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燃料加工企业十篇生物燃料加工企业十篇

生物燃料加工企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00:42

生物燃料加工企业篇1

【关键词】发电企业燃料物流成本控制

在保证煤质长期稳定的同时加强成本控制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对发电企业来说是个永远的课题。尽管燃料费中很多是固定项目,但可变部分也占较大的比例,直接影响到火电厂的运营成本。所以,燃料管理是发电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燃料成本控制更是重中之重。

据统计,中国国内产品物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5%~6%,而国际性产品的物流成本则占总成本的10%~25%,这要随公司所在国别、地区、物价水准等因素而变动。中国的物流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据测算,中国产品平均直接劳动成本所占总成本比例不到10%,而储存、运输支付的费用却占到生产成本的40%。中国在物流成本的确认、分类和报告等方法上,其主要的缺陷在于采用标准会计成本的方法,无法真实反映实际物流成本,从而使成本控制难以有效开展。

物流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而物流管理理念体现了各个国家经济模式的差异。日本注重物流成本测算,英国致力于构筑综合性物流体制,美国则以物流机械的现代化作为物流管理的切入点。

因此,本文从通用的物流成本概念入手,再针对发电企业燃料物流管理的情况进行探索,试图找出降低发电企业生产成本方法的第三种途径。

一、电力燃料管理成本的主要构成

作为发电企业,其燃料管理成本一般主要由3个部分构成。

(一)人工成本。通过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可以减少劳动力支出,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这一空间在缩小,而人本身再生产的成本在上升,所以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来提高利润率已十分困难。中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就业压力十分突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但也在稳步上升。随着人员工作熟练程度的增加,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作为利润源泉这一优势迟早会逐步减弱。

(二)设备与材料成本。生产力要素中,加工工具与被加工物资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燃料管理中的设备与原材料成本主要由设备、修理费、材料费等组成,由于机械制造业、新材料工业的发展,先进设备与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使这一领域的成本节约空间也在缩小,提高利润率变得十分困难。

(三)物流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管理成本、回收成本等等。在传统产业中,利润的空间在这一领域最大,所以,跨国公司都把降低物流成本,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为了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作为一个单独的经济门类从生产与流通企业中分离出来,实现了新一轮的产业分工。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是一种社会进步。

随着电力燃料市场已经完全市场化,煤炭采购的市场成分已经逐步占有主导地位。燃料物流管理的理念也逐步进入电力企业管理者的视线。物流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第三利润源。所谓“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是指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继降低人工成本和设备与材料成本之后企业获取利润的第三种途径。

二、发电企业燃料物流成本的概念

目前,物流的权威定义来源于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该协会认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有效流动和存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的过程。而物流成本定位于实现物流需求所必须的全部开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物流成本的内涵是比较明确的,关键是在实践中如何正确划分物流成本的范围,如何将物流成本准确地计算出来,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操作经验。

由于缺乏对物流成本的准确把握,给企业的物流管理带来许多障碍,不利于发现企业物流运作中存在的非效率活动,也难以对物流成本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因此,把握物流成本概念,不能只停留在概念本身的理解上,还必须对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以及物流成本分析方法等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借用日本《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对于发电企业燃料物流成本基本上可以分为:

(一)仓储作业成本:采样、制样、化验成本、装卸成本、二次搬运成本;

(二)存货成本:煤罐、煤场和临时储煤场的各种费用;

(三)运输成本:传统纳入煤价中的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包含如运费、劳务费、城建费、铁建费、交货前杂费、矿取送车费、矿专用线费等;

(四)管理成本:采购成本、服务费等。

三、发电企业燃料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探索

虽然对于发电企业,以成本核算中心为基础的传统会计方法仍是首选的核算技术,但其对燃料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不完全的,进而影响了燃料物流成本的控制。因此,我们认为应导入作业基础成本制,将所有与完成燃料物流功能有关的成本纳入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分类中,将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等资源成本正确地分摊到燃料物流工作的各个相应科目中,进而单独计算出燃料物流服务的成本,以作为发电企业燃料物流成本管理的标准。有效的成本确定,首先要求对包括在一项分析框架中的特定费用做出确认,其次是要特别指出相对成本的时间维,最后成本必须分配或分派给与评价相应行动相关的特定因素。

为了夯实发电企业燃料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物流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很重要。在常规企业物流成本有3种核算方法,分别为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物流成本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3种核算方法分别有不同的针对性,虽然建立起燃料物流会计核算方法,对于物流的成本管理最为直接、有效,但我国大多数企业未建立物流成本的专门会计核算体制,要建立分项、分专业的会计核算体制,目前还存在一定难度。我们认为,在目前大多数发电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明晰的燃料物流管理概念、燃料物流成本不是十分明确的情况下,燃料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是一种较简单、实施较方便的方法。

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简单、成本低,对会计基础工作水平要求不高,适用于处于引入燃料物流成本管理和核算初期阶段的发电企业。这种方法利用统计原理,以企业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进行资料搜集、加工和处理,最后汇总出企业的物流成本资料。该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尺度,包括货币和实物尺度,并采用普查、重点调查等统计方法以获取所需要的核算资料。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对发电企业成本核算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分离出燃料物流耗费部分,然后再加上会计成本核算中没有包括但需计入的部分,如相关设备的使用、维修费用、采样、制样、化验的成本等,最后根据燃料物流成本管理要求对上述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类,得出所需基本的物流成本信息。由于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是建立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基础上,随着发电企业物流流程的改进、信息管理的完善,再逐步过渡到更完善的燃料物流成本核算办法上。

四、建立科学的决策、管理体制,降低燃料物流成本

通过降低燃料物流成本来降低发电企业生产成本,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标准化的燃料管理工作。在物流标准化改造中,应按国家通行标准或行业标准制定物流设施标准,规范物流设施和有关技术设备,对每个环节都实行统一的技术管理标准。近年来,发电企业的燃料采购工作虽然呈现多种多样的局面,但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实现燃料物流管理的标准化作业,如入场煤的采样、制样、化验工作的标准化,煤场管理的标准化,燃料款结算工作的标准化等。而某些发电企业目前还存在按照燃煤运输途径不同来进行区别管理、按照燃煤来源途径不同来进行区别管理的方法,明显增加了燃料管理的复杂性,造成多环节并行的燃料管理局面,给企业的燃料成本核算增加了难度。

(二)合理的燃料库存水平和资金周转。企业内资金的运作及周转对一个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从理想状态讲,物流资金使用的最佳状态就是企业的零库存,但是发电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其生产的连续性要求必须有一定的燃料库存,而足够的燃料库存又能够有效抵御煤炭市场的短期价格波动。在煤炭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适当的增加煤炭库存,虽然提高了煤炭的存储费用和相应的财务费用,但是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平抑煤价的作用,从整体上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燃料成本。因此合理的燃料库存水平和资金周转是随着不同的外部情况而变化的,这就需要企业的决策者在全面了解煤炭市场和其他综合因素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促进发电企业煤炭资源重组。随着近年来电力煤炭市场新的变化,发电企业为了确保生产用煤,相互之间争夺煤源愈演愈烈。如果不运用集体的力量进行发电企业煤炭资源重组,降低燃料物流成本也将成为空话。俗话讲“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在抱成团的煤炭企业面前,单个发电企业处于弱势,因此,发电企业调整燃料发展战略、进行必要的联合势在必行。在与煤炭企业、燃油供应企业、运输企业的谈判中,由于采购量巨大,作为一个大的整体进行交涉,往往可以提高自己的话语权,增加谈判筹码,得到较低的采购价格和较多的运力指标。发电企业联合体再根据最后的结果进行内部资源优化整合,将节省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运力支出。

(四)与煤矿企业开展中长期战略合作,相互抵御市场风险。煤炭价格上涨和供应偏紧的双重压力长期并存,从战略意义上讲,煤电联营对构筑稳定、安全的能源体系将起到重要作用。发电企业和煤炭企业通过相互参股、相互投资,实现双方联营的好处显而易见:对于煤企而言,切入下游发电行业能广开通路,降低营运成本;至于电企,这种合作则意味着在电价被锁定、煤价上涨的情况下,自身利润可以少受侵蚀。如中国神华、西山煤电等煤炭公司都在借投资电厂延长产业链条、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国电集团公司也全面控股内蒙古平煤集团,通过煤电联营,一方面可规避燃煤电厂电煤供应受制于煤矿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中间环节的费用,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都可以取得可观的利润。

需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改革和电力燃煤市场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发电企业燃料物流成本管理,如运输成本、质量监督成本、存储、筛选成本的增加,同时也间接增加了机组的运行成本。而在煤炭市场波动因素的影响下,煤矿按产能定量、根据季节调剂生产的特点使电煤存在供应量和价格的波动,煤炭的运输、装卸也随着季节和政府的行政政策而变化,这些特点也随时带来发电企业燃料成本和物流成本的波动。煤炭市场和电力燃煤市场的新变化,给电力燃料物流的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也增加了很多难度。例如对于煤炭的存储量,每个电力集团和发电厂都有明确要求,2008年5月国家发改委曾要求电煤库存不低于15天,煤炭存储量的增加降低了发电企业的安全、持续运行的风险,却提高了煤炭存储成本和财务成本,直接增加了发电企业的燃料物流成本。因此,发电企业燃料物流的成本控制不仅仅是单纯的降低物流的成本,而是要根据成本分析,找出不合理的成本予以降低。同样电力燃料物流各项功能之间,某一种功能成本的降低,会使另一种功能成本增加。因此,要想优化管理,就必须设立工作目标,明确任务,确定工作优先级,有序、受控的开展,最终获得发电企业燃料成本的综合降低。

主要参考文献:

[1]JamesR.StockDouglasm.Lambert.2003.战略物流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何满德.2008.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探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08).

生物燃料加工企业篇2

生物质成型燃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生物秸秆粉碎、加温、压缩、风干等程序,将秸秆压缩成颗粒状,以较高的燃烧值,无粉尘、无污染排放,从而取代煤的一种新兴燃料能源。产品燃烧率达95%以上,灰分为5%左右,热值可达3500~4500大卡之间。生物质燃料具有对环境污染小、易收取、价格廉、资源丰富等优点。由于秸秆生产分散,堆积密度低,给收集、运输、贮藏和大规模应用带来了困难,秸秆压缩为成型燃料后,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可以形成商品能源。凤城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具备秸秆固化利用资源的条件,可以在收购秸秆的过程中,既解决大多数家庭处理秸秆难的问题,又给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应用现状

凤城农村能源办公室为加快实现《辽宁省农村能源建设“十二五”规划》,“促进农村节能减排、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目标,根据《辽宁省农村能源建设三年规划目标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凤城市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凤城市农村经济局以“促进农村节能减排、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为目标,采取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申报、村镇审核后公示以及县能源办和财政部门层层把关的原则,自2011年以来,凤城市先后在18个村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采暖炉2760台,该炉通过燃烧秸秆颗粒(生物质煤)取代传统的煤,即控制了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了粉尘的污染及炉渣的排放,净化了环境。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采暖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炊事取暖用能问题,推进农村能源建设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2存在问题

2011~2014年,凤城市农村经济局能源办公室组织施工人员对生物质炉具进行推广安装,在推广和安装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2.1试点农户对生物质炉具的认知度不高

部分地区存在农户使用生物质炉具烧煤的现象,没有充分发挥生物质炉具节能环保的作用。

2.2部分项目村缺少生物质资源

凤城地区北部山多林地多,南部多平原林地少,加上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企业离项目村有一定的距离,企业生产规模很难供应项目村农户用能,导致部分农户因没有秸秆、薪柴等资源,而选择燃烧型煤。

2.3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企业补贴资金不足

凤城市现有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企业6家,有4家企业享受生物质燃料配套补贴,同时要求以奖代补与项目村签订合同,以低于市场价格将秸秆颗粒供应给生物质成型燃料试点项目村,由于近年来生物质颗粒的大力推广,以及大中城市对环保指标的要求,使得生物质颗粒生产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致使生物质生产企业的产品,很难跟得上项目村农户的需求。

2.4生物质炉具安装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虽然农村经济局能源办公室对炉具安装人员要求持证上岗,但是仍有个别施工人员在安装上存在问题,导致部分农户家里部分散热器不热的现象。

2.5生物质炉具使用和维护不当

能源办工作人员和生产厂家工作人员在安装和售后对老百姓讲解使用方法和维护方法,但仍有部分农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燃料燃烧不完全,没有达到半气化燃烧的良好效果。

生物燃料加工企业篇3

一、原燃料质量对钢铁企业的重要性

钢铁企业年物资吞吐以千万吨计量,以济钢为例,2012年全年采购进厂原燃料1000万吨,货款金额700亿元。其质量的优劣对企业影响具体有两点:

对企业铁前系统的生产工艺装备和经济技术指标影响巨大。原燃料质量对铁前炼焦、烧结、球团、炼铁高效生产至关重要,劣质原燃料无益高炉精料炼铁技术进步,虚假质量检测数据更将误导工艺配料结构,影响生产,破坏和损害生产工艺装备,缩短高炉寿命;对企业效益影响巨大。采购质次价高的原燃料不但会造成企业资产流失,对效益积聚更尤如沙池蓄水,匿于无形。试图用劣质原料生产优质产品的良好愿望,终将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加倍付出人力与物力。

二、钢铁企业原燃料供应质量管理

随着整个冶金行业全面发展,原燃料供应商在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与信守商业伦理的权衡中倍受考量,部分的供应商的经营行为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

供方囤积资源,待价而沽,待市而动,单方面毁约行为增多;刻意拉拢腐蚀采购供应人员、检验人员弄虚作假,追求额外非法暴利行为增加。

这些现象已经超越了质量管理这一专业管理涵盖的范围,单凭专业管理手段难以得到有效治理,应当结合企业效能监察这一有效手段综合治理。因此,如何平衡处理好争取资源、实现企业战略利益与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维护企业现实效益之间的矛盾,不光是供应业务部门与质量检验部门要破解的难题,同时也是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原燃料供应过程中供方诚信经营、内部员工廉洁从业应妥善处理的重要问题。

三、质量管理与效能监察的关系

质量管理与效能监察都是以控制为主的企业管理手段:质量管理是侧重于使用技术手段进行检测质量数据信息分析的专业管理;而效能监察作为监察的重要工作方式和手段,以履职监察为核心、以综合性管理监控为内容,通过思想教育来督导企业人员正确、高效履职。两者都强调持续改进,只不过前者强调质量改进,后者强调管理改进;两者都偏重于通过查问题、找原因进而制订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

因此,两者兼容互补性很强,质量管理所需要的全员参与意识可以通过效能履职监察得到强化,原燃料质量事故可以通过效能监察进一步得到查处落实,进而促进原燃料质量管理工作纵深拓展。同时,效能监察也可以通过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理念和专业方法,推动效能监察自身工作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实现效能监察与质量管理相互融合的工作局面。

四、开展原燃料质量效能监察具体应侧重的几个方面

原燃料供应质量效能监察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完善原燃料质量管理:

第一,加大力度查处质量案件。

原燃料供应是企业系统与市场环境的重要对接口,开展原燃料效能监察,发现和查处质量案件关键在于纪检监察部门通过举报网络、信息沟通、协调职能的优势,一方面在进厂原燃料取制样、检测等环节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情况沟通机制和通报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员工的监督力量,构建得力的立体监督网络,另一方面积极与司法部门联系,形成内部执纪与外部执法相结合的、力量,查处和打击弄虚作假的犯罪行为。

第二,加强廉洁与廉政教育。

原燃料质量效能监察应结合思想教育,从廉洁自律、廉洁从业、廉洁共建着眼,在企业、家庭、社会诸多层面开展助廉活动和廉政教育,利用内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开展案例剖析和讨论,倡导和创建廉洁守法、廉洁奉公的廉政氛围。通过互动方式向供应商倡导诚实守信、廉洁从业的现代商业伦理意识,来净化外部经营环境。

第三,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和理念,督促和完善管理制度。

制度是企业员工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定。通过剖析各类查处的案件发现:不法供应商利用制度的缺失这一管理盲点实施违法乱纪。应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和理念,结合企业实际,实现制度体系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廉政建设的要求。

第四,加强原燃料质量监督,强化制度执行。

监察部门应通过有效地开展原燃料供应质量专项效能监察,建立和制定进厂原燃料检验监督管理制度,采取不定时的进行现场综合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督促采购部门和质检部门开展质量效能监察,对供应质量进行测评、总结和反馈,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监督网络,督促履行质量管理职责,提高检测工作质量。

生物燃料加工企业篇4

为此,编辑部约请了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副局长王秀忠写了下面这篇短文。

随着石油价格的节节攀升并居高不下,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性凸显,特别是燃料乙醇加工技术及产业化正成为许多国家竞相抢占的制高点。如何实现我国燃料乙醇加工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突破,对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生物质能源从形态上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气体,主要是沼气及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形成的气体;二是液体,主要是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三是固体,主要是将生物质制作成便于使用的固化物;四是电,主要是生物质来发电。在这四类生物质能源中,对我国而言最具战略意义的是燃料乙醇。石油在我国的能源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石油是不可再生的,石油的枯竭是迟早的事。因此,寻找可以替代石油的可再生能源就成为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而燃料乙醇正是比较理想的石油替代品。

目前,用来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淀粉类原料,如谷物及薯类等;二是糖类原料,如甘蔗及甜高粱等;三是木质纤维素类原料,主要是秸秆、林木废弃物及草等。在这三类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中,前景最好的是用秸秆、林木废弃物及草等为木质纤维原料。由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每年以数百万亩的速度在减少,在一定时间内我国人口数量将会继续增加,因此,今后我国粮食将处于紧平衡状态。用谷物及薯类等淀粉类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有可能会损害我国的粮食安全。目前,我国的食用糖已产不足需,因此,用甘蔗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可能损害我国的食用糖安全。尽管可用木薯、甜高粱等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不与人争粮,但因甜高粱仍存在与粮油争地、与人畜粮油争水,从长远看,第一、二类原料在我国前景不太好。而秸秆是粮食等的副产物,不仅不会与人畜争粮油、不与粮油争地、不与人畜粮油争水,而且随着粮食产量与秸秆量成正向变动关系。再就是我国每年有15亿吨左右的秸秆及林木废弃物,数量巨大且比较稳定,是可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燃料乙醇的。据测算,利用我国的秸秆及林木废弃物每年可生产4亿吨左右的燃料乙醇,可替代3亿多吨石油。以秸秆及林木废弃物等木质纤维素质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能够在不损害我国粮食安全的情况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生物燃料加工企业篇5

近年来,能源短缺困扰世界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调整能源政策,寻找矿物质能源的替代产品,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可替代石油、天然气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清洁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主要有两种:①以淀粉质和糖质作物(例如玉米、甘薯、甘蔗等)或植物纤维废弃物质(例如农作物秸秆、树枝等)为原料生产燃料酒精;②以油菜、油棕榈、大豆、蓖麻等油类植物或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这两种清洁能源生产技术是近期最有可能在中国形成生产力、应用于规模化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也是当前公认的、最富有生命力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生化工艺。

生物质能源的原料主要来自农村,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必将带动能源农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是降低能源的对外依存度,缓解中国的能源压力,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二是根据农村地区的要素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比较优势产业,使农业向能源产业渗透,成为能源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将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市场疏导、而不是堵截的方式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总之,发展能源农业有助于建立中国能源、农村经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能源短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中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极为重视,在连续四个五年计划中都将生物质能源列为科技攻关重点项目。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在法律高度上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在现代能源中的地位,并出台了一些具体的优惠政策,但与能源农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还存在产业规划不够系统、扶持政策不够清晰、相关的配套措施有待细化和明确等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试图通过对生物质能源计划实施相对成功的美国、巴西、德国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能源农业发达国家的产业促进政策,从而希望能给中国能源农业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

二、能源农业发展战略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的“能源农场”策略

为了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美国在军备支出方面付出巨大代价,美国政府逐渐认识到把资金投给动荡不安的中东还不如投给国内的农场主。美国的能源农业是以燃料酒精为突破口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开始利用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酒精,80年代后期,由于石油价格走低,燃料酒精产业的发展一度处于停顿状态。近年来,受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燃料酒精再次得到重视,生产规模迅速增大。美国人少地多,农业生产发达,玉米等农产品过剩,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酒精具有良好的产业化条件和基础。目前,美国玉米酒精年产量已达1000万吨,其中,912万吨被添加到汽油中,替代了运输用能源的3%,在中西部12个州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5%~10%。

为了推动能源农业的发展,美国在总体部署、市场供应、税收优惠、资金支持、技术开发等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安排。

1.总体部署。1990年以来,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推动生物质能源的使用。例如,1994年,美国环境保护委员会(epa)规定,以燃料酒精为主的可再生清洁燃料在大城市必须全年供应:1998年,国会通过《汽车替代燃料法》,鼓励使用燃料酒精作为替代能源。1999年,美国总统签署的一项国家战略计划提出,到2020年,生物质燃油将取代石化类燃油消费量的10%。2005年实施的《国家能源政策法》规定,销售的汽油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将逐年递增)的生物质能源燃料,在未来的5年内,燃料酒精的产量将增加一倍,到2012年,汽油中添加酒精的数量要达到80亿加仑(2430万吨),2013年,可再生能源要占全部能源的7.5%以上。2005年,美国农业部(usda)宣布实施综合能源战略,支持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生产和使用,成立能源理事会,协调与美国能源部、环保局等部门的合作,监督综合能源战略的实施。

美国通过以上法令法规,从总体上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规划,以法律手段为能源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市场供应。2005年的《国家能源政策法》要求汽油中必须添加一定比例的燃料酒精,能源部门也通过政策规定,联邦、州和公共部门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车辆使用生物柴油。为保证了燃料酒精的市场供应,美国加快了乙醇加油站的布点建设,2006年,乙醇加油站增加了近1/3,目前,境内的乙醇加油站已达到1000个左右。此外,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也十分配合生物燃料的推广使用,仅2006年一年,向市场投放的可变燃料汽车就达到100万辆左右。

3.税收优惠·为了推广燃料酒精的生产和销售,美国制定了十分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涉及两种税的减免:一是燃料货物税的减免,减免幅度根据燃料中酒精的含量确定,例如,对e85酒精(85%酒精与15%汽油混合)减免57美分/加仑;二是对生产、销售、使用燃料酒精的企业减免联邦所得税,减免幅度因企业类型不同而异,例如,对酒精生产商减免所得税10美分,加仑,对酒精汽油配制商减免所得税54美分/加仑,对酒精汽油零售商或不通过零售商直接使用酒精汽油的机构销售或使用e85酒精,减免所得税5.4美分,加仑。积极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地刺激了生物燃料在美国的应用。

4.资金支持。据usda统计,2001年以来,usda的农村发展基金已经投放资金2.9亿美元,资助酒精生产工厂以及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2005年的《国家能源政策法》规定,在未来的5年内政府将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3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2006年1月,在美国最大的农业组织--美国农业社团联盟(americanfarmbureaufederation)年会上,usda宣布将提供1900万美元作为无偿补助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生产计划,鼓励农场主和中小企业从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并对可再生能源项目优先提供贷款。

5.技术开发。美国加大了能源农业的研发投入力度,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在能源作物选育上,美国科学家利用甘蔗和热带草本植物杂交选育了能源甘蔗,其生物量比一般的糖料甘蔗高一倍左右,酒精发酵量高达23~26吨,年·公顷。在生物质能源生产工艺上,美国进行了技术创新,采用先进高效发酵工艺,使酒精生产的原材料成本在过去的15年中降低了2/3。考虑到粮食酒精生产本身需要消耗大量的石化类燃料,近期美国的生物质能源发展计划出现了战略性转移,粮食酒精开始向农林纤维素酒精过渡。由于纤维素酒精的原料――纤维素酶价格较高,燃料酒精生产在成本上不合算,近期美国在提高酶的生产活力方面重点攻关,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二)巴西的燃料酒精发展计划

目前,全球生物质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平均比重为13.6%,其中,发达国家为6%,而巴西已经达到44%。巴西具有发展能源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国国土面积851万平方公里,牧场2亿多公顷,农田6200多万公顷,这些土地都非常适宜种植甘蔗、玉米以及大豆、油棕榈、蓖麻、向日葵等能源作物。此外,巴西还有大量能够种植能源作物、但尚未开垦利用的土地。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为巴西能源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巴西是世界上最早实施燃料酒精计划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实现生物质能源产业化的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巴西利用本国榨糖业比较发达、甘蔗资源十分丰富的有利条件,开始利用甘蔗生产燃料酒精。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甘蔗种植-燃料酒精-酒精汽车”产业链,产业规模不断增大,到2005年底,燃料酒精年产量已达1200万吨,出口燃料酒精21亿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燃料酒精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燃料酒精的规模化生产降低了巴西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保障了能源安全,同时也调动了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稳定了蔗糖生产,现在,燃料酒精产业已成为巴西的支柱产业。巴西能源农业从燃料酒精产业化发展开始,取得成功后又在生物柴油上加大了投资的力度,并且取得可喜的回报,每桶生物柴油的成本已经降低到26美元。

1.总体规划。在不同的时期,巴西选择了不同的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在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初期,巴西选择了以传统产业--榨糖业为支撑,以甘蔗酒精为突破口,实行燃料酒精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取得了能源农业发展的先机。在本国燃料酒精产业的规模稳定后,巴西及时提出酒精出口战略,特别是近年来在石油价格急剧上涨、双燃料动力汽车热销、全球对燃料酒精需求量增长的背景下,巴西加大了燃料酒精出口推广的力度,目前,巴西已经开始向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出口燃料酒精,同日本建立燃料酒精合资企业的计划也在积极商讨之中。此外,巴西政府已经把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能源匮乏国列入目标国,正在加强政府间的游说。借鉴燃料酒精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巴西将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化列入下一步的发展重点,由总统府牵头、14个政府部门参与,成立了跨部门的委员会,负责制定生物柴油推广政策和措施。

2.市场供应。为了扩大燃料酒精的销售,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巴西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保证燃料酒精的市场销售,例如,一些州规定,政府所属的石油公司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燃料酒精,以低于汽油的价格销售燃料酒精,等等。在生物柴油的市场供应上,巴西政府也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从2008年起,全国市场上销售的柴油必须添加2%的生物柴油;到2013年,添加生物柴油的比例应提高到5%。

3.资金支持。长期以来,巴西出台了各种措施对生产燃料酒精的企业提供资金上的帮助,鼓励生物质能源的生产。例如,对燃料酒精生产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国家的政策性银行设立了生物燃油专项信贷基金,提供最高可达90%的融资信贷。为了鼓励农民种植大豆、甘蔗、油棕榈、向日葵等作物,保证生物质能源生产的原料供应,对直接从事能源作物种植的农户,联邦政府设立了l亿雷亚尔(折合0.34亿美元)的信贷资金。

4.技术开发。在1975~1989年期间,巴西政府投资49.2亿美元,形成了蔗糖酒精生产技术和酒精汽车技术的研究体系,一些研究机构纷纷与企业寻求联合,共同致力于生物燃油技术的推广使用。在全国27个州中,已有23个州建立了开发生物燃油的技术网络。最近,巴西又开发出从甘蔗渣中提取酒精的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甘蔗的酒精产出率。

(三)德国的生物柴油发展之路

由于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比传统柴油燃烧更彻底、排放尾气二氧化碳更低等优点,从而得到德国政府的大力推广,并且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重点加以引导和扶持。目前,生物柴油已成为第一个在德国全国范围内销售的石油替代燃料,德国也成为世界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国和消费国。

1988年,德国聂尔化工公司率先从油菜籽中提炼生物柴油。经过二十来年的发展,生物柴油的生产规模不断增大,到2005年,生产企业有23个,年生产能力达140多万吨,占整个欧盟15国总生产能力的一半以上。据报道,德国的neckermann可再生资源公司已建成世界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流水线,整个生产工艺从菜籽开始,经过菜籽加工、压榨、抽提、粗油加工几个过程,最后产出生物柴油。著名的壳牌公司也计划在德国北部投资4亿欧元,建设生物柴油提炼厂,预计2008年年产量将会达到2亿升。除了直接从油类植物中提炼生物柴油外,德国对废弃油脂的利用也十分重视,例如,饭馆的废弃食用油不能随意倾倒,必须向环保部门支付收集费,由环保部门统一处理加工成柴油替代品。

1.市场供应。德国政府规定,从2004.年1月起,必须在柴油中强制性地加入一定比例的生物燃油。为了推广生物柴油的使用,德国加强了生物柴油加油站的布点建设,形成密度大、供应快捷、服务完善的生物柴油供应网络。德国现有生物柴油加油站1700多个,平均每20-45公里公路上就能找到一个生物柴油加油站,并且还在以每年120家的速度增长。此外,为了保证生物柴油的质量,德国在生物柴油的质量管理方面做出严格规定,成立了生物柴油质量管理联盟,对生物柴油的原材料供应、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严密的质量监控。

2.配套产业的跟进。相关产业的技术跟进是德国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重要保证。德国汽车业发达,为了配合生物柴油的推广使用,汽车厂家对发动机性能进行了改进。大众汽车公司和奔驰公司主动承诺,未来生产的私人轿车将不再需要改装,可以直接使用生物柴油。随着生物柴油发动机技术的成熟、轿车柴油化趋势的加快,预计生物柴油产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资佥支持和税收优惠。为了鼓励生物柴油的生产和销售,德国每年向油菜种植户提供适当的经济补贴,对生物柴油的生产企业实行完全免税,并且提供一定的产品开发资金,对生物柴油的销售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

三、对中国能源农业发展的启示

从美国、巴西、德国生物质能源农业发展的经验来看,能源农业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在产业发展方向上的总体规划,在市场、技术、资金、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这给中国能源农业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

生物燃料加工企业篇6

生物能源是什么

生物能源又称绿色能源,可再生,原材料遍布各地,蕴藏量极大。生物能源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身边。垃圾、秸秆、沼气甚至包括“地沟油”,这些看似无用的家伙经过加工处理都能变成可利用能源。通常包括:一是木材及森林工业废弃物;二是农业废弃物;三是水生植物;四是油料植物;五是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六是动物粪便。

生物能源主要有沼气、生物制氢、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沼气由微生物发酵秸秆、禽畜粪便等有机物产生,主要成分是甲烷;生物氢通过微生物发酵得到,由于燃烧生成水,是最洁净的能源;生物柴油是利用生物酶将植物油或其他油脂分解后得到的液体燃料,作为柴油替代品;燃料乙醇是植物发酵时产生的酒精,以一定比例掺入汽油,使排放的尾气更清洁。

生物能源的现状

新型原料培育、产品综合利用、技术高效低成本转化,是“十二五”生物能源技术三大趋势。原料从以废弃物为主向新型资源选育和规模化培育发展;高效、低成本转化技术与生物燃料产品高值利用是技术发展核心;生物质全链条实现绿色、高效利用。

我国现有生物质资源相当于4.5亿吨标准煤,利用技术被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如户用沼气池、节柴炕灶、薪炭林、大中型沼气工程、生物质压块成型、气化与气化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等。

生物能源科技重点包括:微藻、油脂类、淀粉类、糖类、纤维类等能源植物的选育与种植,生物燃气高值化制备及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制备车用生物燃气示范,生物质液体燃料高效制备与生物炼制,规模化生物质热转化生产液体燃料及多联产技术,纤维素基液体燃料高效制备,生物柴油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万吨级的成型燃料生产工艺及国产化装备,生物基材料及化学品的制备炼制技术等。已经开发出多种固定床和流化床气化炉,以秸秆、木屑、稻壳、树枝为原料生产燃气。

利用方式

1.气体燃料。包括沼气、生物质气化制气等。利用有机垃圾、生物质废料、残留物、废弃物等进行发酵等工艺,生产出沼气等可燃气体。这种利用方式受原材料供应限制,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较慢。可燃气通常用于家庭,以及专用燃气交通工具,使用范围较窄。可燃气体发电同样受到原料供应的限制。

2.液体生物质燃料。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

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广泛:回收动植物油;含油量高的植物,如麻风树(学名小桐子)、黄连木、文冠果、续随子等。构建大规模生物柴油能源林是解决原料供应的根本。

燃料乙醇在经历了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的初级阶段后,逐渐向以木质纤维素等非粮食原料转向。目前已有若干实验试点企业运行投产。

3.固体生物质燃料。分为生物质直接燃烧、压缩成型燃料、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为原料的燃料。热效率利用率较低,通过新型炉灶、锅炉提高热效率利用率,或者把生物质固化成型后采用略加改进后的传统设备燃用,但成型燃料的压缩成本较高。此外,生物质燃料发电也成为当前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

美国、英国、瑞典等国家均有生物质能源发电站建设投产,我国在这方面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南方地区的许多糖厂利用甘蔗渣发电。广东和广西两省共有小型发电机组300余台,云南也有一些甘蔗渣电厂。

在诸多的生物质利用技术中,生物质发电技术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利用技术之一。因为电的利用范围较广,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现存电网。高效直燃发电是最简便可行的高效利用生物质资源的方式之一。

发展生物能源的8大优势

生物能源对环境污染小,属于可再生能源,其普遍、易取,便于运输,且具有以下优势:

1.生物燃料是唯一能大规模替代石油燃料的能源产品,而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及其他新能源只适用于发电和供热。

2.产品多样。液态:生物乙醇和柴油;固态:原型和成型燃料;气态:沼气等。既可以替代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也可供热和发电。

3.原料多样。秸秆、林业加工剩余物、畜禽粪便、食品加工业的有机废水废渣、城市垃圾,还可利用低质土地种植各种能源植物。

4.生物燃料可以像石油和煤炭那样生产塑料、纤维等产品,形成生产体系。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不可能做到。

5.可循环性和环保性。生物燃料是在农林和城乡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生物燃料的全部物质均能进入生物循环。物质上永续,资源上可循环。

6.生物燃料的“带动性”。生物燃料可以拓展农业生产领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促进制造业、建筑业、汽车业等行业发展。

7.生物燃料具有对原油价格的“抑制性”。生物燃料将使“原油”生产国从目前的20个增加到200个,通过自主生产燃料,抑制进口石油价格,并减少进口石油花费,使更多的资金能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危机。

8.生物燃料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和建立内需市场。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的“绿色职业”报告中指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产业将创造204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生物燃料1200万个”。

相关政策

近几年,中国生物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产品产出持续扩张,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生物能源产业向高技术产品方向发展,中国企业新增生物能源投资项目逐渐增多。投资者对生物能源产业的关注越来越密切,生物能源已成“十二五”规划扶持重点。《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未来15年内投资约1.5万亿用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发展燃料乙醇至1500万吨、生物柴油500万吨。2011年1月5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在“十二五”期间,使全国农村电网普遍得到改造,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

存在问题

1.原料资源短缺。广西木薯燃料乙醇项目,被利用为燃料乙醇原材料的木薯的前后价格差别很大,这对供应体系是个挑战。考虑到与人畜食物相争,很多国家都限制玉米乙醇生产,生物柴油原料不足。同样的问题在生物质发电、成型燃料和生物柴油领域也普遍存在。制备生物柴油主要原材料――“地沟油”回收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相比于“地沟油”制备食用油技术,生物柴油的成本高售价低,再加上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造成“地沟油”回流餐桌现象普遍,也直接导致生物柴油原料供应不足。

2.技术基础薄弱。以能源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处于试验阶段,以废弃动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的技术较为成熟,但潜力有限。后备资源潜力大的纤维素生物质燃料乙醇和生物合成柴油的生产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产业化程度低。

3.生物燃油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受原料来源、生产技术和产业组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较高。目前,国家每年对102万吨燃料乙醇的财政补贴约为15亿元,在目前的技术和市场条件下,扩大燃料乙醇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补贴。

4.销售市场建设滞后,下游企业对接缺失。主要体现在生物液体燃料方面。以生物柴油为例,国内企业几乎都没有自己的加油站,很难进入中石油、中石化的成品油零售市场,销售渠道更是匮乏单一。在生物柴油发展的黄金期,国内涉足企业数量一度达到了300多家,目前数量缩水三分之一。

中小投资者的机遇

原料加工:如绿野科技从菊芋块茎中提取菊粉;甜高粱产量高,秆渣是造纸的好原料,作为大规模的能源作物具备有利的特性,很有前途。

油料作物种植:如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的柳枝稷、芦竹和荻,已试种了3000亩;赤峰市翁牛特旗经济林场,文冠果基地全国最大;湖南林业科学院能源植物与生物燃料油研究中心,选育出大果、矮化、高产、高含油的光皮树无性系良种6个,营造光皮树油料林30万亩。

生物燃料加工企业篇7

生物质成型燃料具有较好的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但在我国的发展并不顺利。当前研究侧重于成本因素,探讨其市场营销策略或许能提供另一种发展思路。就其目标市场营销战略而言,有关企业应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农村年轻家庭、空巢老人家庭、富裕家庭和污染严重且有经济实力的大中城市作为目标市场,将此燃料打造成高端产品;就其市场营销策略而言,应提高其技术含量,采取撇脂定价,深耕渠道以提高获取便利性,促销重点侧重于环保、健康和安全等方面。

关键词:

生物质;成型燃料;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22-02

生物质成型燃料是生物质原料经干燥、粉碎等预处理后,在特定设备中被加工成一定形状、一定密度的固体燃料。由于具有较好的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该燃料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欧美国家的产业化已较为成熟,而在我国的发展却较为迟缓,甚至可以说不好。对其在我国的产业化发展,学术界研究重点集中在如何降低成本上。从市场的角度,就其营销策略进行研究,或许可以为其产业化发展独辟蹊径。

1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的重要意义

1.1传统能源面临日益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传统能源的主体部分,化石能源被大量无节制的使用,导致其面临着行将枯竭的危险。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3》,全球石油的储产比仅剩52.9年,天然气55.7年,煤109年。我国的情况更不容乐观,石油、天然气和煤的储产比分别为11.4年、28.9年和31年。见图1。

另外,传统能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Co2、So2、noX和颗粒物不断侵蚀着环境,酸雨、雾霾和厄尔尼诺现象已为人们所熟知。秸秆和煤等生活用能给人们健康带来的巨大威胁,也渐渐被国外学者所证实。Kan等人研究指出,燃煤炊事和取暖是中国农村肺癌和肺结核的危险因素(Kanetal.,2011)。美国学者报道,女性肺腺癌与儿童期暴露于煤炉取暖和做饭有关,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与室内燃烧也有巨大的关系(Leeetal.,2012)。据世界银行估计,生物性燃料产生的烟雾每年致使400万儿童死亡。

1.2生物质成型燃料具有可替代性和环境友好性

从构成上来看,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由可燃质、无机物和水分组成,主要含有碳(C)、氢(H)、氧(o)及少量的氮(n)、硫(S)等元素,并含有灰分和水分。其中含氮量低于0.15%,含硫量低于0.05%,灰分含量约为3%~5%,含碳量较高。燃烧时,由于排放的二氧化碳(Co2)来自于其生长时对自然界二氧化碳(Co2)的吸收,因此,二氧化碳(Co2)可以实现自然循环和生态零排放;H元素遇到一定温度就析出挥发;由于其燃烧较充分,排放灰分仅相当于煤基燃料的10%;尽管有一定数量的So2和noX排放,但也远低于广泛使用的煤基燃料和国家标准(见表1)。有数据表明,当前我国秸秆年产量约在7亿吨左右,除去秸秆还田、饲料生产外,大约有3亿左右的秸秆被抛弃或焚烧。就热效值而言,这部分秸秆相当于0.8亿吨煤。尽管压缩后制成的成型燃料对化石能源只能是少量的替代,但更重要的是其具有可再生性,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决不可因为其量少而忽视之。

2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2.1更细的市场分割

任何一个企业,无论其资金实力如何雄厚,技术如何先进,都不可能面向所有的市场,生产所有的产品。企业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化和分割,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这样才能提高市场营销的针对性。生物质成型燃料属于小众产品,有关企业更应如此。为此,可以按照地理因素将市场分作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按照年龄分作老人市场、中年市场、青年市场及其他,按照收入分作富裕阶层、中等收入者和低收入者,还可以按照用途分作生活用能和生产用能。

2.2准确的目标市场选择

作为煤的替代品,农户、工业锅炉使用单位和火力发电厂是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目标市场。就农户而言,其中的年轻家庭、空巢老人及较为富裕的家庭是主要的潜在消费者,因为年轻人往往都有出外打工的经历,喜欢尝试新的事物;近年来农村屡屡发生煤气中毒的多为空巢老人家庭,生物质能源可以在这方面做些文章;而恩格尔定律亦表明,较为富裕的家庭往往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在生活用能的选择上更喜欢先人一步。就工业锅炉使用单位和火力发电厂而言,在那些拥有一定经济实力且污染严重的大中城市,潜在用户相对更多些。如上海市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全面完成该市中小燃煤(重油)锅炉和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各中心城区在2013年全面完成燃煤(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各郊区县应优先把具备有燃气管网配套、矛盾突出、炉龄十年以上、无废气治理设施、位于工业集中区外五项条件之一的燃煤(重油)锅炉和工业窑炉纳入替代计划。北京市、郑州市也有类似的行动计划。

2.3较高的市场定位战略

美国营销学家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提出,企业应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本企业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形象。这就是市场定位的思想。相对而言,生物质成型燃料未来的发展应定位于高端,将其打造成高新技术环保产品,而不是靠价格来取胜。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本方面的考虑。长期以来,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与其想尽千方百计去降低成本,倒不如换一种思路,通过加大研发成本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突出该类产品与秸秆和煤等替代品的差异,依靠差异创造自己的独特优势。正如哈佛大学迈克・波特教授所言,企业既可以低成本竞争,也可以差异化竞争。二是需求方面的考虑。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是很强,能够接受该类产品的用户毕竟是少数。在受众较少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就很难达到规模效应,当然也就不具备低成本竞争的条件。三是市场方面的考虑。作为该类产品主要替代品的化石能源,虽然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是由于技术的成熟性、市场的广泛性以及政策的倾向性等因素的影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生物质成型燃料很难拥有与之匹敌的价格优势。当然,与农户日常使用的秸秆、薪柴相比,该新型燃料更不可能具有价格优势。

3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市场营销策略

3.1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与质量

产品是企业营销的对象,产品策略是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核心。高端的市场定位,以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过硬的产品质量为前提。我国引进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时间较短,主要依靠农作物秸秆为原料,不同于欧美国家广泛使用的林木残余物为原料,致使其加工生产难度更大,产品密度较低,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时常存在结渣和沉积腐蚀等现象。一些企业为改善上述不良情况,将成型燃料与煤炭混合起来销售。这种模糊产品差别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为此,有关生产企业应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从追求低成本转向追求高质量,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着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研究表明,环保性已取代经济性成为农户选择能源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所以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研发的重点,在确保好用的前提下,应该放在更环保、更安全等独特优势的挖掘和提高上来,而不应是追求热效值或者全面提高,因为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只要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就会有拥泵者。

3.2坚持撇脂定价的高价策略

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既可以渗透定价,也可以撇脂定价,渗透定价即是低价策略,撇指定价即是高价策略。在较高的市场定位情况下,当然应采用撇脂定价的高价策略。其必要性在市场定位部分已详尽论述,这里不再赘述。就其可行性而言,只要质量过硬,与其它替代品差异明显,贵的有道理,完全可以采用高价策略。就好比房产一样,经济适用房好卖,别墅也一样好卖。事实上,价格竞争从来都是企业竞争中迫不得已的选择。诸多研究文献也表明,能源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来越小,价格仅对其需求量的长期影响显著。

3.3深耕渠道以提高获取便利性

由于我国生产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大多是小型企业,规模小,资金匮乏,所以往往对于生产环节的投入较多,而对于市场营销特别是渠道建设重视不够,这也是众多企业经营不善甚至转行、停产的重要原因。得渠道者得天下,通畅的渠道,广泛的布点,既能起到宣传产品的效果,也能增强消费者获得产品的便利性。调查中就有消费者反映,早就听说这种新型能源,可是在市场上根本无法找到。因此,企业应注意深耕渠道,并充分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在有部分企业已认识到其巨大影响力,通过建立网络营销渠道来进行推广和降低渠道成本,这一点值得借鉴。

3.4采取更为准确的促销方法

为适应生物质成型燃料的高端定位,产品广告形象的设计应着重围绕尊享健康快乐的生活展开,所以在媒介的选择上,电视应该是首选,不建议采用报纸夹缝广告或户外小广告等自降身价的媒介;就广告的诉求点或卖点而言,理性诉求点应突出其环保、健康和安全等方面,感性诉求点应放在对留守父母的关爱上以及对操持家务的妻子的呵护上或者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上。作为一种新型能源,试销显得尤为重要,选择一部分有影响力的用户,通过示范效应,以点带面,使其逐步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张百良.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与工程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兰肇华.生物燃料发展及其影响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3]Kanetal.indoorsolidfueluseandtuberculosisinChina:amatchedcase-controlstudy[J].BmCpublicHealth,2011,11(7):498.

生物燃料加工企业篇8

回收废弃食用油

在垃圾分类严格、不能免费丢弃餐厨垃圾的日本,餐饮店经营者或是普通居民家必须将用过的食用油分开保存,自行送到废弃食用油回收点。

为了鼓励中小餐馆的经营者甚至普通家庭积极提供废弃食用油,近几年,由政府牵头,日本很多城市都增加了废弃食用油回收点的数量。餐饮连锁店、超市、消防站……回收点分布于日本城市的各个角落。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一家全国连锁经营的餐饮店,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回收店铺的数量从最初的25家增至50多家。

专业公司上门回收的费用一次约为500日元(约合人民币35元)。

回收专业公司上门回收

大型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厂以及学校食堂等地方的废弃食用油主要由专业的回收公司负责回收。日本tokyo油田事务所的网站首页上,随时更新这家公司的回收业绩。与超市等回收点一样,各种类型的食用油都在专业公司的回收范围内,矿物油、污水以及餐馆的剩饭菜类除外。在日本从事这种废弃食用油回收的企业,需具备当地政府颁发的“产业废弃物中间处理业”、“产业废弃物收集搬运业”许可证,并符合日本食品回收法“再生利用事业登录认定”中的相关条款规定。

做成肥皂、饲料、涂料

回收来的废弃食用油,经过去除杂质等简单步骤后,再由回收公司按照不同的使用途径送到肥皂、饲料、涂料生产企业以及废弃食用油资源化企业。日本东京一家研究所去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国内一年的食用油消费量为200万吨,由此产生的废弃食用油为40万吨。其中,20万吨来自餐饮行业的废弃食用油,绝大部分得到了充分回收再利用。

给垃圾车提供燃料

各种各样的再利用途径中,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将废弃食用油加工制成生物燃料。最先在日本开始加工生产生物燃料的是京都市。从2002年起,京都市陆续将市内200余辆垃圾车及近百辆公共汽车使用的燃料改换为生物燃料。目前,在日本各个城市,生物燃料被普遍使用于垃圾车、公共汽车等。而现在,在日本从事生物燃料加工的企业增至千家以上。

生物燃料在日本的售价略低于普通汽油,而且100%使用生物燃料的汽车又可免缴汽油交易税。同时,生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质大大减少。

生物燃料加工企业篇9

或许因政策的转向显得有些突然,过去的一个多月,曾经十分高调的燃料乙醇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

“我们现阶段有新的工作重点。”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粮集团)生化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室相关人士对《财经》记者如此解释目前的低调。这与大约半年前为进入这一领域大张旗鼓的造势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转折点或许就在2006年1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正式下发文件,明确传递了收紧燃料乙醇的明确信号。

这份名为《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的文件指出,目前以生物燃料乙醇或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等名目提出的意向建设生产能力,已超过千万吨,“一些地区存在着(燃料乙醇)产业过热倾向和盲目发展势头”。

《通知》规定,不经过主管部门核准,项目建设所必需的环境影响评估等工作都无法启动。此外,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等五部委还同时取消了乙醇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

在接受《财经》记者电话采访时,国家发改委工业司轻工纺织处处长刘群表示,这个文件的目的并不是叫停燃料乙醇项目,而是防止一哄而上。但在业内,这仍被认为是中国自2002年正式推广燃料乙醇汽油试点以来,政策“导向”开始调整的初步信号。

此前,燃料乙醇一直被认为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截至2006年底,全国使用乙醇汽油的地区已经扩大到全国九个省份,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五省及湖北、河北、山东、江苏部分地区。市场的扩大迅速激发了企业的投资热情,而“收紧”政策的出台亦由此而来。

据《财经》记者了解,除此前已经启动的广西木薯乙醇一期工程试点,任何地区的燃料乙醇项目一律要报国家审定。财政部也正在反复推敲新一轮燃料乙醇生产企业的补贴和优惠办法。

滚烫的乙醇

所谓“燃料乙醇”,就是将普通酒精提纯,再经变性处理,使其仅能作为燃料使用。乙醇汽油则是将燃料乙醇以一定比例与汽油调配后形成的车用燃料。目前,中国试点推广的e10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掺入10%纯度达99.9%以上的酒精制成的。

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在专家看来,推广乙醇汽油不但可减少石油消耗,还可减轻环境的负担。美国能源部的统计显示,乙醇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只相当于普通汽油的65%。此外,乙醇还可以改善汽油的防爆性能,并且减少其他污染物排放。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为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各国都积极寻找替代能源。今年1月23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宣布,将在十年内降低20%的汽油消耗,乙醇将作为替代品。

早在2000年9月,中国石油石化部门就开始了对乙醇汽油的研发。次年4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颁布了《变性燃料乙醇》国家标准和《车用乙醇汽油》国家标准。

早已进入决策者视野的乙醇汽油能否推广,与粮食产量休戚相关,因为粮食是生产生物乙醇的优质原料。刘群告诉《财经》记者,最初推动试点时,国家粮食连续丰收,陈化粮储备丰富,当时也希望借此来消化陈化粮。

2002年初,乙醇汽油的推广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河南省的郑州、洛阳、南阳及黑龙江省的哈尔滨、肇东等五城市成为首批试点,这些地区禁止销售普通汽油。

2004年2月10日,试点进一步扩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五省全省被列入新的试点范围。此外,湖北省九个地市、山东省七个地市、江苏省五个地市、河北省六个地市也成为局部试点城市。

按照规定,到2005年底,上述各省、市辖区范围应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其他汽油,仅军队特需、国家和特种储备用油除外。

根据试点方案,国家指定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天冠集团、丰原生化、黑龙江华润等四个乙醇企业定点生产,年生产能力合计为102万吨。

四家企业也分别划定了势力范围:华润将黑龙江省市场收入囊中,吉林乙醇公司兼顾吉林省和辽宁省两地市场,河南天冠集团包揽河南、湖北和河北三地的供应,丰原生化则面向安徽、山东、江苏等省的14个地市。

国家的产业规划则让人们看到更大的机会。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工业司牵头拟定《变性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坊间即传出消息,国家“十一五”期间乙醇汽油的使用将从“十五”(2001-2005)期间的九个省市试点转为除、青海、宁夏、山西、甘肃的全国地区推广,预计“十一五”末燃料乙醇的年产量将达到500万吨。

在这场圈定市场的竞赛中,以中粮集团最为强势,并已介入现有四家定点企业中的三家,除全资持有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还持有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的股份。去年12月,中粮集团以10亿元价格受让丰原生化2亿股,最终以20.74%的持股比例成为控股股东。中粮和中石化共同参与投资的广西北海以木薯为原料的4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获得主管部门核准,已经宣布正式开工。据了解,此乃近期惟一获得核准的项目。

中国石油行业的两个霸主也涉足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河南天冠、安徽丰原两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各占股20%,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则在目前产量最大的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持有60%的股份,处于控股地位。

据悉,在辽宁、山东、河北、湖北等已经试点但尚未设立定点企业的粮食主产省,几大巨头更马不停蹄寻找项目和机会。中粮集团对外宣称已经签订了数个巨额的项目投资协议。

“非粮”难题

2006年底下发的《通知》,之所以成为发展乙醇汽油的重要转折,还因为它传达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即今后发展燃料乙醇工业,要做到“非粮为主,因地制宜”。

根据主管部门的解释,这是为维护“粮食安全”考虑,也是收紧燃料乙醇项目核准的最主要理由。然而,“非粮”的道路并不轻松。

粮食价格显然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农业部一位专家向《财经》记者透露,四家定点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最初的确以消耗陈化粮为主。但随着粮食产量和库存的周期性变动,目前陈化粮早已消耗殆尽。在去年年底粮价上涨之际,这些企业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纷纷加入高价抢购玉米的行列。

对于这轮粮价上涨,亦有大量分析认为与燃料乙醇战略不无关系,因为期间曾出现过玉米价格超过小麦的反常现象。可能的解释,或许就是玉米可以用来深加工生产乙醇。

实际上,与中国玉米总产量相比,目前燃料乙醇所消耗的玉米为数甚微。按照3.2吨玉米生产1吨乙醇计算,中国目前年产燃料乙醇100余万吨,玉米消费量也仅在400万吨上下。而2005年-2006年度,有关部门公布的玉米总产为1.39亿吨,即使都使用新粮而非库存,燃料乙醇所消耗原料也只占3%。

不过也有专家分析,一旦未来放开燃料乙醇试点,抑或调高乙醇在配比中所占的比重,仅依靠粮食为原料,仍可能引发粮食严重短缺或引起粮价波动,这显然令决策层感到担心。

但利用非粮作物来生产乙醇,却也困难重重。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刘德华教授告诉《财经》记者,从目前技术和自然条件看,玉米仍是最为经济的原料,且容易获得,使用其他原料势必大幅增加生产成本。

另一种思路是采用纤维素作为原料提炼酒精。纤维素广泛分布于农作物秸秆、皮壳当中,价格低廉、资源丰富,获取容易且不受地域限制,更不占用耕地,是公认的未来发展方向。但由于生产成本较高,工艺相对复杂,纤维素乙醇在国内仅有三个规模甚小的示范工程,未来能否得到大规模发展仍有待观察。

补贴“双刃剑”

在燃料乙醇项目沸腾的背后,一个有些冰冷的现实是:无论运用哪一种原料和生产工艺,目前乙醇汽油的销售并未给企业带来真正的利润。

按照试点办法,四大定点企业生产的燃料乙醇必须出售给中石油或中石化,价格则按国家90号汽油出厂价,再乘以0.9111的系数。90号汽油目前出厂价不到5000元/吨,由于玉米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抬升,每销售1吨燃料乙醇便要亏损数百元。据说,在汽油价格多次提价之前,每吨亏损一度达到了1000多元。

对于企业的亏损,财政部根据“不亏微利”的原则给予补贴。2003年末,国家制定了五年补贴计划,2004年每吨补贴2736元,此后逐年降低,到2006年降为1373元。在此基础上,定点企业才实现了“盈利”。

当然,除财政补贴,定点企业还能享受到不菲的税收优惠。公开数据显示,自2002年试点以来,四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共减免“两税”1.9亿元,中央财政共拨付亏损补贴20亿元。“现在燃料乙醇企业的生存,主要就靠财政补贴了。”一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即便如此,企业的盈利也难言丰厚。以吉林燃料乙醇公司为例,2004年实际销售量为12万吨,2005年增长到34万吨,分别实现盈利1100多万元和3770万元;也就是说,在国家补贴2000余元的前提下,每吨乙醇才仅能带来百元左右的回报。

在这种情况下,对投资者而言,能否得到财政补贴,得到多少财政补贴,就变得生死攸关。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政府补贴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企业投资和整个行业的发展,但制度的设计若过于简单,则有可能妨碍正常竞争,甚至导致企业对补贴的过度依赖。

《财经》了解到,或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目前财政部正在为下一步扩大试点后,如何对非粮作物生物乙醇进行补贴而煞费苦心。

“我们不是为补贴而补贴。”财政部经济建设司有关官员对《财经》记者表示。今后的补贴办法,不但要明确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能源作物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政府支持与市场的关系。

告别“政策市”

据有关官员对《财经》表示,燃料乙醇试点的下一步重点是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但推广使用的地区目前却难以落实,这或许也是令发改委收紧项目核准的另一个原因。

目前在建的产能如果全部投产,意味着需要全国十几个省市同时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在使用范围没有扩展到足够大的情况下,急于上马燃料乙醇生产项目,不仅市场难以消化,也会带来巨大的财政补贴压力。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困境也是由于乙醇汽油的技术现状决定的。根据测算,乙醇虽然有环保等一些优点,但热能却有所降低,在普通汽油和乙醇汽油“同升同价”条件下,无形之中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

此外,乙醇汽油是亲水性液体,并具有较强的清洁作用,长时间使用会对车辆的油箱、油路等部件造成腐蚀。一些汽车在使用乙醇汽油前,甚至还需对发动机进行清洗。

同样增加的,还有销售企业的成本。因为需要对现有的油库投资改造,建设调配中心,以及建设成本很高的运输管道等。

在试点初期,发改委对定点企业的销售进行了计划式管理。根据试点有关办法,“十五”期间,在变性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所在省率先扩大试点车用乙醇汽油,多余的变性燃料乙醇按照合理的运输半径和现有的运输接卸能力外调周边省市销售。

对此,发改委规定了具体的指标:黑龙江华润乙醇有限公司的10万吨乙醇全部在本省使用,吉林30万吨乙醇在本省销售10万吨,其余20万吨调往辽宁销售;河南30万吨产量在本省销售13万吨,其余17万吨调往湖北、河北13个地市销售,安徽32万吨在本省销售10万吨,其余22万吨调往山东、江苏和河北14个地市销售。

然而,各省的汽油消费量并非一个固定数字,企业的产能也在扩大,来自企业“不给我市场”的抱怨也时有耳闻,指标化的安排显然只是权益之计。

专家建议,不妨尝试采用一些市场手段来刺激这一市场。比如说允许试点地区普通汽油和乙醇汽油共存,但在售价上可以对乙醇汽油有所倾斜。

此外,如何提高燃料乙醇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毕竟,长期依赖“补贴+免税”这条“政策腿”走路,对于企业而言,总还是缺乏一些安全感。而且,在不取消补贴的情况下,价格也很难真正由市场来决定。

而要全面让汽车“喝酒”,技术瓶颈也还依然存在。从国际经验看,将乙醇与汽油按1∶9的比例混配使用,对发动机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如果乙醇添加比例超过10%,就需要对汽车的一些零部件进行更换。

但迄今为止,国内厂家和科研单位对此还缺乏足够的研究和关注。而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至今还没有真正开始研发与乙醇汽油相配套的车型。这种源头生产的滞后性,也给乙醇汽油的推广带来额外的制约。

生物燃料加工企业篇10

关键词:发电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发电成本期间费用

一、发电企业成本特点及控制对策

火力发电企业发电成本主要包括燃料费、备件及其他材料费、外购电力费、人工成本、水费、固定资产折旧等。

(一)燃料费用

火力发电企业的燃料费包括燃煤、燃油。燃煤成本在生产成本中一般占75%左右,在煤价高涨时期燃煤费占生产成本比例甚至高出80%,故燃煤成本控制是火力发电企业能否盈利的关键。燃煤采购及到厂验收是最重要的环节,如果采购流程内部控制出现缺陷,则会出现燃煤采购质次价高、亏吨亏卡等情况的发生,因此一定要加强燃煤采购与到厂验收管理;在燃煤采购阶段,企业燃料采购部门应做好燃煤大宗采购计划,在煤炭订货会上或其他方式寻找符合本企业需要的煤炭供应商,签订煤质符合要求、价格公允的煤炭供应合同进行长期合作;在燃煤到厂验收阶段,加强到厂燃煤计量、采制样及化验管理,例如对煤炭到厂计量人员、煤质采制样人员、化验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定期轮换,并加强过程监督,以避免煤炭到厂过程出现串通舞弊等损害发电企业利益情况的发生。另外,有条件的企业可采用自动化煤质采制样装置,减少人为因素对煤质检验的影响;考虑到每个火电企业锅炉燃烧的设计值不一样,故燃煤入炉掺配也可作为一个重要的降低燃煤成本的手段:可将发热量较低的煤泥、煤矸等燃料,通过跟发热量较高的优质煤掺配达到机组锅炉设计所需发热量的燃料,从而有效降低发电燃煤成本。

(二)备件及其他材料费

首先要加强物资采购计划管理,严格审核备件及其他材料需求计划,避免采购浪费,造成库存积压,进而形成资金积压沉淀浪费。另外,要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招投标管理办法,完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流程,以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不断压缩库存,加快存货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外购电力费

企业可采取技术改造等方式,减少重要电气设备用电损耗。另外,向全厂员工灌输节约用电的理念,减少办公电子设备、空调、照明等不必要的用电浪费。

(四)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在所有支出中也占有重要比例,发电企业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控制不必要的人工成本支出。如取消固定的月度工资分配制度,实施保底岗位工资、绩效考核、效益工资、风险抵押奖金相结合的工资分配方案,根据分解的指标任务进行月度、季度、年度考核,实现多劳多得、劳动成果与收益相配比的收入调节方式,以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五)水费

在环保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节约用水是每一个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可从细节入手,节约每一滴水。例如发电企业的油水冷却系统,由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改造,做好冷却水的回收工作,进行循环利用,则可避免水资源的白白流失,从而节约用水费用。

(六)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折旧费作占发电生产成本的10%以上,对发电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固定资产一旦形成,在规定的年限内不断摊销折旧,折旧费用作为固定成本则无法控制,故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建造,发电企业应加强购建、更新决策分析及审批等管理工作,合理降低资本性支出。

二、发电企业期间费用特点及控制对策

费用管理一直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若要创造价值,拓展生存空间,做强做优,就必须要管理好费用。发电企业的期间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一)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能够直接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并影响经营成果,因此管理费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控制企业的管理费用重要手段。管理费用中最具可控性的费用包括办公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会议费、车辆费用等,控制好这些费用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可出台上述可控费用管理制度细则,向全体员工树立精打细算的理念。具体控制方法上,例如可将年度管理费用预算目标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及相关责任人,由财务部门按月、季、年度对各部门可控费用发生额进行财务分析和绩效考核,以完成全年控制目标。

对火力发电企业来说,修理费在管理费用中占较大比重。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发电设备涉及汽机、锅炉、电气、热控、化学、暖通等众多专业,故年维护费用也是一项重大的开支,需加强维修费用的控制管理。火力发电企业的设备检修应坚持“应修必修”的方针,加大对检修单位资质与技术力量审查,加强检修过程管理,以不断提高检修质量和检修效率。在现场维护中,若检修人员责任心不强,可能会出现以换代修、重复领用维护材料等情况,为杜绝此类浪费现象发生,企业可制订维护材料修旧利废、领新交旧等奖惩制度,提高检修人员形成精打细算的作风,最大限度节省维护材料开支。

(二)财务费用

发电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规模较大的发电企业基建投资往往几十亿,因此,发电设备建成后的还贷任务很重,利息支出较高。财务费用的管理取向于筹资决策,因此要做好筹资决策管理。企业应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争取利率较低的短期借款,来置换基建期长期借款以节省财务费用。在资金使用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加速流动资产周转、延长应付账款支付期等方式尽量减少资金占用,以降低企业财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