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十篇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十篇

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8:08

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篇1

关键词:电子技术;CDio;教学方法;教育理念

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简称CDio)这种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该模式让学生主动地以实践的方式学习产品的研发、产品的设计、产品的运行整个过程,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多方面具有工程师的素养。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国内很多高校将CDio理念融入到该课程教学模式中。黑龙江工程学院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专业教育进行一体化设计,将《数字电子技术》与《eDa技术》两门课程有机地融合为一门课程《数字电子与eDa技术》,将《电工电子工艺实习》和《pRoteL实习》有机地融合为《电工电子工艺实习》[1]。广西科技大学基于CDio理念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考核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2]。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改革《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3]。东北林业大学基于CDio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4]。南京工程学院将CDio融入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改革中,使理论教学、实验课程与课程设计相辅相成进行[5]。浙江工业大学基于CDio教育工程模式下进行了“模拟电子技术”授课体系改革,该体系分成课堂授课、课外辅导小组授课、建立课外兴趣小组授课这3个层次,具有诸多优点[6]。河北工程大学在CDio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对电子应用系统项目实施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对项目训练教学中的项目体系结构、项目训练方式、项目训练成绩评定、项目指导过程及项目空间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实施模式进行构建和实践[7]。经过实践证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后,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项目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学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均得到了提高[8-10]。

1《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优点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性强,有很多通过学习、实践易于实现的电子产品,如秒表、节日彩灯、简易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直流电源、智能声音放大电路等。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电子产品的思考、设计及实现,从电子产品的研发到产品运行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后,《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教学具有以下优点:1)能加强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2)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建立起学生在现行教育中缺失的工程意识,激发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转变学习态度;3)该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4)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引入CDio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

把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任课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工程知识与能力,这样才能在《电子技术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提供恰当的工程实例。另外,学生在实践过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能及时给学生提供经验性的指导。一般来说,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学课程组采取了“传、帮、带”的措施,青年教师上讲台前必须跟经验丰富的教师听课并助课,课程团队同时还为年轻教师指定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指导。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对教学方法、工程实例进行讨论和共享。另外课程团队积极鼓励工程经验少的教师到企业单位参观,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工程项目,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2014年春季学期,课程组教师去同辉电子有限公司参观;2014年秋季学期,课程组教师去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测中心参观;2015年春季学期,两位教师去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测中心进行实际操作培训。通过参观和培训,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2.1根据工程实际,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1)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去除《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里陈旧的教学内容,比如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突出集成芯片的外部特性与应用。2)理论教学内容模块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突出计数器模块,学生可以进行秒表设计;突出寄存器模块,学生可以进行节日彩灯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突出直流电源模块,学生可以进行直流稳压稳流电源和充电器设计;突出波形发生和振荡电路模块,学生可以进行简易信号发生器设计;突出运算放大电路模块,学生可以进行各种运算电路和滤波电路的设计等。具体模块化内容与实践性项目如表1所示。3)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中均加入电子线路的仿真。《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教学中加入仿真,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电路原理,比如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启动振荡过程。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也引入仿真。学生在实验室搭接硬件电路前,利用仿真帮助学生掌握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及电路参数的测试方法,如放大电路的交直流参数的不同测试方法。仿真完成后,学生再进行硬件电路的实验环节。加入仿真的方法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通过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图1和图2分别为数字时钟仿真和RC正弦波振荡电路仿真。

2.2将《电子工艺实习》贯穿到整个《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电子技术教学体系中,《电子技术基础》与《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是分别开设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或者《电子工艺实习》)是一门单独的实践类课程,这种课程设置的本意是让学生重视实践课程,但是这种课程设置却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理论与实践分开,课程进度不做协调,并且一般课程结束数周后才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或《电子工艺实习》),不利于学生连贯性、持续性的学习。课程组将《电子工艺实习》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安排在同一学期,《电子工艺实习》安排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后,内容为稳压稳流电源设计与制作,该内容涉及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直流电源这一章节的内容。在理论课程未讲述到时,就下达设计任务,学生可以自行预习这一章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理论课程讲述完负反馈放大电路后,给学生安排稳压稳流电源的仿真与印刷电路板设计任务,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电源电路仿真和印刷电路板(pCB)的设计。在讲述完直流电源内容后,学生即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的电路焊接与调试工作。焊接与调试时,每位同学做出一个电源成品。学生自行进行调试工作。最后学生进行实习报告的书写、分组讲解稳压电源的功能,提升整个实习的理论高度。经过《电子工艺实习》,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兴趣。

2.3改进实验和《电子工艺实习》的验收考核环节

CDio其中的一个理念是团队合作能力,课程组采用口试答辩和现场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口试答辩和调试过程强调每个组员的作用,每位成员承担的任务不同,讲解及调试的重点也不同。调试通过后还要进行设计报告的提交工作,通过设计报告的制作提高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

3结束语

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模式中,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电子工艺实习》中均引入与电子产品相关的各个项目,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法。从实践结果看,取得的教学效果良好。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项目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学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然而,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到这种教学方法时,课程组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任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欠缺;为了提供更多的工程实例,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学校与企业联系偏少;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实践场地不易调配;等等。在后续的课程改革和实践中要积极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春艳,杨光.基于CDio理念电工电子课程体系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69.

[2]田敬北,刘胜永,徐剑琴.基于CDio理念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126-127.

[3]陆继庆,徐庆.基于CDio模式的“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5):22-23.

[4]张妤,白雪冰,戴天虹.基于CDio的“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53-55.

[5]杨雪,王玫.CDio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65-68.

[6]胡雄心,姚远,高红俐.CDio模式下模电授课模式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4):106-108.

[7]马永强,吴开兴,贾少锐.基于CDio的电子应用系统项目实施模式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1):84-86.

[8]牛小玲,王军.基于CDio理念的“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5):74-75.

[9]于军.基于CDio模式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8):139-131.

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篇2

关键词:中职院校电子专业实践课程

引言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中职院校的首要教学目标,向社会输送全面技能型人才是主要教学思想。电工、电子专业是相关学科最为基础的课程,其基础性强、理论广、实践性高且具有实用型,学生学习这一专业是必须理论和实践并行的。当前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重理论轻实践问题严重,面对当前社会需要电子技能型人才的形势,电工、电子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必须予以重视并且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叙述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实践课程现状,并结合现状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析。

1.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教学现状

面对当前电子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局势,中职院校培养电子类人才的教学方法应该改善,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有更多就业优势。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中职院校的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教学方式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就三大点进行叙述。

首先是学生问题。面对如今学生是主体的课程改革,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细致研究。中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是中考失利人群,自身学习态度不端正,素质不高,且知识基础不牢靠,无较高的自律意识,给教师日常教学活动带来影响。而且电子电工学习难度大,较为抽象,学生学习无效果,并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对此科目的学习兴趣缺失,严重影响之后的电工电子学习。

其次是教学问题。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单纯进行理论知识灌输,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知识层次的接受程度。中职院校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而电工电子专业的知识较为抽象,有的学生易于接受而有的学生并不能理解教师所讲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学校根据课程设置的相关教学计划并不能有效执行,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学生理论课程教学时间占用实践课程教学时间,使其对电工电子类的教学理论重实践轻的情况,而这并不适合电工电子专业学习。

最后是设备问题。电工电子专业学习离不开实验设备,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实验设备并不能让学生做到“边做边学”[1]。学校经费少,不能配备相应的实验教学设备,抑或学校同一类型设备少,学生不能全面地进行实验设备操作,另外对现有实验设备的维护不全面,以及不能及时维修损坏的实验器材等问题都导致学生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效率得不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亦得不到提高。

2.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浅析

2.1培养学生兴趣,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面对当前社会对电子类人才的需求质量不断提高,中职院校对电工、电子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改善。而实践课程是和理论分离不开的,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基础,对实践活动太过于盲目,亦不能提升此专业的学习效率。针对中职院校学生特质,增强其素质教育及培养其对电工电子的学习兴趣是老师开展相关教学工作的关键。电工电子的学习目前并没有施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针对这一科目较为抽象化的特点,有一些课题可以展开这一教学方式。教师将理论课堂搬到实践课堂,用实验验证方式讲解学生的电子理论知识,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并且让学生实时操作,及时领会知识要点。如讲解电工技术课程中的《电机控制电路》时,实验室当做理论课堂,对着实物向同学讲解,在低压电器的结构、动作原理和作用以后,开讲控制电路,并且一边讲电路图一边和同学连线。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而且让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并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在讲解与操作的时候能更好地进行知识衔接。再者,在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练就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实践方式深化理论理解,让学生对抽象知识理解得更为彻底。

2.2明细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方案。目前中职院校施行“2.5+0.5”模式,学生实际在校有两年半的时间,而在这两年半间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培养技术型、设计型人才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对于两年半的学习需要建立学生最初以仪器仪表使用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的基础性实践课程,延伸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导的设计性和综合型实践课程活动。具体可为,一年级学生开设较为基础的实践课程,如设单相照明电路、电子技能训练,可以包括相关电子器件的识别、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及基础电子线路的焊接等。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年级的基础铺垫之后,可以根据专业分类的不同进行相关实践课程,如电动机的拆卸与装配、画图软件的应用、音视频技术、制冷技术等[2]。三年级的上半年可以进行综合型模块化训练。教师的职业素养及专业知识的含金量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深度,针对电工电子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多促进相关教学交流。教师针对学生指定贴合学生实际学习的教学方案,并且自身对电工电子实践课程予以重视。

2.3增添实验设备,优化实践环境。先进的教学环境,优质的实验设备,是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及增强器设计、操作能力的关键条件。学校从多方面加大实验设备投资,根据教学具体实践内容及计划,增添相关实验设备及实训基地。在数量及设备种类上符合学生电工电子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如低压电器安装实验室、制冷实习室、电工电子实训基地、pLC实验室、电子综合实验室等都是电工电子实践课程必备的实验室[3]。另外,对于实验室建立相关管理制度,针对不同实验室采取不同维修、维护方案,避免设备损坏。

结语

本文对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弊端进行相关叙述,并且针对当前电子类人才培养形势对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方案进行深入探析。希望本文可以对中职院校培养电工电子类的高技术、精操作人才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蒋杨涛.浅析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59.

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194-02

两院院士王越教授曾说过:“人类是否可以有统一的教育模式?不可能,原因在于,教育效果的发挥是在‘未来’的时空中,而‘未来’是无法详细预测和提前采取行动措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只能不断讨论和不断永无止境地改革发展。”为了提高电信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专业性人才,做好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储备目标,培养出的学生可以与市场直接接轨是目前各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专业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模式的总体设计,是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教学文件[1]。因此,针对国内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情况的分析,在借鉴和总结国内外电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及加强与工程背景紧密结合的思想,开展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研究适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不断发展的就业市场紧密接轨的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高校电信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1.国外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国外大都划分在电工类,也有归在计算机科学类当中。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其电信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可以分为电路、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及电磁场4大类。(1)电路类。电路类的体系结构以苏联和欧美体系最具代表性。其中,苏联体系注重理论基础,重视分析方法,授课内容强调其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欧美体系注重课程的实验教学及其工程应用性。国外的电路类课程教学体系多,教学内容涵盖面广,教学安排具有层次性,强调实验教学和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以工程应用为背景。同时,注重电路的工程应用背景、注重计算机技术在电路中的应用、注重电路问题的电磁场基础。(2)电子线路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设了“电路和电子学”、“微电子器件与电路”、“模拟电路”等课程及相关实验。英国剑桥大学通过本科前两年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在之后的专业课程设计中,更强调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开设了“电气和纳米材料”、“先进远程通信”、“电子传感器和检测”、“微电子机械系统设计”、“图像处理和图像编码”等课程及相关实验。(3)信号与系统类。国外信号系统类课程的建设在注重数字技术发展对体系的影响的同时,注意协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及时跟踪未来技术及其可能对课程产生的影响。(4)电磁场类。欧美大学的电磁学类课程的教学主要分为三步走:基础课程教学阶段、核心课程教学阶段和扩展课程教学阶段。基础课程教学阶段主要讲授电磁现象最基本的物理规律和特性;核心课程教学阶段主要讲授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特性;扩展课程注重的是与工程实践的接口。

2.国内高校。国内有442所高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其中辽宁省有29所。主要开设电路分析理论、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基础、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通信电路、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电磁场理论、随机信号分析、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主干课13门。

二、我国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近年来,国内市场电子类发展方向主要有信息服务,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型显示和数字电子及“三网融合”,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产业及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2014年1月,国内就业市场对电子信息工程类方向的职位需求占总需求人数5.7%左右,到2014年7月,电子信息工程类方向的职位需求增长到总需求人数的1/5。可以看出,电子信息类人才,在国内市场的需求量非常大,且呈现逐月递增的趋势。

三、培养目标的确定

1.基本定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将电子类和信息类紧密结合的宽口径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存储、处理、显示和利用等技术,接受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培养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系统与网络的软硬件开发及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基于该基本定位,在制定大连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别建设了理论类与技术实践类两大课程群,在强化理论类课程的同时,依托工程背景,突出实践应用,形成理论和实践并重、分析和综合并重的专业特色,具体做法是:厚基础――加大主要专业基础课学时,确保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牢固扎实,为今后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宽口径――加开“随机信号处理”、“现代通信技术”、“数据通信”、“DSp技术及应用”和“eDa技术及应用”、“卫星通信”等任选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重应用――增加实验比例,特别是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同时将电子系统设计、创新项目等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2.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信号与信息处理、传输、交换及控制技术,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制、生产与应用和开发能力,可在信息产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就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培养大纲制定的厚基础、宽口径、重工程实践和应用的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制、生产与应用和开发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确立了理论类和技术类两条专业课程主线。

1.理论类课程群建设。专业性和综合性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适应这个发展,我们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也应该朝着专业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开展改革,也就是在保证理论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工科类专业的发展方向。结合我们的自身特点及优势,制定了大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结构和实践类教学体系结构。理论类课程体系除公共基础课外,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将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三大模块,信息与系统和信息与通信两大课程群。信号与系统课程群包括:电路原理(含实验)、信号与系统(含实验)、自动控制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含实验)和信号检测与处理;信息与通信课程群包括: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含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含实验)及电磁场与电磁波。

2.技术类与实践类课程群建设。确定了理论体系结构之后,我们又开展了技术与实践教学体系论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指向,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与理论体系结构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完成了计算机四年不断线计划,建立了以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创新实践、毕业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五大技术与实践类课程群建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群包括:高级语言课程设计和高级语言编程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群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含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含实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工艺实习;eDa技术及应用课程群包括:eDa技术及应用(含实验)和eDa技术课程设计;微机与单片机课程群包括:微机原理与接口(含实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含实验)、电子系统课程设计、印制电路板设计;创新实践课程群包括:工程项目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机器人擂台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

五、培养方案的特点

经过多次调研、分析、修改完善及研讨,并经有关专家审核,最后形成大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4年的培养方案。其特点如下:

1.提出课程群建设的思想,完善课程体系结构。整个培养方案共分为两大类(理论类、技术类与实践类)、7小类(信息与系统、信息与通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子技术、eDa技术及应用、微机与单片机、创新实践)课程群。课程群思想的提出使得电信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变得十分清晰,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一目了然,便于师生理解和执行。

2.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与就业市场的直接接轨,必须对现有电信专业的技术实践类课程进行改革。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注重以工程背景为实践类课程设置的核心思想,力求建立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及应用、电子系统综合设计、eDa技术、DSp技术、嵌入式技术等相关课程建设,采取稳扎稳打、稳步推进的原则。

3.计算机四年学习不断线。为了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就业市场的需求,在课程设置中还注意设计了四年计算机学习连续化,实现计算机四年不断线学习[2]。

大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4整个培养方案的修订贯彻人才战略的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并获批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加强理论教学拓展,保持综合性、专业性的专业教学优势。坚持本科教育与工程教育接轨的教育思想,建设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编写注重工程应用的教材,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实现分类施教、差异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更强,系统观念、整体观念和分析能力都得到较好的培养,并且对自身的认识和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形成了独特的专业优势。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篇4

关键词:电工电子学;教学方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56-01

“电工电子学”是电工基础、电路基本分析、数字电子、模拟电子等电类基础学科的共称,是电类学科学习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他所有非电理工类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目前,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会用电工电子技术的“三基”和模块的集成技术解决本专业的一些实际问题,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概况,为今后的再学习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1]

然而该课程传统的教育模式是重理论轻实验,已不适合实践性强、应用性高、变化性快的“电工电子学”课程,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交叉学科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尤其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原课程教学模式侧重理论,感觉“上课好像都学会了,实践中好像都不会”,实验课时偏少,缺少操作和实践机会,与本学科结合不紧密,理论实践都是换了专业不换内容,一套教材教全校,导致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偏弱。为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行非电专业“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教学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理论教学、实验实习、测评考核等方面,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理论教学改革

“电工电子学”这门课程技术上集成了电工基础、电路基本分析、数字电子、模拟电子等学科知识,面广量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了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实验实习为辅,教学过程枯燥、抽象的课程知识更加显得乏味。[2]非电专业学生基础课程知识储备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简单内容能掌握,复杂内容难理解,对课程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且没有深刻理解该学科在其专业中的作用,学习主动性不强,授课教师就要在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举例,结合电工电子学及其专业,如电工电子在材料专业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到电工电子应用的广泛性及在其专业中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本课程特点,结合各专业特色,以各专业就业需求为目标,在授课内容上体现各专业的特点,按需教学。[3]针对诸如化工、材料、环境、地质等等不同专业安排不同授课内容;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对现有的内容进行增减,在课时分配时提高实验课学时数,增加实践和实习机会,提高动手能力,在理论课堂上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案例的剖析,增加趣味性、使用性强的案例,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给学生任务,参与项目,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理论及动手能力。

避免教案加板书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案加板书授课在讲解一些原理时略显呆板,不够形象,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多图片展示多动画视频演示,避免使学生觉得知识点晦涩难懂,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工作原理、教案实例,为提高学生思考主动性,结合实例讨论问题、引导及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实验实习改革

根据学生各专业不同,实验内容分基础实验、综合应用实验,基础实验可以全校一样,但综合应用实验根据不同专业分别设置。在基础实验环节掌握电工电子的基本实验技能,认知基本的电子器件,熟悉常用电子设备的操作方法,学会焊接安装调试。按实验要求完成几个基本实验。[4]通过该阶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综合应用环节,不同专业不同实验,先软件仿真再设计完成实验平台,在实验平台上完成几个应用案例。[5]通过该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能力。[6]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实训性实验,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实验部分分组学习,以实验项目为驱动,开发实验室,合理分步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全程跟踪,实时解答各阶段的问题。学生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建立并完善学生实验及实训基地,在校内以电工电子实验室为实验公共平台,分不同专业建立分实验平台;积极联系并建立相关专业的企业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更直接的教育模式,为以后就业服务。实验环节可组织学生结合企业环境实地考察电工电子在各专业中的应用,进企业参观学习,增进学生的兴趣,更好地促进就业。如有条件,跟班作业,了解企业环境,实践检验理论,提高就业后的适应能力。

三、建设并完善虚拟实验室平台

建设电工电子实验室网络教学的网站,收集各种实验教学及仿真软件,面向学生全天候开发,学生可以在网站找到各种软件资源,发挥计算机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并不断更新。利用仿真,验证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然后硬件实现。

网络实验平台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建立学习小组,网上预习实验内容,完成部分实验项目,网上提交实验报告;实验室的使用时间也可以网络预约;遇到问题通过网络老师解答,保留问答对话,以便今后其他学生参考学习。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跟踪学生学习进度,实时点评指导,快捷管理。

四、考核方法改革

为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进以比试为主的考核方法,课程表现、作业完成、实验实习、理论考试结合考量。弱化理论考试,强调动手能力,平时占30%,实验实习占40%,理论考试30%。

五、总结

为改变以往非电专业学生对本课程选修观摩的心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针对非电专业的特点和其就业行业的实际应用,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制作及丰富多媒体课件,注重增加实际操作视频信息,增加实验时间,自主编写适合各专业的实验教材,最大限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在实习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采取综合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进步和电工电子技术的普遍应用,必须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与时俱进,培养出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新乡.本科高校非电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探讨[J].集美大学学报,2013,14(1):119-121.

[2]叶挺秀,张伯尧.电工电子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霍艳飞.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考核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93-94.

[4]肖看,尹仕,严国萍.创新型电工电子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4):79-82.

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篇5

关键词:分层培养;工程应用型;研究创新型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124-02

当今高等教育正在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换,大学也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面对新的教育理念,大学必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社会需求和科学发展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这也是解决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矛盾的有效途径。当前,国内部分高校已着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尝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提出以“通识为基,工程为本”的理念,培养工程型人才;以“通识为基,创新为本”的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通识为基,创业为本”的理念,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分类培养方案。安徽工程大学信息工程专业根据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人才创新能力不强这一问题,提出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合肥师范学院根据地方发展需求和本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布局,提出了错位发展并明确“会设计、会制作、会测试”的微波射频工程师培养目标、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全程化能力分层培养模式”,而且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已初见成效。目前,这些培养模式更多地强调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方式,但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较少。基于此,根据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分层次的培养模式,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意愿,分为工程应用型和研究创新型的培养模式。本专业这种分层次的培养模式,既可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可以培养更多的研究创新型人才,也能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根据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和研究创新型的人才分层培养模式,提出了与之相应的课程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一、电子信息类分层培养的课程知识体系

现阶段的电子信息类课程知识体系是沿袭以前学术性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而提出的,知识体系比较完备。电子信息类知识体系主要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类、学科基础课和学科专业课程及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自然科学类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其实验、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课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通信原理和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相对学科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依据学术型培养方案的课程知识体系制约了工程应用型和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致使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环节较少,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因此需要根据培养要求,优化相应的知识体系。

1.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知识体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对自然、人文科学类知识体系不需要做调整,而在专业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上,需要加大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更多地突出其工程应用背景,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工程应用的实践。如在微波技术的教学中,引进射频仿真软件HFSS、aDS等软件,培养学生进行射频微波电路的仿真设计。在专业模块课的安排上,应重工程应用,增加电子测量、电子制作、pCB设计、射频电路设计和单片机技术及应用和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课程的课时,并开设与之相对应的课程设计,提高工程应用能力。

2.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知识体系。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在加强自然科学类知识的基础上,夯实电子信息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围绕电子信息科学发展前沿知识,在专业模块课程中增加工程创新能力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设与电子信息科学交叉的学科。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进行创新活动。组建相应的创新实验室和校园创新团队,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创新团队,定期举办校园创新大赛。

二、电子信息类分层培养的教学方法

针对工程应用型和研究创新型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其相应的教学方法应各有侧重,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在教学上侧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研究创新型的培养模式侧重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和学术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工程应用型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①改变教育理念,侧重工程应用意识的培养。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强化基础知识讲解的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和高频电子线路的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对电路的分析和应用能力,通过大量的实例,培养学生对基本常用电路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在课堂讲授的同时,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设计并分析基本电路,课后利用仿真软件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并借助面包板或焊接电路对设计的电路进行硬件测试。这不仅使学生熟悉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也掌握了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的教学中,加大工程应用背景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C语言或者matlab语言对课程中相应问题进行求解。如编程求解系统的响应函数和曲线函数,电磁波比较抽象,可以根据波动方程的解,编程绘制电磁波行波、驻波的波形。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在微波技术及微波射频电路的教学中,引入射频微波仿真软件HFSS和aDS等仿真软件,进行微波射频电路的仿真设计。国内许多从事微波射频领域的公司和研究院所都使用微波仿真软件进行微波射频电路和系统的设计。②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工程应用背景。根据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专业知识在各领域中的工程背景与实际应用。因此,在教学内容中注重工程背景的引入、设计应用及工程实例的详细讲解。如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中应多引入工程设计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同时应强化实践教学,在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和DSp技术等实践性强的课程中,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根据课程发展要求修改课程实验内容。同时修改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实行实践教学现场考核,提高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的主动性。

2.研究创新型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①扎实基础,开创研究探讨式教学。研究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敢于大胆地设想并具备一定的开创性。因此对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上应该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课堂上应讲透讲深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为研究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开创研究探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体,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如在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和通信原理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掌握这几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并能理解该内容,定期围绕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上讲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加大知识点的引申,可以大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写对主要知识的理解和新的认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②理论联系工程实践,丰富实践教学。在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突出理论联系工程实践,从开始的验证性实验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过渡到启发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和现有的实验平台,设计新的实验内容,并实施该设计性实验,把该设计性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考核环节。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增加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内容和课时。在课程设计环节中,鼓励学生使用新的电子元件和软件平台。举办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三、与分层培养相对应的师资队伍、教材的建设

为了顺利实施分层培养,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工程应用型师资队伍和研究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策略,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的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从科研院所聘用工程技能过硬和研究创新能力较强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讲授技术性和工程创新性的课程。教材建设应适应电子信息类人才分层培养的需要,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选择工程应用实例比较多的教材,同时组织教师根据自身的工程实例编写教材,使教师的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对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选择理论知识比较系统的教材,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电子信息类人才分层培养工作正在推进

在学校的支持下,我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着手人才分层培养的前期准备,包括课程知识体系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讨论、相应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在电子信息类人才分层培养目标的引领下,初步取得了效果,部分同学走进了实验室,在电子竞赛和挑战杯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篇6

关键词:实践教学;电子工艺实习,技能实训;电子工程设计;创新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作为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场所,如何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机制,迎接新形势对高职高专教育的挑战,结合永城职业学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一、实践教学基地新模式的指导思想

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教学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在广泛领域中从事电子产品与工程技术的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即是技术教育又是工程教育。它必须突出工艺技术和多种实践技能的训练,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以及系统工程的研究、设计、管理和发展。通过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新模式

1 电子工艺实习阶段。电子工艺实习是以工艺性和实践性为主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也是实践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电子工艺实习是技能实习,它不同于公益劳动,也不同于科技创新活动,其特色是学生在了解一些电子工艺的基本知识后,自己动手,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制作一两种实际产品。既是基础技能和工艺知识的入门向导,又是创新实践的开始和创新精神的启蒙。学生通过在电子工艺实习基地的学习,可以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学会安全操作规程,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同时,学生也可了解常用元器件及材料的类型型号规格参数和符号,主要性能和一般选用原则以及各类元器件的测量方法;熟悉电子装接工艺的基本知识和要求,掌握电子产品的手工焊接装配调试技术,了解表面贴装技术和其他新技术、新工艺等。最后,学生通过在电子工艺实习基地亲自动手制作电子产品,直接接触到初步的生产技术实践,将电子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紧密联系起来,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作风,达到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电子工艺实习中,我们强调其专业技术在实践操作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工艺知识、工艺技术和工艺规范。通过基础训练,初步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为后面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教学奠定必要的基础。

2 技能实训阶段。实训教学是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训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训的重要手段。它的特点是高等教育知识水平和知识技能、职业素质相结合;计算机仿真系统和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和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关专业职业证书相结合。我们建立实训基地,就是要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在这一方面技能的需要,营造一个职业环境,针对具体专业选择一些实用性和有发展的项目进行实训,以达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的目的。它主要强调学生进行工艺设计,工艺试验和工艺技术改造的能力;对产品进行生产、性能、质量全面的检查、控制和提高的能力。学生通过在计算机、电视机实训基地的训练,既掌握了计算机、电视机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核心技术及性能,辨认计算机、电视机的主要元器件;又能对计算机、电视机进行组装、调试、故障的诊断和维修;还能对计算机进行改造和升级换代。同时学生还了解了各种计算机、电视机相关外部设备和关键器件的知识和发展动态。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我们还将与社会上的职业技术等级鉴定和职业技能认证证书结合起来,体现技能实训的实用性和多面性,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

在技能实训基地的训练中,我们突出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技能和专业规范、企业文化和职业环境,使学生广泛了解和接触专业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培养学生的社会和企业的职业实践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为以后的系统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电子工程设计阶段。电子工程设计时将专业技术的系统理论知识和系统实践技能相结合,进行系统工程设计和实践的综合实践环节,是实践训练的高级阶段。它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完成由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化,以及进行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其突出特点是能在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教学内容上实现课程之间、学科之间的广泛交叉与相互渗透。通过有意识、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学生由初级的基本技能实践阶段上升到高级的综合系统工程设计和制造阶段,得到以学科为基础的整体综合能力的培养,以符合当今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应措施

为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时间,为加强实践教学间的相互联系、协调和渗透,建立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这种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在实践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进。

首先,我们将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实习、电视机实习和电子工程设计及各个实践环节进行了独立设课,并定为实践教学的必修课。对其各门实践课分别编写了教学大纲,选定了教材,并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了调整。既强调系统理论知识,又突出了实践教学各个培养环节的训练,加强理论与工艺实践相结合,基础知识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双基训练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

在实践教学设备配置上,尽量选择与社会经济发展,科研技术水平同步的仪器设备。同时,还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仿真系统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

在师资队伍的配备上,要求实践指导教师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又掌握现代工程技术、工艺技术,有极强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

在实践教学方法上,采取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师只进行课题项目范围的制定,只在设计方案方法上给与指导,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确定设计方案,实验的方法和手段,开出元器件材料和仪器设备清单,构筑试验平台,进行设计制作安装调试。

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篇7

【摘要】电工基础课属于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所设置的基础课程,此课程的课时比较少,但是它所涉及到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因此,

>>关于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分析《电工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论《电工基础》教学中的理实一体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电工专业中的应用浅谈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中职《基础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职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中职物理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浅谈中职教育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职电子电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基于“理实一体化”理念的中职电子电工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学案的中职《电子技术基础》“理实一体”教学策略的实施基于理实一体化的中职电子电工教学研究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理实一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电子电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电工电子技术》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4]曹春雷.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新教学模式初探――以《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138-140

[5]叶榕.理实一体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为例[J].信息化建设,2016.02:94-95

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篇8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职院校

一、中职电工实训课所面临的问题

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较难,该课理论知识点多,内容抽象,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学习基础较差,缺少日常生活经验,对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认知,故而难以理解理论内容。二是课程实施难度大,该课程是多门专电类专业的主干课,但是实训内容综合性强,实训难度大,因此在实训过程中难以顺利的贯彻教学内容。三是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电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究、思考知识,并且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进而才能够实现课程教育目标。然而,当前教学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动手操作能力却低下,学生这样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就业。究其原因,是课程教学与实际脱离,没有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佳。

二、中职电工实训教学策略

(一)课程设计要有针对性

教学的重要依据是课程设计,需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和学科体系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一方面,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因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既涉及学科面广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学科本身和不同专业对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需求不同。同时也要调整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做到理论应用与实训,实训强化于理论的教学效果。

(二)实现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电工元件的使用、基本接线和改造等实操技能,传统的先学理论后学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显现出独特的优势。例如,在进行交流接触器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先进行课堂讲授在进行实训教学的理论实训分离的样态,将理论课堂课堂搬到实训室,在讲授交流接触器的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结合实训教学进行深入学习;借此机会进行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连续性学习,使学生在实操过程中体会理解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优化教学效果。

(三)多层次的进行实训教学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不同,故而不能一概而论的进行实训教学,需要构建多层次的教学体系,按照实训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水平的高低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实训内容进行实训,以保证理论基础不足的学生能够学到最基本的知识、掌握最简单的技能,也能让有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善于思考的学生有更大的成长空间。首先,学生需要掌握最基本的实训内容,其中包括电路元器件的检验实训,电路原理的验证实训等实训内容,锻炼基础较差学生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其次是进行综合应用的综合性实训,该层次课程要求学生进行知识运用的整合,需要将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最终达到综合应该的目的,包括电动机星角降压起动电路、两地自动往返电路等。最后是进行创新性实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能够进行创新性应用,包括各种机床的改造。

(四)改革理论为主的考核方式

中职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操作人才,教学重点在于实操,因此,在教学评价方式上也要改变以往过于重视理论成绩、过于强调成绩的教学评价观念,构建实践取向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一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另一方面构建多种评价方式。考核体系设定上,实训设计占30%、操作技能占30%、安全文明生产占20%、理论知识占20%。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小结

通过根据学情的课程设计、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层次有重点的教学体系和实践取向的教学评价,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篇9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工电子技术探讨

对于欧美的工程教育体系来说,最重要的教育主要是电气工程训练,工程教育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课堂教学要和实践相结合,工程教育和实验内容要有时代性,要运用科学的工程训练方法等。而对我国来说。电气工程训练的加强也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1我国电气工程实训的现状和目标

电气工程训练的开展,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管理能力等。高等院校开展电气工程训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工程环境,让学生可以很好的掌握电气工程过程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过程。安全用电常识,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是电气工程训练的基本内容。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科生,应该拥有牢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具备电气应用的实际技能与加工工艺。学院应该重视对学生电子电气方面的训练,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在实际运用中需要的技能。

2电工电子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现状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在生活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作为实用性很强的一门科目,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践也是学院在课程设计中应该考虑的,保证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使思维,观察,学习,探索能力等得到提升,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先进性,应用性等,这对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开展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为电子电工类的学生学习这方面知识打下基础,二是,电工电子技术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三是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要与实际相结合,适应时代的发展。

3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践方式和内容

3.1电工电子技术实践的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一是电路基础知识与分析方式,主要是对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等的分析,二是电机和控制部分,主要是电磁学基础知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等,三是电子技术部分,主要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是与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一样重要。

3.2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三个层次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主要又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对基础实训内容重要性的强调。基础实训是培养学生个性能力的重要条件。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实践具体化,通过实践课程的锻炼提高学生自身的技能。二是加强对工程应用与设计的实践。技能的掌握是具有长期性,学生需要自主创新,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践能力想结合。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三是要实施开放式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鼓励,提倡共同合作,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参与到电工电子实践中。

4电工电子技术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

(1)目的明确,实训的目的是实用性,使学生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熟练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为了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在学习的开始应该让学生了解并且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这样学生才能很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2)观念转变,课程体系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传统的教学体系是不够完善的,这种教学体系主要是依据教材的理论知识框架开展的,虽然强调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但是却不能突出重点,因此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必要的,要转变观念,构建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课程体系。

5电子电气工程的实践方法

电子电气工程实践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设计性实验、分析检测实验、综合实验、工艺操作性实践。其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是项目化,对每个项目的产品都要求具有通用和简单的特点,还应该具有直观性,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可以很好的了解知识,掌握实践技能。

6电子电气工程实践的原则

(1)电子电气工程实践在进行课程安排时,主要应该包括现代电气电子工程技术的方方面面内容,要通过大量的综合性实践,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2)电子电气工程实践具有时代性,其内容,结构、功能都应该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要与工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结合,才能保证电子电气工程得到很好的开展。

(3)电子工艺、电气装配实习等是训练的项目,实践项目的重点主要包括检测,控制、设计、制作、调试等,通过对这些综合性内容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4)电子电气工程实践应该建设成为一种学生可以参加科技活动的平台,为学生的课外活动和技能竞赛的开展提供条件。

7结语

目前的社会竞争压力非常大,综合性的、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是社会迫切需要的,在这里笔者对电气工程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推广新颖的教学理念和完善的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出满足国家电气电工类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范瑞云.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J].科技传播,2011,07:194-195.

[2]雷学敏.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99-100.

[3]邓宏明.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1:124.

[4]刘德璋.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探讨[J].电子制作,2013,19:155.

[5]黄文浩.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5:219-220.

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篇10

关键词: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020-02

教育部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制定的专业规范中明确指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培养掌握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但是,从目前我国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来看,大多本科生的理论基础良好,但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缺乏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因此,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和特点,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高等工程本科院校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掌握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应用技术,掌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通过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分析、设计、开发、集成和应用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了解关于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政策和法规、理论前沿、发展趋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内容改革

1理论教学内容

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宽口径招生,强化公共基础,培养综合素质,拓展专业方向,按社会所需,动态调整学生专业走向,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可以将课程设置成基础、核心、提高三个模块。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电子电路系统的操作使用与维护维修技能,重点开设的课程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等;核心课程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对电子系统电路原理图的识读与分析技能以及对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能力,重点开设的课程有电工基础课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等;提高课程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应用模拟数字集成电路进行电子系统的应用开发设计能力,重点开设的课程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模拟、数字集成电路系统应用设计课程等。为突出课程教学中的实用性与综合性,应加大跨学科课程、也就是所谓的通识课程的比例,以适应专业宽口径的要求。如开放“电路综合设计应用”课程等。

2实验教学内容

(1)开放性实验

教师应积极改进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采取开放性方法,包括时间、内容、元器件等诸多方面的开放。一是给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实验时间。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公布开放时问,学生可以通过上网预约实验,灵活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二是学生除了完成教师规定的实践任务以外,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进一步扩展实践内容,由任课教师提供相关实验课题或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课题,学生自行独立设计方案和实验完成时间表。三是元器件的开放是指要把与实验相关的所有元器件发给学生,学生有统一的元器件库,在杜绝浪费的情况下,提交领物单,经培训老师签字确认后可以免费领取元器件。

(2)分层次实验

一是基础操作环节。该环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技能基础层实验为主,以电工基本技能、模拟电路实验、基本电子器件的应用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学生自行安装并测试电路,以此增强学生应用电子器件的能力,同时书写规范的实验报告。在该环节中,要强化基础实验课所必须掌握的各项训练内容,让学生们用实验验证相应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掌握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二是设计实验环节。该环节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综合设计性实验为主,教师只需要给出实验的要求,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进行方案的制订,通过应用大中规模的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系统仿真及虚拟实验、单片机应用实验、DSp技术完成应用电路系统的设计。综合设计性实验强调各专业实验之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强调多门课程与实际生活结合,强调关键知识点在不同实验中的灵活应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突破进取,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三是研究性实验环节。该环节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电子信息学科的科研课题或者学生自主研究的课题等,要求学生跟踪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既可巩固理论知识基础,又可以获得更多教材以外的学习内容,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

1电子工艺实训

所谓电子工艺实训,主要指在学生完成了基本的模拟电子课程和数字电子课程之后开展的实践活动。在过去的电子工艺实训教学中,由教师统一发放电路图、印制电路板或元器件等,学生只要将各个元器件连接起来既可,操作过程非常简单,没有挑战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或提高实践能力。因此,加强对电子工艺实训课程的改革,将基本的电子电路原理图交给学生,提出明确的标准、要求等,由学生自主选题,在充分了解原理图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经过教师认可之后即可进入制作印刷电路板、焊接电子元件和调试电路的环节。若完成了既定的电路设计基本功能实训任务,则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制作说明书。通过这一训练过程,增强了学生对电路设计的模拟实践水平,将所学的数字电路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并可自主动手进行电路操作,增强了实践技能。

2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

应按照工业园区实习公司的要求,修改部分教学大纲,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施能力。校内的实习可以和利用各类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既节约成本,又可保障学生安全,利于管理;积极建立“产、学、研”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可以直接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岗位,使学生得到真实的工程训练。

3课外教学活动

可以依据科研项目的性质和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他们提供实验室,配置仪器设备,推荐指导教师,以竞赛激励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其竞争、合作意识;引导高年级优秀学生进入专业实验室,以开放实验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学生适当参与科研活动,达到扩展学生专业知识面、提升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养成团队合作意识的目标。可聘请著名专家、教授对学生举行学术讲座,活跃学术氛围;还可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如网页制做、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电子科技活动。

四、教学手段改革

1制作高质量的Cai课件

应当在课堂中努力营造一种教与学的和谐教学环境,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凭借Cai课件的生动、形象、大容量等优势,以动画演示的方式将课本中的内容呈现出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充分利用专业的仿真软件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电路设计,这样可以大大减轻方案验证阶段的工作量,各种实验参考数据也能实时进行保存。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采用multisim电路仿真平台。还可以在ewB技术基础上,运用专业化的仿真软件进行电路工作模拟,它的功能非常强大,既提供了电路的多种仿真分析技术,如交流频率特性、参数扫描分析、直流扫描分析、傅里叶分析、瞬态分析等,又提供了虚拟仪表和仪器,如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数字万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功率表、示波器、扫频仪、数字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和逻辑转换仪等。还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各种仿真电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注重课程网站的开发与应用,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以此习题、补充相关资料等,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网络下载课件。也可以通过网络作为交流的园地,实现在线答疑、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介绍电子工程网站、著名电子技术网站等,通过这些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促进与专业电子工程师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使学生拓宽视野,随时了解电子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由各企业协办的新技术培训。教师分期分批到电子行业类公司挂职锻炼(半年以上),可以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指导电子设计大赛等活动,积累指导及工程实践经验。同时,要引进兼职教师,在电子行业类企业的专家和工程师中招聘兼职教师,充实到教学团队中,参与校内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实际教学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