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药理学治疗作用十篇药理学治疗作用十篇

药理学治疗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2:07

药理学治疗作用篇1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白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ontheRoleofBaishaointhetreatmentofRheumatoidarthritisfromtheViewpointofnetworkpharmacology

ZHenGChun-song,HUanGSui-xin,YeHong-zhi,YeJin-xia,XUXiao-jie

【aBStRaCt】objective:torevealtheroleofBaishao(Radixpaeoniaealba)inthetreatmentofrheumatoidarthritisatthemolecularlevel.methods: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BaishaoweresearchedfromtheUniversalnaturalproductsDatabaseofpekingUniversity.themoleculardockingandbiologicalnetworktechniqueswereusedtostudytheinteractionbetweenthecompoundsofBaishaoandtheimportanttargetsofrelatedpathwaysofrheumatoidarthritis.Results:twentyfivecompoundsoftheeffectiveconstituentsinBaishaoselectedbysimulation,suchasglycosides,polyphenols,flavonoidsandorganicacids,couldinteractwithimportanttargetsofp38,JnK-1,JnK-3,pi3Kαandpi3Kβandpi3Kδinthesignalingpathwaysofp38mapK,JnKandpi3K-aKt.Conclusion:networkpharmacologyexplicitlyshowsthemulti-component,multi-targetandmulti-channeleffectsofBaishaoonrheumatoidarthritis,providingabasisforthedevelopmentofnewdrugsforthetreatmentofrheumatoidarthritisinBaishao.

【Keywords】arthritis,rheumatoid;Baishao;networkpharmacology;moleculardocking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为主要靶组织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现代医学治疗Ra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地塞米松等。这些药物长期服用具有胃肠道、肝功能、肾功能等不良反应,很多患者无法长期坚持,治疗效果不佳[2]。因此,开发新型、有效、低毒和适合长期服用的Ra药物,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中药在治疗Ra方面有悠久的历史,也取得较好的效果[3]。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和平抑肝阳之效,可治疗疼痛病证[4]。现代研究表明,白芍总苷具有抗炎、镇痛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已经用于Ra的临床治疗,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

应[5-6]。而且,古代文献记载了白芍是治疗“痹证”的常用中药[7]。但是,白芍治疗Ra具体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未见报道。因此,本文借助网络药理学技术[8],从分子层面研究白芍化合物与Ra相关通路重要靶点的相互作用,为其后续的药物开发和实验提供依据。

1材料与设备

1.1实验材料白芍分子数据集,Ra靶蛋白数据集。

1.2实验设备本实验采用accelrys公司的DiscoveryStudio(DS)软件进行计算,其运行环境是:DS2.0图形工作站和microsoftwindowsXpprofessional,Sp2操作系统。计算模拟过程中所用的参数除非特别指明,否则均为缺省值。

2方法

2.1分子数据集建立从北京大学天然产物库中下载白芍的化学成分[9],共计79个。在DS软件中,保存为sd文件,建立白芍分子数据集。根据治疗靶数据库(ttD)[10]和文献[11-12],确定与Ra相关p38mapK、JnK和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p38、JnK和pi3K为研究靶点。在RCSBproteinDataBank上[13],下载其蛋白质-配体复合物晶体结构。

2.2分子对接白芍分子集配体与Ra治疗靶点在DS软件的LigandFit模块中进行分子对接[8,14]。具体如下:蛋白结构去溶剂、去配体、加氢处理后,以其所含的活性原配体来确定活性位点;在“inputLigands”中输入白芍sd文件。使用蒙特卡罗方法对白芍配体进行构象采样、Dreiding力场下进行打分,保留得分最高的构象。对对接成功配体化合物的DoCK-SCoRe进行排序[15],寻找比原配体DoCK-SCoRe高的化合物,视为白芍治疗Ra的药效物质基础[16]。

2.3生物网络构建将Ra药效物质基础与靶点当作节点,相互作用用边表示。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白芍化合物-靶点作用网络[17];在此基础上,若靶点为通路中的蛋白,化合物为该靶点作用的化合物,化合物和通路也当作节点,相互作用用边表示,由此构建白芍化合物-通路作用网络[18]。通过Cytoscape软件中plugins面板下networkanalysis分析白芍中化合物与靶点、化合物与通路的作用情况。

3结果

3.1白芍治疗Ra的分子对接本实验以p38、JnK-1、JnK-3、pi3Kα、pi3Kβ和pi3Kδ为虚拟药理筛选模型,以蛋白的原配体DoCK-SCoRe值为阈值,从白芍中筛选出潜在的活性化合物数目分别为10,2,3,7,19和7,共计25个,见表2。其中,UnpD191674、UnpD167613、UnpD144202、UnpD143034、UnpD13820、UnpD135747、

UnpD117238和UnpD101079属于苷类化合物,

UnpD99008、UnpD92271、UnpD214940、UnpD212849、UnpD210702和UnpD186304属于有机酸类化合物,UnpD6788、UnpD93947、UnpD86328、UnpD71815、UnpD58764、UnpD53453、UnpD170165、UnpD169525、UnpD153434和UnpD141059属于多酚类化合物,UnpD195730属于黄酮类化合物。提示白芍有效成分群为苷类、有机酸、多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

3.2白芍治疗Ra的生物网络依据分子对接的白芍化合物及其所作用的靶点,构建了白芍化合物-靶点作用网络,该网络中含有31个节点(包括6个靶蛋白节点和25个化合物节点)以及41条边,见图1。52%的化合物能作用于1个靶点,仅有28%的化合物能作用≥3个靶点,见图2。依据化合物、靶点及其通路的关系,构建了白芍的化合物-通路作用网络,该网络中含有28个节点(包括3个信号通路节点和25个化合物节点)以及37条边,见图3。通过networkanalysis分析两个网络中重要节点的网络特征,见表3和表4。表3的“度”代表化合物节点作用的靶点数,结果显示,化合物节点UnpD58764能作用的最大靶点数达到5个。表4中“度”代表化合物节点作用的通路数或通路节点能作用的化合物数,结果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节点能作用的化合物最大数目达到24个,化合物节点UnpD143034、UnpD53453、UnpD144202和UnpD167613能作用的通路数目最大可达到3。上述直观显示了白芍的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

作用。

4讨论

目前,已经明确Ra的各种致病因子所作用的“靶组织”为滑膜关节[19]。在Ra的滑膜组织中,p38呈现高表达并被激活,且p38抑制剂可以抑制炎症和骨破坏,并能减少细胞中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11,20]。mun等[21]研究发现,JnK抑制剂可下调体外培养的胶原诱导性大鼠成纤维滑膜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mmp-3的表达,来减轻关节和软骨破坏。Yang等[22]研究也发现,JnK抑制剂雷公藤甲素能抑制Ra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的迁移。此外,Harris等[23-24]研究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在Ra滑膜细胞中广泛存在,并处于异常激活状态,是造成滑膜细胞凋亡失衡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pi3K抑制剂ZStK474具有抗Ra作用,能明显改善胶原诱导的小鼠关节炎症状,且副作用小[25]。因此,p38、JnK和pi3K已经成为治疗Ra的重要靶点和研究对象。

鉴于Ra的发病机制复杂,单一靶点的药物难以有较好的疗效,多靶点的联合药物治疗已经成为未来治疗Ra的趋势[26]。国内外学者将中药视为组合化合物库,且因其具有多靶点作用,是国内外发现Ra药物的重要来源[27-28]。但是,由于中药成分复杂,若按传统的提取分离到活性测定,时间长、难度大,特别是有些化合物含量很低,提取分离很难,活性也难以检测,影响到中药开发。在此背景下,前期笔者课题组提出了从“活性成分到中药”的反向途径出发,将基于分子对接的网络药理学成功用于雷公藤治疗Ra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机制研究中,从整体水映了雷公藤治疗Ra的特点[29]。此外,柯志鹏等[30]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了芪桂痛风片的药效物质基础与分子作用机制,高耀等[31]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了逍遥散抗抑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张新庄等[32]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了热毒宁注射液抗流感病毒的分子作用机制,苏真真等[33]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了银黄口服液抗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因此,网络药理学已经成为中药研究领域最常见的技术之一。

本实验以p38mapK、JnK和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p38、JnK和pi3K为靶点,利用分子对接研究白芍化合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构建了白芍化合物-靶点作用网络及化合物-通路作用网络。图1和图3显示了大多数化合物只能作用于1个靶点或1条通路,只有少数化合物可作用于多个靶点或多条通路。图2显示具有混杂药物和组合药物性质的化合物个数分别为12和13,提示在治疗Ra上白芍可能拥有更多类似组合药物的化合物。为了进一步评价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30],笔者分析了节点的度和介数,见表3和表4。在化合物-靶点作用网络模型中,表3显示白芍治疗Ra的药效物质基础中重要化合物为多酚类(UnpD58764、UnpD141059、UnpD53453、UnpD170165、UnpD86328、UnpD71815和UnpD153434)和苷类(UnpD143034、

UnpD144202和UnpD195730)。提示白芍中这两

类成分可以作为未来开发的重点。其中,已有验报道,tannicacid(UnpD58764)能作用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34],这与本文研究UnpD58764能与p38相互作用相符合。在化合物-通路作用网络模型中,表4显示白芍中化合物能作用于p38mapK、JnK和pi3K-aKt信号通路,提示白芍可能通过抑制这3条通路的活化,抑制炎症和骨破坏,从而达到治疗Ra的作用。其中,实验已经证实了白芍能作用于p38mapK、JnK信号通路,达到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为白芍治疗Ra提供依据[35]。而且,pi3K-aKt信号通路具有较高的度和介数值,是网络中一个重要节点,是未来开展白芍治疗Ra作用机制的重点研究对象。

总之,网络药理学直观展示了白芍治疗Ra的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作用,为后续白芍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作用机制实验研究提供导向作用,也为从白芍中进行Ra新药开发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未来将收集更多的Ra通路和蛋白,把白芍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和证候关联在一起,开展白芍的多尺度网络药理学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白芍的适应证以及对其功效进行现代语言学阐释。

5参考文献

[1]刘献祥,林燕萍.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39-242.

[2]梁燕,邹豪.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海军医学杂志,2014,35(4):332-333.

[3]陈晓俊,王健英,金素安,等.中药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7):1735-1739.

[4]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41-542.

[5]祝玉慧.白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1):75-76.

[6]李俊,李延凤,周爱武,等.白芍总甙的毒性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1,7(1):53-55.

[7]李兵,符永驰,张伟娜.白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配伍应用古代文献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132-133.

[8]ZhengC,Qium,XuX,etal.UnderstandingthediversefunctionsofHuatantongluoFangonrheumatoidarthritisfromapharmacologicalperspective[J].expthermed,2016,12(1):87-94.

[9]GuJ,GuiY,ChenL,etal.Useofnaturalproductsaschemicallibraryfordrugdiscoveryandnetworkpharmacology[J].pLoSone,2013,8(4):e62839.

[10]ZhuF,ShiZ,QinC,etal.therapeutictargetdatabaseupdate2012:aresourceforfacilitatingtarget-orienteddrugdiscovery[J].nucleicacidsRes,2012,40(Databaseissue):D1128-D1136.

[11]彦景,张建新.mapK信号转导通路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6,38(17):2677-2681.

[12]于静雅,陈勇.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4,30(12):1326-1329.

[13]Deshpanden,addessKJ,BluhmwF,etal.theRCSBproteinDataBank:aredesignedquerysystemandrelationaldatabasebasedonthemmCiFschema[J].

nucleicacidsRes,2005,33(Databaseissue):D233-D237.

[14]montesm,Braude,mitevama,etal.Receptor-basedviralligandscreeningfortheidentificationofnovelCDC25phosphataseinhibitors[J].JCheminfmodel,2008,48(1):157-165.

[15]郑春松,徐筱杰,叶蕻芝,等.两种治法方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计算机模拟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4):480-485.

[16]郑春松,徐筱杰,叶蕻芝,等.青风藤治疗骨性关节炎药效物质基础多靶导向作用的计算机模拟研

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3):375-379.

[17]Smootme,onoK,RuscheinskiJ,etal.Cytoscape2.8:

newfeaturesfordataintegrationandnetworkvisualization[J].Bioinformatics,2011,27(3):431-432.

[18]LuoF,GuJ,ZhangX,etal.multiscalemodelingofDrug-inducedeffectsofReDuninginjectiononHumanDisease:FromDrugmoleculestoClinicalSymptomsofDisease[J].SciRep,2015,5:10064.

[19]mora,abramsonSB,pillingermH.thefibroblast-likesynovialcellinrheumatoidarthritis:akeyplayerininflammationandjointdestruction[J].Clinimmunol,2005,115(2):118-128.

[20]ChooQY,HopC,tanakaY,etal.thehistonedeacetylaseinhibitorsmS-275andSaHasuppressthep38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ignalingpathwayandchemotaxisinrheumatoidarthriticsynovialfibroblastice11cells[J].molecules,2013,18(11):14085-14095.

[21]munSH,KimHS,KimJw,etal.oraladministrationofcurcuminsuppressesproduction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1andmmp-3toamelioratecollagen-inducedarthritis:inhibitionofthepKCdelta/JnK/c-Junpathway[J].JpharmacolSci,2009,111(1):13-21.

[22]YangY,YeY,QiuQ,etal.triptolideinhibitsthemigrationandinvasionofrheumatoidfibroblast-likesynoviocytesbyblockingtheactivationoftheJnKmapKpathway[J].intimmunopharmacol,2016,41:8-16.

[23]HarrisSJ,FosterJG,wardSG.pi3Kisoformsasdrugtargetsininflammatorydiseases:lessonsfrompharmacologicalandgeneticstrategies[J].CurropininvestigDrugs,2009,10(11):1151-1162.

[24]SmithmD,weedonH,papangelisV,etal.apoptosisintherheumatoidarthritissynovialmembrane:modulationbydisease-modifyinganti-rheumaticdrugtreatment[J].Rheumatology(oxford),2010,49(5):862-875.

[25]tamuran.Recentfindingsonphosphoinositide-3kinaseinrheumaticdiseases[J].nihonRinshomenekiGakkaiKaishi,2012,35(1):8-13.

[26]HaraouiB.assessmentandmanagementofrheumatoidarthritis[J].JRheumatol,2009,36(8):1851.

[27]ehrmantm,BarlowDJ,HylandspJ.insilicosearchformulti-targetanti-inflammatoriesinChineseherbsandformulas[J].BioorgmedChem,2010,18(6):2204-2218.

[28]LüS,wangQ,LiG,etal.thetreatmentofrheumatoidarthritisusingChinesemedicinalplants:Frompharmacologytopotentialmolecularmechanisms[J].Jethnopharmacol,2015,176:177-206.

[29]琅嗑В郑春松,叶蕻芝,等.基于计算机模拟研究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效物质与分子作用机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12):1818-1824.

[30]柯志鹏,张新庄,丁h,等.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芪桂痛风片的药效物质基础与分子作用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4):2837-2842.

[31]高耀,高丽,高晓霞,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逍遥散抗抑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研究[J].药学学报,2015,50(12):1589-1595.

[32]张新庄,萧伟,徐筱杰,等.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热毒宁注射液抗流感病毒的分子作用机制[J].物理化学学报,2013,29(7):1415-1420.

[33]苏真真,李娜,曹亮,等.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银黄口服液抗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6,33(9):971-975.

[34]pietschK,Sauln,SwainSC,etal.meta-analysisofGlobaltranscriptomicsSuggeststhatConservedGeneticpathwaysareResponsibleforQuercetinandtannicacidmediatedLongevityinC.elegans[J].FrontGenet,2012,3:48.

药理学治疗作用篇2

1.1国内外研究动态

临床药学将以药物治疗学学科出现,这是历史的必然,是科学发展的需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有1/3的患者死亡与用药不当有关。在使用125种药物的患者中,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为10%~20%,最高达到28%。国内虽未见公开报道,但从有关会议的资料交流中,可看出其严重程度不亚于国外的报道。据aDR监察中心报道,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因出现aDR而住院,其中19.22万人死亡,死亡率为7.69%。另据有的医院统计医疗事故中,因用药不当造成的事故约占40%。有人在药源性疾病发生回顾性分析中,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有随着药物品种使用增多而增高的趋势。

有人就医院144例死亡病案分析,属药疗事故28例,占19.4%。还有人就某地区367例死亡病案分析,在22种疾病死亡病例中,不合理用药病例达130例,占总病例的36%。还有某城市就1376名后天性聋哑人的病源性调查,属药源性的511人,占后天耳聋的37%,这511人中有396人是使用过链霉素、庆大霉素引起的,占药源性耳聋的77%。另据aDR监察中心报道的1833份药源性疾病中死亡29例,死亡率为1.58%。

上述事实告诉我们,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使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已经日显突出和重要了。

减少不合理用药,防止药源性疾病、药疗事故的发生,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医生的临床药理知识水平,使其了解药物体内过程、代谢变化、机制和变化,另一方面就是尽快地把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起来,让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并进行必要的研究和监测[2]。

1.2药物使用的不合理性

由于存在重诊断、轻药物治疗的倾向,使药物使用上易犯经验主义,甚至机械唯物论的毛病,凡炎症就使用抗生素,在使用中注意了有效性,而往往忽视药物的副作用。如对甲亢患者使用他巴唑治疗,未重视其对造血系统的影响,结果因粒细胞缺乏而死亡[3]。对肠道感染的患者,有的医生应用多种抗生素,结果造成肠内菌群失调,营养衰竭,导致死亡。强的松的滥用致使骨质疏松而骨折的病例也屡有报道。

大输液在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地位,但现在到了泛滥的程度、到医院不打吊针就不叫治疗的地步了,而且多数又是联合用药,治疗方案也乱。有的输液时不注意输入量和排出量的计算,输入量大于排出量,结果使肺循环内的压力急速上升,导致严重肺水肿而死亡。又如将磺胺嘧啶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因pH值关系出现结晶而栓塞死亡。有的给脑栓塞的患者使用肝素量过大,而导致脑出血死亡。

抗生素的滥用已经到了相当程度,主要表现为滥用、用量过大和不正确的联合应用,只是耐药菌株急剧增加。另外,在危重患者抢救和晚期癌症患者的用药上更存在许多值得讨论的问题[4]。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药物资源的合理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已经日显突出。在这方面应当执行高效、少反应、低消耗的药物经济学的观点。作为一个医生既要忙于患者诊断,又重视药物治疗,是难以承受的,因此急需临床药学专家参与,以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上述诸多方面都反映出,在当代的药物治疗中需要有一个新的学科诞生,希望它们的参与使目前药物应用的单一决策变为双决策,使药物的应用更趋于合理。这个学科就是临床药学,而且将逐步向临床药学治疗学学科发展。

2临床药学的开展,改变了药剂科在医院中的形象

由于临床药学的实施扩展和充实了医院药学的专业活动内涵,药师走出药房参与治疗,提高了药剂科在医院工作中的地位,不仅提供药品,并通过制订给药方案的讨论参与药物治疗,发挥了药学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现在临床药学进入状态的医院药剂科改变了由于过去简单的调配制剂的工作,没奔头、没用武之地的状态。由不关心治疗到参与药物治疗,帮助解决药物使用中的问题,在实践中逐步显示和发挥了药学专家的作用。证明药学专家在药物治疗中是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5,6]。

3临床药学在提高医疗质量中的作用

医和药是各成体系的两根支柱,两者服务的目标是为了患者,然而过去由于药师业务活动的限制,不太关心药物使用的结果,而医师也认为只要你照方发药就行了。在药物使用上出了问题多是相互推卸责任。

药师进入临床通过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实践,改变了只关心药而不关心患者治疗结果的倾向,也为医师在确定药物治疗方案上起了重要的参谋作用,由于两者的合作,在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医疗质量上起了重要作用。如1例严重患者,由于使用抗生素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多日用药感染未能控制,经药师依据监测数据,建议加大剂量并改每天1次为每隔4~6h给药一次,结果感染很快被控制,患者痊愈出院。

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是临床药学工作最重要的领域,实践证明它在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成为药物治疗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某医院已将血药浓度监测工作从研究转为经常工作,由测单一品种,发展到十几个品种,使用脏器移植后生存时间也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医疗质量,与临床药学工作密不可分的。

4临床药学在预防药疗事故,减少药源性疾病上,起了防微杜渐的作用

由于治疗药物品种日益增多,特别是多品种联合用药日趋上升,产生的不良表现也很复杂,因而给医疗工作带来难以处理的问题也很多,临床药师下临床参与药物治疗,就增加了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通过治疗方案的调查和用药后的仔细有针对性的观察,不仅有利于治疗,而且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由于用药不当造成的药源性问题。如1例患者心电图显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在治疗上曾应用过多种抗心率失常药物,疗效均不满意,于是经主治医生在讨论中提出使用心得安和异博定两药同服,临床药师根据两药药理作用,提出两药合用将产生协同作用,会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因而有可能导致休克或心脏骤停无危险,故建议先用异博定,后用心得安,这两药分服的方法避免了两药使用后不良后果的发生。

仅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就不难看出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对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和防止药源性疾病及药疗事故的发生是不可缺少的。故推动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是当务之急,是人们安全用药之必需。

药理学治疗作用篇3

关键词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学专业;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6-0108-02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药理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研究如何通过药物手段治疗疾病,消除或控制病因与致病因素,减轻或解除病人的痛苦,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从而缓解或治愈疾病,保护或恢复劳动力,保持病人生活质量以及预防疾病复发[1-2]。临床药物治疗学与药理学、内科学等密切相关,而药学专业的学生对于现代医学如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学等的知识较为薄弱,因此,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临床药物治疗学就显得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强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教学效果就很值得探讨。

1认真备课,把握好重难点

要讲好课,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就要认真备课,从目的要求、教材内容、讲授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准备。

1.1要分清全书内容的框架

如临床药物治疗学全书的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共性规律,包括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疾病、特殊人群及遗传多态性对临床用药的影响、循证医学与药物治疗等内容;第二部分以常见病为纲,对每一种疾病,依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再对应药物的作用机制,阐述药物治疗疾病的目标和切入点,重点讨论在各种疾病状态下,该如何选择药物,如何使用药物,包括疗效评价及用药注意事项。全书内容多,而课程开设的课时并不充足,这就要求分清主次,把握教学重点,找出难点和关键,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并对知识结构进行重新优化组合,使之成为能为学生接受的知识框架。

1.2要准确把握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

要注意区分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教学内容与药理学、内科学等课程的教学内容。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主要讲药物的药效、药动及作用机制等内容。内科学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等知识。而临床药物治疗学的知识涉及面更广一些,包括药理学和内科学等的部分内容,但知识的详细程度比药理学和内科学等要略微浅一些。这些区别也主要体现在临床药物治疗学第二部分的内容上,如果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准,就会造成知识侧重点的偏差和重复,使学生不能掌握真正所需要学习的重点。因此,教师需要明确临床药物治疗学第二部分的教学目的,要针对患特定疾病的特定病人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及药物治疗。

例如,在讲述精神病时,药理学侧重介绍治疗精神病药物具体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等,内科学则侧重讲述精神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等,临床药物治疗学则应侧重讲述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应该用什么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是什么,不同的病人应该用不同的药物等知识。所以,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决不能把这门课讲成药理学或内科学。

2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想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讲授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临床药物治疗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药学专业课程,适当地的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是重要的。在讲到某种疾病时,可以举一个实际的病例,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来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分析案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找到某个疾病的药物治疗的解决方法。通过对病例问题的解答、大家的讨论,学生通常会理解得更深刻,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牢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要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临床知识比较薄弱,在讲授临床药物治疗学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更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习”到主动的“我要学习”。

糖尿病这种疾病大家都比较熟悉,至少听说过,那么在讲到糖尿病时,就可以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1型糖尿病的病人只能用胰岛素来治疗?学生就可以围绕这个问题思考,去想原因,从而一步步引出糖尿病的原因、分型、药物治疗等内容。总之,在课堂讲授临床药物治疗学时,应该根据情况,合理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来增强教学效果。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对于现代医学的知识较为薄弱,因此对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学习,学生普遍感到有些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水平,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药学学生熟悉的药学知识,补充他们不熟悉的医学知识,讲述疾病的药物治疗。其次,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肯定与表扬,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指出学好临床药物治疗学的重要性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现在大家都比较熟悉一个问题,那就是抗菌药大量的滥用,结果造成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以至于原本一个很普通的感染,用很多种抗菌药都无效。

为了减少诸如此类事情的发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给病人带来的危害,减少药物资源的浪费,医学院校的学生不仅需要医护专业的学生要学好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而且也需要药学专业的学生要学好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临床药物治疗学可以给学生提供这些基本的知识,药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对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学习,能合理地把完善的药学知识和必要的医学知识有效协调地结合起来,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合理地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尽可能减少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减少药物资源的浪费,减少或延缓不良反应的发生。

4结语

总之,要通过认真备课,把握好重难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等措施,来增强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回报社会。当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地思考总结,不断地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进一步讲好临床药物治疗学这门课,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药理学治疗作用篇4

你们好!

在临床感染治疗中,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直是医务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国呼吸道感染优化治疗协作组(CRotC)是“优化抗菌治疗,推动医学进步”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多年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开展呼吸领域合理用药的推动工作。我们一贯强调在抗菌治疗中合理用药,在呼吸道感染领域发挥着临床指导性作用。

随着临床耐药问题的日益尖锐、各种新药的不断涌现、个体化治疗的提倡,如何对不同类型的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更有效地治疗的同时还能减少临床耐药,是我们广大医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国呼吸道感染优化治疗协作组针对以上问题率先提出了“优化抗菌治疗”的学术理念,倡导以“提高呼吸道感染初始治疗的成功率、缩短抗生素治疗疗程以及减少耐药的发生”作为优化抗菌治疗的核心学术思想。

为此,我们呼吁广大临床医生以推广“优化抗菌治疗”为己任,不断更新对呼吸道感染治疗的学术知识学习并加强实践,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带头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优化抗菌治疗”的实践者和倡导者,为全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华医学会呼 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中国呼吸道感染优化治疗协作组

2006年12月8日

背景资料

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1944年链霉素的发现并应用于临床改变了结核病的预后;随后,大规模筛选抗菌素的时代到来。抗菌素是世界上应用最广、发展最快、品种最多的一类药物。但是,随着临床耐药、多重耐药问题的日益尖锐、各种新药的不断涌现、个体化治疗的提倡,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减少临床耐药,是广大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国呼吸道感染优化治疗协作组(cRotC)首先提出了“优化抗菌菌治疗”的概念。

何谓“优化抗菌治疗”?是指在有指征的患者,根据不同病情(分层),结合当地药敏资料,优化抗菌药物并设计治疗方案(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和给药时间、疗程),以最大限度地杀灭致病菌,获取最好地疗效,避免和防止耐药,节约医疗费用。“优化抗菌治疗”的概念是在既往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已有的一些提法基础上,整合概念,参考国际对抗菌治疗的新认识。

优化抗菌治疗的核心思想即“提高呼吸道感染的初始治疗成功率”、“缩短抗菌素治疗疗程”及“减少抗菌药物耐药的发生”:选择合适的抗菌素治疗、制订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疗程,以取得尽可能好的临床结果并产生尽可能低的耐药。

CRtoC成立于2002年,是由呼吸科、临床药理学、微生物学和抗感染治疗等多个学科的专家组成的权威学术组织。以推动我国呼吸道(Rtis)治疗观念的更新及治疗水平的提高为宗旨。近年来,CRotC在科研、继续教育、指南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制定了“优化抗菌治疗”的具体指导意见,为制定我国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南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药理学治疗作用篇5

药品是针对疾病起作用的,医生和患者最终的需求都是解决和缓解疾病问题。所以在药品市场细分时,仅考虑人口变量特征、医生和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则远远不够,更重要和更必要的还要考虑疾病的运行特点及相应的治疗模式,才能让营销之剑更精细和准确。笔者根据多年药品营销策划实践和理论总结,并结合医学、药学的基本知识,认为可以运用一个针对疾病发展过程和治疗过程的新细分工具——病程细分变量,它能够让我们从新的角度和视野去发现药品营销的蓝海。

药品营销精细化时代的细分原则

疾病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分为急性病和慢性病,重症和轻症,等等。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病理过程、病理状态和治疗模式,这些复杂的过程和模式都给医生的用药模式产生影响,也就给病程细分提供了充分和必要的条件。就拿急性病和慢性病来说,疾病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起病初期、发作期、后期及预后期等,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如表1所示。

表1:不同类型疾病的病程期与常用治疗模式

病症类型治疗难度病程期常规治疗模式

急性病易治愈初期、后期从根本上治疗,兼顾减轻症状。

急性病难治愈初期、发作期、后期初期和发作期要先减轻症状,然后从根本上治疗。后期要注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症状。

慢性病易治愈初期、发作期、后期、预后期初期从根本上治疗,兼顾减轻症状。发作期和后期先减轻症状,再从根本上治疗。预后期要防治后遗症和并发症。

慢性病不可治愈初期、发作期、后期初期和发作期的治疗模式同上,后期注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症状。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其实在疾病的治疗中都是要考虑“辨症施治”,即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症状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案,只是二者的观念和方法不同而已。在不同的时期,患者和医生的用药选择和用药观念都有所不同,相应采取得治疗模式也会有所变化。这里隐含三个关键原则:一是不同的药品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二是疾病的治疗大多需要多种药品组合治疗,很少有一种药品能解决整个疾病过程,可以称之为药品配伍或组合治疗;三是疾病治疗可以分为消除或压制症状,也可以是试图治愈疾病,即治标和治本。

对于大部分药品而言,很难奢想其能适合整个疾病发展过程或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起着主要作用,也很难奢想其能根除疾病的同时也能消除所有的症状。有些药品更适用于发病初期,预防效果很好;有些药品则适用于发作期,疗效较好;而有些药品则更适用于疾病治疗后期或者后遗症治疗,还有些药品更适合消除不适或并发症状。当然,这些都需要有严密的病理学、药理学证据进行支持(病程细分的前提,也是药品精细化营销时代的必须)。医生和患者很少从头到尾单独使用某种药品,也很少有哪种药品可以不需要其他药品的辅助配合而独打天下。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还仅采用传统的地理、人口、心理和行为四大变量进行药品细分,很难找到准确的定位和诉求点,也缺乏学术推广力和说服力。而采用病程细分变量工具,则能比较有效地找到适合自身的目标市场,从而选择更有效、更精准的定位策略和诉求点。

病程细分变量是指根据疾病的发展过程或治疗过程及症状特征进行细分。对于某个特定疾病而言,每个时期病情所展现出的症状及治疗方案都有所不同,而医生在疾病的不同发展时期所选择的药品也经常有所不同,而且给药剂量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有了对病程细分的客观需要。如果我们把某种疾病看成是一个大市场,则疾病的每个发展期、治疗期或者不同时期的症候特征都可以看作是不同的细分市场,药品生产企业可以根据药品在该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以进行目标营销。

病程细分的三大子变量

从药品专业的角度看,对药品细分时需要着重了解和分析三个关键技术问题:该药品是属于消除某类(某几类)症状还是根除疾病?该药品更适合疾病治疗的哪个阶段?该药品在治疗中起着主药还是辅药、预防药还是预后药的地位?

根据这三个关键问题,笔者认为病程细分变量可以包括三个子变量:症状、疗程和用药地位。

1、症状细分

对于某个疾病,如果会呈现多种症状,医生在治疗疾病中,一方面可能考虑是否彻底治愈该疾病,一方面可能要考虑消除不适症状。当某类疾病治疗中,症状治疗与治愈疾病同等重要或更重要,或者某药品在治愈疾病上的优势不大,而在症状消除上有较好的效果,则在细分时可以选择症状细分变量,根据药品自身的治疗优势,重点瞄准一个或几个症状作为市场。

感冒药属于常见病,一般属于轻症,由于该病表现为较多的不适症状,比如头疼、发烧发热、流鼻涕、咳嗽、嗜睡等,因而治疗感冒与消除症状对消费者而言同等重要。纵观国内市场,做的较好的感冒药基本上都是症状细分做得较为成功的药品。诸多的感冒药多是选择症状细分的方法,比如康泰克宣传诉求为解决鼻塞、流涕、打喷嚏,白加黑为解决头痛、白天嗜睡症状,芬必得为解决关节疼痛,念慈庵、潘高寿为解决咳嗽,百服咛为解决发烧等。可以这样说,从市场情况来看,没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症状细分,则没有成功的感冒药。

当市场上同类多维元素产品的诉求还停留在产品特点时:“你缺维生素和矿物质,我能给你补充”,21金维他一反常态“从概念出发”的做法,采用“从亚健康表现症状出发”的诉求策略:“头晕、失眠、皮肤差、老人斑、腰酸背痛……,如果查不出别的原因,就是因为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21金维他能帮你”。小小的一个转变,加上有效的营销实施,就实现了21金维他从2001年的8000万销售额到2005年8个多亿的巨大飞跃。

2、疗程细分

疾病的治疗过程,因疾病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可以分为轻症和重症、急性病和慢性病等。而治疗模式可以是彻底治疗,或者是先维持不发展,再考虑治愈,或者是控制并发症及生命特征等等。因此可以根据疾病的治疗过程进行细分,并运用病理学和药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数据,把该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根据药品本身的治疗优势和有关药理指标,找准该药品在整个疗程中的哪一段有着较大的优势,或者选择最具吸引力的疗程阶段,或者改变既有疗程治疗模式,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进行定位和诉求。这种细分工具特别适合处方药营销策划,对于otC也有很大的适用空间。

阿斯利康公司的洛赛克打败葛兰素史克的善胃得的案例可以看作是疗程细分制胜的绝佳例子。二种药品均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葛兰素公司的善胃得(雷尼替丁)于1981年上市,由于受体分析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加上其自身的疗效,在1986——1995年成为了全球处方药销售冠军。阿斯利康公司于1989年开发出来了抑酸能力很强的、世界上第一个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奥美拉唑),试图挑战王者之位。在20世纪90年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用药常规疗程是递增法,即先改变生活方式及应用抗酸剂无效则改用H2受体拮抗剂(善胃得)仍无效时使用洛赛克。当然,这种用药模式对洛赛克来说并不是最佳选择。阿斯利康公司的产品经理则提出了一个新的治疗模式递减法,把上述箭头逆转:开始就使用高剂量的洛赛克症状好转后采用常规的推荐剂量最后再考虑使用善胃得。一下子把洛赛克从疗程的末端调整到前端,占据了关键至高点。为了支持该治疗模式,阿斯利康公司进行了多项研究,证实该模式无论是在治愈率还是在整体治疗价格上都比递增法模式要优越,同时还设计出新的“质子泵实验”的治疗实验来作为药物的诊断方法。通过疗程细分改变了原有的治疗模式,并组合了其他一些有效的营销手段,洛赛克成功地打败了善胃得,一举成为全球处方药销售冠军。

3、用药地位细分

对于医生的用药而言,他基本上都是用多种药(二种以上)进行组合来治疗某类疾病,那么里面就有主药和辅药之分。从药理学的角度来说,根据用药目的,可以把药物作用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素,即治本;而对症治疗的目的在在于消除或减轻疾病症状,即治标,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对因治疗的药物称为主药,把对症治疗的药物称为辅药。在使用用药地位的细分变量时,就可以根据药品在治疗过程中所处的作用及功效特点,进行细分选择。

传统古方中药六味地黄丸虽然为广大中老年消费者所熟知,但消费者对六味地黄丸的了解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补肾、治腰痛的基础上,并不太清楚该药在疾病治疗中的辅助功效。很多时候,出于本能和趋利性,医药企业并不希望把自己的药品定位于“辅药”,更倾向于“主药”,哪怕事实上并不如此。而仲景六味地黄丸则运用了用药地位的细分变量,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出发,把自身定位为“辅药第一品牌”,突出自身对多种疾病治疗中的辅助功效,从正宗(医圣张仲景)、地道(拥有天然药库)、疗效(好药材带来好药效)三方面给予理论支持,成功地区隔了自己和市场上300多家企业生产的同质化六味地黄丸,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

药品精细化细分助你寻找隐藏的蓝海

药理学治疗作用篇6

【关键词】失眠症;中医药疗法;三七方

失眠症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失眠的发病率已高达10%~20%[1]。而目前应用于治疗失眠的西药,大多作用强,速效,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这些药物的作用时间短,用药强度高,容易出现毒性反应和副作用,特别是一些药物会产生成瘾现象。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蒋健教授基于中医理论,并参考民间验方及中医文献,经过临床反复摸索与验证,提炼出治疗失眠的三七方。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我们以复方枣仁胶囊为对照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标准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失眠症(F51.0)的诊断标准[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分>7分;年龄大于18岁,小于65岁。

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可能妊娠者;乙醇、咖啡、茶或药物依赖引起的失眠。试验中止标准:发现不符合试验方案者;不愿继续进行治疗者;失访者;未按规定用药者;自行服用了禁用的药物或其它治疗方法者。

1.2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2006-09~2007-10本院门诊长期失眠并愿意参加本观察的患者。随机数字表由SpSS13.0模拟产生。共入选80例患者,入选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配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11例在治疗过程符合试验中止标准而中止治疗,其中治疗组4例(不愿继续进行治疗者2例,未按规定用药2例),对照组7例(不愿继续进行治疗者3例,自行服用了禁用的药物2例,未按规定用药2例)。最终有69例完成试验,其中治疗组36例,男性10例,女性26例,年龄(44.92±13.46)岁,其中最小18岁,最大64岁,病程(5.19±8.69)年,其中最短1月,最长30年。对照组33例,男性5例,女性28例,年龄(46.67±10.58)岁,其中最小31岁,最大63岁,病程(3.62±4.09)年,其中最短1月,最长10年。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情况、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pSQi总分、pSQi量表各因子积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及观察方法

2.1治疗方法在临床试验开始前已服用其他安眠药的患者,经1周的洗脱期后进入。治疗组予三七方(由酸枣仁、鸡血藤、小蓟、三七组成),1剂/d,睡前30min温服,2周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予复方枣仁胶囊睡前口服0.4g,疗程同治疗组。合并用药规定:不合并其它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任何引起失眠和具有催眠作用的药物。

2.2观察项目与疗效评价指标

①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3];②嗜睡、口干、头晕等副作用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4,28天进行评定。

2.3统计学方法

各组数据均以±s表示,数据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采用配对及成组t检验。

3结果

3.1治疗前与治疗2周、治疗4周的pSQi总分比较

见表1。各组治疗2周,治疗4周与治疗前比较,pSQi量表总分都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

3.2两组治疗前后pSQi量表各因子积分比较

见表2。各组治疗前,与其治疗2周、治疗4周比较,pSQi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不良反应两组在整个临床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4讨论

三七方由酸枣仁、鸡血藤、小蓟、三七组成,具有养血安神、凉血活血之功,针对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易导致血虚瘀热内扰引起失眠的特点而设。方中酸枣仁(制)味甘,性平,入心、肝二经,养血补肝,能养心阴,益肝血而宁心安神定魄,为君药;鸡血藤味苦、甘,性温,入心、脾二经,能补血活血、养心安神,具有养血而不凝滞,活血而不伤正的特点,为臣药;小蓟味甘,性凉,入心、肝二经,可清热凉血,使血静神安,又可散瘀,为佐药;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入肝、胃二经,能化瘀血而不伤新血,俾使心有所养而神安其内,与小蓟同为佐药。

现代药理或临床研究对三七颗粒内药味的镇静催眠作用有所涉及。大量的实验研究已证实酸枣仁中的酸枣仁皂苷a、三七中的三七叶苷具有镇静催眠作用[4~6]。侯云芬等[7]经3年临床实践发现小蓟具有良好镇静催眠作用,实验研究也证实小蓟对小鼠有镇静催眠作用[8]。大鼠腹腔注射鸡血藤酊剂有镇静、催眠作用[9]。

复方枣仁胶囊由酸枣仁(制)和左旋延胡索乙素组成,临床和实验研究都已证实其具有镇静催眠作用[10,11]。该药在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中常被作为阳性对照药物,以揭示研究对象的镇静催眠作用。且三七方是以酸枣仁(制)为主所构成的中药小复方,因此,本研究中采用该药为阳性对照药物,以期能很好地证实三七方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①三七方对失眠的疗效是肯定的。三七方治疗后,与其治疗前比较,pSQi量表总分都明显降低,且三七方治疗4周的pSQi量表总分下降明显优于复方枣仁胶囊。②三七方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和质量,达到患者的生理睡眠要求,改善日间功能。特别在提高睡眠效率,延长睡眠时间方面优于复方枣仁胶囊。③三七方治疗失眠从2周起已有一定疗效,坚持服用效果更加显著,尤其是对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积分的改善程度方面。三七方治疗2周后,pSQi量表总分及pSQi因子均降低;与治疗2周比较,治疗4周pSQi量表总分及pSQi因子除睡眠障碍因子外其他因子积分也明显降低;三七方治疗4周后睡眠时间因子积分和睡眠效率因子积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复方枣仁胶囊。④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初步表明,此两种药物在临床运用是安全的。此外,据临床体会若在服药过程中注意多做患者的思想工作,心理疏导,使患者树立信心,按时服药,则效更佳。

当然,由于本研究例数偏少,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颖,吴旭东.失眠症因素分析与对策[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12.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76.

[4]符敬伟,乔卫,陈朝晖.酸枣仁总生物碱镇静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11(1):52.

[5]陈百泉,杜钢军,许启泰.酸枣仁皂苷的镇静催眠作用[J].中药材,2002,25(6):429.

[6]马丽炎,肖培根.三七皂甙对突触体谷氨酸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8,14(4):311.

[7]徐树楠.中药临床应用大全[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78.

[8]中国医学科学院湖北分院.医学科学情报资料第12辑.1962:1.

[9]李学文.鸡血藤治疗顽固性失眠[J].中医杂志,2003,44(10):729.

药理学治疗作用篇7

[摘要]针灸与中药,虽然治病手段不一样,但同为改善机体的病理状态,以达到扶正祛邪康体的目的。目前医业界,有人对针灸治疗与中药治疗各持门户之见,甚至有互相诋毁之论。笔者认为,同道应能在针灸与方药的治疗上产生共鸣,促成互相弥补,有机结合。

[主题词]针药并用BriefDiscussiononinterrelationbetweenacupmoxibustionandmedicinesintreatmentXuKunsan(ZhejiangprovinceKaihuaCountyHospitaloftCm,Zhejiang324300)

[abstract]acupuncturemoxibustionandChinesemedicalherbsaredifferenttherapeuticm

ethods,buttheyallcanimprovepathologicalstateoftheorganismtostrengthenthebodyresistanceandelimi

natepathogenicfactorsandrecoveryhealth.However,atpresenttherearesectaria

nbiasin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reatmentandtreamentofChinesedrugsinthemedicalci

rcles,evenslandereachother.theauthorhopestoaccelarateremedyeachotherando

rganiccombinationintreatmentofacupuncture,moxibustionandmedication.

[Keywords]acupuncturemedicationCombined

晚生医业启蒙,从师于浙江临安名中医陈溥泉先生,专事中医内科。后来,有幸跟随浙江“严氏针灸”第六代传人,浙江省中医院严定梁主任医师治学针灸。在临床上中药与针灸兼施,渐渐在治疗内科杂病中得心应手,觉得其疗效比单一用中药或针灸治疗灵验。略有心得,兹试论述。

1历代医家多注重内服中药与外施针灸并治

笔者略读一些针灸名家的传略,他们治病大都善于运用内服中药又长于针灸治疗。即便是针灸学家皇甫谧、杨继洲等,他们也颇精于用中药治病。其被后人立为针灸大家,是因为他们在针灸治业上承前启后,有独到见解,所作针灸著述,建树起针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于世仅取针灸学术这方面树碑立传。其实,中药治病与针灸治病的渊源同出自《黄帝内经》,其已记载砭石、毒药、灸、微针、导引、按等疗法;记述圣人用砭石、毒药、灸、九针杂合以治而病皆愈。不容分辩,后世针灸医家的发展成就,所作针灸专著都以《内经》为祖本。可见,针灸与中药同为治疗疾病的一支两脉。因而,我国历代医家,多通晓运用中药和针灸治病。例如先秦扁鹊治虢太子尸厥,先针“三阳五会”(百会穴),再予药温熨两胁下,继服汤剂调适阴阳,收到“起死回生”之效。东汉华佗精外科,并善于用针、药治病,能“合汤不过数种,针灸不过数处,其病皆瘳”。如针脑空穴治愈曹操的头风病;刺环跳、悬钟足痿者立行。金元四大医家补土派李东垣,立脾胃论治,创补中益气汤;但在补土中亦针灸足三里、太白、昆仑,达到充实脾气,使元气旺,清阳升,阴火自降。这是李氏“甘温除大热”在针灸学上的运用。即便以经方派为代表的医圣张仲景,著《伤寒论》立一百一十三方,但除立方之外亦用针灸配合治疗。因而,大凡医精者,必集针、灸、药诸法于一身,掌握“毒药攻其内,针石治其外”;以“针刺导其先,汤药荡其后”,才可取得相得益彰的满意疗效。

2处方理法方药(穴)确立于辨证(经)论治

一张完整的中药处方,必须要理、法、方、药融为一炉;而一张针灸处方,也必须具理、法、方、穴融为一体。但现在有不少针灸医生施治却忽略了理与法,仅仅重视取穴的一面。就是连教科书上,也往往只偏向于选穴、配穴方法,却把针灸治疗引向了单纯强调腧穴的作用,且轻视辨证(经)论治的整体观念治疗的歧路。于是,目前有的针灸医生对针灸治疗内科杂病缺乏临床实践,使针灸治疗的病种越来越缩小在仅仅治疗痛症。要知道,针灸与中药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手段,药物为内治法,针灸为外治法,但其治病机理都建立在阴阳五行、卫气营血、脏腑经络等基础理论之中,都必须运用辨证论治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药物通过人体组织吸收,以气血输布来调整阴阳平衡和改善脏腑气血生理功能;针灸是通过刺激体表穴位,激发经气感应来调整阴阳、改善脏腑。两者所起的治疗作用是一致的。如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脉缓之脾虚症,辨其脾气虚弱,用中药治以扶脾养胃益气的四君子汤;然则针灸治疗辨经,辨其脾(胃)本经,以取脾俞、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等穴,施术行补法并加灸法,温补本经经气,同样达到健脾益气的治疗目的。总之,中药与针灸应用于临床,万变不离其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八纲辨证。先贤有言:“若要精于针灸,必先谙于辨证”,可谓是医之圣言。因而,针灸医生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同样要通过四诊的方法去查病因,将表现的症状归纳成症候群,结合脏腑、经络、气血等理论学说,去分析病机,作出诊断,确立治则,然后配穴、取穴而决定针、灸、补、泻等。如此,才称得上是“理法方穴(术)”完备的针灸治疗处方。

由此可见,无论是汤药治病,还是针灸治病,首先都是通过辨证,得出正确的诊断,而后决定治疗方针的。如果仅仅把针灸治疗当作是一种单纯的穴位刺激,疏通经络,而忽略了阴阳、气血、脏腑机能的改善,那将会把针灸看作是一种物理疗法,其弊端有碍于针灸学术水平的提高,确不可取。假如撇开辨证论治去施针灸治疗,便使针灸治病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岌岌可危!祖国医学几千年来,针灸与中药两种治病手段,都是建立在辨证(经)论治的基础上,亟待我辈承前启后,深究探研,弘扬光大。

3腧穴与中药对人体治疗作用相仿

中药有四气五味的性能来纠正人体阴阳偏盛失衡,对脏腑功能盛衰起治疗作用。腧穴本身虽没有四气五味性能之分,但针灸有其独特的针刺手法,以及施用各种灸法,使之产生腧穴的治疗性能;大多数腧穴的主治、功效与操作手法起相应的效应,就如中药的药性与加工炮制有关一样。如烧山火除寒,透天凉清热;留针多灸可温,浅刺疾出或刺出血可清;补法、泻法、平补平泻等手法,在行针导气的过程中可起到补虚泻实、温经散寒、升清降浊等祛邪除疾的治疗作用。而中药在临症中用药之妙贵在配伍有法,针灸施治其理亦同。如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在手法与配穴上,提则能升能宣,插则能降能通;配足三里能调理肠胃,导浊降逆;配阳陵泉能除肝胆之热;配风池、曲池可清解表热;配大椎、曲池能治骨蒸劳热;配三阴交能通经调经。其实,有些腧穴,只要施术者得法,可直接替代中药作用,如关元穴为强壮要穴,可起人参的补益元气之功;中脘穴祛痰理气降逆,可替代干姜治虚寒呕吐;孔最穴可替代治疗肺经咳血、咯血。临床常用的水沟、素、内关以醒神开窍苏厥,阴郄、复溜滋阴清热止汗,太冲、行间清肝泻火,至阴矫正胎位,足三里保健灸。腧穴亦有中药一样的双向调节作用,如天枢能通便又能止泻,内关能治心动过速又能治心动过缓等等。其对人体的作用机理虽然与药物不同,但从临床医疗学来说,所起的治疗作用却无本质上的区别。

药理学治疗作用篇8

【关键词】心理学;临床工作

【abstract】inclinicalwork,thebasictheoryofpsychologyandbasicskillsusedinclinicalareasofwork,thepsychologicalskillstotheclinicalwork,totreatmanydiseases,tomaximizethereductionofdruginterventionandnon-pharmaceuticalinterventions,savesocialenergy,reducetheproductionofsideeffects,shorterrecoveryperiod.

【Keywords】psychology.;Clinical

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包括内、外、妇、儿和皮肤科,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健康、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从而探讨临床各科疾病患者的心理行为与症状消长演变的关系,并做出心理诊断、治疗、咨询等。以促进疾病的康复,保证身心健康的学科[1]。同时,有许多疾病都有明显的心因性致病因素,因而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入心理治疗。笔者就此介绍心理学在临床工作应用的依据和方法。

1心理学应用于临床工作的依据

人作为高级动物,而区别于普通动物,是其高度发达的社会性,即高度的情绪化。有学者认为人体是形态结构系统、信息控制系统和心理精神系统的三位一体。由此产生了形态结构系统疾病、信息控制系统疾病、心理精神系统疾病。临床工作中,医生的语言、行为、态度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和疾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临床工作发现,很多疾病与心理因素相关,比如各个系统的神经官能症,各个脏器的功能均与心理因素相关,再如皮肤疾病大多与心理创伤有关。中医学认为,若心理情绪失衡,如情感活动过度或持久则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就绪因素的致病作用。不正常的心理因素、情绪改变可引起精神病、心血管疾病和多种神经症等疾病。因而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配合心理治疗,这亦是临床药师在指导合理用药时要注意和使用的。同时针对依赖性、习惯性的药源疾病亦需要配合心理治疗,方可彻底治愈。

2心理学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的方法

(1)心理学在医学咨询中的应用

患病时患者心理应激可引起各种不愉快的情绪,并会反复咨询。临床医师不但要耐心、正确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并在了解应激源和被压抑的潜意识的基础上,积极给患者安慰和疏导,消除患者对疾病的心理负担,是心理逐渐达到平衡等心理治疗方法来辅助药物治疗,而且在详细解答患者对药物的咨询过程中,亦坚定了患者对该药治疗疾病的信心。这种方法对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对器质性疾病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在实践中有将患者分为依赖确定型、疑虑半确定型、主观情绪不稳定型几种心理类型进行医学干预并取得较好的效果[2]。

(2)心理学在药物治疗的实践

国内有报道放松训练方法为心理干预手段配合药物用于临床治疗[3],国外亦有行为疗法用于临床治疗,笔者认为,气功疗法一部分作用就是心理干预,通过呼吸调理心态、情绪,从而使身体达到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心理干预可降低代谢类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等患者临床降压降糖药物的使用剂量,并可能减轻患者长期服药对机体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周亮认为,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相互作用的可能模式包括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而且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来帮助停止药物治疗,这在治疗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方面尤为明显。很多皮肤类疾病与心理创伤相关,应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用心理疏导疗法效果奇佳。笔者认为,临床医生在参与临床合理用药时,应灵活掌握心理学的技巧,采用心理干预策略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将药物治疗作用尽量增至最为理想的强度,同时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或减轻其不良反应造成的损害,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效益。

(3)心理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准确区分患者心理类型以及疾病的心因性程度,为心理干预的作用准确评估,不要忽略,亦不应过分夸大其作用。通过语言、行为、态度增加医患之间的认可程度。尽量解除患者疑虑,坚定患者信心,同时应用呼吸、暗示等行为措施,使患者达到轻松自然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各个系统器官的状态达到最佳,或对药物的反应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周肖龙,丁长玲.合理用药呼唤临床药师.中国药事,2002,16(2)

药理学治疗作用篇9

【关键词】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过度焦虑。而对于考试焦虑的治疗通常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法。本研究尝试运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手段,与单一治疗方法进行疗效比较,以期找到更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的来访者为对象。入组标准:以考试焦虑为主诉,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关于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初中以上文化,主动求治并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患有严重精神或躯体疾病者。共75例来访者符合上述标准,接受并完成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随机分组将研究对象按来访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a组),单纯心理治疗组(B组),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C组)。

1.2.2治疗经过a组来访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帕罗西汀10~20mg/d,每日晨服,疗程为入组时开始至下学期末考试结束,视情况决定终止时点)。B组来访者予以心理治疗(1-2次/周)。C组来访者给予心理治疗(1-2次/月)合并药物治疗(帕罗西汀10~20mg/d,疗程同上)。

心理治疗运用认知治疗的方法,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认知矫正:和来访者一起检查他的恐惧程度,要求他把自己有关考试的担心、恐惧按其轻重程度排列等级;对其内容进行合理性分析,引导来访者发现不合理的自我认知模式及其与过度焦虑的关系。对过度的担心、恐惧进行“危害分析”,并进行自我质辩,获得合理性认知。(2)自信心训练:通过自我质辩,引导来访者客观评价自我,完成自我再认识,设定合理目标,增强自信,逐步克服考试焦虑情绪。(3)考试焦虑的正向自我语言训练:来访者可以在平时、考试前、考试中以及考试后运用正向语言进行自我积极暗示和自我放松。

1.3疗效评定三组来访者分别在入组时、当学期末考试前1天及下学期末考试前1天,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进行评定。

1.4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在α=0.05水平上进行统计学处理。2结果

2.1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a、B、C三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构成无显著差异(p>0.05)。

2.2疗效评估经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后分别在当学期末及下学期末考试前1天对实验对象进行Hama及taS量表评定。

2.2.1治疗前Hama、taS评分比较,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

2.2.2当学期末考前1天及下学期末考前1天三组Hama、taS与同组治疗前Hama、ta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2.2.3当学期末考前1天a、B两组间Hama、taS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C组与a、B两组比较,Hama、taS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

2.2.4下学期末考前1天a、B两组间Hama、taS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C组与a、B两组比较,Hama、taS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考试焦虑是一种特殊群体在特定条件下的适应障碍,它不同于一般的广泛性焦虑,药物治疗要选择镇静作用小,副反应轻的药物。帕罗西汀为高度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其抗焦虑作用明显,副反应轻,服药依从性好。其抗焦虑作用多在第2周起效。

本研究表明,单纯药物治疗组同单纯心理治疗组均有明显的抗焦虑效果,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三组病例均进行了下学期末考试前同治疗前的统计学比较,结果表明单纯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的焦虑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国内的袁晓兰等研究只进行了为期2周的治疗,结果提示我们考试焦虑的学生也需要系统的治疗。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无论是本学期末还是下学期末,考前焦虑水平均明显好于单纯一种方法治疗组。说明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对考试焦虑的远期效果值得期待。这与郭克锋等研究结果一致。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学生考试焦虑,应首选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药理学治疗作用篇10

赤峰市医院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024000

【摘 要】目的:分析中药临床药学及临床中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就诊的20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均对3个科室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者满意度、住院费用以及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医疗费用情况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中药临床药学和临床中药师指导有着较好的运用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药临床药学;中药师;临床运用

中药师、中药临床药学两者共同处于中药临床工作当中,是中药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现中药师与中药临床药学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是提高中药临床医疗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基础。临床药学的分支有很多,其中中药临床药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其涵盖了中医理论、中医相关患者、中医辩证施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将中药临床医学的知识运用在临床治疗中,能够提高运用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能够最大效用的实现中药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就诊的20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区间为18岁-62岁,平均年龄为45.5岁。其中心内科纳入研究对象的患者有70例,呼吸内科纳入研究对象的患者有64例,消化内科纳入研究对象的患者有66例。均对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人,其中对照组中有心内科患者35例,呼吸内科患者32例,消化内科患者33例。观察组患者中心内科患者总数、呼吸内科患者总数、消化内科患者总数的比例为35:32:3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特征等一般治疗中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治疗。如在治疗慢支患者时,给予患者退热、解毒等常规治疗和处理。对照组: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用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常规行退热、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静脉注射20ml的热毒宁+250ml生理盐水,每日一次,治疗时间为20天。治疗高血压患者时,予以炙甘草和

合生脉散加减治疗,治疗时间为14天。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师的临床药学治疗。具体如下:

(1)中药师与中医师合作,结合医院实际,合理的对专科的用药进行安排,调理清楚,方便临床医师的阅读和学习。

(2)做好中药调剂工作。

(3)发挥中药窗口的作用,开设中药咨询服务,宣传中药的相关知识,同时细心耐致的向患者及病人讲解中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同时还要主动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者满意度、医疗纠纷发生情况、住院费用花费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统计学有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或患者满意度、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医疗费用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医疗费用情况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课题研究成果中通过对比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予以观察组患者中西药的结合治疗后,再结合中医药师的临床药物指导。观察组治疗后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观察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医疗费用等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可见,治疗过程中中药临床药学以及中药师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也从侧面反应了给予患者中药临床药学指导而和中药师治疗后,患者的康复时间更短,且在其他相关指标方面有着高于平均水平的优势。在给予患者中药临床药学结合临床中药师治疗的预期满意目标为50%,但是实验结果中患者的满意度高达85%,远远高于预期目标。而在医疗纠纷方面,也仅仅占了1%的概率,可见给予患者中药临床药学治疗后,在缓解医疗纠纷这一方面也有着良好的效果。

结合本课题研究成果可知,在给予患者的中药临床药学和临床中药师指导工作,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首先,中药临床药学的指导,能够指导日常的治疗工作,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实现预期的治疗目标。其次,中药师的临床指导能够给予患者较高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够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安慰,能够让患者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最后,从整体效果来说,在中医药结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临床药学的指导和临床中药师的指导,能够大大的提升治疗效果。可见,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中药临床药学和临床中药师指导有着较好的运用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