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十篇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十篇

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3:58

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篇1

沟通口才与技巧一、说出你的想法

当信息被传达时,大多数人会因为怕达不到社会的期望值而羞于表达他们的想法。人们常常在谈话中倾向于保留自己的想法。有效的沟通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沟通口才与技巧二、理解沟通的细微差别

沟通早已不再局限于口头的交流,而变成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有效方式。沟通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干扰和扭曲信息传递的因素,在传达的过程中信息的内容和含义经常会被误解。理解了这种微妙的差别,会使你更加意识到自我提高的需要。

沟通口才与技巧三、善于倾听

沟通不是单向的过程。倾听与说话一样重要。事实上,大多数交际专家都认为,理想的沟通者听要比说的多。倾诉能缓解人际关系的烦恼,这听起来令人振奋,但有时候仅仅倾听就能获得成功。它不仅能丰富你的交际经验,还能让你在其他人身上获得更多的共鸣。

沟通口才与技巧四、保持眼神的交流

每一个谈话者都认为,吸引听众的完美方式就是与其保持眼神的交流。谈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往往会将其摇摆不定的注意力吸引到交谈中。如果你想提高你的沟通技巧,想吸引住你的听众的注意力,记得说话时直视他的眼睛。眼神的交流能使谈话者的注意力无形之中集中起来。如果没有眼神的交流,言语交际甚至是完全无用的。

沟通口才与技巧五、交谈中,触摸对方的手臂

在谈话中,把手放在对方胳膊上这样的微小动作,可以帮助你们之间建立一种微妙的默契!触碰满足了双方肢体接触的良好愿望,你会发现你们的情绪都变得平和。很快你会发现这个小动作给你带来不可思议的好处:面对你提出的要求,别人不再毫无情面的直接说不了!身体语言多多益善,但也要注意分寸,不熟的人太亲密反而会怪怪的哦。

沟通口才与技巧六、别再绷着脸了,笑一笑

不要以为只有心情好才能笑,研究证明,假装微笑其实是个心理假动作,仅仅微笑这个动作也会让你更开心。当然前提是你那会儿心理并不难受。当我们微笑的时候,大脑会向我们传递信息:我很幸福。然后我们的身体就会放松下来。而当我们向别人微笑时,对方也会感觉更舒服,大部分人都会回报以微笑,这个良性循环的确会使我们更快乐。

沟通口才与技巧七、跟朋友聊天时,站得近一点

与朋友亲人聊天甚至出游时,任何时候,我们都习惯跟人保持着自己的安全距离。每个人的安全距离是由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家庭环境,甚至职业习惯决定的,远近不一,但是距离并不一定总是产生美,有时候恰恰是这个距离成为你和朋友之间隔阂的罪魁祸首。下次与朋友谈话时,勇敢地迈近一点吧,你会发现站得近,你们的心灵也更近了一些。

沟通口才与技巧八、其他有效的沟通方式

人类是优秀的竞争者。我们在生活中与他人竞争,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新事物。要提高我们的交际技巧,最好的途径是向别人学习。只有通过观察他人你才有机会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观察其他的谈话者会使你学到别人的优点。寻找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同伴并密切观察他们。模仿他们的说话方式和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不但能像他们一样擅长交际,而且还能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沟通口才与技巧九、与人交往时,说出你对他的欣赏

看到小区保安扶着一个老奶奶上楼,马上称赞他,不要心里觉得这个人原来还不错,但不说出来,说出你的欣赏,这会让保安和你自己都感觉更快乐。告诉老妈她做的菜很美味,感谢男友多等了你十分钟,学会真诚而主动的赞美人,发现别人的优点,马上赞美他,表达正面而积极地观点时候,你也敞开了心扉,和对方的联系进一步加深。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要知道,施比受更加幸福。

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篇2

关键词:护患沟通概念技巧

一、护患中沟通的概念

与患者及家属间的沟通。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人际沟通的主要内容,是建立护患沟通,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疾患的过程良好护患关系,完成护理和治疗目标的重要条件。因而,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可以使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和需求,给病人提供相关信息,有利于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减少护患纠纷,建立和谐的护理人际关系。

沟通的对像包括病人、家属和与病人相关的第三方。

㈠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1.客观因素

①噪声:在医疗环境中有很多噪声,如电话铃声、喧哗声、脚步声,医疗

操作的声音等。这些声音会使接受者无法听清信息的内容,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

②环境氛围:沟通场所的光线、温度、气味、色彩等都可能影响沟通的效果。

③隐秘性:护理人员在和患者进行交流时一定要注意患者的隐私性的保护,否则患者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告知护理人员的信息可能是不完全甚至是虚假的。

2.主观因素

①护理人员方面的影响因素

护理人员在护患沟通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沟通的效果;

⑴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疾病的认识还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对患者的社会-心理-环境因素关注不够,沟通内容和形式肤浅。

⑵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以往的护理教育当中缺乏相应的护患沟通原则和方法的教育,在工作中也缺乏有效的时间和精力专门培训沟通的技巧造成能力不足。

⑶沟通语言不当

⑷服务态度差

②患者及家属的影响因素

③对护理人员的不尊重,认为疾病的治疗是依赖于医生的作用,护理人员对于自身的健康恢复没有什么作用,对护理人员的询问不愿回答,对护理计划的实施不能有效配合。

二、护患沟通的技巧

㈠语言沟通的技巧

⒈开场使用得体的称呼

合理的称呼是绝对必要的,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职业、年龄、身份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称呼,不可以床号、疾病的名称为代替呼唤病人。

2.交流时使用美好的语言

⑴礼貌性语言:礼貌性语言的使用是对病人的尊重的体现,能够给病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利于双方建立融洽的关系。

⑵安慰性语言:对于深陷疾病痛苦中的病人应该安慰,平复患者的心情。使患者摆脱由于疾病而带来的烦躁、易怒、悲伤、忧郁和怨恨的不良情绪。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内容和语言方式。

⑶鼓励性语言:医学科学证明,人们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一个人的生理变化,当一个人处于忧郁的心理状态下,机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外周血的白细胞数也会减少。面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和所患病种不同的病人使用不同的鼓励性语言。

⑷解释性语言:当患者或家属提出各种问题时,因人而异,恰如其分的给予解释。

3.倾听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以下行为表示在全神惯注的倾听患者的讲话:与患者保持合适的距离;维持松弛的、舒适的和姿势;保持眼神交流;避免分散注意的动作;不打断对方谈话或转移话题;不轻易评论对方所谈内容。

4.沉默

“沉默是金”,护患沟通中沉默是超越语言的一种沟通方式。

5.护患语言沟通中的禁忌

⑴语言的使用:不要使用俗语和粗俗的语言;不要使用方言和患者不熟悉的医学专业词汇和术语;不要使用意思含糊的词语;不说谎,不敷衍;不高声、也不窃窃私语;不要随意跳跃改变话题。

⑵在倾听方面: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话;倾听时不要心不在焉应付了事;不要与病人发生争执、口角。

㈡非语言沟通技巧

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篇3

1、报告调查的原因

2、调查的结果

心理的闭锁性少年期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再加上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其发现逢人不可再全抛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饰、内隐的需要及各种顾虑,使其嘴上相继都加上了一把锁。有许多问题被作为个人的内心秘密隐藏起来,给自己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特别在非同龄的人群中,尤其是对父母、老师等成人保持心理闭锁。但另一方面,这时期他们客观上又存在有强烈的归属的心理需求及与人交往的愿望,希望广交知心朋友。但相互的闭锁,尤其是异性间相互的闭锁,更加使其产生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心中的苦闷很想找人倾诉、讨教,于是常处于左右两难的矛盾之中。闭锁性既是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是适应力提高的表现,但也加大了对他们了解及把握的难度。使其不敢与人倾心相交而感孤独,于是大都述说于锁于抽屉的日记之中,致使有些老师变得困惑不解,倍感学生变了,不信任自己了。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对高中生人际关系优化策略的指导几乎很少涉及。高中生在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发生人际交往,但是,在当前高级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与知识技能及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对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指导则往往被忽视,而弃之一旁。这样,不能进行正常交往的学生则往往就会处于被孤立与嫌弃的地位,轻者,导致产生自卑心理,情绪低落,重者,产生严重畸变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指导涉及很少。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面对子女溺爱,过于放纵,另一方面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学生各种不正常心理行为增多。他们任性、倔强、刁蛮、目中无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同学间、师生间、亲了间关系紧张。

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一贯的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在新时期的新需要下需要怎样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集顺应人性的发展。

二、调查方案设计

1、内容设计:

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包括那些内容;现今高中生人际交往与沟通的现状如何;高中生人际沟通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是怎样的;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形式有哪些,使用的情况怎样,各有什么特点、作用和效果;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又该采取怎样的方式。

2、过程设计:

阶段

时间安排

任务

第一阶段

1、查阅有关文献,如《教育心理学》等著作,为本课题的调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通过问卷调查,找学生访谈和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交往能力与交往状况进行自测等形式,了解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

3、随机选取实验班,讨论研究方法、形式、研究进度

第二阶段

实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交叉进行研究

1、面对学生实施人际交往心理辅导和行为训练,形式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班队活动、讲座、家长会、宣传、心理信箱等;

2、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特别是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矫正训练,即个案研究;

3、组织研究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向兄弟学校学习、借鉴、交流研究经验;

4、每学期上交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

1、对实验学生进行人际沟通状况测试,与第一阶段进行对比;

2、对上阶段积累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结合每时期的结果逐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结论,逐步完成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培养的调查报告

4、调查方法设计:

(1)访谈法:通过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学生等访谈,更清楚了解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为全面考虑研究范围和方法提供有力建议;

(2)文献法:通过查阅和分析已有的有关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技巧的研究,了解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为研究的借鉴;

(3)问卷调查法:用已有的量表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学生进行施测,同时也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作为实验结果的一个证明;

(4)课堂情景实验法:通过系列的教学活动,如班会课,心理健康活动课,有针对性地组织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任教师的观察和调查的结果,选取个别学生运用心理学的辅导知识进行辅导,并做好相应的跟踪记录。

三、调查的实践意义

1、调查意义:

有利于解决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方面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为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提供良好的沟通机会与桥梁,让教师掌握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与人的沟通达到情感上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掌握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与技巧。

2、理论价值:

使教师对心理学知识中有关人际沟通技巧有更深刻的教学实践和感悟,从现实教学探讨培养人际沟通技巧的最优化手段,为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

四、调查总结

正确处理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应当正确引导和促进高中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帮助高中生健康地成长,指导学生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心理氛围,使各个学生在班集体的学习和生活中,充满自信,情绪高涨,精神振奋。使他们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或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人际沟通基础。

五、调查参考文献

1.沈阳市第八十五中学高凯《浅谈高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篇4

[关键词]护理工作;护患;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87-01

临床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保障,而良好的护患沟通又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护理工作作为一门有着专业特殊性的服务行业,因其社会性广、责任心强、工作量大、风险性高,极易发生护理质量缺陷而导致护理纠纷,及时有效的进行护患沟通是避免护理纠纷发生的关键所在。护士只有大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的修养,才能够获得患者的信任,才能使患者被理解的需要得到满足,这不仅消除了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还能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和感激之情。由此可见,有效的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在优化护患关系中,沟通极为重要,没有沟通,护理人员就无法评估病人,无法收集病人有效的资料与信息,无法发现潜在的护患矛盾。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每位护理人员都要充分认识护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熟练掌握沟通技巧。过去医家至上的观念已不适应当今医疗市场的发展,病人至上,以病人驱动为导向,使需求者满足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1]。

2护患沟通的基础

信任是护患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沟通的基础。护士要不断地提高思想素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无论面对怎样的患者都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急患者及家属所急,帮其所需,遇事沉着、冷静,解释病情态度要真诚、语调要柔和、音量要适中。除此之外一个优秀的护理人员还须具备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和扎实过硬的护理理论基础,才能为患者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充满爱心的就医氛围;才能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护理工作。

3护患沟通技巧

3.1内向型沟通技巧:此类病人常常表现为孤独、悲观、情绪淡漠,不愿与人交谈,有些甚至心理丧失平衡,形成自卑心理。面对这样病人,护理人员易采用婉转性语言鼓励他们,提醒他们培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意志,强调心情舒畅对疾病康复的作用,并动员家属亲朋多给予关心和照顾,用满腔热情去感化病人,理解谅解病人的情绪障碍,建立彼此之间信赖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3.2外向型沟通技巧:此类病人常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易发怒、情绪不稳定,对疾病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这样病人,护理人员应采用针对性语言进行正确引导,分散和转移负性情绪,要谅解病人的各种情绪变化,做出一定的忍让和回避,理解病人的内在感受,尊重他们,尽量选择适当的时机,从正面回答他们的疑难问题,适当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必要时指出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反映,面对护理人员善良的愿望,病人会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3.3治疗性沟通技巧:治疗性沟通是一种沟通技巧,目的是帮助病人应对与适应不能改变的环境和现状,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以及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人沟通[2]。治疗性沟通是心理学上的一种治疗工具,有效的人际沟通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与病人沟通最重要的是建立彼此之间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甚至会影响病人治疗的效果。护理人员若能主动与病人沟通,了解其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对疾病的认识,以及病人得知病情后的心理状态、存在的心理问题等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沟通治疗,可增进护患关系。当病人切实感受到被接纳、被肯定和被关怀时,对医护人员信任变会自然地产生,病人就会向护理人员倾诉他们的处境与内心感受,并愿意接受护理人员的建议和帮助,护士运用人际沟通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等护理理论与病人建立起治疗性沟通与信任的关系,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3.4重视与家属的沟通技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把沟通技巧与家属相联系,将家属作为沟通对象[3]。请家属配合工作,可将鼓励病人的话语或祝福卡片及时传递给患者,这样不仅可以从家属那里收集到有关病人的资料,还可以通过家属对病人进行安慰教育,重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反馈,共同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总之,护患关系应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我们要大力强化护患之间的沟通意识,充分意识到护患沟通既是实现医学目的的需要,又是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能有利于护理人员对自身价值的确认,而且,还将会促进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丁书琴,黄建明,何丽华,等.新世纪医院发展的创新战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1):695.

[2]莫孙淑冰.运用治疗性沟通技巧解决临终病人的心理问题.中华

护理杂志,2002,37(10):795-797.

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篇5

【设计意图】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在这一特殊时期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其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人际交往技能的缺乏是阻碍初中生形成良好同伴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倾听又是一项最为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因此,此次团体辅导旨在协助初中生掌握正确的倾听技巧,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活动重点】在各种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倾听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并初步掌握倾听的言语与非言语技巧。

【活动难点】引导学生将活动中学到的倾听技巧熟练地运用于日常生活。

【活动准备】简单线条图片若干;纸每人两张、笔每人一支;小纸箱一个;抄写好沟通练习的大白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我说你画”暖身游戏,引出话题

学生自由组合,形成若干个两人小组,教师给每组中的一名成员出示简单线条图片,并确保另一名成员无法看到。然后请前者向后者描述图片内容,后者根据前者的描述画出该图片。描述过程只能通过言语表达,不能用手比划。比比哪一组画得又快又准确。然后组员交换角色,领导者出示不同的简单线条图片,重复上述游戏。

(活动意图:让学生在你说我画的相互交流过程中体会到人际交往的双向性,要想又快又准地画出对方所表达的图画需要双方准确的沟通,单靠一方的表达或理解是不够的。)

师:(活动结束后,让各组自由发表感言)你们觉得画得又快又准的关键要素是什么?为什么你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却还是失败了?

师: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明确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个双向过程,有时候你所表达的别人不一定能理解,你所听到的也未必就是别人想表达的。要想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需要双方不断地对对方的行为做出反应,并适时地调整沟通方式。倾听是相互沟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下面我们就来讨论如何倾听。

二、头脑风暴,展示倾听技巧

通过报数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各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和一名记录员,围坐在一起讨论“可以运用哪些言语和非言语技巧(比如手势、体态、表情等)来表示你在认真听他人讲话”,然后请各小组代表发言。

(活动意图:激发学生挖掘倾听技巧,巩固正确的倾听技巧,纠正错误的倾听行为。)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相信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听他人讲话,比如认真听老师上课,听家长叮嘱,听朋友诉说等。那么,我们的哪些话语以及哪些动作表现了我们在认真听对方讲话呢?(在ppt上展示以上列举的三组认真倾听的画面,之后展现话题“可以运用哪些言语和非言语技巧来表示你在认真听他人讲话”。)

板书学生们提出的各种技巧。

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对各小组所提出的倾听技巧进行总结、纠正和补充。

板书总结成果,并让学生演示正确的倾听技巧(重点为非言语技巧)。

(1)倾听的言语技巧:避免沉默不语;变换回答方式,不要总是回答“嗯、嗯、嗯”“对、对、对”等;适当地插入提问,或要求对方进一步补充说明,这样可以体现出对对方所说内容的兴趣;指出共同的经历和感受;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对方所说的内容,表明对对方所说内容的理解等。

(2)倾听的非言语技巧:身体面向对方,并适当前倾,使对方感觉你在洗耳恭听;保持目光接触,表示对对方所说内容感兴趣(指出不能一直都直视对方眼睛,目光应在对方脸上适时转移);停下手中正在做的事;利用积极的面部表情和头部运动,如微笑、点头、扬眉等;避免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持开放的姿势,表达对对方话题的接纳态度等。

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相信有些同学肯定很好地展现出了黑板上所列举的这些倾听技巧,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挖掘一下。

三、“秘密红帐”,强化倾听技巧

学生将其他同学平时所表现出的良好倾听行为写在纸条上,放入小纸箱内。要求:

(1)只允许记好的行为,不记不好的表现;

(2)写清楚被赞扬者的姓名;

(3)允许记录多个同学的良好倾听行为,只要认为某个同学在倾听的某个方面做得好就可以把它写下来。

(活动意图:教师当众宣读纸条的内容,以激励每位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自觉练习倾听技巧。)

师:看来我们班有好多同学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倾听行为,值得大家学习。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么多有关倾听的言语和非言语技巧,下面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大家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技巧。

四、沟通练习,检验倾听技巧

在ppt上展示以下问题,请每位学生谈谈,当你的朋友向你倾诉他的烦恼时,一般而言你会选择哪种反应,并简要地说明理由。

(1)朋友向你倾诉:“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我又没考好。面对父母期待的眼神,我不知如何开口告诉他们这个令人失望的消息,真的好难受。每天早晨起来,我都鼓励自己要努力学习,但是感觉力不从心,要考上重点高中好难呀!”你会如何回答?

a.你要想开一点,面包和牛奶都会有的,只要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考上的。

B.不用太悲观,这次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没考好。

C.你应该告诉你的父母,他们也许能帮你,和你一起想办法。

D.你不敢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你,可是你的压力也非常大,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应对,是吗?

(2)朋友向你倾诉:“我最近倒霉透了,亲密无间的好友竟然说我不可靠,不愿意再和我来往了,最好的朋友都这么对我,我真是个十足的失败者!”你会如何回答?

a.你怎么这么想,一次交友失败就成这个样子,也太没出息了。

B.哎,是挺倒霉的。你再想想有没有什么跟他(她)和好的办法?

C.不用这么难过,朋友到处都是,再结识个就好啦。

D.最好的朋友不愿再和你来往了,你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对自己的交友能力失望透了,对吗?

(活动意图:设置学生经常遇到的情境并要求选出相应的应对方式,可使学生将自己的处理方法与最佳答案作比较,从中体会自己处理方法的不足,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倾听技巧。)

师:(在ppt中显示最佳答案)人际沟通的关键在于让你的朋友感觉到,你在认真地听他说话,而且理解了他的意思,体会到了他的心情。以上两个案例,只有最后一个反应最为恰当。用自己的话把别人所述内容简要地翻译一遍,这种沟通方法被称为“简述语意技术”(板书“简述语意技术”),这在前面倾听的言语技巧中已呈现。很多人都有好为人师的倾向,误以为朋友向自己倾诉就是需要自己帮他出主意,因此在沟通中急于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别人的感受,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提出劝告。事实上只有倾诉者才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才能为自己作选择。他通过倾诉,希望寻求的是关心、理解和心理支持。而简述语意技术恰好可以满足对方的这种心理需求。因此,把对方所说的意思简要地反馈给对方,就是最简单但又十分有效的人际沟通小窍门。

五、教师小结

有效的倾听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次活动中我们提出了很多倾听的言语及非言语技巧,但想要使技巧真正地为我们所用,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技巧,使技巧逐渐转化为习惯。另外还要注意一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多变的,没有固定的程序,所以这些技巧不是万能的,我们应该视情况调整。

【点评】

本次团体心理辅导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倾听的言语及非言语技巧,提高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你说我画”活动导入主题,显得自然贴切,“头脑风暴”“秘密红帐”“沟通练习”这三个活动层层递进,从发掘获取倾听技巧,到激励强化运用倾听技巧,最后检验倾听技巧。最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活动课所选的内容,语言和非语言沟通都有所涉及,特别是提出了倾听中的“简述语意技术”,将人际交往技能这个大方面细化到倾听这项基本技能,使活动内容实际而不空泛。并且从课堂实施的效果来看,该活动设计经过了认真的选择,各活动环节可操作性高,学生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但需指出,技巧的掌握很难在一次活动中完成,并且其运用很可能会导致生搬硬套。我想此次活动的主要意义在于使学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倾听有了初步的体会,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尝试着使用,随着不断的尝试运用使其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

点评者:张振新,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学副教授

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篇6

【关键词】儿科;沟通技巧;护理质量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长,人们对于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医患关系也显得日益紧张。研究发现,护患之间引起纠纷和矛盾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护士和家属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所致[1]。儿科的护理对象为14岁以下的儿童,患儿自身表达能力较差,对疾病和痛苦的表达能力有限,再加上父母爱子心切往往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对医疗和护理人员要求过高,常常造成对治疗和护理的不满意,护理难度较大[2]。因此,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要有意识的提高沟通技巧,提高护理质量,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本研究旨在分析儿科护理中常用的沟通技巧,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和护患纠纷。

1影响护患沟通的主要因素

1.1护患比例失调目前我国护士人员人数较少,平均每千人才有一个护士,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每千人至少有5个护士[3];严重的护患比例失调导致护士的工作日益繁重,加之儿科病房环境嘈杂,极易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和沟通效果下降。

1.2护理人员自身因素部分护理人员对儿科病房的护理模式理解不够透彻,自身技能不够娴熟,而且对于沟通技巧缺乏理解,容易造成对病情和护理的解释工作不到位。

1.3患者的特殊性儿科病房的患者多为儿童,年级较小,对自身病情常常不能够准确的描述,容易造成对患儿的误解从而降低沟通的治疗。

1.4家属因素大多数家属对患儿病情预后和发展缺乏必要的理解,往往对预期结果抱有较高的期望,对医生或护士的态度有时比较挑剔甚至不配合。部分家属甚至对疾病抱有恐惧心理,表现出悲观绝望的心理,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护患之间的沟通[4]。

2护患沟通的主要方式

目前护患之间主要的沟通方式有语言式沟通、非语言式沟通和抽象式沟通。要根据不同年龄和性格类型的患儿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3护患沟通技巧

3.1和家属的沟通技巧真诚、尊重和平等是护患沟通的基本前提[5],作为护士要设身处地的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去着想,要从心理上同情和理解家属的心情。

3.1.1避免在谈话开始时使用闭合性问题如:“是不是”、“有没有”,或命令式语言如:“不要”、“不能”等,从对患者疾病康复有利的方面劝说,冬天,很多家属开窗通风怕孩子受凉再感冒,致使孩子病情加重,而不予配合,这时就要从对孩子疾病康复有利的方面讲,空气质量不好对孩子病情恢复不利,同时也增加了输液反应潜在的危险性,另外通风前同病室家属相互沟通,把孩子盖好,不要在风口处;病房暖气片上时常会有晾晒尿布、衣物的情况,这时就要和家属讲这样做会增加交叉感染的几率,使用一次性尿裤就可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他们都能够很好的配合。

3.1.2经常和主管医生沟通,责任护士应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患者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有些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几个,具体用在个体患者身上利用的是那个作用应了解清楚,避免和医生的告知的不一致而导致家属的误解。

3.1.3经常深入病房向患儿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尽量做到使家属对患儿的疾病和治疗心中有数,能够正确的对待病情变化和不良的预后,减少误解的发生和不必要的纠纷。很多孩子在用了抗生素之后会出现腹泻,要提前和家属沟通告知,避免事情出来了再解释有些被动。

3.1.4经常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实际需求,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3.2树立良好形象作为护理人员要保持仪表端庄、言行举止得体,容易给患儿和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也容易取得家属和患者的信任。要主动向患儿和家属介绍自己,并介绍整个病区和科室的基本情况使患儿和家属对病区产生归属感和信任。

3.3技术操作的沟通技巧大多数患儿对于静脉扎针输液抱有恐惧心理,因此常常苦恼而不配合治疗。部分家属对于患儿使用头皮静脉输液不理解,抱有排斥心理,要向家属详细解释使用头皮静脉输液的必要性。作为护士要有耐心,具有娴熟精湛的穿刺技术,遇到不顺利的状况要保持从容的情绪,心平气和的和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必要时将患儿单独送至房间进行操作。要尽可能使用安慰性和鼓励性的语言争取患儿信任和配合。基础护理是作为护理人员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也是衡量护士基本素质的重要指标[6]。因此一定要先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争取操作时“一针见血”。

3.4塑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对于患者来说,一个干净整洁、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作为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病房干净卫生,可以增加适当的游戏设施,使用暖色涂料等。舒适的环境有助于缓和护患和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便于沟通的进行。

3.5保护患者隐私保密原则是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操守之一,在工作之余不要提及关于患者的任何信息,体现人文关怀。

3.6催款的沟通技巧患者住院经常会遇到欠费情况,这是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催款。由于患者家属通畅对此类话题较为敏感,在催款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切不可傲慢无礼、语言粗暴。每日定时发放一日清单,对于即将欠费的患者家属要提前通知,以免因为欠费而影响治疗。

3.7学会倾听倾听是重要且有效的沟通技巧,在现代社会尤其重要。大多数家属因孩子患病而合并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作为护理人员要换位思考,充分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对家属的倾诉甚至不满要耐心倾听,并从中发现其潜在的需求从而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安慰。

3.8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由于患者和家属自身的生活习惯、文化差异和民族信仰等不同,对疾病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面对这些千差万别的家属要达到精细的服务水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护士自身的素质建设对于良好的沟通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护士要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充实自我,除了资深专业知识意外,还应该关注自然、人文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4小结

良好而有效的沟通是拉近医患和护患关系最好的方式,在具体工作中使用必要的沟通技巧有助于开展治疗和护理工作,对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向凤玲,郝洁.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69-70.

[2]余建军.儿科护士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技巧.护理杂志,2009,26(6):52.

[3]黄人键.温故知新-展望2007年的护理事业.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5.

[4]王璐,史巧云.探讨避免儿科护患纠纷的方法和沟通技巧.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419.

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篇7

【关键词】非暴力沟通护患沟通技巧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分析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18-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在新形势下,医学模式也随之改变,护理行业愈发受到重视,大家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人性化服务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护士的职业形象和内在素质同样被提到了较高层面。我们在2015年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将非暴力沟通的内容融入此教学,在加强学生形态礼仪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与护患沟通技巧。本文对这一模式的分析、运用进行了大致阐述。

一、非暴力沟通运用于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中的依据

非暴力沟通一词出现于美国马歇尔·卢森堡所著《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它是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的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断更新变化,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由于大多数患者对医疗诊疗工作和医疗知识缺乏了解,对医疗诊疗期望值过高,同时也由于医务工作者的服务态度不好,与患者沟通不当,患者对医务工作者不信任等等,如今,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持续紧张。在此背景下,除了加强医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外,提高医学生的内在修养也成为了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护理礼仪,是将之前以护理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转变成以护理身心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观念的一种举措,而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内在修养,提高护患沟通技巧,从而进一步提高护士的职业形象,从医务工作者方面来缓解护患关系紧张的问题,我们将非暴力沟通融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当中。

二、非暴力沟通运用于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中的方法

首先,布置假期作业,让我校护理专业学生阅读《非暴力沟通》一书,了解什么是非暴力沟通,以及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和运用技巧,同时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假期医院见习的临床实践之中,总结非暴力沟通与护患沟通的启示和意义,并记录下自己在医院经历的与非暴力沟通有关的小故事,开学后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相互交流。其次,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堂上,通过指导教师对非暴力沟通知识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加深对它的认识。然后,结合假期自学以及课堂上学习和交流的经验,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与非暴力沟通相联系的剧本编写,包括情景设计、角色分配、台词编写等等。最后,各小组进行情景演示,指导教师通过情景剧编排,了解学生对非暴力沟通知识的学习情况,根据情景中护患沟通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处理方法,了解学生是否能运用此沟通技巧,处理实践中所遇到的护患沟通问题,并对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系统学习、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掌握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以及运用技巧,加深学生对護患沟通的认识,从而进行有效的护患交流,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健康的医疗环境,展现护士职业形象美。

三、非暴力沟通运用于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中的优势

2015年我校将非暴力沟通运用于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学习中,2016年针对在学校附属医院见习的同学进行了该方面的检测。学生在医院见习期间,向患者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学生见习期间患者对其护患沟通满意度情况,调查学生由于各种因素引起护患冲突时情景的语言得分。据统计,患者满意度高达95.20%。医院的带教老师也对该批见习学生做出了较好的评价,并指出学习了非暴力沟通之后,学生在面对各种护患冲突情景时,有着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能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对缓解当前护患紧张关系有着实质性的帮助。

正如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所写:“大多数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方式,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在处理护患交流时也是如此,我们在工作中应用非暴力沟通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拓宽护士解决护患冲突的思路,而且也能提高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达到和谐护患关系的目的。

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篇8

【关键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非语言性沟通;沟通技巧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不仅涉及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社会性很强的服务性工作,我国计划生育要想达到理想化的工作效果,必须要保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良好沟通,才能增加双方之间的感情,让双方在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情况下,顺利开展技术服务工作。而非语言沟通作为双方一种重要的沟通途径和方式,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非语言性沟通

所谓非语言沟通,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些肢体语言来实现双方之间的沟通交流,这种沟通方式不需要使用任何语言,仅仅通过一些肢体语言,如借助手势、眼神、表情等来帮助工作人员或服务对象表达心中的感情、兴趣和观点以及目标等方式。非语言沟通属于一种比较柔软且有效的沟通方式,很多时候人们的心情和感觉无法用言语表达,而正是由于这些非语言性的沟通方式,能迅速递进两者之间的交流和情感的互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掌握沟通技巧,正确运用这些非语言性沟通方式,全面增进两者之间的感情,搞好技术服务工作。

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非语言性沟通技巧

2.1仪容仪表的作用发挥技巧

仪容仪表是第一印象,仪表的干净、整洁是交流和沟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给人舒服和干净的感觉,服务对象才会感到自己得到基本的尊重。仪容仪表在非语言沟通中起到一个决定性的作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给服务对象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首先,工作人员要从衣着开始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衣着要得体,行为举止要端庄,整体要整洁和大方,给人一种干净利索的感觉,让服务对象能对自己产生一种好感,进而才会愿意将自己完全放心的交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人员的手中。仪容仪表展现一个人的姿态和风度,工作人员规范自身行为能很好的提升自己的形象,给自己加分,使得服务对象能安心和放心。同时技术服务工作人员还要注意服务对象的仪表,要留心观察对象的仪容仪表,进而能初步了解一个对象,通过细节观察能更好地实现两者之间的良好沟通。通过对对象的观察能判断对象当前的心情、思想状态等,使得自己能快速找到切入点,搞好服务工作。

2.2服务环境的创设技巧

一个人只有在舒适的环境中,才能放松心情,因此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中,也要注重营造一种舒适和干净的环境,环境能影响对象的心理变化情况。如果对象对环境比较满意,服务对象心中的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就会降低,并且能积极主动咨询相关问题。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悄悄话室应该设置在一个比较安静的位置,让服务对象能真正感觉到一种神秘感,愿意主动和毫无顾忌的将心中的话说出来,进而能达到很理想的技术服务效果。不经如此,环境的创设还需要室内装饰颜色和装饰材料等各方面的相互配合,比如在悄悄话室中一般可以将墙体颜色装饰成比较温馨的色彩,让服务对象有一种很亲密的感觉,最好能为其营造一种“家”的感觉。并且门窗最好的紧闭的,在墙上悬挂一些避孕节育以及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挂图,室内桌椅最好摆设得有条有序,让服务对象能快速感觉到品质生活。通过环境营造能立刻放松服务对象的心情,让服务对象放松警惕,能够主动和积极的接受技术服务人员的教育和宣传,迅速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

2.3肢体动作的应用技巧

肢体主要反映一个人的自我感觉、情绪状态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在实际工作中技术服务工作人员要适当运用一些肢体语言和对象沟通,这样的方式比语言要有效很多。很多时候工作人员一句话由于语气和语调的不同,会表达出一种不是很理想的效果,反而让服务对象心中产生一种隔阂和不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一个手势、或点头等方式,来完成基本沟通工作,让患者能快速明确并且主动接受工作人员的安排。例如在为服务对象做相关检查时,工作人员可以提前收集病史资料,在收集资料阶段可以通过点头或手势与对象沟通,不至于将对象冷落在一旁。通过这些方式能起到一种鼓励和激励的效果,让对象也更加自信,认为工作人员能够耐心听自己倾诉,并且通过听对象讲话,能有助于了解对象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情况,更好地搞好服务工作。

2.4表情的应用技巧

表情是最为丰富的表达方式,很多时候一个微笑给人的感觉就有千万种,但是永远能让对象感觉到舒服。技术服务工作人员要注重自己的表情,尤其是微笑的表情,让对象感觉到十分亲切和温暖,进而能耐心和放心接受一些节育技术服务。总之,技术服务工作人员一定要懂得利用这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增进两者之间的感情,进而搞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提升整个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其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直接的良好关系,需要通过一定的平台来维系,进而才能让双方达成共识,服务对象才能更加了解和支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进而能提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而非语言沟通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充分发挥非语言性沟通的作用,利用一定的技巧,帮助工作人员提升技术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芳.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非语言性沟通技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4).

[2]马茹君,丁宏,宋阿娟.安徽省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人力资源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09).

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篇9

【关键词】人际沟通、课程、建设

中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人文类需要,开设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

文件给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为中职学校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建设”活动提供了政策依据。

一、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际沟通人才有了多元化的要求,尤其是口才营销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依赖之际。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人际沟通人文类课程应以社会职业交往和沟通技能的需求为导向,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技巧和人文方面的素质。

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学生不仅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还要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为此,中职学校开设人文类课程成为必然,而人际沟通课程更是重中之重,开展“中职学校人际沟通课程建设”,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我校人文类选修课课程有:公共关系学、美学基础、文学欣赏、应用文写作、环境与资源、心理学、创业与就业、演讲与口才、管理学、舞蹈与形体。

我们曾对参与选修这类课程的学生作过调查,对象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内向型,这类学生一般不喜欢说话和与人交谈,但在参与选修课学习后,认识到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又因为在课堂上有比较多的表现机会,所以性格变得开朗很多;

第二种是普通型,这类学生一般不主动与人热情接触,也不主动学习,但通过选修课的学习,改变了固有思维观念和习惯,为人处事也大都多了一些热情;

第三种是外向型,这类学生一般都多才多艺,但不是样样精通,有点骄傲,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后,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变得虚心了。

调查结果表明,选修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质起到了一定作用。

深圳开发贝特公司曾经来学校招聘员工,学校推荐了一批选修了舞蹈与形体、演讲与口才、公共关系学等课程的学生,到达公司时正赶上公司要筹办元旦晚会。从参与组织到上台表演,主角几乎都是我们的学生担纲,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为学校赢得了声誉。还有一名电子专业女生,唱歌、跳舞、写作、演讲很出色,应聘一家报社得到重用,还被派往德国专门学习。

综上所述,我校在开展人文教育具有较为成熟经验,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建设”是有基础的。

三、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目标

1、人际沟通课程开发和设计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生涯发展为需要”的原则,通过调研,融合《公共关系学》、《演讲与口才》、《心理学》3门人文类课程,构成新的人际沟通课程。

2、人际沟通课程基于社会需求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通过探索,形成“练中学,练中教”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相关人际沟通的技巧。

四、人际沟通课程建设内容

1、社会调研分析

社会调研分析主要是通过社会调研,了解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人际沟通类课程的需求状况以及综合素质培养标准。

2、典型训练项目提炼

典型训练项目是指一个项目的具体训练科目,是人际沟通课程框架确立的基础,要通过社会调研、学生现状分析、专家访谈等形式,再综合各方面因素才得以提炼。

3、确立课程框架

课程框架由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典型训练项目、综合能力要求、人际沟通课程学习内容、基准学时、训练学时、学习任务名称等构成。该框架为制定课程方案提供依据。

4、开发人际沟通课程

由人文类教师、社会学者、课程研究专家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分析探讨每一工作任务的具体能力要求,将社会需求转化为教学性工作任务,设计开发相应的人际沟通课程。

5、基于社会需求情境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形成老师“练中教”,学生“练中学”,使学生提早融入人际沟通的实际氛围,构建自我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提升人际沟通的技巧。

6、人际沟通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使用

探索职业教育教学化建设,初步建成涵盖《公共关系学》、《演讲与口才》、《心理学》3门人文类人际沟通课程,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教案、实训指导书、课程考核方案与试题库、案例集、工作过程的图片、音视频、动画、训练项目、社会案例等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教学、学生和自主学习服务。

6、人际沟通课程特色校本教材开发

聘请社会专家,与人文类教师共同组成编委会。深入社会调研,采用座谈会和调查问卷等形式,与社会专家共同分析归纳人际沟通方面的社会具体需求,确定教材的定位。

通过教学实践分析学生特点,详细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删除陈旧的知识点和脱离实际的案例内容。以社会案例为基础校本教材,在内容上突出社会交往技能训练。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教材的定位、规划、设计和编写进行审定。

7、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1)、“多元化”的考核制度:考试模式强调各人文类课程之间的联系,将若干门人文类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巧融合在一个综合性考核项目之中,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试内容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根据人文类技能标准,制定考核“全方位”的评价机制,从综合素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使评价真正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8、建设与人际沟通课程对应的实训室

(1)、充分利用学校办学资源,联合相关行业、社会共同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校内训练场地。具体计划:与八桂职教网和南宁电视台作为合作重点,让学生参与到社会调查所承接的项目中去,鼓励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在应用中提高。

(2)、开发训练教材。为将学生素质培养落到实处,并使培养出的学生能从容面对社会,根据对社会需求的调研和社会能力分析结果,组织专任教师和社会人士依据教学实际编写基于社会需求的训练教材。

9、人际沟通课程高素质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积极探索人际沟通课程的建设研究,积极与社会专家交流,派遣人际沟通类教师到社会考察调研,使教师深入社会当中,获取实践体验经验。

五、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的预期成果

1、人际沟通课程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教案、训练指导书、课程考核方案与试题库、案例集、图片库、视频库等资料;

2、人际沟通实用案例资源库,其基本内容包含与人沟通技巧的调查分析、沟通协调技巧、人文素质培养、交际礼仪实务、演讲商谈技巧、活动策划技巧、个人形象塑造、公关策略、障碍排除方法、优化心理素质案例等各方面内容的多种案例,为学生的体验式训练提供活教材;

3、人际沟通课程的特色校本教材:

4、人际沟通课程校内训练室的建设方案、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和训练教材;

5、人际沟通类人际沟通课程训练室,包括心理咨询室、演讲与口才训练室、人际交往情景模拟训练室(佐以职业礼仪训练)。

参考文献:

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篇10

摘要:以海南省高校师生沟通的现状为例,通过对当前高校师生沟通现状的分析,寻找构建良好师生沟通的渠道和行动对策,为高校教育取得成效提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理论和依据。关键词:高校师生沟通研究对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高校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校迅速扩招,部分高校师生比例从原来的1/14发展到1/40,师生关系的失调现象随之产生;其次高校学生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逐步增强,独生子女在高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等,这些现象都促使师生关系发生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出现困难。本文以海南省高校师生沟通的现状为例,通过对当前高校师生沟通现状的分析,寻找构建良好师生沟通的渠道和行动对策,为高校教育取得成效提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理论和依据。一、高校师生沟通现状为了了解高校师生沟通的基本情况,2004年我们采用网络调查及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海南省五所本科院校共864名师生沟通情况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师生对沟通需求迫切;师生双方都认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对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师生皆期待以“朋友”的平等方式进行沟通。其次,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非平等的沟通前提;不懂得沟通技巧等因素成为目前高校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现将海南省高校师生沟通情况的现状描述如下:1、通过沟通实现人际目的,师生均认为喜欢与对方沟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半数的师生认为自己喜欢与对方进行沟通。其中认为喜欢与教师沟通的学生占所调查人数的56.94%;认为学生喜欢与自己沟通的教师占调查人数的77.83%。根据人际沟通的人际目的理论,人际沟通是有目的的,人际沟通是为实现既定的人际目标而存在的。学生之所以认为喜欢与教师沟通出发点主要表现为:46.81%的学生认为是为了“促进沟通和了解”,40.98%认为是“能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校园生活中,除了与同学沟通接触外,大学生最重要的社交对象就是教师,在中国现行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又多扮演“主考官”和“裁判员”的角色,学生希望自己被教师所了解,将自己展示给教师,从而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认可,以达到人际目的,因此56.94%的学生认为自己喜欢与教师沟通。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期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完成既定的目的,必须通过师生之间有效的高质量的沟通、学生的积极配合才有可能实现,因此在认定学生学习的目标与教师的教育目标一致的情况下,77.83%的教师认为学生喜欢与自己沟通。从以上分析可见,师生对双方沟通的需求都是迫切的,师生双方都认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对教学是十分重要的。2、强烈的平等沟通意识,师生均认为“朋友”是双方沟通的角色期待。在问题“你认为教师在校园生活中应该扮演什么?”认为“权威”学生占3.94%,教师占1.74;认为“家长”的学生占5.21%,教师占3.91%;认为“教育者”的学生占5.84%,教师占13.48%;而认为应该扮演“朋友”角色的学生高达83.12%,教师达80.00%。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师生均认为在师生沟通中教师应该扮演“朋友”的角色,“朋友”的角色是师生心目中双方沟通的最佳定位。根据ericBerne的交互作用分析理论,人们在沟通时会采取三种被称为自我心态:家长、成人、孩童的心理定位中的一种,人们可以运用其中的任何一种,但在三种沟通状态中,成人心态被认为是理智的、平等的沟通状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扮演“教育者”或“权威”的角色,虽然希望与学生的沟通中尽量能保持稳定、平和的态度,但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采用家长式自我心态(parentegostate),表现出保护、控制、呵护、批评或指导倾向。虽然如此,不能否认的是,调查中教师们已经意识到沟通过程中“成人状态”的重要性,期待与学生以“朋友”角色进行沟通,80.00%的教师的认同“朋友”角色便是最好的证明。其次,从大学生的方面看,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主体意识和成人意识的发展,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希望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教师不是总是教育、批评甚至是训斥的父母沟通态度,而能以平等的心态,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他们,从而缩短心理距离,使沟通得以顺利进行同样是他们对与教师沟通的理想期待。3、非平等的沟通前提,导致师生关系疏远与冷漠调查中有15%的学生认为教师难以亲近,彼此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只有16%的学生觉得与教师相处十分愉快;23%的学生认为教师不想、不愿、不主动与他们沟通,从而导致师生间沟通出现障碍。以上现象的产生,有以下原因: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师生观影响,师生之间体现着“师道尊严”,部分教师仍以“权威者”“教育者”的形象自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的主宰、权威地位仍未动摇,这种旧的师生关系依然存在;其次部分高校教师认为与学生深入交往是辅导员或班主任的事,自己只要上好课即可,因而导致双方疏远与冷漠;再次,位差效应在师生沟通与交流过程中双方心理的直接影响。54.80%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无任何地位可言,80.67%以上的学生不会也不敢提任何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更谈不上提尖锐直率的质疑和批判,80.09%的学生认为教师往往以知识传授者和答案给予者的身份出现。以上非平等的沟通前提,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与冷漠。4、处于断乳期的儿童心态,学生期待与行动存在差异中国应试教育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从中学时代班主任及课任教师保姆式的教育进入大学自我管理。入学初期,必然要经历从他人管理到自我管理的“断乳期。初入大学时的不知所措,令他们期待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呵护,帮助与指引。调查资料显示43.22%的学生觉得需要老师的关心,此时他们与老师的沟通状态是典型的儿童状态(Childegostate),以冲动和变化为标志,希望得到老师的批准,更喜欢立即的回报;但是,从生理的角度,他们又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教师应该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两者的矛盾导致了他们期待与行动的差异:一方面总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不够,为自己不被老师了解而产生失望、沮丧、自卑的情绪,行动上表现出对老师课程的抵触感;另一方面却期待老师能把自己当成年人来对待,不要过多干涉自己的事情,觉得对老师是否关心自己采取“可有可无”或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在调查中占28.55%,不是特别需要的占26.18%。这些数据都显示学生对个人独立意识的加强和不想过多依赖老师的期待成长心理。与此同时,在调查中,有29.34%的学生认为没有得到老师的关心;50.16%的学生觉得自己得到教师的关心,但关心是微不足道的。与学生的认识相反,在调查中,70%的教师认为学生是需要老师关心的,71.30%的教师认为虽然对学生关心比较少但大部分学生能得到教师的关心,21.74%的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能得到较多的关心。教师与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反差其实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实际的教育领域中,师生关系并不像人们理想中的那样,绝对地互相尊敬、热爱,互相得到双方需要的满意回报。师生之间的沟通也应该如其他沟通一样,双方在彼此尊重、互相宽容,积极行为等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5、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不懂得沟通技巧,是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人际沟通理论认为,信息在交互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沟通所处的特定时间、地点以及周围的环境、气候等有关因素对沟通起着相当大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其次,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如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技巧、倾听的技巧、建立关系和增进关系的技巧等是人际沟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在师生人际沟通中要提高沟通效率,保持沟通通畅,良好的沟通环境和师生都接受的沟通方式是沟通成功的关键因素。调查中,我们发现,师生沟通不畅的原因,除了非平等沟通、师生不同的心态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及不懂得沟通技巧。调查资料显示,学生认为不喜欢与教师沟通的原因不是沟通双方存在代沟,认为存在“代沟”的只占12.82%;也不是老师喜欢摆架子,认为老师喜欢“摆架子”的不足10%;或者“其他原因”占16.49%。而认为“不知道用什么沟通方式”的却高达60.80%。至于沟通环境,46.09%的老师和43.69%的学生都认为办公室不是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都不希望和老师在“办公室面谈”,反而对非面队面的网络、电话或书信沟通,学生更愿意接受。这说明无论是老师或者是学生认为办公室是一个比较拘谨,过于严肃的沟通环境,是不利于学生与教师在较为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沟通和畅谈的,老师或者学生都期待有一个较为宽松的沟通环境。以上数据表明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主要来自于缺乏良好的沟通环境和没有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二、高校师生沟通对策研究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宁的课堂气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无数的教学实践表明,师生良好的沟通,是实现教学目的,取得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影响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根据以上对海南省高校师生沟通的现状的分析,我们对高校师生沟通提出以下沟通对策,以期更好解决目前高校师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师生有效沟通提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理论和依据。

1、对良性沟通动机的鼓励与支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与教师沟通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两方面:一是学生通过与教师的沟通,获得教师对自己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指导,以期更好的完善自己,更好的成长;其二是促进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建立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以上的沟通动机是良性的,无论对学生的成长或者是对教师的教育目的的实现都是有益的,因此,针对调查中师生对双方沟通的需求都是迫切的,师生双方都认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对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沟通目的与心理需求,笔者认为这样良性的沟通动机在高校教学与管理中,应当是鼓励、支持与提倡的。人际沟通理论认为,信息在交互的过程中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在沟通过程中要提高沟通的效率,沟通环境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相应增加对师生良性沟通动机的鼓励和宣传,引导和提倡,从而使学生对良性沟通动机的肯定与信心,消除害怕与教师沟通被误解为讨好教师,达到其他不良目的的思想负担;其次,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表现出良性沟通动机的需求心理,给予良性沟通动机以积极的暗示,思想的鼓励和行动的支持,从而在教学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给予宽松的沟通环境,促进师生沟通的更好实现,最终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良性沟通动机的鼓励与支持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师生比严重失衡的现状,对于师生更好进行沟通,争取更多沟通机会是非常重要有意义的。2、以平等为沟通前提管理学中的位差效应理论是指由于地位的不同使人形成“上位心理”和“下位心理”。具有上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高的层次而具有某种优越感,具有下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低的层次而有某种自卑感。位差效应在人际沟通与交流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其对沟通过程中双方心理有直接的影响。在高校师生沟通的过程中同样存在位差效应。我国的高校中虽然一直倡导师生沟通的民主平等,但由于传统的师生观念的影响以及师生双方实际处在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中,各自的权限和地位的不平衡,因而形成了习惯性的心理定势——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家长”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压力。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恐惧心理,无法大胆、坦诚地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则多以权威者、施与者的身份出现,难于以成人的心态对待已经成人的学生;以至于沟通不成功或者根本无法进行。针对调查中高校学生处于“断乳期”的特殊情况和师生双方都希望以“朋友”的角色进行沟通的沟通期待,师生要进行有效的沟通,笔者认为最有效和最为可行的应该是首先应确立以平等为双方沟通的前提的沟通思想。在沟通过程中,师生均应学会换位思考,注意位差效应,教师应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上位心理,平等待生,不厚此薄彼,以成人的心态而非以家长的心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主动调整自己形成平等的沟通氛围引导学生展开沟通;而学生则应消除主观先入的对教师的偏见与下位意识,在教师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下尽快走出“断乳期”,逐渐形成成熟的个人沟通心理,同样以既相互尊重又彼此信任的成人心态而非儿童心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3、建立多渠道的沟通方式目前海南省以及我国大部分高校师生沟通多局限为课堂、讲座等一对多的沟通方式,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及单一的沟通方式是调查中影响高校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为此,建立多渠道的沟通方式,是解决目前高校师生沟通障碍的有效途径。具体沟通方式建议如下:(1)多种沟通媒体的使用,满足师生沟通中对不同媒体形式提供不同的沟通方式的要求。面队面的沟通,以信息传递的及时以及信息反馈的快速成为人们喜欢的人际沟通重要方式之一。目前一些高校建立的“校长接待日”制度,借助这一制度,师生可以直接与校领导面对面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解决须解决的问题。建议教师也可在任课期间给予学生相对固定的沟通时间设立类似校长接待日的“教师接待日”,以便学生课后的沟通。书信沟通,针对部分同学不习惯与教师面队面的沟通,或者对一些问题难以面队面提出,可以以书信为沟通的特殊媒介在师生之间开展沟通和交流活动,如可以设立“师生沟通信箱”“课程教师专用信箱”等形式,方便师生沟通。电讯沟通,包括电话、手机短信、电子网络等电讯沟通方式。目前“校长热线”“书记热线”已经成为校园沟通的常见的方式,但毕竟热线有限,校长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热线接待,平常的师生沟通则要频繁的多。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进行师生沟通,是目前最为快捷有效和可行的沟通方式。电子通讯设备的不限时性和灵活性使沟通不限于时间、地点等因素,随时可以进行。建议课任教师在任课的第一时间便可以给学生留下可联系的电子通讯方式,可以是电话号码、电子邮箱、QQ号等等,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可为学生提供可联系的直接方式,更重要的是教师在第一时间通过公开联系方式的方法很好地表现了教师积极的沟通思想与及对学生的信任,给予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础;学生亦应主动将联系方式告知教师,以方便师生之间沟通。其次,在学校网络上建立“师生论坛”,学校相关部门定期在论坛上、更新相关信息,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可在论坛上与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论坛,师生之间可以在此敞开心扉,自由交流,畅所欲言,不但能增进情感,还为教师及时教学信息,通知教学事项提供快速的服务,为师生沟通提供互动的平台,(2)个性化的沟通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沟通需要。个别沟通。针对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个性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不同的沟通需求、不同的思想认识,要求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不能采用统一的,固定的方法处理所有学生的问题,师生可选择个别沟通的方式,一对一进行沟通,从而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好地进行交流。团队沟通。团队的人数以三到五个为宜,通过学生事前与教师约定谈话问题的方法开展,如针对“大学生大学期间是否可以恋爱”问题,师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的方式交流思想,加深认识,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专业沟通。通过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中进行师生沟通与交流。如学生通过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的方式与教师进行长期的联系与交流,学生不但可以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收获,同时也会在长期的合作中与指导教师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笔者发现,在多年的教学中,认识和了解学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指导学生课后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师生接触频繁,交流机会增加,随着活动的开展,师生之间的了解逐渐加深,友谊随即增长,师生情谊甚至在学生工作以后转化成朋友关系。(3)其他沟通方式。在高校师生沟通中,除以上沟通方式外,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桥梁作用,借助不同的学生活动,通过邀请教师指导,参与活动等方式,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提供平台。其次,目前各高校都已经建立的“学生心理咨询室”也应在师生沟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不是长期的闲置于阁,型同虚设。4、学习一定的沟通技巧有了良好的沟通动机、形成平等的沟通意识、具备一定的沟通环境氛围,要达到师生良好的沟通,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以提高沟通的能力。调查中,师生普遍认为,师生沟通的障碍还表现在对沟通技巧的缺乏,不懂得沟通技巧,往往给期望沟通者带来许多的困惑和尴尬,甚至令沟通无法进行,因此,师生都应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大一新生普遍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心理教育等课程,然而,开设人际沟通课程的学校却极少,个别学校在全校性选修课程中开设了“人际沟通”(如海南省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生选修踊跃),但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只能在教有余力的情况下才开设,不能保证每学期或每年课程的开设,也就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针对学生对人际沟通技巧学习的迫切与及人际沟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建议各高校能对课程的开设给予一定的条件,如减轻任课教师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任务,增加课酬等方式,使任课教师能腾出时间及吸引教师进行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其次,可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采用定期讲座、沟通游戏活动等形式进行沟通技巧的学习。参考文献:1、伍茂国,徐丽君.人际交流.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2、王维、林涛.素质教育与师生关系.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3)3、许晋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