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十篇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十篇

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1:27

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篇1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适宜人们生存的空气是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的前提。然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加深,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恶化的空气质量已经对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威胁。保证空气质量是保障民生的基本需要,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90年代的北京曾经沙尘肆虐,空气质量达不到国际标准,痛失了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自1998年开始,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环境质量,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绿地面积、制定法律法规等。在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推出单双号限行的制度,并将其固定下来作为缓解交通环境压力的政策。经过多年的努力,北京市空气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二级及以上的天数从2000年的177d天增加到2008年的274天。So2、Co、no2及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均有下降。“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渐渐深入人心。

如何准确测度空气质量,分析各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以及如何提高空气质量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空气质量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指广义的室外的环境空气质量,从空气质量这一角度反映某一特定地区的环境状况。另一种含义是指小范围的局部的空气质量状况,例如,室内空气质量,高校教室空气质量、手术台空气质量、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本文中的空气质量是前者,即广义的室外空气的质量。通过阅读近五年来的空气质量相关文献,将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空气质量评价及预测模型的研究

空气质量评价是研究空气质量问题的基础,有效的评价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现实中的空气质量,发现潜在的空气质量问题,从而为寻求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对评价方法,一般要求简单、准确、全面、具有可比性。

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各种各样的模型为测度空气质量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方法。

(1)单因子法

例如,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污染物浓度限值标准,采用最大单因子级别法,所有参与评价的污染物浓度低于空气质量标准中X级标准限值时,为达到X级标准。[1]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其具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即遗失了大量的信息,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完整。

(2)综合指数法

这类方法由于能够较准确、全面地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具备了通用性和可比性,成为目前较通用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而且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例如,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环境质量定性评价指数法等。2010年李祚泳得到对7项空气污染物皆适用的空气质量普适韦伯指数公式。该公式应用于多个实例分析,并与多种其它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比较表明,空气质量普适韦伯指数公式,具有简单、实用和直观的特点,为空气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2]

(3)综合模型法

这类方法是广泛利用统计模型,从不同的角度构建模型反映空气质量状况。这些模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于测度空气质量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例如,潘磊、沙斐提出将非线性时间序列门限自回归模型引入浦东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是环境空气质量报告工作的进一步要求。[3]

作者利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历史监测数据资料,建立了浦东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预报计算模型,并预测出浦东新区环境空气质量与实际监测情况的符合程度,认为该模型在监测工作中有应用可行性。但该模型,对于突发性的因素造成空气质量急剧改变的响应速度较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再如,王艳平等采用“matlab”中Bp神经网络的工具箱函数,对济南、青岛两市空气质量中长期变化趋势进行的预测显示,网络的预测精度高,自适应性强,训练速度快,避免复杂运算,节省大量时间,预测效果理想。[4]

2、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和趋势探讨

我国对空气质量现状的分析,大部分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而言的。根据一定时期内当地的空气质量检测资料,经过统计分析比较,揭示该地区空气质量的阶段特征和变化趋势等。

(1)分析空气质量的阶段特征

例如,2010年胡友彪对北京市2000-2004年的空气质量日报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其年变化和月变化的特征以及中重度污染日的分布特征。认为从2000年到2004年中,北京市2001年和2002年的污染颇为严重,其平均的污染指数为113和112。北京市一年中,冬季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12和1月两个月份,这与北京市的能源结构是密切相关的。[5]再如,汕头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黄孝扬通过对汕头市各监测点2006-2008年的监测资料分析,认为pm10的浓度受整个大气气象环境影响较大,因冬季空气较为干燥、春季阴霾或静风天气而偏高;夏秋季多雨湿度较大、风速较快有利于污染物扩散而偏低。[6]

(2)空气质量总体变化趋势分析

对空气质量总体变化趋势的分析,通常是把握全局,研究某一地区在若干年内的空气质量总体变化趋势走向,从而可以动态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政策的实施效果。例如梁淑轩、吴虹等运用模糊数学法,对保定市2002年至2007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表明:保定市环境空气质量呈现逐年好转,So2、pm10依然是保定市空气质量的制约因子,且no2的权重逐步上升。[7]

再如,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王红梅、黄晓通过昆明市环境空气监测资料,研究昆明市20年来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认为昆明市20年来昆明市总体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可吸入颗粒物作为首要污染物,有明显下降趋势,但二氧化硫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8]大部分研究表明,在政府的环境政策要求下,一些城市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工业正处速发展区的中小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依然日益严重。

3、特定的事件或行为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评价一些大型的工程项目在实施前后一般要做空气质量影响评价,例如三峡工程、告诉公路建设等。此外一些重大活动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如,马宁、刘民等认为北京市在申办、筹办、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加大了环保投入、推进了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标准实施、推进了一批环保措施的落实,从而持续改善了北京的空气质量。[9]再如,王书肖、许嘉钰等通过建立2005年北京市燃煤污染源排放清单,利用mm5-CmaQ模型计算了各区县各行业燃煤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10]崔华胜在实验中发现扫路机影响环境质量主要表现在作业扬尘与残留垃圾灰土二次扰动扬尘2个方面。[11]

4、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

(1)加强工业污染源的管理

工业废气的排放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源泉,采用先进设备处理工业废气,适时监测废气排放,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对于改善空气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如汕头市环境保护局黄孝扬提倡各大电厂和其他工业污染源采用全自动仪器实施监控。

(2)绿化固土

绿色植物有净化空气、消声滞尘的作用,是改善空气质量的终端力量。如牟晓玲通过平板降尘发实验和空气采样分析,得出结论,在绿色植物较多、车辆较少的地方,空气中细菌的含量少,认为一些绿色植被有杀菌净化的作用。

(3)推广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逐步代替传统能源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尽早地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对于改善空气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如利用价格措施促使机动车“油改气”等。武昌市环保局杨志等提倡,在采暖锅炉改燃的同时,也要下大力气在居民中推广使用清洁燃料,,逐步消除“小浴池”、“小煤炉”的排污影响。

(4)联防联控措施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是流动性的,各个地区之间难以分割,相互影响,因此各个城市“各自为战”难以奏效,采取联防联控措施是必然要求。2010年上半年环境保护部等9部门联合了《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切实改善区域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综上所述,关于空气质量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小的成果,为我们正确认识空气质量、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针对某地区空气质量的具体影响因素分析却很少,空气质量到底与我们想象中的影响因素,如绿色植被覆盖率、机动车保有量等的相关性有多大,这方面研究的欠缺是空气质量研究的漏洞。本文正是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自1999年以来经济增长、机动车保有量、产业结构、绿地面积、能源结构、人口规模这数个因素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通过eviews的数据分析,找出对北京空气质量改善的显著相关因素,为其他省市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提出可行的参考模板,并为北京市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1、变量选择

经分析,影响北京市空气质量的主要的因素可能有①经济整体增长。空气质量可能会因为人类的经济活动而恶化,也可能会因生产技术的提高、环保投入的加大而改善。②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排放的废弃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影响空气质量。③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农业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空气质量,第三产业对空气污染的影响较小,一般认为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产业是第二产业。④绿色植被覆盖率。绿色植被能够滞尘降声,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⑤能源结构。煤、石油的消耗会产生大量的Co、Co2、So2和颗粒物,恶化空气质量,而天然气、水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相对影响较小。⑥人口总量。无论是人口总量大,其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应该更明显。

本文选择1999年-2009年每年“空气质量级别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反映北京市每年的空气质量状况。北京市GDp增长率、北京市每年的机动车保有量、北京市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北京市城市绿地覆盖率、北京市天然气消耗占总能源的比重(在模型和数据修复过程中改为能源消耗总量)、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作为解释被解释变量。由于北京市城区的统计数据不全,严重残缺,因此普遍采用整个北京市的统计数据(包括郊区)。

2、数据分析

(1)模型设定

初始模型设定为:Yi=β0+β1X1i+β2X2i+β3X3i+β4X4i+β5X5i+β6X6i+UiYi表示北京市第i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X1i、X2i、X3i、X4i、X5i、X6i分别表示第i年北京市GDp年增长率、机动车保有量、第三产业总产值占北京市GDp的份额、城市绿化覆盖率、天然气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北京市常住人口。样本数据均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年鉴。

(2)初次回归

运用eviews5.1,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回归结果如下:

Yi=-296.4499-155.1908x1-0.1651x2-3.1353x3+7.1886x4-2.8663x5+0.3500x6(342.2319)(186.8753)(0.3837)(3.1462)(3.2598)(9.9981)(0.3882)t=(-0.8662)(-0.8304)(-0.4303)(-0.9966)(2.2052)(-0.2867)(0.9016)R2=0.9885调整的R2=0.9712F=57.1741df=11可决系数R2较高,调整的R2也比较高,但对各个参数的t检验却不显著,x3和x6系数的符号和预期相反。根据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看出,解释变量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用逐步回归法,确定变量x6、x4加入变量的t检验值均不显著(0.05的显著性水平),即当x4和x6不变时,x1、x2、x3、x5各自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不显著,无法继续加入变量。

(3)最终回归

考虑到可能是变量或者数据选择的问题,将“天然气消费占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更换为“北京市能源消耗总量”重新做多元回归。

Yi=-183.8254-60.8069x1+0.0572x2-2.3611x3+6.6117x4-0.0086x5+0.2267x6(116.5901)(122.8378)(0.3069)(2.3823)(2.3954)(0.0169)(0.1359)t=(-1.5767)(-0.4950)(0.1863)(-0.9911)(2.7602)(-0.5102)(1.6679)R2=0.9889调整的R2=0.9723F=59.6989df=11虽然R2有所提高,但是除了x4的t检验值稍微显著,其他变量的t检验依旧不显著,x2、x3和x6的系数依旧和预期相反。同样以x6和x4为基础加入新变量时发现剩下的各变量的t检验值均不显著,即同样无法继续加入新的变量。

分别做y对x1、x4、x6;x2、x4、x6;x3、x4、x6;x6、x4、x5的回归进行white检验和Dw检验,结果显示上述四个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因此模型无法进行进一步的修订。

因此最终的回归结果为:

Yi=-243.8508+5.1464x1+0.1702x2(37.3452)(2.0601)(0.0370)t=(-6.5296)(2.4981)(4.5944)R2=0.9809调整的R2=0.9761F=205.2237df=11其中:x1-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率x2-北京市常住人口。

三、结果分析与建议

1、城市绿色植被覆盖率与空气质量

从本文中对于影响北京市空气质量的显著因素的分析,我们看到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将平均增加5.1464天,因此公共绿地对于空气质量的改善有明显作用。北京为迎接奥运,在很多地区都植入了人工草坪来调节北京的绿色调,并在一定程度上短期改善北京整体环境。但人工草坪从长期来看,对北京的整体环境有着负面作用,人工草坪因其针状叶除了可以吸收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悬浮颗粒物外,极其耗水,众所周知北京是极其严重缺水的城市(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是世界人均的1/3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下限标准);更无法形成自然绿地那样的系统群落,反而会对北京的空气质量产生反作用。因而在后奥运时代,要扩大绿地面积,提高城市中绿色植被覆盖率,就集中在将人工草坪恢复为自然绿地,并尽量将北京市内的水泥广场周围植入自然绿地,减少水泥广场的热岛效应。

2、人口规模与空气质量

本文中对于人口规模对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程度的分析显示出,人口每增加一万人,空气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将平均增加0.1702天,表明人口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人口增加也不一定直接导致空气质量的恶化。北京自2000年起推行奥运精神,全市内改善市民的行为,到2008年奥运期间,市内街道、相关活动场所的环境卫生保持都有了焕然一新的改变。因而为继续改善空气质量,北京应该做的是继续推行奥运精神,将每年都当做奥运年来改善市内的各个角落。

3、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

从本文中对于能源消耗总量对于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看,北京市空气质量并未因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多而恶化或改善,这种分析结果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近年来北京市内能源结构并未发生真正的改变,而仅仅是在尾气、污染方面花巨额资金来治理,因而在能源消耗量增大时,并没有明显影响到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从这个方面来看,要大幅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政府应该从改变北京市能源结构入手,扩大天然气、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在北京市内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减少煤炭、液化石油气的消耗。

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篇2

近年来,由于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与公众的主观感受不一致,1982年制定、经过1996年修订更名和2000年修改的现行标准受到各方面质疑。按此标准考核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日益增多,而公众的感受却是空气质量每况愈下。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版2011年初第一次征求意见时,pm2.5未被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同时,从2011年11月1日开始,《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开始实施,首次对pm2.5的测定的技术层面也进行了规范。从目前众多媒体所反映的有关管理部门官员、广大公众以及一些专家普遍的乐观情绪看来,似乎只要新版质量标准开始实施,添加上监测pm2.5等项目指标,就万事大吉了。但是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空气质量检测的目的

环境质量数据的获得和是政府必须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这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工作的一部分,公众有权期待政府在制度化的安排下向他们提供及时的、最能反映现实情况的环境质量数据。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改善环境质量,通过对环境污染现状真实状况的及时掌握,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公共政策服务,在目前就是为大力遏制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下滑态势的紧迫目标服务,也是为应对人民群众呼声最集中的诉求服务。

至于近来媒体和某些专家所担心的“把pm2.5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可能使城市蓝天数量明显下降,使不少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变得十分困难”,又担心“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可能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一些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将会压力增大”。这就让人看不懂了,pm2.5数值只是一个大气环境质量指标,不应该是地方政府的一个“考核目标”。

空气质量检测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认识世界,真实客观地描述我们的环境质量,为了主动、有效地采取措施改善我们的大气环境质量,还是为了政府官员们的政绩?人们不禁担心,在“压力增大”之下,是不是有人会另辟蹊径,改走“改善环境质量数据”的“巧路子”。科学规范办事,改善环境质量的正路子可能只有一条,“改善环境质量数据”的“巧路子”可能不计其数了。

实施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不但是一个贯彻实事求是原则、提供能更真实反映客观事实的环境数据的问题,更是为了促使在环境综合治理上下工夫、见实效,承认事实、正视问题本身。但这还不是终极目的,政府采取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切实改善空气质量,才是最终目的。毕竟好的空气质量是治理出来的,而不是监测出来的,更不是可以通过“改善环境质量数据”捣鼓出来的。

应对措施不能一刀切

大气环境监测,包括pm2.5的检测首先是一项科学活动,科学活动还得科学地去做。首先二次征求意见稿所确定的目标与世界卫生组织过渡期第一阶段目标值相同。与国外的空气质量信息公开状况相比,中国确实存在较大差距。要实现这个标准,是有相当难度的。

对于现在许多官员和媒体说,“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表述是不准确的。pm2.5是大气中一大类悬浮物的总括,既可能是固体微粒,也可能是细小液滴,直径并不一定非要“小于或等于2.5微米”,确切地讲是指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

其实,pm2.5是一个综合型的污染物,具有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双重属性,是各类污染源排放出的污染物质,尤其是耗用化石燃料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各种有机污染物,包括挥发性有机物(VoC),都会转化构成pm2.5。因此需要多种污染物的协同控制才能实施有效治理。pm2.5也是一种区域性污染物,必须推进区域之间的联防联控。

中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类型复杂多变,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仍有较大差异,面临的情况不一样,应对措施也不能一刀切。应该按照副总理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所说的那样:“鼓励各地根据污染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等分期实施,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环境监测亟需法规

环境监测是科学问题、公共服务问题,同时也是行政执法问题,应该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运作。世界上环保先进国家先后都建立了严密的法律框架,而中国2007年9月1日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39号令形式颁布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仅是一个系统内部管理办法,规定只“适用于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活动的管理”。

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篇3

【关键词】空气质量;自然资源;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6)23-0120-04

党的十提出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体系,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并开展审计试点。试点的重要领域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大气污染防治等,为开展空气质量审计提供了依据。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深受大气污染困扰,尽管环保部门、地方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治理,但公众对治理的效果心存疑虑。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了解空气质量情况主要通过主观感受、媒体报道、环保部门的相关数据。与这些了解信息的途径相比,审计监督具有客观、中立、公正的特点,引入政府审计进行监督,对于消除公众疑虑,促进空气治理措施的落实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政府审计的本质是履行对公众的受托责任,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我国审计机关基本未进行过该领域的专门审计,导致尚未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符合实际的审计规范体系。因此借鉴美、英等一些审计机关的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审计,是比较可行的一个思路。

一、美、英等开展空气质量审计的情况

(一)美国的空气质量审计

美国的《空气清洁法案(theCleanairact)》为空气质量审计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审计团队由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构成,保证了审计项目小组的专业胜任能力。除此以外,美国能源部建立的数据库包括了与能源消耗有关的各项统计数据以及审计情况,为空气质量审计的开展提供基础性的数据支撑。空气质量一直是美国审计署关注的主题之一,其官方网站上了8份关于该主题的审计报告,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到美国审计署早在1979年就对空气质量予以关注,并了相应的审计报告。关于空气质量审计的内容,美国审计署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关注环保部门一些规定、空气质量标准的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例如环保署对砖、瓷砖等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了新的标准,新标准执行后,对大气污染物的控制、监测、检验、记录、报告都会带来新的成本,审计署检查环保部门该项新标准时是否对成本―效益等各方面影响进行了充分评估。二是对一些环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评估。例如,在减少柴油机空气污染方面政府对一些项目进行了资助,审计署发现由于减少柴油污染排放涉及公路交通、航运、空运等多个管理部门,而这些项目之间缺乏合作,导致这些项目存在碎片化或者重复资助的现象,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由于这些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相应的绩效计量方法,无法有效地衡量资助的资金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三是对环保部门没有注意到但可能对大气造成污染的事项进行评估。例如,对于火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环保部门主要是对其电力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气体排放规定了标准,但是审计署发现一些火电厂为了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将火电厂的烟囱建得过高。由于空气质量审计涉及很多专业性的知识,因此审计署采取了一些措施确保审计结论的可靠性。例如审计报告完成后请环保部门复查,邀请空气质量研究方面的专家参与审计过程,并在报告中详细记录被审计单位对报告结论的回应。对审计署的有些审计结论,被审计单位提出了异议,审计署对异议部分进行了二次回应。另外,在报告中使用图、表的形式使得一些问题的表述更加直观、形象。例如,空气质量标准对于几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要求越来越严,审计报告中使用点线图的形式,使得报告阅读者很直观地看到几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要求排放得越来越少。

(二)英国空气质量审计情况

由于受工业发展的影响,英国是较早对空气质量予以关注的国家。1956年颁布了有关空气质量控制的基本法《清洁空气法案》,并相继出台了多部与空气质量治理有关的法案。英国的空气质量审计主要受欧盟生态管理计划及审计(eco-managementandauditScheme)的影响。该计划重点关注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氧化碳的排放、政府绿色采购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1]。该计划实施以来取得很好的效果,欧盟的年能源消耗量呈现下降趋势。

2009年英国审计署了《改进空气质量――政策发展》的审计报告。该报告主要对英国空气治理发展政策进行了评述与展望。报告在对近年来英国空气污染治理效果、现有政策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未来政策制定的发展路向。报告内容首先就空气污染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以及治理空气污染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了评估。然后对英国、欧盟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对比,具体指出英国制定的空气质量标准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分析如果英国的空气质量未达到欧盟的标准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最后对英国政府制定的空气污染治理政策、取得的效果进行了总结与评价,指出现有政策、措施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交通发展计划和空气质量管理计划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来制定,导致这两个计划之间缺乏协调与沟通;现有的空气污染治理责任按行政区划来划分,一些跨地区的空气污染协作不够。同时对现有空气治理的一些方案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对欧盟其他成员国例如德国、法国、荷兰等好的做法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值得借鉴的地方。

(三)香港地区开展的空气质量审计情况

香港地区在1987年了《空气污染管制条例》,对空气质量予以关注。香港审计署在2012年就环境保护署在空气质量监测及汇报方面的事项进行了审计。审计内容主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在环保部门的管理下,香港的空气质量各项指标未全部达标;二是对环保部门的空气污染指数汇报系统进行审计,发现公众无法便捷地查阅重要的信息,例如在环保署的网站没有公布空气质量达标程度的信息;三是对环保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指出环保部门在有关空气质量管理方面可以改善的地方。在审计建议部分列示得十分详细,对于审计发现的每一项问题,都提出了五至六条建议。例如:针对空气质量的管理问题,提出环保部门制定计划时应列出空气质量指标达标的时间目标和进度指标,并将进度定期进行公开;将香港地区的空气质量标准和美国、英国、欧盟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环保部门应定期修订空气质量相关标准;当空气污染超过标准时,应向公众提供更加清晰和具体的预防措施,并加强实时汇报、公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四)美、英等开展空气质量审计的启示

从上述开展空气质量审计的情况来看,该领域审计主要以绩效审计为主。美国在开展空气质量审计方面历史悠久,形成了常态化、持续性的状况。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较为完备的能源消耗数据库、复合型人才的审计团队、多年的经验积累为空气质量审计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英国、中国香港地区开展的空气质量审计相对比较单一。英国对空气质量的关注主要受欧盟对大气污染排放要求的影响,因此审计内容主要从政策建议层面展开;香港地区则主要是对环保署在空气质量改进方面进行的评价,关注空气质量改善的效果。

综合来看,审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注空气质量政策、标准制定得是否合理,评价环保政策时是否经过了充分论证,现有的空气质量标准是否定得过低等等,采用的审计方法主要以文献查阅和比较法为主;二是对空气质量改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结合具体的专项空气污染减排项目进行,采用的审计方法主要有实地考察、访谈、专家咨询法;三是对环保部门取得的绩效进行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差异分析法,分析环保部门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空气改善目标,如果没有达到,完成进度是多少等。

二、我国开展空气质量审计的内容框架

我国在1987年了有关空气质量的基础性法律《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进行了修订,对各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制定了新标准。2013年,国务院了《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随后各地方政府也纷纷了相应的空气治理行动方案。政府出台了多项财政补贴政策,投入了大量资金,表2列示了中央财政资金专项用于治理大气污染的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央十分重视大气污染的治理,2014年与2013年相比,空气治理专项资金大幅增长。然而,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雾霾仍然比较严重。一些地方政府对于产能过剩、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去产能行动迟缓,还有一些地方在公布空气治理效果时,避重就轻,选择性地信息。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改善空气质量,效果怎样?对此,公众有强烈的问责需求。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引入审计监督十分必要。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土地、矿产、森林、水资源等环境审计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围绕资金使用的真实性、效益性和合规性以及资源审计的目标、内容、审计程序、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展开[2]。在实践方面,与大气污染治理有关的审计开展了三次,分别是2009年第6号、2011年第11号和2013年第16号审计公告,这三个审计项目主要对企业节能减排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内容一是关注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使用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情况;二是关注节能工程项目是否按期完工并发挥作用,污水、污泥、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量是否有所减少;三是关注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政策是否得到了落实。

借鉴美、英等开展空气质量审计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应将空气质量纳入审计范畴,进行单独反映。审计内容可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关注大气污染物节能减排项目是否落实,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二是对空气质量政策方面进行评价;三是关注空气质量数据公开的客观性、及时性。审计方式可以以专项审计的形式开展,也可以在开展其他审计项目时对影响空气质量的方面单独反映,予以关注。例如:在对国有企业审计过程中,除了关注财务收支审计以外,还可以评价检查国有企业是否贯彻落实了国家关于节能减排政策的规定,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是否采取了相应措施;在对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过程中,评价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有无违反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批准新建高污染能耗项目,任期内空气质量有无大幅度下滑情况。具体可从表3所示的方面展开审计。

三、Z市开展空气质量审计的思路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Z市为例,结合Z市近年来为改进空气质量采取的各项措施,提出对Z市开展空气质量审计的设想以及具体思路。Z市是我国北方中部某省会城市,近年来空气质量不断下滑,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应对,然而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北方有较多城市与Z市的情况相似,因此选择Z市进行分析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Z市政府比较重视,计划未来5年内投资462亿元专项资金进行治理。市政府了《“蓝天”工程白皮书(2013―2015)》,制定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8)》,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范围内采取了超排放的黄标车在市区内限行,全市燃煤锅炉改天然气,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治理等多项措施。

Z市开展空气质量审计工作重点应从462亿元治理资金的使用入手,评价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审查专项资金是否都落实到位、资金使用进度是否符合计划,资金使用效率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改造项目是否按期完成、工程项目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首先是政策评价部分可以考察政府部门对于治理空气污染是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是否清楚地列明了绩效指标,每一个时间结点的完成率、完成目标是多少,关键绩效指标的完成与责任是否挂钩,责任是否层层分解细化。以该市的《蓝天工程白皮书(2013―2015)》为例,该白皮书列出了为改进空气质量3年内要采取的各项措施,相当于空气质量改进计划书。然而计划中的内容常常冠以定性的指标,例如“大力发展,有效控制”,其中定量的绩效指标比较少,一些关键绩效指标例如全年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全年大气中度、重度污染天气预期达到多少等信息缺乏,导致这些措施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难以进行评价。

其次可以评价空气治理各项措施执行情况。例如空气污染治理措施中指出如果达到重度污染天气,工地应停工。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实地考察法,调查达到重度污染时工地是否停工,如果没有停工原因是什么,谁将承担责任,现有的处罚措施是否适当,有没有效果。

最后可以对空气质量信息、空气质量数据进行评价。例如达到重度污染天气是否对公众及时预警,是否及时向公众传递可以采取的措施;空气污染治理工作进度如何,尤其是一些关键时间结点;预期目标是否完成,信息是否向公众及时进行公开等。

四、结论

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原因,较早地意识到工业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因此在空气质量审计方面已经具备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环境、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借鉴他们的空气审计实践经验,总结其先进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我国开展该领域的审计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可进一步形成体系,对空气质量审计开展的法律依据、制度体系、审计方法、报告等内容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篇4

【关键词】福建永定烟叶;不同工序;加工强度;感官质量特性

对福建代表性烟叶原料进行真空回潮、松散回潮、滚筒干燥、气流干燥工序加工特性试验,分析比较了烟叶原料在不同工序及不同加工强度下香气风格、香气特性、烟气特性、口感特性等感官质量特性的变化趋势和差异[1],为烟叶原料在产品配方中的定位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设备仪器

1.1.1材料:福建永定C3F-2009片烟

1.1.2设备:wZ1134型真空回潮机(昆船公司);tBL松散回潮机(德国HaUni公司);KLD-3滚筒烘丝机(德国HaUni公司);HXD气流烘丝机(意大利狄耿生公司)

1.1.3仪器:H110型电子天平:感量0.0001g(德国沙多利斯公司);LC-213烘箱(日本eSpeC公司);YQ-2型烟丝振动分选筛(郑州烟草研究院);YQ-32型碎丝机(郑州烟草研究院);小型切丝机。

1.2.2取样与检测方法

每次实验参数经调整并运行稳定后,按行业规定方法取样并制样。制样要求为:(1)叶片样品含水率调节:将叶片样品的含水率调节为19.5%,以满足切丝及叶丝干燥要求。(2)叶片切丝:将调节好含水率的叶片样品上机切丝,要求切丝宽度为0.9mm。(3)烟丝样品含水率调节:调整烟丝样品含水率为12.3%。(4)样品卷制:将含水率符合要求的烟丝样品充分混合均匀,采用同一卷烟材料上机卷制,并应控制好烟支卷制的均匀性和卷制质量。

1.2.3感官质量特性评价方法

按《烟草在制品感官评价方法》[2]的要求,选取其中一组实验样品为标准样品,其余实验样品与对照样进行对比评吸,并对工序处理样品感官质量指标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作出判断。

2结果与讨论

(1)滚筒干燥和气流干燥工序对烟叶香气风格的影响较大,真空回潮工序影响较小,松散回潮工序没有影响。

(2)烟叶香气风格在真空回潮工序的高强度下略有变化;在滚筒干燥工序的较高加工强度下开始明显变化;在气流干燥工序的中等加工强度下开始发生明显变化。

2.2不同工序不同加工强度香气特性变化趋势

(1)真空回潮工序:香气特性在该工序变化较小,香气质在较低~中等加工强度下改善较为明显,在其他加工强度下保持不变;香气量在低~较高加工强度下保持不变,在高强度下明显下降;杂气在中等强度下明显改善,其他加工强度下保持不变。

(2)松散回潮工序:香气特性在该工序变化较小,香气质在中等加工强度下略有提升,其他加工强度下没有变化;香气量在该工序没有变化;杂气在较低和高加工强度下略有改善,而在较高加工强度下略有下降;

(3)滚筒干燥工序:香气质在低~中等加工强度范围内有所提升,其中在较低加工强度下提升较为明显,而在较高以上加工强度明显下降;香气量在较低~中等加工强度范围内略有增加,而在高强度加工时略有下降;杂气在低强度加工下略有减轻,而在较低以上加工强度呈明显增加趋势。

(4)气流干燥工序:香气质仅在低强度加工下略有提升,在较低以上加工强度香气质下降趋势明显;香气量在该工序基本没有变化;杂气在低~中等加工强度范围内有所改善,而在中等以上加工强度杂气增加趋势明显。

(1)真空回潮工序:浓度在较高及以上加工强度下降;细腻程度在较低和中等加工强度改善;劲头没有变化。

(2)松散回潮工序:在加工强度范围内浓度和细腻程度增加,其中浓度在低加工强度、细腻程度在较低和中等加工强度增加明显;劲头没有变化。

(3)滚筒干燥工序:在中低加工强度细腻程度略有增加,劲头略有下降;在中高加工强度浓度、劲头呈增加趋势,细腻程度呈下降趋势。

(4)气流干燥工序:在中低加工强度细腻程度略有增加;在中高加工强度浓度、劲头呈增加趋势,细腻程度呈下降趋势。

2.4不同工序不同加工强度口感特性变化趋势

3结论

通过对福建代表性烟叶原料进行真空回潮、松散回潮、滚筒干燥、气流干燥工序加工特性试验,分析比较了烟叶原料在不同工序及不同加工强度下香气风格、香气特性、烟气特性、口感特性等感官质量特性的变化趋势和差异,主要结论有:

(1)香气风格在回潮工序基本没有变化,而在干燥工序中等以上加工强度呈现明显变化趋势。

(2)香气质和杂气在回潮工序的较低和中等加工强度有改善,其他强度没有变化,而香气量则基本没有变化;在干燥工序的低和较低加工强度香气特性略有改善,在中高加工强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3)回潮工序中低强度加工有利于改善烟叶的细腻程度,保持或提升烟叶浓度;干燥工序中低加工强度有利于增加烟叶细腻程度,而中高加工强度有利于提升烟叶浓度。

(4)真空回潮工序较低和中等加工强度能够改善口感特性;口感特性在松散回潮、滚筒干燥和气流干燥工序的较低加工强度略有改善,在中等及以上加工强度口感特性呈现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篇5

关键词:冬季开窗通风;二氧化碳;新风量;示踪气体法;换气次数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082

0引言

居民冬季开窗的决定因数是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观感觉和健康意识。室内Co2浓度较高时,意味着室内通风换气效果差,室内空气品质不高,新风量低会引发人体健康问题。同时室内污染物释放源也影响着室内空气品质,成为推动居民开窗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冬季居住建筑新风量对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及健康效应的影响十分有意义。

1居住建筑通风测量与计算方法

1.1Co2浓度测试与数据采集

测试地点位于沈阳市的某栋住宅,测试期间的风向为沈阳市的代表风向,约东偏北25°,速度为1.5-2.5m/s。室外温度保持在-11℃与-13℃之间。测试房间的尺寸、朝向和风向。房间a和房间B为南向房间,房间C为一个南北通透的大房间。房间所有窗的开孔尺寸均为1.1m×0.55m,窗的类型为平开窗。使用Co2探测仪(telaire7001,0C10000ppm,±5%)在距离地板1.1m高处测试并记录室内Co2浓度衰减的情况,测点距离外墙1m以上以避免开窗气流的直接影响。室外空气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使用温度自记仪进行连续记录,测试精度为±0.5℃。示踪气体法的测试室内Co2浓度要保证初始室内Co2浓度达到均匀的分布效果,同时打开窗户之后测试人员即离开房间,避免测试人员呼吸作用所产生Co2的影响。

2通风量测试结果分析

a、B、C三个房间的体积、Co2起止浓度、通过式(1)计算得到的新风量及换气次数列于表1。本测试选用的仪器单位为体积浓度ppm,而标准值为mg/m3,因此需要单位转换。

根据三个房间中C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结果,相关的稳态研究只取Co2浓度下降趋势比较明显区间计算。Co2浓度在开始的一段时间下降比较剧烈,而在后面的时间下降趋势比较温和。图1显示了不同房间、30开窗尺度的冬季开窗通风时换气次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3个房间在4~6分钟时的换气次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43、10.07、6.85。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冬季采暖换气次数达到0.5h-1[2]。图2显示了各房间分别在2、4、6、8、10分钟的开窗时间达到的实际通风换气次数。结果说明对于一般房间而言,2分钟的开窗时间就几乎可以达到标准,因为我们还没有考虑建筑自然的渗透换气次数。当开窗时间超过6分种时,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开窗热损失,这个时候普通房间的实际换气次数都超过了1.0。所以,可以认为冬季2-6分种的开窗通风时间都是基本合理的。

3结论

通过对三个房间在冬季新风量的测试以及换气次数的计算,开窗通风2分钟就可以达到标准,推荐冬季开窗通风时间为2-6分种,在冬季相对不太冷的时间可以取大一些的开窗时间,在冬季较冷的时间可以取小一些的开窗时间。冬季开窗引入新风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篇6

屋顶绿化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屋顶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改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改善众多道路的硬质铺装而取代的自然土地和植物的现状;改善过度砍伐自然森林,各种废气污染而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沙尘暴等对人类的危害;开拓人类绿化空间,建造田园城市,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屋顶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改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改善众多道路的硬质铺装而取代的自然土地和植物的现状;改善过度砍伐自然森林,各种废气污染而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沙尘暴等对人类的危害;开拓人类绿化空间,建造田园城市,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降低热岛效应,减少热辐射,净化空气

夏季太阳光的直射使多层及高层建筑物的屋顶,成为北京城市中的视觉污染源和热辐射源,大大加剧城市局部热岛效应,屋顶绿化后,植体活体对热量的缓冲和散热功能,可降低“热岛效应”的温度,并且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Co2等温室气体,促使屋顶吸收的热量更好地散失到大气层外部空间中去。另外,植物能吸收So2等有害气体,吸附灰尘,净化城市的高空空气。据研究屋顶绿化年滞尘量约150克/平方米,屋顶绿化年吸收So2量约3.1克/平方米。

美化城市,改变空中景观,增加城市绿量

据研究测定,一般北方城区目前多层及高层建筑物有6900万平方米屋顶仍由灰色混凝土或其他硬质材料所覆盖,通过实施屋顶绿化,可提高城市生态景观质量和空间利用率,增加城市绿量,改变空中景观。屋顶花园显而易见的有助于美化都市视觉环境。但增加绿色空间所获得的效益不仅仅只是增加视觉的美观。如果屋顶花园的规模较大,它们就能够在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那些高度密集的城市地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滞粉尘等功能从而净化了空气,保证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生存。城市中的空气由于交通和工业而污染严重,但能够用于绿化的土地却很有限,屋顶花园则可以充分利用可用空间进行绿化,从而在保证城市的空气质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隔热防水,延长屋顶保护层的寿命

由混凝土组成的屋顶的比热很小。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加上自然风化会使屋顶构造材料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屋顶漏水。而屋顶绿化后可缓解冷热冲击,既保护了屋顶不易被腐蚀和风化,又解决了渗漏和屋里闷热的问题。这是一项集绿化、隔热、防水于一体的多层次绿化工程。

节约能源,截留雨水、减少支出

据测定,实行屋顶绿化后,建筑室内温度可降低2℃-2.6℃左右,使楼顶住户减少了因保持屋内温度的空调电费,节约能源效果明显。同时,屋顶绿化可以蓄存60%-70%的天然降雨,这在水资源非常匮乏的北方十分重要。

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不仅应该有完美的建筑与设施,更应该有一个优美的环境以消除疲劳,陶治身心,而构成优美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绿色植物。在现代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寸土为金,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不可能划出很大的面积来搞绿化,因此,城市屋顶绿化是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气候的必由之路。

在北方屋顶绿化才刚刚起步,技术还处于不完善的地步,如何进一步加强屋顶绿化在北方的应用,解决施工难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我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均占有绿地极少、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日趋稠密,建筑日趋拥挤,城市闹市区日益增多,城市人均绿地占有面积将越来越少,屋顶绿化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近来有人从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对未来城市提出几种设想、其中设想之一是阶梯城市,即城市建筑物的楼层高矮不一、并把一幢楼房的楼顶建造成另一幢较高楼房的花园,或果园、菜地、绿地等。这一设想就是充分利用楼顶空间进行屋顶绿化,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和自然因素,达到保护、改善城市环境、健全城市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

针对我国目前的国情,深入研究北方的地理与气候特点,构思适合我国北方城市屋顶绿化的方案设计,降低屋顶绿化的成本,同时需求适应我国北方寒冷气候的屋顶绿化的设计方法。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把原来废弃的屋顶空间充分的利用上,更好的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思想,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水平。使得屋顶绿化更好的在我国北方推广。

在植物的选择上应注意屋顶花园的环境条件限制着植物种类的选择。因为,屋顶上的风力一般较地面强,栽培基质厚度小,所以应选择适应性强、阳性、浅根系、抗风、耐寒、耐旱、易管护的小乔木及灌、花、草、藤类植物;生长快、树型高大的乔木应慎用。所以,在选种与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以乡土植物为主,酌情引入少量外来种,选择容易在北方生长的植物,容易成活。

除了这点,我还思考了有关北方屋顶绿化保温的问题。我设想可以在屋顶建小型的花房或者小温室,种植少量的温室花朵,以满足人们观赏的要求,但是造价较高,还需要深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推进,以预见,若干年后,屋顶绿化这朵建筑与园艺相结合的奇葩,将为我们的都市空间增添更绚丽的色彩。无疑,我国北方发展屋顶绿化的前景很广,也很有必要,但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和科学合理地发展。各地应先进行不同模式的试验,选择适合当地屋顶绿化的植物、基质和管理体制及方法,切莫盲目推广。

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篇7

【关键词】pm2.5;监测;意义;流程;方法;建议

1pm2.5监测的重要意义

pm2.5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燃料燃烧、餐饮油烟、工业生产及建筑扬尘等。通过这些途径,pm2.5可能会富集大量重金属元素或者多环烃等致癌物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环境空气。尽管大气颗粒物在大气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但它对城市大气光化学性质的影响可达99%,对人眼所能见到的光产生很大的干涉作用,特别是当颗粒物的直径与可见光波长几乎一样的时候,颗粒物就会对光纤产生很强的消光作用,pm2.5的粒径基本上已经非常接近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因此,pm2.5浓度的增加导致了大气中可见光范围的缩小。此外,正是由于pm2.5的粒径非常的小,且富集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被人吸入肺中,影响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转,给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长期处于pm2.5浓度较高的空气环境中很容易患上支气管炎、心脏病以及各种呼吸道炎症等疾病。正是由于pm2.5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我国开始加强对pm2.5的监测,研究其形成机理与污染组分,掌握其变化规律及变化趋势,更能够为pm2.5的污染防控工作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随着我国逐渐的对pm2.5的监测引起重视,我国空气pm2.5严重超标的状况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的空气质量。

2pm2.5的监测流程及监测方法

2.1pm2.5的监测流程

(1)样品采集。在采集pm2.5样品时,通常都是使用悬浮微粒采样器进行的。通过分析在一定时间内滤膜上沉积的微粒质量,研究微粒中的组分和各自的含量比例。因为聚氯乙烯材质的滤膜具有阻力小、带有静电、不易吸水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采样率。因此,在采样器中的滤膜一般都使用聚氯乙烯材质的滤膜。(2)样品分析。对样品的分析主要包括了对样品浓度和样品成分分析。在分析样品浓度时,将滤膜放置在25℃和相对湿度50%的实验室内24个小时,使用精密仪器测量滤膜的前后质量差,结合空气的采集体积,可以计算出样品浓度。在分析样品成分时,pm2.5的来源比较广,包含很多微型物质颗粒,因此,对不同的物质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第一种。pm2.5中无机元素的测定。对无机元素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分析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通常对空气中pm2.5中金属有毒物质的消除方法主要有干灰法、电热板消解法和密闭容器消除法等。第二种。pm2.5中有机物测定。pm2.5能够吸附甲醛等有机物,对这些物质的分析方法主要为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和液相色谱等。

2.2pm2.5监测方法

(1)重量法。所谓重量法是指pm2.5直接截留在滤膜上,然后用天平称重。滤膜并不能把所有的pm2.5都收集到,一些极细小的颗粒还是能穿过滤膜。但只要滤膜对于0.3μm以上的颗粒截留效率大于99%,就算合格。因为所损失的极细小颗粒物对pm2.5的重量贡献很小,对分析结果影响不大。目前按照重量法设计的采样设备较多,如中国生产的tH―150型智能中流量颗粒物采样器、四通道pm2.5采样器(pR2300)、美国URG公司生产的通用型大气污染物采样仪(URG-3000k)、德国GRimm分析仪等。这些采样器利用teflon膜或ptee滤膜对pm2.5进行采样,再采用称重法计算颗粒物质量浓度。重量法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是验证其他方法是否准确的标杆。然而重量法需要人工称重,程序比较繁琐而费时。因此,这种方法及仪器多应用于进行单点、某时间段内的采样与监测,为大气污染调查、研究提供数据。如邓利群等使用基于重量法的VapS通用型大气污染物采样仪(URG3000k)对pm2.5和环境空气中相关气体同时采集,从而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北京东北部城区pm2.5的污染状况、相关气体组分变化特征以及二次无机组分形成的机制。

(2)β射线吸收法。将pm2.5收集到滤纸上,然后照射一束β射线,射线穿过滤纸和颗粒物时由于被散射而衰减,衰减的程度与pm2.5的重量成正比。根据射线的衰减就可以计算出pm2.5的重量。由于这种方法可实现自动、连续监测,因此多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业务应用中。

(3)微量振荡天平法。基于微量振荡天平法研制的采样器由空心玻璃管、滤芯等组成。该空心玻璃管一头粗一头细,粗头固定,细头装有滤芯。工作原理为:空气从粗头进,细头出,pm2.5就被截留在滤芯上。在电场的作用下,细头以一定频率振荡,该频率和细头重量的平方根成反比,于是,根据振荡频率的变化算出收集到的pm2.5的重量。该方法可实现自动、连续监测。因此,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采用微量振荡天平法测定pm2.5浓度。例如,2011年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采用“赛默飞世尔”的1405型振荡天平法颗粒物监测仪对pm2.5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和分析。

(4)光散射法。该测定方法的原理是: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越高,对光的散射就越强;测定光散射后,理论上就可以算出颗粒物浓度。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光的散射与颗粒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意味着光散射和颗粒物浓度之间的换算公式随时随地都可能在变,需要仪器使用者不断地用标准方法进行校正。

3加强pm2.5监测的建议

3.1大力发展监测技术,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体系

我国的pm2.5监测起步晚,水平相对较低,需要不断地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同时还应结合我国空气质量的特点,进行创新完善,形成一套适应我国空气污染特征的pm2.5采样方法及监测技术规范体系。

3.2不断提升环境预警水平

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pm2.5的监测水平,很关键的部分还在于气象和环保等部强力合作。只有在气象和环保部门的合作下,加强对pm2.5的监测点位的优化布设,才能不断扩大pm2.5监测所覆盖的区域,动、静态掌握其变化趋势及变化规律,同时利用气象部门的气象数据来进行环境预警分析,从而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水平。

3.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在对pm2.5监控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强大影响,对经济的发展中各种气体的排放给予制约,并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法律,进行监督和制约,从根源上降低空气中pm2.5的浓度含量。

结束语

随着我国pm2.5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pm2.5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为此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将pm2.5纳入强制性污染物监测范围,并将在2016年开始全面实施,pm2.5的控制可以避免更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因而将是我国长期的一项重要环保目标。而改善空气质量不在监测,而在治理。在空气环境的改善中,对相关污染物的减排才是硬道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逐渐改善我国空气环境质量,使全国pm2.5都降到一个较低水平。

参考文献:

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篇8

林荆恺是老广州,今年47岁的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待在广州。说起自己的经历时林荆恺一般会比较得意,47年的时间里,林荆恺干过很多杂七杂八的活,承包过工程,在企业做过技术管理,足迹遍布整个广州。

闲暇的时候林荆恺喜爱摆弄一下老相机。他有两台相机,品牌分别是确善能和尼康,两台都是胶片机。林荆恺兴致来了的时候会把两台相机都塞进自己改装过的背包里出去“扫荡”,拍照10年,拍过的胶卷却还不到100卷,按林荆恺自己的说法,他“拍片很小心,没有把握的时候是坚决不会按下快门”。

但即使如此小心,林荆恺也依然会拍出糟糕的照片。“90年代初去北京拍照的时候,天很蓝,云也很白,天气很好,在这样的条件下我觉得我拍出的照片不会差。但是回来(广州)后,冲晒照片时就发现,照片出来后效果发黄,颜色很闷,层次不清晰,同样的条件在广州拍的照片却是非常漂亮,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心翼翼的林荆恺面对失败之作非常失望。经过多方打听以后,林荆恺用照片对比发现,造成照片差异的最主要原因竟然是空气,“当时北京的天看上去很蓝,但是实际上空气中的粉尘很多,拍照时容易造成色散,因此出来的效果都不如当时在广州拍摄的好。”林荆恺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很怀念上世纪90年代初没有那么多高楼林立的广州的天气,“哪像现在,整个城市灰蒙蒙一片,拍照都没法拍。”

大部分的老广州对于自己居住的这座城市的印象与林荆恺大抵相似,早期的印象鲜明而清晰,现在则有点模糊,时间长了甚至恍若隔世。广州的灰霾天气日益增多是导致印象模糊的罪魁祸首。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02年广州的灰霾天数为85天,2003年为98天,2004年为144天,2005年为132天,2006年为123天,2007年为131天。林荆恺感慨广州的发展,同时也感慨环境的恶化――发展到最后竟然演变成全广州市一年有1/3的时间都处在灰霾天气里。

肺部黑色的才是广州?

新世纪步入城市的高速发展期以后,广州的灰霾天气的全年比重赫然陡增。灰霾严重时,能见度不足两公里,交通陷入瘫痪,不要说拍蓝天白云,出行都颇为艰难。这座城市因为追求发展似乎已经患上了严重的白内障,而患病的城市中,人也跟着患病,空气质量恶化导致灰霾的加重,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医院里的呼吸科常年人流涌动,咳嗽声此起彼伏。

2008年6月12日,在广州举办的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家谟引用近期国家卫生部的调查表示,随着空气质量的不断下降,与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的发病率,正在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过去的30年里类似病症的患者总数上升了465%。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在论坛发言时说,医生很怕灰霾天,因为患有呼吸疾病的病人病情会加重,广州每到灰霾天,呼吸系统的病患就多了一半。“到我那里就医的病患,50岁以上的人,哪怕没有肺部疾病,(手术)开出的肺部是黑黑的,如果是红红嫩嫩的,那肯定不是广州人。”钟南山在论坛争论时的发言引起舆论哗然,“广州式黑肺”一词瞬间传遍广州的大街小巷。

“我觉得‘黑肺’这个词被提出来,意义并不在于肺是否真的是黑色,而是提醒人们注意我们呼吸了很多的脏空气,我们的肺因此而变得不正常。”广州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说。

问题变得严重,林荆恺开始留意起造成灰霾天气的原因。在他的记忆里,空气是90年代中期广州私家车逐渐增多以后才开始逐步恶化的,到2000年左右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户外拍出来的照片就变得根本没法用,除非是刚刚下过雨。

高峰论坛上,专家讨论时发现,灰霾天数的增长与肺癌发病率成正比。珠三角地区大气中存在多种潜在致癌物质,空气污染已经呈现区域性、复合性的特征,治理需要多个城市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气象监测的数据显示,在吸烟率下降但是肺癌率增加的同时,能见度持续降低,气溶胶浓度增加,这就意味着,虽然不能证明大气污染物与肺癌直接对应,但至少证明这两者之间确实有关系。”广东省气象局首席专家吴兑说。

灰霾之城的改变之路

林荆恺很早就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即使他不清楚个中原因,以他的经验阅历靠猜也能猜中十之八九。“空气太浑浊了,长期呼吸不可能健康。”刚开始的时候林荆恺还有些担心,呼吸这样糟糕的空气总是不好的,但是慢慢地林荆恺觉得没有必要庸人自扰,“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就没办法改变,”林荆恺觉得既然住在广州,就有必要适应这里,“总不可能不呼吸吧。”对于“广州式黑肺”,林荆恺有自己的看法。他并不觉得“广州式黑肺”有什么恐怖,相反他觉得这样的说法很形象,很直观。“这两年的情况已经相对好了很多,因为大家的环保意识都逐渐建立起来了,如果这样的情况是真的,我觉得我会接受。”林荆恺说。

事实上,早在此次高峰论坛之前,广州就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逐步改善这座灰霾之城,防止“广州式黑肺”的出现。广州市环保局在2008年年初的时候就制定了计划;全面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将重点解决细粒子污染问题,努力减少灰霾天气;加强脱硫和逐步关闭小火电,努力减少酸雨;关停69家小水泥企业,减少悬浮颗粒物:基本消除公交和客货运车冒黑烟,全面实施环保标志管理,2009年起对高排放车辆实施交通管制,逐步实施加油站油气回收、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今年5月1日开始,广州全面推广使用国Ⅲ标准车用燃油,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机动车排气污染,进一步改善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机动车尾气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接近50%,去年广州灰霾天数有130多天,全面推行国Ⅲ油,可帮助广州治理灰霾天。”广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李辛说,广州全面推广使用国Ⅲ标准车用燃油,平均可直接减少10%的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让广州重现蓝天。

林荆恺知道政府正在努力改善灰霾的局面,但并不指望这种行动所带来的效果有多么明显。“即使这种情况得到了短期的改善,也不会有长期的效果。一个区域的治理是没有用的。”林荆恺对于治理灰霾显得颇为消极。与此相反,他对待自己的人生则要积极得多。现在的林荆恺很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前便会上床睡觉,他明白身体的重要性,“调整作息,改善饮食,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这算是林荆恺的养身之道。对于肺部是黑是白,林荆恺的态度是,“这不是靠爬白云山能够见成效的。”林荆恺觉得自己不会像惊弓之鸟一样去爬白云山呼吸新鲜的空气,他认为白云山上的空气只是含氧量和湿度略高,

至于粉尘方面则与周边无异。“这是没办法预防的。”林荆恺说这话时显得颇为无奈。

周永章:广州的“第三方”指标还没有发展起来

(周永章,广州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

像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它们遇到的问题是公共的。广州市第一个问题是人炸;第二个是交通拥堵;第三个是热岛效应;第四个是灰霾天气。

关于广州的空气质量,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最早的时候,广州有很多大工地,里面很多粉尘,需要改善;第二个阶段,是对二氧化硫的改善,电厂等工厂冒出来的烟充满了二氧化硫,酸雨也很严重;这几年,车都是几万辆地往上增,汽车尾气才是最难改善的。

同时,广州的空气污染会对周边的城市有一些影响。空气具有扩散性,风一吹就吹到别处去了。事实上,整个珠三角地区都是污染区,大家互相污染。在珠三角的污染区里面,广州、佛山都是最严重的地方,东莞也很严重。

现在,关于广州的空气质量,官方的评价偏好,市民从他的直观感受来评价,一般偏坏――这要看什么指标,怎么去测。这是大问题。政府是从公共关系层面、政治层面,从发展(严格来说经济发展)层面考虑问题的,市民则是从利益相关的层面去考虑问题的。

提供指标的,一般来说,最权威的机构还是环保系统――国家环保局、各省环保局、市环保局,还有一些观测站,官方数据就是从他们那里出来的。第二个是研究机构,结论有跟政府一致的时候,也有不一致的时候。另外,本来应该有第三方的,例如一些非盈利的权威机构去提供数据,但是非常遗憾,广州的“第三方”没有发展起来。可持续发展是需要共同参与的,不仅是政府的事,也跟企业、个人有关。

事实上,广州有一个特色是,广州的空气不好,但是它的生化好,广州的自然条件还可以,整个南方就是森林区,是很葱郁的。在广州,相对于水污染而言,空气污染其实更加容易治理――让水变干净是非常困难的,空气污染变干净就相对容易,污染的工厂一段时间不排放,空气质量就会明显改善。

对于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提出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布局,工业的布局,城镇的布局。新加坡的石化业很发达,但是新加坡的石化工业在一个海港上,对陆地上的人没有太多的影响。但广州的石化却是在城市里面的;第二个,是增长方式,要用兼顾环境的利益的增长方式,发展技术,做到经济和环境双赢。第三个层次是我们的观念问题,包括我们的消费观念;第四个,是要利用国际资源,有一些工业产品,我们可以从美国进来,不要什么都在广州做。

“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大家都在用,但是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理念。首先是“代际公平”,是它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说,我们现在做的事情要满足我们的需要,这个需要不能以后代的需要为代价,断了子孙的饭碗。而目前,广州对环保的投入还不足够。我们讲一个地方的投入是有标准的,按GDp算的话,一般教育投入4%,科技投入2%,环保投入3%,这是世界上的通行标准。但你可以算一下,广州的环保投入有没有3%?

(采访/黄俊杰)

《广州市2008-2010年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1.加强工业企业废气污染防治,消减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综合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共11项防治措施。

2.稳步推进市区工业企业“退二”工作,改善中心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共4项防治措施。

3.进一步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有效控制灰霾,共11项防治措施。

4.强化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共7项防治措施。

5.开展加油站和有关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减轻城市灰霾,共4项防治措施

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篇9

2016年7月27日,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建言献策。

空气质量有所改观

2015年,浙江省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削减21.4%和28.8%;11个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23%,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78.2%,比2014年上升2.7个百分点。2016年1―6月,11个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5%;空气优良天数平均比例为82.3%,同比上升5.7个百分点。

近年来,全省认真贯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制度逐步得到落实,空气质量有所改观。

“突出重点领域,全面深入开展调整能源结构、防治机动车污染、治理工业污染、调整产业布局与结构、整治城市扬尘和烟尘、控制农村废气污染、港口船舶污染治理等7大专项治理工作。”这几年,省政府加强对大气环境治理规划部署,在2015、2016年连续两年将治气列入十大民生实事首位,加重了大气治理的分量。

“把治气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各级领导治水治气的指导思想明确,治理思路清晰。”一些基层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加大了对治气工作的投入,做好了资金保障。省人大检查报告指出,2015年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工作87.7亿元,社会投入416亿元。

“已经超额完成国家‘十二五’下达的减排任务。”检查组成员指出,根据中央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要求,并结合浙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际,我省推出总量指标量化管理、排污权许可、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刷卡排污、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等一系列制度。

针对浙江的产业现状,颁布燃煤锅炉淘汰改造,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等工作方案,出台工地与道路扬尘管理办法和12个重点地方产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整治规范,制定纺织染整工业和制鞋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车用汽油浙Vi标准,而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责任落实和考核评价机制等也不断建立完善,使我省的治气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长效。

2015年12月,在用完最后一批坯料,结束了流水线上最后的一道工序,杭州钢铁集团位于杭州半山的钢铁基地生产线“熄火”,全线关停。这只是浙江通过大气污染防治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过去,落后的产能和能源结构阻碍着治气工作向前迈进。为此,浙江注重标本兼治,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环境治理的治本之策。一方面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和生产业,提高绿色产业比重;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加强重污染行业整治,取得的成效也十分明显。

2015年,全省淘汰20多个行业的落后、严重过剩产能,涉及2000多家企业;淘汰整治100多个“低小散”行业集中区块,涉及2.2万家企业(作坊);全年关停重污染高耗能企业1239家,原地整治提升2201家,搬迁入园358家。全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小于1.4亿吨,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16%,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天然气使用量达到78亿立方米。加快淘汰燃煤小锅炉,截至2016年6月底累计淘汰2.6万台。

同时,在工业废气、机动车污染、城市扬尘烟尘、农村废气等重点领域,注重问题导向,治理取得突破。

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省火电、热电、钢铁、水泥、玻璃行业脱硫脱硝改造和限期治理,达到新标准要求;基本完成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调查摸底,石化行业完成了综合整治,涂装、印刷、化纤、医药化工等13个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启动;截至2016年6月底,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80万辆;建立“7个100%”长效监管机制,完成近1.3亿平方米的城市建筑工地扬尘防控;县以上城市主干路机械化清扫率达100%;2015年全省秸秆利用率达89.7%,秸秆焚烧次数逐年下降。

除了“治”,浙江更加注重严格监管,确保治理成效。目前,省、市、县基本形成多级联网、实时监控的监测网络。通过检查,浙江各市、县都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11个设区市全部形成工业废气实验室分析能力,15个重点工业园区完成自动监测体系建设。重点排污单位全面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同时,大气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环境行政处罚和刑事司法联动机制日趋完善,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15年查处大气环境违法案件1206件。

污染排放突出,形势依然严峻

看到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大气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形势依然严峻。2015年,全省11个设区市中,除舟山外,其余市的空气质量均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69个县级以上城市只有13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秋冬季污染天气发生频率较高,臭氧污染问题日益显现。不少地市在执法检查中都反映,虽然大气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空气质量整体提高依然有难度。

“一些地方的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宣传贯彻未完全到位,对依法治气的认识还不足,履行执法主体和监督主体职责的意识不够强。”检查组通过执法检查发现,在实践中,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贯彻实施仍有不足。在治理工作中,还存在不依法管理和执法不严的现象。一些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尚未真正落实防治污染的主体责任,不积极治理、违法排放大气污染物、弄虚作假、逃避监管等现象常有发生。

而各类生产生活污染仍然是治理的难点。“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还未得到根本性改观。”一些地方也反映,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很难完全改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偏低的情况依然存在。

在工业领域,区域性、结构性、行业性污染仍然比较突出,脱硫脱硝深度治理难度较大;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重要行业还缺乏统一完整的排放标准和治理规范。

城市里的建筑工地和拆迁、道路施工多,扬尘防治措施不到位;餐饮行业经营单位量多面广,又多处于居民集中区,油烟污染较多;一些农村地区露天焚烧垃圾、秸秆禁而不止,这些都给污染防治带来了阻力。

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车船排放污染更为突出。调查显示,“我省机动车车辆总量增加较快,目前已经有1622万辆”,加之城市道路拥堵,造成汽车尾气排放量成倍增大。同时,还存在1.3万辆黄标车未淘汰、尾气检测弄虚作假等问题。据2015年杭州空气pm2.5源解析,机动车尾气成首要污染源,占市区本地源排放贡献的28%。而在河道、近海地区,船舶污染治理相对比较薄弱,如宁波、杭嘉湖等地集装箱车和船舶大部分以重柴油为燃料,废气排放对港口、河道空气质量影响较大。

本次检查中,还发现一些地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治理进度。“11个工业园区中还有9个未实现集中供热。”检查组在温州检查时,发现了该市工业园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影响了燃煤锅炉淘汰进程,而这也是其他一些工业发达城市的通病。同时,原计划“十二五”实现天然气管网“县县通”,但由于政策协调等原因,管网工程选址落实滞后,目前全省还有近三分之二的县未通管道天然气。

另外,在监管方面,也存在着短板。一些地方尚未建立大气污染源清单,有关部门对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和特征污染源研究有待深化;某些部门协调、区域联动还不够紧密,有效开展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个别地方还未建立机动车监管平台和环保监测专业机构,工业园区和建设施工现场实时监测布网不够严密。“发现问题不及时、一罚了之简单化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检查组指出,严格执法查处还有不少障碍,在部门衔接、调查取证突破上需做更多努力。

标本兼治,守望蓝天白云

大气环境保护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吹散雾霾,重现蓝天白云是全社会的共同期许,检查报告建议,要从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高度,加大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向纵深发展。

深入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是从源头治理大气污染。虽然,依靠燃煤的趋势改变很难,但依然要以钉钉子精神,寻求突破、改变。检查组建议,各级政府围绕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目标,深入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政策,严格新建耗煤项目准入,重点限制水泥、钢铁、化工、化纤、造纸、塑料等耗煤行业规模,加强对重点煤炭消费企业的监管。

同时,应该强化政策支持,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甬台温、金丽温等天然气管道建设和天然气储运项目建设,保障“县县通”工程完成;加快工业园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加大燃煤分散锅炉淘汰力度。

现在科技日新月异,应该更加突出科技在治理中的作用,注重治理废气先进技术的研发利用,支持工业锅炉和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开展废气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加快化工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进程。

对于汽车尾气排放,“治理不能只是单纯地‘治气’,还应该结合拥堵治理。”检查报告指出,可以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科学治理汽车尾气污染,促进道路畅通和空气质量改善。

另外,还应该完善成品油质量监管体系,加强油品质量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低劣油品行为。积极开展港口船舶排放治理,落实鼓励靠岸停泊船舶使用低硫油的政策,推进港口“油改电”“油改气”的清洁能源替代工作。

治气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在城市扬尘、餐饮油烟和农村秸秆焚烧方面,应该认真宣传贯彻《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严格执行《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全面落实建筑施工场地“7个100%”要求,加强对城市餐饮业油烟排放的监管,全面禁止露天焚烧垃圾、秸秆和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的物质,努力消除群众身边的空气污染。

最后,浙江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也指出,应该依法依规治理,进一步提高执法监管水平。

完备的法律和严格的监管是维护大气治理的重要屏障,各级政府要认真宣传贯彻实施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科学制定“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按照《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依法运用约谈、问责、免职等办法,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

监管也要精准发力,要重视数据库和监测网络的作用。检查组指出,要运用大数据、网络技术完善监管系统,特别要完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监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布点密度和项目种类,建设覆盖全省重点污染源的实时监测网络。同时,也应该通过社会各方的监督,加强监管。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健全向公众公开的环境监测数据平台。

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篇10

[关键词]空调室内空气品质关系

1前言

室内空气品质是现在国内外暖通空调界日益关注的问题。人们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由于室内空气品质不好所导致的病态建筑综合症使得人们的身心健康与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影响;而且由此所引起的社会工作效率降低和病休、医疗费用等社会问题也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此外为了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有可能增加建筑与空调系统的费用,也给投资者与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问题。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解决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nQ问题也成为建筑环境领域内的研究热点。

2人们对nQ的认识

2.1iaQ的定义

iaQ的定义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最狭义的iaQ是指房间空气免受烟、灰尘和化学物质污染的程度;稍广义的是包括空气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此外还包括视觉因素加亮度、色彩和空间感等。允

许的taQ应取决于暴露时间的长短、个人生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等。

早期的研究是将空气品质变成人们的主观感受,丹麦的p.o.Fanger教授在1989年空气品质会议上提出:品质反映了满足人们要求的程度,如果人们对空气满意就是高品质,反之就是低品质;英国的CiBSe(CharteredinstituteofBuildingSer~ieesen舀一neers)认为如果室内少于50%的人能感觉到任何气味,少于2%的人感觉到不舒服,少于10%的人感觉到粘膜刺激,而且少于5%的人在不足2%的时间

内感到烦躁,则可认为此时的室内空气品质是可接受的。但是在房间内有一些有害气体,如氡、Co等对人体没有刺激作用,虽然不会被人感受到,但是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只有主观的感受并不能

够完整地反映室内空气品质。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在不断修正这一概念,aSHRae标准62―1989R提出了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aeeeptabeperceivedin―doorairquality)和感受到室内空气品质(acceptableperceivdedindoorairquality)的概念。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不满意,并且房间中投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的浓度。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而表示不满。在这一标准中,室内空气品质包括了客观指标和人的主观感受两方面的内容,较为科学和全面。

2.2Lao的影响因素

有资料表明.引起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大类:一是暖通空涮系统设计或运行不足;是各类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作用。第一类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室内空气的温、湿度参数,新风量,通风和气流的组织问题等第二类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由于室外环境的恶化,由新风吸入口或门窗等进入的污染物;由于各房间的压力分布不均使地下停车场打印室、吸烟区、餐厅等处散发的污染物流人建筑的

其他区域;室内污染如室内办公设备、装璜、家具、人员等产生的污染物;微生物污染,通常是由的冷凝水、冷却水等造成的。laQ问题一般分为主观和客观方面。室内的空气温湿度,各种固体和气体污染物浓度等客观参数会对iaQ产生影响,这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客观因素,ij前人们还没有完全了解这些因素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如何产生影响。人们心理状况、对外界的反应灵敏度、性别、年龄等的差异是对o产生不同影响的主观因素。

3L^Q的研究与发展

3.1空气温、湿度的研究

在现有的通风标准中一直忽略室内空气的湿度,相对湿度一般是要求控制在30%~70%之间现有的通风标准和指南基于以下考虑:在一空间内有些污染源.通风用于将化学污染物稀释到人们可接受的水平。空气是由人体嗅觉的化学感知器感知的,这种感知仅取决于空气的化学成分。也就所要求的通风与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无关。但是Berghmd和Cain在1989年指出,在一气候实验室内,温度和湿度对清洁空气的感知是有影响的。丹麦技术大学的研究资料表明:焙对接受度的影响或对感知空气品质的影响(以不满意率(%)或deoipol(dp)表示)是很强的,而空气焙中的湿度和温度对于被感知的空气品质是重要的,感知的空气品质受到人体吸入的温度和湿度的强烈影响,人们喜欢较为干燥和凉爽的空气。人们很明显喜欢每一次呼吸空气时的呼吸道有一种冷却的感觉,这引起令人愉快的新鲜感。如果没有适当冷却,便会感到空气不新鲜、闷而不能接受。Fang等人的研究表明:在温度20,相对湿度40%.通风率3.5i/(s.p)时空气品质要好。

高焓值意味着吸入空气的冷却能力低,使得呼吸鼻腔粘膜的对流和蒸发冷却的作用不足,这种适当的缺乏与感知空气的不良品质密切相关。焙对通风要求和能源消耗有很强的影响。保持适当低的湿度及全身热舒所要求温度范围下限的温度是有利的,这可以改善感知空气品质并减少所要求的通风量。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减少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发生。所以暖通空涌系统应该为人们提供冷却和干燥的空气。

3.2新风的研究

新风量和清洁度是新风问题的两个方面。新风量的大小是暖通空调规范中有关iaQ考虑最多的问题,在窑调发展的不同阶段,受能源和政策的影响.相应的通风标准电不相同。aSHiL4e标准62―1989规定的新风量为36/(h.p),它的制定原则是为了人所产生的生物污染。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建筑中装璜材料、家具、用品、通风空调系统本身有可能成为污染源,并且其气味强度远超过人体所散发的气味所以在修改的aSHRae标准62―19B9R中,认为确定新风量的污染物是由人员和室内污染物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最小新风量=人数+地板面积其中Ri.为每人最小新风量指标(R=l0.8m3/(11.p)+Rb为每1地板所需的最小新风量指标(R1.26/(h.))。这体现了人们观念的进步,也反映了传统的系统设计会导致新风量的维普资讯省略建筑热能通风空调不足。由于近年来室外空气质量的逐步恶化,空气污染的程度加重.使人们对新风清洁度的问题日益重视。对于室外颗粒污染物及附着的微生物,多级过滤可以有效地除去.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的途径上延长空捅设备的寿命,应该说是一种有教的手段但是对于室内空气品质涉及到的室内微生物污染气态污染.则应该结合回风系统来处理,总之控制室内空气品质,有为消除co、VoC、浮游尘埃、细菌、臭味等新风量的研究工作一直在进行,而且在修订相关的法规,欧洲建议采用of(污染源单位)和deeilm(感知污染等级)来确定通风量,总的趋势是通风量应增大.带动新风、排风热回收技术的发展。提高通风妓率,合理组织室内的送、排风的气流组织.以有效地利用进入室内的通风量。

3.3污染物的研究

3.3.1污染物的种类

染物包括了固体颗粒、微生物和有害气体。颗粒污染物根据其粒径的大小.分别会感染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附着在颗粒上传播的微生物和菌类也会造成呼吸道感染,产生流行性感冒、结核等症状气体污染物的种类很多。除了人们熟知的Co,Co2,nH3和氧等。还有各种挥发性的有机化台物(VoC)。他们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有较大的影响,有一些甚至会致癌。根据研究资料可知室内的有害气体有数百种,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并不是单独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即使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感觉很差,也并没有哪种污染物单独超标,这种情况使得人们对在有多种污染物共同作用时的现有的污染物的浓度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提出了怀疑。这表明研究室内空气品质问题不能够简单地停留在工业通风工程有害物的控制上,而应该结合医学、环境监测、卫生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来进行研究工作。

3.3.2污染源

固体颗粒污染既可能从室外和空调系统带入,也可能是由室内的燃料燃烧、二次扬尘产生的。微生物污染大多数与室内的湿度和空调系统的凝结水有关,有时也可能从室外带入,如军团病就是与适宜

肺炎病菌生长的冷却塔中的冷却水有关气态污染物的产生较为复杂,除了从室外带入外,还有室内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c0和异味,建材、装饰材料产生的n、氡和各种VoC等。研究污染源的污染物的发生量、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反应等问题是解决污染的关键。

控制室内污染源产生和室外污染物侵^是改善iaQ的根本。污染物的种类有多种。它们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每一种污染物有自身的污染源。在污染源的控制方面,对室外空气清洁

过滤处理是撮为基础和有效的手段。此外还应监控摩外的空气状况,做到在超标时能够及时处理和控制;隔离例如复印室等一些污染源并做相应的处理,以避免室内交叉污染建筑设计的有关人员要相互配台,合理布置建筑物的位置和选择材料,以合适的自然通风方式提高房间的通风换气效果,尽量选择低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材料.控制HVaC系统和建筑围护结构湿度以减少微生物的生长。

3.4计算机技术对iaQ评价的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剥室内空气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求解质量方程、动量方程、气体组分质量守恒方程和粒子运动方程.得到室内各个位置的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污染物浓度空气龄等参数,从而评价通风换气效率、热舒适和污染物排除效率等。数值模拟方法的周期短、费用低并且能够预先,在近l0年内已经得到了很快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流体模型的不断完善,数值模拟方法将会成为室内空气品质客观评价的有效手段。

4结论

总之室内空气品质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应该是政府、业主、医生、建筑、暖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等共同考虑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达成以下共识:

(a)更好的空气品质可以产生更高的生产率,减少病态建筑综合症的症状,因而是有利益回报的。

(b)室内空气品质是~门综合科学,陈空气本身的因素,还有其他不为人们所认识的因素在影响人们对环境的感觉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