一般。本乡的外嫁女则土话、官话都能运用自如。

参考文献:

[1]曹志耘.浙江金华珊瑚村方言状况[J].中国社会语言学,2003,

(1).

[2]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黄雪贞.江永方言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4]江永县志编纂委员会.江永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8.

[5]李星辉,段微.涟源钢铁厂语言使用情况调查[J].桂林航天工业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6]谢奇勇.“湘南土话”研究概述[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5,(6).

[7]谭颖沁.影响语言变异的社会因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6,

大学生村官交流发言篇4

一、组织关怀,开阔了眼界

这次培训各级组织部门高度重视,省委组织部远程教育中心主任、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亲自授课。在开班仪式上主任重点围绕“如何扎根基层、提升能力,干好本职,实现价值”这一课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对“村官”们提出了意见和要求。杨主任希望我们在工作中立足实际、勇于实践,加强交流、团结互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艰苦环境中锤炼人生,在实践工作中增强能力,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实现“村官”价值。

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怎么抓三大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明白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握并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市县镇村党支部书记与我们分享了村发展三大支柱产业的经验,讲话内容生动活泼,可操作性强,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抗癌斗士同志一出场便引来了全场如雷般的掌声,他探究的“三二”工作法是乡镇工作的指南针,他说“人生的意义就是天天要有事做”,学员们由衷的表达了对他敬佩之意,课间休息纷纷前去与他距离接触、留影纪念。同时,省组织部还邀请了专家分别就新农村建设工作、专合组织建设、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对学员们进行了系统培训,并到郫县实地查看了唐宁韭黄产业。

“听君一席话,甚读十年书”。总之,此次培训进一步开拓了我的视野、发散了思维,提升了素质、增长了才干、学到了平日无处积累的宝贵知识与经验,破解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难题;更让我备受鼓舞,获益匪浅,作为“村官”的我感受到了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与人文关怀,这一切,将是催我奋进的源泉。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脚踏实地,做好“村官”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二、学员交流,找到了差距

组织部为我们举行村官论坛,使全省村官们得到更好的交流沟通,分享快乐与成功,分担痛苦与失败;当然更重要的是找准差距、见贤思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尽管,我曾荣幸地被安居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表彰为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但我还是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与差距的存在。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努力提升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一是全面提升自己,要用先进的知识与高瞻远瞩的眼光带领百姓致富,造福一方,那么我们应该通过学习“三农”等相关政策及知识,武装自己,全面提升自己。同时,要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坚信党的领导,永不叛党。二是认真当好“村官”。要主动协助村两委做好村上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在电脑知识、实用技术、文字处理、村务公开、文体活动、村班子团结等方面,要发挥大学生的优势,认真当好宣传员、信息员等“员”。简言之,就是从让老百姓吃得好、住得好、耍得好,大事小事有发言权的方向努力。

大学生村官交流发言篇5

目前,绝大部分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待遇维持在800元/月阁下的水平,普遍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远远低于中组部提出的按照当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水平确定的补贴标准,相当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有些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反映,其所在地区的大学生村官没有"三金"待遇,并没有按照当初考取村官时出台的政策给予兑现。经济待遇过低,对许多已成家育子的大学生村官来说,随着当今物价水平的上涨,加上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额外花销,早已不能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活。在离职的大学生村官中,因待遇过低而辞职的占九成,通过网络、媒体和德律风投诉等各种渠道反映大学生村官待遇题目的占到100%。

大学生村官是新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对比还流浪在社会上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算"幸运儿",至少他们道路是曲折的,前途也是光明的,他们有盼头、有奔头、有想头。但笔者认为他们的待遇还是很差,由于现实中他们的工作都已经延伸到乡镇了,他们比很多公务员还累,然而他们所得到的也就是财政拨款给村官应得的那点基本生活费,乡镇有知己的领导还能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我看有很多就没有把他们"捡到篮子里",总认为年轻人应该吃苦,人生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而村官呢,他们敢怒不敢言!只由于以后的推荐、稽核、考察、评比都还要靠乡镇"父母官"帮忙美言几句!

二、前途政策≠实际就业,自主就业成摆设

三、77%的村官称曾被借调到乡镇,甚至1/3大学生村官存在不在岗现象不知什么原因,近年来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职员流动的随便性相当大,"借调风"盛行,"借用"一词成了时尚,县属部门差人,找乡镇借、大镇差人找小乡借、条件好的乡镇差人找边远地区借……如此种种。凡借之人没一个还回原单位的,因此乡镇都显得人手紧缺。于是大学生村官也成了"借用品",据调查了解有99%的村官没有专用,美其名曰把他们安排在一个村,其本质就在负责乡政府某个部门或某个方面的工作。因为大学生听使唤,他们刚步入社会,又有激情又听话,电脑也熟,只要给事做,待遇也不谈。有的村官一年就很少有时间去做自己所在村里的工作了,一年两年以后,也许没多少村民能认识他们。

四、稽核合格均享受加分政策,在岗村官称"不公正"

在各省地市级和县级事业单位招考考试中,基本上每个地区对符合一定工作年限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均享有地市级加5分,县级加10分的加分政策。这一政策遭到大部分在岗的大学生村官的反对,尤其是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许多长期不在岗且一直在领取补贴的大学生村官在享有同样的照顾政策,这无疑对一直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形成竞争压力,制成非常不公平的待遇。"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这样的大锅饭政策对在岗的大学生村官来说显然是非常不公平的。

五、评选先进村官,存在靠关系,走路子现象

部分地区大学生村官反映,当地政府评选的"优秀村官""先进村官""十佳大学生村官"等优秀村官评选活动,完全是再暗箱操纵。有村官爆料,其地区评选的优秀村官活动,因长期请假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却榜上有名,受到重奖,而长期在岗的工作成绩杰出的大学生村官却得不到表彰。这种暗箱操纵方式从某种程度上严重挫伤了在农村基层工作优秀村官的积极性,甚至制成一部分村官辞职,人才大量流失。评选优秀村官活动,靠关系,走路子,这种做法是危险的,是不公平的,更是万万弗成取的。

六、创业资金缺乏,优惠政策不够

一部分出身农村的大学生村官愿意在农村创业,但是某些地区乡镇并未真正落实政策资助其在农村创业,而是假借大学生村官的名义申请国家帮扶资金,投资在乡镇企业,大搞形象工程建设,国家的优惠政策并未真正落实到大学生村官身上,制成他们创业激情受挫,进而制成他们对自主创业的迷茫。当地乡镇这种做法不但没有对大学生村官创业起到积极的帮扶作用,反而引起当地大学生村官的反感情绪,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也变成一纸空文。

七、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把大学生村官当"临时工"用

绝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对大学生村官重视度不够,不重视后续培养,只管"拿来"用。有些乡镇把大学生村官借调到乡镇当"临时工"使用,只要大学生村官能做的工作,尽量压倒他们身上,美其名曰"免费的临时工",乡镇财政也无需负担他们的补贴。许多被借调的大学生村官称大都任务繁重,事情繁琐,有的大学生村官除干村里的工作外,还承担乡镇的打字员、通讯员、计生员、农保信息员和人口普查员等多种职务,身兼数职,一个人干多个人的工作量,沉重的工作压得他们透不过气,许多大学生村官自嘲自己的工作是"牛马工作",甚至有的大学生村官被累得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而相比某些乡镇干部,整日清闲得忙于觥筹交错的腐朽生活中。这种"临时工"的用法,对大学生村官来说,既不能实现其个人价值,又违背中央政策的初衷,对大学生村官来说是一种损伤。

大学生村官交流发言篇6

我叫,在县村任村主任助理。年5月我带着心中的梦想,激情满怀的投入到新的角色——大学生“村官”。在紧张与充实的村官工作中转眼间将近一年了,在这近一年的工作与生活中,我始终按照当时下的决心和目标工作,虽然在工作中遇到不少挫折与困难,但也让我着实成长了很多。让我对农村政策、农村实际、农村工作、群众需求、都有了更深的了解,为顺利开展农村工作,促进村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年至年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大量的工作:

一.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全心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去。

在乡政府开过大学声村官动员会后,村主任将我接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日后工作所在地---村。进村的路上乡亲们热情的和村主任打着招呼让我感觉到乡亲们的淳朴气息与热情的态度。让我感觉到接触融入乡亲们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更令我有一种要肩负着搞好本村建设的使命感。到了村委会之后,村委会那宽敞的大院子,窗明几净的大房子,室内还装有空调,饮水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让我觉的日后的工作环境是多么的优越,想想我们这一代“下乡知青”是非常幸运,幸福。之后村主任又购来煤气灶,炒锅,蒸锅,油盐酱醋等调料,备齐了做饭的一切物品。由此可见村委会对我这个大学生村官的大力支持。在近一年的工作中,我经历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首先对村的村情进行了解、参加三夏生产与家电下乡宣传活动、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和抗旱救灾工作等。在工作实践中,我发现要做好农村工作就要多看、多学、多做。农民是一切农村工作的基础,该如何和农民打交道是我当村官后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自己要入乡随俗,主动的适应村民的生活方式和语言习惯,真诚的对待他们,村民会用一百分的热情来积极配合你的工作,协助你更好的完成任务。

二.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特长为乡亲们服务。

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现在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变化,计算机也逐渐走入了农民的家中,但是农民对计算机的应用以及维护知识相对还是比较贫乏,很多农民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当中遇到众多问题都难以解决,而这也正是发挥的我的专业特长,充分利用我们大学里所学的专业技能为乡亲们服务,解决他们的难题。直到现在,我们村有电脑的农户每当遇到问题时都会及时给我打电话找我帮助他们解决。我还利用了上级组织配发的投影机,以村委会的名义开办了周末影院和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班。在每周末晚上给乡亲们放些电影让他们观看,丰富了农民在农村的娱乐文化生活。定期组织党员,村干部,群众代表养殖户,种植户收看远程教育带来的一些农业科教知识。

三.加强学习,切合实际发展群众的根本利益

通过不断地学习党中央关于农村发展的政策、不断地学习各级领导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地细心向农民群众学习农业生产,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不断地学习适合农村发展的科学知识,以科技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通过加强和外界交流和学习,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思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从群众口中听“坚持群众路线”。针对实际情况,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工作方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日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由人民平等共享

四.相互交流,积极开展活动

大学生村官交流发言篇7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子走向基层,相关问题也随之浮现: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如何?3年“村官”期满后,他们将何去何从?大学生“村官”之路能否越走越宽?

从“象牙塔”走向“田间地头”

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明星村的大学生“村官”朱小燕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身兼明星村村委会委员、团支部书记、出纳员的她,因为参与街道上的拆迁腾房工作,几乎天天都要往村民家里跑。

“村民们白天要上班,所以我们要么一大早,要么等他们下了班,才能去村民家里动员拆迁。”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让原本胖乎乎的小燕足足瘦了10多斤,她调侃道,“没花半分钱就减了肥,挺不错的。”

像朱小燕一样,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活跃在新农村建设的舞台上。

2005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要求从2006年开始,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争取用3到5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国每村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在此政策指导下,中国很多城市开始有组织地输送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广大农村。

2006年6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

“大学生‘村官’计划涉及到大学生的就业、未来,以及他们背后千千万万的家庭,省委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公众也给予较多关注。”浙江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认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目的是为农村带去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为农村发展增添新活力。

按照浙江省出台的规定,在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薪酬、参保等所需费用,主要由县(市、区)、乡镇(街道)承担,不需要村里财政负担。“以往我们支持农村建设,要么只派人,要么只拨款。大学生‘村官’计划一改这种单一‘输血’的做法,结合了人才与资金的双重优势,基层群众、干部都非常欢迎。”浙江省委组织部张滨说道。

据介绍,2006年浙江省正式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后,约有2000名大学生走向农村和社区,2007年和2008年又分别有6000多名和8000多名大学生投身基层工作,“到2007年底,全省约32000个社区中,近一半社区都有了大学生‘村官’。这还不包括2006年正式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前,各地在试点中招聘的大学生‘村官’。”张滨介绍。

随着大学生报考“村官”人数的日渐增多,大学生当“村官”的原因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大学生当“村官”,究竟是为了寻求前进的跳板,还是真正怀着一颗建设乡村、服务乡村的心?

“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挺大,大学生去农村和社区服务,可以享受不少优惠政策,任职期间有机会晋升。3年后,能为考研究生和公务员加分。这些优惠政策,给大学生带来很大诱惑。”浙江林学院的蔡京同学坦言。

“我来自农村,虽然这些年农村发生了很多新变化,但和城市的发展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而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有文化有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大学生,我觉得我有义务在完成学业之后为家乡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与蔡京同班的温州学生朱方告诉记者。

对于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出发点,张滨认为:“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干一行就要像一行。一方面,培育一个大学生‘村官’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要对得起自己付出的青春。”

大学生“村官”的“酸甜苦辣”

龚纪炳是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村里有100多亩的樱桃树,2008年3月挂果成熟时,龚纪炳在果园里拍了些照片,放到宁波的生活网上做起了推销,没想到竟让横坎头村的樱桃出了名。

“效果不错,村里人说,今年自驾游的旅客来得特别多,都想到樱桃园采樱桃。”龚纪炳笑着说,在网上的论坛里发几张照片,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以前不过是自己在网上晒晒照片,自娱自乐,没想到在农村可以变成具有实际意义的事。

绍兴县柯桥街道的瓜渚湖社区居住着来自19个国家的175名外国人,居民们戏称这个小区为“联合国”。这样的小区,社区工作要求比较高,同外国朋友交流得用英语,以前的社区干部缺乏这方面的能力,沟通成了大难题。新到社区工作的大学生柯兰英语比较棒,这下大有作为了,有关小区和外国人沟通的工作全由她“包”了。她把居民生活手册等翻译成英文,一一送到外国居民手中。平时,外国居民需要租房、装修等服务,都来与她交流,请她帮忙,大家戏称她为“联合国大使”。

然而,并非所有的大学生“村官”都能像龚纪炳和柯兰一样“如鱼得水”,不少“村官”表现出了“水土不服”的症状。

“我刚到村里的时候,也是雄心万丈。哪晓得,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上午去做调解,中午去收文件,下午去送低保。我很担心,在农村这3年,以前学的东西都荒废了。”一位大学生“村官”抱怨道。

“‘村官’的待遇太低了,以前我在工厂里工作过,比较一下,‘村官’的工资真的不算高,而我们都到了结婚阶段,男的压力更大。”在萧山大学生“村官”的QQ群里,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学生“村官”告诉记者,“一些大学生‘村官’学历较高,专业较好,是很难理性面对现实的,当然像我这样大专毕业的,还稍微好点。”

在磐安县胡宅乡下周村,茶叶是主要支柱产业,大学生“村官”黄莞提议通过各种渠道搞观光茶园。没想到,这个提议刚出口就遭到了村委书记的一口否决,“这种东西没有人看。”

“我当时是满腔热血,没想到被书记浇了一盆凉水。”谈起当初的失败经历,黄莞仍然是耿耿于怀,“我当时很想为村里做些贡献,结果受了打击。直到今天,我仍然觉得我的点子很有道理,但主要是缺乏资金。”

很多大学生在农村舞台上非常活跃,形成了“鲇鱼效应”,他们有的建起了空巢老人谈心室,有的办起了法学课堂,有的带起了文艺队伍,有的成了营销骨干……但一些大学生“村官”表示,目前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的无职无权状况,让他们办起事来“束手束脚”。“村里很多事情,我们大学生‘村官’既没有话语权,也没有决策权。但如果我们不能参与村子的具体发展决策,那么我们在农村发挥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言语间,朱小燕颇有些懊恼。

另外,一些地区乡镇的长期“借调”也让大学生“村官”有些头疼。大学生“村官”小陈告诉记者:“本来想到村上去施展一番拳脚,却被镇上抽调。现在,大部分工作就是写写稿子,村民都认识不了几个。”

除了懊恼、无奈,迎接大学生的,还有不少怀疑的目光。“只晓得理论,带领我们致富,还不是空了吹哦?”村民大都希望能把专业对口,如农业种养、法律、财会、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大学生派来,然而,真正专业对口的不到30%。

“少数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中融不进去,觉得跟学校脱节,作用发挥不了,这是他们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在张滨看来,根据规定,大学生“村官”一开始担任助理职位,不承担职责,但又能全面参与,这样才能使他们较快地成长起来。

“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的热情是好的,但从老村官、乡镇领导角度看,更需要他们把理想与农村的实际结合起来,不能天马行空、好高骛远。他们需要把好的想法逐步去落实,赢得村干部、村民们的信任。”张滨说。

让大学生安心当“村官”

大学生“村官”的普遍任期是3年,3年后大学生“村官”们将何去何从?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在这3年里安心当“村官”?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不仅是最让大学生“村官”烦心的事,也是让有关部门颇费思量的事。

要留人,先留心。现实中,我们看到不少地方推出大学生“村官”安心工程。

让大学生安心当“村官”,就要尽快使他们在农村大舞台上找到“用武之地”。在慈溪市周巷镇三江口村,村委会根据大学生“村官”封丽丽的专业特长,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不到半年时间,封丽丽走访了全村6200多位村民,完成近3000页的村企资料整理。2008年4月,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封丽丽以3900多票的优势被推选为村委会委员。她感慨地说:“村里肯花精力培养,重大事情放手让,我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村民交流想法。”

从2007年6月开始,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开始尝试实施三级“导师帮扶制”,为大学生“村官”配备“导师”。由镇服务站抽出人手每周一次指导他们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惠农政策,各村村支书辅导他们处理农村实际工作问题。同时,为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专业优势,镇政府相关科室还派出专业对口的负责人,在开展重要工作协调、处置突发事件时,都把“徒弟”带在身边。

“多亏了‘导师’的帮助,我的工作很快上手了。”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五湖村的大学生“村官”朱飞群感慨地说。

为了让大学生“村官”的收入更有保障,嘉兴市南湖区在2008年接连出台了多项增加大学生“村官”收入的办法和意见,区财政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的补助,而且每个大学生“村官”都办理了五类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同时根据基层工作的时间和年度考核的结果,他们的工资还将有5%―20%不等的增长。

“待遇提升对激励我们工作热情肯定是有帮助的。”马世平是2008年刚刚到南湖区凤桥镇陈良村上任的大学生“村官”。小马坦言,在报名前她并没有了解过大学生“村官”的收入水平,但正式上班前,她听说月工资仅在1000元左右时,的确产生过一些失望情绪。马世平说,选择做“村官”主要原因是喜欢这项直接为百姓服务的工作,但收入的确也是工作的目的之一,特别是今年整个经济形势都比较严峻,薪酬上涨和“五险一金”办理肯定对大学生“村官”们提升工作情绪有所帮助,而且薪酬调整还和工作年限直接挂钩,这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为了给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创造条件,在2008年初全面部署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时,浙江省规定,通过招聘到村工作的大学生参选村“两委”成员实行“三不”政策,即:不受户籍限制、不占原村“两委”职数、不从村集体领取报酬。对此,张滨认为,让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是以事业留人、用发展前途留人的好招数,也为今后优化镇街干部队伍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瑞安市一批原任村主任助理的大学生在2008年村换届选举中脱颖而出,仅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已有13名大学生当选,实现了从“二传手”到“当家人”的转变。

而嘉兴市南湖区新兴街道松鹤社区大学生“村官”唐雁耘,在2008年上半年通过了副科级后备干部考察。她坦言,这次能成为后备干部是一个不小的激励。她认为,南湖区专门出台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参加选拔,这一举措将吸引更多大学生安心“村官”工作。

大学生村官交流发言篇8

为了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转变角色,投入农村工作,__县委组织部在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报到、体检、分配等工作的同时,采取“五字”工作法,对大学生“村官”开展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实用的岗前培训,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的成长成才。

分析现状部署“详”。作为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对党的政策理论知识了解不多,缺乏社会经验,对农村工作认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他们怀揣梦想、希望和憧憬,带着一腔热情,认为一到农村工作就有一番大的作为,但根据历年来的细致分析和经验总结,贫瘠的农村生活环境、不便的沟通联系方式、复杂的农村工作局面使曾经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村官”们倍受打击。为了让今年的大学生“村官”及早熟悉农村工作、生活环境,打好吃苦耐劳的“预防针”,县委组织部结合实际,全面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着力在选择培训老师上下功夫,在培训方式上出新招,在培训内容上重实效,邀请了县委党校资深讲师、经验丰富的乡镇党委书记和往届优秀大学生村官代表,将党的十、省州县党代会精神、社会创新管理和如何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培养、指导、如何当好“村官”,做好农村工作等作为重点,以现场讲授、提问回答、座谈交流、现身说法等方式,全面讲解,有效增强了大学生“村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了岗前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突出重点专门“授”。针对新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对政治理论知识匮乏、对“三农”政策欠缺等实际,专门邀请了县委党校资深的3名讲师采取讲授方式,对省州县党代会精神进行了解读,使大学生村官们对省州县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工作举措等有了初步了解,同时,通过对《密切干群关系,推动文化建设》、《努力推动经济发展,着力促进民生改善》等与农村发展有密切联系的十精神的详细解读,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大学生“村官”做好农村工作、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责任感和紧迫感,使他们充分了解了改善民生的重要性,认识到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明确了当代大学生进村任职的重大现实意义。在与大学生“村官”的交谈中,大学生“村官”普遍认为,作为大学生“村官”就要密切联系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努力推动农村经济文化事业发展;就要扎根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农户,了解社情民意、掌握民困民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当好农村工作“五员”(政策宣传员、党建组织员、科技推广员、发展助理员、群众服务员),积极为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民利献计出力,奉献自己的青春。

贴近基层实际“讲”。“乡镇党委书记们讲课很实在,他们不仅仅讲了大学生“村官”应该如何当、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从基本的做事、做人给我们上了一课。”这是在8月23日下午听完拱坝乡和曲瓦乡党委书记讲课后,大学生村官发出的感慨。两位乡镇党委书记分别结合自身的基层工作经验、工作经历和历年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对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提出了“多做事,不怕吃亏”、“搞团结,利于工作”、“多总结,益于成长”等意见和建议,并以本乡往届优秀大学生村“村官”为例子,指导他们如何创业,如何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希望大学生“村官”心系基层、心系群众,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当好致富带富的“领头羊”,当好维护稳定的“排头兵”,在实践工作中提高“八种能力”(“双带”能力,秉公办事能力,帮难济困能力,化解纠纷能力,联系沟通能力,落实政策能力,抓班子带队伍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落实“十大责任”(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管理农村计生、调解矛盾纠纷、落实富民政策、关心困难群众、维护农村稳定、建强基层组织、实施村民自治),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大学生村官交流发言篇9

一、深远意义

(一)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新的力量

农村基层是我党执政的基石和各级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如果我们党的政权在农村基层得不到巩固,那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大学生“村官”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发展的热情和积极的进取心,他们以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身份投入工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增添了新鲜血液。让大学生“村官”在党内重大活动、推进党内民主等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发挥作用,既让他们在了解农村、熟悉农村中尽快成长起来,又让他们在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长工作才干中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做出贡献。

(二)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

大学生“村官”到了农村基层以后,大部分能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积极为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有的利用计算机知识,负责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阵地,推进了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有的结合所学专业,在种植、养殖、果蔬栽培等方面加强探索和实践,带领村民致富;有的依托党员服务中心、“老娘舅”工作室等为村民提供法律、心理等各类咨询和服务;也有的运用所学知识,参与村里的一些规划、管理和建设等,为农村带去了新观念、新知识。因此,大学生“村官”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为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创设平台

多年来,我们已习惯于从校门到机关门再到机关门的干部培养、选拔模式,“空降”干部带来的弊端就是缺乏对基层的了解,缺乏对农村农民的感情,甚至出现了“怕群众、怕集访、怕突发事件”的“三怕”干部,症结就是许多年轻干部缺少在基层锻炼的经历,不了解农村现状,与基层群众没有共同的话语体系。选聘优秀大学生任“村官”,让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更有利于大学生在农村基层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全面发展,为整个干部队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养储备力量。经过锻炼,从中选拔出一些表现突出者充实村、镇干部队伍,为大学生尽快成长成才创设了平台。

二、存在的难点及分析

(一)从选聘质量来看,严把“入口关”还不够

选聘大学生任“村官”,比较偏重于大学生的外在表现,如毕业院校、所学专业、表达能力等,而往往忽视选聘对象的内在素质和应聘的真正动机,有相当一部分不愿长期扎根农村,而是将其作为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等的过渡。在松江区选聘的13名大学生“村官”中,有一部分人平时不愿花更多的精力去钻研业务、去与村民群众打成一片,而是忙于各种资格考试的复习和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的准备。所以,严把“入口关”非常重要,尤其要考察大学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树立远大理想为农村建设事业奉献青春的坚定性和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纯洁性。

(二)从大学生的适应性来看,在农村发挥作用还不够明显

首先是语言不适应。松江区这次选聘的13名大学生“村官”中,有7人是外省籍的,他们在村工作半年来,依然存在与村民群众沟通说不上、听不懂的情况,在走访、座谈中,大学生“村官”也坦陈语言是近期内最大的障碍。其次是需求不适应。村党组织和村民群众最需要的是专业上能与“三农”对口、综合素质较高、踏踏实实、愿意长久在农村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但同时又担心他们在农村工作不适应,不能做到长期扎根,对村里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储备干部的培养等都带来不利影响,这对矛盾客观上也影响了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

(三)从政策待遇来看,还难以体现因地制宜

与松江浦南地区的村干部待遇相比,目前对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已高于村“两委”副职干部,更高于镇自主招录的大学生村干部,这样的政策设置带来两个后果:一是对现职村干部的积极性是一种打击;二是选聘大学生“村官”三年服务期满后,如果留在村里继续工作其经济待遇势必会有较大的减少,对他们的积极性也是一种影响。因此,在制定待遇政策等方面,要给基层一些自,以体现因地制宜,调动各方积极性,才有利于事业的长远发展。

三、几点思考

(一)抓好政策引导,让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农村

“人往高处走”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但是在政策上可以作一些引导,让大学生“村官”感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舞台上创造自己的事业,在农村大舞台上建功立业、成长成才是真正的“高处”。要鼓励大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要加大扶持创业的力度,在经济上可以适当补贴,在信息技术、资金扶持、平台搭建等方面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感到在农村天地大有作为。在待遇措施上要因地制宜,暖人心才能留人心。在生活上要悉心关怀,妥善安排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及时足额发放大学生“村官”的各类福利待遇,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同时,要确保待遇政策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考虑平衡性,不能顾此失彼,避免人为的矛盾;要考虑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中组部和上级党组织明确规定的政策不搞重复的叠加,关键是要把现有政策用好,通过制定一些评价机制来规范,防止出现不公正的评价而影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符合实际的政策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让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农村的前提条件。

(二)抓好帮带教导,让大学生“村官”锻炼成才

大学生思路开阔、朝气蓬勃,许多大学生“村官”胸怀大志,渴望把握机遇成就一番事业,但他们刚刚踏上社会,很多价值观、理念还没有转变,对农村的实际情况也还不太了解,适应性相对较弱。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要有胸怀,既能热情的接纳他们,又要为他们创设条件,尤其是做好言传身教,让他们尽快的适应和成熟起来。首先是要建立结对帮带的制度。根据每一位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发挥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的作用,建立健全镇干部帮教和村“两委”干部帮带制度,进行“一对一”或“几对一”等方法,“手把手”传授,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农村、融入农村,镇党委还可以设立指导员、联络员等,加强指导和辅导,使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学习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其次是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要把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统筹进行安排,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专题培训班,按照“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采取理论学习、案例教学、经验传授等形式,重点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党的农村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工作方法技巧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尽快融入农民群众、全面适应农村工作。上级党委组织的一些讲座、报告等可以请大学生“村官”一起参加,也可以专门组织外出参观考察、“村官”沙龙等,加强交流、增长知识、提升素质。三是要建立挂职锻炼制度。上级党委的一些涉农部门,可以让大学生“村官”参与一些工作;上级党委一些大型的阶段性活动,如党内的集中性教育活动等,也可以请大学生“村官”一起参与,有意识地培养,让他们在各种不同的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把大学生“村官”培养成政策法律的宣传员、生产发展的信息员、改善民生的办事员、增收致富的推广员、文明新风的引领员,使其才华得以展示、激情得以释放、理想得以实现。

(三)抓好发展指导,让大学生“村官”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

促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健康发展,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非常重要,农村各级党组织要创设一些平台,有针对性地树立一些典型。定期组织交流,可以设计一些主题,确定一些主要的发言对象,通过交流思想体会、工作经验等,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勉励,扬长补短,并要发现一些好的苗子,这是各级组织部门的责任,也是基层党组织的任务,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责任更重。同时,通过评选表彰等方式对进行激励,确实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可以推荐进入党代表或人大代表候选人等,在政治发展上指导他们健康成长。此外还要通过宣传来激励,增强榜样的示范效应,通过简报、报刊、网络等各种途径予以宣传,展示大学生“村官”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进一步激发他们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热情,也要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学习先进、争创典型,树立当代大学生“村官”的良好形象。

大学生村官交流发言篇10

1.慷慨陈词,抑扬顿挫

无论是结构化面试还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或者是其他的面试方式,考生可以像演讲一样阐述观点,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声音洪亮、清晰,富有激情,充满自信,能引起考官的共鸣,让考官觉得该考生是一个能让别人从心底感动的人。

2.名言警句,画龙点睛

在面试回答问题或者无领导小组讨论时,适当地使用名言警句,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自己的观点和论证更具有说服力,让考官觉得考生知识渊博、思维严谨,以及具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但名言警句不可以使用泛滥,更不可误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3.肢体语言,合理运用

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可以适度地使用,能够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考生的回答更富有感染力。最好能与考官进行眼神交流,表现出对考官的尊重,获取考官的好感。应当注意的是,肢体语言不宜过多,动作也切忌夸张,否则会被认为是卖弄。

4.专业术语,巧妙穿插

国家要靠制度来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作为大学生村官,要懂法、守法、用法,要关心国家政治大事,因此能用法律和政治术语来回答问题,能使考生的回答上升到一个高度,体现出考生法制观念强和政治素质过硬,具备从事大学生村官从政的基本要求。

5.结合实际,实事求是

作为人民的公仆,不能脱离现实、脱离群众、闭门造车,而应该密切联系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因此,考生要结合社会现实来回答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会结合社会实际来分析问题、探析原因、提出对策,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多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了解民生政策,会熟练运用民生政策来酝酿自己的答案。

6.选准角度,合乎身份

对于同一个事件,不同的人所处的立场不同、所站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考生是作为准村官出现在考场上的,因此,考生要把自己当成是村官,站在村官的立场和角度,用村官的思维方式来回答问题,体现出一个大学生村官应当具备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政治情操,以此打动考官,让考官觉得该考生就是这个职位的最佳人选。

大学生村官面试题目推荐

1、铁路部门今年三月到十二月出台政策,对五百多个卧铺车厢实行优惠票价,你怎么看?

2、拒绝盗版,政府和消费者哪个是重要角色,你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