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小企业创新培训十篇中小企业创新培训十篇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2:52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篇1

关键词:工会职校;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3(C)-0109-03

2010年初,深圳市人大公布了一份“关于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该报告显示,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人才匮乏等问题。专家们纷纷结合深圳市中小企业的现状建言献策。市人大常委、市科协主席周路明首先指出,要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最重要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曲建主任也指出,目前很多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往往需要自建技术服务平台,这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负担过重。因此,他建议,报告应有这方面的解决方案,如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法定化,为中小企业平摊成本,促进其快速发展。

中小企业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大,充满活力,助其发展壮大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专家所言,如果社会和政府给中小企业多一点支持和帮助,则容易发展成为大企业,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大。工会职校在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为它们提供优质的公共教育培训服务,搭建公共教育培训平台,创新职工教育培训体系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通过教育实践,稳定职工农民工队伍,造就中小企业急需的知识型、技能型、综合型人才队伍,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一、工会职校参与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一)从工会职校的职责要求来看,必须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职工教育

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企业有依法成立工会的义务。工会在企业中按照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支持企业行政依法行使管理权力,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监督,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工会具有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职能。

工会职校是省市各级工会主办的教育单位,工会主要依托工会职校履行工会教育职能。工会职校大都纳入政府编制,属于公办学校的范畴,由工会的性质所决定工会职校是为工会组织、干部、会员和职工群众提供教育服务的公益性机构,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和职工教育。工会职校办学特点是举办的教育活动与工会教育职能、经济发展、职工的学习权发展权结合紧密

(二)从工会职校的办学特色上有承担中小企业职工教育服务的优势

第一,工会职校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来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技术水平,是“面向职工”,“面向企业”的综合性办学力量。一方面以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为主,通过这些教育来提高职工群众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劳动者权益方面的教育、提高职工的民主与法制观念,提高职工自我保护的能力。在新时期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将会对职工群众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工会职校顺应新形势,围绕提高职工综合素质这个中心,逐步把办学的重点转向职业素质、职业技能、专门科学技术和高等学历教育上来。

第二,工会职校的教育主题上具有独特性,弥补了传统正规职业学校覆盖不到的教育群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工会职校适应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新形势、农民工成为职工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新特点,充分发挥工会职校的优势,扩大教育培训规模,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办好农民工业余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文化知识、思想道德、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把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既教做事也教做人,全面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使其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联合普通高校办学、开拓企业教学点,稳定高等学历教育,不断提升企业职工的学历层次;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这新特点要求工会职校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城市观念和大局意识,促使农民工早日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

(三)工会职校参与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工会职校优势可以弥补中小企业在教育培训方面的缺陷。中小企业大都处于生存、发展时期,在职工教育方面有其本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问题,工会职校应发挥专业、公益、公共和组织网络的优势,来提升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水平。工会职校参与中小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当中来,伴随企业一起成长,企业对工会职校有更深地认识和体会,更加信赖和依靠工会职校,不断深化合作办学的层次和内容,为工会职校的职业教育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和就业机会,促进工会职校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

二、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对职工教育培训缺乏足够的认识

部分企业认为教育培训是灵丹妙药,希望通过教育培训能够立竿见影,迅速起到效果,但欲速则不达,教育培训效果不理想,进而减少对教育培训的投入,教育培训投入的减少将进一步降低培训的效果,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还有些企业则认为教育培训可有可无,对教育培训重视不够,职工也认为教育培训只不过是一项福利,参与教育培训也不积极,教育培训很容易变成走过场,教育培训收益根本无从谈起。

(二)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

职工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从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到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再到成果转化,需要进行系统的梳理。很多企业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据一份权威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培训调查报告显示,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仅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中小企业的培训往往是随意而为,想起什么课程或者培训机构推销什么课程,就开展什么培训,不管此类培训是不是企业当下需要的,培训后有没有效果评估,不清楚培训到底有没有效果,改善更是无处下手,这种情况下的培训显然是盲目的,很多培训都是流于形式,为培训而培训,效果自然无法保证。

(三)中小企业的管理体系薄弱

中小企业管理体系的薄弱也将导致职工教育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很多企业的教育培训规章制度很不完善,甚至没有专门的职工教育培训相关的规定文件。从职工的角度出发,企业是否建立职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机制,是否从胜任力模型和岗位任职体系出发建设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是否明确职工晋升标准和绩效考核制度,这些都是职工是否积极参加培训并转化为业绩成果的核心。如果没有这些管理制度和机制,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将成为制约培训效果提升的障碍。

(四)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培训管理者

目前,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主要由人力资源部或培训部承担,大部分配置一至两名专职人员,但还有很多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由行政部门兼担,也没有专职的人员承担工作任务。中小企业中更缺乏的是专业的教育培训管理者去执行企业培训体系建设、规划并实施企业培训的重任,这也造成了企业教育培训管理滞后,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

(五)中小企业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我国目前企业投入的职工教育经费是按照工资总额1.5%计提,但在实际操作中,受到企业的效益水平、管理者思想意识、资金周转紧张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少数企业足额提取,大部分企业并未按国家规定足额提取教育经费或提取的教育经费没有用在职工教育培训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足够的培训预算投入,要想确保企业教育培训的有效实施,是不可能的。

三、工会职校在创新中小企业职工教育体系的探索

工会职校在创新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过程中,制定专业的职工教育培训规章制度是基础,丰富教学内容和层次,集合众多教学资源供中小企业选择是主体,核心是打造职工教育培训公共平台,所有的教育教学服务都通过此平台实现。

(一)制定职工教育培训制度模板,搭建教育培训体系结构

工会职校利用工会的组织优势,了解主要行业的现状和特点,分行业制定职工教育培训管理文件的模板。工会职校组织教育专家从专业上指导,最后确定正式版本的规章制度,从而中小企业解决规章制度欠缺和不完善的问题。中小企业在完善职工教育培训的规章制度后,还要相应地建立约束机制,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任职,不培训不提拔”,切实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制度”,“持证上岗制度”,调动广大职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职工教育培训纳入领导责任目标,作为政绩进行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激励不同层次的人才向高级努力,引导更多的人学有所成。

(二)明确职工教育内容和层次,打造职工教育培训课程体系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坚持做到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建立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与时俱进的培训体系,做到实际、实用、实效,切实提高职工综合素质。逐步构建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构一体化网络,形成社会化、多样化的终身教育体系,才能够达到提高职工素质的真正目的。

职工教育培训要分层进行。将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分为五大层次:一是新进员工教育培训。二是基层职工的教育培训。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四是中层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五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同时还要注重企业文化和道德教育,培养团队意识。通过划分层次才能更准确的确定培训内容。

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对象设置不一样的课程,并编定的课程体系。如基层职工的课程体系分成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等内容,第二部分是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等内容,第三部分则是心理健康、个人管理、学历提升等内容组成。

(三)丰富教学方式和集合社会教学资源

工会职校在区分教学层次和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中小企业职工的实际问题,如工学矛盾、理论联系实际等,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努力做到集中授课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相结合,知识传授和情感体验相结合,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自费学习与单位资助相结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技术和手段进行学习

仅仅依靠工会职校是无法服务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工会职校应作为职工教育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构建职工教育培训的公共平台,整合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让其认同平台的理念,开发出受中小企业和职工群众欢迎的教学课程和培训项目。

(四)通过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工会职校在开展教育培训项目的同时,应该很好地利用工会或政府部门组织的竞赛活动。积极向中小企业宣传推荐社会各界举办的各类教育、技能、劳动竞争活动,指导企业和职工群众参与,达到“以赛促培、促学”的效果。这类活动有由工会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以“工人先锋号”创建的劳动竞赛活动、“安康杯”劳动安全竞赛活动和“职工技术运动会”等以及劳动部门举办的教育竞赛活动有“农民工技能大比武”等。中小企业参与这些活动对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形成梯次合理、素质优质、新老衔接、能够适应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要求的技能人才队伍有很大的帮助。深入开展具有行业特点和性别特点的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引导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参与新实践,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贡献聪明才智。

(五)搭建职工教育培训的公共平台

工会职校充分利用工会组织网络、教育培训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教育培训平台,其运作模式是“工会组织,工会职校主导协调,中小企业参与,职工群众受益”。平台建设费用由工会组织或政府部门拨付,日常维护经费由工会职校办学经费支出。中小企业加入公共平台不需任何费用,解决了中小企业经费少的后顾之忧。社会其他培训机构经工会职校审核后,也不需任何费用加入公共平台,但向平台内的企业提供教育培训服务时,给予他们最优惠的价格。

工会职校主导公共教育培训平台的建设,设定企业教育培训制度、教育层次和内容、教育方式和手段,同时整合社会其他培训机构的资源,向中小企业提供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管理咨询、免费的普及性课程和成本价的技能课程。社会培训机构协助建设公共平台,开发适合企业的教育培训项目和课程,满足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需要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中小企业成为公共平台的一员,只需承认公共平台协议,整合完善本企业的教育培训制度,建立职工教育培训体系,接受工会职校的专业建议和指导,享受免费的普及性课程,成本价的技能课程和其他课程优惠的服务。

工会职校在创新中小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上的探索,是充分认识到工会职校的专业、公益、公共和组织网络的优势弥补中小企业在教育培训上的不足,助企业发展既是履行工会教育职能,又是职校本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构建公共教育培训平台,创新教育培训体系,努力成为中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有力的支持者。

作者单位:深圳市职工继续教育学院

作者简介:李大栋(1979―),男,梅州五华县人,本科,主要从事职工教育、职业指导;王成辽(1964―),男,湖北人,硕士,主要从事工会干部培训、职工教育。

参考文献:

[1]靖建瑞.对深圳工会办学问题的再思考.深圳:职工继续教育学院学刊第一卷第二期.

[2]首都职工素质教育课题组.对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发展方向的思考.北京,2007.03.15.

[3]袁恩桢.中小企业的现状与困境绝不可等闲视之.中国经济网(省略),2008年08月12日.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篇2

本文从创业培训的界定、开展创业培训的必要性入手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目前开展创业培训的现状,探讨推进我国创业培训事业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创业培训促进就业培训模式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249-02

一、开展创业培训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城镇化进程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失业总量矛盾没有解决的情况下,结构性失业和失业的区域性问题日益突出,急剧增加了就业压力。虽然2014年统计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只有4.1%左右,但实际的失业率远远大于这个比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等,成为不可回避和忽视的社会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就会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十”精神,制定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为劳动者自主创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创业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积极的就业政策,适应了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帮助自主创业者通过培训掌握再就业的技能和本领,形成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机制。

1.创业培训的内容与目标

1.1创业培训的基本含义

创业培训是对具有创办小企业意向的人员和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企业创办能力、市场经营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并对他们在企业开办、经营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导,其目的是通过提高企业创办者创业的心理、管理、经营等素质,增强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使小企业创办者在成功地创办企业,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创造和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或再就业。

1.2创业培训的内容

创业培训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训――指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它们是个体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2)创业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创业所需的职业技术、财务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等,与创业有关的政策、法律、金融、保险、工商、税务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公共关系、社会活动能力等。

(3)创业过程的指导――针对创业者创办企业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供指导与扶持。

(4)市场信息的提供――创业者进入何种行业、新创企业生产的产品(物质或服务)怎么销售,都需要有市场信息的引导。创业培训机构在组织培训时,向学员提供相关的市场信息和信息咨询。

1.3创业培训的目的

创业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提高小企业创办者的心理、管理、经营等素质,增强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使小企业创办者在成功地创办企业,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创造和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同时通过培训打造小老板,在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和再就业的基础上,更有效的调动民间资本、发展地区经济,并在稳定社会治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开展创业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创业培训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是我国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是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

2.1.1创业培训应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就业压力。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剩余劳动力急剧增加,失业率上升。据预测,我国适龄劳动力的总量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持续增长,在2020年达到8.9亿人的高峰后才开始缓慢下降,到2040年时仍有8.2亿人,远高于目前7.6亿人的水平。当前,我国在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焦点集中反映在失业人员再就业上。

2.1.2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形势严峻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使得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处于当前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自然要受到整个社会大气候的影响。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正趋于“大众化”,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非常严峻。

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以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创业激情,在创业活动中获得成功,但失败的例子也不少。更多的大学生在默默无闻中艰苦拼搏。从整体来看,大学生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具备了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只要善加引导,针对大学生的弱势提供辅导和帮助,实现成功创业的可能性最大。时代呼唤大学生创业,创业是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使命。

2.2创业培训是加快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措施

国际经验证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增加就业最为有效的政策。提升国家的经济地位靠大企业,解决面广、量多的就业问题靠中小企业。虽然中小企业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要小一些,但由于它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长期来看,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小企业迅猛发展,并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创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为了能够形成一大批小企业的创办者和再就业的领头人,需要我们的培训在这方面大做文章。培训工作做好了,就有了创业的思想基础、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也能够少走弯路,创业的成功率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不仅创业者个人实现了就业,同时产生就业的倍增效应。鼓励创业,不仅有利于拓宽劳动者的就业门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个人价值,在全社会形成创新、创业的氛围,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我国创业培训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1.我国创业培训的成效

自1998年初,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展创业培训以来,各地都积极响应,结合本地的实际,开展创业培训,制定出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开展创业培训,转变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改变了失业人员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养成的依靠政府、依赖企业的观念,产生了“不找政府找市场,不靠政府靠自己"的新认识、新观念。

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我国开展创业培训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三段式"培训、个性化培训、远程网络培训等四种方式指导和推动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

2.1“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

“创办你的企业"(StartYourBusiness简称SYB)培训是近年来国际劳工组织与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根据中国国情合作开发的一个创业培训项目。

SYB创业培训是针对那些有创业意愿的人开办的,在中国则主要面对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的目的,是在有意愿创办企业的人中挑选出真正有创业能力的,通过系统教学使他们建立企业的构思,了解创办企业的各个步骤和手续以及怎样完成自己开办企业的各项可行性研究。同时为创业者提供后续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创建有生存能力的微型、小型企业。

2.2三段式一培训:当时根据劳动保障部推动的城市创业培训试点要求组织的培训。整个创业培训过程分为理论学习阶段、咨询辅导阶段和后续扶持阶段。

2.3个性化创业培训:这种方式是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针对有创业意愿的人的不同情况,设置课程类型,组织的创业培训。个性化创业培训充分考虑到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针对其不同的特点加以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4远程创业培训:这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实施的创业培训。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卫星数据传输技术,实施远程培训。目前指导中心已经开发出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大学生等不同的创业培训课程,并在各省设立了远程培训辅导站。各地通过远程站点接收课程,组织学员参加培训。

3.我国政府为促进创业培训采取的政策措施

经十几年来创业培训实践证明,创业培训是解决劳动这就业、再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在鼓励劳动者参加创业培训、开业过程中的咨询服务、小额信贷、优惠政策扶持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劳动者参加创业培训、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1)免费进行创业培训,(2)优先安排创业场地,(3)信贷政策大力支持创业,(4)减免行政收费,(5)创业税收大力减免。

4.我国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当前创业培训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特别是创业培训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1)受训者的积极性不高,(2)培训教材适用性不强,(3)培训对象的局限性,(4)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不强。

三、推进创业培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营造创业培训的宽松环境

2.创新思维,实现创业培训的新突破

3.齐抓共管,强化服务

四完善创业培训的微观模式设计

1.我国就业服务中心的初步设计

1.1借鉴法国和德国创业培训模式创立“小企业创办者培训辅导中心(CepaC)”

CepaC中心的创业培训始终遵循“从学员创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人为本,促进创业成功”的培训理念。其具本的培训模式为:接待―筛选―培训―辅导―后续扶持。每一阶段培训内容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1.2创立创业大学或创业学院

创业大学(学院)可以由政府主导创办,也可由高校主导创办,是专门为创业人群提供市场资讯、创业方式、创业技能和创业指导的短期、长期培训的成人大学,包括函授大学和全日制大学。其设立必须满足教育部有关民办大学的设立要求。需要有足够师资、设备、场地和流动资金。并教育部审批备案,接受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围绕着“创业、实用、高效”原则办学,一般学制长至1年,短则1月,毕业后经考核合格颁发结业证。不属于学历教育,国家不承认其教育经历,其通过搭建一体化的创业服务平台,为有需求的劳动者提供培训与服务一条龙、线上与线下两不误的创业课程支持和创业服务。其以培养创业者最实用、最直接的创业能力为目的,根据初创企业、成长企业和成熟企业的实际需要,通过创业模拟、导师辅导、商业模式开发等手段,采取集中授课、跟踪扶持和商机交流等形式,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服务。

2.创业培训的前期工作

创业培训的前期工作包括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和设计实施方案、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评估方案等等。

3.创业培训的实施阶段

3.1采用多种方式的教学方式

3.2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

4.对学员的辅导和后续扶持

在创业者完成培训,真正开始创业之后,政府的后续扶持一定要跟上。创业者在开始创业阶段,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需要政府进行扶持,尤其是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创办小企业,困难重重。政府可在就业服务中心或创业学院设立一个专家辅导组织,采取一对一的服务方式,在就业中心中或创业学院专门设立一个职位,如创业辅导员,专门为开始创业而在创业中遇到困境的人提供政策、企业经营等各方面的帮助,解决具体的问题。可以在城镇的各个区设立一个服务专员,负责向本区内创业者提供服务。这样的服务可以长期进行。

5.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5.1明确培训项目的优势和不足。包括判断项目是否符合学习目标的要求,学习环境的质量状况,及培训成果在创业实践中是否得到了运用。

5.2评价培训项目的内容、日程安排、场地、培训者及使用的资料,看看它们是否有助于学习和培训内容在创业实践中的应用。

5.3明确哪些受训人员从培训中获益最多,哪些人获益最少。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篇3

一、为成长性企业提供服务。根据赣市府办字[2012]24号《2012年市民营经济四项工程建设工作方案》精神,遴选企业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且成长性高的企业加以培育,开展分析诊断活动。我们推荐了17家企业进入市成长企业库,在企业融资、员工培训、分析诊断等方面给予优先推荐。

二、实施能人创业工程。重点是宣传营造创业氛围,落实各项扶持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创业就业热情,让创业者能创业、敢创业、创成业。开展创业辅导,开办创业培训班。7月14日起,由市民营企业管理局、创业大学主办,市民营企业管理局承办的“创业大学2012年市创业培训班”在市委党校成功举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民企业局助理调研员、创业大学副校长出席了开班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

创业培训班聘请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高教研究所副所长、高级讲师、全球职业规划师、创业大学优秀教员,红土地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精纵横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资深咨询顾问、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专家主讲,分别就销售人员专业技能训练、创业之初法律常识和创业及企业管理知识进行了精彩讲演。

为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我局精心组织,制定了规章制度,实行培训考勤,并组建了班委。特别是培训课程采取了引导、互动、影视、交流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学员主动参与性强,学习氛围浓厚。通过培训班这个平台,学员相互交流,在学习的同时又结交新友,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训结束时,进行了优秀学员评选,评选出的30位优秀学员获得了一本创业励志类书籍的奖励。在学员主动要求和参与者下,创建了“创业”QQ群,以方便学员及其他创业人员平时沟通和信息交流。

参加培训的学员有部分民营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个体私营业主、大学毕业生和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务工人员以及开班后慕名前来要求参与听课的其他创业人员近200人。

三、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工程。多年来,创业基地建设得到了本地民营企业主的强烈关注,但由于资金小、行业散,特别是用地紧张,小企业没有办法入园发展。为解决小微企业进园难的问题,促进小微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根据小微企业的发展要求,我市已出台《市小微企业创业园实施方案》。方案出台后,我们首先争取在工业园内选择规划用地,后根据领导要求,我们多次与红都兴实业公司沟通,准备结合二期标准厂房建设,开展相应工作。

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一是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首先在加强政银企沟通,今年三月一日举办了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对接签约仪式,农业发展银行市支行、工商银行责任有限公司支行等9家金融机构和金瑞发制品公司、红都玻纤公司、金和塑业公司、市城市投资发展集团、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新都食品有限公司、金一电缆有限公司、佳华电池()有限公司等32家中小微企业共签约36个项目。本次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活动,银企双方达成融资贷款意向56个企业(项目),融资贷款意向金额178320万元,现场签定贷款意向协议书35份36个项目,占达成意向项目的64.29%,现场签定意向融资金额107890万元,占达成融资贷款意向金额的60.5%,现场签约新增授信金额72150万元,占现场签约意向金额的66.87%。截止9月底,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10.36亿元。其次积极推进设立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引导发展以法人资本、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的商业性担保机构,我们提出在城投集团下设立小微企业担保公司,目前还没有进展。二是培训体系,我们除开展创业培训外,还选送华荣玻纤、金字电线、禄祥实业、中恒建材等21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了市和省级培训。三是服务平台建设,准备依托小微企业创业园服务中心建立一个集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协助入园企业办理开业相关手续、创业服务、为入园企业提供法律、会计、评估、专利、人才培养、战略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指引和服务、政策咨询等综合服务平台。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篇4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引导、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2、工作目标: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就业信息网络作用,依托全市各级劳动、人事、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组织等,鼓励成功创业人士的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创业带动就业的宣传力度。要大力表彰优秀的创业者,树立创业典型。在全市倡导“创业光荣、创业致富、创业改变人生”的理念,营造勇于创业、扶持创业和促进创业的良好氛围。从今年开始,每年至少对XX人进行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培训结业率达90%以上,经培训后的成功创业和雇佣就业达到1500人以上,实现带动就业500人以上。

3、工作重点: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等创业。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我市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有大幅增加,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促进就业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愿意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

二、改善创业环境

1、放宽市场准入。公民和各类组织均可依法自主创业。支持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以及拥有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各类人员申办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经济实体和个体工商户。

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外,所有行业和领域全面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创业人员申办经济实体或个体工商户,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从事新兴行业经营活动的,可以使用政府规范性文件中有关新兴行业的表述作为企业行业或经营范围用语。

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都可以凭本人身份证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办理个人独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鼓励发展一人有限公司。城乡居民参与连锁经营门店的,可持总部出具的相关文件材料,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

鼓励支持兴办外经贸实体企业和外经贸经营组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外贸进出口经营资格登记备案,推行网上登记制度,为创业者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

允许创业人员选择最低出资门槛注册企业,并允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创业人员申办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可自行申报出资数额,出资多少不受限制。

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类公司股东以科技成果出资,经公司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其出资比例可达到注册资本总额的70%。

创业人员申请企业名称登记,可允许其将行政区划放在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之间使用。创业人员经合法授权许可,允许使用授权人的字号或注册商标作为其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字号。

2、放宽经营场所限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以及程序和合同约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经电信主管部门核发许可证并依法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后,鼓励在互联网上开办公司从事经营活动。

三、改善行政管理

1、实行税收优惠。登记失业人员创办企业的,凡符合相关条件,应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有关残疾人就业优惠条件的,应享受现行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延续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在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审批期限延长至XX年底。

2、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凡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交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3、维护创业者合法权益。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对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对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政府部门要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

四、拓宽融资渠道

1、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探索推出适合个人创业、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经营特点的新型融资业务和服务方式。对符合国家政策、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个人创业项目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要创新贷款管理模式,简化信贷流程,扩大贷款支持面。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2、积极探索抵押担保方式创新。金融机构应根据《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完善、配套环境不断改善的趋势,在合法、有效、易变现的前提下,努力拓展抵(质)押担保品的空间,推动抵(质)押担保品由不动产扩展到动产、权益等,促进解决个人创业、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运作方式,适当降低担保基金反担保条件。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根据农村创业的资金需求和经营特点,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模式,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

3、加大小额贷款支持力度。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创业农民自主创业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或其他形式的小额贷款贴息。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可按现行规定掌握,最高不超过5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展期1次。对小额担保贷款(或申请贴息的其他形式小额贷款)不超过5万元的部分,其利息由省、市财政按

8:2的比例,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给予全额贴息,展期或逾期不贴息。

4、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支持力度。对当年新招用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经办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对达不到上述规定条件的,可根据其实际吸纳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数量,按人均2万元的标准合理确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担保贷款利息由省、市财政按8:2的比例,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给予全额贴息,展期或逾期不贴息。

五、推广有效的创业(培训)模式

1、“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英文简称siyb)。采取siyb培训技术标准,由取得siyb师资合格证书的教师授课,使用统一的siyb教材和统一的siyb培训合格证书,采用小班制培训(每个培训班25-30人)方式。对于尚未有创业意愿的人员,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对有创业的想法,但没有实践经验或知识的人员,重点开展创业基本知识培训,帮助明确创业目标,选择创业项目,掌握开办企业的程序、方法和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并由专门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为学员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制定创业计划书,指导其顺利开办企业;对已开办企业的人员,重点开展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改善其经营管理能力,帮助其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

2、“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英文简称ybc)。针对青年创业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构建帮助青年创业的分级培训体系。为创业青年提供一定的无息、无抵押、免担保启动金贷款,安排创业导师对创业青年进行一对一陪伴式3年期辅导,为创业青年提供项目、资金、导师等方面的实际帮助。积极鼓励各地建立青年创业促进会,组建青年创业导师团队,建立青年创业项目库;鼓励各地发动社会力量,设立各种支持创业的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各地建立青年创业园或孵化园,帮助青年创业。

3、“职工创业、就业帮扶行动”。依托全市各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职工创业、就业帮扶行动”。充分发挥现有的就业信息网络作用,实现与相关部门的就业信息联网,资源共享,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积极探索设立担保基金,为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提供担保服务。对有创业愿望、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帮助解决创业中的技术、资金难题。

“巾帼创业、就业服务行动”,依托全市各级妇联“妇女就业服务中心”、“家政服务中心”开展“巾帼创业、就业服务行动”。建立妇女创业就业信息网,通过网上征集妇女创业项目,公示创业项目申请流程,指导妇女填写创业基金申请表、创业计划书,重点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妇女、返乡女农民工和女大学生创业。积极对有创业意愿的妇女开展创业培训,提供项目、资金、导师等方面的援助。

“创办中小企业”,针对创办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健全创办中小企业创业辅导社会化服务网络,为创业者提供政务、创业咨询、融资担保、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后勤保障等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服务。开展创办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培训,建设高素质的中小企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开展产业政策、工商、税务、财务等相关知识培训,提升其自主创业能力。

六、加强组织领导

1、强化政府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促进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就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推广经验典型,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各县(市、区)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相关扶持政策,在组织领导、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积极探索,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

2、完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发挥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劳动保障、发改、经贸、教育、财政、人事、外经贸、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研究制定和实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并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各地要把优化创业环境、完善落实创业政策以及提高创业培训效果、创业服务质量、创业初始成功率、创业稳定率、创业带动就业率等作为衡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主要工作指标,列入当地就业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3、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利用各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想创业、敢创业和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大力表彰优秀的创业者和为社会作出项献的企业家,树立创业典型,真正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积极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对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

八、实施步骤

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利用5年时间,开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新局面。

第一阶段:用2年时间,抓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者意识,营造人人积极报名参加创业培训的氛围。

1、强化培训力度。在去年开展创业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社会各类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发挥各培训机构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有条件的要组织各院校和培训机构,整合培训资源,逐步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探索一条创业培训新路。

2、提高培训质量。从加强机构管理、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后续服务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创业培训质量。各地各级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选派有专业知识、有能力担任创业培训教学的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师资培训班。要加强培训班的教学管理,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保证参训学员到课率,规范培训质量。目前市级已建立一支有能力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队伍,我们还要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开展示范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队伍的素质。把我市的创业培训,办成以抓培训质量为特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争创全省培训质量第一。

第二阶段:用2年时间,抓后续服务,营造优化自主创业的环境。

1、建立“六位一体”创业服务体系。围绕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创业化、跟踪扶持六个方面的内容,建立“六位一体”的创业帮扶机制。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城乡创业者提供优质便捷服务,帮助自主创业人员用足用好优惠政策,规避经营风险,改善经营状况,提高创业成功率和稳定创业率。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

2、推介创业项目。建立政府支持并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评估和推介制度。各地应积极采取政府开发、社会征集、个人提供、有偿设计等多种形式进行项目采集,开发一批有市场前景,特别是社区服务业方面的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实行微机数据库管理,定期给创业者,

提高项目成功转化率。

3、提供用工服务。为创业者、新创办企业及其所吸纳的员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指导创业企业结合生产经营需要,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做好职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组织各类培训机构按照用工需求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创业企业提供合适人才。对符合条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去新创办企业工作,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规模。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篇5

[关键词]云经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9-0123-03

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在促进就业和保障民生方面也发挥了长期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云经济时代以来,信息资源大量共享,企业竞争增强,中小企业由于资源有限、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较低,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落后的管理观念以及管理方式致使中小企业人员稳定性较差,员工素质较低等,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发展。在新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应该适应环境变化,积极摸索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重视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作用,积极主动研究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本文正是基于此探讨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1相关概念界定

1.1云经济的含义

云经济的提出是云计算技术发展的结果,云计算指的是通过网络取得所需要的资源,这些资源能够满足人们需要,易于共享,随时获得。伴随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云经济的产生。云经济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各个部门获得资源成本较低、资源易于共享以及效率提高。二是云计算的发展使得各个行业的云服务更加专业化、商品化,催生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1.2云经济的特点

(1)减少资本性支出实现成本节约。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共享方便,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从云端共享资源,大大减少资本投入,同时云计算简化了计算机系统的专业复杂性,降低其维护的难度,为企业带来资金成本降低。通过网络获得资源,大大减少了用户获得资源的时间,提高企业效率。云经济给社会带来了规模效应跟效率的提升。

(2)实现商业模式变革。云计算使资源商品化、云服务专业化、行业化等方式,云计算将广泛地应用于政府、金融、电信、能源、教育、科研、物流、交通、制造、民生等各个方面,促进原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催生更多全新的服务模式、应用场景。

1.3中小企业界定

中小企业是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对企业规模做了界定,指规模较小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主要的划分标准是从业人员、营业收入。我国2011年6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对各行业制定了划分标准。

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

2.1缺乏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其完善与否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能够保障组织所需的人力资源,完善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可以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后补人才,为岗位空缺提供补充,能够提高人员配置和使用效率,实现人尽其才,才尽所用,避免盲目引进人员与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达到优化人才队伍的作用。中小企业由于员工数量少、生产规模较小、缺乏技术竞争力,往往更加重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相比对人力的重视,中小企业更加看重物质资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严重欠缺,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层次单一、文化素质较低、人员竞争力水平低。中小企业内部人员稳定性差、人员流动性较大,后备人才严重不足,严重阻碍中小企业长期发展。招聘缺乏计划性,致使招聘工作具有盲目性,招聘程序缺乏科学性,招聘的后补人才能力不足。中小企业缺乏与企业本身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发展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前瞻性,制约了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2.2中小企业员工缺乏系统培训

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途径。科学系统的培训能发挥激励作用,增强员工动力。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更加重视降低成本,没有意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往往目光短浅,更加倾向于经济利益的追求,对人才只是短期消费,缺乏对企业员工的长期培养和系统培训。中小企业缺乏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训制度,大部分员工尤其是新进员工,往往没有经过岗前培训直接上岗,由于缺乏技术指导,给企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即使培训,为了降低成本,培训内容单一,单纯重理论讲解,缺乏实际操作,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中小企业对于员工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严重不足,员工职业晋升体制也匮乏,造成大部分员工激励不足,缺乏动力,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人员流失严重。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管理人员单一,一人担任数职,资源短缺,成本有限,往往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无法科学指导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

2.3薪酬制度与员工评估体制不完善

激励是促进企业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努力的一种关键手段。激励的手段有物质激励以及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现代企业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激励手段。薪酬是最基本的物质激励。薪酬是对员工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一种奖励,其多少体现出员工的价值,员工从获得的薪酬中获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以及企业的归属感。员工只有认为自己获得的薪酬跟自身做出的贡献匹配,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否则只会使员工对工作产生倦怠,影响企业业绩。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往往缺乏科学完整的薪酬结构体系,员工薪酬层次单一,没有按照一定的标准设置薪酬等级,例如学历、岗位要求、专业技术等。员工薪酬设置较为随意,薪酬增长缓慢。除此以外,中小企业对员工的社会保障也严重欠缺,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给其员工上足保险,及时参加保险,起点也比较低,使得中小企业员工没有足够的保障,致使员工流动性很大。同时,完善的薪酬制度依赖于科学、合理、公平的员工评估体系。能够公正地对员工绩效做出评价,才能准确地为员工设定工资等级做出合理的评判。我国中小企业缺乏一套完善的员工绩效评估系统,难以保证公平,挫伤员工积极性,难以长期留住人才。

2.4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首先,在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在家族企业中往往实行个人专权的家长式管理模式,集权严重,没有做到适当分权。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不可能是各个专业领域的专业人才,致使中小企业往往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统一、长远的管理。我国中小家族企业缺乏对其员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大部分管理者依靠亲情管理、人情管理,同时也没有为其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酬、社会保障、晋升空间以及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致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混乱。其次,中小企业由于资源有限,很多管理者把成本节约以及利润最大化作为其追求的最大目标,往往忽视了人才的重要性。许多中小企业缺乏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的意识。中小企业内部的员工大多文化水平较低、专业能力较差,未接受过系统培训,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再次大多中小企业缺少对员工创新的培养意识。创新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源泉,企业的文化建设往往可以促进员工创新,而中小企业往往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阻碍了员工创新,同时也无法形成企业长期良性发展。

3云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对策3.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创新

在云经济背景下,信息更新速度快,大部分信息实现共享,企业的竞争已转变为人才、创新的竞争。我国中小企业应该摒弃传统的人才观念,更加重视人才的能力,对员工定期进行培训,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重视对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在实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善于运用专业人员,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云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中小企业只重视大批量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是目前市场竞争的重点,个性化的生产关键在于企业创新。中小企业应该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尤其是创新文化氛围的创建。实现企业内部人人具有创新意识,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由于云经济条件下,网络技术发达,中小企业应该优化招聘程序,实行网上统一招聘,规范招聘标准,充分利用网络招聘科研创新人才。重视创新人才合作,充分利用计算机办公系统的便利性,广泛与优秀的科研创新人才保持密切联系,许多非本单位的创新人才,通过网络共享平台,也可以成为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中小企业要把眼光放长远,树立新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观,聚集一切人才优势,结合外部人才资源,为企业谋求长远发展。

3.2中小企业文化创新

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云经济环境下,大量的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给新形势下的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场需求呈现多样以及专业个性化,由于中小企业技术能力以及资源有限,要求中小企业之间必须加强合作,共同谋求利益。企业员工要具有合作、共赢共享的意识。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观念的影响意义重大。中小企业长期忽视企业文化的创建,导致内部员工目标不统一,无法与企业共同前进,呈现散乱现象。在新形势下,首先,中小企业应该创建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在员工招聘时,考评招聘对象的价值观,选择那些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员工进入企业。其次,中小企业应该对其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宣传教育培训,尤其是对新入职员工的岗前培训加入企业文化教育。向员工宣传企业的企业文化,使员工真正理解并且能够指导于自己工作实践,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一致,让员工获得企业认同感跟归属感。最后,中小企业应该把企业文化贯穿到绩效考核中,绩效考核是一个评估反馈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激励的过程,符合企业文化的行为绩效考核等级层次高,这同时更加强化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3.3创新员工培训方式

云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增强,人才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中小企业应该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可以使员工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水平,使员工能够时刻跟随企业以及科技的发展,能够适应新的岗位任务,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员工参与培训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首先,中小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知识方面的培训,知识是员工最基本的能力,企业应该使员工随时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云经济条件下运用非常广泛,中小企业更应该对其员工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在知识培训方面更加应该重视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中小企业更加重视实际动手能力。其次,中小企业应该对其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使员工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能够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在中小企业可以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最后,中小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员工的精神文化培训,将企业自身创建的企业文化以培训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强化教育,使员工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为员工创建一个可以安心工作,能够激发创新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员工积极乐观工作,与企业目标高度融合。

3.4创新激励机制

激励对于使组织员工保持活力、积极、乐观具有核心作用,科学的激励机制能够使企业保持创新动力。云经济背景下,科技发展迅速,企业人力资源也逐渐高素质化,中小企业的员工已经跟过去有了很大区别,企业的激励方式也应该随之进行创新。过去,中小企业单纯重视物质激励,激励手段比较单一,实施激励时也没有区分激励对象。在新环境下,中小企业应该在创新物质激励方式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激励。在对其员工进行物质激励时,要在保证基本物质奖励的同时,在企业效益良好时,给予员工奖金奖励以及假期奖励。即使在企业状况不好时,也要保持基本物质奖励的及时性,否则使员工对企业缺乏信任,造成人员流失。另外,在确定基本物质奖励与奖金等级时,要区别激励对象,按照标准划分等级,合理确定等级差,以达到激励公平,真正发挥激励效果。在物质奖励以外,中小企业应该重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目前,中小企业员工素质提高,更加年轻化,也更加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中小企业应该在物质奖励以外,给员工颁发荣誉称号等,给员工精神鼓励。再者中小企业也可以借鉴国外或者大企业经验,采取员工持股、员工分红等激励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切实结合起来,达到激励效果。

参考文献:

[1]魏海英.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D].天津大学,2011(10).

[2]张雪荣.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4).

[3]孙志伟.it时代中国云经济的发展[J].未来与发展,2012(10).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篇6

2016调查报告模板一:

近几年,随着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区农村劳动力也出现了大量外出现象,农村土地弃耕荒芜面积日渐加大,农业经济收入比重下降,农业生产潜力逐渐丧失,后继农业技术人才匮乏,农村青年务农意识淡化和劳动力老化,这些因素已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不利于今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青年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的懂科技、善经营、能从事农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农业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

(一)农村青年外出多,农业产能日渐乏力

**区辖34个镇(办),总人口101.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9万人,占总人口的78%,属典型的农业大县。据调查综合统计,全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38.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17.15万人。其中:外出打工人数达**.5万余人,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84.5%,形成了以主要青壮劳动力务工挣钱的格局,传统的农业主导地位大大削弱。20**年底区统计局全面统计粮食播种面积为54260公顷,比2005年80773公顷降了265**公顷,近六年间减少32.8%。农户牧业畜禽存栏数量逐年大幅下降,从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人均出售肉猪及猪肉总重量2.46公斤,比2005年同期减少83.5%。农牧业比较经济效益过于低下,第一产业收入272.6元与2005年818元同比下降66.7%。大部分的农户完全放弃土地经营,或是只经营小块土地,满足自食自用,致使可供出售的农产品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农户吃粮吃肉吃菜完全依靠购买。劳动力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农业劳动力减少,必然导致农业产能的下降。

(二)农村青年务农少,明天耕地无人种

**区由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0.6亩,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大部乡村农民全靠肩扛背驮进行传统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单一,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业收入低,农村年青人多数根本不愿再吃父辈这样的苦。从初中、高中、大中专以上毕业生调查,农村青年都想跳出农门做城里人,不愿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很普遍。特别是初中毕业生都早早打算外出打工或从事其它劳动,对农业发展无信心。多数家长也不主张孩子从事农业生产,形成如今农业基本上为老人、妇女和儿童。明天耕地无人种,这种情况无不叫人担忧。

(三)政府培训机会多,农业技术培训少

教育、农业、劳动和扶贫等部门实施的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雨露计划等多项目的培训系统,无论劳动力转移培训还是农业培训,长期和短期都在并进,减免措施也相应配套。但参加过技能培训的人数很少。目前,以外出务工培训为主,农业培训辅之。劳动力监测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从业劳动力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9%,其中只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2.2%,较高学历的和学农专业农村青年务农就更少。据培训部门综合调查统计,全区每年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不到1万人,只占全区农村劳动力40万人的0.25%。如果不尽快加强对农村青年培训,既是对现有农业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又错过了提高农村青年整体素质的最佳时机。

(四)农业基础条件差,农村青年创业难

**区20**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农民人均总收入5358元,其中:人均纯收入4537元,属于全省比较贫困县区。农业人均收入526元,占农民人均总收人9.8%。现有871个村中,村无经费积累、村委会无办公楼、村无专业技术人员的三无情况的村委会,要占三分之二以上。据三季度在龙潭、王山、新丰、官家等多村调查,村委会正常开支十分困难,必要组织活动受限,大部分村就连村干部开会议事活动,一般都需要占用学校校舍,或者直接在村干部家中进行。农业培训、技能学习更是困难多。即使有的村委会有办公地、有图书室、配有一到两台电脑设备,多数上不了网,都成了摆设。多数年青人在农村感到信息闭塞,对先进的农业技术掌握研究渠道窄,错过多种学习机会。尽管可以参加中长期培训,但本地主导产业不明显,参与受训人,学用不能结合,导致农业培训没有吸引力。加之一部分村干部对本村经济发展和主导产业缩手缩脚,思想保守,长远认识不足,不重视本村长远经济发展和青年创业培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展慢,一定程度阻遏了农村青年在农业创业。发展现代农业,前期工程资金启动量大,少则上几万元,多则上百万,自筹资金缺乏,种种困扰让农村青年即便是有心创业,也无力投入,制约了农业项目发展上档次、上规模。

二、产生原因

(一)外出打工对农村青年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本地产业吸收的劳动力十分有限。政府也鼓励富裕劳动力外出,**、**、**等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大大的吸引了农村劳动力的走向。外出从业参与面广,资金获得直接等特点,优于农业的经济收入。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年**区外出打工人均总收入达16418元,全区外出打工总收入23亿元左右。如此可观的收入,对改善生活条件,解决子女就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两年本地非农务工也开始走强,农村建筑增多,不外出的青壮年每天也能最低挣到100元到**0元收入,眼前利益驱使,务工好于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萎缩成为必然。

(二)传统农业制约农村青年发展

**区山多地不平,农户土地分散,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水利建设损毁复修任务大,大型农业机械进不了地,传统的耕作方式无法改变,要扩大农业生产靠劳力和技术,而劳力和技术缺乏又制约了发展。现有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涨,产品价格波动大,经济效益低位徘徊,农业投资风险依然很大,导致农民不愿在土地上多投入。目前,支撑的农业的是低文化、低技能、低体能三低人员。全区38.2万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22.9万人,占60%;高中文化程度的9.54万人,占24.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5.72万人,占**.9%。大量低素质人员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农业产业无条件,特色产业不明显。由于多数村缺乏帮扶措施和必要的财力支持,农村青年普遍深感农业创业难。

(三)农业技术培训对接错位

一方面是来自农业专业学校困扰。五年前,**区两所专业职中,大同新建职中开设了以蚕茧、食用菌种植、养鸡猪等农业为主专业;新安职中也有固定的以农业为主相关的经济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如今为了市场需要和生存发展,承接了政府以外出为目的多项长短期培训任务,农学环境转变,学农生源锐减,学校对农村技能培训专业设置单一化,所以农业培训科目相应调减,甚至无法开设农业科目班。就连区农广校也面临办学困难,七月中旬区农业局在招生关键时期抽调十八名干部,分片包干,由局领导带队用一周时间分赴乡镇办督促落实招生任务。另一方面参加培训人员积极性不高。农村贫困落后,大多数青年对现代化农业发展缺乏认识,选择学习专业随意,加之对免费教育无心里压力、无紧迫感,学员有想学就学,不学就走,学员流失率高达15%。加之农村青年往返学校和家庭之间,一些交通费、生活费用等开支加重了家庭负担,也造成家庭对培训的不支持。由于学员减少,相应专业学校面临对任务完成和获得国家不同类型的补助减少,形成了学校资金紧张的压力,特别是农业人才招生更难,政府陷入一头热怪圈。

(四)农业培训部门之间未形成合力

近年来,职中、农广校教育专业学校,以及劳动、扶贫、科技、妇联、共青团等部门有比较系统的培训项目,相应的都组织过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但在市场经济转型中,都以外出培训为主,更有多数部门对农村以几小时或一两天时间的简单培训而为之,对其农村青年在农业发展问题上培训力度明显不够。其次,各部门虽然都有专项培训资金、场地、师资队伍,但在扶持政策、资金划拨方式和培训计划、目的上却不尽相同,各自为政、各自为营,不能相互协调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极易形成培训内容和对象的重复,浪费有限的培训资源,造成培训目标脱节、影响培训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未能调动社会参与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对策建议

(一)重视农业人才优先规划,建立青年人力资源信息库

区镇村三级政府,要统一联手,对村中现有40岁以下农村青年和初、高中返乡毕业生,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摸底,充分掌握青年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组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信息库。按不同对象、不同年龄段、根据本人意愿和村镇产业,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主动规划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类型、时间和标准。大力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农民劳动者。认真做好以外出培训为主到农业技能培训为主的转变;要根据本地产业发展情况,由以短期培训为主到与中长期培训并举的转变;由以现有劳动力技能培训为主到与新增劳动力教育并重的转变。增强学农热情,鼓励接受现代农业培训政策,为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农业打好基础。

(二)搭建农业发展平台,改善农村青年创业环境

一是整合领导机构,成立一个专门负责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工作办公室。专业机构与部门联手,统一组织联动,做到统一计划,统一管理。镇级设立农业**0工作站,做到农业技术困难有人管,电话咨询有人接,培训认证有人抓。二是完善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投入机制。在国家和地方现有政策资源的基础上,着力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对职中、农广校的农业培训资金投入,采取奖、贷、助、补、减、免等多种方式给予特殊支持,特别是对初中、高中毕业后的返乡学生进行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实施分片包干办法,北部区域乡镇农业培训到新建职中,南部区域乡镇农业培训到新安职中进行培训,减少交通费用。实施毕业实名报账制,制定培训等级补贴,学员经初、中、高级培训结业后,培训机构凭项目合同书、到乡财政部门报账领款。对交通较远贫困生,免培训费补贴外,报销一定的车旅费用;对青年到见习基地或到创业实训基地实训的,给予见习或实训补贴;大力鼓励和发展社会力量,多途径开展农业技能办学,方便农民接受培训;积极争取企业、院校与乡村培训对接,给予相应的税费减免和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结合本镇村主导产业,同步建立一批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园区,开办青年农场,筑巢引凤。加快创办经济合作组织、农业合作社,培育青年农业科技示范村、示范户步伐,扩大农村青年创业环境。四是落实完善农村青年小额贷款助力资金和优惠政策。对农村青年向农业园区和规模化发展创业者,采取乡镇推荐,财政为农业青年提供必要担保,信用社顺畅对接的便利贷款直接通道。凡是接受农业各种培训后,在农村产业发展中可优先享受支农优惠政策。五是建立网络通道。利用村部活动室,积极开通网络服务,运用计算机网络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跟踪服务和指导,及时解决农村青年创业中生产问题、营销困难,为农村青年创造生产服务环境,使农业增值增效。

(三)选好突破口,重点培养一批农业带头人

一是每村优先重点培养5-10人农业规模带头人。根据该村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帮助青年围绕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林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造就一批如粮食种植、大绷设施蔬菜栽培、果树栽培、苗浦花卉种植、食用菌种植、家禽,家畜,水产特色规模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机耕种、农艺工、绿化工等方面的专业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增强引领作用。其次对现有农村青年生产经营能人、农村致富带头人挖掘,协调荒芜耕地快速向他们流转,支持鼓励他们做大做强,拓宽辅助劳力更好的投入农业生产。动员支持农村外出青年返乡创业,借鉴吸收外省外县农业先进成熟经验和技术,建设家园,做到村村都有农业经济致富带头人。再者对新生劳动力(即未能升入高中和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直接由各镇办推荐到农业培训机构接受高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大中专学历证书教育、使他们具备高素质农业后备人才。

(四)创新培训方式,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一是以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区农广校)作为总输扭,利用职中、农业部门培训中心现有基地优势,向乡村延伸,向基层加强,设点挂项,打造农民学习加油站。二是支持帮助每村创办农民夜校培训班,利用农闲、晚间定期开设各种培训班。利用农家书屋、教学光盘,方便农民就近学习,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农业部门对其培训班开展定期认证工作,提高参与度和培训率。三是认真实施送技能下乡培训工程。增加经费,组织农业专家教授到农村讲课,传授科技知识,到现场为村民答疑解难。邀请农村产业起步早,有一定经验的致富能手,采用田间地头、院坝培训、示范性教学。四是保证培训时间,提高培训效果。农业实用技术学时保证10天以上;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总学时保证2个月;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学时保证1个月。力争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

2016调查报告模板二:

中小企业是我们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缺乏品牌意识。中小企业要得到进一步长足的发展,必须走出思想误区,树立品牌意识。本人结合质监基层工作经验,浅谈我们县中小企业的品牌现状及做好品牌建设的策略建议。

一、我县中小企业品牌发展的现状

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企业品牌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所体现的质量,品牌所具有的附加价值,成为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原因。关于品牌建设,我们县中小企业中一直存在着很多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其导致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忽略和曲解了品牌建设。

(一)品牌意识淡漠。中小企业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弱,管理理水平落后,导致其工作重心放在产品经营上,主要考虑产品销量的提高,忽略了品牌创立和经营。而认为中小企业完全没必要也没这个能力进行品牌建设,维持现状就好,没有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品牌定位模糊。我们县中小企业的品牌意识薄弱,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中小企业即使已有自己的品牌,但都不能准确找出与其他企业有差异的目标市场,在进行品牌定位时,不能定位出个性化、差异化的品牌。品牌定位的本质就是围绕着消费者最愿意接受的品牌要素去进行定位并传播。其中对品牌的消费者市场的定位是最关键的地方。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清晰的品牌定位战略,导致了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很低。

(三)缺乏企业品牌的管理人才。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中小企业品牌的管理就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与实际运作中的一大问题。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少中小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及新产品的开发上。对于品牌的建设毫无经验,这就是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一大难题。

(四)忽略了品牌产品的质量。质量是品牌的根本,是品牌的立足点。众所周知,世界名牌无一不品质过硬。而很多中小企业却认为做品牌就是做销量,只要销量提升了,品牌自然也会提升。因此,在公司的营销计划中常把产品销量放在第一位。

(五)品牌策略运用不当。很多的中小企业都误认为建立品牌的途径就是加入大量的广告投入,进行媒体轰炸,且进行频繁的促销活动。实际上广告的作用只是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而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是品牌联想。联想的集合具有较高的资产价值,联想通常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购买的理由。

(六)品牌缺乏核心价值。品牌是一个复杂的识别系统,真正的品牌化就在于创建出具有内涵和深度的品牌,让品牌的核心价值得以体现,并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同,这样的品牌才能持久。

(七)品牌缺乏创新。品牌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企业若想保持自己的品牌魅力,就必须在营销方式、产品、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若企业不注重品牌创新,品牌建设就注定以失败告终。

(八)品牌传播方式单一。品牌的塑造离不开广告传播,但如果过高地依赖广告,甚至把广告当作建设品牌的唯一手段,便是典型的品牌建设误区。其实一个成功的品牌不仅体需要一个响亮的名称,还需要优越的产品包装、性能和分销渠道,只有通过这些优越性才能使品牌的核心价值得以体现。广告只是品牌传播中的环节之一,并不能给予品牌长久的生命力,也不能建立长久的消费者忠诚。

二、我县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品牌意识。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对产品安全的要求及自身品位越来越明确。他们关心产品的使用功能,更关心产品的品牌,并希望所购买的产品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大的附加价值。品牌最能体现产品差的异化,也是高额利润的来源,同时又是企业持续竞争的经营核心。好的品牌有助于在消费者中形成很高的知名度和忠诚度,有助于企业拓展新产品的销售。因此中小企业不能忽视品牌建设,应该建立自有品牌,维持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二)品牌定位要准确、清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果想让消费者容易辨别和认识自己的品牌,那么品牌的定位一定要和产品的个性概念相结合。当我们看到某种品牌产品时,会对该品牌产生联想,包括企业口号、经营范围、产品色彩、产品类型等,其中品牌个性是很重要的一点。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塑造品牌时必须注意品牌个性的定位。品牌定位针对的是产品的品牌,核心是打造品牌价值。

(三)培养品牌建设人才队伍。人才的缺乏,是导致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无法推进的最主要的因素。因此,中小企业应通过良好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大批优秀的人才共同建设企业品牌,并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推进品牌的建设。

(四)重视品牌质量。消费者最初的品牌体验是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创名牌的根本,是使顾客产生信任感和追随度的最直接原因,是稳定品牌的根基。许多消费者青睐名牌,甚至不惜以高价购买,主要就是由于名牌过硬的质量使消费者产生了信任感和追随度。质量作为品牌的基础和本质,会影响品牌的生存和发展。质量是中小企业创名牌的根本。现代企业都应该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以优质取胜。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加紧积累品牌资产。只有质量有保证,消费者才会忠于品牌。

(五)确立适合自己的品牌战略。品牌战略是中小企业品牌经营的纲领,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死存亡问题,是中小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适当的品牌战略会使企业的品牌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种品牌战略各有利弊,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权衡利弊,确定合适的品牌战略。

(六)维护品牌核心价值。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使消费者明确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个性与利益点,是促使消费者认同、喜欢以至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核心价值是品牌的最终追求,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都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而展开,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的体现,并完善和强化品牌核心价值,不会被周围的一切所干扰,久而久之,核心价值就会在消费者大脑中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对消费者最有感染力的内涵。

(七)重视品牌创新,培养顾客忠诚度。创新是企业的利润之源、谋求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小企业应该增加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投入研发资金,不断地对技术和产品进行创新。赋予老品牌新的内含,展现老品牌新的生机,将会使消费者从中感受到企业为满足其需求所付出的努力,进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提高品牌美誉度。在品牌产品的宣传、营销还有促销上,企业要做到既吸引消费者,又考虑到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充分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在品牌建设中,不断地创新才能实现差异化,保持品牌形象的个性化,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篇7

培训工作遵循的原则是:

1.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发展。以继续举办和规范培训为重点,带动和推进各类适应性短期培训、经常性的职业培训的全面开展;以国有重点骨干企业职工培训为基础,带动中小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企业员工培训;坚持以提高能力为目的,注重素质的全面培养。

2.从严治学,确保培训质量。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体系,从严治学,加强管理,选择有资质的培训院校,强化培训措施保证,加强培训效果跟踪。要根据企业和培训对象需求,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培训质量。3.深化改革,加快培训创新。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注重培训制度的完善与更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管理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手段等方面不断增强创新意识,积极探索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培训机制。二、培训任务和要求(一)充分发挥培训中心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适应性短期培训。

1.每年要集中力量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与世界贸易组织基本规则的培训。举办高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班,使广大企业特别是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的负责同志充分了解和掌握《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基本规则的内涵、我国的承诺和应对措施,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尽快与国际经济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做好基础工作。

2.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资本运营、市场营销等适应性短期培训,认真贯彻财政部《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1]325号),并组织好培训工作。着眼于21世纪发展要求,广泛开展金融、科技、财税、法律知识以及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知识经济等内容的适应性短期培训。 (二)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重点抓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要突出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在坚持原有培训内容的基础上,还要补充国际商务、跨国经营、企业发展策略、企业发展目标与企业重组、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内容,强化案例教学,改进培训形式和方法,更新和完善培训手段。要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轮训。积极探索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组织方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短期培训。选择部分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主要经营者参加由县党校和市、县相关部分组织的培训。(三)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培训。

自主培训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应根据全区有关培训的规定和要求,结合自身管理和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培训院校,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和形式,自主确定培训对象,自主安排培训时间,并在经费上给予保证。规范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提高培训质量。三、政策和措施(一)逐步建立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制度

逐步建立上岗资格证书制度。要制定人员的素质标准,建立适合考培分离的考试中心及题库。人员参加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纳入人才市场的测评、推荐范围,作为其任职、上岗的必备条件之一。

完善定期轮训制度。“十五”期间,全区机关干部、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每人累计参加业务管理培训期间应不少于3个月;技术工作每年参加脱产的各种适应性短期培训时间应不少于7天;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要求,可参加全区组织的业务培训。

(二)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十五”期间,培训基地建设要坚持深化改革、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方针。坚持突出重点、分级管理的原则,抓好开发区培训中心和企业职工培训基地建设;没有条件建设培训基地的企业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员工培训。开发区培训基地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行优胜劣汰。到“十一五”期间,全区要建立起以企业为基础,开发区培训中心为重点,各级管理干部学院和职工培训学校为依托,形成全方位的培训网络体系。

培训内容要体现时代特色,注重吸收世界管理前沿的理论和方法,并符合企业发展需要。要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积极开展和开发案例教学,组建企业管理案例库。要借鉴、消化、吸收一批最新的国际化企业管理培训成果。 (三)保证和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全区管理人员和企业技术工人培训经费要纳入全区财政预算,并随国民经济增长逐年有所增加。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在保证企业职工培训经费不少于工资总额1.5%的基础上,各地、各部门应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要进一步拓宽企业人员培训经费的来源,广开渠道,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和海外人士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事业。四、组织与分工全区机关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作培训工作由开发区办公室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级实施、分工负责的原则。开发区办公室负责全区机关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方针政策、规划的编制;指导培训计划的实施;统一监制培训证书;宣传、推广和检查全区培训工作。区直各部门负责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联系专业人员培训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全区组织、人事、教育、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搞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前郭尔罗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篇8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人才的重要性相比传统的信息、资本、技术的重要地位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人才作为一种资本,以人为本的理念甚至成为了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那么,提升员工素质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那些意义呢?

一、提高员工素质可以增进个人技能。提升员工素质通常以岗前技能培训、户外拓展、学习讲座等形式展开,这样的途径最常见也最有效,可以让一个新的员工了解到更多的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员工迅速掌握企业相关的必需技能,这不仅可以促使员工更快的融入到企业组织中去,还可以让员工掌握一门新的技能,增强自身成就感,增进对企业的认同感。

二、提高员工素质可以增进企业效益。在构建企业团队中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就是: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句话足见团队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团队的不可或缺性体现在他是以一个组织的形式展开日常活动为公司创造效益的,而团队的灵魂在于它的凝聚力。团队由单个的员工构成,提高员工素质,不仅可以让个人技能得到增加,同时,也可以充实强化整个团队的力量,使团队的凝聚力得到加强,形成一股合力,为企业创造价值,使企业效益得到提升。

当前企业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不重视培训工作。当前很多企业对于培训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对员工进行培训仅仅是过场,有形式无效果,这样的培训自然难以收到实效,培训更加难以开展。对已有的培训缺少严格的培训考评制度,对于经常无故缺课的员工也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有时候,因为培训内容过于单一、简单,让学员感到单调无趣,企业看到员工对培训兴趣乏乏,便以为培训对员工可有可无。在民营企业甚至存在着“培训浪费论”的说法,认为人才是过剩的,没必要进行规范的培训,人才市场可以供应充足的人才,这些现象在广大中小型企业中尤为突出。

二、培训工作不规范。培训工作不规范也是企业培训工作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培训计划,特别是在一些民营小企业中,培训的时间安排有很大随意性,没有相应的培训制度来保证培训工作的严格开展,在遇到时间冲突时,企业的培训工作首先被搁置。第二,培训内容过于单一,脱离实际。这一问题也较为普遍,由于对员工采取单一的授课形式,没有深入结合到自身企业存在的问题,没有联系实际,缺乏深度,导致培训工作难见实效。

三、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有些企业对于开展培训工作较为积极,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开展员工培训,并对培训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但是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估却无计可施。这就无法对前期的投入和培训的结果有一个客观的、量化的认识。这就是缺乏培训效果评估的结果,这一现象在一些行业中普遍存在。直接导致培训工作有始无终,打击了培训工作的积极性。

创新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完整的员工培训工作体系。企业培训就是让员工通过专门的学习让他们的认知、技能得到提高,最大限度的开发员工的技能、积极性,从而让员工充分展现他们的才华。这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个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因此,企业有必要依据当前的企业情况和近期的企业活动制定出科学可行的体系标准,比如前期的培训需求、培训意愿、培训方式、培训后的考核评估等,对其进行全面的规范说明,并有相应的制度来支持,让每一步落到实处,这样的培训才会收到实效。

二、创新培训方法。创新培训方法对于激励员工参加培训具有明显的效果。传统的培训是课堂上老师―学生式的培训,授课形式单一,缺少互动,课堂氛围较淡,员工提不起兴趣,创新培训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比如采用户外拓展式的培训,不仅能寓教于乐,而且员工参与度较高,可以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类似的创新方法还有体验式的培训方法,比如开展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等以此形式开展培训可以让员工在不同的角色中体验不同的思维模式,有助于员工发散性思维的塑造。

三、创新培训评估。培训评估主要是对培训后的成果进行检验,以考察员工在培训中的收获和培训过程的一些问题。培训评估发挥着学期末考试的作用,通过量化的指标来考察不同员工的学习状态,培训前和培训后的区别,对于进一步改善培训方法,完善培训机制有积极意义。因此,培训评估重在制定出具有可对比性的量化指标,对员工进行量化考核。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篇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强化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全市中小企业的创立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二、基本条件

服务平台一般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拥有独立的工作场所及与所提供服务相适应的条件和设施;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服务人员的比例不低于50%;具有较强的专业服务和组织社会资源能力;管理制度健全,经营行为规范。

三、培训目标

到2012年底,全市基本建成功能完善、管理规范、布局合理、服务高效的中小企业人员培训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培训中小企业人员5万人,中小企业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四、培训对象和内容

中小企业的培训对象为中小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员工。

1、中小企业经营者培训: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创新能力、经营能力、扩展能力、管理水平为目标,以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创业能力、法律政策、道德修养为内容,通过集中授课、案例剖析、考察观摩、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为企业经营者开展创业培训,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提高受培训者的创业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培育一批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队伍。

2、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员工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技术知识、岗位技能为目标,结合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项目引进和产业升级对职工技能水平的要求,通过深入企业集中办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为中小企业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加快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努力培育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职工队伍,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

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和安全规程,对安全生产岗位的特殊工种,锅炉等压力容器、危爆物品管理运输、高空高危操作以及电梯操作等特种作业人员,分别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培训,切实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五、培训组织

中小企业人员培训以企业自主培训为主体,相关部门积极参与,按照分头运作、整体推进、各计其功的原则,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效果。

1、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全市现有56家创业培训定点机构、55家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对中小企业人员进行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所需资金从人社部门的专项资金中列支。

2、市中小企业促进局。负责按照“条件公开、自愿申请、择优认定、社会公示”的原则,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在市级认定5个、县市区各至少认定1个信誉度较高、师资力量雄厚、成效突出的中小企业人员定点培训机构,对中小企业人员进行各类培训,所需资金由市中小企业促进局从专项资金中列支。

3、市教育局。负责组织所属各类职业教育机构,通过政府信息平台、企业信息平台,及时掌握中小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和技术供给需求,以短训班、专题研修班为主要培训形式,就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关键问题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共性问题专题办班,对中小企业主和管理层人员进行培训,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职业素质培训。在双方意愿的基础上,建立中小企业与职业院校技术合作制度,由职业学院选派一批既有理论、又懂技术的专业教师,到中小企业担任技术顾问,并组织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参观实习,积极引导技术人才、技术工人向中小企业流动。同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主和管理人员接受更高层次、更专业化的继续教育,真正使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管理素质。培训所需资金由市县两级财政专项列支。

4、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在驻咸大中型企业中创选、命名一批培训对口单位,和中小企业建立人员培训对口协作关系,定期和中小企业促进局联合组织中小企业人员到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对流、挂职锻炼。

5、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对中小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资格培训考核发证;负责涉及职业病危害企业职业卫生监管人员培训,实现依法持证上岗。

6、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对锅炉等压力容器、电梯操作及检修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实现持证上岗,规范操作,安全生产。

7、各中小企业。要适应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依托企业职工培训机构为企业员工进行自主培训,所需资金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8、鼓励中小企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人员的技能鉴定工作,对经鉴定合格的,由人社部门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9、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中小企业促进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组建市级中小企业人员培训专家咨询团,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培训咨询服务。具体工作由市中小企业局负责,各相关单位积极配合。

六、措施要求

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建立中小企业人员培训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对中小企业各类人员的培训,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要把做好中小企业人员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平台建设,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市中小企业促进局、人社局、教育局、工信委、安监局、质监局要按照本《意见》要求,制定本部门的《实施方案》,市中小企业促进局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

二要建立制度,认真培训。市人社局、教育局、中小企业促进局、工信委、安监局、质监局以及各中小企业,都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按月组织实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培训。

三要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对于培训机构承担的资金补贴培训项目,要严格执行开班申请、过程检查、结业审核三项制度。建立中小企业人员培训台账,对培训对象实行实名制管理;要规范培训工作管理流程,加强对培训工作全过程的监管考评,做到培训信息公开、审核结果公示、培训过程透明;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结业考核程序,加强对考核过程、考核结果和证书发放的监督检查。中小企业人员参加培训,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考核合格后,颁发培训合格证书。要加强对从事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门培训,按照有关规定持证上岗。

中小企业创新培训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以落实省万企升级行动计划(2011-2015)为重点,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升级,通过系统、正规的培训,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人才队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为企业科学发展服务和为企业人才健康成长服务的原则。把普及培训和重点提高相结合,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提高我县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壮大。

2、坚持以人为本和按需施教原则。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开展培训工作,满足企业人才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3、坚持改革创新和注重实效原则。适应时代要求,紧密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培训理念、丰富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模式、切实增强培训的实际效果,推进企业人才培训理论、管理方式和运行体制的全面创新。

4、坚持突出重点和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企业人才培训根据不同对象分层次梯度展开,县集中力量做好全县骨干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的培训工作,各镇(区)重点做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各企业重点做好全体员工素质技能培训。

三、主要目标

加强培训组织工作创新,加大培训资金投入,重点组织实施“百千万”企业人才培训工程:

1、培训百名企业总裁。由县经信委组织实施百名骨干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以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培训。

2、培训千名企业高管。由各镇(区)组织实施千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提升管理能力为目的的培训。

3、培训万名企业员工。由各企业组织实施企业员工以提升劳动技能为目的的培训。

四、培训重点和形式

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和实际需求,把培训和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取得最大实效,2012年县级重点实施八项培训计划:

(一)围绕不同主题,学察结合,组织四次体验式培训。

1、围绕商业模式创新,赴内蒙走近蒙牛、伊利和小肥羊等知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驱动力,培训班将参观伊利新工业园,走进蒙牛、伊利,对话企业老总,学习小肥羊商业模式,探讨企业发展之道和商业模式,分享著名成功企业的经营理念、成功方法。

2、围绕创新发展,赴深圳走进华为、美的等集团。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动力,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才能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培训班将走进华为、美的,探讨他们在节能降耗、两化融合等方面的先进做法,解析他们创新发展的精髓。

3、围绕产业链延伸,赴苏南走进无锡和苏州。产业链的打造对于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对“拉长产业链,打造特色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提出了明确要求。培训班将带领大家共同探讨发达地区如何打造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

4、围绕品牌打造,赴青岛走进海尔、走近海尔。企业品牌建设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力,培训班将通过与海尔高管对话与交流,解析海尔品牌打造和管理理念的真谛,分享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自身企业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根据不同需求,有的放矢,举办四项专题培训。

1、结合实际,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围绕转型升级、企业营销策略、商业模式创新、国内外宏观形势分析等主题举办各类专题讲座,邀请北京大学等知名教授、专家为企业家们传授知识。

2、走出国门,拓宽企业家视野。组织部分纳税50强企业、科技型企业、成长型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赴日本举办精益管理专题研修班,进一步拓展我县优秀企业家的世界眼光与创新思维,全面增强我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更新观念,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素质。组织各镇区分管工业的领导及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学习有关工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管理、服务工业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4、贴近热点,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为适应当前我县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的知识需求,举办关于企业信息化和节能减排为主题的专题培训,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和节能减排的责任意识,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共识。县成立工业经济“百企升级”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工业的副县长任组长,组织部、人社局、经信委、财政局、科技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相关部门、各镇(区)、各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相应的工作班子,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培训管理体系。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助推转型升级、全面创先争优的高度,充分认识工业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统筹资源,形成合力,全力打造一支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相适应的工业经济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