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史十篇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史十篇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5:00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史篇1

[关键词]《中国互联网年鉴》出版价值框架设计编纂组织

[中图分类号]G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7)01-0034-05

StudyonpublishingValue,FrameworkDesign&CompilingorganizationofChina’sinternetYearbook

LiXinxiangZengJingping

(Researchinstituteofinternet&newmedia,ZhejiangUniversityofmediaandCommunications,Hangzhou,310018)

[abstract]China’sinternetYearbookhashighpublishingvalue,suchaspreservationofhistory,revisionhistory,scholarship,governancepromotion.inlinewiththeprincipleofserviceforreality,completeincontents,scientificsystem,facilitatetoaccess,China'sinternetYearbookcouldsetupthecolumnsincludingtheannualdevelopmentsituation,importantdocumentsandarticles,theannualdevelopmentreview,regionaldevelopmentreview,majoractivitiesandtheannualproject,lawsandregulations,advancedmodel,internetmemorabilia,basicdata,internationaldata,annualbookandargument,theappendixandindexandsoon.intheaspectofcompilingorganization,itisnecessarytodowellinmanyaspects,suchasclearingpublishingideologies,straighteningoutthesystemandmechanism,strengtheningtheconstructionofinstitutionsandcompilingteam,improvingthetimeliness,operatingthefullmediaandfullcopyright,carefullyselectingandwritingentries,optimizingtheperformance,practiceofsocialresponsibility,anddoingagoodjobinmarketing.

[Keywords]China’sinternetYearbookpublishingvalueFrameworkdesignCompilingorganization

过20余年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驱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以来,我国互联网发展更是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不无遗憾的是,我国迄今为止没有一部系统、权威、连续出版的《中国互联网年鉴》,这显然与中国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互联网治理渐趋规范、互联网研究空前活跃的现状不相匹配。可喜的是,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决定,授权网络文化与新媒体工作委员会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编纂出版《中国互联网年鉴》,聘任曾静平教授担任编委会主编,并授权浙江传媒学院为《中国互联网年鉴》(以下简称《年鉴》)编辑部固定常设机构[1]。本文拟从定位与出版价值、框架设计及编纂组织三个方面对《年鉴》工作展开探讨,向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求教,一并向社会各界诚挚发出共同开创《年鉴》事业的邀请。

1《中国互联网年鉴》的定位与出版价值

1.1《中国互联网年鉴》的定位

《年鉴》由中央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指导、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为系统、全面、准确、如实地记载我国互联网发展史实,全面反映我国互联网发展基本情况,集中展示我国互联网建设成就与经验,集权威性、时效性、指导性与实用性为一体,为各级政府、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各个领域的互联网发展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年鉴》不仅是一种工具书,同时也是逐年记载和反映我国互联网发展进程的编年史册。

《年鉴》是汇辑一年内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的工具书。它博采众长,集辞典、手册、报告、年表、图录、书目、文摘、表谱、统计资料、指南、便览、索引于一身,具有资料权威、反映及时、连续出版、功能齐全的特点。它是蕴含丰富、查检便捷的互联网发展信息库,为与互联网有关的领导决策、开发、运营、教育、科研等活动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同时也是向国外展示我国互联网发展成就的窗口,为世界了解我国互联网概况、开展合作与交流铺路搭桥,提供信息。其读者对象是国内外互联网行业的同仁、文教学术界、科研部门、高校师生及广大网民。

1.2《年鉴》的出版价值

中国互联网协会是由中国互联网行业及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结成的行业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对此责无旁贷。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积累,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需要梳理,互联网治理渐趋规范需要总结,互联网研究空前活跃需要提炼。基于此,《年鉴》具有重大的出版价值。

“存史”。记录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年鉴》以全面系统、丰富翔实的资料,客观真实、全面系统地记载我国互联网年度发展史实,记录中国互联网发展进程,反映我国互联网发展基本情况。

“修史”。将互联网载入国家发展史册。经过20余年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驱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以来,我国互联网发展更是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盛世修史”的传统,应当把互联网这一重要发展进程载入史册。出版《年鉴》,就是要担当这一使命。

“治学”。构建互联网学科话语体系。建立起中国自己的互联网学科话语体系,是中国互联网学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编纂《年鉴》可为拓建中国特色互联网创新体系,提供有价值的文献咨鉴,从而促进互联网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资政”。总结互联网发展规律。《年鉴》可系统展示我国互联网建设成就与经验,对我国互联网年度发展的利弊得失、对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和重点人物作出科学评价,总结提炼中国互联网强国战略和中国特色互联网发展规律,为中国互联网事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为世界互联网发展贡献智慧。

2《年鉴》的基本框架

《年鉴》框架的主体结构依互联网行业的内在特点及其从属关系来确定,拟设置下述13个一级类目。根据需要,一级类目下可设立若干二级类目,并以条目为基本单位。

年度概况。总体、宏观、简要介绍中国互联网年度发展概况。

重要文献与专文。主要包括:第一,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讲话、论述;第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与信息化部等国家有关部委领导有关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讲话、论述摘编;第三,中国互联网协会及相关高层领导有关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讲话、论述摘编。

年度发展述评。对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主题展开年度发展综述与评论,并对每个主题的年度机构、人物与事件作出简要盘点。内容包括:互联网技术年度述评、互联网应用创新年度述评、互联网安全年度述评、互联网政务年度述评、互联网医疗年度述评、互联网政策法规年度述评、互联网新闻信息年度述评、互联网商务应用年度述评、互联网金融年度述评、互联网投融资年度述评、互联网工业应用年度述评、互联网虚拟运营服务年度述评、互联网中小企业服务年度述评、互联网广告与营销年度述评、互联网推广与普及年度述评、互联网反垃圾信息年度述评、互联网农村信息服务年度述评、互联网科普年度述评、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年度述评、互联网国际交流年度述评、互联网版权年度述评、互联网影视年度述评、互联网文学年度述评、互联网出版年度述评、互联网体育年度述评、互联网音乐年度述评、互联网艺术年度述评、互联网游戏年度述评、互联网教育年度述评、互联网舆情年度述评、互联网公益年度述评、互联网学术研究年度述评(含年度机构、项目、学者、成果)、互联网行业自律年度述评、互联网组织与社团年度述评(含年度组织与社团)等,以上项目除特别注明外,均含年度机构、人物与事件产品类项。

地区发展综述。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地区的互联网年度发展概况展开综述。还可对包括宁波、杭州、厦门、青岛、广州、成都、南京、石家庄、沈阳、济南、武汉、西安等重点城市的互联网发展概况作综述介绍。

重大活动与年度专题。主要介绍当年互联网领域内发生的重大活动和专题性事件。以2015年为例,值得《年鉴》作专门介绍的重大活动与专题包括: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互联网大会、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中国互联网“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国“互联网+”战略、三网融合、传统媒体互联网转型(媒介融合)、信息经济、智能终端产业、物联网、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等。

政策法规篇。主要刊载当年出台的涉及互联网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内容。

先进典范篇。主要刊载互联网机构与人物。互联网机构包括典型互联网企业、年度互联网创业型公司等。先进人物的情况介绍包括全国互联网行业受各种奖励和表彰的先进人物以及逝世人物,有部分人物要做专条介绍。

互联网大事记。按照时间顺序对互联网年度发展作出梳理,介绍重点事件。

基础数据。一些权威数据,包括全国互联网发展水平评估、各省市互联网发展指数、全国互联网发展指数情况比较表、互联网发展指数东中西部地区差距、互联网发展指数增长最快前十名等。

国际资料。专门介绍国际互联网发展动态及相关年度报告,包括全球各国互联网发展概况与总体趋势、国际网络空间安全建设动态综述、全球跨境电子商务报告、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国际云计算和物联网发展启示、世界各经济体互联网程度排名等。

年度图书与论点。介绍优质互联网主题图书和优秀报刊论文、评论,前者包括新书简介、获奖书介绍、重点书介绍、专题书目等多种形式,后者主要包括互联网主题论文选粹、论文辑揽、论坛扫描、重点评论等内容。

附录。可以刊载与互联网相关的机构名录、排名,包括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名单、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排名、互联网管理机构名录等。

索引。编制便于内容查阅的索引,读者可以通过多种检索途径,便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

3《中国互联网年鉴》的编纂组织

编纂出版《年鉴》具有重要的学术、出版、社会乃至经济价值,但要充分释放《年鉴》的出版价值,完成《年鉴》从框架设计到编纂出版的执行,离不开编纂组织。

3.1明晰《年鉴》出版理念

编纂出版《年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年鉴》的从0到1,并实现持续创新,离不开正确理念的指引。

第一,坚持政治的严肃性与正确性。《年鉴》的全部内容都要完全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第二,坚持真实性、科学性。作为互联网编年史册的年鉴,要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保证刊载的全部资料和数据都准确无误。资料内容要真实地反映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本来面目,既不溢美,亦不饰非,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坚持科学性,也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从本质上、整体上和发展上去反映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第三,坚持年鉴编纂的六项要求,即“全”“新”“精”“特”“鉴”“便”。“全”就是各个项目齐全,内容完备;“新”就是内容要新,有新鲜感;“精”就是精炼;“特”就是特色;“鉴”就是发挥鉴戒作用;“便”就是方便读者。第四,坚持质量是生命、是基础。务必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第五,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及其他各种效益之间的平衡。

3.2创新体制,理顺机制

编纂出版《年鉴》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只有明确参与人责权利,充分调动参与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可能实现永续发展。为此,编纂出版《年鉴》需要探索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与出版单位等所有参与单位协同合作、协同创新的机制,探索形成一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体制,构建一个具备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特征的新型文化企业来独立自主地开展《年鉴》工作。只有建立了能够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的体制机制,才能吸引团结优秀人才参与其中,才能让参与其中的人橹努力工作,这项富有创新意义的工作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事业。

3.3加强机构与编纂队伍建设

《年鉴》主管单位是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主办单位是中国互联网协会,编辑单位是中国互联网协会下属二级工作委员会――网络文化与新媒体工作委员会,具体执行部门是《中国互联网年鉴》编辑部。目前,《年鉴》编辑部设在网络文化与新媒体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浙江传媒学院。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在北京、武汉、广州、西安等全国各地设置采编室。

编撰队伍主要包括学术委员会、撰稿委员会、编辑出版委员会三支队伍。其中,学术委员会主要承担《年鉴》的框架设计与内容审定工作,撰稿委员会主要承担内容的编写任务,编辑出版委员会则具体负责《年鉴》的组稿、编辑加工、装帧印制、发行营销、数据库与网站平台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通过《年鉴》,一方面汇集专家观点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需要形成开放式办《年鉴》的格局,汇聚专家学者和业内外人士的智慧,构建高端的互联网智库。

3.4提高《年鉴》的时效性

年鉴作为信息密集的工具书,其时效性尤为重要,这也是年鉴优于其他工具书的重要方面。如果出版周期过长,其参考价值便会降低。据刘平一研究,我国年鉴出版一般要晚10个月左右,更有甚者晚出两三年[2]。这就提示《年鉴》要切实提高时效性。按照规划,《年鉴》是按年度连续出版的工具书,出版周期为一年。力争在每年7月份公开出版上一年的《年鉴》,将出版滞后期控制在7个月。这就要求提高协同编纂效率,加快撰稿、编辑、审校、印制、出版、发行的节奏。《年鉴》刊载的内容要以动态信息为主,主要记录上一年度互联网领域发展的重大事件,同时辅以少量静态内容,补充历时性或背景性的资料。

3.5开展全媒体与全版权运营

互联网环境下办《年鉴》,要摈弃仅仅出版纸质版本图书的狭隘模式,要以互联网的思维构建全媒体运营的格局。

从语言角度看,《年鉴》以汉语为主要语言,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版权输出,开拓海外市场,条件成熟时考虑出版其他语种版本。

从载体形式看,近几年内《年鉴》还是以纸张为主要载体(推出简本、平装本、精装本等不同形式),同时配以光盘。不过,在数字化环境下纸质《年鉴》应该是数字化《年鉴》的延伸,且只是《年鉴》的版本之一。为此,从一开始就要做好顶层设计与综合规划,统筹建设《年鉴》的网络平台、数据库、资源库及自身的社交媒体账号。出版纸质版、光盘版的同时,要及时开通专门的中国互联网年鉴网站、社交媒体账号乃至客户端。不仅要有图文形式的图书,还要有音视频的内容,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及大数据的形式创新,开展全媒体与全版权运营。

互联网的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一本互联网年鉴很难充分反映互联网行业的全貌。随着编纂队伍的壮大与保障条件的完善,未来还可以考虑推出分行业、分地区的系列《年鉴》,如《中国互联网年鉴・金融卷》《中国互联网年鉴・教育卷》《中国互联网年鉴・政务卷》《中国互联网年鉴・天津卷》《中国互联网年鉴・浙江卷》等。如此,可逐步形成门类齐全、能充分满足实际需要的互联网年鉴群。

3.6精心选择条目

条目是《年鉴》内容的基本单位。总体而言,《年鉴》条目选择要遵循客观性、权威性、典型性、实用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材料必须忠实于互联网发展的本来面目;权威性原则,是指材料必须来自于权威部门,结论必须是正式、公认的;典型性原则,是指在能够说明问题的众多材料中,选取那些有特色的典型资料;实用性原则,是指满足读者需要,以保证《年鉴》具有“服务当下,遗惠后人”的强大功能。

具体而言,《年鉴》条目选题要做到“大事不漏,小事不收”。凡属大事、新事、特事、热事必选,反映《年鉴》所反映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本质与主流,反映中国互联网发展年度特色、地域特色和部门(行业、学科)特色,使年鉴信息具有实用价值、鉴戒价值和史料价值。这要做到“为大事、新事、特事、热事立条”。所谓“大事”,是指代表中国互联网本质和发展主流,对中国互联网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为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事。所谓“新事”,是指代表中国互联网发展新阶段、新水平,昭示互联网发展方向,具有推广价值的事。所谓“特事”,是指最能代表中国互联网发展特色的事。所谓“热事”,是指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发生的热点事件和热门话题。

3.7认真撰写条目

条目的撰写直接决定着《年鉴》的质量和水平。《年鉴》条目撰写要做到:(1)主题鲜明、精炼。以正确、鲜明、深刻、集中的主题贯穿整个条目始终,统帅全篇,支配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修改润色。(2)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条目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资料体系,构成条目的内容要素不能缺少,应全面地反映主题,但不能面面俱到,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3)结构严谨。从表现主题的需要出发,对材料进行周密的组织和妥善的安排,使条目成为层次清楚、线条明晰、前后一致、首尾相合的有机体。(4)语言贴切、简练朴实。用词恰如其分,造句合乎规范,语义准确明白,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内容,删繁就简,惜墨如金,简明流畅,质朴无华。(5)开门见山,直陈其事。切忌夸张、形容、套话、空话之类的言词,挤掉水分,增加信息量。

3.8优化表现方式

《年鉴》栏目的调整、充实,既要保持年鉴的属性,又要突出互联网行业的特点,使《年鉴》不仅具有资料性、存史性,更体现信息性,努力做到常编常新。《年鉴》刊载的文献以综述、述评为代表的三次文献为主,同时兼顾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年鉴》应采用类型多样的资料,不拘泥于单一的文字,而是以条目文章为主,充分利用图表、大事记、书目、文摘、名录、照片等多种资料表现形式、兼收并蓄,以增强《年鉴》可读性。尤其是要重视图表和照片等非文字内容。图、表和文字三种形式各有所长,搭配使用,可美化版面、充实内容、扩大信息量。图片包括新闻图片和示意图,给人以鲜明的印象。表格具有眉目清晰、直观性强的优点,可以省去许多说明性的文字;表格还可以逐年积累,形成系列,具有较大的统计总结作用。未来还可以考虑采用二维码链接、音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信息隐藏等新技术来呈现《年鉴》内容。

3.9践行社会责任,做好发行营销

年鉴类出版物在我国出版市场普遍销量不佳。《年鉴》出版要实现以社会效益为先的社会效益与济效益双丰收的格局,除了在内容上下工夫外,还需要践行社会责任,做好发行营销。践行社会责任是彰显《年鉴》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措施。条件成熟时可设置专项奖学金、奖教金、奖研金,以奖励互联网相关专业的优秀学子、优秀教师和研究人员。

发行营销是彰显《年鉴》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保证。除了贯彻落实上述措施外,可以尝试:第一,强化总结与的年度特点、年度趋势、年度大事、年度人物,把《年鉴》变成新闻,增强社会影响力。第二,借助像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互联网大会这样的大型活动平台,做《年鉴》的与营销策划。第三,借助广电媒体、网络平台举办《年鉴》活动等。

注释

[1]中国互联网协会协函[2016]4号《关于授权编辑出版〈中国互联网年鉴〉的函》(2016年1月7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协函[2016]17号《关于同意常设〈中国互联网年鉴〉编辑部的复函》(2016年4月5日)。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史篇2

关键词:互联网;博物馆;公共文化

一、引言

邳州博物馆是一座位于邳州市运平路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邳州博物馆一直坚持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妥善保护各类馆藏文物,其中包括部级珍贵文物数十件。邳州博物馆是苏北地区一座极为重要的县级博物馆,为苏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宣传、文物保护工作做出巨大贡献。同时邳州博物馆也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当地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在历史文化、古代文明的熏陶下,当代中小学生可以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在互联网时代,邳州博物馆要清醒地认识其所处历史与社会的重要功能和职能,利用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推动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做好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功能

邳州博物馆建立于1988年,其承担着苏北地区的文物保护、社会教育等重要的历史功能。2005新馆也建成开馆,将更好地推动苏北地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和社会教育工作,为广大市民提供一处文化栖息地,丰富广大市民的历史文化知识。

(一)藏品保护功能

据邳州博物馆统计,现有各类馆藏文物5000余件,并且有数十件部级珍贵文物。2005年新馆落成,在古邳文明、长河余音、民俗文化各部分共展出文物500余件,包括国内著名的文物大墩子彩陶、春秋战国青铜器、邳州汉画像石、汉代虎形石镇、西周铜矛,其中闻名于世的大象门齿化石被誉为“全国象牙化石之王”。邳州市博物馆为我国及苏北地区的藏品保护作出突出的贡献,妥善保护了中国历史重要文物。历史文物只有保护妥善完好,才能更好地体现文物的价值和作用。在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更多便利和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邳州博物馆也将会更好的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妥善保护馆藏文物。

(二)社会教育功能

博物馆是国家民族和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聚集中心。一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往往在博物馆体现得一览无余。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接触的信息知识更加广泛,却往往忽视了民族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的关注和了解。因此,博物馆要竭力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让人们更多的了解民族家和地区历史文化。邳州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当地中小学生定期免费开放,为中小学生讲解馆藏历史文物、当地历史文化和古代文明,让中小学生从小开始认识一座城市的变迁和发展,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需要改变传统的社会教育方式,通过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多角度多方位多模式地做好社会教育功能。比如博物馆专家讲座,不可能把当地所有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社会人士邀请来听课。可以通过官网、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将讲座制作为视频进行宣传,并积极参与互动。

(三)精神栖息功能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博物馆提供的文化栖息和精神栖息功能变得弱化。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的名片和承载体。在互联网时代,博物务要坚守精神栖息功能,目标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宽松的文化栖息场所,在这里能够获得艺术和历史的熏陶,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和历史文化修养。在快速发展的城市中,博物馆要做好精神栖息功能需要突破创新,不能只单纯的提供历史文化信息。因为一座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及其它渠道获得。博物馆可以从艺术品的鉴赏水平、艺术品收藏价值等方面出发,引导人们学习历史文物、艺术品等,帮助人们提高艺术品鉴赏水平,陶冶人们艺术情操,彻底解放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达到精神栖息的目标。

三、互联网时代博物馆职能

博物馆的存在和发展,除了有它的社会和历史功能外,还有其应有的职能,目标是推动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发展,做好历史文化的传播和继承。

(一)文物保护与修复职能

在我国,博物馆是公益性公共文化机构,重要的职能是保护和修复历史文物,能够将历史信息最全面地反馈给受众,全面地体现自然社会发展状况及人类生活发展形态,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信息,并得到启示和思考。邳州博物馆官网开设了“文物保护”栏目,一是积极地做好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二是呼吁人们一起参与到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中来,为国家文物保护工作共同努力。

(二)文化传播与继承职能

博物馆是独立的社会组织机构,承担着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重要社会职能,需要让博物馆珍藏的历史文物让人们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真正地做到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眼睛,透过眼睛看历史、看社会及城市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帮助了博物馆做好文化传播和继承工作。邳州博物馆2015年开通官网,将博物馆部分藏品放置官网,可以让邳州市以外的人们也能够迅速的了解邳州市的历史文化信息。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史篇3

作为历史事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故事性,不论是怎样的历史事实,它总是具有趣味性和神秘性。正因为如此,历史教学才具有特殊的挑战性。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凭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就可以把历史故事在课堂上复制得活灵活现。在那样的时代条件下,历史教师的主流作用是任何形式都替代不了的。

现在,特别是当下,通讯工具迅猛发展,它远远超越了以书籍和讲堂为主要形式的宣传效力,尤其是互联网下的脸书和微信等传播形式,它以前所未有的形态,扑面而来,互动、群聊、群传,这就是互联网的新状态。这些信息形形色色,有好有坏,有真有假,有善有恶,有空有实。有些国家、组织、个人就利用互联网的新形式,散布着对我们现状的不满。面对这个新形势、新情况,我们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加强历史教学。

一、教师要开拓好、坚守好互联网这个新战场

“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把互联网这张牌打好,是历史教师的责任;把微信等手段用好,是历史教师必须的工作。

利用手机微信制作微信教案可以和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指导学生制作微信作业,向老师交微信作业,在微信中批阅作业。这种形式开拓了师生进行学习交流的全新模式,有些教师已经在应用,效果非常好。也可以将某些人篡改历史事实的恶意垃圾微信文章、漫画等,在互联网课堂上公布,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写文章、找论据、立论点、批判、指正、拨乱,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确认历史事实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夯实史学观。“网络空间,不应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更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

二、教师要发挥好、巩固好学校课堂这个主战场

课堂是弘扬优秀历史文化,进行历史教学的主战场。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提高学生智慧、能力的关键场所。课堂上学习研究欣赏中国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学生学习的最佳途径,也最直接、最易得。把课堂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就会更好地提高课堂效果,这是实践证明了的。互联网今后将相伴课堂而存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互联网结合,既是一种互补,又是一种竞争。

三、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育这个大战场

这是教学管理中的一个新课题。历史教师要有教育这个大概念,不应只是拘泥在本学科这个小环境中。古人讲,文史不分家,从现在互联网的新状态来讲,更应当是文史哲不分家。“所谓文史不分家是说古人写历史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运用了想象、虚构等文学手法”。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历史水平,也应当具备文学水平。“文史哲不分家、文史哲通晓,其实就是指一个人的文采、才华、想象力、情怀与文史知识、学养、功底、治学态度,与思想、见地、智慧、立场,都要具备”。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从教育实际出发,在重大历史问题上,由历史老师主导,语文、历史、政治(哲学)等课程应当相互沟通、相互学习,提高认识,应当形成统一思想,并形成统一步骤,完成重大教学任务,这就是我们这里说的“文史哲不分家”,也就是说,对于重大历史课题,学校教育教学要形成合力,集中出击,集中解决,再由各学科根据学科内容,系统消化之。

四、历史教师要利用好历史教科书这个精神武库

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历史观形成的母体,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我们的指导史观。正确的历史观是高尚的世界观的组成之一。学生的世界观是在成长中形成的。学生的正确历史观由这样几个方面组成:

1.正确的家国史观,即中华史观

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史是我们的精神养料。教师利用教科书和相应史料,树立学生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的中华史观;树立学生不可分割的中华史观。

2.正确的全球史观

利用教科书和相应史料,建立学生多元世界、多样种族、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共存、共享、包容的世界史观。

3.正确的民族进步发展史观

利用教科书和相应史料,树立学生的华夏民族史观。各民族人民是中华历史文明的创造者。中国是一个由56各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中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个民族。全民族共发展、共繁荣、共文明、共幸福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4.正确的时代史观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史篇4

十年来,在中国,没有哪一个行业像互联网产业一样,成为中国高速发展与开放的符号,它表现出了中国经济与企业家群体蕴藏着的巨大潜力和独特性,同时也带来了种种新的挑战……

互联网:中国与世界同步

1995年,美国网景公司的成功,po成为互联网商业化的标志;也是在1995年,中国30个省市共31个节点的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设全面启动,打通了以多条高速数字专线形成的相互联接,推动了网络的商业应用和深层次技术的发展。以此为起始.互联网在中国已有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跳过了互联网发展的实验室和科研所阶段,直接驶入商业化的快车道,在这个重要的核心技术应用方面与世界保持了同步,这在中国最近几百年历史上是未曾有过的事情。

十年来。互联网迅速的渗透到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互联网用户从无到有,如今已达到1.03亿(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5年6月30日);国人从对互联网一无所知,到把它视为同读书、看电视、打电话一样日常的现代生活的组成部分。历史上还没有一个事物能像互联网这样,这么快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方式.带来了文化巨大的变革.深度地改变了经济结构和产业格局,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十年来.互联网培养出中国新一批高科技企业和企业家。这批企业和企业家把一个个想法变成了产品与服务,更在这一过程中,以前人无法理解的速度创造出巨大财富。中国企业家历史上第一次从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底蕴中寻掘出适用于全球化市场经济的规则。并运用到现代高科技企业的制度建设中去。企业家精神、成长型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纳斯达克上市和现代法人治理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传奇故事的精彩章节。十年中有14家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创出近千亿人民币的市值,而这些企业和企业家也由于其财富创造过程的透明与规范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十年来,市场经济中层重要的“企业家精神”在中国社会中得以生根发芽。敢于冒险.勇于创新、执着梦想、不怕失败的”企业家精神”在互联网企业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互联网企业与企业家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榜样。中国青年的人生偶像更加丰富,不仅有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也有传奇式的互联网企业家如丁磊。张朝阳和陈天桥。高科技英雄的形象不再被比尔・盖茨等西方人所垄断,越来越多如你我一样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跻身这一队伍。

十年来,中国互联网也在创造着独特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充分适应了中国互联网的商业环境,它表现于门户网站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独特的分账制度的确立,表现于游戏运营商有效的经销渠道的建立,以及电子商务公司线下与线上运营的结合,对“鼠标+水泥”商业理念的有效实践。

十年来,在中国,没有哪一个行业像互联网产业一样,成为中国高速发展与开放的符号,它表现出了中国经济与企业家群体蕴藏着的巨大潜力和独特性,同时也带来了种种新的挑战。

中国:不明方向的领先者

互联网在中国,用十年搭建了一个新世界的雏形,但到底它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是像传真,电话一样的技术革命,一种新的媒体?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工具,抑或是加剧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催生出更多的问题)

中国有着数量巨大而且高速增长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不久之后,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就会超过美国,像手机和电话一样成为世界第一,这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互联网产业竞争的主战场。但是,对中国互联网企业而言,用户数量到底意味着什么?难道仅仅是层出不穷的互联网应用的买家吗?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能否同微软的视窗系统,高通的GDma标准一样,来主导行业的话语权呢?我们是否可以依托巨大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参与建立新的,由中国企业主导的世界互联网产业秩序呢?

中国在过去千年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在高速发展,但无论在愿景,地位与规模方面,均缺乏领导者。中国互联网企业家,这些时代的宠儿。商界的明星,如何才能拥有更远大的抱负,更广阔的视野、更坚定的信念与更宽广的胸怀,把握奸历史给予我们的良好机遇,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扛鼎人物,建立可以担当中国、影响世界的伟大互联网企业并使之生生不息,

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十年,依然没有根本上的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在技术上,几乎百分之百的互联网技术来源于美国;在商业模式上,几乎所有的商业应用均移植自国外(门户、在线拍卖和付费搜索来自于美国,即时通讯最早翻版于以色列入开发的iCQ,无线增值业务始盛于日本和韩国,在线游戏发源于美国,Volp、Blog等新应用也先诞生在世界上其它地方),而中国独特的商业模式,如门户网站与运营商建立的分账模式仍非常脆弱。

社会生活方面,互联网表现出其日益显著的影响力的同时,却也带来了网瘾。不良信息等许多负面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和监管者的关注。

如果将互联网产业比作马拉松的话,这十年我们仅跑了1万米。我们紧跟领跑者却难以超越,我们掌握了一些技巧但缺乏全面竞技的策略与能力。我们是不明方向的领先者。

宽带:互联网时代的蒸汽机

很难准确预测下一个十年互联网产业究竟会发生什么,但可以断言,下一个十年互联网产业的主题都将在基于宽带的平台上展开。

在过去十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网络连接方式以拨号上网为主,互联网传输速率大多在64K以下。在这样的连接速率下,人们设想的关于互联网的许多应用难以实现。这也许就是2000年互联网企业在资本市场遭遇雪崩灾难的主要原因。

过去十年中,全球电信公司在光纤基础设施上投入了巨大资本,为宽带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年来。aDSL、光纤以太网以及有线网三种主要的宽带传输方式迅速普及,互联网的接入速率从64K提升到2兆以上,从间断拨号上网到不间断高速连接。今天,中国宽带用户已达到5000万人,成为世界上领先的宽带国家。随着移动3G时代的来临,移动互联网也必将走向宽带。

也许回顾一下工业革命的历史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今天的互联网。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人们摆脱了自然的桎梏,而蒸汽机的发明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当蒸汽机被广泛的应用到交通运输、航海、机器制造等各个方面之后,整个社会的面貌为主改变。宽带,从许多方面来讲也具有这种革命性技术的特征。它就是我们今天互联网革命时代的蒸汽机。

宽带提供了我们过去未曾有过的速度与方便,使我们能够进行海量数据的传输,使时间、距离。产品、市场的意义发生了改变。下一个十年,随着宽带的发展与普及,会有更多的机会改变产业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时代的“汽车工业”(蒸汽机在交通中的应用),互联网时代的航海业(蒸汽机在航海上的应用),互联网时代的电力工业(蒸汽机在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方面的应用),等等,很多应用还没有开始,中国的宽带互联网产业在等待着中国的瓦特、爱迪生与福特,

对于互联网。我们已经认识到――互联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难得仅有的技术机遇,是21世纪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是中国赢得主动,引领世界的技术引擎。我们还没有把握的是――下一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但至少。我们已经立足于宽带这样一个想像力的平台,下一步的全球竞争,将是在这个平台之上,创造力与实践的竞争。

企业家:任重而道远

十年前,不只在中国,全球互联网企业都面临过“生存或者毁灭“的问题。即便今天,这个产业已经繁华如此,“生存或者毁灭”的问题依然存在。依靠现有的技术、商业模式筑起的门槛根本不足以让一个中国互联网企业长盛不袁,产业融合,技术变革更带来了大量机遇,使追随者随时都有可能超越领先者。正因为这一点,中国互联网企业从来不乏希望――只要生存,就可能繁荣。

在这样一个大时代中,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和企业家有着独特的历史机遇和社会责任。互联网是全球的,而企业和企业家,是民族的。下一个十年,我们应该有机会诞生出具有中国理念的,引领世界的互联网企业;下一个十年,我们应该努力制定出具有中国产权的,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互联技术与标准下一个十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应该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影响力。

没有哪个时代比我们现在更需要企业家精神。“创新”、“勇气”、“不怕失败”、“责任”,这些人类社会的关键品格与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把握机遇,担负责任的精神源泉与信仰基础。我们没有时间抱怨和等待,我们只有更加积极地去适应,去调整与创造。我们有了初步的成功之后,应该探寻更有意义的人生,担负更重的企业责任,释放更强大的奋斗的动力。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史篇5

摘要:扑面而来的“互联网+”浪潮,给会计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给传统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传统会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互联网+会计”对传统会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包括对传统会计基本假设理论的冲击;对传统计划成本法的冲击;对传统会计计量属性等的影响。如何应对这些影响,文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传统会计冲击影响

席卷而来的“互联网+”浪潮,给会计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对传统会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一、对会计理论的冲击

(一)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冲击。传统的会计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当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后,传统的会计基本假设的四个方面都面临冲击。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互联网时代,会计主体发生了变化,很多网络公司都是临时的结盟体,没有固定的形态,也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可能几台电脑、几个工作人员就可以开展日常业务。传统的会计主体要到工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后才能合法经营,会计主体的消失也一定要去工商部门进行注销。有时网络公司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在短时间内结合成一体,当特定的目标完成后则立即解散,对此类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解散的公司,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就被破坏了,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前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持续经营是指假定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生产经营下去,不会破产或清算。有了持续经营假设,进行资产的计价和收入配比、费用分配就有了依据。在传统会计中,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的条件下适用清算会计。而在互联网环境中,虚拟公司可能会随时终止经营,持续经营假设就不存在了。在这种情况下,是适用清算会计还是适用新的理论体系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在互联网环境中,网络虚拟公司的一笔业务可能很快完成,也可能在某项交易结束后虚拟公司就解散了,若是这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消失的虚拟公司,仍要人为地划分会计分期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另外在互联网环境中,企业的会计信息可以随时进行统计和生成相应报表,对于进行会计分期也并不十分必要。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传统会计中,我国以人民币作为计量本位币,以外币为主要业务往来的可以先采用外币作为计量本位币,但编制报表时仍要折算成人民币。在互联网环境中,突破了r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易变得非常容易和频繁,同时各国货币的汇率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时还以人民币作为计量本位币的话,会计信息收集显得十分困难。所以在互联网环境中,有没有可能出现一种公认的电子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以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二)对传统计划成本法的冲击。计划成本法是存货发出方法中的一种,是将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超支记在该科目借方,节约记在该科目贷方,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计划成本法虽强调的是“计划”下的成本,但它在最后发出存货时,仍要调整为实际成本,与实际成本保持着密切联系。实务中是这样做的:在取得存货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对比得出存货的“材料成本差异”,最终发出的成本是按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的调整得出。这种方法需要做较多的前期工作,会计处理相对困难一些。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可以及时地获得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完全有条件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核算,而不需要在先进先出法、计划成本法、实际成本法等计价方法中做出选择。

(三)对传统计量属性――历史成本法的冲击。历史成本法是传统计量属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原则,历史成本是指在进行资产计价时根据它的历史购置成本计价,不考虑现时成本或变现价值。在会计分录、账簿及报表中反映的都是资产的历史成本。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如果还用历史成本法就会使会计信息不符合实际情况。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公司的交易基本都涉及存在活跃市场的商品或金融工具,价格变动非常频繁,历史成本不能真实公允地反映相关资产的信息,历史成本反映的是一种过去的静态的信息。在互联网环境下,可以实时地获得相关信息,不再需要以历史成本法作为主要计量属性,完全可以采用公允价值、变现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四)对传统减值准备的冲击。传统会计中对一些资产,如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实行以备抵法进行会计处理,先计提减值,实际发生损失时冲减减值准备。对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都记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中,该科目是损益类科目,在利润表中反映,一经计提,会计利润就会减少。税法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对各项减值准备的认可是在实际发生损失时,所以在申报所得税时要进行纳税调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在互联网环境下,可实时地反映发生的减值损失,提前计提减值准备显得没有那么必要了。

二、对传统会计人员的冲击

在互联网上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会计人员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所有的会计信息都可以在云端共享,通过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会计人员可以随时获得会计信息,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有助于会计人员构建包括财务分析与预测、财务战略规划、资本市场运作、全面预算体系、全面风险管理、绩效管理、商业模式等重要理论在内的完备的专业体系,向管理会计师转型。这就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储备提出了全新要求。一方面,会计人员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努力锻造专业硬实力;另一方面,要学好计算机知识,努力掌握必备工具。会计人员只有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才能在飞速变革的“互联网+会计”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三、对传统数据载体的冲击

传统会计技术是由原始凭证加工成记账凭证再到账簿进而生成会计报表,是以纸张作为会计数据的载体,在互联网运行环境下,硬盘、内存、软磁盘、磁带等磁介质与光盘等光电介质成为财务数据的新载体。在核算技术上,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会计信息在单位之间的快速传递,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等电子档案将逐步取代纸质凭证,大量的会计资料以电子形式生成、传递和保存,会计工作将逐步实现无纸化。特别是利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强大的识别、分析、比较、汇总功能,会计信息由人工识别转化为计算机识别,由单一信息整合为系统信息,由多次录入信息改进为一次性编报信息,会计信息的准确信、时效性、集成度都将得到大幅提升。

四、对传统会计服务模式的冲击

传统会计的服务模式以线下服务为主,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利用电算化软件和互联网平台,会计服务机构可以将主要以线下业务为主发展为以线上业务为主,打破了会计服务的区域限制,实现了实时记账和实时财务咨询,将为客户提供更多、更高效、更便捷的会计服务。目前网络记账、在线财务管理咨询、云会计与云审计等第三方会计审计服务模式初现,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服务模式。

五、对传统原始凭证中纸质发票的冲击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通知,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深圳市4个地区,自2015年8月1日起开展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电子发票试运行工作,当增值税发票链上互联网后,电子发票将成为主流。电子发票的启用和试点运行,对节能型社会及绿色发展有极大贡献。相对于纸质发票,电子发票有很多优点,当交易产生时,电子发票系统即可自动产生对应的电子发票,也将同步实时交付交易双方和税务管理部门,将来可以实现交易、税收缴纳的信息化、自动化。

六、对策及建议

针对“互联网+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冲击,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好应对。

(一)适应互联网新环境,适当修订相关准则规范。榱耸视互联网新环境,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这些新问题、新情况对会计的新要求,应及时修订相关的会计准则、会计法律法规。比如在互联网环境下,持续经营是否仍然是一个必要的会计假设,可否有不同的会计假设存在;历史成本法可否不再成为最普遍使用的计量属性,在互联网及相关会计管理软件的使用环境中,完全可以做到及时地反映各对象的成本,采用实际成本法。

(二)会计从业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会计人员带来了最直接的挑战。不懂互联网,不懂电脑技术与会计的结合,将慢慢地被时代淘汰,面对新技术、新领域,会计从业人员要做的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面对网络记账、在线财务管理咨询、云会计与云审计服务等第三方会计审计服务模式、面对以会计信息化应用为基础的财务一体化进程等,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尽快适应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技术的新挑战,做个积极拥抱“互联网+”的会计人。利用在线联机考试、远程培训教育等已成为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三)确保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首先要保证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安全的认识;其次要及时修补系统漏洞,防止黑客侵入,导致数据丢失;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加密,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最后在日常操作中,尽量做到每天备份数据,这样即使发生意外,也能找回相应的会计数据。

总之,“互联网+会计”给传统会计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的冲击还需要我们广大一线会计人员和理论工作者深入研究相应对策,同时也需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拥抱互联网,用好“互联网+会计”,更好地为将来的经济建设服务。S

参考文献:

[1]钱玉娟.“互联网+”产业转型新坐标[J].中国经济信息,2015,(6).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史篇6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经营与核算的方式也逐渐的发生改变,其中作为企业最重要的一部――会计核算方式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首先,会计数据核算载体的变化,从最原始的纸张、凭证逐渐发展为纸张凭证与计算机电子凭证共存,在一些企业,甚至计算机作为载体的核算的使用频率多于纸张载体的使用频率。

其次,在核算过程中财务数据的核算工具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从传统的算盘配合稿纸的计算方式向更为精确且迅速的电脑系统核算。这不仅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度,而且大大缩减了核算所需要的时间,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机会成本。这种核算方式的转变同时打破了空间的束缚,会计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对远在千里之外的企业进行账务核算,只要该公司在互联网上与会计人员共享财务资料。从另一个较为人性化的角度考虑,传统的会计核算对工作人员的体力与精力是一种极大的消耗,而互联网的到来,将使会计人员极大的降低了传统模式的劳动强度。使得财务人员早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深加工更加轻松精确,由此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信息支持。

二.互联网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影响

传统财务会计理论假设是指: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会计假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在分析研究企业当前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基础上提出的假设理论。这些假设不是凭空捏造的,相反是根据有限的事实随之做出相应的分析研究而提出的。这些提出的假设经过实际检验四个假设适应传统社会经济环境,并为会计实践检验,证明了其合理性。但是,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同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传统会计基础理论假设所适用的政治经济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互联网的发展对现代会计理论假设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会计主体也即是会计个体,特指会计实际工作中适用的空间范围,这种空间范围适用于企业特定的经济业务,同时也是相关企业的报表核算的基础。因而这个个体可以说是有形的实体。另一个影响体现在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方面,同样这些企业不存在现实的实体,没有所谓的主体主说。互联网的对现代会计影响最明显的体现在于现代企业与网络公司之间。网络公司没有现实的实体与地址,严格意义上来说只存在与互联网上的一共联合体,因此传统会计主体在这种条件下已失去适用范围与适用条件。如何在互联网络环境中对会计主体作出新的界定或对会计主体假设本身进行修正是网络会计无法回避的问题。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持续经营假设,会计意义上指会计上假定企业将持续经营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被清算或者破产。在这个假设条件下,企业所持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换,其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清偿。上述分析可知,互联网络环境下,会计主体相当自由灵活,因此存在的时间没有客观的依据,可以很长存在也可以很短时间内终止。“虚拟公司”的成立甚至可以是临时的,仅仅是为了某项经济业务的需要。相应的,若该项业务核算完成并且这个临时的公司没有其他的存在意义,则可以随时终止。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会计持续经营假设将很难适用。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会计分期假设,指为了在会计主体终止之前,能够向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及时提供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人为地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按造一定的时间间隔分割开来,形成一个个的会计期间。互联网会计核算的出现,可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即可完成会计处理,因此对应成立的网络会计公司在完成工作后可以立刻解散。换句话说,网络公司因业务的性质不同而存在的时间弹性很大,其存在既可以类似于市场实体存在的企业的长久,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解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互联网下的会计账务处理公司存在的时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会计分期假设恰恰是人为分割用以计算相关期间的费用、成本、利润。这要求企业可以合理的进行会计期间的时间分期。互联网企业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此,会计分期这一传统的会计假设在网络会计中必要性有多大,值得进一步探讨。

4.货币计量假设

指会计核算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的最好单位。尽管会计数据不只限于货币单位,但传统会计报告主要包括以货币计量的财务信息。货币计量假设有两层含义,第一,货币是众多计量单位中最好的计量单位;第二,货币价值稳定不变。网络会计不会对货币计量假设造成大的冲击,互联网对这一假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由于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易变得非常容易,尤其是在通过互联网进行跨国金融工具交易时,在传统财务会计中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外币会计。

三.互联网对传统财务会计实务的影响

网络会计对传统财务会计实务的影响不言而喻。例如,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运用、历史成本的核算、财务报告的形式、会计职能运用、会计模式的转变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就网络会计对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财务报告的影响作一些分析。

1.网络财务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影响

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指会计人员在进行资产计价时,并不考虑资产的现时成本或变现价值,而是根据它的原始购置成本计价。因此,在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上所反映的是资产的历史成本。历史成本由于客观、可靠、可核而得到普遍采用。但是,历史成本所提供的信息对信息需求者缺乏相关性,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它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尖锐批评。在互联网环境下,这一原则将受到更多的冲击。首先,网络公司的交易对象大多是存在活跃市场的商品或金融工具,其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历史成本信息不能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性极弱;第二,网络公司的解散可能经常发生,并且从成立到解散可能只有较短甚至很短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历史成本计价的时点与清算时的时点相距不远,但此时已属非持续经营阶段,历史成本不能反映公司的现金流量信息;第三,历史成本是一种静态的计量属性,它对网络公司经营业绩的反映是滞后的,公司管理当局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财务会计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的职能无法发挥出来。

四.互联网对现代会计事务所的影响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internet被认为是21世纪赚取财富的重要管道。由于互联网对于北京会计师事务所非常重要,因内对于会计师事务所采用互联网的相关研究已经陆续提出。例如吴琮王番介绍会计师可利用internet认识客户产业,包括由网络上取得整体经济资料、产业资料、法律资讯、相关新闻及财务资料,介绍美国会计师事务所因网络科技资讯业务的改变,和arthuranderson应用internet使员工能上网相互讨论工作上面临的问题。陈睿智则指出资讯科技的蓬勃发展对于会计师事务的影响,根据美国aiCpa对于其会员的调查结果,发现其中互联网为十大资讯科技中对于会计业务总体影响最大者。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史篇7

【关键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业务挑战与创新

一、引言

2014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与会各方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随着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发展良机。以“互联网+”为特点的新型金融模式,对刚刚卸下包袱、大力完善经营网点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而言,的确是带来了很大的削弱作用,直接压制了客户资源的发展扩容。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正是“互联网+”的互联网金融的跨界经营模式,给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和“小微”、实践普惠金融方面,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彻底性的深化改革的机会。正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那样,在推进宽带乡村工程、推行“三网合一”建设的基础之上,从政策上支持电商创新发展,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融合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赢得独特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和广阔空间。

二、端正态度,正视互联网金融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具备熟悉农村经济、了解产业特色、深入偏远、关联紧密、决策灵活等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充分掌握了“三农”的基本信息,这对互联网信息平台建设具有最大的优势。因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应该端正态度,把互联网金融视作促进自身发展的“高速路”,根据客户、经济、地域等信息资源,制定网络信息、客户营销、业务处理、小贷批发、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运营规范,在强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确立独具特色的互联网金融经营模式。

第一,向经营管理更加完善的大银行学习,借鉴互联网建设与管理举措,结合自身金融业务的特点,建立操作统一性、业务独特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

第二,做足市场调查工作,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注重差异化营销,完善网络营销模式,拓展服务渠道,提高理财水平,拓宽增值空间。通过网络化管理,提高理财业务、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金融服务项目的增值能力。

第三,以满足客户便捷性需求为目的,提升客户的快乐体验,为农村客户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金融服务。针对农村人员的流动性特点,开发设置符合农村消费习惯的金融服务模式;针对农村合作社经营特点,开发设置独具体色的互联网金融扶持模式;针对农业生产特点,开发设置农业生产保险业务,并将其与互联网金融结合在一起。

第四,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人员的培训工作,将互联网金融理论,互联网金融项目操作,职业岗位礼仪标准等课程,都列入培训科目,制定奖惩制度,督促所有员工提高职业素养,为建设互联网金融模式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

三、更新理念,构建大数据平台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放眼未来、主动引进新思维、新技术、新渠道,以客户需求为己任,以建设大数据平台为目标,以互联网工程带动金融机构的数据化建设,从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建设。所谓大数据平台,是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所有业务领域、所有风险管理项目、所有内控体系都纳入到一个信息化金融管理体系之中,并且与社会各类服务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第一,完善电子银行管理机制,加快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转账终端等金融业务的电子化进程;加快与财政、工商、证券、公安、电信、保险、电力、水务、住建等部门的信息联系。随着社会化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完善化,加快推动电子货币的发展进程,深化工资统发、罚款代收、话费代扣等业务,拓展柜面互通、电子到账、第三方存管等业务,通过打造现代化、信息化的金融网络服务,为缩小城乡差别提供支持。

第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前台受理、后台处理”的金融管理模式,设计并完善符合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金融业务管理的集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各个基层网点,推行“人工网点+电子银行柜机+客户经理”服务模式,将银行产品、金融服务、资金渠道打造为三位一体的营销管理模式,对客户的多种需求,实现迅速反应的效果,让客户充分体验到安全、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第三,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的建设,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对的客户具有分布广泛、经济水平差别大、地域政策不一致等难题,因此,更应该做好金融市场的细分工作,从城乡差别、经济水平、人口状况、地方产业、教育水平等方面做好客户的档案建设工作;从计划额度、投资周期、投放方向等方面做好金融产品的细分工作。以此二者为基础资料,整合内外部资源,设计金融产品,建设信息平台,开发金融产品,深化互联网金融服务,最终实现做好服务“三农”、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拓展机构发展空间的目的。

四、坚持原则,推动普惠金融

坚持原则,就是坚持服务“三农”、坚持普惠金融服务的原则不动摇,互联网金融只能是给这个原则增加前进和提高的动力。第一,坚持服务“三农”客户为己任。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学习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最终目的是推进金融服务“三农”的力度。就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而言,所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所有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都不能脱离农村、农业、农民。因此,以信息数据中心、交互渠道中心、服务体验中心为特征的互联网金融管理模式,必须在减小城乡差别、发展地方产业、振兴区域农业经济等方面下工夫,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金融服务,构建互惠互利的客户关系。

第二,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除了将支票存款、基金存款、大额可转让存单、养老金存款等传统金融业务转移到互联网金融领域,还可以在票据贴现、租赁业务、咨询评估等方面实现金融业务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另外,在支付方面,可以利用央行的大小额支付系统、农信和的清算平台系统,逐步扩展异地通存通兑等业务,从而拓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收入渠道。

第三,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度。互联网的最大优势是能够打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快速有效地汇集更方面的信息资金和资本,这一点正好可以解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对的农村地区人员分散、资金分散的特点。可以在细致严谨地调查当地金融市场情况的前提下,制定适宜的融资贷款审核制度,通过扩大授权,缩短审批时间,加快回复速度,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时候,必须要依据地区差异、资源差异、项目差异、经营差异等情况,实事求是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融资工作,避免“一刀切”。只有在制度、流程、标准、操作手册的共同要求之下建立起来的信贷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才能体现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促进作用。

五、结论

总之,“互联网+”时代正在兴起,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该抓住这一宝贵的历史时机,以积极的态度,搭建大数据平台,搭乘信息化快车,深化改革力度,实现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与创新型建设。

参考文献

[1]侯志红.农信社“大数据”之路[J].中国农村金融,2015(2).

[2]钟红涛,徐福洲.打造大数据金融五大平台[J].中国农村金融,2015(2).

[3]徐华.把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更好融合起来[J].中国农村金融,2014(9).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史篇8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ChinainternetDevelopmentFoundation,缩写为CiDF)是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登记注册,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管,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它致力于推动中国互联网公益事业的发展,它既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企业,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为大众服务为宗旨的社会公益组织。这个平台的设立,是为了对接公益需求,开展公益活动,建立中国公益捐助网络服务平台,并严格履行基金会的各项公益服务职能,坚持廉洁、公开、透明、规范地运作。

寻找全球互联网治理“最大公约数”

当下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各种“福利”。无数年轻人投身互联网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传统行业“+”互联网,迸发出全新的活力,造就了大量极具创意的产品。可以说,互联网正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改变甚至重塑社会发展的进程,构建更加美好的互联社会。

对世界而言,国与国之间需要合作,不同国家的民众也需要交流,互联网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勿庸置疑。由于网络技术发展阶段不同,各国互联网发展策略和管理理念也存在差异。比如,互联网上虚假信息陷阱遍布,低俗暴力不良信息泛滥,不同国家在互联网上的话语权不平等,互联网甚至成为了个别国家抹黑、攻击他国的工具等等。

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维护网络安全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国家的事,要我们共同维护,用一种新的理念,跨越数字的鸿沟,学习数字新时代的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寻找互联网治理的“最大公约数”。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应运而生,我们就是希望与网民一起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民众生活服务。它致力于加强不同国家在互联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互联网的国际治理体系建设。”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介绍道。

网络无国界,携手共筑城。基金会启动“招募网络志愿者”“讲述中国故事”“还原历史真相”“为爱和公益献出哪怕一分的爱心”等项目,用爱和公益,参与到世界互联网的治理和发展中,与各国一起,寻求治理“最大公约数”,谋求多方共赢的胜利之局。

让公益正能量弥漫在网络每个角落

马利表示:“主席提出的‘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是我们基金会的宗旨,也是我们基金会成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开展网络公益活动,吸引网民广泛参与,我们希望并努力争取,让公益正能量传遍网络的每个空间,弥漫在网络每个角落。”

作为国内首个互联网非盈利公募基金会,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让互联网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是其根本目的。

而公益事业将是基金会工作的重点之一。互联网让公益信息传递变得高效快速,让公益资源的筹集变得简单快捷。可以说,互联网盘活并聚集了分散的公益资源,给公益事业注入了新的功能。

“我们要重视开展网络公益活动,吸引网民广泛参与,建设‘中国公益捐助网络平台’,整合互联网统一资源,打造一个公开、便捷、快速的网络公益捐赠、受助移动终端,使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马利说。

同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在网络世界同样如此。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李士林在谈到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与世界各国互联网的关系时说道:“作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首创的关于互联网的公募基金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本身是开放式的、面向全球的,是为了力推中国走向世界的。因此,基金会在国际互联网领域的交流中必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据悉,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已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取得多项成果。7月3日,在德国,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与德国信息产业、电信和新媒体协会签订了《关于互联网产业合作的意向书》。7月6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与中欧数字协会签署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与中欧数字协会合作意向书》。7月13日,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一行三人专程来京,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与中欧数字协会进一步商谈落实合作意向书内容,深化合作细节。

让信息红利变成全民福利

据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将主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运用网络传播激发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利介绍,基金会将致力于开展四个方面工作:支持中国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积极培育中国互联网人才资源,提升中国互联网国际话语权;关注并参与互联网相关的公益活动。

具体来讲,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成立后将从以下十项工作开展着手,推动基金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第一项:招募志愿者,“寻访中国抗日战争见证人,抢救亲历亲见抗战史料”,让中国和世界全面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历史。

第二项:组建“中国互联网+联盟”,成立一个全国性、社会性、行业性的非营利、非法人联合体,搭建政府、市场、社会合作和沟通的桥梁,以助推国家“互联网+”行动为目标,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全面服务国家“互联网+”战略实施。

第三项:建设“中国公益捐助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把分散的公益资源集中起来,让公益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公开、快速对接。

第四项:设立“蓝色天使专项基金”,从娃娃抓起,开启中外青少年互联网交流的大门。“一对一交朋友”,促进中外青少年互相了解、加深友谊。

第五项:举办“心中有光明的人”活动,资助100位开网店的盲人店主,自主创业,让公益正能量传导到网络的每一个角落。

第六项:举办“互联网‘家’,一个都不能少”主题活动。为“一带一路”工程建设者、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在外务工人员,及家中留守亲人赠送智能手机,并开发移动互联沟通平台,为他们搭建起一个无障碍的亲情沟通渠道。

第七项:举办“港澳台大学生赴内地新媒体实习计划”,增进相互了解。

第八项:举办“两微一端”百佳评选活动。

第九项:与银行联合发行“互联网公益爱心”信用卡,该信用卡将增加网络支付电子卡功能,号召“互联网人用互联网卡,互联网人献爱心”,每消费一笔,捐一分钱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史篇9

“互联网+”农村信用社服务在三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如果能发挥自身优势,因势而为,推出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不仅能有效服务三农,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助力供给侧改革,同时也可以补充大量农户的资金空白。

“互联网+”农信社服务与传统农信社服务对比

“互联网+”农信社相对于传统农信社服务,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政策的支持以及自身的业务优势、农民知识文化的提升以及对银行信贷业务的认可等为农信社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

互联网交易市场规模大。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的线上交易市场规模大。在保存用户交易数据方面,传统的商业银行稍逊于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效运用云储存技术和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对用户网上交易的相关流水记录完好保存。

助力新兴信用评价体系。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以贷款人的担保或抵押物的情况来审批,发放信贷数据渠道有限,对客户信用情况了解不足。“互联网+”农信社使用互联网的新兴技术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查询客户的历史交易记录和信用情况,为农信社的信贷业务提供一套新兴的信用评价体系,减少客户违约风险。

线上支付成为新常态。我国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趋于现代化和信息化,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商业银行实现以移动网络支付为主之类的网络支付方式提高了人们管理碎片化时间的效率和方便管理碎片化资金。

广东罗定市互联网+信用社支农现状研究

罗定市“互联网+”农信社情况概述

广东省罗定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罗定联社)成立于1953年1月,如今已有60余年历史,同时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工作正在进行。自2016年4月1日起,罗定农信惠及广大金融消费者,罗定农信社实现转账汇款手续全免费。凡是在罗定农信社开设账户的客户均可享受到柜面和电子渠道(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手续全免费。

罗定市农信社金融支农情况

推动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融合。罗定市农信社不断加强与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合作,积极参与探索全省第一个“互联网+信用三农+支农再贷款”精准扶贫模式,开启了罗定农信社作为传统银行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合作融资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持续推进普惠金融。罗定市农信社贯彻服务“三农”的宗旨,通过与团罗定市委合作成立罗定市“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站”,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可从该金融服务站获取全面实用的金融信息资讯以及相关金融服务支持、加大推广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助推云浮市首个公共交通服务领域金融ic卡“闪付”应用项目顺利上线、利用罗定市作为发放全省首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机遇等措施,不断完善金融服务站、助农取款点,强化创新制度,为农民解决“融资难”问题,有效扩大其在农村的覆盖面,让大家共享金融创新发展成果。

广东罗定市“互联网+”农信社支农存在的问题

自助业务有待完善。目前“互联网+”农信社自助业务仍以物理网点办理简单业务为主,例如存取款、转账业务。在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下,自助业务无法满足客户需求,需要农信社及时感知这一微妙的变化,注重网上电子银行自助业务的完善。

在新技术应用上发展较迟缓。现行制度下,无论在业务产品的设计层次方面,或是其后台数据分析方面,农信社都与现今银行系统存在差距,处金融基础薄弱的地区的和特定的客户群体(以服务三农为主),由于“互联网+”农信社在新技术应用发展上受到限制,使“互联网+”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推进举步维艰。

有效信贷的投放量不大。根据农信社员工的信贷业务在金额与数理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农村市场,“互联网+”背景下涉农贷款投放量不大。与农信社自身吸纳储蓄存款相比明显存在较大差距。另外,在信用风险的可控层次上,农信社为确保客户偿贷能力,不断提高信贷准入门槛,从而导致部分客户信贷需求无法满足。

农村用户群趋向老龄,甚少涉足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区域,年龄大的农户占比大或甚少涉及互联网,在开发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过程中,需要培养用户新的消费习惯,另外很多用户对相应金融知识知之甚少。

资金流转困难。“互联网+”农信社经营在市场份额方面略低于其他银行,同时支农可以调用的资产有限,对于较大数额的资金无法满足,若是发生客户大规模挤兑的现象,不仅会损害信用社的名誉,还可能会引发破产清算以此偿还债务。

影响“互联网+”农信社支农的原因

农信社自身历史缘由。由于以往农信社改制60余年发展历史存在政策不连续性、创新产品和服务投入不足,农信社(包括农商银行)基本上利润空间较少或有所亏损,这些问题的存在令其在创新金融服务方面投放成本会有所下降,這是目前令农合机构欠缺持续发展动力历史缘由。

对政策形成依赖性。农信社(包括农商银行)一直立足三农,例如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政策性贷款以及种粮直补、库区移民直补、农村低保等政府补贴工作,这些支农扶农金融服务很多都是受政策被动驱动,形成一种习惯性对本应承担的政策性工作向政府申请各类支持,由此产生政策依赖症,创新力动力缺乏等不良后果。

省、县法人管理体制矛盾。要有效提升广东农信社经营的效率和更好推进金融支农服务,完善的公司法理结构起着重要作用。省联社要分析省、县二级法人管理体制的矛盾,县级联社要加快解决自身发展问题。

缺少外部竞争驱动。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问题,国家积极鼓励农村金融创新,农信社(包括农信社)在农村区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从竞争方面考虑,农合机构在农村地区缺少外在竞争驱动力,难以推出满足市场需求、高效率的金融产品或服务。

核心科技人员不足。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农合机构灵活掌握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人才有所欠缺,农合机构整体员工对互联网金融的不适应与开发的新业务之间的矛盾愈加显现。

“互联网+”时代农信社服务三农的发展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村信用社要利用互联网在技术方面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用户需求,精准定位研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形成一个“合作+共赢”的双赢互利模式。农村信用社可以利用长期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多听取其他各行金融领域相关经验,与时俱进,开拓新金融业务以吸引新的客户群体,将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

完善改革、细分客户以及创新金融服务

努力完善农信社机构改革。农信社的体制改革要切合农户金融需求,不断发挥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优势优化金融产品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开拓新的用户群体,进一步提高业务经营效益,增强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力度。

依据市场定位细分客户。农信社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数据以及相关信息,细分客户,有针对性地开发金融产品。

创新金融服务。农信社依托市场需求,在传统业务资源的基础上,实现金融创新。农信社可为客户“量身订造”相关的理财产品以及理财服务,凸显金融服务的个性化,适当增加中间业务,为客户实现点面结合的全方位服务。

创新金融发展渠道

优化传统涉农贷款业务。农信社能够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创新担保方式组合,如“信用+抵押”“信用+保证”“保证+抵押”“信用+保证+抵押”等。另一方面,为了有效开拓“三农”创新融资渠道,农信社可以试行办理担保基金融资、农业订单融资、贸易融资、应收账款质押、仓储质押融资等信贷品种。亦可以试行探索农业机械设备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以及宅基地抵押贷款等。

对“小微”贷款进行创新。农信社在互联网背景下,以大数据为支撑,引导潜在客户群体及其潜在需求,从而根据实际情况为客户制订相关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互联网+”农信社使小微企业网络社区化、信贷管理“工厂化”,巨大的网络体系由此构成。以“贷款+电商业务”为例,线上产品分期购、线上小额申贷等业务完成,互联网供应链融资水到渠成。

统筹兼顾,制度改革与技术创新并行

农信社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升业务系统的科技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效辨别、计算、监控业务中潜在的风险,有效实现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同步进行。

建立互联网金融合作共赢平台。广大农村客户群体体验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首要条件是农信社要加快与业界合作的进度,从而有效开通线上线下电子银行理财业务。农信社可以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以利用现有的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有效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建设的协调度,为农村电商进行“输血”。

打造一支专业的技术人才队伍。为了有效适应互联网金融,农村信用社要重视对在职员工关于互联网金融技术的专业培训,力求做到内勤与外勤人员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并掌握“互联网+”专业知识;绩效考核制度要大力推广,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业务水平。

农村信用社立足基础发展业务

农信社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充实客源。农信社发挥“地广人多”的特色优势,依托数据精准自身定位以及定位市场。为了巩固和壮大农信社所在地方经济客户资源,一改以往“守株待兔”的情况,即坐等客户上门的“坐商”思维,树立主动上门寻找客户的“行商”的观念,有效提升农信社市场占有率。

农信社要重视活期存款管理。首先,农信社要与时俱进,打破传统固有理念,在提升活期储蓄利率的基础上附加个性化服务以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其次,农信社要密切与业绩优秀、流动性管理好的基金公司联系,并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其设计相关金融理财服务产品并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农信社要加快在业务产品的种类和服务的进度,满足客户需求。如线上销售绿色农产品、私人订制农场、社区金融商城等特色服务。

农信社要明确市场定位。农信社拥有广阔的市场及发展前景,把新型农业主体作为未来业务的重点对象,同时积极结合社会化服务和金融服务,与时俱进,谋求共赢。

加強普及“互联网+”农信社支农的知识

农村地区大部分群众思想保守,并且互联网+农信社支农作为互联网发展潮流中衍生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当地农信社应该充分利用公交车、报刊、宣传栏等各种宣传形式普及“互联网+”农信社支农的知识,从而有效扩大“互联网+”农信社支农的覆盖面。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史篇10

近日,在“势在·必行—2015‘互联网+中国’峰会”,针对互联网到底怎样定义?马化腾谈到,“最初,传统行业认为互联网是虚拟经济,而当互联网发展越来越迅猛的时候,传统行业又把它定义为一个颠覆、冲突和替代的事物。这些认识并不是互联网的本质。”

顺着这句话,小马哥抛出了自己的个人观点:互联网不是对传统产业的替代和颠覆,而是传统产业的助力器。

呵呵,果真如此?“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真的不再颠覆?

依我看,互联网发展史已经证明,自诞生之日起,互联网不折不扣就是对传统产业的替代和颠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仅不会停下替代和颠覆的步伐,反倒会进一步加快替代和颠覆的节奏。

小马哥在演讲中举了三个例子来证明“互联网不是对传统产业的替代和颠覆”,而在我看来,这三个例子恰恰是“互联网对传统产业替代和颠覆”的经典案例。

首先,我们来看看微信。

根据工信部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春节放假期间,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同比下降42%,与此同时,更多消费者开始使用微信直接发送拜年祝福。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中国移动计划今年推出融合通信业务,这其实意味着宣告放弃短信。

白纸黑字的数据已经表明,微信在中国已经事实上“替代和颠覆”了传统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短信,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

接着,我们来看看互联网金融。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互联网金融”,并明确指出“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那么,“互联网金融”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我想,“互联网金融”的终极目标一定是“替代和颠覆”传统金融。余额宝就是要“替代和颠覆”传统理财,p2p网贷就是要“替代和颠覆”传统银行贷款,微信支付就是要“替代和颠覆”信用卡,互联网银行就是要“替代和颠覆”传统银行的线下网点。

最后,我们来看看打车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