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十篇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十篇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6:12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篇1

摘要:新型网络学习形式,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青睐,高校也逐渐将网络学习形式引入课程的教学改革当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讨论了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混合式教学增强了面对面课堂互动,提升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学习形式;混合式教学;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是单纯的面对面授课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编程的能力,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培养学生对于C语言的学习兴趣,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经过我校专业教师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们初出社会时,在工作岗位面临编程时就会发现无从下手,似乎学校里学习的C语言和实际应用中的C语言存在着天壤之别,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为此,课改小组积极去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于C语言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被动学变成我想学,并且实现独立编程的能力。

一、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

经过对本校该课程近几年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认真梳理和仔细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学分设置不合理,教学课时严重不足,高职学校在校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只有两年半,时间短课程多,无法再增加课时总数;(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落后。C程序设计教学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填鸭式的讲法,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更心烦。课下布置编程作业,大部分学生疲于应付,程序抄袭现象严重;(3)教学目标不明确,在教学中存在着重语法,轻算法的现象,迷失了学习方向,丧失了学习信心;(4)教学内容及安排顺序有待调整。自该课程开设以来,受课时限制,课程后半部分的指针、结构体等核心内容很难从容展开。

二、引入混合教学,构建新的教学流程

2.1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

混合教学是人们对传统课堂上的面对面教学和网络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后形成的一种教学方式,将面授教学与网络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学习资源和不同学习环境如教室和虚拟的网络环境的混合。混合式教学核心是在恰当的的时间为适合的人采用合适的学习技术来传递合适的技能来优化教学内容。C语言课程是一门重实践的课程,只有让学生多操作多练习,且让教师能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立马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由于课程课时数的限制,往往不能实现,而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我们将重要的需要面授的知识点放到课堂上,不太重要的知识点部分借助第三方平台放到网络上,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完成练习,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督检阅即可。这首先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同时赢得了更多的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问题的时间。

2.2线上学习,引导自主学习

每周教师在网络平台上上传课前预习通知,让学生根据通知进行课程预习,预习内容包括课程动态视频,视频总时长一般不超过60分钟;单元知识点的课前小测,用于了解学生观看视频后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线上课程的讨论区,考虑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有疑问,一般又不习惯在课堂上提问,在讨论区上留言,不然能及时解决疑问,也能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前对问题集中整理分析,选择共性问题在课堂重点讲解、答疑或讨论,除了预习通知以外,还有课后小测以及课后讨论区,学生通过完成课后小测,让教师能更好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课后讨论区是为了让学生完成课后任务后,将学习的心得体验,亦或是仍然存疑的部分提出来,让教师更好的根据学生的学习体验调整授课的方式。

2.3线下学习,提高授课效率

线下学习即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课,课堂教学活动的教授方向是以课前线上学习任务的完成为基础,就线上学习的课前讨论区整理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强化重点、难点和易错知识点,采取案例程序分析的形式,分析程序算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进而再进行案例程序的改写,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改写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编程的能力。在讲解完单元知识点以后,增加上机实践时间,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堂任务,程序编写和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先在组内讨论解决,教师在课堂巡查中,进行针对性个别引导,就出现的共同问题进行分析指导,上机实践课结束之前要求学生上传实践任务书,任务书内容主要是算法分析以及编程代码。

2.4考核评价设计

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可通过提高线上学习部分考核分数在总成绩的占比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网络教学平台里,有课前视频学习、课前作业、课后小测、讨论、答疑、交流、公告、文件下载等几个助学模块,在课程结束后,可以通过每个助学模块来汇总学生的成绩,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讨论区学生的活跃度评价学生在班级学习活动中投入的总体情况。

三、结语

从整个实施过程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和实践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网络教学平台使得教学资源更加的多样化也更加丰富,学生对于混合教学的方式接受度很高,课堂授课互动效果较好,上机练习机会增多提高了学生程序分析及设计能力。但想要激发学生长久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与改进。

引用:

[1]陈旭.混合学习模式下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办发展的策略研究[D],2010.

[2]杨颖、曹红兵、王诗兵等.基于mooC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篇2

关键词:课程研发;mooC;教学模式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士官大专班学员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共同基础课,对士官学员信息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支撑作用。近年来,我们根据士官教育特点,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课时分配少,课前缺少技能感知、课中技能内化不足等缺点,本课程理应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应用到公共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在线学习教育模式的优势。mooC的到来,使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有助于提升士官人才培养质量。

1mooC理念及特点

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也称为“慕课”。mooC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育模式闯入人们的视野,已成为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与传统教育不同,mooC实质上是一个远程教育开发系统,以视频为主,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给全世界学员学习,它有一套标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1]。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或教育机构加入到mooC的行列。很多国际、国内的大学和教学工作者已经在开放平台上了自己的mooC课程。

mooC课程的主要特点[2]包括:①工具和资源的多元化。mooC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小视频、电子邮件、论坛等形式。②课程可用性强。mooC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限制,依托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各地的学习者在家即可学习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课程;mooC也使得各国大学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优秀的在线课程资源建设课堂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式。③课程受众面广。mooC突破传统课程人数限制,能够满足大规模课程及课程群的学习者来学习。④课程参与自主性高。mooC具有较高的入学率及辍学率,学习者在课程学习中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学习依赖于自我控制和协调才能按时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2士官学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引入mooC的必要性

2.1现有教学模式存在不足

《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一门计算机基础课,面向士官大专各专业,是学习后续相关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由于此课程的独特性,教学中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目前在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但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由于实行任职教育,基础课课程学时分配较少,要求学员掌握的计算机技能不少,学员课下自学计算机精力也十分有限,教师和学员很难有良好的教学互动和效果反馈,因此目前很难有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2现有的授课内容和教学形式陈旧

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特别是实践环节)不能及时满足对学员操作能力的培养。网络最新学习资源丰富,但无法合理利用。课堂授课主要通过多媒体手段讲解完成,方式单一。教员无法实时掌握学员的学习效果,课下也缺乏与学员互动沟通和答疑释惑的有效平台。导致教与学两个环节发生脱节和错位,不能实现无缝对接,同时现有教学模式还没有很好考虑到学员的专业和个体差异,只是“一刀切”,迫切需要利用开放平台实现模块化学习。因此如何合理运用mooC平台,结合具体n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

3依托mooC平台的士官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研究

3.1课程总体教学方法的改革

本课程的讲授内容涉及计算机多个知识领域,覆盖面宽。借助mooC平台,将多媒体课件、电子资源、操作演示、视频播放、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融合起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重点在改革以往教法,围绕教员和学员角色的改变,采用“以mooC课程平台为中心、教学视频为主体、线上交流互动学习为补充、线下评测总结为巩固”的新的教学模式。将原有教学资源,诸如课程电子课件、参考学习资料和习题考试库等统一整合到mooC平台网络云端。教员需将教学重点放在为学员提供学习服务上来,例如线上及时布置分配学习目标和资料、实时在线答疑并做好总结;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可按照课内实验和课外实践两个环节精心设计案例,并上传至课程mooC平台上,要求学员完成实验中的案例和问题,并将实验结果或解决方案通过平台发送给教员。好的实验案例,完全可以满足实验目的的要求,能潜移默化地将知识“灌输”给学员。

3.2课程授课方式及内容的改革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覆盖面广,课程内容和知识点实践性强且较松散。还要根据在线学习的特点重新编排知识点、练习、实验等整个学习流程。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以教员授课小视频或微视频为授课内容主体形式,并合理根据大纲要求把握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对于计算机系统相关基础知识以及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要作为课程的主要重点内容,而操作系统的扩展功能、word高级应用、excel表格复杂函数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可作为难点内容处理。难点内容可结合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引导学员理解并学习,在教学上可利用前期已有的精品课程在线网站资源,并利用mooC平台将课程重要内容和知识点结合实际应用在线展示出来,以小视频的方式授课讲解介绍知识点,方便学员的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过程的重现效果,同时结合课程mooC平台可进一步完善视频教学的内容,并同步对学习内容进行答疑、测试及评价。

3.3实践环节及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往课程实践环节的效率不令人满意,学员完成实践后提交相应电子作品,其中存在敷衍了事、相互抄袭等现象,这样既达不到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也给实践成绩的评定和考核带来了难度。因此在后续课程改革中,要充分利用mooC平台实现在线练习与测试,将实验内容分模块分知识点细化到学员的学习过程中去。如涉及到应用软件的实验内容,可要求学员以电子文档形式上交实验报告,要求学员写明每个操作和应用过程的详细步骤和结果;也可根据学员的专业和班级,选择不同的课内实验内容让其完成,便可避免上述问题,学员在报告的完成过程中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目前课程考核采用无纸化上机考试,主要题型包括客观选择题和操作题,其中office办公软件是主要的操作题考核类型。可结合mooC平台资源,将在线测试练习与课程考试题库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在线单元测试占考核成绩的比重,促进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练、考、评一以贯之。

4结语

mooC是一个公开课程资源的平台。士官计算机教学中,依托mooC平台,教学拓展性强,由于采用了直观、可重现的小微视频作为开放课程的主要授课形式,提升了学员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以视频为主题,实现教与学的完美互动。

参考文献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篇3

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学习手绘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首先,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技法表现课程的授课方法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将手绘技法表现的各个画种以及该画种的特点、作画工具与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作画的步骤与程序、作画的技法技巧。该授课方法是沿用普通本科生授课方法,有其优势所在也有其不足之处,没有针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进行改革授课方法。其次,还存在着高职院校的艺术类学生普遍重视电脑技法表现而轻视手绘技法表现的问题。最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大部分学生的造型基础薄弱,在入学之前基础就不牢固,入学后在学习专业基础课时也没把基础打扎实,这样就为接下来的手绘技法表现课程的学习带来了问题。

二、项目教学方法的导入及其他问题的解决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更加侧重于职业技能的培训,国家指出了高职院校办学的方向应当是“校企合作”、“项目教学”,就是要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更多的参与企业一线的工作顶岗实习,将企业里的设计项目带到学校、带进课堂。项目教学的方法是高职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自己应对一个设计项目的整体过程,在整个过程之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生在整个设计项目过程之中全部或者部分是由学生独立组织、独立安排设计、独立解决才处理设计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的课堂授课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不足之处。项目教学方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的手绘技法表现课程也应当改革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应当在课堂上导入项目教学方法,教师从企业里带来与本课程相关的实际项目,然后老师讲项目的具体情况及要求介绍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分析问题、收集项目相关信息与资料、自己完成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和最终评价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角”,而老师只是教学过程的“配角”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种项目教学法强调教师从一些企业带来设计任务之后,以学生的先练习后讲解,先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在总结授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特点,从学生的尝试设计入手,强调学生的主动型与创造性,学生在整个项目过程之中,根据项目的要求自己运用手绘技法表现的技能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思、草图的绘制、方案的推敲与深入、施工图以及各种线路图的手绘绘制任务。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对该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总结。整个教学环节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共同进步的教学方法,在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之中,项目教学方法非常适合职业教育特色。另外,针对学生只重视电脑效果图技法的学习而忽视手绘技法学习的问题,教师应当在授课之前就要强调加强手绘表现技能训练的作用及意义,在学生的头脑之中灌输一种正确对待手绘技法表现的观念,使学生将手绘技法表现和电脑技法表现放在一样重要的位置上。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应当在进行专业基础课素描、色彩、速写以及三大构成课程之中解决学生的造型能力问题、透视问题、速写线条问题以及色彩搭配等基础问题,这样才能为手绘技法表现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在进行项目教学之前还要帮助学生加强造型能力,那样就会顾此失彼,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结论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线上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研讨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各高职院校积极落实教育部部署,积极开展了大范围的线上教学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本文结合有关高职学院线上教学的实际状况,试对高职教育线上教学质量保障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总结经验,正视和改正不足,提升线上教学质量,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高职学院的全面线上教学大致从2020年2月下旬开始,至5月上旬结束,虽然现在仍有部分线上教学与线下面授教学相结合,但已不是高职教育形式的主流。在这次线上教学活动中,各学院对教学过程安排严密,对参与线上教学的师生培训到位,对教学各环节的检查监控及时有力。教师认真熟悉线上教学平台的操作技术,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进程仔细设计和实施线上课堂教学。学生积极参与线上教学活动,及时完成课堂作业,师生互动效果明显。同时,教学督导对教学同行、听课学生等方面的检查表示肯定,从各类状况评价结果与总结资料可知,本次防疫期间开展的高职教育线上教学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笔者对此次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从而为日后的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提供必要的经验与教训,积累资料都具有积极意义。

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与成绩

1.线上教学平台使用情况分析目前,高职教育线上教学常用的平台有麦可斯教学质量管理平台、腾讯课堂、腾讯会议、蓝墨云班课、钉钉直播、智慧树等,这些线上教学平台各有所长,也各有其短。相比较而言,教师选择腾讯平台较多,也有人比较喜欢腾讯课堂的线上教学活动实施过程和效果展示,而将腾讯课堂与云班课相结合实施线上教学的模式,即用腾讯课堂作为录播或直播课程重难点内容以及师生课堂互动的主要平台,将云班课作为上传课程教学文件资料、布置和完成课程作业、师生讨论互动及课堂考核考勤的平台,两者有机结合,各取所长,教学效果相得益彰。另外,使用钉钉直播的效果也较好。

2.线上教学取得的成绩为了确保线上教学的效果,学校克服了诸多困难,制定和实施了保障网上教学的规定和办法,以加强线上教学质量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进度,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教学任务。主要体现在学院培训及时,教师和学生熟练掌握了线上教学平台的操作技术,逐渐适应和了解了线上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在教学设计和线上课堂教学有关模块的有机结合下不断实践,快速提高自身水平,保证了线上教学的秩序和进程,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教学任务,保障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具体而言,一是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和出色的教学案例。教师借助信息技术,集图、文、声、貌等于一体,将课内课外及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基本实现了与课堂教学同等的优质线上教学效果,并为后期的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奠定了基础。二是线上教学培训及教研活动效果明显。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拓展其知识技能,学校在已有质量保障的基础上,针对线上教学设计需整体化、教学交互需强化、教学成效需明显可衡量化等特点,在全院范围内多途径开展课程线上教学指导培训、线上教学能力提升指导和教学沙龙等活动,推出优秀教学案例,让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切实保障和提升线上教学质量。三是结合实际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强化质量意识。学院出台并实施了《学院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实施暂行办法》和《学院在线教学规范(试行)》,进一步明确了线上教学标准、教学要求和评价办法,优化质量意识。四是加强线上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保证教学活动顺利正常开展。

影响线上教学质量的问题探析

本阶段的高职教育大规模线上教学是适应特殊形势的权宜之举,因准备时间不足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线上教学质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1.线上教学平台使用不足线上教学平台使用不足,这是受主客观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一是受手机、电脑配置以及网络环境的限制,部分师生无法使用线上教学平台。二是受线上教学平台使用熟练程度影响。有的师生,尤其是一些教师,他们对线上教学平台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不够,使得线上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卡顿及无图像的现象,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即使学院对教师和学生开展了一定的远程培训,但是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练操作毕竟有一个过程,而且因人而异,有的教师一直从事面授教学,突然进入线上教学,其心理和情绪都难以很快适应,出现了操作不当和情绪紧张等情况。目前,这种现象虽有大的改观,但仍然存在。

2.师生不能面对面交流互动在线上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师生不能面对面开展教学,导致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无法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难以掌握学生的听讲情况。另外,有的学生还存在迟到早退现象,受线上教学的制约,教师无法进行有效管理。虽然有的课程也有线上交流,但这种交流与面对面交流的感觉和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同时,有的专业因课程实践性较强,无法在线上教学中开展,这也体现了线上教学的局限。

3.教师未重视线上教学设计有的教师忽视线上教学设计,授课随意性大,授课形式单一,导致课堂教学环节衔接不紧密,顾此失彼,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在一节线上教学课堂中,半数时间都是在放映一部影片,而另一半时间则安排学生做观后感作业,这显然不是规范的线上教学形式,是在浪费教学资源和师生的宝贵时间。

4.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不够在线上教学开始之初以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多数学院由于防疫要求没有开展线下教学,其后线下教学虽逐渐增加,但数量还是较少。在今后的高职教育中,线下教学仍是主流,线上教学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两者有机结合形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

5.学生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在线上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不遵守线上教学课堂纪律,缺乏自觉性,迟到早退现象较为普遍,这些学生的听课状态较差,自律性不够。二是在组建学生学习QQ群中存在若干不足,即群主在设置入群验证问题时自行其是,例如将验证问题设置为“你是谁”“辅导员是谁”等,导致学校教学管理专家或工作人员不能顺利进群检查评价线上教学。

保障线上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势,认真总结线上教学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保障线上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

1.客观总结线上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我们应客观总结线上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科学规范线上教学制度和质量标准,承前启后,为高职线上教学的规范发展奠定基础。从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到各级教学单位,以及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都要分层次、分类型实施线上教学,应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教学方式的可操作性,使其具有实效性,避免走过程。教师应客观比较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与短板,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评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效用时,要尽可能地客观面对、科学取舍。无论采取何种教学形式,是否有效保障教学质量应是首要要求。线上教学因无法开展实习、实验及实践类的操作等教学活动,存在与线下教学无法比较的短板,这种状况对于理工农医类的一些专业来讲是客观的。对此,教师要针对专业与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需求进行具体分析、科学论证,制定相应专业与课程建设的质量评价标准,以保障线上教学的效果。

2.教师要加强线上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质量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线上教学的规律与特点,加强线上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保证线上教学过程能规范进行,这是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线上教学的基本形式与线下面授教学形式相同,都是课堂教学形式,只不过是将面授课中的教师讲授变成了线上教学中的教师直播或录播,其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与面授课大同小异,只是师生、生生的面对面交流互动变成了远程互动。线上教学课堂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与线下教学没有质的区别,只是需要其适应线上教学,能凸显线上教学的特点与规律。课程设计的核心在教师,即教师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可量化的学习目标,将目标合理分散到课程单元学习之中,同时,设计支撑目标达成的学习活动和相应的考评办法,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和合理的学习评测体系是教学设计一致性的三个方面。需要强调的是,线上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保障教学质量为中心的理念,同时,体现线上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特点。首先,线上教学的形式要多样,面授课的课堂教学形式要争取在线上教学中有所体现,同时还要凸显线上教学的灵活性。其次,要有机结合各类教学形式,即将讲授、互动教学、多谋体资料展示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避免出现一节课只是单纯播课或是单纯讨论的教学形式。教师应注意,讨论课和视频播放的时间要有科学限制,做到科学规划学时。最后,教学设计应有效体现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既要将科学设计与具体实施相结合,还要有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检测环节,形成线上教学设计的整体闭环。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篇5

[关键词]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教学范式改革;知识众筹

1传统教学方式的特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多媒体是教的工具,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本课程以往主要采取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根据平时课堂练习、实践教学完成情况以及出勤率等方面测算平时成绩,再将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加权平均,最终给出学生综合成绩的考核方式。这种传统而机械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平时忽视对课程内容的掌握,而只是注重对考试内容的短期突击学习,不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更不利于学校学风建设。大三学生已基本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理论在其它专业课也有所涉及,加上准备考研、考公务员、参与各种校园招聘考试等已让学生分心,以老师讲授为主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范式改革后的教学特点

该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旨在于充分发挥课程教学、考核方式转变这一指挥棒的作用,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以学生为中心、以传播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宗旨、以打造“厚德、博学、笃行、鼎新”,实现学校锻铸“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将“合作”观念引进课堂教学,开展“知识众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教材大部分章节采用“知识众筹”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分为十组,每组负责课程教材近一章内容。每个人围绕思考题负责研习约五页的内容,把研习的内容结合案例在课堂上行讲解,并为下面听讲者释疑解惑,最后老师通过串讲,补充并总结相应的重难点内容。理论或实践性较强的章节则结合案例分析实践教学,如清洁生产审核内容学习,在大家预习的基础上,分组完成典型案例分析。考虑到学生的自学能力差异较大,可将重难点内容进行分解。案例分析分两次实践,首先给出答案已知案例,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点基础上解释答案的结依据及计算过程;然后让学生对另一全新案例进行分析解答。这样作为讲课者,查阅资料和不停的思考,会对研习和讲解的内容理解得尤为深刻;作为听课者,看到身边同学的思维方式和讲授风格都不一样,在快速了解学习内容的同时,会主动借鉴优秀同学的思维方式和讲演风格,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最后各组要“自查”并手写收获与体会,绘制每章“知识地图”,并作为期末考核内容。考核侧重于平时课程知识点的讲授情况,课堂问答讨论的参与度,对讨论问题准确把握程度等,从而尽量保证每个人都掌握了整本书的知识体系。

3结论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篇6

关键词: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教学;混合式

“互联网+”技术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也可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打造线上线下混和模式教学,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深度融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完成,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并不是教学活动的辅助,而是必备活动,线下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而是基于线上学习的基础,实施的更深入、更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难以理解的问题,可立即反馈给教师,教师综合学生的问题在线下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完成重点知识的教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景观设计课程作为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从理论及实践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这门课程以课堂理论讲授方式进行,以场地调研、资料搜集及分析,制订一些课题要求等。然而,景观设计专业具有综合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传统的线下教学过程中常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1景观设计专业开设的现状

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是高校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各大高校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降低对传统教学的依赖,缩减各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学时。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对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的学时有大幅度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学时都有所减少,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新课题,在缩减学时的情况下,课程教学中出现教师侧重点不均衡的现象,有的教师重视理论、有的则重视实践,这样会剥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或影响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加,高校相继开设景观设计专业,国内开设的景观设计专业的院校也有不少,有交通类院校、建筑类及艺术学院等,也有不少的生物、地理等院校也有开设景观设计类专业。景观设计类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景观设计理念、设计创造能力与设计表现技术。根据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开设的学科也就不同,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以设计为主,将景观设计作为艺术设计或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的一个方向。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都是以园林景观设计、植物栽培为主要科目。还有些高校是由景观设计专业分化而来,景观设计专业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建立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高素质的景观设计人才是必经之路。

1.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思想与理念也随之更新,“互联网+”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者基本技能、信息素养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绝大优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优点就是学习时间灵活,可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主导的学习将更具针对性,真实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将知识碎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授课方面将授课视频化增加趣味内容,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借助多种信息技术实现授课内容的趣味化、教学网络化,网络教学覆盖面广,教学对象多元化,对本校学生及社会人员的管理定量化,将视频、作业、笔记及讨论融入教学中;另外,授课教师也很好地组织教学素材,其材料框架能更好地体现出教师的授课意图,甚至可开发作业、笔记讨论等交互式环节。线上课程的出现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时间,弥补线下课程授课时间不足的问题。教师有很多时间在课上和学生互动、交流。比如教师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扬长避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优秀师资队伍的暂时短缺也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下,高校根据自己的需求选配名师课程,快速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节约院校资源,共享其它院校优秀教师建设的精品课程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将名师的授课内容、专业知识、教材教辅等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不仅方便传播、使用,同时也实现长久保存,成为院校的战略资产。

1.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趋势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线上主要的课程是理论基础知识,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采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学生、多媒体与教师间的互动关系,在互联网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传授共享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后疫情时代,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发现线上授课的优势。首先,线上教学打破传统授课教学的局限性,学生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不同的通信设备,随时都能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其次,线上教学资源广泛,不仅局限于书本及教材,学生可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自己选择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最后,线上教学的学习评价更加的透明、公正及多样化,学生能更直观看到学生与学生间的差距,进而更好地促使努力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但线上教学也有不足之处,教师与学生面对线上教学都有个适应度,就目前疫情期间情况看,线上教学的开展状况并不是很乐观。线上教学在技术上需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需更客观的硬件设施,但因地区差异,不同地区、不同线上教学的开展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家里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很难进行线上学习。

1.3传统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区别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根据课程大纲制订教学内容,课堂上采取多媒体播放与材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内容的讲解,并对学生都是随机提问方式。根据学生接受的知识程度及课后作业效果看,这种教学方式已然达不到最优教学效果,要想课程上真正实现最优的效果,就需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以此检验在教学上能否得到更好的效果。

2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

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缺点,采用“课前预习、课中研习、课后复习的混和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制订,设计教学资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上展示学习成果,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知识的探索,以达到内化知识的结果,课后学以致用,完成在线作业,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1教学理念设计

教学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基础与拓展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部分采用分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可充分参与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运用任务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案例等教学法,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及思维性。教学设计理念包括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提升三方面内容,课前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的自学任务,学生在课前查看学习任务并很好地完成自学,教师通过学生自学情况及时作出教学调整;课中主要通过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课程思政、基础要拓展进行教学,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对生活中案例的引导开展对其重点知识讲解,对难点知识,通过实验内容的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等,总结及分享难点知识的理解,课堂上注重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课后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自学情况及思考题,在讨论区域可进行线上讨论,便于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

2.2混合式教学组织情况

2.2.1课前知识授课教师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做好课程规划,阅读目标导学,明确学生学习的要点,提炼教学重点,录制微课程视频,梳理好章节内容,编写微课程字幕与课件美化;将所有准备好的课程上传到微课的平台上,在线解答学生的疑惑和追踪学生学习的进度,同时通过进行在线测评总结学生的疑点,明确课堂教学方向。学生将要完成目标导学,明确学习要点,通过自学教材、微课助学、合作互学掌握学习内容;完成以上在线测评,并发现不懂之处加以巩固学习。参见图1。2.2.2课中知识内化课中内化知识,针对课前的预习中学生可能遇到难点设置一些挑战性和创新性问题,层层把关追问,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对一些重点需解答的问题组织分组进行讨论及汇报,评价颠簸,结合景观园林设计案例,将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最后在开展随课堂测评实验和课堂小结;学生参与小组的讨论案例,互动交流,完成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2.2.3课后的提升知识教师在关于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下,及时批改作业,运用引导式解答,鼓励学生线上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知识提升。开展出景观设计作品进行持续改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并完成线上测评与作业,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巩固。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充分利用线上资源

在景观设计这门课程中,内容繁多、涉及范围也较广,由于线上线下教学学时有限,如何利用线上资源补充知识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该课程根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将内容梳理成32个知识点,再将每个知识点分为8-15分钟的微课视频,每个知识点下的设置课件和附件将供学生自学,测评和作业包括客观和主观进行练习内容,目前此方法是检测学生微课视频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在线讨论话题是微课视频和课堂活动的延展和深化,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课后的深度拓展学习,巩固学生的理论方面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3.2将案例分析及翻转课堂引入教学模式

在讨论中认识真知、分析中联实际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河流生态污染教学中,设置四个挑战性问题及创新性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要掌握三个阶段性的特点。课堂教学中重点是从关注教师是否完成知识点的传授转移到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知识点并将其准确运用。课堂展示的任务由易到难,此时的课堂不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方式,这样才会实现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教师也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辅导学生完成成果展示,并且给予客观的评价及指导;同时,还可对成功的“生态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4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授课与网络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丰富课程内容,改善学习氛围,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对课程中难以理解的原理、抽象的概念更易掌握。景观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仍有某些不足之处,后续建设需及时更新和互补课程教学内容,要将慕课堂、雨课堂等辅助工具引入教学实践中,编写与混合教学课程相适应的新型教材,打造持续改进在线课程与本院校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式“金课”。景观设计实践课程具有政策及实践性强、专业化程度高、涉及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多且领域广等特点。教学内容构成需全面且自成体系,更要强化应用及实用性。通过环评全过程的梳理,形成以导则为纲,指南与规范为翼,考试真题强化理解为辅的教学体系。并通过环保经理人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关注力,提升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知力及内涵延伸,不断提高对景观设计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边青.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22,45(04):29-31.

[2]张佩佩.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01):71-73.

[3]唐晓亚.园林景观设计与公共建筑规划的融合分析[J].居舍,2022,(01):111-113.

[4]韩丽莹.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的思考———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21,(12):276-279.

[5]侯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中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艺,2021,44(19):172-173+177.

[6]张伟宁,温立国.园林景观设计与原生态环境保护———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9):2808.

[7]张玮缨.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篇7

要探讨一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不能只局限于讨论这门课程,而应该以这门课程在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为起点,在该专业整体课程设计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对教育学专业SpSS软件应用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也应如此。在我国,本科教育学专业主要是传授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从而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通过四年的教育学专业学习,学生应具备如下素质和能力: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熟悉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比较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素质;具有从事教育学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掌握教育教学科研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教育科研能力;了解教育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实践动态,具备一定的教学创新能力和拓展能力。在整个教育学专业课程体系中,SpSS软件应用课程是专业任选课,其先修课程基础为教育统计学。在教育统计学课程中讲授过相应的理论基础之后,SpSS软件应用给出了各类统计指标、统计方法的具体实现方法、操作命令、数据结果,省去了手工繁琐、复杂的计算,为科研提供了便利。从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到,SpSS软件应用课程主要是服务于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作为一种较为实用的具体操作方法,它不仅直接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前提,也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奠定基础。因此,SpSS软件应用课程对学生的在校学习、未来的工作以及继续深造都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教育学专业SpSS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学习SpSS软件应用课程的现状以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专门针对学生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学生对课程难易程度的理解、进度快慢、讲授方式、课堂反应等多方面。对2014—2015学年所有教育学专业授课学生发放。由于新旧教学计划调整,共有四个班111名学生接受调查,有效问卷108份,问卷有效率97.3%。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教育学专业SpSS软件应用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较难”,学习积极性较低

调查数据显示,76%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较难”或“难”,21%的学生认为“一般”,3%的学生认为“容易”。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学专业招收的是文科学生,学生普遍不擅长数学思维,认为该门课程比较难。这样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上课的表现,5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一般”或“不积极”,3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表现“比较积极”,1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表现“很积极”。课程的难易程度不仅影响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影响学生的课后复习,只有36%的学生表示课后“经常复习”或“有时复习”,其他64%的学生则从来“不复习”。从这些数据我们能够看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畏难情绪比较严重。

(二)课程讲授内容“较多”,授课进度“较快”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课程讲授的内容“较多”。4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讲授的内容“较多”,50%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一般”,5%的学生认为“较少”。与之相应的是对课程讲授进度的看法,43%的学生认为课程讲授的进度“快”或“较快”,45%的学生认为讲授进度“适中”,12%的学生认为讲授进度“较慢”。学生在课程的讲授内容与课程的讲授进度两个方面所持的观点基本一致。另外,多数学生认为课程难度较大,也是导致学生认为内容多、讲授快的主要原因。

(三)授课时间安排不当,应该更加多样、灵活

在学生培养方案中,SpSS软件应用课程共有32个学时,其中16个学时为理论课,16个学时为上机课。所以,在课程讲授时采取的方法是单周在教室上理论课,双周在机房练操作。学生普遍反映,由于该课程本身难度比较大,而且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要隔整整一周,由于没有及时的复习,很多学生在上机操作时已经忘记了诸多相关理论,还有一些学生甚至都不记得老师单周理论课上讲的是什么内容。所以,如何改革现有的上课时间安排是很多学生提出的最核心的问题。在最后的开放性问题中,75%的学生都提到了要改变现在的授课方式,希望有更多的上机操作练习时间;66%的学生认为单、双周上课,把理论和实践分开,对学习效果影响较大。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SpSS软件应用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授课内容与授课时间安排等问题上。虽然该问卷也涉及到了考核方式、授课方式等方面,但所反映的问题均不突出,可能是因为学生在考核方式、授课方式等方面没有过多的思考。

三、教育学专业SpSS软件应用课程改革的思路

教育学专业SpSS软件应用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围绕学生在教学实际中反映出的这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只有把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解决了,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鉴于学生调查问卷反映出的问题以及对该课程教育教学的反思,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在大学文科生心中,公认的比较难的课程就是统计课和与之相关的课程,所以很多学生在还没有上SpSS软件应用课程时,已经在观念上先入为主地认为该课程比较难,从而产生了畏难情绪。加上自己本身就是文科生,不擅长理工科的思维方式,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初学该课程时就觉得困难。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在授课之初要反复强调:只要掌握学习规律,再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该课程就会变得比较容易,从心态上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另外,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讲授统计方法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经常接触到的案例或数据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授的内容。因为现在很多的关于SpSS软件的教材是学者们为了评职称所出版的教材,教材中很多案例和数据都是学者自己研究课题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学生往往不很感兴趣。如果教师直接选用这些数据进行讲解,学生本身对案例和数据没有兴趣,对所讲的统计方法也比较陌生,学生就会注意力下降,将直接影响教师讲课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应尽可能让学生在学习或上机操作的过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案例或数据进行学习或操作。这样,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慢慢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每一门课程都有其核心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是不能被简化和删除的。作为在社会科学当中应用范围比较大、应用频率比较高的统计软件包,SpSS统计软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中采用,也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专业作为必修的研究方法类课程。SpSS软件应用课程有其最核心的内容,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核心的内容,才能为以后学习更高深的统计方法奠定牢固的基础。一般来说,SpSS统计软件包最核心的内容有数据文件的建立与处理、数据描述性分析、统计推断分析、相关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画图功能等模块[3]。回归分析中又分线性回归分析、曲线估计、Logistic回归、probit回归、加权估计、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非线性回归等多个统计过程,而且每个过程中又允许用户选择不同的方法及参数。虽然社会科学中的很多学科都采用SpSS软件,但是,并非所有的统计方法都适用每个学科,不同学科都有不同的最适用也最常用的方法,这才是该学科最应该学习的SpSS统计软件方法。对于教育专业来说,最常用的SpSS统计方法是描述性统计、制图、制表、均值比较、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这些方法是教育学专业最核心的统计方法,比较适用也比较常用。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这些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研究的需要,比较全面的向学生讲解。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不仅有利于调查类毕业论文的写作,也有利于以后的工作和学业深造。调查统计中,很多学生都反映讲课的内容较多,且进度较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内容,如制图当中有9种图形的制作方法,可以减少部分图形的介绍,重点让学生掌握制作的基本原理、过程及解释方法。

(三)调整授课安排

课时安排问题是SpSS软件应用类课程必须面对的问题,即理论课和上机课的时间怎么安排,才能让学生既学到理论,又熟练掌握上机操作,并且使上机与操作相辅相成。由于SpSS软件应用是专业选修课,所以课时比较少,总共32个学时,周学时为2;教学大纲又规定该课程为16学时的理论授课,16学时的上机授课。现有的授课安排是:单周在教室上理论,解决相关方法的理论基础,相关指标的解释原则;双周在机房练操作,让学生掌握相关方法的具体操作。但是,对于这样的授课安排,学生普遍反映:因为两节课间隔一周,时间比较长,容易导致上机时遗忘理论课所讲内容。很多学生反映应该加长实际操作的时间。而且,如果能在老师讲过相关理论之后马上趁热打铁进行操作练习,效果应该是最好的。鉴于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与现实情况,可以通过调整具体的授课安排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有学校采用的是前8周即前16课时集中讲授理论,后8周即后16课时集中练操作。对于这样的授课安排,学生普遍反映效果不理想,容易理论和实际脱节、不连贯。针对这样的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改革原来的方法,所有的课都在机房上,第一节课上理论,第二节课马上进入上机操作环节,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把SpSS软件应用相关授课内容打包成一个个独立的小单元,每次课完成一个小单元的理论与操作。这样既遵循了授课计划当中对课时的安排,又让学生学会了理论和操作,既完成了相应的授课内容,又得到了及时的操作练习。

(四)强化内容的实际运用

由于学生普遍反映SpSS统计软件课程比较难,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尽量强化内容的实际运用,让这些相对比较晦涩、难懂的统计方法与现实当中的实际能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教育环节的设计,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大学生消费、考研、恋爱等问题,自己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建立模板、录入数据,将这些自己获得的数据作为各种统计方法练习时的最基本数据。由于是自己通过实践获得的数据,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有兴趣。由于选取的是现实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

四、结语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篇8

关键词:校企合作;短距离无线通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3-0052-04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程教学是实现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质量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正是这一模式在课程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本文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短距离无线通信”为例,就该课程进行校企合作改革的思路、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相比,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有其特定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其课程内容必须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不断更新;其二,职业教育课程的目的是将学生导向工作体系,而高职学校的教师一般都是从普通高校毕业后直接入职的,他们往往对普通教育中的知识体系类课程比较熟悉,对这种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模式却比较生疏,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难度;其三,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其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都相对较弱。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根据这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我院无线电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无线电设备及系统的售前与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实施与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系统方案设计、产品辅助设计等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基础,在无线电技术领域内从事技术服务、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本文所研究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正是无线电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述了无线通信技术基础知识、无线局域网技术、蓝牙技术、ZigBee技术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它与“射频技术”、“通信技术基础”等课程相结合,完善了无线电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无线电相关产品的检验及维修、辅助设计等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到支撑作用。然而,该课程以往的实施状况并不令人满意:首先,学生普遍反映课程的理论性太强,并且质疑教师所讲述的“概念”和“原理”是否有助于他们将来的工作。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尽量多地告知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得更好”这类过程性的知识,而不是“是什么”、“为什么”这类陈述性知识。其次,由于高职学生大多擅于形象思维,具有这类思维类型的人一般不善于用符号去思考问题,他们需要在一定的环境和背景下进行学习,故教师需要选取适宜的课程内容,为其设置适合的课程体系,并针对具体课程开发相应的课程标准。最后,可供该课程使用的资源较少,如教材不匹配,缺乏可供学生课后自学的教学资源,实践条件跟不上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使“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即进行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进而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改革思路

根据对无线电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期待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在社会环境影响下就业心理发生了改变,他们已很难满足于毕业后从事枯燥的焊接、装配、检验等岗位,而是期待薪酬及技术含量更高的技术服务岗位。美国信科检测认证集团(下文简称“信科”)的主要业务是对无线通信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测试,并且根据各个国家的监管机构所制定的emC(电磁兼容)和无线射频安全标准确定其是否通过认证,从而实现无线电产业的标准化。短距离无线通信产品的检测认证行业对高职学生而言,既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入职门槛也不会过高,因此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而对无线通信设备检测认证所需要的基本原理正是“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所阐述的内容。鉴于此,自2012年起,学校就“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建设与“信科”开始建立了合作关系,整合校企双方资源,改革原有课程架构。课程的校企合作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课程内容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围绕wi-Fi、蓝牙、ZigBee等短距离无线设备的组网及检测任务展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实体会到课堂所学的正是真实的工作项目中所需要的,从而具有更大的学习热情。二是采用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的方式,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三是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通过教材开发、微课制作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地向学生呈现课程内容,便于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自学。

三、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

课程改革围绕“培养学生使其具备对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进行调试与检测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对原有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改。调整后的课程教学内容以无线局域网技术、蓝牙无线接入技术以及ZigBee无线接入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对wi-Fi、蓝牙、ZigBee等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的组网及检测任务为载体展开,共分为无线通信基础、无线设备检测基础、无线局域网技术、蓝牙无线接入技术以及ZigBee无线接入技术五个教学单元,共45课时。各教学单元的知识技能培养目标以及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

根据各单元的知识技能培养目标,本课程的知识点结构如下页图1所示。围绕无线通信设备检测这一核心内容,课程首先介绍了无线通信基础知识和无线设备检测基础知识,而后在基本理论的学习基础上,以wiFi设备的检测、蓝牙设备的检测以及ZigBee网络的设置为主线,相继从各种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标准、组网过程、测试方法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二)课程教学的实施

由于学校专任教师更多的是专注于理论内容的研究,对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并不十分了解,导致其在讲解工程案例时不能做到了熟于胸,显得比较苍白。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实施环节由传统的专任教师进行理论课的讲授改为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模式。学校专任教师的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70%左右,主要负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课时约占总课时的30%,授课可采用讲座、在企业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常规授课等多种形式完成。

本课程中由企业教师完成的授课任务如下:一是第二单元“无线通信设备检测基础”对无线检测认证行业进行了描述,介绍了常见的无线检测场地与检测设备并且归纳了常见的测试项目,这一单元所涉及的内容与企业工程项目联系紧密。因此,这一单元7课时由企业兼职教师来校授课。二是第三单元的实验项目“wiFi设备检测”以及第四单元实验项目“蓝牙设备检测”,则是由学校组织学生前往企业,在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三是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学校将安排企业资深工程师来校进行讲座至少一次,介绍企业的具体情况,对检测认证行业需要毕业生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进行宣讲,并且给部分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机会。

(三)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的开发离不了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课程建设顺利达到预期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课程资源不只局限于教材这一为人所熟知的形式,它应是包含专业领域、教学领域、学习领域和师生互动领域等多个层次的立体化资源。目前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资源建设主要围绕编写教材、制作微课、完善习题库等多个方面展开。

1.编写教材

如前所述,为了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适应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首先必须开发出一套与既定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教材,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校企双方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方法来组织教材内容,以一个完整的任务为载体,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分散在任务的提出、完成和验证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取实际工作环境的体验,缩短课堂和职场的距离,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检测》以典型短距离无线通信设备检测的工作过程为逻辑起点,分别从相关系统的技术原理、通信系统的组网配置方法到设备的检验测试过程等环节进行展开,层层递进,并将企业实际测试案例引入教材中。

2.制作微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重点和难点,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组从课程知识点(如图1所示)中提炼出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图1中带型标志的内容),用三维动画、Flash、ppt讲解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课程内容。

3.完善习题库

课程组还对原有的习题库进行了修改与重组,不但删去了大量理论性较强的习题,还请企业教师参与习题库的编写,使学生的习题库实用性更强。

总之,围绕“辅教辅学”这一根本目的,无论在课堂教学或是课后自学的过程中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将长期持续及不断更新。

四、问题与思考

“短距离无线通信”课程经过两年多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确实具有较大收获,但不可否认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目前资源的局限性,本课程的教学资源还未能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线运行。因此,在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方面还有一定欠缺。尽管在目前的课程考核中已由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命题,但还没有形成一种完善的校企合作考核机制。因此,在后续工作中校企双方将进一步探讨如何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校企合作实验室的建立将会使学生更加方便的进行实验,并且具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这也需在今后的校企合作中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篇9

动物细胞工程学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与方法,在细胞水平研究改造生物遗传特性,以获得具有目标性状的细胞系或生物体的有关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它是一门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1]。笔者根据几年的实践探索,从“动物细胞工程”学科特点出发,对其课堂教学进行一些改革,以期提高“动物细胞工程学”的教学水平,适应新形势下学科发展的需求。现将教学改革实践和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参考。1改进教学手段,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动物细胞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强,较为抽象、难懂的学科,传统的“黑板+粉笔”的课堂讲授已经不能满足新教改形势下对动物细胞工程学教学的要求。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中[2]。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更多的图片信息以便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或者可以制作或下载相关动画以加深印象。比如我们在讲雌雄配子的受精过程这一节时,可以先给学生制作一个动画,让学生对卵子排出过程,受精的位置,以及受精后胚胎的早期发育等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展开来讲解每一个过程中卵子和所发生的生物学事件。我们也可以将相关的实践内容录像,然后在课堂上以视频的形式给大家放映,比如采卵过程,胚胎移植过程等,这样更便于学生对此节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多媒体技术通常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甚至动态演示,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可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既方便了教师讲解,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多媒体教学也有一定弊端:如信息量太大,使老师忙于快速滚动鼠标,学生的思维常常跟不上;有些老师在制作幻灯片课件时,将太多文字展示出来,不能做到简单明了,提纲挈领;有的老师则过分关注技术手段,对声音、动画特效爱不释手,这些往往和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学生容易眼花缭乱,甚至产生注意力疲劳。传统的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明确,学生更容易把握重点,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结合传统的黑板书写、即兴发挥等方式进行讲授。这样可以有效地放缓讲课速度,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同时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活跃了学习气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调整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多元化传统的教学内容大多局限于一本教科书,虽具系统性,层次感,但《动物细胞工程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知识信息量增长迅速,更新快,教科书往往表现出明显的空间上的不足和时间上的落后。高等院校的现代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科前沿知识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知识的教学,这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能力培养极为重要。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未来发展的知识信息,培养创新性思维模式,教师首先应该掌握本学科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并且及时的将这些动态、研究成果及亟待解决或攻关的科学问题在教学内容中反映出来[3]。例如:我们在讲述干细胞这一章时,向学生介绍了日本科学家Yamanaka通过向小鼠成纤维细胞中转入四因子诱导其成为多能性干细胞。这是干细胞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但同时也应该向学生介绍,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中也仍然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诱导效率低下、移植后有癌变风险等。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时,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不能完全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和内容来制定,应该在教材基础上灵活的加以整理和调整,适当的删减教学内容。比如,如果授课对象具有细胞生物学基础,我们就可以删减细胞学基础这章节的内容。在讲述转基因动物这一章时,除了讲授基本概念和转基因的制作方法外,可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以及本实验室的相关科研项目安排一次专题讲座,解决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科研选题,确定研究技术路线,试填科研申报书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看待所学知识,具有活学活用的能力。3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称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全部人类的全部艺术”。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艺术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最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在传统的《动物细胞工程学》的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只是单向传授,学生在课堂上也只是被动的听与记,上课“满堂灌”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样的教学只能调动老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易疲劳,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此现象,我们勇于突破,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显著改善和提高。3.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授课是启发式教学的中心环节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每章节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可能存在的难点和疑点,有线索、有重点地进行启发式的讲授[4]。使学生既能在课堂上接受到生动的知识教育,又能启发其举一反三,进行后续的自学和讨论,并能及时将所学归纳总结。比如我们在讲卵子发生时,先提问学生的发生过程,讲授完卵子发生后,再让学生自己比较并总结二者的异同点。在转基因动物这一章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回顾胚胎移植的技术方法和现阶段生产克隆动物的主要技术路线,然后着重向学生介绍核移植法生产转基因动物的技术路线,通过这样的启发,学生更容易理解克隆技术是转基因技术的基础,胚胎移植又是实现后两者的必要过程。课后再让每位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生产带有某基因的转基因动物的技术路线,并思考转基因动物的应用前景和现存的技术问题。这样的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更好的预见当今生物领域的发展态势,有的学生甚至提出了在转基因动物生产中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效率的具体实验方案。#p#分页标题#e#3.2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活跃和生动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精选课堂讨论的主题,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学生关心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多方争鸣,教师对整个讨论过程只进行隐性的控制和引导。例如我们在动物细胞培养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向学生讲解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细胞的几种类型及细胞污染物的鉴定等基本内容后,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几个问题,如:胚胎干细胞与普通细胞相比,其优势及不足在哪里?如何理解细胞形态的可塑性?细胞污染物通常有哪些,在培养过程中,如果避免细胞被污染?在克隆动物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们除课堂讲授外,让学生就克隆动物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且让每一个同学都设计一个克隆动物的技术路线,然后分组讨论此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应及时的点评总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讨论式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讨论中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拓展了知识面,培养了学习兴趣,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与创新的精神品质。3.3情感投入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发展心智的活动。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间不仅仅以知识传递为主要表现形式,同时还应该是师生间思想、情感交流的信息场,是一种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5]。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着眼于师生间信息的交流,还要注重师生间情感交流的互动效应,以这种情感上的互动来推动认知活动,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投入,尽量做到微笑教学,声情并茂,使教学带有情感色彩,使教学过程充满艺术性,从而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受教育。课堂上随时注意每一位学生的表情,及时掌握大家对知识点接受程度。课间十分钟,我经常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在情感上贴近学生,以得到学生的亲近和信任。第一节课,我便向学生公布自己的QQ号和邮箱地址,欢迎学生在网上与老师交流,我也会经常将细胞工程领域的最近进展等一些扩展知识放到网上,供学生课外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师生在心理上和谐一致、感情上交流融合、互相尊重信任。对学生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教学就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是联结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良好的教学方法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以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4探讨双语教学模式,加强专业外语知识教学在本科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是教育部提出的在新形势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是教育国际化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6]。自2001年开始,我国教育部开始提倡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鼓励引进原版英文教材,双语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但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至今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我们在《动物细胞工程学》的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专业英语教学,但尚处于向“双语教学”过渡的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部分内容引入双语教学。课程的讲义及多媒体课件全部用英文,不常见的专业词汇用中文标注,同时准备一份相应的全中文的讲义,课后发给学生,以便学生中英文对照理解课堂内容,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板书采取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课堂上采取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混合讲解方式,简单问题用英语讲述,难点和重点问题多用汉语讲述。与过去单用汉语讲授相比,双语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专业英语词汇,大部分学生学会用英语思考和理解问题,这为学生今后查阅本学科的外文文献、了解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打下了基础。5结语在动物细胞工程学的教学改革中,我们的宗旨是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和“封闭”式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开放灵活的教学方法、宽舒和谐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掌握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本文针对动物细胞工程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改革措施,期望对从事动物细胞工程学教学的教学工作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篇10

关键词:在线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程,除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讲授windows操作系统及word、excel、powerpoint等基础办公软件的使用。在理论方面,该课程从全局角度论述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技术,对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技能方面,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是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工作效率。在讲授内容的选择上,这门课程一直存在着“小而精”还是“大而全”的两难,一方面课程安排要授课时的限制,另一方面仅仅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是不够的,还要及时关注技术理论的更新和新事物的出现;因此,对讲授内容的筛选就变得十分重要。随着网络在线课程的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了新的改革思路[1]。本文针对以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线上线下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课程改革思路,并详细叙述了实施的办法。

1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打字速度太慢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较快的打字速度是必备技能之一;但实际情况却是学生打字速度慢的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学生不会打字指法,更无法做到盲打;完成同样的文档编辑或代码输入任务,要多花费2~3倍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对学生及时完成实验任务及编程兴趣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而计算机基础的考试一般不把打字速度列为考核的内容;没有考试压力,学生自然就会忽视对这项技能的练习。

1.2软件教学脱离实际应用

就windows操作系统而言,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大多是以windows7为主,而学生使用的计算机却多数是以windows10为主。两个操作系统的差距较大,若以windows7为考核标准,学生在课下便没有配套的练习环境;若以windows10为考核标准,学生在课下便没有配套的指导教材。另外,office办公软件也存在着教材、实验环境不配套的问题。对word软件来说,学生对一些复杂文档格式的设置掌握不熟练,比如页眉、页码、目录、宏编辑等等。原因是平时练习的文档篇幅一般较小,而上述操作一般是针对篇幅较大的文档进行设置的,因此缺乏有效的练习。excel软件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另外,对于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来说,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存在更为突出的美育问题。以往对幻灯片的教学过于侧重技术,而对于美观性的方面却很少探讨,学生也仅仅满足会用软件。而实际应用中,相对于幻灯片的制作技巧和速度,其艺术观赏性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配色和排版的规则便可。

1.3键盘缺乏详细介绍

学生对键盘的一些常用功能按键不会使用,对一些常见的中文标点符号也不会使用键盘输出,如省略号、书名号、破折号等,究其原因是教学过程中缺乏对这部分知识的讲解造成的。

1.4缺乏it常识教育

学生对课程的掌握速度和理解深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其对专业课程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大部分学生对it技术及行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不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准确和系统的指导。因此,其对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建立在想象力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丰富、严谨的信息指导的基础上。比如:计算机网络、数字签名、网络安全等知识。计算机基础课程不缺乏各种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理论、原理等的讲解,缺乏的是从历史观的角度对计算机各项技术、市场发展的系统、科学的介绍。

2线上线下教学特点的分析

在形式上,线上教学分为线上直播教学和线上视频教学[2];在时间上,线上教学也有长时间和短时间之分。而传统的线下教学,按照上课的内容和环境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

2.1在教学环境方面

相比较而言,线下教学在教学环境方面的要求整体高于线上教学,受时间及空间的严格限制。而线上教学对网络及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要求较高,但对学习环境的要求相对宽松。就线上直播教学和视频教学相比较来说;线上直播教学多是线下教学的一种折中办法,不仅要求教师及学生要同时在线,周边环境不能嘈杂,而且教师及学生的身体及精神状态也要饱满;也即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但线上视频教学则要相对灵活得多,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

2.2在教学内容方面

线上教学适合安排较为基础和浅显的内容,不适合安排较为复杂和艰涩的内容。一些逻辑和思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分为两个部分,相对较为浅显的基础知识可以放在线上进行教学,而复杂难懂的知识就适合放在线下讲授。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果不使用电脑,学生完全可以跟着做,但是如果要求使用电脑,学生就有可能在硬件上无法满足双机上课的需要。另外,对于操作类课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讲解得缓慢一些,否则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进度。对传统线下教学来说,学生是无法决定讲授内容的,教师一般通过学生课堂上的听课状态和作业完成情况,来判断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线上教学可以方便的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充分调查学生的兴趣点和存在的问题,使课程变得具有预见性,对学生感兴趣或没有掌握的知识可以补充讲解,对学生已经了解并掌握的知识可以进行删减。因此,若将线上调查与线下教学进行结合,则能够提高线下教学的合理性,节省整体的教学时间并提高教学效率。

2.3在课堂管理方面

线上教学对学生的监管是困难的,教师无法知晓学生的真实到课率,也无法判断其是否认真观看了视频,线上互动也很有局限性[3],尤其是线上考核的时候,防止学生作弊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对于长时间的在线教学来说,学生也很容易产生视疲劳,听课状态非常差。因此,相对于长时间的线上教学,短时间的线上教学更符合实际的教学要求,具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短时间内学生可以保持较高的注意力;二是可以保护学生的视力;三是更符合学生心理需求。

3计算机线上线下教学的设计

由上述分析可知,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采用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思路,比仅用一种教学形式更为高效。针对前文提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3.1线上教学方面

(1)线上教学的内容。线上教学内容的安排基于两个出发点,一是所介绍的这部分知识比较浅显易懂,二是这部分知识非大纲考核的重点。因此,针对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情况,将打字技巧的介绍、不同版本软件有出入的地方、键盘知识的介绍、powerpoint设计技巧的介绍、最新的理论技术和it常识的介绍及教材中基础的知识部分,归入到线上教学的内容。视频设计采用专题的形式,根据线下知识的进度进行跟进。(2)线上教学的时间。一般来说,内容丰富、生动、趣味性强的视频一般不要超过20分钟[4],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为宜;内容单一、枯燥、专业性强的视频,时长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控制在5分钟左右为宜。时长较长的,可以按照这个标准分割成多个视频,便于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3)线上教学的过程。可以改变先学习后测试的方式,设计为先测试、后学习、再测试的方式,如果学生已经对这部分课外知识了解了,就可以不学习,节省出时间。通过这种形式把“必须学”,转变为“自主筛选式”的学习。如果将每个问题的答案,都直接附带一个小视频链接,回答不上来或回答错误时直接看视频就可以更为快捷。(4)线上教学的考核。线上教学的考勤监督,主要是看学生小测试的成绩情况,而不是视频的点击量;在该门课程最终成绩中要体现出线上学习的成绩,否则线上教学就缺少持续的动力。可以将每次线上教学测试的成绩进行统计,然后以平时成绩的形式纳入到最终成绩中。

3.2线下教学方面

(1)线下教学的内容。线下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基于两个出发点:一是所介绍的内容有一定的复杂性;二是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重点。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首先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然后再来制定教学内容。理论性强的课程,可以先把简单基础的知识以及背景资料放在线上课堂,线下课程讲解复杂内容;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以将操作步骤首先放置网上,学生可以提前进行操作练习。(2)线下实验课的内容。要加强对大文档的练习,在word的练习方面可以加入论文、书籍等为模板的多页排版操作;在excel的练习方面可以加入人员调查、设备信息等大规模的统计工作;powerpoint需要进行类似电子相册、舞台背景片等艺术性的设计练习。对于打字技能的练习方面,需要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指法之后,放在课下使用专门的打字软件进行练习。(3)线下教学的考核。应将打字速度列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内容。考核时要注意同时考查汉字和英文的打字速度,仅考查一项是不合理的。打字的测试不建议最后集中测试,部分学生因为忘记了或者较懒惰,平时不进行练习,到最后成绩很差,这样就达不到敦促学生提高技能的目的。建议每两周随堂给学生一次测试机会,这样以前有基础的学生会首先通过测试,后续就节省了打字练习的时间,而同时随着同学们一个个的过关,对未过关的学生也会有一个较强的提醒作用。另外,适当加入大文档和艺术性方面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