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社会救助工作总结十篇乡镇社会救助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社会救助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5:58

乡镇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建立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主题,以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和发展环境为重点,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对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为此,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重心下移原则。按照社会保障和社会帮扶工作属地管理的要求,将县政府直属部门的有关社会服务和保障的事务性工作逐步下放到乡镇,使工作重心下移,调动基层的工作积极性。

------资源共享原则。整合分散在机关和基层、部门之间的资源,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通过调整、挑拨、调剂、置换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使之合理配置,充分发挥综合效能。

------稳步推进原则。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内容多、覆盖面广,要坚持面向全社会,统筹城乡,整体推进。同时,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分步到位。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建立一个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具体为:

------完善一个体系。通过归并相关职能,理顺关系,建立起纵向由县----乡镇----村居----享受对象“两级管理、三级网络”,横向由政府劳动保障职能和社会慈善救助职能相结合,职责明确、范围清晰、保障有力、救助到位的新型社会综合救助体系。

------健全两级机构。将现有的有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社会帮扶、社会救济、临时救助等工作职责进行重新整合,建立乡镇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机构,相应赋予事权,对下一个口子,对上分别负责,实现经办机构、服务网络和工作程序的便民化、规范化、集约化,从而构建办事高效、结构合理、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县、乡两级新型社会救助组织框架。

------实现三个转变。实现劳动保障、医疗救助、社会救济等以“条”管理为主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体制的转变,把社会保障和救助职能重心下移到乡镇;实现社会救助职能由“多头操作”向“归口管理”的转变,由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行使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职能,理顺其他相关部门的社会救助行为;实现资源配置由“重复分散”向“统一集中”转变,利用现有设施,努力盘活存量,合理配置增量,把存量资产统一调配,增量资产统一配置。

三、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内容和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执行《苍南县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规定,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坚决克服以资金定人数的现象,并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健全低保档案,做到县、乡镇建立数据库,村(居)委会建立低保册,实行一户一档案,全面反映低保、其他专项救助情况和低保户生产生活变化情况,为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动态管理提供依据,最终实现微机联网。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低保对象就业的政策,帮助低保对象劳动自救。规范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评议、审批程序,实行个人申请,村(居)委会集体评议推荐,乡镇社会事业服务站调查核定,乡镇政府初审,村(居)委会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报县民政局审批,对经批准的低保对象由乡镇政府委托村(居)委会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二)以孤寡老人集中供养为突破口,探索社会养老救助新途径。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试点工作,加快中心敬老院建设步伐,年底前完成17所中心敬老院和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80%的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做好乡镇敬老院扩并工作,向周边乡镇辐射扩展,将就近乡镇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纳入中心敬老院;同时,规范敬老院管理,按照“星光”网点考核要求,改变敬老院作为单纯的五保对象住养场所,把敬老院建设成具有住养、日间照料、文体活动等综合性、多功能的福利服务设施,面向社会老年人开放,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一批综合性、多功能的福利服务设施和场所。

(三)建立临时救助制度。认真贯彻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县救助管理站机构和制度,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临时救助,并做好本地外流乞讨人员的接回救助等工作。要加强赈灾救灾工作,对因遭受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实施及时有效的临时救助。

(四)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筹资办法,加快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参保资金的监管,探索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方案,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向全县推开,争取到20*年全县基本建立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五保户合作医疗个人出资部分由县政府解决;低保家庭和特困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合作医疗个人出资部分由县、乡(镇)两级政府各解决50%。制定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办法,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等问题。

(五)认真组织实施助学、助法、助房等专项救助。着力解决弱势群体家庭子女就学困难,保障每个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进一步发挥结对帮扶助学、发放教育券等作用,杜绝因贫失学、辍学;加强县法律援助中心建设,健全组织网络,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加大对居住在危房或无房户的弱势群体的补助力度,逐步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困难;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使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与城镇社保体系相衔接,对被征地农民,只要符合城镇低保条件的,都要纳入城镇低保范围。

(六)完善社会互助制度。县慈善总会要加大慈善募捐力度,广泛开展慈善募捐和救助活动,汇集社会资金和物资,开展灵活的单项和个体救助,弥补政府政策未能涵盖的领域。有条件的乡镇也要尽快成立慈善分会,调动群众乐善好施,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使之成为政府对社会困难群众救助的必要补充。

(七)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工作运行网络。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的要求,加快建立县、乡两级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机构。县级成立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全县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调查、审批、统计,指导基层低保工作,掌握全县社会困难群众状况,组织实施困难群体生活救助等工作。各乡镇要相应成立社会事业服务站,负责最低生活保障、合作医疗、专项救助以及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的调查、核定工作,协助失业下岗人员调查、就业再就业服务管理和社会保险的扩覆工作,提供多形式的劳动技能培训服务,增强弱势群体的就业能力,人员编制由县编委确认,所需人员由各乡镇调剂解决;村(居)委会也要设立专门的工作服务站,指定专人负责;做到对下一个口子,对上分别负责。

四、工作步骤

县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从有利于安定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资源共享的角度,精心设计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研究阶段(20*年8月31日前):民政部门组织人员对各乡镇救助体系建设进行调研,拟订实施方案;县政府组织人事、民政、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赴省内救助体系建设先进县(市、区)学习取经。

(二)工作试点阶段(20*年9月1日---10月31日):确定灵溪镇为新型救助体系建设的试点单位,先行试点,为在全县范围内推开提供工作经验。

(三)全面实施阶段(20*年11月初):在灵溪镇试点的基础上,抓紧总结经验,在全县各乡镇全面推行。

五、工作要求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党和国家“以民为本”、维护广大群众利益的集中体现。各乡镇、各部门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齐心协力做好这项工作。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各乡镇要把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作为当前最紧迫的工作任务,抓紧抓好。县政府已经成立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民政、劳动保障、卫生、教育、房管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主持研究和决定社会救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分管领导要深入调研,掌握实情,探求有效办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二要加强监督。要把社会救助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乡镇和部门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同时,把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列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接受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察。对执行政策打折扣、工作不力的单位与责任人员,要及时给予惩戒,造成严惩影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三要保障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以保证各项救助政策的落实。同时,不断改进救助方式,防止救助资金分散投入和多头使用,切实保证各类救助资金真正用于困难群众的救助。

乡镇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篇2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根据省民政厅、省扶贫办《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方案》(X民社救字〔2020〕X号)、市民政局、市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的实施意见》(X民〔2020〕X号)文件要求,特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落实落细兜底保障政策

(一)强化农村低保兜底保障。

及时把脱贫后返贫人口、新增贫困人口、脱贫监测户、扶贫边缘户中符合低保政策的人员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不断巩固兜底保障脱贫成果,在脱贫攻坚期内,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我县低保标准的,在核算低保家庭收入时按规定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给予12个月的渐退期,对于主动申请退出低保的可给与1-3月的低保金。逐步由“输血”帮扶向“造血”帮扶转变,促进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积极就业、创业,对脱贫后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且已享受低保满12月的稳定脱贫扶贫对象,可以按规定退出低保范围,防止政策养懒人。

(二)全面落实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

严格按照《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规范特困人员认定、审批和终止救助全流程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加强特困供养对象档案管理。优先为有集中供养意

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加强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照料服务,落实照料护理人并签署委托照料协议。增强特困供养机构兜底功能,加快推进特困供养机构养护能力建设,提高收住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的服务能力。

(三)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作用。

优化临时救助审核审批程序,适当提高救助标准,提升救助时效性;鼓励乡镇(区)积极运用“先行救助”方式缓解急难型救助对象生活困难;县民政局、财政局出台规范健全乡镇(区)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文件,合理提高乡镇(区)审批额度,将2000元以下急难型救助审批权下放到乡镇(区)。加强临时救助和低保政策衔接,对返贫人口和新增贫困人口,可视情由乡镇(区)先行给予临时救助;一段时间后基本生活仍然困难的,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

(四)做好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社会救助工作。

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方案》要求,结合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及我县实际,加大摸底排查力度,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上门随访,确保因疫情出现监护缺失的儿童能够得到及时救助。深入了解掌握新冠肺炎患者家庭以及因疫情导致难以就业、收入减少等生活困难家庭情况,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家庭或人员纳入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覆盖范围,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及时足额按规定启动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二、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

(一)加强困难残疾人关爱帮扶。

继续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加强信息系统的综合运用,建立“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配合残联开展贫困残疾人的照护服务工作,在摸排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协调沟通,整合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统筹相关渠道资金集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的照护服务工作。

(二)做好农村儿童、留守妇女关爱保护工作。

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动态监管、应保尽保”。落实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政策,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加强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康复保障、教育资助救助、兜底责任履行和安全风险防范。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强化家庭主体责任,提升关爱服务水平,夯实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四位一体”救助保护机制,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得到妥善照料。优化儿童福利机构区域布局,推进“养治教康+社会工作”一体化区域性养育机构建设。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摸底排查农村留守妇女情况。

(三)做好农村留守老人关爱帮扶工作。

加快完成全县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录入更新工作,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台账。持续推进农村老年人联系人登记、农村老年人赡养协议签订、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走访探视三项制度。加强资源统筹,对农村困难家庭的高龄、失能、留守老人,督促各方履行关爱职责,增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安全监护、权

益保障等基本服务。

三、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着力发挥社会组织在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智力帮扶和对口援助中的作用,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省、市联动,到贫困村开展“百社进百村”活动;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对口援助下塘镇韩岗社区。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展公益创投,聚焦贫困特殊群体,加大关爱帮扶力度。加大对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先进人物的宣传力度,激发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慈善组织、专业社工和志愿服务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四、重点任务进度安排

(一)动员部署、明确任务(2020年4月)

各乡镇(区)要按照县民政局、扶贫办统一部署,制定出台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明确重点任务、时间节点、责任部门、工作举措和落实标准,4月15日前分别报县民政局、扶贫办备案,各乡镇(区)要参照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重点聚焦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结合“社会救助服务在百街(镇)”活动,实施城镇贫困群众纾难解困工作。

(二)监测摸底、比对排查(2020年4月-5月)

4月底前,各乡镇(区)民政事务所要与同级扶贫部门开展一次全面信息比对,重点掌握扶贫监测户、扶贫边缘户家庭状况。各乡镇(区)民政部门要以困难群众(低收入家庭)数

据库信息更新为抓手,按照“凡救助必用库,凡受助必入库”的要求,与同级残联、教育、住建、医保等人员相关信息开展一次信息核对,对可能存在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进行排查。

5月底前,视疫情防控情况,各乡镇(区)、村(居)深入核查比对发现的困难人员以及当地通过信息共享、日常走访发现的困难人员开展入户调查,及时掌握困难家庭个案情况和兜底保障需求,建立工作台账,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要启动临时救助备用金先行救助,对符合其他救助条件及时开展救助。

(三)动态管理、落实政策(2020年6月-7月)

6月底前,各乡镇(区)、村(居)结合低保专项治理,开展一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全面排查、动态管理、应纳尽纳,实现救助对象有进有出、精准认定。

7月底前,各乡镇(区)民政、扶贫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按规定程序落实救助帮扶政策,及时将符合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以及其他民政帮扶政策的人员纳入救助帮扶范围,依规发放救助帮扶资金或提供救助帮扶服务。对不符合兜底保障条件的贫困人口,乡镇(区)扶贫部门协调落实其他帮扶措施,确保贫困人口能够稳定脱贫。对其他不符合民政救助的困难对象,乡镇(区)民政部门要及时转介相关部门。加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源头防控,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按规定纳入救助范围。

(四)监督检查、巩固深化(2020年8月-11月)

8月底前,乡镇(区)民政、扶贫部门完成本级自查工作;

9月中旬,县级民政、扶贫部门通过机动式明查暗访、随机检查、乡镇互查、第三方机构抽查等对全县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城镇贫困群众纾难解困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11月底前,县、乡两级民政、扶贫部门进一步查漏补缺,及时解决发现的个案问题,确保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做好工作总结、迎接省市暗访督查。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责任。

各乡镇(区)要落实社会救助属地管理责任,民政、扶贫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城镇贫困群众纾难解困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统筹协调、配合协作,周密安排部署、层层压实责任、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要密切跟踪分析疫情对社会救助兜底脱贫的影响,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适时调整完善实施方案。

(二)加强统筹协调。

各乡镇(区)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社会救助“1+8”体系牵头抓总作用,协调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对基本生活有困难的,各乡镇(区)民政部门要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救助供养;对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方面遇到困难的,各乡镇(区)民政部门要及时转介各相关救助管理部门及时纳入专项救助;发生自然灾害的,由应急部门给予受灾人员救助;遭遇意外事

故或因家庭刚性支出过大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各乡镇(区)民政部门给予临时救助。

(三)深化作风建设。

各乡镇(区)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落实落细各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确保救助对象精准、因户施策精准、资金补助精准;要持续深化低保专项治理,巩固前期治理成果,着力完善制度机制,严肃查处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坚决纠正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畅通社会救助热线,防范“脱保”、“漏保”,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四)强化督促调度。

各乡镇(区)要进一步完善监督考核机制,通过监督考核,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定期督促调度本地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城镇贫困群众纾难解困工作进展,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6月5日、9月5日、12月5日前向县民政局、扶贫办报送当地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城镇贫困群众纾难解困工作实施情况。县民政局、扶贫办将定期汇总整理各地行动开展情况,推广宣传典型经验。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乡镇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篇3

以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实现构建和谐*为目标,以关注民生,把向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作为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出发点,组织动员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深入城乡特困家庭,积极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积极营造关心困难群众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全社会帮扶困难群众的整体合力,促进全县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二、救助慰问对象及标准

(一)县领导救助慰问对象

1、县级离退休干部和遗属、抗日老兵、党外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

2、武装部、预备役、三宝通讯连、武警中队、消防中队、永安靶场六个驻农部队。

3、全县22个农村社会福利中心。

4、每个乡镇一户老党员、一户复员老兵或伤残优抚对象、一户特困户中的严贫户。

5、城镇下岗职工中的特困户50户。

6、在县医院住院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老干部或老职工5人。

7、全县孤儿365人。

8、在康宁医院住院的军队复员退役军人及“三无”精神病患者。

9、驻公主岭荣军医院、梨树县郭家店镇省民政厅复退军人和结核病医院的复员军人15人。

10、全县10所高中学校中的贫困生1000人。

(二)乡镇和部门救助慰问对象及标准

1、每个乡镇和站、办、所负责本乡镇30户特困户,救助慰问标准为每户不低于200元的米、面、油或副食品,资金由各乡镇负责。

2、县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驻农上管部门(单位)和民营个体工商大户负责所包各乡镇特困户,救助慰问标准为每户不低于200元的米、面、油或副食品,多者不限,资金由慰问单位自行解决。

三、具体办法

1、救助慰问对象的确定

农村特困户由县民政局按照各乡镇所报的户数和困难程度,确定救助慰问户数;农村贫困老党员、复员老兵或伤残优抚对象、贫困户由各乡镇党委确定;县级离退休干部和遗属中的救助慰问对象由县老干部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城镇下岗职工中的特困户由县劳动局确定;全县10所高中学校中的贫困生由县教育局确定;其他救助慰问对象由县民政局确定。

2、救助慰问指标的分配

县政府根据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驻农上管部门(单位)和民营个体工商大户的现有条件分配救助慰问指标。共分四个档次:第一档包30户,第二档包20户,第三档包10户,第四档包5户。

四、时间安排

本次“两节期间万户特困户结对救助慰问活动”,从20*年1月10日开始,到1月20日结束。县领导的救助慰问时间,由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具体安排。

五、几点要求

1、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次救助慰问活动,要把这次活动作为落实全县民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2、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救助慰问对象,并与包保单位搞好衔接和配合。

3、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在规定时限内把慰问品送到救助慰问对象家中,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

4、县发改局、商业物资总公司、县社等没有分配乡镇救助慰问指标的部门,要克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按照不低于10户的指标,做好本部门所属企业困难职工家庭的救助慰问工作。

乡镇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篇4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原则。

(二)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施救、公开便捷、救急救难、及时有效的原则。

(三)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基本建立起资金来源稳定、管理运行规范、救助标准统一、救助程序便捷、信息资源共享、救助效果明显的城乡一体化医疗救助格局。

三、救助对象

具有我区户籍,已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

四、救助办法

救助对象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在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服务设施目录范围内,享受医疗费用报销“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即救助对象的住院医疗费用在扣除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其余个人承担费用再按50%的比例给予救助。单次救助金额不超过6500元,每人当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30000元。

五、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为保证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与区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的有序、有效衔接,确定区医院、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医院、区胥各庄中西医结合医院、胥各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区医院门诊部、区妇幼保健院高庄子社区门诊部、区济康医院和14所乡镇卫生院(共23家)为医疗救助“一站式”试点医疗机构。

六、操作程序

(一)农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医疗救助操作程序。

1.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登记时,须向医疗机构提供身份证、户口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低保证或“五保”证等有效证件,由医疗机构与区民政局进行信息核实确认(或联网信息比对)。出院结算时,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报销后,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救助资金,救助对象只需支付自负费用。定点医疗机构统一将垫付部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单和医疗救助结算单(注明自付金额和应享受救助金额),达到大病保险额度的需提供大病保险报销单据一幵报区民政局。区民政局进行审批汇总报区财政局,经区财政局审核后与定点医疗机构按季度结算。2.救助对象在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诊,需本人先行垫付相关费用。在省、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诊的凭医疗机构出具的补偿单,在其他医疗机构住院就诊的凭区新农合办公室核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补偿单(附住院票据和诊断证明复印件,加盖新农合审核章),达到大病保险额度的需提供大病保险报销单据一幵报区民政局。区民政局进行审批汇总(附补偿单据、低保证或“五保”证复印件)按季度报区财政局,经区财政局审核后拨付区民政局发放。

(二)城镇低保对象医疗救助操作程序。

1.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登记时,须向医疗机构提供身份证、户口簿、医保卡、低保证等有效证件,由医疗机构与区民政局进行信息核实确认(或联网信息比对)。出院结算时,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救助资金,救助对象只需支付自负费用。定点医疗机构统一将垫付的医疗救助单(注明自付金额和应享受救助金额)报区民政局。区民政局进行审批汇总报区财政局,经区财政局审核后与定点医疗机构按季度结算。2.救助对象在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诊,需本人先行垫付相关费用。出院后,持住院相关材料到区社会保险事业局履行报销手续,然后将区社会保险事业局核准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结算单(附医院票据和诊断证明复印件,加盖医保审核章)和低保证复印件报区民政局办理医疗救助。3.救助对象达到大病保险报销额度的,年底由区社会保险事业局报销、保险机构赔付后,到区民政局办理医疗救助。

七、特殊救助情形

对受救助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本人同时又属重点优抚对象或失独家庭等特殊人员的,按其相应属别高的医疗救助补偿规定执行。

八、不予救助范围

1.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列入报销范围、不予补偿的情形。2.非本年度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3.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低保对象。4.不符合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政策规定,以及市、区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不予救助情况。

九、资金的筹集、管理

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资金通过区财政预算安排。区民政局每年年底提出下年度医疗救助用款计划,经区政府批准后,纳入下年度财政预算。所需资金列入财政医疗救助资金专户,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十、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工作由区民政局具体组织实施,区财政局、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密切配合。区民政局要严把救助对象审核确认关,及时调整“一站式”服务对象的范围、救助比例,向定点医疗机构准确提供救助对象信息,幵做好资金申报及发放工作。区财政局负责及时筹集、拨付医疗救助资金,探索建立社会救助资金动态增长机制,幵对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区卫生局负责资助救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具体工作,制定和落实相关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减免政策,对医疗救助“一站式”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管,配合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的衔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具体工作,配合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的衔接。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区广播电视台、《今日》报社等媒体以及各乡镇、胥各庄街道及各村(居)委会要积极做好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的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医疗救助的对象范围、审批程序、救助标准等,提高群众对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政策的认识程度,使这项惠民政策广泛知晓、深入人心。

(三)强化责任,严肃纪律。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救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医疗救助相关规定,积极垫付资金,控制医疗费用,遵守医规医德,为救助对象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凡在工作中出现弄虚作假、小病大医、等恶劣行为的,将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乡镇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篇5

一、城乡医疗救助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政府出资救助与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

(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三)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

(四)坚持按需施救和量力而行的原则。

二、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及范围

(一)全旗正在享受低保待遇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以下简称城乡低保对象)。

(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三)在乡重点优抚对象:

1、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不含1—6级伤残军人);

2、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

3、在乡复员军人;

4、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有部队原始医疗证明);

5、参战退役人员。

(四)城乡低收入家庭患大病人员(城乡低收入家庭指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低于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00%的家庭人员),个人自付医疗费仍有困难且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

(五)地方政府规定救助的其它特殊困难群众。

(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救助范围:

1、不能提供有效医疗票据(含复印件)或原始诊断证明的;

2、器官移植的费用;

3、跨年度累计的医疗费用或超过年度救助标准的费用;

4、计划生育费用;

5、交肇事、打架斗殴、酗酒和等违法犯罪行为以及自残等行为致伤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6、整形、美容等非正常疾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7、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不符合医疗救助范围的医疗费用。

三、城乡医疗救助方式

城乡医疗救助采取日常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门诊医疗救助和临时医疗救助四种方式。

(一)日常医疗救助

日常医疗救助采取事前救助,在农村牧区要首先为救助对象(不包括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及范围的四、五、六类)代缴其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全部费用;在城镇要首先为救助对象(不包括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及范围的四、五、六类)代缴不低于30%的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

城乡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在乡老复员军人、社会福利机构供养五保对象(含孤老优抚对象)每年每人给予300--800元的日常医疗救助,主要是救助对象为慢性病患者,用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门诊和药店购药。

(二)大病医疗救助

1、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患病住院治疗,其医疗费用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报销比例报销后,自付部分由民政部门给予不低于80%的救助。

2、城乡低保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患病住院治疗的。

在农村牧区,对于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农村低保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服务机构应给予适当优惠减免,医疗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治疗,按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规定报销比例报销和剔除各种减负及互助帮困后,其自付医疗费用在医疗救助限额即封顶线(10000元/年),自付部分由民政部门给予不低于65%以上的救助;医疗费用超过规定限额的,自付部分由民政部门给予不低于50%以上的救助,但是全年累计救助总额不得超过10000元。

在城镇,对于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城市低保对象,其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在扣除按医疗保险部门规定的报销比例报销和剔除各种减负及互助帮困后,自付部分在民政医疗救助规定限额即封顶线(10000元/年),给予不低于65%以上的救助;自付部分超过民政部门规定限额的,由民政部门给予不低于50%以上的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总额不得超过10000元;对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治疗,经城镇未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城市低保对象,其住院医疗费用在规定限额的,按不低于65%给予救助;超过规定限额的,按不低于50%给予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总额不得超过10000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参照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的救助标准予以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总额不得超过封顶线。

3、城乡低收入家庭患大病、重病住院治疗的人员(低收入人员家庭是指月收入高于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低于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00%的家庭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除外),医疗费用负担困难且影响家庭基本生活,个人自付住院费超过10000元的。

在农村牧区,对于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农村低收入家庭人员,医疗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治疗,按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规定报销比例报销和剔除各种减负及互助帮困后,其自付医疗费用在10000元以上,自付部分由民政部门给予不低于50%的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总额不得超过10000元;

在城镇,对于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员,其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扣除按医疗保险部门规定的报销比例报销后,自付部分在10000元以上,由民政部门给予不低于50%的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总额不得超过10000元;对未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城市低保对象,其住院医疗费用,自付部分在10000元以上的,由民政部门给予不低于50%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总额不得超过10000元。

(二)门诊医疗救助

1、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患慢性病(一般性疾病)门诊治疗的,门诊治疗费用自付部分由民政部门给予不低于40%的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总额不得超过3000元。

2、城乡低收入家庭患慢性病(一般性疾病)门诊治疗的人员(低收入人员家庭是指月收入高于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低于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00%的家庭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除外),医疗费用负担困难且影响家庭基本生活。

救助对象中患有以下疾病,需要长时期维护治疗又不需要住院的重病人员,民政部门要根据基金筹集情况,门诊治疗费用自付部分由民政部门给予不低于30%的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总额不得超过3000元。

(1)患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

(2)患恶性肿瘤需要放疗化疗的;

(3)患重病肝硬化及并发症,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4)患再生障碍贫血(白血病);

(5)患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维持的;

(6)患重症脑血栓、脑出血,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7)患重症精神疾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8)经旗人民政府审定的其他重大疾病.

(四)临时医疗救助

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因大病医疗费用过高,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每年给予不超过1000元的医疗救助;全旗每年安排的临时医疗救助资金总额不得超过本地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当年收入的15%。对城乡医疗救助对象中的“三无”人员、丧失劳动能力的重残人员(残疾等级2级以上)和65岁(含65岁)以上老人实施重点救助。根据患者的生活状况,医疗救助比例、救助限额可分别上浮10个百分点和2000元;对城乡医疗救助对象患重大疾病的家庭,医疗费用支出巨大导致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医疗救助限额可适当放宽。

四、城乡医疗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

(一)申请。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符合城乡医疗救助条件的对象申请医疗救助,可直接到户籍所在地(街道)办理申请登记手续,填写《城乡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同时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1、城乡医疗救助申请书;

2、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查验)及复印件二份;

3、享受社会救助的有效证件(低保证、五保供养证、优抚有关证件等)(查验)及复印件二份;

4、当地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包括、街道卫生院、所,旗医院、旗蒙医医院或三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正式医疗收费单据,必要时应提供医疗诊断证明、病历(或复印件);

5、已享受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待遇的救助对象,需要提供报销医疗费用的详细单据或证明;

6、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受理及审核。(街道)民政办负责医疗救助申请的受理、审核登记工作。

1、审核申请人的救助资格。验收申请人提交的医疗救助申请及证明材料和发生的医疗费用单据,填写《城乡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同时登记备案,填写《城乡医疗救助情况登记表》。

2、核定医疗救助金额,填报《城乡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撰写“关于申请审批救助待遇的请示”后上报旗民政局。

(三)审批。旗民政局负责本地区城乡医疗救助申请的审批工作。

1、审核(街道)上报的申请材料和救助金额,签署《城乡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填写审批意见;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申请人员要写明理由,与原始材料一并退还(街道)经办机构,由经办机构书面知本人。

2、根据审批结果,填写《城乡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与有关原始材料一起返回(街道)经办机构存档,旗民政局留存复印件一份归档。以上审核、审批和救助资金发放工作时限按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规程》要求办理。

五、医疗救助服务机构

日常医疗原则上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嘎查)卫生室担任,大病医疗救助原则上由卫生院和旗县(市、区)级医院承担。城乡医疗救助服务机构由旗民政局牵头,会同卫生和劳动保障部门合理选定,并向社会公布。承担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机构要张贴就医指南,保证服务质量,方便群众就诊。救助对象持有效证件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视情况可享受适当费用的减免政策。如遇特殊情况需转到上级医疗机构或外地医院治疗的,需要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和民政部门同意,治疗终结后可以享受医疗救助待遇。

六、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一)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旗级要建立城乡医疗救助的基金,医疗救助基金过财政安排、专项福利公益金、社会捐赠等渠道筹集。具体来源为:

1、中央、自治区下拨的医疗救助基金;

2、市财政和福彩公益金安排的医疗救助基金;

3、旗级财政和福彩公益金安排的医疗救助基金;

4、社会捐赠基金;

5、其他可用于医疗救助的资金。

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筹集的主要渠道为上级补助和市旗级财政安排及本级福彩公益金。原则上本级财政当年预算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根据本辖区上年末城乡人口数,分别按每人2元计算安排本级财政预算。旗级上年度本级福彩公益金的5%用于城乡医疗救助。同时,要积极开展社会捐助工作,将部分社会捐赠资金用于城乡医疗救助。财政部门根据民政部门医疗救助情况,适时将医疗救助金拨付到民政部门城乡医疗救助专帐,开展救助工作。

(二)旗级应坚持“量入为出,年度收支平衡”的资金管理原则,对救助对象实施救助。原则上当年筹集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应全部支出。对当年节余资金超过年度救助资金总量10%的地区,上级将调减下年度医疗救助基金补助额度。

(三)医疗救助资金的支付。用于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资金,由旗民政部门核定人数后将资金划拨至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金专户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专户,并知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医疗救助对象确因困难支付不了住院费用的,经民政部门同意,由医疗服务机构先垫付规定限额的全部或部分前期医疗资金,经旗民政部门审核后,拨付医疗服务机构。

临时医疗救助资金由民政部门按规定提出支付计划,由旗财政部门审核后拨付民政部门组织发放。

对于在各类民政服务机构中集中供养的民政救助对象,其门诊或住院医疗费用,由救助对象所在民政服务机构先行垫付,并按季度凭医疗收费票据或购药票据与旗民政部门结算,由民政部门将救助资金拨付到民政服务机构。

(四)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户储蓄,专帐管理,专款专用。财政部门在财政社保专户建立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专帐,用于办理资金的汇集、核拨、支付等业务;民政部门设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救助专帐,用于办理救助资金的核拨、支付和发放业务,并设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日常救助、大病救助和临时救助明细台帐。

七、组织实施

(一)旗、(街道)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医疗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对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认识。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容,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并按照救助对象人数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切实把这项患者及城乡困难群众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明确责任,全面推进,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运行机制。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要在旗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民政部门负责管理并组织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1、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加强对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实工作力量,选配工作能力强且有责任心的人员从事医疗救助工作。原则上救助对象超过万人的配备2—3名工作人员,万人以下的配备1—2名工作人员,并落实救助资金,确保救助工作落到实处。

2、民政部门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加强对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并负责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3、财政部门要会同民政部门研究制定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办法,筹集并及时拨付医疗救助资金,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原则上,救助对象超万人的,地方安排的工作经费应不低于6万元,救助对象不足万人的,地方安排工作经费应不低于3万元,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4、卫生部门负责做好救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相关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制定对城乡贫困群众的相关优惠政策,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5、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工作,要为城镇困难群众参保和住院治疗提供方便和实惠。

6、审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

7、民政、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的监管力度,每年安排不低于2次的联合检查,确保医疗救助资金的按时拨付和合理使用。

乡镇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篇6

加强社会救助,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及各类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近年来,__县民政局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对民政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随着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目前全县最低生活保障已形成以社区和村为主要阵地,从2011年至今全县有城市低保户3763户6184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8148.18万元。有农村低保户3778户7032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4656.7万元。为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发放春节一次性补助金1205.75万元。自我县2011年开展80周岁及以上老年居民发放生活津贴工作以来,严格依照相关文件规定积极开展工作,共为全县4351名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累计发放高龄津贴276.45万元,为全县3825名70-79周岁老年人累计发放高龄津贴446.49万元。在不断加大宣传医疗救助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医疗救助各项工作。十二五期间,共计为各类救助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2__.95万元。共为1296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124.47万元。从2014年开始对146名低保家庭发放殡葬救助金6.94万元。为277名当年新考入大中专院校的低保家庭学生发放救助金34.77万元。共为614名城乡居民发放大额医疗补偿金433.36万元。

落实《三项工作规程》,减灾、防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增强。2011年至今共拨付救灾救济资金9316万元,主要用于灾民生活救助和灾民建房。深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改革,保障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十二五期间共完成152人次外来务工及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及生活救助,救助金额13万元。为应对突发灾难的应急救援能力,与1家超市、1家粮油店签订了长期生活物资购销协议,实行市场化储备,能根据抢险救灾工作需要在当日调拨到位。目前,我局已储备救灾帐篷700顶(其中:____镇300顶、__镇100顶,民政局仓库300顶)、储备被褥200床、棉大衣300件、鞋子100双、折叠床150张、矿泉水可用于灾民转移安置,我县减灾防灾能力进一步加强。

深化改革,推进优抚安置、双拥工作的深入开展。十二五期间,在春节、八一建军节期间对12个驻县部队、优抚对象进行慰问,发放慰问金103.53万元;采取安置就业、扶持就业、鼓励自谋职业等方式,多种渠道安置退役士兵。2011年至今,共接收退伍兵173人,发放一次性自主择业金491.9万元。累计为404户义务兵家庭发放优待金3.4.6万元;为452名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380.76万元。为193名优抚对象落实医疗救助金47.1万元;累计为29名优抚对象发放建房补助37万元。继续巩固双拥成果,及时调整双拥领导小组,完善各项工作制度,__县获得“自治区双拥模范县”表彰命名,蝉联“六连冠”,县民政局荣获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加强村务公开及民主管理,扎实推进基层政权建设。“十二五”开局之年通过对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我县村民自治机制得到完善,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根据工作开展情况,每年对全县12乡镇61个行政村的村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查阅村务公开档案,促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巩固和提高。指导完成了第八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结束后,及时组织村、社区干部进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知识培训,参训率达100%。__县荣获“自治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1个村荣获“自治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民政干部队伍素质,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报名考试。针对社区内不同层次服务对象的需求,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和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档次,扩大社区服务覆盖面,重点加强“为民、利民、便民”的基础。继续抓好“和谐社区”和“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累计拿出10余万元为各社区及各乡镇民政办配备电脑和提供低保工作经费,使社区服务功能得到了较大提升,我县有1个社区被民政部授予“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

严格依法行政,社会事务管理规范有序。全县依法登记的行业协会有56个,民办非企业有23个。按照打造“亮点工程”、树“窗口形象”这一目标,对全县婚姻登记实行了集中登记,积极推进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努力构建婚姻登记一体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了婚姻登记服务质量和水平,五年来,全县共办理结婚登记9967对,办理离婚登记3260对,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7198个,使婚姻登记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3a级婚姻登记机关”称号;在社会组织管理方面,我们采取年检的办法依法对全县70多个社会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殡葬新风,组织开展了公墓清理整顿工作,有效杜绝了乱埋乱葬问题的发生,我局也因此荣获了自治区公墓清理工作“先进单位”;扎实开展城市地名设标工作,从2012年以来,完成了县城门面房、行政企事业单位、小区门牌、路牌安装工作,投入96.55万元对乡镇、村地名、路牌进行

设计安装,进一步提升了__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方便的广大群众出行环境。通过协调各方关系,顺利完成了__乡、__*乡建镇工作。组织开展了殡葬清理整顿工作,积极倡导生态安葬、绿色低碳祭扫和文明节俭办丧,会同交通、公安部门有效应了对清明祭扫高峰。加强规范管理,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我县集中供养农村五保户有73人,按7200元/年/人实行机构供养。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户有58人,按4800元/年/人标准兑现发放供养金;儿童福利院集中供养孤儿有84个,按900元/月的标准实行机构集中供养,分散供养的孤儿有68个,按600元/月的标准每季度兑现发放生活费。以开展创建全国民政系统政风行风示范窗口单位活动为抓手,切实加强县中心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服务管理工作。县中心敬老院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五保供养先进单位”,荣获全__“三星级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荣誉称号,其推出的“爱心每一天”服务品牌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政系统“优秀服务品牌”。县儿童福利院荣获自治州卫生红旗单位。

夯实民政为民基础,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得到大幅提升。加强民政新建、在建、续建项目的监督检查,严格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在上级支持下,总投资1700万元的集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救助站、光荣间为一体的县民政福利服务中心和1100万元的____镇福利服务中心、敬老院、光荣院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投资48.85万元的县穆斯林殡仪馆交付使用。县烈士陵园占地面积50亩,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以上。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总面积1545㎡,建设库区800㎡,业务用房和加工厂745㎡。综合业务用房、加工厂二层主体并验收,已完成库区地基等待钢结构安装。__镇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工程已基本完工,计划近期实施室内装修和室外基础设施建设。____镇社会福利服务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运行,进一步夯实了民政福利服务基础,提升了民政福利服务管理水平,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抓手,以落实《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纲要》、全面深化民政事业改革为主题,以高标准设计、大尺度推进、深层次突破为总要求,力争在创新社会治理、发展养老服务业、保障基本民生、理顺民政体制机制、加强民政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切实履行“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的基本职责,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巩固成果,立足当前,规划长远,夯实基础,强化协调,增进合力,实现民政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为促进__县大民政格局的形成、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加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按照中央5号文件“支持建立健全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灾救灾能力和装备水平”的要求,逐步建立灾前预防与应急处置并重,常态防灾与非常态救灾结合,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分工合作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所示范社区和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规范救灾储备物资标准,丰富物资储备种类,提高自然灾害风险综合防范防御能力。通过科技手段提高防灾救灾能力,建立快速、准确地报灾核灾体系,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和条件,实现远程网络报灾。积极实行灾民恢复重建房屋项目管理,逐步提高倒房重建补助标准。提高受灾群众口粮补助标准。妥善安排受灾群众冬春期间的基本生活。

2、提高城乡社会救助水平。加快完善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以临时救助、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配套完善救助政策,加大救助资金投入力度,落实中央5号文件中指出的“适当提高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水平”的任务,使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使城乡社会救助补助水平与人民群众生活改善同步增长;做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贯彻落实。要抓紧推动建立统筹社会救助工作的协调机制,主动发挥民政牵头作用,积极做好类救助;加快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加大五保供养资金投入,建立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适当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探索多种救助方式,提高救助比例和水平。加强为流浪未成年人和流浪乞讨者提供救助服务。建成管理规范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

3、建立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逐步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加强儿童福利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建设,建成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进一步实现老年福利服务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把老年福利工作从以往仅管理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向营利性养老机构转变;从原来只提供城镇“三无”老年人无偿服务逐步向根据所有老年人的不同状况,提供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转变;儿童福利从以往只负责孤儿生活向生活、康复、矫正、教育等全范围保障转变。在发展布局上,养老服务逐步从偏重发展养老事业向促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共同发展转变,儿童福利逐步从偏重机构逐步向社区、社会转变。在服务提供上,从政府直接服务向政府重点购买服务转变,在社会福利的各个领域,政府除了提供适量有限的基础性、保障性、示范利机构和服务项目外,主要通过民办公助、公建民营、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福利服务提供。

4、建立以民政部门为主导的社会慈善事业管理体制。进一步形成政府倡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社会慈善事业发展机制,积极培育发展慈善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充分发挥慈善组织的优势,开展救灾捐助和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及时向社会公布慈善信息。继续推广“慈善超市”、“爱心超市”等社会救助形式,不断创新募捐方式,募集更多的善款善物以及项目资金。

5、提高优抚安置保障水平。健全优抚安置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各类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加大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生活、医疗、住房等问题的力度。认真落实义务兵家庭优待政策,保证优待金按时足额发放。做好烈士陵园建设和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继续深入开

展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新路子。完善以“自谋职业为主、安置就业为辅、积极扶持就业”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加大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积极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创业。6、科学合理搞好行政区划调整。科学制定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大力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好边界矛盾和跨界资源纠纷,维护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全面推广数字化地名服务,加强地名网站建设。编制全县行政区划图、行政区划详图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全面开展地名普查,查清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对不规范的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对重要地理实体设置地名标志,充实地名数据库的地名信息。

7、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强化民间组织管理。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加快民间组织政策法规建设,强化对新社会组织的审批、管理和监督。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完善社会团体登记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细则。对现有民间组织进行整合,有效控制民间组织的结构和总量,使其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力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和公益性民间组织。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农村经济类、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完善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双重管理体制的有效实践方式。继续开展社会组织“在您身边”活动,推行社会组织诚信自律活动和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活动。建立民间组织联席会议制度、民间组织信息公开制度、评估制度等;加强监督管理,加强民间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对非法民间组织进行查处,确保民间组织的正确发展方向。支持增强民间组织的综合实力和独立运作能力,形成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又注重社会效益,立足群众需求的社会服务机制,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

8、加强民政窗口建设。大力改善婚姻登记工作设施状况,积极推进婚姻登记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和全国婚姻登记管理网络的联网;加强婚姻登记员业务培训,坚持依法登记,建立规范化、优质服务的婚姻登记员队伍,实现婚姻登记标准化建设目标;开展全国婚姻登记示范窗口创建活动。深化殡葬改革,进一步完善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树立殡葬改革新风,加强殡葬行业监管,搞好公墓建设和管理。规范收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依法规范收养程序,办理收养登记,维护孤残儿童权益。认真开展孤残儿童收养,拓展收养渠道,创新工作模式,帮助孤残儿童回归家庭,促进儿童福利事业健康发展。

9、积极推进民政工作依法行政。加快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方面的法制建设,使民政工作进一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管理,努力促进民政工作法制化、规范化。要通过“六五”普法、民政法制教育、法制宣传、法制培训等形式,转变落后的传统思想观念,培养法治新思维,在民政部门和广大基层民政工作者中深扎依法治国理念。

10、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民政干部队伍,要不断强化为民工作理念,增强为民工作本领,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注重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能力素质、作风素质、身体素质,从而建立一支政治强、能力强、作风强、心力强的“四强”民政干部队伍。

1、社会福利院项目:县社会福利院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为__路县民政福利园区,主要为城市“三无”老人提供养老方面的服务,规划建筑面积3000平米,计划投资600万元。建设期限2019前完成。拟争取河北省邯郸市援建项目资金48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20万元。

2、老年活动中心项目:县老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为__路县民政福利园区。工程规划建筑面积1500平米,框架2层,计划投资300万元。建设期限2019前完成。拟争取项目资金24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60万元。

3、老年养护院项目:县老年养护院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为县城__路河北新村。规划建筑面积1600平米,框架2层,计划投资320万元。建设期限2019前完成。拟争取项目资金256万元,县级配套资金64万元。

4、县中心敬老院改扩建项目:建设地点为县中心敬老院院内,规划建设面积为1600平方米,框架3层,计划投资320元,建设期限2019年前完成,拟争取项目资金256万元,县级配套资金64万元。

5、乡(镇)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地点为__镇、__镇、__镇、__乡、__乡、__乡、____乡。工程规划每个乡镇建筑面积1000平米,每个计划投资240万元,新建7个乡镇福利服务中心,总投资1680万元,建设期限2019年前。拟每个乡镇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计14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80万元。

6、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地点为__镇__社区、__社区、__社区、__社区、__镇商业街社区、__镇南桥社区、____镇天鹅湖社区、__镇__社区。规划每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1000平米,计划每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投资200万元,总投资1600万元,建设期限2019年前完成。拟争取项目资金128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320万元。

7、社区服务站:建设地点为__镇__社区、__社区、__社区、建设一路社区、__社区、__乡友好路社区、____镇工业街社区。规划每个社区服务站建筑面积300平米,砖混结构,每个社区服务站投资66万元,总投资462万元,建设期限2019年前完成。拟争取项目资金38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77万元。

8、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为乡(镇)村委会即____镇5个、__镇3个、__镇2个、__乡2个、克尔古提乡2个、__乡3个、____乡3个,计划每个农村互助幸福院投资5万元,总投资100万元,拟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建设期限2019年前完成。

1、县烈士陵园二期(展厅)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为县烈士陵园院内。规划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2个展厅每个建筑面积750平方米),计划投资300万元。建设期限2017年前完成。拟争取项目资金24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60万元。

乡镇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篇7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实施的养老保险、医保、失业保险等社会基本保障是社会保障的基础,而社会救助体系是建立在社会基本保障基础之上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它主要包括城市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制度(我区现行的是农村五保供养和农村特困救助)、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社会互助制度等内容。加快建立社会救助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由于财力不限,保障面大,目前,我区社会救助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救助力度十分有限,需要不断加快完善。一、困难群体基本情况:不容乐观从现行政策实施来看,全区困难对象可以分为农村五保户、农村特困户、农村受灾困难户、城市低保户(包括困难户和“三无”人员)、各类突发性事故造成的临时困难群体等五大类。目前,我区总体社会救助水平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城乡不均。城市保障水平总体比农村保障水平要高得多,去年城市低保发放保障金900多万元,而农村五保户和特困户救助金总共才290万元,城市保障面比农村要广,城市低保基本覆盖了城市所有的困难家庭,保障面达14%,而相对贫困的农村目前只有五保户和特困户才能享受,保障面只有2.2%;二是分布不均。城镇相对集中,农村相对分散,农村地方间差距较大,偏远乡镇的村人数相对较多,个别村组五保户达10人以上;三是救助水平低。城市低保户的“三无”对象最高才144元,一般在45元左右,农村特困户救助只有5元每月每人;四是救助内容单一。目前只能勉强保障基本生活,对于困难对象就医、住房、入学有心无力。五是城乡致困原因有别。城乡困难群众根本原因是当经济欠发达,但是城乡又有区别,这些区别的重要背景则是城镇初步建立了社会基本保障体系。城镇困难成因主要是由于下岗失业,占62%,农村致困原因则是多方面的,如交通地理条件、受教育程度、自然灾害、突发变故等。六是救助主体单一。我区目前实施困难群众救助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民间慈善组织、社会力量相当薄弱,社会互帮互助的气候还未形成。困难群众生活困难的具体情况如下:1、农村五保户。据调查,去年底我区农村五保人数为3773人,平均每个乡镇252人、每个村7人,普遍实行分散供养即各村组自行负责,集中供养程度低,集中供养人数不足200人。2004年前供养标准由各乡镇自行确定,乡镇补助基本在15元—20元每月,粮油由村组集体供给,由于近年农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粮油供应很难落实,部分村多年未再供应,生活十分困难。今年落实省为民办实事政策后,供养补助达到每年796元(80%直接发到五保对象手中,20%部分由乡镇统筹安排解决五保对象就医等其它困难),村级粮油供养情况有所好转,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是住房就医仍是难以化解的难题,全区农村五保户普遍居住在破旧危房当中,无力修缮,个别五保户还存在无房住,缺少防寒衣被的情况,五保户就医还没有一个长期有效的措施来保障。2、农村特困户。全区特困户人数为6238人,2004年前对农村特困户的救助只能适当给予临时救济。作为省为民办八件实事之一,从2004年起,市区财政按1:8的比例负担,为农村特困户按每人每月5元的标准发放特困救助,此项经费由民政和财政于2004年底下拨到乡镇办事处,落实到特困对象手中。今年市里决定将标准提高到10—15元,逐步改善农村特困对象生活困难,但是标准仍然很低,保障内容还很有限,他们的医疗、完善。我区社会救助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水平较低,覆盖范围小。城市初步建立了低保制度,自然灾害救济制度虽然建立,但不很完善,不易操作。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低保制度还未启动,社会互助制度还未建立,特别是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问题还很突出,依靠民政一个部门发点临时救济无济于事。应由政府主导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社会扶助体系,让那些有困难的群众通过政府的帮助和支持能自食其力,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最重要的是社会基本保障体系应尽快在城市完善,尽早在农村建立。(四)政策落实效果不理想。社会贫困人口相对的救助面大,困难对象中出现了越扶越贫,越帮越困的现象。据了解,来民政部门申请临时救济的八成以上是同一困难户,他们对民政部门的救济逐渐产生了依赖思想,给临时救济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由于财政困难和乡镇民政机构不健全的原因,致使农村五保粮油供应问题没有很好落实,个别乡镇农村五保供养经费未按规定落实,对农村困难群体的调查不细致,上报数据不完整等等,对部分政策的解释不到位甚至乱解释,引起部分群众上访,使国家的好政策落空。三、形成的原因:一言难尽虽然困难群众形成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的重视不够是根本。一是对民政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当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府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发展当地经济,关心困难群众逢年过节发点慰问款就行。二是对民政工作内容了解不够。认为干民政工作只是抄抄名册,发发钱,平时不干也无妨。甚至有个别乡镇领导认为关心困难群众是区级民政局的事,跟乡镇无关,凡是有困难群众要求解决困难,二话不说顶多盖个章就要他找民政局。三是存在犯难情绪,认为解决困难群众生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难见成绩,难见成效,与其做了不讨好还不如不做。由此造成我区民政机构不健全,乡镇民政干事不干民政的现状,“抽点时间做民政”这是真实的写照足以说明乡镇在安排全盘工作时,对民政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对困难群众救助未引起足够重视。综合以上材料,去年全区只有朝阳、接履桥、黄田铺3个乡镇完成了农村敬老院改造,今年邮亭圩镇(二)财政困难是主要的原因。全区财政只够应付干部职工工资,除此之外,没有余。因此要区财政解决困难群众生活专项经费只会是句空话。(三)社会救助体系不完善是重点。社会互助的风气、条件还不完全具备,民间慈善力量不知如何参与,会有什么政策对待,因此下一个问题将是如何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四、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活:任重道远(一)加强机构建设。设立专门组织机构建设,做到事有人做,能做好。(二)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生活,财政应最大努力予以保障经费,给出经费预算。(三)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多方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四)加快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民间慈善团体、社会互助力量相结合的新型救助体系是最佳选择(五)力足当前,着眼长远,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是治标,主要是如何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制订相应政策鼓励困难群众再就业、创业,用发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最佳的唯一出路。

乡镇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篇8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现就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近年来,我区相继建立健全了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灾害救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了医疗、教育、住房、司法、就业以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一系列专项救助制度,建立和完善了临时救助、社会互助等措施,保障了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区经济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别是新兴工业化战略的逐步实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面临着新问题、新情况。加快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解决深化改革中产生的问题和困难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部门工作考核目标,作为领导重点督办事项,逐步建立和完善为民解困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我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维护困难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利、构建和谐新疆,加快建立健全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和灾民救助为主体,以专项救助为重点,社会互助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性、多层次覆盖全区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是政府的职责。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社会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多层次、多途径逐步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各种困难。

2、城乡统筹,标准有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体系完整、制度统一、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救助标准上体现地区之间、家庭结构类型、救助对象困难程度的差异,兼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

3、资源整合,优化配置。要逐步探索整合各类救助资源的有效方式,形成政府与社会的救助合力,不断提高社会救助资源的配置效益。

4、依法救助,管理规范。要积极完善有关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建立健全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规范统一的社会救助制度框架。要坚持公正、公开与公平的原则,逐步规范救助的对象、条件、内容、标准与程序等环节,接受社会监督,使社会救助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

5、保障生活,促进就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水平。制定促进救助对象积极就业的扶持政策,建立救助与就业相衔接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总体目标

2006年至2007年,初步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和以乡镇、街道为平台的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健全各项救助制度,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体,专项救助为重点,优惠政策、社会互助和慈善救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框架。2008年至2010年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牧区特困户生活救助(农村低保)、五保供养、灾民救助、优抚对象救助、社会福利救助等生活救助制度和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廉租房等)、司法援助、就业援助等专项救助制度以及社会互助制度,形成比较完善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三、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建立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长效机制

(一)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要进一步规范低保范围和报批程序,加强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对低保家庭中的大病、重病、残疾、年老、“三无”、“五保”等丧失劳动能力、无依无靠人员进行分类保障,实施重点救助。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水平相适应的正常增长机制,在应保尽保的前提下,适时调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标准应当与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等社会保障相关标准有机衔接。积极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就业。加强低保资金的发放管理和低保信息化建设。

(二)探索建立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认真总结农村低保工作的试点经验,在总结经验、扩大试点、稳步推开的基础上,按照“政府救济、社会互助、子女赡养、稳定土地政策”的原则,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建立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农牧区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健全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各地要切实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经费,确保供养标准落实到位,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人均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整合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加快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供设备设施和管理资金并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积极推进集中供养工作,力争用5年时间,逐步形成以县、乡、镇农村敬老院为主,村五保供养点为辅的五保供养服务网络,使全区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

(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制度。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全面加强灾情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灾情监测、预警、预报水平,强化部门间灾害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完善救灾物资储备、运送和发放制度,强化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能力,确保24小时内灾民吃、穿、住、医等救助措施到位;将灾后恢复重建纳入项目管理,妥善安排灾民生活。

(五)进一步规范完善优抚救助制度。认真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适时调整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建立健全抚恤、优待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做好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建立全区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改善优抚对象的居住条件,做好孤寡在乡老复员军人集中供养工作,优先把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纳入各类救助制度。

(六)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救助制度。加强对孤老残幼、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救助和社会服务。以社会福利院、精神病院、救助管理中心等福利机构救助为重点,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机构“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的激励机制,创造条件改善他们的教育、医疗、娱乐、休养、交通等设施条件,依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七)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的就医问题是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重点。认真落实中央有关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基金渠道,提高医疗救助效果。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机构行为,促进医疗救助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的衔接。

(八)完善各级各类教育救助制度。全面落实对困难家庭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切实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通过建立健全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制度和减免学费、提供困难补助等措施,帮助家庭困难的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完成学业。各地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对有在读学生的困难家庭予以帮助。

(九)进一步实施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制度。建立完善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住房解危解困工程为主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完善管理办法及配套政策,多渠道解决困难居民廉租住房的房源,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及租金核减为辅的原则,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增加财政投入,多方筹集资金,与抗震安居工程、灾民倒房重建及生态移民等项目建设相结合,加大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力度。对重点优抚对象、困难残疾人、五保户、农牧区特困户等特殊群体优先考虑予以补助。

(十)积极实施法律援助制度。认真贯彻《法律援助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律援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和其他有关文件要求,强化政府和部门责任,保证资金支持,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城乡贫弱群体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书、、辩护等法律服务。建立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制定相应的救助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切实帮助贫困弱势群众解决“打官司”难的问题。

(十一)积极实施就业援助。进一步落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职业介绍补贴办法和有富余劳动力家庭“一家一”就业援助、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在乡(镇)或县级劳动就业部门组织的劳务输出中,要优先安排特困群众参加,并减免有关费用。进一步拓宽城镇再就业渠道,对符合规定的失业人员(特别是大龄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实施再就业扶持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实行培训补助。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街道、社区等各类用人单位优先将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纳入就业再就业服务范围,实施积极的就业援助,最大限度地解决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就业难问题。

(十二)充分发挥各级慈善组织的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开展社会互助和社会服务。落实社会捐赠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健全覆盖全区县(市)、街道和社区的社会捐助接受站点,形成多层次的社会捐助网络,建立有效的社会捐赠机制,广泛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帮助城乡特殊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难题。认真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广泛动员和组织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帮助城乡特殊困难家庭脱贫致富。重视和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通过兴办社会救助服务实体,为城乡特殊困难群众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广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实行救助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相结合,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相结合,专业化队伍与志愿者相结合,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的基层社会救助服务队伍,为社会救助体系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推广“慈善超市”、“爱心超市”、“扶贫超市”、“爱心捐助家园”,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捐助的积极性,营造扶贫济困、团结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夯实基础,确保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与顺利实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各地要把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计划和“十一五”规划,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政府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本地区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组织协调社会救助工作。建立各成员单位协调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分析研究有关社会救助工作。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对社会救助的综合管理服务职责,加强业务指导,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劳动保障、计划、财政、卫生、教育、城建、国土资源、司法、残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慈善等部门和社会团体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二)切实保障各级政府对社会救助经费的投入。各地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保障所需资金,逐步提高社会救助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新增财政收入应优先保证社会救助的需要。自治区财政逐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社会救助的转移支付力度。要探索建立社会救助资金自然增长机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和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社会救助投入,提高救助水平。要进一步做好社会捐赠,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多渠道筹集社会救助资金。

乡镇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篇9

第一条为规范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程序。根据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民办发〔〕6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县民政部门为医疗救助工作的管理机构。并报县人民政府同意。

第二章工作机构及其职责

第三条县民政局社会救助管理机构为全县城乡医疗救助审批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医疗救助管理机构)乡镇民政办负责本乡镇的医疗救助审核。负责协助做好辖区内医疗救助工作。

第四条县医疗救助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

一)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二)制定医疗救助工作规划;

三)制定医疗救助各项工作制度;

及时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四)负责医疗救助工作情况的统计、分析。

五)负责指导乡镇基层单位开展医疗救助工作;

负责基金的管理、分配使用及发放;六)编制医疗救助基金预算。

及时对救助对象实施救助;七)负责医疗救助的审核、审批。

八)负责部门之间有关医疗救助工作的协调。

第五条乡镇民政办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上级医疗救助工作规划在本乡镇的落实;

做好部分应急性医疗救助工作;二)负责本乡镇医疗救助对象资格的审查和上报。

三)负责部分通过民政部门发放的医疗救助资金的发放;

四)负责本乡镇报表统计、数据上报、信息录入和档案管理;

负责本辖区定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的协调;五)指导村(居)委会开展医疗救助工作。

六)上级交办的其它相关工作。

第六条村(居)委会的主要职责:

一)根据医疗救助管理机关的委托协助做好救助对象的评议、审查和上报工作;

二)协助做好资助参合参保的有关工作;

三)协助做好本辖区内门诊医疗救助点的管理;

四)向上级反映本辖区居民医疗救助情况;

五)向本辖区居民宣传医疗救助政策;

六)上级委托的其它工作。

第三章医疗救助服务机构

经县民政局、县卫生局审查合格并由县民政局授牌后,第七条持有合法行医许可证明的医疗服务机构提出申请。方可作为医疗救助定点服务机构。

按照县医疗救助管理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开展医疗救助工作。第八条定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要按照全县医疗救助服务机构基本标准和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

按照政策制定面向救助对象的减免优惠标准、优惠措施并予以公示,第九条医疗救助服务机构应建立统一结算平台。接受社会监督。

帮助求医救助对象合理用医、用药,第十条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应加强对救助对象用医、用药的管理。节约成本,合理使用救助资源。

建立针对救助对象用医、用药明细台帐,第十一条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应在实施医疗救助过程中。与民政部门建立定期审核结算机制。

第十二条医疗救助服务机构针对困难对象的基本用医、用药应符合国家关于医保医药管理的规定。县民政局会同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定期和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监督。

第四章医疗救助的对象

居住在县境内的下列人员作为医疗救助对象:第十三条凡持有我县居民户口。

一)持本县《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并在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待遇期间的低保对象;

二)持本县《农村五保供养证》并在享受五保待遇期间的五保对象;

三)百岁老人;

四)其他需要特殊救助的对象。

第五章医疗救助的内容、标准及办理程序

第十四条城乡医疗救助采取资助医疗救助、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四种方式。

第十五条医疗救助的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及医疗救助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整。

第一节资助救助

第十六条对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重残、重病人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予以全额资助。

除按有关政策规定的补助标准补助到位后,对城市三无人员和城市低保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重残、重病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个人缴费的不足部分由城市医疗救助基金予以全额资助。

按县农合办规定,第十七条农村资助救助。年度参合时间内,由乡镇民政办根据县民政部门审批核定的对象名单,与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衔接,统一办理本乡镇资助参合对象的参合手续。县医疗救助管理机构根据乡镇民政办办理参保凭据、名单将资助资金拨付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指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资助资金从医疗救助基金中列支。

按医保站规定,城镇资助救助。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时间内,由乡镇民政办和居委会调查核实,报县民政部门审批核定,确属资助对象的缴费时按民政部门核定的标准减免,并进行相关登记。年度参保工作完成后,以乡镇统计将资助参合对象名单及参保凭证送县医疗救助管理机构,经审核后,将所有资助对象的资助资金拨付至城镇居民医疗统筹基金财政专户,资助资金从医疗救助基金中列支。

第二节门诊医疗救助

第十八条救助的对象及标准

每年由县民政局发放20元的医疗救助卡,一)日常门诊救助:对农村五保户、城市三无人员、低保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重残人员和需长期维持院外治疗的重病人员、75岁以上城乡低保老人。用于门诊和购药。

每年由县民政局发放100元的医疗救助卡,二)特殊慢性病门诊救助:对患有糖尿病(Ⅱ型)高血压(有心脑、肾、眼并发症)慢性肾炎、类风湿(有关节变形)农村五保户、城乡低保户和百岁老人。用于门诊和购药。

因经济困难和治疗效果等因素影响,三)特大疾病定额门诊救助:对患有恶性肿瘤、尿毒症、白血病等特大疾病的农村五保户、城乡低保户和百岁老人。没有住院治疗的每年由县民政局发放400元的医疗救助卡,用于门诊和购药。

第十九条门诊医疗救助按如下程序进行办理:

每年3月县民政局按审核名单填写《门诊救助证》发到各乡镇民政办,一)日常门诊救助每年2月由各乡镇民政办将符合条件人员上报县民政局审核。再由乡镇民政办发到救助对象手中。

由救助对象本人提出书面申请,二)特殊慢性病门诊救助、特大疾病定额门诊救助。并提供医院诊断证明、身份证、户口簿、低保证》或《五保证》复印件,填写《绥宁县特殊慢性病、特大疾病定额门诊救助申请审批表》经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核实,向乡镇民政办申报,乡镇复审后上报县医疗救助管理机构,县医疗救助管理机构按季审批后填写《门诊救助证》由乡镇发放至救助对象。

由医院(药店)经办人员在门诊救助证》上进行登记核减。此外,第二十条门诊救助对象就诊(购药)时须出示《门诊救助证》结算时。经办人员还须填写好《门诊医疗救助优惠卡》记录优惠金额等有关情况,由患者签名或盖章,并附处方等凭证,医院(药店)凭上述有关凭证与县医疗救助管理机构办理结算,每半年结算一次。

超越该范围的不纳入优惠范围。第二十一条门诊(药店)应按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规定的基本药品目录、诊疗项目范围实施诊治。

限额之内的优惠金额指标不结转下年度。门诊救助证》不取现。

第三节住院医疗救助

对其个人自付部分进行的救助。第二十二条住院救助是指农村五保户、城乡低保户住院后在其获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补助、医疗机构费用减免及其它政策性补助后。

同时办理住院救助兑付手续。凭医院住院诊断书或下级医院转诊证明、五保证》或《低保证》身份证、户口簿在县医疗救助管理机构开具《住院救助认可书》第二十三条患者出院结算前须向医院提供《住院救助认可书》出院结算时。

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救助比例分别为50%和20%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救助比例分别为20%和15%第二十四条对农村五保户和农村低保户。

救助比例为15%其中三无人员和城市低保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重残、重病人员救助比例分别为25%和20%未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救助对象患病住院,第二十五条对城市低保户已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救助比例为10%

一户当中有两人以上住院的不超过3000元。住院救助对象个人年内住院累计救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000元。

若再享受住院医疗救助,第二十六条年度内已享受慢性病门诊救助或特大疾病定额门诊救助的对象。应剔除门诊救助金额。

不再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救助、特大疾病定额门诊救助。年度内享受过住院医疗救助的救助对象。

第二十七条定点医疗机构所垫付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每半年与县医疗救助管理机构审核结算。

应提供下列材料:第二十八条定点医疗机构向县医疗救助管理机构申报结算已垫付的救助费用时。

一)住院医疗救助认可书》住院费用清单、住院结算单据、医保或新农合住院费用补助详单(提供农合办或医保局的复印件)

二)住院救助费用结算单(住院病人签字和医院盖章)

否则不予认定。定点医疗机构向县医疗救助管理机构提供住院病人住院医疗救助的材料必须真实、齐全。

第二十九条定点医疗机构定期向县医疗救助管理机构报送上月和本年度在本医疗机构所发生的住院救助费用的月报和年报表。

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所患疾病、住院费用、救助金额等。定点医疗机构每季度的第一个月要在本单位张榜公布上季度在本单位发生的住院医疗救助情况。

第三十条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医疗目录和诊疗项目之外发生的医疗费用不纳入住院救助计算范围。

申请住院救助须在三个月以内,救助对象在绥宁县以外医疗机构住院。由本人持书面申请报告、身份证、户口簿、低保证(或五保证)疾病诊断证明、住院发票复印件、医保或新农合补助凭证,填写《绥宁县在县外医院住院救助申请审批表》经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初审、乡镇复审后,由乡镇报县医疗救助管理机构按季审批,审批后将救助金直接发放到救助对象。

第四节临时医疗救助

其家庭成员因患白血病、尿毒症、恶性肿瘤或其他病种住院,第三十一条救助范围:县农村五保户、城乡低保户以外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住院费用在获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费用减免及其它政策性补助后,剩余自付的当年度的住院费用,农村超过一万元以上,城市超过二万元以上的可以申请救助。

农村按不低于5%10%比例给予救助,第三十二条救助标准:按照家庭困难程度、患病情况、住院费用多少。城市按不低于2.5%5%比例给予救助,住院费用越高,救助比例越低,临时医疗救助标价最高不超过1000元。

并提供身份证、户口簿、疾病诊断证明、住院发票复印件等,第三十三条办理程序:申请临时医疗救助须在三个月之内由本人或直系亲属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绥宁县临时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经村(居)委会初审、乡镇复审后,由乡镇报县医疗救助管理机构按季审批,审批后将救助金直接发放到救助对象,救助资金从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中列支。

第六章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拨付与监管

第三十四条医疗救助资金通过上级拨入、本级财政安排、专项公益金、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

县财政在财政社保专户中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帐,用于办理资金的汇集、核拨、支付等业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该专项资金。坚持“量入为出、年度平衡”资金管理原则,第三十五条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实行财政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对救助对象实施及时救助。原则上,资助救助所需经费不超过城乡医疗救助金当年收入的15%门诊医疗救助所需经费不超过城乡医疗救助金当年收入的25%住院医疗救助所需经费不超过城乡医疗救助金当年收入的30%当年结余资金应不超过当年筹集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总量的20%临时医疗救助所需经费不超过城乡医疗救助金当年收入的10%医疗救助金年内结余可转向下年度使用,不得改变用途。

乡镇社会救助工作总结篇10

 2012年,***民政办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具体指导、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严格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民政职责,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现将2012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一)严格执行城乡低保制度。城乡低保工作以加强动态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低保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等工作环节和程序。强化家庭收入核算,倡导诚信救助,切实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差标准有升有降。今年4月份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了低保普查,对全部低保档案资料进行了规范管理,通过低保普查,对收入增加有了稳定收入的家庭及时取消低保待遇,共取消76户142人,同时,对因天灾人祸、重大疾病新产生的困难家庭,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新增101户142人享受低保待遇,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镇现有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1763户、3305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07户、147人,全年共发放保障金690万元,全部实行一折通银行支付。

(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日趋完善。我们根据上级出台的有关大病医疗救助政策,改进救助方式,采取比例救助与定额救助相结合,事后救助与事前、事中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方式,重点救助低保户、贫困户和优抚对象,使我镇城乡困难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了保障,全年救助55人,共发放救助金15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城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积极组织困难群众参加市民局组织的“医疗救助活动”,共有3000余名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免费体检和送药。

(三)健全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病、因残、因灾等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的临时救助,对符合条件的孤残老人,积极向上级申报,全部免费入住市社会福利院。着力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全年共发放临时生活救助金4万余元,经上级批准3名三无人员入住市社会福利院。

(四)切实解决无房群众的住房困难。积极争取市房管局支持,落实我镇廉租房30套,公租房45套,经济适用房27套,并在12月14日上午进行了抽签分配,102户无房户顺利入住新房。除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外,为全镇符合条件的最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607人,发放租赁住房货币补贴303500元;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772人,发放租赁住房货币补贴308800元。

二、加强双拥优抚工作,全面维护社会优抚群体的合法权益

(一)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确保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优待经费及时足额发放,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全镇现有各类优抚对象258人,其中伤残军人128人,三红三属20人,复退人员31人,参核、参战人员72人,精减人员22人,全年共发放优抚金180余万元;按照财务管理规定,所有优抚对象的优抚金在全市率先全部实现了一折通银行支付。今年8月中旬开展了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准确掌握了全镇享受抚恤补助优抚对象的基本信息,确保了各项优抚经费的准确测算,提高了优抚保障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全年为12户优抚对象办理了低保,为70名优抚对象解决临救款、慰问金、医疗救助共17500元,为3名优抚对象办理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

三、认真做好老龄工作,老龄事业取得长足进展

广泛深入开展老龄宣传教育活动,动员社会各界为老年人做实事、办好事、献爱心,大力弘扬尊老、敬老、助老的优良传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认真组织宣传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扎实做好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二)为9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普查登记,全镇现有90岁以上老人172名,百岁老人2名。为9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高龄补贴50元,百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长寿补贴200元,并对高龄补贴的发放做到了动态管理。

(三)认真开展了敬老模范乡镇的创建工作,荣获“绵阳市敬老模范先进乡镇”荣誉称号。并顺利通过了市人大对***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执法检查。

四、加强殡葬管理工作。

加强殡葬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群众了解殡葬改革的必要性,从而理解和支持殡葬改革工作,全镇死亡人员火化率达100%。

五、残联工作有序开展,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一)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和残疾人辅具适配入户调查工作,为14户残疾人制定了家居无障碍改造方案,并全部落实到位。为31名残疾人进行了辅助器具适配,并配发辅助器具。

(二)组织全镇25个村、社区的200多名群众参加了“眼、耳、鼻、喉疾病患者”免费体检筛查活动。筛查出白内障患者100余名,青光眼、眼胬肉、结膜炎、耳、鼻、喉疾患者数十名,并全部得到了诊治。

(三)组织了10名残疾人亲属到绵阳参加宣明会残疾人亲属培训。

(四)开展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发放调查统计工作,全镇共有17名残疾人获得了365元/年的补贴,金额6205元。

(五)开展了生活不能自理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调查统计工作,为全镇符合条件的18名肢体、智力、精神、视力等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发放600元居家安养补贴,共计10800元。

(六)在全镇全面推进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工作,为1237名残疾人制定了个性化服务方案,并建立了“两表一卡”,计划落实总项次达8755次,全部录入网络系统,并对全镇各村、社区40名工作人员进行了量服工作培训。

六、认真做好日常工作

对前来办事群众均热情接待,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500余件,件件都有调查核实和处理结果,并做好了登记。办理婚姻证明300余件。加强民政工作信息的撰写上报工作,全年共上报信息30篇,市政务网采用5篇。

七、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二)认真落实优抚对象的定抚、定补标准和关心优抚对象的生活、按时发放参战、参核人员生活补贴;

(三)切实关心、解决好残疾人的实际困难;

(四)做好受灾群众和贫困群众的救济、救助工作;

(五)加强殡葬管理工作;

(六)继续做好创模和老龄工作;

(七)积极配合各部门完成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