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创意产业发展十篇创意产业发展十篇

创意产业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7:57

创意产业发展篇1

创意产业既要靠市场打造,又要靠政府扶持

产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必然受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创意产业是产业,因此其一切行为也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由市场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规律,创意产业资源配置必须首先符合这一规律,凡是能够由市场进行配置的创意资源,都要由市场进行配置。但是创意产业是新兴产业,不能把传统产业发展经验往创意产业上套。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发展经验表明,在创意产业发展初期,政府重视与否对创意产业顺利上路和迅速发展至关重要。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创意产业更需要国家的重视和政府的扶持,这应该成为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对策。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政府对创意产业的扶持方式目前主要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家直接投资兴办创意产业。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一般规律必然是倾向于那些效益高、回报快的短线领域,而回报慢、效益低的领域往往不被市场所青睐。创意产业虽然从总体上说是属于高投入、高效益、回报快、回报期长的领域,但是人们往往容易忽视这种高效益、快回报特点背后所隐藏的为这类产业铺平道路、创造条件的先期投资难题,比如文化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创意人才的培养成本等等,都是投资大、见效慢、甚至回报率低的垫付投资。靠市场机制实现这些创意产业的先期投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国家进行直接投资,通过兴办国有创意产业予以拉动。深入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崛起之路,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支持和政府的扶持是他们已经和正在使用的重要方法。当然,他们往往回避国家支持和政府扶持这样的提法,而是把创意产业(包括此前的文化产业)划分为营利部门和非营利部门两大类,国家对创意产业的支持和政府对创意产业的扶持,往往都是通过非营利部门这种渠道对创意产业进行直接投资。美国政府对非营利性艺术领域的支持,完善了整个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从而拓展了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在欧洲,很多国家投资兴办部级的公益性文化场所,如英国皇家国家剧院,是由英格兰艺术委员会支持的公益性非营利剧院;法国巴黎歌剧院则完全由法国政府投资兴办,由法国文化部直接领导,其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会中包括文化部的9名政府代表。

二是国家出资引领创意产业发展。国家出资引领与国家直接投资兴办的区别是,国家具有导向性的投资但不直接经营。这种方式既不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又可以用较少的资本拉动较大的投资规模。发达国家(地区)对创意产业这类的投资主要有三种方式:(1)直接安排财政拨款,资助有政府指向的创意产业项目。如美国政府在政策上采取了“杠杆方式”,以“资金匹配”来要求和鼓励各州、各地方以及企业拿出更多的资金来赞助和支持文化艺术事业。伦敦每年将近两亿美元的专款用于投资创意产业;澳大利亚各州政府、省政府、区政府各投资3000万美元,用五年以上时间来发展数字产业。(2)以设立专项基金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发展,通过孵化作用培育新兴创意型企业。目前,美国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对非赢利性文化艺术事业给予资助。近年来韩国设立了文艺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等多项基金,促进了创意产业的日益繁荣。香港政府动用2.5亿元港币成立基金,推出“设计智优计划”,并成立创意及设计中心,汇聚各方面人才。(3)政府参与各类以推动创意产业发展为宗旨的中介机构,为创意企业提供投资或指导投资等综合服务。这些中介机构通常采取两种方式帮助小型创意企业获得资助:一是争取银行优惠贷款;二是动用社会资金为主、官民共同合作的“专门投资组合”。过去10年间,英国地方政府与艺术机构展开合作,成立专业型组织,如曼彻斯特创意产业发展服务局、伦敦哈姆雷特堡的文化产业发展推介中心等,对那些急需获得支持的创意企业在创业、融资、经营、人员培训等环节进行指导。此外,英国的一些专业机构与创意产业的具体部门,如英格兰、北爱尔兰等地区的艺术委员会、电影委员会等,合作支持其所在领域创意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还应该大力推行政府组织参股民营的投资方式,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很不成熟,民众对市场投资往往信心不足,依赖和相信政府的心理比较强烈,政府直接出面组织并且参股创办,更具有带动性。

三是国家制定特殊的创意产业政策。创意产业是新兴产业,需要国家出台一系列符合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政策予以扶持和推动。早在1917年,美国联邦税法就规定对非盈利性文化团体和机构免征所得税,并减免资助者的税额,这项政策至今仍适用于创意产业。英国伦敦把创意产业作为核心产业。澳大利亚政府从1994年第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以来,一直把创意产业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加以实施。新加坡早在1998年就将创意产业定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出台了《创意新加坡》计划。英国政府对创意产业采取了税收优惠等政策性扶持,创意产业成功地推动了英国的出口,有效地抵补了贸易逆差。

四是国家出资建立创意产业人才库,为创意产业无偿提供人才支持。现代创意学大师大卫•奥格威认为:“一个伟大创意是美丽且高度智慧与疯狂的结合,一个伟大的创意能改变我们的语言,使默默无闻的品牌一夜之间闻名全球。”他的这个观点清楚地点明了创意人才的重要作用。因为创意是人的创意,创意产业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才密不可分,人才资本是创意产业最核心的产业要素和产业资源。当今世界,抢夺创意人才已经成为创意产业竞争的关键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意产业起步较晚,虽然发展势头较猛,但是受到传统教育体制和当前激烈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创意人才严重匮乏,极大地阻碍了创意产业的发展,构成了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这种情况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1)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总量少。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工作人口总数的比例,美国纽约是12%,伦敦是14%,东京达1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非常小,不超过千分之一。(2)高端原创人才奇缺。以动漫业为例,我国动漫业开发人才少、创造型人才少,专业动漫设计制作人员只有不到3000人,与60万人的市场需求形成巨大反差,内地一些高校刚刚设立动漫专业,受过专业培养的人才十分有限,这种现状决定我国目前的动漫产业只能是粗放的。(3)缺少经营管理人才。例如音像产业非常缺乏高素质的发行人才和管理人才,动漫业难觅创意设计人才和营销策划人才。这些能够将创意作品“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了在创意产品的推广、衍生产业的发展、品牌的建立、价值的挖掘等方面都不够理想。(4)人才结构不合理。我国创意产业人才结构失衡现象比较严重,制约了创意产业的发展。从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下的中高级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比重较小;从专业结构上看,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短缺。

创意产业特别强调发挥个人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一大批真正具有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繁荣的根本保证。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政府都非常重视创意人才的培养。2000年-2005年,韩国共投入2000多亿韩元,培养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重点是电影、卡通、游戏、广播、影像等产业高级人才的培养。韩国文化振兴院还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库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委员会”,负责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协调等,设立“教育机构认证委员会”,对文化产业教育机构实行认证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和提供资金支持。此外,韩国还通过设立相关高等院校和专业、加强职业培训、增加与国外人才的交流与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创意人才培养的步伐。美国则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优势,利用各种条件,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一大批杰出的创意人才进入美国,使美国的创意产业发展始终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此外,目前美国有30多所大学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创意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发达国家对于创意人才的培养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于创意人才不仅仅是培养问题,尤其突出的是对已有人才的识别、使用和保护问题。由于人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理解需要不断深化,只重视眼前利益、短期效益的浮躁心态比较普遍,因此当下尤为突出的是创意人才缺少孵化、成长、保护和使用的环境。必须看到,创意人才没有必要的养护条件是不行的,需要创意时就想起了创意人才,创意过后就忘记了创意人才,这种由创意人才自然生长、自然生存的状态不可能积聚起大批的创意人才队伍,人才荒废、人才流失的现象将不可避免。当下,完全靠企业、靠市场养活人才,能力是极其有限的,这就需要国家从长远利益出发,舍得出资,养护创意人才。一是要重视企事业单位人才的养护,二是要重视散在人才的养护,可以给他们评职称,给予生活补贴,增加创意收入,这样做的实质就等于是国家出资养护了一大批创意人才队伍,为创意企业提供了人才的无偿资助,推动创意产业迅速发展。

创意产业发展篇2

摘要:

茶与文化创意产业巧妙融合,已然成为苏州茶业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从苏州旅游、茶馆、演艺业、展会等方面阐述了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苏州的特点,在政策扶持、资源深挖、人才共育等方面寻求有效对策,以期助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快速、长效发展。

关键词:

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对策

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被提升到了21世纪新兴战略产业的高度。2014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6.5%。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成为苏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格局

苏州文化创意产业致力于向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2013年,苏州已拥有7个部级、11个省级以及39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主要涵盖了数字内容、信息服务、影视、动漫等多家企业,初步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全覆盖,初显了产业集群效应。然而,发展的背后也透露出不少问题。目前,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由于一拥而上的建设,带来了品质参差不齐、缺乏标杆企业示范、缺少特色的运营模式,最终导致产能弱小,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

二、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升温,苏州的茶文化产业复苏势头迅猛,与茶相关的创意产业悄然兴起,具体表现为茶文化旅游、茶艺馆、茶博物馆、茶博会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一)茶文化旅游初具规模化发展苏州太湖旅游产业协会依托其自身优势,将吴中太湖自然山水景观与茶文化有机结合,打造特色鲜明的茶文化体验之旅,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苏州每年春季的“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已然成为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活动的重要活动与形式,并在当地呈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随着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列入苏州吴中区“非遗”名录,苏州茶文化旅游又新添亮点,深挖苏州虎丘———山塘街线寻找苏州“三花”文化旅游线,苏州平江路上苏州好风光土特产店成为许多游客慕名前往之地。

(二)茶馆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苏州的茶馆先后经历了多次的洗牌重组。最初的茶馆多以亲民价格、单一茶品的“清茶馆”和听评弹说书的“书茶馆”等传统茶馆为主,之后兴起了以自助茶点为特色的杭派茶馆,再到现如今多元化发展的茶艺馆,创新的经营模式和内容成为这一时期茶馆的特色。苏州现有的茶馆,在设计与功能上都越发重视文化特色,不同文化主题的茶艺,如禅茶茶艺、文士茶艺、商务茶艺等,纷纷出现在各大茶馆和茶文化展会活动中,处处彰显现代的苏式慢生活节奏。众多茶馆中,苏州旺山“挹翠轩”茶馆是最具苏州特色的中式清饮茶苑,因绝佳的环境和深厚的隐士文化有机融合而形成苏城独具特色的茶馆,并于2012年获得全国十佳特色茶馆荣誉。此外,2014年8月,苏州斜塘老街开设第一家公益茶馆“施斌茶馆”,以茶为载体,为茶客们免费开设评弹讲座、免费培训苏州话,旨在传承苏州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苏州茶馆的新星。这些正是苏州茶馆走向茶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尝试。

(三)茶文化演艺业初试牛刀苏州根据自身的文化优势,曾先后邀请国内知名的明星刘亦菲和苏州籍明星韩雪担任苏州吴中区旅游形象大使,成为地产碧螺春茶品牌代言人,同时还邀请国内著名导演张晓春拍摄吴中旅游形象片,强强合作,扩大了苏州茶文化的影响力,极大地提升了苏州茶文化的软实力。目前,在茶为主题的演艺业方面首推福建,起步早、影响力大,主要作品有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山水实景剧《印象•大红袍》,以及乌龙茶动画片《乌龙小子》,这些已然成为了当地茶文化演艺的代表作。

(四)具备一定规模的茶文化展示场所2010年10月,江南茶文化博物馆作为苏州地区首家茶博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该博物馆由东山茶厂投资建造,是一座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博物馆。馆内系统性展示了苏州碧螺春茶的悠久历史与辉煌文化。此外,展馆还配套有以太湖水产为主的餐饮“得福楼”,以度假休闲为主的宾馆“碧螺山庄”,以品茶观景为主的茶馆“紫金堂”等。江南茶文化博物馆已成为地产碧螺春茶对外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此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博览中心也成为苏州茶文化展会的重要场所。依托苏州工业园区的全国商务旅游示范区的平台以及一流的展会环境、专业的展会服务,该博览中心已成为苏州展示茶文化的新窗口。

(五)举办丰富的茶会展活动在茶会展和茶活动方面,苏州正不断地做大做强。2012年,苏州举办首届茶博会,展会活动主要集展示、鉴赏、交流、交易于一体,旨在通过大型展会以茶会友,促进苏州茶文化的发展。如今茶博会已然成为常态,定期举办,成为推动苏州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推手。

三、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总体来说,苏州的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萌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茶文化创意产业意识尚显薄弱以往苏州茶产业主要固守于传统产业方式的发展,相关协会、行业只把文化作为单纯的营销工具,流于表象,缺乏对文化创意产业普遍的深刻认识。因此,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意识的普及工作亟待加强。在苏州的茶业界,“三万昌”是百年老字号,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上世纪末,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苏州三万昌茶叶有限公司把“三万昌”金字招牌重新树立,加快店铺连锁经营建设。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与发展,曾经辉煌的“三万昌”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原有的茶叶门店经营和传统茶楼的发展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下市场的需求。面对“茶产业文化化”的发展形势,苏州茶企逐步意识到唯有将茶文化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方能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市场变化,成为业内的万年青。

(二)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苏州碧螺春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积累和沉淀意蕴之深远可以肩比杭州龙井茶文化,碧螺春茶早已融入苏州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然而,苏州的茶文化资源不止于此,尚有许多资源未被挖据与利用起来,例如方兴未艾的苏州地产碧螺红茶以及其衍生茶产品,还属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苏州茶文化资源的利用还有很大的可为空间。

(三)茶文化创意高素质人才短缺茶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发展的产业形态,它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苏州各大院校对茶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偏向于茶文化基础知识及茶馆经营管理等方面,而针对茶产品设计、策划等文化创意能力的培养,显得相对薄弱,导致传统产业的人才已不能满足茶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需要。近年来,苏州许多高职类院校纷纷开设了茶学专业或茶相关课程,为苏州市场输送着具备茶知识与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正不断壮大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队伍。

四、助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倡导茶文化消费2014年,苏州成为拥有500多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巨大的消费市场给茶文化消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化消费需求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应通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开展具有特色的茶事活动,积极创建茶文化消费氛围:定期开展形式各样的茶事活动,如“武林斗茶”擂台赛、茶学专题研讨、专题茶展会等;在全市的基础教育中增设与茶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聘请茶专业人士给中小学生开设茶艺课外活动课,在苏州各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公益性的少儿茶艺体验活动,从娃娃抓起,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并走进茶的世界,崇尚中国茶文化。

(二)构筑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苏州的茶企业、茶叶店数量虽然较多,但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茶业城纷纷出现,苏州茶产业正在不断升级,试图改变原有的小而分散的格局。目前,苏州建有大龙港茶城(2000年)、美地茶园(2006年)、港龙国际茶城(2011年)以及天荼茶城(2013年)四个初具规模化的茶叶专业市场,并在长三角地区打响了品牌。应对“茶文化产业化”的市场趋势,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随着苏州大龙港茶叶市场转型更名为大龙港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其经营项目集茶叶茶具、茶文化交流及培训、茶工艺品设计、仓储物流及茶相关产业为一体,积极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实现文化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充分挖掘,巧妙利用苏州茶文化资源茶文化资源是茶文化产品的创作来源,应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打造苏州茶文化产业集聚区。苏州除了知名的碧螺春茶之外,一些养在深闺的名茶如茉莉花茶、虎丘白云茶及相应的文化等还有待挖掘与利用。利用现代传媒的推广力,加强对地方产茶历史文化的宣传工作,积极宣传苏州茶俗文化,复苏苏州传统的茉莉花茶制茶工艺,大胆革新碧螺春红茶制茶工艺。同时,巧妙地将茶与苏作工艺有机融合,打造形式多样的茶文化产品,丰富苏州的茶文化市场。

(四)培养人才推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未来,苏州高校培养的专业学生必将成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我们可以依托现代信息化教育手段打破院校间的限制,将茶文化相关课程推广为国际教育园区网络共享课程,从而普及茶文化专业知识。同时,依据市场变化,与时俱进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学科有机融合,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而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适应市场需求,从而推动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罡.关于苏州高职教育对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2]夏良玉,官玉琴.论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闽茶文化产业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3]李令群,谢向英.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探[J].武夷学院学报,2014,(1).

[4]郭莉.闽台茶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新亮点———茶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J].当代旅游,2012,(4).

[5]毛雪莉.浅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2,(10).

[6]曹瑞阳,李中斌.基于Swot分析的武夷山创意茶文化旅游业发展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创意产业发展篇3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创意产业经济增长点

创意产业正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不仅改变了社会经济生活,也带来了思维方式的革命。在人类社会,虽说依然保留着群体性社会动物的本性,却不断地遭受文明的异化。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正是对这种现代性的反思,社会发展不应该偏离其初衷。21世纪物质极大丰富,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成为备受瞩目的问题。马克思阐述的“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被大机器生产吞噬了,不自由存留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人变成了被机能化的物。社会化过程中,弗罗姆的“社会过滤器”藏起了大部分选项,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无从查考。农业经济是自在的直接经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人性受物性支配。工业经济是自为的间接经济,人的本质被对象化、商品化,人的存在与本质对立,如马尔库塞所说,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在一种自由的条件下操纵这些人为的需求的,但这种自由的条件本身就是一种统治工具。创意产业统一了劳动与资本、生产与消费,劳动就是资本,资本就是劳动,创意成为生产要素,生产与消费汇合于同一目的,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回归于存在之中,进入自为自在的自由状态。

创造性思维与创意产业

创意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创造性思维是创意产业的基础,创造性思维发挥了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创造性思维不仅具有开创意义,也开拓了人类认识新领域。创意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的重要动力,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过程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作为开创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级复杂的思维,实现了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对立统一。创造性思维不仅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意义思维成果,开拓人类知识的新领域。擒获新的思维产物。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成果产生的必要前提和条件,而创造则是历史进步的动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个人推动社会前进的必要手段。

德国经济思想家熊彼得最早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熊彼得认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经济学家罗默认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新创意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英国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明确阐释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创意产业概念,并对创意产业做出严格定义: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使这些活动发挥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的成效。创意产业的概念囊括了知识产权,并传递象征性意义的创造性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扩散和聚合体系。创意产业解决了工业经济时代以传统方式无法处理的问题,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已是最大、最富有活力并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产业。

创意产业是源于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活动,注重知识和创造的原创力,创造性思维引导的产品、知识或技术,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重组,提升产业竞争力,催生产业革命、产业重组和产业升级等等,能形成较强的产业聚合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却很少与其他产业发生资源冲突,创意产业可以为产业体系的整体发展提供长远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创意产业与创造性思维观念

创意产业使合目的生产达到最高境界,以此将人类推向了更高的生命存在。创意产业低消耗、无污染,不受资源稀缺限制,突破了大卫·李嘉图生产边际成本递增、要素边际收益递减的经典结论,使生产从收益递减的社会逐步推入收益递增的社会。从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综合的视角审视,创意产业是边际成本递减的高增长经济。工业经济通过社会化创造价值,同时也在社会化的路径中耗费价值。当社会化范围超过一定限度,边际成本就会增加,边际收益下降。创意产业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时空距离消解,社会化耗费的物质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同时,自身又依托在创造性思维这种无限的资源之上。普遍化和总体化的理性主义,以及与之相应的共性理念逐渐崩溃,代之以多样化和多元化理念,个体处于时空经验的改变和创造的可能性之中。

创意产业发展篇4

一、创意产业在世界经济中逐渐成为一个新增长点

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包涵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电影、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行业。例如,很普通的几根并不值钱的铁丝经过精心设计成为一个摩天大楼模型,这样一个设计品在市场上可以卖到几百元,这就是创意的价值。据资料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年创造的产值220亿美元,并以1.5%左右的速度递增。一些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发展速度非常惊人,美国、英国创意产业的增速超过总体经济的3-5倍,美国创意产业已经超过航空、重工业等传统领域,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最先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英国,到20**年,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产值居第二位的行业,占GDp的7.9%,仅次于金融服务业。而伦敦市把创意产业更是列为核心产业。目前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及北京、上海等城市也在积极扶持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总结发达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我们感觉到一个城市发展创意产业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辖区内大量独特风格的优秀历史工业为发展创意产业提供得天独厚的资源。二是该城市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三是该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并逐渐成为周边地区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四是城市环境优雅,配套设施齐全,吸引和聚集了大批高素质,创造力强的优秀人才。

二、创意产业今后应该成为**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作为千年古城和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又有丰富的当代教育资源和时尚的消费群体,具有发展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特别是我区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初露端倪,据初步统计,全区创意行业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业、广告建筑装修装饰业、信息咨询服务业。据初步统计,截止到20**年底,从事上述四类行业的企业有600余户,缴纳税金7000余万元,实现财政收入近3000万元,对财政贡献率达10%。

1.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按照我区“三产兴区”的发展思路,老企业逐渐“退城进郊”,闲置的厂房因受到城市规划和土地面积的限制,不能进行房地产开发。因此,如何充分挖掘闲置厂房的价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恰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即把原来的“制造车间”转变成“创意工厂”,用低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部分,从而使资源发挥更大效益。

2.历史人文优势:**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彩、革命文化璀璨辉煌。徐亭烟柳、南浦飞云、铁柱仙踪、古塔雄风、八一起义遗址等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从创意产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文化底蕴都比较深厚。

3.区位成本优势:**区历来商贾云集,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金融机构众多、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市场群体活跃、商业网络覆盖面广,为创意产业提供了优越的投资发展环境。南昌市智力资源较为密集丰富,众多的高等院校和莘莘学子构筑了创意产业发展的智力基础。**地处南昌市中心,虽说土地资源稀缺,但是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域)有老厂房13处,计62780平方米,这为创意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空间资源。与发达城市相比,我区土地、房产、劳动力等价格低廉,成本优势明显。

4.市场空间优势:随着教育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品位及文化内涵,更加追求时尚和标新立异,对创意产品的需求日趋旺盛。我区人口密集,拥有宠大的创意产品消费群体,催生了创意文化产业的雏型,成为繁荣创意文化产业的“星星之火”。我市乃至我省创意产业处于蹒跚学步的初始阶段,发展空间广阔。我区领导集体审时夺势,意识超前,科学决策,在全省率先提出把我区打造成全省的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中心区,并先人一步,构建我省第一个创意产业中心,抢占发展先机,营造良好氛围,创意产业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三、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

1.总体思想:全面推进具有高聚集性、高附加值性、知识密集性、高成长性和低消耗性特点的创意产业的发展,抓住辖区工业企业“退城进郊”的产业调整形势,整合空置厂房资源,融合**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文化,通过政府引导,推动聚集,逐步形成以“南昌创意产业中心”为平台,各创意园区为支撑的现代知识性产业体系架构。

2.基本原则:

(1)形成合力原则。区(域)相关单位和企业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形成发展创意产业的强大合力,

(2)实现多赢原则。利用各方资源,调动各个积极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3)突出重点原则。以历史建筑的文化积淀、建筑面积大小、地理位置等作为主要评判依据,实行有限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集中力量取得重点突破。

(4)特色鲜明原则。园区形象要反映创意产业的文化内涵,既突出地域形象,又体现特色效果。

(5)市场动作原则。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等实行市场化运作,充分融合社会资源。

3.主要措施:

(1)构建政策支持体系:一是成立创意产业发展办公室,统一规划、指导、协调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是产业规划先行,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对我区创意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三是制定优惠政策,主要包括财税政策和人才政策。四是建立创意产业统计评估体系,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服务。

(2)优化创意产业业态:要结合我区实际,重点发展和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业、信息咨询服务、设计业等优势创意行业,扶持优势行业中的一批重点企业加快发展;鼓励发展手工艺品、时尚设计、工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动漫制作等新兴创意行业,逐步形成以信息产业,逐步形成以信息产业为基础,以文化、智力、创新为内容,以现代服务为链条的创意产业集群。

创意产业发展篇5

关键词:皖江文化;创意产业;传媒产业;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255(2013)02-0020-04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1],文化创意产业集创意性、娱乐性、参与性和时尚性为一体,是具有产业性开发、知识产权营销和巨大经济效应的产业,也是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更高形态和结构升级,以文化内容为主体,体现出文化经济化,以及文化与经济互动融合的特点。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美国以版权产业作为总体理念,英国和澳大利亚强调创意,日本和韩国则视为内容产业,而在中国更强调文化的价值。[2]安徽地区文化底蕴丰厚、资源丰富,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形成了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和徽州文化等三个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淮河文化融合了平原文化和农业文化的特点,徽州文化则是商业文化和儒家文化相结合的典范,皖江文化具有开放性和水文化的特点,以文以载道和经世致用为价值取向,具有革故鼎新和开拓创新的实践思维,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资源和创意源泉,也推动了皖江创意文化经济的发展。

一、皖江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资源

文化创意产业包括新闻出版、影视动漫、文化艺术、工艺设计、广告旅游等领域,它以创新创意为核心,以传播知识和文化、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为使命,具有涵盖领域广、产业链长、产品附加值高、对相关产业拉动力强的特点。皖江地区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要将文化资源变为文化资本,发挥文化商

品的价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皖江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皖江地区已经形成了冶金、汽车、化工、建材等产业集群,拥有铜陵有色、奇瑞汽车、马钢、安庆石化、海螺水泥等一大批大型骨干企业。而文化创意产业与这些制造业有功能互补的作用,是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可以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

皖江地区面临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面临着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挑战,必须有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举措,所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皖江地区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从粗放性增长到集约式增长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新的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和绿色环保等特点,在促进经济转型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发展空间,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我国“十二五”期间,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柱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发挥文化“软实力”和实现文化繁荣。

(二)皖江文化是皖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源泉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下游化和需求结构的上游化成为发展趋势,产业结构的下游化就是农业、工业等实体经济比重逐渐下降,第

三产业逐步成为经济的中心,需求结构的下游化就是随着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在满足物质层面消费的基础上,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消费将不断提高,文化也是生产力得以彰显。文化生产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对于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大国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渠道。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互动创新的结果,体现了文化经济一体化,使文化进入市场,文化进入产业。文化渗透着经济与商品的特性,文化传播也需要高科技化,因此,建设与经济形态与科技形态相协调的文化产业形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皖江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类型与创意城市

文化创意产业一般分为提供文化产品(如期刊图书、音像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如广播电视、文艺表演、艺术设计)和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如旅游观光、时尚休闲)等不同类型。皖江文化资源包括山水景观文化、历史遗产文化、现代传媒文化等不同类型,皖江地区具有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华亭湖等山水景观,可以发展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娱乐、影视制作和文艺演出等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历史遗产文化方面,皖江有繁昌人字洞、和县猿人、含山凌家滩等早期文明遗址;黄梅戏、花鼓灯、傩戏、青阳腔等地方曲艺;宣城文房四宝、芜湖铁画等民间工艺,可以发展文化旅游、演艺演出、休闲娱乐、艺术品收藏与展示交易、文化会展等创意产业。现代传媒产业方面,包括方特欢乐世界以及马鞍山、铜陵等资源型工业城市的工业文化遗存,可以发展数字动漫、工业设计、文化休闲等创意产业。

建立皖江地区创意都市。创意文化与城市经济相结合就会产生创意都市,传统工业城市要从传统产业中走出来,迎接“后工业时代”的挑战,使创意和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元素。对于皖江城市来说,芜湖有方特欢乐世界、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和瑞动漫等文化项目,促进了城市的品牌和实力的提升。马鞍山具有视聆通动漫游戏基地、马鞍山软件园、龙湾水文化主题公园、洪滨丝画等项目,提升了传统文化产业,培养了新兴文化产业。安庆有中国黄梅戏发展基地、五千年文博园、岳西县大别山映山红生态文化大观园项目,主打黄梅戏核心文化品牌,围绕特色旅游、演艺娱乐业等发展创意文化产业。铜陵有青铜文化节、江南文化园、安徽民俗文化节等,促进青铜文化与现代影视、动漫、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池州有九华山风景区、杏花村文化园、傩戏、青阳腔等,以旅游业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

二、皖江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影视产业、出版产业、动漫演艺等呈现出新亮点,出现了“文化皖军”现象,但是安徽的文化产业占安徽省的GDp比重只有4%左右,离支柱产业5%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安徽省把文化产业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进行规划,这为皖江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皖江地区的文化产业如何布局,如何设计、开发、利用皖江文化资源,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成为重要的课题。皖江地区要不断开发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资源,通过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创意开发,彰显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强大的生态优势。

(一)皖江地区的报刊出版产业

安徽的出版企业“转企改制”走在全国前列,2005年成立的安徽出版集团现有净资产90亿,五年累计销售收入214亿,利润13.8亿,出版集团下属时代出版传媒公司借壳科大创新实现出版主业整体上市,推进出版产业与文化资本的结合,安徽省的出版社主要集中在合肥,皖江地区主要是图书发行产业。皖江地区的报业基本是按照行政区划来分割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芜湖日报报业集团是皖江地区唯一的报业集团,该集团始建于2006年,是安徽省第一家市级党报集团,现有《芜湖日报》、《大江晚报》、《金周刊》、江东网、芜湖手机报、大学生手机报和《皖江报业》等七大媒体“四报一刊一网站二公司”,前两报和金周刊日发行量12万余份,手机报订户5万户,2009年集团实现总收入1.1亿元,在皖江地区遥遥领先,《大江晚报》在合肥市的发行量三千份以上,开创了中国地市级媒体向省城迈进的先河。皖江地区《马鞍山日报》的发行量达8万份,发行密度较高,《皖江晚报》日发行量达到15万份,版面内容丰富,栏目风格独特,是目前皖江地区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晚报,已经覆盖到皖江地区的其它城市。皖江地区的其它城市的报业不是很发达,安庆晚报发行量6万份,发行范围主要面向安庆市。

(二)皖江地区的广播影视产业

广播电视是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但基本是按照行政区划来设置,但是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广播电视作为事业单位的属性不变外,电视剧、娱乐节目等可经营性资产不断剥离,成立节目制作公司,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例如2010年成立的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整合了安徽广电可经营性资产和产权,拥有五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以及三家参股公司,主营广播影视内容生产、广告经营、网络传输、电视购物和电影院线等五大主业。相反,皖江地区的影视产业发展缓慢,没有理顺产权关系,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例如安庆电视台拥有新闻综合、经济生活、黄梅戏教育、皖江购物等6个电视频道,芜湖电视台拥有新闻综合、影视娱乐、生活、公共、徽商等五个频道,总体来说,节目制作能力有限,品牌栏目不多,市场开发能力不强,如何进一步加强制播分离改革,促进可经营性影视资产转企改制,实现集团化和提高竞争力是下一步的目标。

皖江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可促进广播电视与电视剧、动漫、戏剧的深度结合,相互借力,共同发展,加强电影、电视剧、动漫、纪录片、专题片和电视节目的投资、制作、播出和贸易。芜湖广电总台的体制改革走在皖江地区的前列,2003年成立的芜湖市金葵传媒有限责任公司隶属总台,承担可经营性资产的运营,特别是芜湖广电全资拥有的芜湖江南梦工场影视有限公司,依托皖江文化资源,全力打造影视产品,融合皖江文化、徽文化的元素。

(三)皖江地区的动漫等数字内容产业

动漫产业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和漫画为表现形式,2010年安徽动漫产业产值就达到30多亿,成为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芜湖和合肥是部级动漫产业基地。芜湖和马鞍山成为皖江地区动漫产业的主要城市,特别是芜湖建立了方特欢乐世界和梦幻王国两个主题公园,其中方特欢乐世界是亚洲最大的第四代主题公园,集文化科技旅游于一体。芜湖通过举办中国(芜湖)国际动漫产业交易会,积极借助徽商大会、文博会等平台,为动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交流和交易平台,初步形成了以动漫、数字电影、网游为主的数字出版产业链。芜湖的原创动漫作品《黄山传奇》是以黄山景点为蓝本创作的动画片,芜湖本土制作的《十二生肖总动员》、《小鸡不好惹》、《铸剑》、《鲁班》、《鸠兹传奇》等动画片,把皖江文化和安徽元素以植入营销的方式融入动漫产品中。马鞍山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和马鞍山软件园也颇具特色,其中动漫游戏园区2011年产值达到2.2亿元。

(四)皖江地区的旅游休闲娱乐产业

皖江地区地方特色浓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但是要加强区域联动,形成皖江旅游休闲市圈。在自然景观方面,皖江黄金水岸有铜陵的天井湖及珍稀动物江豚保护中心,安庆的长江小孤山和妈祖庙,芜湖的马仁山,马鞍山的采石矶等。在戏剧旅游方面,要让安庆的黄梅戏和池州的傩戏表演成为长江文化旅游品牌。活动营销方面,例如安庆的黄梅戏艺术节、芜湖的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铜陵市的青铜文化节、马鞍山的国际吟诗节已经驰名中外。开发历史名人旅游方面,例如和县西楚霸主祠、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滁州醉翁亭等都是旅游资源。历史遗迹方面,铜陵铜官山罗家村古代冶炼遗址博物馆、50万年前的“和县猿人”遗址、10万年前的繁昌人字洞遗址,以及以禅宗为核心、九华山为胜境的宗教文化资源。总之,要以皖江文化为中心,提高景点的知名度和观赏性,开发出休闲健身之旅、度假疗养之旅、宗教文化之旅等各色旅游娱乐产品,充分展示皖江文化的魅力。

另外,皖江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消费需求层次不断上升,文艺创作、文艺表演、文化经纪等具有很大的消费空间,广告产业、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艺术品销售拍卖、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潜力巨大,发展这些产业既可以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可以促进皖江地区产业升级。

三、皖江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制度创新

皖江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产业规模较小,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大型的传媒集团;体制机制不顺,资源无法通过市场优化配置;原创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缺乏;民营中小创意产业融资困难,缺乏市场活力;创意产业的价值链不尽合理;营销能力和产业增值能力不强,品牌知名度不高;皖江文化整合能力不强等。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皖江地区要淡化行政区域概念,培养共同消费群体,促进创意经济发展。

(一)形成皖江经济圈和文化圈,通过文化圈支撑经济圈的发展

皖江城市山水相连,文化相融,加强产业的关联度,形成对话机制,促进整体互动与合作。皖江城市要立足当地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加快调整和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差异化发展的格局,打造文化创意品牌城市。例如安庆的黄梅戏创意产业、芜湖的动漫产业、铜陵的铜文化产业、池州的旅游文化产业和马鞍山的休闲文化产业等,形成各种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状态。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广告、会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领域,着力扩大规模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大型企业的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并购重组,实现走出去目标。在设计、动漫、网络游戏、演艺等新兴领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培养新的文化业态,提高原创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力争在产业规模和企业实力上有显著提升。

(二)着力发展重点领域,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文化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做好文化创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加强区域性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充分利用文化产业转移的契机,实施重大文化产业的项目带动战略,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和骨干企业,形成优势文化行业和文化品牌。例如芜湖方特“欢乐世界”与“梦幻王国”是芜湖创意文化的龙头产业,芜湖市着力发展数字动漫、创意设计、演艺演出、影视传媒和文化旅游等五大主导文化创意产业。传统文化产业需要提升科技含量,加速产业融合,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传播、消费不同环节的增值价值,构建文化要素市场,扩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

(三)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基础设施和交易平台

通过文化产业园发挥聚集效应,实现科技、文化、人才和企业多方面聚集,完善产业链,产业园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有孵化效应和集群发展效应,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流动,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形象。皖江地区出现了芜湖华强文化产业科技园、安庆黄梅戏文化主题公园、铜陵江南文化园铜艺术品中心、马鞍山李白文化博览游乐园等一批文化产业特色基地和产业聚集区,创意产业园要科学规划,做好战略定位,政府需要做好产业园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信息平台建设。

(四)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完善产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改革和完善创意产业的投融资系统

要从政府办文化到社会办文化,实现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放松管制,降低市场进入壁垒,引导规范非公有制进入文化产业,改变文化产业结构;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设立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金和风险创业投资基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培训教育等;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文化与金融紧密连接,例如安庆市通过徽商大会、银企对接会、中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等为企业搭建了融资的平台,促成了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的充分对接。

(五)加快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的培育,引进高端人才

创意产业高度依赖文化的创意精神,这对创造型人才有迫切的需求,例如动画片《功夫熊猫》和《花木兰》都是对中国文化的再创造。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包括文化创意、技术、经营、管理、营销、研究人才等,应加强企业与高校的互动,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皖江地区政府部门、企业、文化传媒、影视出版等部门的相互沟通,协同作战,建立创意人才数据库,形成统一的人才制度、人才市场、人才服务体系,鼓励创意人才创业,培养大师级创意人才。

参考文献:

创意产业发展篇6

一、清明上河园――文化创意的审美需求

文化创意要解决的两个突出问题:一个是文化生产的单一化与人们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文化资源的历史化与表现形式的现代化之间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变,人们的审美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发展的趋势,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不同爱好所需要的文化产品也有所不同。另外,不同时代的人对文化的需求有不同的欣赏趣味和审美风尚,文化生产必须符合时展的要求,其文化产品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文化产业要想突破必须研究今天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只有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我们的产品才有市场,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开封清明上河园虽然是人造景观,但它用巧妙的创意把宋代历史生活还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十年来,清明上河园共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总收入上亿元,成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将逝去的历史还原成现代生活、将静态的画卷变成动态的展现,将单一的看变成游、购、娱的多样统一。开封清明上河园以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园》为蓝本,按照图中布局,采用宋代营造法式,结合现代建筑方法,集中再现了原图的购物景观和民俗风情。

清明上河园景区占地600亩,其中水面180亩,景观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仿照原图,设驿站、民俗风情、特色食街、宋文化展示、花鸟鱼虫、繁华京城、休闲购物和综合服务等八个功能区,并设有校场、虹桥、民俗、宋都等四个文化区。游览清明上河园,可以跨虹桥,登上善门,游鸿福寺,浏览文绣院,下榻古驿站,就餐孙羊正店。游览清明上河园,还可以观赏民间杂耍、木兰织房,还有吹糖人、剪纸、风筝等民间工艺,当然还有闻名中外的开封小吃。另外,浏览清明上河园,游客还能看到反映宋代历史的表演剧目,如《王员外招婿》、《梁山好汉动劫车》、《包公巡视汴河漕运》、《大宋科举》、《东京擂台》,观众不仅可以是一个旁观者,还可以做一个参与者。

正是这些内容丰富的民俗活动和表演剧目,使得清明上河园的宋文化主题更加鲜明,让游人仿佛穿越时空隧道置身于当时的历史场景,感受当时的文化,真正有一种“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感觉。清明上河园二期景区向游人开放后,众多的宋代游艺和娱乐项目,尤其是《大宋・东京梦华》的推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清明上河园二期全部建成开放使整个清明上河园创造三个中国之最。一是中国最大的仿古建筑群。二是中国最大的宋文化主题公园。三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娱乐集约化再现景区。

二、《大宋・东京梦华》――开封辉煌历史的追溯

《大宋・东京梦华》是一幅关于北宋王朝鼎盛时期的印象画卷,是《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的历史再现。剧目将八首经典宋词和古画串联在一起,利用水系景观、人文演出和历史背景,构成对开封古城辉煌历史的追溯。

《大宋・东京梦华》演出的实景主要依托于清明上河园二期的部分皇家建筑和80亩人工湖,每一幕都以一个美妙词牌为名,又用8首观众耳熟能详的宋词贯穿始终,《虞美人》中不堪回首的南唐遗梦,《蝶恋花》中才子佳人的缠绵爱情,《满江红》中战事的惨烈与悲壮等等都极大地吸引了游客。演出90%以上的剧情都在水上进行,舞台随着音乐的水面漂移,一幅鲜活的《清明上河图》缓缓在湖面展开。高科技的应用成为演出的重要看点,运用LeD等亮彩技术设计的流光溢彩的“柳树”,晶莹剔透、夜空发光的“香车宝马”,随波荡漾的“水中明月”,利用机械技术设计的可自由拼合的水上栈桥,可“绽放”的舞台等都给演出增色许多。

《大宋・东京梦华》演员阵容强大,场景布置逼真,由著名制作人梅帅元率《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班底制作。该演出也是继《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之后河南省隆重推出的第二个大型实景演出,必将成为“夜游开封”的核心产品。

三、大型原创歌舞剧《清明上河图》(青春版)――郑汴强强联合、共同联手打造的一部精品剧目

青春版歌舞剧《清明上河图》是在开封歌舞剧院原创剧目的基础上,由郑州歌舞剧院携手开封歌舞剧院强强联合、共同打造的一部精品剧目,描述了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过程,并将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中千姿百态的市井风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随着舞台上的灯光和音乐变换,一幕幕东京汴梁的市井风情展现在人们面前:隋堤烟柳之中,踏青游春的达官贵人、平民百姓欢呼雀跃;东京街头,汴河两岸,游僧乞丐、船工纤夫尽显本色,舞台上声、光、雾、景的综合运用,把人物和剧情演绎得活灵活现,观众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东京汴梁。生动逼真的布景设计、精巧完美的舞蹈编排、美妙悦耳的音乐旋律以及演员们曼妙感人的舞蹈律动,给观众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和美的享受。该剧引领观众和张择端、各行各业的市井百姓一道分享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千年以来,宋都开封的脉搏律动以及繁华盛景。

该剧有效整合了郑汴资源,实现了郑汴文化对接,是“郑汴一体化”文化融城的首次尝试。《清明上河图》经过再修改、包装后推入市场,作为文化对接的切入点,创造性地启动了合理调配艺术生产资源、联手打造歌舞剧《清明上河图》(青春版)的工程,对开封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启示。

创意产业发展篇7

关键词: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张家界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262-02

一、研究背景

最近几十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深化改革,世界范围内的相关产业开始融合交汇,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创意产业是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推崇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化经济蓬勃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新兴产业,它通过创意活动将设计、技术、制造、商业、文化和艺术等活动融为一体,通过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创造社会财富,拓宽就业领域,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倡导的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产业。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全球创意产业的产值就已经达到220亿美元,而且还在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而联合国2005年的统计,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到全球GDp的7%,并以年均10%的速度在增长,远远高于全球GDp的7%的增长。有专家指出,经济和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变革――从工业经济时代到创意经济时代,而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己经成为新经济的双引擎。

二、旅游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研究

(一)旅游创意产业相关研究

1.国外对旅游创意产业的研究始于旅游创新研究和创意旅游研究两个方面。旅游创新研究一直为经济学家所关注,Sheldon(1997)分析评价了新技术对传统旅游创新的影响,mattsson(2000)论述了旅游企业创新的组织绩效与管理能力,Ha-lager(2000)对旅游创新的空间组织与旅游产业集群、旅游创新系统与创新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2.国外旅游产业创意研究综述。冯学刚、于秋阳(2006)发表创意产业对旅游产业发展借鉴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认为旅游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在旅游领域的传承和延伸,也是对旅游策划下的广告、节庆等旅游产品和活动的产业提升[1]。高静、刘春济(2010)认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主要表现为产业范畴交叠、空间共享和需求融合三个层面。可以看出,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向创意产业融合的倾向,更加注重活动内容的文化性与创意性,两大产业正朝着进一步融合创新的趋势发展[2]。

(二)文化创意相关研究

1.国外学者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应用上,开始注重与其他产业的结合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还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在应用过程中对经济、区域、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的层次更为深厚。而中国的应用研究则较为肤浅,只是应对时事来开展文化创意产业,更多的还是理论研究阶段。

2.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张建(2009)在其《都市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及其整合对策研究》指出都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展模式,以期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所启示[3];张振鹏、王玲(2008)探讨了山东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4]。

三、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首先的起源是从民间开始,约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小规模的民族文化演艺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张家界整个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市场的大门也陆续对外开放。张家界旅游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具备相当雄厚的基础实力,文化旅游在近几年来逐渐显露出来。伴随着文化旅游的不断进步,层次的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在张家界已崭露头角,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附带的经济效益也显而易见。自2009年以来,张家界著名大型山水舞台剧《天门狐仙》就是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创意产物,该舞台剧总投入1.2亿元人民币,是由湖南传统花鼓戏《刘海砍樵》结合张家界天门山狐仙传说改编而来。在该舞台剧中,包含了张家界少数民族的民俗生活特色、习惯、山歌等大量民族文化元素,其中有渗透着令人向往的凄美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一个成功典范,自开场以来,国内外广大游客慕名而来,特别是震撼的音响、灯光效果结合天门山下嶙峋的山体背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其创意效果无与伦比。“山水实景演出”,摆脱了传统舞台模式的束缚,将旅游景区的自然山水景观作为舞台的演艺背景,把实体山水、真实生活搬到了舞台上,将最通俗真实的文化上升到了欣赏的层次,充分显示出张家界民族地区的人文美景,奇峰异岭,民风民俗。整个演出随着人物、故事、感情的变化而变化,让观众身临其境,激发出对张家界地区山水、文化的向往。张家界大型山水实景舞台剧《天门狐仙》,将民族传统文化与自然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旅游者畅游在真个故事情节里,在文化里感悟自然,是对民族地区文化的深层挖掘,反映出了现代人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也展现出了张家界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当然,该舞台剧不仅从文化艺术上让人们沉浸其中,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容置疑的,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人们早已厌倦了固定模式的旅游方式,越来越追求新颖的事物,《天门狐仙》这一文化创意产物正中人们下怀。下面就以《天门狐仙》为例,来分析其给张家界带来的经济效益。张家界大型山水实景舞台剧《天门狐仙》是推动该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催化剂,由剧场演出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相关的产业链,不仅带动了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相关餐饮、住宿、运输、服务等行业的发展。自正式公演后,每年游客数量以23%的速度增长,2010年张家界旅游总收入达103.4亿元。2010年第一季度,张家界旅游收入就超过19.8亿元,至2011年12月接待游客总人数近90万人,演出总数约为300来场,彻底改变了原来张家界游客过夜率低下的情况,留宿的比例大幅度得到提升。其演出收入每年呈递增趋势。另外还有张家界武陵源区的大型歌舞剧《魅力湘西》。从2001年创办开始只有200座的小剧场到现在有2600多座的大型剧场,可以说《魅力湘西》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关爱。2003年,市、区两级政府将魅力湘西大剧院指定为民族民间文化的定点表演单位。各大旅行社也不甘落后,纷纷将魅力湘西文化表演作为张家界之游的必看节目之一。如今,“白天观奇山秀水,晚上赏魅力湘西”正成为海内外华人和国际友人们的共识。2008年9月,《魅力湘西》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光荣称号,这是继《印象刘三姐》、《丽水金沙》、《云南印象》之后,第四家专注于旅游文化表演机构获此殊荣。在《魅力湘西》的带动下,目前张家界产生了8台固定演出场地和常年演出的旅游演艺节目,总座位数超过1.1万个,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形成了让国人瞩目的张家界演艺现象。

四、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一)加强资金引进力度,完善政府扶持政策

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这其中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多样化公共服务等手段,引导包括文化创意人才和企业投资等资源向重点行业集中,实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快速、优化的发展。其次,完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政策,需要对产业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针对当前产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制定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有效的解决问题。

(二)加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建设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是促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与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多种产业集中为一体,相互促进,相互共存,相互交融的经济园区。张家界于2001年《魅力湘西》大剧院与2009年大型山水舞台剧《天门狐仙》的开发为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做出了导向。打造出了张家界本土特色文化品牌,展示了本土文化特色。目前,张家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还未形成,其创意产业的数量屈指可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还不到整个旅游产业的10%。产业集群的建立将成为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有利于各方面相关资源的共享,大幅度节约成本;同时又会产生连带效应,使所在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集群化的发展。首先要在科学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基础上,研究建设文化创意集群区的相关内容。

(三)加强创意人才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文化创意源于人才的创新思维,有创新才有创意。因此,促进张家界地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培养、引进一批有创新精神、饱含创意理念的文化创意人才。人才的来源一方面是引进,一方面是靠产业自身培养。要制订有利于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人才引进的政策和计划,加强与发达地区旅游创意产业机构的交流,引进其他地区的创意人才,让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互相撞击,产生持久的创意灵感。首先,要更新社会传统的观念,在社会范围内引入创新理念。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中,技术人才是产生文化创意人才的群体,原因在于诸多的想法和创意思维最终需要这些人才来实践才使得创意成为产业;其次要大力度的普及创新教育,更是要加强本土文化旅游创意人才的培养,如在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等相关院校中设立旅游创意专业;最后,在人才的管理方面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可塑造性,实现产业目标与个体目标相一致,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创意潜质,保证该机制的科学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冯学钢,于秋阳.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12).

[2]高静,刘春济.论创意旅游――兼谈上海都市旅游的提升战略[J].旅游科学,2010,(3).

创意产业发展篇8

[关键词]文化 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聚集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十七大报告可以看出国家十分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等,1998年英国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定义。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就是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包括广告设计业、建筑业、艺术设计业、工艺品设计业、时装设计业、电影和音乐、互动休闲软件、表演艺术业、出版业、软件开发业、电视广播等13个行业。

200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公布:全球创意核心产业每年产值达6000亿新元,并且以7%的速度增长。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重要经济组成部分。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均年增长6%,约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是仅次于金融业二大产业,是就业人数最多的第一大产业;美国的文化产业是美国第二大产业,其文化产业总值占GDp总量的25%,美国的电影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日本的动漫产业超过电子业和汽车业,占GDp总量的20%,日本的动漫占国际市场的62%;韩国的游戏占国际市场的6%,占GDp总量的15%,我国网络游戏市场的75%都被韩国控制。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无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行业,被国际公认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最具增长潜力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科技、经济等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当前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改变传统经济结构发展瓶颈的产业,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发展。

二、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总值占GDp总量的3%左右,而欧洲的平均在10%~15%左右,由此可见,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远远落后于欧洲国家,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巨大。

2000年,我国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开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迅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发展范围从最初的几个国内著名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辐射到全国各大主要城市,文化创意行业涉及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建立了环渤海地区创意产业园区、长三角地区创意产业园区、珠三角地区创意产业园区等。

1、国内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就全国范围来看,北京、上海两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早,充分利用各自的地理和经济优势发展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据测算,到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值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国家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多个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地,旨在促进各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各地政府都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把发展创意产业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保护和促进本地动漫产业的发展,以期来带动本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各个城市建立了至少15个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并且成功举办了多次大型的动漫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江苏、杭州等省市的动漫产业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很多大城市都建立了创意产业园聚集区,文化创意产业初具规模。

2、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1)盲目跟风,急功近利。创意产业是新兴的高端、高效、高知识、高文化、高技术产业,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发展创意产业。有些地方发展创意产业的条件还不成熟,不立足本地实际盲目跟风发展创意产业,花费巨资和大量土地建立大型产业园区,同时又没有大量创意企业入驻,造成很大的浪费,不仅不能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反而成了本地发展经济的负担,所以,发展创意产业,只有当本地经济达到一定的水平时,立足本地文化,挖掘本地特色,才能通过发展创意产业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

(2)产业趋同化现象。目前,全国各大城市都在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导致各地的创意产业出现产业趋同现象,这样不仅加剧了竞争,而且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各地要依据本地经济文化的特点,挖掘特色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独一无二的特色产业。这样不仅可以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而且容易形成本地的特色和品牌,另外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的建设也要突出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标志。发展特色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

(3)创意人才严重缺乏。国内乃至全世界都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国内的创意产业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端人才的缺乏是个很明显的现象,创意人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前提和关键,人才的缺乏会制约创意产业的发展,目前,创意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当务之急。在纽约,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员占该城市全部从业人员的12%,这个比率在伦敦是14%,在东京是15%,而在北京却不足1%。

3、侵犯知识产权现象严重

知识产权是创意创意产业的生命线,但目前国内创意行业中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屡见不鲜,知识产权得不到有力的保护会严重影响创意产业的发展,保护创意企业的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顺利发展的关键。

三、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

1、政府制定长期稳定的政策,制定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引导扶持促进创意企业的发展

政策扶持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利保障,虽然目前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但是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还比较薄弱,政府还要加大力度针对当地创意产业的特点制定适合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避免政策盲目性和无针对性。制定长期稳定的发展策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促进市场监管,合理规划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提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提供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保护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2、立足我国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开发创意产品

创意产业是立足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传统文化是创意产业的根基源泉,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传统文化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结合高科技来创新和发扬光大,我国的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才能创造出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创意产品。

创意产业发展篇9

创意产业是近年来发达国家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作为知识密集的新兴领域,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的重要产业。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综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

近年来我国创意产业也有很大发展。上海、深圳、杭州、北京等城市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正在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上海创意产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也获得了快速发展,推动了一批创意型行业起飞,建立了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创意产业园区,聚集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创意人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河南的创意产业发展将何去何从,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河南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朱仙镇木版年画;豫西、豫北的民族服饰;豫北、豫东的泥塑;南阳地区的石雕艺术以及禹州的陶瓷艺术等,都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朽的痕迹,应充分利用河南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河南文化创意产业,从而推动河南经济发展。

一、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等,其概念主要来自英语Creativeindustries或Creativeeconomy。创意产业的定义,是指一些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网络数字技术的介入,以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极为相近。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提法是创意产业。1998年,英国最早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影响了欧洲、美洲、亚洲等许多有意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地被全球接受,略作调整后采用。

2004年3月29日,国家统计局出台的《关于文化和相关产业的规定》,反映了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都作了新的调整。大体上是以“新闻服务业、出版版权、电影、电视、网络文化、表演娱乐、旅游休闲、广告汇展”等一些领域为主。

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特征是重视将现代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以增加传统产业的文化附加值;改变传统产业的增长方式,减少经济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分依赖。

二、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行业管理体制和市场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从我省整个创意产业的行业管理看,我省现有的创意产业的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但各行业主管部门(教育、科技、信息、宣传及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协调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尤其表现在文化管理体制方面,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尚未形成;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服务机制不够健全;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意产业协会、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滞后;创意产品的策划、市场推介、经纪、、科研、咨询、投融资担保、知识产权交易等市场中介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培育和扶持。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事各种创意产品策划、展示、推介、交流、交易等活动的综合性创意产业服务中心,产品推介大多以政府推动为主。

文化创意产业依托高校、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河南省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不足,自身的产业链还未能有效地整合和延伸,对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度不高,自主研发创新水平不强。而上海的创意产业园区大多是依托高校、科研机构或政府的支持建立发展起来的,而且自身具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比如说依托同济大学建立的建筑设计园区,年销售额达26亿元;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游戏软件设计园区;依托东华大学建立了时尚设计园区。从创意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来看,我省创意产业发展规模小,缺少品牌效应,产业链延伸不够,影视、传媒报刊、演艺、娱乐、数字技术、印刷出版、动漫、设计等行业也与深圳、上海等地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深圳的动漫企业达50多家,每年为深圳创造2亿元产值,平面设计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仅平面设计人才就有2万多人。上海涌现了“盛大网络”、“久游网”、“新浪”等著名的互动娱乐企业,成为全国网络游戏产业高地,网络游戏运营的销售收入占全国70%的市场份额。

创意产业发展和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管理缺乏明确的发展规划。虽然河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整体上看,创意企业规模不大,布局较为分散,园区集中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知名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现有的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规划有待进一步明确。

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缺乏。创意产业是智能化、高知识化的头脑产业,我省要发展创意经济,关键是拥有众多的高质量的创意人才。但目前我省不仅创意人才的储备不够,而且结构也不尽合理,尤其是缺少高级创意人才,缺少能够将创意产品产业化的经营人才。

综上所述,河南文化产业正在起步、差距明显、任务艰巨,发展理念滞后、缺乏创新意识,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如文化产业策划、规划、设计、市场分析人才等十分匮乏;对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缺少对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缺少一个创意产业统一服务机构,缺少高端的创意人才,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发展不足,产业集聚能力差等;这些不足和问题导致了河南省动漫产业、网络游戏产业、数字视听等新兴数字产业和设计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

三、推动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六点建议

找准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切入点。综观全国文化产业做得比较好的地区,大体上都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就是说有自己的特点。河南也应该把握住自己的特色,找准自己发展的切入点。

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河南省应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要深入研究如何把高科技引入文化艺术领域,开发新产品,从而加大文化产品的高科技含量,使高科技和人文、艺术进行完美的结合,开辟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天地。

河南很多文化资源已经是世界知名的,比如少林寺、龙门石窟等。这些已经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好好地加以利用。例如河南的文物很多,如果对文物的仿制品进行批量开发或把这些文物通过艺术设计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一定能起到推动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其实,这属于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发展范畴。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来看,文化旅游工艺品是个很大的市场。

另外,我们还应该探索一些更好的开发项目。河南历史悠久,历经那么多朝代,每个朝代都有它自己的文化亮点。把这些亮点归纳整理,结合空间(河南整体布局上的不同的城市和地区)和时间,深入加以研究来推动河南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应规范管理文化创意产业。在政策规范上,对文化创意产业应进行宏观引导。政府通过制定并执行各种规范性文件,在实现对文化产业的管理时要遵循文化产业的运作机制、运行规律,即文化产业既具有认识价值、思想价值、教育功能、审美价值等特点,又要具有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实用价值、娱乐价值等要素。

需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作为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集群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如美国闻名于世的曼哈顿“苏荷(SoHo)艺术聚集地”、好莱坞影视娱乐业集群等,都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范例。

产业集群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政府与企业应联手搭建平台,联手开展创意产业项目论证、方案制订和必要的审批手续,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另一方面,分类推进创意产业园区或集聚区建设。加强区域和行业的协调,从完善创意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进行规划和整合,探索建立几个功能定位合理、具有明显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

注重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够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今后应调整人才教育结构,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创意设计展览,打造设计师们相互交流、碰撞的平台,激发创意人才创造原创文化产品的激情和动力。并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会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创意人才和既懂文化规律又懂文化经营的管理人才(包括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旅游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等。

加大高校艺术类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把河南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并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鼓励大学生创业,使好的创意能够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学、研”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现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区在统一执行中央政策的同时,也可以考虑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出台一些地区性的相关优惠政策来扶持自己的文化产业发展。像广州、云南都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河南也应当这样做。

具体来说,一是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一个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二是要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以避免某些文化创意产业仅仅是冲着政策的诸多“优惠”而不是产业本身的问题。三是要加大文化执法力度,坚决清除腐朽的、有害的“文化”、“文化垃圾”。同时,对现有的文化产业要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做好产业园区周边环境的改造等服务,妥善处理好房屋产权人、开发商和创意产业人群的利益,为创意产业集聚区市场的运作打开通道。

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对接,开拓河南文化发展的视野。创意产业的思维由英国而起,在短短几年间,亚洲国家也纷纷期待以创意产业来提升经济,但是亚洲国家在导入西方思维时,应该进行本土化的嫁接,利用地方特色和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同时以国际化的思维,融入国际,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是集聚区成熟的标志之一。

河南的地理位置处于中部地区。应该充分考虑到既可以和周边省市进行交流结合,也可以走出国门和全世界的一些资源、资本和科学技术进行交叉共享,来发展河南的文化创意产业。现在讲究资源的并存、互补和共享,河南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寻求合作、扩大自己的视野。然后,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也更能体现出河南文化的不同和特色。

综上所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处理好文化和科技的关系,充分发挥好河南的文化和高科技优势,推进产业升级;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创新的关系,在充分继承和吸收河南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鼓励自主创新;要处理好加快发展和节约资源的关系,优先盘活、利用好现有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通过加强服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河南创业,加快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巩固和提升河南在全国的地位和功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河南能成功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的跨越,出现一种“河南模式”的文化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发展篇10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其发展程度对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在区域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如何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是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任务。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广泛就业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一)创新性

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传统文化产业,它是适应新的产业形态而出现的创新概念,是对新形态的概括、总结和发展。英国提出的13类文化创意产业部类,主要包括新生的产业类别,如动漫、游戏、数字艺术、软件设计、手机文化产品,也包括数字电影、数字电视和以数字技术为手段的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提供设计、理念、增值服务等,创造新的价值和新的需求。

(二)融合性

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这种越界主要是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通过越界,提升第二产业,融合二、三产业的新的增长点。创意产业往往是在制造业充分发展,服务业不断壮大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创意产业中既有设计、研发、制造等生产活动领域的内容,也有传统三产中的一般服务业,更有艺术、文化、信息、休闲、娱乐等精神心理服务活动的内容,是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全球性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各国主要产业,产业分工的细化和产业体系的形成带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流动的体系。电影、书籍、电视节目、音乐唱片等可以在全球同时发行上映。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更加速了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全球化进程。随着全球化分工体系的形成,文化创意产品如同其他产品一样纳入到全球分工体系中,全球文化资源得以共享。

二、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发展的特殊价值

从区域发展角度考察,由于地方特色文化是一个地方所独具的,因此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价值

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是区域的战略性产业,它是地方经济的新增长极,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资源是地方特色文化,使得区域经济发展所依托的资源从原有的硬资源扩大到软资源,在各个区域之间对资金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就显得更有意义了。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将加速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传统产业的升级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二)社会价值

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大大提升文化在推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使文化与经济成为区域发展的两翼。地方特色文化的民俗性,决定了民众在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地位,它将为区域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然将极大丰富区域文化内涵、提升区域品牌形象、推进区域精神文明建设。

(三)文化价值

在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地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将有效地推进区域文化事业的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从被动保护转变为主动开发,从资源投入转变为资源产出,从简单挖掘转变为深度开发、提炼升华,这将彻底改变文化事业发展模式,使文化事业在新的层面上得以更好发展。

三、地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和整合文化创意产业资源

制定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优化整合政策,充分利用文化创意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股份制、集团化为目标,整合经营性文化创意资源,走集约化经营之路。用市场化发展的眼光来规划文化创意资源,对现有文化创意产业资源采取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措施,从优势资源入手来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下对文化创意产业资源配置和整合的重要作用,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优化。支持有一定实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与专业化并举,鼓励中小文化创意单位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二)制定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

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和法律规范,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各项优惠政策,研究出台税收扶持、产业准入、市场开放、经营性文化创意事业单位转制等优惠政策,形成健全的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同时要完善政策,加强引导,采取贴息贷款、低息贷款、政府奖励等扶持鼓励政策,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导、鼓励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机制。尤其应利用好有关政策和扶持措施,制定本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政策措施,合理规划发展创意产业的载体,推动其率先发展,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