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慧环保监管十篇智慧环保监管十篇

智慧环保监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8:16

智慧环保监管篇1

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智慧环保,是一种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来保护环境的方法。作为浙江省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之一的衢州市智慧环保项目,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有益探索。

记者在“推进智慧城市示范试点暨启动云工程与服务产业培育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衢州市智慧环保项目于2012年8月正式启动,由衢州市人民政府与中电52所、浙江电信共同签署协议形成战略合作。目前,衢州建设完成一期项目,并已上线试运行。据统计,自2014年3月份以来,智慧环保平台累计共向重点污染企业负责人、环保员、运维人员和环境监察人员发送预警短信2792条,启动现场环境执法检查44批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9起,处罚金额达162.5万元。

高度重视高效推进

衢州市智慧环保项目在建设伊始,就得到来自政企各方的高度重视。

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环保的保障工作。衢州市委书记陈新曾先后9次对项目建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推进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争创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并在“五水共治”中发挥更大作用。衢州市政府为此专门成立智慧环保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长沈仁康亲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同时,市环保局还专门增设环境监控信息中心,配备4名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来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市级各相关部门也积极配合项目的立项审批、方案评审、投资核价等事项的办理。此外,浙江省环保厅专门成立指导组,指定以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牵头负责,对衢州智慧环保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的技术指导服务。

根据省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衢州智慧环保项目采用了市场化运作和公司化运营,由衢州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浙江海康、浙江鸿程共同出资,组建了浙江海康安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全面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和今后的运维工作。为此,承建公司负责人多次来衢州调研,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项目组实施挂图作战方式,根据建设内容倒排工作计划。截至目前,已完成了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感知网络、硬件云平台和监控指挥中心;完成智慧环保大型软件开发工作;完成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污染源综合管理、环境地理信息和环境移动执法等主要业务系统开发工作。

试点先行强化应用

衢州市智慧环保项目以全面提升衢州环境监管水平为总体目标,以点带面、试点先行为原则,在结合衢州特殊地理位置和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把水环境的监管,衢州氟硅新材料高新区、巨化等区域监控以及危险废物全过程监控作为项目建设重点,特别是选取了氟硅新材料高新区企业作为项目的突破口,全面开展智慧环保“样板房”建设。截至2013年底,已完成高新片区36家市控企业的废水、废气以及清下水排放口前端感知系统和高清监控视频建设,并实现数据接入智慧环保平台,启动了高新片区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1个大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开展高空望系统建设。此外,浙江省环保厅还将衢州列入首批全省危险废物监管信息化试点单位,全过程智能监管危险废物各个环节,努力解决危险废物管理不善造成的安全隐患。

在系统建设方面,衢州市致力于消除信息上不关联、不共享、不互换及流程和应用相脱节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了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统一。将污染源综合管理系统、环境综合执法与监察管理系统和电子处罚平台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了环境执法监管的一体化闭环融合,做到及时预警、及时反应、及时查处,有效地打击了企业违法排污行为。

在与市民互动宣传智慧环保方面,开发了爱环保app,搭建公众互动平台,不仅能让市民实时查询全市环境质量和重点企业污染源的自动监测数据,还能及时掌握环保热点事件、学习了解环保相关知识,更能投诉反映环境污染问题,让每位市民成为参与环保、监督环保、支持环保的一份子。

进取完善形成示范

通过近两年的建设,衢州市智慧环保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切实完善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形成能够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应用的示范标准,衢州市政府提出“三步走”措施:

第一步,加大投资,完善感知网络建设。一是增加一批水质自动监测站。所有衢江一级支流入江口将全部建成水质自动站,全面监测江河湖排污口;各县市区新建1-2个乡镇(街道)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二是增加空气质量自动站。2014年衢州市将新建三个市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各县(市、区)新建1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三是扩大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施覆盖面。年内将新增200套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做到省控、国控重点污染源全覆盖,并完成省控以上重点企业高清视频改造。四是继续完善氟硅新材料高新区智慧环保“样板房”建设,完成高新片区、巨化片区特征污染因子自动监测站建设,逐步消灭监管盲区,建立全区域、全要素、全覆盖的立体监管网络。

智慧环保监管篇2

关键字:数字环保;智慧环保;过度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数字环保

数字环保是系统工程,人们所熟悉的数字全球化、全球信息覆盖化、环境监测、以及决策系统演化,全是在数字环保指引下进行。系统工程把环保作为发展主题,汇集数据、延伸应用平台、战略性的推动全球数字化。把环境监控通过数字分析整理,有针对性的进行监测、数据汇集范围延伸到各个国家、省级、地市级等等范围。把各地的信息通过高速传输汇集到总部,通过资源共享方式把信息优化,对实行决策起到了辅助作用。数据全球化,拉近了人们距离,为各国繁荣发展做出贡献,世界需要联系,人们需要交流,数据化在国与国之间搭起桥梁,流畅的数据传输给信息流通、信息共享提供平台。当下环保行业注重数据化发展,数据化在环保行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将数据环保更好的融进环保产业中,首先要熟悉技术概念,掌握好概念,并将概念运用到实践中。环保产业运行管理技术时,建立数据中心、组建环境系统、关注在线监测、应急方案储备等缺一不可。该项技术会对省级环保厅、地方级环保厅提出不同的业务要求,一系列的监控体系应该建立起来,利用先进的it技术,将RS、Gpe、GiS地理监控技术结合,综合多项遥感技术,对环保数据进行系统化、层次化分析,深入挖掘数据规律性,使得业务工作更规范。实现对环保事业整体监控,严密整合工作漏洞,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业务质量。

数据环保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是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当下管制制度严密性差,在环境监测时达不到预期效果,监测准确性低;如,污染防治管理,江河污染、海水污染、地面污染等等,形式多样的污染实例在上演,如何精准地监测到污染范围,并及时作出应对方案,这是数据环保面临的一大难题;如,辐射监控,生活中处处可见辐射身影,人们饱受辐射疾苦,面对客观问题人们往往显得无从下手,而数据环保在人们生活中应负起守护作用,第一时间把辐射范围、辐射程度、辐射应急措施准确定位出来,当下的数据环保还缺乏该项技能。因此,数字环保需要优化改进,集合地理监测软件,提高我国信息化水平。

二、智慧环保

智慧环保同属互联网范畴,是在数据环保水平上,借助网络技术,把地理遥感器装备嵌入监控实体中,通过云计算技术连接起来,形成一张紧密的局域网。该网把人类社会资源和环境发展局势相结合,把精准的决策通过数据动态表现出来,真正做到智慧决策。互联网技术渐渐的深入到环保领域中,为环保事业顺利开展奠定基石。

智慧环保,是将互联网技术通过有效整合运用到环保设备组建中去,把通讯资源传送到业务系统中,保障了系统正常运营,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环保基础设施以及业务系统推向更高水准前进。可以说,信息通讯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产物的结果是服务人类,推动社会进步。目前,我国仍旧面临诸多环境问题,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领域需要智慧环保技术投入,互联网理念逐渐得到肯定和发展,现在环境监控系统已经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我国污染监控、污染减排环境问题改善做出贡献,随着环保事业高度发展,智慧环保越来越受到关注,不断被运用到重点行业中,海洋物种监测、生态环境监测、气象及地理环境研究等等。智慧环保充分的展现了资源共享优势,通过科学决策,把技术运用到实际产业间。产业在使用技术中,要充分了解该技术理论知识,为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三、数字环保向智慧环保过度

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产业信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想要实现从数字环保向智慧环保跨越,需要紧紧把握该技术间的联系,重点建设智慧层和感知层,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时,建立起感知系统,通过云计算把汇集起来的数据,通过转化平台快速实现过度,为最终实现环保智慧提供有效依据。目前,我国互联网发展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互联网普及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总体来说仍处于低水平阶段,急需处理问题依旧存在。如地理监测的互联网技术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环境监测传感器设备发展不成熟;信息处理方式及和可视化预测报警平台尚待完善等,解决上诉问题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科研部门相互配合。

“十二五”期间,从环境污染量排查上看,四项约束性指标严重超标,固废、危废监管问题屡见不鲜。整治需要从重点领域入手,适时启动国家预警方案,把示范工程组建起来,为互联网应用提供范例。

数字环保之路已经开启,政府在经济投入上明显增多。当下,技术转化步伐已经开启,想要在短暂时间内把工程落实,把技术运用起来。各级负责然在各自岗位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责任肩负起来,为我国环保事业奉献力量。看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科学人员在极力寻求改善技术时,相关负责人也不容怠慢,应该同科学研究者一并努力,把构建和谐环境作为工作目标,力往一处使,拉动环保产业发展,让绿色健康家园呈现而出。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环保信息化建设获得成效,按照制度计划严格执行,借助科学力量,推广技术应用。让科学服务生活,让科学带动产业发展。互联网技术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也随着增强。数字环保向智慧环保过度成功后,将使得社会的发展脉络会更加清晰,发展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人们安居乐业,社会欣欣向荣的景象会随之出现,

结束语

在社会稳健发展中,人们顺应趋势的提出了数字环保、智慧环保概念。实现该概念需要全社会参与,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下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实现全球数据化成了必然趋势,基于网络技术广泛应用,数字环保向智慧环保迈进步伐已经指日可见。

参考文献

[1]詹志明.数字环保到“智慧环保”——我国“智慧环保”的发展战略[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10)

智慧环保监管篇3

关键词:智慧执法;社会管理;政府服务

行政执法是指建立在近代国家立法、执法、司法三权分立基础上的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权,贯彻实施国家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活动。具体地说,是指在实施国家公共行政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法律规范,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和服务社会的目的的行政行为。而智慧执法已成为各政府部门提升公正廉明执法的重要抓手,社会管理部门的智慧执法就是提高社会管理监管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水平,实施更为高效的社会管理,南京市有必要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依托信息网络技术推动信息化应用,通过信息化促进流程规范、业务衔接,通过网络化实现管理协同和信息共享。

一、智慧执法是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行政执法是实施国家法律规范的主要途径;行政执法是依法行政、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性环节;行政执法是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方式。而社会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的着力点应是智慧执法,不同社会管理领域的执法力量通过智慧的手段统一整合,使得多头执法、职能交叉造成的管理缺位问题得到彻底改观。

在现代社会,行政权已经介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行政执法活动是实现政府管理社会目的的必要途径。智慧执法在南京社会管理“市场准入、动态监管、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决策支撑”五大业务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行应用服务软硬件支撑平台和一个社会管理信息资源库建设,包括开发行政审批系统,对社会管理行政许可业务流程进行统一梳理;建立上对国家、省,下对区县多级联动的市民网上办事大厅,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为公众提供便捷服务;开发以数字水印技术为核心的网络动态监管系统和以网络爬虫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监管系统等。

政府通过智慧的社会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可以精准打击一些社会相关方面的违法活动,净化社会市场。从私权保护的角度来看,行政执法活动可以保护公民的私权利,维护纳税人应该享有的利益。智慧的社会管理行政执法是依照政府所颁布的社会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对社会管理及市场经营活动行使的行政管理权。

智慧执法在社会管理精细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为各级“打造服务型政府”提供方法和路径,真正实现由注重管理向注重服务上过渡。②拉近政府与市民的距离,让市民有信赖和安全感,从而从技术层面提高政府公信力。③可以为“公正执法、透明执法和精准执法”提供便利,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行政成本,更可以做到执法“科学性、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智慧执法通过程序优化实现预防权力异化

社会管理综合执法主要是指主动的行政执法,它对执法的缘起及执法程序有一定的规范,尤其是智慧执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各级政府日常检查或接举报、投诉或上级交办案件均有电子存档。②进行案件调查或者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被调查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时,应当场填写《现场检查笔录》;在尚不能确定所发现的某些物品是否为“证据”时,可填写《抽样取证凭证》对所发现的物品进行抽样取证,以备核实,突出数字化取证。③对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应当填写《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审批表》,经负责人批准,对证物进行登记并电子存档。④执法人员进行调查时,应当填写《调查询问笔录》;对当时不具备调查询问的相关条件,需择日进行询问的,应填写《调查询问通知书》,送达被调查的相关人员,与此同时信息化平台同步实时监控。⑤有客观的违法事实,但情节显属轻微的,可以要求其停止违法行为,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进行处罚并立即进行整改。对于情节较重不适合当场进行处罚的,应报请主管领导审批立案,信息化平台做到同步有案可查。⑥行政案件进入调查取证阶段,对先行登记保存的物品用后续所取得的相关物品都应填写《查封扣押物品审批表》经负责人同意后下达《查封扣押决定书》。经调查取证,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的,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在做出处罚决定前,应当填写《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并送达行政处罚相对人。⑦对于在规定时限内行政处罚相对人无异议的,对行政处罚相对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同步落实电子备案。⑧行政处罚决定履行或者执行后,填写《行政处罚结案报告》,智慧执法综合平台动态跟踪备查。

在社会管理智慧执法与办案的程序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对性质比较严重,案情比较复杂或重大的案件,要对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办案程序等进行合议,并填写《案件合议记录》;在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时,应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的理由和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申辩、要求听证和行政复议的权利;在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时,应当场填写《陈述申辩笔录》;对重大、复杂的行政处罚案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集体讨论,并填写《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行政相对人要求进行听证或行政复议的,应依法进行听证或进行行政复议;行政相对人对执法行为不满的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真正做到让智慧执法综合平台“实时监测,动态管控”。

三、社会管理综合执法面临的困难要靠智慧化手段化解

政府的行政执法一方面要严格依照法律所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另一方面,执法的力量及社会各类市场经营者的素质却还远未达到一个让广大市民满意的程度,使行政执法在执行中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社会管理智慧执法综合平台责无旁贷。

就南京的社会管理综合执法而言,面临的难度很大。根据2012年的统计,南京市共有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2个、3a级风景区8个,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共90项(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部级的6项、省级的38项);以南京市的文化综合执法为例,总队执法人员共不到40人,各区县平均执法人员不到7人,从执法装备看,按规定每3人一辆执法车,事实上却几乎没有车,其他执法装备也是少之又少,执法人员只能依靠人力去执行任务。要想管理好“1076家网吧、262家游戏厅、393家歌舞娱乐场所、全国级文保单位27家81个文保点、省级文保单位127家181个文保点(市级和一般的文保单位更多并在不断增长中)”,这是摆在各级社会管理部门面前的难题。

解决上述困难要靠智慧化手段化解。现在实际的执法工作主要依靠群众举报,群众不是专业的执法队员,他们没有取证的权力,所以执法人员接到举报后再去检查时往往已是时过境迁,因没有确凿的证据而不了了之,社会管理监管的力度是比较薄弱的。在现有编制、装备的条件下,要做到对社会管理有效监管存在很大难度。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引进和应用,智慧执法综合平台方能大显身手。

四、创新智慧执法理念,提升市场监管及服务能力

行政执法虽然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政府不能因为有这些现实存在的困难而放松甚至放弃监管,相反还必须要努力把执法工作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现实,创新执法理念,创新执法手段。事实上现代科技为我们实现这样的有效监管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那就是科技的力量,我们完全可以在不增加人员的基础上,依靠科技的力量,用“智慧”来实现实时有效的监控。

应用现代技术创新监管方式,主要是运用电子技术,利用传感器和网络的终端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综合。具体来说就是把我们需要的信息汇总到我们执法单位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智能和人工结合的方式将信息分发到相应的执法人员终端,由执法人员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实时处理。

①所有的社会管理的场所都按要求利用一个终端软件通过互联网或手机,把所有动态与图片连线传到执法单位管理终端,执法单位可以通过检索和实时查看图片来管控社会管理场所的突发事件和群众举报线索。

②将所有社会管理的场所之监控与执法单位的监控终端相连,执法单位可以通过监控设备实时观察这类场所的人员活动情况,同时将监控内容进行自动保存。当发现这些场所有违规的现象时,执法人员可以前往现场进行处置。这样既避免了以往最常见的,接到举报后不能实时取证的囧态(有实时记录的图像作为直接证据),也是对这类经营场所进行的不间断的提醒。

③给各种社会公共设施安装传感器和监控器。当某一公共设施遭到破坏时,在执法单位的监控终端就会接到传感器的报警,执法人员就能及时通过监控设备察看公共设施的情况,对这些设施进行实时的保护,避免以往多数是在公共设施已经遭到破坏后才接到举报的情况发生。

④南京市的任何一个市民都可以选择成为“人体传感器”,只要在有GpRS功能的手机或ipad上下载一个客户端应用软件(我们姑且叫它“我的城市”),他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应用软件成为名副其实的“人体传感器”。如:以前有人发现某“文保设施”遭到破坏威胁时,通过电话通知政府部门,有人不知道打哪个电话、通知哪个部门,或打通了电话却说不明白具体的地点,或者举报的其实不是文保设施。现在市民只要打开“我的城市”应用软件,拍下照片点击发送按钮,即时的情况报告、GpRS定位系统数据就可以直接被发送到政府的综合服务平台上,中央处理器就把这个“举报信息”转到社会管理综合执法单位的处理平台上,相关执法人员就能在个人的执法终端上收到这个信息并按照具体情况作出反应。

⑤设立奖励基金,建立互动机制。对“人体传感器”实施个人信息保密制度,对愿意留下电话号码且举报属实的个人按举报贡献的大小实施一定的奖励(制订并公布具体的奖励办法),鼓励市民下载“我的城市”应用程序并利用它一起对南京的所有社会管理场所进行监管。

五、将“社会管理智慧执法”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中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为应对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严峻挑战而提出的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摒弃。城市“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高度协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应循之路,也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智慧城市”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是一致的。

“社会管理智慧执法”是“智慧城市”的构成部分。城市是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6个核心系统组成: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信、水和能源。这6个核心系统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关联运行的。城市的业务/政务系统代表着业务/政务所面临的政策和管制环境,而社会管理监管则是该系统中的一部分,是这个核心系统中的子系统。只有每一个子系统和6个核心系统都正常运行,才能保证“智慧城市”这个主系统的正常运行。

社会管理执法力量薄弱、规范程度低,违法查处不及时,长期处于社会管理监管的“末端”,更谈不上提升服务水平。根据“职权下放、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原则,南京可以通过组建多部门联合监管、义务监督员协助的全方位、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城乡社会管理监管的“无缝”对接,一改过去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情况。智慧执法综合平台就是一个非常给力的实践形式。

“社会管理智慧执法”促进“智慧城市”发展。社会管理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没有社会精细化管理的城市是没有发展前途的。这里的社会管理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与现实的政府以服务为主导相衔接的,一个城市的综合管理,包括环境卫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市民休闲旅游和文物保护等等。一个城市的综合社会管理要在文化传承和智慧执法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衍生出一个全新的系统化的人文关怀体系,引领全省乃至全国的“全面发展”潮流,那么这个城市就会更加欣欣向荣。

智慧环保监管篇4

随着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

算、人工智能、知识管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城市管理、政府和企业办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还有教育和农业等各个行业,都在悄悄地向智能化、信息化迈进。

在智慧浙江科学会客厅暨“城市的明天”主题展览会上,中国电信以智慧城市沙盘为核心,分别设置了智慧政府、智慧产业及智慧民生三大展区,采用虚拟场景、互动演示等新颖活泼的形式,将移动与固定、转型业务与传统项目完美结合,充分展示中国电信在打造智慧城市方面的实力和能力,以及融合创新带来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和聚焦客户运营模式所创造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参观者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感受到智能互联生活已经触手可及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高效服务的智慧政府

智慧政府主要包括平安城市、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工商、智慧税务等服务,为老百姓提供最大便利,打造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近年来,中国电信不断完善智慧政府各项应用与基础建设,有效促使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推动城市格局更加合理,城市管理更加科学、及时、有序。

在平安城市里,通过市、县、派出所三级联网和信息共享,对城市主要道路、重点场所和部分小区进行不间断监控,实现指挥中心的110、119、122三台合一,民警可以在监控中心把握现场情况,为创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科技基础。

在智慧城管中,通过数字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建立的智慧城市管理大平台,集城市管理、协同处置、执法监督、应急调度、决策指挥、公众互动为一体,核心业务涵盖环卫、园林、路灯、公共交通等城市管理业务。

有了智慧环保,就可以实现集空气质量、环境噪声、烟气排放、水污染、放射源、城市积水、城市雨量、河道湖泊水位、气象参数、污染事故应急响应和环境综合管理、网络办公为一体的综合监测与监管协同。

智慧工商,将利用中国电信的电话网、移动网、互联网融合优势,整合商品监管软件,为政府监管部门搭建商品安全监管平台,同时提供专业的移动执法终端、定制电话终端、互动媒体终端等多种终端设备,实现重要商品信息的备案和监管查询以及一线执法人员移动执法和综合办公等功能。

电子报税,为纳税人提供及时、高效、安全的远程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纳税情况查询等服务。网络发票,为个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提供发票的网络开具、网络查验及相应的涉税业务,加强税务管理机构对普通发票的监管。

转型升级的智慧产业

中国电信借助智慧产业建设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极大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聚集效应,为投资者和经营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对旅游者提供向全世界传播城市形象的便捷通道。同时,催生出一大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拉动作用、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情景随处可见:农民兄弟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即可查看农场现场情况,了解温湿度等信息,实现翻地、播种、除虫、灌溉和收获,就如同“开心农场”一般简单。因为基于先进技术构建的农业专家智能、农业生产物联控制和有机农产品安全溯源等三大应用为一体的智慧农业,实现了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业管理智能化的综合智能信息化解决方案。

智慧物流,将运用自动识别技术、移动通讯技术、GpSone定位技术等,并基于CDma手机进行嵌入式开发实现的一套物流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为物流公司一线业务人员提供移动中的任务管理、数据采集、数据通讯等工作,为物流行业提供集语音、数据通讯、定位、拍照、扫描等5项重要功能于一身的全能终端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金融,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大幅度提高办公效率,实现数据网络充分满足银行大数据量处理的需要等。

此外,智慧旅游则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智慧园区是通过融合应用各种技术手段形成软实力,对于包括政务、产业和民生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创造更美好的园区生活。

幸福感知的智慧民生

为了承载全方位便捷化的智能化社区生活服务,中国电信将光纤网络铺设进入千家万户,将其与城市功能平台相连接,形成以社区为载体的高品质城市生活。智慧民生主要包括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家居等业务。

通过社区信息化建设,从健康、居家、饮食、紧急情况等全方位给予老年人更多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利用无线通信、互联网等技术,通过智能化的集中、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平台、电子处方、电子病历,智慧医疗能对医务人员、患者和医疗物品进行加强管理,实现诊疗信息的无纸化、语义信息的统一化,医药术语的标准化等。

针对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实际需求,利用移动网、电话网、互联网融合优势,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开发出集协同办公、教育管理、家校互动、应急保障、教育资源共享于一体的智慧教育。

智慧环保监管篇5

点评: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环保企业正在积极抢抓这一时代新机遇,促进企业的智慧化转型。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将为环保产业开启巨大市场空间。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6-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推进了三个批次、共计277个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可快速上涨至4万亿元。中信建投认为,环境监测智能化、运营模式灵活综合的实现,是完成智慧环保构架中的感知层与传输层。智慧环保最终目的是水、土、气、辐射、噪音等各领域做到陆海统筹、天地一体,整合统一到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共享,构建大数据平台,积极培育环境监测市场,最终实现智慧环保运营。随着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要求的提升、环保执法监管的加强,海陆空一体化监测网的建设、第三方运营的引入,环境监测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相关上市公司有:聚光科技、盈峰环境、先河环保、雪迪龙、天瑞仪器、聚光科技、蒙草生态、中原环保等。

【重大事项】

森源电气:签署3.1亿元epC总承包合同

森源电气公告,公司与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于7月24日签署了《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epC总承包合同》,epC总承包暂定总价为3.1亿元,占公司2016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0.54%,将对公司2017年度及未来的经营业绩有积极影响。

智慧环保监管篇6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10-0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包括高校后勤在内的传统服务业将面临一轮颠覆性变革,高校后勤服务方式、管理内容和目标追求正发生着变化。新时期后勤工作将更多地表现为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的信息获取、校验和控制,各类无线终端设备和智能管理平台将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武器和管理服务工具。以高校智慧后勤为特征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建立是高校后勤发展所需探究的重要课题,它将推动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和服务生产方式的变革,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的驱动力。

一、高校智慧后勤是新形势下后勤发展的驱动力

发源于十多年前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运用社会化、集约化的方式解决了高校扩大招生过程中的后勤资源瓶颈,打破了内部封闭的后勤管理和运行模式,激活了内部运行机制,提高了后勤运行效率。

而新形势下的高校后勤已呈现新的特征,面临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需求的多元化,从政府、学校和师生的角度,对后勤的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后勤保障以人为本,实现后勤保障的人性化;二是对资源利用更多的是强调效益,要求广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后勤管理,实现后勤管理的现代化;三是对后勤运行过程要记录,要可控,还要能回溯分析以及对校园安全提出更高要求,这就要实现校园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四是对服务质量标准的要求,不仅要把无形的服务质量变成师生的有形感知,而且还要使服务质量可以测量,可以评价,可以控制,实现后勤服务质量的标准化。

高校后勤要应对新挑战,就需要从理念、机制、方法以及技能上不断创新,伴随着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智能传感、通信、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智慧后勤在技术上成为可能。推进高校智慧后勤建设既是后勤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后勤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智慧后勤的内涵

高校智慧后勤是高校后勤信息化发展的全新阶段,也是智慧城市、智慧校园在后勤服务中的必然延伸。所谓高校智慧后勤,其本质是后勤主要业务流程及服务方式与现有软硬件资源的融合、优化、提升,其核心内容是利用技术手段,创新高效、智能的管理服务应用,其终极目标是追求后勤管理服务的最高效率、最好质量和最佳境界,为全校师生创造提供全时空、全事务、全服务后勤保障的学习生活校园环境。它是全面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的一个全方位变革和发展的过程。

从技术手段看,高校智慧后勤通过物联网、智能传感、地理信息、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实现智慧后勤服务及信息交互,建设实时、动态及可视化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从驱动机制看,高校智慧后勤是以提升后勤服务质量,提高内部运行效率、提升安全机制为目的,是后勤运行模式和管理方式转变,是后勤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的变革、优化和完善。

从作用对象看,高校智慧后勤以服务师生、服务学校、服务政府为方向,通过智能应用,对后勤信息资源全面组织、开发、利用和整合。使广大师生拥有更优质、更高效、更安全的校园生活后勤保障,为学校和政府提供动态监管和科学决策依据。

高校智慧后勤的实现是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的有机整体。它还应包含后勤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后勤服务质量和绩效评估系统的建设、高素质后勤管理服务队伍的建设、全员的智慧参与等一系列全方位配套建设的协调发展。

三、高校智慧后勤的建设内容

高校智慧后勤建设是基于智慧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条件下,以智能管理、智能服务和智能决策应用为核心内容,融合外延建设于一体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其主要内容构成为(如图1所示):

(一)基于物联网的后勤智慧应用

建设基于物联网的后勤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业务与服务的整合贯通。主要包括:面向后勤管理的智慧应用、面向师生生活服务的智慧应用、面向学校和政府决策支持的智慧应用和面向全系统客户的智慧应用等。

面向后勤管理的智慧应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校园的基础设施和后勤日常管理的统一规划、运行、监管。包括人事财务管理、基建管理、物资设备管理、房屋管理、水电燃气管理、安防监控管理等应用,为后勤运行监管提供服务支撑,可以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

面向师生生活服务的智慧应用是通过智能化手段,应用到涉及教职员工和学生医、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诸如餐饮住宿、校园环境、能源使用、车辆服务、会务接待、信息查询、医疗健康等人性化服务。智慧服务的应用为师生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校园生活服务。

面向学校和政府决策支持的智慧应用是通过各类信息的交互,数据的挖掘,收集和分析行业信息,可形成各类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为学校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系统性的科学决策依据。

面向全系统的智慧应用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发涵盖后勤全系统内的各类管理服务应用移动app。用户只要手机安装后勤app后,管理者、服务者即可持续与用户保持联系。无论何时,身在何处,用户都能享受即时所需的后勤服务。

(二)后勤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是实现高校智慧后勤的必要条件。这就需要加强关于后勤管理机制、模式、方法、工具、体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遵循pDCa管理模式,建立一套涉及餐饮、学生公寓、物业、绿化保洁等一系列后勤相关领域的文件化的标准管理体系。开展服务标准的研究,运用服务接触理论、顾客满意理论等服务质量管理最新的理论方法,借鉴国内外高校后勤服务的优秀经验,对后勤服务项目进行标准化研究,建立健全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将重要的后勤服务项目的流程、质量、管理、保障、行为等规范化,制定后勤服务系列质量标准,为实现高校智慧后勤提供基础操作规范。

(三)后勤服务质量和绩效评估互动体系建设

建立一整套贯穿餐饮服务、宿舍管理、保安服务、绿化保洁、公共区域服务全过程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它是对服务质量的测评和分析延伸到服务质量从形成到实现的全过程,综合考察服务能力、服务过程和服务绩效的服务质量体系模型。通过网上互动平台实现师生对整个后勤生活服务质量的评价,并及时对各类评价、投诉作出相应反馈。同时,利用平台展示后勤各领域的服务动态,与师生加强互动,让更多的师生关注后勤,了解后勤,促进后勤服务部门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高素质后勤管理服务队伍建设

智慧后勤的建设对后勤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和能力技巧有了更高的要求。后勤管理者的服务理念、后勤信息管理知识、计算机和其它信息终端使用水平、后勤智能化管理平台操控能力等将成为后勤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要求。这就必须加强后勤管理服务队伍建设,针对高校后勤干部职工队伍的现状,对后勤管理职工采取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岗位技能、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管理能力,为实现高校智慧后勤提供有力保障。

四、高校智慧后勤的关键技术

(一)RFiD技术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系统具有数字化识别、唯一性、多个识别、海量信息的特点。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RFiD能使每一个受控物品具备一个唯一产品电子代码(electronicproductCode,epC),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对单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

(二)GpS及北斗星定位系统

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系统是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是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的应用典范。其具有全球全天候定位、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等特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三)GiS地理信息系统

GiS(GeophysicsinformationSystem)系统是为了获取、储存、显示、查询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将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直观、形象地在电子地图上以图形或表格的形式显示出来,为GpS及北斗星定位系统卫星定位提供良好的地图环境,并能将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的处理完美结合起来,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受控物品的位置状态等信息。

GiS系统的电子地图采用矢量方式,对任意指定区域的受控物品进行查询,可根据需要分层显示信息;可任意放大、缩小、移动;可进行同屏多窗口显示监控,或将目标锁定在某窗口,自动跟踪等。

GpS及北斗星定位系统和GiS的结合应用,能实时直观高效地实现目标监控和管理。

(四)云计算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技术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其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拓展性等特点。它能对智慧后勤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和信息进合理分配,从而确保每个信息使用者都能及时获得准确、全面的信息数据。

(五)物联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技术已经能够有效的实现人、物体以及设备之间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运行模式,进而实现了跨领域、跨系统、跨应用的巨大信息网络,从根本上促进了计算机系统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

(六)大数据

大数据是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行业又一大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云计算主要为数据资产提供了保管、访问的场所和渠道,而数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资产。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大数据技术就是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其核心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于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

(七)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在智慧后勤管理服务中,它提供了泛在、高速的基础网络环境,为师生在校园中随时、随地获取和处理网络信息,为实现灵活自主的生活服务和交流互动提供了开放的基础网络条件。

五、高校智慧后勤的建设路径

高校智慧后勤建设路径以业务协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智慧应用为主线,高度融合全新的服务理念,在现有的后勤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全面提升后勤智能应用与服务水平。总体架构共分为6层,分别是顶层设计、技术支撑、融合共享、决策评价、外延建设和师生体验(如图2所示)。

(一)顶层设计

建立定位准确的高校智慧后勤顶层规划与设计。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是对校园内师生的真实需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决策需求和后勤信息化工作现状的分析评估,准确定位高校智慧后勤重点建设内容。

(二)技术支撑

技术支撑是整个体系的核心技术应用所在。基于较完备的有线校园网、无线wifi网络覆盖、移动互联网等的基础网络建设。充分运用物联网、智能传感、地理信息、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后勤运行的各项关键信息,依托覆盖校园生活“医、食、住、行”等方面的智慧管理及智慧服务的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应用,为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互提供支撑。

(三)融合共享

高校智慧后勤不能是孤立的。它需要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学校诸如信息中心、财务部、人事部、学生处等各相关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作,更要与教育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紧密结合,高度融合,实现校园内人员、财务、教学、教务、资产、安全等各类数据库信息的共享。

(四)决策评价

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为政府主管职能部门、学校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利用智能平台可以让广大师生实时对后勤管理服务过程和服务质量给予及时评价、进行信息反馈。

(五)外延建设

包括建立后勤管理服务标准化体系,后勤服务质量和绩效评估体系,加强干部员工队伍整体素养提升,鼓励全员参与等外延内容于一体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的建设。

(六)师生体验

智慧环保监管篇7

作为护航世纪工程建设的现场监管“主力军”,大桥海事处始终坚持“为港珠澳大桥建设提供优质安全服务”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进度的新形势,及时转变监管思路,转移监管重点,运用“互联网+”思维,依托智慧海事动态监管系统,积极从单一“维护施工建设区安全保障”扩展到“维护桥梁区安全保障”。大桥海事处根据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保障实际,实施一条桥轴线、两条施工水域边界线、两条监管水域边界线和两条预警边界线七线;划定“施工水域、桥梁监管水域、预警水域”三域。针对隧道沉管浮运与安装、承台和大型钢箱梁运输及吊装以及航道航路调整转换等重点工作,将辖区划分为54个监管单元网格,其中一级红色风险网格6个,二级黄色风险网格15个,三级白色风险网格33个,为实现监管力量的精准投放和合理分配,力争以有限的监管力量发挥最大的监管效能,打造服务大桥建设海事监管升级版,为全力做好港珠澳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保障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临近春节,春运工作已经拉开大幕,港珠澳大桥也在有条不紊的施工建设当中,智慧海事动态监管也在无时无处不发挥其“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智慧海事动态监管应用实施工作是广东局、广州局今年布置的重点工作,代表了海事监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是实现海事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大桥海事处围绕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新形势,将推进智慧海事动态监管应用实施工作作为推进“五精海事处”建设的重要抓手。大桥海事处根据广州局关于做好辖区春运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的要求,同时依托智慧海事动态监管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严密组织。大桥海事处高度重视水路春运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将保障安全作为水路春运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统一部署2016年春运期间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组织成立了以处长为组长的智慧海事监管领导小组,制定推进计划,明确责任人。海事处领导深入一线,亲自带队,加强春运工作的督查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筹备并着手开展智慧海事监管劳动大竞赛,结合在“海趸1550”的“夜校讲堂”加强内部的学习研讨和广州局对大桥海事处执法人员智慧海事动态监管工作督查与考核,有效促进了全处现场海事执法人员对广东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和广州综合监管系统的熟悉使用。

二是科学布局,营造严管氛围。推进智慧海事动态监管应用实施工作是营造严管氛围的重要手段。大桥处辖区是珠江口的咽喉要道,是粤港澳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每天船舶流量超过4000艘次,航经船舶种类多,航线纵横交错,高速客船航线密集,安全监管的任务十分艰巨。通过动态监管系统,“标绘”虚拟大桥,划定“警戒区”,大力推进落实船舶进出大桥施工水域报告制度。以“双线预警”的电子巡航监管模式为船舶安全通行伶仃临时航道、青洲航道、龙鼓西临时航道以及高速客船临时航路提供服务,有效规范了船舶流,做好大桥建设施工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障工作。同时通过推进落实监管专室24小时运转,使用动态监管系统轨迹查询等模块功能,加大对超航区、不按规定开启aiS等违章船舶的查处力度,以全天候监管践行“全面履职”的要求,着力营造现场严管氛围。

三是优化配置分工,提高监管效能。一方面结合海事处“三定”工作,将大桥处通航管理科、海巡执法大队、船舶监督科和政务受理科四个部门在“海趸1550”合署办公,分设2个工作组负责港珠澳大桥建设现场的日常海事监管服务工作,即:以现场巡航执法为主要职能的现场巡查组,以VtS专室值班和智慧海事监管为主要职能的电子巡航组,为智慧海事监管的推进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深化“远程监控有专台、近程监管有专室、现场监管有专船、责任落实有专人”的监管模式。

四是提高研判能力,加强协作。春运开始前,大桥海事处集中力量对辖区施工船舶开展安全大检查。春运期间,加强与大桥管理局、大桥管理办、渔政及沙角处等兄弟单位的沟通协作,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等多个专项行动,共同打击各类水上交通违章违法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水上交通安全环境。

五是多渠道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安全的宣传工作是春运工作的重要环节,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全面、及时、客观报道水上春运工作中难点问题,通过制印派发安全宣传单页、企信通、VHF等手段,引导施工人员积极参与到水上旅客安全运输工作中,自觉抵制乘坐不合格交通船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是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增强内部安全意识。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合理安排人员值班。做好VtS、CCtV、VHF、aiS和船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障监管、信息化等系统正常运行;及时做好现场人员的调配工作,为春运安全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加强“海趸1550”、“海巡09076”、“海巡09097”、“海巡09086”的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消防救生演习,切实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七是强化对高速客船的动态监管。对高速客船临时航道来往的高速船舶提高提醒频率,对不按规定航路、超速等违章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重大安全隐患及时督促船舶经营人,落实安全主体责任,限期整改,并安排专人跟踪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智慧环保监管篇8

智慧医疗概述

*何谓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是一个建立在信息丰富完整的基础上、跨部门、面向患者的信息体系,它让一切有用的信息“活”起来,这样患者可以随时随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而医生也可以因此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医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药品及医疗耗材的供应商也能因实现及时和准确的配送而节省大量成本,保险公司更可因对患者情况的有效跟踪而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流程发展,使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智慧医疗的功能

整合现有卫生信息基础设施,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家底,进行整合。

启动建设卫生信息数据中心,构建省或市级卫生系统网络平台、办公业务和增值服务平台,功能包括区域内各类卫生数据库管理、数据交换、预警预报、医疗救治、实时监控、指挥调度、分析决策、远程视频诊疗会议、信息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城互认”、信息共享、远程医疗、双向转诊。

以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健康档案的共享和居民健康服务工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全市联网管理,重点做好健康档案的计算机动态管理,逐步实现“多档合一”,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与医疗保健信息无缝对接。与此同时,与发改委、劳动局、社会保障局协同实行“一卡通”,统一制卡、统一格式、统一票据等基础性工作,推进居民健康服务工作。

加快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为核心,构建覆盖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重点做好疾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起标准统一、数据规范的公共卫生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系统,建立市、区县二级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决策指挥系统平台,实现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功能,提高医疗救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

*智慧医疗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人口与健康被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针对慢性病的挑战,智慧医疗的主要策略是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同时加强重点研究与开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监控、预防等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策略,改革建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二是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为医疗技术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未来的医院将会以“数字医院”和“智慧医院”为核心和方向。而未来发展的“泛在网”将通过各种基础网络,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按需获取、传递信息等服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实现医疗的无线化和医疗的数字化,那时人类将会享有便捷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的生活体验。

智慧医院

*智慧医院特征

智慧医院的特征可概括为“三无”、“四化”。“三无”,即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化;“四化”,即建筑智能化、医疗数字化、管理信息化、资源社会化。我们认为所谓智慧化就是智能化加信息化。

*智慧医院模式

智慧医院的模式是:生病不用住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监控器让医生了解到患者的情况,医疗模式会更合理,使疾病变得可防可控。由此,未来医学模式也将由原来的“3p”模式,发展到更加注重公民和社会参与的“4p”模式,即predictive(预测性)、preventive(预防性)、personalized(个性化)和participatory(参与性)。未来数字卫生工程技术的趋势将更加向基层社区和个人参与方向发展,更加贴近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本身。个人健康信息采集终端将融合在家庭和工作岗位,在重视信息收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信息的反馈和互动,一种实时的健康促进将成为可能。

智慧医疗社区

*智慧医疗社区的任务和功能

慢性病的特点是治疗和康复周期长,单靠阶段性住院治疗往往花费大且效果不佳,必须辅以长期的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社区医疗服务刚好填补了医院专业治疗与个人日常保健之间的空白,这就是智慧医疗社区的功能。智慧医疗社区的任务就是通过持续性教育和定期检查,实现慢性病的人群预防与疾病管理。

*智慧医疗社区的建设

目前,家庭医生制度和医疗社区为全程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深入千家万户的智慧医疗社区,将通过干预生活的方式,让居民从注重疾病治疗逐步转向预防发病,有效节省宝贵的医疗资源。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构建医疗健康生态系统、建设个人健康数据库、个人电子病历手机一机通。

*医疗健康监护服务

该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社区健康小屋。通过多种通信协议连接各种即时检测医疗设备,包括基于Continua标准的家用医疗设备。社区选取半专业/专业级设备,如心电仪、心脏超声、心血管系统功能分析仪等。

第二,人体局域网络。通过手机无线连接人体穿戴的或植入于人体的各种健康监测设备,如穿戴式脉冲血氧仪、腕表式血糖仪、腕表式睡眠品质测量仪等等。

智慧医疗应用

智慧环保监管篇9

【关键词】智慧社区光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

1前言

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越来越好的基础设施和越来越丰富的互联网应用,人们憧憬着更好的生活体验。“十”提出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智慧城市是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产物,必将在未来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关注。

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智慧社区将智慧城市的概念进一步引入社区,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提升居民幸福感为目标,以现代化网络和it技术为手段,提供安全、高效的智慧化服务和舒适、便捷的新生活体验。

2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

(1)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上的智慧大集成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以更智慧的方式处理各种业务和管理问题,持续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其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更全面透彻的感知、更好更快的网络接入和互联互通、更高水平的自动化和更深入的智能化。

建设智慧城市就是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和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其技术本质上是面向目标的数据监控、信息提取和整合应用,涉及多信息体系互联协同、快速可变的业务处理、数据分析和知识生成、预测决策支持等。

城市的智慧是人所赋予的,是参与建设的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根据目标、“集体”和影响范围不同,智慧城市可分为三个层次: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和政府协调指挥下多单位多应用的高效协同[1]。

(2)智慧社区:聚焦于社区生活服务的智慧城市应用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子集,是在智慧城市统一规划下面向社区的具体化实践。它是指利用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宽带、无线、传感网络和智慧平台等,开发、整合与社区生活相关的应用,为居民提供方便、安全、高效的社区生活服务,涉及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视频监控、家居安防、家庭护理、远程医疗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3智慧社区的现状

3.1智慧社区概念的发展

这些年先后出现了“智能住宅”、“数字小区”、“智能小区”等概念。数字小区是建筑智能化与现代居住小区相结合而产生的;智能小区是指利用现代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和RFiD等技术,建立由小区物业管理与安防、信息服务、家居智能化组成的管理系统,使小区与每个家庭拥有安全、舒适和便利的生活环境[2]。

iBm彭明盛提出的“智慧地球”主要是通过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整合,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管理。2009年9月,美国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建设美国首个智慧社区。

2010年,国内兴起智慧社区建设潮流,上海、深圳、南京、宁波提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协同化为基本特征,构建科学、智能、人本、协调的城市居住系统”,将城市管理、政府职能及社会服务“智慧化”。

3.2智慧社区的应用现状和问题

(1)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受消费水平影响,智慧社区的发展很不平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发展较快。一期建成的北京西城区广内街道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包括智慧中心、智慧政务、智慧商务、智慧民生4大部分、14个子系统。其中智慧中心记录了街道的人、地、物等;智慧政务实现了社区一站式服务、综治维稳等;智慧商务以服务企业为主旨;智慧民生面向社区专项服务,包括虚拟养老院、智能停车、数字家园等。

2011年,上海首个智慧社区——浦东金桥碧云一期改造完成,实现了智能家庭终端、金桥碧云卡、社区信息门户网站、云计算中心四大基础项目。社区居民通过智能家庭终端实现公共服务信息查询、优惠信息显示、服务预订等功能,通过金桥碧云炫卡进行相关费用缴纳、享受个性化服务。

在广州电信与光大花园推出的海珠区“信息家园”社区,居民可通过宽带网和电话远程开关家电、视频监控家居安全,还可用114查号台和信息网站了解居家信息、订购商品。

(2)智慧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产品与技术方案尚不成熟

智慧应用还集中在智能建筑、家居安防等方面[3]。建设部1999年出台的《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主要强调安全防范、信息管理和信息网络系统。早期的智能化小区实现了设备自动监控,但并未与互联网进行连接。

智慧应用的产品智能化程度不够高,如部分安防产品误报信号过多、探测设备可靠性也不理想;技术方案考虑不够周全,有的小区报警采用电话网+无线前端模式,每一次报警都要占用电话线,给居民增加了额外的通信费用。

(3)整体规划不足,规范标准缺乏

建设部在2000年出台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但并没有详细规定系统设计及施工规范,缺乏验收、测试标准。厂家产品兼容性差,管理维护困难,给未来系统集成与数据共享带来很大困难。

很多大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有宏观规划,但由于涉及的参与者多、技术架构选择难以统一、已有系统情况复杂,规划的可操作性不强。软件和应用方面更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

(4)缺乏专业化管理和服务人才

智慧社区应用涉及许多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管理与服务模式和传统社区有很大不同,需配备高素质的业务管理和技术人才,以保障系统正常运营、资源较好应用、维护成本有效控制。目前即使是一线城市的高档社区,其管理和运营人才也明显不足。

4智慧社区的发展趋势

4.1不断应用最新的网络和信息技术

(1)光纤入户使得视频等大带宽应用更好地发展:连接世界、无限可能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城市发展与信息技术发展紧密相连:互联网、无线技术演绎出互联城市、无线城市,国家宽带战略引出光网城市。如今,运营商积极推进光纤到户,并以光纤宽带为依托,实现3G全覆盖、wi-Fi提升热点,形成有线无线一体化、无缝覆盖的超宽带网络。以光网为代表的宽带互联网络,使得需要大带宽的视频应用发展前景广阔。

社区局域网、物联网与宽带网相连,不仅能够实现社区和家庭的智能控制、远程监控,还能实现足不出户就可及时获取所需的社区、城市信息,看到整个世界。

(2)移动和终端技术使人们摆脱了位置的束缚:远在天涯、家在身边

利用移动技术和智能终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社区和家庭各种设施、家用电器的实时状态信息,并可通过互联网对这些设备进行监控——走遍天下,也可随时看家。

(3)云计算加上移动互联网:平台共享、应用开放

云计算是指分布式计算融入了互联网要素,其核心是共享资源、高效实现平台开放和应用快速部署、减少运营维护费用。对于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云计算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硬件资源虚拟化、平台能力开放、应用资源共享是智慧社区体系架构的发展方向。同时,云计算也符合环保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要求。

(4)多源信息融合:目标协同、数据共享

智慧应用开发涵盖物联网、通信、软件等多种关键技术,涉及多个部门的各种相关信息,系统间的接口、标准不同是主要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标准规范方面有所突破,以便整合跨部门的信息资源。

4.2应用逐渐丰富,特色应用受重视

(1)智慧应用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

智慧家居将智慧应用延伸到家庭内部,各种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照明安保装置及水电气表等可连成网络,通过物联网、互联网和智能控制器实现远程控制;智慧停车场系统使得出行更加快捷;社区的监测设备可以实时显示环境状况,更可向环保部门提供监测数据;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可提醒清洁人员及时清运垃圾……

(2)对特殊人群提供更好的关爱

特殊人群如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需要更多关照,家人也希望随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关爱定位、养老服务信息终端、一站式服务、医疗与紧急救助、视频监控等产品能够实实在在地带给他们贴心的帮助。

5基于光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智慧云社区

顺应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智慧社区和云计算理念,笔者提出了基于光网和移动互联网建设智慧云社区的思路,通过打造社区信息化合作模式,汇聚智慧应用,为居民提供更好更多的信息化服务和大宽带应用。

(1)光网络是智慧云社区的网络基础

中国电信于2011年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致力于打造无处不在、天地一体化宽带网络:接入带宽3~5年内跃升10倍,南方城市实现光纤化,核心城区实现光纤接入,最高接入带宽达100m,城市家庭接入带宽普遍达到20m。

基于光网建设智慧社区的优势是能够提供最高品质的宽带接入和前瞻性的数字家庭解决方案,不仅固话、上网、智能家居等应用能够轻松实现,互联网高清电视、高清视频通信等大带宽应用也有最好的体验。

(2)移动互联网是智慧云社区的发展新潮流

2012年7月,手机超过pC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工具。智能手机、pad等移动智能终端的计算、存储和感知能力快速发展,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接入宽带互联网,享受丰富多彩的智慧应用。

基于社区的app应用、移动社区管理、社区社交新形式越来越快地发展,微博、微信、微技、QQ、智能搜索、nFC等各种新应用层出不穷,基于GiS、LBS和远距离探测等技术的新型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创新也开始粉墨登场,为社区信息化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基础。

(3)云计算是智慧云社区的高效技术实现方式

众多it系统的建设与维护一直是困扰物管公司的问题,云主机、云托管的发展让it成为一种按需采购的服务。将信息门户、社区安防、物管等系统布署在云平台上,物管不需要专门的it人员,却可享受高质量的it服务和低成本、快速实现的社区智慧应用。

采用云计算技术有利于社区信息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系统资源可随用户量变化而弹性伸缩,开发者也可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建设等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将基于云平台提供业务。

(4)基于光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智慧云社区的体系架构

支撑智慧云社区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化与智能的感知、随时随地的快速立体接入、高速宽带和按需传送的信息网络、智慧的平台等。这些技术分层衔接,构成了智慧云社区的信息化支撑架构,见图1。

信息基础架构底层是由物联网、固网和移动网络组成的智能网络层,其作用是对目标对象进行感知、数据采集和传送,是智慧云社区的感知和神经网络。之上是由it、电信能力、数据中心组成的云社区统一平台,是智慧云社区的大脑。平台为各种智慧应用提供公共的基础服务,如编码规范、通信标准、名字服务、安全服务等,使新的智慧应用能多快好省地开发出来。智慧云社区利用统一平台提供的社区物管系统和面向居民、物管的应用客户端,通过众多合作伙伴开发的智慧应用,为物管和居民提供涵盖社区衣食住行娱的智慧生活圈。

智能网络和社区云平台构成了智慧云社区的信息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能够共享各种软硬件和网络资源,提供信息、应用整合能力,提供快速应用生成、系统集成和数据分析能力,其扩展性决定了在之上开发的应用的扩展性。这是智慧云社区建设中必须首先规划、建设好的基础平台。

6智慧云社区的应用方向

(1)智慧生活云

智慧生活云在社区门户基础上整合了智慧家居应用、社区自营应用、社区应用超市等智慧体验应用。互联网itV拥有百套直播数字电视节目、5万小时影视点播,还有高清直播及点播节目,带给用户高品质的视听娱乐享受。

智慧生活云基于手机、pad和itV,能够将电子商务应用呈现在用户眼前,通过与物管和居委合作,为用户提供社区物业、办证预约等在线服务,以及家政服务、便民网点信息;也可以引入主流电子商务平台,向用户提供电子购物、团购渠道;还可提供在线票务如院线通、火车通、客运通、福彩、体彩等服务。其它应用包括娱乐游戏、视频社交等。

手机智能宜居系统用智能终端来控制家居设备,通过将家中各种设施集成,构建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管理系统;在手机客户端上进行设置,即可实现对家居联网设备的集中调度和远程控制。

手机能耗监控系统能够对社区与家庭各种设备的耗能情况进行实时展现和控制,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其后台是对用水、用电、用气、供热供冷等耗能量进行测量和控制的统一平台。

(2)社区物管云

中国电信的社区物管云分为号百物业总机、移动办公、智能物管应用三大类。号百物业总机提供统一的社区物管平台和居民、物管的应用客户端,其背后是强大的呼叫中心服务和号百接入能力。物管移动办公包括文件流转、工作派单、客户服务、内部通知等功能。智能物管应用包括居民信息管理、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给排水控制、社区环保、安全管理、房屋维修、设备维护、收费、远程抄表、社区医疗和公众代办服务等。

所有服务和信息均可通过itV、手机或pad获取,形成居民和物管的良好互动。系统还可与水电煤、电信等公司业务系统相连,向用户提供多屏查看账单和实时支付服务。

(3)智能安防云

智能安防云基于电信网络向社区和居民提供视频监控、家居安防、门禁对讲等服务。居民可随时随地在各种终端上进行家居、社区安防的实时查看。结合支持GpS的移动终端定位能力,辅以电子围墙、全球眼、远程监护等社区安防系统,智能安防云还提供实时报警、告警联动等服务。

手机安防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家中摄像头的监控情况。用户可以远程控制摄像头转动、调节图像参数,平台具有录像存储、下载、点播等功能。

7小结

基于光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智慧云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建设内容包括智能网络基础设施、统一平台和智慧应用三个层次,其应用可以归集为社区智慧生活、智慧物管和智慧安防三个方向。

智慧云社区建设涉及面广、参与者众多,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探索好的商业模式,在商业和公益间找到平衡,将智慧社区建设纳入良性的市场化发展轨道,以促进各种智慧应用的繁荣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朝晖,谭华,李颖.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上的智慧大集成[J].广东通信技术,2013(2).

智慧环保监管篇10

日前,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国发〔2013〕7号文件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到2015年,以构筑“智慧山东”为目标,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同时明确了山东在今后的时间里将以打造智慧园区为主要目标,来实现智慧山东的整体结构规划。

提早布局

智慧园区的明确丰富了智慧山东的整体布局。但早在2011年,山东就已经提出要形成“智慧山东”基本框架。2012年,针对“智慧山东”基本框架,在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细化为要加快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慧矿山、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建设,实施物联网产业100强企业培育计划等。这与园区的明确互为印证。

为了更加具象的贯彻智慧山东计划,山东决定依托济南、青岛、潍坊等7个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新光源、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位置感知技术,集聚培育规模以上企业500家以上、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智慧应用和服务为核心,充分发挥地方智慧型产业的优势,选择物联网应用基础较好的领域,分期分批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项目。

在整体布局中,山东将开展“智慧城市”试点,打造引领全省的综合物联网应用示范先行区,积极争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还将建设一批公用信息通信网络高速泛在、精细管理高效惠企、功能应用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集聚的示范性“智慧园区”。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还将实现对道路、桥梁、建筑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矿山、电力、化工等领域生产现场环境、设备实时运行的监测和预警,人员、设备的识别和安全巡查管控等。要构建覆盖全省千家重点用能企业的油、电、煤、气用量监测网。此外,还将加快建设山东“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智能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智能酒店客房、景区客源流量监测系统、旅游车辆调度系统等,实现一体化的旅游服务和个性化的旅游感知互动。

尤其在智慧园区建设方面,山东省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韩旭东认为,过去几年,“智慧山东”建设主要放在了交通、矿山这两个重点领域,省内矿山开始从数字化、智能化向智慧化发展。而“智慧园区”也要通过项目建设形成更好的应用模式,引导园区内企业的智慧化发展。同时智慧园区的明确,将与“智慧城区、社区”、“智慧城市”一同成为组成“智慧山东”的三大板块,全面助力山东的智慧化发展。

因势利导

从前面的报道中可见,在山东省规划的智慧园区中,产业的智慧化发展与城市的智慧应用无疑是最为突出的重点。通过“智慧园区”试点,山东将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例如:在禹城市等开展“智慧农业园区”试点,重点在粮食作物生产、农用地资源利用、农用水资源、畜禽水产精细化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果园精细管理、设施农业等领域部署物联网试点与示范应用;在济南、淄博市等开展“智慧工业园区”试点,以装备制造智能化为核心和突破口,深化物联网技术在汽车、船舶、机械设备、消费品等我省优势传统产业上的渗透融合,创建装备制造智能化示范园区;在德州市等开展“智慧物流园区”试点,以智能调度、物流信息处理、车辆监控管理和调度、食品及药品追溯与风险预警等为切入点,选择重点物流企业、园区和基地开展智慧物流应用示范。

通过集成优势城市现有资源整合典型产业。依托济南、青岛、潍坊、威海、济宁、淄博、日照市7个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新光源、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位置感知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和软件产业,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海洋工程、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重点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做好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孵化和扶持工作,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协同发展的智慧产业体系。

而在其他领域,会继续按照“十二五”规划有序进行并与园区项目互相配合。例如,延续推进“智慧城市”试点,探索建设、运营和服务模式。选择潍坊、威海等市作为“智慧城市”试点,继续围绕交通、能源、物流、工农业生产、金融、智能建筑、医疗、环保、市政管理、城市安全等重点行业的应用热点和难点找出突破口,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智慧应用和服务为核心,充分发挥地方智慧型产业的优势,选择物联网应用基础较好的领域,分期分批建设应用示范工程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