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十篇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十篇

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7:53

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篇1

1保暖

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少,散热功能差,新生儿的体温极易受外界影响,若过分保暖,体温过高,超过40℃左右,甚至会引起抽风,如果保暖不好,体温下降,全身冰凉,因此,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室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再一,新生儿的保暖根据天气冷暖情况,给予加盖小棉被、童毯等,新生儿的皮肤娇嫩,其衣物等应以纯棉织物为首选,给新生儿穿衣要先穿上衣,穿好上衣后再裹尿布,注意尿布不宜裹太紧,以尿布不滑脱为宜,随后,整理好婴儿上衣,使其平整舒适,再放婴儿尿垫,最后,再用小棉被或小毛巾被子将婴儿包裹好,包裹婴儿时应注意,将小棉被或小毛巾被垫在婴儿身下,把两臂轻轻拉直贴身裹好,不要扎带子,使婴儿有依靠感,又不妨碍呼吸。

2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肢娇嫩,应注意保护,新生儿尿量少,但次数多,因此,要做到勤换尿布,定时更换尿布。每次哺乳前、喂水前,两次喂奶之前或喂水之间,更要更换尿布,以免食后因翻腾引起呕吐。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揩干,涂鞣酸软膏(女孩要从前向后洗,避免粪便污染外,而引起尿道感染),再换干净尿布,尿布宜用质柔软吸水强的浅色棉布,每次换下尿布应洗涤干净,用开水烫或煮沸消毒,最好能在阳光下曝晒,保持干燥,整好备好。不宜垫橡皮布或塑料布,以免发生红臀。如已发生,除及时更换尿布,保护局部清洁,干燥外,可用红外线灯照射,每次20min~30min,每日1次,15次~20次为一疗程,治疗时应注意保暖及烫伤。此外,为保护皮肤,新生儿的清洁卫生不缺少,沐浴显得尤为重要,每天给新生儿沐浴,不仅可以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卫生,促进血液循环,使新生儿舒适,同时,还可检查新生儿身体有无异常情况,正常新生儿出生后8h~12h可沐浴,调好室温、水温,准备好洗澡用品,浴巾、干净衣物、小棉被等,先用小毛巾洗净脸部,然后冲湿头发及全身,洗澡时可适当用婴儿浴液或婴儿皂,冲净浴液或肥皂泡,洗完后迅速将新生儿抱出,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浴巾上,从头到脚迅速擦干净,更换脐部敷料,在颈部、耳后、腋下、肘窝、腹股沟、腋窝等皮肤皱褶处敷些爽身粉,注意不要敷太多,周围涂些5%鞣酸软膏,然后,迅速穿衣、包好,但动作一定要轻,洗澡时要注意观察婴儿全身有无异常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终止洗澡,此外,在新生儿刚吃完奶或空腹时,不宜洗澡,异常情况,如腹泻、呕吐、退热不足2d等生病期间不宜洗澡。

3脐部的护理

新生儿时期,脐部的护理很重要,因脐带血管与新生儿的血液系统相连,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脐带断端脱落的时间,因断脐不同而异,一般新生儿脐带1周内可逐渐干枯脱落,局部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沐浴后,用清毒棉签蘸75%酒精或碘伏涂擦脐带根部,另外,包扎脐带的绷带要消毒,包扎后不可移位或松散,应保持清洁、干燥,若被大、小便污染要及时更换,清毒绷带,并对脐部重新清毒,若发现脐带根部有红肿或白色脓性分泌物,提示脐部有感染,除局部清洁、消毒处理外,可用抗生素预防败血症。

4眼、耳、口、鼻的护理

新生儿眼、耳、口、鼻的护理也是护理新生儿每天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每天在给新生儿沐浴前,应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或3%硼酸棉球以内到外清洁新生儿双眼,若分泌物多,可滴少量0.25%氯霉素眼药水或红霉素眼膏每月2次,新生儿口腔黏膜柔嫩,不易擦洗,可在每次喂奶之后喂少量白开水,喂哺时要注意卫生,母乳者,其母先消毒双手,再用干净纱布擦拭。人工喂养者,所用奶具可先煮沸,再清洁。新生儿耳部应保持清洁、干燥,为防止耳部受压而致循环不良应经常变换卧位,如耳部有污物,可用棉签蘸温开水轻轻揩去。新生儿鼻腔狭窄,稍一着凉就会流涕结痂,堵塞鼻孔,影响新生儿吃奶、睡觉,可用一根棉签蘸上少许香油或红霉素软膏抹入新生儿鼻孔,经香油或红霉素软膏浸透,鼻痂便会松动,随新生儿深呼气而脱出,切忌用硬物或手挖出,以免损伤新生儿鼻道。

5喂养

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篇2

孕产妇健康教育方式不仅要有口头宣讲,还要提供各种文字、图片等书面资料,组织产妇观看录像、听讨论、组织讨论等方式,甚至在出院时赠送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方法、母婴保健、母乳喂养等内容的宣传资料,对重点内容要特别加强动作示范指导,如指导产妇喂奶、挤奶、新生儿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等,通过实践性教育增强教育效果,让孕产妇掌握整套技能。此外,在灵活性上,对健康教育的对象不能仅仅局限于孕产妇,对家属也可以进行一些饮食指导、新生儿的护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妊娠期健康教育:开设孕妇课堂,利用集体座谈和定期在产前病房进行各种知识的宣传和操作示范,让孕妇了解妊娠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指导孕期营养与保健,告知剖宫产的适应证、术后的常见症状及护理,引导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①胎教:胎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为胎儿的生长发育实施的最佳措施。对胎儿的教育有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两大类。直接教育是通过母亲与胎儿的主动交流,对胎儿进行声音动作等刺激,使胎儿健康发育;间接教育是孕妇通过自己在各方面的学习来促进胎儿的发展。②运动:讲解孕妇孕期运动的目的、适合的项目、运动的方法、运动时的注意事项。③产前检查:产前检查开始时间、产前检查的内容、时间、频率、高危妊娠的征象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④胎儿监护:胎儿监护包括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护胎盘功能检查、胎儿成熟度检查,宣教各项检查适宜的时间、教会产妇自数胎动的方法等。

分娩期健康教育:由产科接诊的助产士详细讲解分娩的生理过程,宫缩阵痛的性质、规律及产生机理,分娩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示范应对不适的技巧,讲解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并引导临产妇与已分娩的产妇交流,以增加待产妇的自信心和自控感,正确对待分娩,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①入院教育:入院教育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包括病区环境、工作人员与休息时间、住院规章等内容的介绍等。其目的是使住院患者积极调整心态,尽快适应医院环境,配合治疗,促进康复。②产前的健康教育:指导孕产妇做好母胎的自我监护,根据孕妇已掌握的知识情况,正确指导胎动自测的注意点和关键点,正确数胎动。同时,做好产前的心理护理。对孕妇进行持续性的心理上安慰、感情上支持、生理上帮助,不仅能减轻和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稳定孕妇和家属的情绪;减少分娩时的各种干扰;而且能使产妇增加安全感和自信心,取得积极的配合。使产妇在产时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使产妇愉快地度过分娩期,确保母婴身心健康。③产时的健康指导:为减少孕产妇对分娩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孕产妇进入待产室时可由责任护士陪伴,开展“一对一”的教育,指导产妇如何减轻宫缩带来的痛苦,同时给予安慰和抚摸,使产妇消除紧张情绪。及时报告产程进展情况,开展导乐分娩,让家属陪伴,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使之顺利度过分娩过程。胎儿娩出后热情祝贺产妇初为人母,把新生儿放在母亲胸前进行第一次接触,早吸吮,建立母子感情。通过吸吮还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同时,为母乳喂养打下基础。

产褥期健康教育:由于产妇经历了艰苦的分娩过程,身心处于极度疲惫状态,护士应对产妇的身心进行评估,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在产后24小时内,产妇的精神、体力逐渐恢复后,指导和讲解如下知识。①合理的饮食营养:指导产妇应用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汤汁,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适当的滋补食品,如鱼汤、鸡汤等,只要饮食调配得当,不仅能促进产妇的体力恢复,还能促进乳汁的分泌,以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对于自然分娩的产妇,主要是转变家属(尤其是老人)的错误观念,及早进食营养丰富的各类食物。②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内容不仅是母乳喂养的优点和喂奶的具体姿势,而且还要指导产妇及时掌握并做到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按需哺乳和有效吸吮,使之掌握有效吸吮的特点和重要性,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③新生儿的健康护理:正确指导产妇和家属学会观察新生儿的哭声及大小便、脐部护理、婴儿沐浴、新生儿预防接种、黄疸的观察,详细告知如何更换小儿的,做到定时翻身和侧卧,以及衣物的合理添加;告知如何逐步增加喂奶次数和正常的体重增加范围以及必要的急救须知;同时可以适当介绍最新而有益的育儿方法,如婴儿抚触、游泳等。④出院时的健康指导:指导产妇合理搭配饮食、注意休息,提供促进产后机体恢复的方法,给予必要的性生活和计划生育指导,如哺乳期虽无月经,但也要坚持工具避孕(),选择正确适合的时间放置节育环等。使其了解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情况和婴儿预防接种的时间、去处,并告之产后检查的时间和重要性。

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可明显增强孕产妇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的提高是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健康教育促进了产妇的心理健康,减少了产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了产褥期感染。

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篇3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护理对策

1母婴同室常见的新生儿安全问题

1.1呛奶窒息:呛奶是新生儿喂养时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不安全问题。为此应特别嘱咐产妇根据需要及时给新生儿喂奶,不可定时定量,避免新生儿由于过度饥饿吸吮过急而发生呛奶窒息。

1.2中暑:我们地区气温较高,一般夏季均于35℃左右,多数病人家属受旧观念的影响,认为新生儿怕冷、怕风,常给新生儿铺盖过厚、过严。致其中暑或全省出现皮疹。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在外界气温高,身体散热不好的情况下极易引起高烧颜面潮红,多汗,若不及时纠正,易导致婴儿嗜睡,脱水,黄疸等。

1.3脐部渗血:新生儿24小时内,一般不需保暖,特别是低体重儿。因包布过多、过严,脐部渗血不易发现。严重者导致新生儿贫血或失血性休克。

1.4烫伤:气温转低时,家属设用暖水袋或瓶子给新生儿保暖,因为婴儿皮肤较嫩,而且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易导致烫伤。

1.5新生儿被盗:产妇与家属因劳累过度,而呼呼大睡。部分护士思想麻痹,认为有父母照看而忽略新生儿的安全。

1.6低血糖:因产妇与家属对母乳喂养特别缺乏,而且受旧观念影响,认为婴儿出生24小时后方能进食,导致新生儿面部发绀,手足发抖,大小便次数减少。

2保障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安全的措施

2.1加强规章制度教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科内重视安全教育,使医护人员能够认识到母婴同室中新生儿的监护不仅是家属的任务,护理人员亦有责任与义务。牢记安全隐患,对潜在隐患进行妥善处理

2.2提高家属护理水平:产妇与家属普遍缺乏卫生保健与科学育儿知识,加上陈旧观念影响,不免出现一些新生儿安全隐患,为此医护人员应不定时给产妇与家属详细讲解并示范如何护理新生儿,强调注意事项,教会产妇如何正确哺乳及出现紧急情况时如何处理

2.3在病房与走道处张贴宣传画,摆放科普读物,以书面形式告知监护人新生儿护理的相关内容于注意事项,并将告知书随病历归档。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午间与晚间睡眠时必须关好门窗。婴儿离开母亲时必有家属跟随,定时探视,对陌生人要加以警惕,加强巡视病房。

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篇4

【关键词】丈夫;健康教育;产科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充分发挥产妇丈夫在孕产妇及新生儿护理中的积极作用,并使之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出院后亦能正确判断和处理产妇及新生儿的常见问题,我们2010年全年,对每一位孕妇丈夫从建卡到出院后均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健康教育。

1临床资料

其中剖宫产1553例,自然分娩2330例。3383例丈夫年龄(30±7.37)岁,大学以上文化程度380例,中专516例,高中859例,初中1428例,小学及以下700例。

2健康教育的做法

2.1建卡后的健康教育早孕建卡后,我们便建立了健康教育档案,在整个孕期中对孕妇及其丈夫讲四次大课,讲课的内容包括在不同的孕周胎儿在宫腔内的发育特点;孕妇不同时期体重增长指数;孕妇在整个孕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孕期的用药及饮食注意事项;孕妇如何充分的休息及进行适当品准备等。另外通过健康教育使产妇丈夫更多地了解了受孕的过程,以及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妻子所要承受的来自生理及心理各个方面带来的压力,便会给妻子多几分关怀,多几分理解,多几分支持,多几分关爱,从而减少由于丈夫的冷落以及夫妻生活的改变而引起的家庭矛盾。通过夫妻共同上孕妇学校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及产后如何保持泌乳。为产后坚持母乳喂养提供保障,

2.2入院时的健康教育孕妇入院后,责任护士即对其进行健康评价,针对性护理问题和产妇丈夫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孕妇每天数胎动、吸氧、运动及饮食指导均由责任护士与产妇丈夫共同指导、共同监督完成。对出现的异常情况随时调整护理方案。

2.3产时的健康教育在产时助产士对产妇及其丈夫进行健康教育为主,主要包括产房环境及工作人员的介绍;产程的划分及特点;自然分娩的优点;临产后如何休息及调整呼吸;产程中的饮食品种、食量及进食时间的选择;分娩时如何配合助产士用力等,尤其加强了丈夫对饮食品种的选择、产妇的心理护理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宫缩痛。

2.4产后的健康教育分娩后由责任护士讲解如何协助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并集中授课每周进行两次,由责任组长召集产妇丈夫集中系统讲解。主要是产后的健康问题,如充分的休息;富含高蛋白、维生素及粗纤维饮食的摄入;汤类摄入与产奶的关系,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方法;新生儿淋浴的方法;产后的卫生注意事项。最主要告知产妇丈夫产后产妇的心理活动特征,为什么易烦躁,甚至抑郁,以及解决的方法,并对产妇丈夫在护理新生儿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每天均有产妇丈夫共同参与新生儿的淋浴及抚触。为产妇产后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使其对母乳喂养充满信心。

2.5出院前的健康教育产妇出院前,针对产妇及新生儿存在的健康问题,责任护士制定个性化的家庭护理实施方案,主要有婴儿的喂养、衣物的清洗、产后的饮食、适当的运动、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的观察及处理等,这些都需要产妇丈夫与产妇共同协作完成。

2.6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在出院后的一周、婴儿满月以及半岁时均由护士长针对产妇身体恢复及婴儿的喂养进行电话随访,并对产妇丈夫的护理工作加以评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措施。

3健康教育的效果

3.1健康教育能更快适应从丈夫到父亲的角色转变通过健康教育使丈夫很快体味到“初为人父”的幸福感及责任感,对护士传授的健康知识能认真、主动地去学习,并不断的去探索更多、更新的育婴知识,朝“优秀爸爸”的目标努力。

3.2健康教育能使丈夫更多地了解孕育的艰辛,减少家庭矛盾以给产妇家庭护理提供准确、有效、及时的帮助,使他们得到更周到、更有效的护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改进的依据[1]。

3.3健康教育能使丈夫积极地配合并参与治疗及护理工作新的护理模式从患者身心需求出发,肯定了陪员在产后康复中的积极作用。在护理人员极度匮乏的今天,诸如翻身、协助大小便、喂饭,给婴儿喂奶、更换尿布等基本的生活护理如果教给产妇丈夫去做,不但能有效的缓解护士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还可以减轻产妇丈夫由于担心回家后不会护理产妇及新生儿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3.4健康教育能降低病房管理工作的难度以往一个产妇身边至少有两个陪员,有的基至四五个,造成了病房管理难度加大,增加了护士整理病房的工作量,如耗时长、保持时间短。增加了产妇及新生儿的感染机会,同时不利于产后的安静、休息、舒适以及康复,还容易造成产妇及陪员的不理解。通过对产妇丈夫系统的健康教育,有效地减少了陪员人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持了病房的整洁、安静,有效降低了病房管理难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荷,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2]。

3.5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通过健康教育,使产妇丈夫对医疗及护理服务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护理措施都是由产妇丈夫及责任护士共同参与完成的,所以执行起来比较顺利,产妇及其丈夫也都能积极配合。而且产妇丈夫通过参与部分的护理工作,就能真正体味到护理工作的不易以及护士的辛劳,有了理解都会有支持,才会有效地减少护患纠纷。

3.6健康教育能减少产妇的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床位周转率健康教育的实施使产妇丈夫知道了婴儿的正确喂养方法,如何护理婴儿娇嫩的皮肤,产妇产后的饮食调剂、伤口的护理及衣着的要求。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新生儿黄疸、腹泻、臀红、脱水热以及产妇乳腺炎、中暑、伤口裂开的发生,使产妇及婴儿都能按时出院,与未对产妇丈夫进行健康教育前相比,住院天数平均减少了3d。从而减轻了由于并发症产生的治疗费而增加的经济负担,并能增加床位的周转率。

3.7健康教育能使出院后的产妇及新生儿得到更周到、更有效的护理以往,产妇出院后的随访即交给了妇幼保健站,医院只负责产后42d的门诊复查,使其护理没有完整的延续性。现在我们通过电话随访的形式,把出院后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回来;即可在每次检查时,门诊助产士都会对孕妇及其丈夫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门诊助产士都会对孕妇及其丈夫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并公布了热线电话,随时欢迎她(他)你的咨询。

4小结

在整体护理蓬勃发展的今天,健康教育不但要在产科中积极开展,理应该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对全民进行健康教育是我们积极努力,并不断完善的目标。尤其在母婴护理领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广阔的前景以及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篇5

1儿科患者的药学服务特点

1.1儿童发育阶段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不同儿童是一个具有特殊生理、心理特点的年龄阶段,年龄不同其在身体和心理差异也有明显的差异,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和敏感性,组织器官及吸收代谢能力与成人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且儿童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差异大。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发育可分为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和儿童期3个阶段,在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生理、心理特点及药物的特殊反应,掌握用药指征,注意用药的剂型、剂量、药效和时间关系,正确指导患儿合理用药。

1.2缺少适宜儿童用药的品种、剂型儿童由于年龄,体重和体表面积的因素,医师应根据临床经验作适当增减。此外,适合儿童使用的口服液体制剂和颗粒剂品种较少,将成人药物用于儿童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很难准确分割剂量,因而导致药物稳定性的改变;特别是片剂等固体剂型需要药师依据处方临时进行单剂量调配,临床应用中常将成人剂型、规格的药片平均分成2份、3份或更多份使用,不仅难以保证药量准确,还会破坏药物的剂型结构,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效应,导致药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加及药品的浪费。此外,儿童药物使用通常依赖于父母/监护人或护理人员,因此药师就要从药品的剂量、规格和剂型上,配合医师协商使用,以达到提高儿童用药依从性的目的〔1〕。

1.3儿童还更容易受到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影响儿童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特点、药动学特点、儿科常用药物的使用等相关因素可能导致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儿童药动学特点为:新生儿的血浆蛋白总量和白蛋白含量比婴幼儿少,肝、肾功能未发育完全,药物消除能力低。婴幼儿对影响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药物敏感,身体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常用中枢抑制药可影响智力发育,对婴幼儿用药,必须考虑其生理特点。此外,儿童可能无法识别和传达药物不良反应的初始体征和症状。

2儿科门诊用药的药学服务内容与方法

2.1仔细审核处方药师重视并坚持合理行使药师处方的审方权。严格执行“四查十对”,特别要注意医院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后,医生处方订单的输入错误。对婴幼儿的年龄进行审核,防止出现混淆“岁”与“月”的情况,基于体重给药可请求医师注明体重;对用量、用法是否合适进行审核,识别处方上现有或潜在的用药错误,应特别注意推荐剂量是以每日总剂量还是单剂量提供,与及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是否合理;对各种药物之间是否具有相互作用进行审核,是否有重复用药现象;对药品是否为儿童禁用药物进行审核,对儿童是否有过敏史进行审核,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药师应具备良好的药物配伍相互作用知识,发现有严重不合理用药或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保证药物使用安全、有效、合理。

2.2为父母/监护人详细讲解用药方法及剂量药师在对处方进行认真的审核以后,对处方存在问题的地方应及时联系医师,必要时经医师修改后再调剂。为父母/监护人详细讲解用药方法及剂量,告知口服液体制剂测量杯的使用,必要时给予示范如何正确测量液体剂量;应整粒吞服的肠溶胶囊剂,不可将肠溶剂掰开服用;讲解各种药物的给药方法,例如滴眼剂、滴耳液、栓剂应如何使用;讲解有可能与其他食物产生反应的药物,例如,哪些药物不能与果汁、牛奶、咖啡等同服;讲解药物的服用时间,讲解需空腹、饭前或饭后服用的药物,讲解抗感冒药/抗过敏等药物可能出现的异常身体反应。

2.3开展安全用药咨询工作父母/监护人对药物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为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师可根据父母/监护人的年龄,教育文化水平而有所不同对父母/监护人长进行安全用药教育。告知父母/监护人观察不良反应的方法,哪些具体表现属于药物不良反应,讲解药物的正确贮存方法等。无论选择何种教育方式,药师应以专业知识传达以下信息:药品使用方法,如何贮存药物(包括禁忌的食物)以及患者特异性药物相互作用,潜在的副作用信息。父母/监护人知道儿童处方用药如果发生任何不良药物不良反应,他们可以及时联系医生或拨打药房咨询电话。此外,家庭用药是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父母/监护人有关家庭用药常识的咨询,药师可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宣传讲解药品常识和安全用药知识,详细讲解用药说明,解答患儿用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患儿正确合理用药。

2.4儿科处方用药的aDR监测药师应加强对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积极收集不良反应信息并及时上报;目前儿科临床常用药和市场上常见药品中,由于说明书中针对儿童的注意事项、用药禁忌及aDR等信息不够完善,造成医师在临床用药中得不到有效指导。虽然大部分说明书中有关于儿童的用法、用量的说明,但也有一部分较为含糊,多以儿童酌减或遵医嘱等简单描述。儿童用药的说明书和有关数据资料缺乏充足的科学性,其直接后果便是造成儿童药品使用不当,导致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增加〔2〕。中药引起儿童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为中药成分复杂,稳定性差,且儿科使用中药的安全性研究较少,缺乏儿科使用中药的用药指南。故应加强对中药、中成药等传统药物在儿科用药中的aDR监测〔3〕。通过分析儿童aDR的发生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提高儿童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增加适合儿童的药品供应、完善药品说明书、建立“儿童常用药物处方集”以及加大aDR监测力度等方面入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性。

3结语

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儿童aDR发生率达12.9%,新生儿更是高达24.4%,而同期成人只有6.9%〔4〕。可见儿童用药安全形势相较成人更加严峻,减少aDR的发生、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十分迫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而药品在保障儿童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保证儿童用药安全有效;政府、药品生产企业和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儿童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杨琼花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林红.探讨儿科药学服务的特点及方法〔J〕.临床合理用药,2010,3(4):115-116.

〔2〕陈玉莹,褚淑贞.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事件频发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4,11(7):45-48.

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产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02-02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学科。我们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孕产妇及家属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系统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使患者乐于接受治疗和护理,并积极配合,以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了其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性,切实地提高了临床疗效。现在我们科室多年来实施健康教育的方式及体会介绍如下:

1实施方法

1.1产前健康教育

孕妇入院后,向孕妇自我介绍,然后介绍病区的环境、制度,病区护士长,主管医生和科室主任。让她们感觉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护士以口头健康教育为主,书面的相关资料为辅,每天对孕妇进行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临产的分娩知识,胎儿自我监护方法,营养卫生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并针对病情实施个体化教育。如妊高征的病人需要安静休息,避免声光等一切不良刺激,饮食以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讲解左侧卧位,间歇吸氧,自数胎动的意义和方法。

1.2分娩过程的教育

产妇进入代产室后,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免会产生忧虑,孤独与担心,因此,我们尽量做到一对一的全程陪护、关心、体贴她们,告诉她们分娩知识,使她们知道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恐惧心理。同时鼓励产妇的丈夫陪伴分娩,他知道产妇的爱好,可以在产妇疼痛不安时给予和安慰,给予感情上的支持。以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减少了产妇的孤独感。助产士应该严密观察产程,进行系统监护,并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满足其需要。同时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的知识。或者利用电视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知识,最大限度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指导产妇在分娩时正确应用腹压,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顺利渡过这另人难忘的关键时刻。

1.3产后护理与指导

产妇送回母婴同室,护士立即对其进行身心评估,简单的讲解母乳喂养和产后保健指导。内容包括:①产后食物应富有高热量,高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和多喝汤,以利于乳汁分泌。剖宫产后的产妇禁食6~8小时后进食汤类再逐步过渡到半流饮食,普食。②注意产褥期卫生,产后6小时内应及时尽早自解小便,交待病人注意会伤口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勤换纸。鼓励产妇下床活动,促进恶露排出。③做好产后的心理护理,以防发生产后抑郁。

1.4母乳喂养指导

①向产妇及家属宣教母乳喂养技巧,喂奶姿势,挤奶手法,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等。护士手把手的把这些知识教会产妇及家属。②每天播放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让所有“新妈妈”们及家属尽快掌握其相关知识。出院前再向她们进行示范性教育,对于新生儿护理的操作技术,如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新生儿黄疸观察情况等。当面示教,让她们掌握其知识,强调注意事项,防止出现常见的操作错误。

1.5出院指导

①提供24小时的热线电话,按需哺乳,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告诉“新妈妈”们出院后的第一个月,有我们的专业人员去家里访试,以及时了解新生儿护理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②出院后如何保持足够的乳汁分泌,如何办理婴儿出生证明。注意休养,饮食与营养,活动与休息做好避孕。③告诉产妇及家属及时办理婴儿预防接种手续。

2体会

2.1护士的自身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并每月进行护理业务查房,因为,只有不段的学习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为不同层次的产妇进行沟通,帮助她们科学坐月子,科学母乳喂养等正确的生活方式。

2.2密切了护患关系

病人对护士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当病人遇到困难时也想到找护士为其排忧解难,从而也重新树立了并且提高了护士的社会地位。产妇及家属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的满意率由原来的90%提高到了100%。2.3从开展健康教育以来,护士的责任心以及学习的自觉性大大的提高,同时观察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2.4降低产妇的住院费用

母婴同室纯母乳喂养率达到了100%,降低了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产妇及家属都能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增进产妇及婴儿的健康。

参考文献

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篇7

【关键词】产后随访产褥期健康教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母婴保健意识的增强,产褥期护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何做好产后个人保健和婴儿保健已成为产后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产后随访正符合这一发展需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第一季度在我院分娩的产妇200例,均为在我院产科分娩后3~7天出院的产妇,其中第一胎为155例,占77.5%,第二胎为45例,占22.5%;阴道产150例,占75%,剖宫产50例,占25%,平均年龄为26.5周岁。

1.2方法

1.2.1选取优秀助产人员从事电话随访的助产人员应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精湛的业务技术、优良的服务态度以及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而细腻的感情。

1.2.2产后电话回访时间安排根据产妇及家属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家庭访视的具体时间,我们选取的时间为出院后1周、2周、3周各1次,根据具体情况,于产后42天对于一些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再次进行回访。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

1.3产后电话随访健康指导内容

1.3.1产妇方面了解产后一般情况。做好母乳喂养指导,产妇饮食与活动指导,恶露观察指导,伤口护理、护理,指导如何测量体温,如何观察产后并发症等问题,评估家庭环境,摒弃传统不良风俗,指导产妇科学体能锻炼,做到劳逸适度,但6周内应该避免重体力活动及久蹲,以防止子宫脱垂,指导哺乳期如何采取避孕措施等。

1.3.2新生儿护理方面指导产妇进行正确母乳喂养,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如何进行新生儿脐部、臀部护理以及新生儿沐浴、抚触等技巧,并告知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培养其科学育儿观念。

1.3.3建立健康随访热线为提高产后电话随访普及率,应告知产妇和其家属医院咨询电话,24小时开通热线电话,以便及时解决其可能出现的其他相关的问题,使其能及时得到帮助。

2产后电话随访健康指导的作用

2.1产后电话访视健康指导可提高母乳喂养率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母乳喂养的好处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并接受。但现实生活中,由于有些产妇缺乏相关知识和技巧,影响了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产后电话随访的介入,使产妇能及时地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促进了母乳喂养的顺利实施,降低了产耨期母婴的患病率,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和实际效果。

2.2产后电话随访提高了产妇的自护能力随着医学的发展,再加上绝大多数产妇为初产妇,缺乏产后自我护理经验及新生儿护理及育儿经验。另外,产妇要适应新角色的转变以及生理变化,面对突如其来的诸多问题,一时间难以接受且容易产生压抑心理。电话随访式健康指导,有效解决产妇遇到的各种困难,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她们充满信心地面对新角色带来的种种问题,提高产妇的自护能力和对新生儿的护理技巧,使得产妇能保持良好的心境,顺利渡过产褥期。

2.3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满意度助产人员为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健康指导,解决实际问题,这是良好职业道德的体现。把医院护士的职责同社会和产妇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体现助产人员的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使助产人员的自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并由此产生了对职业的热爱。另外,护士通过电话随访,还能够及时了解到产妇对医院存在的不满现象,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沟通、并改进不妥之处,从而提高了患者及社会对医院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

3结论

3.1通过对随机抽取的产后随访200例产妇进行电话随访,发现产褥期存在着大量的健康问题,包括加强对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常识的宣传和教育。尽快建立健全产褥期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并落到实处,促进产妇的身心恢复。

3.2产后电话随访是住院分娩服务的延续,通过电话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影响产妇及婴儿的健康问题。详细了解产妇及婴儿情况,正确指导产后护理和保健,既指导了产妇及其家属如何度过产褥期,增加了对医院的信任感,又真正体现了医院的人性化服务这一宗旨。

3.3认真总结和分析产妇出院后经常出现的问题。产妇出院后由于对母乳喂养的技巧不能正确掌握,当出现皲裂和乳汁不足时往往放弃了母乳喂养,这给母乳喂养率的提高带来了负面影响。及时给产妇技术上的指导和精神上鼓励,对提高母乳喂养率十分重要。

3.4产后电话随访人员要综合分析和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指导产妇摒弃当地不科学、不合理、不卫生的风俗习惯和饮食观点。重视产后保养,饮食应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养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确保心情舒畅,这样才有利母体早日康复,婴儿健康成长。产妇对产褥期健康知识掌握和了解程度,对母婴健康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健康教育在产褥期起着主导作用,帮助其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起健康是产褥期健康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篇8

摘要新生儿室是我院的重点科室,护理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反映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护理水平。因此,护士长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掌握一定的管理艺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及加强培训效果,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强化新生儿室环节管理,预防医院感染;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提升护理水平。

关键词新生儿室;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4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院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护士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护士长的工作内涵也越趋深刻,其覆盖面也越趋广泛,新生儿室护士长不仅要有娴熟的技术水平,而且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从工作人员、新生儿室、新生儿三方面做好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1工作人员管理

1.1护士长加强自身修养,掌握管理艺术新生儿护理单元的管理者既是医院各项护理管理制度的实施者,又是管理者,在护理管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1]。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的管理手段、严谨的工作作风,更要具备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公关意识、集体意识等多元化意识。在管理理念上,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重视对新生儿室护理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在管理模式上,要形成综合性管理的格局,实践中做到情、理、法相融合,治身与治心相统一;在管理方法上,要实现护理管理规范化,结合实践适时融入新生儿室护理工作。这就要求护士长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要不断钻研业务技术,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注意了解新生儿护理的新动向、新进展,丰富医学科学知识,护理理论,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在临床护理、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自己的多元化意识,自己带头和督促护理人员学习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自然学、伦理学、行为学、美学、法律法规学等知识。同时,护士长要善于运用“人本”原理,充分体现管理人性化,做到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团结护士,使每一位新生儿科护士在团体中有归属感、亲切感,从而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

1.2实行弹性派班,人性化管理新生儿室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操作难度大、精确度高、患儿生活护理多、病情变化快、抢救任务重,并且经常有多胞胎早产儿同时入院,护理工作频繁且忙碌。而新生儿室护理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有人员数量不足和年轻的护理人员占多数,护士长作为护理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需要医院和科室加大护理人员的引进力度,建立层级管理体制,明确各层次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待遇,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满足不同患儿、不同疾病及病情需要,确保护理质量,更重要的是采用合理的派班方法。我院采用apn连续性弹性派班,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层级管理模式,由护理组长或组长带领本组护理人员共同完成本组患儿的各项治疗护理。a班:8∶00~16∶00,高危组和低危组各1名护士上班,高危组为二级或三级责任护士,低危组为一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消毒班、电脑班、护士长班:8∶00~12∶00,14∶30~17∶30;p班:16∶00~24∶00,2名护士上班;n班24∶00~8∶00,2名护士上班。当患儿总数在18例以上时,消毒班上班时间改为8∶00~16∶00,此外,每天设付班,在多胞胎同时入院或危重症患儿多的情况下,可电话通知副班15min内赶到完成本组患儿的各项治疗护理工作,明确分工,按劳取酬,充分体现患儿需求原则、工作量均衡原则、公平与效率原则。同时建立护士留言本,如新生儿室护士计划某天有特殊活动时,就在留言本上写上自己的要求并注明理由,护士长在提前1周派班之前看完护士们各自的要求,然后根据科室护士的在岗及人员搭配情况,尽量满足护士们的合理要求,顾全对方的处境,体谅他人的心情,严于律己、坦诚待人,形成“敬人之、人恒敬”的局面,以得到理解、认可、尊重和支持。

1.3新护士带教中pDCa系统的应用,保证培训的连续性和全面性新生儿室年轻护士多,新护士的规范培训是培养高水平护理人才的重要手段。为使新护士全面熟悉新生儿室的护理特点,独自胜任岗位职责,带教中采用pDCa系统。计划阶段(p):要制定不同带教计划,护士长对每个新护士的理论水平、实习经验和接受能力有一个详细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新护士带教计划,包括带教时间、目标、重点和安排合适的一对一带教老师,建立带教管理小组,形成护士长-责任组长-带教老师的三级带教管理体系,互相协同、配合,确保带教计划的顺利实施,如期完成带教目标。执行阶段(D):护士长在新护士入科的第1天,举行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进行相互介绍和交谈,减少陌生感,护士长进一步具体介绍新生儿室特点、制度、工作程序等。新生儿室收治的对象是处于襁褓中不会表达但会哭闹的患儿,护士长要采用激励机制加强对新护士进行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只有新护士真正喜欢这一职业,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尽心尽力做好。培养新护士爱专业、亲患儿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操作技能及稳定的心理素质。带教老师采取示范、练习、点评、再试范的循环方式,逐步提高新护士的专项技能、应急能力、与家长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特别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检查阶段(C):护士长采取提问、测试、观察等多种方法,对新护士的理论掌握情况、操作能力、病历书写、职业素质等情况进行综合测评,只有顺利通过考试、测评的新护士才能独立当班,不合格者将继续跟带教老师上班。处理阶段(a):根据综合测评、考试结果反馈给新护士,护士长要注意与护士不断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倾听她们的问题,对其进行适时正确的疏导,同时为新护士创造学习条件,对高难度的技术操作,手把手给予支持、帮助与指导,以便新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新生儿心肺复苏等操作作为新护士培训的重点内容,从而强化应急意识,提高应急能力,并引导和提高她们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培训的连续性和全面性。

2新生儿室管理

2.1加强新生儿室规章制度的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新生儿室的护理管理者应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为指导,科内建立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护理目标及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护理人员做到综合、安全、有效完善落实。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核心制度都是保证患儿医疗护理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2]。具体做法:(1)新生儿探视制度。严格执行探视标准。(2)查对制度。治疗护理时应该核对床头卡、标志牌及脚圈上的姓名、性别。(3)交接班制度。(4)交接班写清、口头交班讲清、床头交班看清。(5)抢救工作制度。建立抢救记录本,抢救时明确分工、相互协作,抢救器械、药品定量固定放置,用后及时补充,损坏及时维护,并于接班时清点检查备用。(6)差错事故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防范措施,做好查对工作,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7)物品器材管理制度。建立账目专人分类保管,定期检查清点,每天各班次做好物品器材的交接班并有登记。(8)护理文件管理制度。护理单录入、打印、签字正确、清楚。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常规办事,使新生儿室的工作有条不紊,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3]。

2.2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针对新生儿室护理工作技术多、起病急、无家长陪护、病情变化快、新生儿不能表达,治疗用药剂量小等特点,分析新生儿病区存在以下安全隐患:(1)留置针脱出、液体外渗。(2)臀红、巡视不及时。(3)护理记录重点不突出。(4)脚圈太紧或脱落。(5)查对制度不落实。(6)新生儿用药剂量错误。(7)未及时调节沐浴水温,导致新生儿烫伤。(8)手消毒不落实,引起交叉感染。(9)急救设备维护不到位,导致性能不良。经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护士长在科内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通过伦理学习和护理道德教育,使新生儿室护士树立对道德义务的真诚信念和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在有人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按医德原则行事,积极参与护理风险管理,主动规避各种护理风险,将日常发现的护理问题及时向组长及护士长反馈,并详细记录在质控本上,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全体护士会议,分析护理过程中人员、物品、环境等安全隐患,进行案例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对新生儿实行精细化护理,制作各种温馨提示牌,如“我很娇嫩,请不要让我坠床”“叔叔阿姨,爱我请先洗手”等。排除环境不安全因素,及时通知设备科维修检查婴儿床、暖箱、蓝光箱、辐射台。经过风险控制、效果评价,达到持续质量改进,及时更新制度,使质量标准不断得到完善,管理手段得到更新,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实证分析,识别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4]。只有护理人员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专科知识水平,以安心、慎独为指导,认真履行职责,把新生儿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使护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3新生儿管理

3.1给新生儿营造舒适环境新生儿出生时,从一个温暖的相对稳定的环境进入一个温度相对波动的环境,在这个新的环境中,当医疗护理操作接触患儿时要亲切、爱抚、耐心细致,对暖箱的患儿,制作一个温暖、柔软、舒适安全的“鸟巢”,使患儿能够感觉与子宫相似的环境,以免因患儿对环境不适而造成病情加重。舒适的体位能促进早产儿自我安抚和自我行为控制,有利于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发展[5]。患儿的四肢与躯干都不能暴露在外,这会导致患儿缺乏安全感、烦躁和哭闹不停。患儿的手足都戴上柔软舒适的棉布套,以避免患儿抓伤自己的皮肤。

3.2强化新生儿室环节管理,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不能阻止病原体在黏膜上黏附、聚集,故易发生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感染。加强新生儿室环节的感染控制措施刻不容缓,要从各方面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首先制定各项制度、规范各项管理是前提。我院健全了《新生儿消毒隔离制度》《新生儿室探视制度》《新生儿室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等,其次根据新生儿病房的特点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新生儿病房的探视制度及外来人员入室,避免病区内人员过多,增加感染机会。重视医护人员手消毒[6],病室院感监控员定期对科室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自查,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定期组织全院的消毒隔离检查,确保终末消毒的质量。对新生儿接触的医疗器械如插管、雾化器、暖箱等的消毒必须规范;保持地面清洁,拖布专用,如有污染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拖擦,定时对空气进行净化,保持新生儿室空气清新。无论医师、护士、卫生员等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无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教育护士无论检查、操作均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任何人进入新生儿室均应戴口罩、帽子,洗手,有呼吸道感染的工作人员不能接触患儿。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做好患儿基础护理,增强抗病毒能力,做好口腔、脐部、皮肤及眼部护理,每天评估观察皮肤情况、皱褶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每次排便后做好臀部护理,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局部皮肤受压过久,新生儿用眼药水、粉扑、浴巾、治疗用品一人一用,加强低出生体重儿的医院感染管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护士长应针对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的放矢,采取全面正确的医疗护理措施,有效控制和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总之,作为新生儿的护理管理者,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应当

不断适应时代进步,在自我提高的同时,应用有关管理理论和领导技术,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在新生儿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时,新生儿护理质量、患儿家长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很好地改善了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高玉萍.病区护士长如何提高护理管理质量[J].现代护理,2008,5(2):134-135.

[2]孟平,张瑞红.护士长在母婴同室病房的安全管理[J].全科护理,2008,6(12上):3185.

[3]王丽君.加强新生儿特护室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4):238-239.

[4]杨正丽.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新认识[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0):77-78.

[5]林妙丽.早产儿的环境护理支持[J].中国医药指南,2007,5(12):615-617.

[6]马现平,李殊娜.新生儿病房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693-695.

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篇9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分娩期;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生和首次识别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降低,并不除外妊娠前已发生的糖耐量异常病例。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国内约有2千万人患糖尿病,全世界约1.2亿,已成为致残、致死率的第三位原因。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国外文献报道为1%~14%,国内文献报道为1%~5%。本病对母儿危害较大,并发症较多。尤其在分娩期较正常妊娠者易出现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肩难产等剖宫产手术率增高[1,2]。因此,加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期的观察及护理,是确保母婴健康的关键。笔者所在医院对159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正确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产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分娩6913人,共收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59例,年龄22~44岁,妊娠周数34~39周,初产妇96例,经产妇63例,足月产110例,早产49例,剖宫产126例,顺产33例,新生儿平均体重3700g。最重体重5000g。巨大新生儿4例,发生新生儿窒息3例,无重度窒息患儿,产后出血12例。无顺产产后出血。本组由于注意围产期间监护仔细观病情变化,适时结束分娩加之产时产后精心护理,产妇均未发生产后大出血及产褥感染,无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

2诊断检查

2.1在孕期24~28周进行糖筛查。糖筛查阳性。在此基础上再做糖耐量试验(oGtt),测空腹血糖及服糖后1h、2h、3h静脉血糖值。若其中有任何两项超过正常值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仅一项高于正常值,诊断为糖耐量受损。若两次空腹血糖≥5.8mmol/L或任何一次血糖≥11.1mmol/L且再次空腹血糖≥5.8mmol/L也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6.7%为异常(Hbaic)

3护理体会

3.1分娩前护理做好饮食控制,解释病情,取得孕妇及家属的理解支持。产内科共同监护,使孕妇积极主动配合,监测血糖采用系列血糖水平测定法:0点、空腹及三餐后2h血糖。小于28孕周每两周测一次,以后每周测一次。

3.2分娩时机一般在35周左右住院,38周左右终止妊娠。终止妊娠前进行羊水穿刺了解胎肺成熟度,并于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促胎肺成熟,在用药后24h可终止妊娠,必要时5~7d可重复。详细观察血糖、尿糖及全身各统变化,为顺利分娩做好准备。如本次妊娠糖尿病病情很难控制,或过去妊娠并重度妊高征、死胎、新生儿死亡者应更早些入院,以定期做nSt、B超,动态观察血雌三醇及胎盘泌乳素水平,掌握胎儿安危,及时促胎儿成熟。

3.3观察血压、水肿、血球压积、血液流变学检查,预防妊高征。重视尿糖、尿酮体、B超和宫底高度检测,及早发现胎儿畸形和巨大儿。

3.4产时护理

3.4.1一般处理整个分娩期做好心理护理,教育孕妇及家人从思想上对糖尿病孕妇的生产有正确认识。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密切配合,正确对待分娩的每一个阶段所出现的情况。指导产妇宫缩时进行深呼吸,帮助抚摸腹部、腰部,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疼痛。给予精神安慰、心理支持。特别注意孕妇休息、镇静。胎膜早破提前用抗生素。

3.4.2左侧卧位,低流量间断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变化并详细记录。

3.4.3观察孕妇有无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饥饿感、脉搏增快等低血糖症状。宫口开大2cm行无痛分娩。产程中孕妇体力消耗大,肌肉活动增强,同时伴有呕吐失水容易引起低血糖酮症。鼓励孕妇少量多餐,适当增进食量,防止酸中毒发生。保证热量供应。重视并进行糖尿病孕妇产程中的血糖控制与管理。专人守护产妇,检测血糖和胰岛素用量。每2h动态监测一次末梢血糖,保持血糖在4.44~6.66mmol/L。根据产程中测定血糖值使用输液泵调整胰岛素用量,避免出现酮症、低血糖、高血糖。胰岛素使用不当易出现低血糖。产时孕妇高血糖易使胎儿发生窘迫,严重时导致胎儿酸中毒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增高。孕妇血糖波动大,个体差异大,难以控制血糖水平,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导致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所以严格控制产时血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4.4宫口开大2cm持续胎心监测,密切观察胎心音及产程进展、避免产程延长。注宫缩。积极处理宫缩乏力,预防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催产素20U静脉滴注,催产素10U加入10%葡萄糖500ml内静脉滴注,促进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出血。

3.4.5分娩前正确估计胎儿体重,预防肩难产。分娩过程中,正确估计胎儿体重,预防肩难产的发生。试产不宜过久,12h内结束分娩。若产程延长或停滞,胎头下降在中骨盆以剖宫产为宜。尽量避免阴道助产。采用会阴双侧神经阻滞麻醉使产道松弛,应做较大会阴切开术,可行左右神经阻滞麻醉,同时做好肩难产及新生儿抢救准备工作,通知儿科医生到场。帮助产妇屈大腿减小骨盆倾斜度协助胎儿娩出,保证胎儿的安全。

3.4.6分娩后仔细检查软产道,预防产后出血发生

3.4.7重视新生儿的护理,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不论新生儿体重大小,均按早产儿护理。注意保暖,防止低血糖、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新生儿生后2h内加强监护,生后30分钟内查末梢血糖,尽早哺乳或喂葡萄糖水。鼓励母乳喂养,提高新生儿的免疫抗病能力。

4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临床过程比较复杂,母婴并发症较多,早期发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时饮食控制能有效地控制好血糖[3]。孕期24~28周进行糖筛查,具有下列情形者应行oGtt检查:(1)反复出现尿糖(++)以上;(2)空腹血糖≥5.8mmol/L;(3)随机血糖≥6.6mmol/L;(4)糖筛查试验≥7.8mmol/L;(5)胎儿发育大于孕周;(6)羊水过多;(7)有糖尿病高危因素。

综上所述,做好心理护理使孕妇积极主动配合,严格的饮食控制,正确使用胰岛素,重视并进行糖尿病孕妇产前产程中的血糖控制与管理,能降低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母婴发病率和死亡率,使孕妇顺利分娩。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杨卉,黄金.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2011,17(1):61-64.

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篇10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的必要性研究

2013年5月9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中抽取的126万人口样本推算出:全国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农利留守儿童。①一般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外出务工半年以上,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并由其他亲人或者朋友照顾的未满18周岁的儿童群体。如此多的儿童远离父亲和(或)母亲,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挑战,其教育、健康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忧思。保护他们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从法治角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意义重大。

(一)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群体,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的完善正是从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的层面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解决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带来的农村家庭的困境,也才能真正体现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要求。

(二)进一步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志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法治不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且是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作为近年来因缺少关爱而极易成为受侵害对象和少年犯罪事件主角的农村留守儿童,亟待从法治层面得到更多的关爱和重视。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正是从法律制度体系方面为他们撑起安全的防护伞,以保障其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农村社会稳定事关整个社会稳定的大局,也关系到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战略目标。而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学习、安全、心理和品行问题等日渐突出。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危,牵涉到两家甚至几家人的和谐安宁,而几个农村留守儿童的违法犯罪,就会关系到一个村甚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正是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层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以预防影响稳定的不和谐因素的发生。

二、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的立法现状及不足

(一)立法理念滞后

成文法律规范在具备固定性特征的同时,必然会有滞后性的弊端。1986年制定实施的我国《民法通则》从十六条到十九条对监护制度作出了相应了原则性规定,对监护人资格、监护变更、监护人的监护职责以及民事责任都有所涉及。但这是基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现实状况,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壁垒、教育和医疗等地方政策的限制、农村经济条件的制约等出现的大规模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最初的立法者无法预见的。虽然《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制定了相应的监护的条款,但又显得笼统和缺乏可操作性,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缺失和不力的现象仍然无法找到可以直接适用的法律依据,所以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来适应当前的环境。

(二)监护制度体系不完备

1.未区分亲权和监护权。我国《民法通则》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这说明我国的监护制度没有区分亲权和监护,亲权只是作为监护制度的一部分内容而已。但第三人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毕竟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亲权的延伸和补充,实质上是不能取代亲权的。如果将二者合一,难以使父母明确自己对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义务与第三人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有何不同,既不利于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的,也不利于对未成年子女合法利益的保护。2.委托监护不完善。我国《民法通则》第十六条、十七条规定了监护人的相应条款;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也规定了父母外出务工而不能履行监护职责可以委托其他有监护能力的人对其子女进行监护。但实际操作中效果不佳。(1)受托监护人的资格确认不明确。受托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如何认定,由谁来确认?法定监护人可以将哪些监护职责进行委托,哪些监护职责是父母必须继续承担的?是否可以考虑年满10周岁的未成年子女的意愿等等,法律对此基本没有明确规定。(2)受托监护人的权利义务不对等。我国《民法通则》第十八条规定了受托监护人应当履行的监护职责,也有相应的责任条款;虽然也规定了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但缺乏实质性的规定,比如有关监护的劳动报酬请求权等。这种对受托人监护权利义务的不对等性规定,会影响受托人的积极性。3.国家监护缺乏可操作性。我国《民法通则》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可由其父母所在单位、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或者当地民政部门来担当。这是我国目前关于国家监护的唯一法律依据。然而从现实来看,有关的所在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本身并无专人履行监护职责,不能承担对被监护人的监护职责。而民政部门也不是专门的监护机构,虽然有对监护的监督和管理职能,但也无专人履行监护义务。这一条款缺乏实际操作性。4.缺乏有效的监护监督机制。我国《民法通则》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但谁来监督监护人的监护行为,采取哪些相应的监督措施却没有明文规定。农村留守儿童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监护人的侵权行为,并没有充分的识别和判断能力,没有形成完善的监护监督机制,是不能真正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

三、完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的对策建议

作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对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需要更新理念,有必要在当前有关监护制度的立法中专门设立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规定;也需要对当前的监护制度进行完善。

(一)区分亲权与监护权

亲权是一种身份权,是属于父母的权利和义务,不得随意抛弃。而监护则是亲权的延伸。②亲权和监护在主体、客体和内容上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应明确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亲权,使父母明确自己对未成年子女的具体权利义务,强调父母对子女的照顾、教育、管束和保护的权利义务尤为必要。在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中,应当规定作为法定监护人的父母应尽的职责不仅有物质上的,更应当有精神上的。外出的一方应当经常回来探望、照顾以及管理教育孩子,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③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立法中,应当规定父母定期回家看望和照顾子女。若父母严重不负责任,给农村留守儿童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剥夺其亲权;后果极其严重的,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制度

1.严格选定受托监护人。应明确规定受托监护人应具备的条件,由父母根据受托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品德修养等状况来确定受托监护人,不仅要求其能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的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对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品德、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对于已经年满10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应当征求其本人意见来选定受托监护人。同时列明不能担任监护人的消极条件: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民事行为能力人、因为身体或经济上的原因没有监护能力者、受刑事处罚被拘禁者、其他被免职的法定人以及具有明显不利于被监护人的因素者不得作为监护人。④2.明确受托监护人的职责和权利。(1)明确受托监护人的职责。应规定受托监护人的具体职责:包括人身方面、财产方面、法定权及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民事责任,同时应规定在严重侵犯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时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2)明确受托监护人的权利。受托监护人依法履行自己的监护职责、承担相应的监护责任,根据补偿原则,受托监护人也同时有依法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三)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国家监护体系

在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缺失时,国家应该对此担负起监护责任,并追究父母监护不力的法律责任。在没有法定监护人、选任监护人时,民政部门领导和管理的社会福利院、孤儿院等监护机构,有专人负责履行监护事务。为了不使农村留守儿童受到虐待或因无人监管而四处流浪,立法中应明确增设由未成年人住所地的社会福利院、孤儿院担任监护人的具体情形。

(四)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