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污泥的处理办法十篇污泥的处理办法十篇

污泥的处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5:30

污泥的处理办法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污泥是指污水处理设施在污水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初沉污泥、剩余污泥、消化污泥及混合污泥等,不包括栅渣和沉砂池砂砾。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产生、贮存、转移、处置污泥的生产经营和环境管理。

第四条污泥污染防治应遵循源头削减、全程控制和无害化处置原则。

产生、贮存、转移、处置污泥的全过程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污染防治标准、技术规范。

第五条环保部门依法承担对污泥产生、贮存、转移、处置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环境监察机构应当将污泥的产生、贮存、处置和转移情况作为对污水处理单位的重要环境监察内容,随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第六条污泥产生、运输及处置单位依法承担污泥污染防治责任,对污泥的产生、贮存、运输、处置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负相应责任。

第七条污泥产生单位应将污泥的产生量、贮存、转移、处置等有关资料向环保部门申报备案,申报内容有重大改变的,应该及时申报更正。

第八条污水处理单位按照规定对所产生的污泥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污泥中重金属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能确定的,由污泥产生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监测机构进行重金属含量测定及毒性浸出测定,确定污泥性质,属于危险废物的污泥严格按照危险废物处置规范进行处置。

第九条污泥产生单位、处置单位应当建立污泥利用处置管理台帐,对污泥的产生、贮存、转移、处置进行登记,详细记录污泥产生、贮存和利用处置的数量和流向等情况。

污泥产生单位应于每年的4月初、7月初、10月初和次年的1月初分别汇总填报季度、半年度及年度《工业企业污泥利用处置台帐统计表》并上报环境管理机构。

污泥的产生量与污水处理设施实际运行状况的匹配情况,作为对污水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转的判断依据之一。

第十条污泥转移、处置实行计划审核备案和转移联单管理。在本行政区域内转移、处置的由市环境管理机构审核备案,

跨行政区域转移、处置的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污泥转出单位应当提前向环境管理机构报送转出计划。污泥的性质、转移的数量、去向、运输路线发生变化的,应当在变更前提前向环境管理机构申报。

污泥转移计划和转移联单操作细则由市环保局另行规定。

第十一条市环境管理机构审查污泥转移计划发现存在污染隐患的,应当及时通知污泥产生单位和处置单位,修改转移计划,确保安全处置。

第十二条自行处置污泥的,处置设施应通过环保验收;委托处置污泥的,污泥产生单位和运输单位、处置单位应当签订安全收运、处置协议,明确各方责任,随同污泥转移计划一并报市环境管理机构备案。

无协议或者收运、处置协议责任不明确、不能履行的,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由污泥转出单位承担责任。

第十三条污泥的转移必须使用封闭式货车进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严禁散落、洒漏、丢弃。

第十四条污泥产生、运输及处置单位必须制定污泥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防止因突发事件产生二次污染。

第十五条污泥产生、运输及处置单位在污泥的产生、贮存、运输、处置过程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及其它环保、交通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环境监察机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依法给予查处。

污泥的处理办法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环保优先方针,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采取规范整治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水处理污泥污染环境问题,促进污泥综合利用处置单位规范发展。

二、整治范围

全区范围内所有水处理污泥产生单位。

三、整治目标

1.依据“定点处置、统一管理”的办法,7月31日前完成水处理污泥的规范运输和处置;

2.禁止任何污泥产生单位倾倒、填埋水处理污泥。

四、整治办法

1.全区水处理污泥产生单位必须建立单独的防淋、防渗贮存场所,并设立标志牌,禁止与其他废物混合堆放,同时建立污泥处置台帐,严格执行转移联单制度。

2.全区水处理污泥按不同类别统一委托以下单位收集处置: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自来水厂污泥以及其他非危险废物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泥统一委托市振东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厂处置。

(2)印染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污泥以及印染企业预处理污泥统一委托市新绿污泥焚烧热能有限公司处置。

(3)含铜、镍等重金属污泥统一委托湖北省大冶市英达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处置。

(4)化工废水处理污泥及其他属于危险废物的污泥统一委托扬州东晟固废环保处理有限公司处置。

五、整治步骤

1.全面调查阶段(5月1日-5月31日)。各镇(开发区、街道)及各主管部门组织专门班子,对全区水处理污泥产生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查清各单位污泥的数量、种类等基本情况。

2.自查自纠阶段(6月1日-6月30日)。各水处理污泥产生单位立即停止委托其他单位运输、处置水处理污泥的行为;同时,根据自身污泥的种类,与上述四家单位签订委托处置合同,报区环保局备案。

3.检查验收阶段(7月1日-7月31日)。由区环保局牵头,各镇(开发区、街道)配合,对全区水处理污泥产生单位进行现场检查验收;对于未完成整改任务或整改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整改时间最迟不得超过7月31日。

六、工作要求

1.广泛宣传。各镇(开发区、街道)要及时做好相关宣传工作,深入宣传此次专项整治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要大力宣传普及安全和环保知识,使有关单位和从业人员熟悉并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等相关规定。

2.有序组织。各镇(开发区、街道)要督促各单位尽快规范处置水处理污泥;同时,要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非法倾倒点(取土坑、废弃鱼塘等)进行清理,予以彻底取缔。

3.规范管理。

(1)污泥集中处置单位必须按要求建设必要的污染防治设施,加强水处理污泥的运输和处置管理,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同时,建立水处理污泥处置的管理台帐,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按月将处置情况汇总上报环保部门;

(2)污泥集中处置单位严禁将水处理污泥转包给其他单位处置,一经发现,取消污泥处置资格;

(3)污泥处置价格经物价部门核准后执行;

(4)污泥的运输参照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污泥的处理办法篇3

关键词:污泥干化锅炉焚烧体会与思考

abstract:withtheincreaseofcitysewagetreatment,sludgeproductionalsoincreasesgreatly,sludgedisposalisanewproblemfacingthecity.iworkinacoal-firedthermalpowerenterprises,treatmentanddisposalinrecentyearsengagedinthecitysludge,havesomeunderstandingofcitysludgetreatmentanddisposal,andthinkabouttheirownexperiencetotalkabout.

Keywords:sludgedryingincinerationboilerexperienceandreflection

中图分类号:[tU992.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城市污泥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得到了高速发展,据(2013-2017年中国污泥处理处置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2010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有2500多座,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每天1.22亿吨,为实现国家的减排目标和水环境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污水厂的建设及运行伴随产生了大量剩余污泥,以含水率80%计,全国年污泥总产量将很快突破3000万吨,污泥处理形势十分严峻。

由于人国污水厂在建设过程中,长期以来“重水轻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了污泥的初步减量化,但未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处理。约80%污水厂建有污泥的浓缩脱水设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减量化,约有80%的污泥未经稳定化处理,污泥中含有恶臭物质、病原体、持久性有机物等机物等污染物从污水转移到陆地,导致污染物进一步扩散,合得已经建成投运的大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减速排效益大打折扣。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处置方式中,土地填埋占63%、污泥好氧发酵+农用约占13.5%、污泥自然干化综合利用占5.4%、污泥焚烧占1.8%、污泥露天堆放和外运各占1.8%和14.4%。事实上,土地填埋、露天堆放和外运的污泥处理大部分属于随意处置,真正实现安全处置的比例不超过20%。制约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的因素很多,但国家对污泥处理处置总体路线不够明确是重要因素之一。城市污泥如何更好地处置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解决城市污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安全稳定化。污泥燃烧是一项技术成熟、节约能源、符合国家能源政策的环保项目,是目前处理污泥的最有效办法。目前污泥焚烧技术已经成为污泥处置的主流,愈来愈受到重视。这是因为与其它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如将污泥先改性再经高压板式压滤成泥饼后填埋、所谓污泥肥料化等)相比较,具有突出的优势,能够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污泥焚烧技术成熟不复杂,可利用现有热电厂锅炉,掺入煤中直接燃烧;污泥中的可燃气体及可燃物质作为热能可以回收;而采用燃烧的办法是减量化,避免污染转移的最好办法。

3目前焚烧污泥的二种主要方式

方式1脱水污泥直接加入流化床锅炉内与煤混烧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流化床锅炉对多种燃料,特别是多水分、低热值燃料的适应性,只需在锅炉顶部或侧墙,开一个或几个孔,通过一套专用的输送设备,将含有约60%水份的污泥块直接送入炉内,利用污泥中的水份在高温下蒸发汽化,体积膨胀,污泥块爆破使污泥细化,参与炉内的流化过程,与煤混合燃烧。

方式2将脱水污泥进一歩干化,使污泥的含水率低以40%成粉粒状掺入煤中(或与拉圾混合)进入锅炉焚烧。

比较上述二种方式:方式1污泥脱水工艺简单、脱水过程能耗少,但城市污泥热值不高且大于60%的含水率的入炉污泥燃烧价值不高,不仅不能提供热量,反而还要耗能(煤),影响锅炉燃烧工况;方式2污泥干化增加了干化工艺、干化过程需要耗能(所谓的利用光能、风能效率太低目前还不能实现产业化),但干化后的污泥热值提高,入炉后参以燃烧具有热能的价值。比较二种方式:方式2对污泥处置的效率高,焚烧过程更可靠,资源再利用效果更明显。(南京、武汉、于津等地的专家对污泥不同含水率焚烧效果都有很好的分析和总结)

4目前比较成熟的污泥干化工艺

一是以浙江绍兴中环建成的日处量2000吨湿污泥工程,采用空心浆叶机进行干化的方法。将含水率85%的湿污泥泵入空心浆叶机,以蒸汽(或导热油)为媒介间接加热污泥蒸发水汽的方法,使污泥中水份蒸发后含水率降到45%以下,成粉状或小颗粒状,送入锅炉与煤掺和焚烧。采用蒸汽利用空心浆叶干燥机对污泥干化,使污水厂经袋式过滤后含水率85%的湿污泥,通过空心浆叶干燥机干化使含水率降到45%及以下可以掺煤焚烧这种工艺方法已经在许多地方推行。

二是以苏州工业园区污泥处置资源化及综合利用工程为例的目前较为先进的“薄层蒸发加带机干化”工艺,也叫“二段法”工艺。所谓的“二段法”,即首先将含水率80-85%的湿污泥输入第一段薄层蒸发器,利用蒸汽间接式加热,使湿污泥干化到含水率55%成泥饼,再经切碎机切成条型䢋入第二段带式干化机,经过第二次干化(这第二次干化采用的热媒来自第一段蒸发器的余热)使污泥的含水率降至10-20%,成为“干污泥”,输到热电厂的燃煤锅炉,与煤掺和焚烧。

二者比较:前者设备工艺简单、干化加工成本相对低,但能耗高,热能利用率低;后者设备工艺复杂、干化加工成本要高许多,相对能耗低,热能利用率高。笔者认为:从长远观点看、从能源价值看,应以“二段式干化”的方式推广和肯定,这里就有一个政府主导,环保理念与能源价值、社会效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

5目前污泥干化---焚烧处置方法的思考

前面介绍了目前污泥干化---焚烧的二种工艺,其中前一种污泥干化工艺已在各地不同行业(如热电厂、污泥拉圾焚烧厂、拉圾焚烧发电行业、以及印染行业)以不同规模逐步推广并已经开始走向产业化,各地政府要求已建成的拉圾焚烧发电厂增设污泥焚烧,对新建的拉圾发电厂必须配套污泥焚烧。这些企业具备了污泥干化所需的热能、污泥干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汽可以通过密封管道送入锅炉处理,干化的污泥作为热源入炉燃烧,污泥干化过程中蒸汽疏水余热回收用于锅炉给水,所以它是目前城市污泥处置的有效方法,可以实现减量化和安全处置化。

但污泥毕竟是一种污染物,它含有大量有害细菌、可燃气体、重金属,干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汽、废水如何有效处理,真正实现无害化还是应该认真探讨,不少小规模的污泥干化项目往往由于考虑加工成本,将干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汽、废水直排、偷排,造成空气和地下水的二次污染;目前已经采取废汽入炉焚烧的,真正能做到烟气达标排放的还要做许多努力。正如一些专家但心的这种废汽经焚烧会产生新的更具有危害的毒性气体,新的问题出现,值得认真对待。国家有排放标准,也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关键在于如何来严格执行。笔者认为:城市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是社会的一项公益事业,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城市规划中明确采用集中污泥处置地,必须规范化、组织专家论证,明确技术方案,指导市场运作。本人亲历污泥处理走过的弯路,原先污泥处理采用的工艺,是将污水厂运来的含水率85%的湿污泥---加水淘洗---加药剂改性----经高压板式过滤机脱水生产出含水率接近于55%的泥饼,其结果烧又不能烧、填埋又不许的两难境地,最终未能实现污泥的处置,被迫放弃原已形成的一整套耗资几百万装备的作业线,再重新投资改造成目前采用蒸汽空心浆叶干燥,能将污泥干化至含水率低于43%的、日处理200吨湿污泥规模的示范生产线,实现了掺入煤中进入锅炉焚烧的成功,前期浪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值得检讨引于为训。

污泥的处理办法篇4

关键词:丝状菌污泥膨胀选择池活性污泥工艺

污泥膨胀问题是活性污泥自产生以来一直伴随并常常发生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其主要特征是:污泥结构松散,质量变轻,沉淀压缩性能差;SV值增大,有时达到90%,SVi达到300以上;大量污泥流失,出水浑浊;二次沉淀难以固液分离,回流污泥浓度低,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的产生,无法维持生化处理的正常工作。污泥膨胀是生化处理系统较为严重的异常现象之一,它直接影响出水水质,并危害整个生化系统的运作。

污泥膨胀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在欧洲近50%的城市污水厂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污泥膨胀发生,在我国的发生率也非常高。基本上目前各种类型的活性污泥工艺都会发生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不但发生率高,发生普遍,而且一旦发生难以控制,通常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针对污泥膨胀,各方面的理论很多,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很多相互矛盾,这给水处理工作者造成很大的麻烦。本文将从污泥膨胀的内在因素着手,整理出几种较为成熟且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并归纳一下污泥膨胀控制的一般方法。

1、污泥膨胀的原因

污泥膨胀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非丝状菌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的时候,此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物,来不及代谢,在胞外积贮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物质,使得表面附着物大量增加,很难沉淀压缩。而当氮严重缺乏时,也有可产生膨胀现象。因为若缺氮,微生物便于工作不能充分利用碳源合成细胞物质,过量的碳源将被转弯为多糖类胞外贮存物,这种贮存物是高度亲水型化合物,易形成结合水,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产生高粘性的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发生时其生化处理效能仍较高,出水也还比较清澈,污泥镜检也看不到丝状菌。非丝状菌膨胀发生情况较少,且危害并不十分严重,在这里就不着重研究。

丝状菌膨胀在日常实际工作中较为常见,成因也十分复杂。影响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的是活性污泥是一个混合培养系统,其中至少存在着30种可能引起污泥膨胀的丝状菌。而丝状菌在与活性胶团系统共生的关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微生物。它的存在对净化污水起着很好的作用。它对保持污泥的絮体结构,保持生化处理的净化效率,及在沉淀中起着对悬浮物的过滤作用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事实也证明在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平衡时是不会产生污泥膨胀,只有当丝状菌生长超过菌胶团细菌时,才会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1、污泥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一般认为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增长都是符合monod方程的:

式中X----生物体浓度,mg/L;

S----生长限制性基质浓度,mg/L;

μ----生长限制性基质浓度,mg/L;

KS-----饱和常数,其值为μ=μmax/2时的基质浓度,mg/L;

μmax-----在饱和浓度中微生物的最大比增长速率,d-1

研究证明大多数的丝状菌的KS和μmax值比菌胶团的低,所以,按照以上monond方程,具有低KS和μmax值的丝状菌在低基质浓度条件下具有高的增长速率,而具有较高KS和μmax值的菌胶团在高基质浓度条件下才占优势。同样认为低负荷对于丝状菌生长有利的理论还有表面积/容积比(a/V)假说。这里的表面积和容积,是指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表面积与体积。该假说认为伸展于絮凝体之外的丝状菌的比表面积(a/V)要大大超过菌胶团细菌的比表面积。当微生物处于受基质限制和控制的状态时,比表面积大的丝状菌在取得底物方面要比菌胶团有利,结果在曝气池内丝状菌就变成了优势菌。

低负荷易导致污泥膨胀这一观点无论是在实际运行中还是在理论上都有了较为成熟的解释。但在我国,通常生化反应的负荷设计都是较高的,的大量污泥膨胀却是在高负荷条件下发生的,这引起了人们对该理论的怀疑。事实上,在高负荷条件下的污泥膨胀往往是由于供氧不足、曝气池内Do浓度降低引起的。我们下面就针对溶解氧Do对于污泥膨胀的影响。

2、溶解氧浓度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氧的利用过程。溶解氧在活性污泥法的运行中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参数,曝气池中Do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和活性污泥的生长。低Do浓度一直被认为是引起丝状菌污泥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丝状菌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低的氧饱和常数,在低Do浓度下比絮状菌增殖得快,从而导致丝状菌污泥膨胀。根据各方面的研究反应,Do对于污泥膨胀影响的的临界值并不确定。Do浓度的要求是与污泥负荷息息相关的,负荷越高,则对应的临界值就越大。这一值的确定与工艺选择、池型及进水类型都有着密切关系,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实验才可以得出。

3、其它方面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1)污水种类

污水种类对污泥膨胀有着明显的影响。通常来说,那些含有易生物降解和溶解的有机成份,特别是低分子量的烃类、糖类和有机酸类等类型基质的污水易引起污泥膨胀,例如酿酒、乳品、石化和造纸废水等。

2)营养成分的不3)均衡

当污水中n、p不足时,易引起污泥膨胀的发生。通宵认为,n、p的合适比例为BoD5:n:p=100:5:1。很多研究表明许多丝状菌对营养物质n、p有着较强的亲和力,这可能就是缺乏营养物质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

4)pH值与温度

一般认为pH偏低易引起丝状菌的大量繁殖。而温度的对丝状菌的影响也是很普遍的。例如,冬天microthixparvicella在丝状菌群中占优势,而温暖季节时nocardiaform,0041型或nostocoidalimnicda较易大量繁殖。

另外污水在进水处理系统前的早期厌氧消化产生的有机酸和硫化氢也可能导致污泥膨胀的发生。硫磺菌的的贝氏硫菌、硫丝菌等能从硫化氢氧化中获取能量。而这么细菌以非常长的丝状性增殖,有时能长达1厘米,从而导致污泥膨胀的发生。 2、污泥膨胀的一般解决办法

第一类:应急措施

适用于临时应急,主要方法是投加药物增强污泥沉降性能或是直接杀死丝状菌。投加铁盐铝盐等混凝剂可以直接提高污泥的压密性保证沉淀出水。另外,投加一些化学药剂,如氯气,加在回流污泥中也可以达到消除污泥膨胀现象。投加过氧化氢和臭氧也可以起到破坏丝状菌的效果。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能较快降低SVi值,但这些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丝状菌的繁殖,一旦停止加药,污泥膨胀现象可以又会卷土重来。而且投药有可能破坏生化系统的微生物生长环境,导致处理效果降低,所以,这种办法只能做为临时应急时用。

第二类:改善生化环境

污水厂发生污泥膨胀的时候,一般无法从工艺流程、池型和曝气方式的改变来解决,只能在正在运行的流程基础上通过改变生化池内的微生物生长环境来抑制或消除丝状菌的过度繁殖。在不同的工艺和水质的情况下,很难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但生化工艺常遇见的几种应该注意的问题必须加以注意。

1)污水性质的控制

首先应该检查和调整pH值,当pH值低于5以下时,不仅对污泥膨胀会有利,而且对正常的生化反应也会有一定的危害,所以当pH值偏低时应及时调整。另外在北方寒冷地区一定应注意冬季时的水温,若水温偏低应加热,因为低温也会导致污泥膨胀的发生。采用鼓风曝气能有效的在冬季较高的水温。

当污水中营养成份不足或失衡时,应补充投加。n、p含量应控制在BoD:n:p=100:5:1左右。

若污水处理生化系统前已有消化现象的发生,产生的低分子有机酸将有利于丝状菌的生长,这时可以对废水在调节池内预曝气来加以改善。一般采用空气扩散器向3-5米有效水深的调节池曝气,供气量可以控制在0.5-1.0m3/废水米3·小时。它能使调节池的废水保持新鲜,并有效防止由于厌氧所会带来的臭气。

2)保持池内足够的溶解氧对于高负荷的生化系统特别重要,3)一般至少应控制Do>2毫克/L。

4)沉淀池内的污泥应及时排出或回流,5)防止其发生厌氧现象。若发生厌氧现象,6)产生的各种气体吸附在污泥上,7)也会使污泥上浮,8)沉降性能变差。而9)且发生厌氧的污泥回流也会引发丝状菌的大量繁殖。这种情况时除排泥和清除沉淀池内的死角,10)并缩短污泥在池内的停留时间外,11)还应提高曝气池Do值,12)使出入沉淀池的水保持较的溶解氧,13)或者在污泥回流进入生化池前曝气再生。如左图所示。

在解决了以上问题后,如果污泥膨胀现象仍得不到控制,就得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下面针对几中常见的工艺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方法,供污水处理工作者参考。

a.高负荷活性污泥工艺

目前国内对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通常采用中等负荷(0.3KgBoD5/(kgmLSS·d)),而在实际中人们从经济角度考虑总是采用较高的负荷,所以高负荷下的污泥膨胀在中国具体较为广泛的意义。在高负荷情况下,最常见的是Do不足,所以先采取提高气水比,强化曝气,在推流式曝气池内首端采用射流曝气等方式,观察一段时间,找出问题的所在。

如果在以上措施采取后一段时间情况仍无好转,则可考虑在曝气池头部加设软填料。这一部份对于有机酸去除率很高,从而去除丝状菌的生长促进因素,帮助絮状菌生长。这个方法比较有效,但造价较高,且对以后的维修管理造成不便。或者在曝气池前设置一个水力停留时间约为15min的选择器,一般能很有效的抑制丝状菌的生长。

对于间歇式进水的SBR工艺来说,反应器本身是完全混合式的,而且在时间上其污染物的基质就存在浓度梯度,所以无需再另设选择器。通常间歇式SBR工艺产生污泥膨胀的原因是,污泥浓度过高,而进水有机物浓度偏低或水量偏小而导致污泥负荷偏低。对于这种情况,降低排出比,提高基质初始浓度,并对SBR强制排泥,一般就能够对污泥膨胀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对于连续进水的SBR如iCeaS和CaSS等工艺如果发生污泥膨胀的话,就有必要在进水端设置一个预反应区或生物反应器了。

B.低负荷活性污泥工艺

低负荷活性污泥工艺曝气池内基质浓度较低,丝状菌容易获得较高的增长效率,所以是最容易产生污泥膨胀。除了在水质和曝气上想办法外,最根本和有效的是将曝气池分成多格且以推流方式运行,或增设一个分格设置的小型预曝气池作为生物选择器,在这个选择器内采用高污泥负荷,吸附部分有机物并消除有机酸。这个办法不但有助于抑制污泥膨胀,并能有效的改善生化处理效果。在曝气池内增加填料的方法也同样在低负荷完全混合工艺中适用。

对于a/o和a2/o工艺可通过在在好氧段前设置缺氧段和厌氧段以及污泥回流系统,使混合菌群交替处于缺氧和好氧状态,并使有机物浓度发生周期性变化,这既控制了污泥膨胀又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而交替工作式氧化沟和UnitanK工艺等连续进水的系统因为其本身在时间和空间上就有了实际上的“选择器”,所以对污泥膨胀有着效强的控制能力。如果这两种工艺发生污泥膨胀,则可通过调整曝气控制溶氧量和控制回流污泥量来调节池内的污泥负荷及Do,通过一段时间的改善,一般能够控制住污泥膨胀现象。

3、总结

污泥的处理办法篇5

从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到水泥、环保砖、微晶玻璃、陶粒等建材利用……目前市场上似乎不乏污泥无害化处置的办法,但多个权威报告认为,中国近80%的污泥没有得到有效处置,“毒泥围城”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国内污泥处理市场很混乱,缺乏对不同技术的判别和选用标准,是目前污泥处理处置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近年来国内涌现出多种污泥处理技术,但由于技术尚未探明、争议不断而停滞不前。

卫生填埋――

填埋场是稀缺资源,一埋了事只是“鸵鸟心理”

污泥卫生填埋的常用方式是城市污泥经过简单的灭菌处理后,直接倾倒于低地或谷地制造人工平原。它的好处是处理成本低、不需要高度脱水(自然干化),既解决了污泥出路问题,又可以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但污泥含水率过高,在运输和填埋过程中容易变质发臭滋生病菌,加上含水率过高导致黏性大,无法与其他垃圾均匀混合,会阻碍填埋场垃圾的生物发酵、降解过程,其产生的渗滤液如收集不完善,也将污染土壤、地下水体。

据美国环保部门统计,今后几十年内,美国6500个填埋场将有5000个被关闭。这意味着填埋并不能最终避免环境污染,而只是延缓了污染产生的时间。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熊康也曾向媒体透露,污泥填埋方式因无害化程度低,在国外已逐渐被禁用。德国、丹麦和法国等欧洲国家规定,只能将污泥焚烧灰渣作填埋处置,而不能直接将污泥填埋。

反观国内,目前,填埋这种原始、粗放的办法仍是我国污水处理厂处置污泥的主要方式。据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有99%的城市建设有污水处理厂,全国的市、县累积处理城镇污水约445亿立方米,其中产生含水量的污泥超过3000万吨。如此数量庞大的污泥进行土地填埋处理的就占了60%~65%。

污泥填埋除了占地、存在污染隐患、产生温室气体等“罪状”外,最关键的是,在中国成本最为低廉的填埋,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对其它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事实上,国内很多地方对污泥的填埋大多并非规范的卫生填埋,甚至有的是打着填埋的旗号而中途随意倾倒。

在一些发达国家,污泥的填埋处置费比最贵的处理处置方式成本都要高得多,这是推动厌氧、干化焚烧等相关处理技术应用成熟的根本原因。而在国内,如果花三五十元就能将污泥拉出去填埋,谁还会花上几百元去正规处理处置?

生物堆肥――

只用于园林绿化,也不能保证不影响农田

“污泥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通俗地说就是碳,污泥堆肥通过碳循环让这部分碳回到土地中去。”北京沃土天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生平认为,污泥堆肥能达到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需要富含有机质营养物,而污泥作为“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组成部分”,让其回归大地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选择。生物堆肥看似污泥未来的大趋势,但目前我国污泥堆肥真正走向农田的并不多,主要用于园林、绿化、丰产林,用于农田的主要是棉花等经济作物,还有一部分作为原料加工有机复混肥,但占比就更低了。

“污泥富含营养有机质,但有害物质含量也很高。”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张辰认为,污泥堆肥产物土地利用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主要在重金属和病原菌两个方面。

为此,在污泥堆肥过程中,生产方通常会使用一些技术和工业手段,如对重金属进行钝化,使其迁移速度变慢,钝化后的重金属不会进入植物的果实;对于病原菌微生物,使用高温好氧技术,温度达到55℃的情况下,几天之后病原微生物基本被杀灭掉;而有机污染物在发酵过程中都能被微生物分解。

据了解,住建部2009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中对污泥泥质的无害化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还根据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对污泥堆肥产物进行分级,什么泥质用于什么作物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对用于蔬菜和粮食作物的泥质要求比对用于油料作物的更为苛刻。

按理说,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生产出来的农作物应该是可以放心食用,但不管是政府农业部门决策者亦或普通市民,对污泥堆肥培育出来的农产品仍然不看好、不买帐。

张辰认为,根据现行的政策,污泥处理达标后只能用于园林绿化,但目前没有保障措施保证它不流向农田。很多农业专家更担心的是,在目前农产品监管和农田土壤污染的严峻现实下,如果再让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流入农田,那就是雪上加霜。

焚烧发电――

“环保经济”或只是表象,烟气处理效果令人堪忧

相对于污泥填埋、堆肥而言,焚烧法处理污泥可消去病原体、大幅度地减少污泥体积、回收部分能量,在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方面优势明显。但是由于我国污泥的热值较低,焚烧发电大部分达不到能量平衡,污泥焚烧产生1度电有可能需要消耗2度电的能量,也因此,电厂通常做法是掺杂到煤里面进行掺烧。如此处理,效果及效益如何呢?

江苏省常州广源热电厂是我国污泥掺烧的“创始者”。据了解,早在2006年,常州市所属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脱水污泥,就开始全部通过该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了焚烧。由于污泥与煤按比例用特殊工艺进行混合焚烧,经比利时专家测验,该热电厂焚烧污泥产生的废气只有欧洲焚烧垃圾污染的1/20。在焚烧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恶英、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经过系统处理,均优于焚烧污染控制的标准限值。此外,相比于污泥在垃圾厂焚烧每吨超1000元、单独建设焚烧装置的成本每吨350元的处理费用,该热电厂污泥掺烧的成本更低,只收取每吨98元。

“污泥能发电!污泥焚烧无污染!廉价的污泥处置能赚钱!”常州市广源热电厂给污泥处理处置业界贡献了三个“好处”,正是电厂污泥掺烧“火遍”全国的开始。浙江富阳市污泥焚烧发电厂,投建两条75吨/小时的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生产线,污泥添加率约为24%;江苏南京协鑫污泥掺烧发电有限公司也通过循环流化床锅炉,每月污泥掺烧量约为6500吨……

然而,正当污泥电厂掺烧处理技术被炒得热火朝天之时,业内对其环境安全性和能源合理性的问题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更有媒体直接曝光常州广源热电厂的宣传与实际情况有着巨大差距。“由于隐瞒主要收入而低报处理费,使排水业界产生错误的印象,以为它是一个极为经济廉价的处理方式,其实它在煤价、电价补贴上另有计算;声称比欧盟排放标准还低20倍的安全焚烧,但实际上它利用了国家生活垃圾焚烧标准中对掺烧未作规定的缺失,只不过采用大比例烟气稀释的方式,将所有可能产生的污染都排到了天上。”

值得庆幸的是,真正采用湿泥掺烧的项目终归还是少数。据悉,上海外高桥电厂在政府压力下也曾进行过长达半年的论证,最终还是否定了电厂掺烧方案。这说明,业内同行并非不了解这种技术的“奥妙”。随着火电行业排放限值的实施,那些采用了该处置办法的企业,或将无法逃脱被关停的命运。

“在尚未找到绝佳的污治处理处置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尝试、不断改进去寻找和总结出一个更好、更适合的技术路线。”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戴明华认为,污泥的处理处置,是一项艰巨而又迫在眉睫的任务。在设计、实施该项目前期,要对各种因素做出全面、详尽的认识与分析。随着污泥处理处置方法的日趋完善,还会不断有新的技术路线涌现出来。相信未来几年,中国污泥处理处置规范化的比例会有所改善,这也是让人期待的。

链接

污泥的处理办法篇6

关键词:杭州市污泥处置规划

随着政府逐年增加对污水处理工程的投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率在不断增加,处理深度也不断得到深化。而污泥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伴生产物,其产量也按比例大幅度地增长,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工作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

杭州市目前投入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有27座,处理规模为221.2万吨/日,污泥产生量约3639吨/日,每年产量近90万吨。预计到2012年,杭州市城镇污水处理规模将达255万吨/日,到2020年,将达369万吨/日。届时,即使污水处理技术得到大幅提高,污泥产生量经技术处理有所减少,但据测算,仍能达到4455吨/日左右。因此如何对污泥处置进行合理的规划,并按此实施处理处置设施,已成为相关单位亟需解决的问题。

1制定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首先要遵循“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主线,污泥处置规划一定要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出发;第二是“依靠科技进步,进行污泥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污泥的处置规划需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只有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才能充分体现循环经济这个观点;第三是污泥的“四化”需要分步走,需要先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目标,才能进一步去提高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率[2]。

在规划指导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杭州市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和现状条件,按照近期、中期和远期分步骤来确定污泥处置规划目标。同时针对污泥成分的不同(生活污水污泥和工业废水污泥),地域区块的不同(中心城区和郊区)等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2污泥数量的测算和性质的检测

只有在对污泥数量进行充分科学测算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合理的污泥处置规划,这就需要结合排水规划所确定的水量来开展。污水厂污泥的产率系数比较复杂,因此规划时采用的污泥量预测参数需要综合理论计算、实际测定和规划预测等多种因素,这样才能对污泥量做出准确的测算。

同时需对污泥的性质进行检测,包括工业项目分析(收到基水分、干基挥发分、干基灰分和固定碳等),热值分析(干基高位热值、干基低位热值和收到基低位热值等),元素分析(n、C、S、H、o、重金属等),这样才能根据污泥的性质来选择恰当的处置方式。

3制定相关地方性标准和政策

系统的、科学的污泥处置标准是监控污泥处置、选取合理有效的技术路线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与污泥处置相关的标准有《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GB24188-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GB/t23484-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23485-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GB/t23486-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CJ/t289-200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单独焚烧用泥质》(CJ/t290-200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CJ/t291-200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309-2009)、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水泥熟料生产用泥质》(CJ/t314-2009)。同时国家于2009年开始试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杭州的自身实际情况,以污泥处置的安全性和环境可接受程度为基本出发点,制定更具有操作性的地方性标准和政策。同时国外现行的标准也值得我们在制定相关标准时加以借鉴参考,美国1993年2月颁布的《有机固体废弃物(污泥部分)处置规定》(epa503标准),以及欧盟于2000年修订的86/278/eeC标准,都对污泥的管理和处置提出了综合性要求,对重金属、病原菌和有机污染物等污泥指标均有严格的限制。

4选择污泥处置方法

在确定污泥处置技术之前,需要对国内外的污泥处置方法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调研。在规划方针和目标的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循环经济和市场运作的理念,结合相关污泥数据和处置标准,选择适合杭州城市特点的污泥处置方法。

国外污水处理行业对污泥的处置已有60多年的历史[3],目前较为成熟的污泥处置方法主要有堆肥农用、焚烧和卫生填埋等。表1对三种主要的污泥处置方法进行了比较[4]。

表1三种主要污泥处置方法比较

项目处置方法

堆肥农用焚烧卫生填埋

技术可靠性可靠,有较多的应用实践可靠,有许多工程实例可靠,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操作安全性较好较好较好

选址大面积选址较困难容易,可靠近市区建设较难,要考虑一定的地理适用条件,需远离市区

占地面积大小较大

运输情况及费用运输比较困难,要考虑到气候等多种因素,费用高运输容易,如就近焚烧可节约运输费用运输较容易,但运输距离较长,费用高

适用条件对重金属、病原菌以及其他有机污染物有一定的限制要求对热值有一定的要求适用范围广

资源化利用程度可以较大程度的利用污泥中的有机物可以利用部分热能较低

地面水污染可能通过适当选址及控制污泥量可避免较小有可能,采取措施可防止

地下水污染可能通过适当选址及控制污泥量可避免无有可能,需采取防渗措施,但仍可能渗漏

大气污染可能可能会有臭味等产生废气,可以处理,但处理费用较高有可能,可用导气、覆盖等措施加以控制

土壤污染可能通过适当选址及控制污泥量可避免无限于填埋场区域

管理较复杂较容易较容易

其他费用最少,但是需要控制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对污泥含水率有要求,需预先干化,投资及处置费用最高对污泥含水率有要求,需填埋前将污泥干化,或与其它物质共同填埋

处理成本低高较高

选择合理有效的污泥处置方法,应兼顾到生态环境效益与处置成本、经济效益等各方面的均衡。污泥的处置与资源化相结合,终将成为污泥的唯一出路,其资源化再利用已势在必行。

5提出污泥处置的管理方法

为了保证杭州市污泥处置规划的有效实施,在工程规划的同时需要开展对政策、管理和实施的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法规和制度。目前仅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初步尝试了污泥处置专项规划的编制,但仅限于技术性规划[5-6]。杭州市也于2010年9月下发了《杭州市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建设绩效管理以奖代补暂行办法》规定,对处理污泥特别有效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置项目建设单位和污泥处置运营单位实行奖补政策,最高奖补金额可达800万元。

鉴于目前国内还缺少污泥处置的专项管理政策和法规,所以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参考,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吸收利用。欧盟及成员国是在对污泥有效利用价值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来制定污泥处置管理政策,同时也考虑到污泥处置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对各种污泥处置管理方式提出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7]。其污泥处置管理基于以下三个准则:(1)源头控制,这是污泥管理政策的关键因素。如果能从源头上控制污泥的产生,则污泥处置就简单了许多;(2)循环利用;(3)加强最终处置和管理。当不能对污泥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时,应尽可能对污泥进行焚烧处理,而填埋仅仅作为最终的处置工艺,同时需对所有工艺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测。

6结语

污泥的处理办法篇7

一、总体目标

切实强化污泥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污泥污染防治工作体系,对污泥产生、运输、贮存、处理实施全过程管理,杜绝污泥随意倾倒和违规转移现象。

二、工作要求

1、强化主体责任,加强污泥管理水平。企业作为污泥产生、处置的第一责任人,应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做好台账记录,实现对污泥处置的全过程控制。

(1)污泥产生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污泥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污泥产生量、含水率、运出车次、重量、去向,处置情况,并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的污泥管理台账上报环保站备案。

(2)污泥产生单位应当将本厂污泥管理情况在厂内醒目位置公布,公布内容应包括污泥日产量、外观、性状、处置方式、最终产物去向以及投诉举报电话等,委外处理的,还应当包括运输单位名称、处理处置单位名称和处理处置方式等信息。

(3)污泥产生单位在收集、贮存污泥过程中,必须按照严控废物特性分类实施,严禁与生活垃圾、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混合堆放、处置;污泥贮存场所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做好防风、防雨、防渗漏等措施,并按规范设置污泥标识牌。

(二)强化监管责任,加强巡查处置力度。镇环保站、派出所要落实专人,提高频率,增强密度,对全镇主要道路两侧,主要河道、污泥倾倒多发地段等敏感区域开展日间、夜间巡查,及时发现查处污泥偷倒行为,及时处理偷倒污泥。对全镇污泥产生企业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抽查,重点抽查污泥处置台账、污泥运输管理等内容,进一步督促企业对污泥处置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偷倒污泥行为一经查实,不论镇内、镇外企业,均上报向环保部门,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污泥的处理办法篇8

关键词:城市污水厂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

浙江省随着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为保护环境,为建设生态省,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加快了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设。自2000年以来,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已建成投产和试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共达35个,总的处理规模达340万m3/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42.3%,35个污水厂所在地估算每天产生干泥量达1286吨,其中得到不同程度处理与处置的为544吨/日;计划到2005年年底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成个数增加到55个,总的处理规模达440万m3/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3.0%;到2007年年底,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个数增加到73个,总的处理规模为500万m3/日,城市污水处理率为58%,到时全省实现县县建有污水处理厂。

我省城市污水厂建设与运行管理历史较短,经验不足,遇到不少新问题,当前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建设滞后,运行管理经验不足,污泥对环境带来的二次污染情况较普遍。

一、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指导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与处置建设与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总结,是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各行各业必须共同遵循的准则。回忆我省近年来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的历史,凡是按照科学以展观建设的工程,就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工程的综合效益好;凡是违背科学发展观建设的,工程投资效益就不能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差,有的甚至起到“负面”作用。

城市污水厂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理及处置是两个独立的不同阶段又相互紧密联系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污水处理,是把城市原生污水通过“物化”处理与“生化”处理等措施,把原生污水中固相污染物质从污水中分离出来(被分离的污染物质称为原生污泥)。污水经处理后的出水称为“尾水”,达标后排放或回用。污泥处理是把含水率较高的原生污泥通过浓缩、脱水“减量”化处理,和后续通过“生化”处理,进一步减少污泥中有机物含量达到“稳定”化处理,上述两个阶段统称为污泥处理,污泥处置是在上述污泥处理后,最终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由此可见,污水处理是搞好污泥处理与污泥处置的前提与基础,而污泥处理与处置是污水处理的实现的最终目标的保证措施。这两者缺一不可。一个完整的城市污水治理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同步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污水治理工程整体功能,达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目的。

我省有些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中,污泥处置工程没有与整个治污工程做到同步建设,其原因有以下种种:有的城市是因为缺少排水专业规划与污泥处理与处置专业规划,因依据不足,工程初步设计缺乏污泥最终而必需的处置内容;有的是由于资金紧张,处置工程“暂缓”安排建设。这样,污水厂投产后污泥因得不到正常处置,造成污泥无序乱堆放,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有些城市污水厂保护环的功能在衰退,逆向转入集中污染环境趋势。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我们极不允许!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污泥处置配套工程建设,才能确保城市污水,治理工程整体效益达到充分发挥。

二、必须按照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全面按照“四化”要求强化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与处置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如何保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健步增长发展,经济增长模式必须由传统的单向线型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直接排放)转变成循环经济模式(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利用,是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在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处置过程中,全面执行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处置的方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的体现。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我省有的城市污水厂污泥最终处置选择了与水泥制品厂或制砧厂合作,把污泥作为建材产品的掺合料一起焚烧,最终生产出质量完全符合标准的建材产品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这种处置过程,充分利用了污泥中的无机物(粘土),补充了当前水泥生产与制砧生产紧缺的泥源;同时充分利用了污泥中有机物(具有热值)作为辅助燃料,减低了建材产品生产的煤耗量;由于焚烧温度高达1200℃、污泥中病原体被彻底毁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废气(如阿噁咽)被彻底分解,又无残留灰渣,彻底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为建材生产厂提供了再生资源,降低建材产品的单位成本;根据市场经济运作,污水厂还从中得到了应有的实惠。

有的城市污水厂污泥最终处置与制热单位合作,利用污泥替代部分燃煤制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污泥通过焚烧达到了无害化处置、制热单位由于获得了污泥这一再生资源,缓解了当前燃煤供应紧张的局面,并降低了制热生产成本。

有的城市把污水厂污泥经浓缩、脱水与适当堆放稳定处理作为农肥后用于苗圃、园林绿化,或土壤改良。

上述种种,按照“四化”要求对污水厂污泥进行处理与处置的,虽在我省城市污水厂中还是少数,但是它代表着一种发展的方向,不久将来必须会得到迅速普及。其原因是:

1、城市污水厂污泥是一种宝贵的再生资源。

从循环经济观点来看,“资源”这一概念是相对的。据报导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1/3、铜产量的1/2、纸制品1/3来自循环使用,有些发达国家在17个产业生产中,已经实现了水资源消耗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同样,在城市污水厂污水处理过程本身来看,产生的污泥是一种废弃物,但对后续综合利用生产单位(如水泥生产、制砧、农用、土壤改良)来说是一种宝贵的再生资源,它具有普遍的使用价值。随着科技进步与循环经济模式推广,城市污水厂污泥必然会得到广泛利用。

2、从保护环境角度来看,城市污水厂污泥最终进行资源化处置,才能彻底消除污泥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

3、从提高资源使用率角度来看,城市污水厂污泥资源化处置,是充分发挥了污泥这一再生资源使用价值,做到了物尽其用。

三、城市污水厂污泥全面执行“四化”处理与处置的对策

1、要进一步统一对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路线必须全面执行“四化”要求的认识。当前首要的问题是认识不统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有些同志把城市污水厂污泥仅仅看作是一种废弃物而不是资源。他们把有些地方污泥未进行处置归罪于“污泥误认为资源”、“过分强调了污泥资源化”,他们还主张污泥处理与处置最终目的应仅限于“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强调“资源化”不是最终目的。这种思维方法是把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对立起来。事实恰恰相反,按照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应把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统一起来。我们主张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搞污泥综合利用,同时也认为只有综合利用,才能有效的彻底解决污泥对环境污染。我们相信,遵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依靠社会化生产大合作的形式,能找到有利于保护环境、安全实用、经济合理污泥处理与处置办法。

其二,是有的同志主张万事不求人,不主张污泥处置与其它单位搞合作、搞联营,其理由是这样做不可靠、不正规,而自己单独搞污泥处置既缺少资金、又缺乏技术力量,结果是污泥处置还迟迟不能上马。这种想法与做法与社会化生产、有效的分工合作、组织集约型生产模式相违背的。事实上企业间进行有效合作,可相互取长补短,能快速提高整个社会生产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污泥处置采用社会化生产,加强企业间合作,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全面推行污泥“四化”处理与处置的技术路线。

2、要进一步制订相关的污泥处置技术政策。

正确的技术政策是正确技术路线实施的保证。以往我国虽出台了一系列技术政策,但尚欠完整。笔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补充制订有利于城市污水厂污泥全面执行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及处置的技术路线实施的相关技术政策。

(1)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切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

(2)污泥资源化利用方案必须通过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选定,被选定方案有利于保护环境,污泥综合利用做到安全实用、经济合理,实施方便可行;

(3)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与处置设施应与污水处理设施做到同步建设、同步投产、同步运行。今后凡缺少污泥处理与处置的设施的污水治理工程不得通过竣工验收,只有把污泥处理与处置设施补充完善了才能通过竣工验收;

(4)要禁止污泥无序堆放,任意污染环境的行为;

(5)鉴于节约用地考虑,要尽量少用土地填埋处置技术;

(6)要大力提倡污泥综合利用处置技术。根据不同条件要分别优先推广污泥焚烧与建材化生产相结合的处置技术、污泥替代燃煤的处置技术、污泥生产复合肥料与土壤改良等综合利用技术;

(7)建议政府对全面按“四化”要求,污泥处理的企业,在财政上给予必要支持,在税收上给予一定减免优惠政策;

(8)要进一步补充制订污泥质量评价标准。

3、建议各地政府与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污泥处理与处置工作的领导。

(1)要加强科技投入,不断加强城市污泥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

(2)要做到规划先行,今后城市污水厂建设前必须先制订有关城市排水专业规划与污泥专业规划;

污泥的处理办法篇9

关键词:污水污泥处置分析办法

污泥是指污水处理过程当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与液态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以及致病菌和病原菌。城市污泥主要来源于排水系统、污水处理厂排水管道和泵站,其中以污水处理厂污泥为主。污泥是带有大量污染物的污水处理副产物,大量产生带来极严重的处置问题。本文针对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与应用现状进行分析。

1污泥填埋

污泥填埋有填地和填海造地两种。污泥消化后经脱水再进行填埋是目前国内众多大型污水处理厂中经常采取的方式,经过消化后的污泥中有机物含量减少,性能稳定,总体积减少,脱水后作填埋处置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处理方式。污泥填埋场的渗滤液属高浓度有机污水,必须集中加以处理;污泥填埋场四周应设围栏,并采取相应的防蚊蝇、防鼠措施,未经干燥焚烧处理的污泥,宜小规模分层填埋,生污泥泥层厚度应小于0.5m,消化污泥泥层厚度应不大于3m,泥层上面铺砂土层为0.5m,彼此交替进行填埋,并设置通气装置。污泥焚烧灰渣填埋时,可不分层填埋。

2土地利用

污泥的土地利用主要有农田回用、园林绿化、改良土壤、堆肥等。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n、p、K等丰富的营养成份,但经过脱水后,颗粒细微、含水率高,干化后呈硬块和粉灰状,直接施肥非常困难,国外常采用高温干化造粒或与工业废料、城市垃圾、农业桔杆混合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料。污泥堆肥采用的主要方法有:(1)生污泥堆肥;(2)熟污泥堆肥;(3)好气和厌气堆肥或综合堆肥。所谓生污泥即未经过好氧或厌氧消化处理的污泥,其有机物含量较高(大于55%),总碱度较低(小于pH6.5),含有大量活的寄生虫卵,病原菌等,需要补充的碳源较少。污泥好气堆制的肥料不仅适用农业等用肥,还适用于家庭用肥。为减少占地面积,加速制肥速度,可综合厌气堆肥成本低和好气堆肥时间短的优点,进行综合堆肥。

3污泥焚烧

污泥焚烧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脱水污泥直接送焚烧炉焚烧,另一类是将脱水污泥先干化再焚烧。第一类直接焚烧工艺可焚烧含水率为75%~80%的污泥。第二类干化焚烧是将机械脱水后的污泥先进行加热干燥,降低其水份,提高入炉污泥的热值,使焚烧炉在运行过程中不需要辅助燃料。

污泥焚烧后,大大减量化。焚烧法有三个优点:(1)是大大地减少了污泥的体积和重量,因而最终需要处理的物质很小,有时焚烧灰可制成有用的产品;(2)是可以回收能量用于发电和供热。(3)是污泥处理速度快,不需长期储存。焚烧法的缺点主要是能耗太大。如日本污泥焚烧耗能量占污泥处置耗能量的70%,每年因此耗重油3.9×105m3,且焚烧装置设备复杂,建设和运用费用高于一般污泥处理方法。现在,由于焚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得焚烧费用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越来越具竞争力。但是它是一种减少污泥体积的处置方法。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不断发展的今天和将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势在必行。据预测,未来十年内,污泥的焚烧将成为污泥处置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4建材利用

污泥可用于制砖和制纤维板。污泥制砖有干化污泥直接制砖和污泥灰渣制砖两种方法。用干化污泥直接制砖时,当污泥与黏土按质量比1∶10时,污泥砖可达普通红砖的强度;利用污泥灰渣制砖时,灰渣的化学成分与制砖黏土的化学成分是比较接近的,制砖时只需添加黏土与硅砂,比较适宜的配料质量比灰渣∶黏土∶硅砂为100∶50∶(15~20)。污泥制纤维板,主要是利用活性污泥中含有的粗蛋白(有机物)球蛋白(酶)能溶解于水及稀酸、稀碱、中性盐的水溶液这一性质,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干燥、加压后,发生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从而制成活性污泥树脂,使之与漂白、脱脂处理的废纤维压制成板材,其质量优于国家三级硬质纤维板。同时,污泥还可以用来生产水泥。

5利用污泥生产沼气

污泥的处理办法篇10

关键词:三沟式氧化沟污泥分布浓度差

三沟式氧化沟属于合建式交替运行氧化沟,由三条同容积的环形沟并联组成,两侧边沟各有一方形连通孔与中间沟相连。运行时根据设定的时序,通过配水井向各沟配水,并控制各沟的反应状态。中间沟一直作曝气池,两侧边沟交替作缺氧池、曝气池、沉淀池和澄清池使用。三沟式氧化沟流程简单、构思巧妙,既有一般氧化沟工艺的处理效果好、耐冲击力强、处理设施少等优点,又具有SBR工艺的非稳态、适应性强的特性。然而,三沟式氧化沟工艺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设备利用率低、三沟的污泥浓度相差大、容积利用率低、除磷效率不高等。特别是研究污泥分布不均的成因、机理和改进方法,对三沟式氧化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枣庄市污水厂简介

枣庄市污水处理厂位于市区东南部汇泉东路,是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建成的淮河流域第二座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该厂采用三沟式氧化沟处理工艺,处理能力为7×104m3/d。共设有两组氧化沟,每组氧化沟沟长为139m,宽为65m,水深为3.5m,池容积为30530m3,两侧边沟各设有5台双速曝气转刷,中间沟设有6台高速曝气转刷,根据溶解氧量控制转刷开启的数量,同时设有4台水下推进器,防止转刷开启数量过少时污泥发生沉积。工艺控制采用硝化—反硝化运行模式,8h为一个运行周期,每个运行周期分为8个阶段,各阶段运行情况见表1。

表1 硝化—反硝化运行模式项目运行时间(min)配水堰板的升降电机转速出水堰板的升降阶段范围设定值侧边沟1中间沟侧边沟2侧边沟1中间沟侧边沟2侧边沟1侧边沟2a60~15090低速高速* B45~10575高速高速* C6060 高速* D0~1515 高速* e60~15090 高速*低速F45~10575 高速*高速G6060 高速* H0~1515 高速* 注:①表示堰板放下;表示堰板升起。②低速、高速分别意为电机在低速和高速状态下运转。③高速*表示电机在高速状态下运转,运转的电机数量与中间沟溶解氧值有关。若运转电机少于3台,则启动搅拌器。a—D和e—H设置的运行时间之和皆为4h。

2 污泥分布试验

为了研究三沟式氧化沟中污泥浓度的变化情况,分别做了如下试验:

①一个周期内污泥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利用便携式光电污泥浓度仪(测量精度为0.1mg/L)对氧化沟正在运行的侧边沟(另一侧边沟正处于澄清状态)和中间沟混合液连续采样分析。由于三沟式氧化沟运行具有的对称性,只进行半个运行周期(14h)的取样分析即可。每隔10min进行一次测量,采样点固定在液面下1m。试验结果见图1。

②运行阶段对污泥分布的影响

2000年2月和4月,分别把反硝化阶段的时间改为75min和120min。稳定运行一个月后,测定各沟的污泥浓度,结果见表2。

表2 运行阶段对污泥分布的影响项目2000年3月(ta=75min)2000年5月(ta=120min)侧边沟Ⅰ中间沟侧边沟Ⅱ侧边沟Ⅰ中间沟侧边沟ⅡmLSS(g/L)7.92.78.15.32.74.7Xm/Xs(实测)0.3410.330.5110.57Xm/Xs(计算)0.3310.330.5310.53

3试验结果分析

①侧边沟从反硝化阶段过渡到硝化阶段,污泥浓度有明显的增加。这说明曝气转刷低速运行时推动力不足,污泥不能完全混合,沟底部有一定积泥。

②侧边沟反硝化阶段在污泥达到一定浓度后基本稳定。这说明由于沟底部存泥的调节作用,进水的稀释作用并不明显。

③侧边沟和中间沟的污泥浓度相差较大,这是三沟式氧化沟配水不均匀所致。

设侧边沟反硝化阶段的污泥平均浓度为Xs,中间沟污泥的平均浓度为Xm,由于污泥产量和排泥量相对于沟间换泥量可忽略不计,则氧化沟运行稳定时,对于中间沟有如下关系:

进泥量=出泥量

式中 Q——进水量

ta——反硝化阶段时间

tb——硝化阶段时间

tc——沉淀时间

由此可见,解决三沟式氧化沟污泥分布不均的根本办法是优化氧化沟的设计,增加侧边沟反硝化阶段的时间。

④两侧边沟污泥浓度存在一定差别。这是由于中间沟向侧边沟通水时,水流中含有的较大能量推动侧边沟中的一侧混合液流动,而另一侧则基本静止,只有半边沟参与换水,因此造成沉淀区部分区域的表面负荷过大,污泥不能得到充分沉淀,造成污泥流失,影响了出水水质。污泥流失又会导致两侧边沟污泥不均衡而使氧化沟的运行不稳定。侧边沟若换水不均匀,还会导致污泥分布不均匀,降低了处理能力。对于有三级处理的污水处理厂,还会加重三级处理工艺的负担。

因中间沟水流为环形,对两侧边沟的水流推动方向不同。在侧边沟弯道方向因受弯道阻力,影响较小;而对另一侧边沟则为出水堰方向,影响较大,出水悬浮物高于前者。两者污泥浓度相差程度与中间沟内的污泥浓度、流速和污泥形态有关。

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取消循环池的设计,这样三沟式氧化沟工艺就转变为UnitanK工艺;二是在氧化沟之间的底部连通口安装导流栅板。导流栅板是一组平行且与水流方向有一定夹角的不锈钢板。当混合液通过导流栅板时,受到栅板的作用而改变了水流方向,从而大大减轻了对侧边沟混合液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出水效果。导流栅板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可酌情选用。其中固定式如图2所示。

4 结论

①三沟式氧化沟的三沟污泥浓度相差较大是由三沟式氧化沟的运行模式和各运行阶段的时间分配造成的,增加反硝化阶段的时间可以大大降低污泥浓度的差异。

②侧边沟污泥浓度的差别产生于中间沟来水所携带的能量,易造成出水的不稳定和氧化沟负荷不均匀,可以通过安装导流栅板来解决这个问题。

③三沟式氧化沟侧边沟运行模式具有时序性,与SBR工艺相似,污泥浓度随运行状态改变,且与中间沟污泥浓度相差较大,在工艺设计上应予以充分考虑。

参考文献:

[1]北京水处理技术与设备研究中心.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邓荣森,李伟民,王涛,等.从运行方式看氧化沟技术的发展[J].给水排水,2000,26(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