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美术知识点总结十篇高中美术知识点总结十篇

高中美术知识点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8:38

高中美术知识点总结篇1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不足;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11-01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提倡素质教育,这也意味着很多文化课程将成为小学生主修的课程,尤其像小学美术这样富含很多艺术文化知识的课程,势必会收到更多的重视。但是,美术固然会为学生带来很多美好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色彩知识,但是其教学方式和理念还不够成熟,与其他科目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还不够丰富,很多知识已经与时展脱节,这也是目前很多小学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尽快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水平,尽可能的让学生接受到良好且富有内涵的美术知识。

一、小学美术的作用意义

1、美术教育的意义

小学美术是国家素质教育的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课程,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的熏陶学生对美的概念,丰富他们的审美思维,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为学生的美术知识打好基础教育。现今的小学美术教育主要是以各种客观美作为载体,传授给学生对美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美学的基本知识,从而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从而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绘画基本功,通过具体的美学图片或者画作,教育学生学会创作,启发他们的创作性思维,从而促进小学生的人格发育以及他们整体素养的全面提高。

2、美术教育的具体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带给小学生丰富的作用功能。首先,美术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基础文化水平,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可以有效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丰富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程度;其次,美术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美术自身就是创造的艺术品,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开发小学生的头脑潜能,激发他们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最后,美术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以及促进他们思想品质的发育,通过小学美术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很好的审美知识,提高生活中美学的常识,有利于他们更贴近生活,更适应生活。同时,小学美术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人格发育,为他们塑造良好的品格基础,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努力培养他们完善的思想品格。

二、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过于表面化

小学美术教育与其他科目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涵盖的教学内容也比较复杂。但是,现今很多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却过于看重教学成绩,而忽略了美术内容的真正内涵,很多教师都是简单讲解美术知识,之后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和临摹,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剖析,同时缺少对于审美的情趣,学生只能依靠眼睛去学习美术,却无法深入了解美术的内涵思维,从而导致学生的美术造诣颇低,基础薄弱,知识内容理解较差等情况,这也是很多小学美术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2、教学方式过于模式化

很多小学美术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化的现象,美术教学并非是传授学生固定的美术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对于美术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绘画的功底。但是,很多教师却一直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让学生重复练习绘画,缺乏指导性教学,学生兴趣低下,对美术学科产生倦怠心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更多的是会影响学生思想品格的发育。

三、合理改进不足、提升教学质量

1、深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应该进行深化改革,应该以培养学生美术基础为核心,将视觉训练与绘画操作训练有机结合,同时借助教师的知识讲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在美术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启发学生的审美思维,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使得小学生可以具备较好的美术功底,为以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兴趣

美术教学是包括很多艺术气息的学科,蕴含很多色彩和美学知识,教师如果可以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美术兴趣,这是学生学习审美的前提,在学生绘画练习的时候,教师进行指导性教学,让学生在练习中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有效的练习和有趣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3、重视教学总结、巩固学生基础

小学美术教学应该重视教学总结阶段,这是教师发现学生缺点的环节,更是学生对美术知识巩固的时期。教师可以单独设定教学总结时间,对每一节课或者每一阶段的美术教学,进行总结和归纳,包括学生美术作业的总结,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总结等,这些教学总结不仅会让教师可以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还会让学生的美术基础得到巩固,从而可以有利于他们后续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的绘画水平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点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进,从而帮助小学生提高美术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格。有效实施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督导教师经常检查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全面衡量学生的水平;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具备审美思维,提升他们的思想品格,使得学生的思想发育更为健康。总之,我们要不断的改正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实力,使得学生可以真正的得到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爽.大连市西岗区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高中美术知识点总结篇2

去年学习了美术新课程后,里面的模块教学让我很振奋!

高中美术新课程共分为5个内容系列和9个学习模块,即美术鉴赏、绘画与雕塑、设计与工艺、书法与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系列。每一系列都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相对完整的学习内容,并具有较强的探究性与灵活多样性。每一模块都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为核心,学生在模块课程中所获得的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美术知识点,而是在一种美术门类统摄之下的结构化的知识框架。而以前的美术教学,内容少,学生兴趣不大,教师教学比较被动。

我国的教育一直以来也提倡"素质教育""以人为本",该教学模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越来越受教育理论工作者及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关注。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以前的美术教学主要针对的是美术高考,所开设的教学模块比较单一,主要是美术鉴赏模块和绘画模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比较枯燥,对美术其他方面的知识很贫乏,教师上起课来也不太顺手。自从学习了美术新课程后,学校大胆开设了美术模块教学,像雕塑,书法,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大艺术观,同时也从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实践,我觉得美术模块化教学非常必要,也非常适用。

1.美术模块化教学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1针对性。摸块化教学把具体的内容作为载体,将一系列的单项技能融于载体的实现之中,构成模块,再根据实现载体的步骤和要求,编制该摸块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及教学单元的目标和要求都明确而具体,使教师和学生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结果都非常清楚。只有教师和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协同活动,抓住教与学的主要矛盾,有的放矢,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预定的效果。

1.2系统性。各模块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均遵循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排在前面的模块理论知识点少一些,理论简单一些,技能要求也低一些;每一模块上升一个层次。同时,各个模块又是相对独立的。模块的独立性表现在各模块的完整性上;每个模块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自己明确的起点和终点;各个模块都以载体为中心组织理论和技能内容,所有的理论讲解和技能训练都为载体服务。这也是模块化教学法的优点之一。各模块独立,即使学生在这一模块没学好,还可以以下一模块为起点,而且这一模块没学懂的内容,下一模块可能又能学习到,有了一个"补课"的机会,克服了学科教学这方面的弱点。

1.3趣味性。在选择模块载体的时候,尽量选择趣味性强,适用的实物作为载体,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动力因素中最直接最活跃的因素,兴趣可以直接推动学习活动而不需要其它中介因素,可以使大脑皮层处于优势兴奋状态,观察、记忆、思维、想象都会十分活跃而有效地进行。同时,模块载体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在完成这一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玩乐"的,这实质上就是给学生减了负。

1.4基础性。心理学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学习者运用已有认知结构在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实现的。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正迁移。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受教育者获得丰富认知结构观念的源泉。知识是迁移的原料,没有知识作基础的迁移是不存在的。在教学中,首先要使受教育者掌握宽泛扎实的基础知识,使大脑认知结构观念的贮存丰富化、牢固化,提高受教育者正迁移能力,才能使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它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1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方式。因此,对于模块的学习,我们要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2.2采用模块教学法时,要向学生讲清任务,布置某一阶段、某一单元、直至某一课时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

2.3实施中,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感兴趣,也不是所有学生都对某一个问题感兴趣.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作调整,或更换布置任务的方式,只有恰到好处的问题和适时的引导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3.它对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感悟能力的提升,将更加有助于高考美术专业的学习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普通高中的高考美术教学,多年来一直沿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即以高考为导向,考什么,教什么,虽然带有一些功利性,但实质上也是一种必然,因为任何形式的选拔总要以一定的形式、一定的内容来体现。粗放式、大而全的教育也只能在基础阶段,而到了高级阶段,正如有专家所言的金字塔顶部阶段,则以具有典型性和涵盖性知识体系为建构。由于目前各高校的美术专业的设置和考试的选拔标准都以素描、色彩和速写为主,因此,不管是初级阶段的高一和高二学段的专业教学,还是高三的冲刺训练,各专业老师都是在让学生从浅入深地重复着这三科的内容。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枯燥、烦闷等心理现象,对专业的学习进展也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因此,开展美术模块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大连市第十五中学是我国北方一所闻名全国的艺术高中,在他们的课程设置中,有一个模块办得非常出色。这个模块就是陶艺。在他们的陶艺烧制工作室里,我们看到了琳琅满目、造型新颖的陶艺制品。后来我们从该校的同行了解到,这些都是他们的学生在陶艺模块的作品,烧制后一部分留下来作为美术专业课的静物使用,剩下的就销往大连市及周边省市。想想,美术生面对着这些造型新颖的静物,能没有作画的激情吗?相辅相成成为了美术模块教学与高考美术专业教学关系的最好的总结。

4.它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中美术知识点总结篇3

高职学前美术专业的教学发展带动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利于培养出创新型、综合型人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社会市场就业的发展形势是相互关联的,带动着中国市场的科学化管理,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进行合理分析对中国教育行业的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明确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目标

幼儿教师要经过专业化的训练才能正式上岗教学,要严格遵守教育部门设立的相关制度。做好学前培养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适当的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水平,总结出一定的基础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程学习时间,让学生在美术专业学习中端正学习心态,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学内容的核心内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要以幼儿为主体,从学生的基本需求进行明确主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岗位需求进行知识侧重讲解,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服务。经过数据调查发现当前学前教育美术专业的学生基础水平比较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水平相互结合,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美术专业设计原理和内容技巧进行课程活动设置,比如说,可以根据色彩搭配的原理进行课程讲解,开设一些美术色彩与学生年龄段有效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美术色彩知识。对于一些年龄段稍微大的学生,就应该进一步研究色彩的进一步转变,及时了解学生对色彩的掌握程度,进行知识内容拓展,并且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和案例进行指导说明,帮助学生较快的掌握色彩知识。在积累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运用到幼儿教育制作和环境设计中去。

三、完善高职学前制度和方向优化

美术专业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性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不断陶冶思想道德情操,因此,注重学前时期的美术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能够直观的展示出美术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引导性作用。美术专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核心要素,因此,教师要合理设置美术教学课程,充分利用美术专业的教学优势,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和信信。

美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进行研究和规划,明确体现出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管理技能和发展方向,合理把握美术课堂内容教学大纲,在内容讲解上重点突出美术中的重难点内容,教育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目标,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研究创设出比较全面的教学理念。综合考虑美术课程在大纲讲解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情况,这样做到有利于完善教学目标的设置和优化,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发展型人才。

四、将高职学前美术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细化

高职美术课程是一项大课程,目前高职学前美术专业课程教学环节设置还不够完善,课堂安排不够合理,实训和选修课程分配不够合理,只是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影响了高职学前美术专业课程的发展。美术课程只是注重手工操作,缺乏明确的目标设计,只由教师进行指导和安排。因此,将高职学前美术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细化是十分重要的,要将美术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加大调查实践活动,完善美术专业教学内容。美术所设计的模块具有多样化,主要分为描绘、手工、色彩写字等项目。只有进行明确的定位,设置清晰的教学目标,才能较快的帮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要点,也可以将美术专业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进行科学的设计。根据社会发现调查发现,美术专业教学过程是一个由难到易的学习课程,总结出美术改革教学的发展规律,合理安排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可以每周设置三种不同类型的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综合筛选,减少一些无关紧要的课时,以此达到科学合理分配。比如说:可以建议三年制美术艺术的课程合理安排,进行美术知识渗透。

高中美术知识点总结篇4

关键词:美术理论教学预设问题美术教师

一、简析美术理论教学

(一)在美术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美术理论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实践证明,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美术知识而不在意学生的反应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枯燥感,甚至产生抵抗美术的情绪。就美术理论教学而言,其最终目的无非是让学生扎实掌握美术理论知识。既然教学目标明确,那么若是采用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法定然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更有效率。据此,美术教师在美术理论传授过程中可以采用两种教学法,一是单纯地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二是在师生互动的教学中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环节。举例说明,美术教师在教授学生工笔画、写意画的理论知识时,可以将班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并让两小组负责对工笔画的研究,剩下两组分别负责写意画作的研究。当然,如有必要,美术教师也可参与其中。

其次,当小组对自己所负责的画作研究透彻之后,各小组分别派代表利用多媒体演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当然成果展示可用ppt的演示方式进行。最后,教师应鼓励研究不同画风的小组相互交流学习,并支持他们提出、分析、讨论问题,最终得出精准答案。研究相同画风的小组也可相互点评、交流,对各自所研究的成果进行补充,最终完善该课题的美术理论。在美术理论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光靠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仍是无法得出精辟答案的,这时就要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美术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在此过程间,学生自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随后,美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盲点对学生进行启发或点播,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美术知识体系。若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对于某美术理论的见解比教科书上更为精辟,则可采用学生的研究成果。毕竟,亚里士多德说过,“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二)在美术理论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美术实践的教学。

就传统的大学美术理论教学而言,一般都是在大型的多媒体教室进行。而且,美术教师也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就导致了美术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上,造成美术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对自身艺术思维的培养。这并不表示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美术理论知识并不重要,相反,美术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起着基础作用,美术教师在传授中更应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这时,在美术理论教学过程中融入实践教学不失为一种选择。

例如,美术教师在教授学生一定美术理论之余,可以在课后让学生参观相关美术馆,并鼓励学生在美术馆欣赏作品之时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将美术作品理论化,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之余分析其绘画技巧或是风格等。再如,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美术专业的学生光学习接受美术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就切实掌握了该知识,而是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检验。因此,美术教师教会学生绘画素描的相关方法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所传授的理论方法进行试验。相信学生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定能发现某些理论知识掌握的并不牢固,从而对那些知识盲点重新进行温故学习,最终切实掌握该美术理论。教师在对学生传授建筑或是雕刻相关的理论知识时,定然不可能让学生真实地进行建造或雕刻活动。此时,美术教师就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不同建筑风格或是雕刻技巧,再根据自身对于艺术的见解而设计出属于自己风格的美术作品。相信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设计过程中,不仅可以对传统的美术理论知识有深刻的了解,而且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还会产生新的感悟与思考,甚至形成新时代下别具一格的美术风格,从而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二、美术理论教学过程中预设问题的研究

美术理论教学过程中预设问题的研究表明,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相关的问题时,才会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才会被充分激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术理论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充分利用预设问题,研究这一教学方式必然会对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美术理论教学过程中预设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教师在进行美术理论教学之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第二,在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之后,美术教师还可以鼓励班级其他学生参与该问题的讨论,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与沟通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在班级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后,教师还应让学生对该问题做出归纳、总结,从而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

例如,美术教师若想传授印象派的相关知识,可以在理论教学之前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作品。让学生先自行欣赏,并发表相关意见。与此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将相关意见加以归纳总结,最终得出印象派的美术特点。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传授学生印象派美术作品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将其归纳的印象派特点与专业知识相对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真正掌握相关美术理论知识。此外,美术教师在教学生掌握不同形式的建筑知识时也可采用预设问题的教学方法。如在正式的理论传授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欣赏大家众所周知的巴黎圣母院的照片,同时,美术教师还可让学生欣赏拜占庭式的代表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图片。然后,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两种建筑的欣赏提出问题或是分别对其相同点或是不同点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得出哥特式建筑“拱顶p细长柱”等特点,同时学生也掌握了拜占庭式的建筑特点,更加丰富了美术理论知识。

我国著名的美术批评家陈传席曾说过,“只有技能的学习,没有理论学科的学习,不能叫美术教育。文化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技能则不能”。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在美术学科的学习中美术理论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在教育界教育模式改革之际,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目标是美术理论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术理论教学及其预设问题研究发展下,大学的美术理论教学必然会有一个质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马秀明.由美术理论教育来看高等美术院校审美教育机制的建构[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

[2]江苏省美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

高中美术知识点总结篇5

1、向有限的课时要时间、要质量

美术课堂教学的课时同其他学科一样是有限度的。这对要求学生的认知和技能训练的

美术学科来讲,是非常紧张和困难的。因此向有限的课时要时间、要教学质量,就必须对美术课堂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大胆的变化和必要的改革。

(1)、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新颖而独特的导入,会使下面的各教学环节进展顺利而易达到教学目的。一位老师在上美术欣赏课介绍凡高等几位抽象派画家作品时,除了放幻灯片进行作品欣赏外,又拿来几块红、黄、蓝、绿的大布块挂在黑板前,引起学生视觉上的刺激,课后学生对于抽象派,一想到那几种颜色布块或多或少都能谈上几句。

授课这一环节中最好多以示范为主,这样可以边示范边讲解,一箭双雕。美术课堂示范也可以是学生示范,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绘画及表演表述能力。我们知道,搞美术的人大多数在表述能力方面都很薄弱,那么在授课这一环节就要把握这一点,而不让学生一个劲地埋头苦画。我在授课这一环节,把很多机会都让给了学生。比如,手工课――编制中国结课前,我了解有个别学生编制中国结特别出色,于是我就让这位学生来讲解并示范编制过程,我只是在旁给以点拔、引导,结果这堂手工课效果非常好。

辅导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阶段,也是检查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表现和发挥想象思维和创造潜能。课堂作业的评价和总结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有的美术课因为在前面各教学环节中,时间占用了很多,到最后评价和总结这一关建教学环节时,往往因时间不够而草草结束。应该明确,最后的评价和总结,是使学生了解知识重点和掌握知识关键时刻,是教学全过程中非常重要和不能忽视的环节,同时也是渗透和体现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成就感等因素的最佳时段。

(2)、锤炼教师的精讲和示范能力

教师的课堂示范和演示,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增强审美情趣的最好、最直接的途径。利用有效的时间进行示范和演示是优化课堂结构的好办法。目前由于种种原因,美术教师的示范能力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特别是高中的美术教学更显得薄弱。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做到少将、精讲、即使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恰到好处,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地缩短讲授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为学生理解知识和训练技巧所用。

2、把握传授知识的密度和学生的参与度

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和不同个性的学生其认识程度不尽相同。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备课;既要备授课内容,还要备听课的学生。只有充分了接学生,才能有针对性上课。在现代教学的模式中,把握住传授知识的难度和密度,对于完成教学计划、上好一堂课显得十分重要。在备课中新授知识的难度比大多数学生的普遍认知能力高,学生就会有为难情绪,对授课的内容就会失去兴趣。反之知识程度低,学生的求知欲不能得到满足,会白白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二者都是不足取的。因此,所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和课堂讲授的密度问题,制约着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学生在美术课教学活动中的参与作用,能增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知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精心诱导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全过程。

3、对教材的掌握和对教材的处理能力

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说,现有教材的体系、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不能完全适应各种不同学生认知程度的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正确、合理、恰当地处理教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美术课堂中如何把现有的教材内容,通过教师的处理变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一个非常实际而又很有学问的课题。美术课的程式化和固定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认知要求,如果教师还像过去那样一心扑在教科书上,一门心思目不“斜”视地拼命灌输“本本”上的内容,势必让学生感到枯燥。因此,不断更新自我,适应时展,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比如,我在为校美术专业班讲布贴画课时,课前听了许多校内校外老师的课,感觉效果不理想。于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在原有材料要求上改为以布为主,其他材料为辅。在知识点传授过程中,我把知识点横向、纵向联系起来,从艺术总体上(国内、国外)、从内容形式上、从艺术互补性(包括东西方文化)等几个方面,让学生来认识“布贴画”,展开思维,继而用手中的材料发挥和表现它。结果,这次作业做出来真是不同反响,达到了教学目的,也受到同行的赞许。

4、对共性问题的处理及对学困生的态度

在美术课绘画和手工制作及创作教学中,比重最大的莫过于学生动手完成课堂作业这一教堂环节。教师在巡回辅导过程中,要重视全体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并要及时地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比如在手工制作课――点状材料成型这一作业制作中,不少同学为了省力,不按作业要求去完成,而是把点状材料粘满画面,然后用颜色涂。老师要及时制止出现的问题,在强调本作业的要求并把范画或优秀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学生。通过引导和肯定正确的东西,激发学生手工制作的热忱,培养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作业。

高中美术知识点总结篇6

一、“果体结构”目的论下的目标确定

在选择教育内容之前,我们首先必须确定学校美术教育总体目标,而这一目标又来源于整体教育目的,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理论课题。

在这一“果体结构”目的论的规引下,我们将学术美术教育整体目标结构划定为三个部分:第一,审美创造、鉴赏、批评及其它相关心智能力;第二,造型及其它相关操作能力;第三,美术学科属性而引起的人格不断完善。由此,我们得出学校美术教育总体目标为:①学科属性而带来的教育目标: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评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技术表现能力美术文化能力;②人的外在能力伴随美术教育而提升的教育目标:感觉能力知觉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③人的内在品格随着美术教育而完善的教育目标:行为、意志、情绪需要、注意。

有了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为我们对学术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提供了一个方向上的指导。

二、学校美术教育的内容结构

教育内容是知识和经验的集积,那么中小学美术教育内容应该是适合于中小学生的美术知识与经验之和。讨论教育内容,就是如何选择“适合”的范围。为此,我们还要对美术学科的内容结构作以归纳,然后才能结合中小学生认识和心智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寻找出学术美术教育内容的结构。

(一)美术学科内容结构的选择

所谓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最大的特征是塑造需要运用特殊的材料和手段,平面、立体兼而有之。由此,我们可将美术的类别分为:绘画、雕塑、工艺与设计、建筑。美术又为独立的人文学科,从这个角度上讲,它的内容又应为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相关理论。综而论之,美术学科的内容结构应为: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基础理论、历史与鉴评、造型操作技术

(二)学校美术教育内容结构

目前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内容为绘画、工艺、欣赏,三部分内容是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整体目标相配合完成教育目的的教育内容,总体上讲是合理的,它既考虑到了学科知识又能利用美术属性为教育服务。美国现代教育家艾斯纳依据他的综合目的论,将美术教育内容规定为美术创作、美术批评与美术历史三大块,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修养“的教育,与我们教育目标相比,虽然侧重点有别,总体内容还是相通的。其它国定和地区的美术教育内容结构也都类似于以上的划分,内容出入不大,比如:日本学校美术教育内容为:造型游戏、绘画、雕塑(立体造型)、用品(实用设计)、和欣赏。

三、学校美术教育内容选择

既然我们已经划定出学校美术教育的内容结构,那么学校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便随之产生。

(一)为“画”而设计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平面造型与用色训练,提高学生绘画、平面设计等美术技术能力,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直觉能力、审美表现与创造能力以及相关内在品格与外在能力。实践表明,绘画与平面设计训练,是平面造型与用色能力提高最直接的手段,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置难易不序的内容,那么在造型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的内外能力将同步提升。

(二)为“做”而设计的内容:

训练学生动手做的能力相对于低龄学生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与平面造型相比,“做”的东西更形象、更具体,这与年幼儿童的认知特点相合拍,为此,幼儿园与小学通常将这些“做”的内容名之曰:“手工”,实际上是一种立体造型训练,从大范围类别讲,就是美术中的雕塑。立体造型虽为“做”的内容,但动手做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动手而练脑,并转换角度提高学生的学科技术能力以及认知与心智能力。

(三)为“观”而设计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侧重于训练学生的眼力与对美术作品的鉴评能力。美术学科的内容含量决非我们以前所认为的仅技法而已,在技法之外,它还包含着极丰富的美学涵义。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在对优秀作品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审美判断力,从而获得一双审美的眼睛。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教师的诱导和帮助,而且也有个渐进的过程。在“观”的过程中,同时也提高对作品的鉴评能力,能对作品发表自己的认识与见解。虽然“观”不表现为手写的语言文字形式,但实际上这种能力的传达方式,还是以语言文字为主,所以,我们将其归入美术理论范畴之中。

(四)为“读”而设计的内容:

高中美术知识点总结篇7

关键词:欣赏;路径;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131-02

一、引言

美术课中艺术欣赏课是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正所谓,没有艺术的欣赏,便不会有艺术教育。而艺术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对人的情感、思想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美术教育作为一门艺术相关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的美感的主要的课程,其对学生在陶冶情操以及启迪智慧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而通过不断的欣赏各种美术和艺术,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知识,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精神享受。探讨比较具体的对欣赏教学在中学美术中的实施途径是目前美术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点。

二、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

对于美术的欣赏课程,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精神活动,主要指的是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的思索、玩味、领悟的过程而不断的产生出对该艺术品的喜爱和喜悦的心情。这样的欣赏形式不仅可以增加人们的艺术素养,还可以对人的视野进行开拓、陶冶情操和拓宽知识面等。美术欣赏的过程是人们通过直观的感受艺术品而产生的情感交流并且向理性思维转化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用来进行艺术欣赏教学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计算机、投影、幻灯片以及各种媒体来放映和展示。但是真正的美术欣赏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让学生直接观看就了事,不仅要让学生看懂每一件艺术品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还要将其所具有的内在其他价值发挥出来[1]。美术是一种人文学科,因此就必定会与其他的学科存在很密切的关系,所以通过在美术课程教学的时候,采用艺术欣赏的形式来对其进行贯彻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对提高学生对语文、政治、历史以及自然等其他的人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推动作用。因此对中学美术课程中的艺术欣赏的课程的实施路径进行探讨就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美术欣赏课程的时候,作品的色彩、线条等都对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对中学的美术教学中的艺术品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尽量的选择那些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相关的艺术品进行欣赏,并且所选择的艺术品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指引学生产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等。

三、美术欣赏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探讨美术课程中的美术欣赏的课程的时候,可以分步骤的进行。为促进其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的感受、赏评、表现以及总结四个环节进行。

1.感受环节教学。直观的感受是进行美术的欣赏的前提和基础,假如没有适当的感官刺激,学生就无法进行适当的创造。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属于感性认识的一部分。而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感性认识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学生的美感的潜能进行发挥,并且发展学生的视觉认知方面的能力。直观训练的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感性知觉、对审美的知觉以及对事物的表象进行鉴别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能力以及实践的能力还有各种通过美术而创造的各种与人交流或者是沟通和合作的能力等[2]。所以,对于欣赏课程的教学,需要从感性认识入手,将各种直观的教具进行结合。并且教师不可以搞满堂灌,不能将美术欣赏的课程变成老师的演讲课。一般的学生不可能会熟知所有的艺术作品,因此,在让学生欣赏这些艺术品的时候,当学生出现了新的感受和感觉的情况时,适当的抓住时机,通过设置不同的疑问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生追求新知识的乐趣,使得学生的审美意识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2.赏评环节教学。我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评述。细致的评论在欣赏课中是必要的,评论的内容可以是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及艺术价值,但最重要的是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分析评述。评论的深度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确定的,评论者则可以是教师或者学生。学生在赏评中的实践活动有听读说,等等。

如,学生在欣赏白石老人的艺术作品时,可以让他们对作品进行欣赏议论:“作品为什么美?美在哪里?”学生讨论,老师要鼓励大家说出自己关于作品的想法,大家各抒己见。此时老师应该趁机对学生进行点拨,作者将作品和自己的真实感受融为一体,抓住最能表现艺术生命力的特征来进行表述。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同学共同协作完成了一次良好的教学,在加强学生社会意识的同时也转变了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观。

3.表现环节教学。老师可以将美术作品分成赏评和表现两个环节,赏评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表现环节可以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自由感受和评价,个性化发展。个性发展的目标是通过自我实现来培养独立创新的精神和独立分析的能力。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则是学习主体。表现既是应用也是开发,表现的途径有很多种,让学生在拥有更深刻体验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并实现自我的机会。教学面向了全体学生,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鼓励大家在课外寻找自己的兴趣,并且不断地进行开拓创新。这就是所谓的“研究型学习”。

4.总结环节教学。总结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比较学生学习成效的好坏,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自己的学习所得以及所欠缺的地方。总结需要学生认真的总结自己的知识,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归纳,不仅要总结本课程中所学习到的艺术欣赏作品的共同艺术特征,还需要对其学习到的与鉴赏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3]。此外还有在欣赏的过程中所学习到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感受。在总结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听,还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说和写以及思考的活动,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和欣赏,延伸学习。

四、结语

美术欣赏的课程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并且在具体的实施的时候,通过加强对美术课程中美术欣赏课程的比例,可以为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地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该项工作不仅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符合美术课程的新标准,并且还可以帮助解决目前的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常锐伦.全国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教育论文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高中美术知识点总结篇8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使用之上的经济,它是一种以知识作为发展资本,靠人类智力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新型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知识既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又是国际竞争的重点。因此,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的今天,国际贸易的发展表现出一系列的新趋势。

一、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1.国际贸易发展动因知识化

按照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古典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一国与另一国发生国际贸易的动因,主要是各国拥有的生产成本和资源禀赋不同,按照生产成本的不同和资源要素丰缺盈余的程度进行国际分工,然后进行国际贸易,贸易双方均能获得拥有生产成本和资源禀赋相对优势的贸易利益。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特别是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为主要标志的知识革命迅猛发展,我们正在迈向一个以智力资源和知识要素占有、分配、生产和消费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将代替资本成为竞争的根本要素,智力资源的丰缺盈余程度将成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决定性因素,自然禀赋状况的重要性日益被削弱,以自然资源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逐渐被以知识和技术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所代替,科学技术知识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的重要动因。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科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在20世纪上半叶不到50%,但到90年代却达到80%-85%;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也主要是通过科学技术进步获得的。据美国商务部和美国电子协会统计,美国“新经济”增长的1/4以上归功于信息科学技术,今天对美国经济起主导作用的是高技术信息产业,微软、英特尔等已经取代了当年的三大汽车公司。此外,又据美国商务部和国家制造业协会的研究表明,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关的工作岗位比制造业的平均工资高15%,高新技校产品的出口不仅利润较高,而且使美国对经济紧缩或经济周期的抵抗力更强,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成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2.国际贸易交易对象高级化

在科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今天,国际贸易交易对象逐渐高级化。首先,国际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的构成中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1993年以来,主要工业化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均高于全部出口的增长速度,1975-1985年10年间,美、德、英、法、日五国高新技术出口额平均增长了73.1%,而1985-1995年,高新技术出口额增长了353%,是前10年高新技术出口额增长的5倍,可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已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其次,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也日益高级化。1985-1993年,世界高科技产业年增长率为14.3%,高科技产业产品在制造产业产品出口贸易的份额也日益上升,估计到2002年将占制造业产品出口比重的1/4。国际贸易交易对象高级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都普遍重视科技的开发研究,实行科技发展战略,把高科技产业作为制高点;第二,世界技术发明创造与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也是加快国际技术流动的重要原因之一,蒸汽机从研制到产品用了100年的时间,而平面型晶体管从研制到产品只用了5年的时间;产品技术更新的周期在20世纪70年代是5-6年,在80年代是4-5年,在90年代则是1.5-2年;第三,与技术贸易有关的社会条件日益完善,尤其是各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努力,为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法律环境;最后,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浪潮使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依赖进一步加深,国际技术交流更加频繁。

3.国际贸易交易方式网络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交易日益借助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出现了所谓的网络贸易。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因特网等现代化电子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电信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音像书刊、软件设计、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实物产品交易则是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1](p34-35)。目前,网络贸易发展十分迅速。1996年网上交易额只有23亿美元,1997年网上交易额就为150亿美元,1998年达500亿美元,据美国《商业周刊》预计,到2001年全球网上贸易总额将达2051亿美元,2002年可达3490亿美元。正是由于网络贸易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它才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关注,纷纷制订各种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和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如1997年7月8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由40多个国家参加的部长会议上,一致同意在网络贸易中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各国不得自设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同意网络贸易不得征收新的税种,其中29个国家在通过的文件上签字;此外,wto和apec等国际或区域经济组织对网络贸易也十分重视。显然,网络贸易将会得到迅猛的发展,将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领域中一朵鲜艳的奇葩。

4.国际贸易交易市场垄断化

由于跨国公司垄断了国际技术创新的70%-80%和国际技术贸易的90%,因此,在国际交易市场中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日益加强。目前,跨国公司是新技术的主要开发者,也是技术贸易的主要交易者,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拉动的火车头。据《商业周刊》200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疯狂暴涨时的一次统计,美国微软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了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全球500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总产值已占全球总产值的45%,全球5.3万家跨国公司内部和相互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以上。在迈向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信息技术和高效运输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的跨国经营变得更加容易和有效,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将面临新的飞跃。因此,跨国公司现在都纷纷调整其发展战略,对内进行经济结构的升级和技术的大规模更新,对外竭力维护其市场份额,并努力开拓新市场。可见,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5.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两极化

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两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明显,即所谓“中心-化”趋势。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的“中心-”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占80%,其中美、英、德、法、日占发达国家技术贸易总额的90%以上,仅美国就占了世界技术贸易总额的1/3,而且全球技术贸易的85%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在知识经济的代表性产业国际信息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同样占领重要地位,1995年国际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达6000亿美元,市场份额基本被美、日、欧盟所瓜分,在全球电信市场上美、日、欧也占了3/4;在网络贸易中发达国家也占尽先机,1998年全球网络贸易总额500亿美元中仅美国就占了170亿美元。在知识经济全面发展的21世纪,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发达国家“中心化”和发展中国家“边缘化”、“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这是因为:首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发明与创造中处于不对称地位,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了世界科技发明与创造。据统计,诺贝尔科学奖95%以上的是被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所获得,战后世界应用的主要技术新成果也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所垄断,仅美国就占其中的40%,日本、欧盟和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则垄断了其余部分;其次,在国际贸易分工和产业升级换代中,发达国家也处于领先地位。

6.国际经济协调贸易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电子通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网络贸易的兴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经济协调的重点日益侧重贸易领域。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所关注的问题也从自然资源转向了知识资源,从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向了知识密集型产品,国际贸易协调的范围和重点也转移到以服务业、电信业、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知识经济领域,1997年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基础电信协议》、《信息技术协议》和《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议》[2](p24-25)的签订就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对于网络贸易,1998年2月20日,美国商务部就向wto提交了一份提案,旨在规范全球电子商务,建立网络贸易的法律框架,对网络贸易实行零关税;1998年5月17日至20日召开的wto第二次部长会议上,就网络贸易关税豁免问题达成一项单独协议,即通过国际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从现在开始至少一年内免征关税,还同意下次特别会议就此问题将制订全面计划,以便检查所有与电子商务有关的问题,然后交给wto第三次部长会议进行讨论。在即将发动的世界贸易组织“千年回合”谈判中,高技术领域谈判更是发达国家首先关注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的重要分歧之一。目前,美国在转基因作物上已经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有比较优势,因此,美国主张在“千年回合”谈判中提出建立有关管理转基因作物和其他生物技术进展的规则。显然,高技术领域的协调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协调的重点。

二、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将不可避免,因此,应及时把握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措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发明与创新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造,而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又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因此,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竞争能力高低的根本性因素,这也是我国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发展国际贸易的关键。

促进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进一步解决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其次,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199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r&d投入占其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4%,而发达国家为5%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这是我国面向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它阻碍了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第三,要改善科技投入渠道单一,科技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自筹资金占56%,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26.8%,风险投资仅占2.3%,而在发达国家风险投资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设立国家科技风险基金,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促进技术产业的发展。第四,要树立技术创新意识,发掘、培养、保护高技术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转为企业,培养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第五,要建立明晰的科技产权及其转让制度,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切实维护科学技术发明、发现、创新者的利益。

2.促进科学技术的吸收和应用,加快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

知识经济的关键是知识的商业运用,使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参与国际贸易的基础。因此,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的转化,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战略取向。而且我国目前基本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共享性、可学性、易传播性、变动性和经济效应外溢性特征,在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通过政府政策有意识地干预和市场配置的作用,使国家可以获得超越现有资源禀赋约束的知识资源优势。现实性主要是指有两大发展机遇可以充分利用,一是国内科研机构和国家科技投入体系正在面向市场经济改革,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合势在必然,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加快科技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步伐,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二是国外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以知识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升级,即加大第三产业和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的比重,把一些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继续发挥其“剩余的价值”,这对我国企业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总之,面对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我国一定要抓住发展的机遇,大力推行产业技术改造,调整科技投资方向,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争取在知识资源的形成、积累、发展、创新中形成自己的知识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3.适时推行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网络贸易日益成为拓展海外的贸易的重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网络贸易具有传统贸易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网络贸易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据美国《商业周刊》当时预测,2000年网络贸易将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000亿到2000亿美元(注:这个预测是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作出的。虽然,2000年以科技、网络股票为主体的美国纳斯达克指数遭到重创,但它仅仅是挤干了资本市场里的一些泡沫,并不意味着知识经济的破灭。),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起推动作用;其次,生产厂商也从中受益,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开辟新市场,增加了贸易机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如波音公司自1997年建立网址后的头七个月就有10亿美元的交易是在网上进行的;此外,生产厂商通过网络贸易可以简化交易程序,降低贸易单证处理成本,节约了生产费用,据美国《福布斯》的统计,网上交易可以节省企业成本的5%到10%,仅此一项可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00亿到200亿美元,厂商的存货平均下降350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地点随时销售商品,获得了无限的商机,这种长期的利益是难以想象的;第三,消费者也可以获得好处,网上虚拟的世界市场,价值规律发挥更充分,激烈的竞争使产品质优价廉,一些特殊商品成本下降的好处可完全转移到消费者的身上,消费福利得以提高。然而,我国目前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缺乏,网络基础设施滞后,企业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贸易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没有形成网络贸易的国内环境和市场,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反差。因此,必须从以下几点来切实推行网络贸易的发展。首先,要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育与宣传,培养计算机专门人才,树立网络贸易意识;其次,要加强网络贸易方面的各种立法,特别是电子认证、保密、网上交易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最后,国家应制定一些优惠措施,鼓励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争取跟上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

4.政府给予适当支持,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

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的主体主要是跨国公司,随着国际市场垄断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国际竞争也主要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因此,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跨国公司的强弱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对外进行跨国经营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跨国公司无论在数量、质量上,还是在经营规模、国际地位上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据美国《财富》杂志1999年公布的全球企业500强中,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大型跨国公司只有6家,分别是中石化(73位)、中国工商银行(160位)、中国银行(171位)、中化(304位)、中粮(362位)和香港怡和(402位),且大多是商业或金融服务性公司,这对我国参与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十分不利。因此,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努力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同时,应鼓励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培育我国大型的生产性、综合性跨国公司,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跨国经营,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或开发资源,扩大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并且国家应给予这些企业在财政、金融、外贸、行业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应抓紧制定和规范国内企业到境外投资的监管制度,加强我国在境外企业的管理和投资业务的协调;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在竞争中形成一批具有实力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总之,积极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使我国企业更多地走进世界跨国经营的行列,这是我国面对知识经济浪潮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

5.参与国际贸易关系协调,维护我国外贸利益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企业因技术的世界和创新所导致的无形风险日益增加,国际贸易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会产生一系列的国际贸易矛盾与纠纷。因此,我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贸大趋势的同时,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进行国际贸易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保证。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利益,在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中应紧密联合起来,协调彼此的立场和观点,维护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优势和经济利益;同时,我国又是一个亚太国家,亚太地区是我国进行贸易、投资、金融活动的重要地区,搞好周边国家关系,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协调,是发挥我国政治经济大国作用的重要表现,也能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政府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东南亚国家进行经济援助贷款,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此外,要创造条件尽可能早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应有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更加关注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业、高科技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等知识经济领域的问题时就更为重要。因此,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特别是参与知识领域一些问题的协调,这对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lee.mcnightandjosephp.bailey,interneteconomics[m].london:themtipress,1997.

[2]肖琛.全球网络经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高中美术知识点总结篇9

一、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1.国际贸易发展动因知识化

按照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古典的比较优势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一国与另一国发生国际贸易的动因,主要是各国拥有的生产成本和资源禀赋不同,按照生产成本的不同和资源要素丰缺盈余的程度进行国际分工,然后进行国际贸易,贸易双方均能获得拥有生产成本和资源禀赋相对优势的贸易利益。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特别是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为主要标志的知识革命迅猛发展,我们正在迈向一个以智力资源和知识要素占有、分配、生产和消费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实力将代替资本成为竞争的根本要素,智力资源的丰缺盈余程度将成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决定性因素,禀赋状况的重要性日益被削弱,以自然资源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逐渐被以知识和技术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所代替,科学技术知识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的重要动因。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科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在20世纪上半叶不到50%,但到90年代却达到80%-85%;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也主要是通过科学技术进步获得的。据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协会统计,美国“新经济”增长的1/4以上归功于信息科学技术,今天对美国经济起主导作用的是高技术信息产业,微软、英特尔等已经取代了当年的三大汽车公司。此外,又据美国商务部和国家制造业协会的表明,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关的工作岗位比制造业的平均工资高15%,高新技校产品的出口不仅利润较高,而且使美国对经济紧缩或经济周期的抵抗力更强,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成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2.国际贸易交易对象高级化

在科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今天,国际贸易交易对象逐渐高级化。首先,国际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的构成中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1993年以来,主要化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均高于全部出口的增长速度,1975-1985年10年间,美、德、英、法、日五国高新技术出口额平均增长了73.1%,而1985-1995年,高新技术出口额增长了353%,是前10年高新技术出口额增长的5倍,可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已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其次,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也日益高级化。1985-1993年,世界高科技产业年增长率为14.3%,高科技产业产品在制造产业产品出口贸易的份额也日益上升,估计到2002年将占制造业产品出口比重的1/4。国际贸易交易对象高级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都普遍重视科技的开发研究,实行科技发展战略,把高科技产业作为制高点;第二,世界技术发明创造与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也是加快国际技术流动的重要原因之一,蒸汽机从研制到产品用了100年的时间,而平面型晶体管从研制到产品只用了5年的时间;产品技术更新的周期在20世纪70年代是5-6年,在80年代是4-5年,在90年代则是1.5-2年;第三,与技术贸易有关的社会条件日益完善,尤其是各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努力,为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最后,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浪潮使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依赖进一步加深,国际技术交流更加频繁。

3.国际贸易交易方式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交易日益借助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出现了所谓的网络贸易。网络贸易是指通过机网络,如万维网、因特网等化电子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电信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音像书刊、软件设计、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实物产品交易则是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1](p34-35)。,网络贸易发展十分迅速。1996年网上交易额只有23亿美元,1997年网上交易额就为150亿美元,1998年达500亿美元,据美国《商业周刊》预计,到2001年全球网上贸易总额将达2051亿美元,2002年可达3490亿美元。正是由于网络贸易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它才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关注,纷纷制订各种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和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如1997年7月8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由40多个国家参加的部长会议上,一致同意在网络贸易中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各国不得自设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同意网络贸易不得征收新的税种,其中29个国家在通过的文件上签字;此外,wto和apeC等国际或区域经济组织对网络贸易也十分重视。显然,网络贸易将会得到迅猛的发展,将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领域中一朵鲜艳的奇葩。

4.国际贸易交易市场垄断化

由于跨国公司垄断了国际技术创新的70%-80%和国际技术贸易的90%,因此,在国际交易市场中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日益加强。目前,跨国公司是新技术的主要开发者,也是技术贸易的主要交易者,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拉动的火车头。据《商业周刊》200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疯狂暴涨时的一次统计,美国微软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了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全球500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总产值已占全球总产值的45%,全球5.3万家跨国公司内部和相互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以上。在迈向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信息技术和高效运输技术的突飞猛进,的跨国经营变得更加容易和有效,跨国公司的发展也将面临新的飞跃。因此,跨国公司现在都纷纷调整其发展战略,对内进行经济结构的升级和技术的大规模更新,对外竭力维护其市场份额,并努力开拓新市场。可见,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垄断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5.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两极化

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家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两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明显,即所谓“中心-化”趋势。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的“中心-”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占80%,其中美、英、德、法、日占发达国家技术贸易总额的90%以上,仅美国就占了世界技术贸易总额的1/3,而且全球技术贸易的85%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在知识经济的代表性产业国际信息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同样占领重要地位,1995年国际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达6000亿美元,市场份额基本被美、日、欧盟所瓜分,在全球电信市场上美、日、欧也占了3/4;在网络贸易中发达国家也占尽先机,1998年全球网络贸易总额500亿美元中仅美国就占了170亿美元。在知识经济全面发展的21世纪,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发达国家“中心化”和发展中国家“边缘化”、“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这是因为:首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发明与创造中处于不对称地位,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了世界科技发明与创造。据统计,诺贝尔科学奖95%以上的是被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所获得,战后世界的主要技术新成果也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所垄断,仅美国就占其中的40%,日本、欧盟和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则垄断了其余部分;其次,在国际贸易分工和产业升级换代中,发达国家也处于领先地位。

6.国际经济协调贸易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电子通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网络贸易的兴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经济协调的重点日益侧重贸易领域。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所关注的也从自然资源转向了知识资源,从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向了知识密集型产品,国际贸易协调的范围和重点也转移到以服务业、电信业、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知识经济领域,1997年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基础电信协议》、《信息技术协议》和《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议》[2](p24-25)的签订就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对于网络贸易,1998年2月20日,美国商务部就向wto提交了一份提案,旨在规范全球电子商务,建立网络贸易的法律框架,对网络贸易实行零关税;1998年5月17日至20日召开的wto第二次部长会议上,就网络贸易关税豁免问题达成一项单独协议,即通过国际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从现在开始至少一年内免征关税,还同意下次特别会议就此问题将制订全面计划,以便检查所有与电子商务有关的问题,然后交给wto第三次部长会议进行讨论。在即将发动的世界贸易组织“千年回合”谈判中,高技术领域谈判更是发达国家首先关注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的重要分歧之一。目前,美国在转基因作物上已经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有比较优势,因此,美国主张在“千年回合”谈判中提出建立有关管理转基因作物和其他生物技术进展的规则。显然,高技术领域的协调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协调的重点。二、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在迈向知识的21世纪,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将不可避免,因此,应及时把握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的新趋势,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措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加大投入,鼓励技术发明与创新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造,而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又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因此,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竞争能力高低的根本性因素,这也是我国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发展国际贸易的关键。

促进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的新机制,进一步解决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相脱节的。其次,要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199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R&D投入占其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4%,而发达国家为5%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这是我国面向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它阻碍了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第三,要改善科技投入渠道单一,科技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自筹资金占56%,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26.8%,风险投资仅占2.3%,而在发达国家风险投资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设立国家科技风险基金,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促进技术产业的发展。第四,要树立技术创新意识,发掘、培养、保护高技术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开发型科研院所进入或转为企业,培养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第五,要建立明晰的科技产权及其转让制度,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切实维护技术发明、发现、创新者的利益。

2.促进科学技术的吸收和应用,加快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

知识经济的关键是知识的商业运用,使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参与国际贸易的基础。因此,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的转化,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的战略取向。而且我国基本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共享性、可学性、易传播性、变动性和经济效应外溢性特征,在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通过政府政策有意识地干预和市场配置的作用,使国家可以获得超越现有资源禀赋约束的知识资源优势。现实性主要是指有两大发展机遇可以充分利用,一是国内科研机构和国家科技投入体系正在面向市场经济改革,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合势在必然,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加快科技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步伐,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二是国外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以知识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升级,即加大第三产业和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的比重,把一些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继续发挥其“剩余的价值”,这对我国企业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总之,面对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我国一定要抓住发展的机遇,大力推行产业技术改造,调整科技投资方向,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争取在知识资源的形成、积累、发展、创新中形成自己的知识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3.适时推行贸易,开拓国际市场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机网络技术的运用,网络贸易日益成为拓展海外的贸易的重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网络贸易具有传统贸易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网络贸易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据美国《商业周刊》当时预测,2000年网络贸易将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000亿到2000亿美元(注:这个预测是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作出的。虽然,2000年以科技、网络股票为主体的美国纳斯达克指数遭到重创,但它仅仅是挤干了资本市场里的一些泡沫,并不意味着知识经济的破灭。),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起推动作用;其次,生产厂商也从中受益,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开辟新市场,增加了贸易机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如波音公司自1997年建立网址后的头七个月就有10亿美元的交易是在网上进行的;此外,生产厂商通过网络贸易可以简化交易程序,降低贸易单证处理成本,节约了生产费用,据美国《福布斯》的统计,网上交易可以节省企业成本的5%到10%,仅此一项可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00亿到200亿美元,厂商的存货平均下降350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地点随时销售商品,获得了无限的商机,这种长期的利益是难以想象的;第三,消费者也可以获得好处,网上虚拟的世界市场,价值规律发挥更充分,激烈的竞争使产品质优价廉,一些特殊商品成本下降的好处可完全转移到消费者的身上,消费福利得以提高。然而,我国目前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缺乏,网络基础设施滞后,企业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贸易在未来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没有形成网络贸易的国内环境和市场,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反差。因此,必须从以下几点来切实推行网络贸易的发展。首先,要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与宣传,培养计算机专门人才,树立网络贸易意识;其次,要加强网络贸易方面的各种立法,特别是认证、保密、网上交易安全等方面的;最后,国家应制定一些优惠措施,鼓励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争取跟上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

4.政府给予适当支持,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

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的主体主要是跨国公司,随着国际市场垄断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国际竞争也主要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因此,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跨国公司的强弱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对外进行跨国经营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跨国公司无论在数量、质量上,还是在经营规模、国际地位上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据美国《财富》杂志1999年公布的全球企业500强中,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大型跨国公司只有6家,分别是中石化(73位)、工商银行(160位)、中国银行(171位)、中化(304位)、中粮(362位)和香港怡和(402位),且大多是商业或服务性公司,这对我国参与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十分不利。因此,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努力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同时,应鼓励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培育我国大型的生产性、综合性跨国公司,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跨国经营,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或开发资源,扩大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并且国家应给予这些企业在财政、金融、外贸、行业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应抓紧制定和规范国内企业到境外投资的监管制度,加强我国在境外企业的管理和投资业务的协调;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在竞争中形成一批具有实力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总之,积极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使我国企业更多地走进世界跨国经营的行列,这是我国面对知识经济浪潮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

5.参与国际贸易关系协调,维护我国外贸利益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企业因技术的世界和创新所导致的无形风险日益增加,国际贸易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会产生一系列的国际贸易矛盾与纠纷。因此,我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贸大趋势的同时,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这是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进行国际贸易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保证。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利益,在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中应紧密联合起来,协调彼此的立场和观点,维护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优势和经济利益;同时,我国又是一个亚太国家,亚太地区是我国进行贸易、投资、金融活动的重要地区,搞好周边国家关系,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协调,是发挥我国经济大国作用的重要表现,也能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政府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东南亚国家进行经济援助贷款,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此外,要创造条件尽可能早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应有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更加关注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业、高科技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等知识经济领域的问题时就更为重要。因此,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协调,特别是参与知识领域一些问题的协调,这对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

[1]Lee.mcnightandJosephp.Bailey,interneteconomics[m].London:mtipress,1997.

[2]肖琛.全球网络经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高中美术知识点总结篇10

一、金融危机为利用高新技术外商投资带来难得机遇

美国数十年来坚持对中国进行的高科技出口管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保持对中国的科技优势,尤其是军事技术优势,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然而这项政策的后果却是大大制约了美国对华贸易,加大了美方贸易逆差,而且使欧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技术进口来源,日本紧随其后,美国仅排在第三位。随着国际政治环境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其高科技出口管制政策。2007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经济经历了百年不遇的经济衰退,跨国公司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以求在金融海啸中赢得生机。在这场源自西方的重大经济结构和产业战略调整中,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国,无疑成为承接新的国际产业转移的热土。

(一)跨国公司延长在华投资产业链,优化地区和产业布局。

为占领市场、拓展业务,跨国公司缩短了产品研发和推广周期,在全球收缩业务的同时,增加了对华投资,延长了在华投资的产业链,重点是扩大高技术含量的生产流程,以期通过技术水平的提升增强产品竞争力。

美国超成半导体公司(amD)计划在2009年把新加坡工厂三分之二的设备转移至苏州工业园,其中包括所有的高技术生产能力,使得苏州工厂的芯片生产能力从amD全球总量的30%增长到70%。同为电脑处理器制造商的英特尔公司(intel),2008年净利润下降九成,在全球关闭八家工厂的同时,计划增加在大连新工厂的投资,使其能够生产最先进的新品,并同时向在上海的投资性公司――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追加1.1亿美元的注册资本。

三洋能源为了应对中国对镍镉电池生产的限制,把原本在日本生产的爱乐普(enloop)镍氢电池的生产线转移到苏州,并加大营销宣传。运营总部位于上海的全球第三大专业通路商联强国际(SYnneX)财务总监表示,公司非常看好中国市场,2009年预计在华增资1亿美元,加强区域布局和网络建设,为二到三年后经济复苏做好准备。

(二)跨国公司加强在华总部建设,提高技术研发力量。

金融危机条件下,跨国公司为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不得不重新配置全球资源,重点是加强了对生产加工业务密集的中国市场的总部建设和研发中心建设。随公司业务重点转移对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调整,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截至2008年底,外商在上海累计设立总部经济机构676家,比2007年末增加了184家,其中“《财富》世界500强”中已有60家在上海设立了地区总部。

同时,随着在华研发中心的设立和产业链的延伸,跨国公司对管理和技术的要求提高,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大量进入中国。随着跨国公司业务在中国的快速提升和发展,其在中国本土人才的培养和工业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我国产业振兴迫切需要高新技术外资。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制定实施了规模宏大的经济振兴计划,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入,为新一轮经济快速增加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制定了包括汽车、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钢铁、石化、轻工、有色金属以及物流业十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其中重点是加强科技创新,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对产业振兴的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实施过程中,如何发挥外商投资的作用,既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方面,也是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外国投资的重要机遇。

二、新形势下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外资的几个着力点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有利于加快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外资,我国各级政府应从长计议,精心谋划,做到定位准确、政策到位、服务跟上,切实抓住难得的机遇期,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的步伐,提高质量水平,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克服内外需不足的眼前困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用全球视野谋划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利用外资的总体战略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吸收高新技术产业外资工作,在全国设立了数十个部级高新产业园区,各地方政府也设有本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带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形成的新的经济带和产业带正在梯度北移,原有的高新产业园区功能落后,作用减退。因此,各级政府应该站在世界角度谋划后危机时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利用外资的总体战略,整合部级和地方各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资源和功能,提升高新区要素聚集的质量,为扩大吸收高新产业外资打造更加有利的环境,进而全面推动我国高新产业发展,推动结构升级。

(二)保持财税、土地等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近年来,我国政府进行了多轮外资政策调整,外资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而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流动性不足使得各国吸收外资更为积极,我国吸收外资的政策竞争力减弱。外资企业纷纷表示政策的变动较快且不可琢磨,很难制订相应的企业长期战略,无法系统规划和梯次投入,甚至出现经营用地在合同期内都被收回的情况。创新是产业进步的重要动力,但大多数技术和研发投资的回收期较长,投资风险较大,金融危机导致的资金链收紧必然减弱企业研发的动力。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证明,投资政策的稳定性,是企业选择投资东道国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我国只有进一步提高外资政策的稳定性,才能更加从容、稳健地吸收高新产业外国投资,进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

(三)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提升外资利用质量。

高新技术产业外商投资强度大,单位面积产值高,对经济贡献大,对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各级特殊监管区在中国利用外资中的战略

定位和作用需要重新认定,要避免各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业门类上的趋同化发展模式。依靠开发区吸收外资需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地理位置、资源物产、金融环境、人力资源、产业结构等要素禀赋特点,有针对性地吸收高新产业外资,实现差异化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避免一拥而上和盲目招商,为外资提供全流程的呵护服务,营造更加有利的营商环境。

(四)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财税支持和重点扶持安排。

利用2009年的结构性减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所得税优惠的同时,对重点行业大型跨国公司研发类投资免征购置设备增值税。上海商委反映现有享受高新技术优惠政策的企业尚不足制造业总量的百分之一,政策的作用很小。应提高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科学性,增加高新技术企业的覆盖率,充分考虑金融危机下企业的发展,对业务增长率等评定指标暂缓考虑。通过一定比例的财政扶持鼓励高新技术设备的进口和技术引进。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的重要风险之一就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尽管在过去十年来我国保护知识产权取得重大进展,但是在许多方面还有不足。因此,新形势下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须用好知识产权这柄“双刃剑”,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增加知识产权的侵权成本。把握欧美放松技术出口管制的机遇,引导企业技术水平的引进和升级。同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的市场交易机制,缩短知识产权交易的审核周期,发展有公信力的知识产权估值机构,减少企业知识产权交易和应用的成本,提高企业参与知识产权交易的积极性。

(六)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内外交流。

毫无疑问,吸收高新产业外资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既要加大与技术发达国家政府的沟通和磋商,减少技术引进的壁垒,又要加强国内外产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解,拓展合作的领域、方式和发展空间。尽管美国政府已经松动了对华技术出口管制,但另一方面又在立法、清单管理、机构设置、部门协调、多边体系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对华出口管制力度。这其中还包括了“视同出口”管制。美政府规定,中国学者和研究人员在接触美国敏感知识和技术时,必须申请“视同出口”许可证。其范围既包括在美中国公民,也包括可能将敏感技术携带来华的外国公司。美国商务部还专门成立了“视同出口建议委员会”,向商务部长建议如何强化包括中国在内的“视同出口”管制。同时,美国还加强了对违规的本国和外国企业与个人的惩处,包括严惩所谓涉嫌对华出售敏感技术的国内企业和个人,加强对外国公司的制裁,刻意炒作所谓“涉华间谍案”。因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外交涉力度,营造更加有利于吸收高新技术产业外资的外部环境。在产业层面,要加强中外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寻找高新产业合作的新途径,例如在外资较为集中的重点区域中心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有效承接外资研发中心转移和技术资源的流入,引导外资风险投资参与科学技术研发活动,提升相关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鼓励科研机构与外资企业开展科学研究、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的合作。

(七)打造科学、统一、稳健的制度标准。

在外资流入减缓形势下,需谨防外资审批标准的降低和限制类、禁止类投资的反弹冲动。做到节能和环保标准不降低,而且内外政策统一。另一方面,在减少“两高一资”产品生产过程中,也应对不同生产工艺区别对待,科学制定限制标准,避免一刀切。从而能够真正鼓励对国外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消化吸收,促进节能降耗和环保技术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