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社会责任体系十篇社会责任体系十篇

社会责任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1:53

社会责任体系篇1

[论文摘要]社会责任体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道德责任建设是整个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基础。当前,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强道德责任建设,以夯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文化根基。

一、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是社会安定、繁荣发展的基础性建设

“责任”是指应尽的义务、分内应做的事和应承担的过失。显然,在社会生活中,“责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任何人都会在不同的范围、从不同的意义上承担多重责任,小到个人责任、家庭责任大到国家责任、社会责任,行业上从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到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等,各种各样的责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人类发展进程。

1.责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首先,责任是社会存在的前提。求生是人的本能,但是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单个人是无法生存的,必须依靠他人和集体的力量。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人只有生活在集体中才能获得满足其生存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和安全保证,社会正是人们出于生存目的而结成的一个共同体。社会生活的这一前提就决定了“责任”构成社会存在的纽带,这种责任不仅源于个人对自身生存本能的满足,同时也包含了由此派生出的个人对他人生存的责任以及社会对个人生存的责任。正如马克思曾指出的:“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1](脚其次,责任是社会稳定的保障。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总是处在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欲望追求中,推而广之,整个人类系统中的个人与他人、与整个社会,总是处在对有限生存资源的争夺之中。但是,作为社会的人,从个人自身利益的实现、从个人的长远利益以及整个人类生存出发,人们又不会置其它于不顾,人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同时也寻求着社会的认同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培根所说,“力守对公家的职责,比维持生存和存在,更要珍贵得多”,即是说人在复杂的社会活动中,会有目的地进行行为选择,尽量避免与他人和社会的矛盾冲突,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人对行为选择的这种目的性,实质上就是人对行为选择的责任预见以及对行为结果的责任承担。

2.责任是维持社会统治秩序的需要

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要以特定的秩序和规范为社会存在提供保障,这种秩序和规范集中体现为人们由于不同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而承担的不同的社会责任。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求得印证。在原始社会早期,虽然没有因为分工和阶级差别而产生的责任要求,但是为了共同防御外来侵袭及生存的需要,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已按照其责任能力的不同在部落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共同对部落的生存发展负责。随着分工的发展和后来阶级的出现,尤其是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责任被看作是保护现成职业分工和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长治久安之方,比如先秦古籍《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国有六职”: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和妇功,不同的阶层均对应着不同的责任要求。在工业社会,随着分工的细化,责任更是得到了充分发展,职业责任这一独特观念成为资本主义社会责任的主要体现,每个人只要介入市场关系体系,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就会迫使他服从资本主义的行动规则。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消除了阶级差别,广大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翁,但是这不意味着责任的弱化,相反,更需要人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国家负责,为了维护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仍需要对不同行业和不同阶层提出不同的责任要求。

3.现代社会凸显了社会责任的建设要求

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完善,对人的责任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人的自由意志使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行为选择,而责任又是同人的自由选择分不开的,因而人的社会责任问题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和尖锐:一是人的生存的本能责任与对自然责任的冲突。虽然我们都认同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对经济效益的盲目追求,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高科技广泛应用的挑战。我们通常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就是因为科技的进步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力,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我们正处于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新地位,负有各种前所未有的责任;如果我们无知、疏忽、目光短浅和愚蠢,那么我们就会造成一个灾难性的未来”。像克隆技术、大量核武器和各种化学武器的使用等,都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这无疑要求强化与人类改造世界巨大力量相匹配的高度的责任心。三是处理市场经济中利益冲突的需要。市场经济要求经济主体拥有自主自决的权力和利益,而它所倡导的求利原则,使人经常陷入自身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的冲突中,处理不当便会导致唯利是图、制假售假、坑蒙拐骗、行贿受贿、见义不为等各种丑恶现象的泛滥。因此,大力推进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是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道德责任是社会责任体系的根基

应当看到,在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中,始终贯穿着道德要求,道德责任是社会责任体系的根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道德责任的人会很好的履行社会赋予他的其他责任;更难以想象,一个缺乏道德责任的社会,会有完善的社会责任体系,会实现社会的安定和繁荣发展。

1.责任本身包含了鲜明的道德要求

《汉语大词典简编》对责任的定义有三重内涵其一,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其二,分内应做之事;其三,做不好分内应该做的事,因而应承担的过失。《现代汉语词典》提到,“责任”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尽责;二是指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承担的过失,追究责任。在英语中,针对不同的语境表示责任的词很丰富,词义最宽泛的是resposibility。根据韦氏学生词典,resposibility的含义主要有:其一,责任是一种尽职的品质和状态,包括在道德上、法律上和精神上尽职,可靠的、可信赖的;其二,指担负的事情。责任即是主体自觉履行其社会角色要求的份内的事,并对其履行的情况和后果的担当。可以看出,种种对责任的界定已包含了两个过程:自律和他律,这其中就内含了道德的要求。第一,道德是责任发生的基础。“所以德性的力量,不过是一种准备条件,把责任的‘应该’转变成‘现实’的力量。”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特殊的调节社会关系的规范,道德倾向于将外在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善恶标准,自觉引导人们的社会实践。责任只有得到主体的内在认同,才能在实践中真正的得到贯彻,如果没有道德上对责任的认知,主体不但认识不到责任的必须性,甚至也意识不到责任的存在。第二,对责任履行的评判也依赖于人们道德上的善恶标准。道德的本质就在于它按照社会整体利益的要求所形成的善恶标准,对人的心灵、行为和相互关系提出“应该如何”的要求和劝告,人们的失责行为不仅要受到外在的惩罚,还受到自身良心的惩罚,“良心是希求自在自为的善和义务这种自我规定”,是一种内心认同的责任意识。所以人们常常把主体内心对责任的履行及行为后果的评判比作自己同自己打官司,“原告”是人们道德上的善恶标准,即对责任的认同程度;“被告”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的行为选择前即行为后对责任的履行程度,“法庭”就设在主体内心,“原告”、“被告”、“法庭”都集行为主体于一身,评判公正与否主要取决于主体道德上的善恶标准,即主体对内在道德标准的履行是否认真、坚决。

2.道德责任是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根基

现代社会在责任建设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集中表现在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上。但是,人作为自由能动的动物,这种强制性的制约机制总是有限的,要真正使人们认识到责任,切实履行责任,关键还在于增强人自身的责任感,而对责任感的提升关键在于道德的提升。这是由道德的功能决定的:第一,道德是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调节功能是道德的最主要的功能,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来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以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能力。道德调节功能的实现主要是从现实生活中个人对他人和社会整体利益的态度出发,调节人的活动和社会关系,侧重于引导当事人按其应有的责任来行事第二,道德的认识功能是用善恶观念来观察认识社会和认识人生。这有助于人们了解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从而引导人们选择负责任的行为。第三,道德的评价功能是运用善恶观念去评价别人和衡量自己的行为。在责任体系建立中人们按照社会公认的责任认知形成善恶观念,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第四,道德的教育功能尤其注重唤醒人们的羞耻心,培养人们的道义责任感和善恶判断能力。人们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意识指导下进行的,道德教育能够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指导人们在实践中选择正确的手段,即保证行为选择的善的目的,最终达到善的结果。这种选择本身就是人们对责任践行。

3.道德责任定位及其内涵

道德责任是履行其他各项责任的推进剂。道德责任是一种超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之上的无形的、至高无上的责任。但是,它又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责任,而是必须借助于经济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社会责任才能实现。而道德责任与其他责任相比更为根本,主体正因为有了道德责任,才有自觉履行其他具体社会责任的行动因此,道德责任是社会责任的依据和前提,社会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责任。在对道德责任内涵的概括上,曹凤月教授的意见颇有建树,即作为社会责任体系根基的道德责任应该是以下三方面的有机统一:一是在社会规范参考系中,主体对自己某一具体行为善恶性质的自觉控制力;二是行为执行的认真与否的程度;三是承担行为的社会道德后果。也就是说,道德责任主要表现为一种基于自律的道德承担,正如康德所说的,道德责任是我们的自觉,并承诺道德法则对我们的约束。“此一概念的重要意义远远超出了强制的范围,而且它所具有的最为重要的意义可能在于它在引导人们进行自由决策时所发挥的作用”。

三、加强道德责任建设,夯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

随着人们对现实生活中不负责任现象的反思,“责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责任概念的分量越来越显得沉重。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只有真正卓有成效地加强社会道德责任建设,才可能有效地实现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才能夯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文化根基。

1.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责任的主体首先是个人。英国学者哈耶克曾经指出,“欲使责任有效,责任还必须是个人的责任。在一自由的社会中,不存在任何由一群体的成员共同承担的集体责任,除非他们通过商议而决定他们各自或分别承担的责任”。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一个自觉的、有理智的人,其每一个行为都是在其价值观的规范约束下完成的。对责任的承担关键还在于个人的选择。当公民形成了某种价值观后,对善恶美丑的判断也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思考方式,他的行为也就具有了特定的方式、倾向。因此价值观对人的行为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现代社会,多种价值观的并存是一种客观现象。但是,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有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这与市场经济的提倡多元价值的精神并不矛盾。尤其当前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的转轨过程中,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责任意识正遭受着比以往更多的冲击和挑战,如果缺乏应有的主流价值观念的理性引导,势必影响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故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导、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对责任建设大有裨益。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更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在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之间寻找契合点,树立既有利于和谐社会整体发展,又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这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的“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社会成员这种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培养,使人们在自己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上有了共同的寄托和追求,在行动上有了共同的方向,并以它为尺度去量度、评判、裁定现实事物和主体的选择,审视实际生活,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和谐的秩序之中。

2.加强道德责任教育

道德责任教育是责任养成的重要手段,它是指生活于现实各种社会关系的有道德责任认知的人们,依据一定的责任要求和责任规范,对其他人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一种活动。作为一种道德责任,最终能否被社会大多数人所接受,关键固然在于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但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取决于社会的道德环境和这种道德责任观念的传播,而道德责任教育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起初并不懂得什么道德责任,只有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生活,将自身利益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和途径与社会联系在一起,才使其行为具有了某种道德责任的意义。这往往需要通过一种恰当的道德责任教育,揭示主体利益与其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之问的关系,才有最后形成一定道德责任人格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责任教育对于道德责任人格的形成具有关键性意义,这也已成为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道德责任教育关系到每一个国民的责任素质,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貌和国家的命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的教育是“学会关心”的教育,即通过教育,使人们学会“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生态利益”,要“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人”,“关心其他物种”等。

公民道德责任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首先,道德责任教育是一项持久工程。道德责任教育是改造人本身的复杂工作,绝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道德品质的提高和道德责任人格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的质的飞跃,只能是建立在平时对道德责任践行的日积月累基础之上。进行道德教育不可操之过急,要打持久战,要不停顿地坚持进行道德教育,使人们对道德规范的要求习惯于遵守、须臾不离,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其次,道德责任教育不能脱离实践。离开了实践性,教育必然成为空洞的说教和美妙的清谈。只有通过生活实际中的事例,通过善和恶的对比,让受教育者深受感染,才能逐渐形成比较稳固的道德责任情感。再次,道德责任本身是有层次性的,即对个人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对人类负责。与此相呼应的是主体对道德责任的体认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对不同责任能力的人群应该有不同的责任要求,这就要求教育者要通权达变,能够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事施教,这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在实践中对责任的践行。

3.培育良好的道德责任环境

良好的社会道德责任环境对人的道德责任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组成了社会又生活在社会中。对一个社会来说,如果人人对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树立责任意识,社会整体上就形成了良好的道德氛围和环境,而良好的道德环境又反过来对人们道德责任的养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进行公民道德责任教育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利用社会大课堂,借助社会的力量来推进公民道德责任意识的提高。

环境对人的影响总是不知不觉而又无时不在,所谓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我国现阶段来说,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旧的心理、道德、习俗在某些人群中还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些腐朽东西又不可避免的传人我国,其负面的影响也日益凸显,使整个社会道德环境不尽如人意。我们要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正本清源,大力培育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道德环境。道德环境的培育还需要一定的保证机制,它需要借助于教育、行政、法律、经济、舆论等多种手段结合的力量,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能够造成一种特殊的善恶分明的氛围,对人的责任履行具有特殊的权威性,代表着广大群众的一种意志、情感和价值取向,使身在其中的人们不得不考虑自身的道德责任问题,自觉产生一种荣誉感和耻辱感。这种社会大多数人道德上成熟的善恶判断,体现着社会总的价值取向,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意]佩西.未来一百年——罗马俱乐部总裁的报告[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4.

[4儿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序言[m].苗力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社会责任体系篇2

一、社会责任成本的内涵及种类

一般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如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对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二是对社会公益福利方面的责任;三是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社会责任;四是对产品或服务质量履行的社会责任。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笔者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概括为六种类型:

1.环境成本。

是指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经营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支出,以及企业因执行环境要求而发生的其他成本。就像对产品质量成本的研究一样,我们可以将环境成本区分为环境预防成本和环境故障成本两种基本类型。所谓环境预防成本,是指企业为预防和避免生产经营行为对环境造成损害而采取相应措施发生的支出,如购置污水治理设备、噪声消音设备等发生的费用。一般来说,环境预防成本是一种事前成本。所谓环境故障成本,是指因企业没有采取环境预防措施或虽已采取预防措施,但因措施不力或失败而对环境造成污染或损害后,因采取补救治理措施而发生的支出,对受害人损害补偿的支出以及环境赔偿金及罚款等支出类型,这些支出即为环境故障成本。

2.资源成本。

是指对在我国境内从事资源开采或生产的企业以及以不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材料或燃料的企业,因其对资源的开采和使用而向资源所有者支付的资源使用费。它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有偿使用的货币表现。资源成本按资源在企业中的存在形态可以分为资源开采开发成本(初级成本)和资源产品使用成本(次级成本)两种类型,其中,资源开采开发成本主要是针对那些以资源作为生产对象,以生产资源产品为主要目的的企业而言的;而资源产品使用成本主要是针对那些不以生产资源产品为目的,而只是以其为原材料或燃料的企业而言的。

3.税务成本。

根据我国《税法》的有关规定,对于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任何形式的企业,都有参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缴纳税款的义务。我国企业常见的税收种类有流转税(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关税、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资源税等类型。对于这些税种,传统的财务会计已经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核算。

4.公益福利成本。

是指企业为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所发生的各项耗费和支出。比如企业为公共交通、市政建设、医疗保健提供人、财、物的支持;企业对希望工程、灾区的捐赠和赞助等。5.职工责任成本。

是指企业为其职工的各项事业所发生的耗费与支出。职工责任成本的表现形式有劳动报酬、集体福利、教育培训支出、职工社会统筹保障金等。有些学者认为,企业对职工的责任问题是属于企业内部的一种财务关系,不应纳入社会责任会计的范畴,但笔者认为,它也符合社会责任成本的定义,因此,职工责任成本也应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由有三:(1)企业为其职工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提供相应的福利和劳保条件,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2)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源要素,与其他资源类型一样,它也遵循市场配置的原则。人才高流动性的特点决定了a企业对职工培训投入的成本却可能由于人才的流动在B企业产生收益;(3)职工医疗、住房、失业保险实行社会化改革,企业有义务为其职工缴纳相应的社会统筹保障金,这也是属于一个社会保障的问题。综上所述,职工责任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职工责任成本是一种社会责任成本。

6.消费者责任成本。

是指企业对现实的和潜在的使用其产品或劳务的顾客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耗费与支出。如对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进行指导和培训的支出,产品寿命终了时协助消费者进行报废和无害化处理的支出等。按照现代成本观点,消费者责任成本可以看成是产品设计成本链和销售成本链向客户的延伸。

二、社会责任成本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将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成本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对其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核算,在目前条件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很强的紧迫性。

(一)是企业相关利益主体制定正确决策行动方案的需要

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核算和披露,是企业相关利益主体共同的呼声。它们为了制定正确的决策行动方案,异常渴望能获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资料和信息。

1.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决策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较以前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它已不再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管理者和参与者,而是整个社会事务的调控者和决策者。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策略时,需要以企业的相关信息作为决策基础,其中也不能缺少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比如政府在进行财务收支预算时,需要参考企业的税务成本信息;政府在进行投资项目审批时,需要了解企业既往的环境成本、资源成本信息;政府在进行有关社会保障问题决策时,需要了解企业的职工责任成本信息;政府在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时,需要了解企业几乎所有的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所有这些信息的提供都必须以社会责任成本的会计核算为前提。

2.企业外部关系人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需要。

在商品市场上,企业的外部关系人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供货商、经销商和广大消费者,他们在确立与企业的财务关系,进行相关问题决策时,也迫切需要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信息。首先,投资者出于对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考虑,自然非常关心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情况会对企业财务上的安全性和赢利能力产生何种影响;其次,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出于对贷款安全性和对企业投保财产上所隐含的社会责任风险的考虑,他们也迫切需要了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成本的情况,弄清楚由于社会责任问题可能引发的潜在的负债和风险。最后,产品经销商由于受消费者消费倾向的影响,他们也开始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问题,要求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成本核算。

3.企业内部职工评估自身利益和进行职业决策的需要。

企业职工身处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线,他们迫切需要了解企业职工责任成本的相关情况。职工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有利于他们正确评估自身的利益,评估自身的职业前景,并据以做出相应的职业规划和决策。特别是在实行职工股或智力股的企业里,职工还是企业投资者(或债权人)的一部分,因此,他们还具有上述投资者(或债权人)的信息需求。

(二)是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发挥会计职能的需要

从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发挥会计职能的角度看,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也是很有必要的。一般认为,现代会计具有核算、监督和参与经济决策三大职能,其中,前两项是会计的基本职能,第三项是会计发展的新职能。

1.从会计基本职能的角度分析。

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是指会计能够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资金运动的功能。正因为会计在反映资金运动方面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所以,它才能反映资金运动的全貌和真实过程,只有在这一前提下,会计的监督职能才会有科学的依据,会计才会发挥其真正意义上的监督作用。

2.从会计参与经济决策职能的角度分析。

任何决策都是建立在对既往的资料信息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基础上的,如果企业在过去的会计核算中没有纳入社会责任成本或对社会责任成本的核算不全面,那么,企业在进行决策时采用的信息资料就不尽合理,这样的决策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甚至会误导企业。

(三)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需要

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名目繁多,其中,有些是不能明确归属某种或某批产品的(如公益福利成本中的捐赠和赞助费),而有些是可以而且应该明确归属于特定产品的。对于这些具有明确归属的社会责任成本,我们应该按照配比原则将其分摊到具体的产品成本中去,进而在产品的销售价格中得到体现,并最终从产品的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目前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性问题,它是人类基于对“人类-经济-环境”的辨证关系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总结后做出的历史必然选择。该战咯的实施对人类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如企业的发展应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企业的发展应与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步进行;企业应注重资源在代际和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发挥资源使用的最大社会效益;企业应秉持诚信的原则,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等。

三、将社会责任成本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议

虽然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核算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但是,由于社会责任成本的内容具有复杂性以及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会计存在显著的差别,这就决定了上述工作的实施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加快将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的进程呢?笔者认为,关键应做好这样三件事情。

(一)各企业建立统一的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中心

社会责任成本不像企业的生产成本那样,能明确归属各生产部门并由他们对自己的成本负责。社会性特征决定了社会责任成本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成本管理时,很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中心。

1.对于强制性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中心最好能根据本企业或同行既往的社会责任成本情况,采用事前规划法进行成本管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早做准备。对于自愿性社会责任成本,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行业特点、社会需求等情况进行综合决策,做到量力而行,多做贡献。

2.对于有明确归属的社会责任成本,一般情况下,它会根据配比性原则被分摊到相关产品成本中去,因此,管理中心在对这部分成本进行管理时,应贯彻优化决策,力求降低的原则。对于无明确旧属的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中心在管理时应注意企业局部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

总之,建立统一的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中心是为了优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管理工作,为进行全面系统的社会责任成本核算创造条件。

(二)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社会责任成本核算的指导和监督

将社会责任成本纳入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核算已经不只是企业的一种个人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它还肩负着社会核算的职能,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这一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首先,不同行业的企业,其社会责任成本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存在着显著差异,那么,具体到某一企业,它应核算什么,怎么核算?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必须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另外,有些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成本核算时,为了企业的局部利益,可能存在人为操控,粉饰核算结果的现象,使得核算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政府部门也有必要承担起相应的监督责任。

(三)加快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完善社会责任成本的核算方法

社会责任会计的一些相关理论问题(如确认、计量、披露)的研究观状和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责任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目前情况下,制约社会责任成本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工作进程的首要问题可能就是会计核算方法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在加速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问题上下功夫,从而为社会责任会计核算扫除方法上的障碍。

社会责任体系篇3

摘要:以“三鹿奶粉事件”为警示,分析构建

2008年8月以来爆发的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含三聚氰胺事件(简称“三鹿奶粉事件”),已波及到

2.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不够完善。首先,没有确立相应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内容;其次各种计量方法自成体系。目前主要方法有:客观历史成本与主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机会成本法、替代品评价法、社会公正法、预防成本法、调查分析法等,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计量方法体系[3]。

3.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不够规范完整。实务界关于企业披露相关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只是停留在原始的自发阶段,十分不规范和不完整。现有的会计报表体系对企业的社会贡献(上缴利税、劳动就业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情况反映不足,无法满足国家管理部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这已成为会计信息披露的重大缺陷[4]。

二、构建编辑

社会责任体系篇4

Hm3000的企业社会责任观点

Hm3000认为企业是通过有效地资源配置,以实现自我生存发展、实现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价值创造组织。在企业的两个目的中,前者是初级形式,后者是高级形式,前者是基本目的,后者是最终目的。两者在实现过程中是互为统一、相互促进的。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为了实现其两个目的,即自我生存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同发展,须遵循的一种发展机制。具体地说,企业为了实现自我生存发展,须尊重客户需求,保障员工利益,实现股东资产保值、增值。

本质上,企业社会责任是平衡企业自我生存发展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和谐发展机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管理模式。而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便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的中国企业商道、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之道。

Hm3000的企业社会责任思路

基于Hm3000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Hm3000提出了企业经营管理各要素与企业生存发展和社会共同发展的“相关度分析法”。“相关度分析法”是通过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多个视角,着重以新制度经济学、企业伦理学、利益相关者管理、风险管理为理论基础,以国家宏观政策、当前中国企业和社会的发展现状、国内外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案例为实践基础,分析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发生的行为内容,并深度剖析该行为与企业和社会发展的相关程度。基于该相关度,制定了Hm3000中各子体系的内容构成。

Hm3000的企业社会责任框架

Hm300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由六个子体系构成,如图:

这六个子体系分别从企业所应践行的社会责任行为规范,企业自我审核与外部审核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评价办法,企业导入、实施标准的管理方法,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实际范例,企业与外界进行有效交流、沟通的指导办法,企业阶段或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制定的指导办法等六个方向系统地中国企业所应践行的社会责任规范要求和务实、有效的社会责任管理办法。

Hm3000的核心价值

Hm3000的制定始终以构建企业持续竞争力、社会持续发展力为价值导向。Hm3000务实地反映了中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有效地指导企业通过设定目标、持续改进来管理社会责任行为,提升经营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构建企业持续竞争力;务实地反映当今中国社会在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发展问题,有效地通过企业自我实践、社会评价,引导企业遵循良好的自我发展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和谐机制,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构建社会持续发展力。

Hm3000的制定始终坚持体现了以下六大价值原则:

系统性。标准体系通过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视角,着重以新制度经济学、企业伦理学、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为基础,深入结合当前企业和社会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问题,系统地提出了促进企业自我生存发展和社会共同发展的一套发展机制。

可导入性。标准体系不仅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一套规范与要求,同时阐述了达到该规范与要求的管理步骤与内容,使企业能通过系统的社会责任管理以逐渐达到社会责任目标要求。

可评价性。标准体系使用简约的表达方式,建立精要、易于获取的评价指标,使社会、第三方机构或企业自身能对社会责任行为的状况与改善程度进行定期的评估。

科学性。标准体系通过设立少量可选择的条款,以体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实施社会责任管理上的差异性。

社会责任体系篇5

 

关键词:社会责任责任构建责任监督

责任是指行为主体在其行为过程中之于其相关的所有因素应负的职责与应担当的任务。与责任概念相对应,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当中,应当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承担相应的责任。从本质上看,国际上普遍认同的社会责任理念包括: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

从内容来看,企业的社会责任可细分为道德责任、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几个方面。道德责任是指企业作为一个企业公民所要遵循的社会公德;经济责任指企业要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物质产品;文化责任和教育责任则体现在企业要为员工提供符合人权的劳动环境,教育职工在行为上要符合社会公德;环境责任需要企业在生产方式上符合环保要求。这其中企业道德责任是最基本的,它是其他几种责任的主线与核心,其他责任都是企业道德的延伸和具体体现。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自身伦理道德的要求,社会责任正在成为制约未来企业竞争力的新要素。在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对企业本身,而且对当地的社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管理者和企业有责任感的行为,可以满足公众期望,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给自身带来长期有益的收获;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行为,可以平衡个人与企业的权利与义务,可使员工和社会受益,使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企业利益相关者受益;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使企业减少政府管制,降低风险,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社会责任声誉较好的企业能够吸引更多更好的员工,吸引优秀人才资源并且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这些都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表现

企业既是经济主体,同时也是道德主体。作为道德主体,它们在开展活动时应该遵守广泛接受的伦理原则,努力做合格的企业公民,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然而,由于经济中心主义盛行,经济的片面发展导致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责任意识淡薄

许多企业仅仅把自身定位于一个经济实体,片面强调企业的经济利益,经营中以经济利益为唯一目标,忘却和否定企业应具有的社会目标,忽视乃至排斥它所具有的伦理意义,导致企业责任感丧失,如出现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极不正常又难以根治的社会病疾,原因就在于此。从假药到假种子假化肥、从南京冠生园用陈年馅料做月饼到九江、钱塘江大堤的豆腐渣工程,从广州的假酒案、龙口粉丝案、金华火腿案到三鹿毒奶粉事件等等,表面上看都属于产品的质量问题,但其实质所反映出的却是所牵涉到的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漠视。

(二)生产责任事故频发

许多企业只顾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对劳动者、消费者等相关者利益的保护之责,缺乏对社会所负有的生产安全责任。许多企业不注意改善工作环境,也不太愿意加大对劳动者保护的投人,甚至对劳动者缺乏基本的职业保护措施,使我国劳动者的身心安全得不到保障,工伤事故频发,生产安全问题严重。

(三)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许多企业片面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根本无视对自然环境等社会公共物品的协同保护与合作共享,无视自身在社会协作关系中的责任和义务,不注意控制污染,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危机。如今中国的生态问题特别是西部的生态退化日渐突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森林质量下降等呈上升趋势。在某种程度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使得中国社会发展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所有这一切,无不与大大小小的企业为追逐利润最大化、忽视和回避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关。

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路径

构建合理的科学完备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入手,需要主体联动、主客体互动,更需要管理者坚持不懈的行动。

(一)加快相关法律体系建设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承担其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法律义务,如缴纳税费、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诚实信用等,也应当依法对国家、社会、生态环境、消费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承担的市场秩序维护责任、经济责任、环境保护责任、消费者利益保护责任、员工安全与福利责任和对股东的责任等基本法律义务,这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企业在这里承担的不仅是责任,更是其应尽的法律义务。因此,政府立法机构要加快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立法,将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纳人到《企业法》、《乡镇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公司法》等之中,为制定企业社会责任的法规创造条件,并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法规体系。

在加快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可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调控手段,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刚性要求,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惩处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的行为,提高企业非责任行为的成本与代价。可以通过法令、公共政策和政府规章向企业发出社会行动的信号,而不能仅仅依赖于企业决策人的良知。

(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政府要在全社会推广社会责任理念,普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培育各社会成员相互支持合作、人人讲和谐、人人讲责任的新型社会文化。政府可通过税收、宣传等方式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政府要着力引导企业管理者改变思想观念,要使他们认识到,企业来自社会,也必须回馈社会,企业与社会是共荣的关系。政府通过观念引导、制度建设、完善机制等约束企业的行为,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为其他行为主体提供行动的支持、依据和保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三)完善监督机制

社会责任体系篇6

[关键词]社会责任;影响;意义;表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4-0015-02

责任主要是指行为主体在行使行为过程中与其他相关因素有关,并负一定责任承担一定义务的任务。对于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来说,主要是在公司经营活动与其他活动时,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应负的责任。从一定角度来看,实际上对于公司的赢利水平、股东所占份额应付的责任都属于社会责任,还有对社会、对环境、对员工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同时从本质上说,社会责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员工的健康、资源的利用、员工的权益等。

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在内容上可以分为文化、经济、环境、道德、教育的责任。道德责任指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公民所要遵循的社会公德;经济方面责任主要是指公司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从而为社会创造一定的财富;文化、教育方面两者的主要责任是指建立良好的公司文化,为员工提供一个舒适的办公场所,同时还要对每个员工进行培训,教育他们为社会作贡献,成为一个“四有”公民;环境责任需要公司在生产方式上应该符合环保要求。公司的社会责任最基本的是道德责任,四者中以公司道德责任为核心和准则,其他都是道德的发展。

1上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

社会责任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是都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公司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单单是对公司本身有一定影响,与其他公司相比,竞争力上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同时它对社会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对于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公司来说,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公司文化的本身,都能对社会产生回报,在社会中公司也会树立下较好的形象,长久以来也可以给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可以使个人与公司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进行平衡,也可以使员工和社会受益,使股东在内的所有公司利益相关受益者得到保障;社会责任的实行,不但可以使公司的风险降低,也可以使政府对公司的监督管制降低,同时市场的占有率也得到扩大,那么公司的利润率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责任的实行使公司的影响力得以提高,可以吸纳更多的人才之外也能使公司员工对公司形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那么员工的工作效率也就提高了。

2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缺失主要表现

公司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同时它也是道德主体。道德在公司中重点应用,主要是在开展经营业务时,应该遵守道德准则,做“四有”公民,同时公民应该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也给公司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目前实行的主要是市场经济,经济的一些负面发展使得一些公司社会责任严重缺失。就我国而言,虽然在经济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因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公司在运行中也会出现一些缺失,从而影响社会责任的实行,这些缺失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经济激烈的竞争中,利益是公司的主要目标,但是有的上市公司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经济手段方面采取的手段很多,有的甚至违反经济法规,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惜一切办法,这就导致公司在诚信方面出现问题,也就是诚信缺失。一些不正当的竞争,公司的偷税漏税等现象普遍存在。第二,公司环保意识不强,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每个上市公司都在不断的扩大生产规模,损耗了很多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是全球的问题。第三,关于职工的安全和基本保障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重视,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都是企业利益的相关者,不少的上市公司也出现了只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倾向,严重的危害了利益相关方面的权益。

3构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及质量体系的路径

社会责任的标准成为上市公司质量体系的重要问题,构建合适的社会责任质量体系需要公司的全力配合,同时这套体系也要适合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适合公司本身的需要,做到社会责任规范化,体系全面化。同时社会责任质量体系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那么也就可以将公司的无形资产纳入到社会责任体系中,像公司的文化、公司的形象等,来引导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将利益最大化与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

3.1完善公司民主管理的制度

法制社会下,不管是什么问题都需要法律制度来肯定,公司也不例外,公司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为法制化经济做铺垫,公司要想民主化管理,它离不开公司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一套完善的公司制度包括的内容很多,例如权利与义务方面、政府的干预与企业发展方面、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等内容。民主的意思是要求平等、公开、公正,在企业中企业民主的表现主要是让职工参与到事务管理中去,各个阶层的大会都要有普通职工的参与,对于制定的制度也要进行及时的公开,职工对于董事的工作事项有监督的权利等。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善,企业民主管理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民主管理的变化也体现了公司在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走向了正规化的道路,制度越来越完善,法律制度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当前我国关于公司民主化管理的建设也存在着一定的阻碍,在建设中应如何处理好股东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权利的划分是重要的问题,还有公司的法人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让员工参与到制度的建立和监督中来,实现管理公开化,同时也使内部人员的沟通制度的建立得到完善。

社会责任体系篇7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评价指标 社会责任履行

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本质属性及竞争能力弱等原因,导致企业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工人权益等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引发了较严重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当然,由于企业本质属性、管理者观念、技术、政府监管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在大型企业中同样存在。

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将会导致食品安全、员工工作安全、员工身心健康、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最终破坏社会秩序,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势在必行。

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的依据

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的意义

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必要手段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第一,可使企业明确应履行哪些社会责任,进而明确企业社会责任边界。企业可以通过评价指标明确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层次,从而结合企业自身的能力去安排最大限度地履行社会责任。第二,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利于企业商誉的形成。通过社会责任履行评价结果的公布,可以使相关利益人对其信誉及企业发展前景有一个良好的预期,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的公众形象,形成良好的商誉。第三,可以形成企业间的比较,从而促进企业更快履行社会责任。相关管理部门定期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结果进行公布,企业竞争意识会促使其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利于企业意识到自身的差距,从而促使其加快履行社会责任的步伐。第四,便于管理部门对企业的评价和考核,利于满足管理的需要。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这一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对企业进行考核,可以掌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从而利于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加强管理。

2、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层次划分

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术界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进行研究。最早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学者袁家方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在争取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面对社会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必须承担的义务。

本文从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角度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两个层次:生存层次和发展层次。生存层次包括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发展层次包括道义责任。

经济责任是企业应承担的自身形成的却转嫁到企业以外的成本,即对社会造成负外部效应的那部分成本,以及资源利用率、对相关利益人经济上的义务。法律责任是企业应承担的法律上规定的对相关利益人的义务。道义责任是企业应承担的在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前提下,不侵害他人和公共利益以及为公众带来福利的义务。

3、企业履行社套责任评价指标设计的理论依据

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价的目标是:要达到企业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从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人类处在一个由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形成的人文社会及自然界组成的复合系统中,人文组成中又分为企业、政府及公民社会,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公民社会为企业提供生产人力,政府对企业和公民社会进行管理,企业承担物资供应的经济职能,是人文组成的物资基础,企业与公民社会对政府具有监督的职能,而人文组成中的活动离不开自然组成这―物质基础。因此,在实际运行中,系统中存在着竞争,要使各组成部分有序运行,必须通过协同原理调整各组成部分的行为。这就涉及到各组成部分的职责问题。在竞争中,自然组成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没有能动性,但如果在此系统中仅有人文组成,社会又是无法生存、发展的。而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是导致这个系统不能有序运行的重要因素,已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若要使这一复合系统能重新有序运行,就要使其各组成部分实现协同运行,这就要求相关利益人各得其所、各负其责,从而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主要是由于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过程中使自然组成及公民社会的利益受到侵害,所以,企业应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其行为所产生的外部负效应,对相关利益者造成的不利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取决于其总体实力,而对企业总体实力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生命周期。企业在初建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的不同阶段,其投入、产出状况不同,掌控的可支配资金量也不同,导致企业生存、发展所需资金与承担社会责任所需资金间存在兼顾与选择的问题。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实力不同,投入产出不同,因此,企业在兼顾不了时,只能选择一个,从而导致其不履行社会责任。鉴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指标计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外部性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及相关者利益理论进行设计。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及评价方法

1、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进行评价时,既要看到企业应承担的责任也要看到其承担责任的能力,这样才能对其正确地评价。因此,本文在设计评价指标时,采用相关利益者理论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2)可操作性。指标的选取要能体现各个层面,突出各层面承载的重要可靠信息的关键性指标,以点带面,力求使所选指标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指标之间还要相互独立,不能兼容或重复。本文在设计指标时结合相关者利益理论、企业社会责任层次将指标具体到三级指标。

(3)重要性原则。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进行评价时,不可能对企业的任何一项与之有关的活动都进行衡量、记录并予以分析。因此,将能够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些关键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尽可能全方位地反映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后所形成的结果。

2、评价方法

企业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能够履行经济责任,才有存在的必要,否则应予以取缔。

针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理,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采用双重评价组合法,即从整体上看企业对相关利益人应履行哪些责任及履行情况。同时,由于企业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其履行能力不同,因此,在最终评价其履行情况时,要看其在履行能力限度内是否尽最大能力去履行社会责任。所以,会出现在企业处于初建期及衰退期即使其没有履行道义方面的责任,也会获得很高的评价得分。这是正常的。

评价指标评分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指标方法不同,有定量打分,有定性打分,定性打分中有的按程度打分,有的按是非打分(如是否存在违反员工工作意愿的行为,存在就0分,不存在就得分)。打完分后再结合每一项目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每一项目的权重采用德尔菲法确定),确定最终的得分。然后,根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主要履行责任的层次不同。对依据评价指标的打分进行修正。确定其是否达到履行标准(履行标准由专家根据评价指标及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社会责任执行能力配比表进行确定),达到标准则维持原来的分数,没有达到或者超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在原来分数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最终确定其履行情况的分数。即评价时,首先利用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然后再结合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社会责任执行能力配比表进行最终评定。

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社会责任体系篇8

论文关键词:企业责任利益相关者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现阶段中,我国正在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企业是其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微观主体,企业的财富创造功能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中,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深远意义。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以及国内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有必要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一、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理论基础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经过了几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既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是大胆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产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大环境下,也阐明了各类型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所起的作用,探索了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的职能分工与职责定位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科学发展观理论。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是对国际潮流、中国国情以及各种约束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和系统把握的结果,也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要求,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规划当代我国发展的成果。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卡罗尔层次责任理论。卡罗尔层次责任理论给人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根据这个思路我们不难发现,西方国家及其相关组织已经到了提出社会责任标准并加以推行的阶段,我国应将注意力集中到努力发展经济,规范企业行为和市场秩序,加强法制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和建设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努力缩短与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差距;同时,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内在规律的研究,努力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促进我国企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社会责任发展之路。

作为第一个较为全面的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模型,卡罗尔模型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扩展,二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有效回应和回应行动的综合。尽管卡罗尔没有明确定义什么是企业社会绩效,但其最大贡献是将以往人们所争论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系统化,提出了企业必须承担的、从经济到自由判断的四种不同责任,并将企业在处理企业与社会关系时所应考虑的、以前是分离甚至对立的社会责任、社会有效回应和社会议题观点进行综合。模型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广义看法、责任、议题、回应之间相互作用的三维空间概念以及所蕴含的原则、过程、政策的方法为分析企业与社会关系议题研究引入新视野、构建了一个有价值的理论框架。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取得了一些令人可喜的成果,促进了社会和企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地方政府片面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片面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地方官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指标,不惜牺牲老百姓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忽视企业对于环境等造成的破坏。地方政府对于企业无限度容忍和迁就,事实上与企业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导致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使得资源开采枯竭、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有些地方为发展经济,在GDp挂帅的前提下,不顾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盲目招商引资,对跨国公司环境违法没有完全承担起监管和执法的责任。在经济腾飞的时代里,地方政府注重企业在经济效益的同时,常常忽视员工的工资收入、职业健康和权益保障的问题,对其关心不够,造成民工荒,员工闹事或上访等。同时,由于相关政策的不甚明朗、掌握的尺度不一或者执行的力度不够,企业在进行慈善或者公益活动时的经济支出,有时很难得到税收优惠或者减免,从而影响企业投身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政府对于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使得很多地方官员不仅不能被问责,反而会因为创造经济利益而得到升迁,形成恶性循环。

2.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足。虽然我国法律法规颁布了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条例,在《公司法》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第十七条规定:“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劳动保护,实现安全生产”,但由于相关执法力度不够,消费者对一般规模企业的影响力的局限性,以及侥幸的企业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被利益相关者反抗而得过且过,尽量逃避应尽义务。

企业因为不履行社会责任而受到的惩罚不足以对企业生产警戒和约束。违规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成本,这对于守法的企业来说,很不公平。这种现象容易诱导守法企业放弃社会责任,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在认证机构的法律监管方面,国务院200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明确规定:对认证机构违法认证可最高处罚50万元;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负有直接责任的认证人员,撤销其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事实上却是,认证条例实施几年来,鲜见有认证机构被处罚的,被移交司法机关的有关责任人,更是凤毛麟角。在认证制度方面,有法不依,处罚不严的问题助长了企业在市场竞争和权威机构认证过程中的失信行为频频发生。

3.企业自身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乏,从本质上讲是由于缺乏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管理理念上还是停留在古典阶段,通过增加员工的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来求得企业经济利益,忽视员工的权益,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经营者和管理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把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以及安全保障等问题提上日程,只是依靠单纯的压低劳动力价格,降低劳动力成本来谋求表面的、短期的利益,从而导致员工积极性下降,最终导致企业劳动效率降低,在事实上反而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企业缺乏开放式的经营和长远的战略思想,仅仅将目光摆在眼前和企业内部,却未能将企业的生产力和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不惜以牺牲整个社会相关利益的代价来满足企业的眼前利益,终究不可能认识到,一个企业只有真正的融入到社会才能在社会上长足发展。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方案

受改革开放的影响带来的是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俨然成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开放型国家,受国际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影响逐年深入。企业的员工及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逐渐醒悟,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日益频繁和密切,政府和整个社会对企业是否履行和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及其呼声也与日俱增,为了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建立一套科学的社会责任体系尤为重要,这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树立全新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理念。当今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营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不断增大,而且社会公众对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状况更加的关注,它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必须适应经营环境和公众的要求,追求多元化的经营目标。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是一种长期的自利行为,因为这会为企业提供和谐的外部经营环境,树立良好的形象,吸引优秀的人才,并能通过社会责任的具体措施来规范企业行为,改善内部管理,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有些社会问题是由企业直接造成的或者说是与企业有一定的关系,企业理所当然要为此负责。即使有些社会问题的诱因不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但解决这些问题对企业可能是一种机会,能提高企业的经营开拓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也可能会因社会环境的改善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切实保证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亚当·斯密在谈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利时说:“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而生产者的利益,只能在促进消费者的利益时,才应当加以注意,这原则是完全自明的,简直用不着证明。”可见,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企业社会责任观,真正认识到提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将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从而增强品牌意识,大力加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从产品外观到产品质量都应该符合市场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通过加强自身的自律意识来有效地践行应该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

2.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成功,其重要经验之一就是政府在领导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主导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目前尚缺乏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基础和各种社会力量的情况下,政府的引导和推进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政府应引导企业和市场构建新的更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商业伦理和价值观,制定政策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进行奖励与支助,制定法律对违规违法的企业行为进行处罚,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引导和推动方法。

政府在建立相关信息平台、信息指引、国有企业及相关人员的培训、营造社会良好氛围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对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非常重要。而在与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接轨包括有关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制定,国际公约谈判、劳工标准谈判等方面,政府就更有责任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了。政府应积极组织与国际接轨方面的事务,推进各种中国标准和规范走向世界的进程。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政府应在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立中切实起到组织领导作用,并在组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非常有必要成立相应的政府协调管理机构,并且由政府规划全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立的总体安排和进程,使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立进程协调发展。具体方法上可以重点组织领导好大型国有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找到突破口,使其起到市场示范和表率作用,进而全面推行。

3.强化舆论监督作用。要促进社会责任的稳步发展,除了借助政府的力量以及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的行为以外,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发展不仅仅是企业单方面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社会有责任也有义务督促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情况。加强媒体的导向作用,主流媒体及非主流媒体有义务强化对不良事件的披露和评论,使公众能够及时清楚地了解事件的始末。媒体的曝光有利于避免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对于发生的时间有所隐瞒。网络媒体的关注能够使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使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对事件的始末、性质、结果、以及现行的管理制度等进行探讨分析。媒体的导向作用能够有效地促使社会民众形成共识,激发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促使民众对于具有不良行为的企业的品行、服务进行抵制,利用舆论的压力使企业认识到怠于履行社会责任的严重性。媒体的披露及评论,能够使政府更多地了解群众的呼声,从而加强政府法律制度的建设。

社会责任体系篇9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社会责任;社会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5-0115-04

一、企业社会责任:民营企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形式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我国实现了长达三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成就被世界称为中国经济奇迹,2007年,中国GDp的总量达到3.61万亿美元,超过了德国,全球排名第三;2010年,总量达到5.74万亿美元,超过了日本,排名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现实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2011年5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会议认为,当前,中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中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会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总结推广中国社会管理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社会管理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发展。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深入细致的民众工作。维护民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

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参与。首先民营企业是很重要的社会主体;从宏观上来看,现代社会的组织体系主要由三大部门构成:第一大部门是以政府机构为主体的政治组织;第二大部门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组织;第三大部门是以非营利机构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体系。而在我国企业的构成结构中,民营企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民营企业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民营经济的总产值已经占到GDp的50%左右,民营经济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近一半,民营经济带动的就业已经占到新增就业的75%以上。其次我国目前出现的很多矛盾和问题都与民营企业相关。总结我国出现的不和谐因素,主要包括效率与公平的冲突;城乡、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性;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矛盾;经济增长和资源能源的矛盾;社会诚信的缺失等问题。关于效率与公平问题的争论主要聚焦在收入分配领域,2007年中国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a8,远远超出0.4的警戒线。而城乡、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性已经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政治变革和社会稳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经济增长以粗放式增长为主,在取得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的同时耗费了大量的资源能源,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近年来社会上更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诚信危机。包括在经济领域中生产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欺骗,政治领域中各种违反诚信原则的政治造假、欺上瞒下、等为官为利不为民的现象,以及文化领域中各种学术腐败和造假等。稍加分析不难发现,上述五大矛盾的背后都能看到民营企业自私自利、自大自狂甚至恣意妄为的影子,与这些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有很大的关系。民营企业拥有巨额的资本,雇佣庞大的人员。利用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为众多的社会成员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因而在任何国家,民营企业都拥有强大的行动力和影响力。民营企业如果承担社会责任,则可在获得合理利润的同时也可成为时尚文化的引领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社会价值的创造者,相反不承担社会责任,正如我国现实中所显示的那样,企业可能扮演完全相反的角色,即成为社会价值的损害、破坏甚至毁灭者。所以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要求进行社会管理的创新。要求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正如温总理在广东考察时所讲的:“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另外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民营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而且有利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可以赢得声誉和社会认同,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体现自身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使企业得以保持生命力,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从社会角度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社会发生变革时,可以应对社会变革的消极影响,降低或减少由于社会变革因素而必须付出的改革成本,加速我国有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成熟的步伐,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由来和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早期企业社会责任被当作一种西方的贸易壁垒手段一社会壁垒为我国所认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我国理论界逐渐端正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认为其暗含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很多理念,很多要求相对于我国法律的规定而言并不高,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也并不是一个偶然与孤立的现象,它同样根植于当时凸显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既与当时的整个企业组织结构变迁有关,又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变化相联系。上个世纪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一些规

模巨大、垄断市场和操控时局的跨国公司,这引发了人们对企业将会如何使用这一力量和权力的担忧,以及对如何约束和规范这种力量的思考,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思想就萌发于这类担忧和思考。20世纪3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伯利与多德围绕着“管理者的受托责任”引发了著名的“哈佛论战”。这场争论的落脚点成了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最后以赞同多德的观点结束,即“企业应负社会责任”。20世纪60年代以后,“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企业管理者是全体利益相关者的人。而不仅限于股东,企业的目的是最大化“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所影响的任何个人或群体”的利益。作为人的企业管理者,不仅要为股东利益负责,而且也要为债权人、员工和社会负责。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变迁相伴随,企业外部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经济世界掀起了一场“凯恩斯革命”,政府由“守夜人”变为“调节者”,以积极财政与货币政策为特征的政府干预备受推崇。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则可以分担政府的部分公共职责,减轻了政府的压力。鉴于企业社会责任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各国政府也在不断地规范、引导和促使企业社会责任有序地发展。同时,这一时期工会组织越来越强大,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得到迅速发展,各种社会力量对企业的影响愈加深刻而广泛。在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号召下,西方国家爆发了一系列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社会运动,在来自环境、政治、法律、道德、消费者运动等的压力下,才使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经历了慈善事业阶段、觉醒阶段、事务性阶段和社会回应阶段,企业从被迫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慈善到捐款、解决环境污染、种族歧视等具体事务性问题,到对社会压力做出积极反应,将如何处理社会责任问题制度化、程序化并作为企业战略确定下来。

我们现在广泛推广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公认的是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最早于1923年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以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单一的利润观点。诺贝尔奖得奖人、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刊登题为《商业的社会责任是增加利润》的文章,指出“极少趋势,比公司主管人员除了为股东尽量赚钱之外应承担社会责任,更能彻底破坏自由社会本身的基础”,“企业的一项、也是唯一的社会责任是在比赛规则范围内增加利润。”20世纪70年代以后,企业应该保护社会大众的利益并在改善社会的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观点才逐渐成为一种伦理共识。这一时期,美国学者阿奇·卡罗尔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被广泛接受,他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一个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在内的结构体系。到20世纪9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则被进一步明确为是“超过法律和经济要求的(社会义务)、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社会责任)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CSR理念: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根据已有的讨论和当前的共识,我们可以把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作如下四个方面的划分。

一是经济责任。这是民营企业首要的责任,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传统经济学角度考虑,企业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单位,企业如果没有利润作为基础,其他任何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就都无法得到保证,也失去了承担其他社会责任的经济实力基础。因此,实现经济责任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把企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环境,创新管理手段,增强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法律责任。这是民营企业起码的责任,也是企业实现公平竞争、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法律责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履行的起码责任,其涵义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纪守法,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对内而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全员劳动保护,坚持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坚持不懈地开展对职工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外而言,首先是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重合同、守信用,遵守一切市场经济规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其次,要主动处理好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尊重和维护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和坑蒙拐骗行为,树立企业的良好声誉和形象。

三是道德责任。这是民营企业基本的责任,也是诚信经营的重要前提。道德是调节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企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任何企业都必须承担应有的道德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循社会倡导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包括独立自主、平等交易、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保护环境等基本内容。

四是社会公益责任。这是民营企业传统的责任,也是民营企业应尽的义务。从企业成长的角度看,企业发展固然有企业所有者的心血在里面,但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公众全面的支持、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因此,当企业发展壮大,有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资本积累后,就应当用各种方式回报社会,特别是通过慈善捐献帮助贫困地区、救助贫困人群。用自己的财富造福于社会,以自己的爱心和行为奉献社会。

三、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双赢的选择

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对社会是一种双赢的选择。对社会而言可以最大程度消除不和谐因素,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而言则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社会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和良性循环。对社会来说,企业在社会法律框架内进行经营活动,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法和劳动保护法,并带动企业的雇员、企业所在的社区等共同遵纪守法。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形成。企业通过自愿的方式。完成包括道德和慈善责任在内的更深一层的社会责任,将有利于诚信友爱社会氛围的形成,促进中国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安定。企业服务社会,影响社会,而社会也为企业提供其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和更有利的条件。企业的活动是以整个社会发展为背景的,因而社会利益也必须纳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视野范围之内。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来源,社会的根本利益就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企业在从社会中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用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做出回报。中外企业发展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是针对经济全球化、传统发展观和利益最大化模式做出的战略选择。

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消除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1)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和谐企业团队,改善人力

资源管理。一个企业就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只有每个企业都营造成一个“和谐的小社会”,全社会的和谐才有可能达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体现。我国的社会关系与劳动关系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比如在劳动合同、生产安全问题、职业健康问题、工资等劳资纠纷问题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和矛盾,这些问题也是企业需要强化和承担的社会责任问题。(2)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实现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平性反映在它对各主体的承认和尊重上,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均是平等的企业契约关系主体,任何一方的行动都必须充分重视和公平维护他方的利益;另外,企业社会责任要求平等对待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以及它们的所有者;再者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道德宣示,倡导企业积极采取措施避免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任何组织只有在它拥有为社会,至少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道德上的正当性时,其存在和发展才能被大众视为是正义的,才能为社会大众所认可和接受,而企业社会责任所倡导和要求的正是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正当性权益,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彰显。(3)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不和谐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冷漠,二是冲突。慈善行为能够增进社会整体福利,发展慈善事业具有消除人与人之间冷漠、冲突的重要功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企业家履行高尚的社会责任,把一部分财富转移给穷人,对整个社会来说,所增加的效用要大于减少的效用,从而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特别是能够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4)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是,具有增长机制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具有稳定性机制的生态系统对自然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随着企业和经济的发展,这一矛盾不断激化而且形成了互为因果的两极。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往往也是浪费资源、损害环境的责任单位。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约束,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坚持节约生产、清洁生产,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好转,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虽然在短期内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从长期看企业可以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转化为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来源于企业承担各方面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获得了社会各方面的认可。这一点是得到西方国家企业发展经验证实的:(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首先有利于企业拥有高素质的员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员,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可靠保证。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还有精神需要,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精神需要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烈。所以,要吸引并留住人,光靠“票子、车子和房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对人的尊重、理解、信任、关心和培育,需要企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形象。一个有远大理想、高度责任感、对人真诚的员工愿意在什么样的企业中工作呢?在同等条件下或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讲道德的企业会是他们的首选。(2)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形象。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会获得更高利润,这已成为公认的事实。而品牌不仅来源于产品本身,更来源于企业的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对外影响力的综合表现,是包括消费者在内的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综合印象,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在市场中的兴衰成败有重大影响。企业形象的好坏,不是看这个企业赚钱本领的大小,而是企业在长期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逐渐被社会公众接受和认同的东西。调查发现,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对经济发展期望的边际效用也在递减,对生活质量却有了越来越高的追求。人们对一些工业产品的副作用,对环境污染的消极作用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企业除了关心其产品本身的质量之外,更关注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对社会的回报和贡献。因此,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塑造企业自身的良好形象仅仅依靠传统意义上的技术、产品、资金是远不够的,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对弱势群体的善举等等是企业获得社会公众认可的保证。(3)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使企业获得成本优势。企业社会责任的投入从长远看来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首先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企业的生产成本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少投入来实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生产效率的提高来降低。在讲社会责任的企业中,员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更强,生产态度更端正,能够以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生产。员工内部关系和谐,有利于相互之间配合默契,做到生产环节层层衔接严整,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有效降低废品率,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企业社会责任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在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如果彼此信任,就不必浪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在鉴别信息真伪、漫长的讨价还价和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等等不能创造价值的活动上,可以有效地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最后可以在与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和经销商的交往中得到长期优惠。奉行诚实守信,公平竞争,遵守基本的行业规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企业在社会责任上的良好表现则可以提供给其他相关企业一个信号:一个讲道德的企业必然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企业。(4)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顾客忠诚度的增强。不管企业竞争力形式如何,都是要围绕着消费者形成的,企业只有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对产品的始终不渝的忠诚,才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培育竞争力就必须研究消费者对产品的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消费者社会意识逐步加强,不单单注重产品是否能满足自己的关键购买因素,如价格、质量、安全、便利等,更关心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能够影响企业的市场份额。众多的研究成果表明:企业越是注重社会责任,其产品和服务就越有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5)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随着我国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其经营行为已经逐渐被纳人全球化的供应链中,由此导致那些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大型跨国公司越来越关注处于其供应链上的中国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状况问题。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已经同国际贸易问题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成为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必要环节。面对全球化的浪潮,中国企业在积极参与全球生产体系的同时,必须遵守国际准则和全球协定,这是我们在进入国际市场中无法回避的。对于有志于国际化经营的中国企业来讲。把企业社会责任融人到企业的经营主流,将会直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并会在未来包含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的国际竞争范式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羊肠,张晓松,我国民营企业对社会贡献日益增大[eB/oL],新华网,2004-7-27.

[2]Freeman,StrategicmanagementaStakeholderapproach[m],Bostorrpitmanpubfishinginc,1983.

[3]米尔顿·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文萃[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社会责任体系篇10

关键词:社会责任Sa8000以人为本贸易壁垒

入世后,我国更加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与国际市场竞争规则接轨日益密切。然而,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对于自身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SR)的漠视,不但阻碍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而且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乃至国家长远的战略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Sa8000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Sa8000(Socialaccountability8000)即社会责任管理体系8000,是1997年8月由美国的非官方组织“社会责任国际”(Socialaccountabilityinternational,Sai,其前身为“经济优先委员会认证署”Cepaa)发起并实施的一个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保障劳工权益为主要内容的标准管理体系。它主要包括了涉及童工、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自由结社及集体谈判权、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及管理体系等九方面内容。Sa8000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标准,Sai是该标准的惟一认可组织。根据Sai公布的数据,截止2004年年底全球共有45个国家的572家企业组织取得Sa8000认证。其中,意大利最多,达到167张,占全球总数的29.2%;中国是第二位,获证79张,占全球总数的14%。

随着全球化过程的加速,人口爆炸、粮食不足、生态恶化、能源短缺、贫富差距拉大等“全球性问题”也日益突出。具体到国内,安全事故屡禁不止,农民工工作、生存条件恶劣和被拖欠工资,企业缺乏诚信,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资源过度消耗等等问题也十分严峻。

和谐社会应该是以人为本、减少贫困、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而企业做为区域社会的细胞,做为一种“经济——社会”的复合型组织,不但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企业的本质应该从“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在经营中除了对股东负责外,更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工权利、保护环境、发展慈善事业、捐助公益事业、关爱弱势群体,否则就会造成各种社会问题,引起社会的排斥与抵制,并最终导致企业的损失甚至破产。Sa8000则正是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国际标准。

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在国外有许多研究和争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Friedman(1970)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就是增加利润,把公司的任何资源投入社会和慈善事业以及其他的非赢利性活动,就代表着对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一种税赋。他的这种观点是源于其自由市场经济的思想。Carroll(1979)则把企业的社会责任分为四个层次:经济层次、法律层次、道德层次、乐善好施层次,企业家们必须选择自己企业的经营所处的层次。Carroll的分类后来被广泛采用。

Sa8000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分析

Sa8000标准作为社会责任认证体系,不仅明确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规范,而且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体系要求。事实上,Sa8000是把“双刃剑”,随着该标准在全球的逐步推广,必将对我国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面影响

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切实保护劳工权益,从而吸引人才,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盈利。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对于员工,尤其是大部分的管理人员来说,工作不仅是一种生存手段,更是生活价值、人生价值的体现。而企业实施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迫使雇主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不得不兼顾相关者尤其是底层工人的福利。企业家必须认识到,企业的成功离不开那些具有创造性的、训练有素的、富有激情和献身精神的员工的积极合作与贡献。企业家对人的关怀取代对金钱和物质的强调,必然能使员工发现自身的价值,增加自己的归属感。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必然会随之提高。

有利于保护和提升公司品牌,改善企业形象,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全球媒体和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劳工问题、环境保护、企业诚信、社会慈善。试想一个雇用童工或者偷逃税款的企业,当这些问题被媒体曝光之后,其声誉和价值必将遭受沉重打击,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相反,一个成熟的现代企业,必然是对消费者和社会负责的企业。通过Sa8000认证,可以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和企业形象,股价的不断上升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关注,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应提升。

改善企业与政府、公众的关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于企业除了消耗资源、获取利润之外,能给员工、给社会什么样的回报。创造就业、关注慈善事业、关心弱势群体、保护环境、照章纳税等等,企业行为与社会福祉息息相关,只有懂得回报社会的企业,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成就“百年老店”。

负面影响

从短期来看,实施Sa8000,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优势。而在出口产品结构不可能在短期内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我国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将不具有可持续性,进而会影响到国内的就业和物价水平。如果说,因员工工作条件的改善和福利待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品成本,可以通过其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得到弥补的话,那么Sa8000标准要求的高昂而频繁的认证费用无疑会成为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一个沉重负担。随着成本的提高,不但降低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而且影响到国内的物价和就业。

从长期来看,这种隐性的贸易壁垒将会鼓励贸易保护主义,从而导致我国对外经济环境的恶化。不可否认的是,西方国家打着“人性化”与“人道主义”的旗号推出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客观上具有贸易保护主义的性质。尤其是西方消费者具有较高的产品忠诚度,一旦在思想上形成某种固化了的印象,即通过Sa8000认证的本国企业生产的产品更符合人性和道义的特点,那么将极大的保护相关国家的相关产业。而当贸易保护主义与人权组织结合起来,对违反Sa8000的企业产品征收附加税、实施配额限制直至禁止进口,或者利用民间力量和公众舆论等措施反对进口,必然会恶化整个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也极为不利。

应对Sa8000的政策建议

必须端正认识态度,积极认识和研究Sa8000。应该承认,接受社会责任审核或Sa8000标准,的确会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增加企业成本。但是也要看到利用Sa8000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重新设计制造成本的构成是完全可能的。用低工资来维持成本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维持产品竞争力,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执行Sa8000标准与企业的经济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例如沃尔玛坚持用Sa8000审核其供应商,连续多年保持着世界连锁零售业老大的地位。

另外,Sa8000标准是“以人为本”的强大助推器。它把人本管理、商业道德和精神文明等指标化,使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保护人有了可操作衡量的具体量化标准。Sa8000标准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而这恰恰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所在。

坚决反对把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同时加快建立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支持改善劳工标准,但坚决反对以改善劳工标准为幌子的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最近两年,随着我国出口贸易迅速增长,我国与西方国家贸易摩擦不断增加,欧美国家动辄就以人权、环保、安全等问题对我国产品进行贸易制裁。另外,必须加快建立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及时跟踪国外最新的技术参数和标准,对Sa8000将给相关产业造成多大影响提前做出判断和分析,给企业一定的缓冲时间。同时要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发挥桥梁作用,做好沟通和协调。

完善立法,统一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快速提高,要尽可能促使现有的劳动保障立法在内容和标准上与Sa8000标准同步,对一些核心条款进行必要的调整,尽可能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充分维护我国的利益。

强化执法,完善劳动保障和诚信制度,切实改善国内劳工条件。加强对劳动保障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Sa8000关注的使用童工、违反工资和工时规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企业处以重罚,强化示范作用。同时强化对Sa8000的宣传力度,使企业了解并树立危机意识,自觉提高劳工标准。为工人反映情况创造便利的渠道,切实保护劳工的权益。

政府要做好服务和引导。政府应该与驻世贸组织谈判代表和国外政府、认证机构或是跨国公司代表通过谈判的方式,为企业争取一些时间。同时出于维护产业竞争力的考虑,政府还可以采取一些补贴的方式。另外也可以参照国际惯例,通过成立某种基金的形式,对开展Sa8000认证的企业和单位进行扶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