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险和事业险的区别十篇企业险和事业险的区别十篇

企业险和事业险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3:56

企业险和事业险的区别篇1

关键词:大企业税务风险识别税务风险管理

大企业的组织形势和经营方式多样,经济主体跨国家、地区、行业相互渗透,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潜在的税收风险也不断加大。近年来,某些重大税务案件给部分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因此,税务机关开始积极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新模式,试图降低大企业税收管理系统性风险,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旨在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作为大企业的纳税人也应切实将税务风险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税源管理方式转变的要求。

一、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难点

大企业基本特征:规模庞大、生产经营复杂,应用信息科技等手段从事管理,跨区域、跨国经营,具有统一的内部制度与流程,在国内或国际上均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大企业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集团企业、上市企业、跨境经营企业、非居民企业。

大企业税收管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分支机构林立交错,纳税环节各不相同

就省辖市而言,那里的大企业基本属于大企业的分支机构,有二级、三级等多种级别。如兴业证券、平安保险为跨地区(指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下同)二级分支机构;移动公司、工商银行为跨地区三级分支机构。对于不同类型的分支机构,管理模式和方式也不相同。对于总分机构,以所得税的纳税管理最为复杂,基本可以分为六种:①跨地区三级分支机构;②未纳入中央和地方分享范围的企业;③分支机构跨地区的总机构;④跨地区二级分支机构;⑤省内二级分支机构及其下属分支机构;⑥分支机构在省内的总机构。

(二)大企业管理难度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由于受各种原因和利益驱使,大多大企业虽然具有良好的纳税遵从意愿,但其遵从能力却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特别是大的跨国公司,尽管其配备或聘请了会计师、税务师等专业人员,但在加强内部核算管理的同时,其也在积极寻求避税、逃税的手段,直接危及了税收安全,纳税风险不容忽视。

(三)专业化、行业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税务管理力不从心

与其他企业相比,大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较复杂,通常需跨区域或跨国经营,能够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科技手段从事管理工作。这些特点要求税务部门需集中高水准管理人才加以应对。对于日常管理来说,税务部门最大的难点在于大企业的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且信息不对称。

二、大企业税务风险分类及具体表现

(一)大企业税务风险分类

1、环境风险

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面临多种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制度环境、投资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

2、制度风险

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投资控制及担保制度、业绩考核及激励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人才管理制度等。企业的制度是否健全,制定流程和依据是否合理、科学,从根本上制约着其防范税务风险的有效程度。

3、税收筹划风险

税收筹划与避税本质上的区别在于其合法性,但现实中这种合法性还需得到税务部门的确认,有时也会因筹划方案的时效性等因素,导致税收筹划失败。

4、政策运用不当风险

国家制订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有严格条件和资格要求的,一旦条件发生变化,而企业疏于管理,就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5、企业“走出去”的税务风险

自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对投资国税收政策不了解的风险。境内企业在居民企业身份认定、适用税收协定、关联交易、税收抵免、税收豁免、海外亏损的弥补等涉税问题上都存在重大的税务风险。

(二)各类大企业税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1、集团企业税务风险。集团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特别纳税调整、企业兼并重组等重大活动和重要经营决策存在着税收风险,其中资产划拨,重大投资,经营多元,为子公司主要税收风险。

2、上市企业税务风险。上市企业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力,对国民经济有经济晴雨表的指标作用,其税务风险一旦查实,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和声誉损害。上市企业主要税收风险包括重大经营决策风险,关联交易,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的转让和使用,融通资金,提供劳务等纳税调整风险,重大税收政策变化风险,税收优惠政策取消风险,重大股权转让,境内外战略投资股权转让变化等存在税收义务承提的税收风险。

3、跨境经营企业税务风险。主要是境内外企业关联方之间发生业务,企业在转让定价、预约定价安排、成本分摊协议、受控外国企业、资本弱化以及一般反避税等特别纳税调整事项中存在的重大涉税风险。

4、非居民企业税收风险。2011年政府共征收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股权企业所得税10.4亿元,其中日本某公司间接转让康师傅饮品有限公司股权缴纳企业所得税3.06亿元,而2012年2月份全国最大单笔非居民企业间接股权转让山西省某能源企业也在山西省成功入库。随着我国企业不断地与世界经济相融合,境内企业在与非居民企业间取得股权转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境外借款,设备安装、服务贸易等项目存在重大的税务风险。

三、大企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险和事业险的区别篇2

促进安全发展和平安建设,为推进安全生产与保险业良性互动。按照市安全生产与保险业互动领导小组《关于发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全面推进安保互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安保〔〕1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原则

一)协力推进。大力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加强领导。全面实施安保互动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措施。区发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全面推进安保互动工作由区安全生产与保险业良性互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相关单位相互配合,协力推进,不简单替代有关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基础上,引导企业积极投保责任保险。

对高危行业企业不按规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督促限期投保;拒不投保的按未保证安全生产投入依法予以处理,为确保安全生产领域责任保险落到实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其暂缓办理安全生产许可手续或暂缓通过安全生产许可年检。各保险公司要积极参与,大胆创新,探索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运作模式,促进安保互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完善机制。发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探索创新。全面推进安保互动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因此,必须锐意创新,大胆探索实践。按照国务院、国家安监总局、中国保监会和市政府有关方向性政策规定要求,制定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工作措施,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规范有序运作投保和承保事宜。纳入推行安保互动范围的高危高风险行业领域企业和公众聚集场所单位,1.建立完善投保承保机制。投保单位和承保保险公司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必须缴纳责任保险保费,不得缩小应保范围。为防止承保工作不当竞争,形成行业合力,由保监局会同市安监局确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承保公司和具体承保方式。一个保险期限结束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承保公司和承保方式进行调整。为方便投保方办理责任保险手续,鼓励具有资质的保险中介机构积极参与责任保险工作,帮助投保方设计合理的投保方案,降低保险成本。

实施责任保险是提高抗风险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建立完善足额保险机制。高危高风险行业领域和公众聚集场所事故具有易群死群伤、损失大、善后处置费用高等特点。因此。必须保足保全,最大限度地化解事故风险和保障企业员工的利益。按照现行有关伤亡事故赔付标准,参加了工伤保险的不足部分通过购买责任保险保足;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实行责任保险足额投保。

根据行业和企业风险状况的差异,3.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保险费率杠杆的激励约束作用。不同行业之间实行保费差别费率,同行业企业之间根据安全状况实行保费浮动费率。通过费率调整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企业改进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有效治理和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充分发挥保险经济补偿功能作用的基础上,4.建立完善防灾防损机制。建立预防为主的安全保险机制。保险公司要积极介入事故预防及安全管理,配合安全监管部门,对投保企业开展风险评价、技术咨询、提出整治建议服务。加强保险业对安全生产防灾防损资金投入,提高安全事故预防能力。保险公司应按相当于保费的10%比例建立防灾防损基金,统一纳入政府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按照《市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市财政局、市安监局、保监局制定的市安保互动防灾防损基金管理办法》规范防灾防损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统筹用于全市安全生产预防性投入。

督促企业投保,5.建立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将企业投保责任保险情况纳入对企业的日常安全生产检查之中。确保责任保险落到实处。保险监管部门要强化保险市场行为监管,严厉查处保险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保险协会行业自律作用,建立保险纠纷快速处理机制,切实保护被保险单位的合法权益。对在安保互动工作中违规经营的保险公司,有关部门和单位应积极配合保监局依法进行查处。

有序推进。年初,全面启动。制定出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全面启动安保互动工作。年10月底前,基本建立起高危高风险行业及公共聚集场所安全发展需要的责任保险制度,形成“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安全生产领域责任保险发展机制;建立保险业参与事故预防机制和安全投融资机制,增强风险控制及风险管理功能;开发研制保险产品,形成服务安全生产的专业化责任保险产品体系;提高保险服务覆盖面,力争达到应覆盖面的100%

二、实施模式

一)推行范围

1.高危行业企业:煤矿企业、非煤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企业、建筑企业、民用爆破品生产、储存企业、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等《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明确的6个高危行业企业。

2.交通运输高风险领域企业:道路客运企业、水上“三客一危”运输企业。

3.公众聚集场所单位:商场、宾馆、饭店、医院、网吧、影剧院、游乐、娱乐和中小学校等公众聚集场所单位。

二)确定以共保体的方式承担高危高风险行业及公众聚集场所有关责任保险,承保公司。市目前所有财产保险公司都可参与安保互动工作。为便于安保互动工作的组织推动。统一条款费率,统一单证印制,形成行业合力,保证工作顺利完成。确定各保险公司承保范围如下:

大地财险分公司、安诚财险分公司、平安财险分公司、利宝保险分公司、华安财险分公司等保险公司为共保商。1.煤矿企业:人保财险分公司为主承保商。

2.非煤矿山企业:安诚财险分公司为主承保商。

3.道路客运企业:人保财险分公司为主承保商。

4.水上“三客一危”运输企业:安诚财险分公司为主承保商。

5.建筑企业:人保财险分公司为主承保商。

6.公众聚集场所:安诚财险分公司为主承保商。

7.学校:太平洋财险分公司为主承保商。

8.烟花爆竹: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主承保商。

9.危险化学品:阳光财险分公司为主承保商。

安诚财险分公司等保险公司为共保商。10.民爆:平安财险分公司为主承保商。

三)原则上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企业参保工作的督促落实责任单位,督促企业参保任务落实部门。为使安保互动工作顺利开展。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风景区)管委会为协助单位。

1.煤矿企业。责任单位:区中小企业局;协助单位:有关镇人民政府。

2.非煤矿山企业。责任单位:区安监局;协助单位:有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道路客运企业。责任单位:区交委;协助单位:有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4.水上“三客一危”运输企业。责任单位:区交委;协助单位:有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风景区管委会。

5.建筑企业。责任单位:区建委;协助单位:有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风景区)管委会。

6.公众聚集场所。责任单位:区消防支队;协助单位:有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风景区)管委会、派出所。

7.学校。责任单位:区教委;协助单位:有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

8.烟花爆竹。责任单位:区安监局;协助单位:有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9.危险化学品企业。其中: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责任单位:区安监局;协助单位:有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

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企业。责任单位:区商委;协助单位:有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

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协助单位:有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

10.民爆。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协助单位:有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

四)形成激励机制。各保险公司负责开发创新保险产品。结合企业对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需求,创新保险产品。开发出更多针对行业、区域、企业风险特征的保险产品,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产品线,为推行强制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开发出更多的可以推行的产品。

实行保险费率与投保企业的安全状况挂钩,保险费率上实行激励机制。投保企业在保险年度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发生事故的赔付额不足所交保险费10%承保公司在次年续保时,按10%比例降低保费收费标准,以后年度依此类推,直至最低费率标准(降低30%投保企业在保险年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赔付额超过所交保险费10%承保公司在次年续保时,按10%比例提高保费收取标准,以后年度以此类推,直至最高费率标准(提高30%高危行业企业和交通运输高风险领域企业每个从业人员的保险金额不得低于20万元(责任保险12万元、工伤保险8万元)公众聚集场所单位责任保险金额不得低于30万元。鼓励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增加保险金额和投保附加险。

五)保障程度。按照现行伤亡事故赔付标准。提高风险保障能力。

六)加强应急救援。各保险公司要改善保险业传统的承保、理赔服务流程,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做好日常保险服务的基础上,注重改进和优化安保互动服务流程,特别是要将保险承保理赔与安全风险评价、费率激励机制、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制定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服务相结合。同时,保险公司要加强安保互动的数据累计和经营核算,力争实现安全生产责任风险领域的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

制定突发重大保险事故的应急预案。逐步将突发重大保险事故纳入《市区突发事故灾难专项应急预案》进行相应的管理,各保险公司要积极参与我区的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强突发事故灾害的抢险联动,发挥各级、各类应急救援机构在事故发生时的救援作用,最大限度控制事发当时出险单位的损失。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保障。区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安保互动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下设办公室在区安监局。各职能部门和镇街、园区(风景区)要确定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为加强安保互动的工作调度。请各职能部门于每月1日前将上月工作进度和承保情况书面报“区安保互动推进办”

二)严格工作考核。区安监局负责全区安保互动工作总体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明确工作职责。提出推进工作措施,适时开展监督检查;指导各有关职能部门、各地区推动安保互动工作。各有关职能部门、各地区要积极推进本行业领域和行政区域的安保互动工作。

企业险和事业险的区别篇3

与外部审计师不同,内部审计师在企业中直接与管理层及其独立审计委员会合作,而且其审计范围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财务基础审计,它包括识别公司面临的最大威胁和风险,并涵盖了公司治理、风险、控制和合规等一系列领域。企业将依赖内部审计为其经营管理提供保障,确保现存的以及新兴风险能够得到识别、监控和管理。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风险管理的常见误区以及相关对策,探索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误区一:不良的公司治理机制

有效的治理机制有助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促进企业内部治理层、管理层、各级员工之间的公开坦诚有效的沟通,并推动持续改进管理,这些都是风险管理得以有效执行的先决条件。

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误区包括:(1)在公司内部没有建立实现风险信息全方位沟通的机制,或沟通机制欠缺成效;(2)管理层并不了解对公司所承担的风险,性质;(3)在考虑是否进军新市场、推出新产品或达成一项复杂的收购或投资交易时,管理层并没有审慎考虑相关的风险;(4)管理层漠视风险管理所发出的警告信号,拒绝接受不利消息或显示其战略不可行的事实;(5)董事会只是偶尔参与风险管理和风险应对,或者对于公司面临的主要业务风险缺乏全面了解。

审计策略:

(1)在管理层的协助下开展治理评估,了解企业内是否建立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流程,确保政策架构、问责机制、直接报告渠道和上报程序存在并得到有效执行。内部审计师可以针对某些流程实施“穿行测试”,评估可能存在的漏洞。该项评估结果及相关改进建议,内部审计师应直接向独立审计委员会或者董事会汇报。

(2)在管理层希望开发新的业务领域时,根据其重要性,内部审计师可采取全程跟踪审计策略,作为独立部门或独立人员全程参与决策、运营、评估过程,对管理者的风险偏好与其进行讨论分析,履行监督职责和风险提示职责。

(3)在企业中持续应用独立和严谨的评估风险方法,对资金流动性、资本和财务报告进行有效管理,内审部门可以建立基于经营数据或财务数据独立的警示风险体系,及时提醒业务部门、管理层、董事会任何超过预设风险标准的警示信号。

(4)为确保董事会能够及时参与相关事宜,内审部门应当定期评估公司的运营环境应当向董事会提供适当的风险报告,有关报告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以及该风险偏好是否与组织的风险特征相一致;企业关键风险汇总,并按运营单位、地域及产品进行风险细分;需要管理层关注的、有关新兴问题或风险的报告;介绍不同业务单元和业务活动存在的大额风险敞口,并对风险敞口的表现进行评估。

误区二:风险管理体系先天不足导致执行无效

这种状况比较常见,通常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或者内部控制体系,并配置了相应岗位,然而缺乏相应的机制促使其得到有效执行。

企业普遍存在的误区包括:(1)企业风险管理实施工作缺乏重点,未充分界定风险管理的职责,相关责任关系不明确;(2)管理层对风险管理人员过度依赖且没有施以任何的限制、相互制衡,又没有制定独立的监察和报告机制;(3)缺少行政管理层的支持以及适当人员的参与、业务目标不清晰;(4)有关风险管理工作被指派给组织内较低级别的人员,导致这些工作缺乏相关指引和指导;(5)风险管理责任存在漏洞及重叠现象。

审计策略:

(1)内部审计师应改变长期以来的事后审计的观念,全面参与企业风险管理。应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固有风险,识别重大岗位职能(这些岗位职能并不限于与财务风险有关的职能),协助编写或审核管理手册与内控手册,明确相关责任关系。

(2)董事会应对内部审计工作予以更大的重视与放权,授权若干高级内审人员组成监察小组或其他形式的监察组织,并授予一定及时处置权力。

(3)评估测试风险管理体系,可以采用压力测试、敏感度分析与情景分析等工具,通过定量与定性评估方法的结合使用,客观地进行审核并解释结果,然后汇报给管理层及董事会。

压力测试是审核一个特定的“基本案例”投资组合或预测,并调整其价值以反映一个假设性的、不寻常的及十分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或事件,该等情况或事件若真的在将来发生,会导致严重的财务压力。压力测试结果旨在考虑收益和现金流因利率急剧波动而面临的风险敞口。

敏感度分析是就由于一个或多个关键风险因素的轻微变更,对某一时点的个别风险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以确定财务绩效的总变量。

情景分析是按特定情景,就重大风险因素的变更对个别风险暴露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从而确定财务绩效的总变量,它涉及到多项有明显变动的变量因素,且使用复杂精细的经济预测方法和模型,根据假设的变更和预测来为风险及投资组合重新定价。内部审计师运用情景分析应重点评估那些不受管理层控制的其他关键变量(例如通胀、气候、竞争对手的行为、及供应商的表现水平)若发生变化,可能会给公司收益、现金流、资本和业务计划带来哪些影响。

误区三:未将风险管理纳入战略制定和绩效管理流程

通常,人们只是在战略制定完毕之后才会想起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订立的战略目标可能会不切实际,风险管理也沦为绩效管理的一个附属品。这种误区带来的后果包括:组织制定的战略无法实现、组织竞争力下降、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运营环境,及企业价值蒙受需要数年才能弥补的巨额损失。

企业普遍存在的误区包括:(1)风险管理与核心管理流程脱节;(2)风险应对措施与企业战略和企业绩效管理之间缺乏统一;(3)未针对战略的执行采取相应风险防范措施。

审计策略:

(1)内审部门参与审核本企业的战略决策过程,当然,前提是获得企业股东或董事会的同意与支持。首先,掌握企业的战略决策程序,识别战略决策方案是否进行了详尽的经济环境分析、尽职调查、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其次,将企业战略决策程序的设计模型与关键利益相关者(投资者、主要债权人等)的要求、及行业最佳实践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还需要考虑政府监管机构可能的要求,从而识别出战略决策中的不足。最后,内审部门应审查战略决策程序运行的有效性,可以考虑以下步骤:审查该战略决策的制定程序,评估关

键投入和成果比较;汇报该策略程序的运行成效,并考虑是否影响到最终的决策。

(2)识别、监督并协助管理重大岗位职能,内部审计师应必须掌握以下信息:企业内部作出决策影响或制造财务、运营或合规风险的人是谁?有关他们的活动、绩效结果是否已经建立了监督机制?监督是否有效?企业是否建立了恰当、合适的激励机制?

(3)检查已经履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内部审计师需注意的关键控制点:当企业决定了要拒绝或接受风险后,是否指定了某人、某小组、职能或单位赋予其责任、权力并建立问责制度,使其对风险应对措施负责;风险责任是否形成书面文件,并已经确保相关员工了解该政策,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问责奖惩是否按照制度文件执行,是否经过了上一级管理层或相应级次管理或治理机构的批准认可。

误区四:忽视职能失效及企业文化中的“盲点”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防范不可接受风险事件的能力,以及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识别风险的能力,均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当前环境下,公司应当开始考虑公开、透明和问责的问题,并在日后进行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公司应当重点分析和研究管理层当初未曾留意相关警告信号的根本原因。

企业普遍存在的误区包括:(1)奖励极端的风险承担行为;(2)存在实现不切实际目标的压力,管理层拒绝接受坏消息;(3)风险管理与主营业务之间缺乏充分联系;(4)容忍明显的行政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之间、总公司与分子公司、分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

审计策略:

企业险和事业险的区别篇4

一、保险会计与一般企业会计要素之比较

保险会计与一般企业会计要素的分类是一致的,都分为六大类。但保险业是一种特殊行业,它既不同于从事采购、生产和销售产品的企业,也不同于从事商品购销的商业企业。它没有货物实体的买卖,销售的只是一纸对投保人未来可能的损失予以赔偿的信用承诺,与一般企业会计比较,会计要素的具体组成及特征有所不同:

1.资产。因其业务性质不同在资产方面主要表现为流动资产和投资的内容和比重不同。工商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的比重较大,主要内容有原材

料、在产品、产成品、在途商品、库存商品等,而保险只是对投保人未来可能的损失予以赔偿的信用承诺,除有少量低值只耗品和物料用品外,没有其他存货;从投资方面看,我国保险公司的投资主要包括政府债券、同业拆借市场的各种债券、上市的证券投资基金、保户质押贷款等。由于我国对保险资金投资有一些限制性规定,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主要为银行存款、债券、及投资基金等,与一般企业比较发货币资金和投资的比重较大。随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保险资金的运用形式必将呈现多元化,如直接进入股票市场、不动产投资、衍生金融工具等,货币资金的比重将逐渐减少,投资的比重将逐渐增加,以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竞争能力。

2.负债。一般企业的负债是指债权债务引起的现实负债,债务人及债务金额和偿还时间都是确定的,对极少数或有负债,企业只需在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披露即可。而保险公司负债的主要项目是各种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具指保险公司为了承担因承诺保险业务而引起的将来的负债或已有的负债而提取的基金。包括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责任准备金。各种责任准备金所占比重较大,如人寿保险的责任准备金一般占负债总额的80%、资产总额的70%以上,且具体的债务人及债务金额和偿还时间都不确定。这是因为在保险期内,无法预知保险业务事故是否发生及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使保险负债具有或有性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性。各种保险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的主要负债,在资产负债表内披露。

3.所有者权益。一般企业按《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为主)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5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由于保险业经营的广泛性和风险性,按《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2亿元,自有资本金的数额较大。从保险业所有者权益的内容来看,除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等与一般企业相同外,由于保险经营的风险较大,为防范巨额风险,所有者权益中还包括计提的总准备金。总准备金是指保险公司为发生周期较

长、后果难以预料的巨灾和巨额危险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准备金。

4.收入。一般企业的收入分为三类:营业收入、投资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保险企业收入也分为三大类,其主要区别在营业收入和投资收入两方面。一方面,营业收入是保险公司的经营所得,包括保费收入、分保费收入为追偿款收入。保费收入与一般企业收入的性质不同,它介于收入与负债之间,因为收取保费时保险服务尚未开始,这时为保险公司的负债而非收入,承保后继续提供服务保险费由负债转为收入,这就是保险公司计提和转回责任准备金的原因;另一方面,保险业投资收入金额较多、地位重要,因为保险公司收到保费后,形成各种责任准备金,数额巨大,为使其保险资金保值、增值,需要进行资金运作,投资收入是保险资金运作的结果。

5.成本费用。一般企业的成本费用分为营业成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三部分,如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中的料、工、费一样,保险公司有保险赔款、保险营销与佣金及保险间接费用等;除此之外,保险公司还有一项区别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成本费用项目,即提取各种保险责任准备金形成的成本费用。

6.利润。一般企业利润由营业利润、投资利润及营业外收支净额三部分组成,主营业务利润等于主营业务收入减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余额。而保险公司利润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两部分组成,营业利润再由承保利润和投资利润及利息收支等构成。区别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保险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为承保利润,它等于保险业务收入减保险业务支出,再减准备金提转差。准备金提转差是指当期提存的准备金减去上期转回的准备金,这就是保险利润最大的特点,各种责任准备金的估计承保利润的形成;二是投资利润作为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是因为保险费收入产生资金,运用资金产生孳息,孳息回馈业务,所以保险经营和资金运作是相辅相成的,投资利润在营业利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保险会计与一般会计确认之比较

1.资产、负债确认比较。新《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利益”;负债定义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可见,一般企业会计在确认资产

和负债这两种会计要素时,立足点均强调“过去的交易、事项”,在未来期间又必定有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而从保险业资产方面看,投资的多元化趋势使其可能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来抵补保值,而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尚未开始履行或正在履行中的合约,具有或有性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性;从保险业负债方面看,占负债总额比重最大的各种责任准备金,同样具有或有性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性。保险业这些资产和负债的立足点不在于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而在于未来期间合约的履行或保险事项的发生情况。如果按一般企业对资产和负债要素的定义,保险业这些特殊性质的资产和负债就无法进入财务报表,只能作为表外项目加以反映。因此,保险业资产、负债确认的范围应考虑扩大到未来。

2.收入、费用确认比较。保险业收入和费用同一般企业一样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具体确认条件中,除业务性质不同;使其权利和责任转移的表述不同外,一般企业要求“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而保费收入确认要求“与保险合同相关的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其区别在于保费收入的确认,不需要具备与保险合同相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一条件,因为采取预提责任准备金形成的成本费用为估计数,这正是保险会计成本费用区别于一般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特点。一般企业会计成本费用的确认是在成本费用实际发生时确认,保险会计中保险赔款也是在实际发生时,即决赔时点确认,但各种责任准备金却是预计的。因为当保险公司同被保人签订合同,合同生效时保险公司有收取保险费的权利,同时也就要承担保险责任。虽然补偿各种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支出具有不可确定性,但这种保险责任却是肯定的。因此,保险公司必须按谨慎原则事先确认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的成本费用。如果不预计责任准备金形成成本费用支出来抵减利润,则可能出现超前分配,一旦责任事故发生,保险公司将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三、保险与一般会计计量比较

1.资产、负估计量比较。资产一般按成本原则计量,一旦入账,一般不再调整账面价值;负债一般按实际发生数记账,也有预计负债。而从保险资产来看,主要为货币性资产,受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直接较大。目前物价变动频繁,多表现为物价上涨,在此条件下,保存实物升值,保存货币损值,保险企业实物升值小子货币损值,最终形成资产损失。因此,按照国际惯例,保险会计制度应规定凡物价变动超过10%,应在会计年度终了按现行购买力重新编制基本财务报表,损值部分计入当年损益。另外,保险企业资金运作的使保险资产呈现多元化趋势,如利用衍生工具套期保值,而衍生金融工具大多数是待执行的合约,其标的价格随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历史成本属性之外,应允许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特别应注意“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就低法”等计量属性的运用。而从保险公司的负债来看,预计的各种责任准备金构成负债的主要部分,各种责任准备金的内涵是未来的责任这种未来责任和非寿险责任估计准备金,在保险精算时考虑各种评估因素,如投资回报率、死亡率、费用率、退保率等,采用毛保费、平均净保费方法以及风险量测算方法等估计责任准备金,与一般企业预计负债的计量比较,其方法理为复杂。

2.收入、费用计量比较。在收入计量方面,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的主要收入,会计上按保费收入价格入账。但保费收入价格的制定与一般企业商品的定价不同。一般工商企业出售的商品,其售价的制定是根据已发生的实际成本加上税金和利润形成。而保险产品的价格必须决定于提供保险服务前,没有实际成本可参照,是根据保险精算估计成本,再据以确定保险收费。在成本费用计量方面,一般企业的主要成本费用是根据其实际发生数计量,也有因计提坏账准备等而形成的费用,但数额不大;保险公司成本费用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根据实际发生数计量,如保险赔款等,而各种责任准备金的预提则全凭估计,而且数额巨大,对保险利润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保险精算是区别一般企业会计计量的一个重要特点。

企业险和事业险的区别篇5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强调整合理念的“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Riskmanagement,eRm)逐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①大量研究集中于探讨eRm的框架、流程和经济绩效,旨在解决eRm的有效性问题。但与之相对,鲜有研究涉及eRm的决策机制。如果eRm项目可以通过对风险的整合式管理提升股东价值,那么为什么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选择?选择实施或不实施eRm项目的企业究竟有何差别?在eRm决策过程中,究竟是企业特质重要,还是监管约束发挥主导作用?如果企业特质因素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其作用机制如何?此外,中国作为转型经济体的特殊制度背景是否会对企业eRm决策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产生影响?其影响途径又是什么?现有研究对于这些基础问题仍缺乏明确的回答。本文利用沪深a股302家非金融类eRm企业2003~2011年的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企业实施eRm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实施eRm的决策并非受监管因素的主导,而是受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动机的驱动,eRm企业与非eRm企业在财务特征、运营特征、治理特征和经济实力四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别;第二,监管差异会对企业特质因素作用于eRm决策的效果产生调节作用,受监管企业和非受监管企业在eRm的驱动因素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第三,市场化程度也会调节企业特质因素作用于eRm决策的效果,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经济驱动的效果更为显著,而在低市场化程度地区,监管驱动的作用更强。本研究受益于Liebenberg和Hoyt(2003)[1]、pa-gach和warr(2011)[2]的前期成果,但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第一,在既有理论框架内引入制度环境因素,丰富了eRm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内涵;第二,在样本选取方面,采用更稳健的方法识别eRm项目的实施,减轻样本识别偏差;第三,在计量方法设计方面,采用能够捕捉变量变化过程信息的CoX比例风险模型替代静态的probit模型,并对内生性问题进行控制;第四,将研究对象从保险公司、银行拓展到非金融类企业,为eRm相关理论提供新的经验证据。

二、文献回顾

现阶段,虽然直接以eRm的驱动因素为主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但关于传统风险管理(tRm,tradi-tionalRiskmanagement)实施动因的研究却相当丰富。鉴于eRm是对tRm的继承和发展,②因此,对tRm实施动因的文献加以回顾,能够为研究eRm的实施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完全市场条件下,风险管理被视为净现值为负的活动,投资者可以通过多元化方法更高效的规避企业特质风险(modigliani和miller,1958)[3]。但是,不完全市场条件下,上述结论不再成立。学者们先后从理论上证明了企业可以通过保险和套期保值方式降低税负(modigliani和miller,1963)[4],降低财务困境成本(Kraus和Litzenberger,1973[5];macminn,1987[6]),降低成本(Jensen和meckling,1976[7];macminn,1987[6]),降低监管成本(mayers和Smith,1987[8]),降低外部资本成本(Froot、Scharfstein和Stein,1993[9]),解决投资不足问题(mayers和Smith,1987[8]),从而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随后的实证研究也基本支持了上述分析(nanceetal.,1993[10];Colquitt和Hoyt,1997[11];Hoyt和Khang,2000[12])。如果说以保险和套期保值为代表的传统风险管理主要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考虑,eRm由于受到监管层和评级机构的高度关注,其驱动因素则显得更为复杂。2004年,纽交所修订了其公司治理规范,要求审计委员会制定相应的规范以保证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有效进行,从而将风险管理职责提升到董事会层面。巴塞尔协议Ⅱ则在银行业资本充足率评估中新增了操作风险的规定,进一步拓展了风险管理的范围。同时,著名的评级机构也对eRm给予了极高的关注。2005年,标准普尔公司宣布,鉴于eRm的重要性,考虑将其作为评级体系中一个独立的、重要的科目。2006年,国际保险业的权威评级机构a.m.BeSt特别公告,宣布其评级过程中加入对于eRm的考虑。2008年,标准普尔正式宣布,在公司评级过程中,将采用两步骤程序评估企业实施eRm的效果。③从国内看,2006年,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并将eRm实施水平纳入到央企及其负责人考核体系中。④在此背景下,161家中央直属企业(2006年数据)掀起一股eRm建设热。综上所述,从全球eRm实践来看,监管约束和评级压力似乎是eRm的主要推手。但是,Kleffneretal(.2003)[13]的一项针对加拿大“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RimS)会员单位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到多伦多证交所监管风险管理指引约束的企业在实施eRm项目方面与非监管企业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被问及企业实施eRm的主要驱动因素时,61%的企业将“风险管理自身的作用”作为首选因素;其次是董事会的推动,占比51%;再次才是为了迎合监管约束,占比37%。

总体来看,问卷分析结果似乎更支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那么,企业的eRm决策究竟是“监管因素驱动”还是“企业特质因素驱动”?如果监管因素起主导作用,那么可以推断,除了行业差异外(大部分监管规定都是针对特定行业制定的),eRm企业与非eRm企业在公司特质因素方面(如财务特征、经营特征、治理特征等)不会存在显著差异;否则,特质因素的差异则会非常显著。但是,有限的关于eRm实施动因的实证研究并未给出清晰的结论。Liebenberg和Hoy(t2003)[1]以26家实施eRm项目的美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从企业收益的波动性、企业股票价值的波动性、企业的增长率、机构投资者所拥有的股权比重、长期负债与资本的比率、在高监管国家设置分支机构共6个方面检验企业实施eRm项目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除杠杆比率外,其他指标均不显著。pagach和warr(2011)[2]以138家在美国上市的eRm企业为样本,从财务特征、资产特征、市场特征三个方面对eRm项目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发现eRm企业与非eRm企业在上述企业特质因素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而间接证明了企业特质因素而非监管因素是企业实施eRm的主导因素。从国内文献看,从宏观层面探讨eRm框架和流程的研究相对丰富(杨乃定,2002[14];朱荣恩、贺欣,2003[15];唐国储、李选举,2003[16];金若昉、李若山,2005[17]),有限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问卷调查考察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建设状况(吕文栋、刘鲁梅,2010[18];赵杨、吕文栋,2011[19]),从企业微观层面探讨eRm动因和价值的文献尚未看到。本文承袭Liebenberg和Hoyt(2003)[1]、pagach和warr(2011)[2]的研究,试图对下述问题做出初步解答: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企业实施eRm的决策到底是“监管因素驱动”还是“企业特质因素驱动”?更进一步,如果企业是基于价值最大化的考虑实施eRm项目,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企业的eRm决策,其影响机制又是如何?

三、理论分析、制度背景和研究假设

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这一流程上,eRm与tRm并没有实质性差别,使eRm区别于tRm的关键内容包括两点:其一是关注的对象是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包括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传统风险管理方式无能为力的领域;其二是强调采用系统而非分割的方式对所有风险加以管理,从而保证任何一种单一风险都不会对企业的价值产生负面影响(Stulz,2003)[20]。eRm与tRm的上述区别可能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一是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提升资本配置效率,提高风险决策水平(meulbroek,2002[21]);其二是整合式的风险管理也会增加实施难度和成本(Cumming、Hirtle,2001)[22]。因此,传统风险管理的驱动因素对eRm应当同样有效,企业的经济实力对于eRm决策也会更为重要。基于Kleffneretal.(2003)[13]、Liebenberg和Hoy(t2003)[1]以及pagach和warr(2011)[2]的研究,我们从四个方面刻画可能影响企业eRm决策的企业特质因素,即财务特征、经营特征、治理特征和经济实力。财务特征包括资产负债率、现金比率和经营现金流的波动,此类指标主要用来刻画企业遭受财务困境的可能性。我们预期,负债率高的企业比负债率低的企业更容易遭受财务困境,因此有更强的意愿实施eRm项目,而大量高流动性资产可以保证企业在遭受意外时及时对损失进行补偿,从而提升财务的稳健性。因此,预期现金比率与eRm的实施负相关。此外,现金流波动大的企业更容易遭受低概率的高额损失。因此,预期经营现金流的波动与eRm的实施正相关。经营特征包括资产透明度、企业成长性和经营的多元化,此类指标同时刻画企业遭受财务困境的损失程度。

一般而言,在遭受财务危机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低透明度的资产在紧急处置时很难实现其公允价值,这意味着企业的损失可能会加重。因此,预期资产透明度与eRm的实施负相关。对于高成长性企业而言,其价值主要依赖于未来的现金流,一旦遭遇财务危机,未来现金流的价值很容易被低估。因此,预期企业成长性与eRm的实施正相关。多元化程度与eRm的关系存在两种假说:一种是自然对冲假说,该观点认为,资产的多元化经营可以实现不同风险的自然对冲,因此没有必要实施eRm项目;另一种是规模经济假说,该观点认为,多元化经营提高了风险的复杂程度,因此,多元化企业更容易享受风险整合式管理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治理特征包括机构投资者比例、独立董事占比以及管理层持股数量。西方主流理论认为,机构投资者具有外部治理作用,他们会要求管理层采取积极的措施管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此,预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eRm的实施正相关。独立董事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常具有财务、战略、管理等领域的专业背景。在国外,风险管理委员会一般都由独立董事领导。因此,预期独立董事占比与eRm的实施正相关。管理层持股数量会影响其风险偏好,由于股票的价值与经营的波动性成反比,因而具有较高持股比例的管理层更有动机实施eRm项目。Cumming、Hirtle(2001)[22]提出,eRm的顺利实施将面临三大挑战:信息技术、监管约束和经济实力。eRm项目通常伴随着流程的再造、信息系统的升级、组织架构的调整、风险管理文化和制度的建设,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因此,预期企业的经济实力与eRm的实施呈正相关关系。假设1:如果“监管驱动论”成立,那么上述反映企业特质的因素在eRm企业和非eRm企业之间应当不存在系统性差异;反之,如果“经济驱动论”成立,那么预期财务特征、经营特征和治理特征则会在企业eRm决策中发挥显著作用。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eRm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可能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在我国,国资委于2006年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具有广泛的影响。该文件为指导性监管约束,并不要求强制执行。但是,考虑到国资委直属央企巨大的资产规模,特殊的产权结构,及其在资本市场的重要地位,有必要对这一指导性监管约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我们认为,指导性监管约束虽然缺乏强制力,但作为一种制度因素,仍会作用于企业的效用函数(尤其是考虑到央企特殊的产权结构及人事任命制度),从而影响企业特质因素作用于eRm决策的途径。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曾经指出,要将eRm实施水平纳入到央企及其负责人考核体系中。可以预期,上述方案一旦严格执行,势必对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活动产生更加重大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2:企业经济特质因素作用于eRm决策的效果受到监管差异这一制度因素的影响。此外,我国作为一个转型经济体,一个重要特征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在政府干预、地方保护、开放程度、法治环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在国家层面呈现出东、中、西三大板块的格局。依据樊纲等(2011)[23]的研究,东部地区在政府与市场关系、非国有经济发展、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等方面显著优于其他地区。已有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与企业的成本(夏立军、方轶强,2005[24];吕长江等,2011[25];谢德仁等,2012[26];黄德忠等,2013[27])、融资成本(徐浩萍、吕长江,2007[28];杨丽芳,2014[29];李晓创,高文书,2013[30])及风险倾向(陈文婷、李新春,2008[31])相关。可以预期,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市场机制比较健全,竞争更为激烈,企业的风险意识更强,企业特质因素作用于eRm决策的效果会更显著。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由于地方保护较强,政府干预较多,企业的风险意识相对薄弱,企业特质因素作用于eRm决策的效果因而会较弱。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3:企业经济特质因素作用于eRm决策的效果受到市场化进程这一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驱动效果更显著;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驱动效果则较弱。

四、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对于二元因变量模型,最常见的计量方法是logit模型。模型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针对某一待检验事件,定义该事件发生为1(D=1),未发生为0(D=0);其次,对于每一个“D=1”的样本企业构建一个“D=0”的配对企业;最后,利用事件发生当年的数据,估计可能影响该事件发生的因素。Shumway(2001)[32]认为,logistic模型是一种静态模型,最大的缺陷是仅仅利用了事件发生当年的信息,而忽视了企业从“D=0”到“D=1”转变的过程信息。CoX比例风险模型是弥补上述缺陷的重要方法。作为生存分析的经典工具,CoX模型最初被应用在医学领域,但近年来,这一方法开始受到经济学者的关注(paganoetal.,1988[33];Deshmukh,2003[34];Johnson,2004[35];Danielsenetal.,2007[36])。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基本形式为:h(t)=h0(t)•exp(xβ)(1)式(1)中,h(t)为风险函数,表示企业存活t期后立即死亡的概率(在本文中是指企业宣布实施eRm项目);h0(t)为基准风险函数,即个体不受外生变量影响情况下的风险函数;X为所有外生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的一个显著优势是不需要对h0(t)的分布做任何假设,因此在进行参数估计时不依赖特定分布的假设,从而大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构建CoX模型的基本思路。首先,定义时间区间,并建立区间内所有企业完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这一数据集中,对于所有目标事件未发生的年份,均定义“D=0”。其次,将目标事件发生的年份数据定义为“D=1”,并将该样本在随后年份的数据从数据集中删除。因此,CoX模型的数据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面板数据,数据数量随事件的发生逐年递减,被称为事件历史数据集(eventhistorydataset)。最后,利用该事件历史数据集,估计影响目标事件发生的因素。相对于logit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最主要的优点在于捕捉变量随时间演化的过程,并计算出一个目标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参考Liebenberg和Hoyt(2003)[1]、pagach和war(r2011)[2]等研究,本文用以检测eRm驱动因素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如下:eRmit=F(财务特征,运营特征,治理特征,经济实力,制度环境)it-1+eit(2)模型中,i代表每一家样本企业,t代表年份。为了控制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我们将所有自变量做滞后一期处理。用于测度企业财务特征的变量包括杠杆比率、现金比率以及经营现金流的波动性。前期研究认为,杠杆比率越高的企业,遭受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越高,为控制财务困境成本,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动机就会越强。现金及其等价物属于高流动性资产,现金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流动性资产储备。

因此,现金比率较低的企业,可以从全面风险管理中获得更多的收益。此外,经营现金流波动性越强的企业越倾向于实施eRm,因为通过平滑经营性现金流,可以帮助企业规避现金流短缺的长尾风险,还可以在凸性税率制度下帮助企业降低税收负担。用于测度运营特征的变量包括无形资产占比、企业成长性和多元化经营程度。在无形资产的交易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其价值容易被低估。因此,当企业面临财务困境时,无形资产的变现能力受到制约。所以,无形资产占比较高的企业,更倾向于实施eRm项目,以降低企业遭受财务困境的可能。同时,对于高成长性的企业而言,其价值通常依附于尚未实现的现金流,而未来的现金流受制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其价值在破产情形下很难完全实现。因此,高成长性的企业也有动机实施eRm项目。此外,多元化经营对于企业eRm决策的影响存在两种对立的解释:一方面,实施多元化的企业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风险的自然对冲,从而降低企业实施整合式风险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多元化运作意味着协调、管理难度的加大,而强调整合理念的eRm项目则可以使企业获得系统处理企业各类风险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公司治理结构会影响管理层的“风险—收益”组合,并最终影响到企业的风险管理决策。本研究从机构持股比例、董事会独立性和管理层持股比例三个方面考察治理特征对eRm决策的影响。一般而言,机构投资者具有更加丰富的投资经验和专业知识,其不仅关注投资收益,更关注投资风险。因此,机构持股比例高的企业出于外部股东的压力,更倾向于实施eRm项目。与执行董事相比,独立董事有更强的动机建立自己作为决策专家和股东利益看门人的良好声誉,从而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市场价值。因此,独立董事会鼓励管理层积极的从事风险管理活动,降低企业的财务困境成本,提升投资效率。管理层持股对于eRm的实施具有负向影响,原因是股票价值与企业经营收益的波动性正相关,而eRm项目则会降低企业经营收益的波动性,从而降低管理层所持有的股票价值。本研究从企业产权性质及注册地址两个方面考察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对eRm决策的影响。2006年,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虽然该指引并非强制执行,但鉴于国有企业特殊的考核机制和晋升机制,指引仍对中央直属国有企业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在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在产权保护、融资约束、政府干预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这一差异究竟会对企业eRm决策机制产生何种影响,有待实证检验。此外,研究还控制了企业资产规模。模型中,各变量的定义见表1。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既往研究中,Liebenberg和Hoy(t2003)[1]主要采用保险公司的数据样本,pagach和warr(2011)[2]研究的重点也是金融类企业(包括银行和保险公司)。考虑到金融类企业的资产结构、运营特点、治理水平具有特殊性,本文将研究重点聚焦于非金融类企业,以期对eRm决策的影响因素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本研究中,eRm数据采用手工收集。Graceetal.(2010)[37]曾指出,eRm的识别困难是造成相关研究进展缓慢的重要因素。本文借鉴Graceetal(.2010)、Hoyt和Liebenberg(2011)[38]的思路,通过多个关键词交叉印证企业是否开展了eRm项目。具体来说,关键词包括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委员会、战略风险管理、整合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以及其对应的英文(CRo,eRm,strategicriskmanagement;integratedriskmanagement;holisticriskmanagement)。我们首先在新浪财经、巨潮、百度、中国证监会网站等以及中小板公司的官方网站对上述关键词进行检索,其次对命中目标匹配CoSo(2004)报告或者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检验是否真正实施了eRm项目。经检测,截至2011年底,共有367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实施了eRm项目,剔除有特殊处理经历(St)及数据残缺的样本,最终有302家企业进入我们的最终数据集,下文对样本进行描述分析。从图1来看,eRm企业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类别,但行业差异比较明显:样本中超过50%的eRm企业来自于制造业,文化产业、农林牧渔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占比较低。总体来看,eRm企业的行业结构与我国主板上市公司的行业构成基本一致。从图2可知,eRm企业的数量自2003年以来呈逐年递增态势。以2007年为拐点,eRm企业数量呈现出一个跳跃式增长。笔者认为,两个原因可能造成了自2007年以来eRm项目的迅速发展:首先是次贷危机的爆发暴露出传统风险管理方式的弊病,一系列的破产事件迫使国内企业不断反思经营管理策略,在此背景下,eRm理念得以不断推广;其次是国资委自2006年《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来,先后于2007年、2008年、2010年和2011年召开了四次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交流会,国资委的持续关注,推动中央直属企业的eRm工作不断迈向新的阶段。图3对302家eRm企业的控制权性质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国资委直属企业最多,共155家,占比超过50%;其次是地方政府管理的国企,共83家,占比28%;随后是私营、民营、外资类企业,共有61家,占比20%;其他中央部委直属企业(如教育部、铁道部直属企业)最少,仅有3家。eRm企业控制权统计结果似乎支持了“监管驱动论”,受到《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引导的国资委直属企业确实比其他类型的企业更多的实施eRm项目。本研究所有财务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还利用CCeR数据库的企业多元化数据进行了补充。研究的时间区间设定为2003~2011年(第一家eRm企业出现在2003年)。

五、实证结果

(一)全样本实证

结果在不考虑特殊的制度背景时,究竟是哪些因素驱动了企业实施eRm的决策?我们首先构造了一个类似于pagach和warr(2011)[2]的样本,对“监管驱动”抑或“经济驱动”两种观点进行了检验。

1.单变量描述统计。从表4可知,在SaSaC子样本中,所有被考察的10个变量中有6个在eRm企业和非eRm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别是:现金流波动性、无形资产占比、市账比、机构持股数量、独立董事占比和企业规模。这意味着,即使受到指导性监管约束,企业特质仍然在eRm实施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非SaSaC子样本中,也有6个变量在eRm企业和非eRm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别是:现金比率、现金流波动性、市账比、机构持股数量、独立董事占比和企业规模。与SaSaC子样本相比,新增了现金比率,而无形资产占比则不再显著。对比两个子样本可知,在指导性监管约束下,企业特质(而不是监管约束)仍然是企业eRm决策的主要驱动因素,但监管程度的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特质作用于eRm的效果发生改变。

2.多变量回归检验。从表5可以看出,在监管程度存在差异时,企业实施eRm的驱动因素存在显著的不同。在受到指导性监管约束的子样本中,影响eRm决策的变量(资产负债比率、经营现金流的波动性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不考虑制度背景时的回归结果完全不同。资产负债率的系数显著为负,这意味着越容易遭受财务困境的企业,反而越不倾向于实施eRm。这一结果与Liebenberg和Hoy(t2003)的结论相悖,而与pagach和war(r2011)的结论一致。考虑到我国国有企业所具有的预算软约束特征,可能的解释是,财务困境成本对于eRm决策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在低于门槛值时,财务困境成本对于eRm决策具有正向作用(正如其他子样本所展示的结果);一旦高于门槛值,预算软约束效应将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可能因为依赖心理而放松对于风险的主动管理。⑥与Liebenberg和Hoy(t2003)、pagach和war(r2011)的结论相反,外部机构投资者不仅没有促进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反而对eRm决策起到负向作用。笔者认为,这一结论是由我国机构投资者的不成熟导致的。既有研究表明,在我国当前的制度环境下,以价值投资为导向的成熟的机构投资者严重缺乏,由于羊群效应等原因,机构投资者并未扮演资本市场的稳定器作用(宋军、吴冲锋,2001[41];孙培源、施东晖,2002[42];何佳等,2007[43];金鑫等,2011[44])。较强的投机性决定了其更加关注即期利益,短期成本高昂且效果存在时滞的eRm项目明显对其缺乏吸引力。此时,机构投资者将采用“用手投票”或“用脚投票”的方式,抵制eRm的实施。此外,现金流波动性显著为正,意味着企业希望通过实施eRm项目,平抑经营波动,降低因现金断流所引致的财务困境成本。在非SaSaC子样本中,由于没有受到监管约束这一制度冲击,企业实施eRm的驱动因素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具有较高成长性的企业更倾向于实施eRm项目;独立董事占比与eRm决策负相关,而资产规模与eRm决策正相关。上述结论与全样本回归结果类似。综上所述,在受到指导性监管约束条件下,eRm实施决策仍受到企业特质因素的影响,但监管差异会导致企业特质因素作用于eRm决策的效果发生变化:受监管企业在制定eRm决策时,更多的受到财务状况的影响,而非受监管企业的eRm决策更多的受到治理水平和经营质量的影响。假设2得到证实。

(二)考虑市场化程度差异的实证结果

作为转型经济体,我国各地区市场化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不同的市场化水平下,政府干预、地方保护、对外开放、金融和中介发展程度等要素都存在很大的不同。那么,这一差异是否会导致“监管驱动”和“经济驱动”的地位发生变化?进一步,哪些作用于企业eRm决策的企业特质因素会受到市场化程度差异的影响?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参照樊纲等(2011)的报告,将样本企业按照注册地址划分为东、中、西、东北四个子样本。考虑到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样本较少,将其合并,并统称为非东部地区子样本。同时,借鉴杨灿明和孙群力(2008)[45]的研究,将辽宁省调整到东部地区子样本。⑦重新组合后,东部地区子样本包括183家eRm企业,非东部地区子样本包括119家eRm企业。

1.单变量描述统计。从表6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看,与全样本统计结果基本一致。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与非eRm企业相比,eRm企业的运营波动性更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更高,企业规模也更大。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eRm企业的财务杠杆更高,经营波动性更强,成长性更高,机构投资者持股量更大,治理结构更完善,规模也更大。统计结果同时也表明,流动资金持有量与eRm的实施呈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保守型企业更倾向于实施eRm项目,这些企业的管理层通过持有大量的流动性资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非正常高额损失。

2.多变量回归检验。从表7可以看出,在不同市场化进程的地区,企业实施eRm的驱动因素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企业特质因素对eRm的实施起到主导作用。基于前述相同原因,经营现金流方差、市值账面比、资产规模与eRm的实施正相关,而多元化程度、独立董事占比和管理层持股数量则与eRm实施负相关。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在控制企业规模后,经营现金流波动率、市账比、多元化程度、独立董事占比、管理层持股数量等指标均不再显著,只有无形资产占比一个因素对eRm的实施有显著作用。上述结论可能意味着,在政府干预较强、市场竞争环境较差、对外开放程度较弱的地区,监管约束(而不是企业特质)在企业实施eRm项目的决策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假设3得到证实。

(三)稳健性检验

1.采用probit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为了检验上述结论的稳健性,我们对302家eRm企业按照行业(证监会三位代码)和资产规模分别构造配对组,然后采用probit模型对eRm的驱动因素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如表8所示。结果显示,企业成长性、资产规模与eRm的实施正相关,多元化程度、机构持股比例、独立董事占比与eRm的实施负相关。对比CoX比例风险模型全样本回归结果,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但部分变量的显著性有所降低(如前所述,这正是CoX模型相对于probit模型的一个优点)。总体来看,我们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⑧2.考虑两权合一的调节效应。在前述回归结果中,管理层持股数量与eRm的实施呈负相关关系,我们的解释是董事会的制衡机制发挥了作用。按照这一推断,如果Ceo与董事长两权合一,那么董事会的监督机制便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时,管理层持股数量应当与eRm的实施正相关。为了检验这一假设,我们在回归方程中纳入了管理层持股数量与两权合一的交互项,回归结果见表9。可以看到,加入两权合一及交互项后,主要变量的符号和显著水平不变。测度Ceo与董事长两权合一的变量符号显著为负,意味着两权合一不利于企业eRm项目实施,这与两权合一具有负向治理效应的结论一致(蒲自立、刘芍佳,2004)[46]。最重要的是,管理层持股数量与两权合一的交互项符号为正(但在10%的水平上不显著),这意味着当Ceo与董事长两权合一时,董事会对管理层的制衡机制不再有效,导致风险规避动机越强的管理层(体现为持股数量大)越倾向于实施eRm,而风险追逐动机越强的管理层反而得不到相应的制约。原有推断得到支持。此外,我们还采用做交互项的方法,检验了监管差异、市场化程度差异对影响eRm决策的企业特质因素的调节作用,所得结论也证实了本文的研究是稳健的。

六、结论及展望

企业险和事业险的区别篇6

关键词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消防安全;建设与对策

1化工新材料园区简介

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是浙江省乍浦经济开发区的主要功能区块之一,地处上海南翼,杭州湾跨海大桥北端,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74海里)距离都在100km左右。园区规划面积10km2,一期开发面积约4.5km2,经过近年来的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英荷壳牌、日本帝人、以色列化工、德山化工、韩国晓星、新加坡美福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和嘉兴石化、三江化工、浙江信汇、嘉化能源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已相继落户,特别是近年来,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已成为港区第一大支柱产业,并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循环经济体系,2008年7月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在嘉兴港区授牌,使嘉兴港区成为了我国化工新材料重要产业基地之一。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重点发展以工程塑料、硅材、表面活性剂、新型阻燃剂、聚氨酯等为主导的化工新材料产业,目前入区的化工新材料企业共37家。2014年园区首次从全国近500家化工园区中脱颖而出,跻身“全国十强”。但随着嘉兴港区化工新材料园区企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在看到这一产业为地方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大量危险化学品存在给消防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目前,园区内共有化工新材料类国内外知名生产企业37家,储存企业6家,其中包括对乙烯储罐10万m3,丙烯储罐15万m3,二甲苯储罐16万m3、汽油储罐20万m3、沥青储罐15万m3等,另有环氧乙烷、光气等重大危险源。这类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单位生产、储运过程中,诱发爆炸、火灾事故的因素多。一旦发生事故,易造成连锁爆炸、发生火灾后具有燃烧快、爆炸威力强,火场面积大,生产装置破坏严重,同时有多种化学物品被焚,火灾情况非常复杂[1,2]。嘉兴港区消防大队根据园区消防与企业消防的大量事故抢险经验以及现有的消防预案,在实际工作中对园区消防安全预案不断加以实践完善。

2园区危险目标分析

2.1危化品性质分类

中国化工新材料园区(嘉兴)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园区内危险化学品与危险装置、设备种类繁多,经资料统计分析[3],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10年版)、《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及《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进行辨识,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已知的主要危险化学品种类主要包括醇类、芳烃类、烷烃类、烯烃类、酯类、酮类、醚类、酸、酸酐、油品等10类有机化学品及其衍生物、聚合物;以及液氯、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双氧水、五氧化二钒等无机化学品。根据《剧毒化学品目录》(2010年版)进行辨识,园区内剧主要有氯气、光气、三氯化磷、丙烯腈、五氧化二钒等。对照国家安监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文件中重点监管的60种危险化学品目录。对园区中相关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分析,其中涉及氯、氨、汽油、甲醇等27种。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按危险物质的类别和项别来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园区的危险物质分布种类较多,主要包括第3类易燃液体、第2.1类易燃气体,占比达89.51%。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的腐蚀性物质则主要包括硫酸、氢氧化钠、四氯化硅、盐酸、乙酸、氯磺酸、二乙醇胺、一乙醇胺、烟酸、次氯酸钠、磷酸等。在整个区域内腐蚀性物质最大储存量37761.05t,在整个区域内占5.20%。

2.2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发生重大事故的种类一方面与其理化特性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其生产、存储和运输的方式有关。中国化工新材料园区(嘉兴)内涉及的易燃易爆危险品和有毒有害物质种类繁多,同时其生产装置和存储设备类型各有不同,故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类型也大有不同。我们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根据园区内各企业资料提供情况,同时根据企业提供的工艺路线等资料,同时考虑各企业生产工艺可能存在危险因素较多,我们对中国化工新材料园区(嘉兴)内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分级。共有27个企业的80个重大危险源,其中一级重大危险源25个、二级重大危险源5个、三级重大危险源25个、四级重大危险源25个。通过对火灾爆炸与毒物泄漏典型工艺的专篇论述确定三江化工等26企业等72个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工艺危险性为火灾爆炸,嘉化能投等4家企业的8个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工艺危险性为中毒。

3园区消防应急预案建设措施

3.1园区消防安全评估

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主要的产业定位集中在化工新材料,尤其发展以环氧乙烷及衍生物、有机硅、表面活性剂、阻燃剂为化工新材料的衍生产品,其中部分产品在园区内实现“自我消化”,最终实现园区与宁波炼化工业和上海石化工业的协同发展、互联发展。园区最大的区位优势是其处于长江三角洲发展经济带,远离城市可减小化工园区的消防安全压力;且嘉兴地区为平原地形,位于杭嘉湖平原腹地,这两个因素均为该化工园区的长远发展提供充分必要条件。园区在多年的内部建设发展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化工企业厂区布局合理,严格把关化学品(特别是火灾风险高、危险性大)的生产、运输、储存等步骤,技术工人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4,5];嘉兴港区消防大队装备精良,官兵训练有素,综合素质高。另外部分企业已建立属于自己的专职消防队。在近几年发生过类似合盛硅业、金利化工等厂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都是可控制的火灾事故,总体上园区内的消防安全系数较高。但园区内部分企业正扩大规模,积极开发新一期项目,为了更加有效控制消防安全,需要加强对在建厂区的安全评估。

3.2园区消防监督管理

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内化工企业伴随有生产、储存、运输等步骤,消防监督管理乃整个园区的重中之重。因其特殊的火灾危险性,化工企业必须加强其厂区布置规划,园区的公安、消防、环保部门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技术规范审核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些部门严格审核图纸后,实时监督项目施工情况,确保消防安全。提高监督人员对工艺的熟悉程度,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建立园区消防安全流动监督岗,从而提高监督效率。新工艺试车阶段为监督重点,由于技术参数不完善,操作人员缺少本工艺经验,该阶段极易发生事故,加强试车车间的消防监督,遇到不符合规定或者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现象,执法部门会立刻叫停。

3.3园区消防安全事故运行机制

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内已初步具有完备的消防设施,合理的厂区布置,严谨的操作流程是确保消防安全的前提,要想提高园区消防安全系数的关键在于建立园区事故的运行机制[6,7]。3.3.1事故预警园区已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接到有关安全事故的求助信息后,该部门立即根据抢险预案制定应对方案,根据求助信息和现场监控分析事故的严重等级,立即预警事故。预警级别按事故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划分为四级: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按国家统一使用的颜色表示,分别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确定事故预警等级后,抢险部门制定应急预案的同时应急部门通过网络媒体、车辆宣传等方式预警信息,最终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其中应对医院、学校等特殊场所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3.3.2应急联动在整个突发公共事件前后处置过程中,由园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和调配有各援助单位的人力、物力、技术资源,指挥部主要负责与有关单位、驻扎武警部队等协调联系,实施应急联动。园区管委会和嘉兴市应急办已在嘉兴市港区社会联动指挥中心联合建立一个指挥系统,该系统解决了之前各地应急指挥单位资源共享不到位的问题。同时相关单位还建立了现场指挥系统,最终与园区管委会和应急办指挥系统互联互通,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并准确及时得反馈指示给救援现场。3.3.3后勤援助后勤援助包括紧急处置、医疗卫生救助、应急人员及群众的安全防护。在事故救助的同时,园区管委会应加强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专业医疗救护机构和专科医院、公安部门联系合作,防止发生二次事故的同时疏散群众,及时救助事故受伤人员。3.3.4后续工作事故抢险结束后,指挥部成立事故现场监测评估小组,综合检测、评估现场,及时上报实时数据,联合市长办公室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故信息。

4园区消防应急救援工作建议

相比其他行业,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存方面危险性更大,主要表现为生产工艺中的原料和产品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的特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要求高,且基本都属于24小时不间断生产;其生产规模较大,且大部分化工装置处于爆炸环境,若在生产工艺的某个环节发生故障,有较大可能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由于危化品事故具有其特定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和后果严重性,所以就决定了危化品企业在应急救援时具有复杂性和突发性的特点。2015年“8•12”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虽然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内已初步具有完善的消防应急救援机制,但是还需从以下几点推进化工园区的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保障能力[8]。1)推动企业专职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建设,加快园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步伐,同时夯实高危行业企业尤其是嘉兴石化、嘉化能源、合盛硅业等企业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作为化工新材料园区应急救援可调用的应急力量,对规模较小的危化企业,应当鼓励其相互联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同时,要积极配合嘉兴港区管委会和公安消防部队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实现区域应急救援力量同意调派,能与化工新材料园区的应急抢险需求相适应。2)组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技战术学习和交流,科学编排技战术训练科目,对近些年来发生的一些火灾、爆炸事故加以重点学习、举一反三,提升应急救援水平。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指导,明确各消防重点监管企业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人员配备、装备设施和岗位职责等标准,提高相应的标准化水平。同时,要积极开展正规化管理和准军事化训练工作,通过理论学习,强化训练,提高指挥员的指挥能力,提高队员的应急救援处置能力。3)要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物资战略储备制度,依托嘉兴港区消防大队,所有危化企业应储备具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物资,提高应急救援物资尤其是装备和灭火救援药剂的储备水平。根据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内规划与建设的进度,在条件成熟时应及时建立应急救援物资战略储备库,确保所有储备物资能够紧急调用,满足事故灾难应急处置需要。同时要提高应非现役急救援队伍人员生活保障和安全保障,确保应急救援人员稳定。

5结论

本文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为例,阐述了园区危险化学品源及重大危险源识别分类,提出了在整个化工新材料园区的运行过程中,监管部门要按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对化工企业建设、生产过程进行严格审核、监管;作为园区安全的重要保障,消防队则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文末重点对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消防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建设,提高救援保障能力提出几点对策。本文为化工新材料园区内的应急预案做出整体上的系统研究,以期能对进行编制更为科学详细的消防应急预案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魏利军,多英全,于立见,等.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方法与程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2(9):45-51.

[2]吴昉.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3]温海飞.浅谈化工园区安全影响因素与评价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19.

[4]孙涛.安庆化学工业区火灾预防与控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6):6-8.

[5]赵红.石油化工园区消防队(站)现状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4,14(103):301-302.

[6]刘明洁,邹晟红,刘胜.超大型化学工业园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11):1052-1054.

[7]侯遵泽,唐凯,杨素芳,等.密集型石油化工园区消防站规划研究[J].安全环境学报,2013,13(4):210-212.

企业险和事业险的区别篇7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24-0000-01

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联系

美国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CoSo)1992年提的是“内部控制”,到了2004年是“风险管理”,其内容1992年时包括5个要素,2004年时包括8个要素,说明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一个认识过程。内部控制应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体化的,不能分割的。

内部控制解决的是常规性风险,风险管理解决的是非常规性风险,内部控制解决的是“如何正确地做事”,而风险管理解决的是“如何做正确的事”,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个企业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区别

“企业风险管理”概念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对原“内部控制”概念的摒弃。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并未取代内部控制,而是将内部控制框架整体纳入其中。企业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是一个更为全面、广泛的概念。二者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企业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除包括原内部控制的三个目标之外,还增加了战略目标;企业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除了包括原内部控制的全部五个要素之外,还增加了目标设定、事项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要素。(2)企业风险管理强调对风险的控制与应对。风险被定义为“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产生正面影响的事件视为机会),涵盖了信用、市场、战略、声誉、业务及财务等各种风险。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计划、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这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过程。其中,风险控制又分为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一种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内部控制不同于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是风险计划。风险控制是在风险计划既定的前提下,所开展的各种控制活动。风险控制除了包括内部风险控制之外,还包括外部风险控制。(3)企业风险管理注重对风险的定量分析与管理。企业风险管理引入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对策、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新的概念与方法,因此,企业风险管理可以在基于概率统计的基础上,合理确保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从而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而原来的内部控制只能在基于定性判断的基础上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三、目前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人员风险意识薄弱。加强企业环境控制与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效率与效果的重中之重。而当前我国企业缺乏一种可以辨认、分析与管理风险的机制,往往出现为了追求高收益而盲目投资等风险。(2)现有风险管理机构不足以应对企业风险。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机制设计较晚,现有的规章制度也是近几年开始施行,而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却变化很快。变化较快的经营环境使得风险管理机制的风险应对能力削弱,甚至失效。(3)风险管理机构组织建设不健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明确规定: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4)风险管理机构缺乏真正独立性。作为企业内部审计的一部分,风险管理机构存在独立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中国大多数企业风险管理部门设立不完善、不系统,审计人员的职责不明确,企业风险责任归属不清晰,都造成了风险管理工作不可能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四、构建体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新机制

(一)构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风险管理理念

将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全体员工在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下共同努力。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风险管理的技术和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新方法,创造一种优良的风险管理文化,改善内部环境,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得到发展。

(二)构建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传统模式下,由于缺乏统一的风险管理决策,各职能部门成为风险管理的权威,严重缺乏对各项岗位职责的主动跟踪评价系统,往往是出了事故才来补。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落实各部门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各部门的控制状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地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实现从风险部门的防范转向全企业、全员防范,将内部控制管理由个人行为提升到企业的整体行为,使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构建全新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原则

(1)全面风险管理原则。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要遵循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即:全员管理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全方位风险管理原则。(2)分层管理原则。即将风险管理的决策、管理、操作职能分别赋予不同层次的机构,形成金字塔型的组织架构。(3)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原则。将风险的日常监控职能直接设置到业务经营部门内,使风险管理更贴近市场,有利于及时发现风险、控制风险,体现风险管理与业务管理平行作业的特征。(4)协调与效率原则。要保证部门之间权责划分明确、清晰,便于操作;保证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方便、快捷,准确无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高效运作。

(四)构建符合内控要求的业务管理新制度

传统分散风险管理模式下,各职能部门制定了大量的所谓“全面”的制度,但制度运行的有效性较差。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制度的制定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因此,要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全面梳理现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供销业务、财会业务、中间业务等各项业务的管理制度,建立起面向企业、覆盖所有业务品种和涉及业务全过程的内控管理体系,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同步。基层单位要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和风险控制情况的自查,形成定期检查的长效制度。内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的帮促作用,促使企业逐步建立起业务管理服从规章制度、业务考核服从统一标准的管理新制度。

参考文献:

企业险和事业险的区别篇8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按照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突出重点,依法整治,落实危险化学品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二、整治范围

(一)整治的重点范围

专项整治范围为全市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和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化工企业,其中整治的重点包括:

1.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企业,特别是工艺复杂、规模较大和危险性较高的企业;

2.带有储存设施的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特别是经营剧毒化学品、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及气体充装站、加油站等;

3.建设项目安全审查手续未结束、正在建设期间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

(二)整治的重点内容

(1)依法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使用)许可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安全规程制定情况;

(3)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4)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情况;

(5)生产、储存设施和工艺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符合情况,与周边和内部环境的安全距离情况,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6)对未经正规设计的在役装置进行安全设计诊断工作情况;

(7)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情况;

(8)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检测、评价(估)、监控和备案情况;

(9)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的安全管理情况;

(10)安全评价及建设项目安全审查手续情况;

(11)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标准化、“打非治违”、隐患自查自纠等工作开展情况。

三、实施步骤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企业自查整改阶段(7月9日至7月31日)。

企业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开展全面的隐患排查治理,必要时聘请专家进行重点安全检查,查找内外部安全间距、生产工艺、单元操作、重点反应装置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不足。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企业要加快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工作进度。

(二)排查整治阶段(8月1日至9月20日)

各镇区安监部门要对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检查。主要内容:一是检查企业开展隐患自查自纠情况,并现场抽查企业重要生产车间、原料和产品库区、公用工程等单元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生产状况;二是检查企业整改事故隐患情况,单位自查或聘请机构或专家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是否已完成整改,未完成整改的隐患,是否已落实整改资金和整改计划等情况。对检查发现仍存在未完成整改的事故隐患,要依法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对隐患严重,有可能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要责令企业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并及时上报市安监局挂牌督办,做到隐患整改的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切实推动隐患整改;重大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市安监局将派出督查组,对各镇区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情况进行督查和抽查。

(三)总结提高阶段(9月21日至9月30日)

各镇区要针对前两个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研究采取有力措施,督促未完成整改的事故隐患尤其是重大隐患,要及时整改销案。同时,推动各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两重点一重大”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安全设计诊断和安全标准化创建等工作,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巩固和深化专项整治活动各项成果。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镇区安监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和责任,制订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保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企业险和事业险的区别篇9

一、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现状

一是市场化就业机制初步建立。全县共建立职业介绍机构3家、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15家,实现了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多级联网。二是全面启动实施再就业工程。围绕国企改革与脱困的目标要求,健全完善了再就业工作机制、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和促进再就业政策体系。全县1209名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已分流安置904人,再就业率达到87.9%。三是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为710名国企下岗失业和其他符合规定人员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55万多元;成立了“安西县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中心”,并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创业资金8万元;发放岗位补贴15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3.5%以内。四是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年均参保人员分别达1000人、1000人、*0人,“三险”基金收缴率均达到90%以上。五是实现了“两个确保”。即确保所有的国企下岗职工按时足额领到了基本生活费,确保所有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了养老金。六是劳动关系基本稳定。全县普遍实行劳动合同制,集体合同已成为规范和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七是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初步形成。初步构建了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企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及人工成本预警预报制度,对重点行业试行了工资指导线工作。八是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实质进展。按照再就业工作要求,制定了再就业创业培训计划,共培训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950人次,培训合格率及推荐就业率均达90%。建立了技能培训、岗位培训与适应性训练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二、“十一五”期间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

从目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来看,“十一五”期间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任务依然艰巨。一是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二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任务繁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事业单位还未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统一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女工生育保险制度还未建立;原依托企业建立的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体系,还未完全从企业中脱离出来;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偏低。三是最低工资制度在个别行业落实还不够到位。特别是事业单位编制内外临时用工和餐饮业劳动者的工资低于最底工资标准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十一五”期间就业再就业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对策建议

“十一五”期间,必须根据全县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调整,以及非公经济发展实际,加快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步伐,建立起劳动就业政策支撑体系、就业服务体系、资金保障体系,配套完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逐步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

1、加快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一要构建覆盖全县的职业介绍服务体系。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宗旨,调整优化职业介绍服务体系的结构和布局,坚持公益性与产业化相结合、综合性与专业化相补充的原则,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等办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科学、功能完善、覆盖全县的职业介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其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二要尽快建立科学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针对下岗职工、富余人员和失业人员的不同情况,各级组织要采取不同的职业指导模式,运用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切实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效能。三要彻底转变陈旧的择业观念。采取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等措施,突出自主择业方式,引导劳动者不断增强自主择业意识,提高择业技巧和就业能力。

2、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一要加快产业发展,不断增加产业就业岗位,重点开发第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力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以上。二要大力兴办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和就业服务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三要建立弹性就业制度,积极推行非全日制、季节工、短期工等灵活的弹性就业形式。四要完善就业“托底”机制,使就业特困人员尽可能进入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力争到2010年全县失业人员的就业率保持95%以上。

3、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一要尽快建立配套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及时掌握失业人员求职、培训、就业和生活等状况,有针对性地向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社区就业和政策咨询等项服务,实现失业人员管理网络与职业培训网络、职业介绍网络和社区就业服务网络的对接,发挥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的整体功能,有效监控失业率,力争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4、继续完善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建立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征缴五险合一、统一运作的社会保险制度。一要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女工生育保险制度。力争*8年底前基本覆盖到所有城镇用人单位以及职工和退休人员。完成公费医疗和企业大病统筹制度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过渡;建立包括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费用互助、企事业单位补充医疗保险以及城市基本医疗救助制度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二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实现个人帐户实帐运营。加快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将企业补贴性养老保险向补充养老保险过渡;鼓励开展个人储蓄保险。力争到2010年形成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三要实施工伤保险待遇定期调整制度。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因工伤亡有关政策规定与企业工伤保险制度接轨,逐步将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生育保险待遇标准纳入正常调整范畴,通过完善工伤保险,保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安全生产。

企业险和事业险的区别篇10

化工行业包括基础化工、石油化工和化学化纤,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部分,渗透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本文研究的辽宁省化工行业上市公司,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共有十家,分别是东北制药、沈阳化工、兴齐眼药、St大化B、恒力股份、百傲化学、奥克股份、科隆股份、华锦股份、航锦科技。由表1可见,辽宁省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上世纪90年代末上市。分别位于沈阳市、大连市、辽阳市、盘锦市、葫芦岛市,公司组织形式主要为民营企业。市值最大的为航锦科技,市值最小的为St大化B。辽宁省化工行业的上市公司对辽宁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二、辽宁省化工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一)Z值模型的简介

Z值模型是财务风险分析评价的主要模型之一,其风险评价的符合度较高,因而被广泛使用。其在研究财务风险危机预测上,将企业的22个财务指标划分为五大类,分别是: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财务杠杆、周转能力与发展能力。通过分别赋予这五大类能力指标权重,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公式,加权出财务风险的Z值指标,综合进行财务风险预测分析。Z模型为:Z=1.2X1+1.4X2+3.3X3+0.6X4+0.999X5其中: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利息费用)/资产总额;X4=股东权益市值/负债总额=(流通股数+非流通股数)*每股市价/负债总额;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Z模型中的各项财务指标数值越小,则Z值越小,说明企业的状况较差,财务风险越大,趋向破产区域

(二)辽宁省化工行业上市公司Z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通过运用Z值模型,对辽宁省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Z值进行计算。由表3的Z值数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18年辽宁省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中Z值最大的是百傲化学为4.56,大于2.99。仅有这一家处于安全区域;介于灰色区域的有四家公司分别是:兴齐眼药、奥克股份、华锦股份、航锦科技,风险相对较小。剩余五家公司的Z值小于1.8,处于破产区域,财务风险较大。从2016—2018年Z值计算结果上看,除了兴齐眼药、百傲化学与航锦科技三家公司的Z值在安全区域2.99之上,辽宁省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的Z值整体偏低,而且变动没有明显趋势。东北制药、沈阳化工、St大化B、恒力股份与科隆股份的Z值均处于破产区域1.8之下,更有St大化B的Z值近三年均为负数,表明其财务风险极大。剩余的奥克股份与华锦股份,除了2018年的Z值在灰色区域外,其他两年也均处于破产区域。综上可见,不论是从近一年还是近三年的Z值结果分析来看,辽宁省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整体较大,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三、辽宁省化工行业财务风险来源

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下,化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受具体的市场环境影响。一是市场上大多数产品由化工技术生产合成。当经济波动时,化工企业的财务风险随之受到影响。二是化工企业需要的石油、矿物制品等天然能源具有有限性的特点,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控制下,化工企业生产技术落后,有较强的环境污染性,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较强的财务风险。三是大多化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不足,财务制度建立不完善,且财务共享信息化薄弱。

四、加强辽宁省化工行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由于化工行业具有高危险性特点,企业管理层应在企业的各项活动中,充分考虑风险问题,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层应充分评估与控制风险,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建设,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要求企业做好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当企业提前做好充足准备时,有利于充分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这时,企业需要先大量收集行业内外部相关信息,将信息汇总整理后,通过财务风险评价模型、计算分析、得出结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财务风险。

(三)加大化工技术研发

产品是企业的核心命脉,研发是产品的生存之本。一旦化工产品市场需求变动,人们的需求随之变动,化工企业容易受到产品积压带来的财务风险。那么,化工企业应及时把握市场动向,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加大产品研发技术投入,及时进行产业调整,降低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