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十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十篇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0:48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1

关键词:模块化;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目前,房屋建筑的安全事故频发。因此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笔者在建筑行业多年,结合建筑相关的行业对从业人员进行了初步调查。

1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

初步得出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存在以下问题:建筑从业人员的年龄比例以中年人居多,工龄不长在调查人员中,一线施工人员比重达到80%。60%以上的建筑从业人员更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40%左右的建筑从业人员认为工程安全管理效果低下。30%的从业人员认为安全生产责任制,理不到位。半数人员以上认为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90%以上的从业人员认为安全管理的手段不合理。90%以上的从业人员认为安全管理前期策划最重要。80以上的从业人员认为安全意识淡薄,是安全执行的最主要障碍,9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企业项目部应该负责安全管理,不需要第三方的参与监督。50%以上的从业人员认为,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不合理。

2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归类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认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类属于管理方案的问题。包括国家地方有关安全事故的法律法规,以及施工标准。第二类问题,安全预警方面的问题。安全管理需要,安全预警预警体制的建立健全,对预防安全事故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第三类问题是事故处理问题,合理的处理,而且事故是对已经发生,事故的负责,更是为以后安全管理工作做经验总结教训总结,事故的处理上报程序,责任人的处罚办法,事故结果的评价都需要规范。第四类问题是事故分析。项目管理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把事故发生后的处理经验,可做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的成果,应该把它贯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去。结合以上调查分析,总的来看可以推进的安全措施问题主要包括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施工方案的实施,组织施工人员与安全教育的培训,日常施工安全中的用电、消防设施管理,相关设备管理与维护,新技术新方案的安全管理实施,安全应急等各方面,这些措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能够落实到位,毕竟大大的提高安全管理的成效。依据系统管理理论,又从模块化理论的角度构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3基于模块化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第一,模块化的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模块化理论,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涉及的人员、达到的目标分解存在的危险源地。将不同的危险源进行合理的管理,有效提升整个工程的安全性。采用模块化管理理论,首先各模块之间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例如,安全预警模块与安全事故处理模块,两个模块的功能完全不同,但是预警模块为预防安全事故的出现,处理模块是安全事故出现之后,为事故处理提供相应的建议,若预警模块无法正常运行,将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各模块之间具有可分解与整合性。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内部对整个项目进行分解,对各个模块进行重新组合,使9项不同的功能模块聚集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才能降低安全管理的难度。其次,各模块之间相互联系起来,达到安全管理的整体功能,具有系统性。第二,施工安全管理模块而设计的基本原则。首先应该坚持全面性,不忽视任何一个存在不安全事故发生隐患的环节,其次模块设计应讲究操作性。要求设计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块在可操作性上具有科学性。所涉及的各个安全管理模块的功能是科学的,并且是其他功能不可取代的,精准的,在功能发挥上应该具有可循环性,在设计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块的系统中分解的模块,形成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功能不断优化的持续循环系统。

4基于模块化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构建

在这个系统中,每一功能模块都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系统设计的中心,主要的模块有:施工安全方案模块:该模块包括全面落实安全管理的行业标准与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制定安全专项施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几个方面的内容。施工安全预警模块:该模块要对房屋建筑施工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鉴定,对危险源进行综合性的描述评价,进行等级划分,信息获取处理措施,作出相应的规定。并发出预警信号。安全事故处理模块:该模块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单位,伤亡情况,类型,以及快速判断处理措施,系统救援保障等措施,事故的解决办法。安全事故分析模块:该模块需要分析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依据安全事故的责任进行明确界定相关责任,以及事故发生后,组织专门事故调查小组进行调查,调查程序的组织实施。本模块还包括安全管理的总结报告,涉及的安全事故的处理,改善方案的落实以及对所提出的改善措施,项目施工安全,环保科的应急安全预警和安全事故处理模块的完善与补充等,对整个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进行整体防护,而且把各个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并形成不断优化的循环圈。

参考文献:

[1]郑盛东.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7):8-9.

[2]熊壹红.房屋工程建筑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管理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5):3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2

关键词: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改进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国内建筑工程施工由于受到项目现场作业环境恶劣、作业人员流动性大且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行业管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安全风险较大。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及全社会都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通过建立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法律法规和标准为准绳,以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为主线,以切实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关键,以落实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为重要保障,以建设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为重要基础,以加强和完善项目分包管理为重要环节,以项目现场管理标准化为着力点,以安全生产教育、隐患排查、安全生产考核为重要手段,以pDCa循环实现持续改进为重要方法,从而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

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建筑施工行业无序竞争仍较为突出

1、建筑市场目前仍存在着围标、串标等市场秩序不公平、不公正、不规范的现象;一些地区只重视事前的行政审批,而忽视事后的动态监管;部分地区少数监管人员执法不严,甚至,缺乏相应的权利制约机制。这是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不规范的重要根源之一。

2、部分建设单位不具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不及时拨付安全生产费用,任意压缩工程造价和合理工期。

3、部分监理单位安全监理工程师缺乏,安全监督能力不足。(二)施工企业自身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还不牢固

施工企业自身安全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部分企业仍然存在违规转包的现象;部分企业偷工减料,安全生产投入不到位;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还不完善,部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还不强,先进安全管理方法与工具还没得到有效应用;部分企业项目经营责任制中还片面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或者以包代管。

(三)劳务队伍整体素质急需提高

多数劳务分包单位作业队伍是由农民工临时组织起来,人员流动性较大,难以接受较完整的培训,作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较差,安全生产知识欠缺,违章作业和冒险蛮干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改进

(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1、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应建立由总经理任组长、主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及其他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领导及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企业安全领导小组,并下设工作办公室。

2、系统策划,制订工作目标与实施方案

由工作办公室组织制订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实施工作方案,并分阶段分目标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人员。

3、全员动员

由公司高层组织召开全体员工动员大会。

4、做好前期培训

分阶段针对相关人员做好标准培训、文件编写培训、内审员培训等。并以内审员作为各部门、项目部体系运行与改进的重要骨干。

5、以标准为准绳建立文件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在确定公司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后,成立文件编写小组,确定需编写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手册、管理程序、工作程序、相关记录表格等),必要时包括相应组织机构的调整。文件初步编写完成后应进行会审,并最终经相应授权人审批。

(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

1、做好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培训

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正式后,应分层次有针对性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体系文件培训,实施过程中可结合运行中的难点问题再次组织进行专题培训或座谈。同时通过自学、专题会议、开辟学习专栏与心得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并将培训始终贯穿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改进的各个阶段。

2、以责任落实作为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关键点

应逐级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各单位各部门的行政一把手的职责要落实到位。既要确保重点岗位安全职责的落实,又要做到全员齐抓共管,真正做到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

3、以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为重要保障

应按国家和行业有关要求,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计提与资金保障,并分解落实至相关单位/部门。

4、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之初,应选择基础较好的工程项目先行推广,并以此作为示范进行宣贯,有效促进其他项目的实施。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抓住主线,分步推进,并应重点落实项目现场管理标准化。

5、做好运行指导和检查

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要组织内部专家组深入相关单位/项目部进行指导,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具体解决,提高对标准的理解,并结合标准和现场实际情况解决相关问题。

(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

1、以日常监督检查、内审、管理评审为内部推动

企业应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有机结合的改进机制,有效促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健康运行,并及时根据有关情况的变化进行改进和调整。

1)应将监督检查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多层次日常安全监督检查的机制,规范监督检查的责任部门、流程、频次、各阶段的重点监督内容、问题处理方式等。

2)应将内审作为企业定期“体检”的重要活动。保持每年至少一次的内审活动,并应逐步提高内审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以保证内审的工作质量,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或外审员进行。

3)应将管理评审作为企业定期进行“住院治疗”的重要活动。应及时由最高管理者组织各主要负责人就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资源不足、体系不完善、方针目标或组织结构的适宜性、过程运行的有效性等做出改进决定。

2、以认证审核、标准化评审等外部检查为外部推动

企业应以认证审核、安全标准化评审、同行评估等外部检查为契机,充分利用各专家、专业机构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寻找改进的机会。同时也借助于其检查的权威性和相关影响,作为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强大驱动力。

3、以安全生产考核为重要手段

企业应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加强安全生产考核,并以此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从而确保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应合理确定各责任部门/项目部考核的主要目标指标,且应与国家/行业和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相适应,考核时应注重考核的公正性和权威性,避免避重就轻,流于形式。

4、以pDCa循环为重要方法,持续改进

pDCa循环作为改进的重要方法已被管理界所公认,企业安全管理也不例外,应将pDCa循环方法普遍应用于体系运行的各个过程。通过策划(计划)、实施、检查(测量)、改进等过程的不断循环反复和螺旋式上升,促使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应以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为核心

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做好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全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并围绕危险源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同时落实各相关责任单位、人员和措施,做好危险源的动态监管。

做好与事故隐患排查的有机结合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

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中三种时态的现在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事故隐患排查的基础。施工企业可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程序和方法,根据确定的施工生产过程及相关管理活动的过程,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充分辨识,找出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分析危险源的特性,然后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级别。这时不能只因为评价结果为一般作业风险或重大作业风险,就简单确定了一般事故隐患或重大事故隐患。在作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检查,看各项控制措施的落实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如未达到,这就要对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估,后果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对人员伤害非常小,或只能发生机械、设备等损失非常小的事故,而且在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就是一般事故隐患;后果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对人员伤害较大,发生重伤及以上的人身事故,或发生机械、设备等损失较大的事故,必须全部或者局部停止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由于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施工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就是重大事故隐患。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

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科学、规范的辨识、评价程序和方法,抓住安全事故隐患的源头,落实作业风险控制措施,并加强闭环管理,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逐级分解落实,并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应将识别出的危险源和风险控制措施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工

程各分部分项施工过程的各基层作业单位,并将其与安全技术交底、班前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有机结合起来。

3、强化动态管理

对识别出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措施要及时根据作业

活动的变化、施工方法或其他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更新和分解落实。如某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原承包合同范围为土建主体结构及一般装修施工,后业主补充增加其空调、电气设备安装、精装修等内容,项目部应及时组织对新增的空调、电气设备安装和精装修过程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并制订控制措施。

5、与现场管理标准化相结合

应将项目现场管理标准化与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相结合。重点做好项目现场规划标准化、安全防护标准化、施工机具管理标准化、作业行为标准化、安全警示标识标准化。

(二)应坚持人本管理的原则,突出全员、全过程安全管理

1、注重培育全员安全文化

现代安全管理应坚持人本管理的原则,突出全员、全过程安全管理,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培育和形成全员安全文化。

2、全员安全管理模式的四个转变

全员安全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安全模式相比,主要有四个方面转变:变单纯的安全专业人员的岗位安全管理为全员参加的体系安全管理;变单纯的安全管理为安全管理与进度、工序穿插和施工方法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变以点为主的、间断的、静止的管理为线面结合的、连续的、动态的管理;变并行的安全与生产两条线为安全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一条线。

3、强化责任,逐级落实

全员安全管理并不是所有的责任都是由大家来均担,而是要合理确定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既要明确主要部门、主要负责人员的职责,又要明确配合部门、相关人员的职责,做到权责明确,科学合理。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树立全体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

(三)应严格做好分包单位的管理,实现合作共赢

做好分包单位的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1、做好对分包单位的评价、选择

应严格按照分包单位评价程序的要求组织对潜在的分包单位进行考察、评价,确保其资质、工程业绩、施工实力、市场信誉等满足相关要求,建立合格供方库。同时选择时应避免片面追求低价而降低标准,最后得不偿失。确定分包单位时,应认真签订分包合同、安全协议等,确保主要要求在合同、协议中得到明确,特别是安全文明专项费用要明确规定其范围、费用及支付流程、监管措施等,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2、做好对分包单位的现场管理

要做好对分包单位的入场交底,并对分包单位的工作计划、方案等进行审核,以确保其与项目总体工作相衔接。同时对分包单位人员入场培训、交底、现场作业等进行监督检查和协调。同时可通过举办民工夜校等方式加强培训和学习,一定程度弥补分包单位人员素质低下、培训不到位的问题。还有部分项目将总包、分包单位的专职安全人员合署办公,大大提高了信息沟通的效率。

3、建立公平竞争的内部招投标机制

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内部招投标机制,对于引导分包单位良性发展、持续合作等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毓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4).

[2]钟勇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8).

[3]车少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1(1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一、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1、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1质量管理落后

质量管理一直是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但是绝大多数质量管理都不合格,主要和材料质量管理和监管力度相关。现在建筑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很多企业为了减小成本,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没有严格审核材料质量安全,导致工程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质量隐患。有的工程只注重施工进度,忽视质量控制。在工程施工和竣工的过程中都没有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1.2缺乏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建设单位都没有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对施工中各项工作出现的质量管理和控制问题,难以按照标准的程序进行处理。虽然有部分的建筑施工单位制定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对制定的体系利用率不高,因此,给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造成不利的影响【1】。

1.3工程施工材料质量问题

建筑物想要保证主体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建筑施工材料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过差,除了会为企业带来损失外,甚至还会造成人员伤亡等事故。同时,施工技术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结果导致了出现诸多的施工问题,为建筑物留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从而引发安全事故等。

1.4人员素质问题

质量管理和控制人员的素质较低,施工单位往往会忽视对建筑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进行培训,因此,部分建筑企业中施工人员的工作能力、专业技术以及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并且还缺乏责任意识,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严重影响了建筑质量管理和控制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2、加强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2.1逐步完善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

建立和完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主要可以以下方面进行:(1)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规章制度;(2)制定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3)制定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责任意识。完善质量管理和控制体制,不仅可以为建筑施工中各项工作进行指导,而且还可以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

2.2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同时也是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建筑施工材料的管理和控制,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质量控制与管理人员要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与管理人员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加强对施工材料的审核和管理力度。二是做好材料采购工作。施工单位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对施工材料的选择上要尤为重要,不仅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而且还要进行相应的材料试验检测工作,确保质量达到标准后才可进行施工现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严格控制,不仅能够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而且还能够实现对工程质量有效管理和控制。

2.3加强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

良好的强制力是对建筑施工人员及其工作质量进行有效监的重要途径,建筑施工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在施工期间,加强对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工作质量的监察,注重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审核。建筑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工程师,还需要施工过程中的工人对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施工落实。必须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考核,全面培养公民建筑施工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保证施工设计人员符合国家建筑施工人员的工作技术掌握要求,加强施工监督和人员交换班监视,不能忽略施工中的任何一个小细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由人员过失造成的施工漏洞【2】。

二、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机制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没有一定的防范意识,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因而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很多施工单位为了中标往往压低价格,这样低价竞标的优势又往往是靠减少安全投入方面的资金而得,由于安全投入减少了导致施工安全问题无法得到保障,容易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另一方面,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赶施工进度,对施工安全生产防护工作落实不到位,容易埋伏安全隐患。缺乏健全的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没有一定激励与约束机制,无法有效地将施工单位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与施工人员的作业表现、业绩有机结合起来,也无法有效地调动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主动性与积极性,更无法有效地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感。

1.2建筑市场不规范,安检措施落实难度大

当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垫资、拖欠工程款、肢解工程和非法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尤其是一些根本没有施工条件或不具备相应资质的队伍擅自承担施工任务,安全意识更差。一些施工企业低价中标工程后,削减安全投入,导致安全生产设施、设备严重不足,措施落实也得不到保证。甚至有一些建设项目未办理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等相关手续就擅自开工建设,规避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不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抢工、赶工、任意压缩合理工期现象,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3】。

1.3建设方及监理对安全管理重视不足

很多中小工程项目的建设方在招标结束后就对项目安全管理置之不顾,认为项目已经由施工方进行管理,同时又有监理进行监督,导致了工程出现安全隐患还不知道。监理则是认为工作的重点是监督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对于工程的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建设方及监理方的这种行为也是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1.4缺乏安全管理意识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给市场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胜利,企业和施工单位往往以忽视安全生产为代价来减少成本。在管理过程中,不重视建筑施工安全工作;对相关政策不及时落实或不落实到位;安全施工监督不够,安全检查流于形式。部分企业和施工单位领导忙于日常事务,只在口头上或者会议上讲文明施工、讲安全生产,空喊口号,缺乏实际行动,从而影响了建筑施工安全。

2、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应健全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全面落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个部门职责与分工,落实责任负责制,将施工单位与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与施工人员的绩效表现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利益相关性挂钩可以有利于增强施工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激励与约束机制,做到奖罚分明,“有功必奖,有错必罚”,通过奖励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惩罚制度可以起到一定的警惕作用,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2进一步加强安检工作

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除了相关部门的职责明确以及认真履行职责和义务外,还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建筑安全研究体系、安全工程师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生产安全培训体系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施工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施工安全工作制度,改革安全管理监督程序,着力解决建筑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经费缺乏、人员不足等问题。

2.3完善安全防护的措施与设施

当前建筑工程行业,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贪便宜,节省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会采购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以次充好,以此降低施工的成本,使得大量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产品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的施工企业还会应用大量不合标准的劳保用品发给施工人员,导致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要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就要以预防为主,在机械设备与材料采购上,在机械设备与材料接收验收上都要严格的控制,防止以次充好或者偷工减料等质量问题的发生。安全设施一定要符合国家相应的使用标准和规定,并且要定期检查。同时,还要加大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审查力度,尽量减少建筑工程施工中发生安全问题。

2.4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应提高对施工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与安全意识,定期开展专业技术与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安全管理知识与现场演练培训,以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积累处理安全事故经验,进而提高其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还应严把质量关,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是持证上岗【3】。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与施工计划安全要求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同时应合理布置现场,将各种安全警示标语放置到相应施工点,提高施工人员作业安全性。

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是其重要的两大部分,也是基础和关键,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管理,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朝欣,刘鹏涛.现代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现代装饰(理论),2011,06:164.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4

关键词:建筑安全;组织体系;完善;思考

一直以来,建筑行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行业。因此,建筑行业的安全问题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对于建筑工程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建立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制定规范的操作制度,将安全生产放到首位,才能确保建筑施工工作得以正常开展,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本文以完善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思考为主要内容,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而保证建筑整体的质量,促进建筑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1.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现状

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是指从事与建筑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有关的立法、执法、监督、检查、服务等机构或组织所组成的体系。包括政府管理机构、社会中介组织、工伤保险机构以及企业内部从事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管理的部门或组织等。现如今,我们正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在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从整体形势来看,依旧不容乐观,这几年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政府层面。负责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仅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而对全国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监管工作未完全到位,也未全面有效地履行对建筑业和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

企业层面。首先,建筑企业同时面临来自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及其领导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门及消防部门等各个系统的监督管理。其中一些部门的职权划分还不是很清楚,管理范围交叉重复。同时,招投标阶段安全控制薄弱,经调查在大多数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签订的合同中缺乏安全方面的条款。此外,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时,会受到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但是,由于其中一些部门的职责范围还没有做出具体的划分,导致管理范围出现重复的现象。其次,大多数的施工单位并没有设立安全行政部门,并没有高度重视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小微型的施工企业为了经济效益,忽略了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使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社会中介层面。目前我国对于勘察、设计、工程监理、行业协会及其他有关单位在建筑安全组织中所具有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这些机构在建筑安全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2.完善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原则

(1)管理与监督分开的原则。

建筑安全管理机构和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分别按省、直辖市、地级市(地区)独立分开设置,分别负责所辖区域的建筑安全市场的管理和监督。一般情况下,建筑安全监督机构的设置会按照专业等级和资质水平进行划分,确保其在每一个建筑工程建设中的监督管理相符合。其次,对于相关的监督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其必须是具备资质证书的专业人员,能偶对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2)企业化、社会化、专业化原则。

组织机构的建立坚持独立法人的原则,使其依法承担起监督的法律责任。社会化是改善建筑安全监督工作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一种有效的市场机制。专业化是实施建筑安全监督的基本要求,安全监督机构应是以具有技术、经济、管理全面知识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为主体的高智能社会化技术团体。

3.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完善措施

(1)明确职能,分级负责,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辖区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进行的综合指导,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对辖区内建筑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分级负责本辖区内建筑安全生产具体实施工作的管理。

(2)成立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协会。

工伤保险协会通过施工现场安全卫生监管和实施地区差别浮动费率将工伤保险制度和建筑安全事故预防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卫生水平。施工单位或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的经营情况来对施工人员购买相应意外伤害保险,避免日后因工伤问题所引发的纠纷问题,从而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3)建立安全中介服务体系。安全中介不仅面向企业提供安全评价、培训、管理支持、检验检测等服务,而且面向政府、工伤保险协会、意外伤害保险机构等,接受委托参与安全监督、检查、事故调查等。

(4)企业全面负责。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要由施工单位主要的负责人对其进行负责。因此,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建筑安全管理问题,建立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则,从而确保建筑整体的安稳可靠性。

(5)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想要真正做好建筑安全管理问题,只依靠上级行政部门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加大对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灌输人们正确的安全意识,充分了解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尽可能营造一个安全的建筑施工就环境,通过社会大众广泛的参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安全管理问题对于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或企业要高度重视建筑安全管理问题,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建立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根据现代社会体制的不断变化,对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进行创新与改革,使其能够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其次,施工企业要加大对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对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华,淡寿全.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现状及完善措施[J].科技资讯.2009(20)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现代化建筑朝着高层不断地发展,高层建筑相对于一般建筑对于施工安全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相关的施工安全管理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施工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不但关系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对于工程进度、社会和谐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对策值得我们探讨。

一、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1.1、高层建筑自身特点

高层建筑施工在普通建筑施工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施工技术要求更高,其次施工工艺也更加复杂,同时,鉴于高层建筑的工作量,施工周期也更加漫长,这就导致了施工安全问题也相对于普通建筑施工更为复杂。首先,高层建筑施工要求高空作业,在高空工作危险系数很高,其次高空坠物致人伤亡现象也时有发生,不仅如此,施工周期过长,施工设备、机械在长久的外放中容易发生故障,机械障碍引发事故的现象也是施工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2、施工安全管理与监督部分

除了高层建筑自身特点导致的安全问题,就目前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监督制度而言,相关的体系不够完善也是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与方案在不断地发展,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高层建筑在不断的升级,然而相关的管理与监督体系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管理理念与实际的脱节造成了许多安全事故频发。另一方面,很多的施工安全管理监督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部门,而是将管理监督职能合并在其他部门,这就导致了相关部门在工作上的懈怠,造成了安全管理的松懈,甚至有些单位为了节约开支而撤销了监管部门,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监督与管理的不到位。监督与管理对于保证安全施工的意义重大,在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不能忽略监督的作用。

二、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2.1、完善施工设计

完善施工设计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第一步,施工设计作为工程施工的首要环节,只有在施工设计环节就将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一一考虑进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设计符合安全要求的施工方案,规避各种安全隐患,才能有效减少施工安全问题。施工设计方案对于整个施工过程有着明确的规划,为了实现安全施工,在施工设计中融入安全施工的理念是必须的,只有将安全作为施工的第一要素,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才能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2.2、建立健全管理与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监督与管理体系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和工程进度等,为了确保施工有序进行,相关的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很有必要。在监督体系建立完善中,必须贯彻落实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要求,将施工人员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从施工材料采购、施工设备检测到实施施工等各个环节都实施监督。针对一些管理与监督职能由其他部门代替,或者根本没有设置相关监管部门的现象必须进行相关改进,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督职能,有效实现施工安全管理。

2.3、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高层建筑施工人员很多来自社会底层,为了有效实现施工安全管理,员工的综合素质必须不断提高。首先施工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针对新员工,在参与施工之前需要组织相关技术培训,老员工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技术更新,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保证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之后,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认识也有很高要求,在正式上岗之前,施工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教育,安全施工管理规定是高层建筑施工的有关安全问题管理规章制度,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能将管理规定视为一纸空文,忽略规章制度的学习。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将施工安全铭记在心,才能有效减小员工在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提高安全施工的效率。

2.4、完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

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对于施工安全可以起到有效控制作用,随着建设施工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施工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地发展,施工管理对于施工安全意义重大,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就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制度而言,安全施工管理主要集中于施工阶段,施工阶段作为工程项目的重点环节,相关的安全管理很有必要,但是其他环节的安全管理依旧不可缺少,完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需要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具体来说,在建筑施工中,安全施工管理应该包括投资决策、施工准备、工程实施、工程竣工、后期养护等各个环节,有关制度还有待完善。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建设中的重点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只有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才能确保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文明。高层建筑施工由于其自身特点,工序复杂、周期较长、技术要求较高,相应的安全管理也更为复杂,针对目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与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的现象,完善施工设计、建立健全监督与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完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等都是一些相应的管理对策。随着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发展和升级,相关的安全管理对策分析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自我完善才能有效实现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郝龙.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王飞.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及预警系统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3]钟国益.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4.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一、前言

近几年,中国的房屋建筑行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它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要素。可是跟着这种发展的不断进行,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房屋的建筑工程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注重,因为中国在建筑行业上的有关法律法规还不行完善,因而,在这个大形势下,怎么控制好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保证建筑的质量与安全就成为了建筑行业需求关心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及时采纳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办法,保证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现状

1、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质量方面,很多建筑工程都存在着参与建设责任主体普遍对工程质量意识不强,在有关质量责任的划分方面也不够清晰,甚至有时找不到相关的责任人。在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上很多建筑企业都没有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即使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也只是纸上谈兵,在具体的施工中都会出现一些违规施工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房屋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1)建设单位未办理报建报监手续和领取施工许可证就先开工建设,甚至压缩工期、压低预算,不按照预算造价组织施工,文明措施费用只是一纸空谈。

(2)勘察单位承揽勘察项目在偏远地区时,违规采用开挖地基的同时进行地质勘察的方式。

(3)设计单位不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科学设计,为讨好建设单位,美其名曰节约费用,但实际却反差很大,未能执行节能设计强制性标准规范,一张节能设计说明只是为了通过图纸审查。

2、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同样存在着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在很多的建筑企业中对安全问题一直没有足够的重视,始终以效益和效率为追求目标,忽略安全管理。各级文件一再强调,但对各个项目部门的检查也是流于形式,还有些企业是在口号上强调安全管理,而在施工中却将安全管理抛在脑后。对安全管理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企业在安全文明措施上费用投入较少,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安全交底和安全保护工作不到位,甚至在很多建筑企业中都存在强令指挥作业的问题。安全管理上的薄弱使得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受到很大的威胁,安全管理问题的存在与整个建筑行业市场环境的不规范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地加以克服和完善。

三、强化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措施

1、强化质量与安全意识

无论是对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还是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都要在意识上加以强化和重视。由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关系十分广泛的工作,所以需要建筑企业配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从而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细致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搞好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和加强安全管理都需要对具体的从业人员进行素质上的提高,尤其是对于施工中的一些施工人员、民工等都要经过有组织的培训才能上岗,惟有如此才能保证施工中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如果民工不具备相应的素质就直接上岗,对于如何将主体与外脚手架进行有效拉结、如何进行C25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的配比、如何进行三级钢不同直径钢筋的搭接、如何进行住宅工程的逐套验收等等都没有具体的认识,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2、建立健全质量和安全保障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所以作为现代化的企业要在管理中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中有明确的依据可执行,才能为质量以及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质量和安全保障体系才能够发挥出效果。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应当是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始终,要从工程的勘察、设计阶段到施工、自检、初验收、验收环节处处贯彻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质量和安全体系深入人心,才能使质量和安全问题得到重视和控制。

3、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问题,关键还在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对此应当对相应的施工队伍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明确指出施工中每一个环节和阶段的质量控制关键点和安全管理的重点。可以通过阶段性的划分将事故过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在施工前就对质量问题作好安排部署;事中控制是在施工过程中按照事前的安排部署进行质量与安全的严格要求与执行;事后控制主要是在事前控制的目标下结合事中控制的效果进行补充和纠正,现阶段事后控制主要是通过竣工验收来完成和体现。

4、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主体

(1)作为建设单位要整体把控建筑工程的全局,做好制度安排和程序设定,严格按照相关的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同时根据施工要求选择相应的有资质的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2)作为设计单位,要按照自身的业务和等级对承接的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设计,设计中要重视质量与安全的设计,为了保证质量和安全还要对所设计的工程进行复核和审查,只有经过严格把关才能作为质量和安全管理的依据。

(3)施工单位是保障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和责任的核心,也是对质量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的单位,施工单位要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有关的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等进行施工,还要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和安全管理机构的监督。

(4)监理单位同样对质量的把控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三控一管”来实现。监理单位要在施工前派驻具备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进驻现场进行监督和管理工作,审查施工质量和设备材料的质量,实行旁站监理制度。总监理工程师对重要部位一定要到位履职,监理工作的到位将会使质量多一层保障,也会使得房屋建筑的安全生产有多一层的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把控,才能使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改善,才能切实把建筑工程质量逐渐稳步的提高。同时因为房屋建筑不但关系到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同时也关系到交付使用后居住者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因此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问题必须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之我见[J].中华建设,2014,0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施工

0.引言

建筑工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建设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新型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越来越多,这些建筑机械和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却由于施工环境或者施工技术不熟练,导致发生了许多安全生产事故,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数量,相比较于我国其他行业,其发生数量、频率、规模远远大于其他行业。这样的发展现状,无疑对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在这个时候,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就显得极为重要,建立和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迫在眉睫。本文就安全管理体系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生的重大作用以及安全管理方法中所涉及的要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是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应用现代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去研究、分析在生产系统和作业中各个环节固有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评价,进而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控制,以消除隐患,有效地对系统进行安全预测、预报和预防,以获得最佳安全生产效果。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

建筑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各种因素相互交错,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施工安全管理必不可少,其目的是减少事故,促进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技术上的,有管理上的;有直接原因,有间接原因;有人的不安全状态,有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而且,这些原因又在不断变化。因此,施工安全管理是个整体的动态的概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2.1安全管理系统要素

构成安全管理的三大要素是人、机、环境,因此将安全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这三者之间既有相关性,又各自独立,只有这三个子系统互相协调才能达到整体功能的最优。

2.2安全管理系统模式

工作指令、操作规程是法令、规章制度对人的约束;安全技术水平是社会实践的体现;环境干扰是周围因素对人的作用,而心理行为是来自人自身的影响。

2.3安全管理系统的内容

2.3.1安全分析

这是预测和防止事故的前提,是对安全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功能、操作、环境、可靠性等指标,以及系统的潜在危险进行分析和测定。分析是评价的基础,只有分析正确,才能得到准确的评价。分析要从人员、环境、技术和设备几方面着手:

在施工作业中人是起关键作用的主体,各种指令由人发出、接收、执行,因此,做好人员的管理是实现安全管理的中心环节。人员的安全管理,要根据人员的个体心理、年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背景、安全意识、疲劳程度等因素进行。

环境分析主要针对的是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不良,容易造成分心、烦恼、紧张、反应力差等。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因素主要有通风不良、噪音过大、物料储放不当等几方面。

2.3.2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评价

可以从数量上说明分析对象的安全程度,使人们得出可供比较的概念。它能够准确地提示系统存在的危险性,对危险进行大致的分类,并针对系统的缺陷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规章制度。评价的主要指标有:人的生物节律、人的精力、人的条件失误率、人的意识状态可靠系统、设备故障率,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

2.3.3安全事故控制技术

这是通过各种安全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当找出或预测出发生事故的原因后,要根据对象和条件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局部控制方法。事故控制方法大致有:消除法、保护法、控制法、隔离法、保留法和转移法等6类。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操作中,可通过采取预测各个施工阶段、施工环节存在的危险源;制定危险源控制方式;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检查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班前安全生产交底工作等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来达到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总之,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每一项工序,都需要进行危险性研究。首先,对整项工序的过程作充分了解。其次,利用鱼刺图、事故树等科学分析方法,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让施工人员明白其所从事工作的内在危险实质和危险因素,使其在工作中提高警惕,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再次,对危险因素的发生概率进行估计。最后,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操作程序,使安全事故频率和强度降至最低。

3.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

3.1生产经营管理子体系。

由项目经理组织,主要负责按安全技术措施和有关规定组织生产;经济合同中安全指标的确立;安全设施和劳保用品的进场与检测,涉及到工程部、材料部和安全部。

3.2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子体系。

由书记组织,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和思想工作,消除职工的心理负担等。

3.3安全技术管理子体系。

由工程师组织,主要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施工;分部分项工程的季节性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等。

3.4专业检查管理子体系。

由安全部组织,主要负责对工地施工安全进行检查,并依据有关法规处理安全事故;收集整理安全事故资料。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在我国现阶段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等方面有着非常良好地引导和保障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安全管理体制并不能算得上非常完美,而且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当中,一些施工单位根本就置若罔闻,视而不见,这两种现象的存在,将会对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到来极为不妥的制约。如果想要保证工程能够顺利进行,通过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国立的探讨,其中所涉及的系统要素和系统模式,需要人为的进行严格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提高工程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王力争.建筑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劳动保护,2006,(08).

[2]王力争.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建筑安全,2006,(07).

[3]段幽幽.小议我国建筑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7).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8

关键词:工程建筑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194-01

由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日益增多,在建筑的工程中需要大量的机械操作,在施工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工程的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建筑的过程中在加上有部分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安全的不重视,导致了施工质量的问题经常发生。所以,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议程为了国家及人民关注的焦点,针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对安全事故出现频率的降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的安全不仅对国家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在建筑工程中存在着许多质量安全管理上的问题,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认清当前严峻的安全问题所带来的考验,吸取教训,加强对工程质量的安全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努力解决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安全管理问题,找出安全管理存在的弊端,提高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打造优秀的建筑团队,为社会和人民的谋福利,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2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2.1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上,由于没有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导致了原有的安全管理体系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及建筑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规律及法律手段上没有找到一个适合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导致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上出现质量问题的漏洞。而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使建筑企业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存在的质量安全管理问题。

2.2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对自身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不规范

施工企业为了获取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施工管理上没有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甚至出现了违规招标的现象,将工程包发给资质不强的非法个体承包商,导致了工程质量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虽在工程的建筑上获得了经济效益,但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2.3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较低

部分建筑企业在对施工人员的招收上没有严格的标准要求,并且对施工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有关安全意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造成了工人自身对工程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对相关操作的不熟悉,导致了质量安全问题的存在。同时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对突发事件的发生不能及时的处理和解决,造成事故的扩大,严重损失了工程的质量[1]。

2.4建筑企业在机械和用料上存在着不足

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原材料和施工机械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但建筑企业为了谋取经济效益,在对于原材料的使用并没有按照质量的要求,出现了建筑材料质量的参差不齐,不合格的建筑材料等现象的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而在机械的使用上,没有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用施工设备,同时在机械设备的使用上由于操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的出现,导致机械没有按时进行维修、保养和使用,大致机械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不能正常运作的问题出现,不仅对施工的进度造成影响,还降低了施工的质量。

3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完善相关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加强政府部门对质量监督力度

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有法可依,确保建筑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政府部门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力度,形成新的不断适应市场需要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并结合建筑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落实到位,不断的对建筑资源进行优化,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将有限的监督管理资源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督管理。

3.2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力度

为了使企业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竞争下生存,必须要在工程质量上给予重视,确保工程的质量,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招标和报建,与一些有实力及责任心强的施工单位合作,保证工程质量,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

3.3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建筑施工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工人的素质。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意识的培养,以及应对现场突发事件的处理的能力培养,确保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及时的解决问题,使工程顺利的进行,保证不影响工程的质量[2]。

3.4确保施工用料的质量和机械的正常使用

建筑企业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必须要在材料的采购商严格的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采购,检查验收。在使用前要对材料进行检验,合格的材料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同时要加强对建筑施工机械的管理力度,及时的对机械进行保养和维修。对不符合要求的重型机械进行重新登记、维修、验收、检测,逐渐规范重机械的管理制度,确保施工机械在工程施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保证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和按时的完成。

4强化心颤的安全管理

在施工的现场必须要做好安全隐患的预防和排查,施工专职人员对现场进行巡查,每天对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了解,及时的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上级领导进行汇报,及时的解决问题的所在,对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生产意识教育[3]。

5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投放力度越来越大,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关注度加大。因此,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工程的质量,抓好建筑工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不断的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强化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管理,建筑企业依照国家的相关法规制度加强企业自身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促进我国的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及我国国民经济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林鹏,张屹泽.试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J].中华居民,2014,1(25):469-470.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9

1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家及民间投资力度迅速加强,建筑业迅猛发展起来。由于建筑产品的固有特性,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具有流动性大、劳动力密集、多工种交叉流水作业、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露天高处作业以及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的安全难度大,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多[1]。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兴建了大量高层、超高层以及复杂体系结构建筑,由于一般施工场地都很狭小、工期紧迫,主体、安装、装饰交叉施工多,施工生产不安全因素也相应增多,较易出现伤亡事故。在我国,建筑行业安全事故在各行业事故中居第三位,排在交通、矿山行业之后,是事故多发行业。因此,强化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是当前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

2建筑安全事故基本原因

近几年来,通过开展施工现场安全达标和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活动,多数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管理也日臻标准化、规范化,建筑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万人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施工中的各类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给企业和职工家庭造成了重大损失。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很多,近年来,此类问题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2]。主要表现在:

1施工秆为不规范。有些建设单位违反工程建设程序,在建设资金不落实或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盲目上新的建设项目,强行要求施工单位垫资施工。施工企业在拖欠款严重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投人安全防护。部分施工企业将承接的工程层层转包或违法分包,只收取管理费,不履行管理职责,以“包”代“管”。

2安全人员不到位。部分施工企业在转换机制过程中,片面追求机构精减、人员压缩,盲目撤消或合并安全管理机构,裁减或取消专职安全员,安全管理体制难以保证,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滑坡。

3企业管理层安全意识差。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法人代表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方式下,摆到第一位的是效益、工期、质量等硬性指标,安全管理的隐性效益被淡漠、轻视。

4人员素质不高。建筑业系劳动密集型行业,施工人员文化素质比较低,特别是安全知识水平、自我保护意识差,事故多。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现阶段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居高不下,也引起了我们对安全管理的深层次的思考。建筑安装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就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影响施工安全的进行控制,使施工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事故,尤其是消除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使施工项目效益目标的实现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在建筑项目施工中如何评估并控制安全事故,改革传统的经验安全管理办法,把现代科学管理运用于安全施工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3]。

3安全评价模型

施工安全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依照科学的方法建立的一套作业程序,循序渐进、逐步深人地分析、辨识、控制风险的过程。企业在进行危害识别、评价时应包括组织活动的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下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适宜,将直接影响综合评价的结论。因此,建立合理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安全综合评价的关键。建筑施工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现场条件复杂,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建立适合建筑施工现场特点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由于我国的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着大量的外分包队伍和民工生活区,二者也是造成建筑业安全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这样,我们将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分为五大方面:安全生产、教育宣传、生活与卫生、劳动保护和外分包管理。

为了系统地识别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将安全评价指标编制成表,以便进行系统检查和避免遗漏。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是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整体安全性能的一个综合评价。由于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的生命,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安全工作本着“预防为主”的思想。为了防止安全评价结果产生麻痹作用,我们将安全评价等级分为三级:安全级,一般安全级,危险级。

根据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最基本的20个指标作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综合评价的因素,则

(1)

式中,――安全评价指标权重;――安全评价指标值。

因此通过对安全指标体系的检查我们可以量化施工项目的安全性,这种方法可以检查项目系统、完整,不遗漏任何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保证安全检查的质量;可以根据已有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等,检查执行情况,得出准确的评价;使检查人员对系统的认识更深刻,更便于发现危险因素。量化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准确的评价结果,为每个检查要点赋以分值,检查结果以总分表示,这样,不同的检查对象也可以相互比较,较之定性评价体系更加明确。

4管理对策

现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整个管理系统形成纵横交错的管理网络体系,实行全面安全管理。管理者可以通过文中提供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安全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实施相应的管理方法、对策来改善施工管理。

1提高认识,增强意识,是搞好施工安全管理的根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安全生产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分析、总结,教育企业各级领导和全体管理人员,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安全意识,形成正确的安全生产观。

2加强领导,重视投入,是抓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关键。实践证明: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好坏与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工程的承包者要切实改变盲目追求高额利润而削减安全投入的错误作法,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安全,安全与效益的辩证关系。

3落实制度,依法治理,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目前,有关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已日臻完善,现在的关键就是要抓好落实。

4齐抓共管,群防群治,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途径。现代安全管理突出了以隐患评估、预防为主的事前控制与全员参加、群防群治相结合为特征的全面安全管理。现在最重要是加强新上岗民工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技术素质,增强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

5结论

由于建筑施工风险较大,不确定性因素众多,准确而客观地评价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工作。该方法还不是一种完全定量的方法,仍然需要有关专家和学者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如何减少评价工作的主观性,完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姚天玮.运用工程风险管理方法改善建筑安全状况的思考[J].建筑安全,1999(8):13~15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体制;项目管理

建筑业是一种分工细致及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施工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所谓工程管理,从一般含义上讲,就是对企业从订货到交货的整个生产过程管理,是为了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质量、成本、数量和货期生产产品,并综合使用工厂中的生产资料进行低成生产的一种管理。虽然我国在建筑项目管理方面逐渐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建筑业自推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初步的形成了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但是,这种理想的组织结构形式并没有起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同时也存在一些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

1、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2002年我国颁发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还相继颁发了其他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法律法规还相当不完善,也没有和国际接轨的项目管理标准,还不能做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大多数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都未建立与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和项目管理体系,也没有建立系统的项目管理工作手册和工作程序,项目管理方法与手段较为落后,缺乏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2、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发育不健全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还没有形成非常完善的体系,缺少专业的管理团队。并且我国还没有全国性、专业性、系统性的专业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只是一部分高等院校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和活动。除少部分专业程度较高的分部、分项工程由专业分包企业完成外,大部分具体的施工任务还是由建筑总承包企业组织劳务队和自有机械设备、自供材料来完成。

3、建筑工程管理总体水平较低

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缺乏专业技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以及懂技术、懂法律、会经营、懂外语等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缺乏高素质的且能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标准进行项目管理的人才,缺乏项目管理软件的高级管理人才。一些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总体水平不高,竞争力弱,不能适应建筑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另外,劳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素质参差不齐;总承包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来管理劳务队,管理精力被牵制,管理水平也无法提高。

4、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意识薄弱

当前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的基础工程建设,所以建筑业仍然是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建筑工程管理的在建筑行业中应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是大多数人们包括许多业主的建筑工程管理观念都很淡薄,没有足够认识到项目管理的优势。“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还占着主导地位,管理者认为在技术上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需要额外的支出来进行项目管理。所以很多项目是在没有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团队专业人士进行项目管理。因此工程管理的作用没有被完全认识到,更多的是依靠行政手段来管理项目。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优化措施

1、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新理念。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一个传统的产业部门,许多相关人员对于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的错误观念由来已久,由于大量的未遂事件或者错误操作并未导致伤害或者财产损失事故,而且,同一诱因导致的事故后果差异很大,不少人由此认为建筑安全事故完全是由于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因而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建立新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理念,首先要更新传统安全管理模式,这个理念就是“任何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在此基础上,要坚定“安全事故为零”的管理目的和管理目标。新的安全管理理念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相比,有四个转变,分别是:变单纯的安全专业人员的岗位安全管理为全员参加的体系安全管理;变单纯的安全管理为安全管理与进度、工序穿插和施工方法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变以点为主的间断的、静止的管理为线面结合的、连续的、动态的管理;变并行的安全与生产两条线为安全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一条线。

2、调整和健全新的安全管理职责。

在新的安全管理理念下,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组织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岗位安全管理,而以专职的岗位安全管理为核心、以各专业工程师为骨干、班组长及工人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网络。是安全监督管理层和安全管理实施层既独立设置又互相依托和紧密联系的体系安全管理,是将施工与安全的紧密结合的组织,是对企业安全管理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充分利用。施工企业通过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认证,使安全管理职责得到了明确和完善。但正如上面分析所讲到的,许多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中,把众多的责任都压到了数量和素质都远远不如施工员队伍的安全员身上,而无论是素质还是数量都远远高于安全员的施工员队伍的安全管理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调整安全员和施工员之间的安全管理职责,是建立新的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

总之,建筑管理部门是建筑过程中的主要执行部门。作为建筑施工安全主管机构,主要的责任和义务是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大力的维护建筑行业的安定团结和健康和平发展,确保企业和各方面安定稳定发展。在日常的生活和管理当中,要有一定的从业道德,建筑主体部门要大力的监督,做到施工安全无小事,才能真正在做到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安全整治、强化安全监管,扎扎实实地做好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努力开创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给社会人民一个安全、安定的居住所;给人们一个放心的建筑体;同时也给社会和祖国在建筑上画上一幅美丽而和谐的蓝图。

参考文献:

[1]方耿玉,汪高文,丘秉达.大中型建设项目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2006(7):46-47

[2]邹盛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韶关学院学报.2006(3):3-5

[3]关荣昌.我国建筑质量探讨.科技资讯.2006(32):246

[4]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二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王慧仪,蔡齐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6]周朝琦,侯龙文.质量管理创新.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7]张守健,许程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