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水产养殖实用技术十篇水产养殖实用技术十篇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6:28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篇1

[关键词]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实践要点;应用;研究

作为养殖技术,综合性较强是水产生态养殖的一大特点,在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使用者必须对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内容进行全面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同时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维持相关养殖产品的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还必须对科学养殖方法进行综合应用,提升管理措施的系统化。在对水产生态养殖技术进行合理应用的背景下,当地生态环境可以得到充分的调节,为水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实践要点分析

1.1科学选择优良苗种

在对水产生态养殖技术进行充分应用的过程中,要想将该技术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首要环节就是对优良的苗种进行选择。养殖户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从当地养殖特点入手,对苗种进行科学的选择,同时应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展开对幼苗的培育[1]。在这一过程中,养殖户必须实时关注当地水环境的质量,合理的应用投喂饲料,才能够促使相关幼苗实现健康的成长。在特殊情况下,如果需要对一定的药物进行应用,应充分的判断抗生素等违禁药物,严禁其对幼苗培育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幼苗培育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当地温度环境过高。

1.2水质环境的科学调控

要想确保水产动物得到健康的成长,必须对一个关键性的基本条件进行有效的控制,那就是水质环境。值得注意的是,紧密的联系存在与水产养植物与水质环境质量之间,所以,在实际展开养殖工作时,对水质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是养殖户的工作重点,其应通过加强观察和检测,对水质的变化进行及时掌握,从而对良好的水产养殖物生存水环境进行动态掌控,促使水产养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较高的质量,为养殖户不断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1.3优质饲料的合理投喂

值得注意的是,水产生态养植物的质量以及水环境的质量都同饲料的优劣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也会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所以,在实际进行水产植物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户应合理选择饲料,对饲料的质量进行充分的掌握,并对合理的投喂方式进行应用[2]。

1.4药物的合理应用

病害在水产生态养殖物中通常拥有较长的潜伏期,在给药的过程中,通常治疗效果不明显。所以,在实际展开养殖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提升病害预防力度,对治疗和预防的方式进行综合应用,同时科学的使用相关药物。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应从其副作用、治疗效果等角度出发进行判断,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保证相关药物的应用不会产生过多的残留,同时具有无毒或低毒的特点,养殖户必须对休药期进行充分的掌握和判断,在严格遵守这一规定的背景下,避免使用抗生素等违禁药物。

2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实际应用

2.1循环水式水产生态养殖技术

该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转变水生态环境,因此,通常情况下被广泛应用于严重缺乏水资源以及破坏相对严重的水生态环境中,在对这一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种形式入手:第一,在实现三级净化水环境效果的过程中,应对循环水式水产生态养殖技术进行应用,如果主要场所为河道,那么属于一级净化,如果主要场所为天然池塘,那么属于二级净化,如果主要场所为1.3hm2的池塘,那么属于三级净化;第二,在净化水环境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固定化的微生物系统进行应用[3]。该系统包含两个组成部分,主要场所为2hm2的池塘时,该系统被叫做水环境的净化系统,而针对喜湿性植物和水生性植物来讲,则可以对人工浮床系统进行应用。

2.2鱼-稻米式水产生态养殖技术

在对该水产生态养殖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应用水产养殖区域和稻米使用面积,二者融合过程中的比例为1:3,四个池塘共同构成了这一水产生态养殖系统,从整体上来看,形成了一个“田”字形,2000平方米为单一池塘的占地面积值,其中稻米被种植在第一个池塘中,水产物被养殖在其他三个池塘中,在放养幼苗的过程中,需要在每年的5月进行,同时必须根据科学养殖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饲料的喂养,同时还应当对磷肥和氮肥进行适当的施加[4]。

2.3池塘生态修复技术

在对这一水产生态养殖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净化水环境的目标,而这一水环境通常都包含相对丰富的营养成分。而根系发达是水生性植物的一大特点,其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对水环境中的营养进行自主吸收。在综合应用湿地环境与水环境营养技术的过程中,可以对部分水生性植物进行科学的选育,目前我国在对这一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主要以在黄河沿岸水产养殖区中的水生植物为主要对象,其所产生的净化效果非常好,同时不会消耗过多的成本,部分水产养殖区域在运行过程中,如果是以人工的方式展开操作的,该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5]。在实现净化池塘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还可以有效减少水产养殖污水排放量,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水产养殖经济效益。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产生态养殖对于我国的国民进行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展开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研究的过程中,循环水式水产生态养殖技术、鱼-稻米式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池塘生态修复技术等的优势以及功能充分的发挥了出来,不仅有效净化了我国的水生态环境,同时也对我国水产资源的丰富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冯亚明,熊文藻,周萍等.藕田套养小龙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4(1):30-31.

[2]包海岩,张勤,尤宏争等.鱼虾菜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在北方盐碱地池塘的应用[J].中国水产,2015(10):64-66.

[3]王初田,魏长松.茅潭江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工作总结[J].大观周刊,2015(30):78-78.

[4]肖温温,包门华,蒋永康等.蟹虾新品种套养沙塘鳢生态高效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4(9):30-31.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篇2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4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532091

1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面临的困难

1.1水产养殖户的科技意识不够和养殖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

由于水产养殖户的学历不高,他们的科技意识薄弱,养殖专业知识不足。这些不足导致他们学习能力低,让他们对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低。

1.2技术的学习与培训问题

当通过技术的推广让养殖户意识到水产养殖技术带给他们巨大的效益之后,养殖户还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该怎么学习和使用这项技术?按照以往的惯例,养殖户们碰到自己不会的问题通常是请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根据他们提供的办法来实施解决,具体到为什么要用这种办法,这种办法为什么有效则很少去关注。

1.3示范园区的建设和销售问题

水产养殖示范园区的建设和宣传在一定意义上能够让水产养殖户看到努力的成果、实际的效益,从而提高他们对学习新技术的热情,但是目前的示范园区的建设不足,推广有限,导致它所应起到的带动作用成效甚微,社会效应发挥严重缩水。

2水产养殖技术有效推广的策略

2.1加强对养殖户水产养殖技术的培训与指导

如上文分析,水产养殖户的科技意识不够,专业知识的不足是影响技术推广的障碍,那么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在实践中对他们进行实际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须。水产养殖技术难以推广的原因与政府对养殖技术方面的投入存在关系。由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关系民生,因此,由政府进行主导,委托相关技术部门进行培训可行性和可信度会更好。

2.2积极建立和推广示范园区的成功经验,做好水产养殖示范工作

在重点的水产养殖区建立示范园区,并且定期的对外开放,做好养殖示范区项目的支持和推广工作,最大限度的做好将养殖科技送到家这样一个利民惠民的工程,辅助科技下乡政策、措施的实行。将园区的成功经验向周围进行传播,提升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养殖户到园区进行参观和咨询,增加他们向园区学习的途径。让养殖户真正的学习到示范园区的技术,看到实实在在的产量提高和经济效益,是提高周边的水产养殖户自身素质的重要方法。

2.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拓宽销售渠道,解决水产养殖户的销售顾虑

如果通过养殖技术的推广,养殖户的水产养殖的产量提升了,但是销售却遇到了困难形成滞销,那么,他们是绝对无法安心的使用新技术的,毕竟产品只有卖出去才能解决前期的投入,才能对以后的投资更有信心。所以,从根源上解决养殖户的销售问题,拓宽他们的销售渠道,销售产量提高了,提高生产的热情也会更加高涨的,水产养殖技术的使用估计不用太多的推广他们就会主动的找寻和改进的。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养殖户的销售渠道更加广泛,技术推广人员在推广水产养殖的同时对这些新的销售渠道也一并讲授和指导,解决水产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应该比单纯的推广水产养殖技术更加有效的。

3小结

水产养殖技术的提升是水产养殖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结果,但是只有真正的获得水产养殖户们的认可和实施,它所创造的价值才能被真正的体现和实践。所以,在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中,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切实的解决面临的问题,对以往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让广大养殖户进行学习和培训,进而提高养殖户的学习热情和激情,使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得到大力的推广,才能让水产养殖技术获得更好的推广,让水产养殖产业走上规范化的专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篇3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成本管理、关系

中图分类号:S969.1文献标识码:a

水产养殖技术、精深加工技术,是推动渔业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要素,相关龙头企业更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了解水产养殖技术与企业成本管理的关系,明确其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特殊作用,对水产养殖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产养殖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现状

水产养殖企业控制成本侧重于传统的生产及养殖成本两个方面。管理者致力于影响生产成本或养殖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养殖期气候条件、苗种质量、饲料质量、养殖方式、饲养管理技术、病害防治等,来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随着渔业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各个部门的职能逐渐精细,成本控制的涉及面也变得愈加广泛。在水产养殖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领域中,大部分学者把成本控制的研究重点集中于生产成本控制或养殖成本控制上,对于企业成本控制的其他方面却少有涉及。因此,为了实现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本文从全新的视角剖析了水产养殖企业的成本构成,并阐述了水产养殖技术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二、水产企业隐性成本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能有效降低企业的决策成本

在整个企业财务预算的成本决策中,生产成本决策是成本决策的核心。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决策进行分析,可以让企业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最高效、最合理、最充分地利用企业的各类资源。水产养殖企业的成本决策也是如此。例如,某水产企业计划在某地新建一个水产品养殖场。那么,确定养殖场的养殖模式、建造成本、经营成本就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决策成本。在建造养殖场的决策过程中,选址是关键。选址时要考虑到交通、供电、水资源环境、排污条件等,特别是水资源环境要素尤为重要。因为,水产品养殖离不开水,较好的水质条件是水质清新、水交换好、饵料生物丰富、溶解氧等水化学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水体的养殖容纳量高。间接降低供氧积水处理设备的运转成本、降低饲料及药品费用、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养殖收益。

2、提高团队工作效率,降低水产养殖企业的用人成本

员工技术水平低下,容易对企业造成过失性损失。企业团队整体水平差,工作效率低,对生产中突发问题处理不及时,这些都会增加生产过程中的隐性成本。如果把水产养殖生产管理团队看作是一个木桶,各生产管理人员是每块木板,那么员工水产养殖技术水平的高低就是每块木板的规格、质量。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构成团队的各成员往往是参差不齐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劣势成员往往决定整个团队的战斗水平,团队中各个成员之间的配合熟练度也影响着团队的整体战斗力。这就要求我们对短板进行加长,增加木板的厚度,提高板与板之间的密合度以便增加木桶的盛水量。因此,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拥有较高水产养殖技术的管理者可以通过技术培训来提高养殖团队成员的水产养殖技术知识及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养殖团队的整体技术实力,以达到提高养殖团队工作效率降低用人成本目的。

3、保障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管理信息成本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为了降低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收集、加工、储存、传递和利用信息所花费的代价,或由于信息不完全产生的决策损失和纠正支出,包括企业为收集、加工、储存、传递、利用信息购买的设备、购建的设施和相关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购买信息商品的支出,由于信息错误或不完全形成的损失,以及纠正决策失误、改选决策方案的支出等。信息传递滞后、信息传达错误等信息成本是隐性成本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水产养殖企业的生产养殖过程中,管理者不可能事必躬亲,有些繁杂的工作需要下属去处理安排,那么在命令的传递过程中,有些技术类命令就会产生不理解或理解错误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信息的反馈过程中,生产工作人员对一些日常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表达不准确也会影响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增加生产成本。

三、降低水产养殖企业成本建议

1、多方面应用水产养殖技术

多方面应用水产养殖技术是提升水产养殖技术水平的有效方法。水产养殖技术不应该只应用于养殖生产过程中,它还可以被应用在决策、销售、宣传等过程中。水产养殖企业可以从水产养殖技术的专业视角来分析决策时的备选方案,以便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在水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水产养殖技术还可以提高其运输成活率、延长其保鲜时间、增加其科技附加值,从而提高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企业宣传中,无论是以何种载体为媒介,以专业的视角示于人众人,会让人更信服、打动人,便于在消费人群中建立信赖感。因此,多方面应用水产养殖技术是水产养殖企业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实现水产养殖技术的自主创新

进行水产养殖技术自主创新是水产养殖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水产养殖技术自主创新是以水产科学研究为先导,在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实现水产养殖技术创新的活动。因此,水产养殖企业应该增加科技力量投人和资金投人来实现水产养殖技术自主创新,建立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技术体系和技术专利,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国内不少知名水产企业,如大连璋子岛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有自己的科研团队,他们通过增加科研资本投人实现水产养殖技术的自主创新,进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保持技术先进性、最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企业员工文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员工的水产养殖技术水平

企业员工对水产养殖技术知识的理解、创造力以及应用能力如何,决定着水产养殖企业的整体实力水平,决定着水产养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决定着水产养殖企业在水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辽宁地区的水产养殖企业为例,在从业人员中,接受过短期技术培训的占24%,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占4.2%,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只占0.35%,而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的竟然高达71.3%。因此,加强水产养殖企业从业人员的产前教育培训是提高水产养殖技术水平的必要措施。

4、加强企业间合作,促进水产养殖技术共享

水产养殖企业从外部引进较为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在科学的消化吸收基础之上加以改进、组合或创新,以实现企业提高自身整体技术水平的目的。“合则两利”是至理名言,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型水产养殖企业可以通过企业间彼此协作、技术交流等方式实现技术优势互补,以达到共同提升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合理配置自身资源、降低企业成本、综合竞争力的目的。

5、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水产养殖技术快速提升

水产养殖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进行技术开发是从产业高度实现了资源优势的合理配置,加快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企业提高效益、为科研机构指出企业需要的养殖技术、为学校老师提供生动的教学案例、为学校的学生掌握前沿技术提供平台。达到各取所需、各尽其用,实现水产养殖技术的整体性、社会性、合理性的迅速提升。

总之,只有加快水产养殖的技术,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水产企业得到良性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对我们的水产养殖企业完善成本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篇4

关键词:物联网;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应用

0引言

作为世界上增速最快的食品生产行业[1],水产业在乘着世界经济快车飞速发展,不断扩大自身规模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无视环境容量,盲目扩大养殖密度,扩充养殖面积,增排养殖废水等行为造成了养殖业水质环境的不断下降,而养殖品种的单一化和抗生药物的持续使用,更是严重破坏了渔业水域的原有生态循环。如何在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新要求的同时,推动我国水产业由原本粗犷的养殖方式向精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养殖方式转化[2],实现水产养殖业的产业升级,已经成为该产业的热点话题。而物联网作为具有高渗透性和强带动作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是对水产养殖业的升级转型具有推动作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1物联网技术概述

作为集合了识别感知、分析传递、测绘控制等技术完成智能化活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在2005年由国际电信联盟主办的突尼斯信息峰会上被正式提出,于2009年被确立为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开始迅猛发展。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网络,基于互联网的通信基础,通过对具有对物体进行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及全球定位等功能的感应装置的控制,使得任意所连物体间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间隔,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以达到“物联”的目的。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公共安全、物流运输、环境治理等方面已有较为成熟的运用,亦有学者开始将物流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的种植、产品加工等方面,逐步推动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响应时代的要求,利用物联网技术互连、互通、智能、集约的技术优势,结合水产养殖业的行业特点,实现养殖产出高效、优质的同时,实现水产养殖业的行业转型,对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物联网技术在水产业的应用

2009年后我国陆续建立了若干物联网水产养殖基地,基地工作人员通过运用各类无线传感设备,对投料、增氧等环节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并根据水质情况进行相关预报预警。

在养殖水域环境的管理和监控上,基于物联网技术搭建的水产养殖监控设备,通过置于养殖水域中的传感设备对养殖水域的溶氧量、pH值、水压、温度、盐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通过ZigBee[3]等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发送到汇聚节点,再利用GpRS发送到远程服务器,实现用户对水质环境信息的实时了解和调控。

在养殖区域的管理上,一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养殖区域内包括气温、湿度、风力大小及方向等信息的采集分析,为日后相关气象灾害应对工作的展开提供数据积累;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物联网水产设备中视频设备的监控作用,将其放置于养殖区域重要的安全生产点,有利于水产养殖的防逃、防骗,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在养殖产品生长情况的监控上,物联网水产养殖技术能对养殖物种的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养殖要求及物种生长情况投放食疗、清理垃圾、调节防病药物用量,基于数据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对养殖物种的生长调控、病虫害预防和及时治疗。

在养殖产品的存储、加工和运输上,物联网水产技术会对养殖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全程监控追踪,并通过射频技术对该过程中参数进行检测查询,以保证产出食品质量上的安全性。如目前国内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4],就是通过对移动通信技术对食品加工过程中植入的电子标签进行实时查询,防止不法商人的非法盈利。

3物联网技术在水产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行业标准尚未统一

目前,物联网水产养殖设备的技术标准尚未出台统一明确的规定,相关技术设备的研发工作仍处于实验状态,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在作为行业基石的设备技术标准得不到统一的现实环境下,参与研发的各研发机构基于各自平台所开发出来的物联网设备,在标准的统一和部门间的协作上,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2.资金和设备维护问题

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于近年才逐渐兴起,与国外发达国家仍存在巨大的技术差距和资金差距。以水产养殖水质监测所用的传感器或装置为例,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使用的卫星通信环境监测系统[5],技术精良,但价格较为昂贵;而我国现有的水质监测设备往往是单路的、有线采集方式[6],在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现代化农业物联网系统要求下,存在设备冗余、资源浪费、维护成本高,且设备布线相对复杂等问题。

3.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所有互联网相关行业所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7]。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安全存储用户信息数据,保护其免于外界不法入侵的盗取、篡改和删除,亦是物联网水产技术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4结语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篇5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从英文上翻译即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所谓物联网,是指基于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将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通过信息交换和信息通信实现高效、先进和智能服务的一种网络技术。具体来说,物联网是运用光学识别、传感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实时采集需要的信息,如某一物体或某一过程的有关声、光、热等各种信息,通过与互联网的连接进行信息的交换和传递,实现对物品或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监管的一种网络。它有两层涵义:其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其二,物联网的用户端具有延伸性,任何物体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与共享。物联网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通过相关技术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实时准确地将物体的信息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分析和处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控制。

农业物联网关键性技术

农业物联网被划分为三个层次——信息感知层、信息传输层和信息应用层。基于这个层次划分,可以将物联网关键性技术概括为对应的三大类:

(一)信息感知技术

它应用于信息感知层,是物联网链条上最基础的环节,由各种传感器节点组成,主要涉及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等。在水产养殖业中,传感器技术被用于测定光照度、水体温度、溶解氧、ph值、氨氮含量、浊度等参数,而这些参数指标都会对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繁殖周期、产量及质量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RFiD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的数据,主要应用于水产品的质量追溯。GpS技术则是基于新一代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可以进行海、陆、空全方位的、实时的三维导航和定位,具备自动化、高精度、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在渔业中,GpS技术可以应用于水产品物流销售环节及质量保障体系,对养殖情况、产量、产品流向等进行实时描述和跟踪。

(二)信息传输技术

它应用于物联网信息传输层,是信息传输的必经路径。传感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根据多种通信协议向局域网、广域网所获取的各类数据。目前运用最广泛的是无线传感网络(wSn),它是以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自组织的网络系统,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负责采集和发送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

(三)信息处理技术

它是实现渔业自动化控制的基础,主要涉及云计算、专家系统、决策支持、地理信息系统等,应用于信息应用系统,负责对数据进行融合与处理,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从而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其中,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指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由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以提供各种软件服务。专家系统(expertSystem,简称eS)指运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过推理来模拟人类专家,解决各种具体而复杂问题的计算机智能程序系统。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简称DSS)是通过数据、相关模型及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来辅助决策者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一种计算机应用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以及分析等运用的技术系统,属于一种特定的重要空间信息系统,主要用于空间信息数据库和进行空间信息的地理统计处理、图形转换与表达等,在渔业上可运用于质量追溯、物流跟踪等方面。目前,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1、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它包括信息获取的形式化方法、海量信息处理的理论、方法、机器学习以及模式识别等。2、人——机交互技术与系统研究,即声音、视频、图形以及文字处理等。3、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研究。通过智能化手段,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如可以准确地对目标进行定位和跟踪等。4、智能信号处理的研究,具体包括信息特征识别和数据融合技术。

渔业物联网的应用意义

大力发展渔业信息化,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渔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渔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智能化、集约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努力提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经营管理效率,是我国渔业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出路。渔业物联网作为渔业信息化的一项关键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已经起步,技术示范和应用的实践证明,渔业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从手工操作向智能自动化操作转变,从粗放型、资源消耗型、数量型向精准型、资源节约型、质量型发展方向转变,对促进水产养殖集约、高效、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降低人工成本

通过物联网技术和远程控制终端设备,实现了养殖设备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养殖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养殖的相关信息,不必亲临现场就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对多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简化了日常养殖管理工作,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案例:湖北省洪湖市六合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第一期建成的水产养殖物联网示范基地面积1500亩,安装了水产养殖生产环节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两个组成部分。包含8个子系统:基地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物联网监控总部总控中心和养殖基地分控中心、水质传感器采集系统、大型自动气象宏观环境监测系统、水产养殖智能化控制系统、告警子系统、防雷系统和通讯无线系统。主要示范特色养殖和蟹苗培育。经过养殖基地管理人员实验,该技术的使用,降低劳动量40%。

(二)提高经济效益

借助于相关养殖模型(如最佳养殖参数模型等)、疾病预测预警系统、专家知识库系统等,养殖人员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并及时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灾害,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案例:安徽张林渔业有限公司建有标准化鱼塘31个,循环流水生产池5个,养殖水面达325亩,是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主养黄颡鱼和翘嘴红鲌。2014年6月起,示范应用水产物联网技术,使用物联网智能投饵技术,减少饲料浪费15%;使用物联网智能增氧技术,减少电费20%,使用物联网水质在线监测技术,提高成活率30%。

(三)减少水产养殖污染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合理控制水质相关参数指标和饲料的投喂量等等,有效降低投入品消耗,减少水体污染物排放。案例:江苏泗洪县金水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面积1.35万亩。养殖品种以河蟹为主。2013年相继完成了养殖基地的水质在线监测物联网系统,养殖过程中药物使用量降低了30%,降低了饲料投喂量,减少了因养殖水体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了养殖风险。(四)提高管理效率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生产中的相关信息可以实时、快速、便捷的收集、获取和分析利用,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生产环境监测、生产信息管理、产品销售、质量安全追溯、加工运输、信息查询及服务等方面,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渔业物联网的示范与应用

(一)养殖水质环境自动监测和智能控制

良好的水质是水产养殖的必要条件,它紧密关系着水产养殖的产量、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同时,水产养殖水质环境的管理决定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养殖水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水温、溶解氧、盐度、pH值、氨氮含量和浊度等。借助于各式传感器,养殖户可以实时获取水质环境的相关参数。同时,基于智能传感、无线传感网、通信、智能处理等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集水质环境参数在线采集、无线传输、远程与自动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使养殖户可以通过手机、pDa、计算机等信息终端,随时随地掌握养殖水质环境信息,并可以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实时调整控制设备,进行科学水产养殖与管理。

(二)智能投喂和疾病预警诊断

就水产养殖而言,饲料的科学投喂无论是对养殖对象的良好生长、人类的健康饮食,还是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投喂量不足或者饲料搭配不合理必然会影响水生动物对饲料营养的需求,阻碍其正常的代谢繁殖,同时还会导致疾病发病率增高。不仅提升了养殖成本,还给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饲料投喂过度,则会造成水体环境的恶化,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建立起水产养殖精细投喂系统,对养殖模式、养殖环节、每日投喂量、投喂次数及投喂时段等进行最优化。根据传感器实时采集的相关数据,如光照、水温、溶氧量、浊度、氨氮等,可分析养殖环境因素与饲料摄取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养殖品种各生长阶段对营养成分的需求情况,从而建立起养殖对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最佳投喂模式,实现按需投喂、最优化养殖。在疾病预警预测部分,可利用采集的数据对水环境趋势进行预测。通过调查和参考有关专家的意见,确定水质参数的各种边界值(如无警、中警、重警的边界点),进而可以确定每个警级的区间并进行预警。这样,养殖户便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养殖环境信息并及时作出处理,起到预防作用。此外,还可建立相关的疾病诊断和决策系统,针对养殖户在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病害症状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处理措施。通过知识库和专家库的建立,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及利用。一方面可以随时查询关于水产养殖的有关知识,包括水产品品种常见疾病及症状、对应处理措施以及药品信息等;另一方面还可通过与专家的在线沟通互动,及时获取相关帮助与服务。

(三)全程质量追溯和数字化

养殖管理可追溯是指通过记录的标识,对某个实体的历史、用途或者位置给予追踪的能力。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主要是基于射频识别、条形码及温度传感等先进技术的应用,通过唯一的、可识别的码,对水产品从育苗、养殖、加工到物流以及销售的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实现对水产品整条产业链信息的快速识别与溯源管理。水产品全过程质量追溯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系统:1.水产品智能养殖管理系统。主要针对养殖饲料的投喂、药品的使用、水产品的出入库的登记管理等;2.水产品加工管理系统。包括登记和管理水产品的来源信息、相关检疫信息和加工后的出厂信息等。3.水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通过RFiD温度采集标签和无线网络服务终端,采集和读取在物流过程中的水产品相关信息,并进行传输和储存。4.水产品交易零售管理系统。主要记录水产品的卖方、买方、交易场所、交易时间、交易价格等信息。5.水产品溯源查询系统。通过建立水产品质量查询追溯平台,消费者可根据购买凭证,查询到水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

渔业物联网发展的相关思考

(一)渔业物联网发展的目标用以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改造、融合、渗透渔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现代渔业建设。具体的分析有以下几个具体目标。1.物联网技术和关键产品要国产化。2.降低物联网技术系统和产品的价格。3.熟化技术和产品,不断提高质量,整体技术和应用走入世界前列。4.主要通过市场对基础资源的配置作用,形成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的渔业物联网产业。5.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养殖户普遍降本、减耗、增效。

(二)渔业物联网技术优势和差距我国渔业物联网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的方面技术领先,有的方面技术落后:1.在信息感知技术方面,主要涉及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等,整体上我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水产养殖生产中使用的传感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电化学传感器,另一类是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中水温、盐度、pH值的传感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溶氧传感器随着我国四电极脉冲激励溶解氧测量方法的发明和多元水质信息矩阵式补偿校正模型和自诊断、自识别智能变送方法的发明,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氨氮传感器还有一定差距。光学传感器中水温、溶氧、盐度、pH值、氨氮的传感器差距还比较大,稳定性差、准确性低、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急需得到解决。2.在信息传输技术方面,为水产养殖生产服务的无线传感网络(wSn)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3.在信息应用系统方面,养殖对象应用控制系统和养殖设施智能化控制技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4.在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篇6

关键词: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问题及对策

对于农村水产养殖地来讲,大力推广先进养殖技术,不仅有助于水产养殖效率的提升,也能够发挥减少浪费、优化环境等积极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水产养殖技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现状分析

首先,对于推广队伍来讲,其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水产技术推广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都存在层次不齐的现象,各项技术推广工作也未得到认真的落实。同时,开展的相关技术培训活动也比较简单,难以满足当前养殖新理念、新技术的推广需求,从而难以真正达到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目标;其次,在推广方式上,在政府机构进一步改革背景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在筹集水产技术资金、销售推广水产品,以及市场预测分析方面的管理都存在诸多问题。推广体系的教育、科研和水产间的联系也不密切,不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也很少有渔民能够接受到高层次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再者,在推广资金方面。养殖技术的研发、推广往往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资金筹集渠道不完善,资金严重匮乏,同行由于无法给予推广工作人员相应的资金与奖励,从而难以调动其工作热情,也无法保障各项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1]。

2优化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策略

2.1注重推广人员培训

农村水产科技队伍力量较为薄弱,成员知识结构也有待优化,难以适应水产业的发展需求,所以,必须要重视起水产科技队伍建设,对科技队伍结构域培训机制进行不断优化。首先,对于在岗人员的培训,应侧重于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引导其掌握更多的新技术,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技术推广队伍的专业素养。其次,对于基层水产养殖养殖技术人员的严重匮乏,水产部门应定期安排技术专家到基层去开展专业知识、技术培训,并积极为农村养殖户示范新技术。此外,应积极鼓励技术推广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加强对新思想、新技术的掌握,全面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确保各项推广工作、政策的高效落实[2]。

2.2建立完善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

在建立推广体系过程中,应不断扩展水产技术的推广范围,重视对市场的预测和分析、水产品的销售推广,大力开展水产技术资金的筹集与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弱化行政方面的干预力度,不断加强对推广机构的资金、政策支持,确保其技术推广部门能够充分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各项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也要充分考虑到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并使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真正做到与市场发展需求,以及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相适应。此外,还要不断探索科学、多样的技术推广手段,形成多样化的技术推广模式。加强水产技术科研、教育和推广的科学整合,对其运作方式做出进一步规范,推广物资、经费也要做到协调统一分配,加强水产科研、生产的有机整合,而相关教育机构也应准确把握人才、技术需求,从而真正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3]。

2.3加强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首先,面对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资金的匮乏情况,应适当加大推广资金的投入,国家也应该结合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需求,制定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并针对当地水产业的具体情况,给予充足的资金投入,进而使农村技术推广部门开展的各项推广工作能够获得有力的资金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起其他产业的发展。其次,乡镇等农村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在进行财政预算过程中,也要对相关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做出科学安排,并科学整合社会的闲散资金,在不断拓展资金筹集渠道的基础上,对其渠道进行灵活妥善的运用,进而获得足够的技术推广资金,为农村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2.4构建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首先,要想使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发展,水产主管部门就应该积极领导农村水产推广机构,加大技术指导与培训,进而为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比如,大力引进新品种,加强集约化的发展,注重健康养殖,强化鱼病的科学防治等技术的科学示范与引进,从而进一步拓展良种的覆盖率,以及优秀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另外,还可以通过积极组织科技交流学习,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养殖技术相关的专题培训,在为水产养殖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同时,逐步提升农村养殖户的养殖技能。其次,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还应不断丰富和完善信息服务手段,如,广播、电视,以及相关水产信息网站等,进而使广大农村养殖户能够通过多样化的信息渠道,获得苗种、病害防治等方面的信息,并获得更多新颖、先进的养殖理念与技术。

3结束语

水产养殖极易收到气候、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养殖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农村水产养殖业来讲,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水产养殖的发展水平,确保养殖户的收益,应不断加大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积极建立养殖示范园与合作社,重视行政部门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而为农村水参养殖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凯.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3):121-122.

[2]魏明伟,何军功,杨道松等.利用废弃坑塘开展水产健康高产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11(1):16-17.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篇7

关键词:物联网;水产养殖机械;应用;思考

中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投饵机、增氧机等水产养殖机械在日常的渔业生产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推广与使用。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也逐步实现了与水产养殖技术的融合。2015-2017年,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在组织实施省农机三新工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自动投饲增氧一体化系统试验示范”项目的过程中,对当前物联网技术在江苏水产养殖机械上的研究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并对未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1发展现状

物联网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互联网或局域网等通讯技术把感知设备、控制设备、操作设备等联在一起,实现远程化、信息化、智能化控制的网络,简单理解就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连的网络,是一种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等为一体的复杂技术。当前,在机械化水产养殖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养殖水体的水质监测

主要是利用不同类型的水质传感器,现场实时检测pH值、溶解氧、氨氮、盐度、亚硝酸盐、硫化氢和水温等影响水产品生长与发育的水质参数,并通过有线或无线等方式传送到手持设备和服务器终端,供养殖人员进行参考,以便及时对水体进行管护,改善水质环境,提高养殖效率。

1.2水产养殖机械的自动化或远程化控制

主要是利用自动控制理论按照养殖人员的设定,定时定量启动和关闭投饵机、曝气增氧机等设备,或是根据水质监测的数据按需控制增氧机、换水泵及补水泵的启停,也有的是利用zigbee或6Lowpan等技术搭建无线网络,由主控计算机集中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人工或自动发送远程指令,对各类水产养殖机械的运行进行精确控制。

1.3水质水情的实时预警

主要是按照设定的具体数值构建预警模型,实时跟踪监测养殖水体的水质水情变化与养殖设备的运行情况。当发生意外灾害、水情骤变或渔机设备故障时,及时向主控计算机发送预警信号,并利用GSm/GpRS/CDma等模块向养殖人员发送提醒短信,确保各项应急措施能够迅速启动,从而保障渔业生产安全。

1.4水产养殖的决策指导和追踪溯源

主要是利用高精度摄像等设备实时监控水产养殖的整个过程,并配合水质监测等系统,依托主控计算机和服务器,构建水质数据库、饲料数据库、种苗数据库、气象数据库、养殖数据库、鱼病数据库等,按照模糊推理和统计决策的理论对多源信息进行融合,形成不同需求的养殖方案和智能化管理决策系统;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对外进行,为远程专家指导和产品安全监管及溯源提供技术平台。

2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步实现了与机械化水产养殖的融合。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大多数的水产养殖户,特别是中小型养殖户,对这些技术的应用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技术工程体量较大,示范效应难以体现

从走访调研的情况看,目前江苏水产养殖机械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应用主要集中在规模化水产养殖中心,依托省、市科技项目支持,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完成。养殖系统通常由主控计算机进行控制,功能囊括水质水情监测、自动化精确投饲、智能水体增氧、远程控制、实时预警和专家决策等多个模块,整体工程体量较大,现代化程度较高。对于普通的中小型养殖户而言,门槛过高,学习、复制难度较大,示范辐射效应不明显。

2.2过于追求“私人订制”,设备投资成本过高

目前,各地使用的物联网水产养殖系统,大多是以项目形式,根据自身情况重新设计或在传统水产养殖机械的基础上改造完成,属于订制产品,无法规模化批量生成,也无法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因此,设备制造成本和工程预算较高,超出了普通养殖户的预期。

2.3缺乏统一的标准,产品定型和推广难

众所周知,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初期,曾由于技术封锁造成推广困难,随着一系列标准化协议的签订和友好接口的开放,市场才逐步走向繁荣。同样,目前物联网水产养殖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各研究院所和企业开发的物联网装备尚不能实现友好互通,很难定型推广。如果对系统进行拆分,其中大多数装备又属于通用性电子设备,很难享受农机补贴政策。因此,目前除了溶解氧智能监控设备等水质监测仪外,基本上没有其他成熟的物联网渔业机械通过农机推广鉴定。

2.4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瓶颈,设备维护相对繁琐

水产养殖机械物联网技术和其他领域的物联网技术一样,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感知技术、传输技术、处理技术和控制技术四大模块。其中传输技术因通信工程的迅速发展相对成熟,加上农业物联网中无线局域网的范围相对较小,传输速率等要求也不高,基本上能够满足应用要求。而其他三项核心技术在实际使用和推广中均存在一定问题。感知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最大问题在于高灵敏度、智能化、小型化传感器十分缺乏,这也是整个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进口传感器价格昂贵。国产传感器产品制造工艺技术相对落后,品种少,质量较差,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还很容易损坏和出现检测误差,给养殖户的日常使用带来了很大麻烦。处理技术方面,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日益完善,技术本身已不存在大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相应的水产养殖研究人员,缺少数据积累和稳定的算法模型,智能决策尚不能对渔业生产形成科学有效的指导。

3思考与建议

虽然该技术在应用领域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在当前农业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期,高效化、智能化、节约化、精准化仍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水产养殖业人力成本逐年增加,养殖效益下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科学化水产养殖经营逐渐成为发展趋势,物联网技术依靠其多技术融合的巨大优势,理应在提高渔业生产效率、提升水产养殖管理水平、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管力度等方面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为此,水产养殖机械生产企业和渔业物联网研究机构应多从推广应用的角度思考未来产业发展,逐步培养用户群体,使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丰富产品序列,控制销售价格

农业机械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简到繁,从功能单一到复式作业的渐变过程,水产养殖机械物联网技术发展也应如此。在跟踪科技前沿的同时,也要丰富自身的产品序列,既要研究完善水产养殖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也要加快对普通物联网渔机的开发。如能够定时定量投饲的投饵机、能够检测溶氧量不足并自动开启的增氧机、能够追踪灾害天气并发送短信的预警器等。这些功能单一的水产养殖机械,能够有效控制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成本,更符合普通养殖户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更方便推广鉴定,便于农机部门示范宣传,逐步培养物联网渔机的市场用户。

3.2简化操作模式,提高设备质量

目前的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机械上的运用,绝大多数以主控计算机为中心构建管理系统,大多数的操作控制和信息、资料查询都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而传感器等设备设施还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养护,这对于当前科技意识差、文化素质低、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的农村劳动者和水产养殖户而言,接受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开发操作更加便捷的人机界面,研制精确度更高、灵敏度更强、可靠性更好、成本更低、安装维护更加方便的传感设备,解决自组织网络和感知节点合理部署等共性问题,也成为物联网行业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3.3加强产学研结合,搭建合作平台

积极引进水产养殖、自动控制、农业机械、物联网和信息化等方面专业人才,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通过委托研发、联合研发、购买技术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形成更加完善的水产养殖物联网研究体系,建立更加紧密的产业技术联盟和技术创新平台,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为物联网技术产品的批量生产、大规模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为更加科学、系统、高效的指导渔业生产提供支撑。

3.4建立统一标准,争取政府扶持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篇8

一、项目兴渔。抓项目建设,先后向省*局、*改革和发展、*农发办申报《*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站项目》、《*市*县鲑鳟鱼养殖及苗种繁育基地项目》、《*新型健康养殖板块项目》、《水产品交易市场、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项目》,以项目资金抓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三改一建”的要求,对精养鱼池、塘堰进行清淤和护坡,做到水、电、路三通,林、渠、闸、机械配套。为发展县域经济,建设小康*,生态*,和谐((,打造新天府,建设新*,我们跳出渔业抓招商,成功引进了两个项目,一个是引进吉林*特种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开发“野山猪”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万元。二个是引进香港老板*来我*利用*水库冷水资源养殖虹鳟鱼和种植反季节蔬菜“西洋菜”,计划投资*万元。与此同时,我们还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小龙虾专业合作社、*养鱼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发挥企业与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企业与养殖户双赢,引导订单生产,促进全*水产业发展。

二、科技兴渔。主要抓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建设。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良种良法直接到池、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推广机制,通过“专家培训,技术员入户,示范户带动周边户,养殖户帮养殖户”等形式,继续借助水产公益平台,开展“水产科技拜大年”、“渔业科技三下乡”等活动,深入推进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建设。采取乡镇公益性水产技术服务员办样板示范,由他们先行试验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再进行*普及推广。如水产技术服务员*,结合我*低山丘陵地区的特点,在家乡试验稻田养鱼和鱼——藕共生的养殖模式,试验成功,明年有望在全*得到推广,对积极发展山区特色水产探索出一条新路。正是由于技术员们的辛勤努力,全*新培植渔业科技示范户*户,总户数达到*户,示范面积扩大*亩,达到1*亩,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以上,加大有效培训力度,按生产季节开展培训,上半年共举办培训班*期,培训渔民*人,发放各种水产技术资料*份。形成以专家为源头,技术员为纽带,示范户为核心,公益为载体,连接周边渔户的技术服务网络。

三、质量兴渔。一是抓健康养殖。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重点推广小龙虾野生寄养标准化养殖技术、18221池塘高效养殖模式、测水养鱼技术、池塘河蟹生态标准化养殖技术、池塘鱼鳖混养技术、小体积网箱养鳝技术、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80:20池塘标准化养殖技术、酵素菌生物有机鱼肥养鱼技术、黑尾鱼白养殖技术等十大技术与模式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1-20*、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sc/t00*-20*、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黄颡鱼养殖技术规范、池塘无公害网箱养鳝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食品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ny/t5*5-20*、池塘80:20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养殖技术规范、无公害食品鳜养殖技术规范ny/t5167-20*、无公害食品中华鳖养殖技术规范ny/t5*7-20*等十大相关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在*、*、*、*、*、*、*等7个水产重点乡镇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小区*个。二是抓水产品生产安全。实施水产品苗种生产许可,推行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重视水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工作,加强渔业质量安全检测管理,多方筹措资金*万余元,建立鱼病检测室,购置了显微镜、光普分析仪、电子天平、解剖器具等一套常用鱼病检测设备,打破了我*鱼病检测仅凭肉眼、凭经验的传统。规范建立生产、用药、销售记录,监管率达到100%,使群众吃上放心鱼。结合燃油补贴发放,对低劣渔业船舶进行了专项整治、渔船核检、报废和“三无”渔船清理工作,并与业主签订安全责任状,确保渔业水上安全。三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与科技局、移动公司开办了“农信通”服务平台,根据水产生产特点,定期苗种供求、市场行情、养殖技术要点等渔业信息,开展渔业信息共享服务,得到渔民的普遍称赞。

四、调整兴渔。打破传统渔业单一养殖、捕捞的思维模式,根据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消费的要求,一是抓名特优品种的引进。依托我*有利的资源条件,积极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引进开发“六鱼(虹鳟鱼*尾、胭脂鱼*尾、池沼公鱼*亿粒受精卵、娃娃鱼*条、匙吻鲟鱼*尾、黑尾鱼白*万尾)”、“一虾(小龙虾野生寄养*亩)”、“一蟹(河蟹*亩)”生产基地,促进我*水产业的发展。二是抓转变养殖观念,重点抓垂钓、农家乐、生态鱼庄、观赏鱼交易、特色餐饮等休闲渔业模式,增加农民收入,新发展各类休闲渔业基地*个,在*宾馆旁初步建起一个以虹鳟鱼为龙头的现代生态鱼庄,在城关附近建立二家特色餐饮(油焖小龙虾、虹鳟鱼生鱼片)店,半年来休闲渔业新增产值*万元。

五、依法兴渔。一是抓船舶核检。做好渔业船舶登记年审工作,依法取缔“三无”船舶,确保渔业船舶生产安全,二是做好燃油补贴对象核实和发放工作,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对全县3*机动渔船第一批燃油补贴*万元已发放到位。三是抓养殖许可。进一步规范养殖许可证制度,争取到年底全*养殖许可证发放达到*%。四是抓春季禁渔。对*、*两座大库实行与长江同步禁渔,收到了良好效果,在禁渔期间实现增殖放流达到*万尾,使两库由过去无鱼变有鱼。五是抓渔业生产秩序维护。与公安、环保、工商等部门配合,加大对偷、炸、电鱼的打击力度,为全*渔业生产保驾护航。

存在的问题:

1、水产品的特色优势发展较慢,名特优水产品种所占的比重偏小。

2、水产品市场建设和流动体系跟不上。

3、水产品加工、出口创汇仍然处于空白。

4、水产技术服务体系还有待加强,一名乡镇水产公益人员分管两个乡镇任务偏重。

5、国家、省对发展“三农”的优惠政策、资金扶持涉及水产方面偏小,渔业投入还严重不足。

下半年的主要工作:

1、借助“小三场”改革的东风,启动“小三场”的改制,安置好下岗职工,保持水产一方稳定。

2、强化渔政管理,以保护水产资源和养殖者权益为重点,着重查处电打鱼、炸鱼、毒鱼等渔业违法案件,及时调处渔业纠纷。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篇9

关键词:动物;养殖技术;创新

近些年来,我国的动物养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引入的动物养殖品种更加的多样性了,同时动物的养殖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而,在市场、政策以及资金等各类因素的制约下,我国的动物养殖技术却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动物养殖的技术研究工作在实践领域也还没有得到全方位的推广和应用。所以,现阶段我国动物养殖行业的市场化和规模化程度还是偏低的,动物养殖的整体质量也并没有得到保障。要想真正的促进我国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其市场化程度,那么各地的动物养殖企业就应清醒的分析现阶段动物养殖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发展。

1动物养殖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1动物养殖技术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

在我国的动物养殖行业中,大部分专家学者对其的研究工作还都停留在理论的研究领域,并且很多人也都提出了相应的动物养殖技术的理论,而这些研究知识对动物养殖技术却都在进行一些一般性的描述,常见的内容有动物产品以及动物养殖情况等方面内容的介绍,对于这项技术却都还没有进行深层次的系统性的研究,也没有进行实验类型的研究,理论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完全的运用到实践工作中。

1.2养殖过程中缺乏政府支持和专业人员的指导

要想真正的实现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那么就必须有实验基地以及资金的支持,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我国大部分的动物养殖企业却还都不具备动物养殖技术研究的实力和资金,所以,当地的政府和金融机构就应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现阶段,各地政府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动物养殖技术创新研究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对其的资金投入,同时也没有推行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当出现了重大的动物疫情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诊断和防治工作也没有提供可操作性的依据。种种因素对于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研究工作都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无法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制约了我国动物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

1.3动物养殖专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偏低

动物养殖技术要想得到创新发展,那么就必须有专业技术较强的专业人员作为支持,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我国动物养殖技术的专业化发展进程是十分缓慢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是很少的,而从事动物养殖工作的人员也都还不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没有专业化的理论水平,同时也没有及时的吸收先进的动物养殖技术,那么就无法充分的保证动物养殖的质量,加大了动物养殖的风险。有一些专业的动物养殖人员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的技术能力,但是政府和企业却没有给他们提供合理的薪资待遇,正是由于工资福利问题,这些专业人员就经常会出现流动和跳槽的问题。动物养殖企业也还没有建立明确的养殖人员的目标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那么就无法及时的解决动物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2我国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对策

2.1科学的选择动物的品种,降低动物养殖的风险

要想做好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研究工作,那么动物养殖的企业就必须能够更加科学的选择动物的品种,在选择时应充分的考虑到企业所在区域的经济情况、生物状况以及地理地质条件等因素,并应结合市场的具体要求选择具有良好经济价值的动物品种,尽可能的不养殖那些不熟悉的动物品种,从而降低养殖的成本。另外,还应进一步的提升动物养殖技术的自动化和科技化,真正的实现动物养殖技术的集约化发展,对于那些较为珍贵的动物品种,应专门的为它们配置保险,保证动物养殖技术的安全性,从而降低动物养殖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

2.2综合提升动物养殖技术,做好动物疾病的监测预防工作

为了真正的实现我国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实现动物养殖技术的市场化发展,那么对于动物养殖行业中的中小型企业就应通过各类渠道来获得资金支持,建议采用公司加上农户的双重模式来实现技术的有效运用,另外,还应进一步的提升动物养殖专业人员的福利待遇,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于生产实践过程中所出现了各类问题,应鼓励员工对其进行积极的讨论和思考,在人员和资金等方面为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保障。对动物养殖技术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应及时的吸收先进的管理观念,实行健全的质量检测制度,并进一步的完善现有的养殖安全防御系统,从而促进动物疾病预防技术的良性发展。作为保证动物产品合格的基础,疾病预防技术也是动物养殖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改进现有的免疫接种方法,并完善现有的动物饲养管理方式,提升整个兽群的健康水平,做好动物养殖过程中的风险防御工作,促进动物临床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提升动物养殖的整体环境。

2.3借助于市场来促进技术的创新,真正的建立“产、学、研”的养殖模式

对于我国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研究工作,现阶段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借助于市场来促进动物养殖技术的全面发展和运用。首先,当地的企业应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不断的完善人们对动物产品的认识,引入各种类型的动物产品,并不断的提升动物产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所养殖的动物产品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并实现动物养殖技术的健康发展。其次,动物养殖企业还是全面的考虑到市场的整体需求和发展前景,推动养殖技术的市场化发展,重点创新动物养殖工作中的多方面应用技术,并从绿色环保的角度来促进动物养殖技术的发展。最后,应建立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综合动物养殖的模式,通过生产和实践来促进养殖技术的发展,并逐步的实现动物养殖技术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应重点提高动物新产品的研发技术,进一步的降低动物养殖的风险和运行成本,企业应重点提升自身的疾病防治能力,保证动物的养殖质量,实现动物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的物质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自身精神需求和生活需求的满足,那么现阶段的动物养殖技术就也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了。面对着动物养殖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动物养殖企业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创新对策,有效的控制养殖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从而推动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阎锡海.我国经济动物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学研究,2015.

水产养殖实用技术篇10

一、什么是物联网,其发展意义

物联网英文名:theinternetofthings,在中国称之为“传感网”。1999年mitauto-iD中心ashton教授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2005年,物联网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正式提出。在其定义上和应用范围上发生了变化,使其有了较大的拓展空间,不再只是指RFiD技术的物联网。2009年,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简单讲,发展物联网技术意义,就是使其智能化,实现人与物的交流,达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例如:把感应器、电子芯片嵌入或装备到指定的生物或物体中,然后通过网络终端将其联系起来组成“物联网”。利用电脑对人员、机器设备、基础设施等实施管理控制,使其达到自动化、网络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大大减少人为误差,达到预期经济效益。

二、物联网在水产养殖技术中有哪些功能

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通过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实现集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水质环境参数采集、温度监控、光照控制、远程监控、智能处理、预警信息与自动控制等。养殖户可以在办公室、家里、外地,通过手机、pDa、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实时掌握养殖场内水质环境信息,及时获取异常报警信息和水质预警信息,并可以根据水质监测结果,调整控制设备,实现水产养殖的科学养殖与管理,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增产增收的目标。

三、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分析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产品需求量逐年递增,传统的养殖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水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基于物联网水产品监控系统应用,采用无线传感技术、网络化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对养殖环境、水质、鱼类生长状况、药物使用、废水处理等进行全方位管理、监测,具有数据实时采集及分析、生产基地远程监控等功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产量。

(一)养殖场环境监测:1.温度监测。温度是影响水产养殖的重要物理因子之一。水温不仅影响水质状况,还影响水产生物生长发育,通过水温的观测实验,不同水产品种类对水温有着不同适应性,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水产生物摄食量越大,生长速度就越快。在通过电脑计算,即可推断某一品种从育苗到商品上市所需时间,可提前做好上市准备,及早抓住产品商机。水温的高低也直接决定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孵化的时间就越短,以上数据表明水温是影响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传统室内养殖大多使用附近的江河或机井作为循环水源,江河水温受气候影响很大,大部分养殖场使用人工测温,数据的准确性和监控力度都难以得到保证。物联网在线温度传感器,24小时全天候监测养殖水体温度,采集温度包括进水口温度,池内温度,养殖场空气温度。系统可根据不同季节、养殖品种、养殖密度等信息进行系统报警值设定,当温度超出设定值时,系统报警,自动打开现场声光报警器,通过手机短信形式给管理员发送报警信息;同时电脑监测界面弹出报警信息,供值班人员及时发现。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打开温控设备,温度参数恢复到标准值后,温控设备自动关闭。2.光照度监测。光照度的时间长短和强弱会影响养殖对象的繁殖周期和体表样色,而繁殖周期决定产量,体表颜色决定水产品品质。采用室内型光照度传感器,系统可根据不同季节、养殖品种、天气情况等信息自动计算养殖对象所需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从而判断天窗开启时间、是否需要人工关照。

(二)养殖场水质监测:1.溶解氧监测。溶解氧高可以增进水产生物的食欲,提高饲料利用率,加快生长发育;同时,改良水质也离不开溶解氧,也是维持氮循环的关键因素。利用高精度溶解氧探头实时采集水体溶解氧含量,当水体溶氧量过低或遇到大雨空气压力大时,根据数据采集含氧值高低自动打开增氧泵,及时增氧减少缺氧导致的死亡。2.pH值监测。pH值过低,酸性水体容易致使鱼类感染寄生虫病,如纤毛虫病、鞭毛虫病等。其次,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天然饵料的繁殖减慢;pH值过低导致鱼鳃受到腐蚀,鱼血液酸性增强,利用氧的能力降低,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较高,还是会导致鱼体缺氧浮头,鱼的活动力减弱,对饵料的摄食大大降低,影响鱼类正常生长。pH值过高会增大氨的毒性,同时腐蚀鱼类鳃部组织,引起大批死亡。通常pH值的检测,是通过试纸等简易仪器现场分析,不仅麻烦,而且不易发现,往往造成的损害比低温、缺氧更大。安装pH探头,监测水体pH值,pH值异常时,系统自动打开进出水口电磁阀进行换水,保证水生生物生长在恒定pH环境内。3.氨氮含量监测。水体内的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残饵被微生物分解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氨氮。同时水体氧气不足时,水体发生反硝化反应也会产生氨氮。通过放养光合细菌,细菌进行硝化作用降低水体氨氮含量,同时采用生物传感器监测光合细菌浓度,从而判断水体氨氮含量。

(三)智能化控制系统:1.给排水控制。传统养殖模式里,鱼池换水全部有人工完成,费时费力。系统可根据水质需要进行自动换水,管理员也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实时参数判断养殖池是否需要换水,并通过远程控制系统进行换水。2.增氧泵控制。一般养殖场养殖珍贵鱼种时都是24小时长时间供氧,这样养殖池内虽然不会出现缺氧现象,却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将增氧泵与本系统对接后,可根据水生物实际需求开启和关闭增氧泵即保证水生生物健康生长也节约了能源。3.温度控制。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状况,为了保证养殖场水温恒定,可在进水口建立水温缓冲池,通过与系统对接的温控设备调节水温,之后再将缓冲池内恒温水送入养殖池内。当养殖池温度过高时,系统自动打开进出水口,更换池水,达到降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