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减少土壤污染的措施十篇减少土壤污染的措施十篇

减少土壤污染的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9:54

减少土壤污染的措施篇1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资源;水环境;措施

abstract:duetothelong-termnatureofthecontrollingsoilandwaterloss,complexity,andarduous,waterandsoilconservationresearchworkalsoisfacedwithchallenges.atpresentourcountryeffect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andresearchmeansbackward,relatedresultslargerdebate,somewaterandsoilconservationmeasuresintheplaythepositiveeffectsandnegativeeffectisbeingfelt.therefore,thisarticleforsoilandwaterconservationmeasuresontheinfluenceofwaterresourcesandwaterenvironmentresearchhasisimperative.

Keywords:soilandwaterconservation;waterresources;waterenvironment;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水土保持的水资源影响

水土保持的水资源效应,简称为水土保持的水量效应,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或区域水资源数量变化的影响。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小流域的径流、产沙模数,消减洪峰流量、降低径流含沙量,滞后洪峰出现时间,改变洪水历时,改变降水产流、产沙关系,从而对流域或区域的水循环和水资源量造成影响。

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的影响研究。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吸收、过滤、迁移和转化土壤与水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防治流域或区域非点源污染,改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作用。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和产生原因,非点源污染可以划分为如下类型:

①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农业型非点源污染;②由于有水土流失而产生的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③由于农村居民生活产生的农村生活型非点源污染;④随着径流进入水体而产生的城市径流型非点源污染;⑤大气中的污染物质随着降水下落而造成的降水降尘型。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具有随机性大、潜伏性强以及来源复杂、分布广泛、形成机理模糊、发生相对滞后、研究和控制难度大等特点。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农业措施等三大措施。

在我国水资源匾乏水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我国在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根据2002年公布的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结果,我国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7%,水土流失成为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每年流失的土壤对流域水沙变化和水质等方面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我国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危害重,水资源和水环境方面的危害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多方面的严重危害,表现为降低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非点源污染以及恶化了水体水质,大大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科研与生产结合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对水土保持和流域综合治理,一直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和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大大改善了水土流失治理地区的生态环境,减轻了下游地区泥沙危害、洪涝灾害,明显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对推动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科技支撑与引导作用。

水土保持科研工作因为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始终面临着挑战。在同等降雨条件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导致降雨径流关系和各类非点源产污使得坡面和河川径流量、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比以前有所减少,增强了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地改善了水环境。开展水土保持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研究工作,是我国及各级水土保持管理部门水土保持规划和决策水平的提高的实际要求,对非点源污染控制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可以使农林牧副各业得到全面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应。水土保持的水资源效应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或区域水资源数量变化的影响,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小流域的产沙模数、径流,降低径流含沙量,改变洪水历时,影响流域或区域的水循环和水资源量。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对转化土壤与水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进行吸收、过滤、迁移,改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并对流域或区域非点源污染进行防治。非点源污染根据污染物的来源,一般划分为:有水土流失的存在而产生的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农业型非点源污染,农村居民生活产生的农村生活型非点源污染,进入水体而产生的城市径流型非点源污染,随着降水下落而造成的大气中的污染物质产生的降水降尘型非点源污染网。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农业措施。

根据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对水土保持效应可以进行计算。工程上常用方法有:水文分析法、成因分析法和流域对比法。其中水文分析法是利用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分析水土保持蓄水拦沙作用;成因分析法是根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考虑人类活动新增水土流失数量,以及产沙在河道中的输移及冲淤变化来计算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确定蓄水保土定额和水土保持措施数量的统计;流域对比法水土保持后减水减沙效益的直接计算方法;非点源污染物计算中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由溶解态物质和吸附态物质组成。非点源污染发生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对流域非点源模拟、监测与控制产生一定的不利因素。

2水土保持基本措施

包括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这三个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减少入黄泥沙,拦截降水,增强土壤肥力。其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及其他措施同等重要,是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改变一定范围内小地形增加土壤降雨入渗,建立良性生态环境,减少或防止土壤侵蚀;生物林草措施主要是通过林冠截流、林下草灌和枯枝落叶层的拦蓄。指在水土流失区植树造林种草,保护地表土壤免遭雨滴直接打击,增加土壤抵抗水流冲刷的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农业技术措施是以保水保土保肥为主要目的,提高水分入渗时间,达到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洪峰流量、减少径流泥沙量,具有较好的拦蓄径流、泥沙的作用,从而对流域水资源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同类型措施拦减水沙的机理不同,根据水土保持措施的特征可以包括滞蓄型即造林、种草和作物轮种等措施,对土壤有良好的改造作用,增大了流域的滞蓄量和径流调节能力,直接影响径流量和径流含沙量。另外还有拦蓄型,它包括淤地坝和水库等工程措施,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形成一定的容量空间,可以削减洪峰,减少下游冲刷,是解决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结语:水土保持措施可以防治水土流失,能够有效控制土壤的侵蚀和搬运,减少污染汇系统的污染物通量。水土保持中的生物措施通过改善土壤质地、提高植物覆盖度、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等功能,并可以明显改善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水质,防治流域内非点源污染。

参考文献:

[1]贾绍凤、何希吾、夏军:《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2]陈志恺:《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水文》,2003,23。

减少土壤污染的措施篇2

【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治理方法

土壤,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资源。我们所面临的许多问题,诸如环境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等等,都和土壤息息相关。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工业发展,导致金属产量急剧增加,进而导致重金属环境污染问题。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土壤,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现在,很多发展中甚至发达国家,都面临着土壤污染问题。这一问题的日益严重,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将围绕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治理方法等方面展开。

1.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陆受到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大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其中,受矿区污染的耕地面积约200万公顷,受石油污染的耕地面积约500万公顷,受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的耕地面积约5万公顷,受“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面积约1000万公顷,受污水灌溉的耕地面积约330万公顷。由于土壤污染,我国农业粮食产量每年减少约1300万吨,更为严重的是,因为受到污染,土壤的多种功能,如营养功能、净化功能、缓冲功能、有机体的支持功能等功能正在逐渐丧失。

2.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后果

第一、土壤污染导致耕地资源短缺。

第二、土壤污染威胁人、畜的身体健康。

第三、土壤污染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四、土壤污染会导致其他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五、土壤污染危及子孙后代的利益,阻碍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3.1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采取排土、换土、去表土、客土和深耕翻土等措施。不同地区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1)污染严重的地区,适合采取排土、换土、去表土、客土等措施。这些措施可以从根本上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具体方法:将重金属重污染地区的土壤放到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使之变成的玻璃态物质,然后将重金属固定在玻璃态物质中,进而达到去除重金属污染物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在根本上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而且见效迅速,但这种方法工作量大、费用高。因此,这种方法常被用在重金属重污染地区的抢救性修复工作中。

(2)污染较轻的地区,适合使用深耕翻土这种方法。这一方法可以降低土壤表层的重金属含量。

3.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的方法很多,如:

3.2.1添加重金属改良剂

在土壤中添加一些处理重金属污染时的常用到的改良剂改良剂,诸如磷酸盐、石灰以及硅酸盐等。它们可以和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进而生成难溶化合物,从而减少土壤和植被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吸收。

3.2.2施加重金属螯合剂

土壤中的重金属大都吸附于土壤固体表层,因而土壤溶液中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少,所以,我们可以在土壤中施加重金属螯合剂。这样做可以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更易于流动、吸收。

3.2.3施用重金属拮抗剂

在土壤中,重金属元素之间有拮抗作用。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对人体没危害甚至是有益的金属元素的拮抗作用,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所以,在轻度污染的土壤中、施加少量的有拮抗性的金属元素,将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3.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3.1植物吸收

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来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含量。这类植物很多,如羊蕨属植物、笕科植物等,这些植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的吸收率可达到100%。

3.3.2微生物降解

使用清洗剂将土壤表层附着的重金属解吸到土壤溶液中,然后随着清洗液一起流入预定的水体中,并和微生物发生作用,从而实现消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目的。

3.3.3生物防治很多优点,如效果好、没有二次污染、费用低、易管理、易操作等,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3.4农业生态防治

农业生态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4.1控制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

在浸水的土壤中,重金属常常以难溶态的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所以,控制土壤中的水分和氧化―还原电位,在作物壮籽期间,保证土壤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淹期,就可以减少植物吸入的重金属含量,进而减少果实和籽中的重金属含量。

3.4.2改变作物品种

改变作物品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如:在受污染较严重的地区,种植花卉和经济林目等;而在受污染较轻的地区,种植耐重金属性较强强的作物,如改旱地为水田,或者旱地、水田进行轮作,以调整pH、eH,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

目前,以上列举的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技术还不能被广泛地应用,其原因有成本过高、实地应用的经验不足、处理效果不稳定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发、研究工作的深入与完善,这些治理方法一定可以日趋完善,并被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顾继光,周启星,王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途径及其研究进展.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3.06(第11卷)(2):143-151.

[2]邵学新,吴明,蒋科毅.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解析研究进展.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7.04(第14卷)(4):1-6.

[3]周以富,董亚英.几种重金属土壤污染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环境科学动态,2003(1).2003.1:15-17.

[4]宋静,朱荫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农业环境保护,1998,17(6):271-273.

[5]武正华.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研究进展.盐城工学院学报,2002,6.(第15卷)(2):53-57.

减少土壤污染的措施篇3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评价

土壤是生物与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作为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土壤在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不断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具有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易被微生物降解、毒性强和积累效应等特征,对农作物的生长、产量及品质都有较大影响,并通过食物链影响着人类健康,土壤一旦受到重金属污染,要消除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因此,调查和评价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对摸清土壤环境质量、加强土壤污染的综合防治、保障人类健康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1研究概述

1.1重金属及镉危害

重金属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砷、硒是非金属,但是它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所以,将砷、硒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汞、福、铅、铬以及类金属砷,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铜、钻、镍、锡、钒等污染物[3]。

在自然界中主要成硫镉矿而存在;也有小量存在于锌矿中,所以也是锌矿冶炼时的副产品。镉的主要矿物有硫镉矿(Cds),贮存于锌矿、铅锌矿和铜铅锌矿石中。镉的世界储量估计为900万吨。

镉不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人体内的镉是出生后从外界环境中吸取的,主要通过食物、水和空气而进入体内蓄积下来。镉的吸收和代谢镉的烟雾和灰尘可经呼吸道吸入。肺内镉的吸收量约占总进入量的25~40%。每日吸20支香烟,可吸入镉2~4ug。镉经消化道的吸收率,与镉化合物的种类、摄入量及是否共同摄入其它金属有关。例如钙、铁摄入量低时,镉吸收可明显增加,而摄入锌时,镉的吸收可被抑制。吸收入血液的镉,主要与红细胞结合。肝脏和肾脏是体内贮存镉的两大器官,两者所含的镉约占体内镉总量的60%。据估计,40~60岁的正常人,体内含镉总量约30mg,其中10mg存于肾,4mg存于肝,其余分布于肺、胰、甲状腺、、毛发等处。器官组织中镉的含量,可因地区、环境污染情况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进入体内的镉主要通过肾脏经尿排出,但也有相当数量由肝脏经胆汁随粪便排出。镉的排出速度很慢,人肾皮质镉的生物学半衰期是10~30年。

1.2研究区概况

通化市旅游资源丰富。列为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的有集安市的“洞沟古墓群”和“丸都山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集安市内的“国内城”、“霸王朝山城”和“长川壁画墓”等。“洞沟古墓群”有高句丽古墓1万多座,最早的有2000多年历史,最大的“将军坟”被称为“东方金字塔”。高句丽遗址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4]。

2材料与方法

2.1数据处理

选取通化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通化市工作区范围为北纬40°40'--42°东经125°30'--126°,对通化市镉元素网格化数据图进行处理,得出通化市工作区镉元素网格化数据图见表1

126000′

2.2评价标准

该研究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95)二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分析评价吉林省通化市工作区土壤中镉(Cd)重金属的污染现状mg/kg。

2.3评价方法

单因子指数质量模型

单因子质量指数[5]是以土壤污染物的实测浓度与评价标准之比计算出的土壤环境质量污染指数,即式中,pi为土壤中污染物i的环境质量指数;Ci为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Si为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具体分级评价指标为:若pi≤0.7,土壤环境质量处于清洁安全状态;0.71.0,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污染,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进而会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的健康。1.0

3结果和讨论

3.1结果

3.1.1根据单因子指数质量模型

根据单因子指数方法,得到数据见表二

表二吉林通化市工作区镉(Cd)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

3.1.2讨论

从表三可以计算出,吉林省通化市工作区44.4%的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未超过0.7,表明土壤环境质量处于清洁安全状态;34.8%的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超过0.7,但未超过1.0,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没有超标污染,土壤环境质量尚清洁,但土壤重金属污染已处于安全警戒状态;。15.2%的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超过1.0,但未超过2.0,属轻度污染;5.56%的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超过3.0,属重度污染。

总体上说吉林省通化市工作区土壤极大部分处于清洁安全状态,只有极少一部分出现了污染状况,尤其是偏中部地区,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应该对这部分地区予以重视,加强对该地区的土壤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

在利用单因子指数质量模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时,评价方法简单,能够简单的表现出重金属超过标准值的程度,可以给该地区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4通化土壤镉污染的防治展望

土壤受污染后,蓄积在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能迁移到水、空气和植物中,最终进入人体。土壤污染一旦形成,就会造成长远的影响,而且难以消除。因此,我们应以“预防为主”,积极做好土壤的保护工作[7]。

土壤污染主要来自采矿、熔炼、镀锌等工业生产和大气中含镉粉尘的沉降。因此,要减轻镉对环境的污染,人类首先应采取的行动是对能带来的镉污染的工业生产采取预防措施或减少这类生产活动。由于镉对动植物都有很强的毒性,且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因此受严重镉污染的土好弃之不用,但对中轻度污染的土壤,根据镉在土壤中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完全可以减轻甚至消除其毒害的。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按治理方式、工程措施、改良措施、农业措施及生物措施[8]。

4.1工程措施翻耕、客土与换土翻耕就是把污染重的表层翻到下层,而把污染轻下层翻为表层。很显然,如果底层的污染同样较严重翻耕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客土是指在污染土壤上覆盖一层净土,换土则是先将受污染的表土挖走,然后再填入同等厚度的新土。无论是翻耕、还是客土或换土,都必须要掌握好土层厚度,处理土层太厚,工作量太大,劳民伤财;处理土层太薄,效果不佳,通常以处理30cm深的土层为宜。一般来说,3种方法以换土效果最好,这但采用换土措施会带来如何处置被挖掘的受污染土壤的问题,处理不好,就很可能导致二次污染,由于这类物理措施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通常它们只用于污染较重的土壤。

4.2改良措施

4.2.1提高土壤pH镉的活性明显受深液酸度的影响,pH越高,其活性越弱,当土壤pH达7时,有效镉的浸出率就降到5%左右。因此,在受镉污染的土壤中施用石灰性物质,如氢氧化钙、碳酸钙、硅酸钙等来提高土壤pH,即可有效地降低镉的活性,石灰、硼泥、硫酸锌、过磷酸、氮肥5种Cd良剂中,以石灰效果最好。

4.2.2调节土壤eh旱改水或淹水栽培是降低土eh,使土壤处于还原状态的有效措施,从而保证镉变成无机盐沉淀和低有效性状态。当然,含硫少的酸性土壤,施用石灰硫黄合剂,既可降低土壤酸度,又可保证在还原条件下产生更多的S—来生成CdS沉淀。

4.3农业措施

4.3.1增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对镉等多种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吸附作用,有机质增加可提高土抗重金属污染的能力。因此,施用有机肥,一方面能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性状。另一方面又可较好地减轻镉的生物毒性。但有些有机肥,如垃圾堆肥,本身就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施入土壤可能反而会使植物体内的金属含量增加,这时可在肥料中拌施碳酸钙以降低其活性。

4.3.2选择合适形态的化肥肥料的不同形态对土壤镉溶解度的影响,特别是在根际土溶解度,产生明显差异。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减少镉对植物体的污染,而且化肥是现代农作物种植业不可缺少的,只要选购合适形态的化肥用于污染土壤便能实现污染治理,因此比较经济易行。

4.3.3选种抗污染农作物品种改种吸收污染物少或食手部位污染物累积少的作物。研究表明:菠菜、小麦、大豆吸镉量多,不宜种植;而玉米、水稻吸镉较少。在中、轻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不种叶菜、块根类蔬菜而改种瓜果蔬菜或果树等,能有效地降低农产品的重金属浓度。

4.4生物措施

4.5其他措施参考文献:

[1]刘庆;杜志勇;史衍玺;战金成;庞绪贵山东省寿光市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1)

[2]孟宪丽.GiS支持下的吉林省黑土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a]东北师范大学2008.6.1

[3]郑喜珅;鲁安怀;高翔;赵谨;郑德圣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方法[J]土壤与环境2002,11(1),79-84

[4]维基百科http:///wiki/%e9%80%9a%e5%8C%96%e5%B8%82

[5]王焕校.污染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4-233.

[6]刘云霞;庞奖励;丁敏;楚永波黄土高原长期苹果园地土壤重金属分布和评价[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1):32-36

[7]周敏,王安群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2006(4):121

减少土壤污染的措施篇4

【关键词】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分类号】:tU416.2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壤污染范围较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新的环境热点。特别是化肥、农药污染大量使用造成土壤的污染,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进入人体,已经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下面笔者讨论了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常见土壤污染物的分类

1、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一般有增产效果。但污水中还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必要的处理而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例如冶炼、电镀、燃料、汞化物等工业废水能引起汞、铬、铜等重金属污染;石油化工、肥料、农药等工业废水会引起酚、三氯乙醛、农药等有机物的污染。

2、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工业中排出的有毒废气,它的污染面大,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如: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雾气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

3、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氮、钾肥料中重金属含量较低,而磷肥中含有较多的有害重金属.大部分或全部进入肥料中.由于锅在土壤中运动性较小,淋失很少,也不会被微生物分解,可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化肥原料中携带放射性元素,化肥的使用将放射性扩散到农田土壤中,经过食物链,最终被人体摄取.

4、农药对土壤的影响

农药污染主要是有机氯农药污染、有机磷农药污染和有机氮农药污染。由于农药的大量、大面积使用,不当滥用,以及农药的不可降解性,已对地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由此威胁着人类的安全。

二、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1、以预防为主,相关部门做好管理宣传工作,

(1)改变耕作制度,实行翻土和换土。改变耕作制度会引起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消除某些污染物的危害。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采取铲除表土和换客土的方法,对于轻度污染的土壤,采取深翻土或换无污染客土的方法。

(2)加强宣传与科普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要大力开展土壤与环境质量的宣传与科普工作,让全社会都知道只有土壤“干净”了,我们才能吃到无污染的食物,身体才能健康。

(3)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既要防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又要把化肥、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限制在最低程度。利用物理、物理化学原理治理污染土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砂掺粘改良性土壤,以增加和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发现、分离和培养新的微生物品种,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是提高土壤净化能力的极为重要的一环。

2、化肥污染的防治

(1)开发利用城市有机肥肥源

有机肥无害化处理技术常用高温堆肥发酵技术,这项技术投资少、见效快。垃圾堆肥应以有机垃圾为好,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碳氮比例以调控到约30:1为宜,最后生成的堆肥碳氮比可达15:1。沼气厌氧发酵技术可获得较好的沼渣和沼气能源。槽式沼气发酵技术,利用光能和生物能,通过定期供氧蒸发发酵,含水量可从60%降到20%左右,对鸡粪无害化处理效果明显。鸡粪还可以通过高效烘干炉,将湿鸡粪输入滚筒破碎干燥器内,集快速烘干、灭菌和除臭于一体,远红外微波处理是一种直接处理技术,有快速、卫生、安全的特点,但成本较高。目前对有机肥的处理有工厂化生产趋势,一次完成收贮、分类,可减少中间环节及对环境的影响。

(2)增加化肥科技含量,改进施肥方法

一般化肥都是速效性,存在着肥料施用量与作物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把速效性化肥变成缓效或者控释性化肥,使养分缓慢释放出来与作物需求相一致。磷肥按照早重水轻的原则集中施用,可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减少对土壤的污染。此外,对于施肥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可采取、增施有机肥、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等方法降低植物对重金属元素吸收和积累,还可以采用翻耕、客土深翻和换土等方法减少土壤重金属和有害元素。

(3)加强有机肥料的管理与无害化处理

有机肥料包括人畜粪尿、垃圾、秸秆等。把有机肥中砖石、金属片、玻璃煤渣和塑料等在土壤中不可分解的废物应先通过物理筛分清除,以免其进入土壤造成物理污染。推广秸秆腐化新技术,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的工作,提高利用率,解决剩余秸秆出路,加强规模养殖条件下畜禽粪便合理利用的研究,通过技术引进和开发,采取高温堆肥、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的数量及种类,使有机肥中的养分有效,有利于作物吸收和利用。

(4)按需施肥

适时、适量的施用化学肥料。充分考虑农田土壤特征和作物生长状况,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对养分的吸收和需求,进行季节安排施肥量、施肥方式和时间,提高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减少养分流失危险。尽可能在作物吸收旺季投入肥料,使养分能最大限度的被作物吸收,提高氮磷化肥的利用率。同时,既要追求产量和效益目标,还要以环境不受污染为目标,确定合理的施肥量。

3、农药污染的防治

(1)减少土壤的农药残留量

利用化学农药的一些降解规律,可采取相应措施加速土壤中农药的降解速度.如,六六六、DDt、氟乐灵和其他一些化学农药在淹水条件下要比旱作条件下降解快得多,这样就可实行包括有水稻的水早轮作,缩短这些化学农药的残留期。多施有机肥,有的接种有效微生物能加速土壤中杀虫剂和除草剂的降解速度,接种微生物在加速土壤中另一类污染物即多氯联苯的降解时得到应用。

(2)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尽快淘汰和替代一批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和使用,例如六六六、DDt、杀虫脒等。逐步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例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呋喃丹等,以彻底清除污染源,从根本上解决因滥用高毒农药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中毒问题;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提倡生物防治。大幅度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农药残留及其积累,减轻或避免环境污染。

结语

总之,土壤污染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从源头控制污染源。通过对化肥的管理、控制农药的使用等措施控制污染源,从而使土壤的环境质量得以改善。

参考文献:

[1]肖军,秦志伟,赵景波.农田土壤化肥污染及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05,10

[2]王玉霞,赵晓宇,张先成.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生物整治措施[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4)

减少土壤污染的措施篇5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防治

1.引言

尽管当前我国经济水平、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城市化进程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与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尖锐。群众对于环境污染反应也愈发激烈。而其中大气污染同噪声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统作为城市污染中四大组成要素。如何应对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主要议题,也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当前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2.1空气污染

当前城市污染中,空气表现最明显。随着科技与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交通工具也成倍增长,机动车尤其是汽车数量普遍应用,排放出大量的汽车尾气。尽管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缓解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但仍是当前城市空气污染中主要的污染源,由于尾气排放而引起的空气污染,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我国包括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在内的大部分区域均在承受着雾霾的污染,空气质量也在不断的下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2.2噪音污染

2.2.1交通运输噪声,具体是指机动车辆在城市交通干线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我国城市噪声源中40%以上来自交通噪声。

2.2.2工业生产噪声,主要是指在工业生产中,在对固定或辅助设备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周围生活环境产生干扰的声音。其噪声波动幅度较大,从20dB-125dB不等,是造成职业性耳聋的主要原因。

2.2.3社会生活噪声,是指除交通运输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以及工业噪声之外的,因人为活动而引起的对周围生活环境有干扰的声音。

2.3水污染

城市中水污染,主要是由于人口密集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生活废水、废气以及垃圾对水体所造成的污染。生活污水的城市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具体而言是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包括厕所、浴室和厨房等排出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

2.4土壤污染

城市土壤污染严重危害着生态景观植物。当前对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口的集中分布,使得的城市土壤面积不断缩小,合适种植环保型植物的原生土壤已经基本退化。部分城市因为水污染严重,如铅、汞等重金属向土壤中渗透,对城市土壤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建筑物的翻新重建也会造成大量的固体垃圾遗留,导致绿化环保植物的栽种必须另行购置土壤;

3.城市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3.1大气污染措施

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清洁型新能源;对燃料进行预处理,以减少时产生污染大气的物质;引起燃烧设备,提高燃烧效率;完善资源分配结构,利用先进技术净化工业及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从高污染车入手,抓重点排放源的消减。政府应加强监管,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减少工业事故型无组织废气排放。

3.2噪音污染治理措施

城市噪声的防治是比水污染、大气污染的治理实际难度更大。因此,对其的治理,必须应用多种方法配合综合进行。例如,将声环境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强化法律宣传力度,提髙群众保护环境的法制意识、加强噪声声源、传播途径、接收处的防治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噪声监测体系加强城市绿化,充分利用城市绿地降噪的功能等手段进行综合防治。实现城市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2水污染防治措施

集中处理城市工业及生活污水,建立专门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工业废水水质只有在满足城市下水道标准后,尽可能的将排入城市下水道,与城市废水合并处理。对于不能满足标准的工业废水,在工程内部先进性适当预处理,才能排入下水道。加大节能节水宣传,提高城市用水循环率。

3.3土壤污染措施

土壤污染的防治需要完善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采用植被修复法,利用植物较快的吸走或降解土壤的污染质,而达到进化土壤的目的。土壤污染污染必须做到“预防为主”。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控制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及建筑固体遗留。

结语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范围仍在不断加大,而城市环境污染源也日益复杂,因此必须做好环保意识的宣传,加强政府的监督与调控。通过政府与社会市民的共同努力,推动城市环境改善,创建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郑琳.浅析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低碳环保措施[J].黑龙江信息科技,2014(09):105-107.

减少土壤污染的措施篇6

在影响因子分析中,主要评价了土壤中化学元素(尤其是磷素和氮素)形态、有机肥和化肥施用和管理方式、降雨和灌溉、地形、近地表水文条件、作物和耕作管理等对化学污染物运移的影响。其主要结果表现为:(1)水土保持耕作法(少耕、免耕)可以减少土壤流失量和颗粒形态的养分流失,但不能减少可溶性养分的流失;另一方面,残渣覆盖物在增加土壤有机物、改善土壤结构的同时,残渣腐烂分解部分也增加了径流中的养分浓度[2~6]。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使其具有防治侵蚀和减少非点源污染物的双重功能。(2)农地过度施肥、尤其是大量过度施用有机肥(家畜、家禽)使土壤中养分积累是引起污染物流失和地表水富养化的根源[7~13]。(3)流域内养分流失的敏感区集中在流域下游接近河床的土壤水分饱和区[14~16]。(4)近期郑粉莉和合作者在美国国家土壤侵蚀研究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表明,近地表土壤水分条件对化学物质运移和地表水质的影响,壤中流(土壤水分饱和且饱和土壤水从土体表面排出)条件下地表径流硝态氮浓度和速效磷浓度分别是土壤水自由下渗条件下的1000多倍和7倍,说明壤中流对侵蚀泥沙搬运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有重要贡献。因此,控制坡面壤中流的形成是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所在。

2预报模型

目前预报非点源化学污染物运移的模型主要有anSweRS(areanonpointSourcewatershedenvironmentResponseSimulation)[17]、GReamS(ChemicalsRunoff,anderosionfromagriculturalmanagementSystem)[18,19]和aGnpS(aGriculturalnonpointSource)[20,21]等模型。anSweRS模型用于预报次降雨条件下的表面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和污染物流失量。anSweRS模型是针对欧洲平原地区的模型。因此,如何合理地确定anSweRS模型参数,使anSweRS模型在我国水土流失应用尚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GReamS模型是由土壤侵蚀子模型、水文子模型、化学物质侵蚀子模型组成,用于评价田间尺度多种耕作措施下土壤侵蚀和水质状况。模型中将表面径流和洪峰流量统一在径流流路的基础,并能实现流域不同地块的侵蚀模拟。该模型适合于地块内面积约5hm2左右的典型小流域,不适用于复杂的地貌状况;在外部参数输入方面缺乏降雨过程信息,对侵蚀产沙过程考虑不够。近年来对GReamS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建立了GLeamS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共由4个子模型组成:水动力子模型、侵蚀子模型、养分子模型和农药子模型。aGnpS模型是一个基于方格框架组成的流域框架的分布模型,由栅格采集模型参数,用以模拟次暴雨径流和侵蚀产沙过程,径流采用美国水土保持局的径流曲线数法(curvenumber)进行预测,产沙量用USLe直接计算,同时可以模拟计算土壤养分的流失。

3防治污染物流失的战略与对策研究

有关如何有效的减少污染物输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22~25]:(1)优化施肥方案(包括肥料类型、施肥量和时间、施肥方式等);(2)鉴别流域内污染物流失的敏感区;(3)确定污染物在流域内运移的路径;(4)研发和实施最佳的管理措施;(5)建立不同污染物危险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4我国开展非点源污染研究的重点

我国在农业非点源污染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而近10多年来土壤侵蚀引起水体富养化现象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如1978~1980年对我国34个湖泊和水库的调查资料表明,富养化的水体占14.7%;而1987~1989年调查的22个湖泊中富养化的已达63%。因此,迫切需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建议近期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壤侵蚀对非点源污染质运移和水质影响的过程及其机理。通过对地表径流和侵蚀泥沙中农业化学物质(主要为硝态氮、氨态氮、速效磷及有害重金属)的分析测试,阐明侵蚀过程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运移的影响及其污染物运移对水质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对影响机理进行深入剖析。

减少土壤污染的措施篇7

关键词:**镇;农业自身污染;治理;生态农业

**市东坡区**镇位于岷江冲积平原,物产丰富,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形成优质粮油、甘蔗、叶烟、商品蔬菜、水产养殖及鸡、鸭、兔繁育基地。全镇幅员40.84平方公里,共有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2006年度乡镇经济综合实力全市排序第17名,年末耕地面积1720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3587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98公顷。

**镇经济发展迅速,然而在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显著。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化肥、农药、地膜、畜禽养殖场的污水、畜禽粪尿、饲料添加剂、农用薄膜和焚烧秸秆等。而化肥、农药的污染构成了**镇农业面源污染的主体。

一、化肥污染及治理

1.污染情况。根据**市农业局掌握的情况,**镇的面源污染最大污染源就是化肥,其中最主要是撒施类的化肥。目前我国化肥的亩施用量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多,呈逐年增加趋势,而利用率在下降。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农民在施肥观念上,普遍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中微量元素肥的“三重三轻”现象。在施肥方法上,表施和撒施的现象较为普遍。在施用量上,地区之间、作物之间存在不平衡,农民不了解自己所耕种的土壤、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严重。

2.已有治理措施。对于**农村化肥污染问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改变落后的农业经营方式,调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对受损生态进行恢复和重建,对农田、林地和草地逐步实施优化的生态—经济—社会的人工生态设计,建立防灾减灾的监测预警系统,从源头和过程防治化学、生物化学物质的污染。**市农业局已经在实施的措施主要是农业部专门治理面源污染的项目——测土配方施肥。所谓测土配方施肥,就是国际上通称的平衡施肥,这项技术是联合国在全世界推行的先进农业技术。概括来说,一是测土,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二是配方,经过对土壤的养分诊断,按照庄稼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三是合理施肥,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3.需要改进的措施。除了测土配方施肥方法需要进一步推广而外,还需要针对撒施类化肥的污染,推广合理科学的施肥方法,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损失和对农田环境的污染。化肥表施即不利于作物根系吸收,又加大了营养元素的损失,因此提倡土中施肥,尤其是氮肥深施,以减缓养分释放速度和减少化肥损失量,最好是刨坑覆土后封垅。

二、农药污染及治理

1.污染情况。**市农业局表示,现在的农业面源污染中仅次于化肥污染的就是农药残留问题。在**镇的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河流已经不再清澈见底,农民们也表示河中鱼虾量已经大大减少。当然这种结果并不能仅仅归罪于农药,工业“三废”的污染和森林的减少等都是生态失衡的重要原因。但是农药确实对这种现象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农药的施用集中在土镶表层,通过机械耕作特别是土壤深翻,农药在土壤耕作层中分散开,与土壤其它成分间接触和发生变化反应的机会增加。当溶解于土壤溶液后,农药可随重力水和毛管水沿土壤孔隙由土壤表层渗人土壤深处及至地下水,从而造成农药对农田土壤、水体环境的污染。

2.现有的治理情况。现在**市农业局的农业质量检测中心才刚刚成立,还没有通过认证,所以很多的工作尚未开展。待全面开展工作以后将会对农药使用以及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现在的农产品安全的口号是: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但就目前来说,显然还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市农业局目前对农产品的监控也仅仅局限于在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每年4—5次的抽检,以及配合省厅的例行抽检工作。在农业生产地也只能通过行政手段,执法大队的定期或不定期抽样来检查农产品质量。所以大部分的农产品上市前也做不到农药检测。农药的毒性成分很可能会残留在粮食、蔬菜及水果中不仅降低了作物自身的免疫能力,通过在食物链中的转化和富集作用进人人体后,会导致急性中毒或慢性潜在危害。此外,田间施药操作不当、误食或在环境介质中长期接触农药均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这些危害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3.需要改进的措施。充分利用自然调控,减少农药用量;发展高效、低剂量、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剂型,加强对生物农药的研制和应用;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确定安全的施药量;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和科学研究。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管理,杜绝对环境危害大的假农药上市。健全农药合成、试验、监督技术体系,向农民筛选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

三、其他污染及其治理

**市**镇龙亭村和新桥村除了化肥和农药污染外,还存在地膜、畜禽养殖场的污水、畜禽粪尿、饲料添加剂、农用薄膜和焚烧秸秆等污染。根据的实地调查和访谈,我们掌握了**镇龙亭村和新桥村50户农家问卷调查的一些情况。在地膜数量有多少的问题上,88%的农户家有3平方米以上的地膜,而地膜用过之后大多数选择了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这就不可避免地对农产品的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在家庭养殖畜禽的方式上,60%的农户选择了分养,而分养容易造成处理粪便成本高、处理方式简单粗放等问题,进而影响农业生产。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地膜、畜禽等现有的处理方式存在重大瑕疵。

四、走生态农业之路

以上所说的方法都是在既有的农业生产模式之下的局部改进措施。在目前这些措施无疑是必要并且有效的,但如果要最终解决农业自身污染问题,并不是可以在局部修修补补就可以完成的。只有走生态农业的路子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途,**市**镇解决农业自身污染的最终出路也在于走生态农业的道路。

**具有深厚的农耕农业文化底韵,要构筑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并使农民增收,走生态农业的路子是必然的选择。通过建设以生态文明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使**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综合发展,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最终使经济、社会、环境建设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减少土壤污染的措施篇8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水资源;水环境

引言:

水资源是人们生存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但是在我国大力推动经济增长,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给水资源带来了巨大威胁,致使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影响生态水环境的同时,还阻碍了社会稳定发展。所以,直面面对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至关重要。因为适合的、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可以为水资源科学利用和生态水环境的良好改善创造条件。对此,本文笔者就围绕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展开讨论。

一、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演变特征

自然生态环境是经过长久演变而形成的。而水资源和水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其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在漫长时间中演变而形成的。但是,经过漫长时间演变形成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却在人们的破坏和影响下,向恶劣的境地演变。也就是说,由于人们为了推动工业生产,创造经济效益,肆意的运用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破坏水环境,这种行为使得水资源和水环境演变速度加快,但遗憾的是向恶劣的、匮乏的境地演变。相关学者或研究人员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认为非点源已经成为水环境的一大污染源或首要污染源。总体来说,了解近些年水资源与水环境演变特征,可以为水污染、水环境破坏等问题的处理提供重要依据,对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极为中重要的意义。

二、水土保持措施的分析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更为迫切,其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保证,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当前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劣、旱涝灾害频繁的情况下,水资源的有效应用尤为困难。据相关水资源评价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一半以上的省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增值16亿,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50m?。这将会影响国民的正常生活和生存。所以,当前我国应当加大水土保持措施落实力度,以此来控制非点源污染控制,有效的保护水资源。

尽管水土保持科研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困难的工作,但其具有较强的实施意义,可以对水资源和水环境进行研究,为我国及各级水土保持管理部门提供水土保持规划和决策提供条件,从而有效的控制非点源污染,优化和保护水资源、水环境。之说以这么说,是因为水土保持研究,可以使适合的水土保持措施予以有效的落实,这样就可以在降雨条件下改变下垫面条件、影响降雨径流关系和各类非点源污染、减少费点源污染产生量、增强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水土保持的水资源效应和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得以提升。

所谓水土保持水资源效应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或区域水资源水量变化的影响。因为科学、合理、有效、适合的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小流域的产沙模数、径流,降低径流含沙量,改变洪水历时,影响流域或区域的水循环和水资源量。而水土保持水环境效应是指水水土保持措施对转化土壤和水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进行吸收、过滤、移迁,改善地表水和地下水质。因为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可以对非点源污染予以有效的处理和控制,如此可以吸附或过滤出水中的污染物质,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得到改善。

三、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综合上文的分析,可以确定适合的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可以优化水资源、改善水环境。那么,水土保持措施是如何影响水资源与水环境呢?

(一)水土保持措施可以使农林牧副业得到全面发展

水资源不仅仅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必要资源,其也是促进农林牧副业良好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是受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影响的水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土地使用贫瘠、葛养成分大量流失。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落实则可以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水土流失的问题,保证土壤肥沃,留住土壤中养分,为促进农林牧副业良好发展创造条件。

(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河流水库泥沙淤积

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落实,除了可以促进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之外,还可以减少河流水库泥沙淤积(如图一所示)。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落实,可以增强土壤质量,使更多植物可以种植在土壤上,如此便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也可以促进工程建设有效的落实,这将大大降低地表流经,相应的就会避免泥沙等进入河流水库当中,促使水库中泥沙淤积的情况出现。

图一河流水库中含有泥沙淤积

(三)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提高农田抗旱能力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分和养分的充足供给是必不可少的,水土流失对土壤中养成分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更可能由于土壤表层植被受到破坏,导致农田土壤含水量降低。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实施,是从农田种植对土壤要求出发,对土壤中水分流失问题予以有效的处理,增强土壤保水能力,进而有效的增强农田抗御干旱的能力,为使农田良好成长创造条件。

结束语:

在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当下,我国政府大力提倡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在此种背景下,积极研究水土保持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农林牧副业得到全面发展、可以减少河流水库泥沙淤积、提高农田抗旱能力,这可以间接的影响水资源和环境,产生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和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益,增加水资源含量,优化水环境。总之,科学、合理落实水体保持措施对优化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有很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廖云飞.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研究[J].《价值工程》,2010(30).

[2]张利平,夏军,胡志芳.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02).

[3]李如忠,金菊良,洪天求.基于风险因素的区域水安全评价模糊模型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

[4]阮伏水.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建设体系的构建和实践――以莆田东圳水库为例[a].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论文集[C].2008.

减少土壤污染的措施篇9

【关键词】矿山开采;土壤;环境影响;处理方法

1.土壤污染的现状

土壤是我们生存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财富,但在过去的20年中,随着矿山企业的发展,大量的污水直接灌溉农田、固体废弃物丢弃或简单填埋,造成大面积的土壤遭到损坏和重金属污染,而且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逐年扩大,因此,土壤的破坏和重金属污染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2.矿山开采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2.1损失土壤资源及污染土壤环境。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侵占大面积的土地,进而损失了大面积的土壤资源。开采矿山的尾矿粉尘飞扬进入土壤,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强酸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重金属污染。例如,矿山开采中,产生的金属硫化物,该物质不稳定,会被氧化形成酸性矿山废水(amD),酸性矿山废水(amD)对地表水影响大,而且一旦产生就很难控制,对水体和土壤污染可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和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镍等元素。土壤的纳污和自净能力有限,当污染物超过其临界值时,其自身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也会发生变化,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重金属污染的隐蔽性和不被生物降解性,通过食物链不断在生物体内富集,最后进入人体内蓄积,对人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2.2区域环境条件改变引发土壤退化和破坏。矿山采掘、剥离、开采改变了矿区的地质、地貌、植被等环境条件及自然风貌。如地表植被被遭到破坏,松散的泥土和岩石暴露在地表,大大加剧了土壤的侵蚀和风化。另外,矿山开采后,地下形成采空区,地表会形成沉降塌陷,较深的沉降长期形成湖泊,浅层的塌陷,地表出现裂缝,形成地下漏斗,进而地下水流失,对农作物生长及其不利。

2.3次生地质灾害加速土壤退化和破坏。矿山开采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结构和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可引发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在露天开采中剥离的大面积表土与松散物等易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损失。还会引起岩石移动和地压活动,造成地表塌陷等,造成矿区自然环境的破坏。

2.4矿山水土污染。矿山开采、选矿和冶炼生产中,排出大量的矿坑废水,选矿和冶炼废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药剂,势必要污染矿区的水和土壤,如地表潜水、水体和土壤岩石。尤其在矿区和矿区下游的污染更为严重。例如,黄金的提取主要采用氰化法,但这种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氰废水和氰化尾渣。其中,含氰废水量大、成分复杂且处理较为困难,是黄金冶炼中对环境影响最为严重的水体污染物。

2.5矿山废石堆积对环境的影响。矿山堆积废石堆、选冶尾矿和废渣堆,在地表的堆放侵占农田,破坏森林,堆积物的风化物质成分水解,渗入土壤中和地下水中,堆积物在洪水暴雨时也可能产生泥石流。这些都污染环境、占用农田、破坏地形,改变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3.处理方法及建议

3.1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综合当地政府部门所制定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协助当地政府搞好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加强管理,制定并落实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监督管理措施。生态管理人员编制,建议纳入项目的环境管理机构,并落实生态管理人员的职能。

3.2土壤与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措施。矿山开采过程中加强管理,要采取尽量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将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

利用矿区土壤改良技术,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相对无害的物质。在矿山开采之前,将矿区开采范围内土壤取走保存,待工程结束后放回原处,或者引进氮素、微生物和植物种子,为矿区重建植被创造条件。根据矿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及其植被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品种来进行土壤的恢复。

3.3土壤污染的防治对策。向土壤中用石灰、碱性磷酸盐、氧化铁、碳酸盐和硫化物等化学改良剂,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使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降低重金属在土壤及土壤植物体的迁移能力,使其转化成为难溶的化合物,减少农作物的吸收,以减轻重金属对土壤的毒害。

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土石,应妥善处置,不得任意弃置,要在堆置废弃土石的地方建设挡渣墙和排水工程等进行拦挡与防漏处理,以免遇强降雨引起严重的滑坡和水土流失。

3.4废污水处理方法处理措施。慎重推广废污水灌溉农田,灌溉农田用水一定要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后方可灌溉[4]。

矿山污水还有工业场地生活污水和平硐裂隙水。生活污水主要是职工的洗漱废水,可以建立生活污水收集池收集后用于道路洒水降尘,不外排。工业场地内设置旱厕,粪便水则用于浇灌矿山周边的树木、农田,不外排。

矿山的平硐裂隙水经收集池收集后用于平硐生产用水,部分外排至平硐外经各采区硐口工业场地内的平硐裂隙水收集池收集后用空压机补充水和场地绿化、防尘用水,全部综合利用,不外排[4]。矿山水都不外排,避免了污水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结束语

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土壤环境一定会产生污染、破坏等影响,但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把破坏与污染降到最低。同时,矿山开采后土壤的恢复是一项长期工程,为了保证矿山土壤环境,需建立一系列的监控系统,对污染物排放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进行监测,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保证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翔云,汤志云等.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J]江苏环境科技,2006,19(2):52-55

[2]徐水太,饶运章.矿山开发重金属污染的评价与研究进展[J]铜业工程,2010,(4):5-9

[3]陈芳芳等.黄金冶炼污染治理与废物资源化利用[J]黄金科学技术,2011,(02):67-73

[4]赵美微,塔莉等.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预防、修复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6):70-72

减少土壤污染的措施篇10

摘要: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盐碱和重金属这2种物质对植物的影响最大,如果植物体内的盐碱和重金属太多,就会造成植物发育迟缓或者枯萎而死。本文主要是对汞和镉这2种金属对植物的影响展开分析。

 

关键词:盐碱;重金属;植物;生长发育

盐碱地的形成是由于盐类的集中积累,在盐碱地中不仅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盐类还有碱性盐,碱性盐又被称为盐胁迫,有些植物对这种碱性盐特别敏感,会产生生长异常缓慢的现象。随着我国重工业的不断发展,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和水源不断增加,也对植物产生了污染和不良的影响,重金属对植物的影响比盐碱还要严重,重金属直接对植物有毒害的影响。

 

1盐碱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影响

盐碱地的大量增加,造成了盐碱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越来越严重,碱性盐可以让植物的根部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由于植物根部的生长主要依靠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而盐碱地中的碱性盐会抑制根部对营养的吸收,长此以往就造成根部的生长发育不完全,由于植物根部的吸收能力差,也就导致了植物总体生长慢,幼苗中的干物质积累过少。碱性盐不仅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它还会使土壤中的酸碱性升高,从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进一步的伤害。经试验证明,植物在盐碱地中生长,由于根系发展不完全,导致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有一定程度的减弱,使得植物在生长中缺少水分,而且新陈代谢活动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弱。总之,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盐碱产生了阻碍生长的影响。

 

2重金属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影响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被重金属污染的水源和土壤也大幅度的增加,能够影响水源和土壤的重金属主要是汞、镉、铅等,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如果吸收到大量的重金属,那么将对植物造成很大程度的毒害。比如,汞对植物的毒害非常的严重,它会使生物中的一些正常的分子产生变异现象,而且还会阻碍生物对一些必需元素的吸收,使其新陈代谢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如果植物吸收了大量的汞,还会造成活性氧自由基的大量出现,导致植物蛋白质的损伤,最终造成植物的种子生长缓慢。镉对植物也会造成明显的危害,镉虽然不会对植物的种子造成严重的危害,但会造成对植物叶子的影响,直接破坏的是植物的叶绿素,由于叶绿素的产生大量减少,使得叶子出现发黄、枯萎的现象,由于叶片受到了损害,所以植物的根系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也就造成了植物整体生长缓慢,严重者枯萎的现象。

 

3盐碱和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盐碱地的增多,很多地区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重金属污染或者盐碱的影响了,有的盐碱地地区同时被重金属污染,这就对植物造成了双重污染,这种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了更大的影响,由于这些污染都存在于土壤中,而植物初期的营养供给主要是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一旦土壤的污染过于严重,植物在生长初期就吸收了大量的有毒物质,对植物在今后的发育中必然带来严重的危害,轻者为植物生长缓慢,重者为植物生长畸形或者枯萎死亡,特别是农作物,如果受到这种污染,最后结出的果实也会具有不安全的因素,人们对其进行食用后可能会导致身体上的某些疾病,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土壤减少或避免被污染。

 

4如何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

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这种现象,要以预防为主要措施,结合防治的一些方法对土壤进行保护。要控制我国工业的废弃物和污水的排放,在排放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污水处理,在治理方面可以对土壤施加一些有机肥,增强土壤的肥力,减少植物对重金属成分的吸收;还可以通过植物的修复技术,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离子,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对于盐碱地影响,可以采取对土壤进行化学改良剂和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质双重治理方法,可以使土壤中的碱性盐成分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和减少。

 

5结语

盐碱和重金属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为土壤的污染导致一些农作物结出的果实也存在着有毒物质,人们食用之后会产生身体方面的疾病,所以我们要加强对盐碱和重金属的防治措施,促进土壤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