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深化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十篇深化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十篇

深化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5:33

深化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篇1

第一条根据《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意见的通知》(X委办发〔2019〕X号)、《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XX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X委办发〔2020〕X号)、《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XX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委办发〔2020〕X号),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XX乡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制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民主政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推进乡村振兴。

(二)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和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加强人民武装、民族宗教等工作;指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

(三)组织指导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

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产业支持保护体系,推进产业现代化;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四)推进政务、村务公开;

抓好卫生健康工作,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等工作;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强化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组织抢险救灾、优抚救助,及时上报和处置重大社情、疫情、险情等,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发展公益事业,强化公共服务;

加强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建设健康农村,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

(六)加强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强化民主法制宣传教育,畅通诉求渠道、调解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保证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指导村民自治,推动基层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七)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教育、培养、选拔和监督工作;

协助管理好派驻单位人员。

(八)依法依规承担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行政执法事项。

(九)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

(十)依照“一岗双责”规定,负责本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十一)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条 党政内设机构

XX乡设置6个党政内设机构。

(一)党政综合办公室。

主要负责承担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负责全面深化改革、宣传思想、意识形态、文明创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政务公开(电子政务);负责机关文电、机要、保密、信息、会务、档案、督办、后勤保障等工作;负责重要事项的综合协调和重要文稿的起草审核。

(二)党群工作办公室。

主要负责基层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宣传、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工作;组织协调辖区内群团组织开展工作;负责绩效考核、人事、编制、老干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

(三)社会治理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综治中心)。

主要负责辖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急管理、信访维稳、法制、禁毒、反邪教等工作;协助、配合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统筹辖区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维护辖区安全稳定;承担各种自然灾害应对预案的制定和执行;负责防灾减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应急处理。

(四)财政和经济发展办公室(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

主要负责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落实一、二、三产业的指导、管理;农业发展工作,落实“三农”政策,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布局;社会经济调查统计、科技、发改、商务、金融和优化区域发展环境等工作;协调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其他工作。负责年度财政预决算的编制和执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组织、管理乡财政收入、支出;负责国有(集体)资产的管理、处置和收益收缴工作;指导和管理企事业单位和村级的财务会计工作、村级“三资”监管;负责科技特派员管理工作。

(五)社会事务办公室(卫生健康教育办公室、退役军人服务站、劳动保障所)。

主要负责行政审批事项的组织实施,指导辖区内政务服务工作;负责辖区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社会救助、退役军人、残联、卫生健康、公共卫生、医疗保障、精准扶贫等工作,指导基层开展自治;负责指导辖区内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等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六)乡村建设管理办公室。

主要负责拟订村镇建设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村镇环境卫生及绿化管理、公用设施管理、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等工作。

第四条事业单位

XX乡综合设置综合执法大队、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乡村振兴发展中心等3个事业单位,机构规格均为相当副科级。

(一)XX县XX乡综合执法大队。

主要负责依法赋予或委托的综合执法,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违法行为等。

(二)XX县XX乡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便民服务中心)。

主要负责党群服务工作,以及行政审批事务性、服务性等工作。

(三)XX县XX乡乡村振兴发展中心。

主要负责加强乡村经济发展和服务“三农”等事务性、技术性、服务性的工作。

第五条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一)核定XX乡党政机关行政编制28名。

核定乡领导职数11名,其中党委委员8名,含书记1名,兼任乡长的副书记和专职副书记各1名,按照有关要求需配备的纪委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统战委员、政法委员等在党委委员职数内统筹配备。政府班子正副职3-5名。

(二)核定综合执法大队事业编制6名,其中:队长1名(相当副科级)、副队长2名(相当正股级);

核定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事业编制5名,其中:主任1名(相当副科级)、副主任2名(相当正股级);核定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事业编制8名,其中:主任1名(相当副科级)、副主任2名(相当正股级)。

第六条其他事项

(一)人大、基层人民武装机构和群团机构等根据法律、法规和群团组织章程设置。

(二)县直部门派驻机构应当按照相关工作机制纳入乡统一组织协调、开展工作。

派驻机构工作考核和主要负责同志任免要听取乡党委意见。对于符合条件的县直部门派驻机构负责人,XX乡可根据工作需要,使其参与乡班子成员工作分工。县直部门派驻机构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人员编制可相应划转到XX乡,未划转的,人员由乡执法机构统筹使用。

深化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篇2

扎实推进检察机关全面深化改革见实效

===人民检察院严格按照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地区检察分院关于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改革相关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2019年工作要点及改革任务清单要求,紧紧围绕“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检察工作总要求,紧扣县委各项工作部署,强力推动检察机关全面深化改革见实效。

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绝对领导,确保检察改革方向不动摇。院党组始终把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作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改革的主线,时刻把握检察机关的政治属性,教育和引导班子成员及全体检察人员认识到检察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正确处理政治机关和业务机关的关系。成立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改革推进措施,随时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推进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及时向县委、县政法委报告,把讲政治摆在推进改革的首要位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育和引导全体检察人员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院党组班子成员带头做到,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关于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上来,切实做到对自治区院、阿克苏分院和县委的部署要求“心中有数”,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改革任务“心中有数”。

坚持强化以办案为中心,以内设机构改革为抓手完善检察职能。院党组严格按照自治区检察院、d检察地区分院关《关于印发各基层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从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出发,完善法律监督“四大检察”格局,实现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并行发展。坚持扁平化管理和专业化建设相结合,机构精简和职能优化相结合,根据自治区检察院、地区检察分院统一部署,==县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方案已经自治区党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按照《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方案》和《人民检察院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分配方案,改革后,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检察职能得以完善。机构改革实施以来,院党组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着力解决公益诉讼工作动力不足、人手不够、能力不强等瓶颈问题,扫除了线索及立案空白,公益诉讼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以服务大局不缺位,确保做到“十个手指弹钢琴”。院党组自觉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改革工作融入全县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当中,正确处理好加快推进改革和正常履行检察职能和社会职能之间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今年以来,院党组落实上级院和县委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全力以赴坚持维稳不动摇,坚持严打力度不减,在“破网打伞”、“深挖根治”上持续发力;全力以赴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是根据区院的统一部署,充分履行检察职能,精准服务“三大攻坚战”,依法严惩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涉金融风险的民事行政诉讼案件的法律监督力度;二是继续服务打好脱贫攻坚战,依法严厉打击套取侵吞、截留私分、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犯罪,从严惩处向扶贫资金、困难群众伸手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贪”;立足“访惠聚”、“民族团结一家亲”,干部下沉等工作,主动把扶贫帮困等社会责任融入到脱贫攻坚中,切实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做好服务和保障民生。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因案返贫、因案致贫的困难群众提供有效司法救助;加强对妇女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妇女儿童,以及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

深化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篇3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7月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关于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今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意见》的出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继续推进改革的决心和对改革工作的周密部署与统筹安排,对在全社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将起到积极作用。从推进工作层面看,《意见》明确了推进改革的重点任务和具体责任,既为各地各部门规划和指导各领域的年度改革工作、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改革措施提供了依据,又对各部门的改革工作起到积极的督促和推动作用。

《意见》的几点突出之处

《意见》作为改革工作推进层面的年度指导性文件,既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原则要求,又要着重突出年度性重点工作,从操作层面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

一是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党的十七大科学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作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意见》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强调做好今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突出年度特色和改革重点任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部署,《意见》结合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推进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等9个方面24项具体改革任务。《意见》既体现了改革的综合性、配套性,又抓住了影响全局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的改革任务都是今年要重点推进的工作。比如,《意见》把启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列为今年的重要改革任务,并提出今年的重点工作是研究制订方案;把出台改革方案、适时启动试点作为今年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把研究起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为今年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对一些已开展多年、需要继续深化的改革任务,《意见》不再作为重点任务提出。

三是突出改革任务的可操作性。由于很多改革任务不是一年能够完成的,具有中长期性和年度连续性。为了增强可操作性,《意见》要求对相关改革任务实行分类、分步实施:对要求年内完成或基本完成的改革,要加快推进;对已出台改革方案或已启动的改革任务,要周密组织实施并不断深化;对条件已具备、年内可以启动的改革,要加快出台改革方案,或力争在一些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对尚未出台方案或条件尚不成熟、还不宜全面推开的改革,要加强调研、完善方案、积极试点。为保证各项改革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意见》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了负责或牵头部门。

今年有九大重点改革任务

《意见》提出,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坚持以改革促进科学发展,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实践探索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及时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统一起来。

《意见》提出了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九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制定并落实“三定”方案,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制订财税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力与事权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资源税制度改革,研究制订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方案,研究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

三是深化金融投资体制改革。推进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反洗钱、交叉性金融业务等金融调控和监管体系;深入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尽快出台政府投资条例,加快推行代建制,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规范备案管理。

四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继续推进中央企业调整重组,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结构优化和战略性调整机制,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推进铁路、盐业、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改革和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进一步制定完善并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放宽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财政税收、信用担保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五是推进要素市场建设。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积极发展公司债市场,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优化市场结构,引导优质企业上市,进一步壮大主板市场,发展中小企业板市场,积极稳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中央地方的共同责任机制,规范和完善征地程序,健全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健全城乡户口迁移和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等政策。

六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开展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和减轻农民水费负担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推动林业、农垦、水利体制改革。

七是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落实差别电价、小火电降价、脱硫加价政策,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价机制;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全面推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资源收益分配制度,推进建立跨省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探索建立环境有偿使用制度;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能耗总量控制试点,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

八是加快社会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对垄断行业企业工资监管,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和工资支付重点监控制度,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颁布实施企业工资条例;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办法,落实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适时启动试点工作;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起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激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政策。

九是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贯彻实施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健全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机制,扩大服务外包鼓励政策试点范围;完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

三方面要求

《意见》从三个方面对做好今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先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当前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形成强劲的改革动力和良好的改革氛围,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力求今年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要做好指导协调,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意见》要求,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通过建立健全部门间统筹协调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对各项改革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的指导与协调;要积极推进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试点工作,为全国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负起责任,认真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对涉及面广、影响重大的改革,一把手要亲自抓,既要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又要使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深化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篇4

根据方案,深圳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列为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心,将适当调整行政区划,推进精简行政层级改革试点。缩短管理链条。提高行政效率,实现一级政府三级管理,创新现代城市管理模式。

此前,引得外界沸沸扬扬的“深港共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没有在《方案》中被提及。《方案》提出。深港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推动形成全球性的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

而有关于深圳有意将版图扩大的说法,基本与早前传言一致,“涉及到特区范围、土地、金融等重要专项改革,另行按程序向国务院报批”。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中,深圳如意获得了四项“先行先试权”,对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发的重大举措先行先试;对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试点探索的制度设计先行先试;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全国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的体制创新先行先试;以及对国家加强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的重要事项先行先试。

继1980年获准设立特区后,深圳再次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者。对于深圳而言,这次批复的重要性不亚于30年前获准设立特区。

深圳彷徨

3月末,当国务院以文件形式明确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定位,数项突破性政策将在上海先行之时,深圳人多少有些失落,更忧心的是将被甩得更远。

作为中国最早发展起来的经济特区,深圳诸多率先发展起来的优势早已在30年的发展中消贻殆尽。当优势已经不再成为优势,外界的质疑,内部的担忧,在所难免。

早在2005年,深圳即开始争取获得“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地位,然而直到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成渝和武汉等6个部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相继获批后,国家才在4年后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里给予了深圳“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地位。

“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别于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的经济特区,它是中国最新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是以综合配套改革代替单纯的政策优惠,调动各种创造性因素,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内部人士这样解释。

同样的境况,还出现在对于“金融中心”的定位上。

4月底,上海获批“两个中心”方案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人员到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调研,深圳部分金融界业内人士借机提出将深圳从“区域性金融中心”上升为“国家性金融中心”的意见。

尽管后来参与《方案》酝酿的深圳市政策研究室主任蒙敬杭解释,递交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曾有深港共建金融中心的提法,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将此删除,但在《方案》未获得批复之前,部分深圳金融界业内人士,已开始反思当初深圳对自己金融业的定位过于小心谨慎和费尽心思,而丧失了先机。

“一是要看中央的眼色,当年,在深圳和上海两地金融业特别是证券市场都蒸蒸日上、蓬勃发展、齐头并进的情况下,中央忽然停止了深圳a股的发行,并将上海定位为‘全国金融中心’,而对金融业发展势头正劲的深圳却没有给予正名和定位。这使深圳对自己金融业的发展前途陷入了困惑:如果给自己的金融业定位过高,怕国家不认可;如果不明确定位或者定位过低,甚至把本身金融业已经形成的优势拱手相让,则深圳心有不甘。”

他们认为。深圳对自身的金融定位还要顾及香港和广州的反应,香港是世界公认的金融中心,在香港的身边还能不能容下一个新的金融中心?与此同时,广州市是省会城市,是全省的行政中心。深圳金融业发展如果定位过高,似乎对广州“老大哥”有所不敬,在这两种复杂的心态下,深圳才模糊地将自己定位为“区域性金融中心”,而没有将自身金融业已经具备的“全国性”理直气壮地通过定位表达出来。

深圳某银行高管认为,这种谨慎的定位,给深圳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一下子拉大了与上海金融业的定位差距。

而“区域性金融中心”也面临激烈竞争。全国十几个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和要求。“‘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定位模糊并且不确定,这使深圳在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和争夺金融资源方面缺乏独特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比如近年来中央把多项金融改革实验权批给天津、重庆等城市,而没有给深圳。”

一级政府三级管理

最终公布的《方案》,涉及六个方面的改革突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以深港紧密合作为重点,全面创新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这其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被置于首位,将实行“行政权三分”,行政层级将由原先的四级减少为三级。

“行政权三分”是指将政府职能部门分为相互制约并相互协调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三大部门。

据悉,三大部门的定位并不完全平等,其中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将处于同等级别,而监督部门则高一个级别,负责监督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此外,监督的方式也将改变。一方面,新制度将实行垂直制、派出制的方式来监管,有别于过去的同级监督制;另一方面,新制度要求,凡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的单位将全部被纳入监管范围。这意味着,之前在监督范围以外的事业单位,也将被纳入监管范围。

为了一改目前行政体制下决策层和执行层上下级的关系,使其真正享受同一级别,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将签署绩效合同,各自分别对本年度内的工作安排做出承诺,由监督部门年末统一监察和评估。

之前,有不少专家提出,这种政府自我监管和评估的方法是无效的。目前,深圳市正在培育拥有资质的独立第三方评估单位。但是这需要建立在完备的社会信用体制下。这表明独立第三方的评估在目前阶段仍是不可能实现的。

尽管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但事实上,深圳市在行政体制改革这条道路上起步甚早。

2001年12月,深圳就开始起草被外界称为“行政三分制”改革的方案,其中隐约可见“行政权三分”的一些影子,如设立类似香港政府执行机构的“行业协会服务署”。但后来在实施中,由于涉及到人员的调动问题而阻力过大,最终实践偏离了方案,甚至可以说是了“行政三分制”的设想,从而使得改革不了了之。

2006年3月出台,深圳又出台《深圳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将要达到的效果,正是《试点方案》第二阶段的目标。

从目前来看,实施“行政权三分”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已经基本完成,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之前的行政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社会基础亦日益完善。《深圳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第一阶段建立决策与执行分离框架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政府部门得到了精简,并且培育了社区、非政府组织等机构,事权开始得到分散。此外,公共财政系统和信息平台也已基本完成。

但是目前的改革仍要遵循―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吸取之前改革阻力大而不了了之的教训,此次改革将不会减少行政岗位编制。相反,由于政府即将设立专门机构来处理专业事务,短时间内,工作编制还可能会上升。

“行政权三分”所实行的“大部制”,是大部门与小部门(小部门指执行部门)的结合,小部门在短期内编制可能会大量增加。但是当“大部制”步入成熟阶段,政府将一部分事务剥离出去,人员就可以得到精简。

深圳将通过“外包、授权和购买”的方式,将一部分行政事务外包给非政府机构,最终形成多元化的公共事务管理制度。

另外,在行政管理层级方面,《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明确规定,改革后将实现一级政府三级管理。根据规划,深圳市将逐步取消区政府,将其改为政府派出机构。目前,关于行政改革的具体方案还在进一步讨论中。政府将成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目前正抓紧制订包括机构改革方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方案等具体实施方案。

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方案》提出,通过完善要素配置的市场机制和财税、金融、土地、投融资等制度,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圳市常务副市长许勤表示,金融作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其投融资制度的改革将成为下阶段工作的重点,深圳目前着手于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方案》中对金融资本市场的完善提出了全力支持创业板的设立;探索在深圳设立本外币债券市场;发展期货交易;积极探索房地产、高速公路、码头、电力等资产的证券化;加快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和积极探索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具体九个任务。其中,许勤特别强调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的重要性,因为“它对深圳改革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深港合作

除了六大重点突破外,《方案》还强调了深港合作的重要性,涉及深港合作有方面内容,包括加强深港金融领域的合作;加强海港和空港合作,加快深港机场合作进展,进一步加强深港在高端航运服务领域的合作。打造世界级的港口群。建设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物流枢纽,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多式联运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加强深港的商贸合作,创新商业模式,共同打造具有商业贸易、展示推广、旅游休闲功能的世界级商贸中心;加强深港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成为中国文化和创意产品走向世界的先锋;加强深港社会、科技、教育、卫生领域的合作;加快推进深港城市规划、交通、信息、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对接和建设,在国家总的安排下和粤港澳合作框架下,实现资金、货物、信息等要素流动更加便捷和安全有序;加快推进前后海地区规划建设和体制创新,把它作为加强与港澳合作和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载体;健全深港澳打击走私的合作机制。

目前,深港合作主要集中在口岸及跨境基础建设方面,包括两地边境“河套区”的开发、深圳新口岸的建设、香港边境区开发、广州至香港的客运专线以及深港两机场的合作。

三年实施路线图

许勤在5月26日的新闻会上评价,“《方案》获批准标志着深圳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深圳市将成立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方案》落实。并要求各区政府、各部门根据《方案》的相关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提请国家发改委牵头,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行评估和督促检查。《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三年实施方案(2009-2011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将按照“总体方案――三年实施方案――年度改革计划”叠加推动、滚动操作的方式推动综合配套改革。

在《三年实施方案》中,深圳安排了2009年其它7项改革重点,包括全面启动大部制体制改革;设立坪山新区,探索街道办和社区工作站行政资源整合,开展基层管理体制创新试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出台产业用地多元化弹性出让方式相关政策配套,加快建立全方位的土地资本市场;启动金融改革创新区工作。以创业板推出为契机,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深圳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积极实施深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加快深港紧密合作、深莞惠一体化进程。

此外,深圳方面期待已久的“经济特区版图”范围扩充的愿望也有望实现。2009年深圳市落实《方案》的重头戏之一,就是向中央申报将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

深圳市目前下辖6个行政区和光明新区,其中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位于经济特区范围内,宝安区、龙岗区和光明新区地处经济特区外。

随着深圳特区的迅猛发展,“特区内外”在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形成巨大落差:特区内面积395平方公里,特区外面积1553平方公里。一方面特区内面积太小、可供经济开发用地不足,另一方面特区外的保安、龙岗两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城市化程度不高,降低了深圳的城市整体竞争力。

“从经济发展来说,深圳的确需要扩大空间,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应该与深圳市吻合,如果特区扩大了,经济总量增加了,对全国的影响力将增强,深圳的贡献会更大。”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斌分析。

深圳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曾建议“将宝安和龙岗两行政区域划入特区范围”。

同时,深圳方面也在谋求从根本上解决深圳市区内的“一市两法”的局面。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邱玫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表示:~一市两法’不利于城市的行政管理统一和司法统一,建议扩大深圳经济特区法规适用范围。”

链接

深化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篇5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目标任务有两个:一是要依法、依规、依事业需要,设置事业单位。二是要精简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小编整理了在全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坚定改革决心,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咬定目标、迅速行动,扎实做好我市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为全市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4月16日忻州市委编办批复,同意我市报请的《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方案》的正式获批,标志着我市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全面启动。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是中央和省委、忻州市委安排部署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县级事业单位改革必须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通过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我们要进一步解决事业单位与新阶段、新使命、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进一步理顺事业单位的机制体制,孕育出转型发展的新生力量,为我市大力实施“四梁八柱”产业提升战略注入强大动能。刚才,李泽同志对《原平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作了全面解读,晓晨同志就相关纪律和作风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家要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是要从党的事业和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重大调整和顶层设计。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改革,2020年2月14日,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指出,强化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接续,要加快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提高治理效能,促进事业单位充分、平衡、高质量发展。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是要从转型发展的高度,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紧迫性。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中央和省委部署的重大政治安排,是我市推进转型发展、巩固党政机构改革成果的重要配套举措,也是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这次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公益事业布局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均衡、质量效率不高的问题,推动公益事业平衡、充分发展,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是要从重塑性改革的高度,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艰巨性。目前,我市有338个事业单位(其中涉改事业单位186个,另有学校、医院、群团、协会、联社、执法队、开发区等152个单位不参与这次改革),9447个事业编制。在这些事业单位中,编制10名以下(含10名)的单位多达112个,占涉改事业单位的60%。这些事业单位为推动全市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公益服务均等化、可持续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事业单位布局结构不合理、定位不准、职责不清、效率不高的情况。这次改革,就是要从事业需要出发,设置机构,从总体上把机构数量减下来、把编制规模降下来,真正改出事业,改变养人,改进治理。

二、锚定方向,坚持原则,牢牢把握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目标任务有两个:一是要依法、依规、依事业需要,设置事业单位。二是要精简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改革推进中,要注意把握好“四个坚持、四个着力”:

一是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加强党对事业单位的全面领导。事业单位量大面广,大部分直接面对基层、服务民生。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和履职尽责各方面、全过程,融入事业单位治理各环节。要始终把握政治建设这个“灵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支持改革。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公益事业平衡、充分、高质量发展,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改革要围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着重保基本、补短板,盘活用好编制资源,引导人、财、物等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及生活困难群体倾斜。通过改善公益服务供给结构、创新服务提供方式、提高服务能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坚持以优化布局结构为重点,着力推进事业单位功能重塑再造。事业单位的整体性功能重构,要真正坚持从事业需要出发,完善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提高效率效能,努力实现从“改头换面”到“脱胎换骨”的根本转变,在实践中用一流的工作业绩,彰显机构改革的成果。必须把坚持高质量转型发展,贯穿改革全过程,深入贯彻落实“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重要指示,聚焦服务转型发展,对事业单位进行优化整合,组建新机构,赋予新职能。

四是坚持以优化、协同、高效为原则,着力理顺体制机制。这次事业单位改革,既有跨部门整合的,也有部门内部事业单位之间整合的,改革力度较大,涉及范围较广。市直各主管部门要依法、依规、依事业需要,把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贯穿事业单位改革全过程。要确保新旧职责无缝衔接,不能出现断档、缺位的情况。同时,市直各主管部门要在市委编办的指导下,全面推进新组建单位尽早规范运行。

三、抓住关键,有序实施,推进机构、职能、人员全面融合,不断释放改革“化学反应”

可以说,这次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力度更大。必须抓住关键,重点发力,精心谋划,在确保大局稳定的前提下,稳妥有序地推进改革。

一是要抓好事业单位整合重组工作。改革势必涉及部门利益调整分配,也关系到广大事业人员的切身利益。这次事业单位改革整合力度空前,忻州市给我们原平市定的是100个事业机构,也就是说,要将涉改的186个事业单位,精简到100个以内,精简比例为46%。在事业编制总量控制上,忻州市确定原平市的总量是7771个,比现有总量少了1676个。同时,省里明确学校、医院的编制不能精简,乡镇所属事业单位的编制要适当增加。因此,在扣除全市学校、医院、乡镇的事业编制后,全市现有事业编制总量为3252个,按照市里减少1676个编制的要求,至少要精简51%。因此,改革后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数量减少了,编制精简了,那相应的职数也减少了,就会有超职数、超编制的情况。为了稳妥推进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这次改革不搞“断崖式”分流人员,因改革中机构调整,出现超职数配备领导人员、超岗位聘用人员的,保留现有待遇,逐步消化,超编单位在补充人员上实行“退3进1”(退休三人方可进一人),逐步将人员调整至编制以内。这些政策措施,市直各部门的“一把手”要给大家讲清楚、说明白,让大家消除顾虑。同时,市直各部门(单位)要依据事业单位整合重组情况,统筹改革后各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及编制等情况,谋划组织好人员转隶工作,并按照组织、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的要求,做好人员转隶涉及的相关调整备案工作。

二是要抓好重塑性改革后的“三定”工作。此次改革,忻州市给我市确定的科级机构限额是50个(不含综合行政执法队、学校和医院),要求我们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科级事业单位“三定”的制定。虽然看起来还有时间,但任务相当艰巨。因此,不论是市委、市政府的8个直属事业单位,还是部门所属的科级事业单位,在市委编委批准本部门的改革实施方案后,要严格按照下达的编制职数,迅速抓好“三定”的制定工作。要根据事业单位服务性、专业性特点,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合理配置人员编制,精干设置综合管理机构,优化业务板块和服务流程。市委编办要加强指导,抓好审核,及时提交编委审定。

四、压实责任,做好保障,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把积极、稳妥、统筹推进贯穿改革全过程,统筹好事业单位改革各项任务,形成事业单位改革合力,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涉改人员思想,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一要压实领导责任。深化党政机构改革领导小组,要加强对事业单位改革的全面领导,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要既挂帅又出征,当好改革的引领者、推动者、促进者。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与各部门(单位)的对接,回应改革中的问题和诉求,重大问题要提请编委会议研究。

二要周密安排部署。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党组(党委),承担本部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严格按照改革方案和时间要求,有组织、有步骤、有纪律推进,确保改革过程中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保持工作连续性。

三要加强舆论引导。坚持正面宣传,使广大干部职工正确认识改革、自觉服从改革、积极支持改革、主动参与改革,进一步营造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用改革成果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四要严明各项纪律。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加强纪律监督,确保改革平稳顺利。

深化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篇6

论文关键词 改革历程 制度与缺陷 改革措施

行政化在司法管理中的弊端,随着审判方式改革和司法程序改革不断深化而不断表露出来,并成为制约司法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要瓶颈之一。至20世纪末,审判管理的行政化问题受到了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共同关注,司法改革的方向也开始从审判方式和审判程序的改革转向行政化的审判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审判管理制度改革的历程

(一)“一五改革纲要”豍实施时期

“一五改革纲要”首次提出“建立符合审判工作特点和规律的审判管理机制”,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审判流程管理展开的,其实质是将实体审判权与流程控制权实行相对分离。在改革前,以上的两种权利都集中于办案法官手中,而改革后,打破了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将案件的实体裁判权交给办案法官,案件审理流程控制权则掌握在立案庭等专门机构手中,从而保障对案件审理的权力制约,取得一些成效。

(二)“二五改革纲要”豎实施时期

“二五改革纲要”首次将改革和完善审判管理制度作为一项独立改革任务提出,其主要内容有:对审判流程管理改革既有成果的深化巩固,健全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和审判绩效评估制度。这一时期的改革重心开始向案件质量管理方法转变,审判管理制度与司法政务管理、人事管理制度一起构成法院管理制度的三大支柱。

(三)“三五改革纲要”豏实施时期

“三五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高效运转的审判管理工作机制……规范审判管理部门的职能和工作程序。”该纲要的深入实施,将为审判管理改革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并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专门化、组织化趋势。

从三个五年改革纲要的发展规律来看,审判管理制度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发展与丰富当中。但是,从实践中的实际效果来看,审判管理制度的改革效果并不理想,事实上,在过去十多年的改革中,层级化权力结构非但没有减弱,一些改革措施甚至助长或强化了审判管理的行政化。

二、行政化审判管理制度的表现与缺陷

(一)法官等级制度

根据《法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等级暂行规定》的规定,我国法官分设为4等12级,最高法院院长为首席大法官,二至十二级法官分为大法官、高级法官、法官。至此,中国法官除了原有的各“长”(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各“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助理审判员)的称谓外,又增加了各等级的“官”衔。法官在行政等级与审判之物之外又增加了另一个序列的等级。法官等级制度的推行,形成了极具行政色彩的金字塔式的法官阶层,抹杀了上、下级法官在审判职能上的平等性,等级观念与官僚思想进一步强化。

2005年《公务员法》将法官纳入了公务员的范围,尽管在此之前,对法官的管理事实上也是套用公务员的管理方式,但是,至少在形式上,法官与公务员是两个不同的序列。而该法的实施,使对法官的行政化管理有了正式的法律依据,在某种程序上为司法管理的去行政化设置了一道坚固的障碍。

(二)院庭长审批案件制度

在中国各级法院,院庭长审批案件的做法虽然没有任何成文法上的依据,却确实是长期得到奉行的司法决策方式。按照现任最高法院副院长江必新的观点:“现实中,庭长、院长对审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的职责往往被浓缩或异化为对案件的把关权和对裁判文书的审核签发权。这种做法,事实上将庭长、院长的管理、监督权变成了不具有正当程序的审批权,变成了个人凌驾于审判组织之上的法外特权。”

该制度的实行不仅严重威胁司法公正的实现,严重影响司法效率,造成审理权与裁判的分离,更使得公开、透明的审判程序受到规避,诸如回避制度、合意制度等形同虚设。虽然,最高法院的改革决策者们也意识到院庭长审批案件制度的缺陷和问题,并对这一制度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努力。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些改革女里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那种上令下从、垂直领导的司法决策机制,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法院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与普通法官之间的职务关系。

(三)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制度

审判委员会参加审判的方式是听取主审人的汇报,对案件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在法律效力方面,其决定优于合议庭意见,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必须执行;在审判责任上,合议庭对案件事实与证据负责,审判委员会对适用法律负责。这种讨论决定案件的程序是不公开和不透明的,不仅无法发挥规范法庭审理程序的作用。而且由于审判委员会委员获取案件事实信息的来源是不完整的,经常出现大多数“外行委员”讨论一个专门法律问题的局面。

无论各级法院在进行法院管理制度改革中采取何种措施来弱化这种行政化,不断改革和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只要这一机构的组成方式不发生根本的变更,只要法院内部继续保留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等行政职务系列,那么,审判委员会就不可能变成一种具有“合议庭”属性的裁判机构,而注定保持其法院内部“行政会议”的基本特征。同时,在审判委员会保持其行政决策机构属性的前提下,这一机构讨论决定案件的程序也不能改变其“行政审批”的基本特征。

(四)审判长与独任审判员选任制度

为了实现“一五改革纲要”的相关目标,我国法院开始推行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选任制度,其目的是发挥他们在庭审过程中的指挥、协调作用,一方面可以确保优秀的资深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扩大合议庭的独立审判权,减少院庭长审批案件的范围。然而,这种被赋予较大权力的“审判长”,不仅从院庭长、审判委员会那里获取了相对独立的审判权,,且也攫取了其他普通法官的独立审判权,从而成为一种架空了合议庭的“超级法官”。

(五)院长引咎辞职制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及专门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引咎辞职规定(试行)》,规定了院长、副院长引咎辞职的四种情形。这一规定在法学界受到了强烈的抨击。苏力教授认为:“规定通过对院长辞职的威胁,迫使院长加强对法院的管理和对法官的监督,实际上强化了院长支配其他法官的权利,进一步威胁了法官独立。”豐也就是说,规定通过“连坐”法,间接地赋予了院长行使对法官独立进行审理的干预权的合法性,客观上强化了院长行政化管理的趋势,使得审判管理制度更加行政化。

三、行政化审判管理制度的成因分析

(一)政法传统

行政与司法部分是封建中国数千年的特有遗产,其影响遗留至今。虽然,我国也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不断努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压制型法和行政法的阴影,取得了机构、人员与职能上的相对独立。但是,在司法与政治的关系上,司法仍然紧密地依附于政治权力上。在长期的各项工作中形成了司法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政治大局的观念,从我国建国至今并没有实质性转变。政法一体化现象更是在不同程度上提现了政治与司法的结合,即政治对司法的领导和制约以及司法对政治的依存和服从。

(二)司法的政治响应性

若将司法服从政治意识形态与政党的政策,成为司法的政治响应性,而将司法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回应于社会,称为司法的社会回应性,那么,可以认为,当代中国司法仍然具有强烈的政治响应性,虽然已经出现了社会回应性的端倪,但是,司法回应性实际上是建立在政治的响应性的,司法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党给予司法的自治空间。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法院对政治意识形态的相应

从各级人民法院每年向人民代表大会所提交的工作报告中,其“政治语言”可以明显地看出来。现今社会,党与国家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维护稳定的政治局面,而为了响应政治的号召,法院必将稳定当作首要的政治任务。具体在审判策略上,就是通过审判工作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强调充分运用调解的方式结案;调解不成不得不判决的,则要求向当事人充分说明,让当事人胜败皆服,审判目标是定分止争,最大限度地减少上访。

2.法院院长的三种身份

人民法院的院长首先是法官,其次,院长这个职务实质上是行政职务,是一个行政机构中的行政长官,其行政属性决定院长的主要职责是管理。最后,院长还是党组书记,院长一般兼任党组书记,集党政大权于一身,即使行政“一把手”,又是党组织的“一把手”。三种身份的重合,决定了院长不仅是内部管理制度的中心人物,也是与外部体制的交汇点。党、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对法院的领导、监督和支持,以及无论正当地或者不正当地对法院审判工作进行干预,一般都是通过院长进行,院长再通过法院内部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实现上级或者外部的领导、监督或者干预。

四、行政化审判管理制度的改革措施

(一)改革法官等级制度,实行法官级别的职称化管理

将全体法官独立出来,自成一个体系,行政上直属于法院院长和院务会,不再隶属于任何内设职能部门;业务上各自为主,直接在审判委员会或者法官会议下审理案件,减少内设行政部门,弱化法院审判职能内部行政性运作。同时,取消刑事、民事、行政、立案等不同业务庭建置,取消了相应的庭长、副庭长职务,从而消除层层审批制度,使法官能够专心与审判工作,作出独立判断。

(二)改革行政化的管理制度

将行政管理职务从审判中分离出来,取消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常人审判长的职务,仅仅保留院长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领导”职务,同一级法院中的所有法官在审判权、行政级别、法官等级与物质待遇等方面一律平等。

(三)取消案件审批制度和案件请示制度,实行主审法官负责制

现行的案件审批制度容易造成审而不判、判而不审的现象,对我国司法程序造成极大的影响,一旦发生冤假错案难以分清责任主体。因此,实行主审法官负责制,完善相应的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审判公正。

深化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坚持以改革促进科学发展,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实践探索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及时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统一起来。

二、2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制定并落实“三定”规定,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各有关部门负责)。指导和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央编办牵头)。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健全政府信息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国办牵头)。

(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研究制订改革方案;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力和事权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省以下财政体制;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创新各级财政支持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的机制(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牵头)。

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推进资源税制度改革;研究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制订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方案;研究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财政部、税务总局牵头)。

(三)深化金融投资体制改革。

深化金融企业改革。推进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研究制定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方案;推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人民银行、财政部负责)。

健全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汇率弹性;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监管体制;完善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人民银行牵头)。制定信贷征信管理条例,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存款保险条例(人民银行、法制办负责)。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立完善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管制度(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负责)。

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尽快出台政府投资条例;健全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制度;及时修订调减投资核准目录;研究起草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指导意见;开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公示试点工作,加快推行代建制;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规范备案管理(发展改革委牵头)。

(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中央企业调整重组步伐,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和联合重组(国资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结构优化和战略性调整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转移(国资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研究落实航空工业体制改革方案,推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组建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加快推动中央企业股份制改革,具备条件的实现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扩大中央企业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的户数和范围,建立健全董事会运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国资委牵头)。

推进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加快推进铁路体制改革(发展改革委、铁道部负责)。研究提出盐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组织实施深化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负责)。稳步实施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完善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组织开展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发展改革委、国资委、电监会、能源局负责)。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负责)。研究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深化农村水电体制改革,研究建立有利于农民受益的农村水电管理体制(水利部、能源局负责)。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制定完善并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相关配套政策,放宽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财政税收、信用担保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

(五)推进要素市场建设。

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加强监管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公司债市场;优化市场结构,引导优质企业上市,进一步壮大主板市场,发展中小企业板市场,积极稳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证监会牵头)。修订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发展改革委、法制办负责)。

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中央地方的共同责任机制;规范和完善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健全土地划拨制度,积极探索实行国家机关办公用地、基础设施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经营性土地和工业用地出让制度;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定居规模相挂钩的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牵头)。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全面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和流转备案制度(农业部牵头)。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工作,制定相关配套法规规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在城市落户(公安部牵头)。

(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出台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的指导性意见;开展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推进减轻农民水费负担综合改革试点(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牵头)。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培育小额信贷组织,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机制(银监会、人民银行负责)。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保监会牵头)。

推动林业、农垦、水利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局牵头)。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快农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农业部牵头)。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财政部牵头)。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村水电工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非经营性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利部牵头)。

(七)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机制。

健全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成品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落实差别电价、小火电降价、脱硫加价政策;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价机制;结合销售电价调整,基本实现商业与一般工业用电同价;开展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负责)。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出台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牵头)。

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全面推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任机制;改革资源收益分配制度,建立欠发达地区资源补偿机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负责)。推进建立跨省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开展火力发电厂二氧化硫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在太湖流域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探索建立环境有偿使用制度(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健全节能减排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措施公示制度;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能耗总量控制试点;完善节能减排奖励制度;加快推行能效标识制度;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建立健全重大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和应用机制;落实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负责)。完善支持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负责)。

(八)加快社会体制改革。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择机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关指导意见(发展改革委牵头)。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垄断行业企业工资监管;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指导各地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和工资支付重点监控制度;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颁布实施企业工资条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负责)。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继续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研究制订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继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民政部牵头)。落实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

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适时启动试点工作(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负责)。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卫生部牵头)。

深化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负责)。研究起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牵头)。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措施(财政部、教育部负责)。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投入、办学、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改革(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激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负责)。研究制订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促进民办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负责)。

(九)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完善利用外资管理体制。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贯彻实施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健全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机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负责)。扩大服务外包鼓励政策的试点范围,完善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部际工作机制(商务部牵头)。

完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创新金融品种,发展境内外币债券市场,为对外投资合作提供信贷、保险等金融支持(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商务部、银监会等部门负责)。完善对外投资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方面的监管制度(商务部牵头)。

三、认真做好20*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

改革开放已走过30年的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体制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党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以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在全社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强劲的改革动力和浓厚的改革氛围,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力求今年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做好指导协调,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并通过推动建立部门间统筹协调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对各项改革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的指导与协调;要积极推进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试点工作,为全国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对涉及面广、影响重大的改革,一把手要亲自抓,既要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又要使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深化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篇8

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和**精神,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党的**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专门研究了机构改革问题,并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去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5号),进一步明确了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论述了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提高认识。

首先,推进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政府机关是国家行政权力的载体,承担着大量的经济社会管理事务,直接面对基层和广大群众。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机构改革进行过多次,但政企政事不分、职责关系不顺、行政效率不高以及形式主义、作风等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影响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我们的各级政府廉洁勤政、务实高效。要通过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不断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不适应的部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切实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次,推进机构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四大以来,按照中央的部署,我们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必须看到,我们过去所进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具有阶段性和过渡性的特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20**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多的问题集中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上。比较突出地表现在:长期形成的部门管理体制以及由此带来的政府权力部门化的倾向仍未得到解决;一些部门、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分割和封锁,制约着市场体系的培育、发展,助长了行业和地方保护主义以及无序竞争;一些职能部门仍习惯于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事务,不善于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管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重叠现象依然存在,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政府仍然包揽过多,社会中介组织没有充分发挥有效作用。要通过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三,推进机构改革是进一步提高政府机关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是在过去改革基础上的深化。政府要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担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强化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机关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确保全市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二、突出重点,全面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的各项任务

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调整和完善政府机构设置,科学规范政府部门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总的要求是,坚持“上下基本对应”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机构调整和职能整合;坚持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的原则,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科学界定部门职能分工,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加强行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实现政府职能、机构编制和工作程序的法定化。

(一)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目的是搞好国有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将市委组织部有关组织指导市属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对其领导人员教育、培训、考察、选聘等管理职能,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承担的指导国有企业改革和管理的职能,市财政局承担的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部分职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承担的拟定市属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政策、审核市属企业工资总额及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工资标准的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市国资委为市政府直属的正处级特设机构,由市政府授权,代表国家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实行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这样设置可以改变国有资产多头管理和出资人不到位的状况,减少管理层次,有利于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而且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政企分开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市国资委依法对市属国有或国有控股、参股企业的国有资产(不含金融类企业)进行监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应自觉接受市国资委的监管,不得损害所有者权益,同时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二)与省政府机构改革基本相衔接,对区域经济调节体系、流通管理体制、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等进行调整和改革

­——加强和完善市政府区域经济调节体系。将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要求把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从宏观角度协调各方面改革,使改革更好地为发展服务。目前,市级政府区域经济调节体系中存在着管理分散、职能交叉的问题,不利于提高区域经济调节的有效性和增强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此,将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综合研究拟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职能。将原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的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核准的技术改造投资管理职责划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一机构及职能的调整,把改革和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对于进一步提高地区经济调节的有效性,增强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市商务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将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市招商合作局)承担的职能,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承担的内贸管理、对外经济协调和产业损害调查、重要工业品和原材料的进出口计划组织实施等职能,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承担的农产品进出口计划组织实施等职能,市内贸工作办公室有关国内贸易管理的职能并入市商务局,以整合市政府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管理职能,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和内外贸业务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实行我市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统一管理,促进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市商务局加挂市招商合作局牌子。市内贸工作办公室有关蔬菜管理的职能划归市农业局承担。撤销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市内贸工作办公室。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为进一步强化全市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督管理,理顺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权威,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撤销市煤炭局加挂的市煤炭安全生产监督局牌子。同时对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职能进行调整。

——推进工业经济宏观运行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市经济委员会,为市政府工作部门。除将原市经贸委的有关职能分别划归市国资委、发改委、商务局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其余各项职能、市乡镇企业局(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有关工业企业、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管理的职能划归市经济委员会。撤消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市经济委员会作为市政府综合管理工业经济的部门,履行市政府对工业经济的指导、管理和协调、服务职能。撤销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市乡镇企业局改组为副处级事业机构,归口市农业局管理,继续承担有关农业企业(种植业、养殖业)管理和乡镇企业统计管理职能。

——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通知》(湘政发[20**]8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郴州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批复》(湘政函[20**]214号)精神,组建郴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正处级。将分散在各个执法主体的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集中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依法独立行使,以解决城市管理中多头执法、职权交叉、执法扰民和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降低行政执法成本,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率。撤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

——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协调发展。将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实施。

——加强市政府对农村工作的管理。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挂市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牌子。

——根据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省政府20**年第178号令及有关规定,理顺市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上收北湖区、苏仙区环境保护局,由市环境保护局垂直管理。县(市)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仍由市、县(市)政府双重领导,以县(市)政府为主。

此外,进一步深化行业管理机构的改革,对商业物资、冶金建材、机电化工、轻纺等4个行业管理办公室人员编制按“只出不进,只减不增”的原则进行管理。

三、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机构改革工作。市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认真听取了有关方面及相关部门的意见,通过调查研究拿出了市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对这个方案,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编委会进行了多次研究讨论和完善,认为这个方案符合我市实际。今年8月23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湘委[20**]12号文件,批复同意我市市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到目前为止,机构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这次市、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虽然机构变动不多,但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加强领导,严明纪律,周密安排部署,积极稳妥地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这次会议后,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立即行动起来,抓紧进行机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保证按时按质完成改革任务;撤并部门的领导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善始善终地处理好改革中的相关事宜;新组建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要尽快到岗到位,迅速开展工作,首先抓紧制定好“三定”方案。各部门要进行深入动员,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组织专门力量,认真搞好机构改革工作。各县(市、区)也要立即启动改革工作,按照《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州)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湘办发[20**]4号)文件的要求,抓紧制定本级政府改革方案,力争12月底前完成方案报批,2005年元月底前方案实施到位。在改革过程中,无论是人员定岗交流,还是资产清理划转工作,都要做到方法步骤明确,措施积极稳妥,工作细致周密,确保各部门各单位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国有资产不流失。市编办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同组织、人事、财政及机构调整有关单位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负责,注意了解掌握改革动态,及时研究解决机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是要认真搞好“三定”。这项工作分三个层次进行,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第一,为保证新组建机构尽快运转,要尽快制定出市国资委、发展改革委、经委、商务局、安监局、乡镇企业局等6个新组建机构的“三定”方案。第二,对这次机构改革涉及的市计生委、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的“三定”规定进行修改,并且,对部分隶属于原有机构的下属二级机构,要及时调整归属,做好人员编制划转工作。第三,按照规范完善行政许可管理、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的要求,重新审视和修改市政府其他部门的“三定”方案。这次市、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机构和职能的调整,一般不进行人员编制的精简和分流。在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的核定方面,一是坚持不超总额的原则。在不突破现有机构限额的情况下,机构按职能整合的要求调整设置;新组建的机构,按“人随事走”的原则进行人员编制划转,一般不新增编制;内设机构设置要合理。二是坚持“人随事走”的原则。凡涉及职能划转时,原确定给该项职能的编制和在编人员随职能一并划转。机关综合、后勤和离退休管理服务等职能及人员编制的划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三是要严肃机构改革纪律。前不久,市纪委、市编办、市监察局联合转发了省纪委、省编办、省监察厅《关于严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纪律的通知》(郴纪发[20**]13号),各部门要认真遵守,严格执行。特别是各部门的领导干部,更要坚持党性原则,强化纪律观念,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去留,带头遵守机构改革的纪律规定。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纪律,严禁擅自增设机构,突破编制增加人员,超职数配备干部;要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严禁借机构改革之机突击进人、突击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突击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和滥发钱物及有价证券;要严格执行保密纪律,保证党和国家秘密的安全,切实加强对文件的管理,确保不泄密。纪检、监察、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审计、档案和保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协调,及时发现、查处机构改革中出现的违纪问题。

深化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篇9

1月8日市编办拟订的《关于天津市事业单位分类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发区县和有关部门征求意见。

1月15日市编办赴中央编办事业单位改革司请示本年度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事改司负责同志传达了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部级联席会议和中央编办主任会议精神,对新一年度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提出了要求。

1月18日市政府召开第103次常务会议,研究2013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方案和调整高职院校外省市毕业生户籍政策等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2013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要求,本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此次调整涉及全市155万企业退休人员。目前,本市26所独立设置高职学院、7所本科院校的高职学院共有在校生16万人,其中外地生源10万人。每年高职毕业生5.3万人,外地生源3.2万人,其中在津就业约占50%。

1月22日市教委命名滨海新区塘沽第三幼儿园等34所幼儿园为天津市一级幼儿园。截至目前,本市共有201所市一级幼儿园。这次新审批的34所市一级幼儿园中,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和企事业幼儿园已占73.5%,体现了本市城乡学前教育的协调发展。

1月28日中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办公室发出《关于印发中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201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同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三十条规定,天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天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法制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民族宗教侨务委员会。

同日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政协天津市第十三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

1月29日中央编办发出《关于印发201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2月3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指出,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十二五”期间中央和地方机构编制总量只减不增,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

2月5日市编办拟订的《关于天津市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发区县和有关部门征求意见。

2月20日市委、市政府同意组建天津市投资促进办公室,为市政府直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撤销天津市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天津市台胞投资服务中心)。

同日市编办发出关于市市容和园林委、农委、卫生局、长芦盐业总公司、北方国际集团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方案的批复。

2月22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讨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稿。会议认为,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在行政体制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首先抓紧抓好。要根据党的十精神,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2月26-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深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全会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强调要贯彻党的十关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要求,以职能转变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对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强依法行政等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要深刻认识深化行政体制和政府机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国务院机构职能体系,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政风建设,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任务艰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要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本月市编委办公室对市委办公厅、市级机关工委、市侨办、市科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文联、建材集团、百利集团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方案进行了批复。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5日表决通过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立及其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人选的表决办法,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设立九个专门委员会。九个专门委员会是: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

3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听取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说明。国务院总理提请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议案提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根据党中央部署,经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反复比较论证,形成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审议。受国务院委托,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向大会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说明。马凯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务院机构经过六轮改革,形成了基本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组织架构和职能体系。同时,现行行政体制仍存在许多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地方,国务院部门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制度机制特别是职能转变加以解决。马凯指出,这次改革,要以更大力度,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加快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重在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同时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严格事后监督。这项任务更加艰巨、更为复杂。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具体内容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人民健康水平;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高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水平;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促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繁荣发展;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推进海上统一执法;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完善能源监督管理体制。

3月1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调整和设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国务院其他机构的调整和设置,将由新组成的国务院审查批准。

3月17日国务院总理会见十二届全国人大、政协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问题:这次改革方案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当然也是简政放权。如果说机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那么转变职能则是理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机构改革不易,转变职能更难,因为它更深刻。我在地方调研的时候,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办个事、创个业要盖几十个公章。这既影响了效率,也容易有腐败或者寻租行为,损害了政府形象。所以必须从改革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我们还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

3月1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研究加快推进机构改革,重点是抓紧把政府职能转变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单位的设置;批准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铁路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国家能源局。会议讨论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铁路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三定”规定。会议要求在今年6月底完成其他新组建机构和职能调整机构的“三定”规定。在机构改革过程中,要严肃改革纪律,严控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

3月19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监督检查司要求,各地编办要切实维护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制度,加强纪律宣传教育,完善工作制度,加大违规违纪问题查处力度。对上级业务部门以下发文件、召开会议、批资金、上项目、搞评比、打招呼等方式干预下级机构编制事项的,要坚决予以抵制,并向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反映。除党委、政府和机构编制部门外,任何业务部门的文件都不得作为审核、审批机构编制的依据。

3月25日天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发出《关于印发的通知》。

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

3月28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发出《中央编办关于做好省一级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备案工作的通知》。

本月魏建一主编的《天津市机构编制大事记》由海洋出版社出版。本书编辑了1912年到2011年天津市地方政权组织机构编制设置的沿革和机关、事业单位及有关企业机构等历史发展大事记。为了加深本书的实用性,本书还加入了名词解读部分以供读者研究参考。全书共510千字。

4月1日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决定》。

4月2日为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市政府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市编办赴北京市编办学习。北京市编办介绍了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的情况,北京市于3月7日召开全市大会部署事业单位分类工作,7个配套文件和分类目录已下达,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启动。

4月1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

本月涉及卫生、房管等共19个职能部门的43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及权限下放滨海新区,进一步实现了“新区的事新区办”。从2011年至今本市共向滨海新区下放市级审批事项185项,下放职能事权事项33项,为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行政保障。

5月2日市编办拟订的《关于天津市事业单位分类的实施意见》(送审稿)报送中央编办事业改革司征求意见。

5月3日天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设立中共天津市东丽区东丽湖街道工作委员会、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东丽湖街道办事处,分别为区委、区政府派出机构。该街道工委和街道办事处合署办公。

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决定在第一批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基础上,再取消和下放62项行政审批事项。

5月9日本市召开国资工作暨国企改革推动会。本市将用三到五年时间,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调整重组一批市管企业,放开搞活一批中小企业,清理退出一批劣质企业和低效资产;重点培育“千户优势企业”积极引进外部资源和社会资本,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着力发展核心骨干企业和优势中小企业;着力打造“十大集团”,加大国有资产整合,围绕好的大企业集团,打造品牌优、效益好的大企业集团。

5月13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

5月15日中国机构编制网公布了有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还公布了有关国家铁路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取消了铁路基建大中型项目工程施工、监理、物资采购评标结果审批等15项职责,同时加强了铁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6项职责。

5月16日《每日新报》载:经国务院批准,北辰经济开发区、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日正式升级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实行现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目前,天津的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排在全国首位。

5月30日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今年要围绕推动经济转型深化改革,围绕不断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围绕促进社会公正公开深化改革,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改革。

6月1日本市制定《天津市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员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本市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员将了解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及时向区县劳动监察部门报告重大劳资纠纷矛盾隐患和以及线索,协助查处违法案件。本办法自2013年6月1日起执行。

6月2日作为本市二十项民心工程建设项目之一,天津新世纪儿童医院正式开业。该院是本市最大的民营儿科专业医院。

6月14日南开大学在省身楼成立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该研究院将以国际化视野和专业视角,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6月1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实施货运组织改革,推动铁路货运全面走向市场,实现铁路货运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变。为使客户方便、快捷地办理货物运输,北京铁路局开辟5种货运受理渠道,简化客户办理业务,并在管内组建北京、丰台、天津、唐山、石家庄、邯郸6个货运中心。

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决定在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

6月25日市人力社保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促进农籍职工参加社会保险若干规定的通知,该规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执行。(《每日新报》2013年6月26日载)

6月26日文物保护法等12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审议。国务院近期取消下放了1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其中,一些拟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需要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相关法律。

深化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篇10

发展,真正使改革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各乡镇、部门要认真做好改革期间的衔接工作,领导班子成员要发挥带头作用,努力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对新成立的机构,要完善职能职责,迅速开展工作,尽可能缩短“摸索期”;对分流人员留下的工作任务,要及时安排人员接手,尽可能缩短“磨合期”,确保工作不断线,做到日常工作和改革工作两不误,绝不允许在管理上出现真空现象,绝不能因为推进改革而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3、要正确处理无情改革与有情操作的关系。每一项改革都要触及一部人的利益,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也不例外。在前期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已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上级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了对分流人员的支持。但改革是严肃的,各乡镇、部门在改革过程中,既不能徇私情,也不能和稀泥,更不能简单地“拿钱走人”、“一分了之”、“一下了之”、“一走了之”,一定要耐心地、有的放矢地说服教育分流人员和其他人员,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覆盖到每一个人,落实到每一件事。要密切注视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思想动态,抓住、抓准改革对象的思想脉搏,大力开展正面的、积极的宣传工作,不讲套话,不许空愿,用政策解释疑惑,用道理消除顾虑,用措施化解矛盾,用工作感召人心,引导大家支持改革、理解改革、投身改革。4、要正确处理各负其责与步调一致的关系。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各乡镇、各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共同努力。尽管全县的改革政策和方案是统一的,但各地、各部门、各系统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完全整齐划一。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既要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要严把政策关口,服从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步调一致,形成合力。特别是有关改革政策的解释和宣传,一定要统一归口到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办公室,绝不允许任何不负责任的乱答复、乱解释、乱表态,更不允许为了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干扰改革。三、几点要求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一场攻坚战,能不能赢得胜利,是对我们领导水平、群众观念和工作作风的实际检验。确保10月底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务,既是既定的工作目标,也是铁的工作纪律。各乡镇、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好落实。1、要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县“四大班子”领导同志都是改革的督导组成员,一定要带头支持这项工作,带头研究改革政策,深入乡镇督促指导,确保改革有序推进和社会政治稳定。各乡镇主要领导同志要深入调研,靠前指挥,仔仔细细研读文件,吃透用够政策精神,对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难以把握的政策,要多请示、多汇报,对改革方案要能细则细,把问题和困难考虑得尽可能周全一些,把政策的操作方案制定得尽可能详细一些,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县级各主管部门要配合乡镇搞好改革工作,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落实,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大力配合,积极支持,确保人员到位、精力到位,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组织人事、机构编制部门作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单位,要把改革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紧抓在手,把调研组织好、方案设计好、措施制定好、步骤安排好、关系协调好、工作督查好,加强宏观指导,及时沟通信息,认真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确保改革的深入开展。2、要公开透明,规范操作。公开透明是改革顺利推进、减少震荡、取得实效的可靠保证。一是要严格执行改革政策。对这次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省、市都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县上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前不久,县委常委会还专门对改革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落实了解决措施。各乡镇、部门一定要严格按政策办事,把握好政策界限,特别是在资产处置、人员安置、资金筹措等方面必须慎之又慎,切实维护好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不能任意开口子,也不能随意打折扣,以确保改革不变调、不走样。二是要严格执行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是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竞聘上岗、人员分流等多个方面,已经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编委审核并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各乡镇、部门必须严格依照方案组织实施,确保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平稳推进。三是要严格执行改革程序。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政策规定的程序办事。要实行阳光操作,严禁暗箱操作,该公示的一定要公示,该宣传的一定要宣传,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接受改革对象的监督,增加工作的透明度。3、要依靠群众,注重引导。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减轻政府压力,但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因此,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一是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要把改革的各项政策、内容传达到每个改革对象,帮助他们树立改革意识,提高支持改革的自觉性,积极参与改革、投身改革。要扩大干部职工在改革中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选择权,杜绝少数人出点子、划圈子、拍板子。二是要加大形势教育力度。把我们面临的形势、存在的困难、决策的理由,原原本本地向每一个改革对象讲清楚,帮助他们树立大局意识,取得他们对改革的理解和配合。三是要加大帮扶引导力度。要充分理解分流人员离开曾经为之奋斗和作出贡献的单位、步入社会的心情,充分考虑他们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导他们及时转变择业观念,正确对待角色转变,积极主动地寻求新去向,谋求新发展。4、要严明纪律,务求实效。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必须以组织原则为准绳,以铁的纪律为保证,做到令行禁止,确保秩序不乱、工作不断、思想不散、国有资产不流失。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干部职工要讲政治,识大体,维护大局,忠于职守。一是要严肃政治纪律。各乡镇、部门要自觉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不符合县委、县政府文件和有关机构改革政策的话不说、有悖于改革的事不做,绝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同时,这次改革可能会涉及到一些领导干部的子女、亲属。在此,我代表县委郑重宣布,任何人、任何部门不得从部门或一已私利出发,对改革进行干预,否则,县委、县政府将严肃予以查处。二是要严肃组织纪律。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涉及人员定岗分流、资产处置、干部任免等重大问题,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三是要严肃人事纪律。在竞聘上岗工作中,要严格遵守组织人事制度,严格掌握用人标准,不能借机打击报复,也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干扰外乡镇人员到本乡镇竞聘。四是要严肃财经纪律。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财经纪律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严禁借机构改革之机,违章调度资金、转移资产、私分钱财。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要加强对机构改革中各项政策、规定和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杜绝腐败和不正之风。同志们,深化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上来,咬准目标,下定决心,齐心协力打好总体战,圆满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