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细则十篇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细则十篇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3:50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细则篇1

一、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历史及现状

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已经实行了很多年。2002年开始对食品实行市场准入制,2007年提出食品生产许可覆盖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到了今天,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这项制度日臻完善。2009版食品安全法中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实行许可制度。2015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再次明确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施许可制度,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才能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在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具体实施中,对企业进行审查的技术文件主要为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和各类食品的审查细则。目前,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有66项,数量相当大,肉制品是其中一类。对肉制品的生产许可,过去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以及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做了大量的工作,十几年来一直协助总局跟进这项细则的实施。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意见,提出完善细则的措施。应该讲,肉制品生产许可制度的实施得益于中国肉制品综合研究中心和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但当时制定的细则,编的教材摞起来可能有一尺厚,太多、太细。如果只是肉制品企业,只要读懂肉制品相关的一本教材就行了,但是作为监管人员,要对所有的细则都熟悉,这就需要很高的专业素质。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食品生产许可制度改革持续推进,许可审批权下放,由一开始的总局审核,后来下放到省级审查、发证,现在又下放到市、县级发证。全国3000个县,一个县念一个经,这66个细则就被念得五花八门。现在的细则问题很多,实施的阻力也很大。就拿这个细则、通则和许可办法本身来说,2015年,总局了《食品生产管理办法》,规定了食品生产许可的管理,也明确了许可制度的审批权限,比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高风险的食品,省级有一部分也可以发放许可证。一些低风险食品,许可审查、发证权下放到了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明确了分工,也明确了许可条件和基本的发证程序。

二、制(修)订《肉制品许可审查细则》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2016年,总局制定了《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以下简称《通则》),《通则》对法律和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的许可条件,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包括企业的环境条件、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等,提出了厂房、卫生条件等的要求,它基本上是按照法律法规、标准、食品加工规范规定的一些最基本的要求。现在来看,过去的细则,与当前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通则》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现有的细则与现行《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和《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不一致的问题。现有的细则中还规定了发证检验,但是发证检验制度在法律里已经没有了,在法规中也改了。《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和《通则》规定,对企业能不能连续生产合格产品,不是通过发证检验考量,而是要求企业提供试制产品的检验合格报告,然后由核查人员审查这个报告是否真实。这项规定变了,但现有细则还是原来的规定。对现有的细则要改革,细则应当与许可管理办法对应起来,与《通则》对应起来,要增加通则要求细则必须写明的有关内容。

二是现有的66个细则名称不统一的问题。例如食品添加剂的审查技术规范名称为食品添加剂审查通则,保健食品审查技术规范名称为审查通则等。在修订细则的时候要规范一下,只有一个《通则》管全部审查的基本内容,对各类食品审查的专业技术内容和补充技术要求等内容才叫细则。

三是现有各类细则编排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现有各类细则,有的是按照标准制定的模板来制定的,如1.1,1.1.1等,比较乱,所以在制订细则的时候也应考虑编排标准,采用食品生产许可专业技术委员会管理办公室制订的规范模版,其模板基本是按照制定法律法的模式制定,第一条,第二条,内容较为规范。

四是现有的细则类别繁多、不够统一的问题。按照《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目前食品分类有32大类,包括了保健食品,把过去的食品类别划分,略微作了调整。今后的细则的制定,宜统一,不宜多,对一类产品考虑制订一个审查细则。比如,粮食加工品、肉制品加工品、酒类等,要按照这个大类来制订细则。如酒类这么多项,研究制定细则的时候可以分章节规定,白酒、红酒、啤酒、黄酒,再加果露酒,还有其他酒,可以将不能融到一起的内容分章节规定,但要搞成一个大细则。对于肉制品的生产许可,可以搞一个细则,规范一下,技术上要稍微粗一点,但要求一定要严格。

目前细则制定进度还是有些慢,总局2013年成立,到今天为止,的许可审查细则只有两个:一个是2013年10月的《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3版);另一个是2017年初的《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还有饮料许可审查细则在网上征求意见,进度相对缓慢,因此,对细则的制修订还需要加快进度。

三、制(修)订细则要坚持的几个原则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是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的重要技术文件。在细则的制定过程中,要紧密结合食品生产许可改革实际,紧密结合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要求,确保细则满足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需要。

一是细则制定要紧密结合食品生产许可改革实际。近三年来,我们按照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强监管的要求,改革了过去的食品生产许可制度,我们把它概括为“五取消四调整四加强”。“五取消”取消了与许可制度无关的内容。审查的时候,法律规定的条件是最基本的条件,在法律规定以外不能再附加别的条件。这次许可制度改革力度很大,过去许可审查的时限是60个工作日,每周五个工作日,需要三个月,现在明确是20个工作日,一个月内必须要完成审查工作。要求做到“一企一证”,如一家企业又生产肉制品,又生产蛋制品,过去的规定,需要企业取得2张许可证,现在不一样了,只有一张许可证,所以叫“一企一证”。还有许可证编号,过去叫QS,QS最早是指质量安全,后来又叫企业生产许可,现在把名称改了,生产许可,用“SC”,“生产”汉语拼音的前两个字母。这些许可制度改革的内容都要在细则中体现出。

二是细则制定要充分发挥两个技术支撑的作用。一个是食品生产许可专业技术委员会,另一个是行业协会。最近总局成立了食品生产许可专业技术委员会,今后还要成立几类相应产品的分委员会。希望中国肉制品综合研究中心作为一个牵头单位,把肉制品细则做好,做好相应的技术支撑,发挥相应的作用。

在制订细则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考虑行业协会在许可制度审查中可以发挥的作用。如,制订饮料审查细则,总局已经发了征求意见稿,饮料协会在这里要发挥什么作用?当然作用很大,但是牵头单位不是饮料协会,因为我们想请更多的技术机构做好技术支撑,但是行业协会的意见也要听。那么,从行业协会的角度,也请给我们做好相应的技术支撑工作。最近国家卫计委修改关于茶叶的标准,取消了稀土这项指标,行业协会和总局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提供了技术支撑。肉制品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比如,前一段所传的“拼接肉”、胶水牛羊肉片,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王守伟院长在北京电视台向公众作了澄清,消费者就理解了。所以在这方面,要发挥专家的作用,发挥专业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发挥行业技术支撑的作用。

三是在制订细则的时候,要实现三个连接。其一,要与企业连接,要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其二,要与外部环境连接,主要是考虑在国内外的影响;其三要与消费者和消费者协会连接,让消费者放心。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细则篇2

速冻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企业申请使用粮食、畜禽肉、水产品、果蔬等为主要原料,采用热加工后快速冷却工艺生产,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者预先定量制作在密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中,并在低温条件下贮存、运输及销售的提供给消费者的经加热后可直接食用的冷链食品(包括主食菜肴类、其他类)。

已纳入餐饮服务环节管理的盒饭不适用本细则。

冷链食品的申证单元为1个,其产品类别编号按其他食品类别进行编制。生产许可要注明相应的产品品种,即其他食品[冷链食品(主食菜肴类、其他类)]。生产许可证附页须注明获得许可生产的冷链食品包括主食菜肴类、其他类的具体品种明细。

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凡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仅有包装场地、工序、设备,没有完整生产工艺条件的,不予生产许可。

二、生产许可条件审查

(一)管理制度审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的规定,对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审核。主要审核以下内容: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主要生产原料管理制度,原辅料采购制度,技术标准、工艺文件及记录管理制度,过程管理制度,检验管理制度,产品防护管理制度,物料储存和分发制度,人员管理制度,运输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产品追溯及召回制度、产品留样制度、企业食品安全风险自查制度、问题报告制度等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二)场所核查

按照《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对照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现场核查以下场所要求。

1.企业厂房选址和设计、内部建筑结构、辅助生产设施应当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要求总使用面积应不少于4000平方米。

2.有与企业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生产车间和辅助设施。

生产车间一般包括原料处理车间(清洗区、解冻区、切配区、洗蛋间等)、原料贮存间、热加工车间、冷却车间、内包车间、外包车间、工器具清洗间(用于清洗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用具和容器,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存放区域分开设置)等,辅助设施包括检验室、原辅料仓库(冷冻库、冷藏库、常温库等)、包材仓库、成品冷库等,生产车间和辅助设施使用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原料处理车间应分别设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食品原料的清洗槽和加工台案,清洗槽和加工台案的数量或容量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并应明确标识。

3.生产车间和辅助设施的设置应按生产流程需要及卫生要求,有序而合理布局。

应根据生产流程、生产操作需要和清洁度的要求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污染。各加工操作场所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顺序合理布局,并能防止食品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冷却间、内包装车间及外包车间应有温度控制及监控设施。

4.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

生产区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排油烟、排水等条件,有低温要求的加工场所应配有降温设施,生产区应配有排污、杀菌、防蝇、防虫、防鼠等设施。

5.车间内应区分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区域的划分要明确,且应相互分隔,并有显著标识加以区分。

清洁作业区,即清洁要求高的作业区域,包括内包车间、冷却车间等场所。准清洁作业区,即清洁要求次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包括热加工车间、工用具保洁车间等。一般作业区,即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包括原料加工车间、外包装间、工用具清洗消毒场所、原料贮存场所等。

6.企业应定期对清洁作业区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每年应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查。清洁作业区内部隔断、地面应采用符合生产卫生要求的材料制作;空气应进行杀菌消毒或净化处理。日常运行中,清洁作业区的空气洁净度检测和监测按照下表进行。

冷链食品生产清洁作业区动态标准控制表

7.企业应保证全程冷链条件,包括冷藏贮存、冷藏运输、冷藏销售条件。

(三)设备核查

应核查《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中申报生产能力和企业拥有的生产设备数量、参数的适应程度。

1.必备的生产设备(根据生产工艺需求)

(1)原料清洗消毒设备(如清洗槽、洗菜机、去皮机等)

(2)解冻设施(如化冻设施等)

(3)切配设备(如切菜机、切肉机、绞肉机、切丝机、切丁机等)

(4)熟制设备(如炊饭设备、炒锅、蒸汽夹层锅、焯烫机、油炸机、烧烤机、蒸箱等)

(5)速冷设备(如真空冷却设备、速冷库等,并配有温度指示装置)

(6)热力消毒设备、灭菌设备(如针对加工器具消毒柜等)

(7)包装设备(包装机、计量称重设备、与包装设备联动的自动打码机等)

(8)金属探测器。

2.必备的检验设备

检验设备的数量应与企业生产能力相适应。应审查企业提交的检验设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书面报告。配备与检验能力和工作量相适宜的仪器设备,检验仪器设备和检验用计量器具应按照相关规定定期进行校验。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包括:1、分析天平(0.1mg);2、天平(0.1g);3、灭菌锅;4、微生物培养箱;5、显微镜;6、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7、干燥箱;8、滴定管;9、水浴锅等。

(四)设备布局、基本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

1.设备布局

设备的布局应当符合工艺的需要。

2.基本工艺流程

原料摘洗(解冻)切配熟制、调理(灭菌)速冷降温包装成品(金属检测)贮存冷链运输及销售

3.关键控制环节

(1)原料采购、处理:符合接收标准,剔除不可食部分;

(2)解冻:温度的控制;

(3)调理热加工:加热时间、中心温度控制;

(4)快速冷却:时间、温度控制,确保食品烧熟后在短时间内将其中心温度降至

(5)包装、冷藏、运输及销售:温度控制,确保食品在10℃的条件下进行贮存、运输、陈列和销售。

(6)食品添加剂使用品种及添加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2760的规定。

三、产品相关标准

SB/t10648《冷藏调制食品》、SB/t10652《米饭、米粥、米粉制品》、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相关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经备案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四、标签和标志、包装、贮存、运输、销售

冷链食品的标签应符合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

冷链食品的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相关规定。

冷链食品的包装容器及其材料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销售的包装应完整、不易散包。

冷链食品贮存冷藏库库温应在0℃~10℃范围内。冷链食品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异味,不应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运。冷链运输车应具有温度监控设备,且温度应保持在0℃~10℃。

冷链食品应在温度0℃~10℃范围内冷藏柜陈列,不应裸露销售。

五、保质期

(一)冷链食品的保质期依企业标准执行,保质期限一般为24小时至48小时。企业在取得充分、可靠、科学的食品安全依据,以及第三方产品保质期测试实验合格的基础上,自行确定保质期。

(二)保质期限起始时间从产品包装结束起计算,要求精确到小时、分钟。

六、检验项目

冷链食品检验项目至少应包括:感官、净含量、标签、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致病菌、过氧化值、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

出厂检验项目按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进行检验,至少包括:感官、净含量、标签等。

企业应对每批产品进行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过氧化值(油炸类食品)等项目检测;每日至少对1批次产品进行致病菌项目检测;每月至少对2批次产品进行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项目检测。

冷链食品型式检验按该产品执行的标准进行全项检验。企业每年至少进行2次型式检验。

企业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产品进行检测,但应保持检测结果准确。企业使用的快速检测方法及设备应定期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比对或者验证。快速检测结果呈阳性时,应使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复检(致病菌可委托检验)。

七、抽样方法

根据企业申请发证产品的品种(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食品原料),每个品种均应抽取进行发证检验。抽样单上按该产品的具体名称填写。

在企业的成品库内随机抽取发证检验样品。所抽样品须为同一批次保质期内的产品,抽样基数不得少于200个最小包装,随机抽取20个最小包装。样品分成2份。1份检验,1份备查。样品确认无误后,由抽样人员与被抽查单位在抽样单上签字、盖章、当场封存样品,并加贴封条,封条上应有抽样人员签名、抽样单位盖章及抽样日期。样品应注意冷藏保存。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细则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政府职能改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今,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生命健康和饮食安全。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不仅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信心,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因此,政府履行保障食品安全职能,对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以及推进政府的有效运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原有各部门职能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形成的,实行的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分段式监管体制。因此,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能交叉、多头执法检查现象大量存在。由于缺乏协调机构,多部门组织开展食品监督检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有好处的各相关部门争相邀功发证,出了事又都说与自己无关,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公共资源,无端增加了纳税人的经济负担,引起了很多不满。

归纳起来,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头共管导致监管缺失

政府监管组织的多头与空白,导致监管的内耗严重。我国在食品监管部门权力分配上不科学,组织结构上混乱具体表现为:一是部门间的职责权限不清;二是机构改革后的组织体系仍不能适应执法的需要,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各管理机构的职责交叉,权力界定不清,各部门的食品监管力量并没有全面沟通和协调,总体上出现了卫生监督执法资源的重置和浪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涉及的部门众多,但却是齐抓不管,食品安全各行政部门的职能边界不够清晰,职能分散和重叠交叉并存。这既是对行政资源的浪费,也是各部门间互相推诿的直接原因。其结果是各管理机构行使权力必然以利益为中心,担负责任的机构相互推诱以致监管组织的空白,获利事情的监管则是多头。可以说,这种体制性的弊端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难以根治。

2.法律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法律法规有《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最近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等,这些法律存在交叉、重叠、矛盾、空白,对同一食品违法行为,法律又有不同的规定,有些规定甚至是矛盾的,但对有些违法行为,却出现法律的空白,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导致执法上的混乱,从而引发了大量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3.政府腐败

食品安全领域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而政府干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腐败问题。当食品生产厂商和底层政府官员之间发生腐败交易之后,底层官员需要向高层官员寻求庇护和获得提升,他要贿赂高层官员,而食品行业由于贿赂政府官员的厂商采用恶性手段进行竞争而产生行业“潜规则”,这样,腐败和食品安全问题深化了。向上深化到政府高层官员,在政府内部形成腐败生态;向下深化到整个食品行业,行业内的食品生产厂商进行恶性竞争,造成市场上的食品供应质量低下,形成食品行业的“潜规则”。最终造成重大食品安全危机和大批官员腐败。

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政府职能的建议

1.建立统一协调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分段监管体制无法得到根本转变,但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应克服其管理重叠和分割的弊端,必须保证无缝监督和管理。

第一,加强食品安全预警机制。一是对目标事件进行常规检测,对事件的状态及其变动进行风险评估和判断。在获取不安全信息后,要迅速调整相关监测计划;二是目标事件因风险积累或放大或是突发事件引发危机,要立即依法进行检测、追踪、分析、预报和控制等。

第二,建立信息披露机制。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当对不安全的食品信息检测到后,迅速将信息给公众并进行必要的解释以免引起恐慌,并接受广大媒体和公众的监督,而不是隐瞒不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损害公共利益。

第三,建立食品溯源机制和食品召回机制。

2.完善法律体系建设,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法典

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法》,逐步加强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建设,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技术制定实施细则,再根据这些细则制定配套的规章。将《食品安全法》中已经确立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制度、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食品安全信息制度和失职责任的追究机制等制度加以细化,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指导相关部门或地方政府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

3.缩减政府控制范围,减少政府腐败现象

我国政府的力量过于强大,包括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媒体等都受政府控制,甚至是政府的延伸。希望政府能够将控制范围缩减,给予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媒体以完全的自由和权利,完全的言论自由和消费者监督就会和政府力量形成抗衡,解决政府高层官员监督不足的问题,赋予消费者利益诉求渠道,增加他们的话语权,惟有如此才会形成食品安全领域内的健康均衡,消除食品安全危机这颗“定时炸弹”。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监管,加大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使得整个政府成为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细则篇4

四川省《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全文第一条 为规范全省餐饮服务许可工作,加强餐饮服务监督管理,根据《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通知》(川办发〔20xx〕49号)的精神,结合全省的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全省行政区域内的餐饮服务许可活动适用本细则。

从事餐饮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活动。

第三条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省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工作。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省直管餐饮服务单位的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工作。

各市(州)、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下同)按照属地监管、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结合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内餐饮服务许可工作实施方案,规定本行政区域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受理和审批的行政许可机关。

第四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餐饮服务许可的信息和档案管理制度,每月公告取得或者注销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名录。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省范围逐步推行统一的餐饮服务许可监管信息系统。

第五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示下列与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事项相关的内容:

(一)餐饮服务许可依据及具体条款;

(二)餐饮服务许可条件、程序、期限;

(三)餐饮服务许可申请所需申请材料目录;

(四)餐饮服务许可申请资料的示范文本;

(五)餐饮服务受理机关的通讯地址、咨询电话、投诉举报电话。

第六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实施餐饮服务许可的监督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餐饮服务许可实施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七条 餐饮服务许可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特大型餐馆,大型餐馆,学校食堂,供餐人数500人以上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应当设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其他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设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第八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鼓励具备条件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建立并实施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等先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第九条 餐饮服务单位在选址和建设时,应当符合国家环保、消防等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十条 从事餐饮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许可条件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餐饮服务许可证》。

第十一条 申请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餐饮服务许可申请书;

(二)相关部门核准主体资格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如:企业名称预核准通知书、企业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等由工商、机构编制部门、民政部门核发的单位登记证明等);学校食堂需提供教育部门核发的办学许可证;

(三)提出申请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业主)的身份证明(复印件),以及不属于《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情形的说明材料;

(四)餐饮服务经营场所使用证明(房产证或租房协议);

(五)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和设备布局、加工流程、卫生设施等示意图;

(六)特大型餐馆,大型餐馆,学校食堂,供餐人数500人以上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应提交所属类别的《餐饮服务许可现场核查表》自评表;

(七)食品安全管理员经过食品安全培训、符合相关条件的证明;

(八)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体检健康合格证明;

(九)饮用水采用二次供水或自取水源的,需提供水质安全检测报告;

(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培训管理、原料采购查验和索票索证、仓储管理、餐饮具清洗消毒管理等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十一)特大型餐馆、大型餐馆,学校食堂,供餐人数500人以上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还应提供关键环节食品加工操作规程、食品安全检查计划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十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承诺书;

(十三)省、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 已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服务提供者,申请变更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业主)或者地址门牌号(实际经营场所未改变)的,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行政许可变更申请表;

(二)原《餐饮服务许可证》复印件;

(三)营业执照变更核准证明;

(四)省、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 已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服务提供者,申请变更《餐饮服务许可证》许可类别、备注项目以及改变布局流程、主要卫生设施的,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行政许可变更申请表;

(二)原《餐饮服务许可证》复印件;

(三)更改事项说明;

(四)更改后的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和设备布局、加工流程、卫生设施等示意图;

(五)省、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餐饮服务提供者需要延续《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应当在《餐饮服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发证部门书面提出延续申请。逾期提出延续申请的,按照新申请《餐饮服务许可证》办理。

第十五条申请延续《餐饮服务许可证》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行政许可延续申请表;

(二)原《餐饮服务许可证》复印件;

(三)原《餐饮服务许可证》的经营场所、布局流程、卫生设施等内容有变化或者无变化的说明材料;

(四)省、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 准予变更《餐饮服务许可证》记载内容或者准予办理变更手续的,颁发新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原《餐饮服务许可证》证号和有效期限不变。

准予延续的,颁发新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原《餐饮服务许可证》证号不变。

第十七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遗失《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应当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张贴《餐饮服务许可证》遗失的公开声明书,并于遗失后60日内向原发证部门申请补发《餐饮服务许可证》。

第十八条 申请补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行政许可申请表;

(二)已公开声明《餐饮服务许可证》遗失的影像资料证明;

(三)省、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九条 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应当真实、完整,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条按照《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有下列不再符合餐饮服务许可条件情形的,应当依法撤销《餐饮服务许可证》:

(一)餐饮服务提供者指定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因不在岗被书面责令整改两次后,第三次仍不在岗的;

(二)擅自改变制作加工场所布局流程、主要设备设施发生改变或无法正常使用,导致不再符合餐饮服务经营要求,经书面责令改正后,不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改正的;

(三)未按照食品安全法规要求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经书面责令改正后,不在限定时间内改正的;

(四)餐饮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证明不全,被书面责令整改两次后,第三次仍不全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证部门应当依法注销《餐饮服务许可证》:

(一)《餐饮服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申请延续的,或者延续申请未被批准的;

(二)餐饮服务提供者依法终止的;

(三)《餐饮服务许可证》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被吊销的;

(四)餐饮服务提供者主动申请注销的;

(五)依法应当注销《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 《餐饮服务许可证》应当依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样式要求印制和填写。

第二十三条 本细则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餐饮服务:指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活动。

(二)餐饮服务提供者:指从事餐饮服务的单位和个人。

(三)餐馆(含酒家、酒楼、酒店、饭庄等):指以饭菜(包括中餐、西餐、日餐、韩餐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提供者,包括火锅店、烧烤店等。

特大型餐馆:指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3000㎡以上(不含30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1000座以上(不含1000座)的餐馆。

大型餐馆:指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500~3000㎡(不含500㎡,含30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250~1000座(不含250座,含1000座)的餐馆。

中型餐馆:指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500㎡(不含150㎡,含5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250座(不含75座,含250座)的餐馆。

小型餐馆:指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以下(含15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座以下(含75座)的餐馆。

(四)快餐店:指以集中加工配送、当场分餐食用并快速提供就餐服务为主要加工供应形式的提供者。

(五)小吃店:指以点心、小吃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提供者。

(六)饮品店:指以供应酒类、咖啡、茶水或者饮料为主的提供者。

甜品站:指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主店经营场所内或附近开设,具有固定经营场所,直接销售或经简单加工制作后销售由餐饮主店配送的以冰激凌、饮料、甜品为主的食品的附属店面。

(七)食堂:指设于机关、学校(含托幼机构)、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等地点(场所),供应内部职工、学生等就餐的提供者。

(八)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指根据集体服务对象订购要求,集中加工、分送食品但不提供就餐场所的提供者。

(九)中央厨房:指由餐饮连锁企业建立的,具有独立场所及设施设备,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半成品加工制作,并直接配送给餐饮服务单位的提供者。

(十)省直管餐饮服务单位:机构改革职能职责调整中,由四川省卫生厅移交给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的原省卫生厅按照历史沿革直接管理的餐饮服务单位。

第二十四条 本细则由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细则有效期5年,自之日起30日以后施行。

餐饮服务许可证申请条件1.具有与制作供应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2.具有与制作供应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洗手、采光、照明、通风、冷冻冷藏、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3.具有经食品安全培训、符合相关条件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与本单位实际相适应的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细则篇5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食堂管理饮食安全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237-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為先,幼儿的饮食膳食更关键。加强农村幼儿园的食堂管理工作,促进幼儿健康用餐、科学用餐是农村幼儿园整体工作中重中之重。对于当前的幼儿园食堂管理来说,幼儿园食堂不仅仅供应的是一日三餐的新鲜蔬菜,还要注重食品对于幼儿的营养度,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其健康强壮的成长。幼儿园食堂的管理工作应该从幼儿园后勤工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出发,树立为幼儿服务的管理观念,以幼儿为主,以健康为重,树立责任意识,打造优质、良性发展的食堂,使幼儿在一日三餐中吃得合理、吃得科学、吃得健康。本文结合自身经历,具体从四个方面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地区幼儿园的食堂管理工作。

一、制度上引导,责任落实

1.制度化管理

管理工作的进行离不开制度的支撑,由于幼儿园食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有奖有罚,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对于食堂管理工作应该积极落实到每一位责任人身上,制定具体的岗位细则和管理范围,尽量不要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合理安排劳动力,使人尽其用。

比如,根据教育局相关制度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食品采购工作制度》、《炊事员管理细则》、《大师傅岗位细则》等等。对上下级之间进行严格的管理,“不撞车”和禁止出现推卸责任“踢皮球”现象的出现。对于表现优异、尽职尽责的管理员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对于管理过程中出现懈怠、渎职现象予以批评和惩罚,激励食堂工作人员对于岗位工作的责任感。

2.加强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主要体现在幼儿园食堂工作人员对于每天的食材进行检查,是否新鲜;营养搭配是否合理;工作人员是否各司其职;食堂工作氛围。员工相处之间是否融洽等多个方面,发现食堂管理的不足并对其进行反馈。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食堂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使安全性得到落实和监督,也有利于不断改进和完善食堂管理方式。

3.人性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也离不开人性化的管理,应积极提高幼儿食堂工作人员的幸福感,激发他们对于岗位的热情和激情。如中秋节给食堂工作人员送月饼、幼儿园组织春游活动时应加上食堂工作人员,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团结意识和凝聚力。

二、以“安全”为主,提高服务意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村幼儿园食堂工作人员应将“安全”这一观念深入贯彻到自身思想观念中去。

1.观念引导

在农村幼儿园食堂管理工作中,我发现大多数食堂工作人员普遍存在饭只要能吃,煮熟的思想观念。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从观念上引导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树立有责任感的服务意识。如我园经常召开食品安全小会,由负责人播放近期出现食品漏洞、食品中毒事件的视频,使员工通过直观的画面重视食品安全,提高食堂工作的认同感。

2.组织培训

提高食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农村幼儿园食堂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而食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离不开培训与学习。在管理过程中,幼儿园应该每一个月组织一次培训,使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再学习”,提高其服务意识以及自身素养,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步骤。其中,应高度重视营养员的培训工作,由于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较“敏感”和肠胃较为“脆弱”,因此营养员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菜谱的营养。如针对豆浆应避免和鸡蛋同食这一常识,为了以防万一,应避免在早餐供应时同时供应豆浆和鸡蛋。

除此之外,由于食堂工作环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着重培养员工的消防意识,幼儿园应针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消防演练,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食品把关,实施精细化管理

1.食材源头把关

食材是否安全这一问题可以说是食堂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针对进购食材的外部网点,我们应对其不定期的巡视、“悄悄调查”这一方法,对其食材的存储方式、加工环节严格把关。尤其是肉类食材的把关,查看肉类食材是否冷藏处理,谨防“死猪肉”等劣质猪肉;蔬菜类食材是否新鲜;油是否是地沟油等。对于采购网点的选择,应按照严格的食品安全守则。

当新鲜的食材采购回来,管理人员对于食材的储存工作也不容忽视,做好食材登记工作。在清洗、烹饪食物阶段的流程、以及餐盘和用具的消毒进行严格的把控。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该拥有健康证,注重个人的卫生习惯,在烹饪食物时应戴好卫生帽和口罩,以防头发不慎掉落等安全健康隐患。

2.卫生环境把关

卫生是否干净不仅体现在食堂内部清洁,还体现在工作人员行为习惯是否卫生。在农村幼儿园食堂管理过程中,我们不仅做好餐具消毒,同时也应做好地面和灶台的整洁;积极做好防虫、防鼠、防蟑螂等预防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应让闲杂人等和陌生人进入食堂。

四、家校合作,做好管理工作的反馈

当食堂必要的本职工作做好之后,不应安于现状而应积极进行改善和升级。这个环节的进行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首先,我们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可以采取定期问卷调查的方式。如半个月组织一次问卷调查,给教师一个提供建议的平台,可针对食谱安排或者食量等各方面。当教师发现幼儿食用某种食物出现不适现象或者发找某些食品安全问题应积极反馈,促使食堂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层次的完善。其次,站在家长的角度,我们应该组织食堂开放日,使家长代表有机会进入食堂观察食品的存储状况、食物制作流程、餐具消毒过程等,使家长对幼儿园食堂工作充满信任,同时我们也应自信的应对家长的各种检验。对家长的建议也应进行积极恰当的采纳。

总言而之,农村幼儿园食堂管理工作关系到食品安全、后勤工作、师生健康等各个方面,因此具体管理过程中不容松懈和马虎。积极引导工作人员应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完善食堂管理制度并严格督促执行,做好卫生管理。树立全心全意为老师和幼儿服务的管理观念,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也为师生用餐提供一个健康的氛围,使其“吃饱且健康营养”。

参考文献: 

[1]王绪池.吕亚非.学校食堂管理教程[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2]余谋昌.环境教育与生态文明[J].环境教育,2014(18).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细则篇6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存在很多不良现象,这不仅仅损害了公共利益,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从我国的肉类市场来看,商家在利益的驱使下,各类激素的使用和抗生素在饲料中的添加来促进家禽牲畜的迅速生长,减少病症产生,利用瘦肉精使其瘦肉增多,在贩卖过程中注水等等,使肉质受到严重的化学污染。从我国的粮油市场来看,地沟油的大量使用,增白剂在面粉中的添加,被硫磺熏制的馒头,使用矿物油抛光的大米等等严重的毒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2005年肯德基被报道其鸡翅和调料中存在可能伤害人体健康的“苏丹红”,扎根中国多年的洋快餐频频被曝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有媒体统计,过去的5年里在华洋快餐店已经曝出至少17起食品安全事件;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的记者调查明胶生产企业发现,有企业选用被多种工业原料污染的垃圾皮料作为原料,生产出药用明胶和食用明胶,出售给药企和糖果工厂。国内几家大型的糖果生产厂商如雅克、金冠、蜡笔小新等也在使用此类不合格明胶的企业之列。由此可见,在食品行业各个市场中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质量问题,不法商家为了保证利益,满足市场需求而严重伤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今社会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之多体现了完善食品质量检验和监督机制的迫切性,只有加强监管惩戒才能够将食品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食品检验标准的概述

虽然我国食品检验起步相对于其他一些国家来说比较晚,但是我国对于食品的检验还是比较重视和关注,所以我国制定了很多相关的制度法规,比如《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等等,有了这些制度的存在,大大提高了食品检验工作的落实,但是在食品检验过程中还要遵守相关的食品检验标准。食品检验的标准有很多,首先,检验机构要通过国家相关机构的认可,在国家批准的范围内进行检验,不得跨界,不得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其次,食品检验机构以及其中的工作人员都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有职业道德,尊重科学,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于检验结果一定要如实报道,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因为人为因素或者其它一些因素对检验结果隐瞒或者虚假报道;接下来食品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保证不受来自任何行业的贿赂等一些不正当的利益,要以服务百信为原则,不能因为某些利益将不合格的食品投放到市场,所以要有相关的规定,检验报告的负责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接下来食品检验机构的相关文件应该依照现实的社会情况做到及时的更改,建立健全相关的组织机构,要明确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三、食品检验中检验方法的探究

在食品检验过程中,导致食品检验结果不够精准或有效和很多因素有关,主要和食品检验的仪器和对食品进行分析时的环境以及检验者的职业素养和观察能力等。依照我国目前的形式和发展状况,我国大部分食品检验机构对食品进行检验时常采用气象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食品甲醛测试仪等仪器对食品进行检验。对于这些常见的方法,只有做到严格的操作,精准的观察,才能做大最大程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1.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食品检验方法,它的精准性相比其它检验方法来说比较高,操作也相对简单,它主要分为色谱仪和检测器两个部分,它的检测原理就是通过用毛细管柱或者一般的填充柱进行填充,在填充时一定要保证填充柱的玻璃内径的内壁被均匀的涂抹,对于一般填充柱来说就是将填充柱固定在检测仪玻璃以及金属管中,而对于毛细管柱来说关键就在于控制内液径,一般保持在0。1到0.5毫米之间为最佳状态。气相色谱仪的操作方法和原理都相对简单,但是要想做到最大程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要求检测人员在操作前要对仪器进行检验在操作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掌握操作技巧,认真观察结果,对现象要及时的记录,还要对气相色谱仪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2.高效液相色谱法

这个方法在食品检验过程中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检验方法,它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液体作为流动相,利用高压输液系统能够将不同的溶剂进行混合,之后将混合的液体注入色谱中,通过在色谱中的分离结果及现象达到对食品检验的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将不同极性的单一的溶剂装在固定相的色谱中,还能将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装在固定相的色谱中,这样相对于一般色谱法来说大大的提高了检验的效率,是目前我国食品检验机构比较喜欢的一种检验方法。

3.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

目前转基因产品还未被广泛的认可和普及,所谓转基因食品可以是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产品,也可以认为是利用转基因生物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也可以是由非转基因生物和不同转基因生物混合的产品。对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尚无准确的定义,但是可治的是转基因的食品主要来自于转基因生物,由于不确定性,因此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广为关注。目前我国常用于转基因食品检测的技术是pCR技术,根据聚合酶琏式反应来完成转基因食品的检测,除此之外还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核酸水平检验法来完成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4.生物发光检测法

这项检测技术大量的运用了生物学知识,因为在细菌细胞分裂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atp,利用荧光虫酶和荧光虫素可以使atp释放出能量产生磷光。可以根据光的强度判断atp的含量多少,进而推断菌落数量。美国的nHD公司率先推出了profile213560系统,这是针对atp食品细菌检测推出的检测性系统,它可以通过带有筛孔的比色杯将细菌细胞和非细菌细胞进行分离使得比色杯细菌细胞无法通过,然后利用细菌细胞释放出液裂解细菌细胞。通过检测释放出的atp量得到细菌的总数。这项检测体统的研发大大提高了原有标准培养检测法的时间。

5.对含有农药食品的检测

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它对生物物质十分敏感,可以将其浓度转换成电信号利用仪器进行检测。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为识别元件,由信号放大装置和适当的理化换能器组合而成。生物传感器能够检测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物以及对人体有害微生物的检测,还能对产生的有害激素、毒物等多种物质进行检测。生物传感器因其自动化、小型化而被迅速认可,能够在检测过程中节省时间,方便可操作,实现高精确度检测和现场检测。

四、食品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食品检验技术实施过程中还要保证食品检验技术的相关指标和规定要和食品检验标准的相关指标和规定相一致。在检验过程中要对食品检验操作进行规范,这样对于提高食品检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都有一定的帮助,检验人员要严格依照食品检验的标准对食品检验技术进行合理的选择,要符合食品的相关特点,要有针对性,这样能够很好的实现食品检验技术的合理应用,对于食品安全的改善都有重要的作用,这样还能提高检验的速度和效率,在某些程度上也提高了食品检验的精准性。在食品检验过程中食品检验技术的选择还要与食品检验的需求相一致。食品的种类有很多,食品检验技术也有很多,要做到最精准最快的对食品进行检验,就要按照需求选择相关的检验技术,这样能够从本质上提升食品检验技术操作的合理性。

五、实验室质量管理

实验室质量管理是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食品检测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做好实验室质量的管理首先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依据相关的准则严格执行。

1.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

科室必须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并设质量监督员一人,质量监督员必须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日常工作记录,科主任全面负责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质量监督员、质量管理员组成,监督实验室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由科主任或质量监督员组织质控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质量控制监督会”,并作好记录;质量监督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各项指标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科室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进行分析和处理;各专业实验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室室内质控是否按照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工作;对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注意事项及今后发展方向

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中,要严格按管理规范执行,避免由于人为因素或者其他客观因素造成相关失误和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同时还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这是是食品安全问题对公民的影响达到最小化,减少其危害性,保证公民生命健康权益的必行手段。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还要建立与食品质量监督体系相关的基础制度;全面建立从田间到餐桌上的食品安全信息制度;落实公开执法透明化,加强惩戒制度;落实具体监管部门的职责,细化监管任务。同时还要积极引进相关先进技术和人才,与相关领域积极合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究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就我国目前形势来看,我国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正在逐渐健全和完善,所以对于我们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来说也正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对于我们工作人员来说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原则,提高职业素养和个人素养,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争取让我们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谋求更大的利益。

六、结语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细则篇7

关键词:克隆动物;安全;监管;立法

中图分类号:R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012-01

自从1996年克隆羊“多利”作为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动物在英国诞生以来,克隆技术的争议随之普及开来,以往争议的焦点在伦理,如今的话题转向了食品安全,而由安全又引起了相关立法的问题。

一、克隆动物食品概念

动物克隆是一种通过核移植过程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而是通过核移植生产遗传结构与细胞核供体相同动物个体的技术,就叫做动物克隆[1]。克隆食品,以克隆动物为原料生产出来的食物,统称为克隆食品。

二、我国克隆动物食品安全立法制度的制定和完善

(一)由于克隆动物技术在我国还没有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普及,只有少数研究机构掌握,因此目前我国还不可能实施动物克隆食品安全的上位法,但是制定一部具有高层次效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克隆产品安全法》可以说是未雨绸缪之举。国外已经有报道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基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法上拟定克隆动物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根据我们一般法律制定的程序,由全国人大或者常委会制订专门的克隆动物食品安全法规,然后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其具体明确地制定该法规的实施制度和方针。

(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可厚非,它关系国计民生,因此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统一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部门,制度,实施细则,优化监管体制克隆动物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而不应该由地方制定法律和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建立克隆动物食品安全立法的基础上良好的监管制度,我各国应罗列不同的机构和职能部门。在明确界定的职能的基础再建立立法,理顺现行的法规,规则的执行情况,部门规章和法规,以改善当前的多头管理,职能重复或混乱。

中国应更积极地发挥市民更多地参与监督,发展更多的公民监督渠道,从而尽量降低克隆动物食品的潜在危险[4]。具体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化落实,应该做到如下:首先,行政监管要能独立政府,具有一定的自主行使权,不应让政府一手包办管理。其次加强责任公司的责任。最后,要完善公民监督渠道,并结合相应的经济激励的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举报克隆动物食品安全问题,即提高克隆动物基食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从而建立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

(三)克隆动物食品流通过程中相关制度的制订和完善

第一,提高我国克隆动物食品生产的许可制度。考虑到克隆动物食品的生产过程的特殊性,我们应从源头上保证克隆动物食品的安全性,政府制定出一个严格的资格许可制度,杜绝低于许可标准的食品公司生产克隆动物食品。在中国,有关克隆动物食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应当先向主管机关提交申请。通过负责部门的测试和审批之后,方可获得安全认证或正式授权的生产和市场运作,或进出口经营资格。

第二,中国应该建立宽严适度的过程控制系统。拟定的《克隆动物食品微升管理办法》须明确卫生部具体的监督职责,还要明确卫生标准、明确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并对其流通过程进行全面监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考查人员必须暗访式现场考查生产场地、技术以及生产人员素质,只有考查对象拥有的硬件和软件条件符合达标,才具有克隆动物食品研发或生产的资格。

第三,建立克隆动物食品示踪制度。具体讲,踪制度是一个登记制度,其目的是记录克隆动物产品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中相关责任重要的信息,从而可以追踪克隆动物产品的全部流通轨道。例如,当某一环节的产品发现出了问题,即可通过登记记录快速查询到供应链的每个环节,以便调查或停止出问题的克隆动物产品继续流通。目前,只有欧盟国家要求克隆动物产品从生产到在销售跟踪的所有方面,该系统可以促进来自克隆动物的响应问题的速度,并精确地锁定有关负责人,也有利于准确评估的食品是否是隆动物,这值得我国借鉴[4]。

第四,为了保护公众的知情权,也就是提高产品信息的透明度,中国应该不断建全克隆动物食品的相关标识制度。上述笔者已表明中国在克隆动物食品安全指导原则应借鉴欧盟的做法,因为我国人口之多,食品安全责任之大可想而知。此外,还应当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标识制度并支持系统识别在反映的反应原则,即无论食品原料或性质普通与否,只要是包含来自克隆动物成分的食品都必须有具体明确的标识。标识内容应该是完整和正确的,如有简陋或者含糊不清者的应予以惩罚。对于克隆动物食品安全问题,强制性标识和其他一般产品的强制性标识一样,能够最大可能地保证消费者知情权。综合当前的情况,可以遵循以下几个环节来完善克隆动物食品标识制度[5]。对于标识要求,应加以明确具体内容。对于克隆动物产品应当提供的内容必须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项目:克隆动物品种;亲种的具体年龄;亲种是否经过基因改造;如果亲种是经过基因改造,则须说明基因的类型、来源、作用、特性以及所含转基因成分可能会引发的过敏性等问题。

三、总结

尽管我国目前的克隆动物技术还尚未达到产业化水平,但是随着生物技术在国内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的缩小,克隆动物技术产业化终究会发生。另外我国每年需要从国外发达国家进口大量的食物来满足庞大的人口需求。为了尽量降低14亿人的食品安全风险,我国应在此方面借鉴欧盟国家的做法,坚持“谨慎防御”原则,建立完善相关监管部门和制度,加强群众监督作用,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杰里米・里夫金.生物技术世纪[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2]philippeSand、priciplesof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Law[m].manchester:manchesterUniversitypress,1995.

[3]吴芳,潘云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J].黑龙江史志,2010,3、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细则篇8

**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是一个团结的集体。2010年度我们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体现。在卫生局党委和所的领导下,抓住机遇,认真履行卫生监督职责。为此,**全体监督员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卫生监督工作当中。按照卫生局、监督所的统一安排,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了“两会”、国庆六十周年重大活动保障工;开展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并参加了多次应急演练,及时发现不足,加以改进。

面临前所未有工作责任重大,任务光荣而艰巨,同志们精诚团结,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饱满的工作信心、决心、耐心,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任务当中……科长与相关科室、相关部门充分沟通,与相关职能部门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充分利用街道属地管理职责的优势,为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尤其是对辖区内重点、难点问题适时组织综合执法,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难点、重点问题。奥运期间对不符和卫生要求的单位加大力度执法。科长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率领全科监督员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改进并下达意见书,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上级领导.上传下达的各项工作和任务指令,每天穿梭于一千多户管理相对人中间,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负责人反馈,督其改正,排除隐患;每月督查监督工作,完善科室科学管理各项制度,做到监督覆盖率和监督频次公示上墙,巧妙激发监督员的工作热情。

**同志虽然一月份因为哮喘病刚刚出院,但是她深知建国六十周年大庆活动卫生安全保障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工作部署,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并下达整改建议书。她一面坚持治疗一面积极参与每一个工作细节,“两会”保障、全国精神文明城区复检、天安门沿线保障和演练全程参与,还被派到昌平训练基地承担任务,此时家中父母已经84岁高龄无人照顾还要为她担忧;爱人高烧39℃自己去医院输液只能跟半身不遂的婆婆互相照料,家里没有青菜没有水果,不得不靠方便食品度日……全家都在支持她全力以赴,以高度负责、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大力进行隐患排查,尽心竭力的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志主动学习《食品安全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评级标准,对不符合工艺流程进行了技术指导,提出整改意见;严格餐饮企业消毒、信息公示制度。严厉打击、整治无证照经营等违法行为;为全面提高食品经营行业的食品卫生意识,在食品卫生监督检查的同时,对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耐心细致地开展食品卫生教育和传染病防控宣传,引导经营者自律,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同志作为一名监督员,血压一只不稳定,在全国精神文明城区复检工作和建国六十周年大庆活动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卫生制度,认真履行食品卫生监督职责。国庆节当天在天安门沿线保障现场连续奋战36个小时,头晕恶心就偷偷含片药坚持下来。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克服身体不适,执法严格,耐心细致,为**地区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志还有2年即将退休,还有高血压、糖尿病,依然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细致认真,带头履行食品卫生监督职责。被指派到**地区实施监管职责时,在街道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她执法严格,认真执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监督检查不达标企业坚决责令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单位坚决降级,实现了**地区a、b、c级餐饮单位总数提升到95%以上,并不断完善餐饮企业档案,加强对餐饮企业及集体用餐单位原料采购、贮藏、加工、包装等环节的控制。

众所周知,社区卫生监督工作繁复庞杂,非常辛苦。同志们经常工作连轴转,吃饭没有规律了,午休也放弃了,强烈的太阳紫外线把脸晒得油黑.他们以顽强的工作毅力、热枕的政治热情和一个人民监督员高度负责的忘我工作精神,连同辛勤付出,虽然监督员年龄偏大,女同志多,都是40岁以上家里家外一把抓,但我们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从科室成立之初,全科一起建立管理制度、一起制定量化考核标准,统一了以大局为重,锐意进取、维护团结的集体主义思想。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看别人之长,找自己之短。每个人工作中互相补台,生活中互敬互谅互爱,廉洁公正、克己奉公、严格严肃执法,时时处处把监督与服务、处罚与教育想结合、文明执法作为工作的主线。

有了完善的工作制度,不用领导分配,自己知道该干什么,配合十分默契。正副科长以身作则,始终与大家战斗在一线,天天与大家一起,身先士卒地去被监督单位监督检查。在各个方面起到表率作用,带领全队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谁家有事都互相问问帮一把,科室的同志看作自己的家人。但我们决不做无原则的团结,不背后议论,有问题当面提出,再小的问题也不姑息迁就,发现问题当面提出来,评选先进却互相推让,**是一个有凝聚力的队伍,是一个有战斗力的队伍。

经营者在食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从业人员素质低下,追逐经营利润,对行政执法抵触情绪较重,从而造成中小餐饮业的环境脏乱差,乱摆乱放现象到处可见,餐馆中卫生设施极为不全,超项经营现象严重,经营场所的卫生状况不堪入目。上述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时刻存在着发生食物中毒的隐患。针对这种情况**群策群力,研究整治方案,加大监管力度,整顿经济秩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视同仁,严格执法”的原则开始工作。虽然我们很辛苦,但正是由于我们这种执着的工作作风,这种不可战胜的集体力量,解决了问题。出色的完成了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并得到了辖区内管理相对人和有关领导的好评。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细则篇9

有些企业为了节省开支,不安排员工体检,甚至雇佣患有传染病的工人加工生产食品,导致食品存在病原体,危害消费者的健康,食品运输和储存的管理问题。在食品进入市场的过程中,包装、储藏和运输出现问题,会造成食品污染。有些食品因检测的技术和方法不当,样品检测过于单一,食品净化不彻底,也使食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现代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又称为生物工程,主要是以现代生物科学为基础,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并根据生物的某些特性,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改造以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新型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发酵工程五个领域,这些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它几乎贯穿于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其他领域,并对这些领域的技术具有指导作用。(1)基因工程:又称为分子克隆技术、Dna重组技术,是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兴生物学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将异源基因与载体Dna在生物体外进行剪切、拼装和重组,并通过微生物质粒、噬菌体等作为载体,将重组后的Dna转入受体细胞,从而获得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或创造出新特性。(2)细胞工程:是一种运用细胞生物学技术,有计划有条理地改良遗传物质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细胞培养、细胞移植、细胞融合、细胞重组等技术,与基因工程有许多相似点。应用细胞工程进行育种和培养获得新的遗传物质,往往比普通的遗传物质具有更高的抗性和更多的营养成分。(3)酶工程:是指利用酶、细胞器等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对酶进行改造,借助给定的技术手段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主要包括酶的固定化技术、酶的修饰化技术和细胞固定化技术等。酶工程在食品添加剂、食物保鲜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食品中添加一种或几种酶,根据检测结果可评价食品的质量,操作简捷,可行度高。(4)蛋白质工程:是一种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融合蛋白质晶体学、蛋白质化学等科学而达到人类需求的新型技术。由于它是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所以也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2.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运用于食品生产已有很长时间,它被广泛用于辅助生产发酵类食品,如酸奶、面包等。现代生物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定位准确、迅速等独到的优点,它在食品安全检测、安全管理控制领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创新性的技术不断被研发出来,对食品功能性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换言之,在食品安全管理系统中引入生物技术,可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食品安全管理主要分为食品安全检测管理和食品加工管理。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目前广泛采用的生物技术有分离培养法、免疫学培养法、分子生物技术、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技术等。以生物芯片为例,它是食品检验中快捷的技术,根据食品的安全情况建立安全检测监控体系,找出食源性疾病的阈值,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预警和反应系统。生物芯片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如对食品中毒素的检验和残留药物的检测等,生物芯片都可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生物工程技术在食品加工管理中主要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技术。以基因工程为例,它应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具有几个特点:一是优化食品的生物资源和品质。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可改良动植物的品种,比如,可培养抗病虫、抗病毒的植物或耐干旱耐潮湿的植物,这为制作食品消除了很多安全隐患。目前,市场上许多转基因食品以其独有的性质广受消费者欢迎。同时,基因工程还可改善食品的品质,比如,可改良奶牛的生长激素,既增加牛乳的产量还提高牛乳的质量;可改良猪的生长激素,控制猪的总质量与其瘦肉的比例。二是改进食品中的菌类。不良菌种不仅给食品带来危害,而且还会使整个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瘫痪。原因是:一旦用不良菌种发酵,食品的质量就会下降。食品安全管理的目标就是保障食品的安全性,用不良菌种而使食品质量受损,从客观上直接给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危险。而基因工程可改良菌种、提高食品发酵的安全性,从而改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1994年美国Calgene公司研制的转基因番茄上市,这是第一个通过食品安全管理的转基因植物食品。在我国,转基因水稻、玉米、小麦和各种水果也都通过了食品安全管理系统检测,并在全国范围广泛采纳。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细则篇10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推进我市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建设,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按照《关于印发〈广东省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乡镇)活动方案〉的通知》(粤食委[*]6号,以下简称《活动方案》)和《关于印发〈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乡镇)考评细则〉的通知》(粤食委办[2008]20号,以下简称《考评细则》)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建设食品安全示范单位,以示范带动,全面加强乡镇、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加强对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试点工作所需人员、经费和物资,确保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二、明确示范单位建设工作目标

按照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建设要求,经过努力,使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得到全面落实,现有监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盲点和盲区基本消除,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明显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维权意识普遍提高,食品产业得到健康发展,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

今年年内各县都要启动试点建设,其中紫金县、连平县要全面启动示范县试点建设工作,东源县船塘镇、和平县热水镇、龙川县麻布岗镇要努力抓好省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的建设。

三、明确示范单位建设重点工作

各县、各示范创建单位要按照《考评细则》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力争部分试点在今年年底通过省级验收。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加大对各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在省级验收前组织对各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的初审。

(一)加强监管责任体系建设。强化地方政府对地区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责任意识,统一组织领导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落实食品安全经费和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经费。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食品监督网络,完善乡镇(街道)、村委会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各示范创建单位要根据实际,设立食品安全监管岗位,抓好食品安全协管员及信息员队伍建设,夯实基层的食品安全组织基础。层层落实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建立全面的、延伸到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制定并落实食品安全信息收集、上报制度,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激发群众监督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推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二)推进农业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培育农资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资连锁经营,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农产品质量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步伐,推行农副产品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配送企业、大型生产基地的检测网络。

(三)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认真贯彻落实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巩固深化工作的有关要求,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巡查、回访、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加强动态监管。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食品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强化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对“五小”的整顿和规范。开展小作坊专项整治,取缔无证照生产小作坊,对小作坊推行分类监管和集中生产,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

(四)整顿食品流通秩序。继续推行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和卫生监管,督促市场开办者建立市场内食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督促市场、超市和乡镇、街道、社区食品经营店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和台帐制度。推进农村食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向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建立商品配送和供应网络。积极开展农村食品示范店(放心店)建设工作。开展食品安全流通环节整治和农村食品市场整顿活动,取缔无照经营行为,及时查处食品违法犯罪案件。

(五)加强餐饮消费监管。开展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普查、登记,建立监管档案。严格卫生许可和卫生监管,确保示范单位政府所在地以及旅游景点、车站(码头)等集中经营场所的餐馆和大排档的取证率达100%,学校食堂的取证率达100%,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100%建立原料进货台帐制度。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开展餐饮消费安全整治,彻底解决餐饮单位无证照经营问题。建立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制度,开展农村厨师卫生知识培训,确保农村聚餐的饮食安全。

(六)强化畜禽屠宰监管。建立健全生猪产地、宰前、屠宰检疫和猪肉品质检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示范单位生猪定点屠宰率达100%,政府所在地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均来自定点屠宰企业。推行牛羊、家禽集中屠宰。

(七)抓好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制定各示范创建单位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操作手册。根据实际开展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和演练。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组织网络,形成乡镇、村、组三级应急救援网络体系。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县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示范县(镇)的创建工作,并将其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到政府议事日程;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做到领导机构、工作方案和组织实施三落实;要在明确各部门创建工作分工的基础上,层层落实责任,做到责任、目标、任务三明确。

(二)成立机构、保障经费。食品安全示范县(镇)创建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各县要成立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单位专门办公机构。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的经费保障,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大财政经费的投入力度,做到机构、经费、人员三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