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十篇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十篇

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3:48

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篇1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财政政策;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1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4)01-0092-04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支持政策

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集聚与发展主要靠市场力量,但政府的扶持作用也不可忽视。发达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也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各项财政扶持政策。

200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十部委(局)制定的《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对我国动漫产业进行政策扶持。其中,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中央财政设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优秀动漫原创产品以及建立动漫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等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支持动漫原创开发;对艺术性强、创新度高、深受群众喜爱的动漫原创产品进行奖励;增加对出版、刊载、播出和演出的国产动漫产品的成本补偿;将具备条件的动漫中小企业纳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范围;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可申请享受国家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2006年6月,国务院批准并转发财政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明确要求继续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分别由中央和省级设立基金,用于文化事业建设;继续对文化单位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从电影放映收入中提取5%建立“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继续设立电影精品专项资金;整合部分文化事业补助经费,设立中央补助地方文体广播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要求地方政府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投人。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对支持动漫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具体化。

2009年9月,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明确财政扶持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大幅增加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规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确定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具体范围,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同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人才与资金密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我国区域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域。如,2006年11月《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06年)》同时公布,明确了支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与税收优惠政策;决定自2006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采购、后期赎买和后期奖励等方式,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分三年投入5亿元,用于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力度明显加大,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出台覆盖范围较广、操作性较强的政策措施。但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产业,不仅对其理论研究尚不深入,在实践上也缺少较成功的经验,各地的政策也带有一定的探索性质,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财政政策扶持重点不突出

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界定不统一,大都较宽泛,包括了北京、上海、深圳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问文化资源的差异,也体现了各地的不同倾向。但文化创意产业范围界定过宽,使财政政策支持的重点不突出。

按照《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标目录》,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相当广泛,甚至一些群众性文化事业、电子信息产业也列入其中。由于范围过大,扶持项目中,个别项目属文化产业,但创意性不足,有些项目创新性较强,但缺少文化内涵。,从调查看,融资困难、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房租压力大是文化创意企业面临的三大难题。知识产权保护属于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文化创意产业就难以实现大发展。融资困难是中小企业的通病,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由于经营成果难以把握,盈利来源不稳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文化创意企业对房租异常敏感,北京市几个自发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798艺术区、宋庄画家村等,其初期集聚的主要原因在于房租成本较低,便于创业者的进入。但大城市往往寸土寸金,办公用房的购买和租用成本往往使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因此,财政资金要发挥引导性和杠杆作用,找准重点,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解决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财政政策支持范围过宽也容易助长产业雷同现象。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各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纷纷制定发展规划,明确主导产业。由于区域间缺乏协调,导致各地区创意产业结构存在趋同现象。以北京市和相邻的天津市、河北省为例,就有9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发展动漫产业。财政政策应支持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对所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都进行扶持,会使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而劣势产业本无竞争优势,政策投入也可能是无效的。

(二)财政政策针对性不够

各地区现有支持政策基本上采取“一刀切”模式,即采取一定标准,入围的企业就可以得到支持,这种支持模式更多地起到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作用。在一系列的标准之下,入围企业多是规模相对较大、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而小微企业以及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则很难得到扶持。但前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政策扶持要么是锦上添花,要么会使企业形成“等靠要’’的思想,不利于其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而后者竞争力薄弱,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夭折,应是政策扶持的重点。

财政支持政策缺乏针对性也与对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认识不清有关,且现有政策对不同特点的文化创意企业的区分不够。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产业体系,包括若干子产业,它们虽然都具备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即创新性、文化性和产业性,但在市场结构、组织方式、市场绩效、外部性强弱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如,广告策划和电影制作,前者适合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后者则适合规模较大的企业;新闻出版和建筑设计,前者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后者基本上没有外部性。正因为各产业具备不同的特点,所以制定财税支持政策要体现足够的区分度。

(三)对财政补贴风险的认识不深入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失灵,但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就有可能干扰市场配置资源的信号,使市场出现人为的失灵。如,原创性环节、技术含量高的行业需要政府资金支持,投资风险大的行业需要政府资金担保。而对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如广告业、印刷业等,依靠市场调节就可良好发展,无需政府作为重点产业来扶持。政府干预的两面性,意味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政策支持如果不加以选择和优化,容易产生消极后果,如,有的文化创意企业可能更关心如何获得财政支持而不是去吸引客户关注,有些文化创意企业在未能形成有效盈利途径的情况下,过度依赖政府扶持,可能出现层层外包、坐吃财政补贴的问题。

三、完善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建议

(一)明确财政政策支持的范围与重点

1.明确界定财政政策支持的范围,按特定标准适当缩小政策覆盖面,合理界定文化创意产业范围。应紧扣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性和文化性的属性,剔除不具备这两个基本属性的产业。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这类产业,而是没有必要对它进行特殊扶持。应遵循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的供求机制来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紧密相关,它源于文化产业,但又超越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文化性。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产品是附加创意的文化产品。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文化创意产业便是无源之水。二是创新性。创新性是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如果缺少创新性,即使该产业具有文化特征,也难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三是产业性。一些应归于“文化事业”甚至不属于“文化产业”的行业不应归人其中。如,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服务、群众文化服务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应由财政予以保障,而不应享受产业性政策。产业性要求文化创意产业应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区别开来,同时生产某种物质或精神产品的主体应与其他主体有明确的界限。如,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指导目录中,有些行业具有公益性或半公益性,并不适合进行产业化发展,如博物馆、纪念馆、一般性广播与电视服务、卫星传输服务、文化性社会团体等;有些文化创意产业的类别过于宽泛,如新闻业作为一个小类,其涉及面较宽,报刊、广播、电视等都涉及新闻业。因此,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政策应把范围集中于充分体现文化与创新相整合,同时具有产业化发展潜力的行业。

2.政策支持应突出区域特点,塑造比较优势。在扶持企业选择上要突出区域特色,避免与其他地区的产业雷同。区域问的文化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发展的侧重点就应有所不同。各区域应适当控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数量与规模,避免“大而全”,不能有利可图就盲目推动。应在对创意产业消费市场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大众的文化需求,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做好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详细的发展规划,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

3.对原创能力较强的文化创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财政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应明确定位为自主创新,将重点放在创意的形成及创意企业的孵化体系支撑方面。一方面,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创意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引导企业的资本投入,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应创造较宽松的政策环境,推动各类创意产业发展平台的孵化能力、创新能力和产业集群聚合能力的提升。如,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将政策优惠延伸到创意研发及市场转化阶段,提高研发加计扣除的比重;对创意企业进口必要生产设备给予相应优惠;允许符合条件的创意企业按其销售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创意开发基金,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

(二)增强财政扶持政策的针对性

应从实际出发,在文化创意产业范围内,选择优先发展的重点,并采取多种措施予以重点扶持,力求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优势行业。可按企业成长阶段进行针对性扶持。企业发展初期,资金少、规模小,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得到贷款的可能性小,融资的途径和方式有限,这类企业应是财政资金扶持的重点。随着企业规模和实力的壮大,企业的融资渠道也相应拓宽,尤其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使企业用较少的成本获得大量资金。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应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可考虑上市融资,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资金规模,在合理运用资金的基础上,使企业成长产生质的飞跃。

文化创意产业可细分为核心产业、产业和边缘产业,应以此进行分类支持。核心产业中创意主体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包括广播电视电影业,广告会展业,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休闲娱乐六大产业。这六大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五大主体(创意主体、制作主体、传播主体、服务主体和延伸主体)中,最能体现“创意”这一核心特征,充分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基本特点。这类产业应是财政扶持的重点。产业主要有文化旅游业、新闻出版业。这些产业的规模和产值都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这些产业的“创意性”较弱,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尤其是新闻出版业的管制还较为严格,应将其列入产业。边缘产业主要由传播服务及相关服务业构成,包括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提供辅助服务的各种相关支撑机构及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各类基础设施和配套机构,文化科技与科研、文化经纪与等。对于边缘产业,当前应以规范为主。

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篇2

关键词:文化创意设计;地域经济发展;必要性;重要性

1文化创意设计与地域经济的相关概述

1.1文化创意设计的含义

文化创意设计,顾名思义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文化设计,它是对文化进行创新的成果。具体来说,文化创意设计主要指的是以文化为基本元素,对不同的多元文化进行融合整理,进而设计出的具有创意性的文化现象。由文化创意设计衍生出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文化创意,是由英国首创的,主要包括三大内容,即文化服务、文化产品、智能产权。之后有很多国家与地区也纷纷提出与之相关的概念,主要包括文化产业、版权产业、体验经济、休闲产业等概念。文化创意设计不是简单意义上对“新技术、重投入”的一种叠加,它需要植根于社会这片肥沃的土壤之上,让技术充当养料促使其茁壮成长。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业态与形态进行了界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这标志着我们国家将文化创意产业放在了一定的高度对其进行整体的布局。

1.2地域经济的含义

地域经济隶属于社会历史的范畴,它与地理环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性。具体来说,地域经济又可以称之为地区经济或者区域经济,主要指的是在某一地理环境中不同的经济主体(不仅包括本国人与本地人,还包括外国人和外地人)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拥有的经济资源以及在一些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随着我国十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征程的开启,地域经济发展在我国呈现出新的令人瞩目的发展动向,将我国地域经济发展引入一个较为活跃的时期。地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辐射作用,它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一定的引领与提升的作用。因此,促进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有利于加速实现我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发展文化创意设计的必要性

文化创意设计是从20世纪末的发达主义国家开始萌发的,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文化创意设计更是在世界各个国家掀起了新的浪潮。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之后,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一枝独秀,成为走出危机的先导产业,从而使得我国党和政府对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更加的追捧与重视,它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因此,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具有其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是推动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就是以文化为基本元素,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多元文化进行融合、整理、创新、发展,从而设计出蕴含文化底蕴并具有特色性的文化产品。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是促进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文化注射了新鲜的血液,使得我国的文化更具有生机与活力,这对我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是推动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2.2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文化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是提升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它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文化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使得我国的文化产业更好地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3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是我国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

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它对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国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并且,全国各个发展较好的大型城市也都随之推出相关的政策来支持与推动我国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国家的党和政府已经将文化创意产业放在文化创新的高度进行了整体布局。所以说,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是我国政治社会发展的一种体现,是我国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

3发展文化创意设计的重要性

文化创意设计在我国有其发展的必要性,因为它是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样,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在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对我国创新能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3.1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对我国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很难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创新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发展具有其重要的意义。文化创意设计就是以“创新”为核心基础的,它是知识经济时展下的产物,具有极大的创新性与创造力。因此,发展文化创意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对我国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2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二者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文化创意设计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文化与创新的一种融合,文化创意对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来说具有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创意文化产业能够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成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业形态,它对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

3.3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对我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不仅是危机帮扶的先导产业,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型战略,而且还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文化创意产业属于一种新型的创新型产业,它依靠人的智慧、天赋与技能,充分发挥高科技的作用对文化资源进行提升与创造,通过知识产权的运用与开发,产出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具有较高就业潜力与较高财富创造的新型产业,它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与地区在国际竞争中夺取竞争优势的新举措。文化创意产业蕴含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它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举措。因此,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对我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4探讨文化创意设计对地域经济的发展

4.1文化创意设计是地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文化创意设计是知识经济时展的产物,它具有极大的创新性与创造力。文化创意设计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它是一个具有较高就业潜力与较高财富创造的新型产业,有利于创造出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是地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对地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动力。

4.2文化创意设计能够促使地域形成新的产业链,从而带动地域其他产业经济的发展

文化创意设计主要以“创造力”为核心基础,它不但可以将地域内现有的文化与创意资源转化成经济成就,从而提升地域产业经济的附加值,形成新的产业链,而且还会通过对地域内的文化资源进行激发、保护以及再利用,从而带动地域内其他产业经济的发展,提升整个地域的经济结构,促进地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4.3文化创意设计对地域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创意设计对一个地域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拉动与促进的作用,文化创意设计之所以对地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类型,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创意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逐渐成为促进与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一项好的文化创意设计能够瞬间大幅度提升一个企业的知名度,使得产品的附加值与市场占有率得到进一步地增加与扩大,并且能够使得地域内很多传统的产业与产品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4.4文化创意产业为地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高的效益

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就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产业,它是对地域内传统产业的一种超越,其理念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反映。文化创意产业所推崇的是多样化、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或服务以及充满个性化且丰富多彩的创意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看作绿色产业,它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与艺术性,在作业模式上打破了生产与消费一体化、传统分工体系等,为地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效益。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在地域发展战略中占据了首席之地。

5结语

一言以蔽之,文化创意设计是以文化为基本元素,对不同的多元文化进行融合整理,进而设计出的具有创意性的文化现象。文化创意设计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具有其必要性。由文化创意设计衍生出来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具有较高就业潜力与较高财富价值的新型产业,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它对我国地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邵学峰,王国兵.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中国的模式——以网游业为例[J].东北亚论坛,2010(03).

[2]辜胜阻,王敏,刘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我国经济转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06).

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篇3

产业与市场的直接关联,是产业本身所具有的特征。这就要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必须具备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品牌概念,坚持把文化创意产品与市场无缝对接,准确把握市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甚至能引领市场潮流,从而激活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然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一个重大缺陷是普遍缺乏市场运作经验,导致产业发展的最终输出端与市场不接轨,甚至带来利润流失。以动漫制作为例,我国内地动漫市场有80%以上的利润流向了日本、美国、韩国等,有学者初步测算,以国外开发的史努比、米老鼠、吉蒂猫、皮卡丘和小叮当五个卡通人物的相关文化创意产品,每年从我国带走6亿元人民币(约1亿2千万新元)的收益。反观我国文化创意人才的市场意识,普遍忽略了市场积极作用。

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问题的归因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遵循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成长规律。一般而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将创造力视为使命,这种使命感驱使他们激情、忘我、专注地投入到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制作中,这种工作状态主要导源于自我实现的需求。正是有了这股自我实现的原始动力,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才会与其他人群分开。为了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首先有必要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特征进行剖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特征。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特征,我们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主要具有知识性、技术性、创造性等三个特征。1.知识性。知识性是指文化创意产品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对劳动者的智力依赖远远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的依赖。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的是精神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陶冶性情、审美期待、提升素养为目的,而且与传统文化产业不同,“创意”是其核心,复杂的知识体系是创意产生的前提。因而,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文化创意人才是主要劳动力。2.技术性。技术性是指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的产品需要较为繁复、尖端的科学技术,需要劳动者掌握复杂的劳动技能。文化创意产业的设备、生产工艺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对劳动者的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密集特为保证其难以复制、难以模仿创设了条件,从而可保证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3.创造性。创造性是指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有效参与,创造出具有高技术含量和审美标准的产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创新精神是文化创意产品的决定性要素,也是其增殖部分的主要来源。因而,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意,既体现在凝结在产品上的人的创造性劳动,也体现在具备这种劳动能力的人才身上。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问题的归因。具体如下:1.文化创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滞后。文化创意产品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需要更多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比如,产品设计类需要工艺美术设计师、旅游纪念品设计制作师,数码艺术类需要漫画师、数字合成师、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等等。与此同时,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大量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等。因此,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然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课程相对单一,大多数艺术类院校重视专业技术、技能、技巧的传承,但缺乏对思想品德、综合素养、文化知识的重视,特别是缺乏对学生市场意识培养的相关课程严重匮乏,这将不利于文化创意人才“创意”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认为这是造成我国中高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从实践来看,复合型、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领军人才严重匮乏,整个产业人才结构比例中呈金字塔形结构排列。2.高校创意人才培养与市场严重脱节。纵览全国2000余所普通高校,大部分都设置了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课程。比如,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包括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装饰艺术设计、鞋类造型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方向)、服装设计、动画、数码艺术设计、广告学、美术学(包括中国画、油画、漆画、书法艺术等方向)、音乐学(包括音乐表演、南音、地方曲艺等方向)、包装工程、摄影等专业。但是高校的培养模式与市场严重脱节,高校培养出来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少动手实践能力,不熟悉市场规律,甚至有的高校培养的人才专业面过于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过于细化,无力承担“创造性”的产业研发,如此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3.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层次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当前,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主要由本科层次的高校培养,这类高校较为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但是忽略了创新能力、市场把控能力。特别是对高层次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严重匮乏,多数院校对艺术类研究生的招生名额很少,无法满足市场对高层次、复合型、专业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体系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人才对任何一个产业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以文化为第一特征的创意类文化产业来说,人才无疑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本文提出加强培养、注重引智、瞄准本土、优化服务、保护产权等四位一体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培养,推动高校培养“基础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特别是艺术院校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一般来说高校培养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作为“基础型”人才。优化课程结构。可借鉴英国的经验,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逐步建立艺术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相辅相成的创意学科体系。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应处理好“通识”和“专才”之间的关系,在课程结构上引入美学、文化学、历史学等“无用之用”的素质教育内容,拓宽理论视野,提升人文素养,而不局限于专业技能教育,形成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三大课程模块,以满足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需求。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注重从校外或社会知名人士中引进创意人才,开设前沿理论课程。与业界知名的设计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或选派学生到企业实习,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在培养培训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方面的优势作用。做好在职培训。为了构建市场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无缝对接”,要发挥好高校在职培训的优势,结合不同地域重大节会活动、重要文化资源开发项目、重大文化作品生产等载体,培养一大批有实战操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二)注重引智,积极引进“标杆型”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人才。通过实施“引智工程”,吸引人才外来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人才,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影响力、凝聚力。以杭州为例,2008年以来,杭州通过实施“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采取合同聘用、项目合作、开办工作室、人事调动、创作室等多种形式,打造“文化人天堂”,先后引进了一大批文化创意名人,从而凸现“筑巢引风”的聚合人才效应,陈祖芬、余秋雨、韩美林已成为“西湖艺术家”;余华、麦家成为杭州的专职作家。特别是在推进西溪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中,又集聚了约翰•霍金斯、潘公凯、杨澜、赖声川、庸等20多位大师名,并吸引长城影视、华策影视、金球影业、浙江省电影有限公司等8家影视企业总部签约入驻,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亮点。这为各地引进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带来有益启发。建立优秀外来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绿色通道。通过放宽政策,简化手续,重金酬劳等鼓励性政策,构建人才引进的创新机制,有计划地引进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同时,通过帮助解决家属子女就业就学问题,切实解决高端人才的后顾之忧,吸引领军型文化创意人才扎根不同地域。构建高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在科研立项、经费资助等方面,向引进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倾斜。学习杭州的经验,建立文化大师工作等平台,吸引领军型人才来渝工作。

(三)瞄准本土,大力培育“本土型”文化创意产业乡土人才。更多地依赖于本土人才的挖掘、开发、利用。立足各地本土资源,培育“本土型”乡土人才。通过对各地在文化资源禀赋上,发挥各自优长,而这种“人无我有”的独特性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打造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通过建立一支以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为主体的“本土型”乡土人才队伍,充分利用不同区域的现有文化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出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品。扶持本土文化企业,打造城市文化名片。通过发现和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将富有各地区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加以挖掘和弘扬,鼓励本土企业积极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营造本土人才乐于参与的良好氛围,逐步建立几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企业,形成城市文化名。这从另一方面,又将增强城市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育、凝聚功能。重视开展文化下乡,激发乡土人才活力。通过积极开展优秀文化下乡活动,激发和引导广大农村地区的乡土人才的创造活力,重点是培养一批农村文化带头人,使之成为引领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通过举办培训班,提高农村文化创意人才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一批土生土长、扎根农村的文化骨干队伍,特别是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挖掘传承人的智慧,培养新的传承人。

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篇4

【关键词】创意产业 问题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一部分中心城市的高速发展,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升级,我国正面临从资源消耗、投资拉动、粗放发展模式向资源节约、创新驱动、集约发展模式的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大力发展以创新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为依托、以科技文化有机结合为特征的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选择。本文试从分析我国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入手,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以促进我国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一、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创意经济(creativeindustrycreativeeconomy)或译为“创造性产业”,是全球化条件下,以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新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创意产业的关联要素主要包括:文化艺术创意,与传统的文化艺术工艺品相关,其主导趋向是使创意市场化、产业化;数字高科技创意,与新兴的产业门类相关,其主导趋向是科技的文化化,走向内容产业市场;工业技术设计创意,与制造业各产业门类相关,其主导趋向是二、三产的融合提升,增加高附加值。

1、从产业的定位来看。创意产业的根本理念是通过“交融”促成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在总体服务业中,通过交融寻找提升和融合制造业的新增长点,开拓艺术型、精神型、知识型、休闲型、体验型、娱乐型的新产业增长模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市场,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

2、从产业的主导方式来看。创意产业中的创意、创造性取代了劳动力的简单累积,成了左右市场趋向的产业方式的核心。创造性是创意产业的生命线。

3、从产业运作模式上看。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加动态化,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高端方式,更多地依靠市场和消费自身的推动,同时又不断地策划市场、激发市场。创意产业生产的产品不再侧重基本的物质性,而是更富于精神性、文化性和娱乐性,这种不确性使得创意产业成为风险产业。

二、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1、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创意产业的萌芽出现在2002年。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创意事业目前面临不少问题,主要有:经济结构限制创意产业发展、整体职业结构存在缺陷、企业缺乏自主品牌意识、城市发展规划思维定势、知识产权缺有效保护、传统教育无法提供创意土壤、缺乏创意产品消费需求、创意人才流失、技术工人素质低下和发达国家制造技术壁垒等。

2、存在的主要误区。⑴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创意强调个性化,如果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只能导致事与愿违。创意产业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特征,是规模经济。即只有通过做大规模、降低成本、细化产业分工,才能提高效益;二是交叉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是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载体,能够为创意的产生提供独特的发展环境,但仅形成规模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创意产品形态的多样化和交叉化,最终形成自己的品牌。我国目前最缺乏的是能把自己的创意转化成多元产品、多次实现价值的意识和能力。

可见,只有将“规模经济”与“定制经济”相结合,才能从较高的社会化程度和较低的成本中获取个性化价值。目前我国创意产业市场不成熟、需求不稳定、产业链条尚不完整,只有通过政府制定合理的引导政策、健全法律体系,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建立起互接产业链条和高度市场化的产业交易平台,才能真正实现“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而不仅仅是“创意集聚化”。

⑵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在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中,技术的竞争最重要,而技术竞争的重点是产品的创造与设计。由于缺乏产品设计理念,中国的产品很难赋予品牌真正的生命力。因此,全球有很多畅销产品是“madeinchina”,却不是“createdinchina”,因为中国缺乏赖以成名的创造性设计。就其内涵来说,创意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是原创,第二是创新。今天,已有一些中国企业以创新为经营理念,但大多数企业依旧在创新缺位的低端竞争中挣扎,原创性设计更是缺乏。只有革新全社会的理念,实现由制造到创造的思维跨越,中国企业才能走向“中国创造”。

⑶创意经济=创酷经济。就在中国大批创意公司高呼创意立国、发展创意产业的同时,创酷经济将“眼球经济”发挥得淋漓尽致,“创酷”俨然成了时尚发展的代名词,强烈地昭示着中国设计的觉醒。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消费人群日益个体化、行为“酷”化,创酷经济是创意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

要加入这场世界“酷”战中,首先必须具备实力,包括:发展战略研究、产品制造以及市场推广费用、独具特色的创意性人力资本和技术等。从创新、创意到创酷,是创意经济的潜在发展脉络。而创意经济的发展是多元要素有机结合和支撑的结果,创酷并非简单地使创意成为时尚,创意也并非简单地进行“酷”战。创意经济作为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其提升产品或服务价值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其文化内涵。因而要真正使中国变成“创意集中营”,就必须在全民中树立正确的创意意识,而不是只刮“创酷旋风”。

创意产业需要把价值创造的环节和程序完全整合为产业结构。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内容和渠道。尽管中国的创意产业刚起步,但已出现渠道过剩、内容短缺等问题。创意产业有几个核心的链条,第一个链条就是要拥有创意资源;第二个环节就是要有创作;第三个环节是创意制作;第四个环节就是渠道,包括媒介、流通、发行、包装、演出、会展、文化场馆,这些是创意产品实现价值的场所。在这四个产业链条中,内容是创意产业的核心。创意不仅是手段和工具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意义和价值的创造性响应。应该赋予创意产品真正的创新内涵,而不是简单的包装上市。

三、促进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途径

创意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所处区位、能级、产业基础及发展环境等,创意产业基地的规模要有独特定位。对促进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途径,现分析如下。

1、政府应积极推动。政府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责任营造适宜产业发展和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我国应把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引导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的核心资产,是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政府首先要从法律和制度方面营造有利于创意产业发展的产业环境,还需给予投身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财税政策方面的倾斜,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创意产业,形成产业集聚的效应;同时,有目的、有重点地实施资金支持,在经费上确保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要有意加强院校专门创意人才的培养,利用网络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专业资格培训,加强与外国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实际发展中,政府既是创意产业最大的投资者和消费者,也应是创意产品最大的需求者,政府应该不断扩大政府采购的份额。一个产业要形成国家竞争优势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政府一定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给予持续支持。

2、积极培养创意人才。创意人才的极端匮乏制约了我国创意产业发展。从根本上看,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依靠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和文化创意阶层的崛起。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无不得力于各国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仅以游戏产业例,到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其中政府指定赞助的大学及研究院游戏专业就有106个。

创意产业是建立在教育的高度发展基础之上的。创意产业的发展依托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国民创造力的激发。创造性的教育与开发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基础。相对于全球创意产业大国,我国的创意教育十分落后,僵化的学科体制束缚了创意教育的发展。必须尽快创造新的培育机制,培养大批量创意人才。此外,创意阶层、创团队的崛起,也给新的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除了大批量培养和引进高端创意人才以外,如何组织成熟的创意团队,最大功效地发挥团队实力和凝聚团队精神,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充分认识创意产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产业的发展,有聚集于某一地区的特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样表现出这一特征。高科技产业园可以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例如,韩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战略是,2001-2010年的10年期间,在全国建设10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0个传统文化产业园区,1至2个综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旨在优化资源组合,发展集约经营,形成规模优势,提升研发生产能力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产、官、学、研的联合协作,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研究开发、技术训练、信息交流、生产制作的“集合体”。建设方针一般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支持、动员民间参与。

我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和遗产。国内许多地区都有自己历史传统深厚的特色产业,如苏州以刺绣闻名、景德镇以瓷器知名等,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大有可为。此外,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发展的作用还包括美化与活化区域环境、提供就业、吸引居民与观光、提高房地产价值、吸引高端人才等。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产品利润,促进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优势的形成,往往植根于特色,在特色之下,自然会有产业集群化的显现。各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对自身的优势、劣势有清醒的认识,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地方政府应该对其地区的人文、自然、产业等资源进行全盘性的调查,再由地方政府统一对外宣传。地方政府在对资源与特色有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可以从宏观上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区域竞争比较优势、综合效益和可持发展等全方面做出规划。

【参考文献】

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篇5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机制;路径

[中图分类号]F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13)10-0029-04

在世界经济步入知识社会、向创意经济发展的今天,创意已经成为驱动创新和提升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anheier&isar,2008)。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正在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模式。正如国外众多学者所述,在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后福特经济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正在兴起。在这种模式中,知识、信息、创意、设计和文本价值占据主导地位(Zukin,1995;Florida,2002,2005;Kloosterman,2004;Scott,1997,2004;StorperandVenables,2004;Hall,2004;pratt,2008;mont,gomery,2007;Gibson和Kong,2005)。在创意经济迅速发展的浪潮下,需要把握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契机,并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加快经济发展,保持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由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特有的概念,国外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意经济对经济增长及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上(Florida,2002,2005;allen,2004;Lazzeretti,2008;marcoBonfjeandSakomusterd,2009:enricoBertac,chini和paola&Borrione,2010)。国内从理论上探讨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之间关联性的文献也不多,多数文章停留在实践经验的层面。在这少数理论文献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厉无畏、王慧敏的文章《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该文首先分析了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其内涵的关系,进而分析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机理、模式和路径。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的界定还处于“同一概念,各自表述”的状态,比较宽泛和模糊。

国外的提法是创意产业,最早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CitF)首次正式对创意产业进行定义。此后,众多学者对创意产业进行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JohnHowkins)和文化经济理论家理查德·凯夫斯(RichardCaves)的定义。约翰·霍金斯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这四种行业一起构成了创意产业或创意经济。在这一概念中,霍金斯强调的是具有经济价值的创意。一方面,在这个产业中,创意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认为,“拥有创意的人,要比之懂得操纵机器的人强大,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也比那些拥有机器的人强大。”另一方面,创意并不一定就是经济行为。“一旦创意具有了经济意义或产生了可供交换的产品,创意就可能是经济行为。”文化经济理论家理查德-凯夫斯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提供我们宽泛与文化的、艺术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它们包括出版,视觉艺术(绘画与雕刻),表演艺术(戏剧、歌剧、音乐会、舞蹈),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玩具和游戏。”。凯夫斯对创意产业的界定侧重于其文化属性。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仅限于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使用。一方面,它体现了由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过渡的产业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它还体现了传统文化产业仍占有较大份额的现实。金元浦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一种基于后发现状、产业基础,并积极进入当代全球发展趋势的合理选择。”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定义是厉无畏和金元浦的定义。本文采用的是金元浦的定义。金元浦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的,以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为支撑的,以网络等新的传播方式为主导的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它以文化和经济全面结合为自身的特征,是一种跨国、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者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是以创意创新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为根本,贯穿生产、流通、消费等产业发展全过程的新型的产业集群,向大众提供满足其文化、娱乐、精神、心理方面的需求的新兴产业形态。”该定义包含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众多要素,反映了学者们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看法。

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社会经济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等)的一系列转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契机。王慧君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成为我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第四大源泉(物资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文化资本)。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促进需求结构的转变

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需求结构失衡,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转变需求结构,需要更多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提高消费中的文化含量,其强大的辐射力有利于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极大地拓展消费的市场空间,拉动了经济增长。人们所消耗的物质产品是有限的,但时尚的更新是无限的。因此,以新的文化理念来引导时尚消费的潮流,具有更大的空间和持续性。

(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转变

转变产业结构,即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特别是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文化创意产业在现代服务经济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又是第一、二、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基础。

(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要素投入结构的改变

转变要素投入结构即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的局面,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来推动经济增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是主要依赖物质资源、土地、环境等不可再生性资源,而是依赖由知识、技术、智力、创意等组成的再生性资源,尤其依赖于高智力型人力资本,从而减少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

三、文化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制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厉无畏(2006)所说:“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促进超越了一般的经济层面”。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求主导生产要素发生质的变化,还需要通过要素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究竟以什么样的途径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呢?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见图-1)。

(一)以创意人才为纽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创意阶层(creativeclass)或创意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和文化创意阶层的崛起。英国学者Florida(2003)认为,创意阶层包括一个“超级创意核心”(supercreativecore),这个核心由来自“从事科学和工程学、建筑和设计、教育、艺术、音乐的人们”构成,他们的工作是“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的创造性内容”。此外,创意阶层还包括更广泛的群体,即在商业、金融、法律、保健以及相关领域的创造性专业人才。

由此可见,创意阶层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不同于传统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可以用著名的内生增长模型解释。该模型解释了人力资本作为知识产品的主要载体,放松了对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的约束,使得经济在缺乏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取得长期增长成为可能。研究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Lueas(1988;1993)、Jones和manuelli(1990)、Rebelo(1991)、Stokey(1991)以及Hall和Jones(1999)等。卢卡斯认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在这个经典模型中,没有对人力资本的类型或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没有涉及创意性人力资本。Florida(2002)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之上,构建了创意经济理论,分析了创意阶层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他指出,长期的经济优势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商品、服务和资本的优势,而是在于吸引和留住创意阶层的能力,并且将他们的创新能力转化为潜在的社会创意经济优势。创意人才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性要素,是催化经济增长的“创意之本”。这种观点在实证上也得到了检验。Florida(2007)对美国331个城市(区域)分析发现,以职业划分的创意阶层能显著地促进区域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创意人才的出现,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知识、文化、人力资本等软性要素,而不是土地、金融资本等硬性要素,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以知识溢出为纽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知识溢出(知识的创新和共享)可以用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提出的SeCi知识转化模型进行分析。SeCi过程就是知识按照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在化(externalization)、组合化(combination)和内在化(internalization)的模式依次进行转换。创意行为通常依据的是隐性知识(即存在于个体),隐性知识的流动和外溢可以使专业性知识与共享知识更好地结合,实现知识的SeCi的螺旋上升过程,从而不断迸发出新的创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集群为隐性知识的外溢即隐性知识的社会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就是高集聚性。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众多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文化创意企业及相关机构,在一定区域集聚而形成集群。在集群内,单个企业获得的“新知识”通过一定的渠道“外溢”出去,逐渐为更多的企业所共享,进而成为整个集群的公共知识。企业的利润随着公共知识产出弹性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的成本约束下,群集内的企业较之集群外的企业拥有更高的要素效率。要素效率的提高增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以价值链提升为纽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价值链(valuechain)最早是由波特(1985)提出的,他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表示出来。”价值链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而且存在于行业(产业)范围内。传统意义的产业是单向的生产链结构,彼此缺少联系。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价值链的分配组织生产流程,它打破了传统产业的界限,并和不同产业进行融合。文化创意产业的这种价值链的调整、升级和优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融合,这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性内容。首先,文化创意产业部门的价值链全面渗透到一些传统产业中,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文化创意产业将其自身的价值链嵌入传统产业的价值链中,不仅保留了原有产业价值链的相关内容,还嵌入了新的价值链环节,从而可以提高原有传统产业的附加价值,提升其产业竞争力。如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旅游业的结合,形成创意旅游这一新型经营模式。其次,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不断催生出新的延伸产品,促进产业链的延长和拓宽。如迪斯尼从先前的儿童电影到众多的后续产品,哈利·波特从最开始的图书到电影、玩具、游戏等等。最后,高科技文化创意产业部门通过打破原有产业的价值链,重新构建一条新的价值链,完成传统产业的分化、解体和重组,还可以形成一系列的新兴产业。如数字技术的运用引起的信息产业和传媒产业的融合。

四、文化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一)培育创意情境或氛围,为创意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创意情景(creativemilieu)最早由欧洲创新环境研究小组(GRemi)提出,指的是一个事物产生所需的周围环境或社会背景。良好的创意情景可以激发思想和发明的创造和流动(Landry,2000)。Florida(2002)认为,那些在“技术、才能和宽容”的程度上排列在前列的城市会吸引大批创意阶层的成员,形成自我促进的良性循环。我国学者洪进等通过收集30个省、市、区(已去除)2003-2007年创意阶层的相关数据,测算了创意阶层的区域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得出,传统的经济因素对于创意阶层空间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其区域空间分布主要受到区域创新氛围、人文和生态环境三方面的影响。南此可见,城市如何为个人和企业提供追求创意的情景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为知识溢出提供广阔的平台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一般需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的集聚和孵化。这个阶段,特别需要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第二阶段是合作竞争、创意性和知识扩散。这个阶段,需要政府服务、基础设施的改善。第三阶段是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第四个阶段是园区产业的调整优化和高端化网络市场的构建。当然,这些阶段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且各个阶段都离不开政府不同程度的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传统的产业,政府的支持重点不应是硬件建设、税收优惠等,而更多地应该在制定规则(如知识产权的保护)、投融资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我国政府由于经验不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因此,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政府首先要进行自我角色的合理定位。另外,政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要依据当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条件,进行政策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篇6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宏观管理产业政策

一、引言

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无污染、附加值高、低消耗的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大大减轻因发展经济而给资源带来的压力,同时也能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尽管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正式概念出现在文献中只有短短几年,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却在实践中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成为世界各个发达国家极力推崇和大力发展的产业部门。因此加强对文化创意的宏观管理,合理调整产业链条,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有利于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初具规模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共有文化产业单位34.6万个(其中法人单位31.8万个),个体经营户36.2万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440亿元,占GDp的2.15%,从业人员996万人(其中个体从业人员89万人),占我国全部从业人员(7.52亿人)的1.3%,占城镇从业人员(2.65亿人)的3.8%。传统的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文化产品持续发展的同时,异军突起的网络文化、文化休闲等的发展业已具一定规模。

初步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首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北京为核心,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其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位和贡献其他城市无法替代,已经形成文艺演出、广播影视、古玩艺术品交易等优势行业。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为龙头城市,带动杭州、苏州、南京的工业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等行业迅速发展。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广州、深圳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聚集区,广告、影视、印刷、动漫等行业走在国内前列。滇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昆明、丽江、三亚,在影视、服装等行业比较有特色。川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重庆、成都、西安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网络动漫游戏产业等。中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湖南长沙为代表,其电视广播产业已形成独特的创意产业链。

目前,各地文化创意产业也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部分城市政府已经逐渐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北京、南京、深圳等多个城市出台了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为其发展保驾护航。

三、文化创意产业宏观管理影响因素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庞大的宏观体系,由环环相扣的产业活动所构成,某个环节出问题,就会严重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又是一个融合很多产业内容的综合性产业,政府很难推断产业规模、结构条件、发展趋势等,更谈不到如何制定政策的规划与计划。因此,明确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产业政策

政府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有责任营造一个适宜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遵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应当把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制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法律政策

政府要从法律和制度方面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产业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资产,是文化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三)财税支持

给予投身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财税政策方面的倾斜,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中,形成产业集聚的效应,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多渠道筹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资金,按照“集中与选择”的原则,有目的、有重点地实施资金支持,在经费上确保产业的发展。

(四)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要有意加强院校中专门创意人才的培养,利用网络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专业资格培训,加强与外国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在实际发展中,政府既是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投资者和消费者,也应是文化创意产品最大的需求者,政府应该不断扩大政府采购的份额,从市场上采购各种公共创意产品和服务。

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虽然已初具规模,但相比之下,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00年日本文化产业的规模为85万亿日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总量的18%~25%,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72家是文化企业,20世纪90年代,美国消费视听技术产品出口达到600亿美元,美国已经抢占国际性产业升级运动的制高点。

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众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的宏观管理政策有待进一步改善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文化产业的高度关联性,要求各行业之间进行有效协同,实施统一管理,以保持产业链条的完整和自然延伸。从目前来看,中央与地方各级之间、部门与行业之间,条块分割还未打破,壁垒分割还未消除,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得不到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产业发展服务体系还不完备,信息流动不畅,创业辅导机制缺乏,导致文化创意不能及时转化为产业实践;政府管理以行政手段为主,政策风险较大,缺少法律的稳定性,影响资本进入的积极性。市场要素体系还不完整,产业中介机构还不健全,行业协会的职能还不完善,诚信、维权等问题都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二)法律法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文化领域长期处在管办合一的事业体制,管理主要靠行政手段,法律法规建设严重滞后,建设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文化市场环境,还任重道远。就拿知识产权的保护来说,舆论支持、制度保证、法律保护都不够,进行内容原创的企业常常损失惨重,致使培育的品牌中途腰折,产业链条脆弱断裂。

(三)产业相关市场主体塑造有待进一步加强

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主体产权不清晰,国有文化资产出资人还处于缺位状态,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等进一层的问题更是无法落地。职责不清还普遍存在,事业、产业、公共服务等概念切割不清,行为主体的职责划分比较模糊,与事业、产业主体改革相适应的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机制还未形成,受传统事业体制的长期影响,人事、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也需要一个过程。

(四)产业发展的地区差别有待缩小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同,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从文化产业单位数量、从业人员数量和拥有资产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分别占全部的66%、69%和78%,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从收入情况看,东部地区的营业收入占全部的82%,而中西部仅占18%。如果这种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继续下去,将使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差距拉大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如何突破恶性循环的桎梏,是亟需筹划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五、加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宏观管理

如何使文化产业的发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如何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建立一个国家总体规划,来确定未来若干年发展的政策导向,如何完善和优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的环境都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是几点建议。

(一)构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发展先进文化创意生产力。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执行力度,在资金投入、立项、用地、税收、价格、信贷、融资、生产、进出口、社会捐助与社会保障等政策方面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集聚和发展,解放和释放文化生产力。重点支持具有市场竞争比较优势的文化创意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企业及功能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区的发展。

(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的支持与保护,需要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如果法律不足以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而在一系列法律体系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是重中之重,这是由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定内容和性质决定的。因为创意的开发与运用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与关键,知识产权制度可以对创意产生的源头及创意转化的过程进行保护,涉及科技创新保障、规范国际合作、使资讯自由流通等各个层面。

(三)重视教育,积极提高国民创意性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源和动力就是创意。而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限制了人们创意的发挥,不利于培养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甚至其中渗透一定的创意教育,为我国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后备军,使文化艺术成为教育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不竭泉源,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四)加大资金投入,制定相关鼓励政策

支持文化艺术门类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对那些优秀、具有创造性的文化艺术活动提供帮助。加大资金投入,经费主要拨向与公众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文化单位和艺术品种,调整相关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对产业的投入,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建成一批重点公共文化工程。

政府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同时制定扶持产业发展的税费优惠、减免政策,保护和激发人民群众兴办文化创意产业的热情,并加强政府、企业与民间组织的联系,使政府与民间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扩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来源,为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有力举措,更有利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中国六大区域创意产业集群初步形成[J].领导决策信息,2006,(36).

[2]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3).

[3]赵友宝.创意产业:发达国家发展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

[4]金元浦.创意产业的全球勃兴[J].社会观察,2005,(2).

[5]金元浦.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eB/oL].文化产业网.

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篇7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城市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179-02

1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意义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出台,也标志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已进入提速期。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的产业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首先,文化创意产业是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所涵盖的具体行业,都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高收益的行业。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超强的渗透性。这是由创意产业的文化底蕴所具有的辐射性来决定的。创意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特别是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交融和升华,是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化交互发展的结果。可以渗透到许多产业部门。再次,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主要是知识型劳动者,是拥有能激发出创意灵感的设计高手和特殊专才。

2城市竞争力的科学内涵

中科院倪鹏飞博士将城市竞争力归纳为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这是竞争力硬实力的体现,同时,城市竞争力还是一个城市已经形成的现实的包括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市民素质等在内的软实力的综合发展能力。由于竞争力通常通过综合经济实力所体现出来,同时城市又是人口和产业的聚集之地,城市的竞争和发展主要通过产业的竞争和发展所表现,因此在城市竞争力构成要素中,核心是产业的竞争力,大力培育以优势资源增殖转化为核心的主导产业,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

3.1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市民素质”的提高

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城市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和合乎理性的公序良俗营造出良好的城市氛围,文化产品的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和艺术创造的巨大规模显示了城市文化生龙活虎的创造力和城市灵魂的生机勃勃。

3.2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创新力与持续力”的体现

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通过企业化的组织活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技术资源等,通过有效重组和市场化运作,开发出源源不断的文化创意产品,不断扩大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和服务能力,为市场提供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品。

3.3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显示和提升了政府的管理能力

为了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政府部门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制改革,转变经营观念,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和建设环境;同时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产业布局。

3.4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城市“产业竞争力”的核心

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和交互性性能创造了全新的文化产业发展理念,促进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推动了不同文化行业之间的交互融合,从而构建了全新的、综合性的、优势竞争力的产业形态。

4辽宁创意产业发展与提升城市竞争力对策研究

“十一五”时期是辽宁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辽宁老工业基地重新崛起,走向振兴的关键时期。辽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比较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辽宁省还有很大差距,如,创意产业整体实力较弱,文化创意产业占第三产业和全省经济总量比重较低,大量创意产业企业仍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状态,相互之间关联度不高、互补性不强。文化创意产业缺乏整体发展规划,政策法规体系及配套措施不健全,政府扶持力度不大,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介入较少等。而这些差距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最大障碍。

(1)加大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提升政府的产业协调和管理能力。政府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政府有责任营造一个适宜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如规划我省创意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吸收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建立产业开发基金,实施帮助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创意企业走向世界的营销和品牌战略等。

(2)发展强势产业,培育文化创意支柱产业群,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如,通过现代技术创建高位技术平台,推进创意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现实的强势产业,着力培育后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以传媒业、出版业、文化演出和娱乐业、影视业、会展业、动漫产业、旅游产业为重点,形成支柱产业群。

(3)扩展文化市场的内涵,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提高市民的素质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包括娱乐、旅游、咨询服务、教育、体育等富有文化特色的健康休闲产业,使之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注重培育发展一批文化内涵丰富、附加值高的文化产品,增强原创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4)打造创新优势,发展高科技含量的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创新力和持续力。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原创性、实效性和服务性是文化创意产品的内在要求,要突出人力资本和产业特点,引导企业向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文化产业领域发展。同时大力培养新型适用的文化科技和现代管理人才,努力用人才优势打造创新优势。

参考文献:

[1]叶辛.创意上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5-36.

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篇8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隐性创意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1.1【文献标识码】a

金融危机过后,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经济结构做出适当调整迫在眉睫。传统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资源和环境承受着巨大压力。这一波金融危机对金融业冲击尤为严重,很显然,金融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难以成为拉动经济繁荣的基础产业。当前,绝大多数传统产业已经完成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因此,为新的繁荣周期发掘核心产业是今后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以低耗能、清洁型为核心的隐性创意经济有可能承担此任。

发达国家隐性创意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隐性创意经济迅速兴起,发达国家已经将本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隐性创意经济,不言而喻,属于隐性创意经济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欧美国家已将创意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大力发展,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的隐性创意经济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推动这些国家隐性创意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正是源于各国政府多种举措的重要作用。显然,我国隐性创意经济要发展,也应该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隐性创意经济的扶持,推动隐性创意经济快速发展。①

英国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概况。“创意经济”和“隐性创意经济”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也是最早发展创意经济的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首相布莱尔任期内强力推动创意经济发展,这个时期也是英国的隐性创意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据英国跨部门商业注册机构(iDBR)统计数据显示,英国从事与“隐性创意产业”有关的企业超过122,000家,约占企业总数的7.6%。这些企业中,75%主要从事数字艺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音乐、视觉传达和表演艺术方面,产值达到1125亿英镑,对英国GDp的贡献为5%,已超过大部分产业对全英GDp的贡献。②

法国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概况。法国的设计业是该国隐性创意产业的代表行业。法国设计业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环境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时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设计研究等。研究表明,设计公司主要的业务内容是产品设计,占所有设计公司业务量的60%,但是产品设计的利润率并不高,相比较而言,包装设计利润率丰厚。据该国工业设计促进协会统计,设计业的年营业额约为30亿欧元。巴黎是国际时尚大都市,也是大部分设计公司的云集之地,法国55%的设计公司总部设在巴黎,这些公司无疑极大促进了就业,提供了全法国78%创意设计工作岗位。③

瑞典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概况。瑞典的隐性创意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也奠定了的该国在隐性创意经济方面的领先地位。瑞典就业结构统计数据分析,从2010年至2013年设计业和数字多媒体产业是瑞典隐性创意产业中发展速度排名第一的行业,其次是表演艺术、平面艺术、文学等。音乐和电影是瑞典最具代表性的创意产业,瑞典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音乐输出国之一。电影产业尤为成功,几十年来产生了许多经典名片,也培养了诸多闻名世界的导演和电影明星。瑞典的汽车与建筑业能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除了高新技术的贡献,其中工艺设计因素不可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创意文化已经成为瑞典文化的代表之一。

丹麦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概况。丹麦隐性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制定多项激励政策促进创意产业发展,隐性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带动丹麦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有力推动和促进隐性创意产业的发展,国家贸易产业部和文化部共同发表了一份《丹麦的隐性创意潜力》报告,其中详细阐述了丹麦隐性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和产业政策的策略重点,其主旨是为该国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参考数据。该报告详述了丹麦的隐性文化创意产业涵盖的9个领域,并列出每一领域产业链的详细定义。丹麦政府选择将文化、电影、音乐、新兴媒体作为其隐性创意产业发展的四个重点领域。

德国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概况。在德国,“文化经济”和“隐性创意经济”是同一概念。德国重视数字技术的推广,隐性创意经济在德国发展迅速。以2003年至2008年为例,其销售额从1172亿欧元增至1319亿欧元,增加值远远高于化工业,略低于汽车业。德国政府在文化政策制订方面也表现出其独特性,至今没有出台一个正式的官方文化政策。德国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以下特点:行业跨度大,创造是其共性;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体;以大城市为龙头、辐射周边地区的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④

我国隐性创意经济的潜力分析

隐性创意经济从归属来说,属于宏观创意经济和区域经济,涵盖面非常广,包括摄影、建筑、雕塑、动画、数字媒体、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和艺术经济等。据统计,我国创意产业的隐性经济增长率可达年均10%以上,因此,大力推动隐性创意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

从国内经济形势分析,国务院2014年1月22日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会议确定了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祁述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对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延续,是结合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情况提出的富有针对性的新举措,表明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认同的。同时他也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推动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教授也表示,推进设计服务、文化创意以及与之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切中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最核心价值,通过最合理的方式实现了其价值。他表示,创意设计较难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但对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时,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也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及产业融合化发展的未来方向。

在隐性创意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方面,总体来看,我国的隐性创意经济所占经济总量比重与其他国家类似,但也有其独特性。奥地利一位经济学家深入研究了76个工业国和新兴工业国的非正规经济情况。数据表明:在欧美发达国家,“非正规经济”大约占GDp的15%以上,在发展中国家,其所占比例较高,基本都在30%以上。该研究还指出,“非正规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约占其GDp的70%以上,规模最小的国家也要占其GDp的10%。⑤

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不断转型,隐性创意经济逐步增加。有学者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我国隐性创意经济占全部经济的比重约在5%以下,到上世纪末迅速增加到20%,2000年至2013年隐性创意经济增速减缓。目前其规模估计约占GDp的10%到20%之间。

我国隐性创意经济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凭着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设计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不可否认,不管是我国的隐性的设计经济还是表层的设计经济都与世界强国有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隐性设计经济的管理方式、市场运行方式等方面相当混乱,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于设计经济的战略地位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认知,产业发展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法律和金融支持,从而导致设计经济进入不能持久发展的经济怪圈。

第二,缺少产业运行的良好环境,市场化的短视行为极为普遍,而且设计教育的落后导致生产者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第三,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特别是作为隐性设计经济支柱的创意行为或产品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和激励。

第四,受传统重道轻技的思维影响,创意行为的市场转化能力有限,不能达到产品市场化运行效益的最大化。当然,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沿海地区逐渐意识到设计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比如,近期广东省就率先将设计经济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加以提倡。

我国隐性创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隐性创意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仍有很大的差距。为了使我国隐性创意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分析我国创意经济基础和发展情况,并积极引进其他国家隐性创意经济发展的先进理念,尤其是创意园区建设的重要经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以宣传为先导,营造隐性创意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隐性创意经济、隐性创意产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还是很新鲜的词汇,对创意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以及它与传统经济的差异更是知之甚少,也无法预见创意经济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十分关键。要通过各种媒体多渠道立体化地宣传隐性创意经济目前的发展情况,尤其是隐性创意经济的经济拉动优势,尽可能地扩大隐性创意经济在本地区的影响。网络是最不容忽视的宣传平台,创意经济园区要构建自己的网络平台和相关行业网站,多方位扩大隐性创意经济的影响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多种标志性的活动,来扩大隐性创意经济的社会影响。比如,定期举办以创意为主题的研讨会、交流会、大奖赛等。高校是培养创意经济人才的摇篮,上述活动要深入到各类艺术院校。鉴于目前我国大学创意经济人才的培养还较为滞后,宣传引导对高校毕业生未来的就业方向选择、对于隐性创意经济的人才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都十分重要。

第二,以政策引导为保证,加速隐性创意产业发展。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隐性创意经济是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既需要借鉴先进的经验,也要有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各省要摸清本区域内近年的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情况,明确本区域内隐性创意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制订隐性创意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同时,城市文化特色和品牌效应也很重要,要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体系,将产业链延伸,强化产业辐射功能并完善创意产业集聚区。此外,还要重视发挥政府的组织作用,对本地区隐性创意经济进行统一规划和整合,优化创意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依靠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推动创意企业的发展,强化行业间的合作和协调,增加创意研发的人力和财力投入等。

第三,以资源合理配置和提升服务为手段,为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搭桥铺路。隐性创意产业是新兴产业,企业在起始阶段都存在规模小、资金少等问题,独立生存的能力还不强,在这个关键阶段,良好的服务环境尤为重要。另外,不同于传统经济,智力和技术密集型是隐性创意经济的特征,创意人员尤其关注文化、环境和服务水平。因此,发展隐性创意经济时,配套的公共服务业要先行考虑,先行发展。此外,还需要发展创意经济发展的网络服务平台,便于业界的交流互动,为创意企业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务。⑥

第四,以资金扶持为动力,拓宽隐性创意经济发展渠道。创意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智力和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很多创意企业在起步时,资金是关键,也是最需要的。创意产业由于存在投资风险,要想获得银行贷款绝非易事,融资也有难度。以河南为例,在创意产业中,小企业仍然占大多数,规模大的企业很少,资金缺乏是这些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需要省、市政府制定相关的发展扶持政策,对这些企业在金融政策上给予充分倾斜。但仅仅依靠政策的推动来解决创意企业的资金缺乏问题还远远不够,要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投资,解决隐性创意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后顾之忧,只有如此,创意产业才能更长远、快速和大规模发展。

第五,以人才培养为龙头,壮大隐性创意经济人才队伍。具有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人才队伍是隐性创意经济发展的关键。我国目前创意人才数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创意人才培养任务十分艰巨。创意人才的培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在培养时要通盘考虑短期和长期效应。创意经济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发展前景良好,要充分发挥本区域内的大学人才优势,加快培养创意人才,可以尝试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和平台,诸如提供奖学金、产学研一体化、提供实践基地、组织作品展览、邀请创意精英讲座,建立高校和创意企业合作等,使学生尽早接触创意经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甚至较早地融入业界。另外,还应在课程体系之中,单独设置有关的拓展课程,促进创意学校与企业联合,探索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综上,我国经济环境与历史发展特点有别于英、美、法、日等发达国家,这也决定了我国隐性创意经济的发展之路要汲取经验,但又不同于这些国家,我们要立足国情,通过采用宣传、政策、服务、财力、人才等措施,多管齐下,实现我国隐性创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河南工业大学副教授;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后金融危机时期河南省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项目编号:2014149)

【注释】

①徐丹丹,宋欣,张维昊:“国外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第17~18页。

②张婷:“欧洲隐性创意设计经济发展现状、特征及借鉴”,《商业时代》,2012年第5期,第15~16页。

③俞思念:“创意文化与创意经济在当代中国的兴起”,《学习论坛》,2011年第4期,第25~26页。

④张乾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新闻前哨》,2012年第1期,第43~44页。

⑤李刚:“文化创意产业对转型城市的影响与内升路径”,《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第1期,第65~66页。

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篇9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化;经济转型

[Doi]10.13939/ki.zgsc.2016.29.057

1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1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其基本的生活得以保障后,人们逐渐开始重视文化教育,因而文化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同时,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等各类新兴产业的推动,活跃的社会氛围以及人们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提倡,使得文化创意产业顺势迸发。从总体而言,文化创意产业是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倡导创新创意的创意产业与内容产业的融合。它关注产业的文化内涵,更加强调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创造性以及社会功能。因而,文化创意产业将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推动我国经济转型。

1.2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首先,文化与创意相结合。究其根本,文化创意产业从属于文化产业,因而它的基本内容是文化与创意的有机结合,并以其独特魅力吸引到消费者。其次,高附加值与融合性相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产品往往具有高附加性,同时是多个领域内容的融合,这也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有着深远意义。最后,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高新技术产业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重点方向,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同样不例外,文化创意产业是高科技、创意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2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

首先,以创意为重要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为市场带来更多更优质的机会,能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面临金融危机时,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有效促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而加快经济复苏进程。其次,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文化产品能够以其独特的娱乐性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倡导以需求来推动生产,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要,更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后,文化创意产业不单单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更是文化产业同其他众多相关领域的融合。这不仅能够帮助文化创意企业拥有更加丰富的形式以及独特的内容,更能够调整其行业结构,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行业体系,为经济增速贡献更多的力量。

3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产业组织不成熟

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构建方法以及管理规范尚未确定,这也就导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摸索阶段,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速度。建立起完善的产业组织,使其更加规范地发展,是目前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是人才的储备。只有具备了优秀的人才,才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其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后备力量。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该方面的人才不仅在数量上较为匮乏,在层次结构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有关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上,也存在基础薄弱的情况,这也是阻碍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只有尽快完善相关的产业组织才能够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2产业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并逐渐发展到初具规模,成为推动经济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多地受到各地经济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在地域空间上分布及其不均。发展较为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多地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由于其经济发展较好,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受到的支持更多。与此同时,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创意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尤其是目前众多的娱乐性节目,存在着明显的抄袭现象。

3.3相关政策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未推出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规划,这就导致不同区域间产业发展不规范。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上出现空间分布不合理以及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同时,对于知识产权等内容的保护力度不够,相关从业者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一行业的发展。另外,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外界对其投资有限,加上融资困难等问题,导致众多小型文化创意企业被扼杀于摇篮之中。

4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经济转型的建议

4.1完善组织模式

要想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对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必须尽快完善其产业组织模式。首先,必须尽快落实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问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共同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转型的推动。其次,培养创意产业相关人才,使其成为产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最后,加强对各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培养,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有助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4.2优化产业结构

要想使文化创意产业能够长久发展下去,必须重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首先,针对地区优势力量,建立富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并在集中的创意产业园区内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构建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对传统生产、营销方式的转变。其次,在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过程中,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摆脱过去那种一味模仿的困境,找到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

4.3健全政策环境

健全的政策环境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保障。首先,政府必须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扶持,将其提升到发展战略层次,构建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其次,加大对知识产权、专利等技术的保护力度,鼓励相关工作者积极创新文化产业形式,加强对其他领域的融合与发展。最后,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建立丰富的投融资平台,确保企业发展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后备力量。

5结论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世界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政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完善组织形式、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健全政策环境三个方面着手,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国经济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郭梅君.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

[2]鲍枫.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吴威.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篇10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价值传导;原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43(2017)04-0049-02

abstract:withtheincreasingdevelopmentofeconomicandculturalglobalization,Jingdezhenceramicculturecreativeindustryhasbecometheimportantsupportindustrywhichinfluencestheregionalsocialdevelopment.ithasbecomethekeypartofregionalsocialdevelopmentbymeansoftheadvantagesoflowcarbon,lowenergyconsumptionandhighaddedvalue,andalsorepresentstheregionalcompetitivenessandcomprehensivestrength.Butmanydeepvalueconductionproblemsneedtobesolved.Governmentdepartmentsshouldpaymoreattentiontothevaluemanagementandacademicshouldstudytheintrinsicvalueconductionprinciplefromtheperspectiveofinternalfactorsandcombinetheinternalmechanismandexternalmarketenvironment,soastofurtherfindoutthevalue-addedstrategy,increasetheindustryinnovationefficiency,improvetheprofitmodel,andpromotethecompetitivenessoftheJingdezhenceramicculturecreativeindustry.

Keywords:Jingdezhenceramicculturecreativeindustry,valueconduction,principle,strategy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进步将促进景德镇这座具有千年陶瓷文化历史的城市发展有效转型,由原有的工业化城市转变为创意城市类型,并确立创新发展的目标。三种形式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形态都不是自我独立发展的,都需要与内部和外部等环境建立充分的联系性,不断的进行创新发展。因此,在社会城市布局方面,应推动工业化厂房,稀缺滨水区和环高校这三种创新产业集聚区融合发展,从而快速激发城市转型的进程。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说,应推动企业经营模式创新,促进创意能够尽快的转化为有用的创意成果,使其具有经济价值,也就是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经济等多种产业融合共生,成为区域经济的特色组成成分。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言,产品、产业和知识之间相互作用、价值鞯加肴诤戏⒄梗最终形成了整个产业的价值网络,不仅推动了产业创新,也提升了产业价值。

一、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价值传导的内涵

创意经济已经深入传统经济的骨髓,千年瓷都的景德镇,其文化创意成就已经为世界瞩目。探索如何利用文化底蕴优势,分析产业规模有效扩大,突破价值传导的瓶颈,产业管理的重心从实物型管理向价值型管理转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2]。目前急需从内在和外在影响环境等多方面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在价值传导以及增值机制延伸等开展分析,以分析价值传导的机理,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探索价值传导在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运作机理,就必须分析价值传导的基础和来源,区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品与创意服务的异同。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值主要是由于原创性知识将无形和抽象的创意转化为具象的产品生产和价值概念,从而促进其成为产业的一种表现形式。陶瓷文化创意产品有吸引力,才具有价值上的增值功能,才能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发生。而由于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人们的休闲、日常使用和审美需求,因此,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对于社会的价值不仅表现为美学价值,还表现为经济价值。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一般的产业。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满足了陶瓷文化创意消费者的需求,并以此为据,不断的调整产业的发展,使其能够契合消费者的观念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促进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价值传导。正是基于此,消费者是价值传导的源泉,也是产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只有从根本上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才能真正掌握消费者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要求;只有关注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评价,关注如何将符号转化为具有产品价值的产品类型,才能把握产业价值传导的要素,从而促进价值增值。

二、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价值传导的特征

(一)知识密集属性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经过了研发、创新、获得创意进而转化为经济价值,这也就意味着,这一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因此,在产业划分方面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从内在构成方面来说,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文化和创意理念,通过对于知识、智慧和灵感进行经济价值转化使其具有经济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其本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或者审美需求,并在社会发展中衍生了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这也就是说,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制造业最大的差异性在于:成本小,消耗少,具有集约型和知识型的特点,属于朝阳产业。

知识密集型的特性说明,创意产品价值要远远高于传统产业的社会价值。但是,在价值发挥方面,必须要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够促进其和谐长远健康发展,促进其价值的发挥。创意被具象化之后,进行创意产品复制也不会损害原有的创意,相应的成本损耗非常小,可以进行多次的复制。另外,由于创意产品的不断与外界进行融合发展,使其能够产生更多的产品类型,反过来又促进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这就说明,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极易被模仿和抄袭,在社会发展中必须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其能够长远有序开发和发展。

(二)低碳属性

从产业属性上来说,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是知识密集型产业,这也就意味着其能耗低、污染小,在社会中属于低碳产业。从产业集聚区布局方面来说,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多分布于旧城区,旧工业建筑区内,例如:明清园原为雕塑瓷厂旧厂区,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原为建国瓷厂的厂房仓库,陶溪川创意园区原为停产的宇宙瓷厂厂房。由此可知,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空间布局上,主要是集中在旧厂房或者旧仓库改造而成的,从产业发展成本上来说,属于低成本低碳产业类型;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当今社会追求低碳绿色发展经济需求是相符合的。

(三)高附加值属性

微笑曲线显示,产业链的中间生产制造环境中附加值较低,附加值较高的部分集中在两端产品设计、品牌营销部分[3]。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以陶瓷创意和设计为基础而进行,对其进行商品价值包装,强化陶瓷品牌营销传播。因此,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是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产业类型,效能要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类型。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还属于低投资高收益的产业类型,还可以实现一次投资,多次收益,而这一结果的实现主要依赖的是附加值的不断附加。

(四)产业融合属性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是陶瓷文化创意、思想或者设计,这对于其他实业产业发展来说,融合性较强,能够在不断的发展融合中形成新的产业。如延伸出的陶瓷文化创意旅游等。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属于高端产业类型,其原因就在于创造了高额的附加值,与其他产业能够进行较好的融合发展,推动价值出现新的分配路径。这也就是说,提高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价值传导的效率可行性较高,表现为,可以将陶瓷研发、生产、加工以及销售变为产业链的形式,加入新的文化元素,使其产生很高的附加值部分,从而促进产业的高价值性。

(五)高风险属性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高风险属性指的是,该产业的价值构成是由创意主体、受众以及组织生产过程所共同组成的。这就是说,陶瓷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需要依赖于陶瓷艺术家和设计人员等,他们的创新思想都非常独立、新颖。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高风险性是由其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创意产品属于是精神性、文化性和娱乐性或者心理性的产品或者服务项目,产品还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是否能够契合市场中的复杂性约束因素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这些因素主要有:消费者喜好、时尚因素、发展机遇、地域文化以及环境等方面,这对于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推广来说,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和不确定性因素。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高风险性意味着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对陶瓷文化创意进行社会化转化的过程中,需要重视陶瓷创意的设计、包装以及后续价值的延伸发展方面,这就需要团队合作,共同参与到陶瓷文化创意经济价值转化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加速价值转化和实现。

三、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价值传导的影响因素

文化创意产业价值传导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最早针对的是文化创意产业现象形成原因的研究。在20世纪的80-90年代时期,出现了欧洲创新环境研究小组(GRemi),该组织创立了“milieu”概念,也就是情境或者氛围,意思是,环境或者背景对于事物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力。创意情景具有四方面的特征,表现为:信息传递性、知识或者信息的储存性、个人能力对于活动的胜任性以及创新能力。创意情景是特殊的氛围类型,对于创意的产生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力都可以称之为创意情景。影响创意情景发展的因素有:财政,规章制度以及原创性的知识以及能力等。

在创意情景研究理论之下,在学术界和理论界出现了很多关于影响创意产业形成和价值传导能力因素的总结。一般而言,影响创意产业发展应当包含以下几种因素:人的因素(表现为人品、意志;领导能力和素|等);环境因素(表现为发展机遇、文化环境、地方特色、城市空间,基础设施等)。也可以将影响因素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创意人才、投资体系、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信息交流平台。

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传导而言,其最为重要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来自于陶瓷文化创意人群。从区域上来说,陶瓷文化创意人群应当归属于一个阶层,陶瓷文化创意阶层可以界定为独立的陶瓷文化创意企业或者个体;陶瓷文化创意阶层在社会上具有重要价值和地位,这一群体是景德镇城市变迁和千年陶瓷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因此,陶瓷文化创意阶层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当然,除了这一要素,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如陶瓷文化创意环境,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成本等,都会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同层面的影响。陶瓷文化创意的来源还表现为城市环境、创意价值网络的发展,这两个因素与创意阶层共同促进了价值创造力的提升。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影响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其低碳、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优势,使其成为区域社会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也代表了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在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需要以自身特性为基础不断发展,确保其价值得到不断的发挥和呈现,这也是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和策略。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管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重视价值管理;也需要学界从内部因素出发,研究其内在价值传导原理,将其内部机制与外部市场环境相结合进行研究,从而能够进一步找出促进其价值增值的策略和方法,提升整个产业创新效率,完善其盈利模式,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得到较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熙元.创意产业的价值塑造结构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5(4):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