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心得体会十篇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心得体会十篇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8:04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心得体会篇1

abstract:trainingbaseconstructionisanecessarywaytocultivatevocationalstudent'spracticalability,andabilityofapplyingtechnology.itrealizesthepurposeofvocationaleducation,andplaysanimportantroleinhigh-skilledtalenttraining.thepaperexplorestheconstructionofelectricandelectronictrainingbase,providingreferencefortheconstructionofpracticaltrainingbase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关键词:实训基地;高职教育;探索

Keywords:trainingbase;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explore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84-03

0引言

安徽水院在近6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制度,目前开设的专业涵盖机电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与网络工程等领域。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机电技术、电气技术和应用电子专业是我院主干专业,为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①统一性与层次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围绕机电类、电子类专业设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统一规划,避免造成重复建设。在建设实训基地时,还依据培养目标、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围绕课程合理配置实验实训设备,满足相关专业各层次的需要。

②生产性与创新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中心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与产业单位、科研院所在场地、设备、技术、师资及管理方面加强合作。实训基地再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训基地心积极主动,自主创新,引入专业导师制度、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学习创新制度,同时让学生参与相关科研课题,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载体和场所。

③技术性和先进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和核心,必须把握技术发展的前沿,运用现代技术,集成先进的器件和设备,做到适度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的空间。实训基地既要跟上企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又要体现出技术起点高、技术含量大、技术先进的特色,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工艺。提供先进实训设备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有效地推动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提供实践平台。

④共享性与开放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充分考虑资源整合、社会共享,面向学生、社会开放,提高投资效益。校内外实训场地不能成为某个系、部或专业的专用场所,也不能局限于我院,在仪器设备、软件、师资、管理人员和服务平台等方面力求做到资源共享。实训基地除了完成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外,不断扩大培训项目,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场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等资源优势,拓展实训基地的内涵,面向社会开放,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2.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

新建能满足200人同时使用的仿真实验室。利用electronicsworkbench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和调试。利用Keil软件的软件仿真功能开设单片机汇编程序的调试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单片机软件开发能力发利用proteus软件仿真单片机CpU的工作情况以及仿真单片机电路,以提高学生的单片机硬件系统开发及运用能力。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自动控制理论的虚拟实验。为教师科研、全校学生创新活动提供支持。

②专业基本技能实训中心建设。

下设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维修电工技术3个实训室。结合原有的实训室,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及专项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

③电气自动化综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建设。

综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按引入式生产车间型进行建设,设有与企业车间对应的岗位。柔性自动化生产车间建设。结合《自动机与自动线》等相关课程,增加meS网络型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训系统等设备。利用其上料检测、搬运、加工、机械手、传送带、搬运安装、分类、触摸屏主控、组态监控工程师、meS生产制造管理系统等11个工作单元提供每单元8人的实习岗位,承接企业机电设备的维修任务。

④扩建新建实验实训室。

扩建电子认知多媒体实训室;扩建电工电子实训室,包括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单片机应用实训室各1个。建设电子设计各实训室,包含:扩建eDa技术应用实训室,新建pRoteL设计实训室、mULtiSim仿真实训室各1个。完成对eDa设计调试、pRoteL制板设计、mULtiSim仿真实验等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任务。

⑤重点建设电子生产性教学工厂(新建2条生产线,1个生产车间)。

学生直接参与自动生产线的操作和电子产品装配,熟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技术,满足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可承接电子生产工艺技师和表面贴装技术操作技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任务。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形成电子产品组装、调试和检验的生产性教学环境。

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优质、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职业发展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天威保变(合肥)等企业共建,新增校外实训基地12个,重点建设校企合作机制、校外实习实训管理体系和考评体系,兼具教学、生产与社会实践功能,能反映电气、电子、机电专业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实践锻炼,提供专业教师现场技能实训场所,且专业教师可以到现场进行企业员工培训,还有利于校企合作进行技术应用课题开发,实现校企双赢。

2.3实训(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经过5年的努力,建立了一支专业教师、行业高级工程师、行业能工巧匠相结合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实训指导师资队伍。培养4名专业带头人,12名专业骨干教师。按照“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思路,力争4年内使机电类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实训指导教师比例达40%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中青年教师比例达85%,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85%以上,主要专业课和实践课以企业生产一线教师为主。

2.4实验实训条件内涵建设

①构建技能训练模块体系。

将电工电子生产工艺、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按岗位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划分能力训练模块,优化实训模块,使各模块的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训课题、实训指导手册和实训考评办法形成技能训练模块体系。

②加强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开发。

开设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开设焊接技术、元器件识别与测试、模拟电路单元设计、数字电路单元设计、收音机装配及其调试、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开发专项技能训练项目。开发家电调试与维修、单片机运用与编程及计算机辅助电路原理图设计、线路板设计、检测技术等专项技能训练项目。开设综合技能训练项目。满足职业技能考证培训、毕业设计及电工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顶岗实习等要求,开设电工电子绘图员、无线电调试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产品批量生产的工艺指导、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电子产品设计、表面贴装工艺、表面贴装设备等综合技能训练项目。

2.5制度规程等软件建设通过调研、论证,对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加快实训教学指导书、仿真软件、网络资源等软件建设,加强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实习实训基地人员,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建立实训管理体系(制订实训现场安全操作规范、现场安全考核细则、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实训教师职责制度),完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更有效地利用基地设备,保障实习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3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成果与特色

①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实训基地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跳出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框框,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把传统的文化课教室变成了教、学、做统一的课堂。

②生产性。

实训基地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实训基地建设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建设,其运行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

③先进性。

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适应人才培养未来的需要,具有先进性,尽可能体现机电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与网络工程等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具有抢占技术高地的意识,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原则得到体现。实训基地的技术水平适应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实训设备配置、实训内容、实训手段保持同期企业生产使用水平,并有一定的超前性。

④培训与技能鉴定功能。

利用先进的设备和优秀的师资为各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成为企业的培训基地;同时也为当地的下岗职工和农民工进行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⑤开放服务。

为合肥地区职业院校机电类、电子类学生实习实训教学和职业资格的培训与鉴定服务;为安徽省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训服务(师资培训基地);面向社会承担技术工人培训、特殊职业(工种)培训、技师培训;面向社会承担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为教研科研服务;面向社会开展工程质量检测服务。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

4实训基地建设示范推广

引进先进的教师职业资格标准、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研制和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包”与“培训包”,形成品牌,在我省高职院逐步推广。与多所院校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和对流协议;积极开展不同地区院校的合作交流,使学院的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的理念、特色和成果产生积极影响。

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平台,围绕我省实施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四大国家工程,实现教育培训资源的社会共享;与行业企业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组织科研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采取多种形式共同创办、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以实现共同发展;实训基地利用先进的设备、场地以及学校的人才优势,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和转化,将实训基地建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

参考文献:

[1]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心得体会篇2

(一)对专业内涵的理解不够机电一体化的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中,计算机得到能够实现预期机械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若是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要有运动机械,二是采用了电子技术,通过计算机指令和反馈来实现柔性化和智能控制。而不少专业教师却单一地认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就是学一点机械类课程,学一些电子类课程,如果加上一些控制类课程,简单拼凑就是机电一体化了。因为理解不够,所以对最后的综合实践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课时量及训练强度不够,大量精力花在了使学生获取装配钳工或维修电工高级工证书上。但社会现实却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到了新的高度,随着光学、通信技术等的进入,机电一体化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而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开启了机器人的新时代。这迫切需要我们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融入新技术、新技能。

(二)对关键核心课程的融合不够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开设机械类、电子类和控制类专业课程。技能实践课程也大致这样划分,在最后阶段,再开设综合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如果按专业方向划分,则制造技术方向开设CaD/Cam软件应用技术、机电设备机械安装与调试技术、机电设备装调工(装配钳工)训练与考级;控制技术方向开设电气制图及CaD技术、机电设备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技术、机电设备装调工(维修电工)训练与考级。以上所有课程基本上都是分机械和电子课程两条线展开的,对pLC和单片机的理解运用不到位,到最后真正能融合机电技术、体现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的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实践课只开3周,而装配钳工和维修电工课程分别开了11周。很明显,对前者这门综合性的核心实训课程重视不够,其带来的后果是学生虽然分别掌握了机械类、电子类、控制类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但没有融合三类课程和技能,没有达到真正的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要求。

(三)对技术技能应用能力的强化不够对于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专业能力是专业技术技能应用能力,而不是开发和设计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操作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能力,具体分析、制定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能力,能处理生产车间现场工艺技术问题,具有维护、维修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能力。而现在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技能要求就是制造技术和控制技术两个方向,就是取得装配钳工高级工或维修电工高级工证书。这些技术技能肯定不能让学生完全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技能。学校应当通过校内机电设备装配调试相关课程设计、专项实训,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技术技能应用能力,最后通过综合实训课程,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并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对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应用能力的探索

(一)多元整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目前,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三类课程:综合化课程(技术基础模块)、一体化课程(技术模块)、项目化课程(技术训练模块)。综合化课程模块是机电专业领域岗位群相关职业通用性的必备技术理论和基础技能;一体化课程是机电专业相关技术领域中某种技术知识和技术应用方法有机整合的课程,如pLC编程及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等;项目化课程是培养学生专项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该类课程与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要求融通,突出熟练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如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钳工技术训练、机加工技术训练、机电设备装配调试技术训练等。而对上述三类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就形成了真正的机电一体化课程,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理论课程、机电设备装调技术课程设计、机电一体化设备装配调试实训课程等,这是最能体现专业特点和要求的课程,是机电技术的真正融合。

(二)开设综合化的核心实践课程目前,综合实训课程开设的情况是:制造技术方向开设装配钳工,控制技术方向开设维修电工。如果培养机电综合能力,就要把pLC编程及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加以强化,增加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开设光机电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实训课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较为前沿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技能。

(三)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目前,不少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进行电工、车工、钳工三项实践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学生初步掌握了机电技能。但这些技能是独立的、分散的,没有与机电岗位的综合技能匹配。随着技能大赛的推进,各校购置了机电一体化设备,培养了一批能胜任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实践技能教学的师资队伍,也有了较为成熟的实训项目,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开展综合实训。目前,省内职业学校机电综合实训课程主要使用光机电一体化设备,该设备的组成包括电子控制模块和机械机构。电子控制模块主要有主令电器模块、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变频器模块、驱动电磁阀等。机械机构包括运料机构、传送带机构、推料机构、机械手机构等。工作原理是利用先进的控制设备,控制生产机械自动完成生产的自动化过程。这套设备虽小,但它涉及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体现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技能。教学实践的具体做法是,以学会技术技能、完成任务为中心,以项目形式来安排训练内容,让学生用学过的指令实现各种电气控制线路图,模拟实现工业生产控制中的小项目,如工业洗衣机、自动轧钢线、邮件分拣系统等,然后在机电气一体化实训台进行分块练习,熟练掌握每一个单元的自动控制功能,最终目标是将各单元组合为能够实现不同生产要求的控制系统。这些技能训练都来自生活和生产,学生对项目课题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真正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

0175-02

随着我国大学扩招及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目前高职教育属大专教育层次,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普遍较差,因而高职院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就更大。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不能回避且必须解决好的严峻课题。

针对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局面,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等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普遍采取的做法。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最重要区别点,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特色,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培养高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弥补高职学生相对薄弱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各高职院校都制定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的政策、措施,实施了不尽相同的实践教学方案,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本文试根据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本人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从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实训教学三个方面对高职电子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思考。

一、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育阶段着重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实践能力,以提高职业技能,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电子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电子技术基础等,是高职电子、通信等理工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电路电子方面的知识、技能基础。课程均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其中实践教学又包括实验教学、实训教学等环节,一般在一年级开设。鉴于高职学生入学成绩不高、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教学应本着“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理论教学以定性解释为主,定量计算为辅。要突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学时,改进实践教学内容,锻炼高职学生的电路认知、故障分析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学习,使大部分高职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能动手,掌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电路电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实验教学

高职电路电子课程的实验教学包括课内实验、课外实验。

实验前,应先了解上课班级的学生情况。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应试教育,高中阶段,学生几乎没有动手实验实践机会,造成很多学生不认识常用电子器件,也没有电路操作基本常识,普遍动手能力较差。比如曾经教过的通信技术班,该班女生较多且有部分文科生的实际情况,文科生的物理、数学基础相对更薄弱,且文科生及女生普遍对电路课程有种恐惧感,觉得电路难学又抽象,更别说动手操作了。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学习阶段,课内实验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最基本的元器件认识开始,到设备、仪器的使用,再进行电路的连接、测试,进而到电路设计。消除学生的对电路课程的恐惧感、迷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电路认知、连接和检测能力。

进行“直流电路认识实验”时,这是高职学生入校后进行的第一个实验,第一次动手操作,俗话说良好的开始都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尤为重要。学生进入实验室,首先应强调实验室纪律、卫生及安全用电常识等,如不能穿拖鞋进入实验室等,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再展示各种普通电阻、电位器等,让学生对电阻有一感性认识。再进行电阻的测量,测量前,详细介绍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如各挡位的功能、测量步骤、如何正确快速读数等,测量过程老师亲自应演示并逐一详细讲解。演示过程中,学生就会好奇,怎么用万用表就能测出电阻值?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自然就会把注意力到万用表上来,讲解示范后留足时间给学生练习操作,逐步掌握仪表的使用方法,教师应巡视答疑纠正。再进行电路的连接,第一次连接电路最好手把手教学生操作,详细讲解各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电路连接好后,示范电流等电路基本物理量正确测量方法,这样学生能更容易入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生每学会一步,进行适当的鼓励,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轻松之处和学习的乐趣,积累成就感,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学习,形成“教、学、做”一体的良性循环,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职业技能也会逐步提升。

为使学生熟悉仪器仪表的使用和掌握电流、电压等的测量及电路的正确快速连接,应增加实验教学学时。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通信技术专业的电子技术课程,从原先的10学时增加到目前的20学时,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有利条件,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实际的电子仪器设备,进一步锻炼、拓展,实践动手能力就可能提高得更快。

学校实验室也应在课外时间对学生开放,让有兴趣愿意学习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并逐步提高。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建立专门的学生工作室,如创新实验室等,让有兴趣的学生更多地接触电路、设计电路,进而可以参加各级各类电子设计比赛,步入技能提高的快车道。

三、实训教学

为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电路认知、分析与故障处理能力,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完成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安排综合性的实训教学。通过实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产品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

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在所有专业班级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后均开设了电路认知与焊接实训实践教学课程,进行为期一周的万用表组装、焊接、调试实训。万用表是常用的电工测量仪表,后续实践课程用其测量电压、电流、电阻,判别晶体管的管脚及测量放大倍数等。通过实训过程中的元件清点,加深学生对各种电子器件的认识,了解普通色环电阻及其读数方法,了解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的引脚判别方法,掌握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对电路进行详细讲解,要求学生能拆分并画出万用表各挡位的工作电路图及分析其原理,提高学生电路认知、分析能力。通过万用表组装、焊接,掌握电工基本操作技能之一的锡焊技术,培养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育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万用表调试,掌握万用表的校准、使用方法,学会简单常见电路故障判断、分析和处理方法。历经一周的辛劳,学生捧着完整可用的万用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会极大地触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实训目的也就达到,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也在提高当中,离高职培养目标又靠近了一步。该校还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后开设电子基本技能实训实训课程,进行为期一周的收音机的安装、调试实训。通过实训,进一步掌握锡焊技术,提高复杂电路的读图、分析能力,学会晶体管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了解晶体管电路的信号放大过程,拓展模拟电路知识,学以致用,进而了解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复杂电路故障处理方法。调试好的收音机就可听听新闻听听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实训教学和学习所带来的愉悦,让学生乐于学习。

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后开设数字电路实训,进行为期一周的数字电子钟的设计、组装和调试实训。通过实训,了解各逻辑门电路、显示译码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各集成计数器的原理及进制转换,进而设计秒、分、时的单元计时电路并进行组装调试,将所学数字电路知识转换为生活中常见的用于计时的数字电子钟。

在电子技术课程后开设电话机组装与调维修实训和对讲机组装与调维修实训课程,进行为期两周的电话机、对讲机的组装与维修实训。通过实训,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掌握装配、焊接技术,了解示波器、频率计等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熟悉电话机、对讲机的维修步骤、方法,掌握更复杂电路故障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独当一面。装配好的电话机、对讲机就可拿回宿舍或拿回家使用,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实用性,通过学习、实践,可以做出实用好用的产品。

总之,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逐步积累成就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就业竞争力自然增强,也就更受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青睐。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以前中专学校的升格,虽经过多年建设、积累,但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实训条件还不是很完善。近些年,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绝大部分经费都投向了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弱化了基础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设备更新,导致电工电子实验实训都在吃着老本,用着十几年前甚至更老的仪器设备,跟不上现代工业的脚步,达不到电路设计的要求,实验实训教学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电路电子正因为是基础,关系并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电路电子实验实践技能也同样是后续专业技能锻炼和提升的奠基石,所以应合理增加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实训经费,更新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加强基础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验实训条件,以满足实验实训开设要求,为学生创造良的实践条件,更好更快地锻炼、培养学生的电路电子综合技能。

综上,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高职教育阶段不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应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实践教学内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从而改善实践教学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冯燕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8)

[2]孙泽平.关于高职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3]汪赵强,宫晓梅.电路分析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谭永红.电子线路实验进阶教程[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13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电子政务培训现代教育技术

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改善决策和投资环境为目的,将政府信息、管理、服务、沟通功能向互联网上迁移的系统解决方案。同时结合政府管理流程再造,构建和优化政府内部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政府信息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咨询支持。我国缺乏大量电子政务人才,因此,电子政务培训课程在许多院校都已展开,但是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希望探索一条创新之路,用现代教育技术取代传统的培训方式,为提高电子政务的培训效果提供新思路。

一、电子政务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电子政务水平已经是衡量一个国家政务水平的象征,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阶段实施。美国把电子政务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主要是提供一般的网上信息,进行简单的事务处理,技术复杂程度也有限。第二阶段为增强阶段。在这一阶段,政府建立一个进一步发展的门户网站,处理更复杂的公共事务,实现初步协作,技术复杂程度也逐步提高。第三阶段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实现政府业务的重组,建立集成系统以及复杂的技术体系。第四个阶段为转化阶段。要建立具有适应能力的政务处理系统;实现政府与企业、公众的互动式交流,提供相应服务;于此同时,建立高度复杂的技术支持系统。

我国大部分政府部门正处在电子政务的第二到第三阶段建设阶段,急需大量的电子政务复合型人才,既非常熟悉政务业务与管理工作,又懂得现代信息技术,同时还要具有为民众服务的理念,据统计,我国到2020年,全国将缺少60万电子政务人才,所以电子政务培训课程急需加强。

另外政府公务员作为电子政务的实施主体,他们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进程,然而,电子政务的推行必将会对广大公务员的既得利益产生影响,如果不能使广大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形成共识,必将使电子政务的推行工作受到阻碍,对已建立的电子政务的实际价值大打折扣。因此,应把公务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观念的转变以及适应能力的增强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提高公民的信息素质,我国还应该像韩国和欧盟学习,推行声势浩大的“全国信息化教育计划”,并为了消除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以及不同阶层之间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已形成“数字鸿沟”,“不让一个国民在信息时代掉队,要进行全民信息化教育,对所有人员都要普及计算机应用,学会应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二、电子政务培训存在的问题

从电子政务课程培训现实情况看,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电子政务培训教材内容不够全面,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学员的需求。电子政务培训教材应该面向不同的电子政务主体而编制,电子政务的主体就是那些涉及电子政务的创建、管理、使用、维护、监控的人员。具体的说包括软件开发人员,政府业务整合或重组人员,各级政府公务员,广大企业,民众,系统维护和信息统计人员等。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人员,有侧重的编制适合的教材,对他们能够针对使用或创建电子政务要实现的目标起到帮助作用。

2.电子政务培训教师缺乏专业经验和实践经验,培训内容缺乏实践内容。教授电子政务课程的教师多数来自于大中专院校,没有参与过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也不曾参与电子政务流程或管理工作,缺乏对真实电子政务的实践经验,只能根据教材的内容讲授,所以无法给出更具实践意义的培训内容。

3.电子政务培训方式陈旧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电子政务培训方式多数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的,即教师按照课本的内容在课堂上讲授,学员以课本和教师的板书或演讲稿(ppt)为主听讲,教学内容多数以电子政务的概念理论为主,而缺乏实践内容,这种以传统的课堂讲授的培训方式,缺少互动,缺少学员的参与实践,所以难以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教学效果不能满足学校和学员的要求,也就无法满足我国对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的需求。

4.电子政务培训评估标准没有明确,培训评估工作没有起到改进培训的目的。为了达到培训目的和目标,应该对每次的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制定评估标准,标准要具有SmaRt原则,即S具体性(Specific),m可测性(measurabe),a可达性(achievable),R现实性(Realistic),R时效性(time-bonded)。有了培训评估标准,并以此标准严格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找出不足,不断改进,这样电子政务培训才更加高效。

三、电子政务培训应该遵守成人教育的规律

电子政务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政府公务员以及民众,对此应该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和人类知识获取的规律,只有科学地安排组织好培训活动,才能更加有效的实现培训的目的。

1.知识获取来源的规律

曾有权威部门对人类获取信息来源进行过实验,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一实验启示我们,多媒体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刺激多种感官而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它说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电子政务教育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学员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其知识的保持。

2.成人学习理论

电子政务培训属于成人培训,而成人培训的理论与实践说明,成人对于为什么要参与培训活动,学习什么,如何监控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如何进行评价和学习内容如何与自身工作相结合等方面,都将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作出评判。美国心理学家科尔布(DavidKolb)提出的成人经验培训圈理论对构建教育技术培训模式有很好的启发,他认为对成人的培训要取得很好的效果,必须在注重受训人员自身经验的基础上经历以下的四个阶段(见图1),它同样适用于电子政务培训。

图1科尔布成人经验培训圈理论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政务培训中的重要地位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媒体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支持并优化教学,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在当前,应用于教育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等,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应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加以选择,现代教育技术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在国内外,教育技术应用大体上有以下四种模式:基于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络的“网络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

根据成人教育规律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急需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政务培训中的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电子政务培训,一则有利于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认知主题作用的发挥,二则有利于学员更好的获取与保持知识,三则有利于电子政务教育工作者更有效得组织与管理教学信息,四则有利于学员尽快掌握信息时代所应具备的技能。只有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政务培训课程中的应用,才能真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扩大培训范围,降低培训成本。

五、如何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电子政务课程培训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与电子政务课程相结合,就要使用适合电子政务课程和学员特点的技术,除了我们常见的传统的教育模式配合些多媒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这种技术外,这里主要介绍两种技术,一种是使用电子政务实验平台进行培训。另一种是应用网络开展网上电子政务培训。

1.使用电子政务实验平台,或参加真实的电子政务系统操作的培训。电子政务实验平台是由软件开发公司开发的适合教学的学习平台,它将现实的电子政务工作模拟出来,真实的再现电子政务的工作流程,工作模式,可以不影响真实的电子政务工作环境,学员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使用不同的业务,如扮演公务员进行政府信息,公共服务管理,扮演企业人员申请事务办理,纳税,扮演公众个人,进行与教育、住房、保险等各方面的信息查询与事务处理申请等操作。

使用电子政务实验平台进行培训,培训方式也与传统的方式不同,要以“任务为驱动,以专家检查为指导,学用结合,以用带学,以评促用,解决电子政务中具体问题”的方式进行电子政务培训。这种方式适合集体培训,教师要设计好任务及要求,和评判是否培训合格的标准,培训过程中,以学员操作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充分调动学员对的积极性。

2.应用信息网开展网上电子政务培训。开办网络电子政务培训班,采用网上报名,自愿参加的办法,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授课,推行网上作业,网上考试答题,网上阅卷的方法,考试合格后培训中心颁发合格证书,实行网上教育培训,既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也可以为广大公务员或民众提供方便,也可以在网上进行学习交流,谈工作体会,以不断总结经验,树立学习典型,带动全局,传射辐射示范效应。这种方式适合个体学习,学习时间自由,自主性强,学习的主体范围很大,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

六、注意解决教育技术在电子政务培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育技术应用中主要有三类问题:第一类是由于“人”的技术和经验等造成的,比如课件制作的恰当性差、内容的编排不尽科学等;第二类是由于“物(媒体)”本身的缺陷造成的,比如投影效果不好、麦克啸叫等;第三类是由“人和物(教学媒体)”相结合的偏差造成的,比如信息量过大、教学信息传播中,发送者(教师)和接受者(学员)联系不紧密等。具体如下:

1.信息量过大、讲授太快,学员接受起来困难。

2.课件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媒体组合不恰当,过分倚重某一媒体或某些媒体,造成偏差。

4.师生缺乏交流,学员有被遗忘的感觉。

5.试图用多媒体替代真实。

6.媒体本身的缺陷影响教学效果。

解决教育技术应用中现存问题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

2.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受众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和讲授方式。

3.科学组合媒体,适度把握课堂传递的教学信息量。

4.在课堂讲授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员的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5.课件制作要做到强强联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桥梁作用和技术支持作用。

6.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

7.加强市场调研,与各教学设备研发单位和其它高校开展合作交流,提高教学设备的建设水平。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信息采集重复、信息资源共享率低等问题,在电子政务的组织管理,信息安全防范体系等重大问题上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建议要加快信息资源建设和整合,提高领导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尽快建立系统和行业统一的系统建设评估体系,使电子政务的建设有正确的发展引导方向。要做到这些就要加强电子政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冲击着传统教育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提高电子政务培训效果,扩大培训范围,降低培训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扬言之.略论多媒体技术在干部教育中的应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3).

[2]王莉,陈建军.教育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王忠政.基于任务驱动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探索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09.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电工;培训;信息化技术;应用;渗透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36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发展时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对于电力行业也不例外。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力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快,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电工的自身素质及专业技能却未能得到提高。电工自身能力长期无法得到提高,在实际工作的开展当中就无法针对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排查与解决,这样很容易造成电力行业的发展出现不稳定特点,甚至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等。所以,电力企业在实际工作开展当中,需要不断加强电工的培训,让其切实具备先进的技术能力与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笔者将在本文中针对信息化技术在电工培训中的应用予以分析。

1电工培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主要意义

1.1提高培训效率

传统性质的电工培训一般是教师利用板书等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这种培训方法不够生动、形象,无法将复杂、抽象的电工理论知识等清晰地呈现在电工面前。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培训的效率出现明显下降。如果应用信息化技术,培训教师就可以清晰、直观地讲解相关知识,培训效率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1.2调动电工兴趣

很多参与培训的电工在传统形式培训当中很容易失去兴趣,如果培训教师可以在培训当中运用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完全吸引电工的个人兴趣,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播放一些培训视频甚至相关的影视作品等,既能帮助电工放松身心,也能保证培训效果。

1.3加强培训知识整合

在传统类型的电工培训当中,培训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无法形成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导致培训出现明显的割裂性。但是,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培训知识等进行融合、提取、重组等,这样可以实现培训知识的有机整合,为保证培训效果奠定基础。

2如何在电工培训当中科学应用信息化技术

2.1正确对待信息化技术

对于电工培训应用信息化技术而言,虽然很多培训教师在实际培训工作的开展当中也选择应用该项技术,但是却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存在错误的认知。很多培训教师在世纪培训当中完全依赖信息化技术,而忽视了自身在培训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就会造成电工培训缺少了科学的引导,造成培训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培训教师需要在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同时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培训中需要将自己作为重要的引导者。培训教师在电工培训当中需要做好相关的引导和实际操作,让电工可以直接看到相关技术的应用情况等,这样才能将信息化技术与培训教师自身完美结合,带动电工培训的顺利进行。

2.2科学应用信息化技术

很多培训教师在电工培训当中虽然认识到了信息化技术的实际价值,并且也运用了该项技术开展培训,但是在应用方面常会出现问题,造成电工培训的质量明显下降。在应用该项技术之前,培训教师需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并且根据具体的培训内容等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课件等,并且在实际培训当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让电工观看一些电工故障排查的方法视频、技术动作讲解视频等,让电工可以更为直观的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此外,在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过程当中,培训教师还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且利用信息化技术帮助电工放松紧张的心理等,可以在培训的休息时间为电工播放一些有意义的电影等,帮助接受培训的电工更为轻松地面对相关的培训难点问题等。

2.3不断提高培训教师的能力

对于信息化技术在电工培训当中的应用,培训教师自身能力的高低也极为重要。如果培训教师自身的素质较低,自然无法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在实际应用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甚至没有在培训当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这样就会导致信息化技术出现缺位等,造成严重后果。还有一些培训教师在电工培训当中虽然应用了信息化技术,但是受限于自身操作能力的影响而造成该项技术未得到科学应用。所以,相关的企业等需要针对教师个人的能力进行提高。相关企业需要不断在内部宣传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意义,营造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氛围等,让培训教师认识到该项技术的科学意义。相关的企业还需要不断对培训教师自身的能力等进行培训,只有达到相关要求的培训教师才可以开展电工培训,并且会针对培训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只有达到考核标准的培训教师才可以参与实际工作。只有提高培训教师的个人能力,信息化技术在电工培训当中才会得到合理应用。

3结语

信息化技术是我国步入信息化社会之后最为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深化发展,也能实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一点对于电力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对于电力行业及相关电力企业的发展当中,电工是维持电力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行业运行当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电工及时解决,这样才能保证用户用电的安全性。在此背景之下,加强电工培训势在必行。相关企业需要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在应用方面的重要意义,并且从多方面入手选择科学的方法将该技术与电工培训相结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电工的整体素质,进而带动电力行业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鹿道萍.信息化技术在电工培训中的渗透研究[J].电子测试,2016(03).

[2]李怀涛.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现代化技术要点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07).

[3]张宏.试析职工培训管理信息化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6(07).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心得体会篇6

摘要:专业群建设是专业走向精细化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各相关专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合力的重要途径。笔者以任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为例,指出专业建设的不足,调查分析企业电子商务岗位,构建“平台+方向+模块”的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提出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的途径,力图为推进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岗位群;专业群;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群是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一种新理念,是专业建设的高级阶段。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通过整合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营销与推广技术、网络客户服务与管理技术、网店运营与管理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技术等资源,使各专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合力。专业群建设是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

1.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相对独立,互不依赖。电子商务专业虽定位为省重点建设专业,但与其他相关专业之间不能形成合力,缺乏竞争力。

2.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不具备针对性、灵活性,岗位适应性不强,造成毕业生对口就业难;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不符合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的要求;课堂教学重理论讲授、轻技能训练,学生缺乏必备的岗位操作技能,造成毕业生上岗难。

二、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原则

1.围绕企业电子商务岗位需求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群笔者通过对东莞市电子商务协会、博商会、大朗电子商务产业中心、松山湖电子商务产业园、石排电子商务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盛电子商务产业园等近百家电子商务企业的调研和实地考察,分析、归纳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管理层、操作层和应用层的电子商务岗位群,参见表1。

根据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我们构建了网络客服、网店运营、网络营销、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4个专门化方向,各专门化方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以骨干专门化方向为龙头,带动群内其他专门化方向发展

根据企业电子商务岗位人才实际需求数量和东莞市经济转型升级带给电子商务的机会,我们确立了以网络客服和网店运营为骨干专门化方向,带动和辐射群内网络营销与推广、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专门化方向的发展,在资源共享、实训实习基地共用上形成合力,共同发展。

3.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灵活性和稳定性相结合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发展很快,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日新月异,职业岗位越来越精细化,这些都要求专业群建设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专业群的建设必需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与时俱进地适应东莞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专业群建设具有灵活性的同时,还应在“平台”课程、校内外实训实习基础、专业师资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性。

三、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途径

(一)组建以职业特质为导向的企业专班

以职业特质为导向就是寻找与学生的职业兴趣相符合的职业岗位,当一个人的职业特质与职业方向相符合时,他会对职业产生更大的兴趣,更加全身心地投入。组建以职业特质为导向的企业专班需完成两项工作:

1.开展职业特质测评。学校和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电子商务企业共同开发职业特质测评表,在一年级结束前两周用职业特质测评表对学生进行测评,通过比较分析测评结果,初步判断一个学生适合的职业岗位。

2.组建电子商务企业专班。企业专班组建于第三学期初,企业专班的组建一定是以电子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群为前提的,每个专门化方向至少组建一个专班,并邀请一家与本专门化方向对接的岗位群相近的企业冠名。专班学生的选拔主要考虑4个要素:第一、学生本人真实意愿,权重30%;第二、职业特质测评结果,权重30%;第三、第一学年学生的学业成绩,权重20%;第四、任课教师的推荐意见,权重20%。综合上述4个要素,计算总分,按分数重新分班。

(二)构建“平台+方向+模块”的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

“平台”课程,是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应用层岗位要求所必备的公共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选定专门化方向做准备的课程。

“方向”课程,是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操作层岗位要求掌握的核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应相应的专门化方向,对接操作层具体岗位。

“模块”课程,是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管理层岗位要求掌握的拓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体现专门化方向特色及岗位特定技术能力的课程,也是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每一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融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和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的内部联系,我们构建了电子商务专业群“横向层次、纵向链路”的纵横结合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设计目标

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将实际工作场景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实战”,即以企业实际业务为切入点,体现“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的实战教学理念。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时,也重视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设计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考虑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兼顾电子商务职业技能鉴定;能力目标是理解和掌握网络客服、网店运营、网络营销、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执行力、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安全意识、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2.课程体系横向层次结构

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横向层次结构是指在课程设置时依据职业岗位群对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分层次递进展开。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横向层次结构分别体现在专业技术能力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体系中,如图1所示。

(1)专业技术能力课程

专业技术能力课程是面向职业岗位群,完成电子商务岗位具体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课程的核心是专业技术能力。其结构依层次分为应用层岗位技能课程、操作层岗位技能课程和管理层岗位技能课程。专业技术能力课程参见表2。

“平台”课程是面向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应用层岗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企业低级人才范畴,如前台接待员、办公室文员等。“平台”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通用课程,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商务模式,为后续“方向”课程和“模块”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入二年级选定专门化方向提供参考。

“方向”课程是指面向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操作层岗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企业中级人才范畴,如网络客服专员、网店运营专员、网络营销专员、网站开发员等。“方向”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核心岗位技术课程,以专门化方向技能实训为核心,为保障电子商务企业流畅运转。

“模块”课程是指面向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管理层岗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企业高级人才范畴,如网络客服主管、网店运营主管、网络营销主管、项目经理等。“模块”课程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延伸、拓展和提升的课程,目的是拓宽学生职业能力范围,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领导职能部门发挥其在企业日常运营的重要角色。

(2)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课程

职业素养课程是职业专门技术能力之外的综合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职业素养能力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大类:方法能力包括执行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职业素养能力从两方面获得,一是在专业技术能力课程中渗透职业素养能力;二是单独开设职业素养训练课。

3.课程体系纵向链路结构

纵向链路结构课程体系针对职业专门技术能力中的操作层岗位技能课程,是针对职业核心岗位技能学习和训练的集合。专门化方向群中不同专门化方向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选择相近或密切相关的若干个技术领域作为专门化方向的职业特定技术,并以链路课程的形式开展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链路课程分为核心技能课程实训、岗前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3个阶段,各阶段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知识链接为辅。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体现“做中学”;教师在学生技能训练过程中传授知识和技术指导,体现“做中教”。核心技能课程实训阶段强调对专门技能进行一定时间和强度的训练,一般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岗前综合实训阶段注重让学生在职业情景中对已掌握的几项技能进行综合应用,体现“实战”教学,该阶段可以在校内实战性实训室进行,也可以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最后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现教学目标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衔接。“教、学、做”一体化纵向链路课程结构如图2所示。

(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或企业实战经验。我们根据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企业实践经验等将专业教师细分为“平台”教师和“专门化方向”教师。“平台”教师主要负责“平台”课程的教学和技能训练指导,教师需了解电子商务职业岗位群中各岗位的具体要求和各专门化方向课程。“专门化方向”教师主要负责本专门化方向核心技能课程和拓展技能课程的教学和技能训练指导,教师需具备较强的电子商务企业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电子商务技能水平。

“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请进来”主要通过聘请电子商务企业专家来校兼职授课;邀请电子商务企业主管或电子商务培训机构高级讲师进校培训专业教师;引进电子商务企业项目或业务,吸收专业教师参与项目运作,以提升专业教师的实战经验和技能水平。“送出去”主要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选派专业教师参加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如淘宝大学)举办的专业技能培训;选派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和学历教育学习;抽调教师进入企业工作,直接参与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四)构建共享共用的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

电子商务专业群面向的是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岗位群的相似性和相关性使得各专门化方向的实践教学几乎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共享共用的实训基地建设就是要构建若干个设施设备完善、先进、稳定,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实训室和实训体系,以满足群内各专门化方向的实践教学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群主要是培养网络客服类、网店运营类、网络营销类、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类岗位人才。因此,各专门化方向在培养目标的相近性,使得各专门化方向完成实训所需要的实训室有其相似性和通用性,让实训基地共享共用成为可能。

共享共用实训基地也为校企合作带来便利,形成产教结合的平台。一方面,通过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使产业主体和教育主体集中同一平台,最大限度地促进双方需求的殊途同归;另一方面,共建共享的实训基地资源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相对集中,可以保证产学项目的正常开展。

组建电子商务专业群是整合教师资源、教学资源,发挥效益的有效途径。在构建电子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群共享共用实训基地的同时,需开发与之相配套的实训体系和实训项目,否则电子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群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教学资源建设是专门化方向群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群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商业贸易多领域的专门化方向群。因此,教学资源建设要从整体出发,打破学科系统性的局限和原有各课程内容的归属性,围绕着信息技术与商业贸易两方面的内容建立一个共享共用的网络资源平台。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与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相匹配、灵活性强、实用性高的电子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群、课程体系和实训实习基地,对我校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专业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zhaopin.com.

[2]51job.com.

[3]docin.com/p-350293700.html.

[4]刘方,何玉宏.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路径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5]范民.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中链路课程的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

[6]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实施方案(试行)[m],2012.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心得体会篇7

以职业特质为导向就是寻找与学生的职业兴趣相符合的职业岗位,当一个人的职业特质与职业方向相符合时,他会对职业产生更大的兴趣,更加全身心地投入。组建以职业特质为导向的企业专班需完成两项工作:1.开展职业特质测评。学校和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电子商务企业共同开发职业特质测评表,在一年级结束前两周用职业特质测评表对学生进行测评,通过比较分析测评结果,初步判断一个学生适合的职业岗位。2.组建电子商务企业专班。企业专班组建于第三学期初,企业专班的组建一定是以电子商务专业专门化方向群为前提的,每个专门化方向至少组建一个专班,并邀请一家与本专门化方向对接的岗位群相近的企业冠名。专班学生的选拔主要考虑4个要素:第一、学生本人真实意愿,权重30%;第二、职业特质测评结果,权重30%;第三、第一学年学生的学业成绩,权重20%;第四、任课教师的推荐意见,权重20%。综合上述4个要素,计算总分,按分数重新分班。

(二)构建“平台+方向+模块”的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

“平台”课程,是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应用层岗位要求所必备的公共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选定专门化方向做准备的课程。“方向”课程,是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操作层岗位要求掌握的核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应相应的专门化方向,对接操作层具体岗位。“模块”课程,是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管理层岗位要求掌握的拓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体现专门化方向特色及岗位特定技术能力的课程,也是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每一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融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和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的内部联系,我们构建了电子商务专业群“横向层次、纵向链路”的纵横结合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设计目标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将实际工作场景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实战”,即以企业实际业务为切入点,体现“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的实战教学理念。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时,也重视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设计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考虑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兼顾电子商务职业技能鉴定;能力目标是理解和掌握网络客服、网店运营、网络营销、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执行力、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安全意识、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2.课程体系横向层次结构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横向层次结构是指在课程设置时依据职业岗位群对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分层次递进展开。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横向层次结构分别体现在专业技术能力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体系中,如图1所示。(1)专业技术能力课程专业技术能力课程是面向职业岗位群,完成电子商务岗位具体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课程的核心是专业技术能力。其结构依层次分为应用层岗位技能课程、操作层岗位技能课程和管理层岗位技能课程。专业技术能力课程参见表2。“平台”课程是面向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应用层岗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企业低级人才范畴,如前台接待员、办公室文员等。“平台”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通用课程,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商务模式,为后续“方向”课程和“模块”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入二年级选定专门化方向提供参考。“方向”课程是指面向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操作层岗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企业中级人才范畴,如网络客服专员、网店运营专员、网络营销专员、网站开发员等。“方向”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核心岗位技术课程,以专门化方向技能实训为核心,为保障电子商务企业流畅运转。“模块”课程是指面向企业电子商务岗位群中管理层岗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企业高级人才范畴,如网络客服主管、网店运营主管、网络营销主管、项目经理等。“模块”课程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延伸、拓展和提升的课程,目的是拓宽学生职业能力范围,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领导职能部门发挥其在企业日常运营的重要角色。(2)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课程职业素养课程是职业专门技术能力之外的综合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职业素养能力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大类:方法能力包括执行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职业素养能力从两方面获得,一是在专业技术能力课程中渗透职业素养能力;二是单独开设职业素养训练课。

3.课程体系纵向链路结构纵向链路结构课程体系针对职业专门技术能力中的操作层岗位技能课程,是针对职业核心岗位技能学习和训练的集合。专门化方向群中不同专门化方向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选择相近或密切相关的若干个技术领域作为专门化方向的职业特定技术,并以链路课程的形式开展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教学。电子商务专业各专门化方向链路课程分为核心技能课程实训、岗前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3个阶段,各阶段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知识链接为辅。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体现“做中学”;教师在学生技能训练过程中传授知识和技术指导,体现“做中教”。核心技能课程实训阶段强调对专门技能进行一定时间和强度的训练,一般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岗前综合实训阶段注重让学生在职业情景中对已掌握的几项技能进行综合应用,体现“实战”教学,该阶段可以在校内实战性实训室进行,也可以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最后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现教学目标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衔接。“教、学、做”一体化纵向链路课程结构如图2所示。

(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或企业实战经验。我们根据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企业实践经验等将专业教师细分为“平台”教师和“专门化方向”教师。“平台”教师主要负责“平台”课程的教学和技能训练指导,教师需了解电子商务职业岗位群中各岗位的具体要求和各专门化方向课程。“专门化方向”教师主要负责本专门化方向核心技能课程和拓展技能课程的教学和技能训练指导,教师需具备较强的电子商务企业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电子商务技能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请进来”主要通过聘请电子商务企业专家来校兼职授课;邀请电子商务企业主管或电子商务培训机构高级讲师进校培训专业教师;引进电子商务企业项目或业务,吸收专业教师参与项目运作,以提升专业教师的实战经验和技能水平。“送出去”主要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选派专业教师参加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如淘宝大学)举办的专业技能培训;选派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和学历教育学习;抽调教师进入企业工作,直接参与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四)构建共享共用的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两型社会;实训基地;共享平台;资源共享

作者简介:匡洪海(1972-),女,湖南双峰人,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何小宁(1969-),女,湖南宁远人,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株洲412007)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70-02

株洲是一个新型的工业城市,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12月14日,经报请国务院同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而湖南工业大学地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株洲,作为高校更应该积极主动的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依托本地域工业企业,直接为当地和周边各类工业企业服务,为国家、社会和湖南的发展,为生产一线技术岗位培养高等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早在2005年就取得了中央财政拨款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资格。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契机下,根据电类专业能力培养要求,整合原有基础实训资源,在原有“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下,学校筹划配套资金,集中优质资源,主要依托学校现有实训基地,通过添置设备、扩大规模、充实教师队伍、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意识等措施,把湖南工业大学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成了立足湖南、服务全国,具有企业参与、最具行业特色,技术设备先进、具备较大规模,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力争成为株洲市电子电气类基础技能训练中心,面向校内外开展重点技能项目培养、职业技能鉴定、综合培训等工作。同时,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与相关企业建立牢固的人才供需关系,多方位合作建设。

学校鼓励各专业实验、实训室在保证基本教学的基础上,为本校相关专业及社会各界提供服务。学院实训基地不仅可以为本校相关专业提供服务,同时也对社会开放,为外校同类专业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资源利用,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资源共享机制。使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国家电工电子实训基地为湖南工业大学学生实训、职业师资培训、为社会培训、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其他职业类学校等提供实训场地,使之成为集教学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基于此,提出了“基于国家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共享平台的研究与构建”的研究课题。

一、实训基地共享的依据和运行模式

资源共享是好事,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教育意义,更具有创新意义。但共享也是难事,共享要同心、要诚信、要实干,同时要有体制保障。教育装备的共享,从统一思想到制度设计,再到实际运行,需经历艰苦的实践和探索。

1.共享的依据

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从经济意义上来讲,建成大规模的实训基地,以最少的投入实现资源效益的最优化,可大大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大大减少院校教育装备的投入,是节约大量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从教育意义上来讲,高水平的实训平台可促进师资水平、实训质量的提高,构筑了一个学校交流、比试的教育舞台,构筑了一个教育竞争的场所。实训基地建立了共享的师资库,可进行实训模块的开发和实训教材的编写,从而改善某些院校实训师资缺乏的状况,同时也使教师不断得到开放文化意识的教育熏陶。从创新意义上来讲,可体现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开放共享的理念。高校不仅要直接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同时也要把学校的大门“打开”,把企业、研究院所请进来,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新平台。公共教育实训平台的建设,不仅为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提供了载体,同时利用其中的先进装备,也为教师、学生和广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现产学研结合提供了必要条件。这符合当前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宗旨。

2.共享的运行模式

实训基地是一个集公益性、社会化、产学研结合于一体的教育训练和科技、社会服务平台。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国家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可实行“联合共建、统筹管理、内外开放、充分共享”的建设管理体制。学校实训基地面向社会、企业以及国内外各种教育、科技机构全面开放,可实现对株洲市其他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共享;实现教育与科技、社会共享、产学研结合、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装备、设施的利用率。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要考虑后续发展;符合国家和政府的积极政策保障;拥有高水平的实训教学带头人、高技能的实训指导教师、高效的实训管理人员;技能训练效度很高、产学结合形成双赢、资源互补利用效率高、人才培养产生社会效益;努力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和行业健康发展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小企业支援中心、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中心、高技能人才鉴定中心、劳动力转化中心、教学科研中心。

因此,可以以湖南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国家电工电子实训基地为基础,以学院牵头的株洲市职业教育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学生实训基地、株洲市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训基地为平台,以实训基地共享为重点,通过创新实训基地的运营和管理机制,进一步扩大各类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共享实训资源的规模与专业领域。

二、实训基地共享的目标和运行思路

1.共享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建设设备先进,校企共享,服务性强、辐射面广的国家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平台,承担全院在校生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企业在职人员培训、下岗职工转岗培训及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培训,并向社会提供资源共享、培训认证、承接项目、技术支持等服务。

(1)为职业院校服务。为职业院校提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专业建设成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场地和指导教师;为全国各类职业院校提供师资培训;为国内职业院校的国际交流提供经验和途径。

(2)为行业、企业服务。为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培训;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为行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3)为社会服务。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面向株洲工业企业技术工人的“蓝领双证工程”;面向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培训;面向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培训;面向贫困家庭子女和下岗人员再就业的公益培训。

(4)为欠发达地区对口服务。继续完成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协议;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对口支持。

2.共享的运行思路

湖南工业大学地处长株潭的株洲,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大好时机中,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学校,又是一所新升格并与地方性本科院校合并的学校,如何传承历史,开拓创新,优化培养体系,培养长株潭经济区建设急需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是一个既现实又重要的问题。

针对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几年来学院基地建设的实践,笔者认为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处理好学校与企业、实训与生产、教学与技术研发之间的关系,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重视探索课堂与实习点的一体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校企合作双赢机制的形成等。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理念是坚持“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接轨,学校与企业结合、专业与产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的建设理念。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引导,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为实训基地建设标航;以示范、辐射、共享为目标,加大硬件设备投入,创建校内实训基地;以基地要素建设为重点,丰富实践教学内涵,为实训基地建设加码;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抓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实训基地建设插翅;以技术开发、培训为双翼,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实训基地建设添彩。

工作思路为:一是要有一个强烈的共享理念;二是要有一个多元的投资结构;三是要有好的管理体制;四是要有一支能基本满足实训要求的师资队伍;五是要有一种好的运行机制、反馈机制、制约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教育效益,最终形成资源共享的公共实训基地。

三、实施实训基地共享的对策

通过学院对电类专业多年校内实训室和“国家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实训需要,并可辐射带动周边学校形成资源共享,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供了平台。为了深化“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实现工学结合,应重点突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现生产过程与教学实训过程的“嵌入式”结合。

1.与国际知名大公司继续保持密切合作,扩充完善联合实验室的规模和体系

通过近几年的大力投入,现在一个现代化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培训的硬件平台已初步建成,并开始逐步发挥作用。

2.与区域企业合作,建立了典型的工业产品训练中心,培养综合技能

按照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加工阶段,配置实训岗位或工位及所需的设备,模拟产品加工的真实过程,开发培训教材。

3.与周边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就业能力

与周边企业广泛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进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培养学生对现场岗位的适应能力,增加其对就业市场的了解,提高就业能力。

4.与株洲市政府合作,构建职教集团

通过组建职教集团,加强城乡、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尽快“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有效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

5.资源共享,发挥好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以“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为中心,建设具有广泛共享功能的综合实训环境,使之能更好地为学历教育、企业培训、师资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

建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国家实训基地和省示范实验中心,以期在湖南及全国起到示范辐射作用,达到国内高职院校一流水平。

四、结论

通过对基于国家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共享平台的研究,可以从中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第一,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是面向社会提供技能实训和技能鉴定、公益服务的开放性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共享实训基地是促进培训资源使用集约化,提高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举措。既是一项具有战略性长远意义的工作,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可使之成为为大众提供职业培训公共服务的平台。

第二,共享实训基地建设要统筹规划,科学论证。要坚持市场导向、合理定位、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要紧密结合当地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与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城市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体现先进性、公共性和公益性,以高端需求入手。既要具有前瞻性,也要面对现实,充分考虑现有条件和基础。在实训项目设置上,应选择社会培训机构无力承担或不愿介入,而产业发展需求迫切的项目。

第三,共享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可以是不依附于任何院校和培训机构的独立实训基地;也可以是以院校或企业为基础,投入必要的设备,实现资源共享;或是能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其他模式。

参考文献:

[1]XuXiaoan.thedevelopmentandsharingofhigh-qualityeducationalresourcesforvocationaleducationnetwork[J].educationaltechnology,2008,(3):76-77.

[2]ShiDandan,YingJihui.Sharedpracticeandtrainingbaserunni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J].GuangdongpolytechnicnormalUniversity,2007,(9):77-80.

[3]YangXinghua.thoughtofHighVocationalCollegepracticeandtrainingbasesharingmechanism[J].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2006,(5):148.

[4]tianmingyi.theoryandpracticeofqualityeducationalresourcestoshareinChangzhouHigherVocationalpark[J].VocationalexplorationandResearch,2007,(4):6-8.

[5]practiceandtrainingbaseresourcesharingmanagementmodeandoperationmechanism[eB/oL].Http:///jpkc/jp00004/up4down/ysjz.doc.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训

一、电子商务实训的意义

电子商务已成为发达国家培养商业人才的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以商业课程为主干,形成了电子商务专业职业教育、学历教育配套培养体系。在电子商务高等教育中,重点突出了商业环节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建立了相关的实训、实训场所;并要求学生至少完成一个实际的电子商务项目,更加结合实际,强调实践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商业素质、法律素质、财务管理能力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科学实训是现代信息技术赖以发展的重要实践环节,而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实训教学则是以实训教学形式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途径。深化电子商务实训教学改革,在加速高等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电子商务的实训课程是学生学习电子商务方法、技能的重要渠道。它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思想、研究问题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都起着开阔思想、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素质的重要作用。

电子商务实训课程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开辟了新的教学体系和新的教学手段,使教师从传统的备课、授课方式拓展到计算机虚拟备课和授课的组织,教学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展,提高了对信息技术在商业应用方面的认识。电子商务实训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使教师直接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在实训教学中,要求相关课程的教师编写新的系列教材,不仅要包括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且还要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的教学培训对象编制不同程度的实训教学资料。这将直接导致有关的课程改革和新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培养出适应时展的电子商务实训师资队伍。

电子商务实训教学将探索一条科研的新路子,它必将推动一场教授相同课程之间的教师、教授不同课程之间的教师以及教学研究与实际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电子商务实训已经成为一个创造“产、学、研”结合的新载体,必将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及相关学科教学的发展,最终将促进我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力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将单纯的电子商务书本教学转变到重视电子商务实训教学的轨道上来,就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实训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形成认知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学用结合等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工作和学习作风及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整个学科体系全面而又深入的理解。

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培养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的专门人员。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可以确定电子商务实训的基本框架。

二、电子商务实训室的系统结构

1.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

电子商务实训所依据的理论框架如图1-1所示。一个企业实体上游连接着供应商,下游连接着客户,因此,供应商管理与客户管理已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内容。企业实体除了本身具有的商业场所外,还应有虚拟商厦、虚拟配送中心、虚拟银行等,虚拟商务将成为传统企业的发展方向。在虚拟商务中交易安全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物流管理是企业实施电子商务中物流的具体实现。支付结算是企业中资金流的体现。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站建设等基础技术是企业实现电子商务、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电子商务所依赖的社会环境有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标准等。

2.电子商务实训室的技术结构

电子商务实训室的技术结构由实训层、应用层和公共层三部分组成。第一层为实训层,这一层由交换机组、实训用服务器组及工作站组成,主要面向校内学生实训,有条件的可多建几个,没有条件的可建一个,然后用虚拟的方式划分组合。第二层由中心交换机、中心路由器及服务器组成,其主要面向校外的内部学生进行远程实训。第三层为公共层,由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组成,通过互联网与外界相连,可发展会员单位,供本校以外的学生使用。

3.电子商务实训室的布局

电子商务实训室的布局可参考图1-2,分组的作用是为学生讨论方便,也可以设计成6人一组或8人一组。相关的硬件、软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决定。

三、电子商务实训的主要内容

1.数据库应用

通过桌面小型数据库(aCCeSS)及大型数据库(SQLSserver2000)的学习。步建立数据库的概念,能够使用access自身的查询工具及access编写SQL查询命令等。能够使用外部工具通过通用接口调用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商业数据分析。

2.网络应用

网络应用实训的主要内容有局域网组网、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管理、无线网等。通过网络基础的学习难能够进行RJ45双绞线的制作,能够进行简单的局域网的组网,并能对进行一般故障的维护。通过对网络的进一步学习能够使用路由器将局域网接入互联网。能够划分虚拟局域网及配置无线接入点。

3.网站建设

网站建设分成2部分,一部分为技术网站建设,另一部分为商务网站建设。技术网站建设的主要内容实训有iiS配置、www服务器配置、Ftp服务器服务配置、oDBC的设置。商务网站建设的主要实训有虚拟主机的申请、虚拟主机的参数及实用方法。商务网站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等。

4.网上创业

网上创业实训主要有商务模式、Ca认证、物流配送、网上银行、网络营销、域名申请等模块。

5.呼叫中心

呼叫中心(CallCenter)又称为“客户服务中心”,它是指企业利用现代通信手段集中处理与客户交互过程的机构。用于不同目的的呼叫中心所采用的技术的复杂性可以有很大的区别,不同呼叫中心的功能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典型的呼叫中心一般由程控交换机(pBX)、自动呼叫分配(aCD)、交互式语音应答(iVR)、计算机语音集成(Cti)、呼叫管理系统(CmS)、客户关系管理(CRm)、在线录音系统(CallLogging)等组成。座席员的典型工作方式是,戴着耳麦,面前摆放着已联网的计算机,一边通过电话与客户通话,一边录入或修改与客户有关的数据。呼叫可由客户发起,也可由呼叫中心发起。电话仍然是呼叫中心与客户联络的主要方式,但也不局限于此,有的呼叫中心还提供其他的接入渠道,如网上呼叫、文本交谈、自动传真、email回复等。

随着九十年代电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紧密结合起来的呼叫中心解决方案已成为第三代呼叫中心主要特征,现在,各行各业都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呼叫中心的重要性,并且在使用类似的电话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服务。随着全球网络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呼叫中心系统逐渐由普通电话走向了网络技术,其通信手段是传统电话、ip电话、网络站点和电子邮件的集合。

呼叫中心是目前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重要的环节,主要的实训有客户服务、客户投诉、客户咨询、市场调查、市场推广、客户关怀、直销等模块。

6.物流实训

电子商务中物流主要考虑物流的信息化问题,主要的实训以第三方物流实训为主。

第三方物流系统(tpL)是一种实现物流供应链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和提供后勤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来承担,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物流运输业务。通过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承包者,企业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提高了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效率。同时,第三方物流系统提供一种集成运输模式,它使供应链的小批量库存补给变得更经济。

四、电子商务实训报告的撰写

电子商务实训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1.实训目的。实训所能达到的预期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例如:电子钱包网上购物的实训目的主要有银行电子钱包登录、银行卡进行购物转账及银行卡购物情况查询。

2.实训环境。实训环境包括场地、硬件、软件及所用到的器材等。

3.实训记录。在实训过程中,对于突发的事件、异常的数据要详细记录,因这些现象往往是发明的创新点,在这些数据中可能存在着没有发现的规律。

4.结果处理。学生对此实训的看法,以及通过实训获得的收获。对于实训结果要进行分析,给出结论。如发现问题请给出解决方案或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电子商务实训中的角色分配

电子商务是一个复合型学科,涉及信息、商务、经济、管理、金融、安全等,所以电子商务实训也涉及到多个角色,在电子商务实训之前一定要知道这些角色的作用,否则就不能很好地进行电子商务实训。电子商务中的角色及其相关信息如表1-1所示。

六、结论

电子商务实训教学将探索一条科研新路,将推动一场教授相同课程的教师、教授不同课程的教师以及教学研究与实际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电子商务实训已成为一个创造“产、学、研”结合的新载体,将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及相关学科教学的发展,最终促进我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力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高职电子技术课程设置改革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办学目的就是为现代电子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深入地推进,要实施课程改革,就要明确改革思路、找准改革方向、理顺改革主线。要依据社会需求即学生就业情况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规划课程设置,研究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教学评价。其中课程设置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课程设置也是一个重点问题,应该深入研究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理清改革的思路,进行教学实践,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

一、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高职院校一般是中职升格或高校主办的二级学院,高职的课程设置一般也是由中职加深或大学的课程简化而来的。从层次上一般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三个层次;课程安排上采用按照学科体系设置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往往是只重视理论传授,不适合高职教育,不适应高职以技能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不能跟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也脱不了上述的通病,还有自身的不足,归纳起来,具体有以下几点。

1.按照学科体系安排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往往重视的是知识的严密性,严格地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编排课程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的安排对于本科生也许没有问题,但这绝不适合高职教育,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理论固然很好,但是对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掌握不了,也不需要掌握,他们需要学习掌握的是有用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而且这样的安排往往理论课比重过大,实习、试验、实训环节不完善。

2.重设计、轻装配和维修。我们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是大学课程的简化版,从大学课程简化而来的课程设置一般是重设计轻装配和维修。大多数课程开设是为设计服务的,电路原理讲得很深奥,但这些深奥的原理对高职学生来说并不需要,他们将来从事的大多是装配、检测、维护和维修等工作,即使到设计单位,也是从事一些设计的辅助工作。所以掌握装配、检测、维护和维修等方面的技能对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中往往被轻视。

3.重功能、轻工艺。在现有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一般是只重视电路功能,不重视工艺。这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观,在学校,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如何实现电路的功能,而在企业,我们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是被要求能够看懂工艺文件,并能按照工艺文件进行装配,我们的毕业生还被要求能够编写工艺文件,设计工艺流程,改进工艺方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教材的问题,有教学条件的问题,有教师的能力的问题,但主要还是观念上的问题,课程安排者主观上重功能、轻工艺。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路

课程设置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设置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这一思路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一种能直接上岗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把握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2.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以毕业生应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冲破原有课程体系,删除陈旧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距过远的课程内容,增添新知识,围绕学生的就业方向,整合教学内容,设置几门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相配合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在课程内部采用项目化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造,应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以任务为引领,力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锻炼和技能训练。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从复杂程度上由浅到深,任务应是为学习而设计的任务,能够承载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4.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实训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实验、工种实训以及理实一体化教学为基础,结合参观学习、社会实践和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课程设置的改革实践

职业技术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施了大力的课程改革。在充分的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层次,在工作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规划了新的课程设置,这一方案已在新生班级使用。新的教学计划见附表。现就新方案的课程设置做如下说明。

1.采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和选修课程这三个层次设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及文化基础课程,主要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为专业主干课程,用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选修课程是专业拓展部分,用以开拓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门化学习。

2.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和选修课程以课程的形式展开。但这里的课程并非原有学科体系下的课程,是原有的多门课程的整合,是有机地融合而非机械地叠加。

3.专业主干课程已设计、装配和维修并进的方式展开。在保证设计方面够用的条件下,加强了装配和维修等课程,并开设了电子产品设计技术、电子产品装配技术和电子产品维修技术等综合课程。

4.为了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技能,每学期都安排了不同种类的工种试训,从第一学期开始,有钳工实训、照明电路安装实训、电工仪器仪表使用试训、电动机控制试训、Smt实训等等。

5.考工与教学融合。把学生的等级工考核和考前培训安排在教学计划中,让学生在毕业时既拿到毕业证书又拿到等级工证书。把等级工考前培训纳入实训计划,第四学期考中级维修电工,第五学期考中级仪表工,第八学期考高级仪表工。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诸多方面,课程设置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一些思考,也做了一定的尝试,取得一点经验,也有一定的反思;课程改革的路还很常,还有许多是要做,我们应该不断地努力,把课程改革工作做好;当然,课程改革的路有很多条,有许多的改革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夏晖.高职电子专业课程建设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