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噪音污染治理措施十篇噪音污染治理措施十篇

噪音污染治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4:37

噪音污染治理措施篇1

关键词:噪音污染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3-120-01

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物理学观点看,是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无规律的杂乱组合。从生理学观点讲,凡是使人们讨厌的、烦躁的和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四种,它们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和商业活动噪声。噪音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现象。根据发生噪声的性质可以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生活噪声等。其中建筑施工产生的噪音对市民的影响比较大。噪声对环境是一种污染,必须加以控制。

1噪音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1.1损害听力

据有关检测表明,噪声损伤人类听觉,人短期处于噪声环境时,即使离开噪声环境,耳朵也会造成短期的听力下降,但当回到安静环境时,经过较短的时间即可以恢复,这种现象叫听觉适应。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噪声对语言交流也产生干扰,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影响,来自噪声对听力的影响。这种影响,轻则降低交流效率,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

1.2引起多种疾病

噪声除了损伤听力以外,还会引起其他人身损害。噪声可引起多种疾病,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在强声下,高血压的人会不断增多。某一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噪声还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噪声可以引起心绪不宁、心情紧张、心跳加快和血压增高。噪声还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一些工业噪声调查结果指出,劳动在高噪声条件下的钢铁工人和机械车间工人比安静条件下的个人循环系统发病率高。

1.3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噪声会对睡眠产生严重的干扰,人类有近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人类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维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但较强的环境噪声会使人不能安眠或被惊醒,在这一方面,老人和病人会对噪声干扰更为敏感。当睡眠不足后,工作效率和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1.4影响人的情绪

身处噪音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和不安。长期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人会烦躁不安,精神紧张,影响人的情绪,严重时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噪声污染正在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之一。同其它污染一样不但影响一个地方的幸福指数,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休息,产生各种相关疾病,噪声的存在还会影响一个城市地方的对外形象,会对这个地方的投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2治理噪音污染的措施

2.1强化宣传

通过网站、宣传栏、横幅和传单等宣传手段,加强了对环保法律法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宣传教育,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不得喧哗和大喊大叫,环保部门应派人员深入工地、歌厅等噪声污染源宣传环保知识,宣传噪声污染处罚条例等环保法律法规,倡导商家文明经商习惯,有效提高企事业单位法人、员工和学生及市民等的环保意识。

2.2加强管理

有关部门应严格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加强了建设项目的督察管理,拆除噪声源,对所有商业门店安置的音响或喇叭一律拆除。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城市噪音进行检测与监控;各工程项目要按规定到市环保部门办理噪音审批手续,并按审批的噪音指标进行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将噪音较大的机械安排在非休息时间,从而减轻噪音扰民。砼振捣尽量采用小功率机械,楼层砼浇灌尽量减少在夜间施工。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机械加强维修保养或安装消声装置等减少机械噪音。加强对社会生活噪声的污染防治,清除学校、医院、办公等敏感区域的噪声污染源点,确保功能区噪声达标。加强了。交通噪声污染治理,划定高噪声车辆进入市区的时间和路线,最大限度地降低在城区主要路段的交通噪声,设立禁鸣啦叭标志等。

2.3加强巡查

环保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建筑工地进行检查,发现超过施工噪音标准的单位均及时依法进行严格惩处并令其整改。相关部门应及时制定地方法律法规,完善执法依据,完善各项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确保长期有效的治理效果。

2.4严管重罚

噪音污染治理措施篇2

关键词:噪音城市环境防治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物理学观点看,是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无规律的杂乱组合。从生理学观点讲,凡是使人们讨厌的、烦躁的和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音。噪音的来源主要有四种,它们是交通噪音、工业噪音、生活噪音和商业活动噪音。噪音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音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音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现象。根据发生噪音的性质可以分为交通噪音、工业噪音、建筑施工噪音、生活噪音等。其中建筑施工产生的噪音对市民的影响比较大。噪音对环境是一种污染,必须加以控制。

1噪音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1.1损害听力

据有关检测表明,噪音损伤人类听觉,人短期处于噪音环境时,即使离开噪音环境,耳朵也会造成短期的听力下降,但当回到安静环境时,经过较短的时间即可以恢复,这种现象叫听觉适应。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噪音对语言交流也产生干扰,噪音对语言交流的影响,来自噪音对听力的影响。这种影响,轻则降低交流效率,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

1.2引起多种疾病

噪音除了损伤听力以外,还会引起其他人身损害。噪音可引起多种疾病,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在强声下,高血压的人会不断增多。某一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噪音还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噪音可以引起心绪不宁、心情紧张、心跳加快和衄压增高。噪音还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一些工业噪音调查结果指出,劳动在高噪音条件下的钢铁工人和机械车间工人比安静条件下的个人循环系统发病率高。

1.3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噪音会对睡眠产生严重的干扰,人类有近l/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人类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维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但较强的环境噪音会使人不能安眠或被惊醒,在这一方面,老人和病人会对噪音干扰更为敏感。当睡眠不足后,工作效率和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1.4影响人的情绪

身处噪音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和不安。长期生活在噪音超标的环境中,人会烦躁不安,精神紧张,影响人的情绪,严重时还会危害人体健康。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噪音污染正在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之一。同其它污染一样不但影响一个地方的幸福指数,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休息,产生各种相关疾病,噪音的存在还会影响一个城市地方的对外形象,会对这个地方的投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2城市环境噪音污染的防治对策

2.1政府层面:整合资源,加大宣传管理力度,环境噪音污染防治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政府的重视程度。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环境噪音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制定并执行强制性的噪音控制和管理法规,保证城市宁静环境。交通噪音源噪音级别高且流动性大,污染范围广。加宽道路、以立交桥代替平面交叉、在城市的主次干道强化对机动车的禁鸣管理、限制车速、在交道口处安置测声器和数字显示器等措施,均可以降低交通噪音级。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报导噪音污染防治的先进典型,揭露和批评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以此产生轰动效应,提高企业、单位和个体业户遵守法律的自觉性,采取悬挂过街彩、立公益广告牌等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突出重点,贴进生活,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

2.2实施层面:针对具体领域制定匹配性的治理计划交通噪音的治理。一是应协调好公安、交通、农机、建设等部门,使其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二是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改善路况;三是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四是建设合格的达标区(街),扩大其覆盖率。社会生活噪音的治理。一是工商部门加强市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控制自由市场噪音;二是公安、文化、环保、工商等部门应联合行动,整顿饮食服务业尤其是歌厅、舞厅、卡拉0K厅等文化娱乐场所,控制噪音扰民;三是带引群众力量,管住管好商业噪音。建筑施工噪音的治理。一是按《建筑施工场界噪音标准》要求,对施工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对违反规定的依法严肃处理;二是开展创文明工地树文明形象活动,创建环境模范工程,接受公众监督,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三是足额征收施工噪音超标排污费和建筑施工环境保障金,用经济手段促其治理;四是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工业噪音的治理。一是按《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对超标噪音源限期治理,加快污染治理进度,实现达标排放;二是依法强化噪音超标收费,增加企业治理的内在动力,同时为治理筹集和积累资金;三是对居民区内严重扰民又治理无望的小企业、小作坊坚决予以“关、停、并、转、迁”;四是把好建设项目审批关,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防患于未然。

2.3整体规划: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区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必然导致城市区域噪音源种类和强度的增加,但是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旧区改造、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建设与改造,都为改善城市区域环境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区,以及完善的、分工合理的道路系统是整个城市区域具有良好声环境的前提。

2.4科学防噪音依靠技术手段,控制传播途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噪音已经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噪音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城市化和宁静的居住环境都是我们所追求的美好境界。噪音的传播一般分为噪音源、传播途径、接受者3个阶段。传播途径包括反射、衍射等形式的声波行进过程。控制噪音就是在噪音到达耳膜之前,采取阻尼、隔声、吸声、消声器、个人防护和建筑布局等措施,尽量减弱或降低声源的振动,或将传播中的声能吸收掉,或设置障碍使声音全部或部分反射出去,减弱噪音对耳膜的作用,以达到控制噪音的目的。根据噪音传播的3个阶段,可分别采用从声源上降低噪

声、在传输途径上控制噪音、在接受点阻止噪音的途径控制噪音,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总之,城市环境噪音污染问题应结合各自的城市特点和现状,由政府牵头制订切实有效的政策,扩大宣传力度,做到整体规划,统分结合,并运用科学的

技术进行预防和治理。

噪音污染治理措施篇3

关键词:城市噪声;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p733.2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工业、交通、商业、建筑施工及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噪音污染日趋严重,噪声污染投诉案件也日趋增多,市民苦不堪言,噪声污染不同于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是一种“感觉污染”与人自身联系非常密切,受人的心理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同一种噪声在不同人不同时间不同环境所产生的效果不同,所以噪声污染很难界定,容易被人们忽视,但是其污染的严重程度却是显而易见的。

城市噪声污染控制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控制的特点在发生变化,例如由固定噪声源治理向流动噪声源治理转移,由大环境的噪声治理向小环境的噪声治理转移。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其噪声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日益扩大,对市民的生活环境影响极大,成为引人注目的城市环境问题之一。

二、噪声污染的性质

1.能量型污染

声音能量在环境中的过量释放而形成噪音污染,其污染的范围与噪声声能所能波及的范围相一致,其污染的程度与噪声源的声能强度成正比,噪声源强,则污染重;噪声源弱,则污染轻;噪声源消失,则污染停止。

2.感觉性公害

噪声污染只有当噪声声源通过传播媒介与人的听觉相联系的时候,才构成危害。面对同一强度的噪声,对于人们不同的身体素质、生理及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人们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结果。

3.暂时性的危害

噪声污染不会像其他污染物一样在环境体中积累、遗留和迁移只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传播。噪声污染随噪声声能的产生而产生,随噪声声能的消失而消失。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只限定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一旦时空发生转移、变化,则该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也就消失。

三、城市噪声控制措施

1.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采用技术手段控制噪声  

噪声的传播途径包括反射、衍射等形式的声波进行过程。噪声的控制应从源强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受声点保护等三个方面着手。控制噪声就是在噪声到达耳膜之前,采取阻尼、隔声、吸声、消声器、个人防护和建筑布局等措施,尽量减弱或降低声源的振动,或将传播中的声能吸收掉,或设置障碍使声音全部或部分反射出去,减弱噪声对耳膜的作用,以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根据噪声传播的3个阶段,可分别采用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在传输途径上控制噪声、在接受点阻止噪声的途径控制噪声。

2.结合城市绿化,扩展降噪措施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通过绿化不仅可以美化路容、改善景观,而且能够降低噪音。由于树木能够将投射到树叶上的噪声反射到各个方向上,树叶的轻微震动使得噪声能量消耗而减弱,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一般来说,树木枝叶茂密,层层错落重叠的树冠减噪隔声效应明显。矮的乔木比高的乔木防噪效果好,阔叶树吸音能力比针叶树显著,多层稀疏林带比单层宽林带的防噪作用好。植物减弱噪声的效果与防声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树木种类等由密切关系。

3.制定和实施强制性的管理法规  

制定并执行强制性的噪声控制和管理法规是保证城市宁静环境的重要措施。交通噪声源噪声级别高且流动性大,污染范围广。加宽道路、以立交桥代替平面交叉、在城市的主次干道强化对机动车的禁鸣管理、限制车速、在交道口处安置测声器和数字显示器等措施,均可以降低交通噪声级。另外,由于有些居住区的环境噪声级已接近甚至高于工业、建筑施工噪声,亦必须有管理办法严加控制,其中包括加强对居民的环境意识、社会公德的教育。

4.制定合理的城市环境规划

合理的城市建设规划对城市噪声污染的防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从城市人口的控制、城市区域的划分、城市道路的规划等各个方面来防治城市环境噪声。通过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注重区域功能布局,从空间地域上避免噪声对可能影响对象的污染,应作为今后噪声污染防治的首选措施。      。 

5.改进结构选择低噪声设备 

改进结构,选择低噪声设备,提高加工精度、装配质量,采用优化操作方法,代替噪声级高的陈旧设备和工艺。例如,建筑施工中,用水压式打桩机代替气锤式打桩机;在工业生产中,用压延式工艺代替锻打,用焊接代替铆接;机械传动装置中,用弹性轴套的齿轮代替普通齿轮,都可以降低噪声源的强度。降低汽车本身发出的噪声水平,会有利于降低交通噪声。另外,通过完善道路标志,改善道路路面状况,加强道路交通的管理和疏导,保持道路的畅通,减少车辆鸣笛、变速、刹车,会明显使交通噪声水平降低。

四、结语

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噪声危害千家万户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广大群众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平时避免大声喧哗,同时主动维权,积极参与整治噪声的行动,共同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孙红红等.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噪音污染治理措施篇4

1引言

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对周围居民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干扰的声音。由于施工中要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频繁的运输材料和构件,挖掘、打洞、搅拌、切割、振捣等工序,难免对产生各种噪音污染,进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引发各种纠纷案件。噪声污染作为一种无形的污染,具有暂时性、局部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如果人体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下而未采取防护措施,那么必将给人的听力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乃至职业性耳聋。噪音污染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系统等产生不良的影响。鉴于以上原因,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降低建筑施工噪声,减轻对市民的干扰,创造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保证人们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就成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环境管理部门面临的难题。

2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来源

噪音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居民反应最强烈的问题,通常建筑施工噪声占环境噪声源的5%,而各种施工机械又是建筑施工中的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施工现场产生噪声的设备和活动有以下的几个施工阶段:

土石方施工阶段:运输车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打桩阶段:打桩机、振捣棒、混凝土搅拌车等;

结构施工阶段:混凝土搅拌车、振捣棒、电锯、搭拆钢管脚手架、支拆模板、模板修理、外用电梯等;

装修及机电设备安装阶段:http://拆脚手架、石材切割、外用电梯、电锯等。

3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控制对策

3.1相关部门加大对建筑施工的审批力度。

应将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重点做好建筑施工工程登记、注册和申报审批工作。各工程施工单位都必须到环保部门登记注册,如实地说明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情况,使环保部门掌握项目的工程规模、工程期限、周围人口居住情况,尤其是要说明容易产生噪声的工程设备的安置地点,让环境保护部门预测各施工阶段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对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区域内,要求不得在夜间从事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对需要夜间施工的工程进行严格的审批,应协调好与周围居民的关系,制定有效降低噪声的措施,经环保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工。

3.2加大对建筑施工噪声的现场监测和监督。

环保部门应加强管理监督,限制其施工时间及高噪声施工机械,采取抽查方式监测其场界噪声,将施工噪声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针对建筑施工噪声集中的特点,环保部门应专门成立施工噪声检查小组,不定期检查辖区范围内的建筑施工工地,尤其是要重点加强对居民稠密区的工程的检查。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力地措施进行查处,促进施工单位进行噪声防治。可根据施工期噪声对环境污染范围、强度向建设单位预征施工场界噪声排污费,以便补偿对周围居民及社会环境造成的损失。

施工场地周围的居民和团体有权提前了解施工可能带来的噪声污染情况,并提出意见,施工单位应听取民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在对待群众投诉问题上,施工单位要不断总结,查找自身不足,并认真采取措施,抓好整改落实,环保部门对于施工噪声污染严重并且不予以整改的,要根据相关法律进行严肃处理,保证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3.3加大建筑施工噪声防治的宣传力度。

在建筑施工噪声管理过程中,要经常对施工单位进行有关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传达有关噪声管理的规定,加强施工队伍的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让他们意识到施工噪音的危害,了解降低施工噪音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使他们自觉遵守相关环保法规,并进行噪声治理,努力降低施工噪声污染。

3.4合理控制施工现场的机械噪声。

由于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来自各类施工机械,尤其是我国施工机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使得许多施工设备的噪声都比国外同类产品的高,这需要机械制造厂商重视机械工艺改进。应推行清洁生产,必须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对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的落后施工机械予以淘汰,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以实现对周边城市环境的保护。

对土方中的挖掘机、拖拉机、推土机等大型设备,要想消除其噪声比较困难,但可合理安排台班作业,避免在夜间或中午人们休息时采用这类机械设备进行作业,施工时可在工作区域周边搭设隔音防震墙等办法来减轻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产生噪声较大的钢管切割机和电锯等小型设备,在模板支护和脚手架搭设方面使用较多,可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来减弱其噪音,如为避免对钢管和模板的切割,可采用定型组合模板和脚手架等。在制作模板支护和脚手架时,可移至房屋地下室等隔音处进行施工,以避免对周边的干扰。

混凝土施工机械的噪音也较大,对于城区重点区域要避免使用混凝土搅拌机,选择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因其自身的工艺原理,噪音较大,应采用和易性较好的、可以减少震捣时间和次数免震自密实混凝土,在工作的施工层周围搭设隔震板等设施,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消除振动棒噪音污染。混凝土输送泵车由于功率大,噪音也较大,但它是高层建筑输送混凝土的重要动力,必要时采用围护隔震措施来减轻其噪音污染问题。

总之,可运用消声、吸声、隔声、隔振等技术来降低施工机械噪声。如纤维材料、颗粒材料、泡沫材料等吸声材料吸收噪声的频率较宽,可在打桩机、搅拌机等高噪声施工机械附近设置吸声屏,能降低噪声15db(a)。采用阻性消声器、扩散消声器、抗性消声器、缓冲消声器等消声方法,可有效降低通风机、压风机等产生空气动力性噪声源的施工机械的中高频噪声源。

4结语

噪音污染治理措施篇5

关键词:环境噪声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tB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127-01

1区域内噪声的界定

所谓噪声从物理角度出发噪声就是声源在没有规则振动时所发出的音响。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将那些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和休息的一切声音,都纳入噪声范畴。我们对一个区域内的噪声界定是从环保的角度考虑的。噪声是由各种强度不同、频率不同的声音混合组成的,但一个区域内的噪声判定还要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感受来确定,人们所不能接受的杂乱声就是噪声,同时不同的声音在不同的场合或者时间也会变成噪声。

2区域内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

2.1交通噪声

由各种交通工具在运转过程之中发出的一些噪声。

2.2工业噪声

各种工厂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厂内设备发出的噪声,此类噪声对人们的影响很大。

2.3建筑噪声

主要来自各种住房、工程等建设时机械所发出的噪声,它多发生在人口居住密集区,会对人们的生活和休息产生严重的影响。

2.4社会噪声

由于人们在日常的生活或者社会活动中在使用各种电器等所产生的噪声。

3区域内环境噪声的危害

3.1噪声损害人的听力

人对声音的获取是通过耳朵来进行的,因此,噪声会对人的听力产生直接的损害。当人们处于强噪声环境中时,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觉得耳朵难受,有时甚至还会引发头昏头疼等症状。远离噪声环境之后,听力就会慢慢恢复正常。这种现象被称为听觉疲劳。如果人们经常在噪声环境下工作,这样就会导致人们的听觉疲劳得不到及时的恢复,慢慢地就会导致人们内耳的器官病变,形成噪声性耳聋。如果人突然进入极强的噪声环境之中,会导致人的听觉器官发生严重的外伤,致使鼓膜出血,螺旋器脱离基底膜,这样人耳可能就会完全失去听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暴震性耳聋。

3.2噪声对视力的损害

噪声会对人体的耳朵造成直接的伤害,同时还会间接地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当噪声的强度达到一定的分贝时,就会导致人的视觉敏感性降低,对弱光识别的时间延长,有时甚至会使人的瞳孔放大,产生视线模糊,这就是为什么人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容易产生眼痛、眼疲劳、视物流泪和眼花现象的原因。不仅如此,噪声还会使人的视野、色觉发生变化,导致对颜色的视野缩小。

3.3噪声诱发多种疾病

人的听觉受控于人的大脑神经中枢,当噪声对人的听觉产生损害的同时,人的神经中枢也在受到一定的伤害,一旦人的中枢神经受到损害就会牵涉到人体的许多器官,这样就会导致多种疾病产生。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噪声的环境下会产生失眠、脑胀、头痛、全身疲乏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甚至还会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病率增高,致使人的消化系统功能混乱出现多种肠胃病。同时,噪声还会对胎儿的正常发育产生不好的影响。

3.4噪声干扰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即使人在睡眠之中同样会受到噪声的影响,它会导致人多梦、睡眠质量下降、易惊醒,使得人没有足够的精力参与白天的工作。人们在噪声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和工作会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这样不仅效率低而且出错率高,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暴力事件。

4目前控制区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

明白了噪声的来源和噪声所产生的危害,人们目前所采取的控制噪声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4.1运用技术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噪声

解决噪声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噪声产生的源头将之控制,为此,人们通过运用各种技术措施,制定不同的控制噪声产生的技术路线,如消声减振等,最大程度地减少噪声的发出,控制各种工程活动的时间,保证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4.2营造隔音林对噪声的传播进行控制

为了防止噪声的远距离传播,人们还专门在居住去附近种植了隔音林,实践表明树木对噪声具有吸附和阻挡的作用。这样噪声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隔音林就会减少很多,传到居住区的噪声就会大大减小。此外,种植隔音林还可以起到美化生活环境,净化空气质量的作用。

4.3运用规划手段防治噪声污染

由于以前在各种建设中没有进行很好的规划,噪声源和居住区混合在一起,在施工建设与生活居住的作息时间不一致的情况下,就和容易引起各种噪声污染事件的发生。通过重新科学的布局,将噪声源迁出居住区之外集中布置,较少噪声源与居住区的近距离接触,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小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4增加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度

一个区域内的环境好坏和政府工作质量紧密相关,如果政府对噪声污染高度重视,就会在规划上更加合理,在治理措施上会更加有力,这样在治理噪声污染上取得的功效更为显著。同时,政府还可以利用其公共职能修建一些防音减振的设施和加大对群众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

4.5增加相关法律防控措施

我国虽然有了一些关于环保方面的法律,但是立法还不够全面,对于噪声污染方面的立法还不足,正是由于许多的法律制度措施没有落实,导致一些噪声屡禁不止。因此,加强对噪声污染方面的立法显得越来越有必要,对那些有强烈噪声污染的企业收取一定的噪声污染治理税,这样用法律工具对人们的安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4.6加强噪声接收处的控制

一定区域内由于各种生产和运营,噪声是难免会产生的。这样在加强对噪声防控的过程之中,还要加强噪声接收处的有效控制,比如:在房屋的建设过程之中可以增加相关的隔音材料,使外界的声音和室内相隔绝。这样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受噪声的影响就会大大减少。

5结语

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巨大的不良影响,但这种不良影响是完全可以避免和消除的。噪声虽然是可防和可控的,但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好的防控措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错误的防控措施不仅不能减少噪声的危害,反而会增加其它不好的社会影响。要将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舒适,就必须加强对工业、交通、建筑及商业和生活等所产生的噪声的有效管理,合理规划和布局,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环保立法,这样从各个方面出发治理噪声污染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红武.噪声污染控制工程[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4~5.

[2]毛东兴.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4~26.

噪音污染治理措施篇6

关键词: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城市环境噪声首先是噪声的一部分。从物理学意义上来讲,噪声是一种不同声源的无规律混合的振动,其频率和振幅具有复合性和无规律性的特点;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凡是人们所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妨碍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声音都可称为噪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活动产生了过多的声音,包括正常的工业生产噪音、生活噪音和建筑噪音,也包括不良好的商业活动经营方式,使得城市充满了各种机器噪音、鸣笛声、音乐声、卖声等生源。城市环境噪声已然成为城市环境中的普遍问题,成了噪声污染。噪声污染同时具有污染范围广、影响时间长、对居民影响直接的特点,为居民反映最直接的一类环境污染,有关噪声的环境投诉事件占到环境投诉的50%以上,居环境投诉事件的首位[1]。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并称为城市环境的三大公害[2]。

一、噪声来源及危害

(一)噪声来源

城市环境噪声即城市噪声污染,污染源可分类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区生活噪声和施工噪声,城市声环境也可以分类为城市区域声环境、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城市功能区声环境等。

据文献报道,我国城市噪声源中,(1)30%以上来自交通噪声(国外统计资料交通噪声占70%)[4],噪声源是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由于机动车辆数目一直在急速增加,道路交通噪声成为影响最广泛的污染。(2)在工业噪声和施工噪声约占我国城市噪声源的27%,主要来自生产过程和市政施工中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扰动等[4]。(3)社区生活噪声在城市噪声中约占40%左右,包括流动叫卖、商业经营活动、户外儿童喧哗、汽车的启动、家用电器等。

(二)噪声危害

城市声环境是人居物理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属物理污染,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公害之一。噪声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主要是听力损伤,包括暂时性听阈偏移(听觉疲劳)、永久性听阈偏移(噪声性耳聋)和爆震性耳聋;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的危害包括:噪声会使人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肠胃病和溃疡病等生理疾病;同时也会影响人的注意力和工作效率。研究表明[3]噪声超过85dB(a),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专心工作。噪声也会对动物的听觉系统、视觉系统、内脏系统造成病理性病变化,噪声对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噪声还会影响到仪器设备和建筑物,当超过150分贝时,会严重损坏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件,超过140分贝,对轻型建筑开始有破坏作用[5]。

二、噪声防治措施

噪声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听力的损伤、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因此要预防和控制噪声污染就显得尤为重要。构成噪声污染有声源、传播途径与接受器三个要素,控制噪声污染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在声源处抑制噪声,降低声源噪声级,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对噪声传播途径加以控制,这是噪声控制中的普遍技术,包括隔声、采用多孔吸声材料等措施;对接收器的保护,对于人,可佩戴耳塞、耳罩、有源消声头盔等,对于精密仪器设备,可将其安置在隔声间或隔振台上。

(一)法律法规标准

1.要积极的制定和完善强制性的城市噪声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彻底的落实,这是改善城市噪声污染的关键性措施。制定了噪声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12523-2011)、《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区。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区,以及完善的、分工合理的道路系统是整个城市区域具有良好声环境的前提。

2.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噪声污染行为。(1)强化车辆监督管理力度,针对不满足城区行驶噪声要求的车辆,必须禁止使用和销售,并且还应当加强城区报废和清理执行力度。及时对破旧机动车和高噪声机动车进行清理,使噪声能够在根源上得到控制。(2)对城区商场以及娱乐中心等噪声根源进行强化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商场和娱乐中心进行检查,对违规情况必须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地区进行重点监管,甚至还应当通过强烈手段控制音响大声叫卖等情况,并鼓励他们尽可能通过文字、媒体等方式来进行广告宣传。(3)针对交通噪声污染,则可通过实施限时、限行以及限速等方法来缓解交通噪声污染。(4)工业噪声则必须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力度,严格执行噪声排放标准,对超标的工业企业,必须进行及时整顿处理、整改,从声源上控制噪声污染。

(二)技术手段

1.源头控制噪声源,提高建设标准。(1)对道路交通进行优化和调整,使道路交通情况能够得到有效改善,提高利用率,减少拥堵带来的噪音量。加强对原有道路的路面使用新材料扩展和改良,降低机动车的摩擦噪音,有效控制机动车启动频率噪声。加强绿色防护栏或隔音挡板的建设,在原有的敏感建筑物以及道路之间,加注绿色防护栏或隔音挡板,使城市污染能够得到控制或者有效隔离。(2)对城市内的建筑工地,进行有效管理,从施工时间、施工过程中降低噪声源的产生和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2.传播途径:增加传播距离、增加吸能屏障。(1)声屏障技术在降噪应用中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为了避免和减少交通噪声的干扰,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形式的声屏障、障壁建筑物和优化的土地使用规划来达到降噪的效果。控制噪声就是在噪声到达耳膜之前,采取阻尼、隔声、吸声、消声器、个人防护和建筑布局等措施,尽量减弱或降低声源的振动,或将传播中的声能吸收掉,或设置障碍使声音全部或部分反射出去,减弱噪声对耳膜的作用,以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6]。(2)这就要求采取合理的方案对噪声进行控制,包括声屏障、隔声窗、绿化林带及功能置换等,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措施或几种措施并用,以达到降噪的要求。

3.从接受端降低和隔离噪声,保护受体正常功能。(1)单体建筑设计和技术措施,从声环境质量考虑建筑群的总体布局、单体建筑物的设计,乃至建筑物护结构材料和构造,都可以防止或减弱噪声干扰。(2)合理规划、布局。针对容易造成城市噪污染的企业,应当采取“退二进三”“出城入园”的方式来进行整体规划,同时分层次、分时段、有重点、分区域的进行改造、搬迁或停产、关闭,同时各规划部门还需对交通干线以及建筑物之间设置合理的防噪声距离[7]。

三、结语

城市噪声污染是城市化建设中的主要污染源,其对城市环境、居民健康等都存在明显的影响。根据城市噪声污染特点的分析,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从最初阶段将城市声环境纳入城市计划,确定好噪音的控制方式,同时配合防治策略,降低城市噪声污染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力度,缓解噪声污染对城市建设的危害,保障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力度,加强城市化发展中的经济控制,以免影响城市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赵鹏涛,赵广田.噪声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大众科技,2011(10):35-38.

[2]耿桦.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防治[J].山西建筑,2007,33(28):339-340.

[3]樵地英.中国城市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控制技术的探讨[J].能源与节能,2013(04:)81-82+83.

[4]邹飞.我国城市噪声污染及其防控对策探讨[J].北方环境,2011(21):150+163

[5]陈安,汪爱元,肖萌芳,彭艺.城市噪声污染控制实例[J].环境技术,2015(04):23-25.

[6]张艳红,韩少军.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特征与防治对策[J].环境,2014(07):92-93+102.

噪音污染治理措施篇7

abstract:onthebasisofanalysisoftheurbanmainpollutionfeature,thepaperproposedthegreeningmeasuresofpollutioncontrolwhichismeaningfulforimprovingareaairenvironmentqualityandensurepeople'slifeenvironmenthealth.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染;城市绿化;污染防治

Keywords:urbanenvironmentpollution;urbangreening;pollutioncontrol

中图分类号:X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266-01

1居住环境污染问题现状

1.1噪音污染居住区的噪音污染主要来自外界噪音。像航空、公路、铁路运输等交通工具,以及工程施工和工业生产等。随着国内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普及虽然极大地方便居民的出行,但产生的噪音污染也日益加重。特别在一些立交桥和高架路两侧的居住区被交通噪音干扰严重。而受到施工噪音影响的居民有人口的l/9,也就是9个人中就有l个人生活在噪音污染的环境里,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另外在居住区内部通行的机动车辆,也会对居民造成一定的噪音污染。

1.2空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由于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位于城市中心和交通拥挤地段的居住区,遭受汽车尾气污染比较严重。服务业废气污染,一些居住区或住宅楼周边餐饮业产上的油烟废气等造成居住环境质量恶化。

1.3生活垃圾污染居住区内市政环卫设施老化残缺,物业管理不当,垃圾没有按时清理,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污水黄流,造成的污染不但会破坏居住环境还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长期以来,一些城市的多层和高层住宅为了方更清理垃圾,都设置有专门的垃圾道,更使垃圾道容易堵塞而且很难清洗,并容易滋生细菌。

1.4光污染现在不少建筑物采用大块的玻璃镜面来装饰门面,有的甚至整个建筑物会用这种镜面装潢。到夏天,那些建在居民小区附近的有玻璃幕墙的建筑对周围形成反光,强烈的光线进人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变,影响居民正常的生活。有的居住区旁边的娱乐场所或商场的霓虹灯、广告牌到晚上就闪烁夺目,五颜六色的灯光反射进住宅内,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休息。

2造成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2.1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薄弱许多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供热、煤气、排水、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和公共绿地等,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甚至是一些应用常规技术就能很容易解决的环境问题,如烟尘、污水、垃圾等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足需要。

2.2很多城市缺少周密而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由于没有周密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致使城市功能分区混乱,或没有很好执行城市总体规划有关的各种功能区和工业合理布局规划,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有些城市的工业区建在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上侧,使城市受到工业废气的严重污染。大多数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工厂与居民区混杂,彼此穿插,使城市居民经常处在工业污染物的影响之下。工业废气排放是造成我国城市大气质量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大城市越来越突出,这种污染也主要与煤的开发和使用有关。

2.3对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污染防治措施不得力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这些项目不但没有被取缔,反而在计划外以各种方式出现,大有与日俱增的趋势,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3居住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

3.1噪音污染的防治措施在居住区的选址阶段就必需考虑远离工厂,城市内有噪音污染的工厂也应逐步搬迁出居住区。居住区内住宅应与交通主干道、高架路、铁路等有强烈噪声的地段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噪声声源处,应多种植树木,形成良好的绿化隔声带,也可以在住宅旁边的高速公路、高架桥旁设立防音壁,以减弱所产生的噪音。

3.2继续严格执行“污染者负担”的原则第一,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这是解决污染源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二,对工业污染实行限期治理,对布局不合理的工厂坚决拆并,对污染严重的工业产品实行淘汰制度。第三,征收排污费。除实行“超标收费”外,还可实行“排污收费”。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项政策的效果将会越来越显著。

3.3光污染的防治措施在居民区密集的地方不宜设置玻璃幕墙,住宅区也不应使用反光性强、反热性高的建筑材料。统一规划商业的霓虹灯和广告灯,住宅楼的景观立面照明不应使用投光灯,住区内也要禁止装设霓虹灯广告,住区道路或庭院的灯光光线不应射入住户室内,以防止灯光对住户造成影响。对已经产生玻璃幕墙光污染的地方,可采用在幕墙表面加太阳膜或用合金等亚光建筑材料置换玻璃幕墙等方法来减轻光的反射,并对受影响的地方采取隔光措施。对于商业灯光的污染,相关部门应责令商家整改,采取挡光或减光的方法将光干扰降到最低的限度。

3.4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顺利进行,需要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提高城市环境保护设施的水平。通过园林绿化、整治城市水系及旧城改造等途径,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应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城市环境问题由多种因素构成,涉及许多部门,需要这些部门共同采取措施,进行统一的规划协调。只有依靠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结语

居住环境可以说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地方,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关部门应深刻地认清当前的形势,切实采取相关预防措施,改善城市环境的污染现状。力争拥有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温馨舒适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李尚华,由杰,尉学玲.克山县城内大气环境中tSp污染现状发展趋势及其防治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4.

噪音污染治理措施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境影响;整治策略

随着人类物质生产活动规模的迅速加快,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并严重的破坏了生态资源。因此在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关注,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建筑在人来的物理环境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也有很大的责任。在建筑工程施工时,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行绿色施工。要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在建筑的全部过程阶段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因此对此阶段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探讨是必要的,对环境污染应该及时采取一些控制和处理的措施。

一?建筑施工的环境影响

(1)噪声影响

目前,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超标率较高,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给施工场地附近产生的影响更大,对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干扰。

(2)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在施工场地进行挖掘、堆放物料、搬运时产生的扬尘以及进行材料运输的汽车排放的尾气,这些都给大气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污染。通常情况下,在施工期间所产生的扬尘都是瞬时源,扬尘的粉粒颗粒比较大,产生的高度也不高,主要在施工场地的附近范围内产生,因此对施工人员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施工场地的附近有居民区,一旦刮风,施工所产生的扬尘对附近的居住区也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固体废物影响

固体废物主要是在施工期间进行土方挖掘、剩余的废物料以及施工人员制造的生活垃圾等。工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如果随意堆放,会给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堆放时间一长就会发臭产生异味,对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4)水环境的影响

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排的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用水。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里面含有泥沙,可能堵塞城市雨水管网,对雨水管网的排水功能和污水体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整治策略

(1)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有:①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一些相关的标准,禁止一些高噪音施工设备在晚上十点到噪声六点进行施工,尤其是在居民区和学习附近尽量不用或者是少用这些高噪音设备。白天施工时使用这些大型机械尽量要避开午休时间,如果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夜间进行有噪声污染的施工活动,必须先要填写相关的申请等环境保护部门审批,还有提前通知附近的居民;②尽可能选用噪音较低的设备。对产生高噪音的设备,要想办法安装隔音装置,对施工的场地监理封闭的操作棚,使得噪音的扩散减少,最好把施工所要用的设备放在施工场地的中心,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施工设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③设置隔声屏障,尽量在建筑工程施工场地周围设置隔声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断声音的传播,尽量减小建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影响;④用商品混凝土替代水泥搅拌站,也可以减少建筑施工产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2)扬尘和废气污染的整治策略

扬尘和废气污染的防治措施有:采用封闭式施工方法,将建筑施工场地和附近的环境进行分隔,可以通过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围护栏,来阻隔工地扬尘和飞灰,使其对环境的影响尽量降低;②采用商品混凝土浆,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泥、黄沙以及碎石等建筑材料在运输以及对方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也就是减轻了烟尘对大气的污染,同时也减轻了水泥搅拌机的噪音污染;③要严禁超载,对进行材料运输的车辆要严格控制,在运输时不能超载,并且要对其进行覆盖,进而防止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扬尘和洒落。对这些运输车辆的轮胎要及时进行清洗,以免把工地的泥浆带到城市的道路环境当中;④要坚持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要堆在专用的场地,并且要对其进行覆盖,防止建材产生扬尘,施工的道路要硬化而且要经常洒水,尽量减少道路扬尘;⑤对运输时间要合理进行安排,在大风天严禁车辆进行运输,以免产生扬尘,对环境造成影响;⑥对车辆尾气的排放情况要定期检查,尽量做到合理排放;⑦在施工场地,一些施工和生活所产生的垃圾,或者是有臭味的东西,严禁烧毁。

(3)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有:①在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就要做好处理的计划,对渣土的运输方式、线路和去向要明确。在工程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施工场地的各种垃圾;②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量虽然不多但危害很大,要对这些垃圾专门进行收集,及时清运到政府指定的地点进行处理,否则会给市容和附近的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4)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有:①在施工期间产生的泥浆和雨水都含有SS,因此要建立相应的废水沉淀池,对废水进行沉淀之后在进行外派,从而避免其堵塞城市下水道;②施工单位尽量给建筑施工工人提供较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工地的食堂产生的废水要先进行隔油之后,才能排入城市下水道,尽量使用工地附近的厕所,如果工地附近没有的话,要定期及时对工地产生的粪便和垃圾进行及时清运,保证建筑工地有良好的环境卫生;③在土方回填时,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的废弃物,以免给地下水环境造成危害。

3?结语

总之,由于一些客观和人为的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给环境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干扰。因此建筑工程单位要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到以人为本,文明施工,相关的监督部门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就能把建筑工程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降到最低,真正实现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根本上确保施工场地有较好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白雪琴,李晓薇.浅谈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9(2).

噪音污染治理措施篇9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管理;环保施工

1存在于市政工程施工中的污染

1.1颗粒污染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引发大量的颗粒污染,这些肉眼很难看到的微小粉尘会长时间的存在于空气中,加剧大气污染的同时严重的危害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市政工程施工所能够造成的颗粒污染包括如下几种:在房屋建筑拆迁过程中所导致的大量尘土、在工程施工材料就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颗粒材料、在施工现场由搅拌装置所带来的飞扬颗粒以及液体物质凝固之后所产生的干燥颗粒等等,这些污染物质都会对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由施工人员所制造的一些生活垃圾或厨灶类的污染也会导致周边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甚至还会导致施工现场周边的居民出现呼吸道或肺部方面的疾病。

1.2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是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污染问题,同时也是工程施工现场周边居民抗议最多的问题。在施工的进行过程中,造成的噪音污染占据了环境噪音污染的5%以上,从而让很多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学习与工作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市政工程施工所能够产生的噪音污染包括如下几种:挖掘机与吊车所产生的巨大轰鸣声、装载机与运输车所产生的噪音、打桩机或搅拌机在运作时所产生的噪音、搭建或拆卸钢筋水泥或手脚架所产生的噪音、用于装修的石块切割噪音以及外用运输电梯所产生的噪音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施工噪音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还会干扰到周边或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1.3光污染

简单一些解释,光污染所指的就是房屋建筑物外表反光材料所产生的反光现象,或者是在施工过程中由电弧焊所引发的闪光等等。在很多人的意识当中,认为光污染所带来的危害要远远小于噪音污染或颗粒污染,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光污染却是所有市政工程单位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安全问题,每年都有因光污染而导致的多起交通事故,对人们的出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此外,由电弧焊所产生的火光也非常容易引发施工现场的火灾,光污染具有不容小觑的安全隐患。

1.4高空坠物

存在于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另外一项安全、污染问题即为高空坠物。因施工项目的需求,市政工程的施工现场经常会出现将砖石或施工材料运输到高空中的情况,尤其是对于那些楼层较多的高层建筑来说,经常会因操作不当或风力所致而在高空中掉落一些东西。高空坠物的现象不仅会对周边居民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同时也极易引发一些交通事故。

2市政工程环保型施工的应用措施

2.1颗粒污染的防治措施

针对出现于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颗粒污染来说,施工人员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展开防治工作:首先,施工单位的管理者应当责令所有施工参与人员在完成施工作业后,将那些容易引发颗粒粉尘污染的施工材料进行整改处理,并且在拿取和使用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轻拿轻放;其次,在市政工程项目正式开始之前,施工人员要预先挑选出最适合的运输路线,尽可能的选择那些远离居民区或闹市区的路段来行走。如果是要运输那些肯定会出现颗粒粉尘污染的施工材料时,施工人员可以采用遮盖毡布或是路面喷洒水的方式来减少粉尘颗粒在空气中的飞扬。

2.2防止噪声污染问题

国家政府曾专门针对工程施工的噪声污染问题规定出了治理标准,施工单位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施工条件与周边的环境来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噪声防治方案。首先,施工单位要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选择噪声较小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并且要利用遮挡的方法来将施工区域同居民区域隔离开来,同时在施工现场安装相应的隔音设备;其次,施工的三位要保证运输车辆与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分贝要符合国家所制定的合格标准,尤其是在距离闹市区或居民区较近的施工现场来说,施工单位要尽可能的选择在工作日的白天施工,坚决不可以在晚上展开大规模的施工;最后,为了能够减少同周边居民产生摩擦和矛盾,施工单位还应及时的同周边居民进行沟通,并虚心听取和接纳居民们的意见与建议,确保他们的正常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2.3光污染现象的防治

如今,光污染现象是市政工程管理中非常常见的一项环保问题,尤其是在各种新型材料层出不穷的今天,光污染的现象更是变得愈发严重。如果想要从根本上防治此种工程施工污染,施工单位就必须要想办法将电弧焊所带来的亮光彻底消除。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在施工现场周围安装防护栏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拦截电弧焊所产生的光亮与火花,另一方面还可以很好的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率。

2.4避免高空坠物的发生

首先,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要进一步加大对市政工程施工参与人员的监管力度,在日常的培训活动中,严明禁止所有施工参与人员都不得在高空中向下抛物,一旦发现有违规操作者必将严肃处理;其次,在对施工人员进行招聘的环节中,施工单位要尽可能的通过正规的中介公司来进行人员聘请,并且在正式上岗之前要做好全面的岗前培训与安全教育活动,确保每一位施工参与人员都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高空坠物事件的危害性;最后,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等级,施工单位的管理者还要在施工现场的周边设置一定高度的安全防护网,同时在进行高空运输作业时还要对运输物品进行多次加固处理,从根本上杜绝因风力变化而造成的坠物现象。

3结束语

环境保护措施对于市政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城市化进程发展的有效保障。因此,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告诉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做好充分分环境保护措施,坚持绿色环保的理念,使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够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采用更多先进的环保技术,降低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实现市政工程干与环境效益和谐统一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人们整体的生活质量水平,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利叶,吴云鹏.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244-245.

噪音污染治理措施篇10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环境问题;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由于我国相关的环境管理制度还不健全,这使得我国的市政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环境问题,将市政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结合起来,对于其他项目工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市政工程的各项环节进行有效的环境治理,实现市政工程干与环境效益和谐统一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人们整体的生活质量水平,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水平。

一、市政工程施工特点

相较于公路、桥梁等工程,市政工程具有施工规模小、受环境、地质地形影响小、投资小、材料运输便捷等优点,还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虽然市政工程具有较多优点,但是市政工程仍是一项复杂且又系统的工程,其施工质量难以控制,且施工质量要求又较高,同时市政工程施工中容易对环境产生影响。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亦对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以及生态平衡有着严重影响。市政工程施工环境问题若是没有得到妥善处理,那么必将对城市生活环境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控制非常有必要。

二、市政工程施工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1、市政工程施工对环境的破坏

自从城市出现起,居民们就在不断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美化。城市居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体会着城市的舒适度和快捷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于生活的质量要求逐年上涨,但是市政建设施工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却为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对于生活高质量追求同现实的市政施工中产生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必须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进行城市规划期间,无论投入多少精力,施工中都会对周遭的水源和土地产生一定损害,例如:土地资源浪费、施工中材料污染、粉尘纷扬、噪声污染等等,不仅会引发环境问题,还会影响到周围居民和动物的生活。总而言之,市政工程施工对于环境会造成一定的破坏。

2、市政工程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中可能会造成的环境污染有下列几个方面。

(1)扬尘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扬尘问题会引发大气污染,具体指的是施工现场因为施工操作、车辆行驶、地面风蚀等原因引起的粉尘向空气中扩散现象。扬尘现象可以分成三种,道路扬

尘,施工现场由于车辆设备进进出出而直接扬起道路上的粉尘,在所有的扬尘问题中,所占比重最大;施工工艺扬尘,这种扬尘现象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而引发的扬尘现象,例如:装卸材料或是土方、清理施工现场、回填土方、筛选建筑材料、拌和配料等等;风蚀扬尘,这种扬尘现象指的是,有些容易产生扬尘问题的建筑材料或是施工开挖导致的裸露地面,在风力作用下产生的扬尘问题。施工中的扬尘污染势必会引发施工区域及附近区域的大气污染问题,若是居民生活较为集中,有时还会引发污染纠纷。

(2)噪声污染

导致噪音污染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且噪音还有大小和层次不同之分。而市政工程施工中产生噪音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所发出的噪音,主要包括打桩机、切割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另外,市政工程中的焊接施工也会产生噪音污染。一旦产生噪音污染,不论噪音大小或是什么层次,都必定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严重扰乱周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

(3)水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水污染问题通常是因为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排放生活污水,施工现场使用的地面冲洗用水、降雨等造成的地表径流,以及流失浆料进入到水体中。进而施工现场周遭的水质必然会受到影响,水中的悬浮物、油类、Lmn等污染物质的浓度会明显上升,尤其是在河流附近进行桥梁施工时,水污染会更加严重。

(4)固体废弃物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建筑垃圾一类,这些垃圾若是没有及时处理,不仅会影响到城市美化,还会引发扬尘污染和水污染。

三、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1、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中使用的运输车辆在运送砂石、渣土这类容易出现扬尘问题的材料时,要严格禁止超载,并采用合适的封闭措施进行全封闭。另外,车辆要及时清理,保证净车进入、退出,可以在施工现场设置冲洗设备。这样处理以后,不仅有效减低了材料损耗,同时能够防止粉尘污染。此外,施工中产生的土方也要合理堆放,尽量减低空气中的粉尘含量。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噪音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施工机械设备是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应针对机械设备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例如混凝土搅拌机产生的噪音,采用商品混凝土能有效避免噪音的出现;切割机产生的刺耳声,应将需要进行切割的材料进行仔细统计,

然后专门安排在某一时间段统一进行切割,将切割现场设置机械棚、隔音层等防噪音设施。第二,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避免施工机械在运行中由于发生故障而产生噪音。第三,市政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运输车辆,这些车辆的鸣笛声和发动声是噪音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3、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应该尽量避免靠近水源地,对于距离相对较近的水源地采取一定的隔离保护措施,避免污染水源的问题。市政施工过程中,桥梁桩基中产生的泥浆废水必须先沉淀在排放到指定地点,若是废水可以回收,就要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对施工现场进行喷洒,有效减低大气中的粉尘含量,同时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另外,施工期间工作人员生活产生的污水也要通过专门的污水管道排放,若是遇到污水中存在有害物质的问题,则要先进行无害处理再排放。

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应该先分类,将有用物质回收起来,留待循环再用,例如:砂石类,可以继续用作混凝土的骨料;碎砖头,用于回填。对于没有回收再利用价值的废弃物,也不能随意丢弃,要进行集中处理清运。

5、水土保护措施

市政施工过程中若是水土遭到破坏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若是发生了安全事故,管理人员应该及时和市政部门的进行协商处理。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该认真勘测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并对基地比较软弱的部位和边坡部位进行适当的加固。施工现场中若是存在着能够保证水土功能的树木绿地,必须破坏掉,就要采取一定的人工保护措施代替。例如:填筑路基时,应该进行坡面防护。

6、合理布置施工现场

在施工过程中,拌合站、施工人员生活区、材料预制场、砂石料场等产所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保证施工进度,提高施工场地的利用率,并减少施工中产生的污染现象。布置施工场地应该遵循下列原则:对于并不是一定需要布置的工程建设设施减少使用;对施工现场周围进行隔音处理,并进行防尘绿化建设;充分利用施工场地中原有的供排水管线,减少施工完毕时的工作量;施工期间要尽可能利用周围的空旷场地和荒地,保证施工进度,合理降低成本。