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十篇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十篇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7:07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篇1

一、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目前,全乡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7家。按行业划分:种植业58家,畜牧业16家,其他3家,今年新增51家。加入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有7993户。经营形式主要有以下2种:一是“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主要通过作为骨干成员的专业大户开展生产示范和流通经营,为农户提供间接服务。二是“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通过、协调和规范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合作经济组织也不断状大。按照利益联结机制,紧密型合作社占24%,松散型合作社占76%。

二、我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一是认真学习,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培训。乡里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以宣传发动、培训人员、学习法律法规为突破口,解除农民的种种顾虑,使之充分认识入社的好处,办社的意义。分类指导,制定规划,建立各类合作社培训班,指导农民办社、入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为了解决合作社合作水平低,内部运作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我乡坚持“自愿、民主、互助、平等”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重点做到四个方面:即有一个可行的示范章程,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有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法。并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民主办社;坚持入社自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

三是完善规范。“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管理。按照标准完善合作社的章程,财务制度,议事规则,发展规化,落实合作社的基地,明确合作社的责权利。建好一批规范的合作社。如修学花生购销合作社、新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沙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等。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和成效

(一)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聚合分散的农村生产力,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同时,合作社通过为农民进行购销服务、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种养品种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专业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加快了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步伐。农民加入到专业合作社后,从品种的引进、生产、管理、包装和销售所有环节都要求统一进行,既促进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又极大地降低了单个农户所承担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其中,花生种植合作社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小户生产无法起到做大做强的效果,但农户组成合作社或协会后,通过示范引导,统一加工程序,极大的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乡特色优质产业。

(三)推动了农民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是否顺利进入市场,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作为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农产品很难打通市场销路,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农户,能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能在带领单家独户进入市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

(四)吸纳劳动力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大减少了由无业人员引发的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等社会问题,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四、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近年来,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和解决。

1、组织规模偏小,带动作用有限。农村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规模较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会员与合作社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出现合作社建设急在乡上、冷在户里的被动局面。大部分合作社是发起人为获得政府扶植资金或地方政府为合作社建设任务而成立的,它们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意义。作为专业合作社,应该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切实为会员提供市场信息。但是我乡的一些专业合作社,受信息闭塞、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给会员提供的支持少,增产增收效果不太明显。合作社本身由于没有带来较好的作用,其影响力、号召力越来越小,会员也相应减少,这样就导致不良循环,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2、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有的合作社没有制定章程和具体管理制度,有的合作社成员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均沾,不愿风险共担,社员之间诚信度不高,还有一部份合作社只是挂名成立了实际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3、发展资金不足。合作社唯一的资金来源便是入股农民自筹,但受农民保守思想的佐使,大都是见利后方愿出资,一个合作社全靠农民自发筹集实属很难。

4、成员意识有待提高。大多数农户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经营意识不强,科技文化管理素质低,观望心理较强。

五、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几点措施和政策建议

1、抓样板。要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首先必须建立样板,抓好典型示范,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要坚持典型引路的方针,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创新力度,认真抓好典型的培育、宣传和推广工作。

2、抓规范。在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管理。合作社一旦建立起来,要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可以利用订单农业等合同方式保证农民利益,在发展壮大以后,应逐步使合作社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增强农村专业合作社实力,提高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篇2

一、全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和特点 

(一)发展速度较快。《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全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各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数量迅速增长。

(二)覆盖领域广泛。1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遍布全乡4个行政村,覆盖了农、林、牧、菜、农机等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其中:种植业(棉花、蔬菜)2家,占11.7%;林果业(苗木、红枣)3家,占17.6%;养殖业(牛羊、鸡)8家,占47%;农机、手工艺品2家,占11.7%;其他2家,占11.7%。

(三)资源利用好。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在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特别是在引领贫困户脱贫上发挥了较好作用。如xx村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发展蔬菜、食用菌种植合作社;xxx村依托技能劳动力优势发展农机合作社;xxx村和xxx村依靠产业基础发展畜牧养殖合作社,大力托养贫困户牛羊进行分红。

二、调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跟踪服务指导不到位,管理机制薄弱,运作不够规范。对合作社在全乡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缺乏跟踪服务指导。一是管理不够严格。部分合作社组织制度不健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不完善,会员权利、义务不明。部分合作社运作和管理随意性大,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存在不按章程和制度办事的现象。二是运行不规范。合作社与会员的联结松散,利益关系不紧密,部分合作社靠个人信誉维持管理,服务停留在生产或销售的个别环节上,没有形成产供销一体化。部分合作社仅注册办理营业执照,无生产、办公场地,个别合作社甚至是有名无实的“空壳子”。如对xxx村的xxx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不到位,未及时申报个人所得税月报表和增值税季度报表,致使该合作社被税务部门处罚。 

(二)统筹协调不到位,合作社发展水平不高,合作层次较低。作为分管领导,对全乡合作社与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协调不到位,解决实质性问题不够。一是社员人数少。截止目前,全乡注册登记合作社社员为116户,仅占全乡农民总户数的7.2%,大多数合作社是几个、十几个农户的松散式联合。二是资产规模小。尽管全乡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680万元,但由于部分社员采取以土地、牛羊等实物入股,实际可营运的资金较少。三是合作环节少。多数合作社合作项目少、内容单一,基本停留在产前的农资采购,产后农产品销售等简单环节,在产品仓储、运输以及“三品一标”创建等环节上还比较欠缺。如在xxx村果xxx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统筹协调不到位,致使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合作社未能很好的利用扶贫资金购置的加工设备。 

(三)市场竞争力弱,带动能力不强。一是基地规模小。合作社经营意识不强,一些合作社基地建设意识不强,力度不够,加之自身条件所限,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小而散。二是服务范围窄。绝大多数合作社服务的范围仅限于本村组的几户、十几户,跨乡、跨县发展的合作社还非常少,整体实力不强,规模效益不高。三是产业链条短。尽管我乡农业特色产业较多,但合作社的主要经营模式还是生产、销售初级农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导致其抵抗风险的能力弱,对农民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带动作用不强。

(四)对上争取项目力度不够、扶持力度较小,发展后劲不足。我作为分管领导,没有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协调,在土地流转、技术指导、项目扶持、信贷扶持等方面支持力度小。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参与者大部分是农民,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规模化发展的需要;优质耕地资源短缺,合作社启动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不足,无法满足合作社扩大再生产的需要;部分合作社小富即安,没有发展壮大的强烈愿望。

三、工作措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坚持维护稳定和经济发展两手抓,守初心、担使命,以严格的工作要求、扎实的工作作风抓好全乡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服务好更多的合作社社员和农民群众,为全乡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一)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利用11月份全乡农副产品销售的有利时机,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和意义,形成在农副产品销售方面由合作社主导、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良好氛围。一要强化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知识、扶持政策、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合作社、积极创办合作社。二要树立典型。要积极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通过择优扶持、示范带动,积极培育一批让农民可看、可学的标杆和样板,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办社积极性。三要正面引导。积极引导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创办合作社,鼓励种养大户牵头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领创办等形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办和领办合作社。四要强化培训。重点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合作社领头人,提高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规范内部运作,夯实发展基础。制定实施方案,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加强对全乡合作社管理人员的集中培训。一要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指导农民合作社规范组织形式,实行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明确“三会”的职责和权力,保证合作社组织内部运作的公开、公平。二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严格遵守《合作社章程》规定,认真履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确保合作社成员的主人翁地位和经济利益。三要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严格审批,从源头上保证质量;要探索实行动态监测制度,严格监督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情况,整合规模小、同质化、知名度差的合作社,取缔没有产业实体、运转不规范、违规经营、套取扶持资金的合作社。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篇3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推行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鲜产物,是在农村家庭经营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资源联合、民主管理,为谋求共同利益,加快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建设而开展的专业合作的互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成立以来,党对合作社在各方面工作中的领导情况如何等问题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在此背景下,我们积极开展了农民合作社党员联合会的相关工作调研,对于进一步加强党领导合作社,推进合作社更好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调研时间:

2014年1月——2014年2月

三、调研地点:

市农村

四、调研方式:

实地调研、社员访谈、问卷调查

五、调研基本情况:

1.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状况

随着市农村改革步伐的加快,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合作社的成立及合作社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从2007年开始成立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来,到2014年2月截止,我市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10个,我市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减免政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加大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和管理力度,通过几年的努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把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与城乡统筹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显示出鲜明的特点。一是四个加强,即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具体指导、加强政策扶持、加强典型引导。二是做到四个结合,即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重点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与供销社二次创业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三是实现了五个突破,即突破了农村的组织形式;突破了农民的生产方式;突破了农业产业化建设过程中的瓶颈;突破了供销社在二次创业中遇到的困难,供销社的地位在农村中进一步提升;突破了农村流通市场建设中有价无市、有市无价的问题。总体而言,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我市农村发展,促进我市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总体形势看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着大量的党员,由于合作社中的各位党员同志在加入合作社前基本已加入本人所属村党支部或村委会党总支,因此,合作社内并没有成立党支部,党的组织建设不够健全,造成了在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思想方面,党员的思想意识并没有统一,未形成统一的思想,在管理上,党建工作的开展也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发展经济方面,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源于诸多方面,如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发展初期,内部运营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合作知识与合作能力等等。

但党建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开展各项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合作社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党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思想认识水平参差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党员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发挥怎样的功效、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发挥党员的作用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思想偏差。

(2)、党员组织生活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尴尬。由于合作社中,党员的关系基本都在党员所属村党支部或党总支,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开展党员的活动时,往往会因为党员所属的组织关系或合作社内未成立党组织而无法开展。

(3)、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更好的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在保障和提高农民增收,促进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合作社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可以进一步更好的挖掘和发挥,由于我市合作社内并没有党组织,因此,合作社内若要开展党员活动则缺乏相应统一的组织,动员,实施的保障机构,不利于党员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社党员联合会的必要性

针对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这些实际问题,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会党员联合会,不仅可以从思想意识的角度,规范、统一、提高合作社内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且从实践的角度,有利于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各项党建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导,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提高合作质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成立合作社党员联合会能够促进合作社内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行的大环境下,更加科学理性的认识到合作社成立的作用,价值,问题等都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2)、成立合作社党员联合会是合作社党建工作开展的组织保障。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员联合会,能够改变以往合作社内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各种尴尬局面,合作社内各项党建工作的组织,动员,实施有了保障机构,有利于党员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加强党对合作社的领导,规范和指引合作社的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篇4

(四)成效明显化。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强劲发展,得益于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县政府在20**年出台了《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引导和鼓励农民设立专业合作社。2009年初,县政府给每个典型示范合作社兑现扶持资金1万元,其他合作社均给予了1000元的补助资金;县农业农经、工商等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不收费、不年检等优惠政策,对专业合作社实行上门指导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

近几年,XX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但合作社规模效益较小,成员人数较少,全县合作社注册资本最多为660万元,最少只有1万元,绝大部分注册资本在10万元左右,合作社成员多数在10人左右,合作社规模效益很难实现。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资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前期建设时,如设立固定的办公场所、流转土地,场地建设等,占用了大量资金,在后期的开展培训、引进新技术和设备购置等方面资金严重短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企业法人,只能得到政府一些财政补助,想进一步向银行融资,当地银行无相关的具体扶持政策,制约了合作社的规模化发展。

2、缺乏具体的扶持政策。尽管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给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宽松的发展环境。但具体到某一行业,能具体执行的政策就寥寥无几。例如在农产品初加工和流通环节上没有相应的可操作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优惠政策并不明确,也无章可循,操作性不强,各合作社只能采取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无法开拓合作社的业务,进行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对农民吸引力不是很大。

3、缺专门的监管。目前全县合作社鱼龙混杂,千种百态。有些合作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不完善;有些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职责不清,会员权利、义务不明;有些合作社运作和管理随意性大,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合作社设立登记不规范,有证无牌,或是注册资金与实际出资不符。没有专门的服务机构监管,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制度、财务、合同、利益分配和风险调节等机制等方面存在很多隐患,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管理。

4、缺人才。目前全县合作社的参与者基本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合作社的2、注重具体扶持。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和弱势群体的联合,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因而它的发展也就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扶持。政府应对合作社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兴办技术信息服务的项目给予支持,以增强合作社市场竞争能力和对社员服务的能力。二要加强信贷方面的支持。金融部门应对制度健全、经营业绩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予以一定的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帮助解决合作社资金不足的困境。三要实行政策优惠。可以对合作社在用电、土地使用、运输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使合作社在优惠政策的扶持下逐步扩展壮大。

3、注重人才培养。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经营管理者文化基础、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相对较弱,社员素质普遍较低,合作社很难跟上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节拍。这就要求政府部门重视提高合作社人员素质,既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技人员加入合作社创业,更要加强合作社发起人、带头人的继续教育与培养,以提高合作社的发展潜力。职能部门同时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使这些发起人带头人熟悉合作理论,灵活运用优惠政策,提高指导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工作水平,从而减少经营决策局限性,更好地引导广大农民参加并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4、注重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要构建服务平台,为合作社提供政策咨询、搜集和农资、农产品的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以及为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企业之间交流合作架桥铺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要积极举办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产品会和知名品牌评选等活动,为合作社宣传品牌、开拓市场创造条件。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篇5

一、充分肯定这次政协资政会取得的成果

(一)选题准确。这次资政会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选题,充分体现了政协工作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已有一段时日,十镇百村试点工作也开展了两个多月,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实践中也有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通过组织政协委员到基层调研,有助于我们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好地推进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

(二)调研比较充分。虽然我没有听各位常委的大会发言,但认真我阅读了所有的调研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家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基层、走访群众,采取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大量生动的第一手资料,调研结束后,认真梳理,既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实际情况,又提出比较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成效比较明显。22篇调研报告份量重,含金量高,有现象、有建议,突出重点,切中要害,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可贵品质,也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客观依据。总结这次的调研报告,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句话,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主等各个方面,22篇调研报告都有涉及,并体现了由点及面、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特点。由点及面:这次的调研报告分成多个专题,这些专题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状。由近及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非常丰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现在做的只是第一个阶段。大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报告中充分体现了由近及远的内容,不仅仅反映了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规划设计、村容村貌整治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涉及到文化、医疗、教育等社会发展方面比较长远的内容。由表及里: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要靠广大农民群众。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的主体。有多篇报告提及农民的素质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农民素质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二是深刻。调研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分析比较透彻,尤其是对存在问题的剖析比较深刻,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市直有关部门将要认真吸纳,并将根据轻重缓急,分步实施。三是有效。调研报告没有停留在表面上,对解决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可以说是既号脉诊断,又开方抓药。

总之,这次调研的成果对××的新农村建设将起到较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我代表市委对各位同志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市委、市政府将会充分吸纳这次资政会的调研成果,进一步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

二、大力推进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市有一个很好的基础,那就是农村综合改革。年初,国务院提出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综合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如果没有进行农村综合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很难见成效。我市农村综合改革起步早,基础较好,可以说,是抢占了制高点。

下面一些数据,有助于大家全面了解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我市的农村综合改革先是一个县试点,然后向三县一区推行。农村综合改革有以下几个环节:(1)调胖规模。全市乡镇总数由原来的101个调到70个,乡镇规模增大,平均人口上升到6.12万人,国土面积124.80平方公里。(2)调瘦机构。乡镇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0多个改为三大块: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领导职数核定为9人之内,人员编制只减不增,党政领导实现了交叉任职。(3)深化改革。乡镇职能重新认定,公益事业进一步加强,是政府管理的回归政府,该推向市场的推向市场。事业单位实现了全员聘用,工资与技术和绩效相挂钩。通过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全市乡镇事业单位编制数由原来的4991名精简为3237名,减幅达28%;机构总数由原来的634个精简为336个,减幅达47%。庐江县乡镇事业机构数由原来的140个减少到84个,减少了40%,编制数由1149名减少到818名,减幅达28.8%;无为县由原来的237个减少到98个,减少了58.6%,编制数由1338名减少到867名,减幅达35.2%。(4)扩大村级规模。全市村级总数由1755个减少到1007个(包括城镇社区),减少了43%;平均人口由2597人增加到4526人,增加了74.28%。并村带来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村干部素质能力更高更强了,一大批年富力强、学历较高的村干部脱颖而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2)小村并大村,激活了基层的动力,增强了基层的活力。并大村后的农村转移支付基本上可以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并有一定节余,这就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下一步,农村综合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化,主要是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上下功夫。

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包括以下内容:(1)为民服务全程机制。每个乡镇设立一厅一室两个窗口,即一个服务大厅、一个室、一个办理窗口、一个窗口,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全权服务。(2)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机制。村务管理做到指标化、制度化、正常化,并建立健全新的考核机制。(3)以钱养事服务农民机制。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真正确立以钱养事、利民便民的服务制度。(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机制。这个机制是4个机制中最关键、最基础的,也是最难办的,它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的211个专业合作组织很多是松散型的,大多组织化程度不高,功能也不够完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鼓励和推进。当前211个组织中还有87个没注册。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翻一番,达到400个完善的组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我们已经先行了一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这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标志着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并以此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篇6

分析检查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主要任务是检查分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状况,进而查找出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只有把状况分析清楚,才能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动力;只有把存在问题找准,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只有把主客观原因弄清,才能为创新体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只有把经验教训总结好,才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形成符合科学发展的举措。因此,我们要继续抓好深入学习,认真学习中央《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读本,把学习贯穿始终,更加系统、深刻地认识科学发展观,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以学习的不断深入,促进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深化。

(二)抓好分析报告的形成

以领导班子名义写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报告,是分析检查阶段的中心任务,也是下来解决问题和完善机制的主要依据。我们要切实把起草好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单位发展和工作实际的分析报告作为本阶段的中心任务来抓,认真完成分析报告的起草。根据市委的要求,分析报告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简要总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和经验;二是具体查摆影响和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三是全面剖析问题的根源;四是明确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具体措施。我们要严格起草分析报告的步骤: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前,要形成分析报告的初稿;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后,在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充实完善分析报告;最后由领导班子集体审定。

(三)抓好规定动作的开展

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党员会议、组织群众评议、公开分析报告等“四个环节”,是开展分析检查工作的“规定动作”。我们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市委的部署,结合单位的实际,切实抓好“四个环节”的开展。

一是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是做好分析检查的关键环节,也是形成科学发展共识、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我局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安排在5月16日召开,主要是联系单位和个人实际,着力分析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查找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认识,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是开好党员大会。开好党员大会是党内评议的主要形式。我局党员大会安排在5月26日召开,主要是向全体党员通报领导班子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组织党员分组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并对报告进行集中表决评议。

三是广泛组织群众评议。除组织好党内评议外,我们还要组织群众评议活动,通过开门搞评议,鼓励群众建言献策,贡献才智。我局的群众评议活动安排在5月下旬,主要通过会议评议、书面评议、网络评议三种方式进行。

四是及时公开分析报告。评议活动结束后,对群众的评议意见进行汇总分析,进一步充实完善分析报告。报告正式定稿后,将通过印发给单位全体党员、部分参加评议的群众代表和在局机关网站张贴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抓好调研成果的完善

前一阶段,我们已组织开展了四项重点课题调研,并组织到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进行精细发展农业调研,取得了一定成果,受到了很好启发。但是,这些仅仅是阶段性成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调研,进一步弄清一些关键问题,进一步对调研成果进行补充完善。一要拓宽调研领域。在完善四个重点课题调研的基础上,对照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我局今年调研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拓宽调研领域,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开展调研。当前,我们要抓紧完成精细发展农业的专题调研,及早形成调研报告。二要挖掘调研深度。解放思想,就是要敢于思想、善于思想。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确定的各项专题调研,特别是针对前期调研中发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继续进行深入调研,挖掘调研深度,提高调研报告所提建议的质量。三要加快形成意见。调研的目的在于转化为决策,解决实际问题。要尽快把前期形成的调研报告向市政府汇报,争取使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真正把讨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成果体现到科学决策上。

(五)抓好边查边改的落实

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是我市整个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我们要根据市委的总体要求,突出实践特色,坚持边查边改,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尽早启动创新体制机制工作。

一是明确精细发展农业思路。在全面总结我市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土地、环境、资金、产业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面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快研究提出我市农业发展的方向、定位、目标和发展模式。深入探索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精细发展农业。

二是促进香蕉产区农民增收。加强对香蕉产区农民增收工作的调研,提出切实可行措施,引导香蕉产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强技术指导和政策引导,鼓励农民转种甜玉米、蔬菜、木瓜等作物,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综合效益,当前要重点加强对麻涌漳澎3000亩蕉田改种玉米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大力开展香蕉黄叶病的防治研究和试验示范,推广抗病品种和适当轮作的种植方式,减少病害影响。同时,积极探索增加种粮补贴、实行转种其它作物补贴、扩大农机补贴范围的办法,完善资金补贴机制,促进香蕉产区农民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

三是加快制订完善新一轮扶贫政策。进一步深化对农村扶贫工作的调研,深入分析我市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扶贫工作新举措。要在科学合理地重新界定欠发达镇村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思路、探寻新途径,完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减轻欠发达地区负担、推行生态补偿、实施税收返还、倾斜用地政策、改善民生设施等方面的新机制,研究论证具体措施,加快出台新一轮扶贫政策,进一步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篇7

为更好地履行政协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省政协拟于2006年召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政会。

一、指导思想

1、坚持求真务实,力求对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并要求扎实稳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党委和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政协委员通过深入基层,关注广大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坚持探索创新,力求创造一种政协履行职能的新载体。“资政会”是在借鉴各地政协履行职能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履行政协职能的又一创新形式。组织政协委员通过听政、问政、议政、资政四个环节,了解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落实情况,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就改进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会议主题

“资政会”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农村富裕、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入手,进行调查研究,建言献策。

农村富裕之路:了解我省农民收入情况和致富途径,以及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提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走上富裕之路的意见和建议。

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了解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了解我省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三、会议方式

“资政会”以听政、问政、议政和资政的方式进行。

第一阶段:听政。听取省农委的情况介绍,主要介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设想和进展情况,以及采取的对策措施。

拟用半天时间。

第二阶段:问政。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措施和落实情况。

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市县和农村开展调研,了解政府政令实施情况,既肯定成绩,也不回避矛盾,着重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调研组分别由省政协各专委会主任及相关委员、专家学者组成,吸收政府相关部门的同志参加。调研要采取多种方式获取真实情况,既要召开座谈会,又要运用走访、暗访、案例调查等多种方式。调研要深入基层,既要在省市、县有关委办厅局调研,也要深入各乡镇,深入到典型的村屯。

除了调研组的调查之外,还要进行社会面的发动,广泛听取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与省统计局一起制定调查问卷,在全省范围内发放,并对问卷进行分析,提出问卷分析报告。利用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布公开电话、网站,听取群众意见。

此阶段是会议成功与否的关键,拟安排2~3个月的时间。

第三阶段:议政。召开“资政会”暨省政协常委会,邀请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与委员面对面议政。公布调查问卷结果,委员们做专题调研报告、自由发言,省委、省政府领导讲话。

会上书面印发专题调研报告,可以充分、全面地反映政府的工作,系统地提出建议。但发言时要少说成绩,着重剖析问题,提出建议。自由发言不求全,要求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发表专题调研报告和自由发言都实行限时。

拟安排半天时间。

第四阶段:资政。在政协常委会上讨论、审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案。拟安排分组讨论时间,让更多的常委发表意见,讨论透彻。分组讨论之后召开大会,各组代表发言,最后审议通过。省政协主席做总结讲话。

拟安排半天时间。

建议案送达政府后,政协要跟踪办理情况,在政府答复之后,适当时间要组织专项视察。

四、组织领导

成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资政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主席会议领导下开展工作。组长由省政协副主席孙耀廷担任,副组长由省政协副秘书长刘保伟、办公厅副主任马端忠担任,省政协相关专委会及省政府有关厅局负责人参加。抽调办公厅、研究室、相关专委会和部分委员成立综合组和3个调研组。综合组负责调研协调、起草建议案、领导讲话、对外宣传、制定调查问卷等事宜。调研组各负责一个题目。

拟由经科委牵头负责“农村富裕之路”题目,由人资环委牵头负责“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题目,由社法委牵头负责“农村民主政治建设”题目。

五、时间安排

1、2月中旬前向省委报告。

2、2月底前与省政府办公厅、省农委、省统计局等部门进行沟通,做好相应准备。

3、承担调研任务的相关专委会,在2月底前成立调研组,并拟定调研计划。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篇8

办好合作社有利于农产品流通和质量建设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

城镇化的成败在于农民出路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先走出认识误区

务实求真:河北宽城

合作社发展形成自身鲜明特色

供销社成为合作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社有企业的品牌文化之路

“诚”字当头的苏果战略

擅打绿色概念的寒地黑土

品牌文化是否等同于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怎样建设一种个性化的品牌文化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建设调研

坚持立社之本强化为农服务——湖北省荆门市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调查与思考

合作社成就沙棘产业三效共赢——内蒙古敖汉旗蒙鑫沙棘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

把牢服务根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开发“城市矿产”打造千亿产业

加强供销合作社企业统计工作刻不容缓

文化建设助力供销合作社跨越发展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努力构建有凝聚力、有竞争力的组织体系

供销合作社可成为土地流转新的带动力量

见招拆招破“涨价潮”

我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对推动农村改革发挥积极作用

新闻速览

理性应对粮食价格波动

农业生产过度追求规模化、资本化的陷阱与反思

农产品出口企业亟待加快转型升级

亟须加强对农产品流通监管体系建设

供销合作社: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

安徽桐城:农资企业做活土地流转新文章

重庆黔江:土地入股合作生财

关于河北省辛集市民祥粮棉专业合作社的调查

湖南安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领土地流转的调查

用合作文化改变农民和乡村——记江苏农信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杨远

专业合作社为传统手工艺品传承牵红线——陕西华县采访纪行

无公害产品的认定和申报

动态

把特产锻造成品牌

合作社让布艺刺绣出国门

拥有品牌才能成为市场中的强者

国务院出新规鼓励农民参保

推行“新农保”意义堪比取消农业税

理性看待消费品价格上涨

新闻速览

供销合作社制度的创新思路

合作社品牌建设调查

政府搭台品牌唱戏

让品牌唤醒合作社沉睡资本

因物制宜挖掘产品闪光点

打造品牌要学会营销

细分市场谋王道科技养殖成品牌

品牌调查报告一: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厘清品牌建设中的成本与收益专访报告执笔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史冰清

品牌调查报告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牌培育之路——全国供销合作社开展“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品牌化建设报告

动态

拿下乐购在京直采第一单的合作社

走联合发展之路——访北京卓越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卓延伟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篇9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前,我市农村经济基本处于封闭、落后状态,在全市经济中的地位无足轻重。30年后的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现代都市型农业格局初步形成,繁荣兴旺的农村经济进入发达地区行列,郊区正在成为实现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区。

1.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00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4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9.5倍;农机综合作业率超过70%;耕地产出率达到1931元/亩,是1978年的24.8倍;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0570.81元,剔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了14.1倍。二是农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农业生产由以粮食种植为主向粮、菜、肉、蛋、奶、渔、果全面发展,城郊型农业结构已经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农业增加值的2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三是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基地化、园区化、设施化农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已达42万多亩,其中仅去年新农村建设20条意见实施以来新建的设施农业面积就达到8万亩,平均亩增效益3到10倍;建成了一批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和优势水产品养殖园区。农民从发展设施农业中得到了实惠,丰富了市民的菜蓝子。

2.农村经济由封闭落后向开放发达转变。一是80年代初,以乡镇企业迅速崛起为标志,*农村进入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郊区工业水平显著提高。2007年,郊区工业中规模企业已达到3603家,占全市规模企业总数的60%,郊区规模工业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载体建设成效显著。全市103个乡镇工业区入区企业达到5064家,累计招商引资超过800亿元,基础设施投入累计突破100亿元,园区实现的销售收入比例占到郊区工业总数的30%。二是进入90年代,以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契机,*12个有农业区县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郊区外向型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07年,14个区县经济开发区企业总数达到5581个,其中外资企业3043个;累计引进外资68.2亿美元,占区县引进外资总量的50.2%。2007年,14个区县经济开发区增加值增幅比全市农村高11.1个百分点,占有农业区县地区生产总值的25%;实现税收93.5亿元,占区县财政收入的25.1%。三是郊区工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农村逐步由以农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向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方向转变,非农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2007年,全市有农业区县三次产业结构为6.9:55:38.1,非农产业所占比重高达93.1%,二、三产业比重比1978年分别提高了10.4和33.4个百分点,郊区整体上已经达到工业化阶段,环城地区已经开始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农民就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2007年,全市乡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比重仅为41.88%,比1978年下降了近40个百分点。非农产业收入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07年,农民人均从非农产业得到收入6269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1.6%;其中,从郊区工业获得收入4528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7%。

3.郊区地位由附属向战略支撑区转变。一是郊区经济规模迅速壮大。2007年,郊区生产总值达到1485.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26.7倍,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先进行列。2007年,郊区生产总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2.5%提高到29.6%,提高了27.1个百分点。二是郊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郊区财政总收入达到37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42.4倍,财政收入占全市比重由1978年的5.9%提高到30.96%。

(二)农村经济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

改革开放之初,我市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了农村改革的全面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

1.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完善。一是全面废除了制度,建立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确立明确了农民生产经营者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的内在动力大大加强。二是明确了农民土地经营权。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将土地使用权分离出来交还给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并赋予农民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三是改变了平均主义分配制度。打破了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确立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四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不断创新。农民纷纷走上了新的联合与合作之路,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起,2007年,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915个,各类农业经纪人4488人,涉及到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各个领域。产业化经营模式顺势而生。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一批产业化龙头组织,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批发市场带动型、农业园区带动型等产业化经营模式。2007年,全市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农户数达到78万户,已达到全市农户总数的73.6%。

2.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发生重大转变。一是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单一集体所有制结构,形成了集体经济、外资经济、民营经济、股份经济、合作经济等多元化经济并存的格局,市场主体、产权主体、投资主体实现了多元化。二是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取消了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放开农产品市场,培育农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组织,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多种流通渠道的农村市场体系。三是建立了多元化投资机制。由单一集体经济时期依靠村、乡自身的积累投入发展,转变为现阶段依靠市场机制和政府扶持投入的多元化融资。

3.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一是初步建立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对“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开展了农村卫生户厕改造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低收入农户增收的“三个一”工程、农村劳动力“351”培训工程、农民素质提高工程、文明生态村创建工程等,建立了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资金,不断加快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设施向“三农”延伸,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逐步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二是小城镇建设带动城乡协调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城市化作为缩小城乡差距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2004年起,市财政建立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2005年,以中心城区联接新城、带动中心镇、辐射广大农村的城镇体系规划框架基本确定。小城镇的载体功能进一步提高,设施水平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人口转移步伐加快,农村城市化率由1983年的22%提高到52%。三是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结合*农村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实际,开展了“宅基地换房”试点工作。在国家政策框架之内,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耕地总量不减少,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新模式,有效破解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和资金瓶颈,摸索出一条加快郊区城市化建设的新路子。

(三)农村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

随着农村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和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加,农村社会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

1.农村基础教育水平显著提高。2007年*农村已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日臻完善,初步建立起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支撑的农民培训体系。全市12个有农业区县的177个乡镇(街)均启动了化技术学校建设工程,并在此基础上先后实施了“351”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和农民素质提高工程,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00余万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素质的大幅提升。全市郊区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1年的5.2年提高为9.15年,农村劳动力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由1981年的6.2%上升为20.5%。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德意识逐渐养成,农村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和舆论监督环境。

2.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建立了以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每个乡镇都建立了医院或卫生院。400万农村常住人口可直接享受到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治、一类疫苗防治接种、老年保健等18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显著进步。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一半以上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公园、体育健身场所、图书室、文化站等文化施不断健全。

4.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初步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为主体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最低保障标准指导线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地域覆盖,乡、镇、村参合率达100%,农业人口参合率达89.5%;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全面启动,全市54万农村老年人享受到政府发放的养老补贴;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截止到2007年末,全市共有2万失地农民被纳入保障范围,有效保障了失地农民权益。

(四)农民权益保障实现历史性进步

1.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是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52元,比1978年的153元增长了56倍,剔除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实际增长了14.9倍,年均递增10.22%。二是消费结构显著优化。2007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0.8%下降为38%,已经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富裕型社会标准。三是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农民家庭拥有高档耐用消费品品种和数量大幅度增加;全市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6m?,比1978年增长了近2倍,房屋质量、室内设施已今非昔比,住宅成套率大幅度提高,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住进了楼房;大部分农民告别烧柴、烧煤的历史,用上了沼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实现了村内道路硬化,农村电网覆盖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车,部分农民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

2.农民利益得到有效保障。2004年起,全面推开以“五个取消、一个调整、一个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农村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零税负,为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公共分配体制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全面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彻底取消了在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并对农民实行反哺,真正实现了从“取”到“予”的转变。

3.农民民利得到有效维护。一是农民的首创精神得到尊重。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允许和鼓励农民大胆探索,尊重农民的创造,及时总结推广。各级人大积极为农村代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通过实地调研、座谈等方式,听取农民的呼声,从立法、监督等各方面保护农民的创造成果。二是农民合法权益得到维护。逐步建立起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机制。通过建立民主选举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双向约束机制和村务、财务两公开的民主监督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政社合一”体制下的高度集权、缺乏约束和制衡机制的基层政权形式,全面保障了农民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受益权。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和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积极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农民法律维权意识得到提高。通过开展“送法下乡,法律进农家”等活动,采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广大农民群众和党员干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培训层次和水平。通过多年努力,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强化,参与村民自治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不断增强。

4.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不断加强。一是乡镇机构不断改革和调整。通过开展乡镇撤并,乡镇总数由80年代初期的220多个,撤并为2007年底的137个,其中建制镇达到117个,占全部乡镇数量的85%以上。二是农村基层组织决策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通过不断开展“三级联创”、重点帮扶、民主评议、教育培训等活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确立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市90%以上的乡镇(街)党委、80%以上的村级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达到市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全市农村非公有制企业员工50人以上的单位全部单独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并有70%以上达到“五个好”的目标要求。

二、改革开放以来人大农业与农村方面主要工作

伴随着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我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不断加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1980年至1993年,以1980年设立市人大常委会为标志。在这十三年中,市人大常委会没有专门的农业与农村工作部门,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处于起步和探索的阶段。二是1993年至2008年,以市人大常委会设立农村委员会为标志。这一阶段,成立了农村委员会,作为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门,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并不断完善。三是从今年开始,以成立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为标志。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作为市人大的专门委员会,性质、地位、作用都有了新的变化,对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的召开,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多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一贯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围绕中央和市委对“三农”工作的重点部署,针对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加强农村经济立法,依法履行各项监督职责,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为代表服务,不断强化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部门建设,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为保证和促进我市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加强和改进涉农地方立法工作,涉农法规质量不断提高

自1980年6月至2008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共制定农业与农村方面地方性法规34件,现行有效的24件。市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部门牵头组织起草3件;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交办的20多部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工作;编印了《农业与农村法律法规汇编》。这些法规的制定修改,使我市农业与农村方面法规不断健全,农业与农村主要方面基本实现有法可依,为我市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我市率先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1.坚持突出经济立法,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三农”工作部署,适应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加强农村经济立法作为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之初,我市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起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了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为保护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合法权益,1986年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制定了《*市保护农村承包经营户合法权益和加强农村承包经营户管理规定》,依法明确了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权利,对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促进了我市农村改革发展。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发展,我市农村进入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标志的非农产业加快发展阶段。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制定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办法》,维护了乡镇企业的合法权益,规范了乡镇企业的行为,促进了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新世纪之初,为适应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对《*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进行了修订,增加了鼓励各种社会主体投资林业,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等一系列新规定,及时贯彻了中央精神,适应了形势的发展。2008年,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将制定《*市畜牧条例》列入立法项目,为做好立法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胜玉亲自带队对我市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条例的制定出台必将对我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坚持立法为民,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业与农村地方立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农作物种子的商品化,出现了生产管理不严、市场混乱等许多新问题。仅1995年一年我市就发生假玉米种子事件22起,造成减产475万公斤。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农作物种子有法可依。针对这种情况,市人大常委会于1997年制定了《*市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实现了监督管理与经营相分离,保护了科研生产单位的积极性,依法扭转了假种子坑农害农的局面。为巩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保护农民利益,市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审议通过了《*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使我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步入了法制轨道,使农民多年积累的集体资产有了法律保障。

3.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法制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相统一,始终是人大农业与农村立法工作中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上世纪80年代后期,注重发展经济、忽视生态保护的问题比较突出,针对我市侵占绿地和毁坏树木的现象比较严重的情况,市人大常委会于1988年开始着手制定《*市绿化造林管理条例》,1989年审议通过该法规,使义务植树成为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公民的绿化意识和法制观念都有很大提高。为了对我市基本菜田进行依法保护,1996年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市基本菜田保护管理条例》。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乱占菜田和随意改变菜田用途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市人大常委会于2000年及时对该条例进行了修改,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保护了菜田资源。针对我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缺乏法律法规管理的情况,2005年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条例的颁布实施,一方面规范了我市野生动物保护,另一方面也填补了区域野生动物管理空白,对国家形成野生动物保护的全地域管理做出了积极贡献。

4.坚持开拓创新,体现我市农村地方特色。扩大立法起草主体,是立法工作民主化、科学化的体现。2005年,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部门主动提出牵头起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和《*市植物保护条例》。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高度重视,两项法规被批准列入2006年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为做好这项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部门制定了详细工作计划,牵头成立两个起草小组,明确工作分工和进度安排。在此基础上,多次召开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反复研究法规需要规范的主要问题,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多方协调论证,两部法规在2006年顺利审议通过。两部法规都涉及到农业和林业两个行政主管部门,起草工作比较复杂,要求法规的针对性必须强、权责规定必须明确,通过合并农业和林业相关内容,既注意了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又突出了我市特色。

(二)不断加大涉农监督工作力度,涉农监督工作实效不断增强

对“一府两院”依法进行监督,是宪法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20多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大农业与农村方面监督工作力度,突出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自1980年6月至2008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在农业与农村方面的监督工作中,共听取市政府专项工作汇报21次,开展执法检查31次,组织各类视察50多次。通过经常性的监督工作,确保了农业与农村方面法律法规在我市的正确实施,促进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1.围绕农业与农村重点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抓住实施中问题较多、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法律法规大力开展执法检查。相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市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市节约用水条例》、《*市动物防疫条例》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进行了执法检查。为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在我市的贯彻实施,市人大常委会从1995年至1997年,连续三年对该法进行了执法检查。通过大量的调研、视察、听取市政府有关部门汇报,形成了对《农业法》贯彻实施情况强大的监督检查氛围。通过持续努力,《农业法》实施后的三年,我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农业投入,每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幅度;调动了集体组织和个人增加农业投入的积极性,投入年递增率达到39.2%,促进了我市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和加强。

2.围绕全市“三农”工作大局和农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听取专项工作汇报。市人大常委会把关系全市“三农”工作大局和事关农民群众切实利益的重大问题,作为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的重点。相继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1992年*市农村工作情况及1993年工作打算的报告》、《关于引滦入津工程运行情况的报告》、《关于我市防洪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关于我市农业现代化实施情况的汇报》、《关于我市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情况的汇报》、《关于建设节水型城市、发展大都市水利情况的报告》、《关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情况的报告》、《关于我市农业科技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报告》、《关于我市郊区工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市城乡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报告》等。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上世纪90年代末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听取了市政府农业现代化实施情况和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情况的汇报,连续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视察了39个农业现代化示范项目和乡镇工业结构调整情况。在常委会审议和视察中提出,要加快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认真研究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与农村应对的思路,把结构调整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发挥科技、规模、品牌优势,这些建议、意见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逐步落实。2004年,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情况的报告》。为做好报告的审议工作,常委会领导带队深入有农业区县进行调研,召开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为做好我市农民增收工作提供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3.围绕重点监督工作组织视察。一方面通过视察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将视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馈,促进政府改进工作。1994年,为开展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到有农业区县对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工作进行了视察,通过视察为执法检查作了充分的准备。2007年,为审议好市政府《关于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安排了常规水资源、非常规水资源、控制地面沉降、农村饮水安全、引滦引江工程等7次视察、调研活动,全面掌握了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增强了监督的针对性,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监督效果。

(三)开展调研活动,调查研究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市人大常委会历来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始终把它作为开展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的基础,长期坚持,贯穿始终,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1.立足履行人大农业与农村立法、监督工作职能,开展调查研究。市人大常委会紧密结合农业与农村立法、监督等工作,先后围绕农村法制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落实土地延包政策、农村集体资产、农业投入、乡镇企业改革、农村土地承包、农村社会保障、农民收入、农村工业、农业科技、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在立法调研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尽快制定我市有关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法规的建议,并尽量吸收运用到法规审议中。2006年,为做好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市政府《关于我市农业科技发展情况的报告》的准备工作,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就农业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等问题深入基层召开专题座谈会,在审议市政府报告中,提出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审议意见,抓紧了编制我市科教兴农“十一五”发展规划工作,制定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方案。市财政局专门下发文件,从2007年起将农科院所属的7个差额预算事业单位恢复为全额预算单位,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

2.立足农村全局和农民切身利益,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在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中已经形成制度化,每年通过召开人大农村工作座谈会进行研讨,确定一个调研主题,已经坚持了四届17年。2004年,针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分析了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征地补偿偏低,农民收益少;二是安置办法单一,难以保障农民的长远生计;三是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提出了四个方面建议:一是把就业作为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的根本出路;二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三是设立分档次的缴纳水准和保障待遇水平;四是要注意新、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这些意见和建议为市政府制定农村社会保障办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2005年,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央和市委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把我市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情况作为调研重点。通过深入调研,形成了《关于我市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情况及建议》,调研报告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意见》,把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在原预算基础上增加了3倍,对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

3.增强调研实效性,努力实现调研成果的有效运用。市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人大农业与农村调研成果的转化,采取多种方式,拓宽运用渠道。一是建立市人大农村工作座谈会制度。二是把调研报告按程序转报(送)市委、市政府,为决策提供参考。三是积极参加市委、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调研成果评选活动。三篇调研报告获*市优秀调研成果评选二等奖、二篇获三等奖。多篇调研报告在市人大常委会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四是在市委《对策与研究》、《参阅件》和《*人大》上发表调研文章。通过这些途径,扩大了成果的宣传,一些调研成果得到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如,在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实施办法》情况报告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姜春云同志批示:“此件有指导意义,可登内部刊物”。在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告上,时任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的黄兴国同志批示:“这个报告很多意见很好,应予充分采纳”。

(四)认真做好服务工作,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2005〕9号文件,积极为农业与农村方面代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创造条件,进一步发挥了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使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更加顺应民心、反映民意。

1.结合立法监督调研工作开展代表活动。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改进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方式,坚持邀请农业与农村方面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坚持在有关农业与农村方面立法、监督、调研工作中邀请代表参加活动,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常委会听取市政府《关于我市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情况的汇报》前,组织农业与农村专业组代表围绕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了专题座谈。在对《*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进行修正过程中,邀请代表参加立法调研,把代表提出的好意见及时吸收到了该办法的修改意见中。在对我市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情况调研时,专门召开了来自农村基层和长期工作在水利战线的代表座谈会,代表们通过座谈讨论形成了《关于对我市农田水利设施抓紧进行维修改造的建议》,引起市领导重视,为推进我市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起到了积极作用。

2.积极为代表履职搭建平台。建立了主管农业与农村方面副市长与人大代表座谈制度,座谈的重点从比较具体、微观的问题,逐步转向事关我市农村发展的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宏观问题。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密切了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的联系。1993年组建农业与农村代表专业组以来,积极组织代表参加各项立法、监督活动,充分发挥了代表的专业优势。开展了大量农业与农村方面代表的讲座、培训活动。如2001年,举办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知识讲座。2008年,专门举办了代表开展闭会期间活动的专题培训。坚持为代表订阅《中国人大》、《*人大》等刊物,发送《*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等参阅资料。

3.认真做好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和意见的督办工作。认真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农业与农村方面议案、建议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加强对农业与农村方面代表反映的意见、建议的督办,推动了农业与农村方面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的落实。2008年,刘智等1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制定《*市畜牧条例》的议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对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视察,到部分区县进行了调研,目前该条例草案已经市人大常委会一审通过。

三、努力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走在前列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对推进我市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明确提出我市要在农村制度建设、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率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率先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贯彻中央和市委要求,刘胜玉主任明确指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深刻理解中央和市委精神,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决策部署,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大力推进涉农立法、监督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农村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保障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保护农民各项权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谐稳定,为实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推动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当前,我们认为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在促进我市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上下工夫

统筹城乡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市农村置身京津大都市圈,处在沿海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发展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完全有基础、有条件率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率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对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劳动力就业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我们认为必须着力在促进我市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上下工夫。一是,在立法工作中: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制定出台为契机,尽快对我市依法统筹城乡规划的制定、管理进行认真研究论证,协调城乡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的要求,对依法调整小城镇行政管理职能进行认真研究,积极探索。要针对农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等政策实施多年仍无法可依的情况,结合市委四次全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的要求,认真研究依法规范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等问题。二是,在监督工作中:要将市政府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劳动力就业情况作为监督重点,及时跟踪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及其落实情况,促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工作力度。要做好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市城乡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报告》的整改工作,保证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贯彻落实。三是,在调研工作中:对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等方面适时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有观点、有分析、可操作的具体意见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明年工作中,准备对我市财政、金融部门支持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促进有关部门加大力度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为我市“三农”工作发展创造坚实基础。

(二)在促进农村提升发展水平上下工夫

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建设水平,是实现市委“三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实现我市城市定位的重要基础。促进农村提升发展水平,要围绕促进我市现代农业、非农产业、农村城市化、农村环境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在立法工作中:要认真总结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情况,研究论证制定我市具体实施办法的可行性,依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经营体制创新。要做好《*市肥料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该项法规已经列入市人大常委会明年审议项目,要加快立法步伐,突出*特色,把这项创设性的法规制定好。要配合法制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做好《*市畜牧业管理条例》的二审工作,保证按时、高质量审议通过。要做好《*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尽快将农业机械化发展纳入法制轨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做好《*市河道管理条例》、《*市湿地保护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促进我市农村可持续发展。二是,监督工作中:要结合落实《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的意见》情况,组织好明年常委会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的执法检查工作,依法促进我市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要针对我市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宅基地换房”建设小城镇顺利推进的情况,组织好明年对我市小城镇建设情况的视察,进一步促进我市小城镇的健康发展,依法保障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合法权益。三是,在调研工作中:要针对我市郊区非农产业加速发展的情况,明年组织对我市郊区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对调整郊区工业发展布局、增强区县发展后劲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要对加快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强村强镇、发展设施农业等情况适时开展调查研究,为全面提升农村发展水平献计出力。

(三)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上下工夫

要把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点,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素质,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一是,在立法工作中:要密切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工作,积极了解立法精神和规范的主要内容,指导我市农民权益保护工作。要做好《*市农民教育培训条例》的立法工作,该法规已经列入市人大常委会明年审议项目,有关部门也进行了大量的立法调研和沟通协调工作。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快立法步伐,争取尽快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建立起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二是,在监督工作中:要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农民增收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及时听取市政府关于我市农民增收情况的专项汇报。要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监督力度,这是保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市城乡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报告》中对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建议,要求认真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性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加大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老年人生活补助标准,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失业政策和服务、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做好跟踪监督工作,保证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落实。要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情况、支农惠农强农政策落实情况、对口帮扶区县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确实保障农民得实惠、农村有发展。三是,在调研工作中:要围绕依法保障农民的宅基地权益、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等方面适时开展调查研究。

(四)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制度建设法制化上下工夫

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已经进入重在制度建设的新阶段。实现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使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保障。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制度及时上升到法制化的层面,将使其更加稳定、影响各加广泛。促进我市农村改革发展制度建设法制化,我们认为应该对以下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探索:一是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要求,认真研究如何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如何依法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和长久不变。二是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展集体经济”和党的十七大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要求,对依法规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等方面进行认真研究。三是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的要求,认真研究依法保护基本农田、依法建立农业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问题,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四是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要求,研究探索如何依法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如何依法建立健全土地承包与流转纠纷调解仲裁机制,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五是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节约用地、改革征地制度等要求,认真研究依法保证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同地同价、集体建设用地股份化改革、允许农民依法参与开发经营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等问题,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六是要针对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情况,研究探索依法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依法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七是要针对近年来制定农业投入法呼声很高,国家层面还没有制定出台的情况,研究探索制定我市地方性法规的可行性,依法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八是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要求,认真研究村级政权运转保障制度法制化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农民合作社调研报告篇10

(征求意见稿)

                                            

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和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结合《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珠海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实施正确监督、有效监督,确保宪法法律法规在我市的有效实施,为推动珠海“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

听取和审议关于市九届人大九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交办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交办情况。报告拟提请3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用地规模及空间分布情况。报告拟安排在7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城市建设与环境资源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城市建设环境资源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九届人大九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和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举措。报告拟安排在12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书面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推进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我市重大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的情况。报告拟安排在7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书面审议。由市人大城市建设与环境资源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城市建设环境资源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围绕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调研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专题调研报告拟提请7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书面审议。由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二、增进民生福祉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重点报告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体数量、规模、性质等基本情况,各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我市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开展的相关工作及成效。报告拟安排在5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保障房建设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拓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等。报告拟安排在5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城市建设与环境资源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城市建设环境资源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养老议案办理落实情况专项工作报告。重点报告公办养老机构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进展和落实情况,推动医养深度融合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养老服务人才的现状、人才储备情况及远景规划,养老服务条例立法进展相关情况等。报告拟安排在7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市慢病防治中心建设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快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建设的议案办理情况。审查该议案是否符合结案条件。报告拟安排在9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报告。重点报告推动解决我市东西部教育资源不均衡、公办和民办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工作情况,以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报告拟安排在11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的报告。重点报告增加我市普通高中学位、发展我市职业教育的特色,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的情况。报告拟安排在11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宗教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报告拟安排在12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选联工委牵头,各相关工委(财经工委、城建环资工委、教科文卫外侨宗工委、社会建设工委)根据具体事项出具审查意见,共同完成相关工作。

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保障情况专题调研。重点调研基于人力资源为核心的新用工形式,加强对新经济业态和新型用工形式中劳动者权益的关切,全面了解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保障覆盖情况,推动完善相应社会保障措施。专题调研报告拟提请5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书面审议。由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围绕优化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调研我市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现状,职业技能人才在珠海产业升级、服务民生等方面的相关情况,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推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相关意见建议。专题调研报告拟提请9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书面审议。由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三、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建设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堤围提升工程建设情况的专项报告。重点报告我市堤围提升工程建设基本情况,防灾减灾和保护人民财产方面发挥的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以及工程建设下一步计划。报告拟安排在5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农业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防台风工作情况的专项报告。重点报告防台风工作责任体系、应急体系建设情况,防台风应急救灾物质储备建设情况,防台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情况,防台风监测预警和防御指引工作情况。报告拟安排在7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农业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垃圾分类推进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我市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和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情况。报告拟安排在9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城市建设与环境资源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城市建设环境资源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专项报告。重点报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农村基础设施运行、监管和建设长效机制建立情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水、供气、供电、水利、通信、道路、公交通行、路灯、垃圾处理、快递物流等要素提档升级情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增长情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报告拟安排在9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农业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平沙华侨农场砖瓦房改造安置项目情况的专项报告。重点报告改造安置项目总体安置方案落实情况,改造项目基础建设进度情况,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职工和居民对于安置分配工作满意程度。报告拟安排在11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农业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排水管网建设管理养护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议案办理方案各项任务完成情况,污水进厂浓度提升情况等。报告拟安排在11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城市建设与环境资源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城市建设环境资源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书面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拟安排在5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书面审议。由市人大城市建设与环境资源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城市建设环境资源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四、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监督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审计查出突出问题以及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审计查出重点问题整改情况,审计结果的应用情况,相关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情况。报告拟安排在3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16年-2020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情况,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政府债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一步规范政府债务管理的意见建议以及其他应当报告的债务管理情况。报告拟安排在5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政府投资项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2021年上半年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情况,2021年上半年预算收支完成情况,2021年上半年债务管理情况,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保障措施。报告拟安排在7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0年市本级决算草案的报告,2020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珠海市2020年市本级决算草案。重点报告预算收支、结转、结余情况,本级预算调整及执行、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情况,债务管理情况;本级预算周转金、预备费使用情况,超收收入安排及稳定调节基金的规模和使用情况,非建制区决算,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报告拟安排在7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1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调整方案的报告,审查和批准2021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调整方案。重点报告政府投资项目调整总规模,各分类项目完成进度,项目资金支出进度,完成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保障措施。报告拟安排在9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1年市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审查和批准2021年市本级预算调整方案。重点报告预算调整总规模,债务管理情况,稳定调节基金的规模和使用情况,完成年度预算目标的保障措施。报告拟安排在9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0年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重点报告国有自然资源基本登记、管理制度,国有自然资源总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重大制度建设,国有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情况。报告拟安排在11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16年-2020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重点报告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国有资产及国有企业管理和改革的决策部署情况,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审议意见、决议和决定落实情况,全市和市本级上一年各类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变动、收益、负债,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效果,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境内外投资决策机制和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及债务风险防控机制等情况。报告拟安排在11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五、确保执法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正确行使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市人民政府建设粤港澳大湾优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决定》的工作报告。重点报告《决定》执行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报告拟安排在5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审议《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运用重大事项决定权进一步加强我市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拟安排在7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审议。由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牵头起草并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七五”普法决议执行情况的报告。重点报告“七五”普法决议执行情况和“八五”普法规划工作安排。报告拟安排在7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检查我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情况。重点检查我市执行法律的总体情况,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工作建议,督促政府部门认真谋划和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执法检查报告拟安排在9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负责牵头做好相关工作(教科文卫外侨宗工委、社会工委协助)。

围绕我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调研我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相关情况、存在问题和原因,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促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和应诉水平提升,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建设。专题调研报告拟提请3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书面审议。由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六、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

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原则,依法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重点报告政府规章备案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工作建议。报告拟提请12月份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做好相关工作。

组织实施好2021年的监督工作,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形成加强改进工作的合力。二是要严格依法监督。依照法定职责、限于法定范围、遵守法定程序、善用法治思维,督促“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履行职责。三是要增强监督实效。坚持刚性监督,紧扣法律制度、法律规定、法律条文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推动法律有效实施。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形成监督合力。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落实监督工作计划的各项安排,共同完成好2021年常委会各项监督工作任务。

 

附件:1.珠海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监督工作计划表

          2.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专项督办任务分工表

 

附件一

珠海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监督工作计划表

时间

监督事项

实施部门

3月

(3项)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审计查出突出问题以及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财经委、财经工委

听取和审议关于市九届人大九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交办情况的报告

选联工委

围绕我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监察司法委、监察司法工委

5月

(7项)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16年—2020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

财经委、财经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市人民政府建设粤港澳大湾优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决定》的工作报告

监察司法委、监察司法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保障房建设情况的报告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堤围提升工程建设情况的专项报告

农村农业委、农村农业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教科文卫外侨宗委、教科文卫外侨宗工委

围绕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保障情况专开展专题调研

社会建设委、社会建设工委

书面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7月

(12项)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政府投资项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3项)

财经委、财经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0年市本级决算草案的报告,2020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珠海市2020年市本级决算草案。(2项)

财经委、财经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七五”普法决议执行情况的报告。

监察司法委、监察司法工委

审议《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

监察司法委、监察司法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防台风工作情况的专项报告

农村农业委、农村农业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养老议案办理落实情况专项工作报告

社会建设委、社会建设工委

书面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推进情况的报告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围绕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教科文卫外侨宗委、教科文卫外侨宗工委

9月

(7项)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1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调整方案的报告,审查和批准2021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调整方案

财经委、财经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1年市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审查和批准2021年市本级预算调整方案

财经委、财经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垃圾分类推进情况的报告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专项报告

农村农业委、农村农业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市慢病防治中心建设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教科文卫外侨宗委、教科文卫外侨宗工委

检查我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情况

监察司法委、监察司法工委

围绕优化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开展专题调研

社会建设委、社会建设工委

11月

(6项)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20年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财经委、财经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珠海市2016年—2020年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财经委、财经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平沙华侨农场砖瓦房改造安置项目情况的专项报告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报告

教科文卫外侨宗委、教科文卫外侨宗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的报告

教科文卫外侨宗委、教科文卫外侨宗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排水管网建设管理养护的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12月

(3项)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九届人大九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选联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的报告

办公室、选联工委

听取和审议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2021年备案审查工作的报告

法工委

 

 

 

 

附件二

十件民生实事项目督办任务分工表

序号

民生实事项目

督办

部门

1

构建“民生微实事”服务体系

社会建设委、社会建设工委

2

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建成中小学8所、新增学位11000个;建成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2800个;为全市中小学教室安装空调

教科文卫外侨宗委、教科文卫外侨宗工委

3

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北二区科研综合楼和主体综合楼项目、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提升项目、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改扩建项目建设;启动建设市生物安全p3实验室及疾病预防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教科文卫外侨宗委、教科文卫外侨宗工委

4

建成市级养老服务机构

社会建设委、社会建设工委

5

建成凤凰山山地步道、板樟山山地步道,在主要出入口配套建设停车位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6

建成中信生态环保产业园餐厨垃圾处理一期工程和珠海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7

开工建设市民服务中心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

8

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建成人口和出租屋信息管理系统

监察司法委、监察司法工委

9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2021年内免费让机动车辆通行洪鹤大桥

财经委、财经工委

10

推进人民路快速化提升工程,补齐人行过街设施

城建环资委、城建环资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