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十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十篇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5:08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篇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安全

一、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简单地说,就是依托互联网的各种功能,比如云计算、搜索引擎、大数据和电商平台等,来实现的较新模式的金融运行模式,有更方便、更快捷、更多服务等特点,具有交易平台、支付、和融资等功能。主要提供了金融机构网络平台、小贷公司、电商网络供应链金融平台、借贷平台和信息供应与分析门户等。

二、互联网金融目前的状态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异常迅速,2012年谢平(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首次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提出“互联网金融”,人们关注度依稀平淡,好像没有引起兴趣,但时至今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成了人们街头巷尾办公开会热议的话题,也点热了网站和社交平台的话题,各场高端论坛相继开讲,其中《互联网金融:即将到来的新金融时代》更是开篇全新,它以丰富的案例,展开详实的比较和论述,给各类型的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路线,是互联网金融劈荆变革时代的缩影。

2013年余额宝上线,新浪“微银行”百度“百发”理财、微信支付平台、京东“京宝贝”网易理财等互联网金融竞争激烈展开。这些模式具备强大的用户端和大数据,甚至各个银行的网银和手机等也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

(1)比传统银行更快捷更方便。不管是网络银行理财购物,还是交易支付,即便是在上下班的路上或者是在深夜加班,网络银行就可以满足你的大部分日常需要,突破了传统银行时间、地域的限制,比起传统银行更让人容易接受。

(2)网络银行覆盖面广,业务种类多,互联网覆盖的人群多,。网络银行面对的是互联网或者手机前的千千万万的直接客户,网络金融的支付功能、融资功能、投资理财功能、购物交易功能等不但弥补了传统银行的不足,而且面对的人群比以往更多。

(3)网络银行关注草根人员,传统银行根深蒂固的执行的“二八原则”被网络银行彻底颠覆。传统的银行有很多服务网点,服务人员也多,但是比起网络金融的优势不免尴尬,因为传统银行的一般理财产品都是针对的大客户,20%的高净值客户的议价和维护成本过高。而网络银行关注草根平民,草根力量近年来不断壮大,契合了网络银行投资和交易起点低,门槛容易进,操作方便的特点。在互联网金融世界里,没有大小户之说,没有钱多少之说,随时都可以交易,在现实生活中买理财产品和基金从几万到上千万不等,而在淘宝店和余额宝等网络理财平台里,1元钱都可交易,这种巨大的诱惑力强烈的吸引着年轻的低收入的消费群体。

(4)网络银行比起传统银行节省了金融业务的交易费用,同时也比传统银行降低运作的成本。

(5)互联网的大数据处理和信息的及时性能够控制个人账户或者企业的信用风险,也可以及时倾听小微企业的心声,了解小微企业的需要。

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互联网金融的低门槛和它的共享性、草根性,让很多普通人分享金融收益,同时,在互联网金融不长的飞速的发展历程中,也备受瞩目和争议。在政策监管体制上,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监管上,有四种不同说法,分别是:不需监管是一种说法、创新协同监管是一种认为、可以先发展再监管是一种方式、还有尽快立法设立新机构。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过去的20多年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更现代化更方便。从2003年建立的阿里巴巴和淘宝,互联网的支付功能开始起步,这也是互联网金融的开始,它给互联网金融奠定了用户基础、商务基础和数据基础。最近三年,互联网金融进入了告诉发展期,传统行业抛弃了慢热的发展势头,迅速整合资源进入互联网化。

(2)建立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互联网金融是我们未来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甚至比尔盖茨曾断言: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21世纪传统银行将被灭绝,虽然目前我们看不出传统银行的走势,但是网络金融的存在和急速发展给了传统银行极大恐慌。但是金融产业必有风险,如何规避风险,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平台体系对于维护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和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来说至关重要。信用风险是一个关乎行业前行的基石,基石打的牢,才能建立起稳固的网络金融大厦。建立信用体系要以人行征信系统为基础,以互联金融平台产生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为资源,不断完善采集数据,建立起包括注册登记板块、信用评价板块、信息披露与更新板块等能够覆盖各个领域的信用体系,以避免出现信息不及时和信息不对称而发生的错误选择。

(3)互联网金融的完善的监管体制,同时鼓励互联网产品创新。互联网金融有别与传统金融,互联网精神崇尚开放和平等、分享与协作,传统的金融也主张责任和稳健,一个注重开放与分享,一个注重规则与风险。如何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制,就要考虑到其自身属性来设定监管规则。我认为,互联网金融要发展就像马光远提出的一样,要保证其有发展,给其足够的空间,但是也不能信马由缰,完全失控,而是根据互联网金融本身的特性,做好具体的监管事宜,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明确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系统进行产品细分,对高风险产品销售实行登记备案,对银监会和证监会要双管齐下,监管不同领域内风险产品。

中国金融业缺失滞后于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代表了金融产品内生性的新模式。对新的适应形势的产品要鼓励和引导,同时要加强监管,保护消费者利益。

参考文献: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监管;创新

在金融领域不断拓展的时代,信息科学技术与金融工具相结合,从而形成了新的金融发展模式,也被称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伴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越来越多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的金融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在效率、服务、成本和市场参与度方面更具有优势。但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方式,并没有解决困扰金融发展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风险难以控制等问题。金融创新往往是为了躲避监管而产生的。不难看出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大部分是由于金融监管的滞后与缺失造成的。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时代,金融监管的创新问题亟待解决,能否适应新的金融模式的发展,必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经济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网上购物、网上信贷和网上银行服务等互联网金融的雏形开始显现。谢平(2012)首次提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因而将对现有金融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在过去的20年内,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经历了两次巨变。

(一)传统业务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我国互联网金融实现第一次快速发展,主要标志是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业务的出现。

传统金融机构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广网络金融服务,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使得民间金融的生存空间更加狭小,但这并没有阻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进一步繁荣。

(二)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

21世纪10年代以来,突破传统金融创新的枷锁,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初见端倪,典型的代表包括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

1.移动支付。作为新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使人们摆脱时空和地域的限制,特别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使得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社会支付平台的地位有所下降。第三方支付平台将交易与结算对接,通过网络服务提高效率,保证交易安全并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受到买方和卖方的追捧。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难题。截至2013年1月,中央银行累计发放了223张第三方支付牌照。

2.社交网络。社交网络的核心是人际关系,它将抽象的社会关系具体化、数字化并不断延伸,扩大相互之间的影响。社交网络通过互联网构建信息共享和更新平台,从到传递再到使用,往往只需极短的时间。

3.搜索引擎。传统的搜索引擎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匹配相应的信息,将不相关的信息过滤掉,通过筛选提高信息质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搜索引擎与大数据、金融咨询、贷款资格评定等金融服务相结合。

4.云计算。金融分析需要大量数据支持和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云计算主要特征是计算能力强、存储空间大和信息服务完善,它能够同时处理各种数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并对信息进行甄选和分析。

二、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监管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模式是金融创新的新发展,是金融领域的延伸。从历史的经验来看,金融创新总是伴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在金融监管滞后的情况下,总会导致各种乱象发生。

(一)潜在风险的导火索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中金融交易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的产品错综复杂。再加上虚拟程度高,交易对象的潜在风险难以预测。二,与金融机构的业务相比,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合法性难以确认,不乏违法违规行为的存在。许多非金融机构借互联网金融的便利,非法集资,误导投资人,埋下金融危机的隐患。

(二)削弱货币政策的控制力

电子货币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逐步兴起,对传统货币发行机制构成挑战,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的格局将被打破。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需要对货币乘数、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要量进行测定,其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而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多采用数字化,货币资金的划转几乎在瞬间能够完成,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使得可供测算的货币数量减少,增加了货币当局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

(三)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对比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集团容易遭到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的双重攻击。考虑到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信息安全问题尤为重要。互联网金融是建立在高度电子信息科技的基础上,每一个环节,如网络硬件、网络运行和数据传输,如果遭遇技术困难或者病毒入侵,都可能使系统崩溃、操作异常,从而导致客户敏感资料泄露和资金流失,引发一系列金融事故。

(四)非法交易活动频繁

互联网金融交易的虚拟化程度高,金融机构主要是通过客户预留的密码或者电子证书来识别客户的身份。这种交易的隐蔽性不利于金融机构对客户的真实身份进行认证,一旦被非法分子利用,容易造成客户的损失和虚假交易。

三、传统金融监管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不足

(一)传统金融监管的滞后性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将金融创新推向了一个高潮,使得金融监管机构措手不及。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种类繁多,然而大部分金融服务得不到传统金融体制的监管,充分体现了传统金融监管的滞后性。p2p信贷服务企业、大众筹资网站等非金融机构通过社交网络为客户提供信贷服务,却不受金融监管的约束,也没有资金限制等基本准入门槛,只需要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即可营业。监管的空隙必然使得监管部门无法及时进行风险识别和处理,更不用说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现行监管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监管格局是由中央银行牵头,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分业监管。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混业经营已成为一种趋势。金融混业经营不仅导致金融监管体制的重大变化,而且也使金融监管的重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三)传统金融监管措施缺失

1.监管政策法规缺失

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迅速,而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政策法规明显滞后,政策缺失必然导致监管真空。

2.监管手段不足

互联网金融模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交易虚拟化、对象全球化以及跨时空快速交易,给金融监管当局带来很大难度,传统技术手段无法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变化。

3.监管队伍欠缺

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需要监管当局配备一批网络技术和金融监管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从目前的情形来看,监管人才队伍无法满足实际监管的需要。

4.国际合作机制不健全

互联网将各国金融市场连成一个整体,金融国际化使得金融监管不能局限于本国的金融市场,还应加强国际合作。

四、金融监管的创新发展

(一)以新的视角审视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价值是倡导“开放、平等、分享、协作”,最大程度得实现效率和公平,而不是金融交易的单纯虚拟化。互联网金融模式拥有强大的活力和特有的创新之处,与传统金融模式有显著的区别,并不仅仅是传统金融模式的补充。金融监管当局应该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本质是“安全”与“效率”的博弈,在衡量二者的利弊事,应当坚持效率优先原则。

(二)建立新型综合监管模式

新型综合监管模式包括综合监管机构和综合监管体系,能够适应互联网金融跨界经营的需要。尽管互联网金融模式对金融监管带来了更高的挑战,但是摒弃我国分业监管的基本准则会造成现有体制的巨大变动,还会耗费高额的成本。在坚持分业监管的基础上,新型综合监管模式应该逐渐推进,慢慢贯彻落实。首先,加强“一行三会”的协同合作,坚持信息共享和联席会议等合作机制。在国务院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减少目前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的情况。

(三)坚持审慎监管的理念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美国推行审慎宽松的监管政策,取得不错的效果。类似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审慎监管的理念也值得借鉴。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门槛高,而国内缺乏其他合理的融资渠道,使得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推动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应运而生,并受到企业和各投资者的追捧。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低,有效地缓解了融资难问题。适当宽松的准入门槛能够扩展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范围,增加产品供给,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传统金融产品的发展趋于成熟,实行严格的监管规范有利于控制风险。对于起步较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若不加以区分,照搬现有的规章制度,将阻碍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监管当局应该坚持宏观审慎监管的原则,以防范系统风险为重点,适当减少约束壁垒,鼓励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来提高市场活力。同时,把握监管尺度,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利用风险评级和市场规则评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优劣。

(四)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消费者与金融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无法逆转消费者在金融交易中不平等的地位。传统的金融合约看似公平,但实际上对消费者不利,而良莠不齐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市场更加深了市场参与主体间的不平衡。一旦发生经济纠纷,高昂的维权费用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消费者往往充当最终受害人的角色。为了实现金融市场的实质公平,金融监管当局可考虑对金融消费者实现针对性保护,适当加重金融企业的责任与义务。

信息资源是互联网金融模式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面对目前出现的消费者金融信息等安全事件,监管当局应予以重点关注,增强非金融机构的责任意识,加大对违反规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惩罚力度。对于消费者而言,掌握金融相关知识,明确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才能得到更好的金融保护。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14-16.

[3]陈海强.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2014(1).

[4]汪振江,张驰.互联网金融创新与法律监管[J].兰州大学学报.2014(9).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篇3

互联网金融实体经济支撑作用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优势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综合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我国金融业已经进入互联网金融阶段。在这一阶段,互联网用户急剧增多,消费者的网络消费习惯逐渐形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且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在满足实体经济发展、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信息技术革新、普惠金融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1、交易成本低

传统的金融机构,一般都包含较多的经营网点,拥有专职的人员进行信贷业务。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节省了传统的金融机构所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等,使其交易成本大幅降低。而且互联网金融弱化了金融的中介作用,在金融监管严格的中国,金融创新显得非常重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取代传统的融资手段,成为中小企业获取融资和收入的重要来源,降低融资成本。

2、利用大数据控制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大数据,大数据金融就是将海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收集,通过分析这些海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将尽可能多的用户信息提供给互联网金融企业。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搜集与处理分析能力,针对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易记录等材料,进行信用等级评估,由于数据充分,事前风险量化较为准确,可以大幅降低风险。同时利用大数据还可以克服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信息公开化。

3、效率高、覆盖广

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机处理,操作流程标准化,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候,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如阿里小贷依托电商积累的信用数据库,经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引入风险分析和资信调查模型,商户从申请贷款到发放只需要几秒钟,大大提高信贷效率。而且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在互联网上直接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便捷,客户基础更广泛。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策略分析

1、不断优化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实体经济稳步推进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不仅是金融良性健康运行的内在需求,也是实体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让互联网金融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应该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引导和监管,不断优化其服务实体经济的环境。首先,建设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其次,在我国传统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互联网金融模式和实体经济的适应性,在政策环境方面应鼓励推动金融结构转换与实体经济相协调。最后,制定科学互联网金融的国家发展战略与产业政策,优化金融市场结构,使其符合经济发展阶段要求,进一步促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与创新发展。

2、引导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但其主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却很少。比如我国小微企业占到经济总量六成以上,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到我国就业总人数的八成,上交利润占我国上交利润总额的四成,然而其获得商业银行贷款却只占总量的两成,融资难问题非常严重。要使互联网金融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就要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通过与互联网自身的特点相结合,优先考虑实体经济需求,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覆盖传统金融业的服务盲区,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的更加充分、合理。

3、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监管

我国互联网金融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技术、平台等还不够成熟,使得互联网金融不仅具有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风险,还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外溢性等特有的一些风险。在服务实体经济时,一旦发生金融危机,不仅影响金融机构自身,也会迅速影响到其他市场主体。所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是促进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在保持互联网金融创新活力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进行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同时健全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标准,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规范有序发展

4、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对现有的金融体系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而建设金融市场体系要牢牢把握市场导向和服务实体经济需求这一根本,首先要保证资金供给,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供给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有效性,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金融市场创新,适当弱化传统金融在资金供给方面的支配地位,更多地依靠市场来集聚和配置金融资源,使金融资源能够顺畅地流向实体经济的不同层次,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高效对接,弥补我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短板。

三、小结

没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的互联网金融是不能长久的,这样的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而金融最重要的功能也是服务实体经济。基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实体经济发展困难的现状,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仅对提高经济效率,刺激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助于实现国家普惠金融的政策,建立完善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我们要时刻关注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解决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第三方支付

一、选题背景

当互联网逐步渗透各行各业的时候,互联网的金融业务更是蓬勃发展,诸如网上银行、手机支付、手机银行、p2p网络借贷平台、阿里金融等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显示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以电子信息网络为依托,利用信息优势构建信息技术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新兴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金融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必将打破旧有模式,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同互联网金融展开竞争与合作。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一)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影响

移动支付和网络借贷迅速崛起和繁荣壮大,第三方支付也在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凭借其服务时间短、渠道和服务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这一发展趋势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商业银行动作愈发频繁,各种宝和各种钱包不断上架,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大幅下降。以余额宝为例,面对余额宝比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高的多的收益率,客户竞相把资金投入余额宝,导致商业银行出现短暂的资金链断裂。余额宝还把吸引的资金以较高的利率再贷给商业银行使用,通过利差再实现余额宝的收益,商业银行因此不得不以更高的成本冲抵原本可以以低成本使用的资金。

阿里巴巴马云曾这样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商业银行也纷纷推出类“宝宝”产品保卫自身存款份额。商业银行的个人存款业务中受到最大冲击的就是份额分流,具体的表现就是活期存款的理财化。互联网背景下,居民的理财背景高涨,存款向理财搬家的运动趋势愈发明显,持续冲击商业银行存款业务,不仅分流增量存款,甚至还将分流存量存款。

(二)对服务体系的影响

传统金融业以实体服务为主,主要渠道是柜台,传统银行的这种服务体系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较大,客户要到固定的服务地点办理业务,有些时候还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排队等候上,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金融业的业务发展。而互联网金融将服务虚拟化,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量业务的办理客户只需要轻轻点一下鼠标就可以完成,整个办理过程需要的也就是几分钟,客户可以自己随意根据需要选择时间和地点,方便快捷、交易成本低、资金的配置效率大大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虚拟化并不意味着服务质量的缺失,网络客服耐心答疑解惑、网络支付有安全保障,还可以免除手续费,还有客服跟踪解决后期问题,全程虽然看似无人,但更具人性化。

(三)对货币制度的影响

传统金融业下,中央银行制定行业规范,特别是存贷款利率由央行统一制定,各商业银行必须执行此利率,且流通中的多是纸币,存贷款成本高昂,互联网的出现了是对传统货币制度的挑战。金融是特殊的行i,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制度的一种创新,它的发展国家影响货币体系的变革。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改变了货币的供应方式,传统金融货币供应主要通过银行体系,亲自到银行办理相关业务,而互联网金融的去货币化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信用卡支付,货币供应更加灵活,手续更加便利,成本更加低廉,货币的流通速度明显加快。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居民的生活成本。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打破了传统金融对资金的价格垄断,各市场主体竞争加剧,为了筹集资金提高存款利率,实际上提高了货币的市场效应,货币的供应和利率变化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加深,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得进程。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

(一)互联网对传统金融业体制的挑战

在我国的传统银行业中,中央银行是存贷款利率的制定者,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受央行管制,严格按照央行制定的存贷款利率开展业务。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行,存贷款利率在逐步开放,赋予金融机构很大的自由权,例如保险费率市场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造福了消费者。但是,我国的利率亦或费率市场化程度较低。互联网工具的出现,打破了限制,追求在最小的风险下实现收益最大化,例如期货交易、期权交易、信用违约互换等,从表面上看来,选择这类金融工具,降低了自身的风险,但究其根源,我们可以发现,风险只是简单地被转移,而没有被消灭,一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金融的系统风险。比如一些表外的金融工具,风险大多潜伏在良好的表面,具有不可视性,一旦风险爆发,危害将进一步扩大,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严重的将会危机整个金融体系。

(二)互联网对传统金融业经营理念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深刻地改变了传统金融业的竞争和监管理念。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以“产品”为核心,互联网金融则不一样,互联网金融策略是体验至上、用户至上,真正实现“用户至上与产品营销、私人订制与大众服务”的统一,互联网金融推销的不是产品,而是根据客户的需要定制,满足大众化的需求,颠覆了传统的竞争理念;互联网的监管理念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处于狂热的创新阶段,风险漏洞较大,出现了传统金融业所未曾遇到过的网络风险和营运风险,此类风险对于传统的金融业是陌生的,传统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技术不能够处理和化解这类风险。数据缺失风险、连锁风险、数据安全性风险都是基于互联网平台而出现的新兴金融业风险,需要我们怀着探索的心态和严谨的态度积极处理不断出现的风险,适时调整风险理念。

(三)互联网对传统金融战略导向的挑战

传统金融业的战略主要是开展线下业务,从实体经营入手,开拓市场,而互联网依托强大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大大节省了成本,线上线下同时攻破,以线上经营为主,突破了传统金融业的各种局限,冲击了现有的战略导向和规章制度,挑战经营格局和行业限制,实现金融内部与金融和实体的结合的密切程度进一步提高。传统金融业的战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进步。

(四)互联网对传统金融监管理念的挑战

互联网对传统金融监管理念的挑战并非体现在金融监管本质的颠覆,因为不论是互联网还是传统金融业,一样改变不了金融的本质――信用,两者的监管都是对信用的监管。传统金融的监管理念多以保守型为主,在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之间,传统金融业更加注重安全性,将安全性放于第一位;而互联网金融则注重收益性和安全性的平衡,运用风险收益新型管理理念,主要依靠高收益吸引客户,同时安全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以余额宝为例,收益高于银行同期利率,公开透明监管保障资金监管。

(五)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务的挑战

传统的金融机构业务主要为存贷款,收益直接表现为存贷款的利差,互联网基金的问世对传统的金融业务影响较大,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银行的存款业务。互联网基金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几乎无风险,凭借这种优势,互联网基金与存款业务之间开展激烈的竞争。2014年一月末,在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在中国统计局的官方网站上可以查到,一月份非金融企业存款相比上一个月减少2.44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额1543亿元,住房存款增加1.81万亿元,银行间的个人业务与互联网基金货币基金之间,已经开始宣战,双方在争夺“地盘”。

从支付宝的试运行情况来看,用户投入的理财金额大多在几百元,这与银行的传统业务实际上是差异化竞争。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讲座中曾提出这样的见解,即使从短期看,网上理财新兴模式对银行业务的冲击现在还不是特别明显,但未来一定会逐渐增大。

四、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从互联网发展的具体形态来看,互联网将会带动金融业不断创新,开扩全新的领域。在两者结合日益紧密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已初步显露,合理分析与总结之后,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做出如下展望。

一是传统支付将退出历史舞台,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将将替代传统支付业务。2011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为1059亿美元,预计五年内将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2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12.9万亿元,同比增长54.2%,其中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511.4亿元;截止到2015底,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网民数量已经高达4.5亿,而且随着移动支付的不断推广与宣传,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二是传统的证券交易逐步电子商务化,甚至众筹投资模式将替代传统的证券业务。证券业务电子商务化将实现客户开发、维护、营销、交易、结算等环节等都放在网络平台进行,形成系统完整的网络交易模式。众筹是指,集中大家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中小企业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是最热门的创业方向之一。

三是网络分行将成立,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将逐渐消失。互联网金融通过高速传播和用户聚合的方式,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交易成本,使得适合个人的融资模式逐步由设想变为现实。2007年8月中国第一家p2p信贷公司―拍拍J成立,截止日前,全国p2p信贷公司共超过300家,行业交易量高达1196.49亿元,银行的产业结构、产业体系将不断调整。

【参考文献】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现状发展新思路思考

一、我国“互联网+”与金融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与金融含义

俗话讲:无支付不金融。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大部分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都需要通过进行交易完成,而完成交易的最后一步就是支付。对于传统金融来讲,虽然传统金融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并不断的发展,但是对于支付组织、支付形式、支付工具、支付功能的实现程度,与互联网时代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第三方支付应需而生。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建立和发展,电子商务概念逐步得到认可,而互联网支付工具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为互联网支付工具提供了平台,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对于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来讲,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当然,也不是和传统金融没有任何关联,更不是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的异类。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二)“互联网+”与金融发展现状

从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主要内容包括互联网借贷、支付、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消费金融。我国互联网金融是在大数据、社交网络、云技术及搜索引擎等不断突破和发展的基础上成长史你和发展起来的,截至目前的发展过程大概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即2005年之前,互联网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协助银行将具体业务融入网络,这也是这一时期,互联网与金融的首次接触和合作,但是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业态。

第二个阶段,即2005年至2012年,这一时期,随着网络借贷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诞生并迅速发展,2011年,人民银行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标志着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已经由技术层面上升到金融业务层面。

第三个阶段,即2013年开始至今,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金融呈爆发式发展,这一年也被业界誉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同时,这种爆发式的发展引起了监管部门及业界的重点关注,同时互联网监管问题也逐步题上日程。《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也在2015年正式出台,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框架开始确立。截至目前为止,具体的监管制度也在逐渐完善中。

二、对“互联网+”与金融发展新思路

(一)从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相互关系的角度考虑

目前,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关系来看,存在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传统金融终将被互联网金融所取代,因为互联网金融完全颠覆了传统金融;而第二种观点则认为,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之间是互补的,可以进行互相促进、共生共赢。

事实上,随着计算机、移动终端、网络、移动互联网、通讯与传输、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业也逐步出现了新的特点,网络行业与金融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逐渐重叠甚至融合。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在作用和功能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互联网金融“海量交易、小微金额”的特点,可以充分满足中、小、微企业及中、低收入阶层的融资需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所以,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所构成的是具有内生动力的金融体系,二者可以共生共赢。

(二)从创新驱动与防范风险之间关系的角度考虑

互联网金融对于我们来讲仍然是新生事物,其发展也受到市场环境及其力量的动,创新动力充足,创新热情饱满,但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互联网融入金融以后,其实并没有真正改变金融服务的本质,因此,金融业存在的一些风险特点仍然存在,比如广泛性、突发性、传导性等风险。当然,凡事都需要有底线,不管是进行创新,还是风险防范,都应该有。创新需要严格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要求执行,不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当然,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我们也不能降低对风险的防范。其实,风险防范和创新驱动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可以做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比如,创新驱动可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充分且及时地反应市场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更早的制定出应对市场风险的举措。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将对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

(三)从处理互联网行业垄断问题的角度考虑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行业垄断一直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而且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的理论证明行业垄断问题已经过时。虽然,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出现了一段时间,并且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垄断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体现出来了,比如,根据目前的数据显示,第三方支付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慢慢的显现,支付宝、财付通、快钱及汇付天下等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80%,而且仍然在不断增长,这只是短暂的现象,还是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是我国独有的现象,还是世界各国的共有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实际业务中必须思考的内容。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促进金融包容具有重要意义,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了大门,在满足小微企业、中低收入阶层投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引导民间金融走向规范化,以及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等方面可以发挥独特功能和作用。在当前我国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监管[J].武汉金融.2016(01).

[2]邱家龙,曹彦栋.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途径[J].财务管理.2014(12).

[3]王永利.“互联网+”与金融发展新思路[J].评论.2015(8).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篇6

关键词:中国;美国;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业;脱媒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引言

2013年,可以说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元年,p2p、众筹、支付宝、余额宝等新兴支付、信贷模式纷纷兴起。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就已到达了蓬勃发展的阶段。美国是民用互联网技术的发源地,我国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金融种类都能在美国找到“模板”。从微观基本原理上来讲中美两国是相同的,但从宏观方面来说,中美两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不同,金融机构的健全程度以及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仍有很大差距。美国每次对待互联网金融所带来冲击的应对措施无疑对中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由于存在差距,我国仍需要进一步进行比对、探究与摸索,来防范风险并进行有效监管。本文将立足于此,对中美两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进行比较,找到差异,并给出我国今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的看法。

一、21世纪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种类

互联网金融,我国金融当局的描述是: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支付、信息中介、资金融通。对此,业界对于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冲击,大致可分分为两种主要观点:一是认为互联网金融于不久的将来会对传统金融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冲击。一是认为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是对传统金融模式的辅助与补充,仅为渠道上的创新,而在本质上与传统业并无本质区别。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从模式上来说有第三方支付与移动支付、传统金融行业的互联网化、p2p与众筹、大数据金融和虚拟货币几种重要形式。下面就几种重要分类进行分析:

1.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

首先要提出的就是现有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与升级,较为典型的是网银升级与atm升级。以及在货币基金方面的形式创新,如余额宝。除此之外,互联网还为传统金融业务提供了机构与平台,例如基金网。互联网金融带来了传统业务的升级、重组与优化,使得现有业务更加便利、安全,并且更加高效的完善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基础业务与服务。

2.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体系,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创新。它主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移动终端的智能化,使支付体系与互联网相融合,使支付趋于网络化。当然,移动支付体系形式繁多,但其核心原理是网关支付账户模式。它主要通过第三方来提供支付接口将客户与商户连接起来,运用第三方功能进行支付与担保。支付宝就是通过备付金账户来建立第三方支付体系。

3.互联网信用业务

互联网信用业务主要是进行网贷,如p2p(人人贷)和大数据金融来进行网络债券融资,众筹,进行网络股权融资。p2p是基于双方的信任机制来进行贷款交易;大数据金融则是直接利用数据介入市场将客户进行匹配。互联网信贷业务加速了金融脱媒、资金融通,跳过商业银行筹集资金办理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带了冲击。

4.互联网虚拟货币

最典型的互联网虚拟货币是比特币。虚拟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制定与货币发行,但由于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极为严格,几乎禁止流通使用,所以虚拟货币并未给我国的传统金融业务带来实质性影响。

二、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阶段与思考总结

实质上,美国并没有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他们把这一模式成为“电子金融”。这一概念显然比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更加广阔。(以下均称为互联网金融)由于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史较长,下文会从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来分析美国的互联网金融:

1.上世纪90年代初期,民用互联网开始技术发展

九十年代初期,万维网与网络浏览器接连开发,使互联网向金融业,商业领域扩散。1993年,通过网络经济学理论,互联网金融的普及极大地降低了金融的交易成本,并扩大了金融市场的规模,之后的信息革命更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金融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进而使得流动性大幅提高,衍生市场也开始蓬勃发展,规模经济的形成更加速了金融脱媒。

2.2000年以后:高科技产业泡沫破裂

2000年后,美国对于高科技的投资热度明显下降,投资者心态也逐渐由盲目乐观转为平和理性。由于互联网所带来的冲击,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趋于信息化、网络化。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增加,使传统金融机构的结构和策略都发生了重大转变。美国市场面临着巨大监管挑战。美国此阶段的研究与应对策略无疑对中国有很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3.2008年次贷危机、金融危机以来的发展

2007年,p2p面向客户发放贷款,成为有巨大潜力的网络融资平台;2009年,众筹――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兴起。它面向公众筹集小额资金,让有创造力的人获取。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货币市场受到严重的挤兑,收益也急剧下跌,互联网金融优势不再,跌入谷底。

4.美国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总结与思考

美国是互联网金融的先驱。在上世纪90年代就比较完善与成熟。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地理与距离的局限,对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实现了银行的规模经济,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并实现了衍生交易并降低了获取信息的成本。没有互联网金融,就没有90年代的银行并购潮,就没有次贷危机与金融危机的产生。

三、中美互联网金融的差异

整体上来讲,中美的市场发育程度是不同的。90年代时,美国面临着通货膨胀,金融脱媒,货币市场基金迅速发展,存款增速下降,而中国正处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阶段,进行利率管制和一定的负债脱媒。当今,中国所经历的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正与70、90年代的美国所受冲击类似,不同的是,中国背景情况复杂,人口众多更容易达到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

对于中国来说,传统的互联网金融更占优势。互联网金融难以取代传统业。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业的升级、弥补、创新。但其必须要根据冲击程度进行一定的调整创新,甚至要谋求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总之,冲击不会带来颠覆,更多的是在防范垄断与不正当竞争中使竞争与融合并存。

参考文献:

[1]陆晓明.中美影子银行系统比较分析和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4(1):55-63.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企业金融交易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在现代企业的金融交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在原有金融交易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新的金融方式,促进企业的发展。但同时,企业不能忽视传统金融,因为传统金融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优势,而互联网金融正处于起步阶段,本身也有些不足之处。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定义

自互联网金融出现以来,业内始终没有对其内涵和外延的定义达成一致的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是种新兴产业,还在持续不断的变化与演进之中,况且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也在不断地进行着交替融合。不可否认,这种融合在不断地加快和深化,其趋势不可阻挡。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主创人马云曾表示,希望借助互联网金融促进传统金融的发展,并同时给传统不能提供很好的服务的80%企业注入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的因素,利用互联网便捷的优势推动更多企业金融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从马云的诉求可以窥见些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其对生活各方面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进行了各自的表述,综合各家的看法,我们不难从广义上得出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所谓互联网金融,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与金融的体化,是借助互联网“便捷”、“共享”、“公平”、“开放”的优点实现金融交易过程中的支付、资金服务、金融服务等操作,从而带来诸多便利。当然,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也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

二、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

在现在的传统金融领域中,各类金融技术的应用、风险的控制和产品的设计能力都已经相当成熟,远非刚刚起步时那样简单。在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兴起时,传统金融负责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在时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出现,由于其更多、更独特的优点,互联网金融涉及了更大的企业和一些新兴领域,比如各大企业理财产品的销售、第三方支付和p2p贷款等,这些业务对互联网金融来说,还算是比较简易的,它们或者不需要进行产品设计,或者基于系统完成,或者不需要太多流程。然而对于企业需大量的金融技术积累才能够完成的投资银行、衍生品设计等高端金融业务,由于相关技术的缺乏,互联网金融也无法完成。现代企业的发展对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金融业还需进步的更新和发展。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互联网金融在支付、理财、融资和外汇合作风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可以作为企业的种战略平台投入到更广阔的使用领域,因为这种战略平台具有传统金融不具备的优点应:首先,这是一种大数据平台,所谓大数据就是既包括结构性数据,又包括非结构性数据;既包括自身数据,也包括第三方获取的非自身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企业可以认识客户,了解客户,从而与客户取得更愉快的合作。其次,这种战略平台可以进行更广阔、更深入的交汇,在企业传统的金融模式中,企业可以同时为a客户和B客户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但却不能将a、B讲个客户关联起来。而互联网金融业可以将两个客户关联起来形成像a2a、a2B、B2B这样的金融链条,这样企业可以变成个信息的提供者,变成个联系的服务商,这有利于企业节省定的财力物力人力。最后,这个平台是无边际的,除了传统业务内容,企业还可以结合时代的发展,利用互联网金融开拓出新的业务领域,进行综合化服务。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各有优缺点,但互联网金融方便、快捷,拥有广泛的平台和发展空间,唯一不足的就是容易出现信息安全隐患。企业要综合应用这两种金融形式发展业务,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

支付方式、信息处理等方面,互联网金融有着传统金融无法比拟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青睐,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得发展前景相当乐观。互联网金融在支付方式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便捷的移动支付,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在银行网银系统开立各类金融账户,并通过移动网络进行证券、现金等金融资产的支付和转移。这种支付方式以电子化的支付清算代替现钞流通,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在信息处理方面,因为有大数据、云计算等的网络技术保障,企业双方的交易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公布和传播,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相关客户的搜索而最终形成时间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有利于企业的宣传和更多客户关系的建立。可见,在企业的整个交易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大大缩短了交易链接、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它还可以给出任何资金需求者的风险定价或动态违约概率,可以降低企业交易风险。

互联网金融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除了以上几方面,在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p2p小额信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等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困境对策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新兴行业,利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在线支付功能和通信技术形成的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拥有互联网、在线支付、搜索引擎等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市场信息不流通的问题,使市场具有充分的实效性。运用互联网交易的双方在资金安全上所要承担的风险非常低,金融产品的审阅、交易都可以运用在线支付的方式在网上进行,这种交易方式可极大降低交易过程中交易的成本,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的根本区别在于其采用的媒介不同,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特性赋予互联网金融强透明度、高参与度、更好的协作性、更低的中间成本以及操作便捷等一系列传统金融行业不能比拟的优势。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研究

1、网络安全问题

互联网金融的网络安全问题一方面是客户信息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支付安全问题。首先,客户信息安全问题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最近又引起了国家信息办公室的重视。其次,就是支付安全问题,以支付宝为例,现在不但提供购物支付服务、银行之间及银行与“支付宝”之间的转账服务等基本第三方支付服务,最近又开始推广“当面付”产品。支付服务品种越来越多,支付安全问题也是亟待解决。如何通过技术等手段更好的解决客户信息安全问题和支付安全问题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社会认知问题

包括余额宝在内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着大型互联网企业成功的互联网商务平台实现的。由于本身拥有众多的客户和支持者,互联网企业基本实现了新产品上线,立刻赢得广泛关注和信任,这也为新产品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如此成功的互联网平台也经历了阵痛期才积累了众多客户源,并非一蹴而就。这样成功的互联网平台毕竟还是少数,消费者是否能够认同其他互联网企业开发的金融产品还不一定。这就使得类似互联网金融的大规模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互联网金融产品管理问题

互联网金融发展至此,成功案例基本上都是由互联网企业牵头的。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营销管理方面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传统金融行业已经发展了若干年,在金融行业发展中的积累是互联网企业不能相提并论的。面对老练的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持续管理好自己的金融产品,并与实力雄厚的传统金融行业一较高下还是未知数。

4、法律规范问题

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个新生事物,到底适用哪一部法律进行规范,至今仍有非常大的争议。就现在而言,互联网金融产品如果出现问题,客户的利益是否能够真的有保证还不得而知,消费者是否有法律保障也还不确定。由于互联网金融主体界定本身就缺乏法律依据,从而导致主体权利义务不清晰,监管主体不确定,监管范围和方式不明确。另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界定不明确,金融行业也应有份权力清单,这样可以在有效地处理自律与他律的关系下为民间金融提供相对自由的金融创新空间,从而为互联网金融创新注入动力。我国既有的监管部门都是针对金融机构设立的,尽管有人认为功能监管可以解决监管缺位问题,但是思维定式导致了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缺乏针对性,从而可能诱发互联网金融创新发生以逃避监管为目的的异化。

5、金融监管问题

传统金融行业的监管已经发展的比较规范,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肯定在监管方面存在漏洞。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相结合所推出的金融产品因为并不受空间和时间约束,且客户范围广泛,比传统金融行业监管难度更大。如果不能解决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对于其未来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对此,博鳌论坛上提出了“疏导”的方式。互联网对金融的影响刚刚开始,过度的监管会扼杀创新。余额宝是搅动金融市场的鲶鱼,它的意义不在于颠覆传统,而在于敦促金融机构进行自我革新,因此,对余额宝的监管也应以疏导为主。

三、互联网金融问题的对策研究

1、网络安全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支付宝选择尽量将风险控制后台化。例如,后台会对客户的支付进行在线监控,发生场景变化、支付习惯变化等做出跟踪,如有异常安全等级自动提升。此外,还要完善金融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满足各种移动终端(包括电脑、手机等)的电子认证问题,有效保障资金交易的安全性,如CFCa新推出的三款产品。通信行业的运营商要建设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通信网络,不随意外泄客户信息,保障业务的健康发展。要实时跟踪网络安全走势,面对新出现的病毒,要在第一时间推出杀毒软件,以帮助用户及时杀灭病毒,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及时升级网络,确保理财软件的安全运行,达到较高的安全级。客户对大额在线支付要谨慎,对网站可靠性要有基本的甄别能力,遇到欺诈受骗等行为,及时行使权力举报。对客户因网络安全所造成的资金损失,要提供有效的理赔保障,与保险公司合作等等。

2、社会认知问题

国家应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接纳国外有成功经验的企业来华投资,形成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相互竞争的和谐格局。动辄上万、十万的投资底线会让不少资金紧张的投资者望而却步,也会让基础消费人群心有余力不足。因此应降低投资下限,让更多的普通人受益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要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宣传力度,让普通百姓了解足不出户的理财所带来的便利和收益,带动更多的人资金投入;拓宽业务渠道,让客户享受更多的便利和服务,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财投资,比如支付日常生活开支以及消费;加强监管,提高安全性监控和资金保障,让投资者有信心进行投资。

3、互联网金融产品管理问题

要借鉴学习传统金融行业的经验,加强对产品的宣传力度,吸引客户投资;提高产品的风险监测,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提早做好应对措施;明确精准的客户定位,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加强对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风险的管理,保持其优势;投资门槛的下限优势也是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但要防止特殊时期的高密度赎回风险;履行风险告知义务,防止风险规避型客户转出资金,对理财产品的规模产生威胁。

4、法律规范问题

(1)建立互联网企业的征信制度。应当建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征信制度,对p2p融资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相关参与人和利益相关方的交易数据建立信用数据库,并要求互联网金融机构与银行合作,实现资金的第三方存管。同时,应当建立有效的反洗钱调查工作数据库,对大额、可疑、复杂、跨区域的互联网金融交易的账户信息和交易记录进行重点排查,防止互联网金融成为不法分子从事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温床”。

(2)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实施业务许可证制度。现阶段监管部门可以先对某些实力比较雄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互联网企业颁发业务许可证,特别是要严格掌控p2p融资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运作模式和资金流向,在这批互联网企业发展成熟之后再逐渐放开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准入条件,降低准入门槛。

(3)建立互联网金融纠纷救济制度。互联网金融立法应当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进行强制性要求,因风险揭示、信息披露方面的违规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投资者有权进行追偿。同时,立法应当畅通投资者的投诉渠道,如设立受理投诉的专业委员会、设置投诉咨询热线和网络平台等;应当强调互联网金融投资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制定监管规则及虚拟金融服务行业自律准则。对监管机构而言,由互联网金融发展所形成的虚拟金融服务市场是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市场,对其进行监管需要多方协力。政府应制定监管规则,细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原则,界定互联网金融业的经营范围,设立规范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准入门槛,设定网络金融行为的指引性规范和国家标准,甚至可以采用负面清单模型对违规行为进行明确警示,以实现市场良性竞争。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成立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

5、金融监管问题

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监管主体,完善监管体系。理顺各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业务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监管主体、监管对象和监管范围;针对互联网交易特点,通过加强信息技术非现场监管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针对跨国互联网金融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监管合作与协调。

(2)从法律法规层面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立法力度。明确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的责权利、行业准入门槛、交易行为规范;完善对互联网金融犯罪责任追究的法律规范;制定互联网金融公平交易规则以及安全法规。

(3)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互联网金融监测。

(4)借鉴国外金融监管的经验教训,加快金融监管的步伐。任何事物都有其初级的发展阶段,互联网金融为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其在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不能忽视,这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都是巨大的挑战,应借鉴国外金融监管的经验教训,加快金融监管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张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5(9).

[2]白静: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法律规制――以余额宝的发展与监管为例[D].河北经贸大学,2014.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篇9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概述发展风险防范措施

一、互联网金融:概念和分类

当下,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引领时代的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但由于其仍处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中,对其内涵的界定,当前尚未达成共识。一般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本质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金融创新。按照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支付结算类,包括依托购物网站发展起来的以生活购物、移动支付为主要功能的支付结算平台,以及独立的第三方支付结算平台,如支付宝等;第二类是融资类,包括p2p等中介平台以及阿里小贷等电商介入型融资平台;第三类是投资理财保险类,主要是指为投资者提供购买基金、保险、信托等理财产品的互联网平台[1]。

二、互联网金融:崛起与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如此具有时代意义的互联网金融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基础。其次,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使实体经济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模式的变化则衍生出许多新的金融需求,比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网上购物,网络交易逐年激增[2]。加之传统金融体系中存在着许多低效率因素,服务范围不全面,不能有效的满足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传统金融市场存在着空白区域。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依托于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凭借着其业务运行网络化、业务经营信息化、业务竞争自由化和业务交易平民化的特点获得了庞大的群众基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2015年网贷行业投资人数与借款人数分别达586万人和285万人,较2014年分别增加405%和352%,其中p2p理财产品在各年龄层的理财人群中使用率高达76%。

(二)发展历程

1.初步萌芽阶段(2007~2011)。在2005年以前,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互联网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层面支持。2005年以后,网络借贷开始萌芽,2007年,国内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在上海成立,第三方支付平台也逐渐发展起来,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开始从技术层面深入到金融业务层面,但并没有出现爆发式增长。

2.迅猛发展阶段(2012~2014)。2013年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在这一年迅猛发展。2013年的6月,余额宝的横空出世,仅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达到了近2000亿元的规模,导致银行存款大量流失[3];p2p发展迅猛,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范围内活跃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已超过350家,累计交易额超过600亿元,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单纯资金中介。

3.行业细化阶段(2015-至今)。目前互联网金融大致可分为支付互联网、销售互联网、众筹互联网和借贷互联网四个部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规模愈发壮大,政府部门也开始逐渐重视其发展现状,细分之后对其进行适度的分类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变得尤为重要。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没有脱离金融的本质,因此面临传统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还面临着法律风险、业务经营风险和技术操作风险。

(一)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机构法律定位不明确,现有法律法规还没有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属性作出明确定位,互联网企业缺少专门的法律或规章对业务进行有效的规范,其中p2p网络借贷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较为突出。p2p平台的运作模式只要稍有改变,就可能越界进入法律的灰色地带;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中介机构,在为买卖双方提供担保时,积累了大量在途资金,主要表现为资金存储功能[4],其本质倾向于“吸收存款”,而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专有业务,违反了《商业银行法》的规定,但却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指明处罚措施。法律定位的不明确,给了互联网金融部分参与者钻法律漏洞的机会,在法律规范的灰色地带大行其道,做不符合规定的事情。

二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滞后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在市场监管、市场准入和维护客户信息等方面极为欠缺。举例来说,针对阿里巴巴和腾讯在网络打车这一新兴的移动支付领域的价格战是否涉嫌通过不正当竞争行为谋取垄断地位、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我国现行公司法和反垄断法无法给予解释[5];p2p网贷平台业务作为民间借贷中介的合法性也没有相关法律可以确认。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个人信息基本网络化,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极易出现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攻击、支付不安全、网络金融诈骗、金融钓鱼网站、客户资料泄露、身份被非法盗用或篡改等问题[6]。针对上述问题,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二)业务经营风险

行业准入门槛低,导致进入者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进入者经营能力欠佳,在经营过程中没有妥善处理好风险控制问题,致使最终出现大量坏账。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进入者动机不纯,以诈骗为目的。也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截至2015年,出现了1302家p2p跑路平台,严重的损害了互联网金融的声誉。

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信息不对称,顾客对相关企业不了解,会导致逆向选择,按照“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高质量的金融企业被挤出市场,市场中充斥着大量低质量的金融企业,这对互联网金融的健康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三)技术操作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交易平民化,很多个体交易者对互联网金融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不熟悉,同时有些技术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工作人员和投资者操作不当,会给投资者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损失。

技术和系统上的缺陷也会对交易产生不利影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差,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水平低都会直接阻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国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为节约成本,创新动力不足,不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采用外包核心技术的办法,过渡依赖外界支持,一旦外部供应中断,企业将无法及时向顾客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此外,我国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金融设备,目前使用的互联网金融软硬件设施大都依赖国外进口,对我国的金融安全形成了潜在威胁[7]。

四、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

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使互联网金融更好地发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需要政府、经营者和消费者三方的协调配合。

(一)政府行使权力,落实法制建设和健全监管体制

法律层面,政府应加强立法力度,加快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在对原有的金融法规进行改善的基础上,制定与互联网金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对互联网金融的机构形式、市场准入资格、经营管理模式、风险控制、监督管理和消费者保护等进行规范,明确法律界限;互联网金融涉及到系统软件、客户信息保护、客户识别等技术环节,加快制定互联网金融技术部门规则和标准是当务之急。

监管层面,首先要获得法律支持,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目标和具体措施,坚持走适度监管、协调监管和创新监管之路,严防过渡监管。其次是技术支持,加强信息技术非现场监管和协调,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8]。除此之外,在市场准入方面,应结合开办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申报主体及其申报经营的业务,以及申报主体制定的业务操作规范和内控制度,实施灵活的市场准入监管,并对申报者进行严格的筛选控制,以提高行业进入者的整体水平和行业吸引力。

考虑到互联网金融涉及面远超传统的金融行业,现有条件下监管的难度过大,可采用跨部门协助与分类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行业自律监管灵活性高、作用空间大,可作为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对影响小、风险低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可采用行业自律监管,对影响大、风险高的业务可进行严格审慎监管;通过跨部门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各部门协作,及时识别风险,联合打击违法行为[9]。

(二)经营者规范经营

金融机构应从内部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建设入手,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科技创新建设,建立专门从事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技术队伍;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计算机管理办法和风险防范体系,完善业务操作规程。

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教育也是提高金融机构经营水平的关键点。通过培养计算机人才来有效应对电脑黑客攻击、支付不安全、网络金融诈骗、客户资料泄露、身份被非法盗用或篡改等一系列问题;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金融设施的自主创新能力,减少技术的对外依赖程度;加强从业人员教育,提升员工整体的道德水平和业务操作水平,减少道德风险和操作失误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

(三)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消费者在投资的过程中,应树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切勿盲目追求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而忽略其背后的风险。如“e租宝”抓住了大部分老百姓对金融知识不了解的弱点,编出了“高收益低风险”的虚假承诺,预期年化收益率在9.0%到14.2%之间不等,远高于银行一般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使90多万投资者跌入陷阱。

五、结语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形式很好地补充了传统金融模式的不足,对服务实体经济有积极的促进意义[10]。但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形式,无疑会面临比传统金融更广泛的风险,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应明确互联网金融风险,加强风险管控,为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法制监[J].中州学刊,2014(2).

[2]刘越,徐超,于品显.互联网金融:缘起、风险及其监管[J].社会科学研究,2014(3).

[3]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范畴、革新与展望[J].财经科学,2014(6).

[4]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14(7).

[5]王达.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中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与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4(12).

[6]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14(8).

[7]杨群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及防范研究[J].金融科技时代,2013(7).

[8]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4(9).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篇10

会计环境主要是指能够对会计系统形成、发展及完善起到一定作用的外部条件。这种条件主要包括自然及社会条件。相对来说,社会条件对会计发展的影响大于自然条件,它能够从不同角度对会计的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在经济体系所占比重的逐渐增大,互联网与金融的相互结合极大地促进了会计的发展进程,使其逐渐朝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1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1.1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全新金融,主要依托于大数据处理、云计算、搜索引擎、移动终端、第三方支付等软件支持,互联网金融绝非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而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技术,它能够将传统金融行业以及互联网思维相互整合。中国金融企业改革关系到民生大计,金融体制改革通常紧跟着行业创新的步伐,互联网推动了我国金融改革,尤其是在金融效率、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以及结构交易方面都有了重大变革。我国政府也在不断改革财税、金融等一系列政策,与传统金融行业高准入相比较,互联网金融的及时性理财、交易成本低以及操作简单等都符合中小企业的刚性需求以及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会计是经济运动信息反馈的管理活动,要积极对目前的经济环境进行回应,互联网金融环境极有可能进一步实现会计信息内部管理以及内部报告。

1.2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主要有即时性、移动化、低成本等特点。即时性,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由于移动终端具备操作便捷、携带方便、能使用户随时享用互联网服务等诸多优点,且转账、支付、证券交易等金融功能也越来越便捷,仅仅只需要在手机终端操作便可,因此其使用人群也在不断扩大。此外,目前大部分移动网络都有推送功能,能够使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取想要的信息;移动化,互联网的移动化趋势正在以爆发式的形式席卷全球,android是当年流行程度最高的一种移动操作系统,移动互联网逐渐从pC互联网转变为移动终端,这是对传统互联网模式的一次较大的改变。在金融业中,互联网的移动化趋势也逐渐明显,多种形式的网络金融服务如网上理财、手机炒股等被大众所接受。

互联网金融也有三个重要特征,能够实现多样化的服务模式、非金融机构也加入金融提供者行业、金融服务流程逐渐规范。首先,互联网金融具有多种多样的网络技术及服务模式,使得金融业务的处理方式更加先进,而且它所具有的个性化服务理念也吸引了众多客户,使得金融交易的机会增加。例如目前非常盛行的网上证券、电子银行等,很好地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金融业务联系起来。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金融机构与合作对象的交易方式、联系方式、产品营销结构、支付结算以及交易处理等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等新型金融服务也都开始兴起,能够将互联网服务以及金融服务相融合,服务模式也更加趋向于多样化;其次,某些非金融机构也加入了金融服务提供者行业,以前金融服务的提供者通常都是各个类别的金融机构,如网上证券、电子银行等服务厅等,金融提供者仍旧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例如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更多非金融机构也融入金融服务机构之中,例如支付宝、paypal、财付通、快钱、易宝支付以及百度宝等为客户提供支付服务的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有些支付平台已经实现了借贷双方客户记账、交割、清算以及认证等流程,使人们的快捷需求得到满足,金融信息服务机构主要是为客户提供一些投资理财的咨询;最后,金融服务流程规范化。一些新型金融服务如第三方服务、电子银行、网络租赁等已经逐渐被相关部门及机构进行监督及管制,各类机构进行竞争的方式也逐渐规范,主要是通过正当的客户定位来确定目标,开发新产品并进行市场竞争,逐渐形成了规范性较强的服务流程,以此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对非金融机构的支付业务进行了规定,使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范畴有“法”可依,而且能够被监督管制。同时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以此来保证非金融机构支付的安全性。

2互联网金融对会计的影响

2.1互联网金融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以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对会计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决策导向,也就是说互联网的金融理念导致了这种影响的发生。互联网金融思维的核心是平等、共享、开放、协作,它导致会计观念发生了改变。从用户体验层面来看,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原因是在客户看来,“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并不是一种新型理念。在传统行业,很多商家都大力宣传“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客户接触的已经较多。而在现阶段,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理念的巨大变化。就同一种思想而言,互联网金融较传统金融在信息接受及传播、创新及大胆尝试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互联网金融拥有海量资源,能够有效抑制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使供应商对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有更好的把握,推出的商品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2.2互联网金融的方式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来源于互联网的发展方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没有依靠任何科学技术,它仅仅只是一项全新的业务模式,是对信息化的一种应用,但却很好地体现出了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对互联网的运用和把握。互联网企业在理念方面,首先将平等、协作、开放等互联网思想应用于金融企业;其次使用移动互联网科技开拓出全新的金融业务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改变了以往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业务系统的运行效率。由于会计信息在经济领域的重要性越发明显,因此这种全新的金融模式对会计系统信息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市公司之中,会计信息和证券价格联动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股票价格的本质是对于上市公司所经营的成果进行一定的评价。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的经营水平有一定关联,但并不平行,公司业绩才是最能决定股票价格的因素。通过会计信息能够将公司业绩很好地反映出来,但上市公司的数量毕竟不多,更多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与途径,使信息会计无法被有效沟通,造成信息不相关、不比较等,使得金融市场定价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继续发展将会导致金融市场本身的功能被破坏,最终对金融市场的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会计体系造成的影响。多层次的会计体系会对互联网发展及会计生产造成一定影响,这种影响的来源主要是互联网发展所引发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产生及成熟的过程是相互关联的。在借贷业务中,第三方支付、p2p等互联网企业都是从最基础阶段开始的。企业发展以及新型业务的形成都对会计系统如何对信息进行真实的反馈及处理提出了要求。例如p2p,它并不是传统金融机构那样的中介,而是金融信息中介。金融机构服务的重点是对风险进行控制,运作模式不同,风险控制方式也就各不相同。

2.3互联网对于会计假设造成一定的影响

会计基本假设主要是会计工作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的环境、实践以及尺度等方面制定一个较为合理的设定。然而随着经济模式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以新生行业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但它发展的模式以及速度对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传统会计中,会计主体较为明确,但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网络、电子通兑以及网络证券等金融业务之间也展开了极为激烈的竞争,导致各企业之间互相持股更加趋向于全球化、普遍化。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符合市场规范的行为,因此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监管。一些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通常会对货币市场基金交易持不接受态度,这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并购与解散的速度加快,导致出现会计主体不明确及多元化现象。

2.4互联网金融对会计货币计量造成的影响

货币比起其他实物、实践计量更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因此会计主要是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计量、记录及确等。为了发展的需求,一些非货币性数据例如电子货币、行为数据等都要纳入计量体系之中。

3互联网金融下对会计发展的建议

3.1会计本身与互联网的融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互联网金融在市场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加大,传统的会计行业受到很大的挑战,面对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会计要想发展,首先需要从自身开始学习,了解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内涵,掌握先进的大数据处理、云计算、搜索引擎、移动终端等互联网技术,将理论知识、传统技能与新技术三者进行有机的融合,强化自身能力,使自己快速地融入到互联网金融市场当中,才不会被日益发展的经济市场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