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十篇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十篇

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3:52

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篇1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角色扮演综述

从1995年江苏省丰县的“雏鹰工程”人才培训计划实施以来,“大学生”村官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广的过程。因为大学生群体在政治觉悟、知识结构、年龄精力方面优势明显,大学生“村官”也被冠以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力军称号,对优化基层党组织或群众自治组织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村官”实践问题的凸显,学术界对大学生“村官”的研究也逐步由理论研究转向了实践探索。梳理整个研究过程,对大学生“村官”角色的研究主要包括:角色定义、角色意义、角色失调和角色重塑四个方面。

一、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义

大学生“村官”通常指近年来由政府部门正式发文、组织考试筛选的、赴农村任职的全日制专科以上应届或往届高校毕业生,他们一般担任村委会(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社区)主任助理或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

在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研究上,大部分学者更倾向于将大学生“村官”定义为一个角色集,是大学生与村官的集合。大学生“村官”作为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懂的东西多,学习能力强,思想观念先进,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作为村官,大学生“村官”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新思想新理念的转变者、基层情况的调研员、村民致富的带头人和乡村发展的规划者。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到,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村官都是一种应然性的角色。

二、大学生“村官”角色的意义

在角色意义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将大学生“村官”的实践意义划分为主体性意义和客体性意义。主体性意义即大学生“村官”角色扮演对其自身的意义,客体性意义即大学生“村官”对所在地方和社会的影响。目前,学者们对大学生“村官”角色意义的研究主要从政策要求、实践成果及希望达到的效果三方面进行。

(一)主体性意义

对于主体性意义的研究,大多数学者根据时间段将大学生“村官”化分为“大学生――大学生“村官”――后大学生“村官”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即大学生选择做大学生“村官”阶段上。很多学者认为,在当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村官”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新渠道,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在城市的就业矛盾与压力。在第二阶段,即大学生“村官”角色扮演阶段,大学生“村官”角色扮演的意义主要表现在自我价值的实现。程毅、刘军等在关于大学生“村官”角色方面的研究认为,对于大学生“村官”本身而言,大学生“村官”身处农村改革发展的前线,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更能体现出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症结所在,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为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后大学生“村官”角色扮演意义研究方面,学术界讨论的焦点问题就是大学生“村官”出路的问题。2009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意见》指出大学生“村官”的前途和“出口机制”应该多元化的,主要包括:在就任地担任村干部,参加公务员考试、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等。此后,杨雪英等学者围绕《意见》做了实践性的讨论,杨在讨论时指出,短暂的大学生“村官”任期虽然能够为其在后期谋职中提供一些有益资源,然而,这五种选择对大学生“村官”而言依然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二)客体性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村官”客体性角色意义的研究主要是根据其工作的内容及性质来探讨的。目前,大部分学者同意将大学生“村官”定义为在农村基层的科技服务者、带领农民致富的创业者、新思维传播者、农村基层建设者等角色。例如,熊春林、符少辉、李燕凌在论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科技服务中的作用时认为,现阶段,我国农民科学素养普遍较低,思想观念总体比较落后,接受和运用新的科学技术的能力低,这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建设步伐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大学生“村官”运用先进的科技在农村创业,做给农民看,能够启迪农民树立科技致富的思想;领着农民干,能够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带着农民赚,能够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和促进农村繁荣发展。事实上,熊春林及其成员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与现实的情况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目前学术界也开始关注这种差异,但往往只是轻描淡写。此外,相似的研究并不在少数,例如练月琴、晏维龙在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意义时认为:知识型的大学生“村官”给新农村建设带去了新的思维、新的发展观念。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方面起到了积极甚至关键的作用。殷殷在研究大学生“村官”对基层组织的意义时指出,大学生“村官”具有在基层组织建设里具有四方面的作用:(1)优化了农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2)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能力;(3)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增强了党的执政基础;(4)储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另外,一些学者在研究大学生“村官”角色意义时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类型做了区分性的探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许芸、张浩两位博士在研究大学生“村官”意义时将大学生“村官”分为:使能者、中介者、维权者、服务提供者、教育者。通过上述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对于大学生“村官”角色意义的研究,往往是树立一种理想的状态。从研究方法上来看,是一种定制性或宏观性的研究,这种研究往往会出现以偏概全错误。

三、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失调问题

所谓“角色失范”,并不意味着大学生“村官”这一角色扮演的彻底失败,而是从多方面阐述大学生“村官”实际角色扮演与期待角色扮演失调的问题。在“角色失范”的研究上,描述现状并不是研究的最终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现状的探究来思考背后其角色扮演失调的原因。目前,学术界普遍将导致大学生“村官”角色失调的原因归类为:客观因素、制度因素及主观性因素三方面。

(一)客观性及制度性因素

在对导致大学生“村官”角色扮演失范的客观性因素进行操作化时,很多学者从大学生“村官”的周围环境、制度、上下级关系等方面做了分析,综合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钻制度漏洞,挂名不干事;工作不合理;被上级政府借调使用等现象。

吴亚军在探索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实践与理论上的差距时,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目的与现实差距做了分析。吴认为在大部分地区,大学生到村任职并未获得有效的权力,很多扮演着村干部或镇一级干部的秘书,严重制约着其对新农村建设应发挥的能力。赵永进通过从职业化角色阐述大学生“村官”的角色扮演,认为大学生“村官”担任书记或者主任助理,是一个不明确的角色。大学生“村官”在实践中其实浪费了很多人才,在工作中,形成大学生“村官”自身不知道工作什么,村干部和政府不知道安排什么,形成自由派,村官工作与预期的差距较大。樊伟娜在研究大学生“村官”实施制度层面时也认为大学生“村官”担任“书记助理”或者“主任助理”是一种尴尬角色。综合上述三位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学者们在研究客观及制度性因素时,大部分是从制度、村干部及上一级主管人员做分析,而忽略了农村中最重要的群体――农民。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角色认可应作为大学生“村官”角色研究客观因素的重要部分。

(二)主观性因素

相比对客观性和制度层面的研究,学者们更倾向于对大学生“村官”主观层面的研究。程逊在研究大学生“村官”时认为很多大学毕业生从开始选择做大学生”村官的动机就与政策相违背。程认为,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之所以选择做大学生“村官”只是把它作为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的跳板,很少有人真心想在农村工作与发展。这就导致很少有大学生“村官”能在农村踏踏实实干出好成绩。安勇在研究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时指出,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存在着多个误区:(1)把参加新农村建设当作进入大城市的“跳板”;(2)在新农村建设中急于求成;(3)认为参加新农村建设是“大材小用”;(4)在新农村建设中畏难怕苦,在新农村建设中轻视农民和农村干部。姚东瑞则认为,大学生“村官”之所以难以在农村发挥才能,自身的主要原因在于过长的生活在城市,缺乏农村实际工作经验。

刘赛在研究大学生“村官”时引入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刘赛认为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期望过大,盲目乐观,产生失落心理;(2)工作不适和无用感产生自闭心理;(3)孤独无助的寂寞心理;(4)急功近利心理;(5)无归属感的迷茫困惑和忧虑心理。

带领老百姓创业是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比较热衷的工作,也因此成为学者们研究大学生“村官”主观能力的主要方向。吉蕾蕾、吴国清在总结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创业困难时认为:目前大学生“村官”创业普遍存在着“缺动力、不想创”,“缺项目、不能创”,“缺技能、不会创”,“缺经验、不敢创”,“缺政策、不好创”等系列问题;杨雪英通过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实践研究指出,创业动力、创业意识等是大学生“村官”自身方面普遍缺乏的。

四、关于大学生“村官”的角色重塑

“角色重塑”研究即学者们针对“角色失范”研究结论提出相应解决办法的研究。从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在大学生“村官”角色重塑研究上,学者们针对主、客观因素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不过很多研究者的意见虽然在理论上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可操作性较弱。

(一)针对客观性因素的重塑

针对制度及社会层面使大学生“村官”角色不清问题,部分学者提出借鉴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行职业村官制度。并提出了具体构建思路:(1)以职业标准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岗位制度;(2)建立大学生“村官”试用制度;(3)发展农村合作社经济,创设农村市场职业岗位;(4)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职业教育和引导,赋予大学生“村官”职业社会意义。

也有部分学者提出相关性的建议:(1)高等学校以及当地政府应该对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科学的审定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2)强化制度与政策创新;(3)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派机制;(4)健全大学生“村官”培训体系;(5)完善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和考核;(6)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另外,也由部分学者鼓励培养土生土长的大学生“村官”,鼓励农村大学生回乡当村官。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学者们普遍关注的,有学者在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完善方面提出:首先,构建科学的选聘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其次,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用得上。再次,建立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干得好继而,建立完善的工作保障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稳得住。最后,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出得来。

(二)针对主观性因素的重塑

在对大学生“村官”主观因素导致其角色扮演失败的原因分析时,大部分学者在肯定大学生能够投身农业建设中时,也在提醒大学生在选择时应该谨慎选择。王勇等人通过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背景及意义研究时认为,大学生“村官”适宜农村社会发展需要以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这种素质是大学村官本身所具有的;生产经营素质,这是在大学缺少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法律素质、人格素质这是因人而异的,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需要这些素质的完美结合。因此,在决定是否做大学生“村官”前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选择。此外,有学者建议,在做选择时社会各界和大学生“村官”本身应该明确自己的价值选择。

部分学者也从大学生“村官”心理建设层面提出了建议:(1)自我调适和心理定位,加快角色的适应和转换;(2)大学生“村官”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人格;(3)培养自身的心理成熟度,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4)加强学习,尽快完成角色的适应和转换。也有部分学者从加强感情交流方面提出解决大学生“村官”心理层面的建议:加强情感教育可以从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岗前培训,建立定期心理沟通制度,实行结队帮扶制度,榜样激励五个方面进行。

也有部分学者阐述大了学生村官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建议:(1)统筹规划,把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纳入到新时期我国干部教育培训战略中;(2)建立政府、高校、培训机构等通力合作机制,制定培训规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3)利用多种资源,有序开展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4)明确培训目标,完善课程结构,采取灵多样的培训方式。

五、小结与思考

总体来讲,学界对大学生“村官”角色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角色定义、角色意义、角色失调和角色重塑。但是在查阅文献中,笔者发现对于大学生“村官”意义的研究往往会受限于政策方面的影响,其研究成果与大学生“村官”的实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大学生“村官”角色扮演失范的研究,学者们以往的研究已经够详细。然而在在具体探索中,这一范式的研究并没有地域性的区别。在客观因素方面,各地存在的差异性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村官”角色扮演都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在主观因素方面,已有的研究显示大学生“村官”出现了角色扮演的现象,然而大部分学者在探讨时紧紧到此就停止了,而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在角色重塑研究上,学者们提出为大学生“村官”创建更好的平台,但是很多地方已经采用了这些平台,但是得到的成果并不是很满意,对于更加有效的方法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探讨。

大学生“村官”是在中国城乡转型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既定社会角色。从政策的推行的意义到实践取得的成就来看,大学生“村官”是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步伐。在学术界,对大学“村官”的研究主要是从一个固化的农村环境中来探讨大学生“村官”的角色扮演。然而在城乡二元对立逐步向城乡一体化转变的中国农村社会里,针对大学生“村官”的研究,更应该根据每个地区及个体的特殊性来做分析,在具体探讨大学生“村官”存在的差异性问题和提出相应解决办法时应该遵循袁芳提出的:在推进研究的细化和具体化方面,学术界应勇挑重担,在研究中树立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推进研究的细化和具体化,以解决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主观化。

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篇2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成长之路“四到位”

指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党的殷切期望,也是农民的期盼。但是,目前大学生村官成长之路的形势不容乐观,下不去、待不住、干不好、流不动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笔者认为,要培养造就好一支优秀大学生村官队伍,让大学生村官成长之路越走越宽,必须努力做到“四到位”。

一、选聘程序到位

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一般每年集中开展一次,原则上由省(区、市)一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团委统一组织实施或省(区、市)、市两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团委共同组织实施,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执行公告、个人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察、体检、公示等基本程序。要确保选聘程序到位,必须着力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要确保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以公开、公平、公正取信于民。选聘工作倍受社会关注,群众期待值高,大学生参与选聘热情也很高。严谨科学的程序,公平公正的笔试和面试,是选聘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整个选聘工作成败的关键。各地在选聘过程中要坚持标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把选聘条件、选聘办法、选聘程序、选聘结果及时公布。要制定具体的竞争择优办法,平等对待每位参与选聘的大学生。要把好资格审查关、组织考察关,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应聘大学生的德才表现,重点掌握考察对象的政治表现、学习态度、组织能力、纪律观念、身体状况等方面的情况。要设立监督电话,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将有关政策、工作进展及时向媒体公开。

二要把好大学生村官入口关,真正把有志向、有热情、有奉献精神的优秀大学生输送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前沿。大学生村官是年轻后备干部培养选拔的重要源头,也是补充基层干部的重要来源,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强调,选聘大学生村官主要是选聘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是中共党员或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因此,各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必须牢固树立选聘大学生村官的质量意识,一方面要坚持政策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另一方面要坚持个人自愿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察思想政治素质和学生自愿到农村服务的意愿,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对考察人选进行全面衡量。对那些先就业、等待时机成熟择业的,经受不起考验的,或者一年内还不能适应农村工作环境且不思进取的,不能继续录聘;对拟聘的大学生村官要在其所在的高校公示,把不符合标准的、表里不一的人坚决排除在大学生村官队伍之外。只有严格选聘程序,切实履行选聘手续,才能确保大学生村官的质量,从而有效地保证大学生村官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

二、落实待遇到位

提高待遇、提供保障,是稳定大学生村官队伍、发挥大学生村官队伍作用的关键。能否解决好待遇问题,是大学生村官队伍能否稳定、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对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出路作了进一步明确。要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大学生村官各项待遇落实到位。

一要高度重视完善大学生村官配套保障政策。一方面,注重大学生村官经济待遇落实兑现工作,要通过采取及时确定标准、规范操作程序、跟踪协调服务等措施,保证大学生村官各项经济待遇逐人、按时、足额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制订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明确以下内容:大学生村官使用专项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从起薪之月起,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参加当地的各项社会保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统一缴纳住房公积金、计发住房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给予助学贷款财政代偿等政策;按规定标准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下拨财政补助资金,建立大学生村官补助资金监督管理机制,严禁大学生村官补助资金挪作它用,严禁拖欠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保证大学生村官工资、生活补贴逐人足额按时发放;积极整合资源,不断改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条件。

二要切实解决好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的出路问题。解决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的出路问题,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一是鼓励部分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干部。二是推荐部分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考试,表现优秀的可以享受公务员报考的优惠政策。各级党政机关要明确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招考公务员的录用比例;乡镇机关补充公务员,要逐步提高从大学生村官中考录的比例;选调生主要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三是扶持部分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各地要建设和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重点帮助和支持那些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优势的大学生村官。四是引导部分大学生村官另行择业。五是支持部分大学生村官继续学习深造。聘用期间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可享受初试总分加分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等。

三、帮带培养到位

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选择。一大批掌握现代知识、德才兼备的年轻人将成长起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成为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此举将有助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一要健全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人员到村、思想到村。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制定优惠的保障激励政策,确保大学生能够到村。不能将“到村任职”变通为“到乡镇帮忙”,虽然看起来都是下去了,可实际上却有悖于中央的精神。随意抽调使用,既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履行职责,也不利于他们的锻炼成长。作为大学生自己,也要及时转变思想、转变角色,从思想和行动上把自己当作村民。要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克服浮躁情绪和功利主义思想,扎根农村基层,在艰苦环境中砥砺意志和品格;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村和农民,虚心向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在服务农民、带领农民致富的实践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在体验农民甘苦、与农民一起摸爬滚打中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农民群众的知心人;要把所学知识专长和农村资源、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眼界宽、信息灵、思路活的优势,带头创业、带领农民创业,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二要强化素质、重点帮扶,确保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大学生村官刚走出校门,虽然书本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为此,各地可出台专门文件,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坚持采用集中培训与平时教育相结合、跟踪培养与重点帮扶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知识、农业产业化知识、农业生产技术、群众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教育。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各地要完善和推行“三帮一联”制度,即县区领导联系,县直委、局领导帮扶,乡镇领导帮教,村支部书记帮带,通过开展政策指导、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解决他们在自富、带富和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为了丰富大学生村官的阅历,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实际工作经验,还可出台大学生村官参与党员活动、参加乡村干部培训、列席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会议、跟随外出参观学习等相关政策。

四、监督管理到位

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主要有: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有关安排部署;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协助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配合完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办事、科技推广等工作;负责整理资料、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和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教学组织管理、设备网络维护;参与讨论村务重大事项;参与村团组织的建设和工作。监督和管理好大学生村官,真实、客观地评价大学生村官,是当前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篇3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新制度政治学制度嵌入制度环境

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与新视角的提出

自200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以来,大学生村官政策作为国家的重要人才战略实施已近六年。期间,为保证大学生村官能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成效,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通知》《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然而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在农村"留不住"、任职期未满提前离岗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多从大学生村官自身不足、配套政策不到位、农村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等角度进行分析,具有较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但都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本文将运用新制度政治学的相关理论,从"制度--行为"的互动关系视角对大学生村官流失现象进行分析,揭示大学生村官流失的根本原因。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以政治制度作为分析的核心变量,着重通过分析制度与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发现制度的缺失或对行为进行纠偏。在关于制度的研究中,除了重视以宪法和法律为核心的正式制度之外,还重视习惯、符号、价值观、意识形态等"软"制度或非正式制度的地位和作用。[1]因此,从新制度政治学的分析视角展开研究,探讨正式制度即村民自治制度以及非正式制度如农村的语言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构建等与作为行动者的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挖掘大学生村官流失的根源,进而探寻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路径。

二、大学生村官流失现象的具体表现

对于大学生村官流失,狭义的理解是指大学生村官离开自己的岗位,彻底放弃了自己所选择的这份神圣的职业,广义的理解还包括大学生村官虽然表面上担任着大学生村官的职务,但实际却"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能安心本职工作的现象。本文对"大学生村官流失"概念采用广义的理解。具体来说,大学生村官流失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录取之后不去报到就职

有学者调查发现,某些省份在选聘大学生村官时,在拟定选聘计划、政策宣传、组织报名、考试、体检、考察政审的各个环节都进行得很顺利,而等到就职报到和岗前培训的时候就发现很多人放弃这份光荣的工作,这种人才的流失使招生录取工作更加的繁琐,当地组织和人事部门要重新对上线考生进行递补、体检等一系列的录取工作。[2]

(二)上级组织截留

上级组织截留是指乡镇政府的借调致使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根本没有到达基层组织。被乡镇政府借调本是大学生村官了解乡镇政府甚至县级政府运行模式的最直观途径,是大学生村官进行岗前培训、了解基层概况的最好方式,但也应把握借调的度,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据大学生村官网上进行的一项调查,仅8%的大学生村官表示没有被借调过,自始至终在村里工作,而高达九成的大学生村官表示被借调过。调查表明,被借调到乡镇的大学生村官大部分精力被用在收发文件、撰写材料、接听电话等日常琐事上,有些人在某种程度上还成了"乡官",这显然有违大学生村官工程实施的初衷。

(三)中途解约

《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中指出,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在工作期间与县级组织人事部门签订聘任合同,在村工作期限一般为2-3年,并明确了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满后可享受的考录选调生、公务员或考研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均是为了吸引、留住人才,但在职的大学生村官流失率依然比较大。笔者经调研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村官从刚到任开始就在着手准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其中很多宁愿不享受在村任职2年后的招考优待政策,聘用期未满就通过考试成为公务员或是考入事业单位,离开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

三、大学生村官流失的致因分析

(一)正式制度间冲突

目前我国农村实行的村民自治制度,主要是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依据确立起来的。所谓村民自治,是指在农村社区的居民自己组织起来,实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政治参与形式,它是实行直接民主的一种基本形式。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行政机关,也不属于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在与乡镇政府的关系上,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予以指导帮助,但它不是村民委员会的上级机关,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领导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村民委员会则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

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篇4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农村新农村建设

一、充分认识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重大意义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为推动新农村建设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是解决农村人才匮乏,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极大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

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的实施固然需要国家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但是,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导致农村人才大量流入城市创业,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村两委班子难以吸引农村精英尤其是农村优秀青年留任。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巨大差距,导致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自由流动的结果是人才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而不是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农村人才的匮乏致使村两委班子成员整体素质低、开拓创新意识差、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足已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为村两委班子注入了新鲜血液。当代大学生整体科学文化素质高,思想观念先进,开拓创新意识强,这与当前农村干部队伍富有农村工作经验但因循守旧的状况形成明显的互补效应。

2.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代大学生具备许多优良品质,他们专业素质高、思想活跃、抱负远大,但是,由于缺乏对社会的接触了解,其想法又往往脱离实际,并且由于优越的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导致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和对复杂艰苦的环境适应能力不足等缺点普遍存在。因此,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在改革、建设的第一线和艰苦的环境中了解国情、砥砺品格、增长才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05年6月29日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农村社会基层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就业难将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始终存在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计划的实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不断递增,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据统计,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递增,“2007年的高校毕业人数已达到495万人。在未来数年内,每年高校毕业的学生将突破500万,每年将有25%左右应届毕业生不能就业”。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制度化无疑是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对策建议

在充分认识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重大意义的同时,还必须正视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有:大学生村官身份界定模糊、综合素质欠缺、工作不深入、对大学生村官管理不规范等。针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这一制度的对策建议,对于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十分重要。

1.明确界定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性质

大学生村官身份性质的明确界定是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确保大学生村官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目前的大学生村官既不是学生、也不是农民、更不是公务员,普遍存在着尴尬的身份问题,身份地位的模糊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应有作用的发挥。我国的《村委会组织法》规定,在村委会选举中,只有村民才具有选民资格参与村委会选举,但是,由于现行的《村委会组织法》对“村民”这一概念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导致出任村委会主任或其它村委会成员的大学生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其权威性不足,难以为村民接受并得到村民的认同。因此,明确界定界定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性质,并以《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为契机,重新确认选民资格以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基础,对于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尤为重要。

2.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等。目前的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理论素质高,但生活经验少、实践能力差,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农村环境复杂,任务繁琐,工作难度大,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大学生村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因此,可考虑进一步严格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任用标准,真正把那些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大学生充实到农村基层,同时还应强化大学生村官的岗前培训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为大学生村官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3.严格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管理

严格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任用标准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固然重要,而严格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管理更是提高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成效的关键。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管理应采取分期评估的方式,因为大学生融入到基层实践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在其工作的适应期、成熟期及其发展期分别采用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可采取跟踪考核、走访了解、民意调查、群众测评打分等方法,会同乡(镇)村(居)干部定期对大学生村官的政治思想素质、工作实绩、村情民意了解、群众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考核。对工作实绩一般、群众满意度不高的,进行谈话提醒,对考核不称职的,提出诫免,诫免期满后仍无改进的,按有关规定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对成绩突出的按照规定予以重奖和重用;对在定期考核中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入党、评优、事业单位招考、公选领导干部等方面优先考虑,让大学生村官感到,来的有奔头、干的有舞台、留的有希望、走的有收获。

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篇5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高校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236-02

1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现状及个案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政策丰富,各类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加速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各地情况,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扶持。一是整合资源,建设基地。指导各市(县)区整合各类资源,设立一站式创业服务站,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技术指导、政策咨询、行业预测等便捷服务。培育“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种养殖大户、经营大户为依托,定期组织有创业意向或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村官”到示范基地进行学习考察。二是创设基金,降低创业成本。鼓励各县(市)区在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帮扶基金的基础上,通过对基金的动态管理,实现良性循环,滚动发展,让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在创业时得到贴息支持和贷款优惠,降低成本。三是加强考评,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将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结队帮扶群众创业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方面,激发大学生村官创业热情。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带头和带领群众创业过程中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努力营造大学生村官“比、学、赶、超”的创业氛围。

在这样的扶持政策下,我国大学生村官创业现状有了很大的飞跃。大学生村官们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响应国家方针政策,自主创业,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他们教会农民很多科学知识和文化,带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比如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沭城镇的江苏绿珠食用菌厂就是一个大学生村官依据相关扶持政策科技致富的典型。该厂的负责人是当地的某大学生村官,其哥哥在高校中所学的是有关生物培育的专业,如今兄弟二人分别负责科学研究和市场化运作,各司其职,把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一小时可以生产出1200包食用菌。除此之外他们的优势还在于政府的扶持,只需每月交2600元的基本费用,其余水电厂房费全免。再者,企业共有劳动力30名且吸纳的劳动力年龄在45周岁以上,每人月平均工资1000元,成本较低。

1.2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村官创业现象繁荣的背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存在地区不均衡问题。城区和县(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起步和发展快,而城郊地区偏重服务业创业较难,发展慢;(2)存在行业不均衡现象。在高校时学习涉农专业、家境好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多,而其他专业、家境不好的,很多则对创业存在顾虑。(3)创业项目体量小,规模小,仅凭大学生村官的微薄力量难以发展壮大。(4)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不高、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绝大多数是启动资金少、风险相对较低的项目,而与自己所学专业相近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则较少。(5)对于吸引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作用不明显,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仍然选择城市打工。(6)部分大学生村官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仍有待提高,使得创业项目难以做大做强。

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村官缺乏完善的健全的培养,如开拓思维的创业教育、知识含金量较高的专业培养以及与田间地头民风民俗相衔接的实战演练,都是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关键所在。

2高校培养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培养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从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项目过程中所采访成功创业的村官所得到的信息来看,高校教育对于大学生村官创业以及个人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高校是大学生成才的主要阵地。高校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大学生心智成长的最后孵化场,大学生个人的各项专业能力、实践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均在此成熟,高校培养的效果对大学生的发展成才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高校是大学生村官的输出基地。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场所,也成为大学生村官政策中村官来源,抓好大学生村官培养的源头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当然,高校要输出的不仅是村官,更重要的是要在输出的同时赋予其再深造、再创造的能力,加强大学生村官们“产、学、研”结合建设的素质。

2.2高校培养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高校的教育体制和培养能力下,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尚存在诸多问题。经研究,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高校的课程设置有所偏废,与三农知识相脱节。当好一名大学生村官,需要充分的“三农知识”,然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村官却对“三农”知识知之甚少,而要靠岗前培训和参加工作后的慢慢摸索才能逐步找到方向,这期间的机会成本加之农村经济基础差、资金项目支撑不足,严重降低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效率。

(2)高校“软文化”教育不足,实战机会少之又少。当前,各高校普遍把高就业率、高升学率作为主要目标,偏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就业实战演练所占的份额微乎其微。但思教与实践的作用却是不能被忽略的。正面典型如,宿迁市沭阳县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任杰,一方面,他受到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教育。毕业于“211”高校河海大学的他,始终铭记母校“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的感恩文化,做到对母校、群众、社会和家人感恩。小到在每月的村官座谈会上,任杰总是脱稿发言,他认为这也是体现他对群众尊重的一处表现。另一方面,这位全国优秀大学生村官也坦言农村工作中,需要去理解许多的“当地文化”和“农村习惯”,如果高校在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这方面知识的引导,初来乍到、缺乏实战的大学生们需要摸爬滚打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反之,则可以让大学生们少走一些弯路。

(3)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匮乏,思路眼界有待提升。大学生村官如果想要在农村待得住、带得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素质,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启动或萌芽状态,创业教育尚未纳入大学教育体系,大学创业教育欠缺、创业教育观念落后,导致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类院校的大学生村官在日后的工作中把不准方向、拓不开思路、看不到前景。

(4)高校的就业指导忽视农村,校企合作联系不紧。即使在当前政府就业主管部门日益重视农村就业市场,加大大学生村官基层就业指导力度的情况下,大多数非农高校依然停留在程式化的工作协助与执行上,没有将此作为化解大学生就业瓶颈的契机。

另一方面,高校与农村各企业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不健全,使得有志于走上村官岗位的大学生难于获得安全稳定又坚实可靠的官方支持。

3高校对大学生村官培养的改进对策及建议

各大高校如果能对以上问题加以重视和改进,对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培养个人优秀、领导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将有卓越成效。针对上文提出的几大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优化课程设置和培养内容,逐步对接高校培养与农村需求。在现今国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以“服务社会”作为重要职能之一的各高校需要充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改革课程体系及知识结构,在学科专业的整合方面应充分考虑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既要把自身的学科专业建设好,同时又要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的课程。目前只有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极少数的高校开设了“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又被人成为“村官”专业。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学校能设置与农业相关的专业或开设相关的课程,从而产生更多具备农村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村官,改善现有的因专业不对口而导致的大学生村官闲置的现象,推动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延续和发展,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储备丰富的知识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逐步深入民风民俗的探讨教育。各高校可以提炼符合时展方向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精神,潜移默化地给在校大学生以今后长远受益的思想引导,营造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精神氛围。教导大学生对待村民乡戚应以德服人、恩威并施。与此同时,为大学生介绍各地的民风民俗,使得大学生村官不再是村民眼里的“书呆子”和“反正过几年就要走的无关紧要的人”。而成为知乡情、明礼法、既有理性判断,又有感性关怀的好官。

(3)加速人才培养的改革进程,大力推进学生思维的全面革新。各高校应该在原有知识型的教育基础上,可增设创新导论课程、创业准备课程、创业法律及政策指导等若干课程。同时,导入一些优质创业项目指导课程,让大学生与优秀的前辈探讨疑惑、在经典案例里面获得思维的拓展,培养更宽更深入的思考维度。

(4)重置就业指导的理念方向,搭建强化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一方面,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要克服服务选择单一、服务内容有限等不足,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对人才极大需求的有利条件,发挥主渠道作用,对想要成为大学生村官的学生们进行必要的思想、情感教育和农村工作知识的传授,帮助他们认识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重大意义,消除其功利思想,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激励大学生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去建功立业,为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应加紧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发展,投建定点见习单位为大学生村官接触、了解、服务和带领农村搭建桥梁。将学校的知识财富与企业的资金优势充分结合,不懈培养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共同助力政通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陈祥梅.从现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看高校培养环节的重要性[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257-258.

[2]宫敏.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课题――大学生村官[J].法制与社会,2009(9(下)):310-311.

[3]李霄锋.高校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3):110-112.

[4]王卫华.大学生“村官”创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D].苏州大学,2010.

[5]邱哲.谈高校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10(6(下)):218.

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篇6

高夫曼(Goffman)认为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也就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②新闻是从业者通过对客观事实进行界定、解释、道德判断、给予解决或改善方法后的主观呈现。在新闻生产中,从业者在处理信息和意义时必然会有整体性的“诠释基模”即“新闻框架”,而框架就可被视为是其在组织事实中的主观介入。

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

本文将《中国青年报》(以下简称《中青》)作为研究对象。该报是机关报,是当代中国政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份全国性综合日报。作为一份以青年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主流报纸,《中青》对于大学生群体高度关注,近年来对大学生村官的报道亦十分突出。除各版报道外,2009年4月24日《中青》还创造性增辟了“大学生村官”专版,此后每周都会对大学生村官集中报道。这在全国是首创,因此《中青》对于大学生村官形象的呈现极具代表性。

本研究选择2011年的《中青》作为分析对象,主要有两方面考虑:其一,2011年是全国第一批选聘大学生村官期满之年,村官期满后何去何从?各方资讯呈现井喷效应。其二,中央高度重视,中组部等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出台了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公务员的政策。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发酵后,2011年媒介中呈现的大学生村官们的发展情况尤具价值。为了研究的科学性,笔者采用普查的方法调阅了2011年的报纸。

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将对《中青》大学生村官报道的分析划分为6类:报道版面、报道体裁、报道内容、报道角度、报道地域、高频词汇的使用。

1.大学生村官报道越发受到重视,已成了媒体的重要议题

《中青》对于大学生村官报道的版面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村官”、头版和“综合新闻”三部分。“大学生村官”主要面向大学生村官,图文并茂地进行报道。而在头版和二版“综合新闻”中有关报道也达到56篇(头版:32篇,综合新闻:24篇),占到21.7%,其中头版比例高达12.4%,占据着相当的比重。一直以来,报纸头版的位置是最能彰显事件重要性的,出现在头版上的问题证明是政府、社会最关心的首要问题。大学生村官已成了《中青》所关注的重要议题。

2.媒体力图客观真实、生动形象、匠心独运地呈现大学生村官形象

图1:《中青》对大学生村官报道的体裁分布(总计:258篇)

笔者将《中青》对大学生村官报道的体裁分为4类:消息、通讯、评论、其他。从图1中可知,《中青》对大学生村官的报道多采用消息(67%)和通讯(24%)两种体裁,特别是消息更是占据了该议题报道的半壁江山。《中青》大量地采用消息,使涉及大学生村官报道的信息量得以大大增加,报纸信息服务的功能实现了最大化。消息这种文字简括、时效性强、重视客观事实的体裁量多,而直接代表媒体立场和态度的评论(仅有3篇)体裁量少,又从侧面表明了《中青》力图客观真实呈现大学生村官形象的理性态度。

《中青》2011年的62篇通讯生动形象地将各地大学生村官的典型事迹、人物经验多角度地进行了媒介呈现,满足了受众的需要。此外,《中青》还匠心独运地采用了其他体裁,如村官日记、剧本、小资料、村官博客等,使得大学生村官形象增添了生活气息。

3.媒体对大学生村官的报道倾向于引导大学生扎根创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

图2:《中青》对大学生村官报道的内容统计(总计:258篇)

据笔者统计(图2),《中青》在对大学生村官报道的内容选择上,颇为重视对农村创业和村务管理方面的报道,涉及这两方面的报道量合计占到了56%。对258篇报道文本使用词汇频率的统计显示,“创业”以630次的高频出现率位居榜首,而“合作社”、“项目”、“书记”、“基层”等高频词汇的出现则表明了《中青》在大学生村官这一议题上的明显倾向。

2009年中组部等联合下发《意见》,指出了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的五种出路:一是鼓励担任村干部,二是推荐参加公务员考试,三是扶持自主创业,四是引导另行择业,五是支持继续学习深造。《中青》是面向青年群体的中央级主流媒体,在大学生村官问题上的报道表现了国家的政策引导。通过典型经验、模范人物、优惠政策等资讯的反复提供,塑造出了“扎根农村创业”、“力图获得村民支持”、“青年不怕吃苦”、“服务‘三农’”、“跟着书记、团委”、“组织农民谋发展”的大学生村官形象。

4.媒体对大学生村官的报道地域覆盖面广,但过分集中,区域分布不均

从统计看,《中青》对大学生村官的报道的覆盖面铺得挺广,但过分集中,区域分布不均衡,“媒介框架”呈现突出。自2008年3月大学生村官计划启动以来,全国已经有200万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虽然中央预估要到2020年才能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但到目前为止,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已经全部推广了选聘政策。《中青》2011年的报道区域涉及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虽覆盖面已很广,但仍有西部地区已经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青海和宁夏两省,在一年内未有相关报道。

《中青》的报道多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其报道量高达59.22%,而中西部相对欠发达地区17省市仅占22.82%和17.96%。另外,从位居前5位的江苏、北京、浙江、山东、河南就可看出,只有河南一省为中部人口大省,其余4省皆为东部发达地区。而位居前5位省份的报道数量竟达到了51.94%,而余下的24个省份只能来瓜分不到50%的报道量。

选聘大学生村官不是地区政策,而是中央全国推广的重要举措。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等省区,环境相对恶劣、经济欠发达、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前往,且前往的绝对数量仍然不多。《中青》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报道,引导大学生“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研究结论与思考

笔者得出结论:《中青》在大学生村官议题上的报道存有框架,该报以相对客观又带着价值引导的“媒介框架”来对该议题进行选择呈现。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新兴事物,已经成为重要议题,其在《中青》头版、综合新闻等版面中占有相当比例,且还有“大学生村官”专版。同时,《中青》力图通过消息、通讯来客观生动地呈现,并能创造性地采用其他体裁来丰富大学生村官形象。在具体报道内容上,《中青》更多地倾向于引导大学生扎根创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但在报道地域上存有突出的媒介框架。

注释:

①百度百科:《大学生村官》,baike.省略/view/1512829.htm

②王卓武文颖:《基于框架理论下的国庆60年阅兵中外报道比较研究》[J],《东南传媒》,2009年第12期

参考文献:

①:《大学生村官与中国政治生态:意义、问题与趋势――大学生村官的一种政治学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篇7

李义良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万名大学生村官在村任职,他们的到来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的后备干部培养都将产生深远影响,长效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一下有关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二,做好培训工作。培训要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培训,对大学生村官培训要坚持“差别化培养,多元化发展”的原则。省级组织部门重点培训已成长为村“两委”正职的大学生村官,市级组织部门重点培训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县级组织部门重点开展适岗培训。各级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针对大学生村官不同特点和发展方向,要分别抓好领导能力培训、创业富民培训和社会服务培训。要初步建立起分层分类培训机制,着力把大学生村官培养成基层组织接班人、创业富民领路人和广大百姓贴心人。另一方面在做好对大学生村官培训的同时,还要利用党员冬训等多种场合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党员等的培训,通过培训,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党中央选派大学生村官去农村的重要意义,为大学生村官更好地“下得去”营造好外部环境。通过调研发现,有个别地方的大学生村官之所以“下不去”,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对这一政策的认识有很大关系,有的把大学生村官看作是外面来的“飞鸽”,“早晚得走”;有的存有私心,担心大学生村官将来抢了自己的“位子”。可以这么说,大学生村官工作做得好的村,必定有一位思想解放,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村里主要负责人。因此,培训工作非常重要。

第三,解决好衔接问题。所谓衔接,就是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过程中做好任期期满村官工作的有机交接,不因为村官的流动影响到村官在村里面所开展的工作。因为大多地方的大学生村官任期是2-3年,如何把大学生村官在任期内的工作传承下去,这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高校、政府、群团组织等的努力,进行工作探索。譬如,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开展的一些工作或创业活动,高校和地方的群团组织可以利用每年大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选拔那些毕业后有到农村工作意向的大学生,安排他们到大学生村官所在村进行跟班实践,熟悉大学生村官的工作。选聘大学生村官的组织部门也可以在每年的年底和年初开展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确定以后,让高校有时间对这些候选人员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如果是一些涉农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实习或设计环节完全可以在农村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村镇进行,这样,就能让一些老大学生村官指导新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做到有机衔接。

广大农村是国家最基本的根基。全中国有近三千个县级行政单位,四万多乡级行政区划单位,我们试想,倘若今后通过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实施切实建立起了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选拔连,这对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在基层奋斗将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吸引力!千千万万个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把自己成才立业的起点选择在农村,立业的舞台搭建在农村,中国农村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将发生多少人间奇迹,从乡间田野走出来的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状态将会发生多大变化,世界上恐怕没有人能够预料到,也没有人敢预料!

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篇8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去年7月,在全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集中培训期间,同志们下基层之前,我陪同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鸿忠同志与大家见过面,罗书记、李省长对大家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把同志们请来,是想了解这一段工作的进展情况,特别是听一听大学生村官的感受和体会,征询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完善思路、落实措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刚才,我们开通了湖北省大学生村官“扬帆网”,并向10名大学生村官代表发放了“扬帆计划”创业支持资金,这标志着我省800多名大学生村官有了属于自己的网站和创业平台,必将激励大家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干出一番事业。特别是听了10位大学生村官代表饱满深情的发言后,感触很深,我们为大家的真情而感动,为大家的成长而高兴,为大家的业绩而欣慰。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组织部向在座的大学生村官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省大学生村官表示诚挚的慰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坚定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信心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去年11月7日,xx同志在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的来信上作出重要批示,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给予充分肯定;12月22日,xx同志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大学生村官寄予厚望;农历腊月30,中组部下发了《关于务必将大学生村官工作和生活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位的紧急通知》;春节期间,李源潮同志在江苏省仪征市亲切看望慰问了大学生村官。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学生村官的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省委的领导下,扎实开展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总的看,这项工作推进是顺利的,发展是健康的,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大学生到村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使大学生村官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省委组织部会同省教育厅、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制定下发了《湖北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聘任、待遇保障、教育培训、培养使用、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市(州)和县(市、区)党委、政府对大学生村官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真正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党政后备人才来培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来使用。去年8月,各地普遍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岗前培训,并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不少地方的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还亲切看望大家。各级组织、人事、财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的各项待遇。目前,正在按有关规定为大学生村官办理养老、医疗和人身意外伤害等三项保险。春节前,各地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看望慰问大学生村官,与大家沟通交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总的看,各地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生活补贴。二是大学生村官不负重托,在较短时间里干出了可喜成绩。从刚才大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半年多来,同志们肩负组织上的殷切期望,怀着为基层服务的满腔热情,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经历了风雨、接受了锻炼,升华了思想、提高了境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培养了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深化了对国情省情的认识,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走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同志们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发挥自身优势,为发展农业、致富农民贡献了力量。有的运用所学知识,主动给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大胆领办和创办致富项目;有的带头传播科技知识,推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有的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各项工作的生力军。三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和成才搭建了平台。为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村官立足农村广阔天地带头创业、引领农民致富,省委组织部会同团省委策划并启动了大学生村官创业“扬帆计划”,这项计划得到了我省知名民营企业——武汉凯迪公司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他们每年安排160万元建立“扬帆计划·凯迪阳光”基金,采取“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行、爱心传递”的方式,首批重点支持100多名有创业项目和能力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同时,省农行捐赠50万元为大学生村官配备电脑,刚才举行了捐赠电脑发放仪式。我省首批大学生村官不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充分认可。在去年底全省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有115名大学生村官当选村“两委”班子成员,其中3人当选村主职干部,32人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18人当选村委会副主任,为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实践证明,选聘优秀大学生担任村官的决策是正确的。这一决策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的根本大计、是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添生机活力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当代大学生在基层是大有作为的。选聘优秀大学生担任村官,把大批掌握现代知识、充满青春活力、富有开拓精神、立志报效祖国的大学生推向农村第一线,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动力,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和抱负的舞台,实现了促进农村发展与锻炼培养人才的双向效应。实践证明,当代青年的志向是远大的。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朝气、富有生机、洋溢活力的群体。大学生村官扎根群众、立志基层,自觉把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抱负、人生价值同本职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在基层工作中展示出改革创新的时代风貌,为当代青年创业成才树立了榜样,不愧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把它作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进一步抓实抓细抓好。

二、进一步加强实践锻炼,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更好地肩负起大学生村官的神圣使命

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征程中,大学生村官肩负的使命光荣而神圣,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大家要看到,半年多的实践只是个良好的开端,今后的路还很长。借此机会,我再给大学生村官提几点希望。

第一,希望你们既要真情投入,又要理性总结。在农村工作很辛苦,但正如你们在发言中说的,只有怀者深厚的感情,做工作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责任感,也才会苦中有乐。你们要牢记xx提出的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教诲,献真情、用真心、下真功,把对群众的关心和热爱融入到具体工作之中,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特别是要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经济上为他们解困,生活上为他们解难。同时,要多做调查研究,善于深入思考,认真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鲜活经验,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农村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把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升华为理性思维,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第二,希望你们既要大胆实践,又要注重学习。善于创新是一种品质,勇于实践是一种能力。青年人朝气蓬勃,要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工作途径。凡是有利于农业发展 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的事,都要大胆地去做;凡是符合当地实际、反映群众意愿的事,都要大胆地尝试。要多献创新发展之策,多做开拓进取之事,走出一条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的路子。同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不忘学习、不断学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既要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又要深入学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农业的基本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为搞好工作提供厚实的知识储备。

第三,希望你们既要立足当地,又要放眼全局。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大家在基层工作,在农村任职,既要蹲得住、沉下去,办好一个村的事情,又要拓宽视野,把立足实际和着眼全局结合起来。要注重工作的特殊性,立足本地实际,抓住本地特色,突出优势产业,积极带头创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村理事的好做法、好经验;要增强全局观念,自觉把本地的发展融入到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放到全省发展的大格局中加以谋划,善于借鉴其他地区的好经验,使各项工作更加富有成效。这既是新时期加强基层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又是新青年成长进步的必然途径。

第四,希望你们既要有所作为,又要坚韧不拔。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你们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切实担当起科技推广带头人、市场经济闯路人、文明创建引领人的重任,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一个人的进步成长也是长期实践和磨练的过程。“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唯有坚韧不拔之志”。希望大家一定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做到困难面前不后退,挫折面前不气馁,压力面前不动摇;一定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不要浮躁,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要搞短期行为,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要做长远打算,以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再铸新的辉煌,在为人民群众的真诚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今年我省将继续开展这项工作,选聘人数待中组部下达计划后予以公布。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将会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等部门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强领导,着力构建竞争择优的选聘机制、针对性强的培训机制、全程跟踪的培养机制、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村官队伍。

第一,工作要形成合力。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教育、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公安、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有关高校参加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协调联席会议制度,注重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整体合力。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带头创业、发挥作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今年要在全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措施、健全机制,严格程序、严肃纪律,特别是在资格审查、考试、考察、研究确定等各个环节都要按政策办事,按规定执行,确保用好的机制、好的作风选出基层需要、群众期盼的人才。

第二,服务要更加周全。中央和省委已经明确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生活补贴政策,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每年将按时下拨,各地配套资金也要尽早到位,保证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生活补贴及时发放。要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助学贷款偿还、三项保险办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各地也要按照有关规定抓好落实。要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岗位培训和跟踪培养制度。市、县党委组织部要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范围,制定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培训责任,认真抓好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经常性培训。大学生村官的培训,要以涉农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等为主要内容。要建立乡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的结对帮带制度。县、乡党委主要领导同志要分别确定1个乡镇、1个村,作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联系点,市、县党委组织部的领导同志每人要联系1——2名大学生村官,经常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和有识之士,像武汉凯迪公司、省农行一样,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扶持和帮助。要以实施大学生村官创业“扬帆计划”为重点,认真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和服务措施。各县(市、区)也要采取多种渠道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每年重点支持3——5个创业项目。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要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大学生村官联谊、交流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第三,管理要更加规范。对大学生村官既要热情关心,又要严格管理。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各级党组织对大学生村官不能一派了之,必须投入足够的精力抓好对他们的管理工作。大学生村官的管理,由县(市、区)委组织部负责,乡镇党委具体实施。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确定工作目标,让他们有事可干、有章可循、有责可究。要完善考核办法,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优秀的,可推荐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或乡镇干部后备人选,推荐参加公务员考录。考核不合格和服务期满离任的,要引导他们自主择业、创业,并给予必要的扶持。大学生村官岗位变化情况特别是出现空缺的,要及时报省委组织部。今后乡镇公务员要注意从优秀村干部和到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县以上党政机关要逐年加大从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招录公务员的比例,选调生应主要从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

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篇9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诚信;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115-02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重要的规范之一,它不但是个人处身立世建德立业的基石,而且是维护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纽带。诚信建设也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关键之一。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诚信建设,尤其大学生“村官”的诚信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

通过各地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践情况进行多角度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担任“村官”是一项创新性工程,涉及社会若干深层次问题,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也不乏部分大学生“村官”缺乏诚信的问题。

1大学生“村官”诚信缺失的表现

从总体情况看,大学生“村官”的诚信状况是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把诚实守信当做第一要义,他们真诚善良、尊重他人、言而有信、坚守承诺。然而由于受到周边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村官”的诚信问题不容乐观。大学生“村官”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契约意识淡薄

当前,大学生“村官”都施行合同聘用制,其中随时改变意向、撕毁合约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是迫于就业形势的严峻、考虑到国家对大学生“村官”提供的优惠政策才选择了去农村基层,他们只是把“村官”工作当成一个“跳板”,在任职期间的主要精力不是花在如何发展地区农业、致富当地农民、建设新农村,而是花在考事业单位、考公务员、考研究生、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这些大学生“村官”在选聘过程中信誓旦旦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旦被录用后又于心不甘,于是但凡遇到待遇、环境、前景更好的单位,他们就立即抛弃农村基层的聘用合同选择辞职。大学生“村官”的随意离职行为常常让所属单位措手不及。这些违约行为不仅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人事稳定和既有的工作进度,还浪费了基层岗位的用人指标,使得其他原本有机会在农村广阔天地有所作为的优秀大学生失去了就业机会。

1.2不能信守承诺

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处理村务、政务、财务事项时,对老百姓不负责任、不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大学生“村官”承诺了农民的事却没有按时去做,甚至中途反悔。有些事情,他们自认为是小事,持无所谓的态度,没有积极兑现承诺;有些事情,是他们对农民夸下的海口,而自身根本无法做到;另外,有些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绩或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诱骗村民提供义务劳动或服务,并承诺给予某种好处;甚至还有部分大学生“村官”截留、贪污农民的救济金等。这些行为在社会中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破坏了“村官”与农民之间的信用关系,严重挫伤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1.3功利思想突出

在实际情况中,抱着功利的心态进入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不乏其人!不少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到农村基层就业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国家对大学生“村官”的扶持为自己未来选择所产生的营利性。部分大学生为了迎合“村官”选聘的标准,增加自己入围的砝码,伪造各类证件、过度包装自己。有些大学生“村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升职、评优、提干等方面不惜请客送礼、拉选票、找关系游说相关领导和负责人。这些与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相背离的诚信缺失行为,极大地挫伤了其他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违背了国家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初衷,而且损害了整个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声誉和形象。

2大学生“村官”诚信缺失的原因

2.1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法制和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社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公平竞争,诚信缺失现象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存在。“不诚信”在某种程度上被一部分人错误的认为是一个人生存、发展以及获得利益的一种高效手段,这在客观上助长了社会成员唯利是图的意识和急功近利的心理。这些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大学生“村官”的诚信伦理观,甚至人生观、价值观,动摇了大学生“村官”服务当地群众、造福农村百姓、奉献国家与社会的思想理念,为大学生“村官”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2道德教育缺失的影响

首先,各级组织仍然将基层干部业务素质的提高作为工作重点,常常以工作绩效的好坏来考量农村基层工作者能力和素养的优劣,而忽视了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对于培养大学生“村官”诚信理念的意识很淡薄。其次,各级组织在对大学生“村官”诚信伦理观的教育上,往往只注重抽象和空洞的理论灌输,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方法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这些方式使得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村官”无法产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和思想上的共鸣,甚至容易引起反感、产生抵触情绪。最后,部分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的业务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各级党校、党组织在大学生“村官”的诚信教育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其引导力与社会的期望值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有些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师德形象不佳。因此,这对大学生“村官”也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2.3个人自律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少经历艰苦磨难和生活的风风雨雨,都是在相对包容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个人自律意识较为浅薄。同时,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尚不成熟、不稳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还不够强,缺乏足够的道德评判能力,缺乏对诚信缺失所产生危害的清晰认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缺少吃苦耐劳的品格,意志力薄弱,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的能力。当他们处在一个比较复杂且并不熟悉的基层环境中,面对诚信危机的冲击,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往往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行为方式,这样便在自觉和不自觉中背离了诚信原则。

2.4诚信监管制度不健全

对于大学生“村官”诚信缺失行为,至今尚无明确和有效的监管制度及失信惩罚机制来约束。一方面自律性强、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村官”得不到奖励,守信的利益不够明显;另一方面投机取巧、欺蒙哄骗、弄虚作假的大学生“村官”并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或者惩罚并不严明。缺乏制度的保障将助长大学生“村官”队伍中不讲诚信的风气,诚信缺失者的胆子会越来越大,而诚信者会逐渐丧失坚守诚信的意志。

3提高大学生“村官”诚信素质的对策

大学生“村官”选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大学生“村官”的诚信素质对农民根本利益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最终将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因此,各级组织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来加强大学生“村官”的诚信教育。

3.1加强引导,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有些地方政府过于重视工作绩效,而忽视广大基层干部的道德教育。各级组织应当转变工作考量方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精神疏导,既抓好业务素质也抓好道德素质。进行诚信教育,相关领导和干部应当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教育主导作用。通过因地制宜地制定出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科学化教育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经常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明礼、诚信,切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尚。

3.2完善诚信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

完善的制度是诚信教育的根本保障。各级政府和组织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大学生“村官”的行为方式,以坚守诚信的基本准则。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强化诚信教育,并加大对不守信用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大幅度提高失信的成本和代价,使那些意欲通过不守信用的方式达到目的的大学生“村官”受到震慑。首先,要把诚信建设作为各级组织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比如开展“守信用大学生‘村官’”评比活动等。其次,要鼓励广大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诚信状况进行监督,在全社会形成注重诚信的良好氛围。最后,要建立诚信奖惩制度,对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村官”给予支持和鼓励,运用物质奖励等激励措施,勉励他们继续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对失信的大学生“村官”则给予处罚,并在政务公开栏进行通报批评。

3.3建立健全“村官”退出机制

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改善大学生“村官”队伍结构的内在要求,更是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迫切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对不守诚信从而导致业绩不明显、工作能力差、群众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予以辞退、解聘,使那些不想、不愿意、不适合以及不能够继续担任“村官”的大学生可以及时的、合理的清退出来,而将其他符合条件、愿意服务“三农”的高校有志青年吸收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来,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

参考文献:

[1]王政康.新农村建设应加强诚信建设[J].今日海南,2006(6).

[2]吴秀明.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诚信教育的反思[J].外交学院学报,2004(76).

[3]胡琳,曹计划.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3).

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篇10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我国大学生村官产生的背景。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规划,中国到了2050年左右,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国新农村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主题。[1]而目前农村的大多数年轻精壮劳动力到城市打工,村中以老、幼者居多,更别说每村都有建设农村的带头人。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来看,急需引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而面对着与日俱增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生分流到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城市的人才过剩的压力。况且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思想相对开放,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敢想敢干,整体素质较高。国家为了加快新农村的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脚步,大学生无疑是最理想的新农村管理者和建设者。大学生村官就此应运而生,选聘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大学生干部实现自身价值的机遇。

二、从成功的大学生村官事例中看大学生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

李宗昆,原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中共党员,在校期间曾担任学校国际经贸系第三学生党支部副书记,现任职于广州从化市江埔街上罗村,为上罗村广州亮点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客户经理,并身兼该村村长和村书记助理。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广东省从化市结合当地实况,从2005年起瞄准了生态文明村的定位,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了“一村一品”工程,既形成了地方特色,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2]随着“一村一品”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其对全市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拓宽视野,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发展层次,使“名、优、特”产品进一步做强做大,每一村对一品的营销和推广策略至关重要,而专业人才和营销方面的带头人是关键。从化市江埔街上罗村的“一品”为无核红柿,而亮点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则是该村营销产品的平台,因近年来该村缺乏专业营销人员,产品营销策略运用不得法,产品的销量和品牌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李宗昆的母校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坐落在从化市,与上罗村相隔近20千米。应新农村建设的呼唤,李宗昆带着自己在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和特长来到了上罗村。与其他“大学村官”不同的是,李宗昆不仅承担了上罗村的管理和党务方面的工作,还是上罗村产品市场营销的带头人。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代表,李宗昆在实习的半年日子里,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扎根实习公司,瞄准农家乐产品的市场空间和产品特点,运用自己的营销专长和专业知识,专门做了一套关于“亮点”品牌和产品的推广策划方案,还专门开设了“一村一品”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广撒“亮点”品牌,解决了农村因地域局限产品推销难的难题,使“亮点”短时间收获了品牌效应和良好口碑,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此举使上罗村用最低的宣传成本实现资源优势到产业和品牌优势的转变,同时为当地农村和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股新活力。在做好营销业务的同时,李宗昆还十分注重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他虚心向领导请教,向老同志请教,向农民群众请教,积极和协助公司员工和村干部做好各个时期的工作。他的思维活跃、敢想敢干也给上罗村带来了一种昂扬向上的气息。李宗昆认为,当好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一定要具备“四个心”。第一是要有全心全意服务新农村的真心。如果把到农村去当做是就业的权宜之计,得过且过,而没有真心服务农村的思想,那么既耽误自己,又耽误农村建设,到头来一事无成。第二是要有诚心。大学生村官要放下天之骄子的身段和村官的架子,要主动融入群众中去,尊重农民,虚心向农民讨教。第三是要有耐心。因农村的情况和矛盾错综复杂,加上自身的实践经验和调节能力欠缺,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群众打交道,深入了解当地风俗和具体情况,耐心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第四是要有信心。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景一片美好,机遇多多,要相信自己在农村也能干出一番事业,也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营销村官”李宗昆的成功实例对整个从化市大学生村官群体起着一种示范带动的激励作用,笔者是李宗昆在大学期间的辅导员,也在不断总结其取得成绩的良好经验,总的来说,像李宗昆这类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能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努力针对当地实际情况不断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可以看出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思想政治素质等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培养举措与大学生党员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