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十篇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十篇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9:59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篇1

1.抓领导组织网络建设,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社区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抢抓机遇,开创我省教育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领导干部是否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性,是否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工作,是关系到社区教育各项工作能否深入开展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都将“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写入了报告之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国家层面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就意味着,我国不仅要建立现代学校教育体系,还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社区教育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教育部开始积极推动社区教育实验工作。2004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省的社区教育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社区教育的发展水平却是极不平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因此,只有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带头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在新时期抢抓社区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自上而下带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以实际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部署,推动教育更好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

2.抓领导组织网络建设,是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加强社区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的迫切需要

社区教育作为一项面向群众举办、吸纳群众参与、赢得群众支持的社会性活动,对于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和生活品质、消除各类不和谐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社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社区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来讲,社区教育工作不单单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情,它还需要文化、宣传、民政、统战、妇联、共青团、工会、关工委等相关部门来齐抓共管。如此一来,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只有首先抓好领导组织网络建设,才能有效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提升社区教育管理水平,优化各类社区教育资源,才能把社区教育工作真正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统筹制订发展规划,才能把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从而促进社区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前我省在领导组织网路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在社区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来看,我省的社区教育工作才刚刚起步,基础比较薄弱,发展相对滞后。就领导组织网络建设方面,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1.领导重视不够

一些领导干部对社区教育的内涵缺乏深刻理解,对新时期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充分认识。从我省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教育部门,也普遍存在于其他相关部门。这就造成了一些地方的社区教育工作进展缓慢,工作成效甚微,更谈不上把社区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了。

2.机构尚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畅

一些市、县(区)教育部门对社区教育缺乏工作指导。就我省目前情况而言,首先,省政府尚未成立负责社区教育全面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全省社区教育总体发展规划亟待出台;其次,教育部门内部尚未明确社区教育工作的具体职责,一些地方教育部门积极主动开展社区教育探索实践,但缺乏上级部门的工作指导;再次,其他相关部门尚未成立配合教育部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相应机构;最后,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和公益组织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统一管理和制度引领。

3.各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尚未形成

社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政府主导下,教育、宣传、民政、文化、人社、司法、人口计生、卫生、农业、财政、科协、共青团、工会、妇联、关工委、老龄办、流动人口管理等部门,都应在社区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但由于缺乏对社区教育工作的统一管理,各部门各自为战,工作成效不明显。我们认为,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在于我省缺乏一个能够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的强有力的管理机构。

三、建立健全社区教育领导组织体系的措施

为了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意见》指出:“各地要把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认为,要建立健全社区教育领导组织体系,应在教育部相关精神的指引下,结合我省省情,多措并举,切实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党政统筹领导社区教育工作的总格局

社区教育必须依靠政府主导推动,这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建议,省政府可成立一个由多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联合组成的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出台相应的工作指导性文件,明确各部门社区教育工作职责,制订社区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从而把社区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各市、县(区)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由党政主要负责人负责社区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政府统筹领导的管理体制,有利于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等保障制度的层层落实,有利于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工作考核体系,从而推动我省社区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以北京市为例,200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为契机,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工委、市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组成的北京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决定》。正是在北京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2.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主管作用,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那么,社区教育应该具体由谁来管呢?《意见》明确指出,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的办公室设在教育行政部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开展社区教育作为推进社区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措施,纳入地方教育发展计划,纳入教育检查评估范畴,采取得力措施,不断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在《意见》指导下,我省一部分省辖市的教育部门已经率先在社区教育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2013年10月,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在全省社区教育研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部门要主动靠前,把开展社区教育纳入地方教育发展规划,并下决心去抓好这项工作。”从我省目前社区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郑州、平顶山、信阳等地的社区教育工作起步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领导组织网络建设方面,它们都形成了市、区(县)、街道(社区)三级管理网络,随之建立了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协调责任制和督导责任制,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中有压力,从而强化了教育部门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中的管理职能。然而就省级层面而言,我省教育行政部门对新形势下的社区教育工作仍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管理。为此我们建议,可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使此项工作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具体负责,形成省、市、县(区)三级管理网络,使全省教育部门在统一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区教育各项工作。

3.强化分工协作,多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我们知道,社区教育工作是涉及社会发展和管理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因此,只有建立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区域的领导体制,才能保障社区教育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在政府主导下,各级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应由多部门联合组成。为了确保各部门在工作中能够密切配合,一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根据各部门特点和优势进行合理分工,以明确各部门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职能;另一方面,应及时建立社区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各部门工作计划,交流工作经验,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强大合力,高效率推进社区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值得注意的是,从全国其他省份社区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社会建设的内涵在不断深化,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需要不断完善。例如,民间组织也是社区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既可弥补行政管理力量的不足,也可以在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之间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因此,民间组织也应成为社区教育领导组织网络建设中的一环。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与服务环境,调动和吸引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管理。

四、结语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篇2

(一)社区教育网络课程课程与网络融合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教育形态,这就是网络课程。《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2008)》明确了网络课程的概念: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照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持环境。[7]网络课程在学历教育,特别是远程开放教育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非学历教育中也被逐步重视起来,比如干部教育领域。近些年,伴随着数字化社区建设,网络课程在社区教育领域也逐步得到应用。但总的来说,目前社区教育领域开展网络课程建设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研究也不够深入,因此,社区教育网络课程的定义尚不多见。陈乃林认为,社区教育网络课程就是“借助网络将社区的内容呈现与教学实施进行有效整合”[8]。李惟民认为,社区教育网络课程,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社区教育目标和现代教与学理论,通过所设计和制作的网络学习环境与课件,表现学习内容和组织学习进程,支持自主学习、灵活学习和有效学习,是基于网络的社区教育课程和基于社区教育的网络课程的组合。[9]理解社区教育网络课程应注意这样几点:社区教育网络课程“首先是课程,它应该包含课程的一切特征,如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等”,[10]课程不管有多少含义,一定的内容和实施进程是最关键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它一定要体现‘网络’的媒体属性。再次,网络课程应体现网络的教学特征,属于非面授教育,教与学的双方在时空上是分离的,因此,教学理念、课程的教学设计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以学习者为中心来考虑问题。”[11]此外,还应该注意社区教育的非正规教育属性。我们一般将社区教育划入非正规教育范畴。正规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非正式教育具有自发性、自为性、自愿性,非正规教育则介于两者之间,是一种中间过渡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建设社区教育网络课程,既要保证社区教育目标的实现,又要注意提高社区居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社区教育区域性专题网络课程“河北终身学习在线”平台自建课程即属于区域性专题网络课程,“社区教育课程中最具特色的是区域性专题,如区域性历史、当地著名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区域内各类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当地特有的动植物、不同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多元文化、地方贸易和经济资源、产业及职业特色等,所有专题都可以列入课程创编的范围”。[12]基于此,我们借鉴李惟民的定义,将社区教育区域性专题网络课程的概念表述如下:以实现社区教育目标为目的,以终身教育思想和现代教与学理论为指导,基于网络设计的,支持自主学习、灵活学习和有效学习,体现特定区域特色的专题学习内容和组织学习进程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的总和。

二、社区教育区域性专题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分析

(一)社区教育区域性专题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实践在“河北终身学习在线”平台设计和创建阶段,我们便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确立了特色化、本地化的课程资源建设原则,以便丰富资源类型。1.适应本地居民学习需求,开发乡土特色课程在平台创建阶段,我们便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专门设计了“燕赵回眸”和“跟我学”两个具有河北特色的栏目。“燕赵回眸”以河北人文、历史内容为主,建设不同类型的网络视频课程10门。“跟我学”以河北地方特色的文化体育、养生益智、生活知识与技能等内容为主,建设网络视频课程9门。2.根据现有条件,开发多样化课程本次自建课程,大部分为视频课程。其中多为新录制课程,“学唱地方戏”和“学剪纸”为从剧院和电台搜集并改造的课程。“跟我学礼仪”为学校年轻教师编制的动画式课程,该课程在2013年教育部“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征集活动”中通过了评审,经过重新改造后成为社区教育网络课程。3.立足学校现实,探索课程建设机制据了解,目前全国电大系统中教学资源建设普遍存在着职责不清、主体不明的问题。很多省级电大设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资源建设处等资源制作部门,但是,由于人员缺乏,专业分工不健全,这些部门往往只能承担管理职责,或作为技术主体,都难以独立承担资源建设任务。教学设计、组织策划等工作要靠其他部门人员完成,部门之间协调存在着困难,扯皮现象经常出现。在本次自建课程试验过程中,我们努力完善资源建设制度,积极进行以项目组为组织和运行模式的资源建设机制探索。虽然由于人手少,存在着多角色兼任现象,但是,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十分注意强化参与者的角色意识、职责意识。

(二)社区教育区域性专题网络课程资源应用分析我们运用内容分析法和excel软件,针对学习者发帖信息进行了初步分析。“河北终身学习在线”两个栏目共制作19门课程,网站开通近一年以来,引起了很多学习者的兴趣,我们对学习者的点击和发帖信息进行了初步统计(见表1和表2)。1.点击数分析从点击数来看,“跟我学”栏目每门课程平均点击数为1737人次,“燕赵回眸”为218人次。“跟我学”课程要远高于“燕赵回眸”。表明公众更喜欢休闲健身、文体娱乐类课程。“跟我学”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与公众生活相关度较高,容易受人青睐。“燕赵回眸”更多地具有正规学历教育课程的色彩,通俗性、娱乐性成分较少,显得曲高和寡。这说明公众更喜欢通俗性、娱乐性和趣味性较高的课程,因此,课程资源建设时,一定要在这些方面狠下工夫,特别是历史文化类课程更需格外注意。2.发帖情况分析(1)基本情况。“燕赵回眸”和“跟我学”两个栏目课程共123个帖子,其中无效帖子7个,有效帖子为116个。跟我学93个,占80%,平均每门课程发帖10.3个;燕赵回眸23个,为20%,平均每门课程发帖2.3个(见图1)。因为帖子数较少,这里的分析可能仅具有相对意义和参考价值。(2)帖子分类。根据内容可将帖子分成四类:a.评论类。包括对网站、栏目、课程以及主讲人的评价。例如,学习了“商务礼仪”课程发帖“挺好的这个网站”。学习了“太极拳(4)”课程发帖“庞大明会长讲得好,通俗易懂。”这类帖子反映了学习者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b.提问类。包括针对讲授内容的问题或与讲授内容相关的问题。例如,学习了“摄影创作如何正确使用光圈”课程发帖“抓拍时,光圈和速度顾不上调,用p档效果又不好是什么原因?”这类帖子反映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深度。c.感触类。包括学习完课程以后由课程内容引发的认识、感悟、感想、抒情等情绪性表达。例如,学习了“摄影构图”课程发帖“我领悟到好的照片会说话。”学习了“河北古长城”课程发帖“长城的历史太悠久了,我国的瑰宝啊!”这类帖子反映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深度。d.其他类。包括难以划分到上述三类中的帖子。例如,“个人礼仪”课程可能是一度看不到内容,有人发帖“怎么没有内容啊?”还有人提示,“用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用兼容模式就可以看了。”学习了“特殊天气摄影”课程发帖“见过特殊天气———风、雨、雾霾、雪的好照片。推荐一个冰雹天的获奖照片。”这类帖子也能反映学习者学习兴趣、学习深度、协作学习等多方面情况。(3)数据分析。“燕赵回眸”栏目课程帖子数量太少,其中,感触类、其他类和评论类帖子为10个、10个和3个,分别占43%、43%和13%。没有提问类帖子,说明学习者学习深度不够。“跟我学”栏目课程帖子数量相对较多,但极不平衡,且有明显的集中倾向(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两门改造课程“学唱地方戏”和“学剪纸”均为0个帖子。一方面,表明这两门课程居民学习需求较低。在张燕农对北京东城区居民学习需求的调查中也有相同的趋势,剪纸31.2%,戏曲25.6%。明显低于摄影51.2%,文明礼仪58.4%,[13]可以与本研究相互印证。另一方面,对两门课程还应具体分析。从制作形式来看,“学唱地方戏”是教学形式的课程,有教有学,而“学剪纸”是电视台专题片改造而成,属于欣赏类课程。结合点击数来看,“学唱地方戏”和“学剪纸”分别为1372人次和464人次,虽然都低于“跟我学”栏目点击平均数,但两者相比较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表明学习者更喜欢能够给予学习过程指导的教学式课程。“学摄影”发帖数较高,占“跟我学”栏目的69%,其中,评论类和提问类帖子也比较多,分别占“跟我学”栏目的25%和16%(见图3)。表明公民对摄影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都较高。“学摄影”课程发帖率高还有一个原因,即主讲人为石家庄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同时也是河北电大教职工。表明专家的身份特征对于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一定影响。

三、关于社区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的相关思考

通过本次社区教育区域性专题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建设与应用经验,发现了许多问题,也引发了我们对社区教育网络课程建设以及课程教学等问题的思考。

(一)社区教育网络教学要不要开展,以及如何开展应该看到,目前“河北终身学习在线”课程教学功能还不够完善,无交互教学,缺少教学支持服务环节;学习主体呈现散漫状态,缺少组织与管理。因此,导致课程资源使用效果不甚理想。王林兴等认为,社区教育是非正规教育的公民补偿教育、公益性教育,其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只要方便公民、有利公民,不受任何制约。[14]我们认为,即便是非正规教育,也决不是教学无目的、办学无计划、质量无标准,它只是相对于正规教育的规范性而言。它的教学目的、内容更接近学习者工作和生活实际,并非无据可依,随意而为。与正规教育相比,它更重视主观能动性、责任意识、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强调自主性和自愿性。再有,随着社区教育机构的日益发展,其教育教学必然越来越规范化,在终身教育语境下的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将打破既有界限,回归教育的本真状态,有支持的远程教学理论也必然会引入社区教育领域。因此,一定的网络交互教学是必要的,至少网络课程不能处于完全无人照料状态。那么,社区教育如何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呢?首先,借助实体教育机构提供学习支持。随着社区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的教学能力将不断增强,因此,社区教育教学可以通过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借助社区教育机构的教学力量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其次,开展互助学习。教育机构应有意识地多组织学习者开展合作学习,促使学习者互相提供学习支持。

(二)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评价如何进行学习评价目的是检验和促进学习效果,因此,评价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评价方式、评价目的应该根据评价需要有所不同。首先,随着学分银行功能日益完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将越来越畅通,这就会使更多的学习者产生包括学历在内的多种诉求。对于有学历需要的学习者,不仅需要学习评价,而且,评价必须严格规范。其次,对于那些只有非学历需求的学习者,可以通过以奖代评等方式增加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学习深度,提高学习效果。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篇3

关键词:网络时代城市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046-01

随着科技发展,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网络时代已经到来,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与思维,尤其是对人们情感、思想、生活都产生着巨大影响。网络对城市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优势有目共睹,为城市社区和居民带来了诸多便利,加强了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城市居民之间的沟通互动,充分体现了城市居民的主体性,延伸了城市创建空间等。可是,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城市社区带来舒适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能否充分抓住网络时代带来的机遇,扩宽辐射面、增大影响力,提升城市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城市社区建设的现实问题。

一、网络时代为城市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契机

(1)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使得城市社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增强。网络传播省略了传统媒体的中间环节,综合了传统传播方式的优势,为大家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并且时效性极强。无论是社区组织还是居民都可以更新到及时的网络信息资源,使得城市社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2)网络的“全球化”特点,扩展了城市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空间。意味着每一个城市社区、社区组织可以利用网络去学习、参考、借鉴不同国家与地区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这对于城市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3)网络使得城市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互联网一开始就是以互动的形式出现的,使我们更加容易了解到真实的城市居民思想动态,从而提高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特别是居民更乐于在网上发表各自的真实观点、意见和建议,社区组织可以通过整理这些网贴,寻找应对措施。而且不同信息之间的交流、碰撞乃至融合,不仅开阔了居民的视野,更加有利于增强居民的主体意识和凝聚力。

二、影响城市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因素

(1)网络信息复杂多样。网络世界资源共享,无论是城市社区组织还是居民都可以及时得到最新的信息资源,促进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协调发展,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网络信息过于丰富,一方面,上网大量占用了居民工作、生活的时间;另一方面,网络色情暴力和仇恨的不良信息的传播,形形的信息污染和垃圾,不利于居民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2)w络的虚拟性。互联网的出现导致城市社区居民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足不出户便可以与外界交流,同时也减少了现实生活中彼此的交流与沟通。

(3)国外网络思想文化的侵蚀。我们对于国外网络思想文化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吸收借鉴西方思想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就需要社区对居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刻地教育,来帮助他们意识到传承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性。

三、如何在网络时代提高城市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1)把握互联网优势,组织城市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网络时代为城市社区和居民带来了诸多便利,大量增加了教育信息资源,社区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交流媒介组织居民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之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2)开发更多优秀的城市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站。不良网站对于社区居民的“三观”形成已经造成威胁,应该全力开辟更多卓越的城市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站,积极占领网络阵地。目前,城市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站极其匮乏,仅有的教育网站也缺少吸引力,不易产生凝聚力和号召力。所以我们要尽快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城市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站,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有益的教育。

(3)网络时代要切实加紧巩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沟通交流平台,已经成为畅通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因此,更要特别注重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积极文雅的网络文化氛围,要逐步巩固网络管制,加大网络监督力度。目前强化网络管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法治,只有网络立法,才可以使得网络空间主体有法可依、诚信守法,严格依法办事,遵守网络规定,并通过法律遵守社会公德,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确保网络虚拟世界的健康全面发展。一个文明融洽的网络环境无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还是对城市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都具有珍贵的意义。

参考文献: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篇4

关键词:网络教育;优势;社区教育;结合实践

一、前言

广播电视大学属于现代远程教育高等学校,是世界上内涵覆盖最大的一个独特教育系统,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最大继续教育体系。电大这种教育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育是电大继续教育一个独特的项目,也是一个特色教育项目。网络教育相对于以往各种教育形式而言,它具有技术性、现代性、自主性、交互性、开放性等鲜明特征。自1999年在我国部分高校开展试点以来,呈现出试点规模迅速扩大、远教机构逐步健全、学科门类、专业、办学层次丰富多样、完全学分制的模式管理、招生数量激增、严格的质量控制策略等特点,具有教育服务产业化、教与学开放化、教育资源共享、务实性与灵活性强、学习费用低等优势。笔者认为,电大网络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是对社区教育现有功能的深度挖掘,可以更好促进社区教育功能的全面发挥。

二、网络教育的强外延性为社区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

社区教育是为贯彻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宗旨,满足社区成员学习科学知识、技能、提高法律意识的需要,在社区内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社区教育以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为依托,以全体社区成员为对象,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为宗旨,是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社区教育的类型包括文化基础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科学普及教育、生活情趣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市民文明教育等。按年龄层次又分为未成年人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老年人教育。社区教育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效地利用和发掘社会文化资源,运用和创新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方式,以提高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生产和生活技能为主要内容,培育和提高社区居民的求知愿望、生存发展和生命质量的能力,营造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促进社区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把社区建设成为安居乐业、富庶祥和的文明小区。

社区教育的受教育对象,要从广义的角度认识,也就是应涵盖社区的每一个成员。社区教育的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各自的特点灵活开展,把需要和可能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和创新,不能生搬硬套,不搞力不从心的花架子。从当前开展的社区教育情况来看,以自主学习为主,积极引导组织为辅。开展了诸如专题讲座、读书会、墙报等活动。总之,使居民乐于参加,不断受益,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需求。社区教育的学习内容,应该不局限于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等其他教育,还要满足其他类别教育难以覆盖而又是社区居民所需要和喜好的教育类别,这方面要细化或深化。除公共道德、传统美德等思想情操教育外,还可针对社区内老人、小孩、下岗人员等不同群体的不同知识需求,通过不同形式,多层次地开展现代家居、生活情趣、老年保健、心理健康咨询、安全防灾、养性怡情、家政技巧等知识的学习。

教育部办公厅2006年3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教育规范的通知》,将高校网络教育定位为非全日制教育,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岗位培训及其他非学历培训等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可以看出,网络教育有着强大的外延性,它可以非常方便的、及时的、全方位的为各类人群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教育和社区教育都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有效方式,_网络教育的任意时间、任意空间、任意地点、学习对象的强外延性,正好切合了社区教育的时间、空间、地点、学习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求。

三、电大网络教育下实施社区教育的作用

电大网络教育参与并实施社区教育使本身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使电大系统的师资、设施为社区及其民众的需要服务,能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社区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社区教育生动体现了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的本质内涵。在美国,利用学校的体育、文化、娱乐设施开展经常性的社区活动,甚至把建成的博物馆、图书馆交由学校管理都是司空见惯之事。电大的优势在于系统,在于远程教育的成功经验积累,在于良好的硬件、软件设施配备,具有为社区教育服务的优良条件。

(二)使电大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功能延伸,使教育目标、内容、对象、形式多样化

为已经离校的工人、妇女、儿童、老年人提供继续学习的场所与机会,也为在校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成才、就业机会。因此,电大教育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发挥更加广泛、深入,既增强了电大的内涵发展,又拓宽了电大原有的教育功能。

(三)加强了电大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在我国,社区教育起步较晚,如现代意义上的上海社区教育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他地区则同期或稍晚于实施社区教育。社区是社会的基础,是城市和农村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电大教育直接为社区建设和社区民众服务是密切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最有效途径。

学校教育社区化大体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依托普通大、中、小学校开展社区教育;另一种情况是直接创办新颖的社区学校(communityschool)或社区学院(communitycollege)。在我国,社区教育类型主要是第二种,且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小,第一种情况很少见。所以,电大网络教育参与社区教育,是一种本身教育机能的完善,填补了我国社区教育中高校教育社区化的项目空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电大网络教育下实施社区教育的组织与探索

(一)提高发展社区教育是建立学习型社会、时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随着世界科技、文化、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发展,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开始产生,并引起各国的重视。1994年8月,西方七国首脑会议首次正式建议:“通过较好的教育和培训,发展一种终身学习的文化,对人增加投资”。1994年11月、1997年3月分别在意大利罗马和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上,均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的新理念。2001年5月,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正式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时展要求下,更需要

通过发展社区教育,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去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自觉克服和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孳生的种种不良现象。如金钱至上,不讲学习,盲目发展,导致发展上的短视,造成发展周期短而生命周期更短的恶劣后果,给国家、社会和人民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等;只讲实惠,不讲道德,以中饱私囊为乐事,抛弃单位、集体的长远利益,为了谋私利甚至破坏公共利益,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日益下降;利己损人,寡义冷漠,严重的以自我发展为中心,以残缺的自我价值为中心,不珍视环境的良性建设,不尊重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不尊重人的生命权和幸福权,漠视人格的低劣和人性的无知等,这些有悖主流社会和优秀传统道德的种种弊端,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的教育净化人的灵魂。通过不断的学习进取,吸收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知识技能,提升城市、乡村和公民的知识技能素质和生活质量品位,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二)在电大继续教育的社区教育中形成机制

电大网络教育条件下的社区教育是一项重大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关注、协作和努力,从规范化管理上应建立一种机制。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在电大系统建立和健全与社区教育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比较好。

1,成立权威的领导机制

明确统管此项工作的机构、职责权利。建议中央电大成立电大系统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全国各省、地市级电大的社区教育的建设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和监督检查。各省、地市级电大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细化工作计划和落实措施,并和谐于当地社区(居委)创建工作的开展。

2,要形成学校领导、政府推进、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

要明确政府教育、文化、科技、人事、劳动、财政等职能部门在社区教育中的责任,充分调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积极性,为建设学习型社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社区教育保驾护航。

3,建立和完善内在激励机制

要制订激励政策,激发全民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对社区教育中的先进社区和个人,要定期评选表彰,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要制定规章制度和营造竞争氛围,造成一定的外部压力,引导和鞭策人们去主动学习。

4,强化投入机制

开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区,硬件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如各种教育培训设施、文化设施、各社区教育分点的学习场所和各级各类学习指导组织等,这是建设学习型社区的支点和物质基础。各级电大应把建设学习型社区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加大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投入。要面向社会,引入市场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5,加强电大网络教育下开展社区教育的多种研究

在社区教育中电大应有专门的人员抓研究、搞协调、搞教育设计、搞教育规划,应汇同政府研究部门搞好该项工程的理论探索。通过与政府紧密联系,为政府分忧,为政府出谋划策,争取参与政府的宏观政策调控,为社区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贡献更大的力量。

(三)在社区教育中要克服以下阻力或障碍

1,合作意识弱,观念陈旧

谈到教育就是在学校里学习。教育机构将教育封闭在学校的“围墙”内;非教育机构将教育挡在本部门的“围墙”外,彼此只见内,不见外;本位的、封闭的观念使教育机构与非教育机构,与社会之间产生了鸿沟,要本着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思想,进行电大系统社区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2,创新思想欠缺,存在体制制约

学习化社区的区域概念是对原有管理体制的冲击。目前的各行各业还处于系统内纵向管理,缺乏一个横向协调管理体系,既有行政力度,又有各界参与。虽然原有体制制约有所松动,但从根本上建立适合建设学习化社区的体制尚待时日,需要不断努力。

3,资源馈乏

资源建设缺少长远规划,建设数量不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资源投入需要经费,而造成人才的紧缺也和资金的短少有直接关系。

4,教育的大局观不清晰,教育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篇5

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因其开放性的特点,与传统校园文化截然不同。传统校园文化活动无法及时地与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相结合导致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相分离,不能及时抓住学生思想动态,也削弱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导向功能,这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校园文化活动在网络文化平台的全面应用相对较少,虽然很多校园活动通过微平台等新媒体公告、新闻等作为宣传方式,但全面利用网络文化平台(诸如网上在线课堂)的却少之又少;二是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与网络平台的结合较少,缺乏创新性的交流与互动,没能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校园活动。

2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传播网络正能量

在新形势下,高校在依靠传统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应积极开拓网络平台新领域,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建立官方微信平台等新媒体网络文化平台,鼓励、扶植校园内相关团体、组织、个人等建立网络文化宣传途径,有重点地开展网络文化平台的相关栏目建设和内容完善。高校网络文化管理应在“贴近学生校园生活”、“贴近师生网络文化需求”的工作理念引领下,在完善现有的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合理整合多种网络平台并探索平台建设新模式,以打造集信息、学科前沿知识传播、网络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互动式网络文化平台。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2.1健全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机制

优秀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离不开健全的机制,而机制的核心在于责任的细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高校大学生校园网络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立和完善高校网络管理办法,开展文明上网倡议,对网络文化平台的运营管理、内容做出规定。通过坚持队伍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外出学习与内部交流相结合,开展网络沙龙、网络讲座、网络研讨会等相关活动,保障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2.2打造专业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队伍

为了提高网络文化的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和指导性,强有力的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必不可少。将网络文化建设队伍的专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紧密联系,加强对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网络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既有专家教授分享的学科前沿信息又有院校领导实时进行正确舆论引导,既有骨干教师的答疑解惑又有学生骨干发挥带头作用的网络文化工作队伍是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必要保障。

2.3积极拓展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平台

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的立体化是高校网络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各方面的筹备下,利用“四微阵地”,逐步形成了以“学校—教师—学生—其他”为载体的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增强高校网络文化教育的覆盖面;同时在内容的编辑和选择方面做到符合当前高校大学生的需求,形成认可度高、影响力广的综合立体平台,增强高校网络文化的影响力与认可度。

3建设与管理高校网络文化平台,开辟精品网络文化新阵地

高校网络文化将传统校园文化和网络的创新性相结合,借助校园网络平台的支撑形成一种新的校园文化方式,较于传统校园文化,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突破了建设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播更具广泛性、便捷性、丰富性。构建一个成功的高校网络文化平台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3.1专题网站和主题网页

随着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更新速度的增快导致现有的校园官方网站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降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基于现有官方网站发挥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的要求,坚持引领性,构建国内时事、党建等主题网页,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路线,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其次要坚持国际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不能能仅仅局限于关注国内高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应具有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和更为独到的思想,了解国内外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最后要坚持时代性,紧密联系国内时事热点与国际动态,使其不仅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更是一种时代特征。

3.2网络文化社区

网络文化社区受到当代大学生的追捧源于其具有互动性、公共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有助大学生实现相互交往与沟通。网络文化社区一般包括校园BBS、微博等。而随着网络文化社区的发展,网络暴力等现象也逐渐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不良影响。规范网络文化社区,合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引领,构建高校精品社区文化,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坚持实行实名制原则,通过积极宣传为网络社区健康发展、文明上网、合法办网提供必要的基础。二是要坚持精品导向原则的网络社区管理,高校教育工作者建设特色栏目,从各方面进行思想引导,促进大学生身心道德健康的全面发展。三是坚持以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为主的网络法纪和自律教育原则。注重将网络行为等内容纳入到新生教育以及日常教育中,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规范网络行为。坚持上述三个原则,从大学生思想的实际出发,积极发挥高校网络文化的引导作用,将社区建设成大学生喜爱的精品网络文化新阵地。

3.3微信公共平台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篇6

一、数字化社区建设的背景分析

数字化社区在社区的范围内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在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基层管理机构和社区居民之间搭建起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在2009年制定出《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基本标准》,并在2010年在全国确定14个“数字化学习社区先行区”,推动了数字化学习社区的进一步发展。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逐步普及,电子商务和多媒体的应用日益成熟,这都给数字化社区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数字化社区将社区的管理和服务都统一到一个平台之上,并通过数字化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更加便捷的服务和更加丰富的文化,也为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建设、为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提供了新机遇。

二、推进乡镇数字化社区建设的必要性

1.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开展数字化社区建设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离不开网络,数字化有虚拟仿真、远程共享、多媒体等特征,推进信息化建设有利于造福全社会。而信息化建设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推进社区数字化建设。社区数字化能通过信息技术和手段,把社区内的物业服务、电子商务、社区交流、信息共享放到同一个平台之上,有效改变以往社区管理和服务中条块分割的情况,整合社区所有资源,让社区内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基层管理机构和每一个普通社区居民进入一个信息平台,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数字化社区建设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细胞工程”之一,受到各个国家政府的重视,很多国家都出台相关政策以支持数字化社区的建设,我国也不例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指明了发展方向。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信息化先行”要求,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是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方法,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口号。数字化社区作为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3.社区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如果说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化社区必要的“硬件设施”,那么数字化社区建设就是现代化社区的必要“软件”。数字化社区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完善的服务平台,以创新型的服务方式服务于社区内所有居民。数字化社区正好能为现代化社区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务平台的搭建需要数字化社区的建设,数字化社区将社区内所有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也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往的社区教育已经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必须把实体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创建数字化学习社区,为现代化社区建设提供新渠道。

三、推进乡镇数字化社区建设的措施

1.政府部门加快在管理模式上的改革

要想进一步加快数字化社区的建设,政府的行为非常重要。当前政府部门对数字化社区的认知还不够充分,某些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适合现代乡镇社区的发展要求。很多政府领导者还是将社区居民作为管理的对象,在管理过程中以“管”为主,忽视“理”的部分。要想建设好乡镇社区的数字化,政府部门首先要转变以前的管理理念,由全面主导转变为全面掌控,向服务型政府方向转变。在管理手段上,政府要以引导为主,突出社区介入和社区公众参与的作用。其次要注意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其积极性,才能实现社区的现代化发展。数字化社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全民参与,有社区居民合作,有社区居民参与决策,才能让这个数字化社区更完善。

另外,政府部门要在法律法规方面下功夫,建立数字化社区建设管理制度,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社区基层管理机构的工作目标,并纳入对各行政村和社区基层管理机构的考核之中,完善责任制,奖励为数字化社区建设有突出贡献的部门或个人。只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才能让数字化社区建设工作长久发展。

2.推动信息平台的资源共享

社区基层管理机构要加强对社区网站的建设。网站的运营维护工作不力,信息的和更新不及时,使得社区网站成了摆设,社区居民无法在其中得到有用的消息。因此,社区基层管理机构必须做好对社区网站的运营和维护,信息及时更新,有问题及时反馈,做好与社区居民的互动,让社区网站真正为社区居民服务。另外,要加强社区培训资源共享管理平台的建设,针对社区教育的需要建立培训场地、资源状态、使用情况等信息共享平台,以便培训机构和社区居民查询沟通,通过对培训场地的预约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化服务。

3.完善保障体系的建设

数字化社区的稳定运行离不开保障体系的建设,这里的保障体系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制度。在未来随着数字化社区的进一步展开,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社区居民的信息会被放到网络上,一旦出现网络安全事故,那造成的损失也会更大。所以必须从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人才技术各个方面做好对数字化社区的安全保障,建立专门的数字化安全管理组织领导网络安全的整体工作,与公安部门联手合作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防止政府部门的工作信息和社区居民个人信息的泄露。另一方面是做好数字化社区运行的资金人才支持。数字化社区的运行离不开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持续投入,政府要积极引进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并予以专业培训,在资金上予以保障,让其更好地投入到社区网站的运营维护中。

4.提高数字化社区的普及率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篇7

关键词:广播电视大学;社区教育设想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要求,说明开展社区教育势在必行。

一、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内容及形式与社区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

按照目前比较通行的理解,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面向区域内的全体成员所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提高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社区教育包含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大类,前者是指成人中专、大专、本科等三种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后者是指各类技能证书培训和以提高人的各种素质为目的的非学历教育。

广播电视大学指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传媒技术实施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机构。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它面向社会,社会化、开放度高;面向成人,成人学习的自主性、个性化更突出。广播电视大学是目前教育体系中最主要的成人教育机构,其办学形式包含了中专、大专、本科等几个层次的学历教育,同时大量开展了教师培训、农民工培训、普通话培训等非学历教育。

二、广播电视大学的优势能满足社区教育的需求

广播电视大学经过3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开放性大学。参与社区教育,为社区居民服务,广播电视大学具有绝对的优势。

1.技术方面的优势。中央电大最早提出基于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教学管理网络,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模式。中央电大和各地电大近年来在教学设施建设及基本建设方面投入达30亿元,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网络教学环境初步形成。各基层电大已经建成当地网络教育中心。

2.系统方面的优势。全国有44所省级电大(含计划单列市),987所地市级电大,1897所县级电大。中央电大从直属办学机构到省、市、县以至教学点,形成了完备的教学组织和严密的教学管理系统,教育的触角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城乡的基层社区。

3.资源方面的优势。中央电大开设了理、工、农、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历史等10大学科统设专业,地方电大根据中央电大统设专业科类教育计划及非学历教育项目,开设本地区统设或派生专业,目前开设专业总数超过580个。中央电大不仅拥有本专科学历教育的课程教材资源,而且拥有大量非学历教育、各类短期培训的文字、音像教材资源近300种,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人群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4.管理方面的优势。电大的定位是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对象是以在职成人为主体,开放程度是比较高的。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和实践探索,特别是中央电大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以来,电大系统的办学、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管理理念、模式更加开放而规范,更加贴近社会与成人的实际和特点,更加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手段,更加适应于成人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的需求,为成人学员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意识更加明确。

三、将社区教育学院建在基层广播电视大学,是推进社区教育良性发展的有益经验

社区教育的体系建设要求社会化、广覆盖、全民化,那就要以社区教育学院为龙头,社区教育中心学校为核心,社区教育中心或小区学习点为基础的三级网络。通过三级教育体系,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优质教育服务,满足包括中小学校外教育、学龄前婴幼儿教育、残疾人教育、老年教育、外来流动人员教育在内的社区全体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些需求显然不可能由一个城市一个社区来自给自足,必须借助庞大的资源管理系统。

从全国各地社区教育试验区的实验结果来看,新建一所社区教育学院,从人力、物力、财力上都不划算,因此在现有的教育机构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学校改建或合并组建,是较为普遍而又经济实惠的办法。基层广播电视大学由于具有较多独特的优势,被很多试验区作为首选,这同时也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四、内江市构建社区教育体系的设想

建立管理机构,由市委、政府牵头协调相关部门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下设社区教育协调管理办公室(可以设在市教育局),作为全市社区教育专职管理机构,负责制订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全市社区教育进度,执行政府推进社区教育的相关政策,总结表彰。

1.完善网络体系。为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不增加财政负担,在内江广播电视大学加挂内江市社区教育学院的牌子,将现有的某个中层机构改建为社区教育管理机构,承担全市社区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全市社区教育的规划、项目设计、系统建设等工作;在市辖两区三县以内江广播电视大学分校为核心建立社区教育中心学校,承担该县区范围内社区教育的日常管理职责,负责该县区内社区教育的项目设计、规划等工作;在城市的街道和农村的乡镇,在街道(乡镇)中心学校建立社区教育中心,承担社区教育项目的组织和落实,负责联系和协调各级教育机构在本辖区的社区教育任务的落实;在人口较多或管理面积较大的街道或乡镇,还可以在小区设立社区学习点。

开放各类教育资源,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培训中心、文化机构、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的教育功能都要面对社区成员开放,形成社区教育的合力。

2.建立网上社区教育资源中心。以广播电视大学的网络为核心,通过链接等方式整合辖区内各类网上学习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实现经科教结合和教育资源社会化、社会资源教育化。

社区教育面广量大,而且有多种层次,不可能由政府全部拨款,因此,从内江市的实际出发,可以采用“政府拨一点,单位出一点,社会集一点,个人交一点”的方法来合理解决社区教育的资金问题。其中教师工资由财政承担,全市性的重大活动及培训由政府适当补助,对于弱势群体如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等,实行免费培训,政府买单;其他个人参加培训,则个人适当承担部分费用。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篇8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概念引入中国后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利用“云计算”技术弹性服务、资源池化、按需服务、实时性强等特点,构建全国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云服务平台既能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使各级团组织形成相互捆绑、信息共享、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网络体系。可见,信息化背景下,基于云计算的网络社区团支部建设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搭建新的平台,为各级团组织凝聚和引领青年提供新的思路。

一、云计算的概念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是一种新兴的商业服务模式。它将数据存储于云上、软件和服务置于云中、构筑于各种标准和协议之上,随时随地可以通过各种设备获得。云计算所具有的海量数据存储、强大计算能力、高可用性、资源共享等优势,是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种理想选择。

近几年,云计算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将高等教育所需要的一切软硬件计算资源虚拟化,向师生、教育管理部门、相关团体提供以租用资源为形式的计算服务,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自由地获取所需信息,形成个人网络环境。由此可见,将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延伸到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建设,通过云计算平台建立网络团支部,在网上过团组织生活,讨论团组织工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选举团支部书记,能够使团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与各类青年学子牵上线、搭上话、交上心,更好地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二、云计算应用于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建设的优势

1.增强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的互动性、开放性和共享性

在云计算模式中,“云端”的服务器群所具有的良好容错性、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几乎无限的带宽,保证了信息数据的安全和高并发性,用户的请求可迅速得到响应。因此,基于云计算的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可以成为全国高校师生提供服务的SnS交流网站,大大提高了用户之间的交流效率,搭建了一个功能丰富、信息充足的用户交流互动平台。用户可以在各种终端之间迅速同步获取数据,并具备站内外资源分享功能,体现了良好的开放性、共享性。

2.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共建

目前,全国校级以上的各级团组织都拥有自己的服务器,用于组织建设、新闻、日常工作等。但各地建设的资源库资源分布不均、共享程度低、缺乏相互协作。云计算使用的是集中存储方式,将所有数据存储在规模庞大的数据中心,形成资源池,由专业的团队负责数据的管理和安全工作,能满足资源库规模逐步地扩大和数据安全的要求。此外,云计算扩展性非常强,多个学校团组织将现有的信息资源共同加入到一个“云”中,将原来仅仅为本校、本地服务的优质信息资源拓展成为更多组织和师生提供服务的“云”资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为网络共青团组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3.实现按需服务,构建云服务“生态系统”

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云计算服务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适合用户需求的应用服务,如资料共享、文化展示、互动交流等。这些服务需要各类软件环境的支持,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云计算服务平台可以为服务供给者和服务需求者提供一个服务交换的市场,服务供给者在平台上部署并提供服务,服务需求者在平台上购买并使用服务,形成一个云服务“生态系统”。

三、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的云计算服务平台结构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构建云计算数据交换及共享平台要依据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概念,以Soa架构设计为理念,采用传统的数据同步方式进行业务系统集成。根据云基础设施体系结构模型与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建设特点,将该平台分为物理资源层、虚拟服务器层、基础管理层、中间件服务层、应用程序层和服务层六个层次,如图1所示。

图1

四、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社区团支部建设模式

由于开发云计算服务平台需要一定的基础投资、网络规模和资源协调,目前我国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建设主要是依靠人人网、腾讯QQ、新浪微博等大型公司,然而这些平台大多应用于商业目的,如果直接采用现有的云计算方案,固然短期成本低,实施简单,但随之而来的是自主性、安全与信任、政策问题。将各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的资源直接依赖于现有公司存储在云端是不安全的,一旦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问题,将会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因此,高校共青团只有组建自己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同时进行自主创新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云安全,提供共青团内自己的云服务。

1.建立政府参与下的公司管理模式

建立全国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的云服务平台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政府作为投资主体,能够采用多种筹资渠道,注入资金以保障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云计算核心服务器的建立、运行与维护。可以让高校和科研院所统筹规划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选择专业技术团队搭建云计算平台,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云服务。

2.成立教育部门协调下的分层管理模式

建设高校网络社区团支部云计算服务平台除了赢得政府的支持外,还要成立一个在国家教育部门协调下的“云计算服务组织”,采用“政府核心服务器――省市级信息资源模块共享――校级特色资源组件共建”的三级管理模式,如图2所示。在全国范围内搭建若干个云计算服务中心,每个中心承担一个区域的云计算服务,可以在高校共青团现有it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协同构建,逐步将当前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应用移植到地区云计算平台。成立地区云计算服务平台管理中心,组织中心进行总体规划、制订标准规范、协调地区管理机构、与云计算技术厂商以及应用服务提供商建立协作关系。

图2

3.倡导高校混合云建设模式,形成高校间公用云平台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篇9

(一)移动互联网社区教育的影响

自1990年开始,我国政府开始运行远程教育体系,并以此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调整,自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改善教育体系,变革应试教育方法。另外,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深化,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手段也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可以说,数字化社区教育的发展不仅使我国逐渐成为学习型社会,还使我国的社区制度建设迈上了新台阶。随之开设的“全民学习”,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追捧。同时,社区教育的斜跨式升级也促进了我国教育领域的优化改造。

(二)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社区教育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居民可在数字化社区的背景下学习知识,数字化社区教育具有资源丰富、使用便利的特性。民众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相互沟通,还可共享资源,借鉴学习,共同进步。

(三)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社区的更新发展

近年来,一些新型教育手段逐渐融入我国教育行业,如网络教学、FlippedClassroom等。我国的社区教育在历经十多年发展后,也开始优化升级。就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未来发展,社区教育与网络教育以及FlippedClassroom相融合成为社区教育的必经之路。如今,数字化社区教育已经和网络信息相交融。2014年,我国颁发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85亿,比2013年增加1500万人,尤其是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逐年增长。这一现象预示未来的教育发展中,手机网络将带动多个行业急速升级。这也说明,我国的数字化社区教育可以建设在线式平台网络,实现与移动网络的有效融合。目前,我国地域发展不均,经济水平也存在差异,一些发展地区的社区数字化教育停滞不前。一是因为科技网络的发展将社区学习者的时间分割,二是因为我国的数字社区教学没有紧跟时展进行整改,阻碍社区未来发展的脚步。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并没有受这些因素影响,如上海,推出学习平台,旨在实现资源共享,让社区居民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另外,我国东北地区将微课逐渐应用到大学教学,实现社区资源教学在线平台和移动式微课的资源共享。事实证明,我国社区教育未来发展过程,一定会依赖网络和移动式教学进行改革。

二、加强数字化社区教育的措施

(一)创新数字化社区教育教学手段

数字化社区教育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对社区内居民进行教育的活动。与传统社区教育相比,数字化社区教育具有明显优势。在对居民进行数字化教育过程中,首先,可学习,即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集体教学,通过口传面授,更好地帮助社区居民掌握数字化技术,提高他们数字化资源使用能力。其次,可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即由数字化社区教育管理者建立交流学习平台,给社区居民提供共同的学习环境,在平台内进行网络学习,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进行个体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社区教育中比较常见,也是最能显示学习者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方式。这些教育方式的相互配合,不仅能提高社区的数字化建设水平,更能调动更多社区居民加入数字化社区教育学习。

(二)开发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

开发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是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一个不断积累、积极创新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开展具有特色的实地街道调查,对数字化服务社区进行课程资源调查走访,收集相关资料、视频等,然后进行分类整理。第二,制定相关数字化社区教育相关标准,利用现阶段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管理和规范教育资源,建设一定标准的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第三,创新模式,联合本区域高校开发新模式,利用技术优势形成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实现本土化数字教育资源发展。

(三)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平台

高效管理能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价值。因此,要构建数字化教育社区服务平台,把社区居民始终放在重要位置,保证其能得到良好、舒适的教育资源,达到共享教育资源的目的。首先,应依据社区特色形成全民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建立符合相关标准的涵盖文化、生活、历史等方面的学习资源体系,实现统一管理、学习、考核的目标,密切结合社区居民就业等信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全方位、多元化教育资源。注重资源教学内容,以实际需求为基本导向,挖掘具有一定适用性和多元性的资源。最后,提供远程学习服务。不断提高社区、镇教育体系的结合和互通,建立学习支持系统,通过远程中心进行在线学习指导、报名指导、咨询政策等,促进社区教育服务长远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四)完善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建设

第一,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学习资源和多元化不匹配问题。数字化社区发展虽已逐渐进入全民终身学习阶段,但网站平均每日访客数量与网站注册人数的比对数据不是十分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员实际需求与学习资源存在脱节问题。因此,在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过程中,要需要充分分析客户实际需求,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建立学习资源。第二,解决传统学习习惯以及数字化学习间的矛盾。与传统面授方式相比,数字化社区教育学习方式更便于社区群众适用。因此,要普及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改变传统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第三,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在建设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时,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体系,应遵守开放、服务向导、交互的基本原则,不断分析和研究教育资源的存储、分类、更新及维护技术。第四,形成比较完善的培训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在建设数字化社区教育时,需要保障具有一定建设经费,定期进行培训及评估检查,提高社区教育效率。

三、结语

社区教育网络建设篇10

关键词:社区培训;示范辐射;模式构想

随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打造国民终身学习的有效平台,形成覆盖城乡的完善的终身学习网络体系。社区培训学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实践中迫切需要正确认识社区培训学院的功能定位,以更好地由其引领、推进终身教育工作实质性开展。我们认为社区培训学院应定位于“社区教育的龙头”,而培训项目是社会教育机构的真正生命力,因此必须认真开展社区培训学院培训项目示范辐射功能研究,真正发挥社区培训学院的“龙头作用”。

2009年我市完善了社区教育网络建设,依托江苏电大宜兴学院建成社区培训学院,构建了以宜兴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各镇(街道、园、区)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以社居委会市民学校、村民业余学校和职工业余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服务体系,并被教育部正式认定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这些都标志着我市社区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各社区教育中心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办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的办学规模较小,培训项目较少。民办培训机构由于自身资源、师资、设施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导致发展培训项目单一、办学质量不高,社会信誉还没有达到人们理想的期望值,从而制约其发展。社区培训学院应大力进行培训项目示范辐射,以带动社会教育机构共同发展,促进我市社区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我市社区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一、社区培训学院开展培训项目示范辐射的优势分析

1.服务理念优势

长期以来,社区培训学院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在不同时间、地点将学习资源向各类人群开放。我院不仅承担开放、奥鹏网络远程等学历教育,还有上岗培训、就业选择、会计、统计、公修课等多种类型的非学历教育。办学层次齐全,专业设置覆盖面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吸引不同人群学习进修。终身教育同样需要开放的办学理念,需要灵活、开放的教育教学方式。我院独特的服务方式符合终身教育的要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能够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特点,满足学习者就近接受教育的便利。因此,我院开放的办学理念对培训项目示范辐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系统网络优势

社区培训学院是依托江苏电大宜兴学院建成,而系统办学是电大的重要特征,电大具备完善的系统结构,形成了中央、省级、地市、县市区四级管理、五级办学、覆盖全国的电大远程教育体系,形成了完备的教学组织和严密的教学管理系统。电大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以系统办学的优势有效地保证了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电大最早提出基于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教育管理网络,即利用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模式。随着多年的努力,电大早已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系统。而随着我市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服务体系的建设,社区培训学院也早已具备了上通下达的网络系统。社区培训学院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系统网络优势来开展培训项目示范辐射。

3.教育资源优势

社区培训学院不仅开设了普通本专科与中专专业、成人以及网络教育的本专科及中专专业,拥有充足的学历教育课程教材资源,而且拥有大量非学历教育、各类短期培训的教材资源。我院还整合运用了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发、建设了一大批媒体教学资源。我院完全能够发挥自身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课程资源、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培训项目示范辐射。

4.师资资源优势

社区培训学院建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业务精良的专职师资队伍,拥有各类专业教师共有458人,全部具有本科学历,研究生以上学历105人,“双师型”教师139人,中高级以上职称442人,占教师总数的72%。我院还培养并聚集了一大批专门从事远程教育、成人教育的人力资源,包括技术开发、课件制作、继续教育研究及教学培训、成人教育管理方面的专家、教师等。我院也非常重视兼职老师和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在全市范围内物色优秀人才,招聘专兼职教师及志愿者,目前已形成了由农林专家、企业专技人员、退休教师、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能工巧匠等组成的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和志愿者队伍。从师资看,我院进行培训项目辐射也具有巨大优势。

二、社区培训学院培训项目示范辐射的模式构想

1.社区培训学院与社区教育中心(民办培训机构)合作模式

近年来,我市社区教育正在蓬勃地发展。但各区教育中心办学水平参差不齐,还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民办培训机构仅是得到量的扩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都迫切需要社区培训学院的辐射与指导。我院也正在对社区教育中心开展培训项目辐射,如:会计继续教育、公修课继续教育等。首先我院与这些培训项目的主管部门联系,争取到这些培训项目;其次明确利益分成;再次,每年由主管部门发文件通知培训时间、收费标准等;最后由社区教育中心组班培训,社区培训学院组织师资“送教上门”。社区培训学院应进一步拓展这类培训项目辐射,可以将正在开展的培训项目和有能力开发出的培训项目整理成培训项目菜单,将菜单下发给社会教育机构,与各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各种培训项目,由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社区培训学院和社区教育中心共同参与,制定利益分配机制。对于社会教育机构由于生源不足或者其他原因而无法开班的培训项目,送社区培训学院培训;各社会教育机构有能力组织的培训项目,由社区培训学院送教上门,提供教育服务。

2.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产、学、研”相结合的思路,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变革中就已经形成,意指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进行协同与集成化,从而促成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社区培训学院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前校后厂”式的实践教学和小班化管理形式,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规模。学院首先找准与企业的对接口,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学院聘请与办学专业对口、合作密切的多家企业的经理、主管、相关部门领导、技术专家组成,对学院专业建设、培训项目进行有效指导,实现了教学规范与用人标准的“三衔接”:即培训规格与用人标准相衔接、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衔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衔接;其次按照“企业出题目,培训列项目,产学研结合出成果”的思路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实用型人才:即一方面根据企业需求列出培训项目,为企业培训合格员工,另一方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基地,真正实现“订单式”的人才培养;第三,完善师资队伍机制:即学院建立了聘请高校离退休教授、副教授、企业具有一定知名度和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机制,适应“产、学、研”办学目标。

3.社区培训学院面向农户辐射模式

(1)学院+基地+农户模式

学院应着力建设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努力建成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高水平高效益的产业基地。以产业基地为载体,利用学院的师资力量、技术优势,融“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于一体,既教会农民做,又做给农民看,还领着农民干,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例如:我市丁蜀社区教育中心创办了花卉苗木示范基地,密切配合镇村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积极采取“一听取、二调查、三培训、四示范五推广”的工作策略,助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科技致富。该校“农科教”示范基地至今已为15个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提供服务,先后培训农民22个班级1200多人次,推广了6个绿化苗木新品种和“苏玉糯1号”、甘薯“紫心薯”、“苏薯8号”等优良品种,使这些村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现代化建设。

(2)学院+公司+农户模式

它以学院为主体,以公司为实体,以农户为客体,通过合同的方式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带动农户进行产业开发。这种办学模式,公司实际上是衔接学院和农户的纽带,市场上需要什么,公司来组织加工和销售,学院出技术并组织培训,农民生产有技术和市场的保障。例如:我市高塍社区教育中心成立宜兴市原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绿壳蛋鸡养殖技术,免费对本镇农户分批开展绿壳蛋鸡养殖技术培训,并对首批扶持对象免费赠送苗鸡,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跟踪服务,绿壳蛋鸡产蛋后由公司实行包销。带领当地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4.社区培训学院面向社区市民辐射模式

社区培训学院应重视社区教育的课程开发,以社区居民实际需要为轴心,努力形成覆盖终身的社区教育四大课程体系,一是0~6岁学前教育系列。二是在校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系列。三是成人教育系列。四是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教育系列。要以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开设各类培训活动。社区教育应更多考虑社区群众所喜爱的各类科目课程,开设科普教育、法制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休闲娱乐等课程,突出知识性、健康性、娱乐性和休闲性,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社区居民提高素质和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伟林,陈界誉.基于电大平台的城乡一体化社区教育模式个案研究.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2]刘维俭,罗健.社区大学的功能定位与机制运行探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3]李新中.依托电视大学创建社区大学的思考与建议.淮海工学院学报,2004(2).

[4]刘嘉树.发展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注:《社区培训学院示范辐射功能研究》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2Sew-Y-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