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过度包装的看法十篇对过度包装的看法十篇

对过度包装的看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3:47

对过度包装的看法篇1

[关键词]过度包装;生产者责任制;循环经济;绿色包装;法律体系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包装通用术语》中的定义,商品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材料等的总体名称。商品包装必须根据商品的特性、分别采用相应的材料与技术,使包装完全符合商品理化性质的要求。包装容器大小与内装商品相宜,包装费用,应与内装商品相吻合。过度包装是相对正常包装而言。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很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规定,过度包装(excessivepackage)是指超出正常的包装功能需求,其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

一、商品过度包装的危害

商品过度包装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消费者抛弃大量包装废弃物,加重对环境的污染。据环卫部门统计: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3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约为83万吨,其中6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第二,浪费大量资源。包装工业的原材料如纸张、橡胶、玻璃、钢铁、塑料等,使用原生材料,来源于木材、石油、钢铁等,这些都是我国的紧缺资源。有数据显示,每年仅包装废弃物就白白扔掉2800亿元,这2800亿元相等于筹备7年来直接跟北京奥运相关的总投资额。第三,同时损害消费者和经营者利益。过度包装在市场上泛滥,迫使消费者支付额外的巨额包装费;而经营者利用夸大包装装饰功能的方法从消费者身上取得更多的利润,在短期内,企业营利可能会有明显上涨,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伴随着商品包装愈演愈烈之势,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价格扭曲现象。价格扭曲刺激了商品过度包装,如此恶性循环,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五,商品过度包装助长奢侈浪费、畸形消费等不正之风,不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宗旨相悖。

从环境法哲学的意义上讲,过度包装行为违背了环境伦理。环境伦理是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何者为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界负有什么样的义务等问题。传统的伦理道德是用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环境伦理将伦理道德的视野扩展到了自然。它从本质上就是要建设一种能使全人类可以永续生存和永续发展的道德,并在人与价值观方面实现革命性的变革。环境伦理观告诉我们: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到头来遭受惩罚的还是人类自己。传统的工业文明追求经济的高增长和高效率,而环境伦理观则主张“可持续发展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损害的发展。所以,根据环境伦理,我们必须奉行节约原则。而过度包装明显与环境伦理背道而驰。

在法律上,过度包装行为也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原则指人们的行为不能违背社会公共利益,诸如公序良俗即公共道德,以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等都属于公共利益范畴。商品过度包装浪费资源和能源、污染环境,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相悖,行为本质上违反了公共利益原则。

今天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类在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没有能正确地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问题所导致的。新的人类文明方式即“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世界自然宪章(woddCharterfornature)是1982年10月28日国际自然资源保育联盟(iUCn)起草,由联合国大会通过并且庄严宣告的重要文件,它确认了国际社会对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及其所应承担的道德义务的承诺。该文件开宗明义指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应服膺:“每种生命形式都是独特的,无论对人类的价值如何,都应得到尊重,为了给予其他有机体这样的承认,人类必须受行为道德准则的约束,人类的行为或行为的后果,能够改变自然,耗尽自然资源;因此,人类必须充分认识到迫切需要维持大自然的稳定和常质,以及养护自然资源”。

二、我国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立法现状及缺陷

作为环境法中的基本法,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对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没有规定。近两年,政府终于把发展循环经济提上了议程,并开始着手整治商品过度包装的问题。

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十条规定“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应当考虑其在生命周期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优先选择无毒、无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利用的方案。企业应当对产品进行合理包装,减少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和包装性废物的产生。”可见,我们政府已经开始关注过度包装的危害问题了,但该法的宗旨是在宏观上促进清洁生产的形成。由此可见,对于其中的产品过度包装问题,只有简单的规定,缺乏实际操作性。

2008年8月29日,《循环经济促进法》经过3年的讨论和修改后,终于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规定,设计产品包装物应当执行产品包装标准,防止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循环经济法是一部框架法,不可能对过度包装这一事项作出非常细致的规定,对规范过度包装也缺乏操作性。

值得欣喜的是,最近政府连出重拳。我国目前有3项针对过度包装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2008年7月30日商务部关于开展适度包装专项工作的通知要求从流通环节制止月饼、茶叶、酒类、保健品、化妆品等商品过度包装现象,并在2008年第三季度开展以“适度包装、节约资源”为主题的抑制商品过度包装专项工作。2008年8月15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联合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月饼包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通知》提到,包装层次过多、选材用料过度、装潢设计奢华、包装成本过高的月饼既不符合消费者的愿望,又助长奢华之风,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并要求各级质检部门要对月饼生产单位以及宾馆、饭店和酒楼等生产月饼的单位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包装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发现违反有关规定生产、销售过度包装商品的,依法予以下架处理。月饼过度包装问题进入法律规范的视野,压缩了奢华月饼生存的空间。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调查数据,作为过度包装商品的代表——月饼,2008年中秋市场上有了明显改善,基本上走简易包装路线,朴实、简单、大方,同时,消费者的选择也更趋于理性,这也充分说明了《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对于市场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

但是,节日毕竟不只有中秋节一个,送礼佳品也不仅指月饼一种,其他依旧在走奢华路线的商品同样亟待规范。2008年8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按照国务院法制办立法计划安排,起草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2008年9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在质检总局举行,共有来自行业协会、企业等各个阶层的27名代表参与了听证。此次听证会主要针对《草案》与相关国家标准之间的衔接、《草案》中对过度包装的界定的合理性、《草案》规定的相关技术参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商品包装的循环使用、《草案》对监管处罚相关规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等焦点进行讨论。但条例明显的不足,是仅把商品过度包装看作一个商业问题,寻求的解决之道自然是对企业进行约束以完成监管职责。其实,过度包装还涉及多项公益问题。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过度包装涉嫌商业欺诈,有损消费者的权益;从社会角度来看,它浪费公共资源。但在条例中,消费者权益和社会权益都没有得到体现,整个抑制行动也就变成了监管者与企业之间的博弈。虽然违法企业会受到监管部门的罚款惩处,但它并不需要为自己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消费者权益的侵害负上全责。

目前,我国没有一部统一的包装法,对包装行业所涉及的法律规范散见于环保法、知识产权法以及一些零散的行业法规和规章、标准中,与发达国家相比,比较滞后。零散的标准和原则性的法律法规,难以对当前豪华包装等商品过度包装问题进行有效规范。有标准无法律的弊端,在于无法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导致出现多头执法、重复执法,而且一出问题相关部门就容易推诿,节前‘旋风式’例行检查,虽也取得一些成效,但从长远看,仍难以有效解决过度包装的问题。而且《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草案)》立法层次不高。要真正能依靠法律及政策去引领市场,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还需要通过更细化的立法及相关措施,以形成包装法体系。

在现有法律呈现空白或不足的背景下,我们要有效地规范商品过度包装行为,就有必要考虑和借鉴他国的相关立法与实践,“采他山之石,攻己山之玉”,将他国的成功经验移植于我国,这样不仅经济,而且有利于高效地遏制过度包装行为。

对过度包装的看法篇2

关键词:过度包装;应对策略;绿色包装

在我国包装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市面上也出现了许多过度包装的现象。作为一种普遍而传统的食品,月饼蕴含着中秋团圆的传统民族文化。但是在一些商家的眼里,为了追求暴利,视中国传统习俗而不顾,在包装上用尽奢华的材料,可谓是在“卖包装而不是卖月饼”。里三层,外三层地拼命增加附加值不仅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一、月饼包装变化对比

1)早期的月饼包装。早期的月饼包装停留在月饼本身的饼皮上,多为简单的花纹,如老寿星,牡丹花等图案。早期月饼包装比较简单,商品的品种单一。人们对包装的意识也不强,在农村一张报纸都可以来包装月饼。有的用黄油纸包装,再系上绳子,这就算是包装了,甚至也有用自家的竹篮、菜筐等来乘放月饼的。虽看似简陋,但节约又环保。

2)现在的月饼包装。包装,顾名思义是包裹装饰的意思,其作用应该是保护装饰物品,起陪衬作用。但是从现在的月饼包装市场来看,大多数月饼包装都是在外表上下足了功夫,被包装的主体物却被忽视掉了,有种主次颠倒的感觉。如今市面上月饼的包装风格也是种类繁多,有纸盒的,木盒的,铁盒的,应有尽有,还有大盒里面套着小盒的,外面镶金镶银的,其价格也是高的离谱。这些豪华的包装,盲目的用奢华的材料,让本来是一种民俗文化的食品,变成了一种奢侈品。有的商家更是借此牟取暴利,在月饼包装中搭配诸如高档滋补品、手工艺品等等,摇身一变价格翻了几倍甚至几十倍,月饼反而成了一种陪衬品了。这些月饼的豪华伴侣,除了让商家得到暴利,更借助过节实现不正当的利益需求。原本象征着合家团圆,民族传统文化的月饼在人们心中被扭曲变形了。

二、月饼过度包装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性

1、影响月饼过度包装的原因

1)“爱面子”的民族诟病。中国自古就有“衣锦还乡”、“不为三斗米折腰”等说法,其实这些都是说的面子问题。但是当“要脸”逐渐变成“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时候,“面子”就成为不少人不堪承受的无形压力。送礼时,明明囊中羞涩,也要稳起,好像只有包装够好的月饼送给朋友才有面子。有买才有卖,畸形的消费现状就这样形成了。

2)设计师对包装的偏颇理解。由于包装材料的日益丰富,包装行业的激烈竞争,很多设计师为了多接单,盲目迎合商家的要求,或者干脆鼓吹老板在包装上大作文章,以提高产品的销售业绩。现在很多的包装设计师,喜欢用名贵的材料和华丽的外表来包装产品,认为这样的包装才是好的包装,完全失去了设计师本该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特的审美能力。

2、月饼过度包装的危害性

1)助长畸形消费的不正之风。月饼作为礼品在亲朋好友间相互赠送本该是件好事,但市面上各种奢华的月饼已改变了人们对中秋节的渴望,吃不起了。原本充满节日气氛的日子,弄的充满了商业欺诈和消费扭曲,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畸形的消费方式让人们吃尽苦头,这种过度注重外表,华而不实的包装是不可取的,这种消费的不正之风应该遏制。

2)造成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过度包装就是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一大祸首。为了追求良好的视觉效果,月饼的外包装在选材上大量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材质,不注重环保,这类食品包装与食品直接接触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过度包装的月饼礼盒,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使用完后再丢弃,也造成了回收再利用的难度,且有一些不可降解的垃圾只有填埋和焚烧,这样既浪费了资源还污染了环境。

3)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中秋节期间,天价月饼频频出现。为了得到更高的利润,商家夸大其包装的功能,在包装的材质、盒形结构、印刷工艺等方面大作文章,且把其他一些贵重的产品与月饼捆绑销售。其实设计费、印刷费、贵重产品费等都转给了消费者,造成月饼的价格与价值完全不对等,在无形中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

4)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之间不正当的竞争,造成了月饼包装市场的混乱,过度的包装使企业的发展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当中。也许在短时间内,企业的利润明显的上升,暂时吸引了消费者的购买。但用长远的眼光来看,过度包装欺骗了消费者,给企业的信誉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企业没有了信誉和形象,便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三、月饼过度包装问题的应对策略

1)提倡绿色包装、简约适度包装。绿色包装是国际化的大趋势,也是现在世界各国倡导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要积极的推广绿色包装的理念,关注产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努力倡导环保包装设计意识。设计师应着眼绿色包装,将无尽的设计创意融入到有限的包装资源上,提高包装的整体艺术感。在设计上尽量采用可回收、可再生、可降解或天然的材料作为包装材料。善用资源,减少污染,在外包装实用功能上多下功夫,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总量,使包装设计尽可能做到经济、实用、美观。

2)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市场监督。从目前的市场上来看,商家很少承担公益和消费者的监督,所以政府和行业组织应该依据本国国情,再借鉴国外在产品包装上管理的成功案例,制定和完善包装管理的法规,加强相关的宣传引导。相关部门可以从实际出发,深入市场调查,对月饼包装进行监管,比如包装的材料,体积大小,包装占产品价格的多少等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加大市场监管和处罚力度,奖励精简包装,整治过度包装,从而保证了人们的集体利益。

3)抵制过度包装。消费者要转变以往迫于人情、面子的心理,树立节约环保的健康消费观念,自觉抵制过度的月饼包装。从保护自己、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对损害自身合法权益的过度包装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而政府也要加强宣传的力度,提倡注重商品本身的价值,更正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提倡绿色消费。四、结语随着人们对过度包装危害的认识不断加深,自我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环保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形成,再借助国家的法律、行政等手段的干预。月饼过度包装的现象终将会得到有效的遏制或消除。

参考文献

[1]李林森:论月饼包装设计[J].中国包装.2009,(03).

[2]单继斋:金秋月饼闲谈[J].上海月饼包装.2004,(05).

对过度包装的看法篇3

关键词:和谐社会;过度包装;危害;对策

我们党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包括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一、解读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及人与人的矛盾,根源在于人类社会自身,实现这三个方面的和谐,必须首先正确认识和处理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谐社会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新型的关系,它要求:

首先,人要呵护自然、捍卫自然,而非破坏自然、践踏家园。人类社会早期,由于人们无法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倒是一种原始的“天人和谐”状态。自从人类开始创造和使用工具并不断的改进和发明工具,人类便进入了大规模征服自然的阶段。时至今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捋夺,已经使自然面目全非。然而,茫茫宇宙的确只有一个供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在没有找到另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之前,人类还要发展、生存。人类要发展,绝不能再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不能只图人类的一时进步而无视长远生存,不能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绝子孙路。人类应该明确,人本为自然之子,其血肉都来自于自然。作为自然之子的人类,必须纠正征服自然的观念,担负起保护大自然的责任和义务。自然是人类的天然家园,破坏自然,就是践踏人类自己的家园;呵护自然、捍卫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天然家园,就是保护人类的长久生存。

其次,人类必须调整自己的角色,由自然的主宰者转变为自然之子。人类社会的早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面对自然,人显得无能为力,只能听任自然的摆布和奴役,人也曾因此而把自然界看作是主宰人类命运和前途的异己力量。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不再受自然的奴役,但却因此而走向了另一极端,即在征服自然的同时滋生出狂妄自大的意识,大肆掠夺自然资源,以致于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系统能量失衡。这似是以人为本,其实却反映出了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的错位,其本质是为所欲为的人类中心主义。事实上,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以自然为本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毫不顾及自然生态承载力,大肆掠夺自然资源,终将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调整自己的角色,由自然的主宰者转变为自然之子,与自然和平共处。

再次,人类必须清醒,人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人是自然中的人,自然是人中的自然;世界存在于人之中,人也存在于世界之中。世间万物,包括所有的人、所有的生物乃至山川河流、矿物土地既各自起着特定的作用,又在一个共同的天地中互相联结、协同进化,所有物种的综合作用才使地球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在这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之内,所有物种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所有生命的生存都应当受到尊重。然而,由于人类拥有其他物种所没有的智慧,甚至拥有对其他物种生杀欲夺的权利。因此,人类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工业革命时期,我们曾因此得到自然的惩罚,在新的发展机遇来临之际,我们一定要避免重蹈覆辙。生命是伟大的,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我们要珍惜自然,珍惜生命,珍惜我们的家园。

二、剖析商品包装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

适度的商品包装,能保护和美化商品,丰富人们的经济生活。但物极必反,若商品包装过度,则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危及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和紧张的资源,直接与我国倡导的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背道而驰。

1.商品包装的涵义

商品包装是指企业在生产流通过程中,为了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照一定的技术方法,所采用的容器及外部包扎。包装的目的,一是保护产品,在制造、运输、仓储、销售过程中避免产品的破损和变质;二是美化、宣传产品,促进销售。

“最佳设计、最佳生产、最佳消费、最少废弃”是产品包装的一条通用原则,这一点在一些曾获国际包装设计奖的作品中已经得到体现。但市场上的一些商品存在过度包装问题,如500毫升的低度白酒,就因为紫檀木的包装盒里还有一条水晶龙,售价就高达2180元;一瓶普通包装的葡萄酒售价仅58元,而加上精美的木盒包装和丝绸装饰后,售价也达到了218元。书、手表、电子数码产品等也成了豪华包装的新宠,一本木盒包装的《论语》标价达6000元。1888元的白酒礼盒、2888元的精装礼盒,内赠紫砂茶具和进口Xo……豪华包装风,正在呈大肆扩张之势,特别是逢年过节。

2.商品过度包装及其危害

人们对于过度包装的共识是:商品包装之后,使其售价大大提升,但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没有提升,即如果包装后的商品的价格远高于该商品的价值,就可以认为是一种过度包装。商品过度包装的表现形式,从量上看,包装体积过大和虚泡,如所用材料过多,体积过大,装饰奢华;从质上看,包装性能扭曲或有欺诈之嫌,如保护、传达、方便、装饰功能过剩。由此可见,商品过度包装是一种功能与价值过剩的商品包装。

过度包装至少有以下危害:一是浪费资源。包装用的纸盒取自于树木,据统计:每生产1000万盒月饼,就需要消耗至少400-600棵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树木。中国每年平均生产12亿件衬衫,包装盒用纸相当于砍掉了168万棵碗口粗的树木。目前已有成片森林变成了包装纸,商品过度包装使濒临枯竭的自然资源雪上加霜。二是污染环境。目前,我国包装产品除纸箱、啤酒瓶和塑料周转箱外,其他产品的回收率相当低,整个包装产品的回收率还达不到总产量的30%,精美豪华的包装,转到消费者手中瞬间就失去了价值而变成垃圾,且是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致使很多地方出现了“垃圾围城”问题。根据环境保护专家的测算,商品的包装物一次性使用就成为废弃物的大概占到包装产量的70%。据环卫部门统计,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3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约为80多万吨,其中6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包装用的塑料制品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被土壤吸收,这些化学垃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三是误导消费,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过度包装商品的购买一般基于公款消费需求、以权钱交易为目的的私人购买或虚荣性消费需求。其中,消费者尤其是虚荣性消费者是商品过度包装最直接的受害者。商品过度包装主要出现在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行业,这些行业的商品大多属于后验商品,在购买时经营者不允许或无法打开包装,消费者通常依赖包装判断商品价值。而付款后或使用时才能发现其购买的商品质量与包装严重不成比例,这是一种变相的欺诈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企业依靠商品过度包装,短期内可能会达到吸引消费者,扩大商品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带来高额利润。但从长远看,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企业的信誉形象,使企业丧失核心竞争力,最终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商品包装的最高境界和理想状态,应该是商品到了消费者手里以后,包装损毁而商品完好无损。

三、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对策

造成过度包装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杜绝过度包装,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过度包装造成的危害,需要从如下方面做起。

1.加强宣传和教育,营造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

商品过度包装的部分原因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及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此疾不除,即便有了《包装法》,商品过度包装恐怕也难以根治。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的解决,要靠企业生产经营理念和全民消费观念的根本转变。为此,国家和有关部门应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不仅要进行环保意识教育,更要进行包装文化和消费文化的教育。对于企业,要着力引导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消费者,要着力引导其注重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平衡,注重消费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使全体国人认识到,我国是一个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率更少。消费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设计,而且关系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过度包装会浪费本来就少的资源,中国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崇尚淳朴、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科学消费观念,自觉抵制商品过度包装,让商品过度包装失去生存土壤。

2.借鉴国外经验,遏制过度包装

目前,国外对商品过度包装的控制手段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标准控制。即对包装物的容积、包装物与商品之间的间隙、包装层数、包装成本与商品价值的比例等设定限制标准。如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二是经济手段控制。即对非纸制包装和不能满足回收要求的包装征收包装税,或者通过垃圾计量收费,引导消费者选择简单包装。如比利时、荷兰等国家。三是加大生产者责任。规定由商品生产者负责回收商品包装,通常可以采用押金制的办法委托有关商业机构回收包装。生产者为了便于回收,主动选择使用材料少、容易回收的包装设计,如德、法等国家。中国应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商品包装,从源头上遏止过度包装

法律法规是规范各种市场行为的有力手段。通过立法限制过度包装,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识,许多国家在遏制商品过度包装方面,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例如,澳大利亚规定商品的包装空位不得超过包装体积的25%,日本规定包装费用必须在产品价格的15%以下,荷兰规定60%的包装材料必须重复使用,韩国政府借助经济手段如奖励精简商品包装,惩罚商品过度包装遏制过度包装。我国关于商品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起步较晚,但令人欣慰的是,此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2005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实施,该法明确规定:“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经济和技术条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状况以及产品的技术要求,组织制定有关标准,防止过度包装造成环境污染。”《循环经济法》经过一年多的精心起草与反复论证,日前已初现轮廓。草案中,造成浪费和增加污染的“过度包装”被列为明确的严厉限制和惩罚的范围。同时对产品过度包装提出三项要求:一是包装物不能大于被包装物体积的10%;二是包装物总成本应当低于被包装物零售价格的20%;三是包装物首先考虑再生或者循环利用的材料。此外,生产者还得对其产品和包装物承担回收或无害化处置的“延伸责任”。否则,将被处以代为回收或处置费用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包装法》也正在起草中,并且有望很快出台,绿色包装的奖励、过度包装的叫停和制裁将有法可依,《包装法》的出台必将给消费者、生产厂商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福音。

4.完善现有的财政税收法律制度,运用经济手段,引导适度包装

在财政政策上,实行企业、消费者责任制,使企业和消费者承担包装回收成本。如可以规定,生产商设立包装物回收点,消费者在购物时要预先交付一定的包装物回送保证金等等。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实施。政府应出台财政政策,允许企业包装回收、再处理费用进入成本,并对包装材料再利用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在税收上,为了遏制过度包装,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过度包装厂家开征高额的增值税和环境税,包括污染物排放税、环境服务税、污染产品税、生态补偿税等,促使其外部效应内部化。同时在对环境经济值评估后应当对包装废弃物也要以合理的收费标准征收排污费,刺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实现产品的适度包装。

5.包装行业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

立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立法之前,加强行业自律对治理过分包装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包装行业协会应当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对商品包装在整个商品所占体积的比例、层数和商品包装在整个商品中所占的费用进行规范,通过行业规范来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势头,并大力倡导绿色包装。绿色包装倡导包装要达到减量化、重复使用、再生使用和可降解。行业协会还应试行区别不同重点行业试行制订包装“过度”的标准,要求企业执行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行业自律。

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政法系

参考文献:

[1]刘思敏.过度包装的辨析[J].上海包装,2003,4.

[2]解占彩.遏制商品过度包装是企业节约资源的题中之意[J].集团经济研究,2007,8.

对过度包装的看法篇4

不久前去英国旅行,到超市购物前,朋友提醒我自备一只购物袋,结款时因为免用塑料袋,就能走专门开辟的“绿色优先”通道,省时间,享便利,又环保。

其实,英国商家几年前就开始鼓励顾客自备购物袋以利环保,但采用的手段并不讨好:有些商场要求顾客额外付钱买塑料袋,因而引起抱怨;有的商场则由顾客“自愿自觉”放弃塑料袋,结果响应者寥寥。如今实行的“绿色优先”原则,终于为这一难题寻到了“成本最小而收益最大”的解答。

豪华包装的末日

这让我想到了屡屡受到诟病的“过度包装”问题。三两产品,四重包装,五斤礼盒,选种久治不愈的豪华包装病症,在中国的“病史”不过20年,而“病源”首先来自海外市场。

计划经济时代出口产品包装简陋,“一流产品、三流包装”吃了大亏,中国企业痛心疾首,因此急起直追,很快易拉罐、利乐包装、真空铝箔、覆膜塑料等新潮包装品铺天盖地,商场的货架变得五彩缤纷,花样百出。但是,等我们突然发现欧美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包装日益挑剔,绿色贸易规章将大量中国货拒之门外之时,回头反省自家的“包装污染”,病症已是积重难返。

一个简单的数字告诉我们:中国每年产生的垃圾。有30%是包装废弃物,其数量达到2500万吨!

难道欧洲厂商和消费者天生就喜欢简单环保的产品包装?肯定不是。人类经济行为的天性都是趋利的,包装华丽的商品既然能带给消费者愉悦和体面。又能给生产者带来利润,就会长盛不衰,这一点中外概莫能外。但是,当工业化国家开始面对环境恶化的威胁,如何避免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就上升为攸关全民利益的公共问题,超越了商业利益的趋利性,公众和国家治理这一“公害”的行动就此发力。

指向过度包装的第一道紧箍咒是“包装减量化”。1994年欧盟公布的“包装与包装废弃物指令”中,对包装减量化做了这样的描述:“包装物的制造,应使其体积与重量,在足够维持披包装产品的安全、卫生程度以及消费者接受度的前提下,被限制到最小的数量。”

一盒饼干,一台电脑,怎样的包装可以被界定为“最小包装”?按体积还是按重量计算?消费者接受度又该怎样衡量?如果一项产品因为包装过于简单而受到消费者的冷落,谁该承担由此带来的损失?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不是一纸指令就可以解决的。但是,只要提出了指向性的法规,就可以跟随制定执行的细则,政府、公众和生产企业有了统一的评判标准,可以建立奖惩制度,明确责任承担者,力求把产品包装的“水分”一步步“压榨”干净。在韩国,过度包装商品属于违法行为,最高可披罚款300万韩元。在英国,每包装一升软饮料所需要的包装材料数量,已经减少了20%以上。

我们从超市买回饮料,喝完后将空瓶卖给收废品的小贩,自我感觉已经十分良好了,有多少人会在意瓶子罐子和纸箱本身耗用了多少材料?每一个塑料瓶和纸包装的生产过程都在消耗资源、影响环境,作为消费者,人们无法掌握准确的数据,但起码可以依据自己的常识判断,拒绝购买那些“奢华包装”的商品,用自己的购买行为替绿色消费投上一票。

学会放弃

小孩子看见色彩鲜艳的玩具,会紧紧抓在手里不放,直到披别的东西转移了他的注意力。长大以后他才会懂得放弃,因为放弃也是一种生存的本领。

在北欧,大多数地方都是水清草绿,空气纯净无比。如何在工业科技高度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答案一定与人有关。在笔者眼中的北欧人有一种从容平和的生活态度,影响着他们对自然、对财富、对生命的看法。

比如说,街上的店铺4点半钟就关门,店主愿意为了家庭相聚而放弃额外的赚钱机会;古老城市拒绝摩天大厦,市民宁愿住陈旧房屋而放弃舒适的现代公寓。同样,为了地球环境的未来,他们选择严格的自我制约而放弃了许多利益和诱惑。

丹麦作为食品包装生产大国,于1981年首先下令禁止进口或使用所有一次性的啤酒瓶罐和饮料容器,还不惜为此与贸易伙伴闹上法庭,最终胜诉。而丹麦人为此放弃了饮用某些外国啤酒的喜好。

德国的消费者宁愿付更高的价钱,购买那些印有“绿点”(GreenDot)标记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的生产商已经向“绿点”的服务机构交纳了“回收费”,以保证废弃包装物得到收集、分类、回流和再生。

根据联合国统计署提供的数据表明:90%的美国人、89%的德国人和84%的荷兰人在购买物品时都会考虑到产品的环保标准。可以说,当政府制定了环保规章,当企业承担了回收义务,当消费者选择了环保产品时,他们都在选择的同时有所放弃。而且这种努力与日俱增,长期以往的坚持,获得了丰厚回报。

对过度包装的看法篇5

(一)透视原理在包装设计效果图中的应用在包装设计中,绘制效果图是一个重要环节,是对产品包装的形、色、质等综合效果进行预现的设计。由于包装设计是运用美学艺术进行平面的外观美化,而产品的外形通常是空间的几何形体,所以在绘制效果图与制作轮廓时,必须要准确符合透视原理,从透视投影的角度考虑立体效果和平面效果的关系,这样才能制作出正确的效果图。在效果图制作中,透视形式就突破了最初在绘画艺术中的应用,它解决了形状、线条、色彩等视觉效果在空间角度发生变换时会产生偏折的问题。就回转体类包装容器而言,如果设计时的画面效果是平面的,那么当贴在回转面上时画面一定会发生扭曲,结果会破坏视觉美感。而一般的影视作品光盘的包装盒虽然是规则的长方体,其表面没有回转面,但是在其棱和角这类空间发生转变的细节处,包装的画面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这需要引起包装设计师的注意。在设计时要考虑包装盒的实际尺寸,尽量调整图形或文字的位置,避免被边界处的转折所影响。或者充分利用透视原理,将空间的转换变为形成独特视觉效果的有利因素,创造出优秀的设计。

(二)在包装封面形象中的应用及其优势透视原理在包装封面形象中的应用在影视作品包装封面中,既需要通过独特的视觉感受吸引人们的观赏兴趣,又要做到符合作品的内容情节、人物形象,这是设计者要重点研究的。1.焦点透视焦点透视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视觉经验,即同一个物体在远处看上去小,而在近处就会变大;距离相等的两个物体,远看时间隔小,而近看时间隔大,这就是所谓透视现象。包装封面想要达到真实的视觉效果,就要充分利用透视原理来表现景物的空间关系,使人、物、景搭配合理,比例科学,并且各自形成自己的节奏,带给欣赏者美的感受。影视作品包装封面设计的一大重点是要体现作品的内容情节、人物形象,所以凸显主要人物或者其他实物线索,就可以运用焦点透视法。它除了有写实的优点,还有突出主题的效果。所以焦点透视法在影视作品包装封面中的应用也是极广的。2.散点透视散点透视是指不是从一个特定的视点去表现景物,将之运用于影视作品包装封面,可以同时体现许多形象,反映影视作品中几个同等重要的元素,例如人物角色、建筑景观等。相较于焦点透视法只能表现一个确定的视点周围的景物,散点透视法能忽略掉近大远小的原则,从而将其他同时需要突出的形象也体现出来,对全面、丰富地表现该作品的内容有极大的帮助。3.三远法三远法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技法,让画家可以安排景物形象使其有起有伏,给画面带来整体上的节奏感与和谐感。虽然三远法在绘画长卷中运用较多,但是在影视作品包装封面设计中,仍可用于表现山川等连续壮大的景物。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再从无限中回归有限,如此回旋往复,节奏鲜明,可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4.反透视反透视,即故意违反透视近大远小的规律,这种透视能创造出画面中的物或者人向观赏者走出来的视觉感受,而不是让欣赏者进入画面的深度。反透视虽然不能表现出画面的立体感,但是却能使画面产生特殊的艺术感,给欣赏者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从以上介绍的这些透视方法,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透视方法都服从于设计者对画面的表现要求,设计者要做的就是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运用合适的透视手法。相对的,使用透视法时绝不能一成不变、刻板地严格按照某一种透视原理进行创作,否则创作出的往往是呆板而无趣的作品。

二、透视原理在影视作品包装封面中应用的意义

(一)突出影视作品的情节或人物主体焦点透视法有突出画面主体的作用,这就帮助解决了影视作品包装封面的一大任务。如今在影视市场中,影片的年产量已足够使人目不暇接,如果包装在传递信息方面含糊不清的话,就会导致无人问津的结果。因此,包装封面要避免晦涩的、隐蔽的设计,以传达影片信息为主,合理安排封面上的所有形象,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使观者一目了然。这一点可以通过利用透视原理来完成,增强包装封面的易读性和醒目性,让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包装封面来快速获悉作品的主要角色、演员、时代和地点,从而从众多影片中迅速地识别出来,并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这对便于观众识别和为影片宣传造势都有促进作用。

(二)新颖的包装封面能吸引人群,达到宣传作用如今,透视原理仅仅体现在画面的均衡与完整,是不能满足市场受众的审美需求的,所以透视原理需要进行更多的美学追求。由于透视原理能帮助实现包装封面的内容表达,所以透视原理已广泛在包装设计领域内被运用。因此出现了同一透视方法被多次使用的现象。考虑到长此以往受众会产生审美疲劳而无法被吸引,设计师应意识到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探索出新颖的透视方法。通过点、线、面还有色块的大小分配,给观赏者新鲜的、别具一格的设计感,从而引发对影视作品本身的兴趣。同时,通过透视原理的应用来强化影片的信息传达,可以达到广告的宣传作用。例如在包装封面上着重突出该影视作品的主要演出人员,利用明星效应来吸引观众,有时能起到比一般情节介绍更生动、更显著的宣传效果。它就像无声的推销员,极力宣传了该作品的最大看点,传达了影片的主要信息,能为影片创造更广的关注度。

(三)增加影视作品的销量影视作品包装封面应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果设计时视觉关系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眉目不清,杂乱无章的结果,也就会对影视作品的关注度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包装封面设计要利用透视原理来增强吸引力和诱惑力,要能吸引那些从未接受过广告宣传的人,让他们单从包装封面本身就产生对影片的兴趣,并做出购买商品的决定。简言之,就是要通过透视原理的运用来设计出优秀包装封面,为影片增加收益。

三、结语

对过度包装的看法篇6

【关键词】经济影响包装结构透明化

一、包装设计的现状

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已近消耗完毕,新的增长动力机制无法形成,看上去虽然依旧凶猛,但疲态已现。商品作为交换市场的主角,无疑在经济发展变化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包装是在产品的质量、性能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商品的原有状态及质量在运输、流动、交易、储存使用时不受到损害和影响,而对商品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和艺术手段。[1]包装与产品不可分离。以利润为目的的产品生产企业在应对经济变化的策略似乎达成了思想上的统一,减少产品本身的体量,增加产品包装的体量,这种量可以看作是包装结构空间的量和包装材料的使用量,产品本身与产品包装的“透明”性越来越差,只为经济影响下能够降低成本的同时蒙蔽消费者而收获最大利益,延续企业生命。在中国,由于体制和经济形态,各种消费群体的并存,影响了中国包装市场的多样形式,中国消费市场巨大,不免国内外企业竞争市场占有量的局面出现,因此在包装设计上更是绞尽脑汁,在产品量不变的情况下,对包装设计的材料和结构进行全封闭设计,对包装设计采用障眼法,使消费者忽视了包装所产生的广告效果,包装设计的不良生存状态比比皆是。

二、对包装结构透明化设计的思考与探索

包装结构的透明化设计目前暂未被消费者察觉,在消费过程中,大众更愿意购买可以看见主体物的全透明包装,或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诱惑力的半透明包装,对全封闭包装持有怀疑态度,在速食消费时代,绝大多数消费者不愿意花时间停留在对产品实物的遐想中,更愿意直观消费,因此在市场上,往往全透明或半透明的产品销售量较大,但同时,由于产品的透明化销售,直接给生产商带来了更大的要求,从色彩、材质、体积、功能上都有所要求,透明化的包b结构提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更高要求。

(一)隔层式全透明包装结构

隔层式全透明包装结构不同于“套娃”封闭式结构,有明显区别。隔层式结构是在一个产品同一包装上使用双层夹空式包装结构,这一类包装结构在玻璃器皿中较为常见,可以通过夹空结构起到隔热的作用,但目前市场上一些食品承载包装也采用了这种结构,较为常见的有滋补品包装和茶品包装,这类食品最大的特征就是需要防潮保持干燥状态,以及避光,并不需要隔热功能,单层的承载容器的密封性足以确保产品持久的干燥状态,因此能够看出双层玻璃材质或者塑料材质的夹空形式的包装又成为了生产商投机的途径之一。

(二)半透明式包装结构

半透明式(见图1左)包装结构在市场上屡见不鲜,这种类型的结构对消费者具有障眼作用,从外包装中无法观察到包装的异样,只有在打开包装后才会发觉问题所在,例如某干果的桶型包装盒,设计原理是在包装盒中加入一个帽型结构,放置于包装盒的中心处,然后再添加产品,由于产品覆盖紧密,因此消费者不易察觉,这样的包装结构使产品数量减少,外包装体积不变,价格不变,但实则提高了生产商的利润。这种包装结构在干果类包装和糖果、巧克力包装中较为常见。

图片来源:网络。

(三)全透明式包装结构

全透明式包装结构通常是设计师展现个性所采用的包装形式,在市场上显少见。全透明式包装使用的途径有两个,首先是产品本身造型特殊,采用普通包装无法满足产品外形,因此使用透明包装可见产品造型从而吸引消费者;其次是根据产品属性增加包装的趣味性而采用,欲望是精神经验的第一活动,即注意与冲动,意味着将要采取某一行动[2],趣味性的包装正是起到了产生欲望的效果。这两种情况使用异形无可厚非,但一些生产商瞄准了全透明包装的特殊性,即使产品并不需要,也强加设计,目的是为了减小包装设计的分量,而突出产品本身的造型特点。

(四)全封闭式包装结构

全封闭式(见图1右)包装结构较多出现在真空包装中,真空包装在市场上铺天盖地,常见于食品包装,有防潮和防挤压的作用,目前,生产商为了制造产品量大的假象,市场上的真空包装体积越来越大,而产品本身的量却越来越少或不变,由于无法观察到产品实物,使消费者产生错觉,误导消费者购买,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五)“套娃”全封闭式包装结构

“套娃”全封闭式包装结构采用的是层层包装根据一定的比例进行封套式包裹产品,这种类型的包装通常出现在组合产品或者系列产品中,如食品礼盒包装中的月饼礼盒包装,采用大礼盒包裹同一造型不同口味的多个小盒型,小盒中又呈现出塑料密封包装,最后才是产品,甚至出现在塑料密封包装中再加入一层油纸包装,整个产品包装采用了四层结构,其目的从实用性角度来看,是为确保食品新鲜口感和保持食品干燥,阻隔湿气导致变质;从审美性角度来看,是具备展示性和装饰性,满足受众精神需求。实则是扩大包装结构空间,增加包装材料的使用,缩小产品体积,提高产品价格。从经济收益来看,产品本身的成本是高于包装材料成本的,因此就造成了“套娃”全封闭包装结构的出现。

三、结语

关于包装材料与结构,我们知道“材料决定工艺,工艺决定设计”的道理[3]。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生态,而在包装结构上做文章的产品包装设计,是对消费者的最大不尊重,如何在经济大潮中应对市场占有量问题,并非是投机能够解决的,包装设计需要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是正面的,取得消费者信任的,积极的,经受的住考验的策略。包装设计应充分体现时代性、自主创新性,保障消费者利益,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是包装设计应该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许涛,朱.论包装设计的合理性[J]美术观察.2004.10.

对过度包装的看法篇7

【关键词】节约型;减量;创新;文化;纸质包装

中图分类号:G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84-01

针对市场上过度包装的现象,应当对包装材料和包装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新思考,创意产品包装创新,正确处理产品包装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学习国际上对产品包装的处理态度及方法,对国内包装设计有着重要意义,对节约型产品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包装市场形态及存在问题

一个行业从启蒙到走向稳定,期间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带给人警醒,同样也带动节约型产品包装的市场产业形态的良性发展。今天的市场已经不存在价值过剩,人们开始注重对品牌注入新鲜的设计元素。不得不承认,中国的节约型产品包装与欧洲、日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环境的差异和设计理念的不同,产品包装行业内的发展并不完善。

二、从日本纸质包装形态看节约型产品包装

日本的设计行业一直领先于世界,日本的商品包装很大一部分使用纸质包装,纸质包装占日本包装六成以上,日本在传统文化中注重“礼”,小到点心,大到和服,都喜欢包裹得严严实实,基于对“礼”的重视和对人的尊重,我们不能说它不好,但这样做无疑是一种浪费。日本包装行业如何在这层层包装中把环保做到极致,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日本纸质包装注重环保,不仅是对本身材料的环保,还是对结构性延伸、功能性延伸的环保。从环保的源头来看,日本的纸质包装在“纸”这种材料的选择上十分慎重,容易分解的、可以回收利用的纸已经成为包装产业的新宠。很多包装用纸使用100%天然纸浆。在2016年国际包装设计大赛上,获得可持续性包装奖的是一种植物纸浆水瓶,它由可持续性植物纤维组合而成,既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又能解决品牌环保策略。

日本包装之美在于设计。是否选择合适的纸张能够决定设计的品味,设计要与材料紧密地结合起来。日本人用稻草包裹蛋,用绳子缠绕干鱼,当然在纸制品方面也要求设计与之相融合。在日本,设计的基本法则集中在三点,即绝对质量、绝对美观和地方主义。其设计结合本民族传统文化清淡的冷色调,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力道自然,清心寡欲。

三、节约型产品包装的变化趋势

(一)减量低碳与便携化。产品包装应当追求精致化,摒弃粗糙繁杂。在“外”应当尽量削减产品包装不必要的部分,通过巧妙设计使得产品包装带给人们新的使用感受与满意度,在功能性上也可以加以调整,变成人们“不愿意丢”的包装外壳,延续产品包装的生命力。由于纸质产品的特性使然,其在运输过程中十分方便,在回收过程中也应建立合适的回收体系。设计产品包装,需要将产品包装的视觉与功能结合起来,考虑包装的可持续使用,做到包装化零为整,提倡节约化、模板化、可拆卸化设计,以此达到包装功能化的延续。

(二)依托文化与人性化设计。第一,文化先行。消费者会更加注重文化传递的信息,文化产品从文化里来,到文化里去。第二,人性化优势。以绿色环保为理念的节约型产品包装势必会减少加工成本,p少过度消费,减轻环境污染。事实上,中国文化产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消费者与企业都在追求视觉和心理上的双重享受,在这个一切都注重人的感受和体验的今天,人性化设计也将成为新的突破点。

(三)创新包装。当前产品包装与环境处于不和谐状态,但其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既要看到其欣欣向荣的一面,对节约型产品包装的发展充满信心,也要在发展中仔细斟酌,在正确的方向中前进。在创新包装方面,设计师需要开动脑筋,大胆构想。

四、结语

现代包装产业,其设计覆盖面不广,材料浪费污染严重,不可忽视的是,节约型产品包装行业已经出现领军人物,节约型产品包装已经渗透到各大领域,在国际节约型包装设计中占得一席之地。节约型产品包装需要吸引人,更需要赋予节约型产品新的创意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苏靓,刑明,邓纯.试论日本包装设计的特色与成因[J].柳州师专学报,2010,(02):135-137+134.

[2]楚韵.基于节约型理念的儿童产品包装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6,(07):103-104.

[3]庾晋,子荫.纸包装:日本绿色包装的重要选择[J].广东印刷,2003,(04):34-35.

[4]刘菁.当代中国节约型社会的设计方法和思想研究[J].大众文艺,2016,(04):269.

对过度包装的看法篇8

食用油包装基本情况及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光照、氧化、水分、温度、金属离子等因素都会导致油脂成分发生改变,进而出现变质。由于食用油很少会直接暴露在阳光下,而且只要注意采用有色包装或避光装置就能隔绝光照和射线的影响,所以油脂的氧化和霉变是实际用于评价食用油质量的主要指标。研究表明降低包装内氧气的浓度可明显减少油脂的氧化,降低水分可以减慢霉变的速度,可见采用高阻隔性包装材料很适宜来包装食用油。

然而,我国目前对于以pet为主的食用油包装的质量监控体系并不完善,例如本课题中共调查了8家油脂瓶生产企业和18家成品小包装食用油生产企业,发现包材阻隔性这决定食用油质量的重要项目并没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对些常规包装检测项目(如密封性、拉环开启力等)国标的执行力度也不高。

鉴于对我国食用油包装市场的实际调研情况,本课题确定了以下几项主要研究内容,并联系有关企业获得些有代表性的小包装食用油瓶进行测试分析。

检测内容包括:食用油瓶的整体氧气透过率检测及质量判定;食用油瓶的整体水蒸气透过率检测及质量判定;食用油瓶的密封性能检测及质量判定;食用油瓶的拉环开启力的检测及质量判定:食用油瓶的提手悬吊性能的检测及质量判定。

氧气透过率

将去盖和带盖的样品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加盖样品的氧气透过率要比没加盖样品大,但是增加的幅度并不相同,例如对于2#样品和3#样品,加盖样品的氧气透过率只是比没加盖样品稍微增加了点,而对于1#样品和4#样品来讲则是增大了几倍或者几十倍,这对食用油的保存相当不利。采用了阻隔性高的原材料却没有获得预期的高阻隔性容器是当前食用油瓶以及盒中袋等包装形式普遍存在的问题,除了进步改进瓶盖与瓶体连接处的泄漏问题外,瓶盖的材质(目前市场上的瓶盖基本上都用pp生产阻隔性比pet差不少)也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我们积极推进容器整体的阻隔性检测。我们通过分析测试数据认为样品增加瓶盖后氧气透过率增大有可能是因为盖子材质的阻隔性差或者由于增加瓶盖进而使得表面积增大而造成的。所以要解决带盖后容器阻隔性的下降问题,建议应在保证食用油瓶安全性能的基础上不断的改良瓶盖材料的配方,使其阻氧性能得以提升,还应注意瓶盖与瓶身的匹配问题。

本课题中没有获得瓶盖的单独样品,并没有单独对瓶盖的氧气透过率进行测试分析,但这仍旧是项很有意义的研究。通过此项检测并与其他项目结果进行比对,我们应能将整个食用油包装氧气透过率中所存在的问题进步细化。

水蒸汽透过率

对比试验数据可知,同容积的产品,其整体的水蒸汽透过率均比较接近。总体上看,食用油瓶体积越大,其水蒸汽透过率也会增大,然而真正影响透过水蒸汽总量的因素应是容器的表面积大小,但由于般情况下同等容积的食用油瓶在外形和尺寸上都相当接近,并且随着容器体积的增大其表面积也会增大,因此水蒸汽透过率才会表现出随体积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从理论上分析,瓶盖和瓶口结合的部分是较容易出现泄漏的位置,容器整体的氧气透过率测试数据也显示出带盖样品的氧气透过率都比不带盖的样品要大,但这点在水蒸汽透过率测试上却几乎没有差别。我们认为瓶盖材料pp的水蒸汽透过率较瓶身材料pet的水蒸汽透过率小可能是这种现象出现的个主要原因,这也从侧面证明导致带盖容器氧气透过率增大与瓶盖的材质有关。从测试数据来看,采用pp材料的瓶盖基本上不会引起容器整体水蒸汽透过率的显著改变。密封性

密封性是实现包装安全的前提,也是各种包装功能性发挥效能的前提。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多数厂家还在执行GB/t17374-1998这个标准,为了实际考察企业的检测情况,我们也采用了GB/t17374-1998标准中的检测方法检测产品密封性。虽然几个样品的测试结果全部合格,但通过表2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目前GB/t173741998是几个标准中要求较低的,因此加严试验条件后进行测试时几种样品的密封性表现就参差不齐了。

拉环开启力

本项检测是引入药包标准相关测试方法并进行了创新,以评价拉环开启力的控制给人们生活便利性带来的影响。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多数样品的拉环开启力都是大于70n的,实际使用时还算比较方便。但2#样品在开启拉环时常会遇到拉环被拉断而开口没被开启的情况,这需要引起厂家的重视。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改进瓶盖的原材料配方,或者增大拉环的厚度来增大强度,使拉环不会轻易断裂,当然也可以在拉环的外形设计上做些调整。

提手悬挂

食用油瓶嵌装把手的牢固程度直接影响其使用安全性,应引起关注,为此我们特地进行本项检测,引入GB13508-92中关于悬吊试验的测试方法并进行了创新,希望解决一些实际使用中的安全问题。然而,直接按照GB13508-92中的悬吊试验进行测试只能得到可忽略不计的变形量,而且这种试验环境也与实际使用情况差别较大,为了进步提高试验要求,我们向试验样品中充满水,并固定悬挂时问,以模拟实际使用中油壶在使用状态下的负荷情况并观察把手是否脱落。尽管这项试验没有检测出问题,但是我们认为这项检测的条件选择以及参数确定还需要通过更多试验才能获得最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而且这种检测方法值得推广

总结

目前我国的食用油包装缺少一个系统、完善的质量检测标准,而从实际检测情况看,由于当前标准规定较粗,因此各个厂家生产和使用的食用油瓶实际质量差别也比较大,尤其表现在瓶口的密封、瓶盖的材质、以及由此引起的食用油瓶整体的氧气透过率差异。虽然本课题研究在样品种类和数量、以及检测方法和设备种类上存有局限,但通过本课题获得的数据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确实能反映当前食用油瓶生产中的

对过度包装的看法篇9

关键词:商品包装设计美感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138-02

美感,简而言之是关于美的感受和体悟。美感这个词汇,原本隶属于美学范畴,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却随处可见。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里,人类也正是在重复着日复一日、锲而不舍的劳动与创造,进而发现美、分析美、创造美的事业。在商品包装的设计上,人们就穷尽心思地想要创造出更精美的设计,从而使大家获得美的享受,即所谓的赏心悦目。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视野下设计出更具美感的商品包装,值得我们思考。

一商品包装设计美感的定义与功能

虽然说,人们对于美的体验总是有一番见解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啥姆雷特一般,美往往是感性的,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但是,美感也是积淀了理性的感性,积淀了想象、理解、感情和知觉,也就是积淀了内容的形式。商品包装设计的美感还是有迹可循,或者说一些通用的规律还是值得运用的。

富有美感的商品包装设计能够大大提升该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认同度。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抉择。首要要素是功能,即人们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去买,主要考虑的是商品的用途。而用途往往是人们实现就已经决定了的,在选购商品时,人们往往也会目标明确。其次是商品的外观,即商品的包装设计。人们在明确自己选购商品的用途以后,就会遇见琳琅满目的符合自己功能需求的同类商品,这个时候如何在这么形形的同类商品中挑选出最符合自己新意的商品,很多时候就会基于商品的外观包装设计而定。这其实是一种美学影响下的结果,这次过程中,商品的包装设计,以一种无声的艺术语言传递了自身商品的要约邀请,即期待和召唤顾客抓紧下单、尽管下单。在商品包装的设计中,注重美感是相当必要的。第一,赋予美感的包装设计,能够突出产品形象,提升商品的辨识度;第二,赋予美感的包装设计,往往能够全面、有效地传达该商品的特色、功用等内容物;第三,赋予美感的包装设计,成功地将艺术气息融入商业社会,是―种文化与物质的相得益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商品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赋予美感的包装设计,更是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文化在设计中得以传播,设计在文化中不断完美,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此,商品包装设计的美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商品包装设计美感的要素

(一)造型美

商品的包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也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商品包装设计应该体现商品功用意义的结构形态。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商品包装还应该力求传达出人类创造力的这样一种感性的形态。而生活中大部分传统包装设计,都陷入一个误区,即它们的造型只简单服从于功能,包装上的装饰要么可有可无,有么格格不入。因此,现代商品的包装设计绝不可完全漠视造型装饰的可建设性,并且要着力加强造型与装饰之间的联系,让人们在感知商品的基本功用之外,还能通过精心设计的造型装饰获得―种享受,从而心情愉悦,消费的欲望和乐趣也由然而生。不过,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商品包装设计的造型美感不是过度极致而夸张地追求外观,却脱离了功能因素。包装设计的造型要素首先要体现出其价值,迎合使用者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升华其造型美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色审美理念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对美的定义层出不穷。商品包装设计的造型应该与时俱进,力求突破,在时代演变中保持时尚活力,从而获得受众的认同与喜爱,从而促使自身产品走进干家万户。

(二)色彩美

在整个商品包装的设计中,色彩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作为相当吸人眼球的重要组成元素,它们带给人们的冲击是相当有力的,不同的色彩更是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审美感受。人们看到某个颜色时,他所产生的思想情绪上的碰撞绝对是不小的。比如,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他看到红色会觉得太过醒目刺眼而不舒服,这个时候它往往会倾向于选择低调内敛的蓝色,浅蓝让人联想起万里碧蓝的天空,从而舒缓他郁闷的心情,深蓝让人联想起茫茫无际而又深邃的大海,从而呼应他那深不见底的忧伤;当一个人心情顺畅、神清倍爽时,他看到绿色也会联想起广袤无垠的草原,从而心有希望,看到黄色,也会联想起欣欣向荣的向日葵,从而满怀期待。色彩正是基于这样一轮又一轮的视觉刺激,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引发人们复杂的情感。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我们应该充分把握并运用不同色彩带给人们不同美感体验的普遍规律,灵活地制订商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方案。例如,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可以运用橙色,因为橙子代表了新鲜、甘甜,运用到食品包装中可以无形地增加食品的美味度,让人们胃口大开。不过在颜色选择上,还要结合各地的风土人情,一些文化上的禁忌是一定要遵守的。一言以蔽之,商品包装设计应注重色彩的认知度和协调度,通过强烈的视觉效应,带给人们商品的色彩美感,从而增加受众对它的好感。

对过度包装的看法篇10

关键词:包装设计;教学;学生;教学改革;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thoughtsonpackagingDesign

LinZhen-yang

现代产品的包装设计,是企业整体营销策略的一部分,亦是企业形象的一部分,包装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企业的信誉、企业的精神理念、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设计师,都必须对包装设计高度重视,不可草率从事。

笔者从事包装设计及教学十数年,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特别是大二、大三的学生,在学习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即:包装的色彩、文字、图形及版式编排。而这四个问题又是包装设计的核心,也是包装设计的四大要素,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对此,本文试着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其目的是抛砖引玉,供学习者参考。

一、包装的色彩

想要将包装的色彩表现到位,充分表达商品属性、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并且能让消费者喜欢,进而达成购买行动,就必须研究色彩规律及色彩心理。

(1)色相

色彩学里的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例如:呈现出红色的颜色我们称之为红色,呈现出绿色的颜色称为绿色,呈现出蓝色的颜色称之为蓝色。相对应的我们在生活中将苹果称为“红苹果”、将树叶称为“绿叶”、将天空称为“蓝天”。色相在人们的心里产生了“定式”、通常说“红花绿叶”,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花是红的、叶是绿的,了解这点很重要,它为我们设计包装的色彩提供了参考的依据。如果我们设计一个饼干包装,饼干的形象理当是黄色的,设计成黑色则背离了大众对色彩的认知习惯。

(2)明度

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在无彩色中(黑白),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任何一种纯度色都有自己的明度特征,在色相环上可以看到,黄色是明度最高的色,紫色是明度最低的色,一个彩色物体表面的光反射率越大,对视觉的刺激程度越大,看上去就越亮,这一颜色的明度就越高。在进行包装设计时,运用色彩的明度关系,可以设计出色彩层次,也可以设计出渐变的效果,更可以通过大面积的低明度色彩烘托小面积高明度的色彩,产生一种聚光的效果,形成强烈的视觉中心,在这个视觉中心安排包装的主要信息,或文字、或图形,将达到很好的信息传递效果。

(3)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鲜浊程度,它取决于一种颜色的波长单一程度,我们的眼睛能识别的有色相感的颜色,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鲜艳度,例如红色,当它调入了白色时,虽然仍旧具有红色的色相特征,但它的鲜艳度降低了,明度却提高了,成为谈红色;当它调入黑色时,鲜艳度也降低了,明度也相应变暗,成为暗红色;当调入与红色明度相似的中性灰时,它的明度没有改变,纯度却降低了,成为红灰色。不同的色相不但明度不等,纯度也不等,红色是纯度最高的色,黄色次之,绿色则不然,它的纯度几乎才达到红色的一半左右。色彩的纯度变化体现了色彩的多样性,同一个色相,即使纯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也会带来色彩性格的变化,色彩的这一特点也给包装设计提供了多一份选择,一些特殊产品包装上的文字或图形需要在色彩上进行微妙处理时,则可以运用色彩纯度的特性。

(4)色彩对比

a)色相对比

对比色对比:在色相环上相对应的色为对比色,对比色对比是色相对比中的强对比,有相互对抗排斥、相互衬托的功能,使各自的色彩更加鲜明。以对比色为主的色彩配置效果强烈、刺激,但是,由于过于刺目,色彩的协调性不足。要取得既有对比又协调的色相对比效果,可以采取将对比双方减少一方面积的方法,也可以将对比双方降低一方的明度或纯度的方法。

同类色对比:含有相似色素的颜色为同类色,同类色对比属色相对比中的弱对比,其对比效果柔和平静,但易流于平淡。若要其在柔和平淡中生机勃勃,可以增加对比双方一方的明度或纯度。在同类色对比中,解决好明度和纯度的关系,是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效手段。

b)类似色对比

在色相环上向邻近的、含共同色素的色为类似色。类似色对比是色相对比中的次对比。以类似色对比为主的色彩配置呈现的色彩具有统一协调的面貌,要想在统一和谐中增强色彩的悦目度,同样可以增强对比双方一方的明度或纯度。在包装设计中,类似色对比是取得版面色彩协调的的重要方法。

(5)色调

在色彩学中,色调是画面色彩的总体特征。不同颜色的物体被某种光源色笼罩着,在光源色的作用下,物体的受光颜色带有统一的色彩倾向,物体之间相互反射的色光,又使物体的暗部和半明部的颜色统一在一定的色彩关系中,并与物体的亮部形成统一的色彩整体。画面的色调从色相特征上可分为黄色调子、蓝色调子、绿色调子等,色调是画面的总调度,它统一安排、统辖全局的色彩,使每个局部的色彩和谐地统一在整体的色调中。在包装设计中,色调主要根据包装的内容来设定。比如:食品包装多用黄、蓝或绿色调,很少用黑色调的。

(6)色彩心理

色彩是客观存在的,但又依赖于人对它的主观感受。色彩本身是没有冷暖的,只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感受到大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从而在心理上形成了对色彩的特定认知。比如:人们在烹制食物或取火烤暖事,感受到火是热的,于是,人们便将像火一样的红色认定为是暖色;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接触到山泉或海水,感受到水的清凉,于是乎又形成了水是凉的感觉,因此,便将与蓝色海水相近的蓝色看作是冷色。虽然人们对色彩的冷暖有着共同而普遍的认知,但是,人们对色彩的好恶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色彩的喜爱各不相同。因此,包装设计的色彩,就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和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的人对色彩的喜好,唯有如此,才能设计出适销对路的包装。

二、包装的图形

(1)图形概述

图形自人类穴居时期的岩画时期就有了,由于当时还没有文字,所以人们用图形的方式传递狩猎技巧、沟通情感和表达意志。但是,将图形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提出则是在上世纪20年代。图形的英文名称为“Graphic”,原意为由绘、写、刻、印等手段产生的图像记号,识别于词语、文字、语言的视觉形式;具有可大量复制传播某种含义的功效,并具有一定的说明性含义。图形的功能首先是“说明性”,是向别人阐释某个概念、传达某种内容,它是一种信息媒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加深,图形的表现手段日趋丰富和多样,摄影和电脑技术的大量应用和普及便是当今图形设计最常见的设计手段。同时,图形的传达过程和状态也日趋复杂。当今社会各类信息铺天盖地,想要将图形的信息传播给消费者,就更要强调图形设计准确、生动、诉求力强。图形的形态能否正确、恰当地表达其内容和含义,决定着图形设计的成败。

(2)图形传播的优势

a)图形易于识别和记忆

用于传播信息和识别的图形,是由形、色、表现风格、构成形式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具有相对的个性面貌,所以相对于文字而言,更易于识别和记忆。

b)图形具有直观展示性、更具说明性和说服力

人们确认某种事物,通常以亲眼看到为实。而图形能够直观地表现事物的外貌和特征,因此更具说服力和说明性。

c)图形有丰富的可视性和吸引力

人们在购买商品时,多半是先看包装上的图形,然后才看文字说明,因为色彩和构成的节奏对人的视觉有调节、充实和刺激的作用,视觉调节是人的生理需要,视觉好奇是心理需求,图形能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故具有更好的可视性和吸引力。

(3)包装图形的种类

用于包装上的图形,从表现形式看,主要有两种,即具象和抽象。

a)具象图形

具象图形是真实描绘对象的形貌、色彩、肌理等的图形样式,可以采用摄影、手绘、电脑软件等手段进行绘制。具象图形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多角度地表现对象的面貌特征。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夸张和变形。

b)抽象图形

现代包装的图形设计,采用抽象形式设计的已屡见不鲜,抽象图形虽然没有直观的表现对象,但是它却是从具体事物中提取基本元素,依据构成原则进行组合产生的图形样式,其特有的形态简洁、明快,富于秩序、节奏、韵律及动感的特性极具视觉冲击力,易于表现抽象概念和物质,诸如化学制剂、洗浴用品等。

三、包装的文字设计

(1)文字概说(以汉字为主)

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汉字还是拉丁字母都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正是有了文字,人们才可以交流思想、情感,表达愿望和意志;也正是通过文字的记载,让今天的人们了解了历史;还是因为文字,让人类的文明成果得以传承。

汉字有五千余年历史,从最初的甲骨文一路演变到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书直到今天的印刷字体,而每一次演变,都是出于实用的需要,出于便捷和快速书写的需要,而每次变革,又都是化繁为简。汉字是方块字,具有象形、表意的功能,它的这些特点,具备了很强的可塑性,为包装设计提供了许多选择。

(2)字体的选择

汉字发展到今天,其字体大致分为两类,即手写体和印刷体。包装设计需要设计字体时,首先要根据包装的性质选择字体。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相貌和不同的气质、风格。例如:大篆与小篆不同、小篆与隶书不同、隶书与行书不同、行书与草书不同、草书又与印刷字体不同。如果要设计一个白酒包装,由于白酒属性刚烈,选择字形豪迈、奔放的行草书或草书来设计品名比较合适。又比如,若要设计一件女性化妆品,则可以考虑选择字形柔美的字体,这样的字体才符合女性柔美、纤巧的特点。

(3)字体设计

设计包装时,常常要对包装的品牌的字体进行设计,通常的方法是从字的笔画和形态两个方面进行。

a)笔划借用

笔划借用早在东晋时期我国的书圣王羲之就经常采用,在其书帖《圣教序》中可以看到;唐代的大书法家欧阳询也常为之。所谓笔划借用,是指在一个字中相邻部位共用一个笔划。如“”字,下面两个“耳”字去掉上面一横,与上面一个“耳”字的下一横共用。

b)笔划精简

将文字或字母的某一笔划减去,因为字的外形还保持着,原字的意象没有丧失。

c)笔划的连贯

将某一笔划连续贯穿同一组字,使这一组字看上去更加紧凑、流畅、巧妙。

d)局部变形

对字体的某个部分进行变形,如:将“天”的最后一笔,即右下的捺,变形为一点,则“天”字可以产生新的视觉印象,从而引人入胜,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

四、包装的版式设计

英文将编排设计成为“LaYoUt”,是指在一个平面上展开和调度,也就是指在规定的空间尺寸内,将包装的信息内容――图形、文字、色彩等进行艺术地、合理地排列组合,其目的是将包装内容的属性、特色、使用方法等内容清晰、有效、简便、快捷地传递给消费者,同时,通过优美的版式设计,使消费者对包装产生好感,进而对企业产生信任。

(1)设计要素的安排

包装盒上需要安排的设计要素包括图形、色彩、文字(品名)、品牌、商标、条形码等,通常将图形、主要色彩、文字(品名)、商标、标志等主要设计元素安排在包装的正面(主要展示面),以便突出包装的主要信息。说明、地址、条形码等作为次要的要素安排在次要部位,即盒子的侧面。

(2)对称与均衡

在包装盒上作纵向和横向的轴线,并以此为中心安排设计元素。主要的设计元素(品牌文字和图形)一般安排在横轴线偏上的位置,如果将主要元素放置在竖轴线的中心,则形成对称的视觉效果。若将主要元素置于中轴线偏左或偏右的位置,则形成均衡的效果。对称是指左右等量又等形的编排法则,它的特点是端庄、稳重,缺点是不够活泼。均衡是指左右等量不等形的编排形式,其特点是生动活泼。是选择对称还是均衡编排方式,取决于包装内容的性质。

(3)疏密聚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