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慧医疗产品设计十篇智慧医疗产品设计十篇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6:49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篇1

智慧医疗行业5G应用分析

当前5G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基于新型智能终端的远程操控类场景,例如机器人远程手术等;二是基于高清视频、影像的远程指导和诊疗类场景,包括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急救指导、远程教学和远程超声诊断等;三是基于医疗健康传感器和设备数据的远程监控类场景,包括患者实时定位和体征采集、远程输液监控等;四是院区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管理等。综上分析,5G在智慧医疗中的4类应用包括远程设备操控、目标与环境识别、超高清与XR(包含VR/aR等)播放、信息采集与服务。5G智慧医疗以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在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人力和设备资源的同时,发挥大医院的医疗技术优势,在疾病诊断、监护和治疗等方面提供远程化和信息化服务,创新智慧医疗业务应用,节省医院运营成本,促进医疗资源共享及下沉,提升医疗效率和诊断水平,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协助推进偏远地区的精准扶贫。5G引领智慧医疗数字化转型传统医院通常采用专业的医疗设备管理软件进行设备资产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账目登记的准确性,还通过系统提供各类账薄、报表等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5G智慧院区管理利用5G海量连接的特性,构建院内医疗物联网,将医院海量医疗设备和非医疗类资产有机连接,能够实现医院资产管理、院内急救调度、医务人员管理、患者体征实时监测、院内导航等服务,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和患者就医体验。目前医疗系统主要应用包括piS视频、运行监控、实时通信、紧急等。5G作为新一代移动宽带通信技术,其传输效率远高于4G网络,并且可以很好规避Lte-m系统的频段资源限制。5G通信技术具备低时延、大宽带、广连接的特性,可以从本质上解决智慧医疗业务的通信速率及质量问题;同时5G网络频谱可以满足智慧医疗多项业务的并行通信需求,实现各类通信服务的高独立性与安全性;5G通信网络的高连接密度,结合物联网编码技术有助于实现对智慧医疗运营的全量数据感知与传输,为智慧医疗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基础。

5G+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充分发挥运营商5G和云网优势,为医卫行业重点打造“1+1+1+n”产品体系,如图1所示。“1”张5G医疗专网,包括院内专网、远程专网。在新型网络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借助网络切片与UpF分流等技术,叠加mep算力能力降低业务时延,提供面向医疗行业的专属网络服务,提高生产效率,提供高品质、高可靠的网络服务,满足医卫行业终端、平台和应用的高速、可靠、安全互联。“1”朵云边新型基础设施,包括院内医疗边缘云、区域公有云。针对应用上云、监管上云、边缘云定制等需求,提供从机房托管到iaaS、paaS、SaaS一体化的产品服务体系,为医卫行业用户提供完整的上云解决方案,并提供托管式边缘云,抢占医卫行业云计算市场。“1”个平台底座,即中国移动自研oneHealth平台。融合5G切片、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整合集成自研和生态应用,提供符合医卫行业应用与服务需求的基础平台能力,满足医疗行业用户业务、连接、计算、安全等需求,构建医疗机构统一的门户、账号、权限、认证管理等体系。平台包含四大核心组件:综合接入网关实现多网融合接入;边缘云平台提供应用管理、服务管理等平台能力;弹性资源池提供基础的计算、存储等资源;态势感知平台是整个专网及边缘云态势的展示平台,可提供网络带宽、安全态势等感知。“n”个业务领域创新特色应用,主要包含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区域医卫、智慧康养、智慧药监和智慧医保六大领域。以5G智慧医疗云平台为基础,打造以移动医护、5GVR探视等创新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医院体系,以远程诊疗、互联网医院等新兴应用为核心的远程医疗体系,以应急救援等特色应用为核心的区域医卫体系,以智慧康养平台等主流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康养体系。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5G+智慧医疗”项目案例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篇2

自温家宝总理在去年“两会”将物

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如今,在浙江智慧城市建设中,无论是远程医疗、实时交通监测、食品安全检测,还是公共安全预警,物联网技术都已经渗入其中。

根据《浙江省物联网“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把握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对浙江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因此,浙江物联网行业作为支持“智慧浙江”建设的新兴产业,其巨大发展潜力受到关注。

浙江省自启动“智慧浙江”工作以来,物联网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浙江省是物联网产业基础较为扎实、技术研究实力较强的省份之一。目前,杭州、嘉兴、温州等地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区,在关键技术攻关、新型标识和传感元器件制造、商业化应用开发以及网络运营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领先优势。其中,杭州物联网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总体走在全国前列,在无线传感网、射频识别、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核心技术。除了杭州,嘉兴是国内首批步入无线传感网项目产业化的城市,拥有物联网领域发明专利181项,占据国内物联网领域80%发明专利。专家预测:到2015年,浙江省物联网产业产值将达2000亿元以上。日前,记者专程采访了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和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技术研发企业。感受到物联网产业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

“智慧医疗”,浙江走在前列

浙江智慧医疗创新技术应用已走在了全国前列。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执行秘书长田华告诉记者,浙江物联网在医疗领域应用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从国家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到2009年的新医改,诞生了市场占有率享誉全国的杭州创业软件公司和浙江联众卫生信息科技公司。从数字卫生建设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诞生了移动医疗、感控管理、远程会诊、区域医疗、社区医疗以及延伸至家庭、个人的智慧健康、慢性病监护及第三方服务平台,引申出产业链细分领域的独特产品和优质企业。

据协会秘书赵子川介绍,联众科技运用物联网技术,创新的供应室RFiD管理信息系统,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供应室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总后勤部门,它为全院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提供各种无菌器械、敷料、用品。所供应的物品质量不仅关系到每一名患者的诊治,同时,也是最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的媒介之一。因此,医院供应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部门。联众科技供应室RFiD管理信息系统为每个器械包配带一个RFiD芯片,负责采集和存储器械包流程各个环节的属性信息。通过芯片,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每个器械包灭菌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时间曲线,随时查询现有器械包的存放位置,统计、分析器械包的使用情况,了解到该器械包的相关信息和负责器械包管理的相关人员情况。由于RFiD芯片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可以为医院节约大量的成本开销,在运用RFiD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后,不仅使医院的工作更加高效、准确、便捷,还可做到无纸化作业,更可有效控制再生手术器械感染的发生。

记者在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作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全面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务商,该公司拥有八大系列100多个自主研发产品,营销网络遍及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为30-40个城市提供城市居民健康档案,为3000多家医院提供服务,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目前,公司在药品溯源、移动医疗、数据采集、远程医疗等方面有突出成果。其中,药品溯源用于对药品条码扫描,以甄别身份。当前,该项成果在杭州上城区、上海闵行区都有广泛应用。今年,公司成立了移动医疗事业部,并加大对研发的投入,通过产品创新、加强服务来提高公司新的增长点。为加强主动服务,公司专门成立客户服务部,通过项目经理、区域经理、客户总经理三级管理的方式来针对性地为客户服务。

中控信息公司副总裁章全告诉记者,中控之所以能在智慧医疗领域脱颖而出,主要在于中控的解决方案更贴近用户的需求,具有功能更完整、技术体系更完善等特点。据了解,中控科技在智慧医疗领域,凭借多年行业经验以及与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合作基础,提出了涵盖医院建筑智能化、医疗信息化、区域协同医疗的数字化医疗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在国内能为医院提供这种数字化建设一揽子解决方案的,中控可谓是开拓者和领跑者。中控数字化医疗整体解决方案,以医院基础业务系统为支撑,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以系统集成平台为纽带,以信息安全支撑系统为保障,以科研、管理、远程及区域协同、客户关系管理等为其服务外延,形成完整的数字化医院信息整合平台,实现医院所有管理和临床业务的电子化、医疗工作流程管理的科学化、临床信息服务的广泛化以及临床、管理、科研决策的智能化。目前,北京301医院、湖南湘雅医院等已经采用了中控数字化医疗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城乡医疗资源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卫生部的调查显示,我国占总人口30%的城市人口享有80%的卫生资源,绝大多数高素质医生和高质量医疗设备均集中在大中城市。而网络医疗平台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大医院――小医院――社区(乡镇)医院――家庭的联网结构,实现医疗资源的充分共享。邦泰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网络医疗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小医院病房内终端监护设备的各项数据、图像等,实时传输到省级大医院的专家交流端,省级医院的专家组通过这一交流端,对异地病人进行会诊,实现“面对面”交流,并给出诊疗意见。在浙江,通过网络医疗平台,包括浙医一院、省人民医院、省立同德医院等省级大医院,已经与省内多个地区的近80家市县医院和近30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网,无论在金华、衢州还是舟山,当地住院病人都可以得到省级医疗专家的远程会诊、门诊服务。

近年来,银江股份以“智能识别、移动计算及数据融合”的核心技术手段,打造新一代数字医疗整体解决方案。陆续将移动门诊输液管理系统、移动临床护理系统成功运用到大型三级综合医院。同时与美国英特尔公司合作,开发出全球第一款“电脑医生”――mCa移动医护助手,在浙一医院、邵逸夫医院成功运用,下一步还将运用到区域医疗中。“今后医院里医生可以不用拿着一大堆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据等在病房跑来跑去,只需要一台mCa,就可以为病人提供全面的医疗诊疗服务。电脑医生运用到社区后,医生还可以提供全面的上门医疗服务,真正把医疗诊疗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区。”银江股份董事长王辉介绍道。

如今,银江股份专注于医疗数字化解决方案,其医疗网络集成、区域医疗数字化平台、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临床移动信息系统、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婴儿防盗系统等已成熟应用于全国多家医院。

另外,在浙江物联网协会提供的智慧医疗应用案例中,无论是致力于无线移动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创新应用杭州医惠科技、致力于“腕式”生命传感系列电子产品研发与生产,集个人健康管理平台服务于一体的统捷通讯科技,还是适用于医院、社区、家庭、个人的无线网络生理参数监测系列产品及物联网健康服务平台的好络维医疗,以及定位于智能健康体重管理、方案的杭州偌伽特健康公司,在为智慧医疗建设中都研发出自己的特色产品。

智慧交通:为城市行路难提供支持

智慧交通是银江股份成立初期最先涉足的领域,经过十年的耕耘,银江股份已成为智慧交通领域的领先企业,拥有城市交通诱导系统、高清卡口自动检测系统、高清闯红灯违章自动记录检测系统、道路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城市快速路匝道控制系统、快速公交信号优先系统、平安城市监控系统等一批成熟的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

2000年,银江股份开始涉足城市职能交通领域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改造红绿灯设置。一年后,银江股份智慧交通第一个产品在杭州体育场路等繁华路段应用。目前,银江的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在杭州的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在整个浙江占有率达到了80%以上。同时,随着智能化系统的提升,银江的智慧交通产品已渗透进了国内12个省会城市,包括昆明、成都、厦门等,国内交通智能化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2011年,银江股份仅智慧交通经营收入就达4.4亿元。

“中控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是国内的第一集团军。目前其业务领域已经涉及城市智能交通,高速公路收费、监控、通信三大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全自豪地说,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中控通过一平台(城市交通管理集成平台)、三系统(诱导、信号、电子警察)来进行交通管理和优化控制。例如,杭州滨江区江南大道“绿波带”系统。该系统可根据道路车辆流量,通过红绿信号灯优化配时,保证进入江南大道的车辆,在规定的时速下,从遇到第一个绿灯开始,一路绿灯畅行无阻。另外,在萧山智能交通试点项目,中控对老城区的50多个路口信号系统进行了改造,通过信号灯优化控制,使得高峰时期的上下班行车时间节省15%~19%,道路通行效率提高了25%以上。

中控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中,还包括异构交通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城市的大型枢纽站,连接了城市公交、城市轨道交通、高铁、民航、长途客运等等,各运输系统有效信息的互联互通及综合服务,既可以优化配置交通资源,也可为乘客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甚至可以为乘客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篇3

随着医院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院智能化技术的逐步深入,数字化医院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医疗领域的共识。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医院信息化建设也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的推进。作为部级高新技术企业,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是医疗数字化和公共建筑智能化的领航者,智慧城市倡导者与建设者。

携手智能科技,立足企业发展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袭来“智能建筑,在中国大陆上,得以真正的普及和推广并兴起于沿海地区。1995年在美丽的榕城(福州)一个新生的智能化企业-----“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诞生了,公司在成立之初定位在专注于智能建筑、数据中心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以“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为愿景,让科技信息技术服务于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以“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永续经营……”为发展目标,致力于民族科技品牌长久发展。17年来福建恒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始终以智能科技为根本立足本土不断的发展壮大经过不懈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优秀的持有“甲级智能建筑系统专项设计资质、一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一级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资质”的“3甲”企业。公司荣获中国智能建筑分会“2011年度完成工程额前50强企业”,2010、2011年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机房设备应用分会“中国机房工程企业30强”,2011年福建省软件骨干企业。

继往开来,深耕智慧医疗

针对各种不同功能的建筑对智能化系统技术的要求逐渐专业化,如医院、政府办公大楼、金融机构、空港、体育建筑等由于具有不同的专业用房、设备和不同的使用功能而对智能化系统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在医疗建筑中,智能化系统是为人服务、为管理服务的,并确保医院内日常的医疗任务的顺利进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包括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和医疗设施的建筑设计以及配套设施的设计给于高度的重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医院的建设,必须通过建筑智能化技术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创造“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新医改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医院正进行改造或新建(扩建),这些医院正面临智能化系统建设问题,而且新建、改建的医院大楼本身功能多样、系统复杂,有中央空调、冷热水、多种照明、集中供氧、电视广播等。大量的建筑设备给日常维护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靠以往的常规管理已无法保证其正常运行,因此,也提出了智能化新的要求。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在欧霖杰总经理带领下紧抓市场需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医疗服务整个环节里实施协同和整合,从而建立高效、惠民的智慧医疗体系,解决医疗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成功应用于重庆肿瘤医院、中国人民174医院、厦门中山医院、重庆西郊医院、邢台第三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福鼎市医院、三明市第一医院等、龙岩市第二医院等国内数十家医院智能化、数据中心设计施工和信息系统集成项目。

顺应行业发展,注重产品研发

恒锋电子长期致力于为中国医疗事业提供最佳技术支持和行业实践。秉承不断创新的精神,恒锋电子为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的不断演进提供着强大支持。针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恒锋电子开发了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包括医疗协同平台和基于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智慧医疗。医疗协同平台即统一医疗协作平台提供各种医疗机构的人员及系统的集成与协作环境。通过对各种医疗资源系统的整合,为医生提供了实时的、集成的、可操作的数据,从而为患者提供准确诊断,降低成本,减少医疗事故。该平台同时提供了以医疗机构的业务信息为核心的信息功能,为病人方便获取医疗服务和健康知识提供工具,包括:个人门诊服务预约、个人健康档案及管理、健康咨询、网络心理咨询和健康常识等。

基于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智慧医疗是以领先的云计算平台为支撑,将医疗机构的系统和设备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互联起来,大幅度减少运行成本,并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率。通过软件服务(SaaS)的创新模式向医疗机构和个人提供一整套在线服务,包括电子健康档案,注册预约等,大大缩减医疗机构的投资,并为病人提供便利。云计算等尖端科技亦将为医疗未来的美好图景贡献其智慧。

医疗行业一直是恒锋电子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无论是对研究开发的持续投入,还是通过对医疗行业合作伙伴的深入合作,‘智慧医疗’的宗旨就是使医疗行业真正实现更加互联互通、更加可量化和更加智慧,这种更加智慧、惠民、可及、互通的医疗体系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恒锋电子将与各级政府、医疗单位和相关行业共同努力,携手推动医疗领域信息化,打造高效、便捷、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体系。

品行天下,致誉万里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篇4

本次合作达成后,双方将完成从客户关系到伙伴关系的转变,实现战略优势互补,进一步深化各自的行业领导者地位,并打造稀缺的、可持续的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借助联想雄厚的定制化产品研发实力、强大的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整合能力和专业的企业级服务优势,双方将共同成就端到端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的最佳实践。

同时,联想集团还将不断致力于将桌面云、移动医疗、大数据处理等最新研发成果引入到温医一院的信息系统中,通过丰富、可定制的移动终端设备和app集成等前沿技术,与温医一院一起探索医院it应用的创新之路,并逐步将合作方案推向市场,共同为更多的医院插上“智慧”的翅膀!

联想集团在此次合作中负责医院云架构的规划、部署和运维管理等工作,帮助温医一院在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四个层面进行升级和改造,支撑医院业务应用的规划部署运维和不断的优化,打造新一代的医院业务系统的SaaS平台。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篇5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医疗;融合

一、引言

物联网是利用传感器、执行器、RFiD及各种智能装置对物理空间进行感知识别,依托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和互联,利用计算设施和软件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生产生活信息流的无缝链接,进而达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医疗领域是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条码化病人身份管理、移动医嘱,诊疗体征录入、移动药物管理、移动检验标本管理、移动病案管理数据保存及调用、婴儿防盗、护理流程、临床路径等管理中,均能发挥重要作用。物联网医疗应用有利于病人获得最佳的医疗效果,最低的医疗费用、最短的医疗时间、最少的中间环节、最满意的健康服务。

二、研究基础和核心技术

(一)研究基础

物联网是一种技术变革,代表了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物联网的发展依赖于很多重要领域的技术。(1)RFiD物体识别技术。物联网的核心就是物体的识别,一个准确的、代价低的物体识别系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获取所需数据并进行处理。(2)传感器技术,物联网中需要时刻关注物体物理状态的变化,这需要传感器技术从环境中搜集数据、产生信息,并对状态变化产生告警。(3)两化融合技术,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4)m2m(machinetomachine)技术,m2m是一种理念,也是所有增强机器设备通信和网络能力的技术的总称。m2m作为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无线通信手段,为制造业的信息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这种物对物的信息交换就是物联网的思想。

(二)核心技术

1、RFiD自动识别技术

RFiD射频识别可以用于距离识别,可以在物体模糊及视线范围不确定条件下,通过射频来自动识别和标记物体,而不需要用户进行操作。

2、传感器网络技术

以传感器技术作为基础,传感器可以收集到数据,数据的整理工作由嵌入式的系统来完成,而对于收集到的数据的上报则是由无线通讯来完成的。

3、人工智能技术

这种技术体现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物联网是一个泛在网络,其物-物相联的现实物理属性存在着多样负责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的处理不只是数据收集、计算、分析和整理那么简单。需要类似于人脑的可以逻辑思考、现实感知的智能软件、智能系统、智能网络。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生成结果,通过控制部件实现需要的操作。这里可能要用到数据挖掘技术,在人工智能中需采取多样的知识发现手段。

4、纳米技术

研究物体的构成在纳米范围内的性质的应用。物联网无处不在,覆盖面广,所以要想实现紧密融合,开发体积轻便的系统网络,就应该借助于纳米技术。这种微缩技术可以改变冗余繁琐,实现小到元器组件,大到巨型网络系统之间的交融相连。生产制造的芯片越来越小,耗费的成本也会降低,所以这是一项带来经济利益的技术。

三、物联网智能医疗的应用

物联网涉及感知、识别、测量、定位、网络通信、微电子、计算机、软件技术等众多技术。在智能医疗领域,物联网技术主要可以应用于医疗物资的监督管理、医疗信息数字化和远程医疗三个方面。

(一)医疗物资的监督管理

借助物资管理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的生产、配送、防伪、追溯,避免公共医疗安全问题,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从科研、生产、流动到使用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控。物联网技术在物资管理领域的应用方向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医疗设备与药品防伪

RFiD标签依附在产品上的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难以复制,可以起到查询信息和防伪打假的作用,将是假冒伪劣产品一个非常重要的查处措施。

2、全程实时监控

药品从科研、生产、流通到使用整个过程中,RFiD标签都可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特别是出厂的时候,在产品自行自动包装时,安装在生产线的读取器可以自动识别每个药品的信息,传输到数据库,流通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记录中间信息,实施全线监控。通过药品运送及储存环境条件监控,可达成运送及环境条件监控,确保药品品质。当出现问题时,也可以根据药品名称、品种、产地、批次及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信息,实施全程追溯。

3、医疗垃圾信息管理

通过实现不同医院、运输公司的合作,借助RFiD技术建立一个可追踪的医疗垃圾追踪系统,实现对医疗垃圾运送到处理厂的全程跟踪,避免医疗垃圾的非法处理。

(二)医疗信息数字化

目前医院对医疗信息管理及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1、病患信息管理

病人的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各种检查、治疗记录、药物过敏等电子健康档案,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医生和护士可以做到对病患生命体征、治疗化疗等实时监测信息,杜绝用错药、打错针等现象,自动提醒护士进行发药、巡查等工作。

2、医疗急救管理

在伤员较多、无法取得家属联系、危重病患等特殊情况下,借助RFiD技术可靠、高效的信息储存和检验方法,快速实现病人身份确认,确定其姓名、年龄、血型、紧急联系电话、既往病史、家属等有关详细资料,完成入院登记手续,为急救病患争取到治疗的宝贵时间。

3、药品存储

将RFiD技术应用在药品的存储、使用、检核流程中,简化人工与纸本记录处理,防止缺货及方便药品召回,避免类似的药品名称、剂量与剂型之间发生混淆,强化药品管理,确保药品供给及时、准确。

4、血液信息管理

将RFiD技术应用到血液管理中,能够有效避免条形码容量小的弊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识别,减少血液污染,实现多目标识别,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5、药品制剂防误

通过在取药、配药过程中加入防误机制,在处方开立、调剂、护理给药、病人用药、药效追踪、药品库存管理、药品供货商进货、保存期限及保存环境条件等环节实现对药品制剂的信息化管理,确认病患使用制剂之种类、记录病人使用流向及保存批号等,避免用药疏失,确保病患用药安全。

6、医疗器械与药品追溯

通过准确记录物品和患者身份,包括产品使用环节的基本信息、不良事件所涉及的特定产品信息、可能发生同样质量问题产品的地区、问题产品所涉及的患者、尚未使用的问题产品位置等信息,追溯到不良产品及相关病患,控制所有未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与药品,为事故处理提供有力支持。

7、信息共享互联

通过医疗信息和记录的共享互联,整合并形成一个发达的综合医疗网络。一方面经过授权的医生可以翻查病人的病历、患史、治疗措施和保险明细,患者也可以自主选择或更换医生、医院;另一方面支持乡镇、社区医院在信息上与中心医院实现无缝对接,能实时地获取专家建议、安排转诊和接受培训等。

8、新生儿防盗系统

将大型综合医院的妇产科或妇儿医院的母婴识别管理、婴儿防盗管理、通道权限相结合,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出,为婴儿提供一种切实可靠防止抱错的保护措施。

9、报警系统

通过对医院医疗器械与病人的实时监控与跟踪,帮助病人发出紧急求救信号,防止病人私自出走,防止贵重器件毁损或被盗,保护温度敏感药品和实验室样本正常。

(三)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监护,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以患者为中心,基于危急重病患的远程会诊和持续监护服务体系。远程医疗监护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患者进医院和诊所的次数,随着高精尖传感器在患者的体域网(body-area)范围内实现有效通信,远程医疗监护的重点也逐步从改善生活方式转变为及时提供救命信息、交流医疗方案。目前有关技术主要包括:专为生物医学信号分析而设计的超低功率DSp、低采样速率/高分辨率的aDC、低功耗/超宽带射频、memS能量收集器。

1、远程会诊

将农村、社区居民的有关健康信息通过无线和视频方式传送到后方,建立个人医疗档案,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允许医生进行虚拟会诊,为基层医院提供大医院大专家的智力支持,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构建临床案例的远程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等,提升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继续教育质量。

2、移动医疗

通过监测体温、心跳等一些生命体征,为每个客户建立一个包括该人体重、胆固醇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等信息的身体状况,实时分析人体健康状况,并将生理指标数据反馈到社区、护理人或相关医疗单位,及时为客户提供饮食调整、医疗保健方面的建议,也可以为医院、研究院提供科研数据。

四、智慧医疗系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物联网刚刚建立试点不久,正处于技术和标准体系的摸索期,很多与之相配备的制度和管理法规尚处于真空阶段,因此,智能医疗系统的建立应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和引进要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

当前是物联网技术的初始阶段,各阶层、各行业对物联网的热情高涨,对物联网美好前景的描述也让对现代化程度要求最高的医疗卫生行业对其充满期待。但在具体推进上,笔者建议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不能不顾医院的规模和实际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建设工作,浪费财力、物力。建议采取科学合理的态度,在充分理解智慧医疗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从部分大型医院进行试点,重点推进,逐步取得经验,为全面建设智慧医院做好技术铺垫。

(二)对物联网感知系统应采取统一数据格式标准

目前,在传感器领域,传感器生产厂家较多,感知手段不一而足,标准各异,各种传感器之间,并无统一的标准,为了垄断和控制市场,兼容问题一直不能够实现,这就造成在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感知信息的数据格式不一而足,不能形成统一的集中调控,因此,在物联网的大范围推广前政府必须出面加强这方面的统一领导,制定规范的数据格式标准,使用兼容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使得医院资源能够统一管理,感知到的数据能够共享和合并处理,以提高管控水平。

(三)不同设备采取不同的感知手段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

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涉及的项目很多,各种感知对象读感应资源的反映情况差别也较大,感知定位的要求又不一而足,因此,如果对所有感知对象采取统一的感知技术手段,不仅很难达到对感知对象的精确掌握,而且会造成大量信息冗余,增加运营成本。因此,要对不同感知对象区别使用不同手段,如普通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等可以使用二维码、被动式射频标签对其进行标识和感知;救护车、物资车、重大器械等可以采用主动式射频标签,卫星定位等技术进行定位追踪;而一些重要区域可以利用智能传感器芯片对其周边环境进行感知,了解其安全状态。这样,既做到了量体裁衣,又有效节约了成本。

(四)与原有系统有效整合、综合利用的问题

由于目前很多国营和大型私立医院已经实现了智能视频监控,并且对其他信息系统也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处理系统,因此,物联网在建设智慧医疗系统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系统,与现有系统进行兼容性设计,减少重复开发的成本。

五、总结与展望

物联网将人类生活的环境网络化和信息化,结合了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是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代表基于物联网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借鉴科学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经验,将医疗和技术完美结合,通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医院建设,可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医疗过程中的物耗,减少医疗事故发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总之,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前景和范围非常广阔,也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随着物联网极其相应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成本的不断降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医疗体系也必将会大规模使用和推广。从而造福整个人类,为人类的健康作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淼.物联网模式下如何实现智能医疗[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4):8~11.

[2]李,周鸣等.物联网行业中的智能医疗应用[J],移动通信,2011,15:22~25.

[3]梁瑞.物联网在智慧医疗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2):303~305.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篇6

智慧城市的顶层架构设计着眼于整体的城市规划、布局以及相关的信息系统整体框架建设。从整体上对城市信息化建设制定一个完整性的规划,能够前瞻性地确定可实施的整体战略目标,可进行统筹对管理和整体运营设计考虑,能够实现整体的最佳效果,提高投入产出比。

大唐电信“智慧城市”顶层架构设计解决方案将通过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与公众服务与体验中心的组合,通过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城市建设手段,加强政府机关、企业以及公众间的信息交互与协同,从而整体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为市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便民服务,树立新形象,打造城市新品牌。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社会成本的浪费,打造城市级运营环境的良性循环。

年度“智慧城市”奖iBm智慧城市——“慧典先锋计划”

iBm软件集团基于整体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和实施保证这三大优势,针对中国智慧城市的切实建设需求,推出了全新的“慧典先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整合全球可复用的最佳实践模型,以及适用于不同行业和信息化水平的iBm智能运营中心、智能交通、智能水管理、和谐城市、应急等解决方案,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最佳的智慧城市软件和服务支持,全面促进全国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智慧城市,真正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运营效率。iBm软件集团将针对当下与即将实施的智慧城市发展工程,注入五大智慧源动力,全面推动城市智慧化发展进入崭新阶段。

年度“智慧城市”奖超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超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遵循“总体规划,持续发展”的原则,以资源共享智慧应用为主线,构建区域发展总体框架,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带动应用系统建设,通过应用系统建设促进和完善信息资源共享与更新。

超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从“智慧城市”全局出发,以地理空间为框架,整合城市的各类信息资源,实现自然资源、市政设施、税务工商、人口、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以物联网、互联网、通信网为基础,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网络服务一体化;以资源共享、网络互通为基础,全面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全过程的一体化,实现城市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打造透明、安全、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达到业务大协同的目标。

年度“智慧物联网”奖大唐电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炭综合自动化系统

大唐电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利用工业以太网形式在煤矿构建具有环网冗余技术的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模式,根据我国煤矿井下采煤实际情况,选用1000mbps工业以太网构建煤矿井下自动化控制网络平台,并采用环网冗余技术,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其次,井下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安全监测与生产监测两系统的合二为一,实现了生产方面各类重要设备运行状况的自动实时监测。

再次,通过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实现各系统的互连,保证了原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最后,以信息集成平台为核心,基于分布式实时数据库、opC技术、工控组态技术,自主开发了组态软件,实现了各子系统的无缝集成和安全生产实时数据的web浏览。

目前,西安大唐电信公司的综合自动化软件平台已应用于多个项目:包括宝钢南京梅山铁矿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煤西川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神华宁煤汝箕沟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山东古城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

年度“智慧医疗”奖戴尔医院集成信息平台解决方案

为了帮助医疗机构更好的应对挑战,戴尔遵照中国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结合在国内外医疗行业的深入实践与技术能力,提出了医疗信息领域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戴尔医院集成信息平台解决方案,能够对医疗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监管和优化,能够以病人为中心整合与利用信息资源,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建设医院数据中心,以临床路径和知识库为基础支持临床决策,以医疗与人财物运营为内容支持管理决策,以信息交换与共享为支撑协同区域医疗,全面支持医院管理和业务提升。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篇7

家住无锡市新区新安镇的李先生有一个习惯,每天早晨7点起床后都要用社区免费提供的特制血压仪测血压。

李先生所使用的这种血压仪的特别之处在于拥有一个基于蓝牙传输的机顶盒,通过机顶盒可以把每天按时采集的血压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与被采集人的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关联起来。

数据中心还为每位慢性病用户开设了健康账户,像李先生这样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用每天测量出的血压数据更新系统中的数据。系统针对每位用户的数据开设了一些提醒——当李先生的血压数据连续几天超过正常值的时候,系统会向社区医生发送提醒,而医生则会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及时提醒数据异常的病人注意饮食以及用药。

一直以来负责无锡市新安镇健康档案项目建设的无锡曼荼罗软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实芳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表示:“无锡正在计划配合江苏省建设整个长三角地区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的互联互通。未来推广成功后,将更便于病人在无锡的各大医院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大型医院转诊。”

通过医院端、社区端和自助服务端口对接,实现在线健康咨询的自助服务,这就是目前无锡市以新安镇为试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疗系统。

智慧医疗雏形

一个城市智慧医疗的前身大都是医疗卫生信息化。

无锡市最早推行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时候与全国其他城市略有不同。当时全国只有两个地方成立了医院管理中心这种机构,一个是上海的申康医院管理中心,而另一个是无锡医院管理中心。医院管理中心与卫生局平级,主要承担着医院的运营管理责任。既然涉及运营管理,医院管理中心就需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管理医院每天产生的大量病人信息?

要处理大量烦琐的信息,医疗信息化自然是最好的手段。通过统一的步伐,把信息规则标准化之后,医院管理中心对下属医院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处理医疗信息数据的依据和抓手。在此基础上,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进行了电子病历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整合。基于医院管理中心的管理端和各大医院的系统运作端,医疗质量的相关数据能够集中存放到医院管理中心,由此自然而然地能够通过电子病历进行多家医院的医疗信息共享。借助这种手段,无锡市八家主要医院实现了病历智控,建立了区域医疗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建立之后,无锡市开始思考一个新问题——如何把医疗数据中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作为国家的一个物联网中心,无锡市开始在新区的新安镇社区进行智慧医疗建设的试点探索。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医疗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在居民家中采集生理健康数据。然后通过物联网感知传输技术,将这些数据运用到居民健康的管理中,建设从医院到社区,再到家庭的一个互动式居民智慧医疗健康管理模式。

推广是难题

新事物的大范围推广必然面临民众接受度这样的潜在问题。毕竟到目前为止,这些监测设备都只是政府配发,未来如果让更多的慢性病人参与其中,需要让居民自己花钱去买,居民是愿意花钱买设备,还是无论大病小病都往医院跑,这是一个观念问题。

无锡市的整体医疗资源比较丰富,所以病人普遍喜欢去医院就医。智慧医疗建设的初衷是响应国家卫生部的号召: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但事实上,不论大病还是小病,居民都希望去大医院就诊,与医生面对面沟通。人们的普遍观念是,如果没有病痛症状,就不会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可一旦症状比较明显,那么还是希望面对医生而且是寻找最好的医生来看诊。正因为有这样一种观念,所以智慧医疗项目的推行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让居民接受小病进社区这样一个理念。

病人去大医院看病是普遍观念,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智慧医疗建设通过预约挂号平台和相关医疗资源信息公开,来为病人找到更合适的医生、提供更好的就诊条件,这些手段仅仅是为病人去医院就诊提供便利,而不是把病人引向社区智慧医疗。“发烧39度,应该让病人去大医院还是社区医院?这个指标如何确定?如何在病人可接受的范围内引导他们采用社区医疗手段,这些都是难题。”胡实芳说。

政府也在困扰,因为居民普遍缺乏对所患疾病以及病情发展的判断能力。特别是小孩子感冒,家长肯定会带孩子去大医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疗还在探索阶段,理想状态中的通过视频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场景交流暂时还不具备普及条件。

胡实芳认为,健康管理公司的出现会是一个发展方向。“国外的一些地区比较成熟的智慧医疗模式是由政府部门进行行业监管,由信息公司提供数据采集和技术支持,由健康管理公司提供日常运营,三方协作。单方面靠政府或企业去推进智慧医疗,在现有观念的基础上是很难实现的。”

目前数据中心对人体健康数据的监测主要还是局限在血压和心电方面。而心电测量由于需要有导线连接,还需要有相对专业的人员进行连接操作才能采集数据。另外,病人总会或多或少地觉得在家里通过物联网健康监测技术来看病,不如与医生交流来得放心。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篇8

自2012年进军医疗卫生行业以来,联想集团大步快进。依托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联想集团实现了对业界优势资源高效整合,截至目前,联想已经与全国医疗行业近70家iSV厂商开展合作,参与5个省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功进驻363家三甲医院。

据CHima荣誉主任、中国数字医学杂志主编李包罗介绍,目前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份额仅占医疗卫生行业总投入的1%,即200亿人民币,但每年在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

“美国前10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占市场份额的60%,而中国前10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占比15%不到。”李包罗对此表示,“这说明目前这个市场并不成熟,我们期待大鳄进入,更好地规范市场。”

而所谓的“大鳄”,不应仅局限于开发移动设备终端,而应考虑构建数字化医院,运用it技术促进革命性的健康保健服务模式的产生。

这个理念与联想集团当前的战略不谋而合,联想致力于成为医疗行业整合方案提供商。“近几年,信息孤岛问题日益严重,医院内部及医院间的信息化建设陷入无法整合的困境。”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新兴行业总经理王云峰进一步说明,“各级医院迫切需要整体解决方案,对业务进行前瞻性和规划和管理。联想将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的业务流程再造,创造医疗新体验。”

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医疗卫生行业总监瞿忠表示,目前国内具有整合能力且能够真正构建智慧医院的供应商,也仅在10家以内。

联想在会议现场展示的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联想移动医疗解决方案、联想移动护理终端解决方案、联想医生护士工作站解决方案、联想影像中心医技工作站解决方案、联想虚拟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等15个子方案。联想将前端业务应用与后台数据运维紧密结合,提供从iaaS到paaS再到SaaS的云服务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篇9

作为中国第三大城市,广州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区位优势、商贸优势,以及人文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迅猛,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为此,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构建智慧城市“树型”框架要求,建设智慧广州新设施、推进智慧广州新应用、发展智慧广州新产业、发展智慧广州新技术、创造智慧广州新生活“五个新”的工作任务。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吴奇泽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Cei)记者专访时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上升至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

Cei: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广州有哪些优势和基础?

吴奇泽:广州拥有毗邻中国港澳的独特地缘区位优势,更有“千年商都”形成的商贸优势,以及敢为人先、海纳百川的人文优势。目前,广州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成熟阶段,经济发展将从依靠要素投入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基于数据和知识的信息经济将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此外,信息化基础设施国内领先。广州市是中国国家电信网、互联网三大枢纽之一,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占全国58%,互联网普及率72.9%,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此外,广州信息化应用水平高。广州信息化综合发展指数达到0.946,跨入全球中高水平城市行列。

Cei:广州是如何规划“智慧广州”的?有哪些亮点?

吴奇泽:广州智慧城市建设将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先行示范市为目标,以建设智慧广州新设施、推进智慧广州新应用、发展智慧广州新产业、发展智慧广州新技术、创造智慧广州新生活为主要任务,形成设智慧城市“树型”框架和运行体系。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突出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将信息基础设施放在优先地位,以光千到户、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和三网融合为重点,着力打造国际化、枢纽型的现代信息基础设施,为智慧广州提供支撑;二是突出以产业转型为重点,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前瞻性发展创新驱动的智慧型经济;三是突出以人为本、以应用为本,通过试点示范为牵引,探索智慧城市服务民众、服务城市转型的有效模式,推动城市管理转型;四是突出智慧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智慧城市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建立一套适应智慧城市发展的体制机制。

Cei:目前广州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开展了哪些工程,进展如何?

吴奇泽:目前,推进的智慧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智能交通方面,城市轨道列车在途监测与安全预警关键技术列入科技部863计划;手机“行讯通”为市民提供路况信息、实时公交、停车服务、的士查询、出行规划等信息服务;在全国大城市公安机关中首创推出手机“警民通”,提供全市路况地图、交通信息、交通违法查询、出入境办理等智能化服务。

电子政务方面,2012年12月,广州市网上办事大厅正式开通,571项政务实现网上办理,行政许可网上办理率达90%。目前广州基本实现政府网上办公,建成了覆盖市、区、街、社区的电子政务网络。

城市综合管理方面,已建成全市统一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业务专网以及26.8万个视频监控点,投资近1亿元自主研发全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管理平台。

智慧医疗方面,统一全市医疗机构诊疗卡,推进建立全市医疗机构的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等应用,全市共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超过1000万份。

智慧社区方面,初步建成华新智慧社区等试点,越秀社区管理网格化系统、番禺智慧社区电子巡更等投入试运行。市民网页方面,至2012年12月底累计开户量236万,可提供交通违章、社会保险、公积金、水费、电费、燃气费、移动话费、电信话费等8大类民生信息订阅服务,提供571项网上办事事项。

社会保障市民卡方面,广州市获批为国家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2012年新增市民卡申领人数341万,累计达550万,开通社保、民政、交通、金融等10个领域应用。

Cei:在实现“智慧广州”目标过程中,广州遇到了哪些难题,如何解决?

吴奇泽:针对移动通信基站选址难问题,我们将把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制定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规范,推进移动通信基站共建共享。针对目前信息化主管部门统筹协调职能不足、政府信息化顶层规划设计协同难度大的现状,我们将探索推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建立双重管理或集中派驻的政府首席信息官的运作机制,以提高信息资源整合和协同能力。针对信息化应用未能充分利用本地的自主创新成果和技术,应用与产业联动不足问题,我们将采取试点首购和产业链联动,通过智慧城市示范应用带动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城市核心技术产业化。针对智慧城市的资金保障问题,一方面我们将通过市财政投资信息化经费、科技经费、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等多种途径对智慧城市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另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健全科技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如:制订广州科技风司改革方案,推动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完善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实施科技型企业上市路线图,推进科技金融体系与科技计划联动、与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对接。

Cei:广州如何达到“智慧广州”的要求,有个什么样的蓝图?人们的生活将发生哪些变化?

吴奇泽:“智慧广州”建设注重以人为本,立足便民高效,能让市民实时感受触手可及的便捷、实时协调的高效、和谐健康的绿色和可感可视的安全。

首先,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市民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高速便捷、低价优质的网络服务。至2015年,广州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0%以上,企业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00mb/s,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30mb/s,无线局域网接入点突破30万个,90%以上的市民将通过网络享受工作、生活、学习等服务,市民信息素质明显提高。

其次,市民可以足不出户参与和办理公共事务。市民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网络问政平台、社会保障卡、市民网页等载体,以及电话热线、自助终端、移动终端和数字电视终端等渠道参与公共事务。

智慧医疗产品设计篇10

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指出,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城镇化战略部署的具体任务,也是扩大内需、启动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新要求,各省和试点城市要按照住建部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文件要求,切实、高效推进试点工作,在创建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

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到2050年,大约超过70%的人口将会生活在城市当中。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更为迅猛,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划和管理、社会稳定与安全、民生及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的理想家园,一个更加智慧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已不是空中楼阁、水中捞月。城市的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无处不在的网络正让人们的梦想触手可及。在追梦的大潮中,一批网络解决方案行业领袖脱颖而出,正在成为智慧城市建设者的最佳工具,实现电子政务与创新惠民、管理到服务的流程再造、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决策支撑,以及移动互联与无线城市建设。这些科技创新专家和企业在各大应用领域的智慧项目支撑,已为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树立起典范和标杆。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风靡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十”提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四化同步”密切关联。智慧城市承载着“中国梦”,其建设步伐也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不断提速。有超过300座城市已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设想,并在地市级的政府报告中笔墨厚重,已经上升至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数百座城市正在组织行业专家制订智慧城市(市区、县镇)建设和运营规划;智慧城市论坛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智慧、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头戏;科技界、产业界、金融投资界已全面参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多部委联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

据专家分析,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要求尽可能的扩大投资和启动内需,但经历前几轮的大规模投资刺激后,传统项目的边际效益正在迅速下降,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新经济模式形成、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将集约、低碳、生态、智慧等先进理念融合到城镇化的具体过程中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紧迫的课题之一。

住建部作为城镇化建设主管部门,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在响应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创新手段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服务民生,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智慧城市(区、县、镇)应运而生。住建部在充分理论研究、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解决城市实际问题入手,率先提出并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其核心内容是从方法论高度重新认识城镇化发展和规划,智慧的规划和管理城镇,智慧的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宜居环境,提升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最终实现市民幸福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住建部表示,将高起点构架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高标准构建智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高规格建立智慧型城市发展协调机制,高效率推进智慧城市的示范作用,通过试点探索、总结、提炼创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试点城市通过智慧城市(区、镇)的实践,从政府和市长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角度,促使城市“不得病”、“少得病”和“快治病”,保障城市健康和谐发展;从企业角度,利用智慧城市技术手段,提升企业自身运营效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从百姓角度,让百姓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民”、“利民”和“惠民”,给百姓生活方式带来更好的变化。

智慧城市建设已引起国务院有关部委的广泛关注。2013中国信息化进程报告会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于7月22日报请国务院。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介绍,《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建设原则、主要目标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等要求,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加强对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的引导。借此,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结束政出多门、盲目建设的“乱象”,进入统筹推进的新阶段。

近些年来,工信部、科技部、住建部、地理信息局、标准委、工程院等部门分别从技术研发、标准制定、试点示范等不同方面开展了相关前期准备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然而,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广、政出多门,分别推进不利于形成支持各地建设智慧城市的合力,亟待加强统筹、加强引导。国务院领导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高度关注,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研究提出意见。

《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坚持机制创新,协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目标是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社会管理更加精细,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产业体系更加优化。

《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批各具特色、成效显著、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健全政策机制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我国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新模式。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智慧城市这一主要目标,我国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重点推进5方面工作,启动10个领域智慧工程建设,组织100个城市开展试点示范。在中央,将建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工信部等23个相关部门建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各部门资源,协调制定政策措施,完善智慧城市评估办法,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城市建设等领域推广应用。在地方,将完善智慧城市投融资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募集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地方政府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募集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地方政府债。充分依托地方已有的投融资平台,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各地方政府建立适宜智慧城市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各城市积极创新政策保障措施,研究制定鼓励市场化投融资、信息系统服务外包、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等政策,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意见》从城市发展战略需求,以及阻碍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入手,重点提出了五方面工作:做好统筹规划设计、围绕城市发展重点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潜能、应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以及确保信息安全。根据《意见》,我国将启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环保、智慧医疗、智能养老、智慧社区、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智慧国土等10个领域智慧工程建设,深化重点领域的智慧化应用,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社会服务。还将在东、中、西部选择100个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试点示范工作取得一定经验后,再逐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科技创新“一马当先”

2012年7月19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会上作了“智慧地进行城镇建设,积极促进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发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智慧城市论坛智库专家辜胜阻,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中国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院士作主题发言。会上,还举行了国家智慧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筹)、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管理基金(筹)揭牌仪式。

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导,国家智慧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筹建之中。从中央到全国各地,各种形式的智慧城市、智能产业研究机构已涌现出来,中国智能工程研究会、中国智慧科学研究院、中国智慧城镇培训中心、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建筑智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四川省智慧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智慧城市研究院等专业机构相继成立。

国家信息中心是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和产业研究中心,目前已成立专门智慧城市研究和推广智慧城市应用的机构:1、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为全国各地建设智慧城市提供顶层设计;2、智慧产业发展中心,搭建智慧城市建设方(业主)与智慧城市方案和产品提供商(供应商)之间互动平台。

2012年9月28日,我国首个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仪式在京举行,会上同时了《智慧城市技术白皮书》(2012年)。本联盟是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住建部等部委的支持下,由神州数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等18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创新联盟、全球智慧城市与产业联盟、广东省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川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等行业联盟也陆续成立。

从广州、南京、长沙、成都到青岛、沈阳、合肥、西安等地,智慧城市论坛在全国各地巡回举办。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深度研讨会、核心技术应用创新研讨会等专业会议成功举办。中国智慧园区大会、智慧城市澳门市长论坛将于10月份举办。智慧(智能)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科技创新探讨、学术交流、产业合作、运作模式选择、金融投资调研空前活跃。

专家团队整合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资源,提出智慧的城市运作模式就是把采集到的海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根据人工智能手段,计算出最佳方案,择优执行一个动作(如根据气象预报和历史数据,操作大坝泄洪等),或提供建议。智慧城市运行原理是依靠传感器(RFiD)收集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中心,存储、加工、计算和分发都是靠计算机处理,这样就可以把这部分工作交由统一的云计算中心(paaS)平台处理,共享网络带宽和硬件资源,大大提高智慧城市“大脑”的工作效率。

涵盖近千项智慧城市相关高新技术与主导产品的交易市场(交易场地、官方网络、交流平台)正在形成。

金融机构助推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正在成为优化城市发展、挖掘城市经济增长的新途径。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95个城市(区)将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或制定了行动方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相继出炉,并成为全国的建设范本。种种迹象显示,智慧城市建设有望迎来一次高潮,初步预测"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启动2万亿产业机会。

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巨大。据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的专项研究报告显示,智慧城市在2011年的整体市值为5263亿美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10234亿美元,2011-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2%。智慧能源、智慧交通和智慧安防的进步是智慧城市在二级市场里的重要驱动力量。2016年,智慧能源管理市场预计将从229亿美元增长至807亿美元,智慧交通市场规模将增至688亿美元,同期,智慧安防市场预计将增至3072亿美元。据了解,2011年上海、深圳、北京、武汉等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为安防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十二五”期间,国内安防产业将会获得快速的发展,《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正式获批,“十二五”末将实现产业规模翻一番的总体目标,年均增长率达20%左右,2015年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

金融投资机构已全面参与智慧城市建设。2013年初,国家开发银行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与住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并根据已签订的合作协议扎扎实实稳步推进项目遴选、调查、放款等工作;试点城市所在省代表和试点城市代表表示,将按照国家智慧城市的总体要求和规划,精心组织、认真落实,有计划、按步骤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住建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管理基金正在筹备创建。

在股票市场,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概念被越来越多地提及,智能医疗、电子政务、智能交通等智慧领域技术研究及商业应用成为业界热点。同时,运营服务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终端制造商、应用开发商等企业纷纷布局智慧城市产业链,拟争食产业未来"蛋糕"。

智慧城市建设呼吁集成技术和大数据

以安防产业为例,智慧城市强力助推安防市场发展。从2010年开始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安防市场进入了加速增长的轨道。在2010年GDp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安防行业仍保持了连年年的高速增长,以至于被冠以“暴利行业”的称号,表现十分抢眼。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龙头企业快速扩张。在智慧城市政策的加速推动下,财政拨款扶持、低息贷款成为安防行业的额外福利。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且给予了很高的财政经费支持。可以预测的是,以视频监控,入口识别,防盗报警,电子巡更为主的四大类安防设备将在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呈现欣欣向荣的燎原之势。

智慧城市建设呼吁安防管理平台集成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智慧城市跨越了数字城市建设的高度,在目前结合物联网将现实世界与智慧世界进行有效的融合。融合体现在安防行业,就是集成技术的展现。智慧城市集成技术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综合性集成项目,在视频监控、报警、智能门禁、周界防范、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安防防范方面,在通用计算机系统应用、多媒体信息编码、计算机软件等计算机应用方面,在各类有线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方面。业务需求在系统建设中非常关键,目前监控平台的建设越来越多的融入行业自身的特点,例如城市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有指挥大厅、刑侦等很多警种的应用要求,对业务需求的了解是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系统集成意义在于,它能够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的效率、完整性和灵活性,简化系统的复杂性。系统集成是根据安防系统过程防护的实际需求,优选技术和产品,将各个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和有效的系统工程,以子系统之间协调工作,发挥整体效益,实现整体优化。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系统集成的含义就是建设统一的联网监控大平台,对道路视频、治安卡口、电子警察、公安视频会议等子系统,通过资源的整合,实现对所有安防子系统的集中处理、管理。

大数据成为智慧城市核心。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范畴,成熟的智慧城市包含五个方面,分别是大数据、公共安全、公众民情采集与服务、政府管理、整体智慧城市的运转。前三个是从事、物角度进行管理,后两个是从政府角度管理。各地应结合本地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当地的特点等方面逐步运作和延伸。

专家分析,一个城市是否达到大数据的规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判断,第一阶段是各行业达到一定的数据规模,第二阶段是定期进行数据整合和一定的规范,第三阶段是达到数据信息的共享、应用、服务。”如果从大数据的内涵看,国内数据还远远没有达到大数据或者智慧城市的目标,目前还只是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的发展的初级阶段,如果进入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整合阶段就意味着智慧城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智慧城市管理上要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方面考虑,而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资源,各地方、各行业要真正地把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结合才能产生价值。

云数据中心与承载网,在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充当起“心脏”与“动脉”作用,支撑着智慧政务、智慧交通、平安城市等各种智慧应用的持续高效运行。另外,“云构架网络”核心交换机、下一代防火墙、powereG系列极速网关、802.11aC无线接入、RiiL运维管理等革命性新产品,也都在管理、民生、经济三大领域中起到了简化和整合的作用,帮助用户冲破各种建设和管理瓶颈。

一批有代表性的智慧城市“样板工程”值得借鉴参考。

――智慧的电子政务。参考智慧城市“样板之都”江苏扬州,吉林智慧政务系统。

――智慧的城市管理。福建“泉州市城市安全信息系统”率先搭建“高性能、高安全、易管理”的视频监控专网;石家庄智慧城管系统整合了GiS、GpS、RS、虚拟仿真等技术,共享网络化信息,以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石家庄“肉菜流通可追溯食品安全监测系统”可以支撑所有溯源数据的分析,保障市民能够吃上放心和安全的食品。

――智慧(智能)交通。智慧南京基础网络基础平台建设,在承载各类政务系统高效运作的同时,也成为南京市智慧交通的重要传输平台。

――智慧的园区。辽宁大连染化集团量身打造多业务融合的智慧园区网络,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智慧的教育。郑州市教育局投资建设智慧教育体系,为全市600多所中小学提供班班通网络平台,“反转课堂”教育模式成为全国智慧教育建设典范。

――智慧的医疗。湖北鄂州市打造区域卫生平台数据中心,实现电子病历共享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大数据分析,合理优化医疗卫生资金配额。

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是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而智慧城市下的各种应用都要依靠无处不在的网络。

惠民工程典型案例分析(交通、安防、医疗)

智慧城市建设城市信息化、城镇化进程息息相关,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步进行。进入信息网络和大数据时代,城市管理和百姓生活正在变得更加智慧,人们拥有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高品质有保障的医疗服务,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和水资源,合理优化的教育体系。这些系统相互关联,交互利用,构建着经济的长期繁荣、社会的和谐进步。

交通拥堵是现代都市的顽疾,成千上万的交通工具组成错综复杂的运输系统,而它的规模每天还在增长,上下班高峰期时刻,几乎主要商业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堵车,这与城市的早期规划有关,之后不断修建的高架公路并非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且成本高昂,也有碍观瞻。智慧的交通可以让这套城市交通系统运转得更好、更便捷、更智能,也较大程度上缓解道路拥堵问题,如果将城市交通系统视为一个整体,就能整合出解决方案,通过传感设备,收集海量信息,分析并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然后提前通知乘客,这样他们便能选择最佳的出行方案。

使用电子道路和电子车牌构建的城市智能交通,道路上的传感器(车辆感应器和视频监控感应器等RFiD组合)不断采集路上车辆行走数量和状况,采集后的信息送交数据中心,分析综合其他道路情况,计算出最佳疏导方式,控制各路通灯的灯号;道路上的电子告示牌预先告知前方路况。出行之前,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获取行程最佳路线,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在途中,该系统不断地实时更新路况,修正路线和提出建议。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海量数据分析,可为每一辆特定车辆计算出最佳行走路线。

通过收集海量的数据,分类、加工、运算和输出是智慧产业的突出特征。要实现智能交通成本并不很高,通常包括RFiD信息采集设备、传输设备和网络、智能软件和服务器(存储和计算)等。

城市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城市管理者的主要责任。火灾、水灾、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刑事犯罪等意外事件总是难以避免,城市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应对挑战?可以搭建起城市综合应急系统,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访问和整合,迅速获得从前已被埋没的重要信息,让城市管理人员快速反应。大量的视频监控布局在主要社区和道路,面部辨识系统、人群流量监控系统与人口(身份)管理系统有机结合,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先前事件对比,这样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部门就能做出更明智的决定,比如颁布条例、抓捕罪犯、调配和部署各种资源。一个合理配置的城市综合应急系统结合智能交通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够分析整合各种数据,为突发事件提供及时响应和救援,城市管理部门将不仅仅在意外和犯罪发生后亡羊补牢,更可以防患于未然。智慧城市安防的应用能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治安环境,明显增强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对事故或案发后现场证据收集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