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绿色矿山管理制度十篇绿色矿山管理制度十篇

绿色矿山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7:38

绿色矿山管理制度篇1

我国绿色矿山的创建工作,以“坚持政府引导,落实企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搞好政策配套”为基本原则。在各级政府、行业协会、矿山企业协调配合与通力合作之下,“十一五”期间我国“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的战略口号,已经从地方先行试点,经过行业企业公约自律,发展到部级绿色矿山试点建设的阶段,正在向“到2020年,全国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的目标稳步推进。

二、我国绿色矿山政策法规的建设历程

(一)绿色矿山试点的政策法规建设

1、《浙江省省级绿色矿山创建管理暂行办法》(浙土资发〔2008〕20号,2008年6月20日),由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和环境保护局共同的,主要内容包括:

绿色矿山的具体含义。办法规定:绿色矿山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山。

确立了浙江省省级绿色矿山的考核标准。办法明确规定在浙江省范围内在建、拟建矿山应当按照绿色矿山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具体的考核标准是从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和闭坑矿区生态化五个方面来具体划定的。

明确了浙江省省级绿色矿山的管理分工。办法规定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局共同负责全省绿色矿山创建的管理。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绿色矿山创建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省环保局负责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市、县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门按有关规定协助做好省级绿色矿山创建的管理工作。

鼓励和优惠政策。办法规定被命名为省级绿色矿山的矿山企业,可享受四项鼓励政策:可申请获得省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资金补助;在资源条件允许时,可以协议出让的方式优先获得利用原有生产系统扩大开采范围的毗邻区域的采矿权;可根据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进度,按比例提前返还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经依法申请和审批,可享受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减免政策。

2、《浙江省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浙财建字〔2008〕149号,2008年8月14日),由浙江省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联合,主要是从财政政策上对绿色矿山企业进行支持与鼓励,办法规定:浙江省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资金(以下简称省级矿山治理资金)来源于省级采矿权出让所得,主要用于“811”环境保护行动方案目标要求的废弃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和“绿色矿山”创建项目

(二)行业自律性规范――《绿色矿山公约》

2008年,中国矿业联合会会同中国铝业公司、首钢矿业公司、山西大同煤业集团公司、江西铜业公司、中国黄金总公司、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冶金矿山协会、中国化工矿山协会等十一家矿山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倡导发起制定《绿色矿山公约》。

(三)部级绿色矿山政策法规的建设

1、《全国矿产资源规划》

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并于2008年12月31日正式。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的规划和文件中明确提出发展绿色矿业和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理念和要求,《规划》明确了矿山建设在资源利用效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区土地复垦等方面的要求,并确定了“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到2020年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建立”的总体规划目标。

2、部级建设绿色矿山指导意见

2010年8月13日,国土资源部正式《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119号)。意见提出要按《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要求,确定到2020年基本建立绿色矿山格局的基本目标任务;明确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通过开源节流、高效利用、创新体制机制,改变矿业发展方式,推动矿业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力争用1―3年时间完成一批示范试点矿山建设工作,建立完善的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研究形成配套绿色矿山建设的激励政策。

三、对我国绿色矿山政策法规的思考与建议

在绿色矿山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绿色矿山创建试点工作初见成效,目前浙江省已建成一批省级绿色矿山,这些矿山企业已经达到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等标准。目前,我国部级绿色矿山的理念已在国家规划管理层面得以体现,需要进一步跟进的是如何将宏观的理念在国家政策法规上进行具体的体现。

(一)财税政策的支持

专项资金的支持。即加大国土资源调查、地勘基金、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向绿色矿山企业的倾斜和支持力度。

财政补贴的扶持。对于被认定为“绿色矿山”的矿山企业,可以申请获得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资金的财政补贴。可以针对每个矿山的具体情况和各地方财政的差异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补贴标准。

税费的减免。绿色矿山企业经依法申请和审批,可以申请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相关税费的减免。

出让金的缴纳优惠。对一次性缴纳出让金确有困难的绿色矿山企业,经批准,出让金可在采矿权有效期内按合同分期缴纳。

(二)资源配置制度的倾斜

在资源配置和矿业用地等方面向已被认定为“绿色矿山”的企业实行政策倾斜,依法优先配置资源和提供用地;在矿区矿产资源储量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允许的情况下,绿色矿山企业还可以申请增加开采规模。

(三)申报制度的规范化

日前的《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加快研究完善绿色矿山建设具体标准和办法”。目前部级绿色矿山的准入的基本条件也已颁布,需要进一步规范的就是绿色矿山的具体申报程序。绿色矿山的申报流程应体现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更重要的是要易于操作。

(四)绿色矿山管理制度的加强

绿色矿山管理制度篇2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省级生态县为目标,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为重点,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步入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轨道。

二、绿色矿山的基本条件

(一)矿山企业证照齐全,具有工商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民用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涉及林地的,具有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征(占)用林地手续。

(二)具有经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

(三)矿山年开采规模:露天开采6万吨以上,地下开采1万吨以上。

(四)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矿山企业三年内没有被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的记录。

(五)无因矿山企业主观原因引发的和纠纷。

三、绿色矿山创建标准

(一)资源利用集约化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县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矿山开采加工布局合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科学规范。

2、产品结构优化。加大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地下开采达到85%以上,露天开采达到95%以上;废渣、尾矿的处置率达到100%。

(二)开采方式科学化

1、严格实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开采设计方案,露天矿山实行自上而下分水平台阶式开采,爆破方案符合爆破安全规程。

2、矿山开采作业选择合理的生产工艺,先进的采掘加工设备和设施,使用先进的开采作业方式。

3、编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并严格实施,实现边开采边治理。对局部闭坑矿区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同时进行复垦、复绿,矿区范围内可绿化面积绿化覆盖率不低于75%。

(三)生产工艺环保化

1、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保“三同时”制度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采场和选厂粉尘达标,噪音达标。按国家标准配备生产工人的劳动保护用品并严格佩戴。

3、矿区主要运输道路防尘措施到位,矿石运输车辆驶离矿区时采取有效的防尘保洁措施。

4、建立规范完备的废水处理设施和工艺,各种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尽可能循环使用处理后废水,实现零排放。

5、废渣、尾矿等各类固体废弃物有安全规范的专用堆场和存储场地,并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

(四)企业管理规范化

1、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2、制定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方案,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实行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为绿色矿山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制度。

3、矿产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完善,各类报表齐全且上报及时准确,台帐、档案资料完整。

4、矿容矿貌整洁,秩序井然。

5、依法纳税、缴费,足额交纳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

(五)闭坑矿区生态化

1、有完备的矿山闭矿后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土地利用方案。闭坑和局部闭坑后的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符合设计要求和预设功能。

2、矿区范围无地质灾害隐患和安全隐患。

3、矿山企业承担闭坑矿区复垦复绿的责任和义务,闭坑矿区的复垦复绿必须达到验收标准。

四、申报和命名

(一)申报

1、绿色矿山按采矿许可证的发证权限实行逐级申报。省、市级发证的矿山根据省、市级绿色矿山的创建条件,可直接申报省、市级绿色矿山;县级发证的矿山在获得县级绿色矿山称号满一年后,可申报市级绿色矿山。

2、县级绿色矿山创建申报工作按以下程序办理:

拟申报创建县级绿色矿山的企业,须填写县级绿色矿山创建申请表(详见附件2),并附相关资料,正式行文上报。申请材料经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局和环境保护局初审,报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批准。

申请批准后,矿山企业委托具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资质的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县级绿色矿山创建相关文件,编制县级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对创建方案进行评审。矿山企业按评审通过的方案实施绿色矿山创建工作。

县级绿色矿山的申报时间从每年3月1日开始,3月31日截止。

(二)验收及命名

1、验收申请。矿山企业通过实施市级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经自查达到了创建方案所确定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后,可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县级绿色矿山验收申请。县级绿色矿山的验收申请提交以下材料:

(1)绿色矿山验收申请;

(2)绿色矿山创建方案;

(3)绿色矿山创建投入资金审计报告;

(4)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总结及相关附图、照片及光盘。

2、验收。接到矿山企业的绿色矿山验收申请后,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环境保护局组织有关专家到现场进行考核验收。

3、命名。经考核验收达到县级绿色矿山标准的矿山,由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环境保护局批准并命名为县级绿色矿山,颁发证书和标志牌。

(三)复查

1、县级绿色矿山有效期限为三年。三年期满后进行复查,复查通过的,再延三年;复查不合格的,给予半年的整改期;经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绿色矿山称号。

2、县级绿色矿山有效期满前6个月,矿山企业应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复查申请。

3、县级绿色矿山复查申请应提交的材料为绿色矿山复查申请和有效期限内保持绿色矿山的工作情况汇报。

4、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环保局在每年的3月份按照规定的程序对申请复查的绿色矿山进行复查。

五、实施步骤

(一)开展试点阶段

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为试点阶段。在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创建目标的基础上,全县选定1家矿山企业进行绿色矿山创建试点。试点矿山企业应具备三方面基本条件:一是采矿权有效期在3年以上(含3年);二是基础条件较好,管理工作规范;三是生态环境意识强,创建积极性高。试点工作由矿山企业自愿申请,经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和环境保护局审查通过并报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二)全面实施阶段

2011年3月开始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完成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县所有执证开采的矿山都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对限期内达不到绿色矿山标准的矿山企业实行限期整改,经限期整改仍达不合格的,依法责令停产整顿,依法予以关闭。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创建绿色矿山是建设生态市、实现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由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领导,国土资源管理局具体组织与实施,环境保护局负责相关工作的指导与监督,财政、发改、公安、安监、林业、水利、经贸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作。

(二)坚持标准,确保质量

创建绿色矿山要坚持标准,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工作程序。创建县级绿色矿山企业应严格按照本实施方案制定创建方案,开展创建工作。专家组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创建方案评审和验收核查,国土资源管理局和环境保护局每年应对创建矿山进行不定期检查,各相关部门要坚持标准,加强监督,共同确保绿色矿山质量。

七、扶持政策

建立绿色矿山激励机制,矿山企业在获得绿色矿山资格后的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优先推荐申请部、省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资金补助。

(二)获得县级绿色矿山满一年后,优先申报市级绿色矿山,通过市级推荐可申报省级。

(三)可按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进度,按规定程序和比例提前返还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

绿色矿山管理制度篇3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创建绿色矿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矿山企业为主体,以建设生态市为目标,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为重点,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促进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二、绿色矿山的基本条件

(一)矿山企业证照齐全,具有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民用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涉及林业的,具有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征(占)用林地手续。

(二)具有经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

(三)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三年内没有受到与矿业生产相关的行政处罚。

(四)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缴纳排污费。

三、绿色矿山创建标准

(一)资源利用集约化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矿山开采加工布局合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科学规范。

2、产品结构优化,吨耗资源消耗达标。

3、废弃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露天矿山90%以上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置,地下矿山85%以上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置。

(二)开采方式科学化

1、严格实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开采设计方案,露天矿山实行自上而下分水平台阶式开采,爆破方案符合爆破安全规程。

2、使用先进的开采作业方式、合理的生产加工工艺、先进的加工设备。

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科学,并严格实施,实现边开采边治理,对局部闭坑区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复垦、复绿,采矿权登记范围内可绿化区域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

(三)生产工艺环保化

1、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矿石加工机组设置在矿区,主要加工设备采用吸风除尘或湿法加工,加工产生的粉尘能采取有效措施并实现达标排放。

3、矿区运输主要道路防尘措施到位,矿石运输车辆驶离矿区时采取有效的防尘保洁措施。

4、已采用水冲工艺的矿山企业,建有规范完备的废水处理设施,废水经处理后能循环使用,基本实现零排放,矿区建有雨水截(排)水沟,地面径流水经沉淀处理后达标排放。

5、矿山剥离物能合理堆放,废渣、尾矿等各类固体废弃物有专用堆放或存储场地,并得到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

(四)企业管理规范化

1、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整个创建工作实行法定代表人负责制。

2、制定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方案,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措施有力。

3、矿产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完善并责任落实,各类报表齐全,上报及时、准确,各类台帐、档案资料完整。

4、矿容矿貌整洁,生产秩序井然。

5、依法纳税、缴费,足额交纳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

(五)闭坑矿区生态化

1、实施矿山生态环境边开采边治理,有完备的局部闭坑矿区和矿山闭矿生态环境治理方案,并认真实施。

2、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无地质灾害隐患。

3、负责闭坑矿区的复垦复绿工作,承担复垦复绿经费和义务,闭坑矿区达到复垦复绿验收标准。

四、工作程序

(一)申报。1、申请。拟申报创建绿色矿山的企业,须填写申报表,并附相关资料,正式行文上报国土资源及环境保护部门批准;绿色矿山的申报时间从每年的3月1日至3月31日。2、编制、评审创建方案。申请批准后,矿山企业委托具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资质的单位编制绿色矿山创建方案,并报国土资源部门组织评审。矿山企业按评审通过的方案实施创建工作。

绿色矿山按采矿许可证的发证权限逐级申报。省级发证的,直接申报省级绿色矿山;金华市级发证的,申报金华市级绿色矿山;本市级发证的,申报本市级绿色矿山。申报上级绿色矿山的,需经下级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门初审。在获得本市级绿色矿山满一年后,可申报金华市级绿色矿山;获得金华市级绿色矿山满一年后,可申报省级绿色矿山。

(二)验收、命名。1、申请。矿山企业通过创建,经自查达到创建目标和考核指标后,向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绿色矿山验收申请,申请资料包括验收申请报告、创建方案、创建工作总结、相关附图及照片等。2、验收。接到申请报告后,由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环境保护部门组织专家组到矿山企业进行实地核查,由专家组评分,得分80分以上的由专家组形成核查意见报以上两部门批准。3、命名。经批准的绿色矿山,在大众媒体公示一周,无异议的,由以上两部门命名,并颁发证书和标志牌。

(三)复查。绿色矿山有效期限为三年,三年期满前6个月,矿山企业向国土资源部门提出复查申请,申请资料包括复查申报报告、有效期内绿色矿山保持工作情况汇报。三年期满后,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环境保护部门对矿山企业进行复查,复查通过的,再延三年;不合格的,给予半年的整改期,经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绿色矿山称号。

五、实施步骤

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要在全市稳步推进。对现拟建、在建及今后新设的矿山一律按绿色矿山标准设计、建设。对开采矿山分批实施绿色矿山创建工作,2009年底前完成2家以上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并通过验收。对列入创建绿色矿山且达不到创建标准的矿山企业实行限期整改,经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依法责令停产整顿。砖瓦矿山企业暂不列入绿色矿山创建,但应按要求抓好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六、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建绿色矿山,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最大化、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是全面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实现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生态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高度充分认识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推进矿山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按照生态市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切实抓好绿色矿山创建工作。

(二)加强配合,落实责任。要协同各方力量搞好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市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共同负责绿色矿山创建工作管理。国土资源局负责绿色矿山创建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环保局负责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财政、水利、林业、公安、安监等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做好工作。

(三)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创建绿色矿山的企业要严格按照本实施意见制定创建方案,开展创建工作;专家组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方案评审和验收核查评分;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标准,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工作程序;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每年要对绿色矿山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复查,督促矿山企业及时抓好整改,确保创建工作质量。

(四)政策扶持,加强引导。建立绿色矿山创建激励机制。市级绿色矿山企业在获得绿色矿山资格的三年内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在矿区矿产资源储量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允许且符合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的情况下,开采规模可适当增加。

绿色矿山管理制度篇4

一、申报主体

申报主体为独立矿山企业(含油气企业),须持有合法有效采矿许可证。

二、申报条件

申报部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依法办矿。严格遵守《矿产资源法》等法律规定,合法经营,证照齐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和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认真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等,对无偿取得的采矿权已经进行了有偿处置;五年内未受到相关的行政处罚,未发生严重违法事件。

(二)规范管理。具有完善的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矿石管理科学、规范。

(三)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成了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设计)指标,“三率”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国内同类矿山领先水平。

(四)技术创新。重视科学进步,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矿山企业每年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不低于矿山企业总产值的1%,生产技术居国内同类矿石先进水平,符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国土资发〔2010〕146号)的有关要求。

(五)节能减排。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节能降耗、“三废”排放等达国家规定标准,采用无废或少废工艺,矿山选矿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或实现零排放,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国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

(六)环境保护。认真落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编制了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水平明显高于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本区域平均水平,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区域面积的80%以上。

(七)土地复垦。认真开展土地复垦工作,落实土地复垦责任,实现“边生产、边建设、边复垦”。

(八)社区和谐。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及时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社区关系和谐。

(九)企业文化。拥有符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企业职工文明建设和技术培训体系健全。

三、申报材料

申报“部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需要报送以下材料:

(一)部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申报书;

(二)部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申报图册。

四、申报程序

(一)部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申报按照自愿申请的原则,地方矿山企业向所在地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归口中央企业管理的矿山企业向归口企业提出申请;各行业协会可按照申报条件组织本行业企业的推荐工作。

(二)地方矿山企业的申报材料,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矿业联合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同时进行必要的现场核查,并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签署审核意见,将申报材料统一汇总报送国土资源部。

归口中央企业管理的矿山企业申报材料,需经矿山所在地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出具审查意见,并由归口企业审核汇总后报送国土资源部。

行业协会推荐的矿山企业申报材料,需经矿山所在地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出具审查意见,并由行业协会审核汇总后报送国土资源部。

绿色矿山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低碳背景;矿山企业;绿色财务管理

低碳革命的到来,给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低碳经济时代的最大特点是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要求发展应以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前提。为此,许多企业也开始变革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及管理模式,以更好地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

一、矿山企业引入绿色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日益加剧,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倡发展低碳经济。同时,人们对绿色消费、绿色食品等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入,许多污染严重或环保指标不达标的产品被禁止销售,与之相关的产业也可能破产或濒临破产。为此,矿山企业引入绿色财务管理就成为必然。

(二)自身发展的要求

很大程度上而言,经济发展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科学的财务管理措施对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矿山企业原本的财务管理已不适合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引入绿色财务管理势在必行。

二、绿色财务管理的内容

所谓绿色财务管理,是将环境保护、社会效益、有效的资源及社会效益等因素融入财务管理的工作的一种模式[1]。

(一)绿色筹资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引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吸引投资者注意,以达到筹集资金目的的一项活动,称为绿色筹资[2]。在选择筹资渠道与方式时,企业必须紧密结合外部经济环境与自身发展情况而确定。常见的筹资方式包括:利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在开发项目上获得低息或者政策性贷款;利用国家对煤矿产业的政策,获得专项性拨款;还能利用绿色股票、绿色债券等方式募得资金。

(二)绿色投资

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在成本方面还增加了一项――生态环境保护成本,而企业在此基础上采取的投资模式,称为绿色投资[3]。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投资、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投资,是现阶段的两大绿色投资方向。矿山企业既是高耗费企业,也是高污染类型企业。为此,在投资方面应包括生活污水处理站、矿井水处理站的投资,机械、设备与工艺的投资等,从而可以有效回收矿物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三)绿色营运

在资金的运营中,企业需要保持动态的平衡,确保不出现生态环境问题,则为绿色营运。为了做到动态平衡,既要对现金流入量进行合理的估算,也要对现金流出量进行合理估算,特别是绿色流量。比如,矿山企业必须考虑到树立环保形象与增加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考虑到绿色宣传费用、绿色设备购置与运行费用等环保成本,实现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的绿色管理理念。

(四)绿色分配

企业借助合理的绿色利润分配政策,实现宣传环保知识的目的,形成绿色积累,为矿山企业再发展提供宝贵财富,这就是绿色分配。具体来说,包括4个方面:①绿色股利的发放顺序在普通股利前,但又在优先股利后;②早期绿色投资者在分配比例上应比晚期投资者高,吸引更多投资者加入投资队伍;③绿色债权人可享有按比例分配利润的权利;④企业可提取绿色公积金与绿色公益金,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4]。

三、矿山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瓶颈

尽管大多数企业都对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势有了较好的理解,但目前仍缺少一套完善的绿色财务管理思想,故在实施方面也只是单环节进行。造成该现象的原因较多,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有效的绿色财务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制度是企业有效开展各项管理活动的制度前提。若想发展绿色经济,首先要求有相关的制度及规范,为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然而,我国在绿色财务管理内容方面,却缺乏一套有用的规范,仍以传统规范为主,并未出台新的绿色财务制度,在很大程度影响了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及进一步发展。

(二)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矿山企业若想顺利实现绿色财务管理,还需要有效的监督手段,包括政府、行业及企业自身方面。在实施初期,往往只看见企业在绿色费用方面的投入,但在收益方面并不显著,此时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实际上,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管理部门的能力并不强。比如,制度方面的欠缺,使得政府无法监督或者处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企业,降低了企业的违法成本,大多数企业基本不会主动采用绿色财务管理模式。

另外,我国的矿业协会在这方面的地位及职能也较低,也在很大程度制约了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推广。至于企业自身,由于刚刚起步,监管方面的职能仍较弱,更很难担起大任。

(三)矿山企业自身实力不强

企业自身的实力程度也是影响其绿色财务管理活动开展情况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影响企业经济实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这几个:资金、科学技术、人员素质。第一,企业的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及思想意识水平如何,都会对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推行产生直接性影响。在许多矿山企业中,仍有一大部分管理者未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加上缺乏专业培训,无法对一些生态问题进行准确的预测与估算。第二,我国许多矿山企业在技术方面仍较落后,若想实现绿色财务管理,必须对原有生产工艺、污染监测等工作进行改进,而这必然需要增加大量的成本及资金投入。

四、矿山企业做好绿色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法

(一)重视绿色文化的培植与普及

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中都会形成自身的文化,也是管理者实施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的文化指导方针。因此,若想实现绿色财务管理,积极宣传与培植绿色文化非常重要。第一,要求管理者树立科学的绿色文化理念,正确认识环境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才能以此为理论指导,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达到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目的。第二,重视对财务人员的绿色文化宣传,使其对环境保护、环保风险、可持续发展等系列理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在财务预测、财务控制及财务决策等各项财务工作中始终坚持该理念,为早日实现绿色财务管理奠定坚实基础。第三,重视对其他人员的宣传,使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到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活动中。

(二)对原来理财目标进行变革,树立新的理财目标

在低碳环境下,环境保护成为企业发展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人们也更加倾向于青睐绿色食品。然而,矿山企业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针对这种情况,矿山企业必须对原来的理财理念与目标进行变革,植入绿色理财理念。新的理财目标应该是在原本理财目标的基础上,增加社会和生态效益,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三)实行绿色会计

在以往的发展中,矿山企业大多以自然资源的开采为主要工作,环境污染较重,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引入绿色财务管理,实行绿色会计非常必要。绿色会计由会计学和环境经济学组合而成,它强调自然资源是具有有限性、稀缺性特征的,要求我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而核算对象变成了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只有在此前提下,绿色财务管理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五、小结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矿山企业作为我国的重要生产部门,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引入绿色财务管理具有必然性、迫切性。只有真正实行绿色财务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各项经济政策的合理性、科学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封永红.低碳经济下绿色财务管理初探[J].商场现代化,2014(09):121-122.

[2]张嘉毅.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2012(10):71.

绿色矿山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矿山企业绿色财务管理

一、引言

矿山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在发展自身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容易带来环境破坏和生态影响。因此,在生产经营时需要考虑环境发展的因素,特别是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考虑环境的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兼顾企业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提供了可能性,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有利于帮助企业立足全局,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进而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绿色财务管理具备传统财务管理所不具备的优势,有利于促进企业长期目标的实现。

绿色财务管理是指在进行企业管理时,充分考虑企业盈利性、资源有限性、环境保护性、社会效益性的协调发展,促进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方式。绿色财务管理主要是要合理组织企业资金,建立以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的财务关系,以促进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一致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企业效益统一发展。

二、矿山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绿色财务管理是企业适应经济形势的需要

矿山企业本身对于环境的影响导致其在国际上存在着竞争门槛,主要表现在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表现影响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为了获得国际上认可的贸易iSo14000证书,企业必须大力发展重要内容之一为绿色财务管理的绿色管理,促进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相一致。同时,现代社会日益发展,人们对于企业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企业投入和生产要素投资均会考虑环境和资源因素,因此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和营销管理时,应综合考虑对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这也需要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以加强内部绿色经济管理。

(二)绿色财务管理是企业实现战略性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绿色财务管理在促进财务管理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可促进企业本身可持续性发展,是企业实现长期战略性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主要体现在:

绿色财务管理符合我国现阶段政策要求。结合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国家已制订相应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作为国家基本经济元素,企业也有执行国家现行政策的义务,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循环发展也是矿山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采取绿色财务管理也是执行国家政策的表现之一。企业采用绿色财务管理方式,有利于获得政府和社会对企业发展的支持,有利于取得相关的税收优惠措施,为企业不断发展提供财务支持,帮助企业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同时促进企业的顺利发展。

绿色财务管理本身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内在要求。众所周知,矿山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内容为矿产品开采和生产,因此容易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甚至造成塌陷土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恶劣后果,即便短期内可能获利,但从长期看可能导致企业形成短视心态、过度依赖资源,导致企业难以长期发展。绿色财务管理兼顾企业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综合考虑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公平计算企业成本和利润,促进企业将环境资源因素、社会效益与企业目标相结合,兼顾企业发展和国家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企业协调社会关系,树立社会形象,帮助企业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促进企业、社会、自然和谐发展,促进企业长期发展,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三)绿色财务管理是促进国家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现之一为加强生态建议,促进社会平衡。可持续性发展是绿色财务管理的重要前提,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容之一。绿色财务管理揭示了企业对于环境和资源的社会责任,将企业置于国家和社会监督之中,帮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国家持续性发展。另外,国家可持续性发展能将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指标纳入对企业的衡量之中,综合协调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做出促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利决策。

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绿色财务管理

(一)树立绿色财务观念,强化风险意识

企业应将绿色财务观念融合在企业文化中。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长期生产经营的重要理念和价值观念。应建立绿色企业文化,将和谐的生态观、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及企业和社会利益统一的价值观念体现其中,全面树立企业绿色财务观,树立全方位的绿色管理思想。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从筹资、投资、生产到资金回收和分配等过程均应贯穿绿色财务观念。企业可借鉴国外一些优良的做法,由公司负责人直接负责产品环保事宜,成立专门的绿色财务部门,制订绿色财务目标和战略,进行绿色投资,将绿色财务观念融入产品生产全过程。

应帮助企业员工树立绿色财务意识,通过培训等方式帮助企业员工认识到生态平衡和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绿色财务意识,帮助他们全面接受绿色财务管理观念。尤其应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关于绿色意识的宣传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识,以及绿色财务对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应强化企业风险意识,在树立绿色财务观念的同时,企业应正视在矿产品生产中造成环境破坏等的不良后果,判断企业面临的社会责任风险和环境风险,加强责任管理,强化风险控制,重视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协调,兼顾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利益,获得社会和企业效益。

(二)以绿色财务管理为指导,制定经营策略

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水平,因此企业在制定企业经营策略时,应兼顾生态平衡和资源环境,综合考虑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以绿色财务管理为指导,尽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社会效益等问题。企业应考虑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各个经济利益主体,既保证其效益不受影响,同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满足安全生产、污染治理、生态恢复、清洁生产、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加强管理,依法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使企业、社会资源、生态诸方面协调发展。

(三)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因素,进行绿色投资

确定投资方案的可行性时,除了盈利这一根本目的之外,还要分析方案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把未来生产经营过程需支出的与资源环境有关的成本费用定为绿色成本,并纳入投资方案的成本费用中,以盈利为基础分析此投资方案的可行性,这正是绿色财务管理对投资活动分析的目的。为此,需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投资方案生产的产品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环境污染多缘于人类无节制的经济活动,保证投资方案的未来产品对生态没有破坏,正是断污染之源的治本之策。要使投资方案在未来投产时,能够尽量利用废弃物。对资源充分再利用不仅减缓了自然资源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度之间的矛盾,而且还能通过综合治理和循环利用,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现状。

在对投资风险分析时,要考虑投资方案的实施给资源环境是否带来破坏的绿色风险的分析。贴现率是决定投资是否可行的另一重要因素。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中对贴现率的确定与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对投资风险的分析。由于绿色风险使风险程度加大,贴现率相应增加,因此,应用绿色财务管理分析的投资方案未来盈利的大小是不同的。在对投资方案分析时,有时需要考虑机会成本。绿色财务管理要求人类必须充分考虑和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企业对于某一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应与资源的充分利用程度成反比关系。

四、结论

矿山企业在发展经济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周边地区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作为企业管理核心之一的财务管理必须要从现实角度出发,将资源的有限性、社会效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中来,构建绿色财务管理模式,采取强有力的绿色财务管理措施,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谋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卫华.浅谈矿山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及规范管理[J].现代商业.2012(02).

[2]李少杰.浅谈矿山施工企业的市场风险及防范策略[J].中国水泥.2010(04).

[3]李昭卫.对现阶段冶金矿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冶金财会.2005(11).

[4].实施绿色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02).

[5]王晓琳,姬长生,任海兵.我国矿业循环经济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研究[J].中国矿业.2010(01).

[6]黄敬军,倪嘉曾,宋云飞,王玉军,朱谷.绿色矿山建设考评指标体系的探讨[J].金属矿山.2009(11).

绿色矿山管理制度篇7

一季度:市级有关部门牵头制定“四边三化”行动年度推进计划,明确整治的重点区域、重点内容、主要项目和工作要求。各县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太湖度假区管委会在全面调查摸清辖区内“四边”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四边三化”年度推进计划,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全市重点开展“四边”洁化专项行动,清除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可视范围内各类垃圾,基本消除影响环境的“脏乱差”问题。开工建设60%以上绿化工程;完成河道整治15.05公里;完成“四边”区域矿山生态环境治理1个;培育3个以上景区“三化”工作试点。二季度:开展“四边”洁化检查、暗访、督导,巩固洁化专项行动成果。重点完成中心城区高速公路用地及外缘起向外200米范围内(包括建筑控制区)的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完成90%以上绿化工作任务,新建森林通道460公里以上,绿化面积7500亩以上;完成河道整治35.5公里;完成“四边”区域矿山生态环境治理2个;推进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集聚区“三化”工作。三季度:继续开展“四边”洁化检查、暗访、督导,完善洁化长效管理机制。完成全市和三县环境卫生专项规划修编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组织对各县区高速公路沿线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督查检查,初步建立市、县区两级长效管理机制;完成河道整治61.25公里;完成“四边”区域矿山生态环境治理3个;深入推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集聚区“三化”工作。四季度:全面完成全市“四边三化”行动年度推进计划目标任务,组织对县区、部门年度工作完成情况的检查考核,迎接省对我市“四边三化”工作年度考核,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主要任务

(一)推进公路边洁化绿化美化。以“一种三清”为重点,依法彻底整治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县乡重要道路沿线环境,全面深入推进公路沿线“三化”工作。清理公路沿线垃圾。清除国省道公路、县乡重要道路沿线乱堆乱放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整治非法废品收购点,编制实施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规划,消除建筑控制区内外的各类垃圾,提高公路沿线环境的洁化程度,可视范围内无垃圾、无污染。清理公路沿线违法建筑。彻底拆除或清除国省道公路沿线建筑控制区内的违法建筑、违法搭建、废弃建筑物、地面构筑物和桥下违法堆积物及设施,控制区外可视范围内的破旧建筑、无序广场、废旧品回收站(点)等场所整治到位;清洁或粉刷保留的建筑和沿线建筑物立面,提高公路沿线环境的美化程度。清理违法和无序非公路标志标牌。着力整治各类非法户外广告,制定公路沿线非公路标志的设置规划和管理办法等长效管理机制。对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沿线未经许可设置的违法非公路标志标牌,责令产权单位拆除;对倾覆、倒塌、结构受损或有结构安全风险的,责令产权单位立即拆除;对经许可设置的版面破损、结构锈蚀的非公路标志标牌,责令产权单位尽快修复;已到许可期限的,原则上不再办理延续许可;尚未广告的,责令产权单位公益广告;整治期间严格依法办理新增非公路标志标牌许可,严格控制新增数量,原则上不新增非公路标志标牌。经整治,拆除广告总量的50%以上,其中高速公路6月底前完成、普通国省道12月底前完成。完善提升公路沿线绿化。结合国省道改建、边坡复绿和补植及高速公路星级文明服务区创建等工作,重点改善申嘉湖高速栅栏内绿化现状,对104国道、318国道、06省道、09省道、11省道以及湖薛线、滨湖大道、梅灵路、长洪公路等国省道、一般公路沿线缺株断档的林带林网进行补植,实现沿线宜林地段绿化覆盖率达到95%,平均单侧绿化宽度达到15米以上,形成隔离栅内与隔离栅外建筑控制区内两条层次分明、有序结合的绿化带。完成G50沪渝高速与G104京福线段示范路段的创建。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太湖度假区管委会、市农办、市贸粮局、市旅游局、市环保局、市行政执法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市公安局、市建设局、市工商局

(二)推进铁路边洁化绿化美化。改善铁路沿线及车站环境卫生。加强铁路防护栅栏内外的垃圾清理,提升清扫保洁质量,建立健全保洁制度。铁路线路两侧安全保护区内禁堆垃圾及污染物。加强市境内沿线工区环境和站容站貌整治,加强车站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理专业管理,及时捡拾清扫车站垃圾并实行垃圾袋装化,定点存放,及时清运,做到站台和站前广场无垃圾、污垢、口香糖、烟头、水渍等。完善提升铁路沿线绿化。消除宣杭线林带断档缺口,平均单侧宽度达到10米以上,对宽度不达标宜林区段进行绿化补植。完成高速铁路绿化8公里、绿化面积255亩,普通铁路绿化补植面积16.2亩。完成宁杭高铁绿化,平均单侧绿化宽度15米以上。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绿化种植维护责任网络,分项划分责任公里,实行责任公里负责制。坚持种养结合,实现铁路沿线常青有花、整齐美观、林带不断、以林护路的目标,形成风景优美、绿树成荫的绿色长廊。依法打非治违。以打击违反《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430号令)的行为为重点,加强打非治违。依法处置非法生产经营建设、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清除铁路线路两侧、车站周围安全保护范围内非法建造危险品生产、加工、存储、销售场所,杜绝违法在铁路线路两侧安全保护范围内采矿、采石、采砂、抽取地下水、堆放易燃易爆品或进行爆破作业。依法处置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烧荒、放养牲畜、种植影响铁路线路安全和行车瞭望的树木等植物,向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排污、排水、倾倒垃圾及其他有害物质,在铁路桥梁跨越的河道上下游各1000米范围内围垦造田、抽取地下水、拦河筑坝、架设浮桥及修建其他影响或者危害铁路桥梁安全的设施等各种违法行为。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铁办)责任单位:德清县政府、长兴县政府、吴兴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市公安局、市建设局、市工商局、铁路有关单位

(三)推进河边洁化绿化美化。深入推进“万里清水河道”建设,达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总体要求。加大河道保洁力度。通过人工和配备机械化设备相结合,对河道和堤防进行清理和保洁,完善垃圾收运系统,定时定点清理和收运,实现河道保洁范围内“无杂草、无垃圾、无漂浮物、堤岸整洁”的目标,完成河道保洁522公里。提高保洁工作质量,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进一步落实责任、人员、经费,定期对河道洁化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巩固提升保洁成效。加大河道整治力度。通过水系沟通、河道清淤、岸坡整治、堤防加固等治理措施,完成河道整治86.5公里,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功能。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严格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加强对西苕溪安吉段等河段采砂的监督,加大对非法采砂查处力度,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完善提升河道沿线绿化。重点做好梅湖线、余英溪、浒溪、长兴港、长湖申等航道的绿化工作。南浔区、安吉县分类重点推进一般河道两侧绿化工作,提高河道堤防绿化效果,达到美化和景观化的要求。完成主要河道绿化32.3公里、绿化面积699亩,其他河道绿化168公里、绿化面积2287亩。牵头单位:市水利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太湖度假区管委会、市农办、市行政执法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市建设局、市港航局

(四)推进山边洁化绿化美化。集中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重点治理位于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铁路、航道两侧1000米范围内的废弃矿山,完成“四边”区域10个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推进其余7个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提升生产矿山三化水平。以绿色矿山建设为平台,对山边可视范围内生产矿山的废弃剥离物、办公区及生活区设备设施的乱堆乱放现象进行全面整治,对矿山生产区的粉尘易发区要求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提升矿山洁化水平;对山边可视范围内的临时边坡要求及时治理,终了边坡及时复绿;对堆土场、办公区及生活区适当绿化,提升矿山绿化、美化水平。严格新设立经营性矿山。严格按照省、市、县三级矿产资源规划和采矿权设置方案要求新设置矿山,在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铁路、航道两侧1000米内可视范围,除因工程施工需新设立采矿权和探矿权转采矿权外,原则上不得再新设立露天开采的采矿权,地下开采的采矿权需先组织专家论证并征得相关部门同意后才允许设置,把有绿色矿山建设经验作为准入条件。加强矿山生态环境建设。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行动考核办法、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收取管理办法,完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和绿色矿山建设管理制度。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铁路、航道两侧3000米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性矿山,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完成县级以上绿色矿山创建5个,应建矿山绿色矿山建成率达到50%,最大限度减轻矿产资源开发对“四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矿治办、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

(五)推进景区洁化绿化美化。以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集聚区(乡旅十景)为重点,不断提升旅游景区整体环境面貌和品质。全面整治景区环境。坚持a级景区标准,大力推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集聚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加强旅游景区卫生秩序管理,督促景区做到区域内无乱堆、乱放、乱建、乱摆,垃圾箱分类设置,垃圾清扫及时,日产日清,确保游览场地清洁、美观。加强景区资源和环境保护,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符合国家标准,确保空气质量清新、无噪声污染源、地表水清洁无污染。做好景区环境治理,重点加强景区对外交通道路沿线破损山体修复、广告路牌规范、道路洁化绿化美化工作,提升通景道路沿线景观形象。做好景区周边村庄垃圾清运、房屋立面整治等,全面改善景区周边环境面貌。做好景区周边河湖水面漂浮物清理、保洁、生态护岸、河岸绿化等工作,恢复河湖自然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推进景区提升改造。大力推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集聚区的提档升级,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通往景区道路的路面、旅游标志等。督导景区保持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住宿、餐饮、娱乐等公共服务区域的各项设施设备外观完整、功能完好,垃圾箱(桶)、果皮箱等污物收集设备外观整洁、造型美观、数量充足、布局合理。规范设置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做到设计精美、特色突出、种类齐全。合理设置道路指示标牌,危险路段和复杂路段设置安全警示牌和信息提示牌,规范停车场停车线、停车分区和回车线设置,确保旅游景区安全有序。强化景区综合管理。完善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集聚区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素质教育。督促和引导景区严格执行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标准,巩固提升景区环境、卫生和服务水平,逐步建立景区环境卫生保洁、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维护、景区基础设施更新完善等工作长效机制,确保景区环境整洁优美、景区设施规范齐全。牵头单位:市旅游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太湖度假区管委会、市农办、市环保局、市行政执法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公安局、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商局

(六)推进城乡区域洁化绿化美化。以建设生态城市与美丽乡村为目标,以完善规划、加强管理、提升水平为重点,推进城乡“四边三化”工作。完善实施有关规划。各县区结合城市化发展推进的实际,着眼统筹城乡发展,完成城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并严格按照规划推进环境卫生管理和园林绿化工作。认真实施乡镇总体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规划,突出抓好中心村建设规划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加强城乡区域洁化。加强城区道路环卫清扫保洁,提升清扫保洁质量,生活垃圾及粪便全部密闭储存清运,日产日清,中心城区垃圾收集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市本级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45%以上。加强村域内(尤其是原乡政府所在村和规划红线范围内的村)保洁工作,村域内无成堆垃圾,路边无明显零星垃圾,绿化带、花坛、公共活动场地无垃圾。进一步完善户集、村收、乡镇运、市县处理的模式,生活垃圾全部密闭储存清运,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中无垃圾飘扬、污水洒漏现象;各类环卫设施保持干净整洁、不破损,垃圾房、箱、桶内垃圾不外溢。加强乡村道路环卫清扫保洁,乡村道路实行专人保洁,健全保洁制度。加强扬尘治理,开展建筑工地扬尘规范化建设,加大道路二次扬尘治理力度。提升城乡绿化美化。加强高速公路入城口的绿化建设和穿城铁路、高架两侧的防护绿带建设,加大对南高速口、北高速口、环渚高速互通及东门入城口连接城区道路的绿化整治和养护管理,美化城市环境。积极推广两侧建构筑物、屋顶、墙面、立交等立体绿化,大力推广应用乡土植物,严格控制大树移植,努力打造“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国省道公路、铁路沿线为重点,深入推进沿线乡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大力种植乔木和乡土树种,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交通沿线村庄绿化格局。加强交通沿线村庄立面整治和景观设计,注重与村庄风貌相协调,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美化景观。牵头单位:市建设局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太湖度假区管委会、市农办、市环保局、市行政执法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

保障措施

强化考核指导。把“四边三化”行动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区的综合考核,纳入县区、部门生态市建设考核。各县区要加强对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实行定期检查督办通报制度,确保按照时序进度完成工作任务。市级相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对县区的指导督促,建立日常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牵头单位每季度开展“四边三化”专项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各责任单位要抓好督查落实。

绿色矿山管理制度篇8

一、第一阶段绿色矿建设情况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自2018年12月份以来,全县各部门、各乡镇及生产的矿山企业积极投入到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当中。县委、县政府也积极探索研究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标准和要求,也积极对标先进,不断努力的找方法、找差距,进一步深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目前全县已完成抑尘苫盖面积206万平方米、覆土113万平方米、绿化205万平方米(共栽植各类苗木895万株)、道路硬化26万平方米。其中:采区治理工程。完成抑尘苫盖170万平方米、覆土53万平方米、绿化70万平方米、道路硬化17万平方米。排土场绿化工程。完成抑尘苫盖6万平方米、覆土60万平方米,绿化52万平方米。尾矿库披绿工程。完成抑尘苫盖15万平方米,绿化68万平方米、道路硬化5万平方米。选厂绿化工程。完成抑尘苫盖15万平方米、绿化15万平方米、道路硬化4万平方米。

二、第二阶段绿色矿山建设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以赴推进绿色矿山达标建设工作。自  月  日第二阶绿色矿山建设动员会后,我们立即行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绿色矿山建设专项工作办公室,由局党组书记亲自带队,分管副局长具体抓,测绘、矿管、地勘储量和地环所有人员全部上阵,以“时不我待、奋勇拼博”的精神,全面做好绿色矿山建设的提标攻坚工作。目前,已聘请矿山修复方面专家逐矿山进行实地核查,对照矿山实测图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查找问题,共核查矿山企业   家,存在   方面的问题   个,已全部列入整改台帐,下发给企业  整改清单。同时,充分发挥牵头部门的职责,协调各部门在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做好

调整战略,全面推进强力攻坚突出重点,点面结合

面对全县绿色矿山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按照“提高标准、强力攻坚”的原则,制定了《滦平县矿山环境整治及绿色矿山建设第二阶段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完成时限和工作措施;制定了《滦平县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进一步明确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标准。成立了滦平县绿色矿山建设第二阶段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常务副县长和人大党组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各主要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第二阶段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三、存在主要困难

从近期矿区环境整治及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治理标准有待提高。选厂、尾矿库、排土场、采区精准绿化、精细管理不到位,特别是选厂硬化美化、尾矿库绿化硬化、排土场绿化、采区挂网覆土等工作还需加大力度,提高标准,确保成效能保持、可持续。二是扬尘治理有待加强。采区长期未利用区域挂网没有实现应挂尽挂,湿式凿岩、湿法装卸、湿法爆破等抑尘措施不到位。运输车辆还没有彻底整改到位,超载和苫盖不严现象偶有发生,同时大部分矿山企业车辆洗消设备没有长期稳定运行,扬尘问题依然存在。三是有满足情绪、持续用力不足。大部分企业认为这项工作已基本完成,但根据有色金属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还任重道远。

四、下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循序渐进、提档升级、由表及里、内外兼修”的十六字方针,深入推进矿区环境整治及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保质保量、按时间节点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一)实施提质提标工程,建设精细化绿色矿山。一是道路硬化按照“应覆盖尽覆盖、能硬化尽硬化”的原则,对矿山道路进行硬化和美化。二是对矿山道路两侧、排土场、生产区、办公区进行100%绿化,确保不留死角。三是对矿山内所有区域进行洁净化处理,实行常态化的清扫和冲洗,长期保持各个区域干净。四是对生产车间、廊道输送、物料装卸等区域进行除尘收尘技术改造,露天矿山采区全部购置雾炮车。五是对事故池和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排查整改,使用率达到100%。六是采区作业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实行规范化开采,达到开采层级标准整齐,开采实行湿式方法作业。

绿色矿山管理制度篇9

昭苏矿位于素有“油菜之乡”、“天马之乡”、“避暑山庄”、“中国的瑞士”之称的新疆伊犁自治州昭苏县境内。从矿井设计之初,就立足高起点,高境界,确定了矿井建设必须严格遵循“环保与矿井建设同步,矿井建设与生态建设统一,矿区发展与区域发展融合”的开发思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整个矿井建设之中,实现矿井发展、保护生态共赢,努力建成“环保型、节能型、生态型”的绿色矿山。要打造环境美好型矿井,真正做到“出煤不见煤、矸石不升井、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外排”的绿色矿山,必须做到以下八个结合:

一、必须与安全生产相结合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最大幸福就是保证生命安全。试想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矿井如何有精力、有能力建设美好型矿山,因此必须把安全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下大气力,加大措施,落实责任,强化薄弱时间、地点、环节、人物“四薄”的排查管理,正确处理主动违章、被动违章关系,运用“筛子理论”抓好重大隐患的处理,确保矿山不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杜绝重伤以上的人身事故,保证矿山的安全持续发展。

二、必须与生产建设相结合

作为煤矿最大的经济效益来自产量的提高。明年,昭苏矿将按照集团公司、能源公司的要求实行矿井转型,标致着昭苏矿筹建工作的基本结束。矿井在通、压、排、提四大系统设计要科学规范,巷道布置、顶板支护、掘进工艺、采煤方法、设备选型、运输方式等诸方面力求先进,合理配置,达到现代化装备水平,在1700水平形成后,矿井进入全面生产时期,合理组织生产,努力增加产量,尽快达产。

三、必须与效益最大化相结合

建设环境美好型矿山,需要资金投入做保障,而资金的来源就是矿井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作支撑。一是积极开拓煤炭市场,扩大销售份额,实现产销平衡。二是强化煤质管理,从生产源头抓起,严格落实煤质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增加块煤率;同时加工适合当地需求型煤。三是强化资金预算管理。本着“依法经营、规范运作、效益优先”的原则,全面控制好资金的正常使用,确保矿建、土建、安装、安全、投资等资金的正常需求。四是强化材料管控。从计划编制、进货验收、入库登记、台帐、审批发放等方面跟踪管理,严格控制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五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整个矿井人员保持在200人以内,培养复合型人才,减少工资费用支出。五是加强用电管理,采取效能高、低损耗的新型供用电设备,最大限度地降低电费支出。

四、必须与职工的素质相结合

实现环境美好型矿井,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起决定性作用。不断加强职工环境意识教育,发动职工为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献计献策,并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与自己的专业、岗位有关的环保知识,开展环境保护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攻关”的“五小金点子”活动,提高每个人的环保技能和控制污染技能。倡导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环保的好习惯,使全矿职工人人为保护环境尽职尽责。

五、必须与制度完善相结合

要建立健全各项环保制度和机构,专门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下设综合管理组、环保技术组、项目建设组、卫生绿化组等4个专业环保工作组。要完善环境保护岗位责任制、环境目标管理办法、锅炉烟气管理办法、危险废物管理办法、绿化管理制度、水土保持方案等环保管理制度,严格考核落实情况,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极大地推进绿色矿山的建设工作。

六、必须与矿井转型相结合

为适应矿井转型,要立足高起点,努力建设生态矿井,打造绿色家园。坚持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工作思路,对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地表塌陷、生态恢复及绿化等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治理,积极采用井下矸石充填技术,使井下产生的大部分煤矸石全部在井下巷道内充填,对少量的矸石作为路基材料或平整场地之用,井上不设矸石山,避免矸石长期风化所造成的污染。煤炭升井后经运煤走廊筛选煤仓装车,在井上、下所有的转载点全部装设喷雾设施,对少量落地煤进行封闭管理,周围安装喷淋装置,进行洒水灭尘。对运煤道路进行硬化,所有到矿拉煤的车辆必须带蓬布,有效避免运输过程中煤尘飞扬的现象。针对矿山周围全是绿色植被的现象,在设计上,合理布置井筒、储装运系统、生产建筑、生活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挖掘量,珍惜每一寸草地,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七、必须与科学治理相结合

要严格遵守国家环保规定,对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地表塌陷、生态恢复及绿化等环境因素进行了综合治理;为减少污水排放,发挥污水处理站作用,对井下排放出来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在井下设立矿井水处理站,对井下水采用“斜板予沉压力投药管道混合折板絮凝斜板沉淀消毒”处理工艺,达到国家标准;将主扇风机房设在地下、对出风口进行治理改造、引进全国最先进的环保型压风机设备等措施,使扇风机房旁的噪音达到规定要求;对部分大型设备在电流的转换过程中产生的谐波也进行了综合治理,使各项监测指标都达到了标准要求;对通风机、压风机、锅炉鼓、引风机等空气动力型噪声设备,全部安装消声器。对水泵、离心式风机等设备安装时设减震基础,并做隔声处理,以保证噪音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绿色矿山管理制度篇10

“10多万座矿山,累计毁损土地386.8万公顷,影响地下含水层面积538万公顷,固体废弃物累计存量400亿吨,年排放废水超过47亿立方米……”这是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鞠建华在日前由矿业界和北京绿矿联合工程技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14中国矿业绿色发展交流会暨矿业经济转型高峰论坛上给出的一组数据。

鞠建华指出,由于我国矿业领域不同程度存在资源利用粗放、管理不规范、布局结构不合理、装备技术落后、产业集中度低、生态环境保护薄弱等问题和现象,导致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过大,矿业整体形象差强人意。

“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是转变矿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鞠建华表示。

绿色矿山试点数量偏少,

占比仅约0.6%

2007年,国土资源部在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提出“落实科学发展,推进绿色矿业”的倡议,社会开始关注绿色矿业和绿色矿山。2010年8月,国土资源部开始全面启动绿色矿山建设。截止今年8月,全国已有661家部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但在全国10万余座矿山中,绿色矿山所占比重仅约0.6%。

“绿色矿山的试点数量偏少,难以整体推动矿业绿色发展。”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赵全厚介绍,绿色矿山建设的配套政策不完善,矿业绿色发展的激励推动作用不足;缺乏专门针对绿色矿山发展的专项资金,也未能赋予绿色矿山在财政支持上的优先地位。“对于矿山来说,被评为绿色矿山与否,在所获得财政资金支持上差别不大”。

目前,中国绿色矿山可以获得的财政支持资金包括: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等与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专项资金支持。“这些专项资金都是针对矿山绿色发展的某一个方面,使用呈碎片化现象。”赵全厚表示。

以一家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为例,2011到2013年共获得国土资源部归口财政资金支持10项,金额合计7.37亿元,基本涵盖了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矿山采选冶炼、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多个环节。但“具体到单个项目上,一些项目只能获得200万到500万元的资金支持,金额很少,补贴力度较低。”该矿企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建设绿色矿山一般以系统化的技术创新和生产设备的一系列升级改造为支撑,背后离不开矿山企业大量的资金投入。

“绿色矿山是全国矿山的典范,它们在绿色矿山建设中增加了成本、付出代价,既然是典范就需要有奖励。”中国矿联副会长、总工程师,绿色矿山促进工作委员会会长刘玉强对《中国经济周刊》直言,“在税费问题、示范工程等方面都应该给予奖励和政策支持,像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可以提前还给企业,矿业权配置、土地配置上要多向绿色矿山倾斜。”

我国矿区复垦率15%,

远低于国际水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所长、中国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胡振琪教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我国的现有资源开发是“先破坏、后治理”,导致环境破坏严重、大量耕地荒芜;忽视环境容量和环境成本的“有资源就开发”、经济可采未考虑环境因素,超越了环境容量;而单一追求产量的超强度开采,更加加大了环境的扰动。只重视矿产资源开发,势必忽视区域和谐发展。

“矿山不论是建设中的美化还是建设后的恢复,任务都十分艰巨,中国目前迫切要求矿山走绿色矿业发展之路。企业应该认识到粗放式开发、只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已经过去。”?刘玉强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而在白中科看来,绿色矿业建设的环境基础是土地复垦,如果能对全国被损毁的1.3亿亩土地进行复垦,不仅可以大大缓解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还可以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用地保障。但我国目前矿区土地复垦率只有15%,远低于国际上50%―70%的平均水平,欧美国家目前更是达到80%以上。

“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是一个矛盾体,要破解这一矛盾必须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贯穿到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环境保护中,遵循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消化旧账、不欠新帐的原则,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矿山环境与国土整治评价室副主任张进德告诉记者。

1.1万个矿山所需治理经费

约600亿元

“2013―2015年,通过实施全国‘矿山复绿’行动,全国共需治理矿山数量约1.1万个,需治理矿山面积近3万公顷,所需治理经费约600亿元。”张进德说。

由于矿山生态修复潜藏的巨大市场前景,已吸引不少优势企业参与其中。

据悉,近年来,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的积极性在普遍提高。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民营企业对绿色矿山建设的热情度在不断提高。

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涉足生态修复业务的企业之一。东方园林生态环境修复事业部总裁范天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公司为矿山治理进行“有灾消灾、有污治污、土地复垦、生态恢复、景观再造等”系统性设计,其与吉林、天津、江苏等的项目建设方实施“边开采边修复,边堆砌边修复”方案,可以系统解决开采过程中的地灾、水土流失、粉尘污染以及资金配套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