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诊所医保规章制度十篇诊所医保规章制度十篇

诊所医保规章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1:15

诊所医保规章制度篇1

20世纪80年代初,阮德章从南通医学院毕业以后,在当时的县人民医院内科工作十多年。40多岁时,他到如皋尘洁医院外科工作。2001年前后,全国各地医院改制期间,他离开了公立医院,在当地多家民营医院行医,还当过院长。

2012年,阮德章到了退休年龄,他想着开办一家普通外科诊所,却一直没有获得批准。

2015年9月1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简化个体行医准入审批程序,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更早一些公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中,更明确提出,“个体诊所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

听到这个消息,阮德章十分高兴,他希望这一次有机会圆自己的“诊所梦”。

按照上述《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同时,文件提出明确考核目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城市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0%”。完善分级诊疗需要借助市场力量,与其处处限制医生行为,不如让他们去自由执业开诊所,同时逐渐赋予诊所医保定点资格,这才能实现“首诊在基层”的目标。

分级诊疗思路在中国已提出多年,政府意在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然而,因为长期的医疗资源错配,使现实中诊所供给不足,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弱化,分级枢纽失灵。同时,大医院规模迅速扩张,对基层产生了巨大的虹吸效应,人们无论“大病”“小病”仍直奔大医院,看病难的矛盾愈发突出。

如今,新的目标已提出,要想打破分级诊疗怪圈,需破除区域卫生规划、医生执业限制、医保定点资格授予等种种政策障碍。难获批的诊所

2012年,阮德章动了开一家普通外科诊所的念头,但他前往当时的如皋市卫生局咨询时,被告知因没有规划而无法开办。他没有死心,按照当地规定提交材料,开始“长征”。

阮德章的申请迟迟没有得到回音,在他的一再催促下,卫生局正式回复,根据《如皋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该市“不再重复增设普通个体诊所,对现有的个体诊所加强管理和完善;鼓励发展填补市内空白的特色专科诊所”。

上述规划还提到,“城市500米直径范围内不得重复设置同类别的医疗机构”。基于这些原则,如皋市卫生局曾公开回应,本地医疗资源趋于饱和。

无奈之下,阮德章只好提出办理特色诊所申请,如皋市卫生局受理后,要求他补充材料,包括“有关机构鉴定或认定的,能够治疗骨关节炎、脉管炎、淋巴管漏、面肌痉挛、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疑难病技能的证明材料”。在阮德章看来,市卫生局对“特色专科诊所”界定模糊,因此他无法找到合适的机构来出具相关鉴定,诊所的审批也就此搁置。

较真的阮德章开始与卫生局对簿公堂,卫生局未在规定时间内处理他的诊所办理申请,控告政府部门在“特色诊所”审批申请中不作为。最终,法院虽然认定卫生局确实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处理相关事务,但又判决卫生局的审批决议合理。

“我早年的同学在江苏、上海一带的三甲医院,不少都作到了院长和科室主任。没想到,我为了办个诊所就折腾好几年。”阮德章说。

除了区域卫生规划,阮德章发现办一个诊所,还要突破重重关卡。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开办诊所需要“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医师职称后,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但江苏省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规定:“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并“通过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开业考试”。

如皋卫生部门认为,阮德章曾担任外科医生的尘洁医院只是一级医院,虽然他的内科、外科的从业经历都超过五年,仍不符合规定。

阮德章则认为,国家只设立了《执业医师证书》和执业五年的要求,江苏省开业考试的规定并没有充分的根据。而且,开业考试一年只有一次,一旦错过就会延误一年时间,管制惹的祸

阮德章的遭遇并非个案,随着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了解越来越多,不少希望开诊所的医生都联系他,咨询意见,寻求帮助。

中国目前的医疗机构管制主要体现在人员的资质和机构牌照两方面。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一些医生选择个人开业,形成中国最早的个人诊所。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逐步建立执业医师制度,获得《医师执业证》成为行医的基本条件。同期,《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出台,“设置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牌照管制开始趋严。很多地方几乎都通过设立额外条件,严控诊所牌照发放,并将其写入区域医疗设置规划。

此外,对申请者执业年限、职称等级等方面限制也不少。一些地方规定,医生想开诊所,需要在三甲医院工作十年以上。

广东珠海的医生许伟明,为了给自己的诊所一个合法资格,跟政府磨了近十年才如愿。

在这样的管制政策之下,中国的私人诊所发展被抑制。2001年,中国大陆地区的私人诊所数量为13.7万家,之后下降,到2005年,才恢复到13.3万家。卫生部门甚至不再对私人诊所数量进行单独统计,而是将私人诊所与厂矿、学校的医务室、卫生所等医疗机构合并计算。

随着国企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企业和学校下属的医疗机构也大量被合并或者取消。在21世纪的开头十年里,这两类机构减少了7.1万家,直到现在还没有恢复。

以江苏如皋为例,1990年,当地个体诊所开业为131家,企事业单位卫生所84家。到2012年,个人诊所和企事业单位诊所下降56家,截至2014年,稍反弹至60家。

由于供给不足,诊所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的作用被严重遏制。2015年4月,全国19.1万家诊所提供的服务量,不到当月全国医疗服务总量的8%。

与很多地方一样,如皋市也确立了医院与社区服务机构的双向转诊制度,以达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要求。但是,当地规划一方面提出500米之内不得重复设置同类别的医疗机构,限制基层医疗发展;一方面又提出“可增加床位2000张”,做大做强公立医院。

《财经》记者接触的一些希望开诊所医生都遇到了共同的情况:对于开办诊所的申请,卫生部门答复几乎全部都是“暂时没有规划”。

严格的管制无法完全压制医疗市场对于个人诊所的需求。郑静晨(化名)原在一家二级公立医院任职,2000年前后,他走出体制,辗转多家民营医院任职。再后来,他试图申办自己的个人诊所,最终未获批准,只能在自己家里开了一家“黑诊所”,等待着有一天能取得“合法”身份。

为了规避风险,他通过关系,把自己的诊所挂靠在社区服务中心下面。十年来,郑静晨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诊所,为慕名而来的患者治病。他心存侥幸,“只要自己小心谨慎一些,不让患者出安全事故,应该没事”。基层医疗分化

限制诊所的同时,中国的各级政府寄望亲自举办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分级诊疗。中国目前已具备了一套“分级诊疗体系”,比如,在城市有“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三级体系,农村有“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体系。

截至2015年4月,城乡基层医疗机构达到72.8万家(不含诊所)。然而,现有的分级诊疗体系呈现分化趋势,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做大做强,而另一些则面临不断萎缩的窘境,分级诊疗枢纽由此失灵。

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人口聚集带来医疗需求增长,一些乡镇卫生所和社区服务中心并不满足于提供全科服务,规模不断扩张。2012年前后,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结果逐渐出炉时,广东、浙江、江苏等发达省份的部分乡镇医院晋升三级医院。

按照中国的医院分级标准,乡镇卫生院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一般只能评为一级,其职责是提供预防等公卫服务,并针对社区进行多发病、常见病管理,并对疑难重症患者转诊。

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也在分化。湖南浏阳市一家乡镇卫生院院长高洁指出,有的乡镇卫生院收入达到千万元级,逐渐向县级医院看齐;而一些偏远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只有上百万元收入。

由此,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弱化,也成为不争的事实。

2010年,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为58.4亿人次,其中医院20.4亿人次,占比为34.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6.1亿人次,占比为61.8%。而到了2014年,前11个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就达67.7亿人次,医院占比上升至38.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降至57.9%。

中国大医院同时提供普通门急诊服务和住院医疗服务,凭借着医疗资源优势,在医疗市场上切走的份额越来越大,患者本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接受普通门急诊服务,却纷纷涌入大医院。

按照基层医疗机构的设置,简单手术本是其业务范围,但在现实中,许多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手术可做。

基层医疗机构的住院患者数量在2010年前后达到4111万人次的高峰,此后慢慢下滑。到2014年,前11个月基层医疗机构的入院人数只有3528.1万人,这意味着一些简单的手术已经被放弃,患者涌入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医疗成本和患者支出走高不可避免。分级诊疗梗阻

欧美发达国家分级诊疗、急慢分治的制度设计和国际经验,早被国内官员和学者熟知。

英国的分级诊疗主要依赖于自由执业的全科医生诊所。政府向全科医生购买服务,全科医生组织承担大部分资金的使用和分配。因此,全科医生不仅是医疗体系的守门人,还决定卫生资金的流向和患者的就医选择。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曾经指出,英国90%的门诊由全科医生承担;而且,由于大部分患者根本不需要转诊,因此英国只有约20%的患者会流向医院。

香港的情况也基本类似。2007年,香港医管局下设的公立医院和公立诊所,支撑着91%的住院患者、29%的门诊患者的医疗服务;私立医疗服务体系支撑着9%的住院患者、72%的门诊服务。香港地区的初级诊疗服务主要是由充分竞争的私立诊所提供的。

因此,朱恒鹏一直主张,中国应该解放医生,鼓励医生开办诊所,建立竞争性社区诊疗守门人制度,完善社区首诊。

不过现实则是,以自由执业为基础的个人诊所长期被抑制,无法接起分级诊疗重任。政府还不得不寄望于过去建立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鼓励大医院帮扶乡镇卫生院,探索建立医联体,完善分级诊疗,把更多患者留在基层。

然而,这一愿望落地的一个主要障碍来自于医保支付系统的缺陷。

为了控制费用,医保付费本来应该是适当偏向于成本更低、收费更低的医疗服务机构,引导患者留在基层。然而,中国医保体系中缺乏针对诊所的制度设计,单纯的诊金模式使诊所承受市场压力:定价太高,患者难以承受;定价太低,意味着要跟公立医疗机构一样依赖检查和药品赚取收入,同样令患者却步。

医保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也形成障碍。山东济宁市兖州区中医院曾尝试接管两家位置偏远的乡镇卫生院的业务,并派遣医生到邻近的两家乡镇卫生院帮扶,此举确实留住一部分患者。患者在这里接受治疗,费用更低,占用医保资金更少。但时间一长,中医院院长孔庆民就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其中一家卫生院每年的医保额度只有500万元,这使得卫生院不得不控制患者数量。

诊所医保规章制度篇2

摘要: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应对门诊的功能重新认识并加强管理。笔者从门诊特点、门诊经营、门诊管理等角度,探讨门诊工作的共性、特性,从而为加强门诊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关键词:医院门诊特点门诊管理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使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不仅要求治病,还要求保健;不仅要求身体健康,还要求心理健康,门诊部的功能必须由单纯的诊治向预防、保健、诊疗和康复全方位转变,使门诊部服务向社会延伸,其管理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主动调整结构、人员构成和服务模式。门诊部管理者应抓住机遇,与时俱进,迎接挑战,主动更新管理理念,管理上不断创新。近期卫生部等有关部门了新的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把新时期门诊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对门诊的认识和管理上,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医院各不相同、各有所长。因此,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对门诊的功能变化和门诊管理工作重新认识,把加强门诊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去对待。笔者通过多年来从事门诊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些看法和体会,以期抛砖引玉。1门诊特点1.1流通状态门诊是人员高度集中和高度流通的部门,在短时间内可以有大量的人群快速流入和流出。这就对门诊环境提出一个较高的要求,要求门诊的布局、门诊的设置、门诊的各科室、门诊的标识都必须能容纳一定量的人员集中,又能够使人员流动起来畅通无阻,不能出现拥堵的混乱。1.2变量状态病患和陪护以及其他来院者是随机性和不定期性的,人多或人少,全天满负荷或一时满负荷都是一个变量。这个特性就决定了医院门各部门,要有一个长期稳定存在状态和常规工作状态,各种设施设备要长期保持良好,标识鲜明醒目,医务人员相对恒定并始终保持在一个常规工作状态,能够相对从容应对来院人员的数量变化。1.3变化状态门诊病患形形色色,病情轻重缓急,病患种类多种多样,病患需求参差不齐,各科之间的交流处于动态形式。门诊科室的设置与布局,科室的种类设置,设备设施的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各种流程,必须合理、齐全、完备、规范、严格、人性化,才能适应门诊病患的多变状态。2门诊经营2.1门诊布局设置必须符合人员集中、流通、多变的特点。布局合理就是达到门诊特点的需要,有重点中心部位,有放射环状排列,科室位置有远近高低,设施有边贯,人员能集能散,流通无阻碍,流程顺畅,能有效地消除“三长一短”。2.2门诊科室科室是服务患者解决问题的重要基本处所,科室种类的设置,科室位置的放置,人员的配置,设备设施的合理配置,必须保证门诊工作的顺畅安全,并且要能体现重点学科的特色和作用,要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2.3门诊标识信息门诊标识是最能显现门诊的形象和门诊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最易被忽视的一项。往往医院等级越高,历史越久远的医院,标识往往较为清晰合理,信息最为全面及时。高层管理者能够重视的医院,在标识方面做的也最为靠近标准。同时,门诊标识信息也是患者最为需要的一项,也能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科学合理的标识是医院门诊工作顺畅的有力保证。3门诊管理3.1门诊流程患者人群到医院就进入门诊流程程序,其行走路线,停车位置、预检分诊、挂号需求、科室就诊待诊、辅助检查、科间会诊、诊疗结论、处理转归、入院、转院、急诊特诊通道等必须科学合理才能是就诊流程顺畅,节约门诊就医时间,有效地消除“三长一短”现象。门诊流程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科学、顺畅、安全、和谐,不能有瓶颈卡点,也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关键。3.2门诊安全医疗安全有赖于医院规章制度和各种诊疗常规的建立。门诊部有统一的各类管理规章制度和统一纪律,门诊各科室及各辅助科室有相关的规章制度,科间合作有规范条例,个人有岗位责任制,各项工作有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使门诊有机的分工合作成为一个联动的运转机器。另外,就诊环境的无障碍规定,人身安全保障,安保部门的规范规章,也是影响门诊安全的重要环节。3.3门诊保障门诊信息管理,包括公示栏、触摸屏,出诊信息、变动信息、价格信息、执业信息、就诊流程信息、指示标识、投诉纠纷处理,都必须

诊所医保规章制度篇3

【摘要】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应对门诊的功能重新认识并加强管理。笔者从门诊特点、门诊经营、门诊管理等角度,探讨门诊工作的共性、特性,从而为加强门诊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医院门诊  特点  门诊管理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使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不仅要求治病,还要求保健;不仅要求身体健康,还要求心理健康,门诊部的功能必须由单纯的诊治向预防、保健、诊疗和康复全方位转变,使门诊部服务向社会延伸,其管理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主动调整结构、人员构成和服务模式。门诊部管理者应抓住机遇,与时俱进,迎接挑战,主动更新管理理念,管理上不断创新。近期卫生部等有关部门了新的医院门诊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把新时期门诊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对门诊的认识和管理上,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医院各不相同、各有所长。因此,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对门诊的功能变化和门诊管理工作重新认识,把加强门诊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去对待。笔者通过多年来从事门诊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些看法和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1  门诊特点

        1.1流通状态

        门诊是人员高度集中和高度流通的部门,在短时间内可以有大量的人群快速流入和流出。这就对门诊环境提出一个较高的要求,要求门诊的布局、门诊的设置、门诊的各科室、门诊的标识都必须能容纳一定量的人员集中,又能够使人员流动起来畅通无阻,不能出现拥堵的混乱。

        1.2变量状态

        病患和陪护以及其他来院者是随机性和不定期性的,人多或人少,全天满负荷或一时满负荷都是一个变量。这个特性就决定了医院门各部门,要有一个长期稳定存在状态和常规工作状态,各种设施设备要长期保持良好,标识鲜明醒目,医务人员相对恒定并始终保持在一个常规工作状态,能够相对从容应对来院人员的数量变化。

        1.3变化状态

        门诊病患形形色色,病情轻重缓急,病患种类多种多样,病患需求参差不齐,各科之间的交流处于动态形式。门诊科室的设置与布局,科室的种类设置,设备设施的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各种流程,必须合理、齐全、完备、规范、严格、人性化,才能适应门诊病患的多变状态。

        2  门诊经营

        2.1门诊布局设置

必须符合人员集中、流通、多变的特点。布局合理就是达到门诊特点的需要,有重点中心部位,有放射环状排列,科室位置有远近高低,设施有边贯,人员能集能散,流通无阻碍,流程顺畅,能有效地消除“三长一短”。

        2.2门诊科室

        科室是服务患者解决问题的重要基本处所,科室种类的设置,科室位置的放置,人员的配置,设备设施的合理配置,必须保证门诊工作的顺畅安全,并且要能体现重点学科的特色和作用,要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

        2.3门诊标识信息

        门诊标识是最能显现门诊的形象和门诊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最易被忽视的一项。往往医院等级越高,历史越久远的医院,标识往往较为清晰合理,信息最为全面及时。高层管理者能够重视的医院,在标识方面做的也最为靠近标准。同时,门诊标识信息也是患者最为需要的一项,也能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科学合理的标识是医院门诊工作顺畅的有力保证。

        3  门诊管理

        3.1门诊流程

        患者人群到医院就进入门诊流程程序,其行走路线,停车位置、预检分诊、挂号需求、科室就诊待诊、辅助检查、科间会诊、诊疗结论、处理转归、入院、转院、急诊特诊通道等必须科学合理才能是就诊流程顺畅,节约门诊就医时间,有效地消除“三长一短”现象。门诊流程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科学、顺畅、安全、和谐,不能有瓶颈卡点,也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关键。

        3.2门诊安全

        医疗安全有赖于医院规章制度和各种诊疗常规的建立。门诊部有统一的各类管理规章制度和统一纪律,门诊各科室及各辅助科室有相关的规章制度,科间合作有规范条例,个人有岗位责任制,各项工作有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使门诊有机的分工合作成为一个联动的运转机器。

另外,就诊环境的无障碍规定,人身安全保障,安保部门的规范规章,也是影响门诊安全的重要环节。

        3.3门诊保障

        门诊信息管理,包括公示栏、触摸屏,出诊信息、变动信息、价格信息、执业信息、就诊流程信息、指示标识、投诉纠纷处理,都必须规范,及时正确、全面,以保障门诊的正常进行。

        3.4门诊监督

        要建立健全门诊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管理目标和考核标准,落实专人责任管理,制定奖惩措施,监控管理等规章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管。

        4  结论和体会

        门诊作为医院医疗服务的前沿窗口,承担着越来越重的作用,其服务质量和水平不仅影响病人的满意度,而且能反应出医院的管理水平,关系到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医院的长远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病人的就医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层次化、个性化趋势,门诊部应本着“高效、优质、安全、经济”的原则,建立新的服务模式,转变服务功能。应做到:①简化和规范就医流程,提高就医效率;②增加服务内容,提供不同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③将门诊的服务延伸到院前的预防、健康体检、日常保健和院后的随访、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

门诊管理没有统一标准,只有特性和共性,找准了特性和共性,就能更好地进行门诊经营、门诊管理。 

参 考 文 献

诊所医保规章制度篇4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调查对象为辖区内所有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中设置口腔专业的诊疗机构。

1.2方法

依据《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与《消毒技术规范》,经过咨询专家、小组讨论后,自制调查表格,并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制订统一标准,采取现场查看、询问医务人员和现场检测的方法了解消毒管理工作。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1.1诊疗机构辖区内所有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中设置口腔专业的诊疗机构共34家(9家未开展诊疗业务),综合治疗椅63台,月诊量约12610人次(表1)。

2.1.2执业人员25家口腔诊疗机构共有医务人员78人,中级及以上职称17人,其中执业医师占58.97%,执业助理医师占14.10%,护士占14.10%,技师占7.69%,其他人员占5.14%。

2.2调查结果

2.2.1医院感染规章制度20家口腔诊疗机构都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5家口腔诊疗机构没有制订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其中4家为个体及民办医疗机构)。

2.2.2消毒室与区域布局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要求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2]。调查结果显示,25家口腔诊疗机构诊疗区域和清洗、消毒区域均分开设置,9家污染区、清洁区、消毒区布局不合理,9家无治疗台、工作台、牙椅位消毒记录或记录不全,7家无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记录或记录不全。

2.2.3医护人员防护在医务人员自我防护和外源性感染的控制方面,12家医务人员操作时未戴帽子、口罩,占口腔诊疗机构48.0%;14家口腔诊疗机构口腔科使用普通手动式洗手设施,即非肘式、脚踏或感应式洗手设施,占56.0%。

2.2.4消毒溶液及器械包装检查发现14家口腔诊疗机构盛放口腔器械的消毒容器标签书写不规范;13家无消毒溶液(2.0%戊二醛)浓度监测记录或记录不全,现场使用戊二醛浓度测试卡(3m)监测消毒液浓度,6家溶液浓度显示<2.0%;8家塑封器械外包装未标明有效期或已过有效期,3家灭菌器械在空气中;15家口腔科内发现部分药品过期,主要为一级医疗机构及个体诊所。

2.2.5医疗废弃物处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规章规定,5家口腔诊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分类不正确,10家一次性物品未做到毁形-消毒-集中处理,7家无医疗废物回收登记或登记不全,4家个体诊所无污水处理设施。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区口腔诊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逐步开展,无菌技术操作等消毒隔离工作较以前有明显提高,但仍存在医源性感染隐患。少数医务人员消毒意识薄弱,个人防护意识淡薄,区域布局不尽合理,器械消毒与灭菌不到位,这都是医疗工作中“重治疗,轻预防”所造成的结果。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做好口腔诊疗机构医院感染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3.1加大人才引进强化内部管理

我区口腔卫生人力资源主要分布在二级及以上口腔诊疗机构,二级以下口腔诊疗机构缺乏口腔医师(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诊疗机构没有取得执业资格的口腔医师),更何况口腔医生又兼职技师、护士,口腔卫生人力远远不能满足我区人口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这为无证口腔行医提供了生存条件。因此,口腔诊疗机构应加大口腔卫生人力的引进,用制度、待遇、感情留住口腔卫生人才,以适应时展的需求。

各级口腔诊疗机构应高度重视口腔消毒管理工作,将口腔消毒管理工作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中,建立三级质量控制网络,制订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质量考核标准。院、科两级要加大管理力度,不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结果与科室、个人绩效挂钩,确保病人的就医安全[3,4]。

3.2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从调查情况看,有13家口腔诊疗机构没有进行消毒溶液浓度监测,3家灭菌器械在空气中,10家一次性物品未做到毁形-消毒-集中处理,由此造成对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不严,存在严重的交叉感染隐患。卫生主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从业人员预防医院感染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不断强化他们的消毒隔离技术和无菌观念,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的规范、技术,形成人人懂法、守法的工作氛围。

3.3加强监督执法打击无证行医

口腔科器械在临床的使用率高,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口腔诊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定期地对口腔科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等诸多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依法对口腔科的空气和物体表面卫生状况、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处理、消毒液浓度等进行监测。通过监督与检测,可以督促口腔诊疗机构意识到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疏漏与不足,了解管理的重点环节与难点所在,从而加强自身管理,逐步使口腔科的诊疗消毒工作走向正规化、法制化。卫生行政部门还应合理规划口腔诊疗机构资源,加大无证口腔诊所打击力度,提高打击无证行医宣传实效,有效遏制无证口腔行医现象。

3.4规范消毒技术注重人员防护

医疗器械有效的消毒与灭菌是交叉感染控制的关键。口腔科高速涡轮手机直接与患者唾液、牙垢、血液及黏膜接触,机头结构复杂易藏污纳垢,是消毒、灭菌的难点。因此,口腔诊所必须设置专用的清洗室、消毒室,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科室应配备必需的清洗、消毒、灭菌设备,消毒与灭菌的口腔器械应标记消毒日期、有效期。

口腔医生诊疗时常接触病人的血液、唾液、龈沟液,冲洗、洁齿等行为极易造成口腔内容物的喷溅[5]。我区48%口腔诊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诊疗操作时未戴帽子、口罩,这说明医务人员本身的防护意识不强。由于口腔专业的高风险性要求我们加强和关注口腔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口腔专业医务人员必须重视和完善自我保护措施,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避免造成患-医-患的医院感染链,这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4参考文献

[1]王峰,刘俊业,郝文源,等.莱芜市部分口腔诊室消毒卫生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6,22(11):852-853.[2]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S].

[3]王芳云,张建凤,张大芸,等.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12(5):333-334.[4]吴自荣.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措施与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3,13(1):43.

诊所医保规章制度篇5

【关键词】医院;门诊收费;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前言

医院门诊收费是医院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而言,门诊收费是医院持续运转、健康发展、提供优质公共医疗服务的基石,是医院日常经济收入最重要的一项来源;对广大患者而言,门诊收费是合理价格购买医疗服务的窗口。

门诊收费的财务风险一直是医院十分重视的问题。随着门诊工作量的持续增加和门诊收费系统的日趋复杂,对门诊收费财务风险的分析和管理也就显得越加重要。加强对门诊收费财务风险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保障资金安全、有效推动医院自身健康发展,还能进一步保障医院从软硬件各方面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在非营利性公立医院的工作经历,对医院门诊收费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策略作简要分析。

二、医院门诊收费财务风险分析

1.人员能力风险

人员能力风险是指门诊收费财务管理者和收费人员因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缺失而不能胜任工作的风险。门诊财务管理者具体组织和实施门诊收费的财务管理,这要求他们不仅具备专业财务知识,还要有与时俱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只有门诊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医院才能实现消耗最低成本换取较大收益,从而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因此,门诊收费财务管理者自身素质的高低,是门诊财务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关于门诊收费人员,根据贵州省人民医院的总体情况,部分门诊收费人员不具备财务会计教育背景,会计专业知识匮乏,导致工作纰漏频出;另一部分具有财会教育背景的门诊收费人员会计基本功过硬,但普遍缺乏医学和药学知识,由此造成门诊收费工作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财务风险。

2.现金管理风险

医院门诊收费业务量大,收费人员每天与大量现金打交道,主要存在如下现金管理风险:第一,收取现金时,由于疲劳等因素的干扰,收费人员可能多收、少收钱款,或多找或少找零钱,在财务上导致账目与账款不一致。多收款、少找零等问题轻则侵害患者的经济权益,重则将导致近期社会上十分敏感的医患纠纷;少收款、多找零则会有损医院资产,不利于医院的持续发展。第二,收取的现金可能包含假币,对医院资产造成损失。第三,已收现金,保存不当导致现金遗失、被盗或被挪用。

3.票据管理风险

门诊票据是门诊收费、财务对账、报表制作、事后审查等事项的重要依据,所以票据管理对于医院财务管理而言十分重要。票据管理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第一,因管理不善空白票据被挪作它用,给医院造成损失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第二,已作废票据未及时加盖“作废”印鉴进行处理,给财务管理造成混乱或对医院资产造成额外经济损失;第三,已开票据遗失或被盗,对医院财务管理带来巨大隐患。

4.印章管理风险

收费印章的使用应该坚持专人、专章、专用的原则。收费印章管理可能存在以下风险:第一,收费印章被其他收费人员借用,违背专人、专章、专用的原则,造成责任混乱;第二,通过挪用或者盗用印章以谋求不正当利益,对医院或患者造成损失;第三,印章遗失,导致被他人恶意使用;第四,印章滥用,如患者收费通知单丢失的情况下收费人员随意补盖印章。

5.退费管理风险

医院门诊退费的情形大体包括:第一,患者已预交费用但因故未能进行相关项目的诊疗,从而导致退费;第二,门诊收费人员仅按照医师开具的处方和检查单据进行录入操作时出现金额录入错误;第三,门诊收费系统出现故障造成的退费。某些人抓住退费管理的漏洞,在退费过程中捞取不法利益,这就是退费管理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6.内部控制风险

门诊收费内部控制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资金日清日结制执行不严,收费人员没有在当日按时将资金存入银行,导致出现资金被挪用的可能;第二,复核制落实不够,部分医院未设立专职的内审员与物价员对门诊收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与控制,门诊收费标准需要进一步规范;第三,门诊收费各岗位间相互制约、监督力度不够,门诊收费监督的最有效途径并未形成。

三、医院门诊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1.注重工作人员能力建设

在门诊收费从业人员准入方面,应将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和较高的会计电算化水平作为招募新工作人员的硬性要求。对于已在职的门诊收费从业人员,要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其业务能力素质。医院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学习计划与考核标准,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业务考核,对考核不达标的人员要及时加大培训、学习力度。培训内容可包括:最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会计从业知识、基本的医学药学知识、法制与思想道德教育、为民服务理念与技巧等。

2.加强现金管理

为减少收费现金风险,一方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收费服务流程来减少现金收支。如使用银联卡、一卡通等结算方式可以减少现金收支差错,同时为减少假币对医院造成的资产损失,应及时更新验钞设备,防止收入假币。另一方面门诊收费人员须严格执行日清日结制度,务必将当日收取现金当日存入银行,防止资金失窃以及被挪用。发票存根、日结算报表应先经门诊收费会计审核,然后再交至财务科会计稽核。财务科会计应在次日结束前确认医院门诊收费的日报表并核对现金收费数额,审查报表的真实性。

3.完善票据管理

第一,严格管理空白票据,空白票据指定专人保管,不得将空白票据带出单位使用,不得转借、赠送或买卖空白票据,应设置空白票据登记簿,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票据领用、注销手续;第二,严格审核医院门诊收费票据,安排专人负责审核票据的收费、退费、作废各种情形,规范票据的正常使用,防止出现财务收费的混乱;第三,设立管理待用票据与已用票据的专用库房,方便统一管理;并对已用票据存根、退票票据、作废票据进行规范保管,防止遗失、被盗、毁损,待达到销毁年限再进行销毁。

4.加强印章管理

收费印章的使用要严格遵循专人、专章、专用的原则。对于检查、化验和治疗项目,除了收费票据应加盖收费章外,收款员在收费后须在收费通知单上加盖收款章;没有收费通知单的,必须在检查、化验和治疗单上加盖收款章;同时,收费人员亦有责任妥善安全保管个人印章,未经审批不准私自带出工作单位。

5.规范退费管理

退费管理要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坚决执行退费审核、监督程序。收费处主任须及时审核退费程序是否合规、手续是否齐全、退费金额是否正确。退费时如果已经发药则需要在药房先退药,再由计算机系统授权的科室主任对退药情况进行核查之后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退费的操作;财务科每月要抽查门诊退费资料,审计科每季也要进行抽查。此外,还应建立收费处主任、财务科、审计科三级把关的监督检查机制,做到退费管理环节无漏洞可钻。

6.加强内部控制

第一,严格执行复核制。依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收费标准,设立专职的内审员与物价员,严格监督、控制门诊收费标准的执行情况,尽可能地规范门诊收费。第二,增强岗位间的制约力度,门诊收费各岗位间也应加大对彼此票据的监督、核对力度,在门诊收费各岗位间形成有效的制约与监督机制,是提高门诊收费管理水平的最佳途径。第三,严格实行收费员日清日结制度,收费员每天必须按时结账,按照日结报表当天全额上缴存入银行,并将银行交款单交财务科进行账务处理,避免收费人员挪用现金违规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医院门诊收费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在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严格执行,才能防范门诊收费各种财务风险的发生。虽然当前医院门诊收费财务管理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加强监督与控制管理,就能保障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辉.浅析医院门诊财务管理工作[J].中国外资,2011,21:38

[2]魏育萍.浅谈医院门诊收费财务风险与管理[J].科技风,2011,19:262

[3]胡庆林,林翠芳.浅谈医院门诊收费处的内控管理[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04:111-112

诊所医保规章制度篇6

关键词:

     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明程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保健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社会医疗纠纷也逐渐增多。

医院急诊是抢救危、急、重病人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医患纠纷的易发场所,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护理纠纷,从数据统计中的概率上看,一般发生了医疗纠纷,牵涉到护理问题尤为突出。所以,作为急诊科护士就必须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提高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

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所指的是病人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直接表现为护患之间的护理纠纷和患者投诉上。急诊工作是医院工作的最前线,所要面对的都是一些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的病人,一般工作任务重、应急性强,是个高风险科室,而护士作为患者最直接的护理过程实施者,即成为引起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

急诊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室,也是医院的窗口所在,由于急诊医疗的突发性、紧迫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等因素,同时每日要接触的又是大量的各种不同的急诊患者,任务相当繁重,因此是病人及其家属与医护人员最易发生矛盾和纠纷的场所。医疗护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发生的医疗纠纷中常常牵涉到护理问题,而要减少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最根本的对策还是要提高急诊护理防范意识,预防纠纷的发生。

医疗纠纷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开始表现为病人或家属对医务人员没有好感,不理解,对他们的做法半信半疑;其次发展为对医务人员反感,觉得他们肯定做错了什么,开始找医院的毛病;最后也就是发生医疗纠纷的直接冲突和患者投诉事件。

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的根本对策在于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又在刚开始接触患者时的护理意识上,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医护质量,采取具体有效的预防措施,多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及时排解病人的困难,减轻病人精神上的压力,就能尽量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

1容易产生护理纠纷的相关因素

1.1护理人员的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护理作为一项特殊的服务性行业,要求护理工作者具有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急诊病人一般都是发病急、病情重,病人和家属通常会感到恐惧和紧张,如果护理工作者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服务上不主动、不准确,不能耐心听取和回答病人及家属的疑问,不能设身处地地为病人考虑,常常会导致病人的不信任和家属的不满而引发护理纠纷。

1.2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欠缺,或者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随着病人就医期望值增高,急诊室越来越呈现出紧张、快节奏、复杂化的工作局面,因此,对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专业理论知识面、护理操作技能等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如果观察病人不细致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或者在抢救病人时操作失误,仪器使用不熟练都会导致差错事故发生,影响抢救成功率,对病人的安全构成威胁,直接会引发护患纠纷。在临床救护治疗操作中,医院有着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需要护理人员逐项遵守执行,如果规章制度等落实不到位,或工作中违反相关操作规程,都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形成安全隐患,造成医患纠纷。

1.3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为医务人员提供了自我保护的法律,同时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尤其对护理工作更是提出进一步要求,护理文书在法律上成了证据资料。急诊室在抢救病人时口头医嘱多,很多急诊记录是事后补记,如果对医疗文件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认真执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对重要的病情变化记录不及时,可能会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因无法提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而处于被动地位,成为潜在的风险因素。

1.4不能有效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未及时履行风险告知义务急诊病人的病情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除了要在本科抢救外还承担着转运病人检查或住院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如某个环节稍有疏忽或在病情变化时处理不当将直接威胁病人生命。

如果不能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对风险较大的技术操作及病人在转运检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未及时告知,取得他们的理解,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就会引起护患纠纷。

2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要从加强有效措施入手

2.1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急诊护理人员应定期接受国家有关医疗法律、法规学习,明确知道病人和医务人员各自的权利,深刻认识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所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从而掌握识别风险,提高对风险的预见性,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2.2加强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对护理人员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个人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要具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时刻树立起“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服务理念,强化“急诊”概念,急病人所急,在就诊、检查、抢救等环节上前后衔接,主动积极,减少因服务意识欠缺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2.3熟练掌握护患沟通技能,落实事先告知患者制度要在护理过程中尊重病人的权利,善于和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病人进行沟通,通过语言交流、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特别是病情变化快的病人,要使用病人和家属易懂的语言严格落实事先告知制度,尽可能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使病人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主动承担风险义务,这样才能减少护患矛盾。

2.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和理论水平护士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加强培训,采用晨会提问、护理实践、定期考试等各种方式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能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同时在急救技术操作上做到规范化,只有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才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5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急救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能在工作中随意贪图方便或急乱求简,而违反规章制度。

诊所医保规章制度篇7

[关键词]门诊;医疗质量;医院形象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116-02

门诊是医疗工作第一线,是直接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开展预防保健的场所。门诊患者多、流量大,患者就诊时间短,病情观察、了解受限,且就诊环节多,医疗程序错综复杂。门诊医疗质量是门诊各项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健康和医院的信誉。所以,做好门诊医疗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提高医疗质量呢?

1合理组织门诊医疗力量,由一定的高年资医师坐诊

专家门诊是由具备高级卫生技术职称、临床诊治经验丰富并有专业特长的医务人员参加,在管理上与普通门诊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特殊性。随着人们对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扩大,专家门诊日益受到患者的关注和欢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专家门诊医师资质要求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从事本岗位临床工作一定年限,具有专业技术特长并完成一定普通门诊工作量的医师。另外,以疾病为纽带的综合诊治中心,既方便了患者,克服了单科诊疗的局限性,提高了医疗质量,又加强了学科间的联合,起到优势互补作用,形成了新的核心竞争力。这样,年轻医师在门诊遇到疑难杂症能及时向上级医师请教或进行门诊会诊,提高年轻医师的医疗水平。医疗水平提高了,患者自然也多了。高年资医师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许多患者慕名而来,提高了医院声誉。

2以患者为中心,优化门诊流程

服务流程的先进与否,关键就在于它是否能把各类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达到科学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用。就诊流程简约化是落实“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必然要求。如何满足广大患者就诊需求和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门诊布局人性化已成为现代化门诊建筑的必然要求。为解决门诊“三长一短”问题,我们采取了一定措施。科学合理安排患者就诊过程,减少不必要的等候时间,提高门诊整体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合理安排门诊医技科室的位置,尽量将相关科室集中,简化就诊流程,方便患者。综合性大医院门诊“三长一短”现象比较普遍,因此,简约化的就诊流程是节约患者时间,提高门诊服务效率和落实“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必然要求。“一站式”服务把多种服务包括服务项目、服务流程通过集成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减少繁琐的服务过程,以最短的时间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使服务过程变得快捷、方便。将“一站式”服务引入门诊服务流程体现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如开设方便门诊;将划价与收费合二为一;各层均设收费窗口,尽量将收费点与药房、检验科室靠近等。一个中心药房,实行综合窗口发药,使患者排一次队就完成全部取药过程。中心药房设置在一楼,患者取药后即可离开医院。药房为全透明敞开式的工作场所,并配备计算机,便于发药人员与患者面对面地进行对话及解释用药。药房服务流程设计可使患者的取药流程得到简化,取药过程中的人流方向单一,有效减少了电梯负荷,方便了患者,同时门诊环境也得到改善。

3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感受与主观评价

患者就诊满意程度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与声誉,反映了门诊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因此,为患者提供简洁、方便、高效、满意的服务是非常必要的。努力创造人性化的诊疗空间。标识醒目、就诊流程图设计合理,就诊时一目了然;对门诊各项收费做到明码标价;对门诊各项服务进行公示、承诺;为患者提供较满意的解答服务;每个科室均设分诊护士;每层楼均设导医人员;遇到大型健康检查,设专门导医人员;为患者提供免费饮水服务,查询服务;为患者提供轮椅等,以便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候诊环境。

4制度创新是门诊服务创新的保障

规章制度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依据,又是把管理者的意志、行为统一在系统目标下,为完成一定目标而活动的重要手段,以保证系统整体、安全、高效地运行。因此,必须建立门诊岗位责任制和有关的工作制度。包括:医生出门诊管理规定;门诊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坚持会诊、转诊制度;建立健全门诊病案管理制度等。门诊管理规章制度实质是实施预防性管理手段,以保证门诊医护工作的质量和安全。作为医院管理的职能部门,应监督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门诊各项规章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落实情况,各项质量指标和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各项操作规程的运用程度等,特别是门诊病历的书写情况。门诊病历是重要的医疗文书,对医疗纠纷、一些诉讼案件和某些调查,具有法律效力。同时对医师的自我保护起到一定作用。因此每个医师都应认真写好门诊病历,门诊管理者应加大检查力度。这样有助于肯定门诊医疗质量方面的成绩,及时发现问题,为门诊医疗质量管理再优化提供客观依据。平时门诊管理人员经常深入科室,进行不定期的专项环节质量方面的调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对门诊医疗质量实现有效控制。

5以人为本,加强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

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优化医疗服务环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规范服务行为,做到文明服务。医院根据各个窗口的岗位特点,制定和完善了岗位职责和服务措施,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主动排忧解难,指导患者就医和治疗。医护人员保持仪表整洁,营造温馨、宽松、愉快的就医氛围,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能够做到礼貌待人、热情服务,精神面貌和服务形象明显改善。

门诊是对外服务首要窗口,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在越来越重视品牌效益的今天,门诊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就愈加受到重视。因此,做好门诊服务就愈加显示其重要性。我们医院通过长期规范管理,门诊医疗服务质量很有改观。

[参考文献]

[1]隋进峰,孙彦,郭敏.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院和谐发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7,8(24):126-127.

[2]易学明,苏义.创新门诊服务理念适应门诊发展需求[J].中国医院管理,2007,10(10):41-43.

[3]朱永松,李卫平,张斌渊.专家门诊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6):409-410.

诊所医保规章制度篇8

为加强和规范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的管理,根据《*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若干指导原则的通知》(粤医改[*]7号)精神,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门诊特定病种概念

门诊特定病种是指诊断明确,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并经各地级以上市医疗保险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在门诊治疗的费用可以由统筹基金支付的疾病。

二、确定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的原则

(一)确定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应向治疗周期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病种倾斜。

(二)病情相对稳定,但必须长期接受门诊治疗,否则会恶化。

(三)要本着定性准确、慎重考虑的原则,严格界定特定病种及其并发症的门诊治疗范围。

(四)应充分考虑统筹基金的承受能力,坚持循序渐进、逐步纳入的原则。

三、申请程序

(一)各统筹地区根据当地医疗机构的情况,原则上必须确定门诊特定病种诊断医院,并由诊断医院的2名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医师在体检表上同时签名,医务科加盖公章。

(二)参保人享受门诊特定病种的申请。参保人员如患有当地所确定的门诊特定疾病,可向当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申请享受门诊特定病种的医疗待遇,并办理有关手续。

(三)建立门诊特定病种复查制度。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建立复查制度,对享受门诊特定病种的参保人,定期进行复查,复查结果作为享受相关医保待遇的依据。

四、医疗待遇

(一)纳入门诊特定病种范围的疾病治疗所使用药品及治疗项目必须与该疾病治疗相符,所发生的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与治疗不相符的药品和治疗项目所发生的费用不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二)统筹基金支付门诊特定病种的治疗费用,必须严格执行《*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规定以外的医疗费用,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三)统筹基金支付门诊特定病种的医疗费用,一并计算在统筹基金年度累计支付最高限额内。

五、结算办法

原则上采用年度限额支付的办法,各地应充分考虑统筹基金承受能力,科学严谨对门诊特定病种进行测算,合理确定统筹基金限额标准。

六、相关规定

(一)各统筹地区根据本指导意见有关规定和参考范围,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门诊特定病种具体管理办法和具体病种范围。

诊所医保规章制度篇9

(一)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确保ct设备正常使用,确保医疗安全

ct是我院最大的、最昂贵的医疗设备,ct不能正常运行,我们就将是无用之人,医疗安全不能保证,挣的钱没有赔的多。所以上这两点,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保证以上两点的必要。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要求做到设备环境达标,设备专人负责管理、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使用,使ct设备正常使用率为100%。

医疗安全的这根弦,我们时时都绷得紧紧的。扫描、诊断我们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执行。诊断不明确的,我们把图像传到网站上,同全国影像界的同行开展了远程影像会诊提高诊断率,并已经形成制度。在不能确诊的,我们介绍患者到上级医院。我们的原则,我们能诊断的我们一定认真诊断,我们不能明确诊断的,觉不能耽误患者的病情,找准市场定位,把医疗危险减少到最小。

(二)学规范制度、说规范话、行规范事,提升服务质量

根据说规范话,行规范事的服务活动内容的要求,我们积极组织学习,在接待患者方面,称呼病人文明用语方面、服务态度上,方便病人上,咨询解答方面上按照要求进行重点学习。通过学习,思想上更加明确,行动上更加规范。同时根据我们工作特点迅速的落实,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病人检查前准备充分,检查中认真仔细,诊断结果后耐心解答,从患者走进我们科室,到检查完成,让患者充分体验到水电医院规范化的理管和服务,让每一位来我科检查的患者及家属满意。

(三)科学管理、.努力创新、提高医疗技术

上半年,我科室派一名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科内只有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我们在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没有叫苦、叫累,而更加积极主动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与国内知名专家及专业人员的远程会诊,病例的讨论和交流,提高我们科室诊断率,我们科室利用现有设备积极开展新技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影像依据,如微创的定位扫描技术、三围立体重建等,利用医学影像工作站实现数字化管理,更好的实现病例的复查、统计、病例随访跟踪,科学管理,同患者之间建立医患关系联系卡、服务电话联系及电话咨询。我们科室在保证图像质量和诊断的基础上,减少作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使发片时间明显加快,由原来的50分钟发片,提前到8-10分钟发片,减少患者的就医时间。科室全体员工积极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坚持每天早读片的制度,着重讨论疑难片的诊断,不断提高全科人员的诊断水平。

(四)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患源,赢得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我们非常重视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的提高,坚持以优质的服务来吸引病人,赢得效益,赢得发展。上半年ct检查2743人次,实现总收入为44万,较上年同期有较大的增长,5月份ct检查588人次,实现收入9。6万,创十年来单月新高。

上半年以来,通过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科室各项工作任务,但工作标准和工作质量与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思路还需要更加阔宽。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学习力度,以学规章制度,说规范话,行规范事的服务活动内容为指导,提高工作质量,团结一致,扎实工作,高标准完成本科的工作任务,努力实现创新的管理手段,创新的服务体系,形成勇于创新,奋勇争先的发展势头,努力实现ct科又好又快的发展。

小编推荐与医院Ct科工作总结关联的文章:

诊所医保规章制度篇10

【关键词】 过度医疗;不必要的医疗检查;化解路径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089-01

一、过度医疗的概述

过度医疗,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诊疗护理规范等,以获取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故意采用超越个体疾病诊疗需要的手段,给就医人员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行为。

这一现象目前在医疗行业中普遍存在。总体说来表现为“小病大医、多检查、多开药、多治疗、长住院”等。具体有以下现象:

(一)患者自身追求“根治”引发过度治疗

许多国人都认为,治病“根治”是天经地义的,所谓控制症状是“治标不治本”。只要是天天吃药,就是没治好病。他们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到处求医,不惜花光多年的积蓄,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甚至掉入了一个又一个陷阱中,这属于最常见的由于自身问题导致过度医疗。

(二)所谓的“孝道”助长过度医疗

中国人认为百行孝为先,人们常说“只要是给父母治病,无论花多少钱,我们都心甘情愿,虽然有时候知道父母的病治疗也没什么用,但总算是尽了孝心,这样做自己的心里也好受些”。这种做法我们一方面佩服其孝心,但是也为其无奈和无知感到同情,对其无形中助长了过度医疗感到可悲。

(三)医疗机构的趋利行为直接产生过度医疗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都要靠自己的创收来维持。为了保证盈利,医院将压力分于各个科室,然后再转移到各个医生。于是医生们想方设法增加临诊的项目、次数,高价药、超标用药等现象也就普遍了起来。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所谓的“天价药费”、“天价检查”。

二、关于不必要的医疗检查属于侵权的规定

介于过度医疗带来的种种弊端,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第63条针对过度医疗做出了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我们可以对此理解为:医务人员应该按照诊疗规范的要求对患者实施诊治,对诊疗规范以外的检查项目不得实施。

在新法律中,出现了一个极其模糊的词“不必要的”。有一种说法,所谓的“不必要”,指的是按照通常的诊疗规范来判断,如果不属于诊疗规范中的通常检查范围,那么此检查就为“不必要”。本人对这种说法持保留意见。

原因如下:第一,每个人体质不同,因此病情的症状也不一样,如果医方单纯按照所谓的“诊疗规范”进行检查,这种做法很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现象。第二,由于患者病情轻重不一,有的或许只需要一两项检查就可以确定病情,此时也按照所谓的“诊疗规范”进行所有的检查,这样将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如上所述,目前在诊疗活动中,还存在患者自身追求“根治”引发过度治疗、患者过分“大方”导致的过度医疗、“孝道”助长的过度医疗等,对于这些行为如何规制,目前法律尚属空白。

三、化解过度医疗弊端的路径

作为当前医疗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不良现象,过度医疗是多方面的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历切实可行的医疗补偿机制,改变医疗机构逐利的医疗行为。同时,要尽力保证以下方面取得进展:

(一)发挥政府、社会和医院各方协同作用

政府要切实积极介入,促进医疗卫生卫生改革,打破医疗服务基本由公立机构垄断的局面,同时加大公共医疗投入;积极发展公益事业;医院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事业。

(二)落实“预防为主”上下功夫

在政策导向上,应当向初级卫生保健,即价廉、实作、有效地医疗保健服务倾斜,增加政府投资力度,以维护全社会的健康利益。

(三)依法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制定诚信医疗准则和医德考评制度

加强法律监督,提高医患双方的法律意识,坚决打击一切违法和有违社会道德的不良行为。制定诚信医疗准则和医德考评制度,树立医务人员诚信价值观,严禁出于个人利益而提供虚假或不完备的信息进行诱导服务。

(四)推行规范、公开的药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