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安全检测评估报告十篇安全检测评估报告十篇

安全检测评估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9:25

安全检测评估报告篇1

电梯检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关系到社会日常生产、生活,关乎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质量评估,是市场经济深化所必须的规范问题。电梯检验检测质量是指电梯执业人员履行其检验检测质量的能力和程度,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及定期监督检验过程中的总体检验水平的统一尺度。

1.电梯检验检测质量对照性评估方法研究现状及意义

1.1.方法研究现状

检索发现,电梯检验检测质量对照性评估的国际、国内标准尚未完全生成,唯有蒲爱国工程师于13年在《科技风》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单种电梯检验检测质量评估的内容、指标、方法意义性并不明显,在电梯检验检测领域实行检验检测质量对照性评估,是开展电梯检验检测的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

1.2.方法研究意义

电梯检验检测质量对照性评估方法是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具有深远意义:

1.2.1.评价机制的构建。检验检测执业人员水平的衡量需要一个统一的业界评估机制,对照性评估是至关重要的有效途径。

1.2.2.竞争机制的构建。在电梯执业人员对照性评估市场亟待发展之际,建立电梯执业人员检验检测质量对照性评估体系,加强电梯检验检测质量评估市场和检验检测行为的引导和监控,是具有超前意识的重要举措。

1.2.3.认知和技能提高的助推。电梯检验检测质量评估管理不是目的,而是增强电梯检验检测执业人员质量意识,促进电梯检验检测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手段。

2.电梯检验检测质量对照性评估内容及指标

2.1.检验环境、条件评估指标

2.1.1.首先,检验检测环境的技术标准规定

现场检验检测电梯过程中的空气温度、电源输入电压、腐蚀性、易燃胜、导电尘埃、湿度要求。不具备现场检验条件的电梯,或者继续检验可能造成危险的界定。

2.1.2.检验现场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并道、轿顶、地坑的清洁要求。

2.1.3.一些特殊的境要求,如对放置正在进行检验的警示牌要求。其次,检验检测计量工具标准评价。

2.1.4.计量检定或校准规程校准使用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和工具。

2.1.5.仪器设备鉴定规程要求用要求及使用期限。检定、校准依据及校准、测试鉴定的数据。

2.2.检验规则评估指标

首先,检验检测结果严重失信和重大失误评估:指采用错误的检验检测方法、仪器设备,任意删减、增加检验检测流程并可能对最终结果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其次,书面数据记录不科学性评估:指执业人员负责按照电梯检验规则和规定的要求,及时填写和向受检单位出具通知书,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符合性不一致的。

2.3.原始记录评估指标

首先,检验检测原始记录信息采集和检验检测数据记录:检验检测部位的某项检测参数数量的安全规范规定或原始始记录规定的要求。其次,在检验过程中原始记录填写。对于电梯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及未涉及项目填写。再次,当原始记录中出现错误时,每一错误处未用扛改法改错,改动处改动人签名或盖彰和日期,涂改、刮改,使原字迹的清晰度。第四,检验信息、设备参数、申报资料、工作见证、技术文件和设备实物填写、资料填写。第五,单位信息和设备信息的填写:使用单位地址填写,联系人、联系电话填写。

2.4.检验报告质量评估指标

首先,伪造检验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报告,造成检验检测质量标准降低的:检验原始记录单项结论错误或未经检测直接判定为合格的。其次,检验报告失真及虚假报告:

2.4.1.报告中检验检测数据、结论与原始记录不一致。

2.4.2.检验检测时,数据明显失真。

2.4.3.原始记录所反映出的数据同检验报告检验结果栏内的数据或结论明显不符的。为满足检验检测台数要求而编造数据报告等。再次,检验检测报告签字人无执业资格的:检验员签字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考核合格的人员。

3.电梯检验检测质量对照性评估的判定

电梯检验检测质量的评价实行综合评分制。电梯质量评价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定期检验、评定及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质量、检规执行情况的质量评价,作为其质量评估的组成部分。电梯检验检测质量评估基准分为100分。其中:

3.1.环境条件质量评估基准分15分;

3.2.检验规则质量评估基准分二25分;

检验原始记录质量评估基准分二30分;

3.3.检验报告质量评估基准分二30分。

电梯检验检测质量对照性评估分为s、a、B、C、D五个等级,评分对应的评估等级分别为:S级质量评分>90分,优良;a级80

4.结束语

通过电梯检验检测质量对照性评估,可评估检验检测人员自身水平,并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通过在用电梯检验检测质量对照胜评估,评估机构可以监督检验检测执业人员的检验规范,促进自身的有效管理措施,还可建立电梯质量评估体系监管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蒲爱国.电梯检验检测质量对照性评估方法研究[J].科技风,2013(09):4243

安全检测评估报告篇2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受_________委托,由乙方即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_________测评中心(该中心系由国家授权履行对信息安全产品,信息系统及信息安全服务进行测评认证的第三方权威,公证机构。)对甲方即进行测评。为保证信息系统检测评估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现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自愿签订本协议,共同遵守如下条款:

1.经甲乙双方协商,于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时间约为________周)由乙方对甲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检测评估。

2.测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检测评估过程中,甲方应协助并向乙方提供有关网络系统检测评估所需的文档。

4.乙方在对甲方的网络系统进行检测评估中必须严格依照信息系统检测评估要求与标准执行。信息系统检测评估过程如下:

(1)甲方向乙方提交系统检测评估申请文档;

(2)乙方对甲方提交的文档进行形式化审查;

(3)乙方对甲方提交的文档进行技术审查;

(4)乙方确定现场核查方案及计划;

(5)乙方对甲方申请检测的系统进行现场核查检测;

(6)乙方整理分析检测数据并撰写检测报告;

(7)乙方向甲方提交系统检测报告。

5.乙方在检测评估完毕后_________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提交网络系统检测评估报告。

6.乙方有义务对甲方提交的任何文档资料以及检测评估数据与结果保密,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相关事宜执行,以确保任何相关技术及业务文档不得泄露。

7.甲方应在本协议生效之日起_________个工作日内将系统检测评估费用人民币_________元转入乙方指定的银行账户中。

8.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按国家规定执行。

9.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一式三份,甲方持一份,乙方持两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安全检测评估报告篇3

关键词:食品;不确定度;菌落总数;检测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测量结果的完整表示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因此,正确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对客观分析测量结果,进行实验室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iSo\ieC17025:2005中明确指出:“检测实验室应具有并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2】

食品的卫生状况与人们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是评价食品质量的重要卫生指标之一,而食品中菌落总数是反映食品污染度的重要指标。

在食品微生物学中,基质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本文以同样基质的10个样品进行分析。依据:iSo\tS19036:2006《食品微生物学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GB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探讨食品中菌落总数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

1实验部分

1.1基质:10分相同基质的凉菜,分别设为样品S1、S2、S3、S4、S5、S6、S7、S8、S9、S10。

1.2操作:操作a和操作B:分别代表测试员a和测试员B的操作,而且操作a与操作B不在同一日期进行。

1.3检测依据:GB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1.4培养基:由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提供的平板计数琼脂。

1.5检测仪器:宾得生化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冰箱、拍打式均质器、涡旋振荡器、1ml移液器。

1.6检测过程:分别进行无菌操作,将25g样品剪碎到无菌均质袋中,加入225ml灭菌生理盐水,根据样本的污染情况,选择2~3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皿。及时将培养基注入平皿约15ml混匀,置36度培养箱内培养48h±2h,计数后,按标准规定的方法计算菌落总数结果。【3】

1.7检测结果:

2数学模型及不确定度来源

2.1根据GB4789.2-2010,建立菌落总数的计算公式为:

(n为菌落总数,d为第一稀释度,C为可计数平板菌落数之和,n1和n2为可计数稀释倍数的平板数。当仅一个稀释倍数的平板菌落数在计数范围内时,n2=0。)

2.2不确定度分量的主要来源

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主要由系统性效应和随机效应引起。本实验的不确定度与样品稀释、操作者、时间、温度、培养基和人员计数有关。

2.3评估原理

iSo/tS19036:2006标准采用整体法评估测量不确定度。它以影响测试结果的分析程序的总变量为基础进行评估,其中,总变量包括可观察到的精密度(任意成分)和偏差(系统成分)。在食品微生物领域的实际应用中,通常仅考虑精密度。测量不确定度的整体法评估,是对全部测量程序最终结果可再现性的标准偏差进行实验性评估得到的。该标准偏差相当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4】

2.4计算

依照惯例,在计算之前,数据(微生物计数结果)单位应从CFU/g或CFU/ml转换为log10(CFU/g)或log10(CFU/ml)。

计算n个给定基质样品的再现性标准差SR的方法见式:

式中:

yij--对数转换值,单位为log10(CFU/g)或log10(CFU/ml)

i--样品的序号,=1-n(n≥10)

j--再现性条件的编号,j=a或j=B

3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3.1测量不确定度的标示

不确定度表述的方法可以为log10为单位的区间、自然值(每克或每毫升的CFU值)或百分比。

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导》的定义,扩展不确定度U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y)和包含因子k的乘积。取k值为2(大约对应95%的置信水平)。

测试结果可按照以下形式进行报告:

(1);

(2);

(3)xCFU/g或xCFU/ml;

(4)xCFU/g或xCFU/ml

3.2不确定度的计算

根据表1计算再现性标准偏差:

以1号样品a操作为例(7.0×105CFU/g),测试结果可报告为:(5.85-0.14)log10~(5.85+0.14)log10,查反对数表,结果为512861CFU/g~977237CFU/g。

4小结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是实验室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菌落总数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有人提出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试来评估;有人提出合并样品方差来评估;也有人采用了Seppoiniemela提出的根据菌落泊松分布特点去评估不确定度。【4】本文通过整体法评估了菌落总数检测的不确定度,用实验室内的再现性标准偏差来获取测量不确定度。在日常工作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比较适宜用于菌落计数的不确定度评估。

参考文献

【1】雷质文.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S]

【3】GB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S]

安全检测评估报告篇4

通过自查自评。总结成绩,改进不足,进一步落实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完善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促进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公众用药用械安全。

二、检查评估对象及实施机构

(一)检查评估对象为各相关监管部门,药品及医疗器械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企事业单位(以下称涉药企事业单位)

(二)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实施全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检查评估,指导各检查评估对象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自查自评。

三、检查评估的内容及标准

(一)综合评估。由各相关监管部门结合本部门职责,按照《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检查评估表》由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制发)开展自查自评,并撰写自查自评报告。自查自评可以根据实际合理缺项,但需加以说明。

(二)药品(包括医疗器械)质量状况评估。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依据全市药品监督检查、监督抽验、质量公告等情况,自行确定质量状况评估表及计算方法,开展自查自评,并撰写自查自评报告。

(三)药品安全群众满意度测评。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调查问卷(由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制发)组织网上问卷调查或发放问卷,自我评价群众满意度,撰写汇总分析报告,并上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及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企事业单位自查自评。涉药企事业单位自查自评方案由其自行制定。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部署并督促全市涉药企事业单位开展自我评估、撰写自查自评报告;抽查涉药企事业单位自评情况的基础上,全面综合汇总自查自评情况,进行自我评分,上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检查评估方式与方法

(一)检查评估方式:采取自查自评与检查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以自查自评为主,检查评估为辅。

(二)检查评估方法: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现场检查、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法,全面了解检查评估对象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1.听取汇报。听取检查评估对象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汇报。

2.查看资料。查阅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文件、会议纪要、工作报表及有关工作制度规定、违法犯罪案件查处卷宗、新闻宣传等资料。

3.现场检查。重点抽查10家镇级及以上医疗机构,20家个体诊所、门诊部,30家药品零售药店及所有药品生产、批发企业进行实地检查。

4.问卷调查。对过往群众、经营单位营业人员、基层执法人员等进行随机访问和调查。

(三)评分及加减分办法,由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参照鄂食药监文[]83号文件精神制定。

五、检查评估工作安排

(一)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各检查评估对象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自查自评,并将自查自评报告上报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二)由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撰写全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自查自评报告和工作总结,上报市政府分管领导。

(三)迎接省联合检查评估组对我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检查评估。检查评估结束后,由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进一步完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自查自评报告(含评分表)和工作总结,经市政府审核后上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一)坚持标准,全面准备。各相关监管部门要按照鄂食药监文[]83号文件及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标准,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全面准备,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留死角,不走过场。

(二)确保质量,按时完成。各相关监管部门自查自评报告均要按照先总述、后分述、再列出相应备查资料的要求来编写,力求做到观点明确、层次分明、文字简洁,确保自查自评报告的质量。各类备查资料统一按分类分项要求汇编成册。

安全检测评估报告篇5

关键词:配电线路;状态检修;红外辅助决策系统

中图分类号:tm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7-0114-02

1概述

电力系统是国民经济的一大命脉,电力设备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随着对电力设备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电力设备运行的可靠稳定,必须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技术监督的水平。传统的绝缘预防性试验对防止电力设备事故的发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其致命弱点是需要停电实验,并且有些项目对设备具有一定的破坏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由此就产生了在设备不停电的情况下监测设备的方法,其中对电力设备表面温度及其分布的监测,这是一种十分行之有效的在线诊断方法。红外检测技术通过其独特的检测手段——非接触式的在线红外检测及热成像技术来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及时了解电力设备现状,有效查找故障原因,并能预测设备未来状态。该项技术在电网中应用,为电力设备实现在线监测和状态检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证。

2系统方案概述

图1

余杭供电公司配电状态检修红据辅助决策系统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配电状态检修红据辅助决策系统主要是根据电力设备红外精确拍摄的需求,解决对配网、线路及相关电力设备进行温升潜在障碍和红外图像预警服务时多元信息采集、处理与同步的一体化智能管理等问题。

3系统功能介绍

3.1基础资料库管理

资源的结构化进行配置,对拍摄资源原始信息解析入库,并提供相应的界面解析相应参数的批量修改。提供信息的导入导出,进行分离库的同步更新。

基础资料库管理包含以下功能管理模块:

字典信息:所有设备名称、间隔名称、相别名称、杆号名称、大小号侧命名需以国网公司规范要求为准。

线路管理:根据不同电压等级,按国网公司规范要求命名,从低到高规范化排序,便于用户操作。

配网管理:可根据配网管理职能进行划分,把县局所属配网为一级目录,下设XXX线路,XXX杆塔,XXX

节点。

图库管理:能实现本系统与红外设备原厂商红外数据库共享和无缝衔接。

3.2报告管理

报告解析:是为满足不同电力局对报告格式的需求,个性化的定制拍摄报告。报告解析生成可以以多粒度(按单台设备、间隔、变电站)动态生成,并进行状态的标识。故障判定采用菜单式(应包括设备类别和部位、热像特征、故障特征、缺陷性质等内容)。同时,在故障判定时,导则相关条款(导则可维护,即更新后可修改)以弹出窗口方式弹出,方便生成报告,方便用户查看分析是否符合导则要求。后台系统对相关拍摄设备图片是否处理、报告是否生成、异常报告等状态,友好提示操作用户进行处理。

报告编辑:对编辑完的报告进行批量自检,对字段可以批处理修改。

在对红外图片数据进行后台处理时,能自动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查比对并弹出提示窗口:(1)环温是否大于指定设备测温点的最低温度;(2)单台设备两项温差、三项温差等温差检查(如电缆头的三相温差比对);(3)相同类型多个设备,同类型拍摄点温差检查。

报告审批:为防止数据的原子性不被破坏,系统提供对设备参数信息处理后,需要申请审批,来保证数据参数信息正确;报告生成完毕,如需要对参数信息在做修改,需申请审批。通过该功能,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一致性。

报告生成:报告可按正常报告、缺陷报告、重点关注设备报告等不同类别,自动生成预先设定模板的报告。

图库关联:图库关联主要解决可见光与原始红外图、影像文件等数据库存放管理,为原始数据的统一、安全的存放与数据库中。

3.3曲线分析

曲线分析主要向用户提供经编辑后的数据报告展现,由客户提供相应的格式及分析标准参数。

提供以不同颗粒度生成报告、设备资源的报警检查、设备历史拍摄数据的对比。

根据需要,生成《缺陷故障汇总分析表》(内容包括:缺陷故障类型、数量、位置、缺陷故障处理情

况等)。

历史数据查询比对,能提供灵活的数据查询,用户可自定义各种可用条件进行查询(如:查询同一个设备信息历史拍摄信息,来进行该设备的运行情况分析)。同时还可以把查询到的信息导出到excel文件中,让用户进行处理。同时,对查询到的数据可以自定义查询条件进行再次过滤,以方便用户使用。

3.4设备状态评估

设备状态评估的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人工评估和计算机辅助评估。人工评估是技术人员根据检修经验和计算理论作出对设备状态的评价。计算机的评估就是通过曲线分析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决策,它能有效减少主管随意性,提高决策科学性。这两种评估形式相辅相城,互为补充,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5标准管理

提供红外相关标准、导则的录入、更新,以方便系统后台根据标准提供对比功能。

3.6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有用户管理和系统日志管理两个模块,是对用户的基本信息及使用权限的管理,使不同用户使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功能和数据的操作查看,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4系统技术特点

系统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模式;基于web方式、中间件技术和SQLSeRVeR2008大型数据库的三层体系结构,三层架构包括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只有服务端应用才可以访问数据库,客户端应用通过服务端应用访问数据库,以保证数据安全;客户端使用ie浏览器或客户端快捷方式登陆进行业务处理。考虑到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系统需选用微软.net开发语言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同时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包括移动计算技术、工作流、组件技术、XmL等。支持跨平台应用,支持多种浏览器,没有复杂控件。

5结语

安全检测评估报告篇6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风险评估;防范体系

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所出具的报告拥有公证的地位,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被检测产品的销售和生产经销企业的发展。若把不合格产品判定为合格产品,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甚至会给国家形象产生负面影响;而若是把合格产品判定为不合格,必然会对生产经销企业造成经济与形象等方面的损失。

1检测实验室风险识别

1.1人员资质

实验室检测工作人员、授权签字人、质量负责人以及技术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都应当具备相应的上岗条件、对于特殊作业工种应当拥有国家相关部门所办法的资格证书。否则从事的工作存在风险、得出的数据也没有法律效力。而部分检测实验室为了定期完成工作任务,因为人员流动或者请假等原因常常会临时调用其他人员顶替,很容易产生风险。

1.2检测项目

一方面是项目必须在认可范围内。检测项目只有在认可范围中,所得出的检测报告才拥有权威性,另外认可项目借助于多种验证,得出的数据具备较高的准确性。所以检测项目在认可范围中风险较低;另一方面是检测项目是否是实验室常做项目,若是则检测人员熟练度较高,出现风险的几率较低,反之则更容易导致数据出错。

1.3委托人情况

第一是委托人的具体身份,比如执法机关风险较高、生产企业相应较低、贸易单位风险中等;第二是委托进行检测的目的,比如说贸易需求、处罚依据或者了解产品品质。如果是执法依据则风险较高、企业内部质量检验风险相对较低、贸易结算居中。

1.4样品

一是检测样品是否关系到安全卫生以及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如果委托检测的样品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度过高,如果存在错误则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对检测实验室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损失。这类检测样品通常来说都应当由具备丰富经验的检测人员多次检测后才能够得出报告;二是检测样品是否与规定要求相符合,样品的取样以及保存等工作是否符合规定,样品一旦损失则会造成检测报告不准确,实验室应当尤其注重样品运输过程中的损坏情况[1]。

1.5实验室资质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的相关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检验检测活动,应当取得资质认定。部分行业对于检测实验室也有相应资质,所以检测实验室自身是否具备资质认证,直接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得出科学合法的检测报告。检测实验室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

2检测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防范体系的构建

2.1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检测实验室可以通过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来提高实验室反应及应对能力,包括风险预警、事故原因分析、应对及改进措施等。同时在检测实验室内部建立质量管理部门,明确各个岗位职能分工,设立风险分析岗位,加强实验室各个风险信息搜集力度,并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此外,检测实验室还应结合自身职能特点及能力水平,对各个风险因素、形式、危害等展开全面、针对性分析辨别,并对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促进检测实验室风险管理质量和管理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及时排除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2开展风险培训和考核

检测实验室还应根据各个质量管理部门内外部评审结果和客户提出建议作为重点内容,并结合人员、设备、业务形式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等变化情况,在内部展开各项风险培训或考核,以此来提高检测实验室风险分析能力和管理质量水平。特别是要针对质量监督部门、证书签发部门以及检务等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分析、风险防控、风险管理、应对方法等,此外还应包括对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的培训,培养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提升其管控能力。

2.3建立风险危机应对机制

检测实验室要建立风险危机应急管理预案,如果存在重大质量问题则第一时间启动,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及时调查,对其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之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危机。科学确定风险防范范围,防止风险事件之间发生传导效应,防止风险蔓延,降低风险产生的危害。风险危机结束之后要进行总结,对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总结教训,纳入到应急预案中。

2.4科学制订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的制定是为了防止检测报告被误用后对实验室产生的风险。检测报告中所规定的“报告检测结果仅对所送的样品负责”“未经实验室同意禁止部分复制检测报告”等内容,这些都是免责条款。检测实验室应当结合各种不同的检测业务,在报告中明确的写出相关声明意见,同时还应包括合同要求的履行、检测结果使用建议等内容[2]。

3结束语

风险识别与管理属于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始终贯穿于检测实验室运行的全过程之中,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各项活动。风险源识别以及风险评估防范属于持续性的工作,必须要构建全方位的防范体系,需要实验室人员全体参与,实现检测实验室的风险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安全检测评估报告篇7

关键词:雷击灾害;风险评估;

1.雷击风险概述

1.1项目由来

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东南部的鸽子洞地区,紧临301国道,距哈尔滨市区43公里,交通便利。近年来,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防雷安全的重要性,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园长玄承宗指出:“安全与环保是我们北方森林动物园的生命线。”干部、职工,凡遇打雷、下雨,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到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由于北方森林动物园在建时,其防雷装置在设计安装的过程中对当地的雷电环境了解的不多。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加准确了解北方森林动物园所处地域雷暴活动规律,为人员、动物提供安全保障,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北方森林动物园委托,黑龙江省防雷中心承担了本次北方森林动物园区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在现场勘查和检测、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省防雷中心按照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历时30个工作日,编制完成了本雷击风险评估报告书,经专家组评审后,形成正式文本。

1.2目的与原则

本评估报告以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园区人员、园区设备、珍惜动物安全为最终目的,按照以人为本、安全可靠的编写原则,对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现有防雷设施的防护效率进行科学计算,提出评估结论。并根据评估结论对防雷措施提出建议,为防雷改造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1.3评估范围

本次评估范围为: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园区。

1.4评估重点

本评估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园区的雷电环境,将雷电闪击造成人身伤害、动植物损失作为本次评估的重点。

2.雷击风险评估依据

2.1国内标准

1.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

2.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3.GB/t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2.2国际标准

1.ieC61662《assessmentoftheriskofdamageduetolightning》(注:《雷击损害风险评估》)。

2.ieC62305-2,ed.1:protectionagainstlightning-part2:Riskmanagement(雷电防护第二部分:风险评估)。

3.雷击风险评估相关数据采集

根据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各建(构)筑物的分布特点,经分析选取了具有代表性易受雷击的7个点作为评估对象。

3.1多年雷暴日数

3.1.1多年雷暴历史资料

由于鸽子洞地区无气象台站,其地理位置与阿城比邻,雷暴日数等气象要素值比较接近,所以,本报告中给出了邻近的阿城气象局提供的多年雷暴历史整编资料,表3为阿城气象局34年的雷暴日数统计。

据阿城气象局1973年――2007年共34年资料统计:年平均雷暴日数31.7天,最高年份可达62.0天,最少14.0天。

雷暴的发生主要集中在4-10月份,7月、8月为每年雷暴高发月。

3.1.2雷电监测系统监测雷暴活动规律数据

利用黑龙江省雷电监测数据对北方森林动物园附近雷电活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综合以上气象雷暴数据分析结果,对于北方森林动物园雷击风险评估和防雷保护而言,取阿城市气象局多年平均值作为气象雷暴参数值是比较合理的:

td=31.7天;

最大雷电流幅值i=100Ka。

3.3土壤电阻率

雷击风险评估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就是现场的土壤电阻率,本报告中所使用的土壤电阻率数值来源于2009年7月,在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园区内下列7处建(构)筑物附近现场采集的数据。采集当日天气晴朗,测量的工具为L2124B接地电阻综合测试仪,分别取接地极间距离a=2、4、6、8、10米,土壤电阻率单位为Ω•m,

土壤电阻率的数值是土壤表层至地下-7.5m土壤层的平均土壤电阻率。上述数据表明,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园区所测范围内土壤电阻率数值在61.80Ω•m~93.17Ω•m范围内,其平均值为77.49Ω•m。

4.雷击风险评估结论和建议

4.1评估结论

跟据上述采集的相关数据,对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下列7幢建(构)筑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一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鸟语林:直击雷防护装置还不完善,应加装针、带予以防护。根据评估对电源及监控系统应加装SpD进行保护。

游乐园:该构筑物群无直击雷防护措施,应选择几处最高点加装避雷针予以保护。根据评估对电源及监控系统应加装SpD进行保护。

金丝猴及灵长馆:直击雷防护装置还不完善,应加装针、带予以防护。根据评估对电源及监控系统应加装SpD进行保护。

繁育中心:该建筑物无直击雷防护措施,应加装避雷带予以防护。根据评估对电源及监控系统应加装SpD进行保护。

狮虎馆及散放区:该建筑物无直击雷防护措施,应加装避雷带予以防护。根据评估对电源及监控系统应加装SpD进行保护。

熊山:该建筑物无直击雷防护措施,应加装避雷带予以防护。根据评估对电源及监控系统应加装SpD进行保护。

办公楼:直击雷防护装置还不完善,应加装针、带予以防护。根据评估对电源及监控系统应加装SpD进行保护。

其余场馆:虽然只对这七处检测地点提出了整改意见,但对其余场馆也适用。对无直击雷、感应雷防护的场馆应一并按此整改意见处理。

4.2弱电设备的感应雷防护

对现有或今后增加的弱电及控制系统应采取防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的措施,线路应穿金属管埋地,金属管两端就近接地;线路应安装SpD;监控中心应作好等电位连接,有条件可增加机房屏蔽措施。

4.3定期检测维护

新增防雷设施,应经相关部门竣工验收后,才能投入使用;园区内的在用防雷装置,每年应进行定期检测,相关人员应对防雷装置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和维修,及时排除雷击隐患。

安全检测评估报告篇8

一、空管设备运行的危险源识别

空管设备运行的危险源是指根源、状态、行为,或其组合,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空管不安全事件发生。对空管设备运行进行危险源识别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

(一)实现步骤。

空管设备运行的危险源识别分为两步。一是确定是否影响安全运行。当发生空管责任原因的不安全事件或者影响空管安全运行的事件,必须启动风险管理进行危险源识别。当安全运行发生重大变更时,要进行安全评估,如果评估结果是影响安全运行,也必须启动风险管理进行危险源识别。二是甄别危险源。通过运行值班人员报告法、安全检查识别法、安全信息分析对比法、工作任务分析法、情景假设预测法、事件调查识别法和座谈讨论分析法等方法,辨析出危险源。

(二)实现途径。

主要有以下七种。一是运行值班人员报告法。现场值班人员掌握设备运行的现状,一旦安全运行发生变化,值班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应急处置,识别出危险源并形成安全自愿报告。案例1:航班结束当晚,机场有关申请进入下滑台保护区割草,为避免人员车辆在保护区作业导致设备告警关机,导航值班员提前向管制申请关闭下滑设备。但是到了第二天航前,导航值班员仍未接到退出保护区的报告,如果这时没有打开下滑设备,将影响进场着陆的航班安全,导航值班员马上联系机场,确认割草车辆已退出,立即开启下滑设备。这是一起典型的危险源识别案例,其关键风险点在于机场割草作业结束后忘记报告退出,而导航值班员提前识别出危险源为“机场在下滑保护区割草作业”,航前及时处置,避免了一起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事后整理形成安全自愿报告上报。二是安全检查识别法。通过运行质量监督检查、“四不两直”检查、现场音频视频监控回放、现场抽查、法定自查等方式,发现设备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发现岗位运行存在的违规违纪行为。案例2:根据安全持续改进计划和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每周都要检查值班现场音频视频的监控回放。在例行检查终端管制室值班现场的监控回放时,检查人员把重点放在交接班这个时间段,逐条对照管制部门反映的问题,发现交接班时遗漏了“昨天23∶00区调主用频率受干扰”这项内容,而且在atS运行管理系统上也未发现相关记录,这是典型的工作“错漏忘”。通过定期的现场音频视频监控回放检查出危险源“交接班漏项”,可以进一步督促现场交接班的整改,跟踪完善信息通报流程。三是安全信息分析对比法。结合本单位本部门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对不安全事件信息、设备维修维护案例、安全风险通告等安全信息的分析挖掘,举一反三,查找设备运行存在的危险源。案例3:学习《安全风险通告》中no.4032018.12airtransportBusiness的“关于部分型号UpS并机系统故障且未跳转至旁路供电的风险通告”内容,知悉该型号UpS自身并机功能存在局限性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立即对照检查本单位同型号UpS并机运行情况,实施“并机运行的UpS出现故障应急演练”,演练时发现两台UpS并机失败后过载,同时UpS系统立即自我保护直接关机,无法切换至旁路,造成供电输出中断。根据应急演练发现的“UpS并机系统故障”这个危险源,及时制定优化保障方案和应急处置措施,避免影响设备的正常供电。四是工作任务分析法。将整个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工作子项,对每一个工作子项,列出可能潜在的危险源。案例4:航管甚高频通信系统投产。空管设备运行保障部门将航管甚高频通信系统投产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工作子项。如制定《终端运行室航管甚高频通信系统投产实施方案及应急处置预案》、检查测试航管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以及现有在用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投产飞行校验、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开放报批、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投产安全评估等。针对每个工作子项,逐一查找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在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方面,发现危险源为“维护人员对信号引接线路不熟”;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投产安全评估方面,发现危险源为“航管甚高频及龙岩红尖山甚高频通信系统设备出现故障”,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风险防控。五是情景假设预测法。在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情景假设任务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到最坏的方面,预测出可能出现的危险源。案例5:不停航施工。机场α9滑行道不停航施工15天的通告,技术保障部分析不停航施工给设备运行保障带来的风险。先进行情景假设,尽量往最坏的方面考虑,如下滑台的导航设备巡检线路是否因α9滑行道不停航施工发生变更?如果发生变更,就存在向塔台和机场相关通报的问题。另外,空管设备的遥控线路的走向与α9滑行道有交叉,不停航施工会不会影响到空管设备的遥控线路?α9滑行道靠近下滑台保护区,施工车辆频繁进出会不会影响到设备信号的准确完好?针对这些情景假设,预测潜在的危险源,最后识别出危险源为“α9滑行道不停航施工挖断空管设备遥控线路”。六是事件调查识别法。按照不安全事件调查程序,深入调查事件发生的致因,识别与事件致因相关的危险源。案例6:人为责任原因导致关键空管设备供电中断,影响管制工作。11月29日14∶30,外部施工人员在航管楼安装配电柜,未经许可进入设备间擅自分/合配电柜总开关,导致区域管制室主/备自动化席位主机SDD和协调席主机FDD、区域管制室主/备内话系统席位主机、区域管制室甚高频遥控盒、二楼机房atm/DDn雷达信号传输节点路由器、交换机等设施设备供电断电。受影响的区域01扇区内个别航班由区管中心高扇临时指挥,4个航班在01扇区外等待,3个航班在02扇区外等待,6个航班地面等待。深入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发现安全责任意识薄弱、风险管控意识不强,施工现场监管缺失,继续查找事件致因,识别出危险源“相关电闸未悬挂‘禁止合闸’警示标牌”、“配电柜未上锁”、“供配电方式缺陷”。七是座谈讨论分析法。定期召集运行一线值班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座谈讨论,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找出潜在的危险源。案例7:航管扩容工程暨航管楼辅楼搬迁。航管楼辅楼建成,区域管制大厅、进近管制室和飞行报告室面临整体搬迁,加上主备用自动化系统席位扩容、主用内话系统席位扩容、备用内话系统席位和甚高频通信系统更新、配套的供电和网络传输设施更新、技术主任席位新设等等。技术保障部召集科主管和相关值班人员,对搬迁工程中所辖设备进行安全评估,群策群力,找出各种潜在的危险源,如“管制员和值班员对更新后的备用内话系统操作不熟悉”、“搬迁过程中管制席位设备故障”、“搬迁过程中区域管制大厅断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缓控措施。(三)注意事项。一是重点识别跑道侵入、军民航防相撞、人为因素、管制带新等空管“四大危险源”,侧重识别《空管系统不安全事件标准》中界定的不安全事件发生可能的根源或状态。二是地区空管局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危险源识别活动,空管分局(站)安全管理部门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危险源识别活动,技术保障部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危险源识别活动。三是判定一个危险源是否属于安全隐患,既要检查其是否客观存在、违反有关法规标准,又要检查是否采取过措施进行整改和控制、由于资源或手段局限无法有效管控缓解。重大危险源均属于安全隐患。

二、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评价

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评价是指评估预测危险源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严重度和可能性的综合风险后果。对空管设备运行进行风险评价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关键。

(一)实现步骤。

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评价分成三步。一是评估现有的控制措施。列出现有的控制措施,评估在这些控制措施和环境条件下,危险源对空管设备运行产生的预期影响后果。二是确定严重度和确定可能性。严重度是危险源影响或后果在损失或损害方面的程度。可能性是危险源造成后果的预计发生次数除以设备运行总小时数。三是确定风险等级。将严重度和可能性的评估结果组成风险矩阵,就生成安全风险指数,并确定风险等级。

(二)实现途径。

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风险矩阵法。(1)确定严重度。严重度等级分类为“可忽略不计的、较小的、重大的、危险的、灾难性的”5级。(2)确定可能性。可能性定量分为“极不可能的、罕见的、偶然的、经常的、频繁的”5类。(3)确定风险值。风险评估矩阵将风险划分为可接受的、可容忍的和不可接受的三个等级。风险指数表示可能性和严重度评估的综合结果。其中,红色区域代表高风险,风险不可接受,应立即停止或减少操作或运行,或实施额外或增强的控制措施,使风险指数降至中度或低度的范围。黄色区域代表中度风险,风险可容忍,应及时采取缓控措施,尽可能使风险指数降低至低度范围。绿色区域代表低风险,风险可接受,无需进一步采取风险缓解措施。案例8:主用28所自动化系统RFp(雷达数据处理前置机)设备老化。主用28所自动化系统共有3台RFp设备,现有的控制措施是合理分配二次雷达信号接入,防止单台设备故障影响系统数据融合,设备巡检时要及时发现故障,做好设备切换。先分析确定严重度,一旦主用28所自动化系统RFp设备故障,将造成管制工作负荷大幅度增加、安全裕度明显较少的,属于3级即重大的。再分析确定可能性,主用28所自动化系统RFp设备从投产运行至今已有8年,3台RFp设备中只发生1次故障的概率至少是1/(24*365*8*3),预计后果发生概率约等于1/(2*105),显然:1/105>预计后果发生概率≥1/107的,属于3类即偶然的;对照风险矩阵,风险指数为3×3=9,位于黄色区域,风险等级确认为可容忍的。二是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为基础,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计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然后计算风险的等级。相对风险矩阵法而言,由于步骤繁琐,空管设备风险评价中较少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三)注意事项。

一是评估与空管设备保障相关的危险源时,要使用设备运行小时数用于确定危险源发生后果可能性。二是评估现有的控制措施,要立足于设备安全运行实际,做最坏的打算。三是对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评估并非只进行一次,必要时,对安全风险可重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重新修改风险缓控措施。

三、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缓控

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缓控是指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缓解和控制安全风险,以期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安全水平。对空管设备运行进行风险缓控是实施风险管理的根本。

(一)实现步骤。

空管设备运行的风险缓控分成三步。一是制定合理的风险缓解措施。对不可接受的风险,应立即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计划,明确责任以及所需资源。必要时,对风险重新评估,修改风险缓控计划。二是确定预测剩余风险。预测剩余风险是基于缓控措施得到有效实施的一种假设。如果在尝试所有可能的缓控措施后,风险仍不能降低到可容忍或可接受的水平,需要放弃相应的变更。三是实施持续监控。持续监控主要包含监控的频次或时间、负责人、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二)实现途径。

一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策略是通过制定相应的缓控措施,能够减低风险等级(可能性或严重度)。案例9:对危险源“甚高频RS8信道设备老化且容量不足”进行风险评价,由于甚高频RS8服役年限长,设备老化、性能下降、故障率高,加上管制业务增长导致需求增加,信道容量明显不足,部分主用频率无法满足双重覆盖的需求,依靠应急DtR单机弥补备份,现有的防控措施是加强维护维修,做好备件储备。经风险评价,可能性为偶然的、严重度为严重的,风险等级为3×3=9,属于可容忍的范围。对这个危险源进行风险缓控的有效措施是通过加强维护维修、备件储备和其他VHF设备的调配,基本满足现有容量配置需求;该危险源风险等级降为2×1=2,属于可接受的范围。后期将在空管设施扩容工作中完成8信道VHF设备更新,关闭该危险源。目前已完成设备调试,并接入内话系统试用,有效控制了设备运行风险。二是风险规避。风险规避策略是通过选择不同的方法或不实施相应的方案,避免潜在危险源的发生。案例10:雷达站选址。对雷达站的运行需求进行分析,对预选台址进行电磁环境测试,地理测绘与环境评价,分析预选台址的设备信号覆盖、建台条件包括供电、通信等方面。重点审查电磁环境及场地保护区是否满足要求和技术分析是否满足运行需求,一般可选择两个甚至多个台址,根据不同的选址方案列出潜在的危险源,对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排除法规避安全风险。三是风险转移。风险转移策略是将风险所有权转移给另一方,接收方可能更有能力在运营或组织层面减轻风险。接收方应该是最有能力管理相关风险的组织或单位,必须记录风险转移过程。案例11:签订盲降保护区割草协议书。盲降保护区的割草作业由机场负责,经风险评价,以往发生类似不安全事件的致因均为信息通报不畅,机场有关和导航值班人员的责任界面不清晰。因此对危险源“机场在保护区割草作业”进行风险缓控的措施是定期与机场有关签订盲降保护区割草协议书,进一步规范固化信息通报的流程,谁的责任谁承担,以签订协议的形式,将风险转移到应当承担风险的责任方。四是风险承担。风险承担策略意味着接收风险,风险接受者应负承担风险的责任。风险承担策略不能用来对待高风险,必须在中等或以下才能被接受。案例12:内场航向台Ⅰ回路供电突发故障中断,atS自动切换到Ⅱ回路供电正常,当前航向台UpS工作也正常。经风险评价,Ⅱ回路供电突发故障和航向台UpS同时发生故障是极不可能的,风险等级属于可接受的范围,我们在承担这个安全风险的同时,也要积极联系机场供电部门,督促抓紧检修恢复航向台Ⅰ回路供电,同时提前准备移动发电机,随时做好进场应急供电的准备。

安全检测评估报告篇9

【关键词】客运专线;CtC网络安全防御系统;功能研究

1引言

CtC又名分散自律调度系统,该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确保列车安全正常地行驶,调度生产业务系统。这一系统具有2大特点,即独立成网及封闭运行,并且其主要组件并不强大[1]。客运专线的行车安全主要在于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3点,按照我国等级保护防御区划分原则和信息系统的功能、安全性能等标准,客运专线CtC系统必须具备防火墙、入侵检测、动态口令、安全漏洞、SaV网络病毒防护5个安全系统。

2防火墙及入侵检测系统

CtC的安全防御系统中,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属于基本安全设施,这对于构建安全密实的网络系统十分必要。防火墙的功能是过滤数据包,对链接状态进行检查,并检查入侵的行为和会话。防火墙按照用户定义对一些数据实行允许进入或阻拦,以确保内部网络设备及系统不会遭受非法攻击,从而影响访问。此外,可以实现每个通过防火墙的链接都可以快速地建立对应的状态表。如果链接异常,会话遭到威胁或攻击后,防火墙可以很快地阻断非法链接。通过入侵行为的特点,入侵系统可以及时地对每一个数据包进行认真检查,如果数据包对系统存在攻击性,入侵检测系统必须及时断开这一链接,并且由管理人员定义的处理系统会尽快获取幕后攻击者的详细信息,同时,为要得到处理的事件提供对应数据。CtC网络的结构性质为双通道冗余结构,CtC中心和沿线的各个车站数量庞大,并且有着海量的数据流量,业务连接安全性要求很高,CtC中心和沿线车站的各个接口都安置了4台中心防火墙,每网段安置2台;CtC中心和其他系统接口各安置2台防火墙,采用透明模式进行接入。客运专线CtC系统防火墙详见图1。

3安全漏洞评估

安全漏洞的评估系统是一个漏洞及风险评估的有效工具,主要用来对网络的安全漏洞进行发现、报告以及挖掘,主要作用是对目标网络设备安全漏洞实行检测,并提出具体检测报告以及安全可行的漏洞解决方案,使系统管理员可以提前修补可能引发黑客进入的多个网络安全漏洞,避免黑客入侵带来损失。客运专线CtC系统中心完整地部署了一整套安全漏洞评估系统,基于全面以及多角度的网络关键服务器漏洞分析的评估基础,确保CtC以及tDCS等系统安全运行。还能对黑客的进攻方式进行模拟,并提交相应的风险评估报告,提出对应的整改措施。预防性的安全检查暴露了目前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此必须实行相应的整改,最大程度地降低网络的运行风险。漏洞评估组需要在网络安全集中管理平台下实现统一监测,并且汇总漏洞威胁时间,结合实际情况及设施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当前存在的安全漏洞扫描一定要从技术底层实现有效划分,分别对主机及网络漏洞进行扫描。主机漏洞评估eVp,针对文件权限、属性、登录设置的值和使用者账号等使用主机型漏洞评估扫描器进行评估。网络型漏洞扫描器nSS,在网络漏洞基础上的评估扫描器采用黑客入侵观点,自动对网上系统和服务实行扫描,对一般性的入侵和具体入侵场景实行真实模拟,最重要的是测试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漏洞,会提供相应的修补漏洞意见,扫描图形视图的完整显示过程,扫描相应漏洞而且对漏洞的出现原因进行查找,提供具有实际执行可行性的管理报告,针对多个系统实施扫描。

4反病毒网络系统

根据病毒具有的特征以及多层保护需求,客运专线CtC系统必须要统一、集中监控、多面防护,正对整体以及全面反病毒系统实现积极有效的安排,并融合各层面,覆盖CtC中心、下属车站等。并且还要在客运专线的中心部署2台SaV反病毒服务器,二者相互辅助。对服务器设备和车站终端等实施统一的SaV客户端,并且对网络内存的所有病毒实行统管理、分析,监控、查杀[2]。以整体反病毒解决方案为依据,网络反病毒系统的部署具体要从下面几项开展,多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反病毒软件、集中监管的多个系统。

5动态口令

身份认证属于安全防御线的第一道保护。我国的CtC安全建设在最初的使用中运用的是静态密码认证,每一系统和设备都具备自身的专属密码,管理很不方便。大量的管理和维护导致操作人员难以实现方便快捷的使用,因此,出于使用便利,会将设备密码设置为统一密码,系统内各种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密码基本上人人都知道;另外,静态口令极易被人猜出、截获、破解,黑客可以通过对密码的猜测或使用成熟破译软件破解用户口令,导致CtC面临极大的隐患。在CtC系统网络中,对CtC系统中心设置相应的动态口令,随后客户端认证请求会自动地分配到认证服务器,该模式充分降低了服务器的工作负荷,提升了系统性能。身份证的依据和访问控制组能通过网络安全集中管理平台发挥监测、报警等功能。安全策略的集中配备,对安全事件进行统一响应,并且充分实现分层、统一用户管理、访问认证授权aaa等策略。动态口令身份认证在aaa认证中的功能为双因素认证,有效解决了静态口令存在的多种问题,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客运专线CtC系统运用动态口令后,实现了对整个网络、运用和主机等的统一覆盖,实现了安全的身份认证控制访问组件,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统一,同时还提供了集中身份认证等,通过授权严格对多个访问资源权限实施限制。

6结语

目前,客运专线CtC中心网络运用安全,正处于建立知识信息安全系统和确保信息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进程的后期阶段还要满足国家等级保护政策需求,对纵深防护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确保铁路运输生产业务顺利开展,充分实现铁路信息化运行,将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实现提升。

【参考文献】

【1】戴启元.客运专线CtC系统网络安全设计[J].铁道通信信号,2010,46(4):66-68.

安全检测评估报告篇10

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异常事件分析评估和

经验反馈工作的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安委会,部级开发区安委会,南海新区安委会,市政府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鲁安办发〔2021〕14号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异常事件分析评估和经验反馈工作,将苗头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安全生产异常事件信息搜集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异常事件的发现和处置工作,把没事当有事、小事当成大事、简单事当成复杂事,通过建立健全信息直报、在线监测预警、舆情监控、投诉举报等渠道,广泛搜集获取涉险事故、监测数据异常、各种事故苗头等安全生产异常事件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迅速进行甄别和核验,准确完整记录异常信息,并及时上报,为安全生产异常事件评估和经验反馈提供信息支撑。

二、强化安全生产异常事件分析评估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对每一起安全生产异常事件的分析评估,从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规程、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和外部环境安全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排查分析发生异常事件的原因,强化源头管控和治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对涉险事故要当作事故对待,在做好应急处置基础上,组织开展涉险事故调查,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补短板堵漏洞。对监测数据异常,在立即按相关工作规程进行应急处置的基础上,要组织对产生监测数据异常的原因进行深入查找分析,采取相应措施,从源头上消除问题隐患。对事故苗头,要立即派员进行现场勘察,督导出现事故苗头单位和地区采取断然措施,防止引发事故。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异常事件综合性分析评估,对一段时期内反复发生的安全生产异常事件,要分析其共性和规律性,查找出现异常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高风险的提前感知和预警处置能力。

三、做好安全生产异常事件经验反馈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分析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做好安全生产检查、信息预警、警示教育和“回头看”等安全生产异常事件经验反馈工作。

(一)及时预警信息。安全生产异常事件分析评估结果和处置建议,要及时以安全生产预警信息方式向有关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反馈,跟踪指导和督促相关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加强事故预防。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异常事件警示制度,在达到警示条件时及时发出警示告知书,接到警示的地区和部门要根据警示意见,迅速制定响应方案并组织实施,及时报告贯彻落实情况。

(二)加强异常事件检查。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时,要把安全生产异常事件作为检查的重要内容,全面细致检查异常事件出现的情况、原因和管控措施制定落实情况,及时把有关情况向企业及相关地区、主管部门反馈,指导企业解决好类似异常事件。

(三)做好总结和警示教育。对典型安全生产异常事件,要深刻汲取经验及教训,及时制作警示教育片等警示教育资料,将其异常事件的发生、发现、分析评估和处置措施等总结出来,进行广泛宣传,发挥好警示教育作用。

(四)开展好“回头看”。安全生产异常事件处置工作结束后,要适时开展“回头看”,全面检查及核实各项防范措施制定落实情况及效果,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实现安全生产异常事件管控工作的闭环管理。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安全生产异常事件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分析评估专业队伍建设,统筹做好安全生产异常事件在线监控分析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安全生产异常事件的感知、获取、分析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发挥本行业领域专业特长,认真开展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异常事件的调度、跟踪和分析评估工作,指导和监督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异常事件管控措施,及时向同级安委会办公室报告情况,配合做好安全生产异常事件综合分析评估工作。

(三)各级安委会办公室要发挥综合牵头协调作用,加强情况调度,做好本地区安全生产异常事件的综合分析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情况问题。

各区市和市有关部门要迅速将本通知要求传达到辖区和所属各生产经营单位,并督促其做好贯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