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十篇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十篇

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6:25

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篇1

记者:《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的撰写需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市场总体形势。请问,报告的形成基于怎样的基本宏观经济假设和农业发展环境分析?

许世卫:本报告是在一定宏观经济、农业政策、气候条件、科技创新、资源禀赋及国际市场变化等特定假设条件下,采用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CameS模型系统)作出的基线预测,基期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部门公开的统计数据和农业部门的农产品市场监测数据,也包括相关研究机构多年积累的实地调研数据。中国农业信息分析预警团队围绕主要农产品国内外市场形势,进行了长达12年的潜心跟踪研究。《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每章分报告都以农产品分析团队的研究为基础,凝聚了专家集体的智慧。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对《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基本结论进行了多次讨论,对于基线预测可能的风险开展了多种情景模拟,对展望结论可能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客观表述。

未来10年中国农业展望的宏观经济假设依据。本报告中未来10年宏观经济假设,主要基于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的研究判断。其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主要基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英国共识公司、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的研究判断;中国人口增长速度,主要基于联合国人口统计司分析数据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的2014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数据并结合“单独两孩”政策推算;中国城镇化率,主要基于近年城镇化推进速度的CameS模型推算;中国劳动力成本涨幅,主要基于过去30多年劳动力工资上涨速度的CameS模型推算;中国Cpi涨幅,主要基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判断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2014年Cpi涨幅推算;国际国内原油价格,主要基于国际能源署、世界银行的研究判断和近年中国油价走势推算;城乡居民收入主要基于党的十报告关于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设定;人民币有效汇率,主要基于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国际金融改革趋势推算。

未来10年中国农业展望的农业发展环境分析。未来10年,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深刻,在高起点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诸多挑战也具有难得的有利条件。突出挑战主要包括: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挑战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务农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农业生产结构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农业比较效益低与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中国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保障;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全面实施,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留出了余地;中国已进入食品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阶段,人们不仅要求吃饱吃好,而且要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未来优质安全生态农产品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为中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条件。新世纪以来连续了12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农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未来10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稳步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明显提升,与全球农业的互动融合将显著加强,农产品消费结构将加快转型升级,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目标能够实现

记者:《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对未来10年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作了怎样的判断?

许世卫:预计未来10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稳步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明显提升,与全球农业的互动融合将显著加强,农产品消费结构将加快转型升级,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目标能够实现。

农业生产将继续稳步发展。未来10年,在不断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支撑和相关生产配套措施推动下,中国谷物、油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继续稳步发展。展望期内,预计谷物产量年均增幅0.6%,其中玉米生产在强劲需求拉动下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2024年预计比2014年增长13%,谷物产量增加将主要来自于玉米;2024年大豆、油菜、花生种植面积预计较2014年增加5.3%、2.7%和6.7%,单产较2014年提高9.9%、5.3%和7.1%,产量较2014年增加15.6%、8.8%和14.2%;同时,在需求拉动下,蔬菜和水果产量预计比2014年分别增长6%和12%,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产量预计比2014年分别增长16%、11%、24%和19%。

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篇2

Vinexpo的四成参展商来自法国以外地区。来自法国所有酿酒区的生产商均会出席,除此之外,德国、美国、智利、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展馆将再度登场。今年Vinexpo将首次迎来墨西哥展馆及南非国家展位。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中国的云南红酒业有限公司、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及10个聚集在中国展位的葡萄酒及烈酒生产商也将参与这次国际性葡萄酒展会。

Vinexpo近几年来连续委托国际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机构iwSR(internationalwineandSpiritResearch)深入分析全球葡萄酒和烈酒消耗、生产和贸易趋势。会上,也公布了最新一份调查结果,包括至2016年预测。

全球葡萄酒市场:持续缓慢增长

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全球葡萄酒消费量将继续保持增势。预计2012年~2016年,全球静态葡萄酒与起泡葡萄酒的消费量将增长5.3%,达344.81亿瓶。而2007年~2011年间全球葡萄酒消费量增长了3%。

虽然长期以来西欧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的消费量一直呈下滑趋势,但全球葡萄酒消费量未来10年预计将出现10%的增长率,相当于每年增长1%。

Vinexpo行政总裁RobertBeynat之前曾预测这一增长速度将达到近2%,他承认这样的增长趋势“有点令人失望”,并将增长势头的放缓归咎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研究预测,2007年~2016年,全球静态葡萄酒的销售额预计增长幅度超过28%,销量则增长一倍。由于持续的经济危机推动了起泡酒的消费,2007年~2011年,全球起泡酒销量增长15.3%,预计2012年~2016年增幅仅可达到8.66%。

实际上,全球葡萄酒的消费增长并非仅限于消费量的增长。Beynat称,这一时期消费者对优质葡萄酒的消费量也有所提升,“一个国家的葡萄酒消费量越高,葡萄酒品质就越好。”

Beynat称,消费者目前正在寻找高性价比的葡萄酒,“葡萄酒已经成为一种日常饮品,并且未来将继续保持这一角色。”

按金额计算,法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及最大出口国,其次是意大利和西班牙。但就数量而言,意大利排名第一,其次是西班牙和法国。

“法国波尔多、勃艮第的顶级葡萄酒及香槟仍将保持领先地位。与此同时,意大利葡萄酒的品质逐渐提升,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Beynat说,“意大利葡萄酒相对于法国葡萄酒的优势在于其餐饮文化的盛行。”

烈酒方面,亚洲消费者将逐渐远离当地的廉价烈酒,转而消费价格更高的威士忌和伏特加。“伏特加这种相对易饮且容易生产的饮品将继续引领烈酒消费增长,全球大型烈酒企业的持续投入表明伏特加具有光明的前景。”

总体而言,到2016年全球烈酒销量将达到3650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23%。

中国葡萄酒市场:前景依然看好

全球葡萄酒消费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中国和美国,无论按消费量和消费额来计算,美国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国。预计2012年~2016年,中国和美国的葡萄酒消费量分别增长40%和12%。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预计从2012年~2016年,中国市场的葡萄酒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39.62%,相当于7153万箱或8.58亿瓶,此葡萄酒消费增长速度将冠绝全球,领先于美国和俄罗斯。到2016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消费国(目前按消费额计算排在第三位)。

相比之下,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等国家由于金融危机和消费者饮酒习惯发生变化等原因,将导致葡萄酒消费量出现下滑。2012年11月,法国政府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法国日常饮用的葡萄酒正逐渐被软饮料代替。

尽管法国和意大利葡萄酒的消费量持续下滑,但人均消费量仍然远远高于中国和美国,中国和美国两大市场的人均葡萄酒消费量排名分别为第15位和第20位。

此外,中国国产葡萄酒的迅速发展也推动其成为全球第六大葡萄酒生产国。

在中国消费的所有葡萄酒中,99.5%为静酒,其中91.7%为红酒。报告中预测,2012年~2016年,中国市场的汽酒消费量将上升26.84%。但从中国烈酒市场来看,2012年~2016年消费量将会放缓至14.74%。

报告称,预计2012年~2016年,中国市场10美元/瓶以上价位的葡萄酒销量将增长70%,而美国市场这一价位的产品将增长55%。

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篇3

“亮”、“丽”、“色”是报告的三大特点

我仔细阅读了该报告,报告作为展示欧莱雅(中国)社会责任的新平台,系统披露了公司对消费者、员工、合作伙伴、社区和环境等利益相关方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目标、绩效和典型实践,较好地诠释了“将可持续理念贯穿业务发展始终”的企业承诺。在所有外资企业所报告中,我认为这是一份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也是一份亮丽出色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亮”、“丽”、“色”是报告给我的突出印象,也是报告的三大特点。

第一是“亮”,报告数据披露体现出较高的透明度。

报告披露了大多数公司都比较敏感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也是利益相关方比较关心的数据。比如,报告披露有关员工分享公司利润的数据,2009年员工分享了公司1690万人民币的公司利润,这是我们在所有研究的公司报告里都没有的信息。再比如去年中国了631份报告,今年上半年又了551份报告,据我们研究,这些报告披露了员工如何享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成果,这是第一家。

另外,报告还披露了中国区管理层中女性管理者的比重,这个也是很少能看到的数据。同时,该报告还披露了一些员工接受环境、健康和安全培训的小时数,员工流失率等指标。可见欧莱雅敢于把自己取得的一些成绩和一些关键的数据展现在利益相关方面前,说明这个透明度是非常高的。这既体现了公司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又反映了公司较高的社会责任管理水平。

第二是“丽”,报告的美丽主题较好地反映出公司使命。

这是一份以美为主题的报告,这份报告里面,从报告目录来看,美丽之主题贯穿通篇。报告的四个主体章节副标题分别是“我们是负责任的美丽创新者”、“我们承诺保护地球之美”、“负责任的美丽承诺”和“坚信美之社会价值”。通过美丽创新、维护地球之美,实现美丽承诺和美的社会价值等,来充分展现欧莱雅公司实现美和创造美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而帮助人们实现美正是欧莱雅集团的公司使命,正是一个化妆品公司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所在。这是一份有灵魂的报告,这份报告中真正地体现了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社会责任的理念融入到公司的核心业务当中。

第三是“色”,报告较好地体现在欧莱雅(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特色。

一是报告内容紧扣欧莱雅(中国)2009年可持续发展重大实践,重点披露了公司将可持续创新融入到公司产品生产、消费者参与、员工培养、环境保护、公平贸易等核心业务运环节和相关道德理念上。比如报告披露公司通过更高端的分析技术来检测杂质并在产品中禁用相关物质来保护消费者、员工和专业人员。再如通过借助于生命科学的发现和技术创新来全面杜绝动物试验,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对动物福利等方面的道德期望等。

二是报告总体上遵循“三重底线”理念,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组织内容,同时又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将对消费者所履行的责任独立成章,系统披露公司不断改善、加强与顾客关系所做的努力和成效,充分体现了欧莱雅(中国)对消费者的高度重视。这些都充分展现了一个化妆品企业和日用化工行业领先企业独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报告有三大方面仍需继续改进

报告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

第一,报告还缺乏一些对公司整体情况的介绍。因为这是欧莱雅(中国)的首份中文可持续发展报告,如果报告能对欧莱雅集团和中国区的一些历史发展情况有稍微多一些的介绍,将更便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第二,在经济绩效方面,感觉还不是很够。事实上,欧莱雅在过去十多年之中,实际上经济的成效是非常大的。如果能多一些这方面的信息,便能使报告显得更加全面。

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篇4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近日正式“出炉”。报告预测,从今年四季度到明年,我国GDp增速将在波动中减缓,预计今年GDp全年增速达到11.8%,2008年减慢到10.8%;同时,我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将逐季攀升,到2008年第二季度达到峰值7.68%,此后逐步下落,报告预计今年年均通胀率为4.72%,2008年则将达到7.34%。

经济增长“拐点”到来?

这份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联合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的报告认为,今年将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波峰”之年,第四季度GDp增长为11.79%,而全年增速可达11.8%;从明年开始,我国GDp增速将逐渐放缓,四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1.59%、11.32%、11.01%和10.81%,全年均值比今年下降一个百分点,达到10.8%。

与此同时,报告认为我国的出口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将在明年逐季下降,今年预期出口增速为25.7%,明年降至20.9%;固定资产投资今年预期为26.9%,明年降至24.1%;同时,进口则将加速增长,由今年的20.3%大幅增加到明年的26.8%。

国家经济研究所主任范剑平在讨论会上表示,上述GDp、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测,同国家经济研究所的预测结果非常相似。而此前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曾表示,2007年将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周期中的一个“拐点”,GDp增速将在今年达到峰值,2008年以后逐渐减慢。

然而也有专家表示了不同意见,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认为,消费对GDp的推动作用会越来越明显,“从去年至今,我国居民消费稳步上升,高、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收入保持着同步提高,消费增长会直接改善经济运行中产能过剩、效益不高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明年经济走势恐怕未必会低于今年,各方面经济指标也可能继续向好。”王小鲁表示。

大多数专家在讨论会上一致认为,尽管我国GDp保持着高增速,但目前宏观经济仍未走向“过热”。“即使明年经济增长率超过今年,达到12%甚至13%,也不一定就意味着经济过热了。”王小鲁表示,经济过热不过热,关键要看经济内在结构是否协调,而不能简单地以GDp增速是百分之几下定论。

“温和通胀是好事”

清华大学的预测报告为明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描绘了一条先扬后抑的曲线,报告预计,我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四个季度的增长分别为7.09%、7.60%、7.68%、7.52%和6.54%,价格上涨要到2008年中期方可见顶。

对于消费价格的走势,不少专家的意见与该预测数据相左,范剑平表示,国家经济研究所在Cpi方面的预测结果同该报告差别较大,经研所认为明年的Cpi相比今年将有所回落。

王小鲁认为,我国明年的价格走势可能有所下降。“到目前为止,带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还是食品,食品涨价会很快带来供给增加,虽然反映在实际中要有一个过程,第四季度Cpi可能仍会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明年食品价格很可能回落,Cpi也会下降。”他表示,“考虑到居民收入增加对物价上升的温和推动作用,我认为明年可能是一个温和通胀的状况,但通胀率不会高过今年。”

面对前三个季度不断攀高的Cpi数据,以及预测报告对于明年通胀率继续看高的预测,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不应当“谈通胀色变”。

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篇5

补充指南新增采购和动物福利指标

据GRi中国办公室总监惠宇明介绍,GRi报告框架由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指标规章、技术规章和行业补充指南组成。相较于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3.1全球通用版本,针对食品加工行业的补充指南在沿用其主题报告框架的基础上,融合了部分补充指标和新的绩效指标,以确保涵盖该行业的关键问题。

这些新增指标主要涉及食品加工行业介绍、采购和动物福利方面,如“符合可信的、国际认可的负责任生产标准的采购量百分比”,“不同种类和品种的饲养和/或加工动物的总数和百分比”等。补充指标则涵盖经济、环境、劳工实践及体面工作、社会绩效指标和产品责任等方面,如“不同种类产品供应链的管理和产品成分”等。

采购环节处于食品加工产业链条的起点,是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生产的关键。近些年食品加工领域频出的安全事件,如瘦肉精、地沟油、毒大米等,无一不涉及到行业的采购端漏洞。食品加工企业向社会公众披露其相应的采购信息,既是在敦促自身积极采购安全、优质原料,又向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传递着负责任采购的履责信息。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履责实践的开展。

动物福利则在食品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将企业责任上升到道德和保护动物权益的高度。动物福利指动物不应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即使是供人用作食物、工作工具、友伴或研究需要。食品加工产业链条的动物福利管理被视为这一行业的国际规范,尤其是对于从事出口贸易的食品加工企业。

在报告指南中引入动物福利保护,这有助于我国食品加工行业进一步提升责任意识,增强国际竞争力。早在1967年,英国便成立了“农场动物福利咨询委员会”,委员会确立了“免受饥饿、营养不良”,“免受恐惧和压力”等动物福利五大自由。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动物福利已经成为食品加工行业履责方向之一,甚至上升到市场立法层面。

促进食品企业报告编制规范与国际接轨

在会的讨论环节,有报告研究人士透露,我国食品加工企业在选择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时,主要考虑指南编制方的官方背景和推行力度,有出于配合政府政策的考量。

以食品饮料行业为例,社会资源研究所所长李志艳研究发现,2012年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有26家,仅有10份声明了所参考的编制指南,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和社科院所编制的报告指南为主,而国际主流企业所采用的GRi指南仅被引用2次。

据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可持续发展报告国际调查2011》统计,近95%的全球250强企业了可持续发展报告,其中使用GRi指南的企业占80%,16个国家的前100家大公司的报告比例为64%,其中69%使用GRi指南。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报告编制可同时参考多个指南,以增加其规范性和权威性。因此,GRi可持续发展报告《食品加工行业补充指南》中文版,也利于我国食品加工企业的报告编制规范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作为由联合国环境署等机构发起的非政府组织,GRi致力于通过提供引导和支持,使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化。自1997年成立以来,GRi联合商界、劳工界、非政府组织、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不断完善着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的报告框架。

《食品行业补充指南》是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目前投入使用的10个行业指南之一,英文版于2010年5月。在为期两年的制定过程中,来自食品加工类企业的20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与众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利益相关方开展过系统性对话,并获得了150位专家的评论和指导。

融合国际规则和本土企业建议

GRi报告指南专业性较强,在实质性、完整性、平衡性等方面均有严格要求,这能增强采用指南的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和专业化意识。但应当看到我国农业食品行业同国际水平的实际差距,因而各方需要参与到报告国际标准的制定当中,推动国际标准与本土经验相互融合,使GRi指南更好地应用于本土企业。

事实上,GRi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时,也不断征集本土专家、企业等各方意见,以融合国际规则和本土企业建议。在2012年G4全球意见征集会期间,关注贫困和农业发展的公益组织乐施会就召集了众多行业的非政府组织展开行业讨论,咨询关于G4标准的意见。乐施会同时是GRi利益相关者讨论小组的成员,GRi技术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乐施会希望推动国际标准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履责实践的了解。

专家建议推动食品企业有步骤、有区别地履责

2012年3月,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首次将“强化农业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纳入政策规划,要求逐步建立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其中,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开展了为期两年(2008至2010年)的三省(四川、辽宁、河北)农业龙头企业社会责任调研,并积极参与相关决策过程。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与技术室主任张照新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农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履责问题在于: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度较低,在土地、劳动力、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承受能力不足,政府相关部门的社会责任推进体系不够完善。“一方面应该推动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培训,推动他们做得更好,而不是单纯地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信息披露”。

张照新建议,应该有步骤、有区别地推动农业尤其是食品加工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报告:对于龙头企业,要明确共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和重点,建立并完善符合实际的报告制度;对于中小企业,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应加强履责观念引导,开展相应的社会责任和报告编制指导培训。

食品加工行业正面临着来自于消费者、政府、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方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要求。只有利益相关方善用各自角色,建立起多方沟通的协作方式,企业履责进程才能够稳步推进。

一些专家建议,消费者、媒体、公益组织等要强化企业披露履责状况的诉求。媒体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加强与政府、行业机构的沟通以更有效地获取企业产品和环境责任的披露信息,报道并分析食品安全生产案例,引导消费者树立更加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和权益保护意识。

据了解,2012年7、8月,《南方周末》主动与国家食品安全委员办公室、农业部、卫生部等部委协调,建立起媒体记者和有关部委司局级负责人就食品安全和农业企业报道方面的内部沟通。在关注于环境问题的非政府组织“自然之友”副总干事常成看来,加强投资人、消费者、采购商等所有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才能推动企业披露真实可靠的社会责任状况。

链接

《食品加工行业补充指南》(FpSS)新增指标

采购

Fp1根据公司采购政策,从供应商处采购的百分比。

Fp2经验证、符合可信的、国际认可的负责任生产标准的采购量百分比,按具体标准细分。

动物福利

Fp9不同种类和品种的饲养和/或加工动物的总数和百分比。

Fp10不同种类和品种动物,在生理改变及使用麻醉剂方面的相关政策和实际做法。

Fp11不同种类、品种及圈舍类型的饲养和/或加工动物的总数和百分比。

F912不同种类和品种动物,抗生素、消炎药、激素和/或促生长的治疗的政策和实际做法。

Fp13鲜活陆地、水生动物运输、装卸和屠宰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事件发生总次数和遵守自愿性标准总次数。

《食品加工行业补充指南》(FpSS)补充指标

劳工实践及体面工作

Fp3按国家说明,由于劳资纠纷、罢工和/或停工造成的工时损失百分比。

社会绩效指标

Fp4可促进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病、获得健康、营养、平价食品并改善穷困人群福利的任何项目和做法(实物捐助、志愿者活动、知识传递、合作伙伴关系和产品开发)的性质、范围和效果。

产品责任

Fp5由独立第三方根据国际认可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的产地生产的产品所占产量的百分比。

Fp6接产品类别,说明含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钠、添加糖较少的食品总销量百分比。

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篇6

在接受新华社驻外记者的采访中,联合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官员和一些国家的专家学者或媒体负责人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问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200g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摘自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2009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所有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人均收入大幅下降。而中国通过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保证了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确实非常了不起。中国的努力不但保证了自己的经济增长,而且增强了其他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

巴西实用经济研究所所长马尔西奥・波赫曼:中国的成绩与政府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应对危机能力最强并且最早走出危机的,正是那些政府组织能力强和公共政策合理的国家。中国政府在危机发生后立即采取措施,制定有利的宏观经济政策,组织所掌握的大银行为国内市场注入资金,确保了经济增长。

日本东京财团政策研究部研究员关山健:中国去年出台“家电下乡”和“汽车减税”等政策,拉动了消费增长。中国政府推出经济刺激政策,对迅速扩大投资作出了贡献。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对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摘自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比利时中国经贸委员会主席贝尔纳,德威特:中国政府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说明中国具有长远眼光。从长期来说,中国要想发展,光靠出口t恤衫是不行的,而是要生产一些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中国意识到应该发展生物技术、it产业,以及其他一些在未来会发挥重要作用的产业。

英国广播公司中文总监李文: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要改变地方官员的政绩观,改变政绩主要与GDp和财政收入增长挂钩的状况,不再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另外,要改变经济增长主要靠政府、国企投资及大量出口的模式,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这就需要对一些基本机制和政策作出根本性调整,同时解决一些结构性矛盾。比如说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减少民众的后顾之忧,鼓励出口型企业面向国内市场,加大开放市场的力度等。

“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摘自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我最感兴趣和看重的是民生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年,相对忽视了社会改革,也就是涉及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重视这些领域的改革与投入,解决民生问题,有助于中产阶级的增长,建立一个消费社会,最终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社会如果没有公平性,就会缺乏激情。

菲律宾《世界日报》主编侯培水:总理日前提出的“蛋糕论”令人耳目一新。如果能够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不但可以避免贫富悬殊,也可以促成“和谐社会”早日实现。医疗、教育、住房和社会公平,与民生息息相关。只有对这些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才能使人民生活得如同总理所强调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洪平凡:中国的居民消费之所以偏低,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支出相对不够,特别是在教育、卫生、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方面。这使得居民虽然收入提高了,但是不敢去消费。实际上,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使老百姓生活水平和品质能得到提高,而不是说GDp到底增长多少。

“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摘自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今年中国政府将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仍会有很多投资空间,而国内的内需还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我相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8%左右是非常有可能的。

关山健:近几年,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依靠的是强劲的内需增长及出口增长。对今年的中国经济来说,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克服放松银根的副作用。如果继续不必要地放松银根,就会出现房地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的危险。

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师朴信永:对中国而言,创造就业机会始终是最大的挑战。然后,需要强化国内需求的基础,并建立更强的社会保障网络。这样一来,人们才敢于消费。中国需要关注的另一个挑战是通货膨胀压力,我们已经在房地产市场看到一些迹象。因此,应适当调整货币政策,以防通货膨胀率增长太快抑制需求。

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篇7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分清买卖的关系。特别是对很多陷入销售困境的企业来说,销售是头等大事,是头等难题,因而怎么卖?怎么实施“卖策略”是围绕公司上下的不可回避的坎。

笔者所服务的国内大型医药上市企业,就遭遇到怎么卖的问题。

J企业是国内较早上市的医药保健品类企业,拥有的两大产品也较早占据了相关品类。然而近几年却销量表现平平。为此,公司围绕怎样卖大做文章:加送装、仪器促销、不断调整区域换人、持续不断的赠品促销、物料派送……折腾了两年,销量却不见丝毫起色。

公司老板不禁困惑,为何我做了这么多的工作,而且坚持了两年时间,销量怎么就不见起色呢?

通过笔者诊断,J企业一直围绕的工作重心都在“卖策略”上面,而对如何让消费者“买策略”方面,却动作迟缓。

铺货、陈列、促销、物料、拦截,这些都是属于“卖策略”。怎么卖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无非是让消费者在方便的地方购买,并购买多少,是属于销售部的职责。然而一个公司单一采用“卖策略”,是无法获得成功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时间稍长的品牌而言,而且,“卖策略”执行时间越长越彻底,对品牌的伤害会越大。

功效电视广告、功效报纸软文、终端形象广告、电视品牌广告、电台品牌口号、产品说明书,这些属于“买策略”,如何让消费者引起注意、产生兴趣、导致购买,这些属于市场部的职责。经验表明:一个公司如果“买策略”执行越到位,它离成功往往很近。

曾有不少所谓知名的广告策略公司算计并建议过:如果脑白金每年的广告投入减少一半,也未必对市场销量有多少影响,相反利润汇怎家不少,毕竟脑白金每年的广告投入是利润的n倍。换成一般无营销头脑的公司,这个建议也许会被立马采纳;然而,脑白金坚持按照费用投入产出的原则,无论央视卫视省台地方台报纸的价格怎样增长,他们的投入规模计划比例从未改变。因为他们知道,要让消费者持续购买,品牌的功效利益点、知名度、曝光率、形象这些元素必须持续不断向目标消费者灌输。

而J企业却走上与脑白金相反的道路。

因为具有了10多年的运作时间,两大品牌相对来说具有了较大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但由于后续的策略失误,两大品牌双双走向下滑。在偶然的单一采用加送促销装,而缩减广告投入后大获销量成功后,J企业便走向了坚决将“卖策略”进行到底的道路:

1.确定了旺季产品必须走“加送装”(类似于买一送一)的产品策略,目前“加送装”已占据了全年销售额的85%,等同于常规产品。

2.将所有销售不好的责任归结在销售人员。认为人(销售人员)是决定销售的关键环节。

3.仪器促销,面对面推广作为主要推广策略。

4.市场部主要职责为策划终端动销的活动并设计终端推广的相关物料。

5.尽可能缩减广告投入。

就这样,经过近两年的运作,不停换人找人、不停的上马促销赠品推广,销量勉强打了个平手,然而投入费用相对增加了20%。

面对J企业的成长的烦恼,笔者不由对这两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品牌感到深深的叹息。

无论是新品牌还是老品牌,光考虑“卖策略”,即怎么卖,而不考虑“买策略”即如何让消费者买,品牌是无法成长的,也是不可能做大的。新品牌可能由此走向早产的误区,而老品牌走向销量一落千丈的悲剧。

“卖策略”是锦上添花的,而“买策略”则是雪中送炭的。

针对J企业的现状,笔者经诊断后,做出了“买策略”为主,“卖策略”为辅的指导方针,并给出一揽子解决方案:

1,加强市场部职能,特别加强对消费者分析研究的职能,做好品牌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定位研究、广告效果测试等相关研究分析;

2,做好费用指导使用,建立符合公司现状的盈利模式。线上推广费用与线下推广费用分开,且不能相互挪用。

3,改变以“买赠”“变相降价”等自杀式的推广行为方式,节省相关费用,追加到品牌功能利益点的教育与投入上。

4,合理规划品牌投入并长期坚持,杜绝出现透支品牌、零高空投入的思想。

5,制定合理投入产出比例,做到每个季度合理投入产出。

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篇8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环境政策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念已经日益深入人心,人类逐渐认识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环境会计是推动组织重视环境保护、推行绿色经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环境会计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但是,与国外先进实践相比,仍然有许多不足,尤其是在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拟从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入手,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披露体系。

一、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已有研究成果综述

就笔者检索到的文献来看,我国学者对于环境会计的研究规范性研究多,同时也有少数实证研究成果。主要有王立彦教授对企业的环境意识、环境管理、环境会计等进行了问卷调查(王立彦等,《经济科学》,1997;《会计研究》,1998。),耿建新教授通过对30家上市公司1992-1999年的招股说明书的分析研究了环境信息披露问题(耿建新等,《会计研究》,2002。),李建发教授通过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对企业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企业环境报告现状与信息需求、企业环境目标等进行了研究(李建发等,《会计研究》,2002。),李永臣教授研究了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年度财务报告中的环境信息问题(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2005。),肖淑芳教授则分别通过对企业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对企业的环保意识、环境管理的认识、环境收入和支出的确认、环境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调查研究(肖淑芳等,《绿色中国》,2004。),和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的1000余家上市公司2002、2003年度会计报告中有关环境信息的统计调查,分析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肖淑芳等,《会计研究》,2005。)。从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我国社会、企业的现状来看,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信息披露不全面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披露比例偏低。统计显示,各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明显偏低。2002年和2003年,上市公司总体的环境信息披露比例只有34.39%和36.99%,几个强污染行业的披露比例都仅在50%至80%之间,重污染企业的总体披露比例也仅为55.75%和61.60%(肖淑芳等,《会计研究》,2005。)。

二是披露内容不全面。在进行了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中,大部分只是对某些会计科目中存在的环境信息做一简要说明,而未能在独立的环境项目中对环境信息进行反映;披露的项目也不完整,只集中在环保投资、排污费、绿化、环境相关认证等内容上。

(二)环境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环境信息大多数是以报表附注和董事会报告的方式对外披露,缺乏固定、规范的形式,使所披露的信息在行业间缺乏可比性。

(三)环境会计信息需求与供给存在差距

根据调查研究,企业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认为企业应当提供环境会计信息,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需求也非常强烈(民生环境指数调查,2005。),但是,从环境会计的供给来看,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在进行了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中,大部分没有按照《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要求披露相关信息。

(四)信息披露受国家法规强制要求多,自愿披露少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企业信息披露主要受国家法规强制,在环境会计处理中,也主要是环保投资、绿化、排污费等,企业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几乎没有,这也说明了目前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和谐环境意识急需加强。

二、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证研究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对上市公司2005年年度会计报告进行了研究,并在重污染行业中选取造纸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内容如下:

(一)披露比例

造纸行业的所有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例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造纸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百分比统计

年份2002(1)2003(1)2005其中:披露环境政策

企业数222227(2)27

披露企业数16172111(3)

披露百分比(%)72.1777.2777.7840.74

(说明:(1)2002、2003年数据来自:肖淑芳、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会计研究,2005,3:p48;(2)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分类统计,造纸业上市公司共29家,其中吉林纸业已经被苏宁环球改组,退出造纸行业,华光陶瓷主营业务中造纸所占比例较小,未列入统计。(3)披露事项中有环境政策、环境战略的公司,见表2。)

统计数据表明,在造纸这样的重污染行业中,环境信息披露比例仍然不是很高。特别是结合披露质量来看,只有40.74%的企业在环境会计事项外披露了环境政策、环境战略等。

(二)披露内容

2005年年度报告中,造纸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如表2所示,各企业披露项目数如表3所示。

表2:2005年造纸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统计

披露内容环保投资环保拨款、补贴与税收减免排污费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等环境政策及战略林纸一体化环保负债其他

披露企业数1777311654

表3:2005年造纸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项目数统计

项目数1项2项3项4项5项6项合计

披露企业数55450221

由表2、3可以看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1)披露事项主要是环境会计事项。这些事项由环境法规引起,并且导致会计要素的实际变动,一般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进入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对于难以计量的环境信息披露很少。(2)披露内容不全面,披露项目较少。由于没有设置专门的环境会计账户和环境报告格式,环境会计事项混合在其他经济事项中一并反映,除非企业在年度报告中予以单独说明,否则,报告使用者将看不到这些信息。例如,排污费可以说是造纸业的所有企业都会缴纳的费用,但是只有7家企业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了该事项信息。(3)披露方式不统一。有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的,有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的;同样在“管理费用”中核算的排污费,有的出现在对管理费用的项目披露中,有的出现在“经营活动支付的其他现金流量”项目披露中。

可喜的是,除了环境会计事项外,还有11家企业在董事会报告中提出了环境政策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战略,显示出部分公司管理层对环境保护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三)环境会计事项及涉及会计科目

研究发现,企业环境会计事项主要有环保投资、排污费、环境补偿费、环保融资、环保补贴等,就笔者所能从年度报告中读出的信息而言,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无形资产、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补贴收入、资本公积、专项应付款、可转换债券等。

由于没有相关会计规范,环境会计事项的核算显得比较混乱。突出表现在同一种事项所用的会计科目不统一,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例如,造纸业的林纸一体化工程,在年报中就出现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其他资产、无形资产等不同项目中。

三、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披露的环境分析及改善建议

(一)社会环境

由国家环保总局指导,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编制的国内首个环保指数--“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民生指数”表明,2005年度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68.05分,特点是公众环保关注很高,参与不强,反思不足,公众环保知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调查显示,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空气质量指数、垃圾处理等环保负面问题,认知程度较高,关注程度也较高;而对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等正面的环保问题,认知程度和关注程度则较低。目前公众对环保的认知存在明显偏差,认为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问题。事实上,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公众信息来源主要依赖报纸和电视,从其他媒介获取的信息较少。

(二)法律环境

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环境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我国在有关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非常少。目前仅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主要限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标时环境信息披露的规范,2003年9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在总则中提及应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发了“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等文件,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等有了较具体的规定。

(三)企业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意识不够。绩效评价尚未与环境绩效挂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缺乏主动考虑环境问题的直接动力,往往只是被动地对国家现有的法规进行应付,加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规范环境信息问题,造成了环境信息披露现状不令人满意。

以上种种因素决定了在我国目前的状态下,要将环境会计研究的成果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来保证环境会计的实施环境。

社会环境而言,要加强环境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有效需求,促使企业增强自愿披露的动机。

法律环境而言,一方面,要尽快出台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更多的法律、法规,尤其是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产品环境标准、工艺环境标准等。另一方面,要尽快出台会计制度规范现在已有的环境会计事项处理及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格式等。

企业内部环境而言,要加强环境意识,在企业绩效评价等方面加入环境绩效评价内容,促使企业加强环境成本和环境绩效的管理。

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实思考

(一)现实思考的影响因素

一是要立足于我国目前的环境法律法规的现状,会计制度要能够涵盖所有环境法规的要求对企业经济事项的影响,同时要能够体现一定的前瞻性。

二是要立足于我国企业的现状,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会计信息的记录、报告和披露的成本,尽可能满足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不能够完全照搬国外的现有成果。

(二)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及账户设置

根据肖淑芳等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肖淑芳等,《会计研究》,2005),我国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信息中,货币形式占主要部分,主要集中在资源税、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绿化费、环保投资等内容,而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企业涉及到的环境会计事项主要包括:新投资项目的环保设施支出、按现行法规要求的对原有设备增添的环保支出、排污费、专门环保机构的经费、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因违反有关环境法规而被罚款、因工作环境而对职工的特别补偿福利费项目、企业利用“三废”生产产品收入、企业利用“三废”生产产品获得的减免税收入、国家对环境保护成绩显著的企业发放的奖金、其他企业赔偿的污染损失、排污许可证交易收入、国家拨给企业的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环境治理贷款利率低于正常利率的部分、接受环境保护方面的捐赠收入、由于实行清洁生产减少交纳的排污费、环保技术专利收入等。

环境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加上目前尚不能科学地定义环境权益问题,因此,单独设立完全独立于现行财务会计体系的完整的环境会计要素和完整的环境会计报表体系目前而言是不现实的,因此,现实的考虑应当是将环境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动结果融入现行的会计体系中。可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首先统一现有的环境会计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不改变现有的总账账户,在一级科目下设置环境会计的二级科目,例如,在固定资产总账账户下设置“环保固定资产”二级账户,在管理费用中设置“排污费”、“专门环保机构经费”等明细项目;第二步,时机成熟后,定义环境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设置一级科目核算相关内容,将原来分散在各个资产、负债、收入、费用中的事项提取出来,归入单独设置的环境会计账户中。例如,设置“环保固定资产”、“环保原材料”等一级账户。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及格式

从形式上来看,我们不能盲目的照搬西方环境会计报告模式,而应当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报告方式,将理论研究成果逐步转化为现实。笔者认为,基于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实状况,应当将环境会计信息尽可能与现行的会计体系相融合,在现行的财务报告附注中增加单独一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同时,考虑到环境会计的特殊性,遵循重要性原则,这一项可以以独立形式披露。

从披露格式及内容上看,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由以下三个层次构成:

一是将融合在现有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中的相关环境会计报表项目单独提取出来,以货币金额表示;

二是不能进入现行财务会计报表体系的重要环境事项,可以用非货币形式的量化指标予以披露。如,废气排放总量和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

三是纯粹的环境信息,无量化指标,可以以文字形式表示,包括企业的环境政策、环境保护方针等等。

(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设计

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尤其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的要求,设计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格式及内容如下:

1、企业简介与环境方针

2、财务信息

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费用、环境收入、环境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入、环境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出

3、非财务数量信息

废弃物、产品包装、产品、污染排放量、再循环使用等信息

4、环境管理信息

环境治理、奖励、环保守法信息等

5、环境资源消耗

能源总消耗量和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新水取用总量和单位产品新水消耗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

参考文献:

[1]耿建新焦若静:《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初探》,《会计研究》2002年第1期。

[2]李建发肖华:《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现状、需求与未来》,《会计研究》2002年第4期。

[3]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王立彦尹春艳李维刚:《关于企业家环境观念及环境管理的调查分析》,《经济科学》1997年第4期。

[5]王立彦尹春艳李维刚:《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实务调查分析》,《会计研究》1998年第8期。

[6]肖淑芳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会计研究》2005年第3期。

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篇9

Gartner称,广告收入是并将继续是社交媒体营收最主要的贡献来源。预计2011年和2012年的社交媒体广告收入将分别达到55亿美元和82亿美元。广告收入中包括了pC、便携设备和媒体平板电脑等各种硬件平台上的显示广告和数字视频商业广告的收入。

Gartner高级研究分析师尼哈古普塔(nehaGupta)表示:“广告客户将开始从以前的‘一次性点击广告’向‘移动广告’转移,因此他们会将更多份额的广告预算投放到社交网站上。这主要是因为社交网站在社交分析公司的援助下已经能够开启用户之间的互联数据结构,映射好友列表、他们的评论和消息、图片和其他社会关系、联系信息和有关媒体内容。”

为了便于计算社交媒体的营收,Gartner分析师明确了‘社交媒体’的定义,社交网站具体包括以下几类网站:(1)因为与社区和社交活动有关的目的而创造、消费、推广、、发现和共享内容的网站;(2)内容通常以文本、图片或视频等形式体现的网站;(3)可能自成一个封闭或开放平台的网站;(4)表达的方向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

社交游戏的收入将在2011年达到32亿美元,2012年将增至45亿美元。这部分收入包括社交网站直接利用它自主研发的游戏从用户手中获得的收入,以及将网站作为一个平台借给第三方游戏开发商使用而获得的收入分成。

古普塔称:“我们发现社交网站在游戏创收方面发挥的是平台的作用。也就是说,社交网已经发展成社交游戏的平台。社交游戏最主流的盈利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广告创收,一种是免费模式。免费游戏获得的收入主要来自广告或内置现金交易。”

预计2011年和2012年的社交媒体注册服务收入将达到2.36亿美元和3.13亿美元。社交网站很少会收取注册服务费用,大多只针对高级服务收费。某些专业社交网站如Linkedin、德国的Xing和法国的Vladeo都会向用户收取高级服务费。

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篇10

关键词:日本;环境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24日

环境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的分支,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日本环境会计的研究是从90年代开始的,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环境会计发展相对迟,却十分迅速,目前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日本环境省对企业环境会计的定义是: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保障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良好关系,并高效率地推进环保事业,企业应了解自身业务活动的环保成本与效益,从而定量地加以测定,并向社会公众公开这些数据。环境会计明确表明企业环境保护活动的效率,以及经济活动和环保效率的关系。与国民环境和经济核算体系相比,企业环境会计核算是一个微观的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

一、日本环境会计发展的动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经济在迅速崛起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连续发生了三重县四日市煤尘事件和富士县神通川、新泻县阿贺野川和熊本县水俣市有机水银中毒事件。这些事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当受害者诉诸法律时,当事公司全部败诉。从此以后,各公司都转向了考虑环境因素的经营方针。

8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提出从生产和消费的源头上防止污染的战略规划,后又相继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循环经济等规划,目的就是要实现生产消费节能减排,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日本社会、民众和企业也逐步开始关心自身生存的环境,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消费者愿意使用可循环的商品,多数上市企业都要公布环境会计报告,社会从整体上对环境的识别能力增强。除此之外,日本还积极学习欧美等西方国家先进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会计报告制度等,为其环境会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

20世纪末,日本企业受到欧美国家绿色壁垒的影响,提出了向以“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最少废弃”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经济社会”转变。自此,日本开始重视环境会计的研究,如今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二、日本政府的环境会计促进机制

(一)多主体协作机制。日本环境会计是以国家政府部门(环境省)为主体,经济产业省、企业界、日本公认会计士协会和学术团体之间共同协作开展,几者间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环境省在1997年开始实施环境会计项目计划,组成了环境会计委员会,并于1999年了“关于环境保护成本的把握及公开的原则”。环境省指南注重于外部公开功能,而经济产业省环境会计指南注重于企业内部管理功能,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友好投资的决策方法、环境友好的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成本规划)、物流成本会计、环境友好的绩效评价系统和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计算。

日本公认会计士协会了“考虑环境因素下公司管理的环境成本信意的利用”和“环境报告书保证业费指南”等指导文本。公认会计士们必须承担起环境报告的保证工作。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进行深入调研。为促进企业环境会计实施的科学化,日本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报告,大大促进了企业环境会计的迅速推广。由环境省颁发的《环境会计指南》是日本第一份官方环境会计报告。编委员会中有高校理论研究者,有公认会计士协会成员,有行业协会的企业家等。从委员构成上就充分体现了协作和沟通。

(二)环境教育机制。环境会计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环境会计人才。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对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在日本各高校现在均设有专门的环境会计课程来培养本国的环境会计人才,以供给各单位对环境会计人员的需求。

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中小学就出现了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并配有相应的环保实践活动。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文部省又不断补充和完善中小学教学指导大纲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此外,日本大学的环境教育更加注重专业性,很多大学都设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专门研究机构。

(三)环境审计监督机制。为获得公众的认可,日本还非常重视推进企业环境审计监督。开展环境会计第三方认证。进一步树立企业的环保形象,扩大企业的环境经营成果。

目前,在日本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独立的审计机关或独立的环境监督机关,对包括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环境报告进行认证,以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可。为适应社会需要,执行环境审计的主体多种多样,有会计师事务所、环境检察部门、环境研究所、同业协会中的环境监查委员会、咨询公司等。审查的重点包括环境信息的正确性、报告内容的全面性、环境对策的适当性、环境工作的合法合规性。但由于环境审计至今尚未制度化,环境审计报告书的格式也并未完全统一。在此次调查中,编制环境报告书的1,160家企业中,有近17.8%的企业接受了第三方机构的评价或审核。通过接受第三方环境审查,既避免了企业不能如实和全面地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又促进了企业环境经营的改善,确保了社会公众的确认。

三、日本环境会计立法和相关准则的细化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为环境会计的推进实施奠定法律基础。迄今为止,日本已制定相关法律、法规7,000余种,并不断进行健全和完善,为推进环境会计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表1)

日本的环境会计在亚洲发展最快,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环境省的研究推广工作。日本会计界把1999年称为“环境会计元年”,原因是环境省在同年3月公布《关于环境成本公示指南》,意味着日本企业在环境会计实践方面跨出了规范性的一步,初步建立了环境会计框架的同时,也使得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得到了普及。

之后,日本环境省大量环境会计法规。例如,2000年5月公布《引进环境会计体系的指南(2000年版)》、2000年6月颁布《环境会计手册》、2000年7月委托日本公认会计士协会编写《环境会计指南》、2001年2月颁布《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会计绩效指标-2000年》、2001年5月《环境会计手册Ⅱ》、2002年3月颁布《环境会计指南2002年》、2002年6月颁布《环境会计手册2002年――为了理解环境会计指南2002年》、2004年修订、《环境活动评价计划(2004年版)》等。多项研究表明,环境省的《环境报告指南》对企业影响非常大,80%以上的日本企业参照该《指南》编制环境报告。

四、普及环境报告书

近年来,日本企业通过健全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为环境会计的开展创造了条件。明确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2002年环境会计指南》中,对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做出了规定。按照规定,日本企业对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5项质量要求:即相关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可核实性。其中,相关性强调对具有环境影响的重点事项必须进行专门的会计核算和报告。可靠性则突出诚信披露,强调实质重于形式,要做到公正与谨慎。这无疑与当今困扰全球会计界的诚信危机有关。

环境报告书已成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环境报告书是企业伴随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对环境影响程度及为消除影响采取自主行动的说明。它是将企业自身的环保方针、计划和业绩等对外公开,供有关部门、消费者和客户对企业环境会计乃至环境管理进行评价的资料。早在1994年世界产业环境协议会就提出了《环境报告书指导方针》。按照国际惯例,环境报告书的主要内容有4项:①经营方针与体制;②产品、制造工程的环境影响;③环境活动的财务开支;④可持续发展的课题等。

日本是从1997年开始实行环境报告书的。按照环境省《2000年环境报告书指南》的规定,环境报告书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基本项目(经营者序言、企业概要等);②环保方针、目标及业绩概况(方针、目标、计划、业绩、环境会计信息等);③环境管理状况(环境管理体制、研究开发、信息公开、规制遵守、社会贡献等);④降低环境负荷(状况及对策)。另据日本学者八木裕之对199家上市企业250份环境报告书的调查显示,近年来日本企业的环境报告书有3个明显趋势:一是每份报告书都详细拟定了环境成本、环保效果、经济效益的计量范围和计量标准;二是建立了与企业内部环境会计相联系的外部环境会计,或披露内部环境会计信息;三是披露与利益关系人相配比或信息使用者需要的环境会计信息。

日本最早的环境报告是1993年本田汽车与东京电力公司两家企业的。近年来,日本环境报告的公司数量直线上升。根据日本的地球环境战略协会(iGeS)调查,2001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1,400多家公司中,有297家发行了环境报告,超过了20%。2004年日本的上市公司和雇员超过500人的机构共有6,000家,其中约700家了环境报告。日本内阁于2003年3月《促进可持续社会建设主计划》中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50%以上的上市公司和30%的雇员超过500人的未上市公司,应环境报告(日本环境省,2004)。日本超大型企业环境报告的比重已居于世界第一位。

五、对我国环境会计的启示

(一)发挥政府环境管理的强制功能。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环保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法律、法规、准则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如体系不尽完善、内容较空泛、可操作性较差、执行力度不够等。2007年4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35号令,公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在该办法中,一方面强制规定有关行业的企业必须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另一方面也鼓励企业自愿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但从2008年度报表来看,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或内容并没有增多,为此,政府应该考虑加大这方面的执行力度,以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

(二)建立激励机制,发挥专业机构的指导作用。国外政府往往与会计专业团队合作,在技术规范上出台统一的标准,确保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政府1994年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为基本战略,标志着环境会计引起了政府的重视。2001年中国会计学会专门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为理论界提供了环境会计的研究平台。此后,我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和政府会计管理机构在环保方面作了一系列努力,但现行的用于指导企业会计与报告实务的一些法规和相应的会计与报告实务基本没有涉及到环境会计问题。对于上市公司也主要是针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有一些对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而对后续的定期报告则很少有环境方面的具体披露要求。激励机制是促使企业进行环境会计计量的一项重要基础。为此,应由国家环保总局或其他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予以奖罚,同时帮助企业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将环保绩效考核纳入企业负责人的有关体系中。

(三)建立环境教育机制,形成全民环境意识的终身教育。要加强环境教育法制建设的研究,通过深入、系统、有针对性的研究。确定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目标、宗旨及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制定环境教育的地方性法规,为全国的环境教育法制建设探索路径,提供经验。

(四)环境会计实务要尽早在上市公司实施。由于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比较健全,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相对也比较高,且需求公司信息的公众面广,公司的影响力大,因此实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当从上市公司做起。现阶段,当务之急是促使国内上市公司普遍实施环境会计,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在环境问题的核算、计量、报告上可关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财务会计模式。笔者认为,目前可以先对上市公司拟定环境会计披露的一般性要求和指导,这种要求应以简易操作为主。可以把污染企业进行等级划分,对不同的等级采用不同程度的要求,尤其是可以先在污染行业中重点试行,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到其他企业。而环境会计准则的制定则要待相关理论和实务研究成熟以后再实施。

(五)建立和完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中国科学院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我国经济成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拉动GDp增长的几乎都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由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未将环境资源的消耗和补偿列入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导致了GDp的虚增,国民经济的虚假繁荣。而环境会计能将企业在资源循环利用中发生的相关活动及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进行充分的揭示,进行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的核算,以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2007年初,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了我国第一个正式考虑环境损失的GDp估算报告。根据报告,我国需要8,40亿美元来清理2004年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相当于2004年当年GDp的3%。因此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应当共同关注和推动环境会计。同时,公开包括环境会计信息在内的环境信息,提供格式规范具有可比性的环境报告书,可以使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企业的环境行为有清楚的认识,使其决策更加理性。我国政府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规范本身起步较晚,但可喜的是我国企业一直坚持不断地探索与改进,特别是2008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使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有了法规依据,不过还未能有效贯彻落实。因此,环境信息公开在整体上还需要制度方面的提升和执行方面的监管。

主要参考文献:

[l]龚蕾.日本的环境立国战略与环境会计研究[J].新会计,2010.9.

[2]杨靖.日本环境会计的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