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特色亮点和重点工作十篇农村特色亮点和重点工作十篇

农村特色亮点和重点工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4:08

农村特色亮点和重点工作篇1

这次现场观摩会,既是一次前阶段全县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展示会、交流会,也是一次鼓劲会、加压会,更是一次全力抓好下阶段工作的动员会、部署会。经过上午的现场观摩,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的改善,又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各地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喜人局面;既加强了各地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也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等下,县政府彭县长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县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2012年,我县新农村建设省批铺面点83个,争取省批调剂点30个,县委、县政府安排县级自建点32个,全县共有新农村建设点145个,我县是全市新农村建设点最多的县(区),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分布在93个基础村点,11个村落连片点,3个村镇联动点,涉及到全县9个乡镇,105个行政村,112个自然村。

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根据《县2012年度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和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的工作要求,明确规定了今年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要求每个乡镇选择2—3个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点,打造以点带面的示范亮点,全县要重点打造镇村湾、镇南源村南源街、赤山镇麻田村贯树下、鸡冠山乡豆田村神浮塘、金山镇高山村山田庵、赤山镇院背村沥树塘等6个特色示范亮点,并要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各部门既要突出创造特色,打造亮点,也要注重均衡发展,整体推进,全面提升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实力,实现我县新农村建设历史性突破,争创我县新农村建设全省先进。

二、简要回顾前阶段全县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夯基础,求实效,精心组织,科学谋划,打造亮点,整体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特色示范亮点初具形态。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319国道两边景观带及休闲观光农业和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特色示范亮点。镇村湾打造以红鲫鱼繁育基地为中心,以建设高效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为重点、以彰显江南民居文化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村落连片示范亮点;镇南源街打造以集镇建设为重点、以发展旅游为目的、以江南民居文化为特色的景区式新农村建设村镇联动示范亮点;鸡冠山乡豆田村神浮塘打造以发展农业产业,以繁荣农村文化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村落连片示范亮点;赤山镇麻田村贯树下打造以壮大现代农业产业为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村落连片示范亮点,等等。目前,全县重点打造的示范亮点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特色明显。

2.江南民居建设进展迅速。坚持“质量优先、效果优先、节约成本”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政府组织、业主配合、社会共享”的原则,选择在319国道沿线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庄进行试点,结合红鱼文化打造了镇战山村,结合杨岐寺景区建设打造了镇南源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南民居村落。6月底完成了图审和预审工作,认定了设计方案,完成了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目前,镇战山村完成改造的民房40户,正在改造的民房70余户;镇南源街完成房相立面改造总量的30%,其他房相改造也正在有序施工中。

3.村庄整治建设大力加强。开展以“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整治建设,逐步实现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居优美村”的愿望。目前,全县新农村建设完成改水83%以上,改厕60%以上,主路90%以上,入户路80%以上;拆除“空心房”、无保留价值的旧烂屋150余间,清理乱堆乱放230余处,拆除乱搭乱建60余处,健身休闲广场、房相改造等工作也紧随跟进,部分村点改房完成70%以上。

4.农村清洁工程全面推进。采取上级争一点、财政补一点、村收入抽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法,筹措500多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村清洁工程。按1500个农村人口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全县组建了一支由350余名保洁员组成的保洁队伍,每名保洁员配备1套保洁工具,保洁员工资统一打卡发放。重点打造319国道、上万线、福东线农村清洁工程精品线,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村部周边的卫生保洁,农村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全县农村卫生状况大为改观,、大宇、南源、小水、新益、简村已成为我县村容整洁、生态秀美的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

前阶段我县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布局重视不够,村庄整治不到位,资金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创特色出亮点有差距等。为此,我们要切实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举措,形成合力,全力以赴做好下阶段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下阶段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

下阶段,我县要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实现“三化互动”的重要抓手,加快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我县新农村建设水平。主要做到“五抓好、五突破”:

1.抓好产业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求突破。一是抓好“一村一品”。围绕绿色蔬菜、食品加工、苗木花卉、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搞好产业规划和引导,构建“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促进“一村一品”向“多村一品”、“一乡一业”转变。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等模式,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量和效益,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组织形式。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宏明、毛家湾、红鲫、金泰、天绿、绿茵等一批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全力打造红鲫、金泰草莓、天绿蔬菜、高田葡萄等农业知名品牌。要本着维护农民利益的原则,让农民合理分享企业经营利润,促进农民增收。

2.抓好村庄整治,在建设生态秀美乡村上求突破。一是抓好“六改四普及”。按照先改水、改厕,然后改路、改房的原则,重点抓好“四改”,确保改水达到95%以上,改厕达到90%以上,改路达到95%以上,改房达到90%以上,彻底拆除“空心房”和无保留价值的旧烂屋,坚决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疏通水沟,整修余坪,浆砌阶檐。同时,推广使用净洁能源、普及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网。二是抓好村庄绿化。开展今冬明春村庄绿化,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栽种果树,在村点进村道路两旁、村庄周围栽种各类绿化苗木,努力打造一批房前屋后花果园、村内道路林荫化、村庄周围风景林的生态文明村。三是抓好农村清洁工程。按照“3+5”模式,严格垃圾分类处理,健全卫生保洁机制,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全面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3.抓好示范带动,在打造亮点塑造品牌上求突破。一是县乡联动打造亮点。强化领导挂点、部门单位帮扶工作机制,县级领导挂点、县直部门单位帮扶的新农村建设点要打造成亮点,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分领导要亲自带头抓,将自己帮扶的新农村建设点打造成亮点。二是整合资金和力量打造亮点。加大财政和涉农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整合资源,增加投入,把有限的资源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出精品、做亮点。将交通主干线、农业产业化基地、重点项目建设基地周边条件较好的村庄,打造成示范亮点。三是充分发挥亮点示范带动作用。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深入报道我县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总结挖掘,宣传好,推广好。

4.抓好工作保障,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上求突破。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领导,要将新农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高位推动。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乡镇新村办具体抓,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新农村建设工作。二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争取省、市专配资金,增加县级专配资金,加大乡镇财政、村级集体经济的投入,加强县直部门单位涉农资金的整合,鼓励社会投资,引导企业、个人捐助,调动广大农民筹资投劳的积极性。三要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合作推动机制,县、乡镇新村办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督促检查,定期进行调度,通报工作进展,要坚持“半月一调度、一月一督查、一季一检查,一年一考评”制度,切实形成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

农村特色亮点和重点工作篇2

引言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统筹发展是未来乡村地区发展旅游的必然趋势,通过对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统筹发展研究,可为我省旅游业的开发提供一个全新的理念,有利于提高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有利于使得生态、文化、社会效益等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时乡村旅游规划能促进新农村建设更好开展,为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提供有价值经验借鉴。

一、统筹城乡视域中河南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城乡统筹视域中河南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概念界定

1、城乡统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农村也都加快了发展步伐。根据二元经济理论,城乡差距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缩小,但我国的城乡发展差距却逐步拉大。目前,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成为影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障碍。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城乡统筹的发展政策。

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消除城乡之间的隔阂,摈弃“重城市轻农村”观念,促进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长效发展机制,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进城乡协调互动发展,谋求城乡共同发展的格局。

2、新农村建设

从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锁定“三农问题”的主题,指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中,要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建设,也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建设。

3、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内涵,在结合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形式的基础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区域空间:乡村是农民生活生产的场所,乡村旅游活动发生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空间应在乡村。

(2)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乡村乡土与乡村文化,如:乡村自然环境景观、村落建筑、农事劳作、民俗风情、村落传统文化、淳朴的风土人情、村民服饰、文化遗产景观等。

(3)乡村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结合农村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和创造一种有别于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游客亲身体验农村生产劳作,满足城市居民返璞归真、融于自然的多样化需求。

二、郭亮村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统筹发展现状及影响分析

(一)郭亮村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统筹发展现状(见图1)

此图表是景区工作人员于2014年根据景区售票情况统计的数据,由图表中数据可知:1―4月和11月―12月是郭亮村的旅游淡季,由于冬天山林里温度极低,下雪后路面结冰,交通不便,游客数量就相对较少。但是旅游高峰期郭亮的平均日接待量约九千人,其中黄金周期间的日平均接待量均上万人。郭亮村在7一8月期间气候凉爽湿润,是人们避暑乘凉的好去处,旅游接待量也达到全年的第二个高峰。

有关郭亮村旅游食宿的接待情况,郭亮村家家户户经营旅游食宿地接待,一些临近主干道的乡民还经营旅游商品店,销售当地的土特产品。虽然当地住宿接待条件达到了一般农家乐的接待水准(可淋浴有电话卫星电视),但是同国内其它地区农家乐的收费标准相比,价格偏低,如:郭亮村食宿45-50元/人/天。从这可看出:郭亮村的村民旅游参与度还是非常高的,很多居民为了经营当地的旅游接待放弃了外出打工,再加上郭亮村偏低的门票收入:旺季80元/人淡季40元/人,导致了乡民高度的旅游参与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收入。

郭亮村发展乡村旅游有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广阔的客源等方面的优势,但是同时也受到服务人员素质有限、服务质量不高、接待能力不足、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水平低下和缺乏特色旅游纪念产品等各方面的限制。所以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郭亮村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郭亮村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统筹发展的影响分析

1、乡村旅游的经济影响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很多的旅游服务人员和相关的管理人员,所以郭亮村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乡民的就业机会,如:很多村民自发经营农家乐、农家菜馆、土特产品零售店等,这都给乡民创造了很好的就业机会。另外,随着郭亮村乡村旅游在吸引省内外游客的关注的同时,也吸引了很多的投资,中华影视村的成立就是它最好的见证。

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郭亮村乡民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也在逐渐增长,这也相对提高了乡民的消费水平。对于那些没有参与到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乡民来说,原有的农耕收入已满足不了这不断增高的产品价格,致使郭亮村乡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2、乡村旅游的社会影响

郭亮村乡村旅游的发展给乡民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郭亮村位于新乡市辉县,该地方言语速快且吐字不清,随着外来游客的渐多,乡民渐渐适应了对游客说普通话,甚至还可以进行简单地外语交流,乡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但随着外来游客的增多,对本地的传统文化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据有关管理部门反映,郭亮村乡村旅游发展后,相应的犯罪(偷盗、、违法兜售门票)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郭亮村乡民原有的淳朴民风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在笔者到达郭亮村时就有当地居民询问:“是否愿意跟随他从其他通道进入景区”,通过这种途径进入景区只用付不到景区门票一半的费用。这种带客逃票的现象在郭亮村目前比较严重,给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乡村旅游的环境影响

郭亮村发展乡村旅游前后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和居住条件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满足游客需求,郭亮村的村容村貌较之以前也有了很大改善,乡民和政府管理部门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

但在环境方面,随着接待游客的增多,大气和水的质量逐渐变差,固体废弃物也随之增多,由于没有很好的垃圾处理系统,大部分乡民和游客把垃圾随手丢弃在山林里,给当地山林带来了很大的环境压力。另外,为了满足游客食宿等方面的需求,乡民拆除原有民居新建了很多宾馆餐馆,且到处可见各种商业广告和招牌,大大破坏了乡村传统建筑风貌。

三、郭亮村统筹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郭亮村的农产品资源,延长产业链条;

随着近年来有害食品事件的频繁发生,绿色生态有机食品的概念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中。郭亮村可凭借优质无污染的山泉水和有机土壤生产绿色食品,如:红薯、无激素家禽、纯天然药材等。此外,还可以对绿色食品进行进一步加工,如:红薯可以加工为粉条,充分发挥郭亮村乡村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并通过合理分配利益,增强乡民的自豪感,推动郭亮村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保留郭亮村的乡村性特色,降低乡村旅游的非乡村性

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力体现在乡村性的塑造和保持。塑造鲜明的乡村意象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打造乡村性特色是郭亮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理念趋向。从农业角度讲,可从单一的观光型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生产体验型乡村旅游,让游客亲身参与到农村的生产劳作。从文化角度看,可发展体现郭亮村民风民俗的乡村文化之旅,将观光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多元化体验型的乡村旅游。就农家乐的经营者而言,切忌将农家乐规模化、城市化和商业化,从而丧失了农家乐的乡村性和原生性。规范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避免乡村旅游产品地过度商业化,保护乡村旅游资源产品的乡村性,让旅游者找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

(三)注重宣传营销,塑造“太行深处有人家”的自主旅游品牌

提高乡村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应充分结合资源特色和历史文脉,进行整合、抽象和艺术化处理,通过旅游推广、省内外重要新闻媒体、信息网站、旅游文化节庆等形式,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媒介,全力一位开展宣传营销。郭亮村地处太行深处,是个石头的世界,质朴的石舍,淳朴的山民,石桌石凳石头炕,石磨石碾石头墙,浑石到顶的农家院,依山顺势地座落于陡峭的山崖上,颇具特色,要进一步扩大郭亮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太行深处有人家”的自主旅游品牌形象。

(四)增加当地居民的参与度,让乡民从旅游中受益;

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必会对当地乡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对乡村的自然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果当地乡民没有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不能分享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相应利益,将会竭力抵触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为发展的乡村旅游业,将乡民迁出郭亮村换成外来从商人员,这就造成了从业人员中乡民参与度不足的局面,旅游收益主体不以乡民为主,这势必会增加乡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抵触情绪。同时,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如果没有本地居民的广泛、深度参与,将会影响乡村环境的原真性,更会影响游客的体验质量。因此,增加当地居民的参与度,让乡民从旅游中受益可进一步推动郭亮村乡村旅游的发展。

(五)加大资金投入,增强景区的可进入性,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农村特色亮点和重点工作篇3

*是近年来,在我们地区成长起的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短短的几年,它之所以能够获取“北京市最美丽的乡村”这个殊荣,有着深刻的内涵,有着很多真谛需要总结。最近研究室深入*,总结了*经验,我想这个材料会后还要请同志们认真学习,材料已经发给大家,《富民产业托起新农村,科学发展奏响和谐曲---关于*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与启示》,这是研究室在学习*以后又深入其他区县,探访其他最美的乡村,这个总结我看了以后应该说还有很多的启示,请与会同志回去之后认真学习,通过我们今天的会议后,需要在全区进一步开展学习*的活动,深入地学习*,要进一步把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我想大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经验:

第一,*村不失其农味儿。所谓不失其农味儿,就是说*村应该是一个典型的农村。什么叫农村?什么叫农味儿?我理解的农村、农味儿,就是它应该有一种自然的美,有一种生态的美,有一种环境美。应该说自然、淳朴是农味儿的基本特征。通过学习*,就需要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些观念,一些理念应该把握好,我想有几点模糊认识,还是请大家把握好:

新村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我们过去不少人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成新村建设。一想到新村建设,首先要变农村的房,好像农村的平房改楼房就是新农村了,实际上则不然。我们现在强调的新农村不是新村,首先变化的不是村里的房子,要变化的是五个方面内容,所以全面要理解20字方针。对20字方针大家必须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这次会议后,还需要大家对20字方针再深入地学习,“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所以大家应该从首要任务、核心目标、关键环节、重要内容、有力保障全面理解20字方针。

所以我们认为*不失其农味儿,它是个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就新在了产业形成了新格局,这个首要任务完成的好。这个产业新格局的形成,我看*就紧紧抓住了以设施农业作为村民的主要的一种产业。420户,360个大棚,基本上凡是从事农业,每户就有一个大棚,每一个大棚就是一户的产业,就是一户的家业,所以他在选择产业上,也经过一段痛苦的时期。原来*也是靠吃拒马河的沙石资源,砂石产业退出以后,它及时转化的快,这就给我们启示:在寻求富裕之路,*醒的快,动的早,首先在产业形成新格局。

另外一点,村里的环境有了新变化。大家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了路有个大的门牌,往两侧一看干净整洁。

另外有一个新风气:我们据了解,*村这个村连续多年没有上访,不管是到村里、到乡里还是到区里没有上访,这是新风气。

另外一个新风气:*现在基本上做到棚不闭户,就是说他的大棚没人干扰,有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和秩序,所以这不是新风气吗?

所以我觉得这个村很重要的一个新环境、新面貌、新风气、新产业,这就是新农村。我们和新村比较,新村就是新房子,我们新农村是在这几个新上要有全面的变化。

最后一点,还要有新的机制。就是他在管理上,我们这个公开制度全部建立起来,这种新体制,新机制又是我们新农村的一个亮点,

所以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全面理解新村和新农村的不同之处。在这点上,我们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要深刻的学习*经验,准确把握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当中不出现偏差,特别是我们应该吸取有些村的教训。为了急于建新村,也出现了一些违法现象,这些教训我们应该吸取,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过去一年的实践,应该说我们*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首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大家共识。

第二点,我们新农村建设创造很多好的经验,我们创造了新农村建设的十六项内容,九种类型,所以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第三,我们新农村建设出现了很多亮点,特别是三合对全区有着轰动的效应,阎村的二合、长阳的保合、大石窝的*。三合应该在全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三合各有特色,除此之外,田各庄、牛家场、西地等都出现了很多好的典型,应该说过去短短的一年,我们亮点很多,都需要我们深刻的总结。

最后的一点,我们的新农村建设群众满意,真正把新农村建设工程形成了群众满意的工程。自从我们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迄今为止,区里没有接到一份反映新农村建设问题的告状信,没有群访,没有越级访。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老百姓是可亲可爱的。因为我们所接触到的一些老百姓,多少年来不曾见到的,有些老百姓,为了服从全村环境整治大局,拆了他的墙,甚至拆了房,无怨无悔,不要补偿,这就与南水北调、道路建设等一些重点工程补偿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也充分说明我们新农村建设的举措,还是受到了人民欢迎。另外,我们更为之感动的,在新农村施工过程中,我们也多年没见了,施工所到之处我们的农户主动端出茶水让茶,拿出水果让水果,一个新农村建设工程就拉近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我想这是多年来没有见的,所以人民群众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满意的,因此,我们应该因势利导,扎实推进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点,明确重点、抓住难点、选准切入点,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历史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艰巨性,它是一个很长的历史周期所要完成的,这样一个历史过程,因此在我们选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就要把握好重点、难点和切入点的关系问题。

我想把握重点、明确重点还是要选好产业。产业之基是新农村建设成败与否之本,如果失去产业,新农村建设就是失去根基的,就是不稳定的,也不会持久的,所以我们希望各乡镇各个村还是要把产业选好。*选好了,因为*选好了这个产业,他这个中型村就可以每年税收达到150万,人均收入就将近一万块钱,所以我们之所以选产业,就是要通过产业来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解决农民的稳定收入问题。我们讲稳定收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市居民,它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收入的稳定性,我们过去的农民游离分散的,它很大的问题就是收入无保障,所以我们发展产业,那怕这个产业就是一个月五百块钱、六百块钱,它就足以支撑生活的成本,就足以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如果一个大棚要一年能收入1万块钱就足以了,农民是最富有知足感的,所以农民的心态是最阳光的,农民也是最感恩的,如果我们把产业帮助他们选好,这是我们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希望我们去年的60个村和今年的60个村首先要在选产业上要做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新农村建设的难点,难点是什么?难点就在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上,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谁?是农民。所以我们农民不仅是成为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享受者,也要成为新农村的建设者。现在难就难在我们的主体作用发挥的不够,难就难在我们这些主体缺积累,没有积累。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要就业,观念还比较陈腐,所以我们还要在农民这个主体上作为关键来突破。因为你最后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的维护不能靠乡机关干部去维护,不能靠机关干部在村里边去制造文明。文明来自于农民,村容村貌的整洁和维护来自于农民,所以在这点上,我们把我们很多观念问题在农民上做好文章,要教育、要培训、要组织,我想在这点上,关键还是农民。

第三是选准切入点,切入点尤其是在试点村,我们要进行的事情很多,要办的事情很多,从哪儿切入?秩序和次序要解决好。无非是这么几个秩序:先生产后生活,这是一个秩序。先硬化后亮化,凡是路都没修好,就安路灯也不行,所以我们这60个村路没有修好的,路灯就不配。凡是列为市级区级的重点村,我们07年首先的切入点是村村都要亮,特别是主干路由区里和镇里共同负担,基本上灯我们就区里边出了,但是灯往哪儿安,得安在你硬化的路上,所以先硬化再亮化。先上水后治污,如果你这个村农民饮水问题都没有解决好,怎么谈治污呀,我想在这个秩序次序上大家应该摆布好,还有几个秩序、次序,你们在实践中再研究。总而言之,要选准切入点。在切入点上大家还得因地制宜,你比如我们刚才和区长也在议论,节能化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也是方向,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气,现在还有一个吊炕。吊炕首先要做好发动,让群众认识,不能建了再改,因为很多农民在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以后,很多由炕变成床了,是不是由床再变为炕,是怎么去考虑,这需要研究,新的吊炕要配合新能源,什么新能源?就是把我们的秸秆,树枝等要粉碎制成块儿,统一制成块儿,如果还停留在过去烧柴、烧煤,即使搞了吊炕,燃烧物也要发生变化,不然就没有新意所在,所以这个秩序我就不细说了,总之大家需要选准切入点,稳步的推进新农村建设,我想一个村就先把你村里面搞什么,户里面搞什么分清楚,把谁该管什么都明确了再进行建设。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我想再重申,有些可能是旧话重提,但是在今天场合下,还要讲。我想在我们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要坚持五要五不要:

第一,要民主商议,不要强迫命令。一个村新农村建设到底怎么搞?选择那种类型?一定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来议定。取得绝大多数村民一致意见以后,再按照那个模式去搞。千万不要领导意识,不要强迫命令,我想这一点再重申一遍。很多村都这样做了,特别是新的村支部选举以后,新的村委会没诞生之前,希望新的支部能够承担起这项工作,还要商民意。

第二,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我们学习*就学习*内在的东西,不要盲目攀比,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的村走的快点,有的村走的慢点,这都是允许。所谓量力而行,在我们整个建立新农村过程当中,不能举债,不能新农村亮起来了,暖起来了,新农村面貌改变了,最后形成老百姓沉重负担,债台高筑,这就失去了我们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意义。

第三,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因为本来我们这些村就存在着差异性,有平原,有山区,有丘陵,有的村经济发展快了点,有的慢了点,要因地制宜,要体现特色。在特色上要做一些文章。所以我们学习*,*就有*的特色,山区的四马台就有四马台的特色,庙儿岗也有庙儿岗的特色,就是说还要围绕自己的优势在特色上有所建术。其次要引导扶持,不要包办代替,特别是对农民这个主体不要事事都集体包起来,一定要他们参与建设新农村,特别是在主环路以外,那些胡同街道,一定要让农民有参与意识。另外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后,还要让农民有自觉参与管理的意识。我看牛家场、保和庄等村,街道硬化以后,挂上牌,哪几户管哪段,这好,这就把城市里的门前三包适用于农村了,要引导,不要包办代替,特别是我们在一些产业上,比如说生物质气,包括沼气,一开始就不要给农民零代价,就是说所有负担都由集体承担。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定义,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建设过程当中,有政府、集体、个人、社会共同参与,这叫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农村的维系过程当中是由集体和个人双重运行,这是我们新农村的最本质的东西。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所以我们要通过这些有偿来培养农民这种意识,这种理念。所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中,把这些还要把握好。

第四、要注重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实实在在,千万别做秀,别流于形式,特别是要使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长久,我想我们新农村千万不要短命,三两年诞生了,维持三两年过几年销声匿迹了,又倒退了,所以这点一定要注意,

最后一点、要统筹兼顾,不要出现新的反差,大的反差。现在各乡镇都在安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今天是07年的60个试点和*年的两批试点120,可是我们全区一共462个村,按照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的理念,要共建要共享,要让各村,我们所有老百姓都要享受党的阳光,享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成果,所以就要求我们的各乡镇,今天书记和乡镇长都来了,要处理好试点和一般村的关系,一般村要能动什么就动什么,哪怕把厕所改了、路灯亮了、把路硬化一条,也要村村都要见动作,村村都要有点变化。不然的话,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光注重试点村,会出现一大批好的发展越快,经济实力差一点的,我们新农村建设就步履维艰,就很艰难,新的一种反差就出现了,所以我们要求各个乡镇在安排重点村的同时,也要安排一部分财力为一般的村都要做点实事,做实事就是三最原则: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那些问题,为这些村解决点实际问题。

最后,联牵共建,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农村的事,是党和政府的主张,应该是一种社会行为,所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身就是党、政府、集体、个人、社会,共同作用的一个载体,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的优势。

农村特色亮点和重点工作篇4

强化示范引领。加强党员队伍管理,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夯实村级组织换届基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社区街道党建特色亮点工作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2020年以来,XX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打赢“两战”、以“五十大”重点项目为抓手,全面深化重点项目攻坚年、基层基础建设年,有力推进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现将具体工作报告如下:

一、2020年特色亮点工作

一是坚持抓产业、扩优势,产业升级不断加快。主要指标扭负为正。在复工复产初期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及时成立专班组织企业接返员工近X余人,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帮助企业从停工停产恢复到X%以上产能,是XX区第一个实现规上企业X%复工的镇街道。

在全球疫情扩散期间抢抓产业重构“机遇期”,鼓励和引导企业把握海外企业生产停滞重要时间窗口,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XX等一批优质骨干企业成功抢占市场份额、实现逆势扩产。1-10月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增速X%、制造业税收增速X%。产业空间不断拓宽。半天时间完成十亿企业金宇机电供地区块政策处理,企业已成功摘牌该地块。X两家瞪羚企业拓展生产用地正在落实。X村集体留地开发完成手续办理和招标,计划启动开发建设。积极服务X企业建设,确保早日建成投产。

加快推进联丰堂绿色产业园区场地平整和边坡治理工程,a区块完成工程建设正在标准厂房施工。农业基础逐步夯实。积极开展项目包装,争取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区示范点项目立项落地。X亩土地开发项目完成政策处理,启动施工建设。启动X建设,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完善。完成X余亩高标准农田提升,保障农业生产。

二是坚持抓项目、补短板,村镇建设不断完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XX中心幼儿园启动建设,正在基础施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项目设计和图纸审核。集镇综合供能服务站即将投入使用,澄江支线综合供能服务站启动降坡施工。

加快璀星佳苑住宅区块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21年完成地块挂牌。完善道路交通组织。X拆迁安置取得重大突破,完成X主线X间房屋和支线2间房屋集中拆除,安置区块启动施工建设。完成高速公路便道亮化提升,优化行车条件。启动胜利村老旧汽车桥改造。完成美丽公路一期项目验收。

改善村镇环境面貌。实施美丽城镇建设,以项目带动环境提升。加快XX河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建设,建设X公里X绿道。推进X公园一期建设,加快上山游步道建设。进一步落实长效保洁机制,制定督查考核办法,动员各村开展深入、彻底、持续的环境大整治行动。保持“治危拆违”高压态势,打造“无违建村”精品村。

三是坚持抓治理、保民生,民生事业蓬勃发展。打造美丽乡村。加快XX老村新生示范工程建设,精心谋划沿XX河东西向滨水休闲景观带建设,对XX的瓷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依托XX历史深厚的佛教底蕴,积极探索XX康养小镇建设。

继续与X学院深度合作,从“米面+党建”、“米面+文化”、“米面+旅游”三方面入手,打造五位一体特色米面产业园,走好特色农产品现代产业化发展之路。优化公共服务。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提升便民服务中心设施条件。启动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五星级残疾人之家。

全面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卡点值守、居家隔离、公众场所巡查及健康码申领推广等工作,实现“零确诊”目标。维护社会和谐。推进“雪亮工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抓好出租房、各类生产经营场所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隐患整治。加强防汛防台筹备,完成XX头闸检修维护,配齐各类防疫物资。

四是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基层党建不断巩固。强化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X次、XX大讲堂夜学X次,实现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全面从严治党压力传导到全体党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深落细落实。

加强阵地建设。完成统战之家硬装建设。启动青年民兵之家阵地设计,推动武装规范化建设。成立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岗亭,整合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提升行动,杏林村村级活动场所完成项目选址,东星村村级活动场所启动施工建设。

强化示范引领。加强党员队伍管理,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夯实村级组织换届基础。落实“四个一”帮扶机制,推进后进村党组织整转。积极建设X个拟上市企业党建示范点和X个农村党建示范点,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水平。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基层基础,承办区六届“XX好故事”宣讲比赛。成立街道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繁荣文艺事业。

二、当前工作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2020年来,我们在推进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经过梳理,依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尚未巩固,科技和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还不够强,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挑战。

二是集镇和农村的环境面貌有待提升,优质项目实施相对不足,打造田园乐活小镇任重道远。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公共服务资源还未全覆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需付出更大努力。

四是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干部学习意识、精神状态和能力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

三、2021年工作重点

一是稳企业稳外贸。持之以恒开展“三服务”活动,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引导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扩大海外市场。

二是抓产业促转型。坚持抓大活小,以金宇机电、青蛙泵业为龙头,培育水泵与电机、模具与塑料两个十亿级产业集群集聚。聚焦高成长企业和优质小微企业,加快实施“零地技改”,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X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X家。

三是拓宽发展空间。完成XX等X块共计XX公顷工业用地供应,启动XX村集体留地开发,加快推进X绿色产业园区场地平整和边坡治理工程。

四是夯实农业基础。力争省级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区示范点项目立项落地,启动凉棚X塘建设,完成高标田改造提升,新增红美人柑橘X亩。

五是补齐基础短板。推进XX中心幼儿园建设,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项目,完成集镇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新建X国道X支线综合供能服务站,做好供水三期、220千伏XX变电所施工。

六是完善交通布局。加快XX国道XX区块拆迁安置,完成高速公路便道亮化提升,改造胜利村老旧汽车桥,启动美丽公路二期建设。

七是提升人居环境。完成XX河综合整治工程二期XX公里滨河绿道建设,完成XX公园一期建设,启动XX公园二期建设,实施下浦桥河综合整治工程,争创大埭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

八是打造美丽乡村。加快XX老村新生示范工程建设,打造XX五位一体特色米面产业园,积极探索XX康养小镇建设,实施X、X美丽庭院建设。

农村特色亮点和重点工作篇5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发展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内容,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排水体系工程建设,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注重长效,突出重点,瞄准弱点,破解难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努力打造生产转型、天蓝水净、绿荫环绕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分级负责、部门联动原则。各乡镇为本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村(社区)具体负责推进落实。各有关部门负责督导协调和技术指导。

(二)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重点区域的环境问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三)坚持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三、目标任务

(一)近期目标。全面开展农村"四清四化"和"五改"("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危房、清庭院。"四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特色民居改造提升村及环县城、乡镇所在地、环景点周边、国省州县主干道、沿高速路两侧等重点区域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机制,继续推行"户清、村集、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分级处理模式,扩大农村污水处理试点范围,不断提升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质量。

(二)长期目标。在巩固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抓不懈。通过整治,达到村容村貌整洁、环境舒适优美、乡村特色鲜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到2017年底,建成"美丽乡村计划"省级示范点11个,到2020年底,建成"美丽乡村计划"省级示范点20个,力争全面实现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率达到100%.

四、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大力推进"四清四化"、"五改两建"、"两抓一控"、美丽乡村和特色民居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一)全面开展"四清四化"工作。"清垃圾",清理村街道路、村庄周边积存垃圾,重点是村街路口、村内主干道、农村集贸市场等关键地段,做到及时清运、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变垃圾随处乱扔、随处可见的情况;"清杂物",清理村庄道路、巷道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重点防止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等"五乱"现象的发生;"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拆除村内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坍塌破房、残墙断壁,做到路旁无乱搭乱建、道路整洁畅通;"清庭院",清除房前屋后垃圾、杂物,清理畜禽粪便,规整院内堆放物品,做到房内院落整齐清洁;"绿化",因地制宜种植各类树木、花草,大幅度增加绿地面积,完善现有绿化设施,具备条件的乡(镇)打造园林绿化景观街道;"美化",对村庄建设的选材用料、建筑样式、墙面颜色等进行规划和提升。拆除违章建筑,整治临街、临路建筑立面,统一粉刷墙壁,规范村内主街道建筑色调,规范户外广告、路牌和公共标志。有条件的村庄加强文化广场、文化墙、村民活动中心建设。村庄、广场等地方可设美观整齐的村务公开栏、宣传栏,主要街道两侧院墙可粉刷醒目的宣传标语,也可绘制各种有益健康、文明、向上的宣传画;"亮化",村庄主要道路安装路灯,积极推广节能灯和太阳能灯。修缮维护村内已建好的路灯等亮化设施,对已损坏的亮化设施及时更换,有条件的村实施现有亮化设施提档升级;"净化",重点治理村内主干道污水排放、村街路口、施工现场、集贸市场、公共场所以及公路沿线环境卫生,达到净化要求。

(二)继续推进"五改两建设"工作。"改路",对乡村道路、农村街道进行全面维修改造,基本做到主街硬化,出村道路路面平整,安全畅通,路况保持良好,逐步实现硬化道路户户通;"改水",因地制宜、科学有序推进农村集中连片供水,进一步提高农村饮用水合格率。加大农村供水水质监测力度,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保证水质达标与饮水安全。供水满足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水质合格率达到100%;"改厕",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逐步改善入厕环境,采用三格池式、沼气池式厕所等多种形式对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改圈",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业发展,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严禁在环境敏感区新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采取有效措施对产生的畜禽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垃圾处理方式",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装备设施投入,继续推行"户清、村集、乡镇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分级处理模式,做到定点收集、定时清运,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辐射范围内管网配套建设,推进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乡镇建成区、中心村建立较为完善的污水、雨水收集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垃圾转运和处理设施建设",根据村庄人口、垃圾产生量等,配足配齐封闭式垃圾桶(箱)、垃圾运输车等装备设施。每个村庄有相应数量的垃圾收集点和人力垃圾清洁车,每个乡镇建有垃圾转运站和垃圾转运车。在县内按规划选址建1—3个高标准垃圾处理填埋场,推广使用垃圾碳化炉或生活垃圾生物处理器等设施。加快农村专业环境卫生队伍建设,每村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每个乡镇配备3-5名环境卫生监督员。

(三)积极推进"两抓一控"工作。"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利用2015至2020年5年时间,在全县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重点抓好环县城、省州县主干道沿线连片整治示范区建设,其他乡镇根据实际情况抓好本乡镇的示范区,培育示范典型。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为全县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探索积累经验;"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精品示范点",结合"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及特色民居改造提升村,打造一批城乡统筹、独具特色、生态文明的精品亮点。每个乡镇打造5个精品村。"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农产品产地污染源管理、推广农牧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大力发展沼气等新型能源。实现养殖大户和散养殖户污染物统一收集、统一处置、统一利用。

(四)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和特色民居建设。按照县域镇村空间布局规划和镇村建设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美丽乡村和特色民居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建管并重、综合整治,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着力推进"美丽乡村计划".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按照"三新五有"(结构体现新设计、建设采用新材料、外观呈现新面貌,有干净整洁的厨房、有安全卫生的饮水设施、有沼气或其他清洁能源、有太阳能或其他淋浴设施、有卫生型厕所)的基本要求,宜改则改、宜建则建,依法依规推进特色民居建设。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城镇供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向周边农村覆盖,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5年5月—7月)。县、乡镇要逐级召开动员会议。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各乡镇、村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制订切实可行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二)集中攻坚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全民动员,部门联动,上下协调,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打好以"四清四化"和"五改"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特别是做好环县城、环景点周边和沿高速路两侧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

(三)长期整治阶段(2015年12月--2020年12月)。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遵循乡镇、村空间布局、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美丽乡村和特色民居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健全完善农村环境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的落实,逐步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四)考核验收阶段(实施期间每年12月份)。每年12月份,由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环保、住建、财政、农业、卫生等有关单位,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行考核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是着力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内容。为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经县人民政府研究,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住建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和环保、农办、财政、农业、林业、扶贫、水务、卫生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综合协调、检查督导和年度工作安排等。各乡镇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环境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重要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细化措施,分解责任,加强督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结合农村工作特点,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来。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着力报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多元投入,形成互补。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及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设备购置等项目进行奖补,并解决农村日常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费。要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发动农民筹资筹劳,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把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农民自主投入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互为补充、有机结合的良好互动关系,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步伐。

农村特色亮点和重点工作篇6

延边州委、州政府聚焦目标,高位推动,精心谋划,压实责任,强化督导,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延边州共落实各类扶贫项目1660个,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8.8亿元,全州有近19.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的37%下降到2015年的13.3%。

一排排整齐的房屋,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一盏盏明亮的路灯,照亮了夜幕中和龙市南坪镇龙渊村村民们回家的路,也照亮了村民的新生活。

“生活改变太多了!自从政府征用了2公顷地,大部分的征地补贴给了我们。然后村里用剩余的补贴进行信用放贷,每年给我们分红、交医保等,现在的日子过得舒坦。”提到脱贫致富,敦化市江南镇下石村村民杨臣满脸幸福。

龙井市扶贫办选定龙井海兰江牧业有限公司作为入股企业,购置优质延边黄牛630头,分配给农户贫困户,贫困农户以黄牛为资本入股企业,并由企业统一饲养,每年为项目涉及贫困农户发放效益分红。

……

这样一桩桩新鲜事,最近五年在延边大地精彩上演,从未间断过。

这样一幅幅幸福画卷背后,是延边州各级党委政府用扶贫画笔书写出的满意答卷。

强化组织协调积极开展定点扶贫

“十二五”以来,延边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将其作为全州重点民生实事,出台了《延边州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方案》,先后编制了《延边高寒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延边州以工代赈建设“十二五”规划》,建立了全州以工代赈和扶贫产业项目库,确保全州扶贫开发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以两办文件印发了《2012-2015年延边州定点扶贫工作方案》,提出了帮扶目标,明确了帮扶任务,定点扶贫工作覆盖了列入“十二五”整村推进计划的所有贫困村。

全州有4个中直单位、88个省直单位、124个州直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各县(市)也制定了本级定点扶贫方案。2014年,又组织71个州直单位开展“联县帮乡驻村”主题实践活动,开展驻村帮扶,县(市)直单位也组织了驻村帮扶,全州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据统计,五年间,中、省、州直属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1亿多元,捐助物资折合人民币3000多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汪清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2016年黑木耳产量5.5亿袋、2.75万吨,从业户数11261户,实现产值16.5亿元,菌农收益逐步提高。

延边州将扶贫开发与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特色,提高品质,创建品牌,增加效益。在全州实施了具有延边特色的10亿袋木耳、10万亩中药材、万吨烟叶、50万头黄牛、20万亩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工程,取得可喜成果。据统计,目前,全州地栽木耳达到12亿袋,带动种植户2.5万户;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561公顷,带动种植户2.2万户;黄牛达到56.7万头,规模以上养殖户8113户;种植烟草5068公顷,带动种植户1.5万户。

延边州在4个重点县的扶贫产业发展上各有侧重。汪清县除实施木耳大县(5.5亿袋),还实施了10万头黄牛建设工程;安图县实施了建设药材大县工程;和龙、龙井实施了建设10万亩绿色有机水稻工程。通过这些产业工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深化改革创新实现三方多赢局面

延边地区贫困人口中老龄人口和病残人口所占比重比较高,达到65%以上,这部分人大多丧失了劳动能力。同时,一些扶贫产业项目也不适合单人单户分散经营。针对这一情况,延边州尝试了委托经营、合作经营、股份制经营等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吉林省雪山n貂养殖有限公司与和龙市福洞镇合作,与福洞镇475户贫困户、1055人签订了300万元的扶贫委托经营资金,新成立种貂养殖示范基地,无偿提供种貂1000只和饲料供应,并派专业人员进行防疫等。采用“公司+协会+合作社”的产业模式,着重帮助镇内贫困户脱贫,逐步推广以貂厂为主,各类合作社养殖厂为辅,辐射广大农户的产业模式,无偿提供优良种貂、饲料、技术服务,实行保值收购,自担市场风险,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公司每年拿出30万元作为分红金,每户年可增收630元。

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扶贫产业经营模式和资金使用方式,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经营实体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并扩展了业务,并促进了全州农村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呈现出贫困户、经营实体和产业建设多赢的局面。

以工代赈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乡间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路旁的鲜花争奇斗艳,村中的农舍排列整齐,太阳能路灯亭亭玉立,健身广场器材闪亮。图们市月晴镇水口村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从前,图们市月晴镇水口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很差,2010年,在有关部门协助及村主任带领下,筹措640万元资金在村内实施了小河流域整治、饮水管网改造、排水渠修缮、村内道路硬化、住房改造等工程;现在村内道路硬化率和住房砖瓦化率达到100%;新建230平方米村部暨党群活动室、农家书屋,架设太阳能路灯41盏、修建艺术栅栏、朝鲜族风格观光凉亭等。同时加大村容整治建设,新建垃圾堆放点8处,购置了垃圾清运车2台,种植云杉、花卉等植物1.2万株。此举措因地制宜为水口村设计了一个起点高效果好的村庄建设规划。水口村成功申报全国美丽乡村试点,获得了“全国美丽乡村”称誉。

“十二五”以来,延边州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加强了村屯绿化、亮化和环境提升工作。自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以来,全州农村特别是重点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有了巨大改观,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强。

延边州还实施以工代赈项目469个,落实以工代赈资金38629万元。修建河堤73380米,拦河坝13座,灌溉渠道51285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4.5平方公里;修建乡村道路588.8公里、桥梁57座;修建围栏5450米;打井引泉101处,解决了45762人和20246头大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泥草房和危旧房改造59886户,占农业总户数的23.1%。

完善建档立卡打好精准扶贫基础

农村特色亮点和重点工作篇7

一、指导思想

创建文明示范村镇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以人为本、规划先行、突出重点、积累经验、示范带动”为总体要求,以建设美好环境、发展高新经济、倡导健康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实现经济与社会、农村与城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一)概况

麻丘镇位于江西省会南昌的东面,西抱瑶湖,东接塘南,南靠抚河,北连滁槎,地势平坦,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通往余干、万年、景德镇乃至浙江沿海的省二级公路昌万公路由西向东穿境而过,并与京福高速公路乐温段在境内交汇。

(二)定位

随着昌万公路和乐温高速公路的贯通,麻丘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凸显。根据《南昌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要求,按照“西进、东拓、北控、南延”的总体指导思想,麻丘定位为南昌的东大门,高新区加工业基地外延式发展重点镇。

(三)目标

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江西重点镇、打造南昌东大门”这一总体目标,以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以搞好村镇规划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实现“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为主要内容,整体推进农村文明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工作,加强农村维稳网络和基层民事调解网络建设,健全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确保农村社会秩序良好和社会稳定发展,努力使我镇面貌3至5年有一个较大的变化。

三、具体任务

抓住机遇,在城市规划发展中找准定位,加快发展步伐,围绕“一个目标”,即把麻丘建设成为产业特色明显、配套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文明小城镇;推进“二个对接”,即与南昌市的城市规划对接,与高新区的特色产业对接;发挥“三大优势”,即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四大产业”,即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高效农业和物流仓储、商贸等第三产业,为全区乃至全市的大发展格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5年,我镇将在以往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中即得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设一个标志性建筑

精心设计,严格施工,在瑶湖桥头麻丘境内建设一个标志性建筑,使之成为麻丘新型小城镇文化的象征,麻丘镇发展日新月异的见证。

(二)打造两个中心示范村

以鲁溪、武溪村为示范点,建设两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文明示范中心村。中心村的工作以抓好村组环境整治为重点,突出解决建设无规划、进出无道路、排污无渠道、垃圾无管理的脏、乱、差现象,使农村村容村貌有一个明显改观。

(三)推动三项致富工程

继续扎实推进村党支部书记“双带”致富工程,帮助村支书制定“双带”规划,选准“双带”项目,搞好项目与资金、技术、市场的有效对接。在金凤、鲁溪、库前村建立三个大棚蔬菜基地,预计这三项工程总占地面积约150亩,建成后每亩产值可达1.5万元以上,该项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四)加强四项建设

积极推进农村道路、农村生态环境、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和优化农村生态环境。

1、完善路网建设。一是硬化全部村级道路,使我镇村级道路硬化率达到100%;二是完善三纵四横七条道的道路方格网建设,三纵即昌万路,文教路,荷湖路,四横即麻中大道,麻中东路,厚溪大道,南厚路;三是美化、亮化现有的昌万、文教、厚溪、刘城等省、市、区、镇、村、组6级道路。

2、新建一所小学。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新建一所小学,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该小学拟紧靠麻丘高中部建设,占地面积约30亩。

3、启动两个小区。小区建设地点分别为麻丘老农贸市场和卫生院以南空置地。作为文明村镇示范点创建工作的一部分,这两个小区建成后将主要用来对拆迁户进行统一安置。

4、繁荣两个市场。进一步搞活武溪、麻丘集贸市场,繁荣我镇经济,便捷我镇居民生活。

四、实施办法

创建文明示范村镇示范点工作是当前我镇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试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探索和完善创建机制,狠抓任务落实。

(一)精心规划,严格建管

1、划编制上,突出一个“高”字

这步工作我们已经完成。2005年,我们聘请武汉大学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的专家,在充分论证麻丘镇的实际情况和区位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城镇规划的新理论,本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综合协调发展的原则,确定麻丘的城镇性质为:南昌的东大门,是高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窗口,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服务南昌市的卫星城。同时,高起点编制了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城镇用地,城镇景观等专项规划及城镇道路,给排水、电力、电讯等详细规划,并正报经省政府批准实施。

2、在建筑设计上,突出一个“精”字

城镇建设中,最能体现城镇建设的是城镇建筑,而城镇建筑的特色主要取决于有无好的建筑设计。麻丘作为一个新型小城镇,将不追求大中城市的高楼大厦,力求在“特”和“精”上下功夫。在众长的同时,注重塑造自己的特色。我们将根据对外开放的需要和南昌东大门的实际,力争在建筑物立面的设计上作文章,出新意,选好外观色调,在体现各自特点的基础上保持整体建筑风格的一致,雕塑一批精品建筑和城镇标志性建筑。同时,为了突出城镇特色,我们一是在追求建筑风格的同时,加强城镇绿化设计,精心选址,规划建设好一定数量的公共绿地广场,在丰富城镇景观的同时,又为市民提供休憩、娱乐场所。在行道树的设计上,我们将采取高中低错落、乔灌木结合的全方位立体绿化方案,栽植草坪,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二是积极开放建筑设计市场,精心搞好城镇整体设计和单体建筑设计。对各项建筑工程,我们将不求大,但求精,树立精品意识,力争把每项工程都建成一个精品。三是在塑造镇区新特色的同时,还将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工作。

3、在城镇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

城镇管理是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体现。在加强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和管理的同时,我们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大城镇环境治理力度,建立多部门综合执法的市容监察机构,对城区的绿化、美化、进行综合治理。一是加大绿化工作力度,根据城镇绿化“三分种,七分管”的特点,由镇里相关职能部门完成辖区内道路和公共绿地的绿化管理工作,二是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在全镇主要街道设置果皮箱,新建公厕,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三是加大市容管理力度。城管监察大队每天对镇容环境、规划建设等方面进行管理,坚决按章办事,取缔违法建筑,清理马路市场,方便居民。四是加大亮化工作力度,以店面亮化为主体,以高层建筑亮化为点缀,以户外亮化为衬托,不断营造亮丽夜景。

(二)创新体制,多元投入

按照“政府引导、以镇为主、市县联动、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组团开发、滚动推进”的原则,考虑组建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或综合开发公司,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麻丘文明村镇建设。

1、立足资源,盘活现有资本,使“死”资产变成“活”资产

众所周知,在集镇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一些双管单位、镇直单位聚集的地方,往往是集镇的中心地带,繁华的商业区。根据现有的集镇规划,把这些老单位迁出来,不仅有利于其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出黄金地段,通过出让、租赁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资源,加快小城镇建设。我们可以抓住日后规划的契机,动员镇直单位和部门到集镇新区征地,盘活原有的黄金地段。这样,不但改善了办公条件,而且可以通过挖掘资源,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

2、综合开发,扩张资本总量,使“小”资产变成“大”资产

对小城镇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开发,以开发促建设、以建设促开发,实行以地生财,以房带路,滚动发展,自求平衡。通过以建引建的方式,考虑在路两侧开发临街商住楼,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改变集镇面貌。这样,通过综合开发挖掘资金的同时,使小城镇建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3、创新机制,集合民间资本,使“散”资本变成“整”资产

面对资金紧缺的困难,我们将大胆探索尝试,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市场筹资为手段,群众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资机制。在坚持公共事业整体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多渠道、放开经营、公平竞争、有偿使用。如通过拍卖道路的冠名权,加大基础设计建设的投入,通过运作,转让灯箱广告的经营权等形式,广开筹资渠道。另外,为鼓励先富起来的农民进镇购房居住,我们将根据自身条件,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农民进镇建房、购房,使之成为集镇建设的主体。

五、工作要求

(三)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了使“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活动在我镇能顺利开展,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活动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李顺华

副组长:徐水保毛永钢

成员:邓宝根周宽堂周建海魏海龙胡石子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和部署全镇的文明村镇工作,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领导联系点制度、岗位责任制等,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各职能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各村、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创建文明村镇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村、各单位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抓好活动的开展。确保创建活动有安排部署、有实施督查,有总结表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目标责任体系。

(四)多方联动、齐抓共管。

创建文明村镇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一致、齐抓共建。综合推进村镇组织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科技文化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等系统工程。真正使我镇的整体面貌和文明程度有一个全方位的提高。

(五)依靠群众,以民为本。

广大农民群众,既是文明村镇工程的受益者,又应是文明村镇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创建文明村镇应体现群众性。要在创建活动中,吸引和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创建活动。开展以文明村镇工程为主题的文明家庭、“十星级农户”等创建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自我受到教育,在科技、法律、文化、卫生“四进门”活动和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科技文化教育中素质得到提高,在美化村容村貌活动中文明程度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真正形成“人人参与创建、人受到教育”的良好局面。

(六)狠抓落实,注重实效。

扎实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工程,将大力促进我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各村、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的精神,把创建文明村镇工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出台务实的举措,狠抓落实,一抓到底,跟踪问效,确保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一个看得见的成效。

农村特色亮点和重点工作篇8

一、2013年工作亮点

(一)、超额完成主要经济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4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57%;招商引资完成500万元,占任务的100%。

(二)、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1、大力推进现代种植业发展。以九叶青花椒、速生林、花卉为重点,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在落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4230亩的基础上,集中成片新发展600亩青花椒产业示范片和500亩杨树速生林产业。

2、加快推进特色生态养殖业发展。

在发展传统养殖业的同时,我们进一步突出元足庵村的野猪,金台山村的跑山鸡、黑山羊,村的piC生猪,雷堂村的肉牛。目前,野猪存栏67头、跑山鸡存栏8000余只,发展养殖专业大户31户。

3、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1)在元足村、新公路沿线打造千亩青花椒示范带;(2)在五柏树村建立杨树栽植示范带;(3)在村建立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发展山羊、剑鸭、土鸡、piC生猪养殖示范带。培育一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知名品牌,建立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三)、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水利项目扶持,充分用好、用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兴建通村水泥路1.6公里,整治通村水渠4.5公里,维修分水岭提灌站2处,基本解决全乡7个村6500余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继续做好武引船灌区白鹤林水库建设前期的控管工作,做好库区百姓的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完成场镇安全饮水工程。

(四)、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

加快场镇旧房改造,已完成第一期7套旧房改造,今年底完成场镇安全饮水171户工程建设。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规范车辆停放,完善场镇街道绿化,种植四季桂50多株,新安装路灯14盏,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精品场镇。

(五)、努力发掘民间特色文化

培植书法爱好者群体,弘扬书法文化,今年选送的书法作品多次获得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深入发掘民间特色文化,组织开展“送蜞蚂、迎春祈福”民俗民间文艺表演活动,被东方卫视台和电视台在全国播送。

二、2014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加快场镇建设,全力推进场镇上档升级。

加快场镇旧房改造,明年初要全面完成第一批场镇旧房改造工程,彻底改善场镇容貌。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启动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增强污水处理和排内涝能力;抓紧实施场镇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完善场镇街道绿化;启动农贸市场建设,增强市场配套功能;提高场镇资源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

(二)、加快农业产业示范片建设,努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大土地流转,突出发展青花椒主导产业,巩固建设千亩青花椒产业示范片;集中成片种植核桃,着力建设千亩核桃产业示范园,加快发展现代特色林产业。培植养殖大户,突出发展以piC生猪、野猪、山羊、肉牛、土鸡、箭鸭为主的绿色、生态、高效的现代特色养殖业,着力建设具有特色的生态养殖示范片。同时,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组织,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农业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三、2014年对县政府工作的建议

农村特色亮点和重点工作篇9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市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决定在全镇开展“美丽乡村推进年”活动,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城乡统筹发展为要求,通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深化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建设工程等措施达到做特做优产业、做大做亮集镇、做美做精村庄的目的,努力建成一批“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美丽乡村。

二、建设目标

大力开展“美丽乡村推进年”活动,结合各村特色优势,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打造精品”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以深化“百千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提升”、“特色产业提升”和“综合素质提升”四大工程,计划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重点培育1个中心村、打造2个风情小村、创建2个全面小康村,开发2个特色村,建设3个重点村,初步建成沿路(甬临线-镇西路)、沿江(广渡-汇溪-柴家岙-条宅-杨家堰-许家-楼岩等7个村沿线)2条美丽乡村景观带。

三、实施步骤

1、规划设计阶段(2012年2月1日—4月10日)。以村为单位,结合各村实际,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做好村庄规划、环境提升专项方案及亮点、节点的设计。

2、方案审定阶段(2012年3月1日---4月20日)。通过实地调研,结合镇整体规划,审定各村建设方案。

3、全面建设阶段(2012年3月1日—11月14日)。发动各村,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全面投入美丽乡村创建。

4、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11月15日—11月30日)。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各村建设进度,分别对各村创建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通报。

5、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12月1日—12月30日)。进行查漏补缺,巩固前期建设成果,查找不足,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四、建设内容

(一)面上整治

1、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一是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的标准推进村庄环境提升工程;二是按照“庭院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的标准抓好美丽家庭创建工程,拆除破旧危房,消除房屋周边杂物和垃圾;三是全面整治村内沟渠、河道和水库,达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四是抓好沿路、沿江的环境整治,提升建设品位;五是坚持完善村庄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巩固村庄环境质量,做到建管并举,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2、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一是加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结合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农房“两改”和下山移民,统筹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配套,进一步改善农村群众的居住条件。二是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完成甬临线白改黑拓宽、镇西路改造、公交车站搬迁工程,深入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用水、农村电气化等工程建设,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三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功能齐全的村务活动、劳动保障、医疗卫生、文化健身、农民就业、党建活动等服务场所,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大力推进“特色产业提升工程”。一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大力发展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加快草莓、茶叶、竹等主导产业基地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建设一批集科技型、生态高效型、示范带动型于一体的精品水果栽培示范园区,试栽白杨梅、红心猕猴桃、蓝莓等新品种。二是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业。充分利用农村特色农业、山水资源、田园景观、地域文化和人文传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生态为主题,养生为内涵,文化为活力”,大力发展富有特色的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使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成为旅游亮点。

4、大力推进“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一是挖掘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做优条宅布龙文化、冷西养生文化、广渡农耕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体现“一村一韵”。二是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深入推进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种文化”活动,大力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培育具有良好风尚和高素质农民。三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以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目标,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严格执行“五议二公开”和农村四项制度,着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民利。完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精品示范点建设

1、中心村1个:楼岩村。通过开展人口集聚、新建农民居住点、土地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基本实现“有一个农民集中居住区、有一个商贸服务区、有一个公共服务功能区、有一个绿化景观休闲区、有一个特色产业园区”的目标。建设农民公寓及配套绿化工程,10月前完成配套绿化工程;建设标准化社区医疗服务站,11月前完工;搬迁改造村农贸市场,6月前完工;硬化并绿化上楼岩执勤室至下楼岩桥路段,长1800米宽20米,7月完工;新建村执勤室2座130平方米,已完工。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扩面提升项目,拆处露天粪坑410座,新建村公厕16座,新建垃圾集中处理站1座,新增垃圾箱40个,5月前完工。大力发展产业,开发古荡岙农业精品示范园项目,不断促进农民增收。

2、全面小康村2个:后潭村和柴家岙村。按照“村强民富、村容整洁、村务民主、村风文明”的要求,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以发展项目为支撑,突出“靓、洁、乐、和”四字,积极创建市全面小康村。后潭村:实施250米长的村道拓宽工程,安装扶栏,改建四只河埠头;建设连接后潭至宅弄的公交线路配套设施,开辟让车位3只;修缮村老年活动场所,翻修屋面、粉刷墙面、油漆柱子、添置器具;配套公园健身设施,在公园里修建休闲亭一座,并安装健身器材一套。柴家岙村:完成村公墓地建设,铺设溪坑河道及加固河岸,沿溪坑的水泥路拓宽1米,对墙体进行喷塑美化,新建占地面积1亩多的休闲公园和通往公园的小桥,修建竹林道2公里,进行退宅还田3.2亩,建设生产营业用房等。

3、风情小村2个:即杨家堰村和许家村。突出特色,挖掘内涵,将特色农业与优美的自然山水结合起来,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前提,全面提升村庄品位,打造江南风情小村。杨家堰村:利用茶叶、毛竹为基本元素,辅以绿色生态环境营造生态山村风情。在完成风情小村规划图的基础上,今年将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扩面提升项目为主,翻修村综合大楼和扩建红白事场所;修建三段总长为10余公里的竹林道,解决农产品的运输问题;硬化总长2公里的村东西两头的黄泥路,配套绿化,并安装路灯;对部分农居房、空地进行改造,见缝插绿,改造河道等。许家村:利用横山水库优美的山水风光和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开发现代休闲农业精品园,打造休闲农业观光风情小村。今年将着力在基础设施完善上下功夫,新增道路绿化300米,粉刷房屋墙面15000平方米,整治溪坑100米,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

4、特色村2个:冷西村和广渡村。通过旧村改造、村庄绿化、溪坑整治等项目建设,基本达到“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要求,特色村初现雏形。冷西村:以山水资源、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古村落、古民居的挖掘传承为载体,以精品农业、草莓产业为基础,打造养生文化特色村。建设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风格古朴的养生会所,争取8月完工;建设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旅游接待中心,争取年前投入使用;建设“富硒谷养生休闲基地”,已完成规划设计、道路建设与绿化;实施村城楼与广场修建工作,建造小型休闲公园等,计划今年完成一半工程;开发富硒现代特色农业,即万亩绿色草莓基地建设项目,在原基础上进行道路硬化、沟渠浇筑、公厕等配套务设施建设;整治全长1500米的村河道。结合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逐步实施旧村改造,对古民居进行包装修缮。广渡村:以精品农业白杨梅等产业为基础,通过引导集聚、扩大规模、优化升级,打造农业产业特色村。今年计划拆除旧屋茅棚800平方米,绿化村道500平方米,美化房屋立面3万平方米。

5、重点村3个:汇溪村、梅岭下村和条宅村。进一步提升环境整治效果,进行墙村庄绿化、村路硬化、卫生改厕、溪坑整治、墙面美化、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汇溪村:浇筑水孔头水泥路1公里,开展村后绿化工程,拆除杂屋8间,绿化2000平方米;修复六畈田机耕路;治理楼家岙、汇溪2条河道。梅岭下: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工程,连接石头岙水库自来水,进行退宅还田5亩,拆除旧屋30户;拆除露天厕所30余口,新建公厕3口,绿化300多平方米。条宅村:整治村内沟渠,粉刷墙面2000多平方米,治理村前河道250米;在张家滩自然村新增村道两侧绿化带300米,拆除杂物间3间,拆除露天粪缸10只,新建公厕1只,粉刷墙面2000平方米,整治晒场浇制水泥地并绿化500平方米,砌筑水沟60米。

(三)精品景观带建设

1、沿路整治。对甬临线-镇西路沿线进行改造,提升对外的整体形象,使甬临线成为生态良好的绿色走廊。开展以企业环境整治、广告牌匾整治、管网线杆整治的“三治”为重点的沿路连片整治。对沿路两侧影响景观的企业厂容厂貌进行专项整治,达到厂房整齐、厂容优美和环保的要求。对沿线两侧视野内的广告牌及墙面广告宣传进行规范,做到设置得当、内容健康、整洁美观。对沿线的线杆,包括电力线、广播线、电视线、通讯线等实施整理,做到管线下地。同时,做好公路两侧及空闲地的绿化景观建设,见缝插绿,粉刷外墙立面,利用镇西路原粮管所地块修建开放式休闲公园。

2、沿江整治。把广渡-汇溪-柴家岙-条宅-杨家堰-许家-楼岩等历史传承、特色农业、乡村风情等各具特色的精品示范点(村)串联成线,注重连片环境整治,提升沿江美丽乡村景观带整体效应。重点对沿县江两侧视野内的各类种养殖棚和临时管理房进行整治,使其整洁、美观,与环境协调。

五、措施保障

农村特色亮点和重点工作篇10

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对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扶贫开发、民族文化发展等作了深刻论述,并要求贵州要在深化生态文明、扶贫开发、挖掘民族文化等领域率先实现改革突破。

水城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奋力将水城打造成为全省农村“三变”改革的“试验田”,擦亮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品牌。

健全“三变”改革的运行机制。进一步调整充实“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三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研究“三变”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建立县、乡“三变”改革服务中心,明确编制和人员,配齐配强领导班子,确保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全县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支持“三变”改革向纵深推进。

夯实“三变”改革的基层基础。结合县、乡、村三级换届工作,注重把熟悉“三变”、善抓“三变”的干部选拔到乡镇班子中,配齐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强化对各级干部队伍的“三变”知识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懂“三变”、善抓“三变”的干部队伍。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注重在产业链上建支部、合作社建支部,加大村级党委、园区党委的组建力度,为“三变”改革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配齐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管好、用好200名村文书,全面提升村级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

培育“三变”改革的承接主体。进一步做大做强9个县级平台公司,将平台公司作为实施“三变”改革的承接主体,对全县“特色产业”进行保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小微企业、扶持一批种养殖大户、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作用,全面整合资金、项目、政策等各方面资源,精心选择县茶叶公司作为“包装上市”企业,将玉舍镇海坪村作为“整村上市”示范村进行打造。县财政每年投入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包装上市”企业和“整村上市”村的发展。

搭建“三变”改革的产权平台。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房屋所有权等农村各项产权的确权颁证工作,确保颁证工作今年内全部完成。充分发挥县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农村产权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等搭建平台,今年3月开始已有产权进入县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进行交易。

壮大“三变”改革的产业载体。坚持“能变尽变”的原则,将“三变”改革贯穿特色产业“种、管、套、变、加、销”各个环节。规范“三变”合同样本,明确公司、村集体、群众三者的权力和义务,切实将这三者打造成“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各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用“三变”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打造“三变”改革的典型示范。采取建议联系制度、明确联系领导、落实责任部门等方式,分层次、分批次打造“三变”改革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盆景”变“风景”。明确将青林乡作为市级“整乡推进”示范点进行打造,将米箩镇和新街乡作为县级“整乡推进”示范点进行打造,其他27个乡镇各明确落实一个“整村推进”示范点,形成全县30个乡镇“一乡一亮点”的良好格局,提升“三变”改革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