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据通信特点十篇数据通信特点十篇

数据通信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9:54

数据通信特点篇1

无线网络技术涵盖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通常用于无线网络的设备包括便携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手持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笔式计算机和寻呼机。无线技术用于多种实际用途。例如,手机用户可以使用移动电话查看电子邮件。使用便携式计算机的旅客可以通过安装在机场、火车站和其他公共场所的基站连接到internet.在家中,用户可以连接桌面设备来同步数据和发送文件。

二、无线网络的标准

为了解决各种无线网络设备互连的问题,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推出了ieee802.11无线协议标注。目前802.11主要有802.11b、802.11a、802.11g三个标准。最开始推出的是802,11b,它的传输速度为limB/s,最大距离室外300米,室内约50米。因为它的连接速度比较低,随后推出了802.11a标准,它的连接速度可达54mB/s.但由于两者不互相兼容,致使一些早已购买802.11b标准的无线网络设备在新的802,11a网络中不能用,所以ieee又正式推出了完全兼容802.11b标准且与802.11a速率上兼容的802.11g标准,这样通过802.11g,原有的802.11b和802.11a两种标准的设备就可以在同一网络中使用。ieee802.11g同802.11b一样,也工作在2.4GHz频段内,比现在通用的802.11b速度要快出5倍,并且与802,11完全兼容,在选购设备时建议弄清是否支持该协议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802.11g标准现在已经开始普及。

三、无线网络类型

(一)无线广域网(wwan)。无限广域网技术可使用户通过远程公用网络或专用网络建立无线网络连接。通过使用由无线服务提供商负责维护的若干天线基站或卫星系统,这些连接可以覆盖广大的地理区域,例如若干城市或者国家(地区)。目前的wwan技术被称为第二代(2G)系统。2G系统主要包括移动通信全球系统(GSm)、蜂窝式数字分组数据(CDpD)和码分多址(CDma)。现在正努力从2G网络向第三代(3G)技术过渡。一些2G网络限制了漫游功能并且相互不兼容;而第三代(3G)技术将执行全球标准,并提供全球漫游功能。itU正积极促进3G全球标准的指定。

(二)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局域网技术可以使用户在本地创建无线连接(例如,在公司或校园的大楼里,或在某个公共场所,如机场)。wLan可用于临时办公室或其他无法大范围布线的场所,或者用于增强现有的Lan,使用户可以在不同时间、在办公楼的不同地方工作。wLan以两种不同方式运行。在基础结构wLan中,无线站(具有无线电网卡或外置调制解调器的设备)连接到无线接入点,后者在无线站与现有网络中枢之间起桥梁作用。在点对点(临时)wLan中,有限区域(例如会议室)内的几个用户可以在不需要访问网络资源时建立临时网络,而无需使用接入点。

(三)无线个人网(wpan)。无线个人网技术使用户能够为个人操作空间(poS)设备(如pDa、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等)创建临时无线通讯。poS指的是以个人为中心,最大距离为10米的一个空间范围。目前,两个主要的胛an技术是“Bluetooth”和红外线。“Bluetooth”是一种电缆替代技术,可以在30英尺以内使用无线电波传送数据。Bluetooth数据可以穿过墙壁、口袋和公文包进行传输。“Bluetooth专门利益组(SiG)”推动着“Bluetooth”技术的发展,于1999年了Bluetooth版本1.0规范。作为替代方案,要近距离(一米以内)连接设备,用户还可以创建红外链接。

为了规范无线个人网技术的发展,ieee已为无线个人网成立了802.15工作组。该工作组正在发展基于Bluetooth版本1.0规范的wpan标准。该标准草案的主要目标是低复杂性、低能耗、交互性强并且能与802.11网络共存。

无线个人网和无线局域网并不一样。无线个人网是以个人为中心来使用的无线个人区域网,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低功率、小范围、低速度和低价格的电缆替代技术。但无线局域网却是同时为许多用户服务的无线网络,它是一个大功率、中等范围、高速率的局域网。

最早使用的wpan是1994年爱立信公司推出的蓝牙系统,其标准是[eee802.15.1[w-BLUe].蓝牙的数据率为720kb/s,通信范围在10米左右。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无线个人网还定义了另外两种低速wpan和高速wpan.

(四)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城域网技术使用户可以在城区的多个场所之间创建无线连接(例如,在一个城市或大学校园的多个办公楼之间),而不必花费高昂的费用铺设光缆、铜质电缆和租用线路。此外,当有线网络的主要租赁线路不能使用时,wwan还可以作备用网络使用。wwan使用无线电波或红外光波传送数据。为用户提供高速internet接入的宽带无线接入网络的需求量正日益增长。尽管目前正在使用各种不同技术,例如多路多点分布服务(mmDS)和本地多点分布服务(LmDS),但负责制定宽带无线访问标准的ieee802.16工作组仍在开发规范以便实现这些技术的标准化。

无线城域网服务范围可覆盖一个城市的部分区域,通信的距离变化较大(远的可达50公里),因此接收到的信号功率和信噪比等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有多种的调制方法。因此工作在毫米波段的802.16必须有不同的物理层。802.16的基站可能需要多个定向天线,各指向对应的接收点。由于天气条件(雨、雪、雹、雾等)对毫米波的传输的影响较大,因此与室内工作的无线局域网相比较时,802.16对差错的处理也更为重要。

数据通信特点篇2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数据通讯质量;光纤自愈环形以太网

中图分类号:tm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4)04-0000-01

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数据通讯的概述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由不同的子系统构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通信管理机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和互相操作的问题。为了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作需要,数据通讯问题始终贯穿于计算机的各项技术问题之间,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数据通讯质量是目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变电站具有高可靠性、高抗干扰性、高扩展性、工作灵活等特点,因此对通讯质量的优化要求也就随之更高,这不但关系到每一所变电站的优劣,也和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息息相关。数据通讯网络作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传输数据的主要通道,因此该网络的性能对自动化系统的整体性能有直接的影响。根据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和工作环境的要求,数据通讯应该具备实时响应能力快、可靠性高、电磁兼容性能优良、结构分层等要求。

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数据通讯网络的现状

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通信特点和相关要求来看,数据通讯在自动化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数据通讯的质量也随之更加重要。目前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的结构也更加错综复杂。变电站的信息量也成倍增长,因此对于数据通讯各方面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多。

目前数据通讯的传输方式主要由三种,分别是串行数据通信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以太网技术。串行数据通信技术存在通信接口协议少、通信速率地、实时性差、大数据包传输率低下、站点功能不易扩展等等诸多问题,而且由于只能设置一部主机,因此一旦主机故障,就可能导致整个通讯系统瘫痪。现场总线技术虽然存在相互操作性良好、数据共享性高、通信速率高、实时性好、组网灵活等特点,但是由于网络性能因为通信节点数量增多而下降、通信速率因为总线带宽的限制下降和互联性因为接口协议不具备统一标准而下降等问题,同样制约数据通讯质量的提升。以太网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而且可以在网内任意增加节点而不影响通讯质量,实时性强。以太网技术因为成本低、应用环境成熟、网络竞争机制完善、标准协议开发等特点,因此是提升自动化系统通讯质量的最佳选择。

三、通过传输介质提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数据通讯质量

传输介质主要是指从发送设备到接收设备之间信号传递所经过的媒介,是网络中双方的物理通路,也是在数据通讯中实际传送信息的载体。因此传输介质因具备较高的传输效率、连通性、抗干扰性和性价比。传输介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数据通讯质量的好坏,因此在进行传输介质的选择时,要格外慎重。针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数据通讯的特点,通过不断的实践发现,光纤介质具有相对较高的通信速率和数据传输质量,因此现下绝大部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通讯的传输介质都是采用光纤,这也是有效提高自动化系统中数据通讯质量的有力手段之一。

四、通过光纤自愈环形以太网结构提升数据通信质量

光纤自愈环形以太网结构因其在数据传输中体现出了较高的实时性、可靠性、高效性、长距离传输信息的高质量以及网络布线简介等优点,使得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通讯网络具有较高的容错率和速度,并且符合了远距离传输的特点,并且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在短时间内修复,为提升数据通讯质量作出巨大的贡献,也为今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数据通讯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一)光纤通讯。变电站一般需要进行长距离的数据通讯,而鉴于变电站所处的位置经常会有强电磁、射频、地电位差等多种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对通讯质量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而通过光纤通信则可以有效降低这些因素带来的干扰。光纤通信不但具有优良的电磁兼容性,也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即使在高强度的电磁环境下运作,光纤传输的信息也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因此,光纤数据通讯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通讯总具有较高的优越性,是提升通讯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容错网络。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一旦出现通信中断,如果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复,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容错网络中,如果主要通信网络出现问题,备份的通信网络可以立刻发挥作用,隔离故障区域,不影响整体的运行。光纤自愈环型以太网以其典型的环网结构具备了高可靠性的通信模式,具有较高的容错功能,从而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数据通讯中。

(三)光纤自愈环型以太网自愈功能的实现。光纤自愈环型以太网的自愈功能的原理是将所有的信息分布在信号流走向相反的两个环网上进行数据通讯,如图1。当主网环正常工作时,备网环处于待机备用状态,一旦主网环出现问题,与故障点最近的两个环网节点会通过改变数据的流向在主网环和备网环上自动环回,从而确保数据通信的流畅,这种自愈功能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通讯的质量。

(四)光纤自愈环型以太网的特点。光纤自愈环型以太网以其高可靠性、高网络监视能力、优良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安装工作方便等特点,在推动数据通讯质量的提高中有着显著的优势。通过光纤自愈环型以太网,可以有效地降低数据通讯维护的时间和精力,即便出现数据通讯问题,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修复,从而确保数据通讯的质量。

五、结束语

数据通讯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对变电站的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数据通讯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变电站的可靠性、抗干扰性等等性能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最终影响整个电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凯.如何提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数据通信质量[J].青海电力,2007(S1):11-14+25.

数据通信特点篇3

(一)移动GiS技术产生背景

现阶段的无线通信技术相对成熟,无线互联和智能终端已经相融合,并且被人们广泛在生活工作中应用。即时通信的内容是基于实现任务需求数据信息的服务器,通信技术在移动GiS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主要体现在野外作业、环境监测、军事国防、工业控制和野外作业等领域。GiS领域最新发展的领域即为移动GiS,移动GiS可以在GiS中心部门和野外作业队员之间传输空间数据。GiS市场的领军公司是autodesk公司,它提供了移动访问模块,移动掌上设备是客户端通常采用的技术,能够完成栅格影响和数据的传输。我国现阶段的移动通信领域发展很快,全国都已经覆盖移动通信网络(2G)GSm,使全球的联网漫游得到了初步的实现。基于GSm网的分组交换技术GpRS(2.5G)网络和GDma基本已经开始在全国覆盖。现阶段的发展中心落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上,致力于发展多媒体应用和高速数据的传输,据统计,2mbps是目前较快的传输速率,它完全可以满足空间信息对移动通信的基本要求。而我国研究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已经得到初步的应用,目标传输数据速率约为10mbps。针对于功能、业务和频带上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第三代系统都有较大的优势,第四代传输系统的最高传输速度将比100mbps高,为了使移动通信系统得到较快的发展,要进一步对空间信息技术中的大量数据传送应用系统效率进行提高。

(二)移动GiS的特点分析

移动GiS的特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运行平台具有一定的延伸度、数据源具有分布式的特点、有限的计算能力和宽带、终端和信息载体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特点。移动GiS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运行平台是由传统的internet延伸而来,本质是无线网络,而GiS应用模式的产生有赖于传统GiS和无线定位技术的有机融合,使移动GiS系统中空间地理信息地位更加重要。GiS系统经过无线平台的转移后,使得更多的GiS应用产生,这就需要具有分布式特点的数据源支持。以GiS系统基于位置服务的技术为例,移动用户的位置不是不是唯一的,这就导致用户所需求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特点,所以数据源不能单一,一定要满足分布式的特点才能满足用户的数据需求。无线网络的宽带相对于internet较小,在满足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移动GiS系统要在较小数据量的情况下来进行,另一方面由于移动终端的计算能力不足和有限功率和内存,因此移动GiS对数据传输的要求也更好。移动GiS系统的终端表现形式包括:较为传统的桌面pC和移动计算终端。移动计算终端设备包括pDa/专用的GiS嵌入式设备和移动电话等。移动GiS服务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其终端的表现形式为多样性,这样才能使GiS体系结构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来对终端多样性进行进一步适应。服务器交互和移动终端用户具有较为丰富的信息内容,视频、定位服务、音频、语音、图像、文本等都属于以上的信息内容,这说明有限的计算机移动终端处理数据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使数据完成快速的传输。为了使移动GiS系统完成高效率运行就要对移动GiS的数据传输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移动GiS系统的结构分析

移动GiS系统是作为一个无线网络应用系统存在的,其组成结构主要包括:移动设备终端、空间数据库、无线通信网络和地理应用服务器。移动终端设备主要是指移动GiS用户所要应用的具有地理识别和精确快速定位的设备,这种地理应用具有低耗能、便于携带的特点。移动终端设备的多样性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电脑和wap手机等都属于移动终端设备。空间数据库是指移动GiS数据的存储核心,它能够管理数据,应用于地理应用服务的信息数据提供。无线通信网络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网络,基于移动GiS中广域蜂窝、无线局域网、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蜂窝移动通信、红外线通信的移动网络,是未来移动GiS运行的主流通信网络。地理应用服务器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是作为系统的GiS引擎存在的。

二、通信技术在移动GiS的应用

无线网络是作为移动通信的重要载体存在的,同时也是有限网络和移动用户的有效衔接点。通信技术在移动GiS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类型网络上。

(一)移动GiS中广域蜂窝的应用

2.5G技术是对第二代移动通信网技术的改进,从而衍生出3G网络,也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网络,它作为新型技术网络的参考标准,其技术类型主要有GSm、CDma和iS-136。

(二)移动GiS中无线局域网的应用

无线局域网是通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的方法,继而再局部范围建立起一个网络,它能够将无线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有机的融合。无线局域网的覆盖范围大约在十米和几百米之间,包括无线个人区域网络和本地网络。无线个人区域网络采取的是wpan技术,它能够对用户的个人操作空间设备进行无线通讯的特殊创建,此项设备包括手提电脑、paD和移动电话等,距离相对较短,大约范围在10米以内。wpan技术主要体现在红外广波和蓝牙的使用上。蓝牙的无线通信标准具有一定的短距离性和开放性,基于较短距离代替了很多种电缆连接方案,在数字设备之间利用统一短距离无线链路的方法使数据通信和语音通信的实现具有一定的低成本性、灵活性、安全性、方便性、小功率性和快捷性等优势。无线本地网络主要采用的wLan数据通信系统,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校园和建筑物种的数据传输就是通过利用电磁波来完成的,它能够使有限连接进一步的减少,有效范围在50英尺~1000英尺,而计算机信息传输需要使用无线局域网卡。

(三)移动GiS中数字微波通信的应用

数字微波通信即微波中继通信,微波频段利用中继和视距的方法使用微波作为载体将数字信息进行有效传输的手段,它采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微波通信开始于20世纪中期,其发展迅速有赖于它自身的耗能小、容量大、抗灾能力强和建设快的特点,受到大容量地面和长距离无线传输的广泛应用。20世纪末,光纤通信开始发展,光维通信也逐步替代了数字微波通信。微波通信是一种无线传输的方式,但是上述优点是光纤通信不具备的,所以微波通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前景。

(四)移动GiS中卫星通信的应用

人造地球卫星,主要是采用卫星通信作为中继站的方式来对无线电信号转发,从而实现在多个地球站之间的有效通信。国际或我国通信都可以采取卫星通信技术来传输电话、电报。电视盒传真等高速数据等。卫星通信的主要特点包括:较远的传输距离、多地址的通信、频带可用率较宽、灵活性较强、信号强等特点。现阶段通信网的主流包括移动通信和光纤通信,它们能够充分利用卫星通信的特点,对地面系统的信息传输提供有效的延伸、支持和补充。

(五)移动GiS中蜂窝移动通信的应用

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一时间、地点、对象之间的通信。移动通信将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技术有机的融为一体,在完成语言信息传递的同时又将公众电话交换网中的数据终端功能得以实现,它是一种最理想的通信服务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对信息需求的快速转换需要。目前,蜂窝移动通信发展的速度日益迅速有赖于业务需求的进一步满足。针对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它的优势包括覆盖面积大、音质好、信号强、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辐射小、保密安全性好等。GpRS是第二代通信技术与第三代通信技术的衔接点,同时它能够在GSm系统上解决ip结合和移动通信的技术方案,在对现有的GSm网络进行利用时,要对全网范围的数据业务进行推出。GpRS是作为一种分组交换技术存在的,它能够将客户与网络之间的联系实时传输到系统中,全天在线,使其保持较好的联系,GpRS的数据传输数据较高,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GpRS是按量计费的,客户及时一直在线,也只需要按照发送的数据和接受数据来付相关的通信数据费用,GpRS漫游时并不收取额外费用,这为广大用户节约了一定的通信数据开支,针对性的满足了用户的信息需求。此外,GpRS拥有快捷登陆的功能,GpRS用户在开机时,就能够将数据直接连接在网络上,及时关闭数据重新激活,也只需要1s~3s的时间。

(六)移动GiS中红外线通信的应用

红外线通信是将红外线作为载体信息发射到接收端的通信方式,它有一定的抗干扰性,不受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限制。但是由于红外线穿透物体的能力不是很强,甚至不能穿透墙壁,因此红外线传输的采用就有了一定的限制,一般为近距离或室内限制。便携式计算机之间的红外线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将红外线通信系统的作用发挥出来,限制适用于点对点通信。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红外线通信系统将不断的完善,致力于发展成一种可以在制定的区域内完成多点通信的系统,红外线通信的优点主要有:信号调制方便,传输数据速率较高,低廉的发送装置和接受装置,传输装置体积较小和无污染的传输过程等特点,从而代替室内的有线网络。

三、结语

数据通信特点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交换技术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的显著的高,而互联网和计算机也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另外,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之间重要的作用不断的出现,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工业制造中得到了良好的运用。现如今,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使其能够达到计算机与终端之间以及其他计算机的通信,从而实现了有效的数据信息的共享,很好的满足了持续增长的社会信息的需求。与此同时,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也加快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很多网路数据传递的速度和容量,并使得高性能和大容量的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成为当今社会数据交换技术的主要发展动向。

一、通讯数据交换技术的分析及特征

通讯数据中的“数据”是提前选择制订一个具备一定意义的字母、符号、数字和这三个因素的组合,因为计算机通讯的发展和产生,导致计算机之间、计算机和终端之间的数据最终实现了传递[1]。一般情况下,计算机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包括: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等交换方式。

(一)报文交换方式的分类及特征

报文交换方式随着交换技术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使得报文交换方式出现。报文交换的报文主要是一次性在可变的站点发送数据块同时的对其长度不进行限制。报文就是数据传输的最小单位,报文在站点进行发送时,首先在报文上标明数据传输的目的地址,其次在依据报文上的地址在站点内进行找寻,同时找到相应的节点,最后将数据传输到指定的目标节点。当收到报文后每个目标结点都会进行自动检测,准确无误后,在对下一个节点的地址进行搜寻,一直重复,直到将全部的报文发送完成[2]。由此可见,每个节点之间都不须要对其呼叫完成连接,搜寻下一个节点的目标容易导致报文数据传输时间的过长。报文交换特点:在连接时报文数据没有延时,同时方便用户,可以随时传输报文,报文交换可以防止电路交换时通道利用率低的缺点,在转发存储中可以完成速率和代码和快递匹配,方便了不同规格、类型间的通讯数据进行互相通信,对电路交换所产生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报文交换方式的缺点:有时报文数据对模拟信号的无法识别、存储介质容量要求较高还有传输延迟等缺陷[3]。报文交换方式的优点:如果传输的道路出现错误,那么交换节点会根据实际道路选择最优质的另外一个没有故障道路进行数据传送,提升了计算机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同时报文数据传输还可以同时为多个目标服务及优先传输的实现。

(二)分组交换方式的分类及特征

分组交换方式这种方式本不是很落后,但是由于系统不够成熟,这些问题都,很容易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使用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存再有很大的安全问题,严重情况下会造成商业机密的丢失或者失窃,这都是由于计算机数据库系统造成的计算机数据技术应用不安全。对上述问题,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及时对数据库的检查和完善,以此来保证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除此之外在进行系统技术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进行添加保密设置也不偿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数据库系统技术应用的安全防范措施,这对于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使用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三)电路交换方式的分类及特征

电路交换方式最开始出现是在19世纪的电话,当时电路交换数据的方法主要是从最开始的人工接线方法慢慢变成电子与机电自行交换的方法、数字交换的存储程序和控制模拟方式、3方可以对交换模式进行编程等。1946年计算机出现的第一天便对于交换技术产生了庞大的作用。数字通信的技术也经过了数字通信技术、数字交换技术、脉冲编码编织技术pCm数字传输等,通信技术发展到现在也能用电话通过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拨号进行上网。电路交换方式特点:在计算机数据传输开始前,首先应该设置一个专用路径。在计算机线路释放之前,通路应该对其中的一对用户全部占有。然而猝发式的通信数据传输,计算机电路交换数据效率也不是很完美。电路交换方式缺点:在一定的特殊情况下,计算机电路空闲时的计算机通信道路易产生浪费的情况,在时间较短的计算机数据传输时,电路的拆除和建立所消耗的时间过多的浪费。所以,电路交换方式适用于系统之间高质量要求的大数据传输状态[4]。电路交换方式优点:电路交换方式的数据传输不但高效迅速而且比较可靠,传输数据也从会出现丢失的情况,而且还能保持原有的秩序。

二、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情况与最新发展

因为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包括光传输和交换阶段、电传输和交换阶段及光传输和电交换阶段这三个阶段。交换阶段和电传输是传统通信的网络阶段,交换阶段和光传输时通过光纤作为媒介的传输,应该对其进行电光和广电的转化装置。交换阶段和光传输在传送的过程中表现形式生是电信号,但是因为商业化的加深,光包交换和光路交换等新的交换技术也逐渐出现。光纤技术不断发挥,对光纤的传输起到了极大的普及作用。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正在对传统的体系架构和电信观念进行深刻的改变[5]。同时,信息技术不断膨大,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导致人们对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大,网络数据交换所承担的内容越来越重要,接下来的网络世界应该是一个屏蔽底层通讯基础能够达到基础设施多样性,同时能提供一个安全稳定、高性能、可伸缩及统一开放的融合网络服务平台。

三、总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数通信交换技术的应用给使用用户带来了无限的便利,但是,在计算机数据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应用中的安全问题,有意识的进行防范和加强保护,达到计算机数据技术的正常应用和管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文生.现代数据通信中的交换技术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7):36.

[2]秦昌潜.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3):20-20.

[3]宋同庆,丛林,鲁宝泽等.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2):48-48.

[4]罗与昕.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革新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6,23(7):190-190.

数据通信特点篇5

【关键词】mc接口运营商大数据旅游行业

1引言

随着互联网公司的迅速崛起,传统电信运营商正面临着巨大冲击,原有的价值链被打破,逐步沦为“哑管道”,运营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必须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当前社会对数字化生活的依赖度不断提高,移动娱乐、移动医疗、移动教育、移动金融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服务需求旺盛,将成为新一轮的消费热点。因此运营商开始研究以网格区域内人群位置数据为核心、用户数据为辅助的大数据基础能力研究,实现网格覆盖区域内的流量监控分析、人口特征洞察、位置轨迹分析、综合价值评估等基础功能,并支持通过组合、复用等方式,支撑旅游、交通、金融、咨询服务等行业应用。运营商处在大数据业务的中心位置,在掌握用户行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基于此,本文接下来将对运营商大数据在旅游行业的应用进行探索研究,总结其拥有的优势以及具体的应用场景。

2运营商大数据在行业信息化的优势

与互联网公司相比,运营商手中的数据更具有普遍性,甚至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社会个体,尤其是运营商针对社会人群的精准数据,更是一座现成的金矿。目前运营商要做的事情并非“发展客户增加收入的阶段”,而是将客户的精准数据分析、位置数据和用户规模结合起来,再利用大数据技术服务于运营商的转型业务,用于自身业务的精确营销、交通部门的道路规划、商圈的选址及旅游行业,突破原先业务的束缚,在大数据运营的蓝海里寻找一片新的天地。

运营商的大数据来源:

(1)用户资料:这些是用户的个人隐私数据,有些信息可以用于用户趋势性数据分析(用户区域信息),主要包括如下主要信息:用户的归属信息(用户的归属省份信息、地市信息、县市信息)、性别信息(男/女)、年龄、单位性质等信息,这些数据只使用于趋势性分析、地域分析,不能用于个性用户的数据分析。

(2)用户的订购关系数据:用户在运营商订购的业务、套餐信息。

(3)用户行为分析数据:用户的上网行为分析数据、用户的消费信息(通话的通话清单、短信清单、流量消费信息),这些数据是用户的敏感隐私数据,在使用时必须进行脱敏处理。

(4)用户的位置信息:用户在HLR(HomeLocation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登记的位置信息、基于a接口或mc接口的位置更新信息(LocationUpdate)、漫游切换信息、位置附着信息(attach)、mt、mo过程信息及SmS短信过程信息,这些数据都是实时数据,准确地记录了用户行驶轨迹,准确性非常高。

运营商的大数据在旅游行业的优势:

(1)数据准确性

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文,从2015年1月1日起,所有运营商注册的用户必须实行实名登记,这样确保了用户基础数据的准确可靠。其中位置信息、互联网访问信息都记录了用户实际到访位置及上网行为,再结合用户属性数据、订购业务、详单信息等,和客户的行为、喜好直接相关,有很高的准确性。

(2)权威性

移动运营商的用户规模大,约占70%的市场份额的移动数据更具有权威性,采样数据比较全面,在趋势性分析领域更具权威性。通过用户的行为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结合企业数据中心用户行为特征,为集团客户提供精确营销开辟了新途径,为今后的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分析源。用户所有在互联网络的操作行为、到访信息,运营商都可以记录,并经数据脱敏,就可以为旅游、交通、政府的业务规模提供趋势性分析数据。

(3)实时性

移动运营商拥有丰富的网络信令数据,用户发生位置移动、发送短信、上网等操作都会在网络的mc接口(4G网络)或a接口(传统的2G网络)触发信令数据产生。通过这些信令数据的上下文,可以通过基站描点勾勒出用户的活动轨迹,而且这些数据都是实时的,和用户的实际过程相匹配。

除此之外,还有用户的主动位置更新(更新Lai)和定期的位置更新(一般为2小时以内),也会记录用户的位置信息,再利用运营商在旅游景区的基站信息同景区进行有效的结合。

实时客流监控、景区客流分析、游客特征分析就是利用运营商在旅游景区的基站信息,利用实时采集a接口、mc接口数据的信令数据,实时分析景区的用户轨迹数据,对景区客流信息实行实时监控分析,改变景区只能事后统计用户量的情况,提升实时反映能力,进而加强服务和管控能力,并为推动旅游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有效信息数据支撑。

3运营商大数据在旅游行业的应用分析

以游客为中心,服务游客,满足游客需求,运营商可获取相关静态数据:游客人群来源地(用户的归属信息)、性别;再结合用户的动态信息:位置信息、来访时间、在各景点的驻留时间,进行旅游客源分析统计,并对景区客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将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与响应能力,为景区应急调度与管理提供依据。同时,如图2所示,通过对游客客源归属地的分析统计及对客户行为、特征的全面分析,为景区信息化建设及市场推广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1)客流分析

通过对景区包含的基站信令接口数据分析,统计出基站当前实时人数,同时参考运营商用户占比模型,计算当前景区(或景区内某一区域)的实际游客数量,实时反馈给景区系统,以趋势图或数字方式呈现。

根据提供景区人流量及归属地的实时统计与分析数据,再结合用户的归属信息,分析出各省市的游客旅游热度分析、游客特征分析、游客驻留时长分析、历史客流比对分析(按周、按月等)、重点节假日游客分析,支持实时客流量GiS地图展示,支持各类分析数据的报表展示。

基于网格管理实现景区网格的人流量可视化,实现实时监控预警、分析预测、深度洞察、信息,为旅游行业在流量情况掌握、应急预案准备、公众信息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支撑。根据景区的容纳游客人数,同景区实时游客进行比较,达到上限时进行告警,提高景区管理职能和服务能力,及安全保障措施。

客流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2)客源特征分析

根据客流分析的用户数据,再根据运营商的用户归属信息,把手机网络信令数据和用户数据结合,为旅游景区提供游客特征分析、游客消费分析、游客精确营销分析,满足景区的游客洞察与营销需求,改善景区管理水平。

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到访景区的当前用户构成,细分到省、地市、县市,并可以按照用户数访问的时段进行归属信息统计,将景区内游客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同时对区域进行流量监控。

基于用户的归属信息,根据入园游客年龄分布统计、入园游客性别分布统计、入园游客到访频次统计、游客对景点类型的喜好度、入园游客的消费能力分析以及客户运营商产品订购行为的分析,进行360°游客画像,建立客户的归属地、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喜好景点类型、消费档次分布数据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精准匹配。在用户到达相关景区时,实时推送景点相关信息,在推送渠道、推送时机、推送方式上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全程精准营销。图3为客源特征分析图。

(3)景区欢迎度分析

在了解游客归属地情况下,可以进一步统计各个省市用户到达旅游景区的热度排名,再分别通过当天、周、月、季、年的方式展现各个旅游景区人数排名、分时段人数排名,并提供景区热度排行,包括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以及节假日的特殊统计分析;确定城市中哪些景区为热门景区,为管理部门制定预案或者提升景区服务能力提供参考;提供外地游客来城市首先访问的景点,或者景点访问顺序,提供给旅游服务企业或者旅游监管部门有关景点的分析,或者访问路径优化等。

提供按时间段(最小统计单位天)景区内各个景点的用户滞留时长数据,时间段可以灵活设定。热点分析包括:热点客流分析、热点客源分析、热点景点分析,通过对客流来源、热点时期每天客流统计以及热点时间段内客源在景区内各个景点的分布情况综合分析,使得景区管理员更充分地了解到热点时期游客游玩景区的行为习惯和分布比例,为景区实施营销策划和资源调配提供有力数据保障。

(4)客流趋势分析、历史对比分析

根据往年的历史数据,可以从横向和纵向时间的维度对流量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方便景区管理员掌握景区各维度客流情况。通过对热点景区的专题分析,可通过对节假日的分析了解游客在不同节假日的来源、流量高峰及喜好等特征,进行相关时间段的游客趋势分析,为景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节假日景区游客提前进行疏导准备工作。

如图4所示,景区内各景点区域实时游客人数地图显示,人员密度根据游客舒适度情况进行颜色标注,在系统顶部以消息滚动条形式实时播报景区内游客总量和拥挤及较拥挤的区域信息。同时手机客户端将推送拥堵信息给景区管理员,提醒景区管理人员做好游客疏导工作。

(5)旅游行业后向广告

结合用户的归属信息、到达景区的时间、在景区的滞留时间,整合旅游景点商家信息,基于游客群体的特征分析,提供后向广告功能,为旅游景点、城市旅游宣传、旅行社热点宣传提供专业的移动渠道广告业务。如用户旅游结束后,在景点出口出可以实时给游客推荐附近的以下信息:

1)住宿设施:酒店、旅店、招待所、家庭旅馆等);服务性设施:餐饮场所、娱乐场所、购物场所、商店;

2)旅游交通线路:高速公路休息站、城市所有的公交站点、长途汽车站点、机场、火车站、交通售票点(航空、铁路)、城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租车公司、旅游线路、景区内的通行车线路等;

3)辅助设施:公共厕所、公共停车场、加油加汽站、收费站、车辆维修点;

4)商铺信息:景点的特色服务信息、商家的促销信息可以结合用户的位置信息实时发送到达景点的游客。

4结束语

以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用户数据信息为纽带,通过移动大数据的建设,可构建旅游行业新型产业价值链,提升旅游经济附加值。因此,本文对运营商大数据在旅游行业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运营商大数据在行业信息化所拥有的优势,随后通过客流分析、客源特征分析、景区欢迎度分析、客流趋势分析、历史对比分析及旅游行业后向广告等多个方面探讨运营商大数据在旅游行业的应用,为景区信息化建设及市场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总而言之,对于旅游行业,通过信息化手段,结合用户的位置信息大数据分析,将分散在各地的单个景点按其文化内涵,串“点”成“线”,强化重点景点、文化和游客的有机统一,可提升旅游行业的整体文化附加值,提高旅游行业档次,促进行业转型升级,通过建立和健全“智慧旅游”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提升了旅游监管部门的经营管理能力,为运营商的业务转型提供了新的业务探索。

参考文献:

[1]谢廷晟,牛化成,刘美英.HtmL5权威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位元文化.JSp动态网页入门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林星.HtmL5移动应用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4]王易,蓝尧.微信这么玩才赚钱[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南京智慧旅游客源分析系统技术方案[Z].2014.

[6]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打造掌厅主入口促进互联网化营销转型的探索与实践[Z].2015.

[7]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江苏公司集团市场入口布局汇报[Z].2015.

[8]程德杰.电信运营商真正的优势在于大数据分析[J].移动通信,2013(17):76-77.

[9]陈科帆,周洪成.电信运营商大数据资源变现模式及策略研究[J].移动通信,2016(1):63-67.

[10]朱健,王雄,李光文.tD-Lte室内分布系统四网协同组网方案研究[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4(6):65-67.

数据通信特点篇6

【关键词】数据通信;平面数据通信网;产业规模

在不同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数据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送时,依赖于数据通信;通信网作为一种网络,整体的结构组成较为复杂,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多个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平面数据通信网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满足了有线电话、自动转报业务等通信需求,为我国通信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数据通信分析

1.1特点分析

结合当前数据通信的实际发展概况,可知其在数据传送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确保了各计算机之间或者计算机与数据终端设备之间的正常通信。数据通信实践应用中为各类数据的存储、传送、交换等提供了可靠保障,给非话音通信业务开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注重数据通信特点分析,以便实现其高效利用,满足不同领域的实际生产需求。数据通信特点包括:①依赖于通信协议。在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正常通信时,需要在通信协议的支持下进行链路连接、对话、流量控制等,确保各计算机之间通信有效性;②可靠性高。相比电话通信,数据通信的可靠性更高,主要在于其误码率控制要求高;③非实时性。通过对存储转发交换方式的使用,使得不同的数据通信实际应用中产生的延迟时间有所差异,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数据通信。

1.2不同的交换方式

在数据通信的支持下,有利于构建出功能强大的数据通信网。该网络使用包含了不同的数据交换方式,且各交换方式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效果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数据通信网中的电路交换方式。该数据交换方式使用中依赖于通信双方共同认定的固定电路,通过对这些电路的有效连接,实现了数据传送。(2)数据通信网中的报文交换方式。该数据交换方式使用先应将报文数据文件视为一个整体,在合理的方式作用下输入到既定的电路中,并以报文为单位,在所有的交换节点处进行数据的高效处理,实现数据存储及转发。其中的数据包传送中包含了保报文数据、地址信息及其它信息。相比电路交换方式,报文交换方式使用中并不需要预先设置通路,其本质上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通信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信道的利用效率。但是,受到自身技术因素的影响,该数据交换方式使用中存在着时延问题。(3)数据通信网中的分组交换方式。在数据通信网应用过程中,通过对报文长度的有效分析并进行分割,能够在设置的格式作用下将分割好的报文视为包,送入到信道中进行数据间的传输交换,确保了数据传送高效性。该数据交换方式使用中具有无互损、信道利用效率高等优点,但与之相关的协议及设备结构较为复杂,影响着通信网的运行效率。实际操作中若对分组交换进行改进得到快速分组交换机电路交换技术时,有利于优化数据通信网性能。

2平面数据通信网分析

(1)性能可靠的X.25分组交换网,通过对X.25协议的高效利用,构建出性能可靠的分组交换网,能够为数据信息的高效传递提供保障。该网络中对分组的类型、格式等有着很高的要求,包含了物理层、链路层及网络层,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通信连接服务。像交换性虚电路、数据报业务等,隶属于X.25分组交换网范畴,满足了不同数据报业务开展需求。(2)功能强大的帧中继网。通过对数据通信网中节点分组吞吐能力及中继线工作中传输效率的重点考虑,在可靠的X.25分组交换技术支持下,得到了、帧中继网。该网络使用实现了信道的有效利用,减少了网络时延,扩大了通信网络容量,实际的传输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3)性能优越的数字数据网。作为一种全程的数据传输网络,该网络使用中能够根据用户需求,为其提供固定的数字电路。该电路不用时亦可拆除,满足了用户的实际需求。该网络使用的优势在于:信息传递效率高,传递过程中的误码率得到了有效控制;时延小,基本保持在小于100msd的范围内;数据传输中的透明性良好,信道利用率高。与此同时,应注重异步传输模式的合理运用,满足宽带综合业务开展的多优化需求。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据通信及平面数据通信网在数据传送、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利用。因此,需要在各领域发展中加深对数据通信及平面数据通信网的理解,不断优化我国通信网络实践应用中的服务功能,为大数据时代数据处理效率的不断提高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邢宁哲,纪雨彤.基于分布式探针的电力数据通信网综合监测方法[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01).

数据通信特点篇7

1、GpRS的概念

GpRS是目前解决移动通信信息服务的一种较完美的业务,它是以数据流量计费、覆盖范围广泛、数据传输速度更快。GpRS的推出,为行业和企业用户开展无线办公提供了基础设施平台,为推动移动办公的应用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有线网络相比,GpRS网络具有租用费用低、移动办公,不受地域制约等优点。GpRS的出现为企业和行业用户开展无线办公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GpRS通信方式更适合于气象信息采集业务,目前气象中心与各采集点采用X.25和pStn进行交互传输,月租费太高,用电话线传送数据按时间计费,带来诸多不便,费用也不便宜。

2、GpRS的技术优势

GpRS通讯方式,无论在信息传输,还是时率、可靠性以及通讯费用等方面,都更胜一筹。

2.1覆盖范围广。构建气象信息采集传输系统要求数据通信覆盖范围广,扩容无限制,接入地点无限制,能满足山区、乡镇和跨地区的接入需求。由于气象信息采集点数量众多,分布在全省范围内,部分气象信息采集点位于偏僻地区,而且地理位置分散。另外,还必须考虑今后系统扩充的可能,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由于目前GpRS已覆盖省内绝大部分地区,能够满足气象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对覆盖范围的要求。

2.2数据传输速率高。每个气象信息采集点每次数据传输量在10Kbps之内,目前GpRS实际数据传输速率在40Kbps左右,完全能满足本系统数据传输速率(≥10Kbps)的需求。

2.3系统的传输容量大。气象中心站要和每一个气象信息采集点实现实时连接。由于气象信息采集点数量众多,系统要求能满足突发性数据传输的需要,而GpRS技术能很好地满足传输突发性数据的需要。

2.4通信费用低。采用传统的有线方式建立气象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必须租用专线或电话线进行连接。由于气象信息采集点必须与中心随时保持连线状态,而每次数据发送的数据量很小(在几K至10K之间),线路资源利用率很低,平均每一个气象信息采集点每月的线路费用为800~1200元。而如果采用GpRS通信方式,由于GpRS采用按数据流量计费的方式,资源利用率高,月通信费用将在200元之内。

2.5良好的实时响应与处理能力。与短消息服务比较,由于GpRS具有实时在线特性,系统无时延,可很好的满足系统对数据采集和传输实时性的要求。

2.6支持ip协议和X.25协议。GpRS支持因特网上应用最广泛的ip协议和X.25协议。而且由于GSm网络覆盖面广,使得GpRS能提供internet和其它分组网络的全球性无线接入。

3、GpRS的实施措施

3.1GpRS网络总体结构原理

GpRS网络是在现有GSm网络中增加GGSn和SGSn来实现的,使得用户能够在端到分组方式下发送和接收数据。

自动站电脑与GpRS对接后;GpRS与GSm基站通信,但与电路交换式数据呼叫不同,GpRS分组是从基站发送到GpRS服务支持节点(SGSn),而不是通过移动交换中心(mSC)连接到语音网络上。SGSn与GpRS网关支持节点(GGSn)进行通信;GGSn对分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再发送到目的网络,如因特网或X.25网络。来自因特网标识有移动台地址的ip包,由GGSn接收,再转发到SGSn,继而传送到移动台上。SGSn是GSm网络结构中的一个节点,它与mSC处于网络体系的同一层。SGSn通过帧中继与BtS相连,是GSm网络结构与移动台之间的接口。SGSn的主要作用是记录移动台的当前位置信息,并且在移动台和GGSn之间完成移动分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GGSn通过基于ip协议的GpRS骨干网连接到SGSn,是连接GSm网络和外部分组交换网(如因特网和局域网)的网关。GGSn主要是起网关作用,也有将GGSn称为GpRS路由器。GGSn可以把GSm网中的GpRS分组数据包进行协议转换,从而可以把这些分组数据包传送到远端的tCp/ip或X.25网络。SGSn和GGSn利用GpRS隧道协议(Gtp)对ip或X.25分组进行封装,实现二者之间的数据传输。

3.2安装GpRS模块

根据上述原理将模块装入终端,并由具体要求远程设定资料传输、自动站运行状态等参数,自动气象站资料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广域网ip地址的中心站服务器,存入数据库,供省级台站通过网络共享。其性能特点:USB接口,可热插拔,无需外接电源;采用内置天线,具有无线上网功能,上网最高理论速率可达171.2kbps;系统要求带有USB接口的iBm/pC及与之兼容的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操作系统:windows98/me/2000/Xp。

4、方案特色

该方案建设既能实现气象系统信息化办公,也实现了安全互联互通、指挥调度、信息共享,端到端高可靠性设计是本方案建设特色,具体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4.1设备级可靠性:设计中,选择具备高可靠性设计网络设备,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网络可靠性。设备本身可靠性是决定整个网络系统可靠性主要因素。特别是采集点GpRS设备,更是整个系统业务正常运行重要保障。

4.2互连线路备份设计:每个节点他节点之间多条线路连接,避免单路故障,提高网络路径冗余。

5、存在的问题

5.1GpRS会发生包丢失现象

由于分组交换连接比电路交换连接要差一些,因此,使用GpRS会发生一些包丢失现象。而且,由于话音和GpRS业务无法同时使用相同的网络资源,因此,用于专门提供GpRS使用的时隙数量越多,能够提供给话音通信的网络资源就越少。对用户来说其容量有限GpRS确实对网络现有的小区容量产生影响,对于不同的用途而言只有有限的无线资源可供使用。当然,GpRS可以对信道采取动态管理,并且能够通过在GpRS信道上发送短信息来减少高峰时的信令信道数。

5.2实际速率比理论值低

GpRS数据传输速率要达到理论上的最大值172.2kbps,就必须只有一个用户占用所有的8个时隙,并且没有任何防错保护。运营商将所有的8个时隙都给一个用户使用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另外,最初的GpRS终端预计可能仅支持1个、2个或3个时隙,一个GpRS用户的带宽因此将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所以,理论上的GpRS最大速率将会受到网络和终端现实条件的制约。

5.3调制方式不是最优

GpRS采用基于GmSK(Gaussianminimum-ShiftKeying)的调制技术,相比之下,eDGe基于一种新的调制方法8pSK(eight-phase-shiftkeying),它允许无线接口支持更高的速率。8pSK也用于UmtS。网络营运商如果想过渡到第三代,必须在某一阶段改用新的调制方式。

5.4存在转接时延

GpRS分组通过不同的方向发送数据,最终达到相同的目的地,那么数据在通过无线链路传输的过程中就可能发生一个或几个分组丢失或出错的情况。

参考文献:

数据通信特点篇8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与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生,它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传递。由于不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通信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

数据通信是以“数据”为业务的通信系统,数据是预先约定好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字母或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数据通信是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而兴起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是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与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生,它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传递。由于不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通信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

1通信系统传输手段

电缆通信:双绞线、同轴电缆等。市话和长途通信。调制方式:ssb/fdm。基于同轴的pcm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技术。光纤将逐渐取代同轴。

微波中继通信:比较同轴,易架设、投资小、周期短。模拟电话微波通信主要采用ssb/fm/fdm调制,通信容量6000路/频道。数字微波采用bpsk、qpsk及qam调制技术。www.133229.com采用64qam、256qam等多电平调制技术提高微波通信容量,可在40m频道内传送1920~7680路pcm数字电话。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纤中长距离传输的特性进行的,具有通信容量大、通信距离长及抗干扰性强的特点。目前用于本地、长途、干线传输,并逐渐发展用户光纤通信网。目前基于长波激光器和单模光纤,每路光纤通话路数超过万门,光纤本身的通信纤力非常巨大。几十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并有各种设备应用,接入设备、光电转换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网络设备等。光纤通信设备有光电转换单元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两部分组成。

卫星通信:通信距离远、传输容量大、覆盖面积大、不受地域限制及高可靠性。目前,成熟技术使用模拟调制、频分多路及频分多址。数字卫星通信采用数字调制、时分多路及时分多址。

移动通信: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关键技术:调制技术、纠错编码和数字话音编码。

2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

数据终端(dte)有分组型终端(pt)和非分组型终端(npt)两大类。分组型终端有计算机、数字传真机、智能用户电报终端(teletex)、用户分组装拆设备(pad)、用户分组交换机、专用电话交换机(pabx)、可视图文接入设备(vap)、局域网(lan)等各种专用终端设备;非分组型终端有个人计算机终端、可视图文终端、用户电报终端等各种专用终端。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组成,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dce通常就是调制解调器(modem),它的作用是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传输信道为数字信道,dce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换,以及线路接续控制等。传输信道除有模拟和数字的区分外,还有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专用线路与交换网线路之分。交换网线路要通过呼叫过程建立连接,通信结束后再拆除;专线连接由于是固定连接就无需上述的呼叫建立与拆线过程。计算机系统中的通信控制器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中央处理器用来处理由数据终端设备输入的数据。

3数据通信的分类

3.1有线数据通信

数字数据网(ddn)。数字数据网由用户环路、ddn节点、数字信道和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ddn是利用光纤或数字微波、卫星等数字信道和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也可以说ddn是把数据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光迁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交叉连接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数字通信网络。数字信道应包括用户到网络的连接线路,即用户环路的传输也应该是数字的,但实际上也有普通电缆和双绞线,但传输质量不如前。

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pspdn)是以ccittx.25建议为基础的,所以又称为x.25网。它是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将用户送来的报文分成具用一定长度的数据段,并在每个数据段上加上控制信息,构成一个带有地址的分组组合群体,在网上传输。分组交换网最突出的优点是在一条电路上同时可开放多条虚通路,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网络具有动态路由选择功能和先进的误码检错功能,但网络性能较差。

帧中继网。帧中继网络通常由帧中继存取设备、帧中继交换设备和公共帧中继服务网3部分组成。帧中继网是从分组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帧中继技术是把不同长度的用户数据组均包封在较大的帧中继帧内,加上寻址和控制信息后在网上传输。

3.2无线数据通信

无线数据通信也称移动数据通信,它是在有线数据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线数据通信依赖于有线传输,因此只适合于固定终端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而移动数据通信是通过无线电波的传播来传送数据的,因而有可能实现移动状态下的移动通信。狭义地说,移动数据通信就是计算机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无线通信。它通过与有线数据网互联,把有线数据网路的应用扩展到移动和便携用户。

4网络及其协议

4.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computernetwork),就是通过光缆、双绞电话线或有、无线信道将两台以上计算机互联的集合。通过网络各用户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如文档、程序、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等。计算机网络按地理位置划分,可分为网际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四种。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网际网;广域网一般指连接一个国家内各个地区的网络。广域网一般分布距离在100-1000公里之间;城域网又称为都市网,它的覆盖范围一般为一个城市,方圆不超过10-100公里;局域网的地理分布则相对较小,如一栋建筑物,或一个单位、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大房间等。

局域网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计算机网络,一个单位可使用多个局域网,如财务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财务帐目,劳动人事部门使用局域网来管理人事档案、各种人才信息等等。

4.2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对话所使用的语言,网络协议很多,有面向字符的协议、面向比特的协议,还有面向字节计数的协议,但最常用的是tcp/ip协议。它适用于由许多lan组成的大型网络和不需要路由选择的小型网络。tcp/ip协议的特点是具有开放体系结构,并且非常容易管理。

tcp/ip实际上是一种标准网络协议,是有关协议的集合,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ransportcontrolprotocol)和因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tcp协议用于在应用程序之间传送数据,ip协议用于在程序与主机之间传送数据。由于tcp/ip具有跨平台性,现已成为internet的标准连接协议。网络协议分为如下四层: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和发送物理帧;网络层:负责相邻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层:负责起点到终端的通信;应用层:提供诸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应用程序要把数据以tcp/ip协议方式从一台计算机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数据需经过上述四层通信软件的处理才能在物理网络中传输。

目前的ip协议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的,如202.0.96.133就表示连接到因特网上的计算机使用的ip地址,在整个因特网上ip地址是唯一的。

数据通信特点篇9

1.1GiS技术特点及其功能

(1)技术方面。GiS在工程测绘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时,结合GiS的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及借助数据库系统相关数据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形成了一种全新概念的地理现象思维方式。与此同时,GiS通过将各种现代技术的有机融合,有效地提高了工程测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了对工程施工现场的地理定位相关数据的快速搜集以及动态分析。(2)功能方面。一般而言,GiS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分析以及该项技术在工程测绘工作应用决策等。就地理信息系统而言,按照多源性对其划分,可将其划分为数据采集、数据编辑、数据检验、数据概化、数据转化、数据组织、数据存储以及数据的分析等功能。在这些功能中以模型分析和空间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所表现出的功能作用最为重要。

1.2GiS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1)数据采集。就数据采集工作而言,以往的数据采集方式主要是通过对纸质数据的扫描而得到数据信息资料。而GiS技术支持下的数据采集方式则是通过GpS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对地理坐标进行定位,得出相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利用遥感技术完成所有数据采集所需程序的设计任务。

(2)数据处理。就工程测绘而言,各种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一般都具有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及属性特征。就这些特征而言,按照所涉及到的数据对象可将其分为主观数据对象和客观数据对象。地理信息系统将所搜集到的数据信息直接存储Fat表内,然后通过各数据间的关联性对数据进行处理。

(3)数据管理。利用GiS技术建立核心测绘要素集实现了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分层化管理,使数据信息管理更加的合理化;此外,利用GiS技术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线要素集建立,实现了工程测绘工作开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数据显示。通常来讲,对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图特征表达,可通过采用单一地图、符号等多种表达方法来完成。针对工程测绘工作而言,通常单一的符号表达法只能表现出地图上信息分布情况。比如在城市测绘工作中可通过点对居民居住情况进行描述,利用线条将城市内道路的实际分布情况描述出来;也可利用不同的颜色将城市内的道路交通实际情况描述出来,使得城市道路和交通信息比较清晰地以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

2GpS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2.1GpS技术特点和测量原理

(1)技术特点。GpS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定位精度高,对观测对象进行观测所需时间短,各个观测站间不需要通视并提供三维空间坐标。相比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其他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效果来言,在提高工程测绘精准度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特点。

(2)测量原理。地理信息系统中的Gp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测量原理主要是运用伪距离测量和载波相位测量方式对被测量对象进行相关信息测量和搜集。就伪距离测量来讲,其测量原理具体为:利用接收机接收GpS卫星测距码和电文信息,然后计算信号从发射到用户接受所需要时间,最后计算出卫星同接收机间的距离;载波相位测量原理是通过对GpS卫星载波信号在传播路径上的相位变化来计算相关信号传播距离。

2.2在工程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1)土地动态检测。传统的土地动态检测主要是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平板仪补测法和简易补测法。而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以该项技术的优势功能在提高土地动态检测精准度、效率等方面发挥着极大作用。尤其进行野外检测方面可有效地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2)工程变形监测。工程变形指的是在工程测绘过程中,工程由于受到地壳运动或其它因素影响造成工程发生移位,进而导致工程变形。一般而言,工程变形可分为陆地工程变形、工程地表沉降变形及水利大坝变形等等;GiS技术在工程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为工程表型的基准设计、工程结构强度设计及工程观测极端设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性作用。

数据通信特点篇10

关键词:数字锡林浩特市;公共平台;应用系统

1概况

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以来,随着全国数字城市建设不断的推进以及推广,同时为了满足锡林浩特市政府、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需求,数字锡林浩特项目正式启动。数字锡林浩特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是数字中国、数字内蒙古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锡林浩特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要为锡林浩特市人民经济建设和各行各业应用提供空间信息基础平台,是促进锡林浩特市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2公共平台数据制作

2.1基础资料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测绘科技档案资料馆现存锡林浩特市境内测绘基准资料有: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统施测的各等级水准点253个,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系统重测的一等水准点29个,二等45个。国家GpSB级点1个,D级点16个,e级点105个。有国家等级平面控制网三角点119个,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统,改算后的1980现坐标系成果94个。目前锡林浩特市已建成CoRS站1座。现有覆盖全市域的1:25万和1:5万比例尺地形图,1:1万比例尺地形图434幅,1:2000比例尺地形图201幅,1:1000比例尺地形图324幅。有400多平方公里分辨率为0.1米和0.2米的航空摄影资料,第二次土地调查覆盖全市域的分辨率为2.5米的卫星正射影像以及0.2米分辨率的城市街区影像,2012年全市域2.1米分辨率的资源三号卫星数据。部分地名地址数据通过DLG数据中有属性图层进行标注形成地名地址数据。

2.2数据处理

原始数据要通过平台进行服务,首先要形成切片数据,切片数据的制作分为两个步骤,一个是数据实体化处理,另一个是实体化后数据分级配图。

数据实体化处理:对境界与政区、交通、水系、居民地和植被与土质六大类地理实体数据内容进行数据提取、构面处理、拓扑化处理、接边处理和质检等五个步骤。

实体化后数据分级配图:数据经过实体化处理后,利用arcGis将gdb格式的数据导出ShapeFile格式数据,之后通过newmap软件对整个数据进行数据的细分以及图面美化等,具体包括数据层类提取、配图符号设计、数据的符号化、数据图层属性标注、图面整饰、配图数据分级显示设置、制定切片方案,形成切片文件。

2.3数据的

切片数据制作完成后,利用newmap软件通过用户认证进行数据服务。后的切片数据主要是用于电子地图的浏览。

3公共平台功能的实现

3.1地理编码功能

选择需要的地理编码服务,并输入需要匹配的地名地址,在矢量数据或影像数据底图上进行匹配,在搜索结果中可以看到此地名地址的地理位置及具体地理坐标,还可以看见一些如地名、详细地址等属性信息。

3.2查询搜索功能

平台除了可以对切片数据进行浏览查看外,可根据地名地址数据以及兴趣点进行查询搜索。其实现方法的步骤如下:

3.2.1安装postGiS数据库,在数据库查找是否存在所导入的地名地址数据epSG投影代号参数信息,如不存在,则加入数据的参数信息。

3.2.2在postGiS数据库中插入newmap的查询函数,并将ShapeFile格式的地名地址数据加载到postGiS数据库中。根据newmap软件的网端进行服务器设置。

3.2.3在newmapServer中选择地理编码服务即wFSGServer,其中设置地名地址数据在平台显示的字段名,启动wFSGServer。

3.3路径分析功能

平台除了对地名地址和兴趣点能进行查询以外,还能在选定的起点和终点之间进行路径分析,显示最快路径或者推荐路径等,并可以绘制线路。

4应用示范

做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有效有步骤的进行土地资源的整合,实现锡林浩特市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国土资源规划、整理“一张图”。数字锡林浩特的建设为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基础的底图服务(矢量电子地图和影像电子地图),为建设土地整理管理信息系统、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数据基础。图1是国土一张图应用示范系统登陆页面。

图1国土一张图应用示范系统登陆页面

以先进的Gi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锡林浩特的数据服务成果为依托,构建三个应用示范系统,实现用户专题数据管理和设置、对现有规划信息查询及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专题查询、土地整治项目信息查询和附件信息注录等功能,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与土地整治、矿产管理的业务协同及信息共享,辅助国土局各处室进行相关决策。应用系统总体架构图如图2所示。

图2总体架构图

4.1土地整理管理信息系统

在锡林浩特市国土资源局业务管理流程中,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的补充来源,是保证耕地红线,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该系统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环境治理项目的成果成果录入、信息查询、统计输出等功能。系统运行后,可以为项目办在开发整理项目时方便档案管理、统计。使用该系统后,可是都可以更方便、更准确地办理日常与土地开发整理相关的业务,更好地为业务办公提供决策支持功能。

4.2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在锡林浩特市国土资源局业务管理流程中,规划作为业务管理的开始,在整个国土业务管理中起着龙头作用,如何基于地理信息对规划成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时规划是否能够发挥实际作用的关键。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现有的锡林浩特市的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系统提供建设用地录入、编辑、明细查询功能,方便指标台账的查询与统计马桶是系统在辅助决策规划审查上避免人工审查,缩短审查的时间,并且确保审查的准确性,为国土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锡林浩特土

4.3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矿产管理早整个国土矿政管理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将矿区采矿区和探矿区的信息直观地表现出来,真正现行的服务于各权力主体,无论从政府还是公众的角度来看,都要求实现矿产的信息化、可视化。

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将矿产信息和空间位置通过可视化方式在图上显示出来,更好地为确定矿区位置、查询相关属性等提供服务;还可以及时更新矿区数据;通过对矿区资料的搜集,对采矿权和探矿权等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同时进行矿权分析,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可以是矿产相关应用部门实现统一服务、统一共享,为矿产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