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字媒体技术理解十篇数字媒体技术理解十篇

数字媒体技术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3:44

数字媒体技术理解篇1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发展;展望

1 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概念

数字媒体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数字媒体已成为社会各部分沟通的主要信息渠道,被广泛应用于越来越多的行业。

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也就是为了满足各行业的用户对数字媒体交流互动的需求,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和有关的信息技术,以及针对行业的特点来构建数字媒体互动、和存储管理的平台。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将数字媒体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它的适用范围非常的广泛,比如说可应用于高等院校、广电系统、广告展示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等行业。

2 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的行业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也快速的成长起来,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信息传播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最开始数字媒体是由文字、图片来向视音频传输的,随着流量的增加,信息网络的带宽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信息网络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而解决数字媒体技术的方案也因为数字媒体网路的融合程度、普及程度以及带宽大小表现出了三个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视音频等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主要应用用与广电领域。在我国的宽带网络中,广电网络的宽带一直都很好。自从我国2003年启动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试点以后,视音频等数字媒体就主要是用广电网络来进行传输,这时的数字媒体大部分都是数字电视节目,这个阶段主要是播出数字媒体,再由地方电视台和广电总局向用户播放制作的内容。这个阶段主要是以单向的形式传播,数字电视只能被动的接受电视信息,不能搜索和点播电视节目,这个阶段的数字媒体主要是受到家庭的欢迎。第一阶段的数字媒体解决方案主要是满足数字媒体播控与管理的需求。

第二阶段,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的多行业运用。随着通信ip网络带宽的增加和普及,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在不断的增加需求,政府企事业单位、科技博物馆、高等院校以及广告行业这些广电以外的行业也要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来构建交流平台,传播文化、知识和新闻,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这个阶段内的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要结合行业的特点来开发,以解决管理和的问题。

第三阶段,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跨行业跨网络阶段。这个阶段实现了三网的融合,打破了网络的传统界限,三网融合使行业应用的空间更加的广阔。应用数字媒体解决方案的用户,可以随意的选择承载网络来运行系统,也可以随意的选择终端来进行沟通交流。交互式数字媒体系统和双向电视的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数字媒体的传播形式,实现了“点对点”的交互时传播。数字媒体的服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了一项综合性的服务,集结了广电网、互联网以及电信网这三个网络。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定制节目,实现个性化增值服务、实现了多渠道、多终端的服务模式。目前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处在第二和第三阶段的过渡时期。

3 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行业前景广阔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带宽在不断的增加,融合了数字媒体、网络技术以及文化产业的数字媒体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世界各地的数字媒体产业都在迅速的成长。在美国,数字媒体产业也发展成支柱产业,美国内容产业所创造的收入占全年GDp的4%。英国的数字媒体产业也发展迅速,每年数字媒体产业的产值占到了GDp的8%。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的数字媒体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中国的数字摄影、影视广告、数字音乐、动漫等一些相关的产业等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数字内容产业结合了人类的创意和高科技,已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产业,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在2003到2008这几年中,仅仅是上海的数字媒体产业就是大丰收,产值从原来的200亿元增加到了600亿元,平均年增长达到了27.1%。

   发展数字媒体产业可以有效的调节我国的产业结构、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国家科技部在北京、上海、长沙和成都都成立了“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并制定了863计划。数字媒体主要是以文化为主,以科技为辅,它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数字媒体指的是数字化的视音频和文字,是以文化为承载的核心,而文化产业又是又是我国战略性的产业,仅2009年一年我国的文化产业规模就达到8000亿元人名币,而文化消费市场的规模也占到额GDp的4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本来就发展很好的娱乐、广告、影视等文化产业为数字媒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数字艺术和数字文化推动着媒体传播方式的改革,数字媒体内容产业的迅速发展使数字媒体应用、管理以及传播系统的需求在不断的扩大,进一步促进了数字媒体解决方案行业的成长。据调查,2010年我国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达到了90.6亿元,它的年增长率达到了26%。数字媒体产业和数字媒体承载网络的快速发展给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据估计2010~2014年我国数字媒体行业的市场增长率将会超过27%,在2014年将会有258.3亿元。

广电系统对数字电视的发展一直都很重视,从2003年开始,我国运用平移的模式对有线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进行大力的推进。我国的电视数字行业在经过了试点平移后,现在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平移”的阶段,截至到2009年底,全国完成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地市有163个,县(市)有451个,启动整体转换工作的地方有102个,县(市)有612个,从整体上看,全国79.6%的地市、37.4%的县(市)启动和完成了整体转换工作。截至到2009年我国有1.75的人在使用有限广播电视网络。使用有线数字电视的人数达到了6321.72。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在召开的常务会议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互联网、广播电视和电信网的三网融合。2010~2012年要对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试点进行重点开展。2013~2015年实现三网的全面融合。将各种融合业进行普及应用,已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网络产业格局。

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会因为nGB战略的推进以及广电数字化改革的深化而具有更稳定的发展空间,2010年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达到了52.7亿元,估计2011年至2014年这几年,每年的增长速度会超过20%,预计2014年的规模会达到126亿元。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字媒体产业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就得到较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彦.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发展及展望.中国新通信,2011(3):23-27.

[2] 严洪.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市场概况.中国新通信,2011(3):76-79.

数字媒体技术理解篇2

1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含义,目前普遍为各界认可且较为全面的概念是由韩慧健教授提出的,即“数字媒体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还可以数字化的感觉媒体(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逻辑媒体(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等)以及实物媒体(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表现出来,因此还涉及到数字视频处理技术、数字音频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涉及范围较广。目前数字媒体已应用到电信传输的数字信号传输、政府机构的视频会议等,教育教学中引用数字媒体也将成为主要趋势。

2数字媒体技术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目前已经应用到国内高校教学中,常见的如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但是数字媒体技术的其他核心功能尚未被开发,或应用较少。

2.1建立联合实验室

联合实验室的建立较早,一般是为完成同一个实验项目而建立,分工合作,最后讨论结果,中间的过程双方无法看到,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成功率。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中视频、音频系统建立的联合实验室(如图1),能使双方互相看到实验过程,如同同时参加一个实验,大大提高了实验成功率;同时,对于实验条件设备较差的学校,联合实验室还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2建立音频工作站

数字媒体技术出现后对高校音乐、传播、计算机多媒体方向、电子信息等专业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这类专业的必修科目,娱乐行业的发展更刺激了这类专业提高教学,努力寻找更优的数字音频编码方法。在新闻传播、电视节目制作等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中也可引用数字媒体,建立音频实验室(工作站)。

数字音频工作站,简称Daw(Digitalaudioworkstation),是一个具有强大数字音频处理能力的工作站,它以计算机硬盘作为信息记录的载体,在CpU、声卡及各种软硬件的支持下进行各项工作。音频工作站的建立,不仅可以然后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声音录放、处理、非线性编辑及管理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还能使枯燥乏味的理论课程变得生动化,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2.3应用于微生物研究

微生物研究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也是生物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体积小的微生物在实验中研究起来十分困难。因此,现代技术的出现就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手段。电子显微图是目前数字媒体在微生物研究中的主要方法。电子显微图是一种二维图像,它包括美化图像(经过处理提高图像质量)和消除显微图像中的过滤效应和电子光学中的‘假象’问题这两项图像处理任务。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研究者在在实验中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与可行性,从而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也为新事物的发现研究提供了基本条件。

2.4应用于医学图像处理

医学也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对于生物体内的状况我们无法用肉眼观测,也就无法寻找根源解决病症,因此很多病症得不到治疗。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使观察生物体内部成为了可能。现代医疗设备中的X光透视、B超声波检测、肠镜等,都是数字媒体在医学中的应用。在医学教学实验时,师生使用这些设备,获得大量的医用图像,这些图像能够准确反映出病患的体内状况,通过处理分析这些图像,我们就能判断患者所患的疾病,进而进行治疗。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因此在医学实验和高校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3高校教学中引用数字媒体的必要性

数字媒体技术是社会的需求,也顺应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更应积极引用这一信息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可控性强、覆盖范围广泛等优点,是学校改良教学设备的必要引用技术。同时,引用数字媒体技术,还具有以下几点优点:非接触性实验,能够减少化学、医学等专业实验课程中的危险性,保证师生安全和实验成果;数字媒体集音频、视频等多种设备于一体,能大大降低维护和保养仪器的费用,降低学校成本;操作性的实践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网络扩展视野,让学生接触到更多领域和项目实验,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实验中的团队合作意识等。基于此,数字媒体在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同时还应注意,在实验中应正确使用数字媒体,要有配套的软硬件设备,以及在统一规划后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操作。

数字媒体技术理解篇3

近些年来,国家和社会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高校掀起了建设数字媒体专业的热潮,承担起为数字媒体产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的重任。在数字媒体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如何构建数字媒体的核心课程体系以及教材建设是目前当务之急,以促进数字媒体专业发展,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对于数字媒体的理解是随着媒体与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数字媒体,通常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信息的载体,即以不同于以往的模拟信号、而以非连续的数字形式存在的符号为载体、全方位交互传播信息的数字设备;二是指被传递的内容,即信息本身。按数字媒体的传播形式,可以将其分为网络型数字媒体和封装型数字媒体两种,网络型数字媒体一般指internet互联网,封装型数字媒体包括软磁盘和光盘:CD系列和DVD系列。与传统的传播媒介相比,数字媒体的存在前提是必须依赖计算机技术,在这个前提下,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大容量、易检索和多通道传播构成数字媒体的主要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数字媒体成为现代人类传递信息的佼佼者。

数字媒体产业,是指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像图形等先进技术为支撑,为社会提供数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其范围涵盖了电影、电视、广播、音乐、动画、游戏、教育、工艺、时尚设计、广告、建筑设计、视觉艺术、互动休闲、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信息服务业等。数字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媒体、影视、演出、娱乐、广告等文化产业在制造、传播、营销等方面离不开的工具。当前文化产业中发展最快的是影视动画、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字视音频、远程教育资源、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行业,它们的共同点之一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为社会提供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

二、数字媒体专业建设与培养目标分析

数字媒体从学科角度来看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既有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也有艺术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如传播学和媒体学)。作为应用技术学科,数字媒体艺术和工业设计、信息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作为人机界面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字媒体艺术综合了设计艺术学、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知识和技能;此外,数字媒体艺术和媒体传播技术融为一体,在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和传播形式上均依赖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因此,数字媒体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视觉艺术、设计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和媒体技术相互交叉的学科。这是它的本质和内涵。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综合技术,主要研究图、文、声、像等数字媒体的捕获、加工、存储、传递、再现及相关技术。主要的技术范畴包括以下内容。

(1)数字媒体表示与操作,包括数字声音及处理、数字图像及处理、数字视频及处理、数字动画技术等。

(2)数字媒体压缩,包括传统压缩编码、专用压缩编码(声音、图像、视频)技术等。

(3)数字媒体存储与管理,包括光盘存储(CD技术、DVD技术等)、媒体数据管理、数字媒体版权保护等。

(4)数字媒体传输,包括流媒体技术、p2p技术等。

数字媒体的技术范畴规划了数字媒体技术的研究领域,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以下九个方面:数字声音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视频处理、数字动画设计、数字游戏设计、数字媒体压缩、数字媒体存储、数字媒体管理与保护、数字媒体传输技术等。

数字媒体艺术的核心是艺术设计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其表现形式为电子媒体或数字媒体,其表达内容也多是数字媒体形式的美术作品或设计产品,如交互式装置艺术或多媒体网页等,特别是其媒体传播形式主要是借助于新媒体形式或数字载体(如互联网、光盘、手机或电子交互媒介)进行的。数字媒体艺术具有设计学、视觉艺术、媒体文化、计算机技术和社会服务的特征。

数字媒体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时候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数字媒体方向所需要的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不但应掌握艺术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历史学科的功底,而且还应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程序、网络技术和相关的应用软件。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理论、掌握影视、游戏动画的设计和制作技能,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国际化视野人才。

三、数字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研究与教材建设

数字媒体核心课程体系构建要结合专业教学实践,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体现: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相结合,传统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方法训练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对艺术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作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数字媒体人才的职业素质。

数字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由三个模块组成:基础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方向核心课程模块。

1.数字媒体基础核心课程模块

数字媒体基础核心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数字媒体基本素养,也是帮助学习者在实际的工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不同专业方向的高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数字媒体基础核心课程模块主要依据数字媒体知识构成、数字媒体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全国数字媒体高校数字媒体基础核心课程的开设情况这几个方面的综合情况来考虑。

数字媒体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视觉艺术、设计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和媒体技术相互交叉的学科。在基础核心课程设置的时候就要体现数字媒体学科知识构成的本质,基础核心课程能够反应数字媒体的学科性质并且包含数字媒体的学科知识。

数字媒体市场需求调查分析显示,无论是数字媒体的哪个方向,市场对数字媒体的创意人才需求都很大。在作品的制作中,需要专业人才有艺术基础和美术素养。公司在招聘的时候还看重毕业生是否具有产品的设计与创作思维能力,变想法为作品的能力。

目前高校基础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三部分:导论性课程(如数字媒体概论、艺术概论、设计思维与方法),基本艺术素养课(绘画、色彩、造型)和基本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的课(计算机基础、高级程序语言设计、数据结构)等。

数字媒体概论有助于引导学生了解数字媒体的专业领域,艺术概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艺术的本质、分类和艺术的创作,为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艺术基础。设计思维与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变自己的想法为作品创作。绘画、色彩、造型是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课,这也是基于数字媒体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相结合的新兴学科的特点出发的,主要是为培养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艺术素养打下基础。计算机基础、高级程序语言设计、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类的基础课程,其出发点也是数字媒体的学科属性决定的。同时,这些课程也是全国高校在数字媒体人才培养中,开设比例最大的基础核心课程。这些基础核心课程是各个数字媒体专业方向都必须掌握的入门课程或初级课程,该类课程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字媒体专业领域,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不同专业方向的高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2.数字媒体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实现培养目标,对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和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对提高该专业核心竞争能力起决定作用的课程。数字媒体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该专业的精华所在。如果说各高校数字媒体的基础核心课程的普遍性比较大,那么数字媒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各个学校就有所差异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是专业性特点,这是由高校的专业特点所决定的。因为专业不同,其核心课程的数量、内容及各类课程间所占的比例就不会一样。其次是一致性特点,即专业核心课程要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定位的要求,必须与所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协调一致。再次是核心课程要体现明显的个性特色,因为核心课程不仅可以体现在各专业上有所不同,体现在学校上也要有所区别,这是由各学校或各专业特色所决定的,它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数字媒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包含本专业所必须掌握的通用原理、技巧、技术和行规。基本上涵盖了数字媒体研究中的几大主要领域,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数字媒体的各个领域的主要内容,为以后选修某一领域的扩展性的高级课程,或在该领域的继续深造打下了基础。鉴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可行性,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应控制在10门左右为宜,例如多媒体技术基础、动画基础、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动画运动规律、编导基础、数字媒体项目策划与管理、传播学、影视后期制作与合成、计算机网络、数字音频技术、数字媒体市场营销等。

数字媒体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形态:以计算机图形图像为基点的技术院系,以创意艺术为目的的数字艺术院系,以及以实用工具为需求的数字应用院系。不管各学校是以哪种教育形态为主,在以下几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定上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它们分别是计算机图形图像、数字图像处理、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传播学、游戏设计基础、动画运动规律、编导基础、计算机网络、数字音频、非线形编辑与后期合成、项目策划与管理、数字媒体资源管理和数字媒体市场营销。

这些数字媒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反映了市场对不同数字媒体方向的共同的素质要求。另外,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游戏设计基础这些课程是数字媒体研究中的几大主要领域的最重要的课程,也是学生作为数字媒体专业在宽基础培养阶段应该掌握的课程。

3.数字媒体方向核心课程模块

在数字媒体方向核心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供选择的方向核心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在课程的选修顺序方面有一定要求,通常都规定某门课程所必需的先决课程。由于数字媒体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交叉学科,因此在方向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各个学校可以结合数字媒体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侧重点,设置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但大体上是从计算机科学系列和艺术创意系列中选择一定数量的课程。

在数字媒体方向核心课程设置时,可以采取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就是把教育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也可以是操作单元,还可以是一个情境模拟单元。如动画模块、后期制作模块等,同一模块既可以供一个专业使用,也可以供几个专业共用;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学不同的模块,也可以对模块进行增减。把相互独立又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按照程度分为几个层次,以教学单元的形式衔接起来。这样精确的衔接形式既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又可以达到节省课时的目的。

数字媒体专业的方向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本学科几大主要研究领域的引导性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选择。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学科发展的特点,为本校的数字媒体本科生开设了各具特色、内容广泛的较高级的专业方向课程,提供了比较充分的选择余地,也为学生深入了解数字媒体学科进展提供了保证和资源。学生根据学校的要求、自己的兴趣,以及指导教师的协助来选择相应的课程。

4.教材编写特色

数字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满足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所以,进行核心课程体系研究势在必行,同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需要一套全面的、具有特色的专业课教材。

数字媒体技术理解篇4

关键字:数字媒体;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4)02—0078—06【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4.02.011

引言

随着我国动漫、多媒体、影视等数字媒体产业的高速发展,数字媒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导致媒体人才紧缺状况。根据国家权威机构的人才需求报告,在未来十年,我国多媒体、影视、动漫等数字媒体人才需求在100万左右。数字媒体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瓶颈。所以,各高校以及高职类院校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进行正规的高技术人才培养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国内各高校、高职类院校分别开设了数字媒体专业,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以及全国14000左右的职业学校中,大多数已经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但就培养模式各有特色。本文重点探讨被社会誉为“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创新型“一体化”师资的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依托学校现有学科优势,紧密结合国家、天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坚持面向市场、突出特色、创立品牌的办学理念,制定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基本艺术素养和较高数字媒体开发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在本专业领域从事网络多媒体开发、数字视频及特效制作工作的“一体化”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经过四年学习后,学生熟练掌握虚拟仿真技术、数字动画技术、影视特效制作技术、以及web3D技术等,能够在职业教育中从事数字媒体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学,或者从事实训类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二“一个主体,两轮驱动,五个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个主体,两轮驱动,五个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和职业院校对数字媒体师资需求而提出的,与职业教育发展对一体化数字媒体职教师资的需求是相适应的。“一个主体,两轮驱动,五个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培养职教师资为培养主体,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师范技术技能为驱动力,通过五个结合架构的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能力培养体系实现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

1“一个主体”明确培养目标的特色化,是培养模式的根本

“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是专业能长期存在并发展的根本所在。培养特色人才的关键是人才定位准确。对我校而言,办学特色是秉承“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全国培养“双证书”、“一体化”的高素质职教师资,所以,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定位从两方面考虑:

(1)为中等职业院校数字媒体技术及相关专业培养师资。近五年来,高职类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大量开设,导致教师的紧缺。据不完全统计,数字媒体技术及其相关专业教师缺口在4万名左右,尤其缺少具有“双证书一体化”的职教师资。并且,大部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师基本都是相关专业转型而来,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也急需发展和提升。所以,当前广大中、高职院校十分缺乏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较丰富实践技能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职教师资。我校作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应首当其冲担当起重任。

(2)立足于天津,服务于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经济发展中心和国际化港口城市的天津,已建成了部级动漫园。数字媒体产业的飞速发展,也造成了大量数字媒体人才缺口。据不完全统计,为了满足人才需求,天津市已有近100所中、高职院校和技工学校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相关专业或课程,急需大量高素质的数字媒体技术教师。因此,就具体情况显示:天津一方面需要大批数字媒体职教师资;另一方面也需要大批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学校办学特色,结合人才定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以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为主,以培养高级媒体应用人才为辅。“一体化”职教师资是培养目标的主导方向,专业特色是培养模式的根本所在。“一个主体”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取向:

(1)面向学校:从事于天津乃至全国与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职业院校教学,能承接国家和省部级数字媒体技术相关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加强企业交流,了解当前新技术,做到与时俱进。

(2)面向社会:从事于动漫、影视、游戏开发等急需行业的研发工作,尤其是在教育类企业,能为各类学校开发机械、数控加工、建筑等专业的交互式仿真教学软件,体现我校学生具有职业教育领域高端培训课程的开发能力。

2“两轮驱动”体现专业发展能力,是培养模式的灵魂

“两轮驱动”明确了数字媒体创新人才需具备的两种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师范技术能力,简称“专业技能”和“师范技能”,由培养目标确定,是培养模式的灵魂,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专业技能: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掌握虚拟仿真技术、数字动画开发技术、影视特效制作技术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相应的开发工具;并获得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高级)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中级)。

师范技能:掌握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本专业教育、教学的能力(师范类):

专业发展能力的实现主要通过设置合理化课程体系,由此,提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1)“两轮驱动”实现方案——架构“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考虑到我校数字媒体专业依附于信息技术工程学院,招生来源主要是理科生,逻辑思维较好,对技术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媒体艺术感觉相对较差。为此,在设计课程时,从技术类、艺术类和教育类三方面考虑,实现技术、艺术和教育“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在技术、艺术和教育“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中,以技术为主,艺术和教育为辅,主要分为5类:艺术类、技术类、教育类、技术一艺术类、技术一教育类和技术一艺术一教育相结合的综合类,参见图2所示。

(2)“两轮驱动”的具体实现——课程知识结构

“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5类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强调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内容交叉和重复。课程安排采用了课程链的方式,找出了课程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和协调,获得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如图3所示,充分显现技术与艺术结合、学科与教育类课程相结合、学期内或学年内课程紧密耦合。

技术类课程、艺术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用于夯实各类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其他课程奠定基础。其目标是:具备较高计算机水平,具有基本的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弥补理科生在艺术方面知识和能力的缺陷,掌握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

技术与艺术课程结合是将计算机和艺术基础有机衔接起来,体现数字媒体专业的优势。技术与教育课程结合是用计算机方法对教育进行评价和测量。其主要目标是:学生能够具备网络多媒体的开发、影视特效制作、游戏设计与制作以及各种数字媒体的开发能力。掌握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教学方法、技能。同时学生参加相应的职业(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关证书,实现“双证书”。

技术、艺术和教育的综合,是让学生走上讲台,使用所学的师范技能进行数字媒体课程的讲授,体现“一个主体”思想。其主要目标是从整体出发,充分挖掘学生创新潜力和激发学习激情,独立制作完整的创新作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意识。同时,充分发挥职教特长,训练学生的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教师素养和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

3“五个结合”是培养模式实施保障,是培养模式的基石,实现了“四个全程”不间断

“五个结合”是“一个主体、两轮驱动”实现保障。“五个结合”立足于实践、强调全程学习以“实践”为中心,以教学内容项目化、工作实施任务化和作品产品化为目的,将师范技能、专业技能、以及艺术鉴赏能力有机衔接,实现“四个全程”不间断,即师范能力不间断、专业技术能力不间断、技术艺术结合能力不间断、媒体作品开发不间断。

(1)课程和教学法相结合

由教师引导学生研究课程与方法的基本理论,让学生掌握课程开发、设计与评价的基本技能,采用微格教学的形式针对具体课程进行实践教学,并分析、探讨和反思讲授中遇到的问题。

(2)技术和艺术相结合

媒体作品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艺术是美的体现,技术是作品的创作技能,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是优秀媒体作品诞生的源泉。在校期间,重视艺术和技术课程的结合,合理安排开设时间,实现高质量创新作品量的增加。

(3)课程实验实训和工作坊实践创新相结合

好作品的产生需要长期实践积累丰富的素材和经验。实验实训课程由操作性实验和项目性实验组成。操作性实验是知识点练习,一人一组验证或实做一个作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项目性实验是以“工作坊”的形式展开的综合性实验,小组合作设计和开发作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校一校结合

校一校结合是课程与教学法的补充,让学生走入职业院校走上讲台,由职校名师和学生结对子,一带一或一带多,让学生切实了解教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教学能力。目前,我校已与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建立了联合培养的教育实习基地。

(5)校—企结合

“走进企业、开展校—企结合”是学生了解行业发展所需专业技能的必经之路。学校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走出去”参与企业项目的启动、设计与开发,培养学生面向工作过程的技术能力。通常企业人员都有丰富的经验知识,“请进来”企业的工程师到校讲解数字媒体专业国内外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人才需求等核心问题,开拓学生视野。坐落于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区的国内最大的动漫产业园为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从事专业实习提供了绝佳的实习基地。

“五个结合”重视实践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项目化、工作实施任务化和作品产品化。在实施过程中,引入CDio思想和翻转课堂。

(1)基于CDio思想授课形式

根据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讲授方法引入了CDio思想。即依据CDio工程理念,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专业课程创设了基于项目的教学情境。此方法体现“做中学”,在实践中讲解理论,在理论中解决实践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创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沟通和合作能力。伴随着整个项目的完成,学生还了解和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的方针、政策、法规;同时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意识。

(2)翻转课堂优化课堂教学

数字媒体课程多以媒体制作和软件开发的实践课程为主,介于上课时间有限,学生难于较好掌握。鉴于此,整个教学采用了延长课堂时间的翻转课堂来加以知识补救。具体实现是课前教师对课程内容研究分析,划分成独立成章的小知识点。根据教学设计原理,录制多个大约长度为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课后学生学习微视频,对知识点巩固,并完成项目工作。

“五个结合”以完成作品为目的,实现“四个全程”不间断。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能及时掌握前沿信息及市场动向,提高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为将来走出校门奠定坚实的基础,也确保学校专业教育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是实现“两轮驱动”的保障,是培养模式的基石。三“一个主体,两轮驱动,五个结合”培养模式的特点

(1)“一个主体,两轮驱动,五个结合”培养模式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明确了人才定位,培养有特色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创新人才。

(2)“一个主体,两轮驱动,五个结合”培养模式更改了教学方法,强调实践与理论融为一体,以优秀“作品”为驱动力,培养了学生艺术素养和技术运用和开发能力,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形成自身独特设计风格,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积极性。

(3)“一个主体,两轮驱动,五个结合”培养模式实现了大学、企业和职业院校三方联动提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环境和动力,强调了技术与艺术、具体课程与教学法研究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师范能力和媒体开发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四结论

职业院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大力发展,重在解决职教师资的缺口。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职业学校对一体化数字媒体职业教师的需求,提出了“一个主体,两轮驱动,五个结合”的数字媒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个主体”准确定位专业发展方向、是专业特色所在。“两轮驱动”定义人才的两种能力,确定了课程设置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教育与技术的结合。“五个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联动大学、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联合培养,强化实践环节。“一个主体,两轮驱动,五个结合”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挖掘学生创新潜质,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专业技术能力,努力培养具有创新和创造能力、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的职业院校优秀师资,为其他院校数字媒体技术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望秀,谭敏生,汪风麟.地方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生态化培养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3,(4):89-91.

[2]杨哲.数字媒体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分析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2,(12):88-93.

[3]菅光宾,詹青龙.基于中职师资培养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1,(6):60-63.

数字媒体技术理解篇5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212-01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概念

所谓多媒体,就是融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其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text)、图像(image)、图形(Graph)、动画(animation)、音颇(audio)、视颇(vidio).各种媒体表现形式各不同。但都为数字化形式存在,即计算机二进制数字文件。

二、多媒体发展现状

多媒体(mULtimeDia),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常见的图像、声音、文字、动画,承载信息的程序等都是媒体。多媒体技术是指我们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都数位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电脑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多媒体技术极大的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

三、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一)多媒体信息表现与交互

在多媒体平台下,多种媒体并存,各种媒体在空间如何进行组织,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描述和解释,在时间上怎样安排,都是多媒体在表达信息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其交互的作用和影响在表现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成份。

(二)音频采集技术

音频采集通常将模拟信号采样生成数字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再现或存储到数字介质上。VFw。技术和DirectShow技术都能实现windows平台上多媒体信息实时采集,但DirectShow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wDm硬件驱动模型,不仅支持比较早的VFw方式的驱动,而且解决了采集设备性能的差异以及兼容性问题与多媒体本身数据量巨大的问题,是目前音视频采集开发的首选技术。

(三)数据压缩技术

多媒体是面向数据、文本、语音、图像、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的处理。为了得到满意的视频画面质量和听觉效果,必须对音频和视频信号实时处理。数字化后的视频和音频信号的数据量是非常巨大的,如一幅640×480mm分辨率的真彩色(24bit/象素)视频图像,数据量为7241mbit/帧,1000mB的硬盘只能存放1000帧未经压缩的图像。

四、音视频的压缩/解压缩

无论声音的采样参量如何,原始声音的数据量都很大,原始数据量计算方法如下面公式所示。

数据量=采样频率×采样位数×声道数/8(字节/秒)

例如,采样频率位44.1KHz,采样位数为16,双声道,则数据量为181.5千字节每秒,如果我们直接把原始数据在网络中传输,将消耗较多的带宽,并且用网络状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声音传输的不平滑,不连续。因此,采样的原始数据必须压缩后才能发送。目前较多的使用开源的mp3压缩代码。

五、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在pC母板上或芯片内装入多媒体和通讯功能。intel公司推出nSp(nativeSignalprocessing),它基于奔腾处理器实现音频、视频和通讯处理功能。motorola公司将阵列处理器和poweR-pC处理器放在一个芯片上。

(二)研究视频、音频算法,开发芯片产品。例如C—Cube公司推出符合mpeG-1标准的CLm-4500和CLm-4600;iBm推出符合mpeG-2的编码和解码芯片等。

(三)研究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通讯技术,交互电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智能多媒体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技术领域,是多媒体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例如:数字化图书馆融入了多媒体技术后,使得数字化图书馆更加生动真实。远程教育等领域也是应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东北大学就在我国开始建设远程教育网是投了巨资,从沈阳一直铺光缆到秦皇岛,成为了在中国规模最大的网络教育网络之一,他们就用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进行教学,使更多的学生受到了名师学校的教育.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方便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由于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都应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了,但是对于图像和音频的压缩编码规范还很混乱有些压绪编码规范己经公开,有些对外界还是秘密,这对整合音视频压缩编码很不利。在资源共享,开源的思想占主流的当今的技术界,多媒体技术这部分也筋要把各种音视频的压缩技术整合起来,是对多媒体技术更加规范和成熟,这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才能够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数字媒体技术理解篇6

关键字:数字媒体设计;教学;应用与实现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265-02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广泛地被应用,多媒体设计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是越来越不可替代,同时也为我国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

一、数字媒体设计的含义

1.分类。所有能够被计算机进行处理和通过网络传输的一些数字化的信息,均被定义为数字化信息。数字媒体设计,这个课程的内容将传播、设计、艺术、信息技术等一些学科集为一体,因此,由于学科的不同,学者就会被划分成不同的学科分类里。目前为止,就只有两类。一类是艺术设计范畴,采用一些不同的媒体手段对艺术形式进行表现。在过去,造型、绘画、摄影等一系列的传统工具载体被作为设计手段进行使用,而现在是在其中加入了计算机的应用。以不改变理论体系和表达艺术理念的总体框架为目的,将新的载体和新的工具换成数字媒体。另外一类就是从传统的信息技术里分离出来的,将表达手段作为传授和学习的对象,而不是经过数字媒体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因此,这一学派认为,一些从传统的艺术教育出来的学生,很难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缺乏与现代数字媒体挂钩的理论技术。相反,虽然第二类的学生具备数字媒体的操作与理论知识,但是对数字媒体要表达的内容不能够很好的理解,与艺术类的相比,缺少对新媒体的理解和技术应用的实际操作。因此,就要求信息类的学生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上要对数字媒体的内容进行理解与实际操作,将数字媒体所表现的内容植入信息技术当中。以理解信息技术总的结构为基础,去拓展并且应用到有关的数字媒体当中去,还要认为数字媒体设计是对该方向的研究与应用有帮助的。相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习来说,这种方法是确实有效的。

2.数字媒体设计的内涵。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电视、移动通信、3G等新型科技成为信息行业的最有价值应用领域。数字媒体技术所涵盖的数字媒体的存储、管理、检索、编码等以及交互和播放等各种环节的一系列技术方面的问题,都是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存储空间,然后利用安全的管理策略,将数字媒体传送的内容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信息的及时,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且能与很多系统应用的接口,例如检索结果匹配、存储设备调度、内容索引管理等一系列的重要功能。

二、数字媒体设计教学的核心内容

所谓数字媒体设计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将课程所关注的一些知识领域与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合体,之后能够为用户带来独特的体验,并且能够借此了解这个体验的数字媒体设计流程。除此之外,它还是一种关注给用户所带来的体验的技术手段。数字媒体设计这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因此,帮助用户去实现自身的体验技术不一定要作为数字媒体设计课程的核心内容,而此篇文章是侧重于把学习和掌握用户体验的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

作为学习数字媒体设计的学生,应当具备创造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对信息检索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基本素养。虽然帮助用户完成体验数字媒体的设计是这门课程的核心,但因为设计自身对经验性的过程和批判、技术选择的要求,就必须要求在实现设计的工具选择上留有相对的自由度,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双慧眼,能够对工具进行辨别,选出更能帮助自己完成设计的工具。此外,还要说明一点,学生不能将单纯的学习一种技术作为核心任务,而是要以进一步了解为何这项技术会适合实现体验者所需要表达的作为目的。通过将学生分成无数个小组,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协同创作。依照老师出的命题,结合用户自身的需求,从对用户的调查一直到制作,都要选择现有的一些技术设备、理念以及表现手法等,进行数字媒体设计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小组之间的相互协同,对于创作流程也有更深的体验,因此,可以收到一个学以致用的效果。对于课程主题的选择要慎重,尽量选择一些学生能够普遍理解的主题,并将这个主题作为设计对象,整个课程要围绕这个设计对象展开,并且要一步一步解释课程对象的设计流程。这样一来,设计对象的选择范围就比较广,可以是较为单一的图片、媒体文字,也可以是广告、小说等。学生在设计时,要以设计者的身份对设计对象在数字媒体中的价值进行重新考虑,还要考虑传播的科技手段。老师在学生考虑的过程中,要对学生选择设计工具进行相应的引导与启发,使学生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引导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老师对工具应用的介绍,了解数字媒体技术是怎样被运用到生产和设计中的。2010年6月份,上海建桥学院以小说――《海鸥乔纳森》为设计对象,采用上述模式,要求每小组依据自己所找的用户群,制定符合自己的设计方案,选择合适方案的制作工具。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毫无保留地展示自己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采用课堂演讲模式,让每个小组阐述在其创作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流程以及思路,透过老师与学生的一些互动,了解每个小组的设计进程。只有这样的一种课程体验,才能让学生在设计流程方面有积累丰富经验的机会。数字媒体设计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的落实,就是模拟项目、模拟课题、模拟场景,然后进行设计手段多层次的采取,对设计成功进行演练,通过实例模拟,达到教学目标。

三、数字媒体设计的应用与实现

课堂教学的确立是从夸美纽斯开始,至今已有三百多年。随着数字媒体设计的快速发展,就我国而言,现在仍然是使用黑板与粉笔相结合的传统方法,这与当今的优化教学是不相符的。放眼全世界,就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发达国家,日本、德国、美国等都已采用现代化教学模式,经实践证明,比起传统模式要有效得多。所以,我国要顺应潮流,结合实际,克服当前教学的落后状况,逐渐让数字媒体设计教学替代黑板加粉笔教学,实现现代化教学。数字媒体设计教学的应用与实现就是将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等科技设备运用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以及能力的培养。数字媒体设计教学的好处有以下四个方面:对物力、人力等方面的管理相对来说比较经济;老师可以将自己更多的经历放在研究教材和对录音、录像质量的提高上,彻底从课堂教学中走出来;可以对教师进行筛选,在规定的范围内,选出授课最佳的老师,对其的教课过程进行录像,这样一来,可以提高教学水平,方便老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完全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挖掘学生的潜力,可以将因材施教与探索教学相结合。有些人会认为:一旦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每个老师都各自设计自己的计划,单独教学久而久之,课堂教学就会不复存在。其实不然,数字媒体设计教学将受教育的对象进行扩大,课堂的优越性得以提高,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更加充分的发挥,教学内容所涵盖的范围更广。因此,数字媒体设计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演变,它能够将课堂教学继续延续,并加以补充,使其更好的发展。

数字媒体设计教学的运用,对于设计的要求颇高,因此,数字媒体设计教学可以充分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一个学富五车的教师,如果缺乏创造意识,那么他教出来的学生肯定也会和他一样,知识拥有多,但却不可能有任何发明与创新。因此,应当要加强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数字媒体设计教学中就有很多创新的机会。在一般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所创设的各种情境引导学生,激发他们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于一些作品的创造,例如,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数字媒体设计教学,对学生进行有关音乐方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激发,帮助学生深入地体验音乐意境,提高音乐方面的审美能力,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创造性思维。兴趣是学生对知识探求的动力,运用数字媒体设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属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好动、活泼一类的,相比静态的东西而言,更愿意接受动态的。采用数字媒体设计教学,设计一些趣味性强、新颖的动画教学,化静为动,更容易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当然,老师在情境教学的内容选择上,要根据课本确定范围,这些画面可以是直接也可以是间接,在播放完毕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并且,也能帮助老师对学生进行了解。除此之外,数字媒体设计教学的自由性以及交互性,可以让教师自由地控制课程进度,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情况,将抽象变化为具体,进行具有娱乐性质的分层测验,帮助每名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巩固知识,达到教学的预设目标。

随着科技与时代的发展、进步,数字媒体设计教学日益广泛,也被人们所认同。此教学模式将传统模式取代,更有助于对学生智力、兴趣等方面的开发,对于老师而言,更是能够改进授课方式、吸取优秀授课模式的一种最佳途径,促进教师的授课水平的提高,为老师授课模式带来革新,为学生学习知识开辟新的途径,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数字媒体设计教学。

参考文献:

[1]曾栋,张公明.从数字艺术内涵谈工业设计专业数字媒体教育[J].艺术探索,2008,(1):156-158.

数字媒体技术理解篇7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3.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数字媒体技术理解篇8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产学研合作;创新型人才教学模式

1交叉学科对高校教学模式的挑战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顺应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兴应用型交叉学科,它借助于高科技的发展成果和全面支持表现出独有的特征。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特点,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大格局下,教学培养目标应该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作为重点。然而,大部分高校教学上还存在培养理念滞后、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师资力量、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不利于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严格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思路,通过修订原有教学计划,实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以集成创新促进教学水准提高。互联网时代,数字动画、游戏设计、数字刊物、网络广告、影视特效等数字媒体技术得到了支持。

数字媒体的视觉表现手段多样,形式自由,创新力强,想象力可以得到极大发挥,因而以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为主要支撑的数字媒体产业应运而生。我国现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教师资源数量有限,资源紧缺,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这一学科需要逐渐成熟和完善,教师知识和能力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以适应当前学科的发展。教师应该掌握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便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方式。由于交叉学科的特殊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可能存在过度强调数字技术本身,技术训练占学科规划较大部分的问题,教学中没有长远眼界和精准教学定位。这就导致学生仅仅掌握软件等相关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没有掌握自身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进入社会后,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不能明确表达自己艺术创作的主题和内容,需求得不到满足。

2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探析

高校通常根据学科划分不同的院系,形成以学院为基本的教学单位。各学院存在各种沟通障碍,学科之间缺乏学术联系与合作。数字媒体专业是一门交叉新学科,当前大部分院校在工学领域开设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或者在艺术学领域开设动画、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这会造成数字媒体艺术学生计算机技能方面的欠缺,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则缺乏艺术修养的熏陶。这势必造成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不平衡发展。数字媒体领域的知识应是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教师不但应具有深厚的人文艺术素养,而且应该熟练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操作。我们需要加大学科交叉、校企互补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校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行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框架清晰、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师资力量。要以培养中青年新生学科带头人为重点,采取开放、创新、精英、高效的原则,通过各种渠道从外界引进人才,建立师资合理配置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精英多、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软件技术与艺术设计复合型教师队伍。定期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数字媒体教育比较先进的国家进修学习,或者到企业中加强实践技能培养。对现有教师分期分批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短期培训,资助教师进行数字媒体方面的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知识更新。可以兼职聘请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来校授课或讲座。这样有利于解决师资力量方面的问题。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应以实验室为基地,产学研结合,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我们按照“以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教育理念,以数字化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为特色,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层次化和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实践教学改革软件与艺术技能培养有机结合,加大专业实践课课程。专业实践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与探索的活动。它基于学生的理论知识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活动,体现出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我们在交叉学科实践操作当中,可以采用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先要明确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实践能学到什么基本知识,学生能不能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化,这些知识在解决实际创作中有什么意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特性注定其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而目前教育中比较欠缺的就是这种实践课程。对于一般学科来说,实践课或许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比例很小的一部分即可,但是数字媒体艺术这门专业要想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展开大量的实践课程。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创作,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可能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与时俱进。运用最先进科技成果,掌握核心技术领域知识构架,有利于课程达到创新效果。部分高校采用校企合作方式教学,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师生主动联系相关企业,让学生走入企业,了解企业,加强校企合作教育以及学校与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特别是现阶段学校基本设施资源完善度不够,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协作。这些企业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扩展丰富的专业知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学生在企业实践时间较长,企业成为一个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学生也可以在实践中了解企业情况,熟悉工作岗位的条件,两者相辅相成,一定程度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概率。

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及创新思维,通过这些交流和学习,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必将会开创一个新平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将其应用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有机结合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验基地,充分利用社会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强化基础,重视基础对创造的支撑力,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际课题项目为推手,提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数字媒体技术理解篇9

关键词:美学;数字化;新媒体;赛博空间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数字革命的时代,在数字变革中,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在这里,建立了很久的商业模式变得毫无用处,旧的沟通和生活节奏将被代替,传统的艺术本体观念被强烈冲击,人们会感到不安,就好像所有我们认为想当然的事情都变得不那么可靠了。尼格罗庞蒂(negroponte.n.)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经描述了数字化对人类生存的翻天覆地的影响,并且认为“数字技术可以成为带领人们走向伟人的世界共荣与和谐的自然力量”。从来来学的视城看,当代数字技术和“伊托邦”(e-topia)的生成,其重要性不亚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意义深远的革命。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被解构的传统美学,思考新媒体的艺术生产、消费以及美感经验具有怎样的特性?

一、数字文化时代下的媒介变革

在这个经济一体化、文化全球化、社会后现代化的时代,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新的艺术创作手段,许多具有绘图、三维动画、虚拟现实等功能的计算机软件在不断涌现,数字信息技术使文化传媒正从一种控制工具发展成为一种传播、咨询与合作的媒介,信息与传播技术在图像文化增殖方面扮演了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传统的文化传媒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数字技术新媒介——新媒体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到底什么是新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不能算是定义,更像是一句口号,wemedia的口号,我们可以把这句口号理解为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以电子信息与传播技术为核心的“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可以视为一种集体智慧。如果没有数字化技术,新媒体完全不可能。因此,我们在这里把后现代性的数字技术媒体称作新媒体,它是广义的,几乎涵盖了影响当代生活的所有新技术。

(二)数字化时空新观念—一赛博空间

赛博空间(Cyberspace),意译是“(电子计算机创造的)通讯、信息空间:网络空间”,指数字技术和全球化网络所创造的虚拟时空、虚拟社会,是在数字文化时代下,一个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时空世界的数字化时空新观念,在这里,已不仅仅是一个的技术概念,赛博空间同样具有美感特质,迥异于传统美学的美感特质。以后现代性为基本特征的赛搏空间,已经使我们步入了数字文化时代、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使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复制与拟真,艺术与技术的奇妙糅合使数字艺术的理论意义凸显。

二、数字文化时代新媒体的美感特征

(一)新媒体的数字化复制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艺术品很难复制,复制手段也较为繁琐。因此传统艺术品具有独一无二性。而当技术复制出现后,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本雅明在其著名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1936)中描述了传统文艺观中,艺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其所具有的“此时此地”和“独一无二”的特质,而机械复制的艺术品如何失却了“灵韵”,看过《蒙娜丽莎》或《泛舟午宴》的印刷画的人也会熟悉这种效果——不管印刷画如何忠于原作,仍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原作的感染力。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在技术上对艺术品或者其中的某些信息进行筛选、复制和传递已经非常容易,在数字文化时代,全都现实都处于丧失其“光韵”以利于无休止的复制品循环的危险之中。从传统摄影向数字图像处理的转型中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一张数码“照片”除了“通过镜头和光线定影对一种事物或者事件的记录”这一照片的传统意义外,它也可以轻而易举地用现存多种图像复制、拼贴而成,甚至是一种完全合成的图像生产。

新媒体生产制造的这些“摹本”不仅仅是从前某个原作的复制品,而且也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创造,在这种意义上,任何“摹本”都是一种“原作”。同时,数字技术的复制创新力量将美学思想带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这种广泛的普及性作用,将美学的影响引到传统媒介不能深入的地方:不仅仅是地理的空间,更包括审美水平的空间,受众审美能力的快速提升。换言之,开放的整体、技术的造神不仅没有使“灵韵”消失,相反,数字复制技术恰恰是艺术重构“灵韵”的巨大能力,正是善于利用数字技术手段的各种新媒体,巧妙地使经典“灵韵”再生,在形象和受众的互动交流中呈现于当下时刻,并且变得世俗化或非神秘化,创造出的是一种新型的“灵韵”。

(二)新媒体的数字仿真与虚拟技术

虚拟世界是对一个世界的仿真,在物理学的意义上它不是真实的,但是它给受众以真实而深刻的审美体验。新媒体艺术大量借助计算机虚拟技术或者说数字仿真技术,能够创生与现实世界极其相似甚至一模一样的虚拟景象。如利用“3Dmax”等一些3D软件制作出的仿真效果图,及通过一些具有“Flash格式虚拟漫游”、“全屏展示场景和地图”,“支持导入多地图”、“支持多种音频格式”、“视频漫游”等功能的“Flash三维全景虚拟漫游制作软件”,可以使房产楼盘、旅游景点、宾馆酒店、校园风光等场景轻松的在网上展示效果,让观看者无需亲临现场即可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果说过往的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招贴等是源于现实的物像仿拟的话,互联网上的“界面影像”、花样翻新的网络游戏以及数字技术的料幻影视作品等,则将“真实的虚拟”发展为“虚拟的真实”。2008年上映的美国科幻历险电影《地心游记3D》(JourneytotheCenteroftheearth3D)-影片全部运用最新的3D立体影像技术,将儒勒·凡尔纳1864年创作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从纸上的文字“活生生”的再现在银幕上,化为逼真的视听场面,观众带上特制眼镜后即可身临其境的体验地心旅程。在这里,数字虚拟技术创造出一种异质的虚构的现实,彻底突破了传统艺术真实观中虚拟与写实、真与假的二元对立关系,体现了数字艺术,电子传媒和现实体验三元合一。可以预见的是,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人们获取某些真实体验的新手段。我们甚至可以在这种“虚拟真实”中享受到鲍得里亚所说的“超真实”的审美体验。

(三)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与动态性

从岩画和巫会的模拟传播,到诗歌和戏剧的口语传播,到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后的文字传播,到无线电发明之后的电子传播,回顾人类的大众传播史我们可以发现,传播的媒介形态日趋丰富,而传播行为日趋自由。由于传播方式的限制,传统艺术活动中各要素间尤其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数字变革使“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艺术表现方式得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我们将有机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传播和体验丰高的感官信号。”我们会发现,新媒体不同于现代媒体单向性的传播,它实现了数字化集成与整合,实现了艺术元素间的有机互动,现在的数字照片不能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洗印照片,通过peotoSHop等图片处理软件,数字照片可以被任意开合、修补、嫁接、变型等。另一方面,新媒体美学的交互式活性审美基于数字化背景,数字化必然带来的网络化,以及网络化必然导致的交互性,使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转换极其容易。就如人们可以把互联网上的数字照片根据个人美感体验进行修改或剪接等操作,新媒体把美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大增强了受众的积极参与程度,使其共同参与美感体验。新媒体艺术产生出与传统艺术迥然不同的新审美特征,这样的审美不是静观和沉思,而是多元的和动态的交互性的交流。

超现实主义画家马塞尔·杜(marcelDuchamp)1919年摘了若干幅“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在《蒙娜丽莎》的彩色复制品上,用铅笔为蒙娜丽莎画上了小胡子,其中最有名的一幅就是《L.H.o.o.Q》,成为杜尚的艺术名作,而现在给蒙娜丽莎脸上画两撇胡子不再是艺术大师的专利,互联网创造了大众参与、交互共享的动态美学,如尼葛罗庞帝描绘的那样,进入数字文化时代一那些“已经完成、不可更改的艺术作品”的说法将成为过去时。我们能看到许多人在互联网络上将据说已经完成的各种艺术作品进行各种随心所欲地复制、涂抹与扭曲。“数字化使我们得以传达艺术形成的过程,而不只是展现最后的成品。这一过程可能是单一心灵的迷狂幻想、许多人的集体想象或是革命团体的共同梦想。”

(四)新媒体的公共性与大众性。

数字媒体技术理解篇10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

1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现状

现代社会上最常被提起的就是:云、数据、信息时代、智能移动设备、网络等,这些新潮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数字媒体。它区别于传统的大众媒体,不再存在于报纸、印刷书刊、广播电视中,而是以数字技术的方式存在且飞速传播,更多的呈现在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设备上。它以网络为载体,更高速、更有时效性,从而极大地打破了传统的艺术教学所带来的局限性,也降低了对空间、时间的要求,使得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不再限制传统课堂上的教学模式,求知者甚至可以在任意时间通过数字媒体寻找自己渴望获得的知识,这样就具有更多的选择性。而且,网络的发达让我们面对的社会信息资源比以往有了质的飞越,选择性更广,获得方式也更加便捷。通过新媒体,高度集成了网络的资源,使数字媒体也具备网络资源的特性,如具备丰富性、可复制存储性、便捷性、高速性等特点。基于这些优点,数字媒体已经是现在最流行的媒体技术。随着体验的不断提高,数字媒体势必会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自由度得到空前的提升,甚至改变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引入数字媒体,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改变传统的教授变为大众的交流,互相分享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时至今日,数字媒体早已深入追赶时尚的年轻人的生活中,成为了互动、求知的首选方式。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媒体以不可估量的优势,不可计算的速度开启了新的媒体时代。

2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意义

艺术作为人类的高端精神食粮,总是带有一些脆弱和敏感,艺术的沟通与交流要求交流者具有极强的感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与艺术气息产生共鸣,从而了解、把握、领会其中的魅力。在现代社会潮流中,数字媒体已经是发展的关键,通过现代数字技术手段的加入,使隐晦的艺术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出来,能够在极具感性中加入一些理性思维的方式,将感性和理性融合,用理性的观点去体现感性的情感,也用感性的色彩美化理性的直观,让艺术看起来更加直观、具体。同时,将多元的文化、个性的设计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实现艺术、科学、时尚的整合。

3多元的教学模式

数字媒体艺术在现阶段有多样化的模式,如视频教学,在教学中搜集相关的具有音频、图片、视频的课件,既能丰富授课内容,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多媒体的介入让视频影音文件自如地穿插在课堂的授课过程中,避免连续枯燥的讲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厌烦感;能够解决长时间单纯听课带来的精力不集中情况,也能让课堂更加紧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缓解紧张的压力,在具有趣味性的过程里学习、掌握知识;也可以通过开展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以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模拟公司的工作模式,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案例。在教师的带领下,借鉴企业的行业规范和管理流程,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按照项目要求制定工作流程和设计方案,从资料搜集到整理、从设计创意到后期制作,大家分工协作来完成整个项目;还可以利用游戏互动的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数字媒体新技术,带领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可以根据课程的安排,由教师自己定制出符合教学计划的游戏,通过数字媒体让全部学生都参与进来,由互动游戏引导学生自然进入教师提前设置好的思考问题中,应用情景的变化和游戏情节的带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更有效率地完成课堂计划。

4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作用

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于网络和电脑科技的发展,综合了数字、电子、网络等技术,作为全方位、立体化的新媒体技术,可以在教学中起到更广的作用。

(1)改变单纯课本上获得知识的途径。在原来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的是依据课本的知识覆盖来进行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也是依据课本的知识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就难免存在一些知识点的遗漏,教师找不到授课的依据,学生对于片面知识的理解难度加大。在现代化信息社会,新媒体的应用让知识的获得不再像以往一样艰难,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更方便、快捷地获得最新,最全的整体知识结构,能够走出书本的限制。数字媒体提供了高效率的方式,还可以应用易传播、能复制的特点,更方便地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这是一种新的教育资源,是以往所不能想象的。

(2)改变了传统师生传授知识的关系。传统方式下,我们的课堂过于重视以教师为主,不断地讲解、传授,很多时候不允许学生发出他们的声音。而在新媒体技术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多了一条沟通渠道,双方可以跳出课堂,跳出讲台,跳出黑板,各自表达对问题的探究和见解;也因为数字媒体的便利性,甚至可以随时带入多个老师、多个同学各自表达,就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教授关系,由点对点变成了多个人,大家共同交流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多地发挥自身的主观感受,不断反馈自己的想法,自主地选择接受知识的方式,从而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一种平等的关系。其中教师只起到引导、修正的作用,由教师起头,由学生本身来把握自己的学习内容,这样的新型关系更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成长。

(3)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作业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压力最大的一部分,有些作业甚至成为了学生的负担。而在新媒体时代,大家更多地关注到数字媒体艺术学习的应用,由教师带领,通过新媒体互动形式,完成课堂和课后作业,这样既达到了巩固、强化知识的目的,也让学生真正的减轻了负担,并且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形式,逐渐打开学生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