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烹饪专业的了解十篇对烹饪专业的了解十篇

对烹饪专业的了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13:08

对烹饪专业的了解篇1

关键词: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烹饪的学习亦然。烹饪的学习方式以前一直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存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开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始,烹饪的学习方式就有了一些改变,许多的中职院校都开设了烹饪专业。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尤为重要。只有一套好的程体系,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1黑龙江地区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

1.1黑龙江地区中职烹饪专业课程构成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至今,中职开设烹饪专业的课程是由以下学科构成的,大致上分为三类,分别是基础文化课、烹饪基础理论课和烹饪基础实践课。

基础文化课的包含的课程内容包含《数学》、《语文》、《外语》、《化学》、《计算机基础》、《政治》、《体育》、《无机化学》等。烹饪基础理论课包含的课程内容包含《烹饪原料知识》、《烹饪概论》、《饮食营养与卫生》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烹饪基础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包含《烹调技术》、《面点制作技术》、《冷拼与食品雕刻技术》、《刀工加工技术》、《勺工技术》等实践课。

1.2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成的不合理之处

1.2.1在黑龙江地区,中职的课程体系的构成是为了与高职衔接,并不是为了学生走上社会。在三年制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中,第一学年度的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大约是2:1。第二学年度的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大约是1:1。这样这样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因是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旅游烹饪学院有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做为烹饪专业在黑龙江地区唯一的高职院校,中职学生是能够考入继续深造的。但在考试的时候基础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分数比例为1:1这就是中职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基础文化课的课时比重居高不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1.2.2烹饪专业课程课时过少,导致学生竞争力过低。众所周知,烹饪这门古老的学科除了理论知识,实践练习是最重要的,刀工、勺工、食品雕刻、拼摆、面点等烹饪技术都是要通过长期练习才能达到效果的。而在基础理论课时比重过多的前提下,学生没有过多的专业基本功练习,导致学生在学校毕业时如果不进入高职进行学习,进入社会时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1.2.3师资力量匮乏。在许多中职烹饪专业中专业教师匮乏,一个教研室最多只有两到三名专业教师,导致专业教师讲授的科目过多,既要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要讲授实践课程,使得专业教师压力过大。从而在教学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针对黑龙江地区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建议

2.1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针对不想上高职进修的学生)

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与深入企业的调研,在资深同事共同研究后,总结出一套适合中职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见表1。

2.1.1公共基础课开设的意义。公共基础课的开设,让学生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既能学习到相关的国家法律知识、掌握专业的职业道德与操守还能强健体质为以后步入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2.1.2专业核心课开设的意义。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通过专业核心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校期间,循序渐进的学习到与本专业相关知识,学生从烹饪原料的地产、种类、特性、质量鉴定、储存与保鲜等相关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各类烹饪原料制作各式菜肴。还能掌握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平衡膳食与营养食谱的设计原则,了解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卫生要求以及合理烹饪的意义。能够融营养卫生知识于烹饪技艺之中,烹制出符合卫生、营养和感官要求的菜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熟悉菜点色彩的感情含义和味觉表现力,了解食用色素的种类和食用原则,掌明确图案的造型法则及在菜品装盘中艺术表现形式,握常用的花鸟、鱼虫、等得基本画法,具备一定的动物、植物的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及审美能力,为烹饪工艺造型制作奠定基础。专业核心课的开设充分符合了现代餐饮企业对中职学生的用工要求,让学生把学校学习的课程充分带入工作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1.3专业技能方向课开设的意义。专业技能方向课的开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学习到餐饮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冷拼与食品雕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宴会冷拼制作技艺及食品雕刻基本技法。能独立完成菜肴美化、常用冷盘的拼摆和花、鸟、鱼、虫风景建筑的雕刻,又可以学习到烹调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操火候、调味、初步熟处理、挂糊、上浆、装盘和制汤等基恩能够的基础理论。明确常用烹调技法的定义和常见菜肴的制作流程,掌握勺工技能,能合理运用烹调方法烹制常见菜肴。既能全面掌握烹饪专业全部技能,又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专业进行明确的学习,为以后进入餐饮企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我们还开设了西式烹调技术这门学科,《西式烹调技术》既可以独立称为单独学科,又可以作为《中式烹调技术》的辅助学科。《西式烹调技术》作为独立学科可以让学生了解西餐发展简史及西餐厨房的组织结构,明确西餐主要菜式及特色,掌握西餐厨房设备和工具的功能和使用与保养方法,掌握各类菜肴的原料配比与制作方法,能独立完成常见西餐菜肴的制作。作为辅助学科,可以让学生将中式烹调和西式烹调的特点进行优化组合,互相取长补短,开拓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在进入企业时快速融入企业,融入工作岗位。

在这套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我能够有效的将理论、实践、素质、技能诸多方面的教学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2.2针对想到高职进修的学生建议

针对在中职学习后想到高职进修的学生,有两个解决方案,第一方案,现在所有中职院校都针对全省招生,在哈尔滨的某个中职院校单独设立一个烹饪班级,针对想考高职的学生,按照最初的课程体系授课。第二方案,在现有的所有中职学习前两年,在第三年转入指定中职复习备考。但是此方案对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建议使用方案一。

对烹饪专业的了解篇2

一、中职烹饪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对烹饪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仅有烹饪技巧而缺乏烹饪工艺的烹饪从业人员日渐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相适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学生烹饪技巧与烹饪工艺的协调发展,成为中职学校烹饪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在中职烹饪教育中渗透工艺美术课极为必要。

(一)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面临新的改革。直面中职烹饪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烹饪工艺的欠缺是制约学生烹饪能力全面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在中职烹饪教育中渗透美术教育,是强化烹饪教育实践性,提高烹饪实用性的有效举措。

(二)是提升学生烹饪工艺的有效举措

当前,中职学校的烹饪教学大多重视烹饪技巧,采用师徒模式,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仅限于达到一般厨师水平。但现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公众不仅从色香味方面对饮食提出要求,往往更注重视觉欣赏的感观享受。

烹饪美术涵盖烹饪美术的基本知识、图案构成及写生变化、图案的拼摆及酒席菜肴的设计、食品雕刻艺术等,要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强化学生烹饪技巧的同时,可通过工艺美术课程的引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得学生的烹饪能力更符合市场和公众的需求。

二、中职烹饪美术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完善专业课的课程设置

适当开设基础美术课,培养学生完美人性和热爱自然的健康情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形成创造性智能和技能。着重落实烹饪美术课,增强学生对菜品造型的把握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让他们将美术知识灵活运用到烹饪工艺创作中,使热菜、面点、冷拼等的造型更美;提高学生对菜肴的色彩搭配的把握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

1.教学内容要与专业对接。虽然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受食材及饮食卫生的制约,烹饪工艺美术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烹饪工艺美术的教学内容必须结合烹饪专业要求,表现的形象要简化、概括,色彩搭配简洁,并且以图案的表现形式为主。具体教学中,重点教学内容是烹饪图案、烹饪色彩、传统特征图形等。

2.课程设置要结合学生特点。中职生在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学习习惯、审美意识、创意设计等方面存在不足。他们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绘画基础较差。二是一些学生对目前流行的动漫比较感兴趣,而对传统绘画和相关艺术如传统图案、民族民间艺术了解不多。三是一些学生文化素质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四是学生在课后的主动性练习有待加强。如食品雕刻、课堂训练的时间较短,如果课后不加强训练,学生对对象的基本特征、形态、比例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五是学生实践能力较弱,融入工作岗位比较慢。由此可见,在烹饪工艺美术的课程设置时,应结合专业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加以安排。如,以学生感兴趣的动漫卡通造型及传统的龙凤图形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方法,使其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乐趣。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1.要重视学生表现力的培养。很多时候,学生会突发地产生一些不错的想法,但就是不能及时完整地表现出来。因此,要加强训练,让学生掌握美术的表现规律。烹饪原料经过改刀后能够生成各种美观的花形,如:“爆鱿鱼卷”、“炒腰花”,就是经改刀加热后卷曲成美妙的形态,增进人们的食欲。又如:用剞刀法改刀对家禽的胗、肝,海产品中的鱿鱼进行处理,为烹饪主题的表达打下基础。

2.加强构图搭配训练。构图普遍地存在于烹饪创作中,图形的整体要通过食材及盛具的结合体现出来。如:冷拼的造型,往往是在一个好的创意下,通过创作过程中的切、配、组、摆等技法形成。为了使烹饪菜肴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实践中,经常采用花卉、动物和风景等图案,通过图案与菜肴的组合,达到优化菜肴视觉效果,给予人赏心悦目之感的效果。实际授课中,可由教师带领学生从简单的圆形、方形等自由纹样、填充纹样、角隅纹样设计为主,再将图案与烹饪菜肴结合,利用果盘、糕点等反复练习,重点教授学生掌握独立式、对立式、圆周对称式和旋转式等图案排列方式,如:果蔬、鱼虾、禽蛋等原料在冷拼和热菜设计中的配合使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写生为基础,进行图案写生变化、结构和组织形式规律、图案创作、图案装饰色彩的练习,掌握图案设计的原则。

3.要注意色彩修养的培养。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与色彩有关的知识,都可以深化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进而影响到烹饪菜肴的水准。在烹饪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将食品色彩的共性和特性、冷暖色的搭配在烹饪中的运用及不同烹饪手法对菜色的影响等,譬如大虾烹前是灰色,蒸后变成金红色,西红柿、洋葱、枸杞等暖色原料与大蒜、白菜、豆腐都冷色原料有着明显的对比性。尤其是素食烹饪,更应强调色彩的搭配,通过冷暖色调的协调,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烹饪造型是将艺术之美展示于烹饪之上,是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我国烹饪自古以来就“以形写意”、“形神兼备”,使烹饪造型生动有趣、师自自然,体现时代需求和民族特色。当前,烹饪界虽然创新了不少艺术菜点,但不少菜点的造型单调、只注重菜点的娱乐效应式,使创新菜与社会发展主流格格不入,或毫无实际价值。因此,烹饪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烹饪从业人员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如进行一些著名的绘画、建筑、古典音乐等赏析。

(四)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

对烹饪专业的了解篇3

因为挚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奋斗。在烹饪学习过程中,我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和努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各项学业。更让我高兴地是,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留校任教,成为一名真正的烹饪教育工作者。

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为人师表,就要不断自省自强,勇攀高峰。“烹饪是一门科学,它蕴含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健康的营养理念;烹饪也是一门艺术,它承载着精湛的烹饪技艺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是我对烹饪的领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烹饪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还要有过硬的烹饪技能。任教后,我又先后在扬州、南京、淮安等地拜师学艺,有幸得到了胡长龄、杨继林、王立喜、王树华、吴志华等著名烹饪大师的指导,使自己的厨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逐渐在淮扬菜领域乃至中国烹饪界有所建树。1997年后,我多次被邀参加国内外大型烹饪赛事和烹饪行业活动,并屡获殊荣,如:亚洲曼谷烹饪大赛金奖、马来西亚第四届世界中国烹饪大赛特别金奖等。同时也获得了行业协会颁发的诸多奖项和称号,如:中国烹饪大师、扬州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淮扬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烹饪国际评委、江苏省餐饮行业领军人物等等。

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得到了行业协会和同行们的认可,我自然觉得高兴和自豪,但我同时也很清醒。作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学术科研是我本职工作,我选择淡漠名利,宁静为学,潜心育人。一方面,我一直坚持承担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及海外留学生的一线教学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业务精、能力强、素质硬的烹饪本、专科及研究生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师徒传承的传统方式,接收了31名厨界精英为徒,言传身教,授艺解道,培养了一批餐饮业的新星和淮扬菜系的继承人。

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学,我不断地致力于烹饪科学、中国餐饮标准化及智能化研究,推动烹饪学科和产业的发展。我先后主持并参与了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的研究。2006年10月8日,我参与研制的世界第一台“中国菜肴烹饪机器人”爱可面世,推动了烹饪过程自动化、烹饪菜肴标准化、机械化的进程,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表彰。

对烹饪专业的了解篇4

关键词:烹饪专业;始业教育;军训;讲座

中图分类号:tS972.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对于烹饪专业教学来说,培养烹饪专业学生素养,从而培养出更适应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应该是烹饪专业学生培养不可小觑的问题。

因此,做好烹饪专业学生入学后的始业教育尤为重要。

本文笔者主要从研究现状分析研究可行性,并从烹饪专业学生存在问题和当前烹饪专业始业教育问题入手,研究出适合烹饪专业学生的始业教育策略,使烹饪专业始业教育能在教学和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当前烹饪专业始业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一)烹饪专业学生存在问题

1.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对文化课认可度不高

烹饪专业的学生现阶段都是由文化课成绩较差,对于初中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大的抵触情绪,对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教学安排了解也不够。

2.自律性较差,纪律观念淡薄

烹饪专业的学生通常在初中阶段的自我约束能力上表现较弱,而这个缺点也成为了部分初中毕业就踏上社会工作岗位的学生致命的能力短板。

3.对自己选择的专业了解较少,学习方向性不强

烹饪专业新生进入学校后通常对对烹饪专业的认知还停留在消费者角度。从而导致学生对自己学习专业的方向性不够明确,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无法做出准确的设计,以至于在真正工作后稍微遇到挫折和困难或是与理想不符的情况就选择逃避和改行。

(二)烹饪专业始业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1.开大会,笼统介绍各专业情况

由学校统一组织新生进行统一开大会形式的始业教育,会议形式比较单一枯燥,注重形式,在烹饪专业介绍上也是一带而过,效果则普遍不够理想。

2.始业过程较短,偏向在校期间的学习管理

学校在烹饪始业教育过程中,较多的是由学校的主管行政领导和分院领导进行组织讲课,所讲的课程也一成不变,偏离了烹饪以技能和实践为主、设立职业规划的主导方向

3.课程结束后学生对自身定为及方向不清晰

在始业教育结束后回过头询问学生,大部分烹饪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认知还是十分模糊,对今后的发展还是一无所知,始业教育基本没有达到较好的效果。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没有后续跟进的相关工作,始业教育延续性不够

一般在新生开学以始业教育大会后就没有后续的工作,既没有跟进和巩固通过始业教育形成的好的效果,也没有继续了解始业教育对学生和学校管理形成的作用和适用性并加以改良。

二、做好烹饪专业始业教育对策

针对以上不足笔者认为烹饪始业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比较具体的职业教学内容,做得好能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后的始业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做好:

(一)入学抓形象,职业观念先入为主

烹饪新生报到伊始,他的始业教育就应该开始。首先需要根据专业特点来对个人形象及着装进行统一要求比如:

1.烹饪专业的学生男生头发必须齐眉、过耳、高于领

2.男生不带戒指,耳钉等影响实践操作卫生等物品

3.告知在上课期间统一着职业服装

4.告知上课统一排队进入教学实训区,真正让他们意识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教学理念。

(二)军训抓纪律,职业素养初养成

1.通过军训将强学生的整体纪律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2.在军训期间结合本专业的职业特色进行专业特色鲜明的职业化训练

(三)讲座抓特色,职业目标早制定

根据专业特色开展相应的职业讲座,提高学生的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形式力求多元化。

1.烹饪专业的始业讲座可以在场地上首先进行创新,借用星级酒店的场所进行教学讲座,对学生的震撼力会比较强,而且收到的效果成倍增加。

2.始业教育应由专业教师进行讲座,可以系统的讲授专业特色和课程设置及未来发展方向,并且通过始业教育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专业教师,意识到老师在行业中的地位,学生会带着崇拜、尊敬的心态看待老师,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3.在始业教育过程中纵向介绍行业的发展规律,及本专业的岗位设置及人事结构,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为学生更好的定位自己打好基础,设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位置。

4.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或酒店相应岗位负责人进行讲座,可以邀请酒店行政总厨等和行业高度相关的领导进行讲座,为学生讲述岗位特色、个人经历、描绘个人职业发展前景,直接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激情。

5.邀请一些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讲座,这些毕业学校和新生起点相同,比较容易和学生拉近距离,更容易将这样的学长设立为自己的榜样,从而加快了设立职业规划和岗位目标。

(四)后续抓成果,及时追踪巩固成效

当前始业教育多数留于形式没有很好的注重实效性,而教育结束后更多的是一带而过,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后续追踪体系,对于始业教育的真实成效也无从考究。所以在做好前面的一系列工作,最后还有有一套完善的追踪评估内容才能对始业教育的形式进行一个准确的判断,发现优缺点并且可以进行后续的整改,使之更加完善。

1.班级综合测评法

在烹饪专业中指定一个班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不定期考察,根据该班在校期间的卫生、纪律、实训技能、职业素养等项目综合评分进行分析,寻找该班在始业教育前后的差别。

2.个体询问法

在测试班中需找几名同学,针对该专业的一些职业问题及个人职业规划进行询问,测试学生在始业教育后是否真的对该专业有本质上的认识,是否对专业的热情度有所提高。

3.教师咨询

对该班的班主任及主要任课教师进行了解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对专业热情的程度,并通过他们继续在平时的课程加以引导。

三、研究烹饪专业始业教育对策的意义

始业教育对于烹饪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职业目标设定以及职业认知的开始,更是其告别原有应试学习模式,面向职业化学习及了解今后从事行业所需素质和技能的一个衔接,既提高了烹饪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使烹饪学生更加自发的去学习去热爱自己的专业,又为广大餐饮企业提供了个人素质及职业素养过硬的企业员工,同时又稳定了学生行为和情绪。因此研究出适用的始业教育对策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哲.班主任如何做好新生始业教育[J].职业技术,2011(6):78-79.

[2]彭焕梅.谈中职班主任新生工作实践[J].内江科技,2012,34(1):188-189.

对烹饪专业的了解篇5

与悠久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国烹饪实践相比,中国烹饪理论显得是这样单薄,几千年来中国烹饪的实践,从最原始的烹调方法和最简单的品种开始,已经发展到今天这难以数计的精细佳美的菜点品种,可是中国烹饪的理论呢?只能从散见的典籍史册当中去寻找。应当感谢如谢枫、虞宗、袁枚等给我们留下了古代的食谱以及许多颇有见地的烹饪理论之谈,使我们今天尚能有所参考、有所遵循。

应该说,中国烹饪理论真正的建立起来,是近二十年的事情。为满足烹饪技术教育的需要,有了技工层次乃至大专层次的教材,以《中国烹饪》为代表的诸多卓有见解的文章,传播了烹饪的理论和知识,全国性、地区性的赛事活动、交流活动提出了许多理论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知识的发展又为烹饪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在此基础上经过以烹饪教育队伍为主体的烹饪理论工作者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奠定了中国烹饪理论的基础,构造了中国烹饪理论的基本框架。

然而,随着中国烹饪理论的逐步建立并完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便日益突出的摆在了我们面前,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烹饪理论体系的不完善。中国烹饪其内容之博大精深,远非现今烹饪理论所能涵盖。面临中国烹饪实践的大海,中国烹饪理论外延上的局限性就显而易见了。就烹饪技术本身来讲,研究烹饪原料与菜点风味特色的关系,烹饪原料加工性能及其合理、充分科学地利用,烹饪原料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总结研究中国烹饪基本工艺经验,在此基础上探索、揭示中国烹饪基本工艺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就烹饪做为满足人类饮食需求手段,从生理学的角度研究其食物原料加热变化后与人体营养需求,人体健康的关系,其中包括中国传绕的饮食养生学与西方现代营养学、卫生学两个方面内容;从饮食文化角度研究烹饪与满足人们高层次饮食需求的一般规律,其中包括烹饪美学理论、宴席理论、饮食服务理学理论、饮食环境、气氛与饮食内容相互关系的理论,从培养中国烹饪技术人才的角度,研究厨师的职业特点和一般工作规律,厨师成长的基本素质、条件、外界环境及其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从经济的角度,研究中国饮食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经济规律,从烹饪手段利用的角度研究烹饪器具机械与烹饪工艺,菜点风味特色的相互关系等等。上述罗列之内容,并非概括烹饪理论体系的全部内容,旨在说明,中国烹饪理论应该是一个具有极大包容量的科学体系,各学科、各门知识之间应相互融合,彼此成为中国烹饪理论体系中的有机构成部分。

其二,烹饪理论游离于烹饪实践之外,缺乏应用性的研究,如果仅从量的方面去看中国烹饪理论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更重要的中国烹饪理论的质的含盘。就目前中国烹饪理论研究的现状看,其中一部分是对中国烹饪古籍的整理和挖掘,一部分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对烹饪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毋庸置疑,这些工作正构建中国烹饪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正是由于广大烹饪理论工作者这些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后理论研究的基础。但是我们应认识到烹饪理论从本质上属于自然科学理论的范畴,研究微观的烹饪理论,应该也必须能用来解决微观的实践问题,研究宏观的烹饪理论,应该也必须能用束解决宏观的实践问题,如果仅仅强调理论高于实践,而忽视甚至否认理论又必须回到实践之中这样一个基本问题,理论研究将是十分可悲的。笔者欣喜的看到《烹饪科学与加工技术》一书与《中国菜系及其比较》一书,两书的作者都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或是能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知识,或是运用社会科学理论对烹饪实践中所提出的许多问题进行有条有理的分析,读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深感大有裨益。由此看来理论游离于实践之外,缺乏应用型的理论研究,正是导致理论与实践相互脱离的深层次原因。

其三,烹饪队伍的构成。长期以来中国烹饪是以以师代徒这样一种方式延续和发展的。以师带徒做为一种烹饪技术教育的形式长期延续下来,其进步作用自当肯定,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它的随意性,使得这种教育形式只能是经验和技艺的传授,没有也不可能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正是这种以师带徒,代代相传形成了烹饪技术队伍的主体,其理论的修养自是可想而知了。另一方面,做为烹饪理论研究的主体力量则是一批有志于烹饪事业的文化人,这些人在总结整理烹饪典籍,构造烹饪理论的框架,推动烹饪事业的发展无疑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四,经济的因素。烹饪理论的研究源于实践,又需回到实践之中,这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也就是说必须有一定的投入。因此,那些为数很多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饮食企业不可能承担此项任务。而那些培养各级烹饪人才的学校,因其经营的捉襟见肘,也同样无力独自完成应田型烹饪理论的研究工作,国家又无专门研究机构。经济的因素严重的影响了烹饪理论的深入研究。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广大的烹饪工作者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是,这种展的速度和前进的历程是何其的缓慢而又艰难。

目前中国烹饪正面临着世纪性的挑战,烹饪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已刻不容缓的摆在我们面前。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以下基本途径。

一是在烹饪实践中寻找问题,丰富烹饪理论研究的内容,深入烹饪理论研究的内涵,完善烹饪理论的体系,用烹饪本身的力量来武装广大烹饪技术人员,以其引导中国烹饪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是强化烹饪教育,改革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卓育成效的烹饪人才培养机制。迅速的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而又掌握相当烹饪技艺的文武兼备人才,以改善现有的烹饪队伍状况.

对烹饪专业的了解篇6

【关键词】烹饪本科专业试验设计与统计重要性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tS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49-01

一、引言

《试验设计与统计》是研究数据信息处理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的一门课程,对于科学研究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因此在生物、农学、医学、化工、经济管理等很多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近些年来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也广泛开设了这门课程,实践表明对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烹饪本科专业开设《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的还不多见。[1]本课程作为对数理基础要求较高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感觉枯燥,缺乏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基于此,本文对在烹饪本科专业加强《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的重要性及有效的课堂教学措施进行了分析。

二、烹饪本科专业加强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的重要性

对于学习烹饪专业的本科生,有别于普通的技校或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继承祖国烹饪的精湛技艺,也要掌握对传统烹饪进行理论研究的本领。烹饪本科专业的学生在课程安排中往往都是兼顾传统烹饪技能技法以及现代食品科学理论,所以在中国传统食品的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要发挥这一优势,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而对于烹饪专业的本科生来讲,科研能力恰恰是一个短板,主要表现在对于试验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方面的能力不足。所以在烹饪本科专业中加强《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的教学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在我国高校的烹饪专业中《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基本都是属于选修课的范畴,但无论是教学管理人员还是教师都应该重视这门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学生更应该把这门课当做是进行科研的重要工具认真的学好。烹饪本科专业中《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数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正交试验设计等。在烹饪专业中,该课程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还包含烹饪专业领域中数理统计知识的实践展现,对烹饪本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笔者通过对部分高校烹饪本科专业开设的《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分析发现,存在着一系列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1)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对于以实践为主的烹饪专业学生在学习上适应起来较困难。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在面对该课程时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制定何种学习目标;2)学生对《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在烹饪本专业所体现的价值认识不足,这和学生尚处于理论学习阶段是分不开的;3)《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教学过于传统化和模式化。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造成学生的兴趣缺失,提不起参与学习的积极性。[2]

三、在烹饪本科专业加强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措施

1、“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使用

由于《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师更应该结合自身的科研实践,为学生打造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因此,“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使用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在教师对相关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专门安排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讨论,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还可以结合自身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进来,对获取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3]这样,就很好地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也提高了他们综合动手能力的运用。在这种“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使用中,学生还可以加强对统计理论的理解,巩固了课程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欲望。

2、案例教学法的科学使用

在烹饪本科专业的《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方法无疑是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深入结合的最好方法,其对于学生深刻理解统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案例教学法往往具有生动、形象的特征,让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枯燥的理论教学课堂。由于《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的本质所决定,教师在课程上往往会进行过多的公式推导,这种形式的授课对于数学基础相对来讲普遍较差的烹饪专业学生来说,很难提起他们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在案例教学方法的模式下,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案例的解决中去,引导学生利用课程中的基本原理进行案例问题的解决。例如,科学试验研究步骤和程序,借助常见的试验内容为实例,就可以实现抽象的统计原理转变为学生熟知的感性的具体事例。学生不仅在其中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对烹饪专业相关知识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另外,采用案例教学法还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使用统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容打好基础。

3、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

现代教学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作为基础理论课程,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教学材料的有机融合,促进不同统计方法在案例中的有效展示。信息量大、形象生动、具体化,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作用很大。同时也能减轻教师工作强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和多媒体教学相比,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也有其独特优势。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消化,理解多媒体教学内容,是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有益补充。经过实践证明,在烹饪本科专业的《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中应用这种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烹饪本科专业中加强《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教学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烹饪人才,弥补人才需求的缺口,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课程和专业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理论性较强的《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以培养他们实际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曾祥云.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建设思考[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6(1):40-42.

[2]周鑫斌,赖凡,刘峰.《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42-16043

对烹饪专业的了解篇7

【关键词】烹饪专业外语教学改革

高等学校烹饪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在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一个懂得现代化知识、综合素质高的后厨经营和管理者。高等学校的教学设置不再是过去以技能为主的专业教学,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尤其是忽视烹饪类学生专业外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融合趋势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酒店集团加速在全球扩大和推广其旗下的品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如今,高星级酒店在中国经历了中低品牌引进阶段、中高酒店管理集团品牌竞争阶段到酒店管理集团奢华品牌和多品牌战略阶段的发展。

近三年以来,世界知名酒店管理公司瞄准了中国广阔的酒店业市场和酒店劳动力市场,大力推进奢华品牌酒店和高星级酒店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并迅速形成了奢华和高星级酒店圈,其中以三亚为核心的华南区域和苏杭为代表的华东区域最为明显。截至2008年,全球排名前十位的酒店管理集团全部进入中国酒店市场,并在未来的3-5年内迅速复制和发展旗下奢华和高星级品牌酒店,在这种趋势下势必对后厨人员专业外语要求显得尤为突出。

1烹饪专业学生专业外语教学时注意的特点

1.1充分了解烹饪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

很多高等院校烹饪专业的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外语水平一般,尤其是在口语应用方面更是难以启口,因此在烹饪专业外语教学的时候必须清楚了解学生的外语水平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有效地帮助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1.2选择正确的外语水平考核方式

外语水平的测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翻译法测试阶段、以托福为代表的标准化客观试题阶段和以雅思为代表的侧重于言语用的交际法测试阶段。高等学校培养烹饪类大学生一般都是应用性为主的教学,重在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烹饪专业外语的教学也应该注重语言的综合应用和交际。因此选择适合这个培养目标的考核方式尤为重要。

1.3循序渐进教学方法得当

高等学校烹饪类专业学生的类型大致分为三类:全国统招应用型本科、全国统招专科、对口高职。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特点不同、语言水平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但是整体说来外语水平还不高,需要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1.4增强趣味性和专业性

烹饪外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很多趣味性强和专业性强的知识点进行模块学习。结合具体的烹饪专业知识、烹饪原料加工的特点、烹饪方法进行学习和举一反三练习,将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外语课的互动。

2烹饪专业学生专业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烹饪专业外语当作外语专业进行教学

绝大多数教授烹饪专业外语的老师是外语科班出身没有进行过烹饪专业学习,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难以跳出固有的外语专业教学的模式,忽视了授课对象是非外语专业,更忽视了这些是烹饪专业学生,学习的是应用性强的烹饪专业外语。烹饪专业外语和大学公用外语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仅仅是学习的内容主要以烹饪相关为区别。

2.2烹饪类专业学生底子薄基础差

烹饪类专业的学生整体外语水平基础较差,学习的焦点和主要关注点在于烹饪专业主干课和烹饪专业基础课,忽视专业外语的学习,轻视专业外语在目前大环境下对职业规划和自身发展的作用。多年的外语学习没有收获,使得他们对专业外语也没有学习兴趣或者学习吃力。

2.3烹饪专业外语教学重应试轻应用

由于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影响,目前很多学校专业外语课程依然在教学和考核时重在客观题的应试测试,忽略了专业外语的应用特点,淡化了专业外语沟通交流交际的功能,使得学生实际外语交流能力不能真实体现。

2.4烹饪专业外语教材缺乏

目前市面上的很多烹饪专业外语教材缺乏专业性强、符合烹饪专业流程的专业外语书籍。很多烹饪专业外语书更多的菜谱菜名翻译书籍,也有部分简单涉及了专业的外语书籍,总体说来缺乏系统的专业的通用的烹饪专业外语教材,使得烹饪外语的教学五花八门,甚至还有很多专业词汇和翻译错误。

2.5烹饪专业外语教师不懂烹饪专业

烹饪专业外语实际上是以烹饪专业知识为主线,以外语运用为工具的一门双语课或者专业课。但是符合这门课教学的“双通”的教师却很少,外语教师不懂烹饪专业,烹饪专业教师不懂外语或者不精通外语,都导致这门课不完美,教学效果差。

3烹饪专业外语教学改革思路

3.1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外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词汇积累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复杂的语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在一定专业知识范围的不断实践和反复训练是可以提高的。因此,烹饪专业外语在教学初期(一般为两个学期),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得他们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获得成就感,通过小游戏和简单情景对话及时肯定他们学习的成绩,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烹饪专业外语的信心,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烹饪专用外语本身更多的涉及的是要求与被要求的祈使句、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的语句,通过多次反复训练,使得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并记忆了这些知识,就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3.2专业外语教学重用法轻语法

外语的语法很多,也很复杂,在烹饪专业外语教学中应该尽量突出语言的交流交际功能,强化用法的作用,弱化语法在交流中的阻力,使得学生敢说,愿意表达,灵活运用专业词汇和简单短语。很多学生不敢开口说很大程度上是怕说错,怕被人笑话,所以在教学时应以“语法要服从用法”为指导原则进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不要过分强调语法,强调规则,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表达形式和方式。

3.3设置立体式考试模式

改变传统考试模式,设置立体的考试考查形式,比如设置加大平时作业成绩、日常对话训练成绩、口语表达考试成绩、听力考试成绩占最后综合成绩的比例。使得学生在整个教学期间内,有若干小型考试,考试内容相互呼应适当重复,最终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考试以两人或者多人对话为载体,以熟悉的情景为听力训练和考核内容,以学生自主编排情景对话为突破口,通过两个年级的教学实践探索证明这种立体考试形式对学生学习专业外语、提高听力、表达能力和树立学习的兴趣积极有效。

3.4改变评价考核方式

烹饪专业外语应该注重考察和考核的是学生对烹饪专业范围内的外语词汇、习惯表达和语言交流交际能力。因此要设计全方位的考试考查内容和考核标准,以便真实测试学生的烹饪专业外语专业词汇掌握能力、固定语句和用法的熟悉程度、简单句型和情景的自我自由表达能力。改变以往笔试为主要考试考核的方式,通过听力考核、语言表达考核、写作表达考核、专业情景短文阅读考核全面提升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培养可以听,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写的烹饪专业知识语言应用人才。

3.5培养双师型专业外语教学团队

对烹饪专业的了解篇8

金龙鱼国际烹饪研究院以培养烹饪高级人才为特色,成立了以优秀烹饪本科大学生为主的益海嘉里班,而且还特别注重行业顶级厨师的业务培训,如:五星级酒店总厨、中国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名师、全国大赛金牌厨师等高级培训,为顶级厨师构建了一个国际化的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研究院还设立了益海嘉里奖学金,公司每年给予适当的经济资助,鼓励成绩优异者和帮助烹饪专业的困难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据悉,金龙鱼国际烹饪研究院的师资队伍是由国内外知名的烹饪大师和管理专家构成的,课程主要包括分子美食、现代烘焙、中餐装饰、品酒艺术、日本料理、法国料理、美国料理等,教学内容将考虑广大学员的要求,充分体现多元美食文化、前沿的烹饪技艺、先进的餐饮理念。

7月2日-10日,由益海嘉里集团投资,扬州大学教授、中国烹饪大师、金龙鱼国际烹饪研究院院长周晓燕策划,北京专业纪录片团队拍摄的《烹饪科学》圆满杀青。

灵感来自哈佛大学视频公开课

据该片总策划周晓燕教授介绍,该片灵感来自哈佛大学《科学与烹饪》——邀请物理学家、化学家等与烹饪大师一起讲述和演示巧克力、奶酪以及焦糖等西餐烹饪的奥秘。此次“中餐版”的《烹饪科学》共5集,分别为《食材》、《变化》、《火候》、《吊汤》以及《主食》。

院士、专家对话中国烹饪大师

该片采用科学家、营养学家、食品专家与中国烹饪大师对话的形式来诠释烹饪过程的科学,揭示烹饪现象的原理和奥秘。结合每一集的主题,摄制组特别邀请了阵容强大的专家和大师团队。专家团队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教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著名营养学家杨月欣教授,江南大学知名食品专家、中国粮油协会油脂分会和营养分会副会长王王兴国教授,丰益全球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油脂专家姜元荣博士,河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美国堪萨斯大学博士、国内知名谷物专家赵仁勇教授,江苏省烹饪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扬州大学营养专业毛羽扬教授。烹饪大师团队有扬州大学教授、淮扬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烹饪大师周晓燕教授,中国烹饪大师、面点大师陈恩德先生,扬州迎宾馆副总经理、中国烹饪大师陈万庆先生,扬州狮子楼总经理、中国烹饪大师吴松德先生,南京香格里拉总厨、中国烹饪大师侯新庆先生,扬州大学副教授、中国烹饪大师唐建华先生等。

理论与实践结合动画与实验辅助

据介绍,作为尝试,先期拍摄的5集主题以淮扬菜为主,《食材》取一年四季的时令食材代表——舂笋、自芹、螃蟹、茭白等;《变化》主要以鱼肉、糖、豆腐等烹饪方式的变化为例,讲述食材结构、性质变化带来的口感变化;《火候》通过水导热、油导热、汽导热三种形式讲述三种不同介质的导热特性对于菜品的影响;《吊汤》则是分析清汤、奶汤、三吊汤的不同之处;《主食》的重点在于表现发酵面团和水调面团、粳米和糯米之间的不同之处。

作为公开课,其面对高素质人才、专业厨师以及普通大众等不同人群,所以一方面要特别注重科学性,另一方面也要讲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此,他们邀请专家与大师互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边做菜一边讲述原理,通过现象解释本质。

此外,为增加可看性和方便观众理解,他们将较为复杂的科学原理用动画模拟的形势进行直观的呈现。以吊汤为例,猪肉下锅加热后,它的氨基酸、脂肪等如何产生变化;再比如,做鱼圆时,在加入盐、水等打鱼茸时,其蛋白质网络结构的变化等,这些都用动画来配合表现。同时,他们也开展了一些小实验,比如豆腐制作过程、吊汤中乳化现象等,这样就使整个公开课的结构更加立体,也更加完整。

中英双版,全球发行助力中餐申遗

对烹饪专业的了解篇9

【关键词】任职教育烹饪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114-01

一、任职教育下烹饪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烹饪课程教学中,烹饪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式长期来看,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重理论轻实践,这样导致学员的动手能力差,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任职需要。二是理论课的课程大于操作课的课程,这就使学员在动手操作上能力低。三是评价一名学员是否合格主要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表达的,没有考虑到提高个人实践能力。四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之间没有太大的联系,学员对教员讲授的刀工技法、火候运用、调味等烹饪基础知识不能深刻的领会,这就会影响学员不能进一步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操作中去,更不要谈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烹饪人才了。

二、烹饪课程改革的意义

1.培养理论与技能于一身的烹饪人才

目前,中国已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烹饪技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新变化,培养理论与技能于一身的烹饪人才已迫在眉睫。

2.以技术为导向培养学员的专业综合能力

学习烹饪的培养目的是将学员培养成具有一定烹饪技能的烹饪人才。学习烹饪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综合能力,能力是培养学员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养成独立自学的能力、归纳知识要点和反思问题的能力。因此,烹饪课程的改革应该从学习能力出发,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技术是学员掌握烹饪知识的主体,让学员在学习中,以教员与学员互动的方式,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提高烹饪技术,从而形成自己的技术能力。所以,烹饪课程的改革是提高对学员掌握烹饪知识的必要动力。

三、烹饪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学员能力发展为主要目标,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内容,以烹饪技术操作体系为教学主体,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烹饪课程教学的重要途径。

在烹饪教学改革之前,必须对相关的烹饪岗位进行调研,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该课程教学范围,从学习理论知识、技能知识、情感知识到最后从实践过程中反馈、改进、完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改革目标

要对地方伙食进行广泛的调研,然后由系领导、学科带头人、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从而确定符合社会需要的教学方向。并不定时的进行调研,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时的获得最新的烹饪信息,将其运用到烹饪教学中来。

2.教学改革原则

烹饪教学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学目的,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将烹饪技术课程涉及的知识体系进行横向剖析,理顺课程重难点,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比如先讲解基础知识如烹饪概论、烹饪中的营养素的变化与保护等,再讲解专业理论知识如烹饪基本功、副食烹调技术、主食烹调技术等,最后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这样使知识点彼此联系,循序渐进,学员可以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提高烹饪操作技能。

3.教学改革重点

教员在教授课程时应摒弃单一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而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合作式教学、案例性教学、启发式教学等,从而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发挥学员的主动性,比如在实践课中从练习方案的设计、实际操作以及考核方案等各个环节,都应让学员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当然还要优化实习场地建设,使学员的场地训练既是操作间又是教室,便于教员开展教学。

4.教学改革方法

对烹饪专业的了解篇10

【关键词】烹饪;营养;课程教学;改革

烹饪营养课程对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烹饪营养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理论比较抽象,如营养素中所具备的营养价值、蛋白质如何互补等都是抽象理论,并且课程内容枯燥,很难激发中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与热情。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下,学生不能掌握本该掌握的烹饪营养基础知识,而烹饪营养课程是中职烹饪专业基础的重要理论课程,这将严重影响与制约中职学生日后的工作与发展,同时,对学生日后的烹饪学习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在烹饪营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以及中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中职烹饪专业教师面临的重点。

一、中职烹饪营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落后且枯燥。目前烹饪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烹饪人才培养的需要。现在的烹饪营养的教学内容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教学内容繁杂而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近几年来,食品营养科学和烹饪科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成果,而现行烹饪营养课程的教学内容已明显滞后于当前食品营养科学的发展。(2)考核手段单一。现行的烹饪营养课程考核大多采用传统的闭卷笔试方式来考核,仅仅强调对知识的识记能力,而忽视了对知识的应用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查,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书面的考核会很容易误导学生只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联系实际的进行主动实践探究。(3)教学方法和手段简单且单一。现行的烹饪营养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简单且单一,并且缺乏灵活性以及创新性。

二、烹饪营养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针对烹饪营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依据。但是由于烹饪营养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教学抽象,使课程的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调整,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与技能,并且举出一些实际例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添加精美的图片,用图文茂的教材内容激发中职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眼球,同时也使课程的教学内容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此外,当学生掌握了课堂教材内容之后,教师还可以提出与之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指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与讨论,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表达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改革教学评价考核制度。考试一直是课堂教学主要的评价考核方式,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中职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因此,中职烹饪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课后作业以及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考察,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与科学的评价与考核。(3)改革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从沉闷、乏味的僵局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制作一些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课件,适当地添加视频、音乐、图像等,使烹饪营养课程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此外,多媒体技术使教材中的抽象概念更加直观地表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从而提高烹饪营养课程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对烹饪营养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对于烹饪专业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作为中职烹饪专业教师,一定要积极进行烹饪营养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联系现实生活,优化处理和调整课堂教学内容,适当添加精美图片,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改善课堂教学方法,形成课程教学特色,加强中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完善评价考核制度和体系,维护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不断总结教学心得,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而使烹饪营养课程教学真正地适应学生的学习状况,保证学生完全掌握课堂知识,提高烹饪营养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眭红卫.烹饪营养课程教学改革之思考[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10,17(6):18~20

[2]耿志国.关于改进中职烹饪专业营养课程教学的几点探讨[J].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